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草地资源学的试题及参考答案

草地资源学的试题及参考答案

草地资源学的试题及参考答案
草地资源学的试题及参考答案

草地资源学

一、草业科学:是研究以维持系统健康和获得草地农业系统持续服务功能为目的,从草地资源到草地农业系统的科学。它由3类因子群、3个主要界面和4个生产层组成(任继周,2004)

栽培草地:利用综合农业技术,在完全破坏天然草地的基础上,通过人为的播种建植的新的人工草本群落。

畜产品单位(APU):用于评价草地最终生产力的一种指标,1个畜产品单位相当于中等营养状况的放牧肥育肉牛1kg的增重,其畜产品形态为1kg 中等肥度的牛、羊胴体,其平均能量消耗相当于110.8MJ消化能、94.14MJ 代谢能或58.15MJ 增重净能。

生态系统服务:是由自然生态系统的生境、物种、生物学状态、性质和生态过程所产生的物质和维持的良好生活环境对人类提供的直接福利。荒漠:以超旱生的小乔木、灌木、半灌木和肉质刺灌丛为主构成的植被类型。分布于热、亚热、温和寒带以及冷洋流海岸荒漠等。以植被稀疏和大部分为裸露或不毛之地为显著外貌特征。

草原:主要生长草本植物,或兼有灌丛和稀疏乔木,可以为家畜和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生产场所,并可为人类提供优良生活环境、其他生物产品等多种功能的土地—生物资源和草业生产基地。

二、3草地资源调查的一般步骤与内容?

准备工作:调查任务与成果要求;组织准备;基础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计划和技术规程制定;物质准备。

外业工作

概查:对调查区的自然、经济、社会、草地资源总貌的全面概括了解;携

带地形图、遥感影象图,确定调查路线,记载草地类型-建立影象与草地类型及其分布规律之间的关系—确立解译标志和预判成图的分类系统,优势植物标本采集,实地观察和访问;日记、阶段总结和全面总结。

详查:概查基础上,对调查区草地资源全面系统详细地调查、测定过程;对预判图进行现场检查验证,解决判读疑难问题、现场查漏补缺及修正;草地类型样方测定,样品、标本采集;了解利用现状和基本建设布局;日总结,当场解决问题。

访谈:访谈提纲、访谈内容、规划建议、访问区域等

内业工作

资料整理、分析与总结;图件的编制

4载畜量的估测方法

载畜量是评价草地生产力的一种指标。是一定草地面积,在放牧季内以放牧为基本利用方式(也可以适当配合割草),在放牧适度的原则下,能够使家畜良好生长及正常繁殖的放牧时间及放牧的家畜数量。根据牧草(产草量,利用率等)、家畜(采食量,放牧时间等)和草地面积估测

三种表示方法:时间单位=Y·U/I,家畜单位= Y·U/(I ·T)面积单位=A·I·T/(Y·U)

家畜单位指标,一定时间内、一定草地面积上能承载饲养的家畜头数。时间单位指标,一定草地面积上,可供一定家畜放牧的时间,家畜单位天。

面积单位指标,一定时间内,放牧单位家畜所需要的草地面积。

5草地健康的内涵

植被,群落、种群、个体等不同组织层次的生理、生态过程的健康,土壤、植被和动物3个子系统及其相互关系的健康,从畜牧业生产的角度,可定义为植物生产和动物生产的质量和数量长期稳定或有所提高的状态草地的功能与健康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健康的生态系统具有全价的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崩溃的生态系统丧失其应有的功能

三、1 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的特点及分类依据

降水(湿润度值)和积温(﹥0℃年积温)作为类定量划分的标准,类为分类的基本单位。

类为基本单位依据

水分和热量是草原生态系统能流与物质转换的基础,影响草原结构、状态,草原类型更替基础;生物气候条件牧草与家畜立地条件最本质特征;类所依据生物气候条件,空间上基本呈地带性分布,类的确定利于区划;生物气候条件在草原发生学诸因素中,具较高稳定性;根据地带性划分的类,较其它分类等级具最完整的内涵和独立特点。

类的热量级指标选择依据

热量用温度表示。≥0℃年积温(∑θ),反映具有生物学意义的热量的年收入,在0℃以上牧草可以进行营养体生产。可以划分7个热量级:寒冷、寒温、微温、暖温、暖热、亚热、炎热。

湿润度指标

降水在地带性范围内是水分唯一来源。依据湿润度值分6个湿润度级:极干、干旱、微干、微润、湿润、潮湿。

湿润度值表达式:K=r/(0.1∑θ)其中,R,年降水;∑θ,﹥0℃年积温

2 请举例说明草地资源的多功能性

一般为:放牧;割草;养育野生动物;狩猎;燃料;药材;野果;菌类;鱼类;种质资源;生物多样性保护;纤维原料;涵养水源;水土保持;固沙;绿化;改善环境(温度、湿度);消除污染;运动场;旅游地;民族风景与文化艺术

总体概括—经济、生态、社会、放牧(自然、人文等)、环境(水保、空气)、生物资源(植物、动物、微生物)、家畜、野生动物栖息地与食源、人类环境组分、陆地生态系统组分(景观)

一、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研究草地资源的各种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着重探讨在一定水热条件下,以土壤—植物——动物这一能量,元素转化系统为主干的基本规律,并运用这一规律在保持草地资源不受破坏的同时,不断提高其整体农业生产效益

草地生态系统健康:植被,群落、种群、个体等不同组织层次的生理、生态过程的健康;土壤、植被和动物3个子系统及其相互关系的健康;从畜牧业生产的角度,可定义为植物生产和动物生产的质量和数量长期稳定或有所提高的状态;草地的功能与健康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健康的生态系统具有全价的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崩溃的生态系统丧失其应有的功能载畜量:以一定的草地面积,在适度利用原则下,能够使家畜正常生长繁殖的饲养天数及头数,三种表示方式:家畜单位、时间单位和草地单位。草地单位:是以草地面积为变数,其含义:在单位时间内,1头家畜所需要的草地面积

时间单位:是以放牧时间为变数,其含义:在单位面积的草地上,可供一头家畜放牧的天数或月数

家畜单位:也叫家畜当量或家畜指数。依据家畜对饲料需求量将各种家

畜折合成一种标准家畜,便于描述家畜—草地系统生产能力。

二、1 草地与草地资源异同

草地是所有草地泛称,具有生产潜力,是一定面积和牧用价值的植被及其生长地的总称,是畜牧业生产资料,并具有多种功能的植物资源,同时,也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条件。草地资源是经人类利用、经营,具数量、质量、区域的草地,是经营管理的实体,具备现实生产力

2 草地资源的多组分性和整体性特点(影响草地发生与发展的因素及其关系)

多组分性: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大气、土地、位点等。大气是草地地带性分布的主要决定因素;土地含土壤与地形,分别是生物载体、生物栖息地环境、影响水热再分配;位点表征草地生态系统与全球相关生态系统的地理坐标与类型关系。

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3种生物因子分别扮演着草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生物因素居于核心地位,是推动草地生态系统内涵发展的原动力。

社会因素包括科技水平、生活水平和生产水平。使草地变成草地资源、草地具现实生产力和经济实体,产生经济价值。决定草地生态系统能否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

整体性,组分间各因素间的互作;叠加后具复合效应;叠加表现在区域、时间、

4草地饲用植物营养成分评价的主要指标

概略养分指标(Henneberg和Stohmann)

分析成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无氮浸出物(NFE),钙,磷,胡萝卜素;

特点:易获得不精确,尤其是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部分被其它方法取代。纯养分指标,洗涤分析法(MADF)(PJ van Soest,1967),中(酸)性洗涤纤维(NDF、 ADF )

分析成分:常量、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淀粉,五碳、六碳糖,其它糖,各种脂肪、脂肪酸色谱分离技术,原子吸收分析技术

特点:数据准确、全面,能够反映家畜的牧草需求

总能量指标:单位牧草干物质的能量含量

特点:指标概括性强、数据易获得;总能量差异性不大,难区分

5 中国草地类型分布的地带性特点

草地的纬向地带性:中温草原带,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暖温草原带,灌丛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高寒草原带,高寒草甸、高寒草原、荒漠草原

经向地带性:中温带自东向西依次分布着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荒漠

垂直地带性:垂直带谱以一定地段的水平地带性分布为基础;垂向分布自下而上,表现为相似于其基带从南向北的纬向分布;一定山地垂向带谱的基带与其向大陆方向相邻山地基带之上的垂直带相同。

