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理学知识点

生理学知识点

一、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生殖

(一)新陈代谢

(二)兴奋性

兴奋性的概念:

旧的解释———可兴奋组织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

刺激:可引起人体产生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变化

反应:刺激引起的人体的变化

刺激引起反应的条件:足够的刺激强度足够的刺激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

阈强度(阈值):最小刺激强度是最常用的组织细胞兴奋性的指标

由于组织细胞对刺激产生的共同反应是动作电位,所以

兴奋性的概念:

新的解释———可兴奋组织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三)适应性人体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和关系的功能为适应性。适应分行为适应和生理适应。

(四)生殖人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时,男性和女性两种个体中发育成熟的生殖细胞相结合,便可形成与自已相似的子代个体,这种功能称为生殖。

二、内环境及稳态

机体的内环境指的是细胞生活的环境,不同的细胞生活在不同的

环境里。比如血细胞生活在血浆里、脑细胞生活在脑脊液里、淋巴细胞生活在淋巴液里,组织细胞生活在组织液里。那么这些细胞生活的环境我们称为细胞外液。相对细胞外液来讲细胞内包含的液体我们叫它细胞内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了人体内总的液体,我们说是体液。

(一)体液:约占身体重量的60%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脑脊液

(二)内环境(细胞外液)

(三)内环境稳态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为什么能保持相对稳定呢?这需要机体有一套功能调节系统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系统包括神经调节系统、体液调节系统和自身调节系统。这就是我们讨论的下一个问题:三、生理功能的调节

提示:每种调节方式的表述抓住两点:一是通过哪个途径,二是发挥了什么作用。其实最重要的是第一点,因为每个调节方式所发挥的作用基本是相同的,即对体内各组织器官的功能进行调节或进行了适应性反应。

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体内各组织器官的功能进行调节。

体液调节:化学物质或激素等物质通过体液这条途径,对体内各

组织器官的功能进行调节。

自身调节:组织器官不依赖神经系统和体液系统的作用,而是根据自身的特性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的过程。

比较这三种不同调节方式的特点

(一)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指的是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刺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即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按其形成的条件和反射弧的特点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特点有三:反应速度快、作用部位准、持续时间短。

(二)体液调节

特点有三:反应速度慢、作用范围泛、持续时间长。

(三)自身调节

特点是:调节的范围小、幅度小、灵敏度低。

神经调节是最重要的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保证了内环境的稳态。在整个调节的过程中,受控部分和控制部分有着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即控制部分可以调节受控部分的活动,受控部分也可以反过来调节控制部分的活动。后者被称为反馈控制。

四、人体功能的反馈控制

(一)概念:受控部分可以反过来调节控制部分的活动,这个过程被称为反馈控制。

(二)负反馈:反馈调节的结果使受控部分活动减弱即为负反馈。

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控制机制。

(三)正反馈:反馈调节的结果使受控部分活动加强即为正反馈。

(四)前馈:某些监测装置受刺激预前发出信息至控制部分,使其及早做出适应性反应称为前馈。它使机体的反应具有预见性。

Charpter2-Cecular Physiology

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

(一)细胞膜是一个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半透膜。

(二)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糖类只有极少量。

(三)组成成分的排列组建方式可以用“液态镶嵌模型”来理解。

1.脂质双分子层

亲水端――朝向膜的内、外表面

疏水端――朝向膜的内部

脂质的溶点低,所以表现为液态,有流动性、不对称性的特性。 2.蛋白质

膜蛋白质的特点可以归纳为“四不同”:大小不同、形态不同、高矮不同(根扎的深度不同)、能力不同(功能不同)

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转运物质功能的蛋白质包括载体蛋白质、通道蛋白质、离子泵

转导信息功能的蛋白质如受体蛋白质

做为标志物的蛋白质

3.糖类

可与蛋白质结合做为标志物,如红细胞的抗原。

二、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主要的转运形式有四种: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作用

从能量角度分可分为两类:被动转运、主动转运

比较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

(一)单纯扩散

脂溶性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转运过程。

主要转运的物质有氧气、二氧化碳

(二)易化扩散

非脂溶性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转运过程。

易化扩散根据膜蛋白的不同分为两种:

载体易化扩散:特点包括结构特异性、饱和性、竞争性

通道易化扩散:特点包括结构相对特异、无饱和性、通道有开关两种状态(开关的控制有化学门控和电压门控两种)。

前者主要转运的有葡萄糖、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

后者主要转运的主要有钠、钾等带电离子。

(三)主动转运

某些物质通过细胞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由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的转运过程。

离子泵是膜上的一种特殊蛋白质,按其转运物质的种类分为钠泵、钾泵和钙泵等。

钠、钾泵实际就是钠钾依赖式ATP酶。它的作用在于建立一种势能储备,即钠钾在细胞内外的深度势能。

(四)出入胞作用

出胞作用指的是某些大分子或团块物质由细胞排出的转运过程。主要转运的有激素等。

入胞作用指的是某些大分子或团块物质进入细胞内的转运过程。如白细胞对细菌的吞噬作用。

三、细胞膜的跨膜信息转导功能

各种刺激信号作用于细胞膜,细胞膜上某些特异蛋白质选择性地接受并引起细胞膜两侧电位变化或细胞内发生某些功能改变,细胞膜的这种作用称为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按其转导方式分为:

通道蛋白质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又可分为化学门控通道和电压门控通道

膜受体蛋白质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

四、细胞膜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生物电的主要表现形式为静息电位、动作电位

(一)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概念的理解抓住几个关键词:细胞 安静 膜内外 电位差

正值 负值变小 负值

膜内负值减小为去极化,负值变为正值为反极化

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关键在理解生物电的产生是细胞膜两侧带电离子的分布和移动的结果。

带电离子主要是钠、钾

分布情况是不均匀:钾在内多,钠在外多

移动的情况是:静息时对钾的通透性大,对钠的通透性小

钾的移动方向是:顺浓度差由细胞膜内侧向细胞膜外侧移动

移动的结果:膜内正电荷减少,膜外正电荷增多,膜内电位为负,膜外为正。待钾浓度扩散力与电场力的阻力相平衡时,钾外流停止,形成静息电位。所以静息电位也称为钾平衡电位。

(二)动作电位

1.概念:可兴奋细胞在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爆发的一次膜两侧快速、可逆、可传播的电位变化被称为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包括去极相和复极相。

2.产生机制:

当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钠通道被激活,钠顺浓度差向细胞内移动,膜内负电位减小,当减小到阈电位时钠通道大量快速开放,钠大量快速内流,膜内负电位减小到消失到正电位。这个过程是钠内流导致的称钠平衡电位。

钠通道失活,钾通透性变大,钾快速外流,膜内电位迅速下降,直到变为静息值。激活钠钾泵,它把钠逆浓度差泵到膜外,把钾逆浓度差泵到膜内,使离子的分布也恢复到静息状态,保证了细胞接受新的刺激而产生反应。

