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电子课本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电子课本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电

子课本

篇一: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教材课后习题答案汇总

生物必修3 第

一、教学内容的结构

1章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资料

图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二、答案和提示

(一) 问题探讨

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二)思考与讨论1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

.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3.提示: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

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右图所示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

(三)资料分析

++1.提示: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如Na、K、

2+2+2+-2-2--Ca、Mg、Fe、Cl、HPO4、SO4、HCO3)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质(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2.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

+-3.Na、Cl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

4.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

5.提示:如血浆中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分解为葡萄糖,经小肠绒毛吸收后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进入组织细胞后,葡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放能,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排入内环境中。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肺,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而多余的水主要在肾脏通过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四)旁栏思考题提示:哺乳动物的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这样的溶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

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所以是血浆的等渗溶液。如果输液时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

(五)思考与讨论2

+-1.提示:Na和Cl等直接来自于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

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糖类和蛋白质是两类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入组织液和淋巴。2.提示:细胞代谢产生的CO2与H2O结合,在碳酸酐酶作用下,发生下列反应:CO2+H2OH2CO3H + HCO3。HCO3通过与细胞外的阴离子交换到达细胞外液,即组织液、血浆或淋巴中。主要与呼吸系统有关。

3.提示:人体具有体温调节机制以保持细胞外液温度的恒定。详细内容可参考教材第2章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内容。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和系统有皮肤、肝脏、骨骼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

4.提示: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皮肤分泌汗液,泌尿系统形成、排出尿液和呼吸系统的呼气这三条途径来排出,其中以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排泄途径为主。例如,

血浆中的尿素主要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血浆中的CO2通过肺动脉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由于血液中的CO2分压大于肺泡中CO2的分压,CO2就从血液中向肺泡扩散,再通过呼气运动将其排出体外。

(六)练习基础题1.C。2.B。3.B。4.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

拓展题(1)肺泡壁、毛细血管壁。(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3)肾小管的重吸收。(4)皮肤。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答案和提示

(一)问题探讨

1.提示: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因此血浆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例如,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的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的活性最高,在血浆中的活性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时,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

入血浆,引起血浆中转氨酶活性升高。

2.提示:这说明(1)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2)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3.提示:(1)肌酐含量超标,肌酐是有毒的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这表明肾脏的排泄功能有障碍。

(2)葡萄糖含量超标,血糖含量过高可并发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心血管合并症等。

(3)甘油三脂超标,可引起高脂血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二)思考与讨论

1.提示:绝大多数人都有过发高烧的经历,可以让同学先谈谈自己发高烧时的感受。

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适宜的温度。在发高烧的状态下,由于内环境发生一系列变化,导致体内的各种反应出现紊乱,于是机体功能发生异常。发热时的主要症状大部分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病人感觉不适、头疼、头晕、嗜睡等,同时常有食欲不振、厌食、恶心的表现。发热时机体处于一种明显的分解代谢过旺的状态,持续高热必定引起器官的功能负荷加重,有可能诱发器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组织损伤。孕妇发热可能导致胎儿发育障碍,是一个重要的致畸因子。对于6个月至4岁的幼儿来说,持续高热容易

发生惊厥,相当数量的患儿由此造成脑损伤,如智力落后,甚至癫痫,因此应注意及时采用物理方法或服用药物来退烧降温。

2.提示:内环境渗透压会变小。当内环境渗透压变小时,内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吸水肿胀,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严重时会出现疲倦、周身不适、表情淡漠、恶心、食欲减退、皮下组织肿胀等症状。

3.提示:因为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易造成体内缺氧。这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势必影响内环境的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不甚剧烈,并且机体代偿机制良好,内环境的波动较小,仍能维持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剧烈,机体代偿机制不好,内环境稳态将受到破坏,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三)实验

1.生物材料加入HCl或NaOH后pH的变化更像缓冲液。

2.提示:缓冲液加入少量酸碱后,pH变化不明显。原因是磷酸缓冲液中含有NaH2PO4/Na2HPO4,

-其中NaH2PO4溶液呈酸性,当加入少量NaOH时,可以中和OH;Na2HPO4溶液呈碱性,当加入

+少量HCl时,可以中和H。水溶液则不同,因而加入酸碱后,pH变化明显。

3.提示: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对NaH2PO4/Na2HPO4、

H2CO3/NaHCO3等,它们能够对酸碱度的变化起缓冲作用。此外,机体还可以通过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来维持pH稳定。例如,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和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可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可以分解成C02和水。血液中的C02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02排出体外,所以对血液的pH影响不大。当乳酸钠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以及机体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维持相对稳定。