三、论述题1 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中——类检索图的意义

检索图解释

纵轴表示热量,自上而下,由冷变热;横轴表示年均降水量,自左向右,降水逐渐增多;K值线表示相对湿润度,自左向右逐渐增大;整体上

体现草原类型的纬向、经向和垂直地带性;K值线间草地类别,自上而下,极地到赤道纬向地带性。

从A至F的6个纵向系列,表示分别从大陆性到海洋性气候区的纬向地带性的草地组合差异;从Ⅰ到Ⅶ的7个系列,分别表示从寒带到热带的不同热量级的经向地带性草地组合差异。

在检索图上任一点的类别开始,其向上向右方向为变冷变湿的方向,表示以此为基带,因海拔升高形成的垂直地带性;其趋势越接近F系列,越具垂直地带性特点。

类间相似性判别,类间关系具定量化特点,类间距离越近,发生学关系愈近;某类草地,如水热单项或双项变化,判断草地发展、演替方向与序列;据检索图位置坐标,预测未知草地自然与经济特性;开放,已知与未知世界草地均可纳入检索图。

2草地生态系统的功能特性

草地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许多产品,如食品、景观、动力、娱乐、原材料、燃料和其它产品;创造与维持地球生命支持系统,形成了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环境条件。生态系统服务共17大类:大气成分、气候、水调节。保持CO2 /O2平衡,调节温度、降水、湿度、蒸发等,具水源涵养,水资源供应等功能;

废物处理,可以将过多和外来的养分、化合物去除或降解,以解除毒性,控制和消除污染。

干扰调节,干扰调节是指生态系统对环境。波动的容量、衰减和综合的反应。(风暴、洪水等)

土壤形成和维持土壤功能,养分获取和循环,如氮、磷和其它元素及养分的获取、贮存和内循环,易流失养分的再获取等。

传粉与传种;基因资源库,生物基因资源形成生物多样性,提供产品。

生物生存和避难场所,野生动植物生境与栖息地,人类环境组分。生物控制(自然与人工),草地生态系统自我维持平衡的能力以及草原鼠、虫、病的生物防治。

原材料生产,草地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大量植物性和动物性原材料及其产品,如燃料、医药、纤维、皮毛和其它工业原料等。

饲料和食物生产

游憩和娱乐,包括观光旅游、度假休闲、科考探险三大部分。

文化艺术,世界上的古代文明大多起源于大河两岸的草原和森林草原;各游牧民族的特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及性格特征等,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草原是世界文明多样性的产生地

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1.为什么说草地调查规划学是阐述认识草地资源和制定总体开发方案原理与方法的科学?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2.为什么说草地生产是一类特定的生态系统,这一系统的结构和生产流程是什么?明确草地生产性质,对做好调查规划工作有什么意义?

8.人类活动因素在草地形成中起哪些作用?它在原生和次生草地形成中所起作用的地位。

第三章:2.各种草地分类方法可以归纳为哪两大体系?采用的分类标准又可以归为哪两种方法?试述各自的特点。

8.全国草地资源普查统一规定的中国草地分类方法的原则、单位,标准、划分的类型系统,它与上述各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特色。

第五章:1.如何根据不同目的,确定产草量满意的评价指标及方法。

2.对划分草地营养类型和现行划分方法的认识和评价。

4.评中国绵羊单位载畜量指标法的优缺点及改进意见。

第六章:2.草地资源常规调查工作程序,每一步骤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

划区轮牧是以提高草地质量和产量为管理目的,而控制放牧利用是以最佳利用现有草地资源为目的

我国灌丛指的是荒漠以外的中生或中旱生灌木所组成的植被,

常绿针叶灌丛:圆柏和刺柏占优势的灌丛

常绿革质灌丛:由耐旱的中旱生常绿革质的多种杜鹃组成

草甸草原:我国最湿润草原类型,中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

典型草原:以典型旱生丛生禾草为主,伴有中旱生杂类草及根茎苔草的草原类型

荒漠草原:草原中最旱生类型主要由旱生丛生小禾草组成,常混有旱生小半灌木。

稀树草原:以多年生旱生草本植物为主,稀疏地散布着乔木和灌木的热带草地

高寒草原:海拔3000m上、寒冷、干旱高山上特有草原类型。由耐寒抗旱的多年丛生禾草、根茎苔草组成

草甸:中度湿润条件下,以具中生特性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的植被。典型草甸:主要由典型中生植物组成,优势植物以宽叶杂类草为主。

草原化草甸:以旱中生植物为主,集中于森林和草原的过渡地带。以羊草-杂类草草甸为代表,混有中生杂类草沼泽化草甸:多由湿生草本植物组成,是草甸向沼泽过渡的类型。植物种类相对贫乏,喜湿的莎草科植物

占居优势地位。

盐生草甸:由盐中生草本植物组成,分布在不同程度盐碱化的低地及海滨。

高寒草甸:多分布于高山和高原的湿润寒冷生境,湿冷中生草本植物组成,植物大都具有低矮、被毛茸和营养繁殖力强等适应高寒气候的习性。荒漠:旱生或超旱生灌木、半灌木及旱生肉质植物组成的稀疏植被类型。植被稀疏,地表大面积裸露。

沼泽:多年生沼生植物占优势的植被类型

1.草地资源结构不合理:1)天然草地比重大,人工草地比例太小;2)难利用草地比例高;3)天然草地优良草地面积小;4)放牧草地面积大,割草地面积小;5)暖季草地面积大,冷季草地面积小。

2.天然草地生产力低产量低:质量低、载畜量低、生产畜产品能力低

草地分布与利用不平衡:1)北方畜多草少,超载严重2)南方草多畜少,未充分利用3)暖季草地面积大,尚有一定载畜潜力4)冷季草地面积小,超载严重

4、草地家畜良种化程度低

5、草地畜牧业设施简陋,草地经营粗放

6、草地自然灾害多

草地划破:不破坏天然草地植被,对草地划缝。

第一章

草地是具有一定面积,由草本植物或半灌木为主体组成的植被为其生长地的总体,是畜牧业的生产资料,并具有多种功能的自然资源和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

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

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草地资源:是具有数量、质量、空间结构特征,有一定分布面积,有生产能力和多种功能,主要用作畜牧业生产资料的一种自然资源

我国草地面积近4亿ha ,占世界草地面积的12.5%,占国土面积的41.7%,占我国陆地绿色植被生态系统面积的63.7%,

四川全省天然草原主要集中分布在甘孜、阿坝、凉山三州,面积达2.45亿亩,占全省草地的78.4%,与西藏、青海、甘肃、云南、贵州等省区接壤,属全国五大牧区之一

第二章:

草地自然属性包含着多种因素,它的基本内容是草地植被及其生长地的特性

草地的经济属性是指与生产利用有关的,说明牧草数量、质量和草地利用条件的特性

水热为主导的气候条件决定了草地的性质、分布,在草地形成是起主导作用

草地按湿润度高低是:荒漠,草原化荒漠,荒漠草原,草原,草甸草原、灌草丛,草甸、草丛、灌草丛

土壤是草地植被着生的基础,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生活要素,从土壤本身特征的形成看,它又决定于气候和着生其上的植被。相同的气候地带内土壤基质对水热再分配起着主导作用

地形不是直接的植物生活因素,是起间接作用的因子,它通过与地形相关,存在于地形的气候因子和土壤因子影响草地植物

原生草地的形成是非生物环境因素和生物因素,特别是以气候为决定因素,植物为核心因素作用的结果

人类活动对次生草地的形成则往往是处于主导地位。

植被类型:草原、稀树草原、荒漠、草甸、灌草丛、草本沼泽

第三章:

草地植物资源的研究,不仅应该以植物分类学、植物群落学为基础,同时要突出草地学的特点和作为资源的属性,增加植物生态生物学和经济评价的基础

饲用植物饲用价值包括:饲用植物的种类、化学成分及含量、适口性、消化率、能量值、动物的饲养效果

饲用植物生产价值包括:草地上的出现率、丰富度、引种驯化和人工栽培的特性、加工调制的特点等.