3.特点:一是“全或无”现象即动作电位刺激小就无,刺激强度足够就达最大,传导中也无衰减;二是脉冲式传导。

五、兴奋的引起和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播

(一)阈电位:指的是能够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细胞兴奋性的高低与静息电位和阈电位的差值成反变关系。(二)局部兴奋及其向动作电位的转化

阈下刺激强引起受刺激的膜局部出现一个较小的去极化反应,称为局部反应或局部兴奋。局部兴奋的电位值为局部电位。

局部电位的三个特性:等级性、总和性和电紧张性扩布等。

局部去极化的总和达到阈电位时能爆发动作电位。

(三)兴奋性的变化规律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恢复正常

兴奋性的正常、缺失或低下取决于通道蛋白(主要是钠通道)的性状即激活、失活和备用状态。

绝对不应期的存在决定了已有动作电位存在期间不可能产生新的兴奋,也就是说,同一部位不可能产生动作电位的重合。

(四)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

1.无髓神经纤维————局部电流形式传导

2.有髓神经纤维————跳跃式传导

六、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1.传递过程

运动神经兴奋→神经冲动以局部电流形式传导到神经末梢→末梢膜对Ca2+的通透性↓↑→ Ca2+内流→ Ca2+促使囊泡与接头前膜发生融合、破裂、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与接头后膜上的特异性N

受体结合→使接头后膜对Na+ K+ Ca2+通透性↑(Na+内流K+外流)→接头后膜去极化→产生终板电位(局部电位)→达到肌阈电位→肌膜爆发动作电位,肌细胞兴奋。

2.传递特征

(1)单向传递(2)时间延搁(3)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七、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一)骨骼肌细胞微细结构的要点

肌小节是由粗、细肌丝组成的。粗肌丝由肌凝蛋白组成。肌凝蛋白分头、尾。尾固定在M线,头裸露排列形成横桥。横桥功能有二:一是拖动细肌丝向M线滑行;二是具有ATP酶的作用。细肌丝由肌纤蛋白、原肌凝蛋白和肌钙蛋白组成。

1个横管+2个钙池(两侧)=三联管(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结构)(二)骨骼肌的收缩机制———滑行学说

肌浆中Ca2+↑→Ca2+与肌钙蛋白结合→原肌钙蛋白构象改变、移位→暴露细肌丝与横桥结合的位点→横桥与细肌丝结合→激活ATP 酶,释放能量→横桥摆动→拖动细肌丝向M线滑行→肌小节缩短→肌肉收缩

肌浆中Ca2↓→Ca2+与肌钙蛋白分离→原肌钙蛋白回位→遮住细肌丝与横桥结合的位点→阻止横桥与细肌丝结合→细肌丝被动回位→肌小节恢复到静息时长度→肌肉舒张

(三)兴奋收缩耦联

终板电位-----肌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三联管、肌小节旁→三联管信息传递→L管对Ca2+储存、释放、回收

(四)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

1.等长收缩与等张收缩

2.单收缩———潜伏期、缩短期、舒张期

复合收缩———完全性强直收缩、不完全性强直收缩

(五)影响肌肉收缩的主要因素

1.前负荷:肌肉收缩前所遇到的负荷或阻力称为前负荷。它使肌

肉在收缩之前被拉长到一定的长度(初长度),前负荷决定初长度。最适初长度和最适前负荷:肌肉在某一初长度时,收缩产生的张

力最大,此时的初长度为最适初长度,此时的前负荷为最适前负荷。

2.后负荷:肌肉开始收缩后所遇到的负荷称为后负荷。肌肉只有

在适度的后负荷是增生张力最大和肌肉缩短的速度最快,做功效

果最佳。后负荷过大或过小,对肌肉作用效率都是不利的。

3.收缩能力:肌肉内部机能状态称为肌肉的收缩能力。

Charpter3-Nervous System

一、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二、神经纤维的传导特性

从神经元的组成中,我们了解到轴突离开胞体一段距离后获髓鞘,称为神经纤维。神经细胞兴奋后,沿神经纤维传导的兴奋称为神经冲动,而神经纤维的基本功能是传导神经冲动。

※神经纤维的传导特性有四:

1.生理完整性、不融合

2.双向性

3.相对不疲劳性、不衰减

4.绝缘性

三、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式

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式有突触传递、非突触传递和局部神经元回路。

1.突触传递

2.非突触性化学传递

四、突触

1.突触的分类

根据突触发生的部位分类:轴突-胞体突触

轴突-树突突触

轴突-轴突突触

根据突触信息的传递物分类:

化学性突触:突触处的信息传递物是化学递质。这是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

电突触:也称缝隙连接。

根据对后继神经元的影响分类:

兴奋性突触:突触前神经元对后神经元的影响结果是后神经元发生兴奋。

抑制性突触:突触前神经元对后神经元的影响结果是后神经元发生抑制。

2.突触的结构

突触小体: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一般反复分支形成许多小支,其末端膨大成球形,称为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可贴近一个神经

元的胞体或突起。

由此可知,一个神经元可与多个神经元发生联系,也可受多

个神经元的影响。

※突触的构成: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3.突触的传递过程

神经冲动→突触前膜→钙离子的通透性↑、钙离子内流→突触小体前移→释放递质到突触间隙→递质与后膜特异受体相结合→改变后膜离子的通透性→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去极化或超极化)

突触后膜发生的电位变化称为突触后电位。

4.突触后电位

突触前神经元释放不同的递质,导致突触后膜发生不同的电位变化,形成两种不同的突触后电位即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兴奋性突触传递与抑制性突触传递的主要不同点是:

①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性质不同。兴奋性突触释放兴奋性递质;抑制性突触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②兴奋性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主要导致突触后膜对Na+通透性增高;抑制性递质与其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主要对Cl-通透性增高;

③兴奋性突触传递时,突触后膜产生局部去极化;抑制性突触传递时,突触后膜产生局部超极化;

④经过总和达到阈电位后,前者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后者使突触后神经元不易产生兴奋。

※5.突触的传递特征

单向传递

中枢延搁

总和:时间总和与空间总和

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

兴奋节律改变

后放: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神经元之间的环状联系及中间神经元的作用。

6.神经递质

概念:由神经末梢释放的、参与突触传递的化学物质为神经递质。

种类:按产生的部位分为外周神经递质和中枢神经递质。

外周神经递质:主要包括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嘌呤类和肽类。

释放乙酰胆碱的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

(植物神经节前纤维、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躯体运动神经纤维)

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的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肾上腺素能纤维。

(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释放嘌呤类和肽类递质的第三类神经纤维称为嘌呤类和肽类纤维。

中枢神经递质:主要包括乙酰胆碱、单胺类、氨基酸类及肽类。

六、中枢抑制

中枢抑制可分为两类:

1.突触后抑制: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参与释放抑制性递质

突触后膜超极化产生抑制性后电位抑制效应2.突触前抑制:突触前神经元在受刺激前先有去极化变化静息电位值减小受刺激后动作电位幅度减小释放兴奋性

递质减少

突触后膜去极化产生兴奋性后电位但后电位减小抑

制效应

七、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感觉传导通路的两大特征:(1)由三级神经元构成。

脊神经节或脑神经节→脊髓后角或脑干→丘

脑内

(2)各种感觉传导通路的二级神经元发出的纤

维一般交叉到对侧,然后经过丘脑和内囊,

最后投射到大脑皮层相应区域。

根据丘脑各部向大脑皮层投射特征的不同,可将丘脑的投射纤维分为两大投射系统:

※1.特异性投射系统

经典感觉传导道(除嗅觉外)

在丘脑换神经→→→→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

(感觉接替核和联络核)

一般的感觉传导道

传导特点:特异性投射系统的感觉传导投射具有专一性,与皮层间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

功能:引起特定的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

※2.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一般的感觉传导道(除嗅觉外)

→行经脑干与脑干网状结构的神经元多次换元

→在丘脑(髓板内核群)换元后

→弥散投射到大脑皮层广泛区域

传导特点:不同感觉的共同上行通道,失去了专一性,不能产生特定的感觉。

功能:维持或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机体保持觉醒状态。

八、痛觉

痛觉可分为皮肤痛和内脏痛。

※内脏痛与皮肤痛相比有以下特征:

(1)缓慢持久、定位不准、对刺激分辨能力差;

(2)对机械牵拉、缺血、痉挛和炎症等刺激敏感;

(3)某些疾病常引起体表特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称为牵涉痛。

九、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作用

脊髓是躯体运动最基本的反射中枢,可完成一些比较简单的反射运动。

1.脊髓的运动神经元

在脊髓前角中存在着大量的运动神经元,分别称为α运动神经元和γ运动神经元。

α运动神经元:接受来自外周传入信息,也接受从脑干到大脑各高级中枢下传的信息。其轴突末梢分支支配骨骼肌纤维,一对一支配,兴奋时引起所支配的肌纤维收缩。

由一个α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组成的功能单位,称为运动单元。

γ运动神经元:轴突较细,支配骨骼肌内的梭内肌纤维,强调节肌梭的敏感性。

※2.脊休克

概念: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后,断面以下的脊髓暂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称为脊休克。

脊休克的主要表现:离断面以下的脊髓所支配的骨骼肌紧张减低或消失;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发汗反射不能出现,大小便潴留。

脊休克发生的原因:脊髓突然失去高位中枢的易化调节。

脊休克的恢复:脊休克现象持续一段时间后,脊髓反射可以逐渐恢复。其特点是动物愈高等,脊休克的时间愈长;简单的反射恢复快,复杂的反射恢复慢。

脊休克的产生和恢复说明的问题:(1)脊髓是躯体运动最基本的反射中枢,可单独完成一些简单反射;(2)正常状态下脊髓是在高位中枢调节下进行活动的。

3.牵张反射

牵张反射: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在受到牵拉而伸长时,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拉的同一块肌肉发生收缩,这种反射活动称为牵张反射。

腱反射: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如膝跳反射等。

牵张反射

肌紧张:是指缓慢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它是维持姿势的最基本的反射活动,是姿势反射的基础。

腱反射的减弱或消失常提示反射弧的传入、传出通路或脊髓反射中枢的损害或中断;

腱反射的亢进则常提示高位中枢的病变。

4.腱器官的作用

十、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作用

1.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对脊髓的牵张反射有加强作用。

2.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具有抑制肌紧张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抑制区和易化区的活动在一定水平上保持相对平衡,维持着正常的肌紧张。当这两个系统关系失调时,将出现肌紧张亢进或减弱。

※3.去大脑僵直

动物的中脑上、下丘间横断后,由于中断了大脑皮层运动区和纹状体等部位对脑干抑制区的作用,使抑制区的活动减弱,易化区的活动相对增强,可出现伸肌紧张性亢进的现象,称为去大脑僵直。

十一、基底神经节、小脑和大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作用

1.基底神经节、小脑和大脑对躯体运动调节作用的比较

基底神经节的主要调节作用:调节肌紧张调节和稳定随意运动

小脑对躯体运动调节的主要作用:调节身体平衡调节肌紧张调节随意运动

《生理学》各章知识点 总结

生理学基础总结 绪论 I、人体生理学就是研究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得科学。 2、生命得基本特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及生殖。 3、兴奋性就是指活得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得能力或特征. 刺激就是指机体所处环垄因素得变化刺激条件包括强度、作用时间与强度一时问变化率三个要素反应就是指接受刺激后机体活动状态得改变。 有两种表现形式,即兴奋与抑制阈强度(阈值)就是指在作用时间与强度一时间变化率不变得情况下,引起组织发生反应得最小刺激强度。等于阈强度得刺激为阈刺激,大于阈强度得刺激为阈上刺激,小于阈强度得刺激为阈下刺激 4、体液就是机体内液体得总称. 内环境就是细胞直接接触与赖以生存得环境,即细胞外液。 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内环境得化学成分与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得状态。 5、人体功能调节得方式有三种,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最重要得就是神经调节,其基本方式就是反射,结构基础就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与效应器五部分。 三种调节各具特点:神经调节迅速、精确而短暂;体液调节作用缓慢、面积广泛、时间持久;自身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 回馈就是由受控部分得回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活动得作用,有正、负反馈两种。 正回馈调节就是指受控部分得活动通过发出回馈信息,使反债调节与控制部分得原发作用一致,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 负反馈调节就是指受控部分得活动通过发出回馈信息,使回馈调节与控制部分得原发作用相反、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得稳态。 细胞得基本功能 1、细胞膜对物质得转运方式主要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 单纯扩散就是只取决于膜两例物质浓度差进行转运得一种方式出胞与入胞作用 易化扩散就是物质借助细胞膜上特珠蛋白质得帮助,顺浓度梯度或电一化学梯度得转运过程。分为载体转运与通道转运两种. 载体转运具有特异性、饱与性与争议抑制性; 通道转运具有离子选择性与门控特性,又可分为化学门控信道、电压门控信道与机械门拉信道、主动转运就是物质逆电一化学梯度进行得转运,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包括原发性主动转运与发性主动转运。 最重要得为钠一钾泵转运。 出胞就是指胞质内得大分子物质以分泌变泡得形式排出细胞得过程。 入胞指细胞外某些物质团块借助于细胞形式吞噬泡或吞饮泡得方式。 进入细肥得过程,分别称为吞噬与吞饮、吞饮也可以分为液相入胞与受体介导入胞两种形式。 2、生物电现象就是指细胞在安静或活动时伴有得电活动。 单个细胞膜两侧得生物电称为细胞得跨膜电位,包括静息电位、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 生物电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细胞内外离子得分布不同,构成生物电产生得基础。②胞膜在不同状态下时离于得通透性不同、成为生物电产生得关健. 静息电位就是指细胞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得电位差。它就是细胞安静得标志、它得形成就是由于K+得外流。 动作电位就是指细胞在静息电位得基础上受到有效刺激时,在膜两侧产生得可传播得膜电位波动.它就是细胞兴奋得标志、 由去极化与复极化构成,就是Na+内流与K+得外流及Na+—K+泵转运共同形成得、其引起取决于阈电位, 阈电位就是使膜上Na+通道突然大量开放得临界膜电位值。 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得形式进行传导.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特性与不衰减得可传播性。 3、肌肉收缩就是指肌肉得长度缩短或张力增加、其过程包括肌细饱得兴奋、兴奋一收缩耦联,收缩三部分,主要步骤如下图

