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年产2.5万吨亚硫酸钠工艺简述1

年产2.5万吨亚硫酸钠工艺简述1

年产2.5万吨亚硫酸钠工艺简述1
年产2.5万吨亚硫酸钠工艺简述1

兰森公司尾气治理工程生产 2.5 万吨无水亚硫酸钠

方案简述

二OO六年九月

一、本工艺段设计的范围及任务:

1、设计范围包括:含SO2 尾气吸收制备亚硫酸钠溶液、亚硫酸钠溶液蒸发结晶、亚硫酸钠

干燥及循环水系统。

2、设计的任务为:尾气吸收、吸收液精制处理、溶液浓缩、结晶分离、干燥包装及循环水

系统。

二、工艺流程描述:

总体方案设计采用成熟的湿法(钠碱)脱硫除尘模块+三效蒸发结晶模块+干燥模块三部分组成。

1、吸收塔部分:本部分包括尾气吸收塔一台;麻石脱水除尘器一台(含引风机一台,本次不叙述);碱水池2 台;中和池一台,预处理过滤池一台,成品池一台;离心泵4 台,及管路若干。

碱水池2 台切换使用,一个水池吸收,另一台水池配碱做准备;将吸收好的成品液打入成品液池供蒸发使用。首先将池内放水,再按一定比例在加入液碱,在水力搅拌下混合均匀。然后开启进塔阀门,使碱液分别通过三个入口进入吸收塔。与来自氧化钼煅烧炉的尾气(约29万m3/h),在主引风机的抽吸下从吸收塔底部进入吸收塔的尾气,进行逆流接触反应。从塔底排出的液体一部分回到碱液池循环吸收,一部分进入中和池进行中和,中和后达到要求的亚硫酸

钠溶液进入预处理过滤池进行过滤,去除杂质后进入成品液槽供蒸发使用。连续加入液碱使吸收

液维持一定的碱度。随着吸收的进行,吸收液中亚硫酸钠的浓度不断提高,到饱和时停止加碱,继续循环一定的时间,待吸收液的碱度达到要求时,吸收结束。同时切换2 号碱液池继续吸收。当1 号碱液池打空时重新加入水及液碱,作好吸收准备。

经吸收后的尾气进麻石除尘器,进一步吸收除尘后排入大气。

2、蒸发部分:包括三效蒸发器、旋液器、活塞推料离心机、直接冷凝器及其泵、管道等。成品液由泵打入一效蒸发器,经浓缩后进入到二效蒸发器,再进入到三效蒸发器浓缩。在三效蒸发器内亚硫酸钠结晶不断析出,随部分母液由泵打入旋液器,经旋液增稠后进入活塞推料离心机,离心母液返回到成品液池,重新参与蒸发。晶体进入到中储料仓。来自锅炉的蒸汽进入到一效蒸发器,冷凝后排出回锅炉或去预热亚硫酸钠溶液。一效蒸发出的二次蒸汽进入到二效蒸发器的加热室加热,二效蒸发出的二次蒸汽进入到三效蒸发器的加热室冷凝后排出,与二效加热室冷凝水混和后进入冷凝水罐,用于配碱水。从二效蒸发出的二次蒸汽进入到直接冷凝器,与循环水混合冷凝后进入到循环水系统。

三效蒸发器采用强制外循环真空蒸发结晶器,具有传热系数高、结晶后晶体形态好,抗结疤

能力强等优点,并且有分盐箱更有利于晶体的分离。

3、干燥部分:包括中储料仓、螺旋加料器、气流干燥管、旋风分离器、布袋除尘器、成品料仓、螺旋出料器等。湿晶体在螺旋加料器的输送下进入到干燥管中与来自蒸汽换热器的热空气接触,进行传热传质过程。并且随热气流一起上升,并进入旋风分离器分离。为了提高传热效果,气流管采用脉冲结构。晶体由闭风器排出到成品料仓。尾气进入到脉冲袋式除尘器中经除尘后,尾气进入引风机,并排入到烟囱排入大气。成品料仓中的无水亚硫酸钠进行人工包装。

三、主要工艺参数:

1、吸收塔:

烟气流量:29 万m3/h

烟气SO2含量:0.5?1 . 5g/Nm 3

碱液温度:设定8 0C

碱液液气比: 1.5

完成液亚硫酸钠含量: 2 4%

完成液量: 10 吨/小时

30%碱液消耗量: 1 . 0吨/小时

装机功率: 3 0KW(不含引风机功率)

2、蒸发器:

进料流量:10 吨/小时

进料温度:设定8 0C 原液浓度 2 4%

浓缩液出料量

—1-4^门、円

蒸发量:

固体出料量:

浓缩液出液温度:5 吨/小时

5 吨/小时

3.5 吨/小时60 °C

加热蒸汽压力0.5MPa (饱和蒸汽)

冷却水进口温度:30C

冷却水出口温度: 4 5C

冷却水循环量: 5 0m 3/h

装机功率:

3、干燥机:

进料流量:

进料温度:

热风温度

—1-4^门、円

蒸发量

加热蒸汽压力

装机功率:

80KW(含凉水系统)

3 .5吨/小时

设定8 0C

40C

17 5公斤/小时

0 .5 MPa (饱和蒸汽)

90KW

以上三部分蒸汽消耗总量为3.5 吨/小时

四、投资概况(不包含土建、锅炉、配电、上水等公用系统):

(一)可行性研究报告费用:25万元;

(二)整体工艺设计费用:60万元;

(三)设备投资总额约为:647万元,其中:

1、脱硫洗涤模块:包括尾气吸收塔、脱水副塔、配液池、中和池等,按处理

每立方米(标)/小时烟气投资约13元计算,共计投资约377万元,脱硫洗涤塔的设计和选型应避免更换或增加引风机,否则投资成本会相应增加。

2、亚硫酸钠处理模块:年产2.5万吨亚硫酸钠制取装置,包括蒸发浓缩、干燥等,总投资约210万元。

3、其他及不可预见费用:约60万元。

(四)、主要设备一栏表:

五、经济核算:

(一)投资概算为:732万元(不包含土建、锅炉、配电、上水等公用系统)

(二)运行成本:总运行费用:约956万元/年

(1)氢氧化钠(片碱):按2400元/吨计算,其年运行费用约为520万元。

(2)脱硫洗涤的运行费用:包括水电消耗、配液等,其年运行费用约为56万丿元。

(3)亚硫酸钠等处理的运行费用:包括水电消耗、蒸汽消耗共约380万元/年(三)年产值:按普通级亚硫酸钠的目前市场售价4000元/吨计,年产值为:4000疋.5万吨=10000万元。减除管理费用等其它成本,利润很可观。