四大经济类群,即禾本科草类,豆科草类,杂类草草类,莎草科草类。许鹏根据生态经济划分原则,提出在植物生活型的基础上,结合植物学科组来划分草地植物生态经济类群

第四章:

贾慎修教授为代表的植被—生境分类法:1.草地类(亚类)2、草地组3、草地型(变型)

任继周教授为代表的气候—土地—植被综合顺序分类法:1、首先以生物气候指标为依据,将具有同一地带性农业生物气候特征的草原划分为“类”,若干类可以归并为一个类组。2、“亚类”以土地的特征为指标加以划分。3、“型”以植被中的优势种(或科属及经济类群)来划分。必要时,“型”内又可分为“亚型”及“微型”。在这一分类系统中, “类”是基本单位,“类组”、“亚类”、“型”等分类级别都是辅助单位。

中国草地类型分类

类:成因一致,反映以水热为中心的气候和植被特征,具有一定的地带性或反映大范围内生境条件的隐域性特征,各类之间在自然和经济特征上具有质的差异。亚类:是类的补充,在类的范围内,亚类可以根据大地形,土壤基质和植被的分异来进行划分。不同类划分亚类的依据可以有所不同。

组:在草地类的亚类范围内,以组成建群层片的草地植物的生态经济类群进行划分。各组之间具有生境条件的经济价值上的差异,是草地经营的基本单位。

型:在草地组的范围内,以具有饲用价值的主要层的主要优势种(1-2个)相同,生境条件相似,利用方式一致来划分。

型是草地分类的基本单位。

中国草地类型分类系统:温性草甸草原类、温性草原类、温性荒漠草原类、高寒草甸草原类、高寒草原类

、高寒荒漠草原类、温性草原化荒漠类、温性荒漠类、高寒荒漠类、暖性草丛类、暖性灌草丛类、热性草丛类、热性灌草丛类、干热稀树灌草丛类、低地草甸类、山地草甸类、高寒草甸类、沼泽类

第五章:

采食率= 实际采食掉的牧草量 / 牧草总产量× 100%

利用率= 合理采食掉的牧草量 / 牧草总产量× 100%

牧草的保存率=枯草期的干草重 / 牧草最高月干草重× 100%

草地营养物质产量评价目的,是用草地生产的植物营养成分或家畜可消化营养成分的多少来表明或比较草地的生产能力

蛋白质第一、第二分别是高寒荒漠类和高寒荒漠草原类,含量15%以上;

第三是温性草原化荒漠类,含量13.08%;温性草甸草原类、暖性灌草丛类、暖性草丛类、热性草丛类、干热稀树灌草丛类和热性灌草丛类,含量均在10%以下

在放牧季中,能供给一头体重为40kg母羊及其哺乳羔所需的牧草量为一个标准羊单位。

1个畜产品单位相当于中等营养状况的放牧肥育肉牛1kg的增重,其能量消耗相当于110.8MJ消化能,或94.14MJ代谢能,或58.15MJ增重净能,或10个原苏联饲料单位。

草地基况指草地生长发育和发展演替的基本情况,也可以形象地解释为健康状况。对草地基况的评价就是对草地进行群落学和生态学的鉴定,或叫做对草地健康状况的诊断。单项指标评价法和综合指标评价法。

单项指标评价法:植物群落指标评价法,牧草产量指标法,土壤有机质指标评价法(分为四级,自第一级到第四级基况逐级变佳)

综合指标评价法:综合判断法,综合评分法

以天然草地面积大小而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居第一、第二、第三位。青海、四川分别为第四、第五,甘肃,云南,广西,黑龙江

高寒草甸类占全国草地的16.22%,温性荒漠类占11.47%,高寒草原类占10.59%,温性草原类占10.46%,最小干热稀树灌草丛类占0.22%

青藏高原上的高寒草甸类面积居各类草地之首,温性荒漠类次之,高寒草原类居第三,温性草原类占第四位,这四大类草地之和占全国草地的48.74%。

全国草地类地带性显著:(1)青藏高原高寒区域从东南向西北干旱递增,依次分布高寒草甸类-高寒草甸草原类-高寒草原类-高寒荒漠草原类

-高寒荒漠类。(2)温带草原、荒漠区域从东向西降水递减,干旱递增,依次出现温性草甸草原类-温性草原类-温性荒漠草原类-温性草原化荒漠类-温性荒漠类。(3)南方、华北山地和沿海滩涂区域自北向南热量递增,降水也递增,依次出现暖性草丛类、暖性灌丛类-热性草丛类、热性灌草丛类。

第六章:

毛面积是指在所量面积中含有部分在量算图上难以标明的非草地地类的面积。例如道路、小的河流、在草地中星散分布的部分裸地、稀疏植被等有效(可)利用面积指在扣除了一切非草地地类面积之后的草地面积,是用以计算草地生产力的面积依据

第一性生产能力:也有称之为基础生产能力,用单位面积草地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可食牧草的产量、营养物质含量来表示

第二性生产能力:用单位面积草地,在一定时期内由牧草转化为家畜的头数和畜产品数量表示

第七章:

草地区划是对草地资源生产空间分布进行科学的分区划片,它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草地资源特点、社会经济和草地生产特性

第一级区以反映经纬度和垂直度热量带及水湿条件的草地类为划分区的标准,全国共划分为7个区。

第二级,亚区,在区内根据地形条件引起的水热差异所反映的草地亚类或类作为划分亚区的标准。全国29

第三级小区在亚区内根据大地形导致草地生产条件、经营方向及可采取的生产措施具有共性为标准划分小区。本区划方案全国共分为74个小区。

草地分区的命名:第一级地名+热量带+干湿条件+草地类;第二级地名+地形条件+草地亚类或类;

第三级地名+大地形+草地型或优势植物种群

西南亚热带湿润热性灌草丛区、青藏高原东部高原山地高寒草甸亚区(四川)

普通昆虫学试题

普通昆虫学期中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30分) 1.下列昆虫中具有咀嚼式口器的昆虫( ) A、蚜虫 B、叶蝉 C、瓢虫 D、蝗虫 2. 蓟马的口器属于( ) A 锉吸式口器 B 咀嚼式口器 C 虹吸式口器 D 嚼吸式口器 3.翅面在有气管的部位加厚,这就就是( ) A 脉序 B 翅肋 C 翅脉 D 翅气管 4.昆虫的盾间沟位于( )上。 A 头部 B 背板 C 腹板 D 侧板 5.把前脊沟与前盾沟之间的骨片叫( ) A 端骨片 B 盾片 C 前盾片 D 后盾片 6.完全变态的昆虫不要经历以下哪几个时期( ) A.卵 B.蛹 C.拟蛹期 D.成虫 E.幼虫 7.家蝇的蛹为( ) A 离蛹 B 被蛹 C 裸蛹 D 围蛹 8.昆虫胚胎发育过程0中从幼期状态改变为成虫状态的现象称( ) A、孵化 B、脱皮 C、羽化 D、变态 9.昆虫胚胎发育的三个连续阶段顺序就是( ) A多足期,无足期,寡足期 B 无足期,寡足期,多足期 C 原足期,多足期,寡足期 D 寡足期,原足期,多足期 10.一个新个体昆虫(不论就是卵或就是幼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性成熟产生后代止的个体发育史称( ) A 一化性 B 多化性 C 一个世代 D 多个世代

11.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当不良环境解除时,就可恢复生育的停育现象叫( ) A 滞育 B 休眠 C 越冬 D 越夏 12.昆虫在不同的地理分布区一年发生的世代数不同,也就就是说,滞育可出现在不同的世代,这种现象叫( ) A 休眠 B 兼性滞育 C 专性滞育 D 确定性滞育 13.膜翅目中寄生性昆虫幼虫的足属于( ) A 寡足型B多足型 C 无足型 D 原足型 14.蛹体被第三、四龄幼虫所蜕的皮共同构成的蛹壳所包围,这种蛹为( ) A 离蛹 B 被蛹 C 围蛹 D 裸蛹 15.蝶类的变态类型就是( ) A 增节变态 B 完全变态 C 半变态 D 渐变态 二.填空题(15分) 1、蜜蜂口器类型属于( )。 2、引起昆虫滞育与重要生态因素有( ),( ),( );起滞育的内在因素就就是( )。 3、雄性龙虱的前足就是( )。 4.蝶类的变态类型就是( )。 5、按照胚体分节与附肢发生的顺序,将昆虫胚胎的外形发育分3个连续的阶段,即( ),( ),( )。 6.变态的类型( ) ,( ) ,( ) ,( ) ,( )。 7、触角由3节组成,分别就是:( ),( ),( )。 8、昆虫的个体发育包括( ) ,( ) ,( )3个阶段。 9、昆虫的腹部就是( )与( )的中心。 10、昆虫翅胸背板三条次生沟就是( )( )与( )。 11、昆虫生殖系统包括( ) 与( )两部分。 12、许多昆虫随环境颜色的改变而变换身体的颜色的现象称为( )。 13、不全变态与全变态的不同就是全变态的有( )阶段。