生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生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生理学? 生理学是研究机体正常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生命的四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机体具有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和适应性等四个基本特征。 ①新陈代谢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物质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生命过程;②机体对于内外环境的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③相当于阈强度(在多数场合是将持续的时间固定,测定能使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④机体接受刺激后其功能活动的变化称为反应,反应可分为兴奋和抑制两种形式,肌细胞组织、神经细胞组织和腺细胞组织为三类常见的可兴奋组织。 三、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概念 (1)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指细胞直接生存并与之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即细胞生存的细胞外液),主要由组织液和血浆组成。 (2)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稳态,它是一种动态平衡。它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需要稳态,而代谢活动本身又经常破坏稳态,生命活动正是在稳态不断破坏和不断恢复的过程中维持和进行的。 四、机体功能的三大调节方式是?各有何特点? 1.神经调节,特点是准确、迅速、持续时间短暂;2、体液调节,特点是调节速度较慢、作用范围较广、持续时间较长;3.自身调节,特点是能力有限、范围较小、作用不是很大。 五、什么是反射?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的刺激所产生的适应性、规律性反应。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不同部分共同组成。反射包括非条件反射(吸吮反射)和条

生理学知识点总结

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一、什么是生理学? 生理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它以生物机体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生理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这些生理功能的发生机制、条件、机体的内外环境中各种变化对这些功能的影响以及生理功能变化的规律。 生理学教材 二、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 (1)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指细胞直接生存并与之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主要由组织液和血浆组成。 (2)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它是一种动态平衡。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需要稳态,而代谢活动本身又经常破坏稳态,生命活动正是在稳态不断破坏和不断恢复的过程中维持和进行的。 三、人体生理功能三大调节方式?各有何特点? 1.神经调节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生物体各组织、器官、系统所进行的调节。特点是准确、迅速、持续时间短暂。 2、体液调节体内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激素、代谢产物)通过体液途径(血液、组织液、淋巴液)对机体某些系统、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功能起到调节作用。特点是作用缓慢、持久而弥散。 3.自身调节组织和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的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特点是调节幅度小。 四、什么是反射?反射指生物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五、正、负反馈的概念. 负反馈凡是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的反馈,称为负反馈,起纠正、减弱控制信息的作用。 正反馈凡是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同的反馈,称为正反馈,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 生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是指内外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消除率(clearance,C):两肾在一分钟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的某物质完全清除(排出),这个被完全清除了该物质的血浆毫升数,成为该物质的清除率。 视野:用单眼固定注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中心静脉压:指右心房和胸腔内的大静脉的血压,约4-12cmH2O。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散在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是细胞与细胞之间生物传递的化学媒介。

生理学重点总结笔记知识点

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生理学重点知识总结笔记 生理学重点必考知识归纳,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生理学可以说是学护理的基础,说是基础并不代表它简单,而是说它重要,解剖生理这两门基础课学不好,就相当于是盖高楼地基没打稳,迟早得塌。 给大家整理了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生理学重点笔记整理分享给大家,希望对考生备考有帮助。 生理学复习要点,生理学重点笔记整理生理学知识点归纳 生理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它以生物机体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生理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这些生理功能的发生机制、条件、机体的内外环境中各种变化对这些功能的影响以及生理功能变化的规律。 第一章:绪论一.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 二.内环境和稳态:体液量(占体重的60%):细胞内液40%、细胞外液20%(组织液、血浆、淋巴液等)

1.内环境: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 2.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等)的相对恒定状态称为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 三.生理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神经调节是主要调节形式,基本过程:反射。完成反射活动的基础是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作用迅速、准确、短暂。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缓慢、广泛、持久。 自身调节:心肌细胞的异长自身调节,肾血流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恒定的自身调节,小动脉灌注压力增高时血流量并不增高的调节都是自身调节。 四.生理功能的反馈控制: 负反馈调节的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是一种破坏原先的平衡状态的过程。排便、排尿、射精、分娩、血液凝固、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钠通道的开放和钠内流互相促进等。 五.应激与应急 参与应激反应的主要激素: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参与应急反应的主要激素: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A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1.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液体镶嵌模型.基本内容①基架:液态脂质双分子层; ②蛋白质:具有不同生理功能; ③寡糖和多链糖. 2.细胞膜的物质转运 被动转运:⑴单纯扩散:小分子脂溶性物质、顺浓度、不耗能。如O2、CO2、NH3等。⑵易化扩散: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顺浓度、不耗能、但转运依赖细胞膜上特殊结构的"帮助",包括离子通道和载体转运转运(葡萄糖、氨基酸等)。载体转运的特异性较高,存在竞争性抑制现象。

生理学知识点总结

生理学知识点总结 生理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功能的科学,它涉及到人体的各个系 统和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一些重要 的生理学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人体的工作原理。 1.细胞与组织 生理学的基础是细胞,它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有许多 重要的结构和功能,如细胞膜、细胞器和基因。多个细胞组合在 一起形成组织,如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组织之间的 相互作用促成人体的协调运作。 2.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控制着整个人体的功能。它由大脑、脊髓和神经元组成。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它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进 行信息传递。大脑负责处理感觉信息、情感、思维和行为控制。 脊髓与神经系统的其他部分相连,并传递信息到不同的身体区域。 3.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负责将食物分解、吸收和排泄。它包括口腔、食道、胃、肠道和消化腺器官。食物通过消化过程被分解成营养物质, 被吸收到血液中,用于维持生命活动。未消化的物质经过肠道并 排出体外。 4.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负责供给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它包括鼻腔、气管、 支气管和肺。氧气进入体内后与血液中的红细胞结合,通过血液 循环运输到各个组织和器官。二氧化碳则从细胞中产生,并通过 呼吸系统进行排出。 5.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是血液和淋巴液通过血管和淋巴管在体内循环的系统。它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部分。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泵,通过 收缩和舒张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血液运输氧气、营养 物质、荷尔蒙和其他重要物质,同时带走代谢产物。

6.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负责排除体内的废物和调节体液平衡。它包括肾脏、 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肾脏是泌尿系统的核心器官,它过滤血液,将废物和多余的物质排出体外,同时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7.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调节身体的各个方面。它包括各种内 分泌腺体,如松果腺、甲状腺、肾上腺和性腺。激素通过血液传 送到目标器官,调节生长、代谢、水平衡和生殖等功能。 8.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负责抵御病原体和其他外部入侵物质。它包括白细胞、淋巴器官和抗体。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和攻击外来微生物,维护体 内的健康平衡。 总结:

生理学知识点总结

简述血液的功能 1)运输功能(基本功能)血液可将氧气以及从肠道吸收的营养物质运送到各器官、细胞,同时将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各种代谢产物通过肺、肾脏等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2)缓冲功能,血液含有的多种缓冲物质可随时缓冲进入血液的酸性或碱性物质,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3)血液中大量水分还有较高的比热,有利于体温恒定。 4)防御保护功能,血液可参与机体的生理性止血,抵抗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和各种免疫反应。 简述EPO促进红细胞生成的作用及其调节机理 促红细胞生成素主要促进晚期红系祖细胞的增值,并向原红细胞分化:同时还可加速幼红细胞的增值和血红蛋白的合成,促进网织红细胞的成熟与释放。 EPO主要在肾脏合成,生理情况下,进入血液中的EPO可维持正常的红细胞生成。血液中EPO的水平与血液血红蛋白的浓度呈负相关,即贫血时体内的EPO会出现一定量的增高来促进红细胞的合成,而红细胞增高时EPO的水平则出现下降以减少红细胞的生成。这种负反馈调节机制有利于维持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的相对稳定。 3,血液中有哪儿些抗凝因素?它们如何发挥作用? 1)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血管内皮作为以物质屏障可防止血液中的凝血因子、血小板与 血管内皮下成分接触,从而避免凝血系统的激活。血管内皮同时可合成、释放多种活性物质,通过多种途径起到抗凝作用。 2)纤维蛋白可吸附凝血酶阻碍凝血的发生,同时活化的凝血因子可被血流稀释及单核巨噬 细胞吞噬,最终起到抗凝作用。 3)生理性抗凝物质: ①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②蛋白质C系统 ③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④肝素

心肌收缩有哪些特点? 1)同步收缩(全或无式收缩)2)不发生强直收缩 3)对细胞外液Ca2+l勺依赖性 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1)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2)心肌收缩力量 3)体位改变 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5)呼吸运动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每搏输出量 2)心率 3)外周阻力 4)大动脉管壁弹性 5)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的关系

生理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 、机体的内环境 体液:人体内的液体总称. 细胞内液:细胞内的液体. 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和脑脊液 内环境:由细胞外液组成的细胞生存的环境称为内环境. 2.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 1.基本方式:反射(reflex);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 反应. 2.结构基础:反射弧(reflex arc)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反射弧具有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1.神经调节的特点:反应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 3.体液调节通过体液中化学物质作用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 特点:反应较缓慢、作用持续时间较长、作用面较广泛。 4、自身调节组织细胞不依靠神经和体液调节,而由自身对刺激产生适应性反应的过程. 特点:调节幅度小,灵敏度较低,影响范围小。 5、反馈:生理学上通常将受控部分的信息返回作用于控制部分的过程。 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使其活动更加强。负反馈(negtive feedback):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对控制部分的活动产生抑制作用,使其控制部分的活动减弱。 6、负反馈:减压反射 肺牵张反射 动脉压感受性反射 代谢增强时O2及CO2浓度的调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时TSH(腺垂体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数量:大多数情况下 7、正反馈:排尿反射、排便反射、排精反射 血液凝固过程 神经纤维膜上达到阈电位时Na+通道开放。 分娩过程胰蛋白酶原激活的过程 数量:少数情况下 第二章 1、主动转运(钠-钾泵) 意义: 维持细胞内高K+是许多代谢反应的基础, 阻止Na+、水入胞,维持正常的渗透压和形态。形成和保持细胞内外Na +、K +不均匀分布及建立一种势能储备。 所以,Na + -K +泵是兴奋性和生物电基础。 建立的Na +浓度势能储备是营养物质跨小肠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等跨膜主动转运的能量来源。 2、膜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G蛋白耦联受体及其家族分子

生理学常考重点章节知识点整理

生理学常考重点章节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人体生理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各个组成部分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包括细胞分子水平、器官系统水平和整体水平。体液是指人或动物机体所含液体的总称,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包括血浆和组织间液,又称为内环境。 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其各项理化性质如温度、pH值等始终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稳态的意义 在于它是细胞行使正常生理功能以及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生理功能的调节分为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我调节。 神经调节是由神经系统对生理功能所进行的调节,其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体液调节是指机体某些细胞分泌的特殊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所作用的组织、细胞影响其功能活动。体液调节分为远距分泌(又称全身性体液调节)、旁分泌(又称为局部体液调节)、自分泌和神经分泌。 自身调节指机体的一些细胞、组织或器官能不依赖于神经、体液调节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产生适应性反应。神经调节的作用迅速、定位准确、持续时间短暂;体液调节的作用相对缓慢、广泛、持久,对于调节一些相对缓慢的生理过程;自身调节作用较小,仅是对神经和体液调节的补充。三者互相协调配合,使得机体各项功能活动的调节更加完善。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简单物理扩散的方式顺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转运。影响单纯扩散的因素包括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膜两侧该物质的浓度差和温度。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物质在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进行跨膜转运,经载体的易化扩散具有特异性高、饱和现象和竞争性抑制等特点。

生理学中的人体生理过程与调节机制知识点

生理学中的人体生理过程与调节机制知识点人体生理过程和调节机制是生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涉及到 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与相互关系,以及其正常运行所依赖的调节 机制。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人体的机能活动以及相关疾病 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介绍几个关键的知识点。 一、神经系统的调节机制 神经系统是人体最为重要的调节系统之一,它通过神经元和神经纤 维构成的网络传递和处理信息,从而调节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功能。在神经系统中,常见的调节机制有神经传递、反射、神经调控和 神经内分泌调节等。 神经传递是指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电信号的过程,其中包括兴奋性和 抑制性传递两种形式。神经传递的基本单位是突触,通过神经递质的 释放和受体的结合,实现兴奋或抑制信号的传递。 反射是指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然后通过反射弧 发出相应的反应。反射可分为深部反射和表浅反射两种形式,不仅在 维持一些基础生理功能上起着重要作用,还保护了人体免受外界伤害。 神经调控是指神经系统通过调整神经冲动的频率和幅度来控制机体 的功能。例如,自主神经系统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调节 心率、血压等生理参数。

神经内分泌调节是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通过神经内分泌因 子传递信息,影响某些靶细胞的功能。例如,下丘脑通过释放促进因 子或抑制因子,调控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 二、循环系统的生理过程和调节机制 循环系统是人体内各个器官和组织之间信息和物质交换的重要途径,它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循环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输送氧气和营 养物质、排出代谢产物和调节体温等。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心器官,通过心肌的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 管中流动。人体的心率和心排出量等指标可以通过神经和体液的调节 来控制。 血管的调节机制包括局部调节和神经调节。局部调节主要通过血管 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释放的活性物质,如一氧化氮和内皮素,调节 血管的舒缩。而神经调节主要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作用,使得血压和血流量得以稳定。 血液的生理过程主要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细胞外液和细胞 内液的平衡、免疫和凝血反应等。这些过程的维持依赖于血液中的细胞、蛋白质、荷尔蒙等多种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呼吸系统的生理过程和调节机制 呼吸系统是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系统,通 过呼吸道、肺和呼吸肌实现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呼吸系统 的功能主要包括气体交换、酸碱平衡和语音产生等。