硝酸工艺流程简介

1. 双加压法稀硝酸生产工艺流程 1.1工艺流程示意图如图1-1: 1、2—液氨蒸发器,3—辅助蒸发器,4—氨过热器,5—氨过滤器,6—空气过滤室,7—空压机,8—混合器,9—氧化炉、过热器、废热锅炉,10—高温气气换热器,11—省煤器,12—低压反应水冷器,13—氧化氮分离器,14—氧化氮压缩机,15—尾气预热器,16—高压反应水冷器,17—吸收塔,18—尾气分离器,19—二次空气冷却器,20—尾气透平,21—蒸汽透平,22—蒸汽分离器,23—汽包,24—蒸汽冷凝器。 图1-1 工艺流程示意图 1.2流程简述: 合成氨厂来的液氨进入有液位控制的A、B两台氨蒸发器中,氨在其中蒸发,正常操作时,大部分液氨被A台蒸发器中来至吸收塔的冷却水所蒸发(吸收塔上部冷却水与A蒸发器形成闭路循环),蒸发温度11.5 ℃;其余的液氨被冷却水在B台蒸发器中蒸发,蒸发温度为14 ℃,两台氨蒸发器的蒸发压力均维持在0.52 Mpa;其中的油和水在辅助蒸发器中被分离,蒸发出的气氨进入氨过热器,气氨温度由TV31022控制,温度为110 ℃,然后再经氨过滤器进入氨─空气混合器。 空气从大气中吸入,经过三级过滤进入空气压缩机入口(冬季在经过空气过滤器前由空气预热器预热),经过空气压缩机加压至0.35 Mpa后分为一次空气和二次空气两股气流,一次空气进入氨─空混合器,二次空气进入漂白塔。 氨和空气在氨─空混合器中混合以后,进入氧化炉,经过铂网催化剂氧化生成NO等混合气体,铂网氧化温度为860 ℃,然后经过蒸汽过热器、废热锅炉,再经高温气─气换热器、省煤器、低压反应水冷器,再进入氧化氮分离器,在此将稀酸分离下来,气体则与漂白塔来的二次空气混合后进入氧化氮压缩机,进气温度为60 ℃,压力为0.3 Mpa;出口温度为200 ℃,压力为1.0 Mpa。再经尾气预热器、高压反应水冷却器进入吸收塔,进入吸收塔时的氮氧化物气体温度为40℃,氮氧化物气体从吸收塔底部进入,工艺水从吸收塔顶部喷淋而下,二者逆流接触,生成58 %—60 %的硝酸,塔底酸温度为40 ℃,从吸收塔出来的硝酸进入漂白塔,用来自二次空气冷却器的约120 ℃的二次空气在漂白塔中逆流接触,以提出溶解在稀酸中的低价氮氧化物气体,完成漂白过程,漂白后的成品酸经酸冷却器冷却到40 ℃,进入成品酸贮罐,再用成品酸泵送往硝铵和间硝装置。 从吸收塔顶部出来的尾气先后经过尾气分离器、二次空气冷却器、尾气预热器、高温气—气换热器,温度升至360 ℃,进尾气透平,回收约60 %的总压缩功,出尾气透平的

工业硫酸钠的生产方法

(一) 芒硝类矿产资源的加工 工业无水硫酸钠的制取,大多数都是采用两步法工艺流程。第一步析出芒硝或含有硫酸钠的复盐,第二步将精选后的芒硝加工成成品。 由含Na2SO4 的天然盐(卤)水或人工盐(卤)水制取芒硝的方法有滩田法和工厂法(冷冻法)。 1.滩田法 此法是加工天然盐(卤)水和人工盐(卤)水最经济的方法,它主要是利用太阳能蒸发水分和进行自冷冻。此法适用于气候干燥、有沉积芒硝类矿层、干盐湖或存在地下盐水、晶间卤水地区。 根据生产任务的大小,可以使用一个晒盐池或一套滩田系统。盐水池的数目按照加工工艺而定,盐池的大小则取决于生产季节、加工溶液的总量、气候条件和溶解盐的性质和浓度。盐水的加工可以在静态或动态下进行。静态下加工是利用有冬季结晶出芒硝,例如山西运城盐湖。 2.工厂法 工厂法是冷冻含Na2SO4 的盐水制取芒硝结晶的方法,是用真空结晶或用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冷却结晶。 结晶方式可根据技术经济效果和母液的用途来选择。采用真空冷却结晶可使被冷却体系的温度达到0~5℃,当母液不作为废液排出时采用此法。采用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冷却结晶法,是从天然盐水和人工制备的海水型盐水,或从平均气温偏高地区的地下浸取芒硝矿时得到的浸取液制取芒硝时使用。 (二) 工业无水硫酸钠的制取 中国芒硝资源丰富,种类较多,生产工业无水硫酸钠的工艺也不同,目前国内主要的生产方法有: 1.以天然芒硝矿为原料的全溶蒸发脱水法 以天然硝矿为原料生产工业无水硫酸钠,采用的生产方法为全溶蒸发脱水法。在乡镇企业中,将天然硝矿全部溶解生产30°~31°Be的饱和溶液,经澄清后,除去固体杂质,再经蒸发,离心脱水,干燥后即可制得成品。该生产工艺的蒸发脱水主要有平锅法和火塔法。平锅法现在江苏省洪泽县西顺河矿区和四川眉山、丹棱、雅安、新津一带约300余家乡镇企业采用。该方法的优点是:设备简单,工艺简单,投资小,收效快;缺点是:能耗高,产量小,产品质量差,环境污染严重。 火塔法是使芒硝溶液和烟道气在钢板制的塔中进行直接逆流换热的一种方法。蒸发的蒸汽和烟气从塔顶由引风机抽走,含无水硫酸钠结晶的悬浮液从塔底引出,经离心机甩干即制得含Na2SO4 85%的产品。该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耗煤低。缺点是设备腐蚀严重,环境污染严重,劳动强度大,产品质量差等。 2.以盐湖卤水为原料制取工业无水硫酸钠 以盐湖卤水为原料,经滩晒、自然冷冻制得粗芒硝。因自然冷冻芒硝中带入部分泥沙等固体杂质,故盐池芒硝(水硝)也采用全溶蒸发脱水制取无水硫酸钠。其生产过程与以矿硝为原料的生产方法一致。

年产2.5万吨亚硫酸钠工艺简述1

兰森公司尾气治理工程生产 2.5 万吨无水亚硫酸钠 方案简述 二OO六年九月

一、本工艺段设计的范围及任务: 1、设计范围包括:含SO2 尾气吸收制备亚硫酸钠溶液、亚硫酸钠溶液蒸发结晶、亚硫酸钠 干燥及循环水系统。 2、设计的任务为:尾气吸收、吸收液精制处理、溶液浓缩、结晶分离、干燥包装及循环水 系统。 二、工艺流程描述: 总体方案设计采用成熟的湿法(钠碱)脱硫除尘模块+三效蒸发结晶模块+干燥模块三部分组成。 1、吸收塔部分:本部分包括尾气吸收塔一台;麻石脱水除尘器一台(含引风机一台,本次不叙述);碱水池2 台;中和池一台,预处理过滤池一台,成品池一台;离心泵4 台,及管路若干。 碱水池2 台切换使用,一个水池吸收,另一台水池配碱做准备;将吸收好的成品液打入成品液池供蒸发使用。首先将池内放水,再按一定比例在加入液碱,在水力搅拌下混合均匀。然后开启进塔阀门,使碱液分别通过三个入口进入吸收塔。与来自氧化钼煅烧炉的尾气(约29万m3/h),在主引风机的抽吸下从吸收塔底部进入吸收塔的尾气,进行逆流接触反应。从塔底排出的液体一部分回到碱液池循环吸收,一部分进入中和池进行中和,中和后达到要求的亚硫酸