(四)练习基础题1.D。2.C。3.D。

4.提示:因为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细胞代谢本质上是细胞内各种生化反应的总和。内环境为这些生化反应的进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条件。当内环境稳态保持正常时,细胞的代谢活动能正常进行;当内环境稳态失调时,细胞代谢活动就会受影响。因此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拓展题提示:当动物进食高浓度的糖溶液后,大量的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导致血糖浓度暂时升高。血糖浓度的升高会刺激机体加速分泌胰岛素,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共同调节下,血糖浓度逐渐恢

复到正常水平,具体调节机制可参考

第2章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内容。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检测

1.判断

(1)×;(2)√;(3)×;(4)√。

2.选择

(1)D;(2)D;(3)D。

3.画概念图

见右图

二、知识迁移

(1)水是良好的溶剂,为各种生化反

应提供溶液环境;水是体内物质运输

的载体;水在体温调节方面有作用;水是某些生化反应的反应物;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等。

(2)说明健康的人体具有维持体内水平衡的能力。

三、技能应用(1)否。

(2)血液中的糖分既可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物质,也可来源于其他物质在体内的转化。

四、思维拓展提示:航天器和航天服中的生命保障系统,主要由氧源(气瓶)和供气调压组件、水升华器和水冷却循环装置、空气净化组件、通风组件、通信设备、应急供氧分

系统、控制组件和电源、报警分系统、遥测分系统等组成。它能够为航天员提供呼吸用氧,并控制服装内的压力和温度,清除航天服内C02、臭味、湿气和微量污染等。这套生命保障系统与压力服(给宇航员提供正常大气压)一起,在人体周围创造适宜人生存和工作的微型气候环境,有利于宇航员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教学内容的结构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答案和提示

(一)问题探讨:

些问题具有开放性,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再回答,目的是引起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

(二)思考与讨论1

1.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2.反射弧一般都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3.不能;至少需要两个,如膝跳反射等单突触反射的传入神经纤维经背根进入中枢(即脊髓)后,直达腹根与运动神

经元发生突触联系;而绝大多数的反射活动都是多突触反射,也就是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神经元参与;而且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

4.蛙的搔扒反射有脊髓的参与,人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也都有脊髓参与。

(三)思考与讨论2:

明显,由于突触间隙的存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不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而是通过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相结合的形式将兴奋传递下去的。

(四)资料分析

1.成人和婴儿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都在脊髓,但它受大脑控制。婴儿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所以排尿次数多,而且容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

2.是控制排尿的高级中枢,也就是大脑出现了问题。

3.这些例子说明低级中枢受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五)思考与讨论3:可能是H区出现了问题。

(六)旁栏思考题:记忆必须加以巩固才能持久,巩固的方法是复习。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进入人脑的信息量非常大,据估计仅有1%的信息能被较长期地记忆,大部分都将被遗忘。能被长期贮存的信息是反复被运用的。通过反复运用,信息在短期记忆中循环,从而延长信息在其中的停留时间,这样就使这些信息更容易转入长期记忆。

篇二:高中生物教材目录(人教版必修1)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部分目录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第一章走进细胞 1.1 从生物圈到细胞 1.2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2.1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2.2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2.3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2.4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2.5 细胞中的无机物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3.1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3.2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3.3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4.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4.3 物质跨膜运输的模型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5.1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酶的作用和本质二酶的特性)5.2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5.3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5.4 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6.1 细胞的增值 6.2 细胞的分化

6.3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6.4 细胞的癌变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 2.3 伴性遗传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2 DNA的分子结构3.3 DNA的复制

3.4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第四章基因的表达

4.1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4.2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4.3 遗传密码的破译

第五章基因突变和其他变异 5.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5.2 染色体变异5.3 人类遗传病

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6.1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6.2 基因工程及应用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7.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7.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

1

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1 细胞生活的环境 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2.2 通过激素的调节

2.3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2.4 免疫调节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3.2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3.3 其他植物激素第四章种群和群落4.1 种群的特征 4.2 种群数量的变化 4.3 群落的结构 4.4 群落的演替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5.1 生态系统的结构 5.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5.4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6.1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6.2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篇三:高中生物必修三教师用书Word

生物3 必修稳态与环境教师教学用书

致教师

《稳态与环境》是高中生物课程的三个必修模块之一。正如《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所指出的:“必修模块选择的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所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必修模块对于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要搞好本模块的教学,首先应当深