考研生理学知识点详解

考研生理学知识点详解 考研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生理过程和机能的学科,是医学、生物学和 生物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考研生理学的知识点对于备考考研生 理学科目非常重要。本文将对一些重要的考研生理学知识点进行详细 解析。 一、细胞生理学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理学探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生理学的知识点包括细胞的组成、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 代谢和能量转化等。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了解和掌握细胞生 理学知识对于理解生物体各种生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二、神经生理学 神经系统是人体信息传递和调节体内平衡的关键系统,神经生理学 研究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生理学的知识点包括神经细胞 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冲动的传递、神经递质的作用机制等。了解和掌 握神经生理学知识对于理解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神经相关疾病的发 生机制具有重要帮助。 三、心血管生理学 心血管系统是保证人体血液循环的关键系统,心血管生理学研究心 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心血管生理学的知识点包括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压的调节、血液循环的机制等。了解和掌握心血管生理学知识 对于理解心血管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四、呼吸生理学 呼吸系统是保证人体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的重要系统,呼吸生理学研究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呼吸生理学的知识点包括呼吸的调节、肺的结构和功能、氧气的运输和二氧化碳的排除等。了解和掌握呼吸生理学知识对于理解呼吸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呼吸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帮助。 五、消化生理学 消化系统是保证人体食物消化和养分吸收的关键系统,消化生理学研究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消化生理学的知识点包括食物消化的过程、胃肠道的结构和功能、各种消化酶的作用机制等。了解和掌握消化生理学知识对于理解消化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消化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六、泌尿生理学 泌尿系统是保证人体废物排出和体液平衡的重要系统,泌尿生理学研究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泌尿生理学的知识点包括尿的生成和排出、肾脏的结构和功能、体液平衡的调节等。了解和掌握泌尿生理学知识对于理解泌尿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泌尿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帮助。 七、内分泌学 内分泌系统是人体调节和控制生理过程的关键系统,内分泌学研究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内分泌学的知识点包括主要内分泌腺体的

生理学知识点整理

生理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生命的基本特征 1、兴奋性:是指可兴奋的组织细胞对刺激产生兴奋即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 2、刺激:能引起机体或细胞发生反应的外环境的变化称为刺激 3、反应:机体或组织受到刺激后所出现的理化过程和生理功能的变化,称为反应 4、反应形式兴奋和抑制:①兴奋是指组织接受刺激后,活动的产生或加强②抑制是 指组织接受到刺激后,活动的停止或减弱 5、阈值:能引起组织产生兴奋的所需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值 6、阈值越高,兴奋性越低,反之亦然 第二节体液与环境 1、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体内环境,称之为内环境 2、保持内环境的理化因素和各种物质浓度的相对稳定状态,称为稳态 3、稳态能保证机体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是机体赖以生存的条件 第三节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1、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它是机体调节的最主要方式 2、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反应 3、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反射弧 4、机体活动调节的方式:①神经调节②体液调节③自身调节 5、反馈:受调节部分即受控部分反过来对调节部分即控制部分的影响,称为反馈 6、负反馈:受调节部分的活动反过来使调节部分的原发作用向相反的方向发展,称负反馈 7、正反馈:受调节部分的活动反过来使调节部分的原发作用得到促进或加强的过程,称为正反馈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细胞膜的基本功能 1、主动转运:①物质的转运是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行②转运物质的过程细胞要消耗能量 2、被动转运:①物质的转运是顺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行②转运物质的过程细胞不要消耗能量 第二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细胞在安静状态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电位值-70~-90MV 2、细胞在安静状态下,膜两侧存在的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极化状态 3、以静息电位为准,若膜内电位向负值增大方向变化,称超极化 4、若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小方向变化即膜内电位升高,称为去极化或除极 5、当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快速可逆而且可以扩布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6、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第三章血液 第一节概述 1、正常成人的血液总量占体重的7%~8% 2、血液又称全血 3、在有防凝剂的分血计玻璃管中,离心沉淀后,血液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淡黄色透明的液体为血浆,约占血容积的50%~60%;下层不透明的为血细胞,下层上面尖刀一薄层灰白色的物质,即白细胞和血小板,下层绝大多数为红色不透明的红细胞 4、血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称血细胞比容 5、血液的基本功能:①运输O2、CO2②调节功能③防御和免疫功能

生理学知识点

绪论 1、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细胞、分子水平;器官系统水平;整体水平。 2、生理学的研究方法。急性实验法:在体实验法和离体实验法;慢性实验法。 3、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细胞、组织、器官的自身调节。 4、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原理。负反馈、正反馈的概念。 5、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被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离子泵,协同转运。胞纳和胞吐。 6、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兴奋性的概念,刺激引起反应的形式,兴奋和抑制的概念;可兴奋细胞。 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静息电位产生的原理;动作电位产生的原理和特点;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阈值和阈电位、局部反应和总和;细胞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 血液生理 1、血液与内环境。体液。内环境及其稳态。血液的组成。血细胞比容。血浆蛋白质的生理功能。血液的理化特性:比重;粘滞性;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血浆酸碱度。 红细胞的形态与数量。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可塑变形性;渗透脆性;悬浮稳定性。红细胞生成必需的物质。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2、白细胞的数量和分类计数。白细胞的吞噬作用。中性粒细胞的功能。单核- 巨噬细胞的功能。嗜酸性粒细胞的功能。嗜碱性粒细胞的功能。淋巴细胞的功能。。 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血小板的生理特性。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3、血液凝固。凝血因子。血液凝固的过程和原理:内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抗凝血物质。 4、ABC血型系统。ABC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循环生理 1、心肌生物电现象。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原理;心肌细胞的类型: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 2、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自动节律性,传导性,兴奋性。心 肌细胞的机械特性-收缩性。K、Ca2+、Na+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 3、心脏泵血功能- 射血与充盈。心动周期和心率。心脏泵血- 射血与充盈过程。心室收缩与射血过程;心室舒张与充盈过程。心动周期中房内压的变化。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心脏的输出量:每搏输出量与射血分数;每分输出量与心指数。心脏作功。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每搏输出量,心率。心力储备。 4、心音。心音的组成及特点。心电图。正常典型心电图的波形及其意义。 5、血管生理。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弹性贮器血管-大动脉;分配血管-动脉;阻力血管- 小动脉和微动脉;交换血管- 真毛细血管;容量血管- 静脉。血管系统中的血流动力学:血流量、血流阻力、血压。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动脉血压的形成、正常值及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静脉血压和静脉回流,中心静脉压,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微循环:微循环的组成及血流通路,微循环的调节。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及其影响因素。 6、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交感缩血管神经,舒血管神经。心血管中枢。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其他心血管反射。体液调节。全身性体液调节: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血管升压素;心房钠尿肽;局部性体液调节因素。心血管的自身调节。 7、冠脉循环:冠脉循环的特点;冠脉血流量的调节。 呼吸生理