钠溶液进入预处理过滤池进行过滤,去除杂质后进入成品液槽供蒸发使用。连续加入液碱使吸收 液维持一定的碱度。随着吸收的进行,吸收液中亚硫酸钠的浓度不断提高,到饱和时停止加碱,继续循环一定的时间,待吸收液的碱度达到要求时,吸收结束。同时切换2 号碱液池继续吸收。当1 号碱液池打空时重新加入水及液碱,作好吸收准备。 经吸收后的尾气进麻石除尘器,进一步吸收除尘后排入大气。 2、蒸发部分:包括三效蒸发器、旋液器、活塞推料离心机、直接冷凝器及其泵、管道等。成品液由泵打入一效蒸发器,经浓缩后进入到二效蒸发器,再进入到三效蒸发器浓缩。在三效蒸发器内亚硫酸钠结晶不断析出,随部分母液由泵打入旋液器,经旋液增稠后进入活塞推料离心机,离心母液返回到成品液池,重新参与蒸发。晶体进入到中储料仓。来自锅炉的蒸汽进入到一效蒸发器,冷凝后排出回锅炉或去预热亚硫酸钠溶液。一效蒸发出的二次蒸汽进入到二效蒸发器的加热室加热,二效蒸发出的二次蒸汽进入到三效蒸发器的加热室冷凝后排出,与二效加热室冷凝水混和后进入冷凝水罐,用于配碱水。从二效蒸发出的二次蒸汽进入到直接冷凝器,与循环水混合冷凝后进入到循环水系统。 三效蒸发器采用强制外循环真空蒸发结晶器,具有传热系数高、结晶后晶体形态好,抗结疤 能力强等优点,并且有分盐箱更有利于晶体的分离。 3、干燥部分:包括中储料仓、螺旋加料器、气流干燥管、旋风分离器、布袋除尘器、成品料仓、螺旋出料器等。湿晶体在螺旋加料器的输送下进入到干燥管中与来自蒸汽换热器的热空气接触,进行传热传质过程。并且随热气流一起上升,并进入旋风分离器分离。为了提高传热效果,气流管采用脉冲结构。晶体由闭风器排出到成品料仓。尾气进入到脉冲袋式除尘器中经除尘后,尾气进入引风机,并排入到烟囱排入大气。成品料仓中的无水亚硫酸钠进行人工包装。 三、主要工艺参数:

硝酸生产工艺 耿晓晓

银川能源学院 工业催化题目:硝酸生产工艺 学生姓名耿晓晓 学号 1310140111 指导教师王伟 院系石油化工 专业班级能源化学工程

硝酸生产工艺 摘要:硝酸是基本化学工业的重要产品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产量 在各类酸中仅次于硫酸。工业上制取浓硝酸(HNO3浓度高于96%)的方法有三种:一是在有脱水剂的情况下,用稀硝酸蒸馏制取的间接法,习惯上称“间硝";二是由氮氧化物、氧及水直接合成浓硝酸,称为’直硝’;三是包括:氨氧化、超共沸酸(75%—80%HNO3)生产和精馏的直接法。本文仅探讨超共沸精馏法。 关键词:浓硝酸、氨氧化、超共沸精馏法 前言 硝酸是基本化学工业的重要产品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生产化肥、炸药、无机盐,也可用于贵金属分离、机械刻蚀等。目前,我国有浓硝酸厂家20多家,年生产能力在80万吨以上。1999年产量在73万~75万吨,到2005年稀硝酸生产能力达544.7万吨,2004年浓硝酸产量130.5万吨,2005年产量157万吨,2006年新增产能达300万吨。稀硝酸是合成氨的下游产品,与 化肥生产紧密相关。浓硝酸最主要用于国防工业,是生产三硝基甲苯(TNT)、硝化纤维、硝化甘油等的主要原料。生产硝酸的中间产物——液体四氧化二氮是火箭、导弹发射的高能燃料。硝酸还广泛用于有机合成工业;用硝酸将苯硝化并经还原制得苯胺,用硝酸氧化,苯可制造邻苯二甲酸,均用于染料生产。此外,制药、塑料、有色金属冶炼等方面都需要用到硝酸。 我国硝酸的消费结构大致为:化学工业占65%左右,冶金行业占20%,医药行业占5%,其他行业占10%。在化学工业中生产浓硝酸的工艺主要有多种大同小异的工艺流程,生产中是根据氨氧化和氮氧化物吸收操作压力的不同分为间接法、直硝法和直接法三种类型。 1 硝酸的性质、用途及生产方法 1.1 硝酸的性质 纯硝酸为带有窒息性与刺激性的无色液体,其相对密度1.522,沸点83.4℃,熔点‐41.5℃,分为浓硝酸和稀硝酸。无水硝酸极不稳定,一旦受热见光就会分解,生成二氧化氮和水。 硝酸能与任意比例的水混合,形成浓硝酸(96%~98%HNO3 )和稀硝酸(45%~70% HNO3)。硝酸是三大强酸之一,具有很强的氧化性。除金、铂及一些稀有金属外,各种金属都能与稀硝酸作用生成硝酸盐。由浓硝酸与盐酸按1:3(体积比)组 成的混合液称为“王水”,能溶解金和铂,故称“王水”。 硝酸还具有强烈的硝化作用,与硫酸制成的混酸能与很多有机化合物结合成 1硝化物。

食品添加剂焦亚硫酸钠的应用

焦亚硫酸钠是应用较广的食品添加剂,除了有漂白作用外,还有以下作用: 1)防褐变的作用,酶促褐变常发生在水果、薯类食品中,焦亚硫酸钠是一种还原剂,对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有很强的抑制作用,0.0001%的二氧化硫就能降低20%的酶活性,0.001%的二氧化硫就能完全抑制酶活性,可以防止酶促褐变;另外,可以消耗食品组织中的氧,起脱氧的作用;在者亚硫酸能与葡萄糖进行加成反应,防止食品中的葡萄糖与氨基酸进行糖氨反应,从而具有防褐变的作用。 2)防腐作用,亚硫酸可以起到酸性防腐剂的作用,未解离的亚硫酸被认为可抑制酵母菌、霉菌、细菌。据报告,未解离的亚硫酸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比亚硫酸氢根强1000倍。对啤酒酵母强100—500倍,对霉菌强100倍,二氧化硫在酸性时,扛微生物作用最强。 3)疏松机的作用,可作为疏松机的组成成分。 4)抗氧化的作用。亚硫酸有显著的看氧化作用。由于亚硫酸是强还原剂,能消耗果蔬组织中的氧,抑制氧化酶的活性,对于防止果蔬中的维生素C 的氧化破坏很有效。 焦亚硫酸钠发挥作用的机制: 漂白剂按照其作用方式可将其分为两类,氧化型漂白剂和还原型漂白剂。