草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1.世界草地资源概述 欧州,亚州,斯太普,Steppe 南部非洲,维尔德,Veld 南美洲,潘帕斯,Pampas 北美州,普列里,Prairie 非洲,澳洲,萨王那,Savanna 中北美州,卡帕拉,Chaprral 2.中国羊单位:1头40kg的母羊及其哺乳羔羊,每日需青草5-7.5kg 3.载畜量:一定的草地面积,在放牧季以放牧为基本利用方式(也可以适当配合割草),在放 牧适度的原则下,能够使家畜良好生长及正常繁殖的放牧时间及放牧的家畜头数。 4.畜产品单位(APU):1个畜产品单位规定,相当于中等营养状况的放牧肥育肉牛1kg的增重. 5.草地游憩的类别: 观光浏览旅游科学探险旅游休闲度假旅游 6.产业化原则:生产专业化,企业规模化,产品商品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 7.可持续利用原则:1.生产性原则 2.稳定性原则3.保护性原则 4.可行性原则 5.可承受性原则 8.牧用草地:草地生长的饲用植物直接用来放牧或刈割后饲养牲畜。 9.三向地带地带性学说:在地球表面,热量随所在纬度位置而变化;水分随经度位置而变化, 构成草地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在山地,水、热状况在基带的基础上,随海拔高度而变化,构成草地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10.草地资源:某一区域的草地类型、面积及其蕴藏的生产能力,是有数量、质量和空间概念 的草地,是可更新的农业自然资源,具有生产和生态等多种功能。 11.草食动物:指以植物有机物为食料,维持其生命并形成动物有机物的动物,在生态系统称 为次级生产者或初级消费者。 12.家畜单位:为了换算的目的,根据某一特定家畜的放牧压或饲料消耗量为标准,将其他家 畜的同类项目与之比较而得出的比值。 13.牛单位:l头体重454kg的成年母牛或与此相当的家畜,平均每日消耗牧草干物质12kg。

农业昆虫学考试试题

海南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1学期试卷 科目:《农业昆虫学》试题(A 卷) 姓名: 学 号: 学院: 环 植 学 院 专业班级: 阅卷教师: 200 年 月 日 考试说明:本课程为闭卷考试。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12分)在以下各小题中画 有_______处填上答案。 1、在农业害虫预测预报中,发生期预测常用的方法有 、 、物候法和破查卵巢发育进度法等;发生量预测常用的方法有 、应用生物气候图预测和经验指数预测等。 2、确认植物检疫对象的原则是 、

和 。 3、褐飞虱在水稻上的为害特点是 、 和 。 4、黄曲条跳甲是 蔬菜的重要害虫。成虫主要取食 。幼虫主要取食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选择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各题前的括号内) ( )1、下列哪个害虫是单食性害虫? A 、褐飞虱 B 、小菜蛾 C 、豆野螟 D 、黄守瓜 ( )2、喷药防治豆野螟一般选择在一天中的哪段时间? A 、8:00~10:00(am ) B 、5:00~7:00(pm ) C 、10:00~12:00(am ) D 、4:00~6:00(pm ) ( )3、三化螟老熟幼虫一般在 化蛹: A 、寄主茎干内 B 、寄主叶背 C 、寄主叶面 D 、表土层 ( )4、阿维菌素属于 类微生物杀虫剂? A 、真菌 B 、细菌 C 、放线菌 D 、病毒 ( )5、每年我国江浙一带的褐飞虱初次虫源一般是从哪里来的? A 、红河流域 B 、海南 C 、湄公河流域 D 、本地虫源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各题前的括号内。 少选得1分,多选或错选不得分) ( )1、下列哪些害虫是在海南农作物上常年发生的主要害虫? A 、黄曲条跳甲 B 、黄守瓜 C 、二化螟 D 、豆野螟 ( )2、下列哪些害虫除了取食作物叶片,还能传播植物病害? A 、褐飞虱 B 、小菜蛾 C 、桃蚜 D 、黄守瓜 ( )3、下列哪些害虫的卵不是产在作物附近的的土壤中的? A 、小菜蛾 B 、黄曲条跳甲 C 、三化螟 D 、茄廿八星瓢虫 ( )4、下列哪些害虫是成虫和幼虫均能为害作物的? A 、褐飞虱 B 、茄廿八星瓢虫 C 、黄曲条跳甲 D 、菜青虫

昆虫学试题及答案

重庆师范大学2010至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 昆虫学 课程性质:选修考核方式:开卷考试专业:生物学年级:2011级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2012年1月10日前交卷 姓名:杨长友学号:20111109035 1.昆虫纲的基本特征有哪些?(5分) 答:昆虫纲成虫期的基本特征有: (1) 体躯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3体段。 (2) 头部有1对触角和3对口器附肢,通常还有复眼和单眼,是感觉和取食中心。 (3) 胸部有3对胸足,一般还有2对翅,是运动中心。 (4) 腹部含有大部份的内脏和生殖系统,是代谢和生殖中心。 (5)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变态。 昆虫纲因有6条胸足,古希腊博物学家又将其称为六足纲Hexapoda。昆虫纲的基本特征可简单概括为:体分头胸腹,四翅并六足;一生多变态,举国百万数。 2.试析昆虫纲成功的原因。(5分) 答:昆虫纲成功的原因主要有: (1) 有翅能飞翔; (2) 体躯小且有外骨骼; (3) 繁殖能力强和生殖方式多样; (4) 口器的分化和食性多元化; (5) 具有变态和发育阶段性; (6) 适应能力强。 3.为什么昆虫的头、胸、腹三个体段的构造不同?(5分) 答:(1)昆虫的头部位于体躯的最前端,含有感觉器官(主要包括触角、复眼和单眼)、口器等构造,是感觉和取食中心。 (2)胸部是昆虫的第2体段,由前胸、中胸和后胸3节构成,是运动中心。胸部的基本构造包括:背板、侧板、腹板、胸足、翅等。胸足着生在各胸节的侧

腹面,是胸部的行动附肢。翅是昆虫的飞行器官。 (3)昆虫的腹部是体躯的第3体段,是代谢和生殖中心。其基本构造有:外生殖器(产卵器或交配器)、非生殖性附肢(尾须、腹足等)。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昆虫的头、胸、腹三个体段由于各自都要行使不同的功能而具有不同的构造,这是生物进化的结果,也是昆虫适应性的表现。 4.昆虫有哪些主要口器类型?主要类型间有何进化关系?(5分) 答:昆虫主要的口器类型包括咀嚼式口器(具坚硬发达的上颚)、嚼吸式口器(上颚发达,下颚和下唇特化成喙)、舐吸式口器(主要由下唇特化成的喙构成)、刮吸式口器(口器仅见1对口钩,为双翅目蝇类的幼虫所特有)、虹吸式口器(上颚消失,由下颚的1对外颚叶特化成1条卷曲能伸展的喙)、捕吸式口器(上颚延长成镰刀状)、锉吸式口器(左右上颚不对称)、切舐式口器(上唇较长,上颚刀片状,下颚形成口针,下唇肥大柔软)和刺吸式口器(有口针和喙)等。 根据化石记录,主要口器的进化关系为(按口器出现的地质时期分):嚼式口器(早泥盆纪)、刺吸式口器(中石炭纪)、舐吸式口器(晚三叠纪-早侏罗纪)、嚼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等(晚侏罗纪-早白垩纪)。 5.试析昆虫与人类的关系。为什么我们要和昆虫和谐相处?(10分) 答:昆虫与人类的关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昆虫的有害方面(指直接危及人类健康或对人类的经济利益造成危害): (1) 农林牧害虫,例如蝗虫灾害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2) 医学害虫可以传播各种疾病,对人及动物的健康造成巨大威胁。 2、昆虫的有益方面(指直接造福于人类或间接对人类有益): (1) 传粉昆虫大约80%的植物属于虫媒植物,蜂类、蝇类、蝶类等访花昆虫是虫媒植物授粉的必要媒介。有研究表明,通过昆虫授粉可以使植物增产。传粉昆虫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2) 资源昆虫指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生产资料的昆虫。例如,家蚕、天蚕和柞蚕生产绢丝;紫胶虫分泌紫胶;白蜡虫提供虫白蜡;五倍子蚜提供单宁等。 (3) 天敌昆虫在昆虫中,24.7%是捕食性昆虫,12.4%是寄生性昆虫,它们多以植食性昆虫为食,称天敌昆虫。有些天敌昆虫可以有效防治农业害虫,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