入理解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

一、学习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

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中,对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作了如下简明的概括:本模块“有助于学生认识发生在生物体内部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生命系统的稳态,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领悟系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形成生态学观点和可持

续发展的观念。”

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部分对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又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本模块选取有关生命活动的调节与稳态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了解系统分析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对生命系统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并为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形成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奠定基础。”

分析课程标准的上述表述,结合“具体内容标准”和教材内容可以看出,本模块内容在知识、能力

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都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

在知识教育方面的价值

对于本模块在知识教育方面的价值,还需要将本模块与另外两个必修模块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必修模块“所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

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这是课程标准对必修模块内容的知识教育价值所做的高度概括,它明确指出了在高中生物必修课中,学生的认知对象是生命系统──包括细胞、个体、群体、生态系统等各个层次;认知目标就是理解不同层次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对这一认知目标的达成,三个必修模块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就本模块来说,主要是在个体和群体水平揭示生命系统的稳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稳态的实现离不开系统内各组分间的相

互作用,即自我调节),具体分析如下。

从系统的视角认识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本质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在我国的中学生物学课程中,初中阶段侧重于让学生了解生命现象,高中阶段侧重于让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生命世界从细胞到个体,从个体到群体,以至生态系统,都是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生命系统有着自身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有着自身的发生、发展和衰亡的规律。《分子与细胞》模块侧重于使学生在细胞水平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等;《遗传和进化》模块侧重于使学生在基因水平认识生命系统的发生和发展;本模块则侧重于使学生在个体和群体水平认识生命系统内部的调节机制以及与环境的关系。生命系统是开放

系统,它们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交流、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这就决定

了生命系统时刻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生命系统的动态变化都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的,否则就会解体,导致系统的崩溃。也就是说,稳态是生命系统能够独立存在的必要条件。生物体内的各种代谢过程,都将维持自身的稳态作为目标。稳态的维持*的是生命系统内部的自我调节机制。本模块中关于这种调节机制,在个体水平上重点阐述人和动物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在群体水平上主要阐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可见,

就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来说,本模块具有其他模块不可取代的价值。

深入理解稳态、调节、环境等核心概念稳态的概念是本模块的核心概念之一,这一概念的提出源于人体内环境的研究。1857年,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C.Bernard, 1813—1878)首先指出,细胞外液是机体细胞直接生活于其中的外环境,也就是身体的内环境。虽然机体的外部环境经常变化,但内环境基本不变,从而给细胞提供了一个比较稳定的理化环境。贝尔纳认为,“内环境的稳定是独立自由的生命的条件。”失去了这些条件,代谢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细胞的生存就会出现危机。1926年,美国生理学家坎农(W.B.Cannon, 1871—1945)发展了内环境稳定的概念,指出内环境的稳定

状态只有通过协调各种生理过程才能达成。内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组织和器官的活动,产生一些反应来减少内环境的变化。他将这种由代偿性调节反应所形成的稳定状态称为稳态(homeostasis)。他认为稳态并不意味着稳定不变,而是指一种可变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完善的调节机制抵抗外界环境的变化来维持的。

高中生物必修3教师教学用书致教师在坎农之后,随着生物学的发展,以及系统论和控制论的思想方法对生物学的影响,稳态的概念突破了生理学范畴,延伸至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成为整个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人们认识到,不仅人体的内环境存在稳态,各个层次的生命系统都存在稳态。在微观领域,细胞内的各种理化性质也是大致维持稳定的,各种酶促反应的进行受到反馈调节;基因表达过程中同样存在稳态。在宏观领域,种群、群落、生态系统都存在稳态。就人体的稳态而言,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而实现稳态的观点也得到进一步发展,提出稳态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和免疫调节网络来维持的,强调免疫

调节在稳态维持中的作用。

通过上述分析,并结合本模块的具体内容标准和教材内容可以看出,本模块的重要价值之一就是帮助学生理解稳态、调节和环境等生物学核心概念,并围绕这些概念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

在能力培养方面的价值

课程标准确定的能力目标包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三个方面,尤为重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领悟和运用科学方法,对于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至关重要,而不同模块在科学方法

教育上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的侧重点。下面首先分析本模块在科学方法教育方面的独特价值。正如课程标准所指出的,本模块有助于学生“领悟系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