焦亚硫酸钠属于还原型漂白剂。 焦亚硫酸钠利用色素受还原作用而褪色,以达到漂白目的。大多数的有机物的颜色是由其分子中所含的发色基产生的。发色基都含有不饱和键,还原漂白剂释放氢原子可使发色基所含的不饱和键变成单键,有机物便失去颜色。有些食品的褐变是由三价铁离子的存在引起的,加入还原漂白剂可使三价铁离子变成二价铁离子,防止食品褐变。 焦亚硫酸钠利用亚硫酸盐类加成反应而褪色,以达到漂白目的。可以对花青苷及糖类物质发生加成反应进行漂白使之褪色 .此反应可逆,通过加热或酸化处理可去掉亚硫酸,使花青苷再生,重新恢复原来的红色。 焦亚硫酸钠使用参考标准: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86)对焦亚硫酸钠的使用标准规定:葡萄酒果酒。0.25g/kg;糖类、竹笋、蜜饯、饼干、罐头、粉丝、食糖中不得超过0.05g/kg,赤砂糖及其他品种中不得超过0.1g/kg。 焦亚硫酸钠产品有工业级和食品级之分,其质量指标有所不同。工业级焦亚硫酸钠用途广泛。医药工业用于生产氯仿、苯丙砜和苯甲醛的净化;橡胶工业用作凝固剂;印染工业用作棉布漂白后的脱氯剂、棉布煮炼助剂和印染的媒染剂;制革工业用于皮革处理,能使皮革柔软、丰满、坚韧,具有防水、抗折、耐磨等性能;化学工业用于生产羟基香草醛、盐酸羟胺等;

焦亚硫酸钠生产工艺路线有干法和湿法两种

焦亚硫酸钠生产工艺路线有干法和湿法两种。[1] 1;干法。将纯碱和水按一定摩尔比搅拌均匀,待生成Na2CO3.nH2O呈块状时,放人反应器内.块与块之间保持一定的空隙,然后通人SO2,直至反应终了,取出块状物,经粉碎得成品。 2;湿法。于亚硫酸氢钠溶液内,加入一定量的纯碱,使其生成亚硫酸钠的悬浮液,再通人SO2即生成焦亚硫酸钠结晶,经离心分离,干燥而得成品。 1 湿法生产的原理 1.1 本法焦亚硫酸钠生产的反应过程分4步 1;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SO2至PH为4.1生成亚硫酸氢钠溶液,反应式如 下 Na2CO3 +2SO2+H2O---2NaHSO3+CO2 2;亚硫酸氢钠溶液中再加碳酸钠调至pH为7~8,即转化为亚硫酸钠,反应式为 Na2CO3+2NaHSO3—2Na2O3+CO2+H2O 3;亚硫酸钠再与SO2反应至PH4.1又生成亚硫酸氲钠溶液。其反应式为 Na2SO3+SO2+H2O— 2NaHSO3 4;当溶液中亚硫酸钠含量达到过饱和浓度时,就析出焦亚硫酸钠结晶,反应式如下 2NaHSO3—Na2S2O5+H2O 此4步反应总反应式为 Na2CO3+2SO2-- Na2S2O5+CO2 但如果反应条件不适当,亦可产生下副反应式 2Na2CO3+3SO2— Na2s1O5+Na2SO3+2CO2 1.2 以纯碱硫磺为原料的湿法传统焦亚硫酸钠工艺 将硫磺用压缩空气送入燃烧炉于600~800℃进行燃烧,空气加入量是理论量的2倍左右,气体SO2浓度为10%~13%,经冷却除尘和过滤后,除去升华硫和其他杂质,并使气体温度降低至5O℃左右,通入串联式反应桶中,在存浆桶中缓慢加入母液水和纯碱,溶解纯碱生成的亚硫酸钠悬浮液,依次通过第三,第二,第一级反应器与SO2进行吸收反应,生成焦亚硫酸钠结 晶 Na2SO3+SO2+ H2O--2NaHSO3 2NaHSO3—Na2S2O5+H2O 反应为放热反应,为保持最佳条件,一般控制在60-70度左右。从第一级反应器排出的含有结晶的浆液直接送入离心机分离后的母液返回化碱桶,离心机出来

硝酸生产工艺

硝酸生产工艺 一、中压法制稀硝酸工艺流程 硝化法制硫酸的一种方法,硫酸工业发展史上最古老的工业生产方法,因以铅制的方形空室为主要设备而得名。铅室法曾作为硫酸的唯一制造法盛行于世,历时100多年。20世纪起,逐渐被塔式法和接触法(见硫酸)取代。 铅室法的基本原理与塔式法相同,实质上是利用高级氮氧化物(主要是三氧化二氮)使二氧化硫氧化并生成硫酸: SO+NO+HO─→HSO+2NO生成的一氧化氮又迅速氧化成高级氮氧化物: 2NO+O─→2NO NO+NO─→NO因此,在理论上,氮氧化物仅起着传递氧的作用,本身并无消耗。 英国人J.罗巴克于1746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铅室法制造硫酸的工厂。至19世纪50年代,铅室法生产工艺才臻于完善。 典型的铅室法的生产流程(图2[ 铅室法生产硫酸工艺流程]),是使300~500℃的含二氧化硫气体(见硫酸原料气)进入充有填料的脱硝塔,与淋洒的含硝硫酸逆流接触。由于酸温升高,含硝硫酸中的氮氧化物得以充分脱除。塔顶引出的含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氧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若干个铅室。在铅室中,二氧化硫充分氧化而成硫酸。最终通过两座串联的填料式吸硝塔,塔内淋洒经过冷

却的脱硝硫酸,以吸收氮氧化物,所得的含硝硫酸送往脱硝塔。 由于部分氮氧化物会随废气和产品带出,需不断补充。早期是将硝石加入焚硫炉内使受热分解,取得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混合气体。后来,都是将氨氧化成氮的氧化物,再将后者引入第一个铅室,或将硝酸直接补加在含硝硫酸中,用以淋洒脱硝塔。 潮湿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混合气体和浓度在70%以下的稀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设备需用铅制。在铅室中,二氧化硫的氧化与成酸反应大部分是在气相中进行,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形成大量的硫酸雾。这种气溶胶状态的细微颗粒需经较长进间才能凝聚成液滴,坠落至铅室底部。为此必须拥有很大的反应空间,才能保持较高的生产效率。再者,生产过程中释放的大量反应热也须经铅室表面及时散去。因此,铅室法工厂往往采用多个串联的铅室,耗铅量大,这是历史上人们力求革新铅室法的主要原因。 大部分硫酸从铅室制得(浓度为65%HSO)。适量的铅室产品可注入脱硝塔,因多余的水分被蒸发以及塔内也进行部分成酸反应,从而可由脱硝塔取得浓度达76%HSO产品铅室法的硫酸浓度低而且往往含有很多杂质,用途受到限制,这也是铅室法被淘汰的重要因素。(数据来源:五泰信息咨询https://www.doczj.com/doc/5017164831.html, 市场调研报告https://www.doczj.com/doc/5017164831.html,)(市场调研报告https://www.doczj.com/doc/5017164831.html,)(数据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5017164831.html, https://www.doczj.com/doc/5017164831.html,) 二、双加压法制稀硝酸流程