普通昆虫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 1、附肢:胚胎分节后,每个体节上发生一对囊状突起,其中一些突起以后延伸,分节形成附肢 2、雌雄二型现象:昆虫的雌雄两性,除直接产生性细胞的性腺和进行交配、产卵等活动的外生殖器的构造截然不同外,雌雄的区别也常常表现在个体大小、体型的差异颜色的变化等到方面。如鍬形虫科的雄虫的发达得多,有的甚至与身体等长、或分枝如鹿角。 3、开放式循环:昆虫的血液绝大部分是在体腔中流动,没有固定管道,叫开放式循环。 4、神经元:构成神经系统的最基本单元,包括神经细胞体及由其发出的神经纤维。 5、世代交替:昆虫两性世代与孤雌世代交替进行,叫世代交替。 6、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脱皮而出的现象,称为羽化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2.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1)体躯分头、胸、腹三个体段。 (2)头部有触角1对,复眼1对,单眼1~3个,口器附肢3对(上、下颚、下唇)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3)胸部具有3对胸足,有翅1~2对,是运动中心。 (4)腹部是内脏和生殖的中心,腹部末端有尾须和外生殖器。 (5)昆虫的一生还要经过一系列变态过程。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多型现象:是指一种昆虫的统一虫态的个体、体型和体色等外部形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2.轴突传导:是指一个神经元内的信息由轴突传导细胞体或由细胞体传给轴突的过程。3.授精:交尾时,雄虫将精子注入雌虫生殖腔内,并不立即与卵进行受精作用,而精子被储藏在受精囊中,这个过程叫授精。 4.胚胎发育:是指从单细胞的合子卵裂开始至发育成为内外器官俱全的胚胎个过程。5.变态: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特别是在胚后发育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的阶段性变化称变态。

《农业昆虫学》复习题

《农业昆虫学》课程复习思考题 绪论 一. 什么叫做农业昆虫学?农业昆虫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 我国植物保护工作方针是什么?如何理解我国植物保护方针? 第一章农业害虫防治的理论基础 一. 解释下列术语 1.自然控制 2.平衡密度 3.密度制约因素 4.害虫的生态对策 5.害虫的种群密度 6.经济损害水平 7.经济阈值 8.农业害虫 9.关键性害虫10.偶发性害虫11.虫害 二、r-选择类害虫和K-选择类害虫有何特点?防治这两类害虫的最适防治 方法是什么? 三、农业害虫为害农作物的方式有哪些? 四、田间试验测定害虫为害造成产量损失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五、造成农作物虫害必备的条件有哪些? 六、防治农业害虫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第二章农业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 一. 解释下列术语: 1.植物检疫 2.农业防治法 3.物理机械防治法 4.生物防治法 5.化学防治法 6.害虫综合治理 二. 用农业防治法防治害虫有哪些优点和局限性? 三. 生物防治法和化学防治法有何特点? 四、物理机械防治法包括那些内容? 五、害虫综合治理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第三章农业昆虫的调查和预测预报 一. 简答农业昆虫的调查内容有哪些。 二. 进行农业昆虫田间取样调查的取样方法有哪些?各适合哪些昆虫田间

分布型的调查? 三. 什么叫做昆虫发生期的预测?简答进行昆虫发生期预测的方法有哪 些。 第四章地下害虫 一、什么叫地下害虫?我国发生的地下害虫种类有哪些? 二、地下害虫发生为害的特点是什么? 三、蛴螬、金针虫、蝼蛄、地老虎为害幼苗的主要为害状是什么? 四、试述地下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第五章水稻害虫 一、我国北方稻区发生的水稻害虫有哪些? 二、二化螟为害水稻的主要为害状是什么? 三、防治二化螟的非药剂防治措施有哪些? 第六章禾谷类旱作害虫 一、我国北方地区小麦、玉米上发生的主要害虫种类有哪些? 二、粘虫有哪些重要习性?如何利用粘虫的习性进行防治和测报? 三、如何防治亚洲玉米螟? 四、在东北地区为害禾谷类旱粮作物的蚜虫种类主要有哪些?它们的越冬 虫态和越冬场所各是什么? 第七章贮粮害虫 一、什么叫初期性贮粮害虫?试举出5种主要初期性贮粮害虫。 二、什么叫后期性贮粮害虫?试举出3种主要初期性贮粮害虫。 三、贮粮害虫取食粮食的方式有哪几种? 四、贮粮害虫如何进行传播和扩散? 五、贮粮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有哪些? 第八章大豆害虫 一、我国北方春播大豆产区大豆害虫的主要种类有哪些? 二、大豆食心虫的农业防治措施有哪些?其提出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昆虫学试卷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75 分。) 1. 昆虫的雌外生殖器着生在第(B )腹节。 A. 8 B. 8,9 C. 9 D. 10 满分:5 分 2. 47、蜜蜂的蛹为(C ) A. 被蛹 B. 围蛹 C. 裸蛹 D. 上述均不是 满分:5 分 3. 水溶性触杀剂的防治效果差是因为昆虫体壁具有(B)。 A. 不透气性 B. 不透水性 C. 不透脂性 D. 分解水溶性触杀剂的能力 满分:5 分 4. 昆虫成虫一般具有(B)对胸足。 A. 两对 B. 三对 C. 四对 D. 零 满分:5 分 5. 下列昆虫中,(C)的幼虫只有2-3对腹足。 A. 松毛虫 B. 刺蛾 C. 尺蛾

满分:5 分 6. 植物含有对昆虫有害的物质,昆虫取食后会死亡,植物的这种抗虫性属于(B ) A. 不选择性 B. 抗生性 C. 耐害性 D. 避害性 满分:5 分 7. 下列激素中,(D)可用于害虫的诱杀。 A. 脑激素 B. 脱皮激素 C. 保幼激素 D. 性外激素 满分:5 分 8. 用于求偶交配的外激素是(A )。 A. 性外激素 B. 示踪外激素 C. 聚集外激素 D. 报警外激素 满分:5 分 9. 蜜蜂的触角为(D )。 A. 丝状 B. 锤状 C. 羽毛状 D. 膝状 满分:5 分 10. 触角丝状且具腹管的同翅目昆虫是(C)。 A. 叶蝉 B. 介壳虫

D. 木虱 满分:5 分 11. “以虫治虫”是指用(C)防治害虫 A. 线虫 B. 原生动物 C. 天敌昆虫 D. 害虫自身 满分:5 分 12. 螳螂的前足为(C )。 A. 步行足 B. 开掘足 C. 捕捉足 D. 跳跃足 满分:5 分 13. 下列药剂中,(C)可被植物体吸收并在体内扩散。 A. 胃毒剂 B. 触杀剂 C. 内吸剂 D. 熏蒸剂 满分:5 分 14. 口器为刺吸式,前翅为半鞘翅的昆虫是(B )的昆虫。 A. 同翅目 B. 半翅目 C. 双翅目 D. 膜翅目 满分:5 分 15. 可燃放的剂型是(D )。 A. 粉剂

普通昆虫学试题与答案

一,拉汉互译 1. 同翅目H omo pt era 2. 鞘翅目C ole op ter a 3. Hem ip ter a半翅目 4. Man to dea螳螂目 5. Bl att od ea蜚蠊目 二,名词解释 1.孤雌生殖:昆虫的卵不经过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2.胚后发育:是从卵孵化出幼体开始到成虫性成熟的整个发育过程。 3.世代交替:是指一些多化性昆虫在年生活史中出现两性生殖世代和孤雌生殖世代有规律的交替进行的现象。 4.迁飞:是某种昆虫成群而有规律地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地转移到另一个发生地的现象。 5.多型现象:是指一种昆虫的统一虫态的个体、体型和体色等外部形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6.微气管:昆虫的气管由粗到细进行分支,当分支到直径为2~5um时,伸入一个掌状的端细胞,然后由端细胞再形成一组直径在1um以下末端封闭的气管为微气管。 7.世代:昆虫的新个体(卵或幼虫或稚虫或若虫)自离开母体到性成熟产生后代为止的发育过程叫生命周期,通常称这样的一个过程为一个世代。 *8.休眠:是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当不良环境条件消除后昆虫能马上恢复生长发育的生命活动停滞现象。 *9.雌雄二型:同种的雌雄个体除生殖器官的结构差异和第二性征的不同外,在大小,颜色,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10.信息素:又称外激素,是由一种昆虫个体的分泌腺体所分泌到体外,能影响同种其他个体的行为、发育和生殖等的化学物质,具有刺激和抑制两方面的作用。 11.突触:神经元之间的联接点,神经传导的联络区。 12.脱皮:昆虫自卵中孵化出来后随着虫体的生长,经过一段时间,重新形成新表皮而将旧表皮脱去的过程。 13.迁飞:某种昆虫成群而有规律地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地转移到另一个发生地地现象。*14. 后生分节:在成虫体壁的骨化过程中,相当于初生分节的节间褶也骨化了,里面形成前内脊,骨前一未经骨化的窄环,称为体节的分界,这种因体壁骨化而产生的分节方式称次生分节。 15.脉序:又叫脉相,翅脉在翅面上的分布形式。 *16. 滞育:由光周期引起的生长发育暂时停止的现象,一旦进入滞育,必须经过一定条件的刺激,昆虫才能在回到合适的光周期时继续生长发育。 17.抗生性:食物不能全面满足昆虫营养上的需求,或含有对昆虫有毒的物质.或缺少一些对昆虫特殊需要的物质,因而昆虫取食后发育不良,寿命缩短,生殖力减弱,甚至死亡;或者由于昆虫的取食刺激而受伤部位产生化学变化或组织上的变化而抗拒昆虫继续取食。 18.耐害性:有些植物在被害虫为害后具有很强的增殖和恢复能力,能显著减轻被害的损失。 19.不选择性:植物不具备昆虫产卵或刺激取食的特殊化学物质或物理性状;食物具有拒避产卵或抗取食的特殊化学物质或物理性状;或者昆虫的发育期与食物的发育期不适应而不被取食为害。 20.翅脉:是翅的两层薄膜之间纵横行走的条纹.由气管部位加厚所形成,对翅膜起着支架的作用。 三,填空题 1. 昆虫的消化道起源于外胚层的部分是前肠和后肠,起源于内胚层的部分是中肠,中肠是分泌消化酶、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的主要部位。