研究中的应用”,这一表述明确指出了本模块在科学方法上的侧重点。

在科学方法方面,本模块重在系统分析和建构模型的方法。系统分析是明确系统的边界后,在分析系统组成要素、层次结构的基础上,分析系统各组分间相互影响的定量关系,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计算机对系统结构优化,使系统具有功能整合作用的问题分析方法。一般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定性分析,包括划分系统边界、确定系统组分、分析系统层次、明确问题及研究目标;第二阶段为定量研究阶段,包括定量研究各组分间的影响关系、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第三阶段为模型分析阶段,是在认识系统动态规律的基础上,确定系统模型的参数,进行模型试验,优化系统功能;第四阶段为系统结构优化阶段,是通过模拟分析,优

化系统结构,实行系统调控,使系统具有系统功能整合特性,实现优化的系统功能。限于高中学生的发展水平和需要,本模块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如此完整的系统分析方法,而是重在领悟系统方法的思想,初步学会从系统的整体出发,分析整体与局部、部分与部分、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

系。在进行有关系统分析的探究活动时,主要做系统分析的第一阶段的工作,有些活动可深入到第二阶段,比如建立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建立数学模型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具体内容标准”中要求学生“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教材中也介绍了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安排了相应的探究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建立模型的一般步骤,领悟并尝试应用这种方法。本模块教材还安排了“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的活动,可以

帮助学生进一步练习建立物理模型和概念模型的方法(侧重在概念模型)。

同其他两个模块一样,本模块的科学方法教育既有侧重点,又是全方位的。通过科学史的介绍和探究活动的安排,学生可以在逻辑推理的训练、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数据的处理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本模块安排的探究活动十分丰富,包括实验1个、探究5个、模型建构1个、调查(课外实践)4个、资料分析(资

生物必修三课本电子版_整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3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3 整理表 姓名: 职业工种: 申请级别: 受理机构: 填报日期: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3 第三章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一、教材地位及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作为本章开篇节,以科学探索过程为脉络来安排教学内容,具有探究性的特点;文本呈现图文并茂,具有直观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为教师实施探究式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生长素的发现史渗透着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为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提供了良好素材。让学生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因此,本节在高中生物教学内容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既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很好的载体,更是历年高考的热点。 二、设计思路 科学史可以展现科学是永无止境的探究活动的本质特征,使人感受科学发展是一个线性累积、不断壮大的过程,领会“变化”才是科学本身具有的惟一不变特性。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正是这样一个很好地展现科学在本质上是相对的、可变的、处在不断修正和发展过程中的素材。因此,本文基于以下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问题为主线、探究为主轴、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问题引导探究、教师引导学生的设计思路。 三、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与处理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编入了“达尔文、詹森、拜耳、温特等科学家的实验、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等内容。教材以科学探索过程为脉络来安排教学内容,具有

探 究性的特点;文本呈现图文并茂,具有直观性的特点,为教师实施探究式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2、学情分析 曾学习过“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等,有一定的思考方法基础,且学生的观察、思维、逻辑推理等能力都较强,对植物向光性现象又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实验设计的各种能力(语言表达、实验分析、深入思考等)都有待提高,所以教学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学习任务分析 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教学难点:科学实验设计的过程及严谨性分析。 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生长素发现的过程,更要掌握对简单实验的设计、分析和评价的能力,感悟科学发现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的辨证过程,需要实事求是和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目标 生长素的发现的教学三维目标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电子课本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电子课本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电子课本 第一章:细胞及其基本结构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本章将介绍细胞的组成和结构、细胞膜的作用和结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结构和功能等内容。 第二章:细胞代谢 细胞代谢是指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的总和。本章将介绍光合作用的结构和过程、呼吸作用的结构和过程、发酵的类型和机理、葡萄糖在细胞内的代谢等内容。 第三章:细胞的遗传物质DNA DNA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本章将介绍DNA分子的结构、DNA复制的机理、基因的定义和作用、基因突变的类型和影响等内容。 第四章:细胞分裂 细胞分裂是生物增长和繁殖的基础。本章将介绍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和区别、染色体畸变的类型和影响、遗传的基本规律等内容。