硝酸生产工艺

摘要:硝酸是基本化学工业的重要产品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产量在各类酸中仅次于硫酸。工业上制取浓硝酸(HNO3浓度高于96%)的方法有三种:一是在有脱水剂的情况下,用稀硝酸蒸馏制取的间接法,习惯上称“间硝";二是由氮氧化物、氧及水直接合成浓硝酸,称为’直硝’;三是包括:氨氧化、超共沸酸(75%—80%HNO3)生产和精馏的直接法。本文仅探讨超共沸精馏法。 关键词:浓硝酸、氨氧化、超共沸精馏法 前言 硝酸是基本化学工业的重要产品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生产化肥、炸药、无机盐,也可用于贵金属分离、机械刻蚀等。目前,我国有浓硝酸厂家20多家,年生产能力在80万吨以上。1999年产量在73万~75万吨,到2005年稀硝酸生产能力达544.7万吨,2004年浓硝酸产量130.5万吨,2005年产量157万吨,2006年新增产能达300万吨。稀硝酸是合成氨的下游产品,与化肥生产紧密相关。浓硝酸最主要用于国防工业,是生产三硝基甲苯(TNT)、硝化纤维、硝化甘油等的主要原料。生产硝酸的中间产物——液体四氧化二氮是火箭、导弹发射的高能燃料。硝酸还广泛用于有机合成工业;用硝酸将苯硝化并经还原制得苯胺,用硝酸氧化,苯可制造邻苯二甲酸,均用于染料生产。此外,制药、塑料、有色金属冶炼等方面都需要用到硝酸。 我国硝酸的消费结构大致为:化学工业占65%左右,冶金行业占20%,医药行业占5%,其他行业占10%。在化学工业中生产浓硝酸的工艺主要有多种大同小异的工艺流程,生产中是根据氨氧化和氮氧化物吸收操作压力的不同分为间接法、直硝法和直接法三种类型。 1 硝酸的性质、用途及生产方法 1.1 硝酸的性质 纯硝酸为带有窒息性与刺激性的无色液体,其相对密度1.522,沸点83.4℃,熔点‐41.5℃,分为浓硝酸和稀硝酸。无水硝酸极不稳定,一旦受热见光就会分解,生成二氧化氮和水。 硝酸能与任意比例的水混合,形成浓硝酸(96%~98%HNO3)和稀硝酸(45%~70% HNO3)。硝酸是三大强酸之一,具有很强的氧化性。除金、铂及一些稀有金属外,各种金属都能与稀硝酸作用生成硝酸盐。由浓硝酸与盐酸按1:3(体积比)组成的混合液称为“王水”,能溶解金和铂,故称“王水”。 硝酸还具有强烈的硝化作用,与硫酸制成的混酸能与很多有机化合物结合成

焦亚硫酸钠含量的检测方法

MM_FS_CNG_0421食品添加剂焦亚硫酸钠 MM_FS_CNG_0421 食品添加剂焦亚硫酸钠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食品添加剂焦亚硫酸钠,该产品主要用于食品加工中作防腐剂、漂白剂、疏松剂。 分子式:Na 2S 2 O 5 相对分子质量:190.12(按1995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2.要求 2.1.外观:食品添加剂焦亚硫酸钠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粉末。 2.2.食品添加剂焦亚硫酸钠应符合表1要求: 表 3. 3.1.鉴别 3.1.1.试剂 碘; 碘化钾:360g/L溶液; 盐酸; 盐酸:1+3溶液; 碘溶液:取1.4g碘,置于10mL碘化钾溶液中,加两滴盐酸,加水溶解,稀释至100mL,贮存于棕色瓶中避光保存; 硝酸亚汞; 汞; 硝酸:1+9溶液; 硝酸亚汞溶液:取15g硝酸亚汞,加90mL水、10mL硝酸溶液溶解后,加一滴汞,避光密塞保存待用。 3.1.2.鉴别试验 3.1.2.1.本品呈亚硫酸盐特效反应: 试样的水溶液加入碘溶液后黄色即褪。 试样的水溶液滴入1+3盐酸溶液后即有二氧化硫气体逸出,以硝酸亚汞溶液浸润的试纸检验,显黑色。 3.1.2.2.本品显钠盐特效反应: 用盐酸浸润的铂丝先在无色火焰上燃烧至无色,再蘸取少许试样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燃烧,火焰即呈鲜黄色。 3.2.主含量的测定 3.2.1.方法提要 在弱酸性溶液中,用碘将亚硫酸盐氧化成硫酸盐。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

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过量的碘。 3.2.2.试剂 碘标准滴定溶液:c(1/2I2)约0.1mol/L; 冰乙酸:(1+3)溶液; 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c(Na2S2O3)约0.1mol/L; 可溶性淀粉:5g/L溶液。 3.2.3.仪器、设备 一般试验室仪器设备。 3.2. 4.分析步骤 移取50mL碘标准滴定溶液,置于碘量瓶中。称取约0.2g试样,精确至0.000 2g,加入到碘溶液中,加塞后在暗处放置5min。加入5mL冰乙酸溶液,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近终点时,加入2mL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溶液蓝色消失为终点。 同时移取50mL碘标准滴定溶液,按同样条件进行空白试验。 3.2.5.结果计算 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主含量(以Na 2S 2 O 5 计)X1按式(1)计算: X 1= 0.04752×(V0-V1)c ×100 m =4.752×(V0-V1)c (1) m 式中:V0 ——空白试验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V 1 ——滴定试样所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c ——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 m ——试料的质量,g; 0.04752——与1.00mL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c(Na2S2O3)=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焦亚硫酸钠的质量。 3.2.6.允许差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2%。 3.3.铁含量的测定 3.3.1.分析步骤 3.3.1.1.工作曲线的绘制 3.3.1.1.1.标准比色液的配制 根据试液中预计的铁含量,按照下表指出的泡围在一系列1OOml容量瓶中,分别加人给定体积的铁标准溶液。

硝酸生产工艺

摘要: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硝酸工业的技术及发展趋势,同时对双加压法的特点进行阐述,并提出了其发展前景及需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硝酸生产双加压法问题发展趋势 前言 硝酸工业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自从硝酸实现工业化生产以来,人们就把装置产量的提高,经济技术指标的优化和运行安全可靠作为追求的目标。伴随着金属材料技术、设备机械制造技术、催化剂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硝酸生产的大型化、经济技术指标的先进化、控制手段的自动化成为可能。 1 硝酸生产方法简介 稀硝酸的生产过程根据氧化压力和吸收压力设置的不同,主要有常压法(N)、综合法(N+M)、中压法(M+M)、高压法(H+H)和双加压法(M+H)五种方法。表1给出了各种生产方法的特征。 表1 各种生产方法的特征 从表1可以看出:氨和铂的消耗综合法为最低,中压法和双加压法次之,高压法最高;相对投资费用高压法最低,双加压法次之;在生产规模上双加压法、高压法最宜实现大型化。尾气排放双加压法最优。 1.1常压法、综合法[1] 我国已将此两种生产方法列入落后和淘汰行列,除个别老厂在运行外,新建装置已不许选用上述两种方法。 1.2全中压法[2] 氨的氧化和氮氧化物的吸收均在0.35~0.6MPa压力下进行,此法的特点是:设备较为紧