(完整版)农业昆虫学试题及答案1

农业昆虫学试题及答案1 一、名词解释(20 分,每题2分) 1)附肢;2)雌雄二型现象;3)补充营养;4)开放式循环;5)神经元;6)世代交替;7) 通风作用; 8)突触传导;9)内激素;10)授精 二、单项选择题(20分,每题0.5 分) 1. 蝉的头式为○ ① 下口式② 前口式③ 后口式④ 上口式 2. 蓟马的口器属于○ ① 锉吸式口器② 咀嚼式口器③ 虹吸式口器④ 嚼吸式口器 3. 蚜虫的口器属于○ ① 双刺吸式② 刺吸式③ 刮吸式④ 锉吸式 4.螽斯的口器属于○ ①咀嚼式② 刺吸式③嚼吸式④虹吸式 5.蚊子的口器属于○ ①舐吸式② 虹吸式③刺吸式④嚼吸式 6.昆虫触角类型的变化多发生在○ ①柄节② 梗节③ 鞭节④ 索节 7.家蝇的口器属于○ ①舐吸式② 刺吸式③嚼吸式④虹吸式 8.蝗虫的头式为○ ①下口式② 前口式③后口式④上口式 9.蝉的触角为○触角 ① 丝状② 刚毛状③ 具芒状④ 羽状 10. 蜜蜂的口器属于○ ① 咀嚼式② 刺吸式③ 虹吸式④ 嚼吸式 11. 蝽象的口器属于○ ① 刺吸式② 锉吸式③ 舐吸式④ 咀嚼式 12. 粉蝶的口器属于○ ① 刺吸式② 舐吸式③ 虹吸式④ 嚼吸式 13. 蝼蛄的前足为○ ① 抱掘足② 开掘足③ 捕捉足④跳跃足 14. 枯叶蛾的连锁器是○ ① 翅轭型② 翅缰型③ 翅钩型④ 翅抱型 15. 鳞翅目昆虫后翅前缘基部发生的一根或几根硬鬃叫做○ ① 翅缰② 翅缰钩③ 安缰器④ 平衡棒 16. 翅面在有气管的部位加厚,这就是○ ① 脉序② 翅肋③ 翅脉④ 翅气管 17. 昆虫的盾间沟位于○上。 ① 头部② 背板③ 腹板④ 侧板 18. 把前脊沟与前盾沟之间的骨片叫○ ① 端骨片② 盾片③ 前盾片④ 后盾片 19. 在两条相邻的纵脉间,加插一些较细的纵脉。这种纵脉不是由原来的纵脉分出来的,而是游离的,或者仅以横脉与毗邻的纵脉相连,因此称这些脉为○

普通昆虫学试题库

《普通昆虫学》试题库 每套试题由5种题型组成,共100分。各部分的题量与得分分配如下: 一、名词解释85:选10个名词,共30分,每小题3分 二、单选题35:选10个小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三、多选题40:选10个小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四、是非判断33:选6个小题,共6分,每小题1分 五、问答题33:选3个小题,共24分,每小题8分

1. 蝗虫的后足是:A A.跳跃足 B.开掘足 C.游泳足 D.步行足 2.昆虫的气门多位于昆虫的腹部两侧,请问,气门属于:D A.消化系统 B.神经系统 C.循环系统 D.呼吸系统 3.有一昆虫,已经脱了三次皮,,请问该昆虫应处在几龄?C A.2龄 B.3龄 C.4龄 D.5龄 4.蝗虫的前翅是( D ) A.膜翅 B.鞘翅 C.半鞘翅 D.覆翅 5. 蝉的口器是( B ) A.咀嚼式口器 B.刺吸式口器 C. 虹吸式口器 D.舐吸式口器 6. 螳螂的前足是:C A. 开掘足 B.步行足 C.捕捉足 D.跳跃足 7.蜜蜂的前足是( D ) A. 开掘足 B.步行足 C.捕捉足 D.携粉足 8.蝼蛄的前足是( A ) A. 开掘足 B.步行足 C.捕捉足 D.跳跃足 9. 蝶和蛾的前后翅都是( C ) A.膜翅 B.半鞘翅 C.鳞翅 D.鞘翅 10. 蝶和蛾的口器是( B ) A.刺吸式口器 B.虹吸式口器 C. 嚼吸式口器 D.舐吸式口器 11.甲虫的前翅为( C )

A.膜翅 B.半鞘翅 C.鞘翅 D.鳞翅 12.蝽象的前翅是:B A.膜翅 B.半鞘翅 C.鞘翅 D.鳞翅 13.蜂的前后翅是( A ) A.膜翅 B.半鞘翅 C.鞘翅 D.鳞翅 14.蝇的后翅是( D ) A.膜翅 B.半鞘翅 C.覆翅 D.平衡棒 15.属于排泄器官的是( B ) A.消化道 B.马氏管 C.背血管 D.腹神经索 16.蝗虫的变态属于( B ) A.半变态 B.渐变态 C.过渐变态 D.全变态 17. 蝶和蛾属于( D ) A.半变态 B.渐变态 C.过渐变态 D.全变态 18. 螨是属于哪个纲( B ) A.昆虫纲 B蛛形纲 C.有爪纲 D.唇足纲 19. 家蝇的幼虫属于( D ) A.原足型 B.寡足型 C.多足型 D.无足型 20. 下列哪些虫的口器着生位置是属于后口式( C ) A. 蝗虫 B.小地老虎 C. 蚜虫 D.虎甲 21.步甲的口器着生位置式属于哪种类型 ( B ) A.下口式 B.前口式 C.后口式 D.上口式 22.下列那些不是触角的组成部分( D ) A.柄节 B.梗节 C.鞭节 D.基节 23. 蜂的连锁器属于哪种类型( A ) A. 翅褶型 B.翅钩型 C. 翅轭型 D. 翅僵型( ) 24. 蝉的连锁器属于哪种类型( A ) A. 翅褶型 B.翅钩型 C. 翅轭型 D. 翅僵型 25. 触角和附肢等胶贴在蛹体上,不能活动,腹节多数或全部不能扭动,这种蛹为 A. 离蛹 B. 被蛹 C. 围蛹 D. 裸蛹 26.蚜虫是属于哪种类型的孤雌生殖: ( ) A.偶发性的孤雌生殖 B.经常性的孤雌生殖 C.周期性的孤雌生殖 D.永久性的孤雌生殖 27.中肠来源于哪个胚层?( C )

农业昆虫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农业昆虫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20题,每题2分) 1 、作物抗虫性是指作物不受害或受害较轻。 2 、经济损害水平是指害虫密度,超过这一密度就会产生人们不可接受的经济损失。 3 、作物遗传抗虫性按其机制可分为三类不选择性、抗生性和耐害性。 4 、滥用农药造成的“农药综合症”是指残留、抗药性和害虫再猖獗。 5 、抗虫品种对害虫的影响可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取食、生长发育、存活率、寿命、繁殖率。 6 、地下害虫是指仅为害作物根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于地下的害虫。 7 、地下害虫综合防治的原则是以农业防治为主 8 、与化学防治比较,生物防治具有以下优点不污染环境,对人和其他生物安全,不会引起抗性,同时对害虫 的控制作用相对稳定。 9 、在植物检疫中,划分疫区和保护区的重要作用是在疫区进行检疫;防止传入保护区。.............. 19 、南方为害茄科和豆科蔬菜的害螨主要有侧多食跗线螨,朱砂叶螨等。 20 、有利于三化螟为害的水稻生育期是分蘖期和孕穗期,水稻在这两个时期受害表现不一样,前者形成 枯心苗,后者造成枯孕穗。 二、判断题(共10 题,每题1 分) 1 、东方蝼蛄昼伏夜出,活动高峰在夜晚。(√) 2 、影响褐稻虱翅型分化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 8 、经济阈值也就是防治指标。(√) 9 、同时使用多种措施防治害虫就称为害虫综合防治。(╳) 10 、山区雾重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稻瘿蚊的发生为害。(√) 四、问答题(1 、2 题每题5 分, 3 、 4 、5 题每题10 分,共40 分) 1 、制定合理的防治指标在害虫综合治理中有什么意义? 答:答案要点:允许害虫在经济受害水平之下存在,维持生态平衡;节约防治成本,取得较高经济效益等方面 ............. 5 、试述我国南方蔬菜生产地生态系统的特点。 (1 )生长周期短、生态不稳定。 一般十字花科蔬菜生长周期:30-50 天。瓜豆类较长,但也不超过 1 个季节。不利于天敌的繁殖和存活。管