第五章:遗传学基本原理 遗传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本章将介绍杂交和基因型、自由组合定律和重组频率、多基因遗传的型式等内容。 第六章: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现代生命科学中的重要技术。本章将介绍基因重组的基本原理和步骤、PCR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基因治疗、转基因作物等内容。 第七章:人体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是维护人体健康的重要系统。本章将介绍免疫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免疫反应的类型和机理、疫苗的制备和应用、免疫系统的失调和疾病等内容。 第八章:人体的神经、内分泌和生殖系统 神经、内分泌和生殖系统是人体重要的调节系统。本章将介绍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激素种类及作用、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生殖调节等内容。 第九章: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的宝库,也是人类文明的基础。本章将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态系统的构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危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等内容。 以上就是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电子课本的基本内容和章节划分。学习这些内容将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生命和生命科学,也为未来的人生和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电子课本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电子课本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电子课本 第一章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一、细胞的基本结构 1. 细胞膜 2. 细胞壁 3. 质壁共居细胞的构造 4.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5. 粘附生物的细胞结构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1. 摄取和排出 2. 能量转换与合成 3. 细胞分裂和生殖 第二章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遗传学的基本概念 二、孟德尔的实验及其规律 1. 总结表的阅读 2. 基因、等位基因与基因型、表型的关系 3. 因式分析 4. 复等位基因的遗传 三、基因的分离 1. 遗传连锁 2. 染色体的性别决定 四、基因的变异与突变

五、人类的遗传病 第三章 DNA的结构和复制 一、DNA的结构 1. DNA的化学组成 2. DNA的三维结构 二、DNA的复制 1. 半保存复制的实验证据 2. DNA的复制机制 三、RNA的结构与功能 1. RNA的基本结构 2. mRNA的合成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和调控 一、基因的表达 1. 蛋白质的合成 2.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二、基因的结构和表现形式 1. 基因的多样性 2. 同源基因与家族基因的关系 3. 基因的结构 三、基因表达的调控 1. 常见的调控方式 2. 染色质的改变和表观遗传 第五章克隆与基因工程 一、细胞的克隆和基因的克隆 1. 细胞克隆 2. 基因的克隆 二、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概念

1. 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基础 2.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三、基因工程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1. 生物制药 2. 农业转化 3. 基因治疗 第六章生物进化与系统发生 一、生物进化 1. 进化的基本概念 2. 进化的证据 3.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二、物种的形成及其机制 1. 物种形成的定义 2. 物种形成的机制 3. 物种形成的选择因素 三、系统发生学 1. 系统发生的基本概念 2. 生物分类学的历史 3. 分子进化研究的方法和结果 第七章动物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一、动物体的组成和结构 1. 组织的种类和形态 2. 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二、脊椎动物的器官系统 1. 呼吸系统 2. 循环系统 3. 消化系统

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电子课本

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电子课本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电子课本 第一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1 细胞的发现和研究 1.2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1.3 细胞内部的运动和运输 1.4 细胞体积和比表面积的关系 1.5 细胞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第二章:细胞的遗传物质 2.1 遗传物质的发现与研究 2.2 DNA的结构及其功能 2.3 DNA的复制 2.4 DNA的转录和翻译 2.5 突变与基因变异 第三章: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3.1 细胞生长的基本规律 3.2 细胞分裂的概念及其类型 3.3 有丝分裂的过程和规律 3.4 减数分裂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3.5 分裂后细胞的发展和分化 第四章:遗传的基本规律 4.1 美国苏氏的遗传实验 4.2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4.3 基因的概念和分类 4.4 重组的产生和遗传规律 4.5 显性和隐性基因 第五章: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5.1 基因表达的过程和机制 5.2 转录调控和转录因子的作用 5.3 转录后调控和中间分子的作用 5.4 RNA的功能及其调控 5.5 细胞内基因序列的“语言”和翻译机制 第六章:生物技术 6.1 基于DNA摧毁的技术和应用 6.2 基于DNA复制和扩增的技术和应用6.3 基于DNA测序的技术和应用 6.4 基于基因编辑的技术和应用 6.5 生物技术的影响和展望 第七章:免疫系统

7.1 免疫系统的发现和组成 7.2 免疫系统的功能和分类 7.3 免疫反应的机理和影响因素 7.4 免疫调控和免疫治疗 7.5 免疫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第八章:人类的疾病和预防 8.1 疾病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8.2 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8.3 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关系 8.4 大量传染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控策略8.5 新药研发和临床试验的过程和标准