凑,生产强度较高,不需要NO x压缩机,流程比综合法简单,投资较少,酸浓度为53%,能量可以部分回收。缺点是生产强度低,吸收容积较大,尾气中NO x含量较高为2 000×10-6,需处理才能达标排放,并且系统设备腐蚀严重。 1.3高压法 氨氧化和氮氧化物吸收均在0.71~1.2MPa的压力下进行。此法的特点是全过程压力均由空气压缩机供给,不需NO x压缩机,流程简单,设备布置紧凑,基建投资少,特种钢材用量少,生产强度大,吸收率高达99%,产品浓度高(55%~70%),尾气中氮氧化物含量低,能实现清洁生产,能量回收率高。缺点是氨氧化率低,氨耗高,铂催化剂装填量大,使用周期短,损耗亦大,生产成本较高。 1.4双加压法 双加压法是法国的GP公司最早研制开发成功的,该公司于1958年创建了第一套双加压法硝酸生产装置。国内山西天脊集团于1983年最早引入“双加压法”硝酸生产工艺。 双加压法是继全中压法和全高压法后硝酸生产工艺的进一步发展,它集中了中压法氨耗低、铂耗低和高压法成品酸浓度高及尾气中NO x含量低的优点,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硝酸生产工艺。 氨的氧化采用中压(0.35~0.6MPa),氮氧化物的吸收采用 1.0~1.5MPa,此法吸收了全中压法与全高压法的优点,并可采用比全高压法更高的吸收压力,对工艺过程更为适用。使氨的损耗与铂催化剂的损耗接近常压法,吸收系统采用高压后吸收率高(99.8%),容积减少,酸浓度高(60%~70%),生产强度大,经济技术指标最优化,生产成本低,尾气中NO x含量低(最低达150×104t),是最彻底的清洁生产技术,符合国际排放要求,基建投资适度,能量回收综合利用合理,是最具发展的流程。 图1是目前国内最新双加压法硝酸工艺流程图[3]。

硝酸生产工艺技术简介

C硝酸生产工艺技术简介 1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1.1产品方案 利用本公司生产的液氨生产硝酸,最终产品为98%浓硝酸。 1.2生产规模 1.2.1设计规模: 公称能力为日产浓硝酸350吨(以100%HNO 3计) (公称能力产浓硝酸10万吨/年,计算产能10.5万吨/年,配套建10.5 万吨/年稀硝酸装置)。 年运行时间:7200小时。 1.2.2确定本装置设计规模依据以下因素: 结合耀隆集团原材料供应、辅助工程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将本工程浓硝酸生产规模定为10万吨/年(以100%HNO 3计)。 2工艺技术方案及技术来源 2.1工艺技术方案选择 2.1.1稀硝酸 2.1.1.1国内外稀硝酸工艺技术概况 目前,国内外工业上生产稀硝酸的方法有常压法、综合法、全中压法、高压法、双加压法,现分述如下: (1)常压法: 氨氧化和吸收均在常压下进行的生产工艺。 早期硝酸生产多采用这种方法,该工艺流程的特点为系统压力低,设备结构简单,工艺操作稳定,氨氧化率高,铂耗较低。但吸收比容积大 (20~25m3)

, 酸吸收率较低(仅为92%左右)。为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并提高氨利用率,需附有碱吸收N OX尾气装置并副产硝盐,即便如此尾气中N OX浓度仍很高,不符合目前日益严格的环境要求。加上设备相对台数较多,设备体积大,装置占地面积多,投资大,成品酸浓度低等因素,国家经贸委已明文规定禁止采用此种流程新建硝酸装置。 (2)综合法 常压氨氧化和中压(0.25~0.5MPa)酸吸收的稀硝酸生产工艺。 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常压酸吸收的缺点,我国在本世纪50年代末 引进该流程进行稀硝酸的工业生产。该方法主要缺点是常压氨氧化、设备庞大、占地多,需要配备较昂贵的不锈钢材质的氧化氮压缩机,其投资高于下面介绍的中压法,且吸收压力低仅0.35MPa(A),因此酸浓度低及尾气排放不能达到环保要求,不适用于规模较大的硝酸装置,国家经贸委也明文规定了不能采用此种流程建设硝酸装置。 (3)全中压法 氨氧化和酸吸收均在中压下进行的稀硝酸生产工艺。 我国从60年代中期开始建设的硝酸装置,大多为中压法,该装置的特点是:采用蒸汽透平与尾气膨胀机直接驱动空气压缩机,系统压力为0.35MPa (g),双塔吸收,成品酸浓度在54~57%左右,出塔尾气中N OX含量为0.2%左右,仍需采取进一步的尾气处理措施才能满足环保要求。 国外也有各具特点的全中压流程,诸如:伍德流程、Bamag流程、Stamicarbon流程等。由于其酸浓度、尾气指标以及投资等仍不太令人满意,故而,新建装置已很少采用该种流程。 (4)全高压法 除系统压力较全中压法高外(约为0.6~1.1MPa俵)),其它均类似于全中压 流程。该工艺流程特点为:设备紧凑,相对其它流程投资省,酸浓度高(一般可

焦亚硫酸钠生产废水处理试验研究

摘要]作者对焦亚硫酸钠生产废水进行了处理试验研究,得到了焦亚硫酸钠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及条件。该工艺简单、易操作、成本低,能使废水达标排放,并可回收副产品Na2SO4。 [关键词]焦亚硫酸钠;废水处理;二氧化硫 广东某焦亚硫酸钠生产企业.在水洗净化原料气二氧化硫时,产生大量高浓度废水。2002年12月,受该企业的委托,我们开发了高浓度酸性废水处理技术。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提出在处理废水时,要有效回收利用废弃物,达到清洁生产的目的。为此笔者在原处理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试验研究,以使处理后的废水既能达标排放,又能有效回收其中的副产物。试验结果表明,用Na2CO3,处理该废水,能使废水达标排放,与此同时得到副产品Na2SO4,有效利用了废水中的硫。 1 试验部分 1.1 试验废水 试验废水为焦亚硫酸钠生产中原料气二氧化硫水洗净化废水,外观呈淡紫红色,有强烈刺激性酸味,密度为1.49 g/mL,SO2浓度为12.14 mol /L(以H2SO3,计),主要成分是SO2-7H20和H20。 1.2 仪器和试剂 仪器:磁力搅拌电热套;电子分析天平(METFLE AE 240);可见分光光度计(722S);远红外辐射干燥箱;箱式电阻炉(SX2—5—12);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 试剂:无水碳酸钠、氯化钠、糊精、氢氧化钠、乙酸钠均为化学纯;硫酸铁铵、盐酸、硝酸银、邻二氮菲、抗坏血酸、硫酸、氨水、硫化钠、淀粉、氯化钡、硫代硫酸钠、过氧化氢均为分析纯。 1.3 分析方法 在试验中,Na2SO4 、Na2CO3、铁、水不溶物以及游离碱(以Na2CO3 计)含量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汜)。 2 废水处理原理 在废水中加入NazCO,时,主要反应是Na2CO3与SO2·7HzO的反应,生成的Na2SO3氧化成Na2SO 4;另有少量的SO2·7H2O转化为H2SO4,进一步与Na2CO3反应,生成Na2S04。 3 废水处理试验 焦亚硫酸钠生产废水处理工艺流程见图1。试验废水经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S、PbS、粉尘等)。用三颈烧瓶作为中和反应器,以溴百里酚兰为指示剂,在三颈烧瓶中投加碳酸钠溶液,滴液漏斗下端口伸入液面下,反应器接尾气吸收器。在搅拌下,废水通过滴液漏斗注人反应器中,至溶液由蓝色刚好变为黄色后.投加固体碳酸钠。溶液又从黄色变为蓝色。多次重复操作以后。当晶体较多时,过滤得到粗品,经重结晶,鼓风干燥,得到无水硫酸钠。滤液返回中和反应器中配碱。