农业昆虫学习题及部分参考答案

1植物检疫:依据国家法规,对调入和调出的植物及其产品等进行检疫和处理,以防止人为传播的危险性病、虫、杂草传播扩散的一带有强制性的防治措施。 1.地下害虫:指活动为害期或主要为害虫态生活在土壤中,主要为害作物种子、 地下根、茎等的一类害虫。 2.两查两定:一般指查害虫发育进度(卵块孵化进度、虫龄或发蛾期等),定 防治适期;查虫情(虫量、虫口密度)或苗情,定防治对象田。 3.“虫花”与“双连籽”:棉红铃虫幼虫为害棉花时,吐丝牵住花瓣,使花瓣 不能张开,开成风车状“虫花”(或称“扭曲花”、“玫瑰花”);为害棉籽时,有时吐丝将两个棉籽连在一起,叫“双连籽”。 4.“红砂”与“垮杆”:朱砂叶螨在棉叶背面吸食,轻者造成红叶,称“红砂”; 重者导致落叶形成光杆,称“垮杆”。 5.“花叶”与“排孔”:玉米螟初孵(1龄)幼虫啃食玉米心叶叶肉,留下表皮, 使叶面呈现许多半透明斑,称“花叶”。2龄后咬穿纵卷的心叶,心叶展开后呈一横排圆孔,称“排孔”。 6.世代交替:在生物的生活史中,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交替出现的现象。 7.“枯心”与“枯鞘”:水稻螟虫以幼虫蛀入稻株茎杆中取食,在苗期或分蘖 期为害造成“枯心”;二化螟和大螟还可在叶鞘内蛀食,形成“枯鞘”。 8.“蚁螟”与“蝗蝻”:水稻螟虫的初孵幼虫称为蚁螟;蝗虫的若虫称为蝗蝻。 9.“丝囊”与“脱出孔”:大豆食心虫幼虫多从豆荚边缘合缝附近蛀入,先吐 丝后结成细长白色薄丝网,于其中咬破荚皮,穿孔蛀入荚内,荚面丝网痕迹长期留存,可作为调查幼虫入荚数的依据。荚内幼虫老熟后在荚上咬一长椭圆形孔,从孔中脱荚入土,此孔为“脱出孔”。 10.“麦蚕”与“剃枝虫”:小麦粘虫幼虫背面有5条彩色纵线,叫五色虫;3 龄后蚕食叶片成缺刻,俗称“麦蚕”;高龄幼虫常将叶片吃光,穗部咬断,似给小麦剃头,又叫“剃枝虫”。 11.经济损失水平和经济阈值:经济阈值(economic threshold,简称ET)又称防 治指标,是指害虫的某一密度,对此密度应采取防治措施,以防害虫达到经

普通昆虫学试题库

普通昆虫学试题库

《普通昆虫学》试题库 每套试题由5种题型组成,共100分。各部分的题量与得分分配如下: 一、名词解释85:选10个名词,共30分,每小题3分 二、单选题35:选10个小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三、多选题40:选10个小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四、是非判断33:选6个小题,共6分,每小题1分 五、问答题33:选3个小题,共24分,每小题8分 1.世代 2.年生 活史 3.两性 生殖 4.孤雌 生殖 5.变态 6.不全 变态 7.休眠8.滞育9.羽化10.正模 11.趋光性12.完全 变态 13.幼体 生殖 14.孵化 15.虫龄 16.龄期17.生长 脱皮 18.离蛹 19.渐变 态 20.半变 态 21.多足22.鳃叶23.具芒24.丝状25.脉序

型幼虫状触角状触角触角 26.肘状触角27.羽毛 状触角 28. 寡 足型幼 虫 29.鳞翅 30.半鞘 翅 31.膜翅32.鞘翅33.覆翅34.无足 型幼虫 35.性二 型 36.捕捉足37.跳跃 足 38.步行 足 39.携粉 足 40.围蛹 41.复变态42.多食 性 43.多型 现象 44.寡食 性 45.趋化 性 46.色素色47.物理 色 48.肠外 消化 49.翅脉 50.被蛹 51.副模52.侧背 叶学说 53.群集 54.蜕裂 线 55.迁飞 56.信息激素57.平衡 棒 58.翅脉59.血窦 60.结合 色 61.孤雌生殖62.胎生 63.胚后 发育 64.蜕皮 65.原始 假想脉序 66.突触67.滤室68.趋光 性 69.趋光 性 70.趋化 性 71.棒翅72.肠内 消化 73.种群 74.双翅 化 75.激素 76.世代交替77.代生 活史 78.寿命 79.多胚 生殖 80.单胚 生殖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教学大纲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教学大纲 《Grassland Resources Investigation and Planning》 学时:36学时 2学分 理论学时:27学时实验学时:9学时 适用专业:草业科学课程代码:BB011011 大纲执笔人:姜曙千大纲审定人:陈为峰 一、大纲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是草业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是一门阐述从总体上认识和管理草地资源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它主要以草地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认识草地资源本身所固有的规律,并据以提出人类从总体上合理利用与改造草地资源的生产设计的科学。其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介绍草地成因与分类、草地资源属性与评价、草地资源调查与制图、草业规划等理论知识的一门学科,其理论性较强,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是这门学科的主要特点。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是草业科学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与基础课和专业密切相关,诸如植物学、牧草经营学等,因而该课程开设宜在第学期。通过学生本课程,应掌握草地资源分类、草地资源评价的理论基础及其方法;草地资源调查技术以及草地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3.课程教学改革 本课程为新上草业科学专业开的一门课程。与指定教材相比,压缩了草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调查的部分内容,加强了遥感和计算机技术在草地调查与规划中的应用部分以及新的规划思想的内容。在教学手段方面,加强了多媒体教学。

二、大纲内容 1课程理论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章绪论(1学时) 主要介绍该课程的概述、目的、任务及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1学时) 一、草地资源概念与价值 1、草地与草原的概念 2、草地资源的概念 3、草业、草业生产与草业科学的概念 二、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的任务与工作发展 1、草业资源调查规划的目的任务 2、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的发展过程 三、草地资源调查规划的指导原则 四、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的课程内容与学习方法 1、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的建立与发展 2、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的课程内容与学习方法 重本章重点、难点:理解草地、草地资源、草地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内涵,明确草地 调查与规划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熟悉课程的内容和学习方法。建议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可通过多媒体演示与内容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使同学对讲授内容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加深同学对草地资源调查规划的重要 性的认识。 思考题: 1、为什么说草地调查规划学是阐述认识草地资源和制定总体开发方案原理与方法的 科学?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2、为什么说草地生产是一类特定的生态系统,这一系统的结构和生产流程是什么? 明确草地生产性质,对做好调查规划工作有什么意义? 3、草地调查与草地规划的关系其及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第一篇:草地资源调查规划理论基础 第二章:草地分类 第一节:草地分类概述

农业昆虫学试卷B及答案

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 农业昆虫学(B) 一、填空题(每空 2 分,共20 题) 1.植物检疫的作用在于; 。 2.防治地下害虫常用的施药方法是。 3.经济阈值是指。 4.利用发育进度预测害虫发生期时,当某虫态数量出现百分率达到时称为该虫态始盛期,达到时为高峰期,达到为盛末期。 5.我国为害最严重的储粮害虫有它们都属仓虫。 6.仓库害虫种群系统的特点有。 二、判断题(每题 2 分,共20 题) 1.玉米对玉米螟的抗性在生长后期比前期更强。() 2.仓库害虫比一般害虫较耐高温。() 3.水稻孕穗期有利于稻瘿蚊为害。() 4.大风雨能降低螨类的种群数量。() 5.在柑桔春梢期不用防治柑桔潜叶蛾。() 6.黄曲条跳甲成虫为害寄主叶片,幼虫为害根部。() 7.桔全爪螨的为害造成黑果皮。() 8.菜粉蝶主要为害十字花科蔬菜。() 9.黑色蔗龟在围田区为害较严重。() 10.褐稻虱和白背飞虱可作远距离迁飞。() 三、写出下列害虫中文名或拉丁文学名(每题4分,共20分) 1.三化螟: 2.柑桔木虱: 3.小地老虎: 4.玉米象: 5.小菜蛾: 四、问答题( 1 、2题每题10 分, 3 、4题每题15 分,共40分)