高中生物必修3课本课后练习题电子版

必修三课后练习题 1.人体的体液是指:() A.细胞外液和消化液B.细胞内液和血液 C.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D.血浆、组织液、淋巴 2.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 A.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C.血浆、淋巴、组织液D.内环境。 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钙离子B.呼吸酶C.葡萄糖D.血浆蛋白 4.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5.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渗透压下降C.细胞代谢紊乱D.糖尿病 6.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 C.神经一体液调节;D.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 7.下面不能构成人体内环境的是: A.淋巴B.细胞外液C.血浆D.细胞内液 8.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二氧化碳④钠离子⑤血浆蛋白 A.①②③;B.①④⑤;C.①③④;D.②③④⑤。 9.血浆中的水来自: A.组织液;B.组织液、消化道; C.淋巴、组织液;D.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10.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会: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11.下列关于激素的阐述,不正确的选项是(多选): A.激素是有机分子;B.激素是信息分子; C.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D.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12.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A.吞噬细胞;B.靶细胞;C.T细胞;D.浆细胞。 13.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 A.红细胞;B.吞噬细胞;C.淋巴细胞;D.血小板。 14.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 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B.特异性免疫,抗体; C.非特异性免疫,抗体;D.特异性免疫,抗原。 15.某人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16.新生儿在出生后六个月内一般不易生某些传染病,这是因为: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教案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授课教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结构基础及其完整性的必要。 (2)概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3)概述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过程。 (4)应用兴奋传导原理,辨别传导方向,解决实际问题。 (5)描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2.能力目标 (1)阐明兴奋传导的动态过程,养成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 (2)利用电学原理分析膜电位变化,得出学科之间是相互渗透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形成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 (2)关注事物普遍联系,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人脑的高级功能。 2、教学难点 (1)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三、教学策略 动机激发策略:创设情境,从运动的协调引入;重现关于研究神经传导的材料选择和实验手段体现科学方法教育,避免封闭的演绎过程。 交互教学策略: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讨论问题。 整体教学策略:将生物学知识和物理电学知识结合在一起,体现学科间知识的综合。 比较的认知策略:比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突破难点。 四、教学计划 第一课时: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结构基础以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第二课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递以及人脑的高级功能。

五、教学过程 :细胞体,内有细胞质 神经

征,并不是所有生物都具有 有神经系统,接受刺激发生了反应,但不属于反射,

生物必修三课本电子版

生物必修三课本电子版 生物是一门揭示生命的科学,是研究生物体结构、功能和演化规律的学科。生物学是一个广泛的领域,包括生物的分类、生命起源、细胞结构和生物化学、遗传学、生理学、行为学以及生态和进化等多个方面。 必修三课本是中国中学生最常用的生物教材之一。该教材设计精美,内容全面,还配有精美的插图和实验内容,旨在让学生对生物学有全面的理解和深入的掌握。 本篇文章将对必修三课本中的生物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知识和理解生物学的重要性。 第一章生物基础知识 第一章介绍了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生物学的定义、生命的特征、生物世界的分类等内容。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生命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自我组织、自我维持、自我复制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生命的本质和生命活动的基础。 此外,该章节还介绍了生物世界的分类方式和分类标准。生物的分类是根据它们的形态、遗传、生理和生态特征等方面进行分类的。生物世界的分类有三个主要层次:种、属和门,其中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元。生物分类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并提供研究生物学的基础。 第二章细胞基本结构与功能 细胞是生物学的基本单位,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场所。第二章介绍了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包括细胞膜、细胞壁、

细胞核、质体、线粒体、内质网等。 细胞膜是细胞最外层的结构,它是细胞与外界交流的主 要途径。细胞壁则是植物细胞的一层厚厚的结构,它可以为细胞提供支撑和保护。细胞核是细胞内的控制中心,包括核膜、核孔、染色体等。质体是细胞内的一系列小器官,它们包括核糖体、线粒体、内质网等。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量生产中心,内质网则是蛋白质合成的重要场所。 此外,该章节还介绍了细胞的代谢过程,包括物质输送、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这些过程都是细胞内生命活动的基础,对于理解生物学至关重要。 第三章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三章主要介绍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即细胞在结构、功能和生命周期等方面的差异和共同点。这是理解细胞学和生物学的关键。 细胞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细胞的大小、形态、组成和功 能等方面。细胞的大小和形态可以根据不同物种和组织的需要而变化,比如红血球就是体积非常小的细胞。细胞的组成也有所不同,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和色素体等,而动物细胞和原生生物细胞则没有。 细胞的统一性主要体现在细胞的基本结构和代谢过程上。无论是动物、植物还是微生物,所有细胞都具有膜结构、细胞核、质体等。此外,所有细胞都需要进行物质输送、呼吸作用等代谢过程。这种多样性和统一性对于理解生物多样性和进化发展至关重要。 第四章遗传的基本规律 遗传是生物学的核心,也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第四章介 绍了基因、DNA、RNA等遗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以及遗传的