生理学三基知识点

生理学三基知识点 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所有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层,具有选择性通透性,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是细胞膜内部的胶状物质,包含有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核是细胞内的控制中心,含有遗传物质DNA,负责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细胞的功能包括营养摄取、代谢产物的排泄、细胞分裂等。 二、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神经系统是人体的调控中枢,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负责接受和处理感觉信息、控制运动、调节内脏功能等。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将中枢神经系统的指令传递到全身各个部位。神经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感觉、运动、调节等方面。感觉功能负责感受外界刺激,如视觉、听觉、触觉等。运动功能负责控制肌肉的收缩和运动。调节功能负责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如呼吸、消化、循环等。 三、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循环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心血管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负责将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等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泵,通过心房和心室的收缩和舒张,将血液

推动到全身。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组织和器官,静脉将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带回心脏。淋巴系统是一种并行于血管系统的系统,负责排除组织液中的废物和细菌,并参与免疫反应。循环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调节体温、维持酸碱平衡等。 总结: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具有各种结构和功能,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组成部分。神经系统是人体的调控中枢,负责感受和处理外界刺激,并控制身体的各种活动。循环系统是人体的输送系统,将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等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了解这些生理学三基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为日常生活和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生理学大一专科知识点总结

生理学大一专科知识点总结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各种生命现象和生命机能的科学。作为一 门重要的医学专业,生理学涉及众多的知识点。本文将对生理学 大一专科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大家回顾和理解这些重要的概念 和理论。 一、细胞生理学 1. 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 细胞膜的渗透和扩散:渗透压、渗透透过膜的机制、离子扩 散的特点。 3. 神经元和突触传递:神经元结构和功能、动作电位的生成和 传导、突触的形成与损伤。 4. 细胞内信号传导:细胞信号转导、第二信使的作用、G蛋白 偶联受体等。 二、神经生理学 1. 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2. 动作电位的形成和传导:静息膜电位、兴奋阈值、动作电位 的传导速度。 3. 神经递质和受体:常见神经递质的种类、作用机制以及受体 的分类和功能。 4. 神经调节:感觉器官和感觉传导、运动系统的神经调节。 三、心血管生理学 1.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心肌细胞、心脏瓣膜和心脏循环的特点。 2. 心脏的电生理:心脏节律的控制、心脏电图和心脏起搏。 3. 血液流变学:血液的成分、血液循环和血液压力。 4. 血压调节:血管收缩和扩张、肾脏调节等。 四、呼吸生理学 1. 呼吸的解剖结构:呼吸道、肺泡和呼吸肌的功能。 2. 气体交换:肺泡通气和肺泡气体交换、血液氧合和二氧化碳 排出。

3. 呼吸中枢和调节:呼吸中枢的解剖结构、呼吸调节的神经和激素因素。 4. 肺功能检查:肺活量、呼气流量和肺泡弹性等。 五、消化生理学 1. 摄食和吞咽:食欲调节、口腔的消化过程和食物通过食管的运动。 2. 胃酸和胃肠运动:胃酸的分泌和胃肠道的运动、胃肠调节。 3. 营养吸收:小肠各部分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4. 肝脏和胰腺的功能:肝脏的解毒和代谢功能、胰腺的消化酶分泌。 六、泌尿生理学 1. 肾脏结构和功能:肾单位的组成、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与分泌。 2. 尿液形成:尿素生成和尿液浓缩机制。 3. 酸碱平衡:酸碱平衡调节机制。

护士大一生理学重要知识点

护士大一生理学重要知识点作为一名护士,掌握生理学知识是极为重要的。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的机体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它涉及到人体的各个系统以及这些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生理学知识有助于护士更好地理解人体的运作机制,从而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在护士大一的学习中,有一些重要的生理学知识点需要我们重点关注。 一、细胞生理学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而细胞生理学研究的正是细胞内的各种生命现象。对于护士而言,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必要的。细胞膜的构造和功能是其中的重要一环。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层,起着维持内外环境平衡、物质转运和信息传递的重要作用。此外,细胞内的能量供应也是细胞生理学的重点内容,细胞通过线粒体进行氧化磷酸化作用,生成ATP,为细胞的各项活动提供能量。 二、神经生理学

神经生理学研究的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而神经系统是人 体的控制中枢。护士在处理疾病和护理过程中经常需要处理与神 经系统相关的问题。了解神经元的构造和功能是神经生理学的基础,神经元通过电信号和神经递质来传递信息。护士应该了解神 经冲动的形成和传导原理,以便在日常工作中更好地处理与神经 系统相关的问题。 三、心血管生理学 心血管系统是人体的供氧和营养物质输送系统。在护士的工作中,心血管疾病是常见的问题,因此对心血管生理学的学习和了 解是必要的。心脏的构造和功能是心血管生理学中的重要内容, 了解心脏的泵血功能和心脏电生理有助于护士评估和管理心血管 疾病患者。 四、呼吸生理学 呼吸是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之一,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对维持 人体其它系统的平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护士应该掌握呼吸生 理学相关的知识点,其中包括呼吸机构和呼吸中枢的结构和功能,呼吸通气的调节以及气体的运输和交换。

生理学基本知识点

生理学基本知识点

一、定义 1、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有规律性 的具有适应意义的反应。 2、负反应控制系统:负反应是指受控制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抑制或减弱控制部 分的活动。 3、易化扩散:体内水溶性小分子物质在细胞膜蛋白的协助下,从膜的高浓度一 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这种转运方式称为易化扩散。 4、主动转运:细胞膜通过本身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物质分子或离子逆浓度差或 逆电位差进行的转运过程。 5、细胞膜静息电位:细胞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细胞 膜静息电位。 6、细胞动作电位:神经细胞,骨骼细胞在受到刺激发生兴奋时,细胞膜在原有 的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迅速而短暂的电位波动,细胞兴奋是发生的这种短暂的电位波动称为细胞动作电位。 7、阈电位:当膜电位去极化到某一临界值。就引起膜上的钠通过,大量开放, Na+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的某个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8、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9、血液凝固:血液从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10、血型:是指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11、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脏的机械活动周期。 12、纤维蛋白的溶解:是指凝血块中的纤维素蛋白水解成可溶性小片段肽的过 程 13、每分输出量: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入动脉的血液总量 14、血压:是指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15、微循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心血管系统与组织细胞直接 接触,并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16、中心静脉压:胸腔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通常称为中心静脉压 17、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 18、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泡壁上的二型细胞分泌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其成 分为二棕榈酰卵磷脂。 19、潮气量: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20、肺活量:指在最大吸气后,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 21、肺泡通气量:指每分钟进入肺泡或由肺泡呼出的气体量 22、消化:指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23、吸收:指食物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24、容受性舒张:当吞咽食物时,食物刺激食管、胃壁、牵张感受器,反射性 引起胃底和胃体部肌肉的舒张 25、胃排空:胃内食糜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知识点】生理学常见知识点