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1.简述仓库害虫的主要综合措施。 2.简述稻飞虱迁飞的主要依据。 3.为什么说综合防治是害虫防治发展的必然趋势? 4.简述荔枝蛀蒂虫的生物学习性和防治方法。

一、填空 1 、黄曲条跳甲的防治应当抓苗期、保苗,较好的药剂和施药方式是苗期辛硫磷500 倍 液喷施。 2 、柑桔木虱属同翅目木虱科,是柑桔黄龙病的传播媒介。 3 、柑桔全爪螨发生的 2 个高峰期是春季和秋季。 4 、为害芒果新梢的主要害虫是芒果瘿蚊和芒果黄线尾夜蛾。 5、我国南方十字花科蔬菜上害虫主要有小菜蛾、菜青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烟粉虱、 蚜虫等 6、蔬菜上为害较重的蚜虫主要有菜蚜、瓜蚜、豆蚜。 二、单项选择题 1.( B )。 2.( A)。 3.( D)。 4.( A)。 5.(D )。 6.( C )。 7.(B)。 8.(B)。 9.( C)。 10.( B)。 三、多项选择题 1.(ACDE)。 2.(ABCDE)。 3.( ABE )。 4.(ABCDE )。 5.( ABCDE )。 四、名词解释 1. 害虫生态对策:害虫种群在进化过程中经自然选择获得的对不同栖境的适应方式。 2. 害虫的种群密度:是指在作物上(或土壤中,或某一区域)单位样方的害虫发生数量。 3. 关键性害虫:是指在不防治情况下,每年的种群数量经常达到经济为害水平,对资源的产量造 成相当损失的害虫。 4. 物理机械防治法:利用各种物理因子(光、热、电、声、温湿度)、人工或器械来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 五、问答题 1. 什么叫做害虫的综合治理?害虫综合治理有哪些特点? 答:害虫综合治理亦称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它是一种有害生物科学管理的系统,按照有害生物种群动态和与之相关的环境条件,尽可能以协调的方式利用所有的适当技术和方法,把有害生物种群数量经常控制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下。 其特点是: (1)不要求彻底消灭害虫,允许害虫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下继续存在。 (2)强调各种防治方法的相互配合,尽量采用农业的、生物的等防治措施,而非单独依靠化学农药防治。 (3)强调分析害虫为害的经济水平与防治费用的关系,不达到经济阈值一般不进行防治。 (4)高度重视自然因素对害虫的控制作用。自然因素包括害虫的食料、生活空间和隐蔽场所、周期性发生的气候变化、种内和种间竞争等。综合治理就是要控制环境,增强自然因素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5)害虫综合治理以生态系统为管理单位。考虑害虫与作物、天敌、环境间的关系,努力使防治措施对农田生态系统内外的副作用减至最小。 (6)强调害虫综合防治体系的动态性。由于农业生态系是动态的,综合治理计划应随害虫变化

普通昆虫学复习题

《普通昆虫学》习题 绪论 一、简答题 1. 简述昆虫纲的基本特征。 2. 简述节肢动物门的特征。了解主要纲的主要特征。 3、我国在昆虫研究领域的主要成就 二、问答题 1. 昆虫在地球上繁盛的原因是什么? 2.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昆虫的外部形态 一、名词解释 初生分节、后生分节、蜕裂线、口器、悬骨、内生翅类、外生翅类、翅瓣、翅痣、翅脉、脉序、闰脉、纵脉、横脉 二、简答题 1. 简述昆虫体躯的构造特点。 2. 简述昆虫的头式类型及特点并举例。 3. 昆虫头部的感觉器官有哪些,其各自功能如何? 4. 昆虫的触角有哪些类型,各类型举出1-2 种代表性昆虫。 5. 学习触角的类型有什么意义? 6. 昆虫的口器有哪些类型,简述各类口器的结构特点? 7. 举例说明昆虫口器类型的分化对昆虫生存的意义。 8. 具翅胸节背腹板上沟和背片分别是什么? 10. 成虫胸足分为哪几节? 11. 常见的成虫胸足有哪些类型,并举例说明。 12. 昆虫的足类型反映哪些生物学习性。 13. 昆虫的翅是由哪部分发展来的? 14. 一般将翅分为哪些缘、角和区? 15. 根据翅的质地和被物的不同,可将翅分为不同类型,常见的类型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16. 昆虫翅的连锁类型,并举例。

17. 说明昆虫产卵器、交配器的构造。 18. 弹尾目的腹部的三对附肢分别是什么?区分鳞翅目幼虫与膜翅目叶蜂类幼虫 三、问答题 1. 结合实际,试述学习口器类型的意义。 2. 研究昆虫生殖器的形态结构有何意义? 昆虫内部解剖和生理 一、名词解释 皮层溶离、鞣化作用、肠外消化、排泄循环、外闭式气门、内闭式气门、神经元、神经节、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突触传导、反射弧、昆虫激素、信息素、受精、授精 二、简述题 ?简述昆虫体壁的构造及各层的主要功能 ?简述昆虫的脱皮过程及其脱皮的激素调控 ?简述昆虫体壁色彩的形成原因 ?简述昆虫中肠围食膜的来源和机能 ?简述昆虫循环系统的特点 ?简述昆虫马氏管的构造和机能 ?简述昆虫的气门及其开闭机制 ?简述昆虫的呼吸方式 ?简述神经元的基本构造、类型和功能 ?简述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简述昆虫感觉器官的构造、种类和功能 ?简述昆虫的内分泌器官和细胞及其分泌的激素 ?简述昆虫信息素的种类 ?简述昆虫雌、雄生殖器官的基本结构 三、问答题 ?昆虫体壁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有何作用? ?昆虫表皮的通透性与杀虫剂穿透的关系如何? ?昆虫消化道的基本构造和机能 ?昆虫的血液有何功能?

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经典文献目录 生物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40102) 附:经典文献目录 1.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R.W.泰勒著罗康张阅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XX、3 3.达尔文著舒德干等译物种起源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10 4.加兰E 艾伦著田铭译20世纪的生命科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2 5.赵锡鑫生物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6.阿伦C.奥恩斯坦等著余强译当代课程问题(第三版)浙江教育出版社20XX、12 7.马云鹏著课程实施探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1 8.王永胜等编著生物学核心概念的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植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71001) 附:经典文献目录 1. 刘友良,1992,植物水分逆境生理,农业出版社 2. 刘祖祺,张石城,1994,植物抗性生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3. 王勋陵,王静,1989,植物形态结构与环境,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 4. 赵可夫、王韶唐,1990,作物抗性生理,农业出版社 5. 谷安根陆静梅等,1993,维管植物演化形态学,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6. R,M.M. Crawford,1989,Plant Structure,Function And Adaptation ,Macmillan 7.Lersten, N.R. 1982. Tracheid bar and vestured pits in legume seeds (Leguminosae: Papilionoideae). Am. J. Bot. 69:98-107 8.Madjd, A., and F.Roland-Heydacker. 1978. Secretions and senescence of tapetal cells in the anther of Soja hispida Moench, Papilionaceae. (In French.) Grana 17:167-174. 9. HOEFERT,L.L.(1980) Ultrastructure of developing sieve ele- mentsin Thlaspi arvense L. II. Maturation.Am J. Bot 67:194-201. 10. ESAU,K. (1978b) The protein inclusions in sieve elements of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J.Ultrastruct. Res. 63:224-35. 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71002) 附:经典文献目录 1. 刘凌云,郑光美主编. 普通动物学. 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 许崇任,程红. 动物生物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3. 北京农业大学主编. 昆虫学通论. 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 4.Doris R L et al . Zoology. Saunders college publishing,1991. 5.南开大学,中山大学等主编. 昆虫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6.蔡益鹏等译. 动物生物学. 科学出版社. 20XX. 生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71003) 附:经典文献目录 1. 王玢、左明雪,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刘安西、陈守同编译,细胞膜离子通道,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3. 陈军编、李继硕校,膜片钳实验技术,科学出版社。 4.左明雪,细胞和分子神经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5.曾庆华,内皮素对心血管作用的影响,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微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7100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