生物必修三课本电子版

生物必修三课本电子版 《生物必修三课本电子版》是一本为高中生物课程编写的教材,分为多个单元,涵盖了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本文将以这本教材为话题,探讨其中的内容,并介绍生物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规律的学科,是探索生态系统、生物进化、细胞结构和功能等多个领域的学科。《生物必修三课本电子版》涉及了细胞、遗传与进化、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等多个单元,每个单元都包含了相应的知识点和实例。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细胞这个单元。细胞是生物学的基本单位,所有生物都由一种或多种细胞组成。细胞被包围在细胞膜内,内部含有细胞质,并且有着特定的功能和结构。细胞膜起到了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的作用。在细胞内部,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地方,线粒体则是产生能量的重要器官。 细胞是生命的基础,人体也是由无数个细胞组成的。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对于人体发育和健康至关重要。通过学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的运作机制,并且能够更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疾病。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遗传与进化这个单元。遗传与进化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的是物种的遗传变异和演化过程。我们通过学习基因组、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等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个体之间的差异以及物种之间的关系。 遗传与进化的研究对于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遗传学的知识,科学家们能够了解一些遗传病的发生机制,并且可以通过基因治疗的方式来治疗一些遗传疾病。此外,遗传学的研究还为改良农作物、培育良种动物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最后,我们来看看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这个单元。生物体内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也是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关键。通过学习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

高中生物必修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说课稿

第一章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组的号考生。此次说课的题目是生长素的发现。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主要介绍了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通过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的调节机制为例,阐述了生物个体水平(也涉及细胞水平)的稳态维持;是前面第一节内容合乎逻辑的延续,同时也是学习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基础。体现了教材编排的逻辑性,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学情分析)那再从学习者角度出发,我面对的是普通中学的高二学生。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对表格数据处理和总结的能力;并且通过之前的学习也已经初步了解了内环境的概念,及其理化性质。但是学生对于抽象事物的想象和理解能力不强,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为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做好各项引导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力。 (教学目标)在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习者的分析,结合维果茨基理论,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的三维目标。首先是知识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说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而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够通过小组交流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并且能够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态的机制。那至于情感目标方面,学生能够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养成自我保健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那根据以上确定的三维目标,参考新课程标准和生物学科指导意见,我将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制定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意义。而“内环境的动态变化”中稳态概念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涉及到的内环境的化学成分、理化性质等很抽象,而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更令学生难以捉摸,因此我将这一内容设定为本堂课的难点。 (教法分析)所以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终发展学生的能力,我将采用启发教学,分小组讨论以及探究教学等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过程设计)那参考STS教学模式,我是这样安排我的教学过程的。 (导入)首先通过回顾细胞生活在哪种环境中这个旧知识,引导学生回忆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然后通过展示甲烷的化学结构模型,C原子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时才稳定,在加热条件下,甲烷中的一个化学键断掉,C原子的最外层只有7个电子,不稳定了。那么内环境会不会和甲烷中的C原子一样,当条件改变时,出现不稳定状态呢?那么在学生激烈的讨论之中,就进入了本堂课的新知探索环节。启发学生思考回忆已有知识。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新课)在内环境的动态变化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问题探讨的方式,出示课本“问题探讨”中的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先说明各检查项目与健康状况的关系,然后提问: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化验单上哪几个指标超出正常范围,这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什么不利影响?通过学生的讨论,引出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接着通过展示学生的“体温的日变化规律”的调查结果,学生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比较班级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电子课本3篇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电子课本 (一)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具有新陈代谢活动、具有遗传信息、能进行自我复制。 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 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保护层,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通透性。细胞质包括细胞内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是能够进行细胞呼吸的重要器官,内质网是合成、转运和分泌蛋白质的主要场所,高尔基体是蛋白质进一步修改成型的地方,溶酶体是内部垃圾清理的器官等。 细胞核是控制细胞遗传信息的中心,由核膜、染色质、核仁等组成,可以控制细胞的分裂、分化和合成几乎所有蛋白质和RNA的过程。染色质是DNA和蛋白质的复合体,其中的遗传信息影响了生命的所有方面。核仁是合成RNA的重要场所,有助于细胞合成蛋白质。 细胞产生多样化的结构和功能是靠不同细胞器之间的协同作用完成的。例如,线粒体和内质网协同工作来制造ATP,高尔基体和溶酶体共同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分泌等。 总之,细胞是生命最基本的单位,其基本结构和功能是控制着生命的运行。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生命运作的机理。 (二)细胞的能量转化与调控 人体中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细胞,它们具有各自独特的结