焦亚硫酸钠生产工艺A 有图

焦亚硫酸钠生产工艺 上海嘉定马陆化工厂有限公司于2012年搬迁至嘉定区外冈镇沪宜公路5688弄500号,新厂拥有8条生产焦亚硫酸钠流水线,在新工艺,新设备,新管理理念下年生产能力六万吨以上优质焦亚硫酸钠,欢迎新老客户来人来电咨询指导,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一概述 焦亚硫酸钠~英文名Sodium pyrosulfite,别名重硫氧,又名偏重亚硫酸钠,或称一缩二亚硫酸钠分子式为NaS205,分子量190.1 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粉末,相对密度1.4。溶于水和甘油,微溶于乙醇,不溶于苯类。它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20℃时为54g/100mL水,100℃时为81.7g/100mL 水,水溶液呈酸性,溶于水后生成稳定的亚硫酸氨钠,受潮易分解,露置空 即 1 湿法生产的原理 1.1 本法生产焦亚硫酸钠的反应过程分4步 1;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SO2至PH为4.1生成亚硫酸氢钠溶液,反应式如下 Na2CO3 +2SO2+H2O---2NaHSO3+CO2 2;亚硫酸氢钠溶液中再加碳酸钠调至pH为7~8,即转化为亚硫酸钠,反应式为Na2CO3+2NaHSO3—2Na2O3+CO2+H2O 3;亚硫酸钠再与SO2反应至PH4.1又生成亚硫酸氲钠溶液。其反应式为 Na2SO3+SO2+H2O— 2NaHSO3 4;当溶液中亚硫酸钠含量达到过饱和浓度时,就析出焦亚硫酸钠结晶,反应式如下

2NaHSO3—Na2S2O5+H2O 此4步反应总反应式为 Na2CO3+2SO2--Na2S2O5+CO2 但如果反应条件不适当,亦可产生下副反应式 2Na2CO3+3SO2— Na2s1O5+Na2SO3+2CO2 1.2 以纯碱硫磺为原料的湿法传统工艺 将硫磺用压缩空气送入燃烧炉于600~800℃进行燃烧,空气加入量是理论量的2倍左右,气体SO2浓度为10%~13%,经冷却除尘和过滤后,除去升华硫和其他杂质,并使气体温度降低至5O℃左右,通入串联式反应桶中,在存浆桶中缓慢加入母液水和纯碱,溶解纯碱生成的亚硫酸钠悬浮液,依次通过第三,第二,第一级反应器与SO2进行吸收反应,生成焦亚硫酸钠结晶 Na2SO3+SO2+ H2O--2NaHSO3 2NaHSO3—Na2S2O5+H2O 200度下1.3 脱水200℃ )烘干后的 SO2,经检验上海嘉定马陆化工厂有限公司生产焦亚硫酸钠工艺图

硝酸工艺流程简介

1. 双加压法稀硝酸生产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示意图如图1-1: 1、2—液氨蒸发器,3—辅助蒸发器,4—氨过热器,5—氨过滤器,6—空气过滤室,7—空压机,8—混合器,9—氧化炉、过热器、废热锅炉,10—高温气气换热器,11—省煤器,12—低压反应水冷器,13—氧化氮分离器,14—氧化氮压缩机,15—尾气预热器,16—高压反应水冷器,17—吸收塔,18—尾气分离器,19—二次空气冷却器,20—尾气透平,21—蒸汽透平,22—蒸汽分离器,23—汽包,24—蒸汽冷凝器。 图1-1 工艺流程示意图 流程简述: 合成氨厂来的液氨进入有液位控制的A 、B 两台氨蒸发器中,氨在其中蒸发,正常操作时,大部分液氨被A 台蒸发器中来至吸收塔的冷却水所蒸发(吸收塔上部冷却水与A 蒸发器形成闭路循环),蒸发温度11.5 ℃;其余的液氨被冷却水在B 台蒸发器中蒸发,蒸发温度为14 ℃,两台氨蒸发器的蒸发压力均维持在 Mpa ;其中的油和水在辅助蒸发器中被分离,蒸发出的气氨进入氨中压蒸 空气 尾气 液氨 至漂白1 23456 789 111111*********

过热器,气氨温度由TV31022控制,温度为110 ℃,然后再经氨过滤器进入 氨─空气混合器。 空气从大气中吸入,经过三级过滤进入空气压缩机入口(冬季在经过空 气过滤器前由空气预热器预热),经过空气压缩机加压至 Mpa后分为一次空气和二次空气两股气流,一次空气进入氨─空混合器,二次空气进入漂白塔。 氨和空气在氨─空混合器中混合以后,进入氧化炉,经过铂网催化剂氧 化生成NO等混合气体,铂网氧化温度为860 ℃,然后经过蒸汽过热器、废热 锅炉,再经高温气─气换热器、省煤器、低压反应水冷器,再进入氧化氮分 离器,在此将稀酸分离下来,气体则与漂白塔来的二次空气混合后进入氧化 氮压缩机,进气温度为60 ℃,压力为 Mpa;出口温度为200 ℃,压力为 Mpa。再经尾气预热器、高压反应水冷却器进入吸收塔,进入吸收塔时的氮氧化物 气体温度为40℃,氮氧化物气体从吸收塔底部进入,工艺水从吸收塔顶部喷 淋而下,二者逆流接触,生成58 %—60 %的硝酸,塔底酸温度为40 ℃,从吸收塔出来的硝酸进入漂白塔,用来自二次空气冷却器的约120 ℃的二次空气在漂白塔中逆流接触,以提出溶解在稀酸中的低价氮氧化物气体,完成漂 白过程,漂白后的成品酸经酸冷却器冷却到40 ℃,进入成品酸贮罐,再用成品酸泵送往硝铵和间硝装置。 从吸收塔顶部出来的尾气先后经过尾气分离器、二次空气冷却器、尾气 预热器、高温气—气换热器,温度升至360 ℃,进尾气透平,回收约60 %的总压缩功,出尾气透平的气体温度为140 ℃左右,NO X含量≤200ppm,经排气筒排入大气。 在废热锅炉中产生的湿饱和蒸汽,经蒸汽过热器加热到温度440 ℃、压力为 Mpa过热蒸汽进入蒸汽分离器,过热蒸汽用于驱动蒸汽透平,蒸汽过剩