【知识点】生理学常见知识点 1.正常成年人体液总量约占体重的60%,分为细胞内液(约占40%)和细胞外液(约占20%)。细胞内液主要是K+,细胞外液主要是Na+。 2.完成反射活动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3.神经调节:神经反射活动,以神经冲动(电信号)及神经递质(化学信号)传输调节信息。调节范围精准、反映迅速、灵敏、短暂。 4.体液调节:经体液递送激素等物质(化学信号)传输调节信息。影响范围广、反应出现较慢、作用较持久。 5.生长激素(GH):幼年缺乏GH导致侏儒症;幼年GH过多导致巨人症 6.甲状旁腺激素对血液中钙磷浓度的调节作用表现为升高血钙浓度,降低血磷浓度。 7.维生素D3的生理作用促吸收、升血钙、升血磷。 8.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生理作用:抑制蛋白质合成,促进分解;抑制组织对血糖摄取利用,血糖升高;脂肪:四肢脂肪分解加强,面部躯干合成加强,引起向心性肥胖。 9.神经系统实现其调节功能的基本方式是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10.神经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结构基础;正反馈的主要意义使某些生理过程一旦开始迅速加强直到完成;血液凝固属于正反馈调节。 11.快速牵拉肌肉时发生的牵张反射使受牵拉的肌肉发生收缩。 12.某患者服用碳酸酐酶抑制剂乙酰唑胺后出现尿液NaCl、水、HCO3-排出增多,以及代谢性酸中毒。分析该患者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原因是由于肾小管H+-Na+交换减弱。 13.调节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重吸收的主要因素是血管升压素;可刺激醛固酮分泌的主要因素是血管紧张素Ⅱ。 14.一次饮用大量清水导致尿量增多称水利尿;下丘脑视上核受损引起尿崩症;静脉滴注甘露醇引起渗透性利尿。 15.肾小管对H+分泌增加不引起K+分泌增加。对HCO3-重吸收以CO2的形式吸收。 16.肾小管分泌H+的描述:通过质子泵和Na+-H+交换而实现。 17.肾小管HCO3-重吸收主要在近端小管重吸收,与H+的分泌有关,HCO3-重吸收需碳酸酐

生理学知识点汇总

一、生命活动的根本特征 新代,兴奋性,适应性,生殖 (一)新代 (二)兴奋性 兴奋性的概念: 旧的解释———可兴奋组织对刺激产生反响的能力。 刺激:可引起人体产生反响的外环境的变化 反响:刺激引起的人体的变化 刺激引起反响的条件:足够的刺激强度足够的刺激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 阈强度〔阈值〕:最小刺激强度是最常用的组织细胞兴奋性的指标 由于组织细胞对刺激产生的共同反响是动作电位,所以 兴奋性的概念: 新的解释———可兴奋组织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三〕适应性人体根据外环境的变化而调整体各局部活动和关系的功能为适应性。适应分行为适应和生理适应。 〔四〕生殖人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时,男性和女性两种个体中发育成熟的生殖细胞相结合,便可形成与自已相似的子代个体,这种功能称为生殖。 二、环境与稳态 机体的环境指的是细胞生活的环境,不同的细胞生活在不同的环

境里。比如血细胞生活在血浆里、脑细胞生活在脑脊液里、淋巴细胞生活在淋巴液里,组织细胞生活在组织液里。那么这些细胞生活的环境我们称为细胞外液。相对细胞外液来讲细胞包含的液体我们叫它细胞液。细胞液和细胞外液组成了人体总的液体,我们说是体液。 〔一〕体液:约占身体重量的60% 细胞液 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脑脊液 〔二〕环境〔细胞外液〕 〔三〕环境稳态 环境的理化性质为什么能保持相对稳定呢?这需要机体有一套功能调节系统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系统包括神经调节系统、体液调节系统和自身调节系统。这就是我们讨论的下一个问题:三、生理功能的调节 提示:每种调节方式的表述抓住两点:一是通过哪个途径,二是发挥了什么作用。其实最重要的是第一点,因为每个调节方式所发挥的作用根本是一样的,即对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进展调节或进展了适应性反响。 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进展调节。 体液调节:化学物质或激素等物质通过体液这条途径,对体各组

生理学常考重点章节知识点整理

生理学常考重点章节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个组成部分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2.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细胞分子水平、器官系统水平、整体水平。 3.体液是人或动物机体所含液体的总称。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和组织间液。细胞外液又称为内环境。 4.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5.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如温度、pH值等始终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6.稳态的意义:是细胞行使正常生理功能以及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7.生理功能的调节分为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我调节。 8.神经调节是由神经系统对生理功能所进行的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定义: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反射的结构基础的反射弧。反射弧由五个部分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9.体液调节是指机体某些细胞分泌的特殊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所作用的组织、细胞影响其功能活动。体液调节分为:远距分泌(又称全身性体液调节)、旁分泌(又称为局部体液调节)、自分泌、神经分泌。 10.自身调节指机体的一些细胞、组织或器官能不依赖于神经、体液调节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产生适应性反应。 11.神经调节的作用迅速、定位准确、持续时间短暂。 体液调节的作用相对缓慢、广泛、持久,对于调节一些相对缓慢的生理过程。 自身调节作用较小,仅是对神经和体液调节的补充。 三者互相协调配合,使得机体各项功能活动的调节更加完善。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简单物理扩散的方式顺浓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转运。 2.影响单纯扩散的因素:①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②膜两侧该物质的浓度差③温

生理学知识点

生理学知识点

一、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生殖 (一)新陈代谢 (二)兴奋性 兴奋性的概念: 旧的解释———可兴奋组织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 刺激:可引起人体产生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变化 反应:刺激引起的人体的变化 刺激引起反应的条件:足够的刺激强度足够的刺激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 阈强度(阈值):最小刺激强度是最常用的组织细胞兴奋性的指标 由于组织细胞对刺激产生的共同反应是动作电位,所以 兴奋性的概念: 新的解释———可兴奋组织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三)适应性人体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和关系的功能为适应性。适应分行为适应和生理适 应。 (四)生殖人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时,男性和女性两种个体中发育成熟的生殖细胞相结合,便可形成与自已相 似的子代个体,这种功能称为生殖。 Summary of Physiology

Summary of Physiology

Summary of Physiology

Summary of Physiology 控部分也可以反过来调节控制部分的活动。后者被称为反馈 控制。 四、人体功能的反馈控制 (一)概念:受控部分可以反过来调节控制部分的活动,这个过程被称为反馈控制。 (二)负反馈:反馈调节的结果使受控部分活动减弱即为负反馈。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控制机制。 (三)正反馈:反馈调节的结果使受控部分活动加强即为正反馈。 (四)前馈:某些监测装置受刺激预前发出信息至控制部分,使其及早做出适应性反应称为前馈。它使机体的反应具有预见性。 Charpter2-Cecular Physiology 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 (一)细胞膜是一个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半透膜。 (二)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糖类只有极少量。 (三)组成成分的排列组建方式可以用“液态镶嵌模型”来理解。 1.脂质双分子层 “液态”指的是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的 “镶嵌”指的是其中镶嵌的不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