无水硫酸钠生产

无水硫酸钠由于是化学原料,所以在储存环节要注意细节,要保管在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且与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下面由无水硫酸钠生产厂家定远县诚信化工具体为大家介绍一下它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带来帮助。 目前在无水硫酸钠生产行业,主要有三种制备方法: 1、滩田法 利用自然界不同季节温度变化使原料液中的水分蒸发,将粗芒硝结晶出来。夏季将含有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镁、氯化镁等成分的咸水灌入滩田,经日晒蒸发,冬季析出粗芒硝。此法是从天然资源中提出芒硝的主要方法,工艺简单,能耗低,但作业条件差,产品中易混入泥砂等杂质。 2、机械冷冻法

利用机械设备将原料液加热蒸发后冷冻至-5~-10℃时析出芒硝。与滩田法比较,此法不受季节和自然条件的影响。产品质量好,但能耗高。 3、盐湖综合利用法 主要用于含有多种组分的硫酸盐-碳酸盐型咸水。在提取各种有用组分的同时,将粗芒硝分离出来。例如加工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硼化物及钾、溴、锂的盐湖水,可先碳化盐湖卤水,使碳酸钠转化成碳酸氢钠结晶出来;冷却母液至5~15℃,使硼砂结晶出来;分离硼砂后的二次母液冷冻至0~5℃,析出芒硝。 定远县诚信化工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销售工业盐、元明粉、软水盐、海水晶、融雪剂、防冻剂、饲料添加剂等化工产品的综合性实体企业。可靠的产品质量、完善的售后服务,赢得了广大用户的信赖和好评。企业产品主要销往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山西、安徽、江

苏、浙江、上海等各地城市。企业一直秉承着质量求生存,服务求发展的宗旨。 定远县诚信化工将继续坚持“质量为先、用户为先、信誉为先”的宗旨,以优惠的价格、优良的产品和完善的服务来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可根据每一位客户的实际需求提供专业的、个性化的应用解决方案,帮助我们的客户以较低的成本享受专业服务。如果您想进一步的了解,可以直接点击官网定远县诚信化工进行在线了解。

焦亚硫酸钠

焦亚硫酸钠 编辑 焦亚硫酸钠为白色或黄色结晶粉末或小结晶,带有强烈的SO2气味,比重1.4,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与强酸接触则放出SO2而生成相应的盐类,久置空气中,则氧化成Na2S2O6,故该产品不能久存。高于150摄氏度,即分解出SO2。 1详细介绍 基本资料 名称 英文/拉丁名称 Sodium Pyrosulfite Jiaoya Liusuanna[1] 英文别名 :SODIUM BISULFITE; disodiummetabisulfite; disodiumpyrosulphite; fertisilo; metabisulfitedesodium; Sodiummetabisufite; sodiummetabisulfite(na2-s2o5); sodiumpyrosulfite(na2s2o5); Sodium dissulfite; Sodium disulphite; Sodium pyrosulphite; SODIUM METABISULFITE, PH EUR; SODIUM DISULFITE DRY TECHNICAL; SODIUM METABISULFITE ACS REAGENT; SODIUM DISULFITE DRY, R. G., REAG. ACS, REAG. PH. EUR.; SODIUM METABISULFITE, 97+%, A.C.S. REAGE NT; SODIUM METABISULFITE 97+% A.C.S. REAG&; SODIUM METABISULFITE REAGENT GRADE 97%; SodiumMetabisulphiteA.R.; SodiumMetabisulphiteFcc 中文别名 偏重亚硫酸钠;一缩二亚硫酸钠;重硫氧;焦性亚硫酸钠;偏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钠;食用焦亚硫酸钠. CASRN:7681-57-4 EINECS号:231-673-0 InchI编码:InChI=1/2Na.H2O5S2/c;;1-6⑵5-7⑶4/h;;(H,1,2)(H,3,4)/q2*+1;/p-2[2] 分子式:Na2S2O5 分子量:190.09 外观:白色或微黄色结晶形粉末或小结晶.. 产品规格:二氧化硫≥ 65% 铁≤ 0.005%

10万吨年硝酸项目简介

10万吨/年硝酸项目简介 一、硝酸的主要用途及市场需求状况 1.硝酸主要用途。浓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基础原料,主要用于己二酸、二异氰酸甲苯(TDI)、硝基苯、硝酸的金属盐类,钢铁工业浸渍及抛光、电子工业半导体和印刷电路板的清洗、军工用品、核工业(铀提取及精制)、染料中间体和柴油的十六烷值增进剂等。分子式HNO3,分子量63.01,密度1.513,沸点86℃,外观呈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在光线照射和受热条件下易分解,分解出NO2气体具有刺鼻的窒息气味,一般浓度在97~99%之间。 2.浓硝酸生产和消费情况。目前,世界上浓硝酸产能约为370万吨/年,其中我国产能为79.2万吨,居世界第二位。 世界浓硝酸产量一览表单位:万吨/年 我国现有浓硝酸生产企业30多家,其中年产量在万吨以上的企业有16家,超过5万吨的企业有6家。主要生产企业有:安徽淮化集团、兰化公司、吉化集团、泸州天然气化工公司、南京化

工集团、济南化肥厂、青岛胶南化肥厂、大化集团公司、山东鲁光化工厂和开封化肥厂等。 我国浓硝酸生产企业及产量一览表单位:万吨/年 近几年我国浓硝酸产量不断增长,增长情况见下表: 注:表中的产量数据为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我国浓硝酸产量年平均增长5.62万吨,2002年我国浓硝酸产量已突破90万吨,预计今年将超过百万吨大关。目前国内部分浓硝酸生产企业计划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形成规模经济。硝酸装置经济规模为10万吨/年,济南、南京、柳州及杭州金富春化肥厂等新建装置规模均为10万吨/年。 3.浓硝酸产品市场及价格预测。我国浓硝酸产品市场消费结构近年来变化不大,主要用于化学工业、冶金工业和医药工业,其中化学工业消费量约占浓硝酸总消费量的70%,冶金工业消费量约占13%,医药工业消费量约占6%,其他方面消费占11%。近几年国内市场浓硝酸需求保持增长势头,化学工业需求增长速度为4%,冶金工业需求增长速度为5%。随着我国南方地区精细化工项目及淮阳、辽阳、烟台万华MDI项目改扩建项目和太化公司、沧州大化公司TDI项目建成投产,浓硝酸需求还将继续增长。 浓硝酸产品受运输和贮存等不便因素的影响,进出口量很少,产销基本平衡,库存量也很少。近年来浓硝酸产品消费量呈稳步上升趋势,供需状态呈持平略紧,良性发展,很少大起大落。依据1990年以来我国浓硝酸产品年平均增长率和增产量推测今后几年增长情况,其结果见下表(单位:万吨/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