构和功能,需要不同的各种生物大分子和能量支撑。细胞以ATP为能源进行新陈代谢活动,也就是产生能量或消耗能量的过程。ATP的产生与利用主要发生在线粒体内部。 线粒体是细胞能够进行呼吸过程的器官,其中的三种过程包括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能够产生ATP。不同类型的细胞根据其功能的需要会进行相应的呼吸途径及ATP 合成过程。 ATP不仅参与细胞的代谢过程,在其中还扮演着重要的信号调节作用,能够驱动重要的分子运作,如运输蛋白质跨膜移动、激活酶等调节措施。而这些调节措施又直接影响了细胞的功能和生物的行动。 细胞对能量转化的调控是由许多由酶和激素驱动的反应组成的复杂过程。酶可以促进某些反应的进行,而激素则可以控制细胞内部的环境和生理状态。各种信号通路能够相互配合影响着细胞的代谢、生长、分化等,从而使得细胞内部运作得以协调。 细胞的功能与疾病常常由于结构或能量转化失调引起。例如,线粒体的变异或不正常会引起能量的不足和代谢不良,进而引起许多由细胞问题引起的疾病。因此,理解细胞内部的能量转化和调控是对引起疾病随时防范的重要信息来源。 (三)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是生物学中的两个重要过程,分别解释了生物生长和发展的基本机理。 细胞分裂是生物细胞不断增殖的过程,可以在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模式下进行。有丝分裂包括分裂前期、分裂中期、分裂后期等几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染色体会复制、分离和重新分配到两个新的细胞中。无丝分裂直接将细胞内的物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电子课本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电 子课本 篇一: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教材课后习题答案汇总 生物必修3 第 一、教学内容的结构 1章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资料 图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二、答案和提示 (一) 问题探讨 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二)思考与讨论1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 .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3.提示: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 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高中生物课本电子版

高中生物课本电子版 高中生物课程是中等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内容丰富多彩,既包括基础知识的学习,也包括实验探究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在这里,我们将通过介绍高中生物课本电子版的内容,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这门学科。 一、高中生物课本电子版概述 高中生物课本电子版是教育部主管的一本标准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总共包括15个章节。全书内容涵盖了细胞、遗传、进化、生态、人体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和实验技能,注重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思维方式,提高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高中生物课本电子版章节内容介绍 1. 细胞生物学(必修1):介绍细胞的组成、结构、功能和生命活动,重点阐述细胞膜、细胞器、细胞分裂等内容。 2. 遗传学(必修2):涉及基因、染色体、遗传信息传递和基因工程等重要概念和技术,培养学生遗传思维和解决实际课题的能力。 3. 生态学(必修3):介绍生态学基本概念,探讨物种、种群、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重点讲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生态危机。 4. 进化论(必修4):以达尔文进化论为基础,分析生物进化的原理、过程和方法,着重介绍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物种形成等内容。

5. 植物生理学(必修5):介绍植物的组成、结构和功 能特点,重点讨论植物的成长发育、呼吸、光合作用、物质运输等生命活动。 6. 动物生理学(必修6):介绍动物的组织、生理功能 和代谢特征,包括呼吸、消化、循环、神经、感觉等方面的内容。 7. 生物多样性(选修1):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原 因和分布规律,讨论物种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策略和措施。 8. 生物技术(选修2):介绍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生 物工程的研究和应用,重点讨论DNA克隆、转基因技术、鉴定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9. 人体与健康(选修3):讲解人体器官结构和生理功能,阐述常见疾病的发生与预防,介绍健康生活方式和保健知识。 10. 生物科学与社会(选修4):介绍生物学基本原理和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和作用,讨论生物科技的发展趋势、影响和伦理问题。 三、高中生物课本电子版特点和优势 1. 生动形象:采用图文丰富的方式,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 知识体系完备:涵盖了生物各个分支领域的核心内容 和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生命科学的整合性认识。 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启发式,兼顾实验探究和科研能力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 现代化技术支持:课本电子版采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提供丰富的课件和学习资源,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

高中生物人教版电子课本必修

高中生物人教版电子课本 必修2 篇一:高中生物人教版电子课本必修2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电子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2 必修遗传与进化》 目录 科学家访谈我赞叹生命的美丽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减数分裂 二受精作用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科学家的故事染色体遗传理论的奠基人 第3节伴性遗传 第3章基因的本质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 第3节DNA的复制 第4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科学·技术·社会DNA指纹技术 第4章基因的表达 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科学前沿生物信息学 第3节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 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第2节染色体变异 第3节人类遗传病 科学·技术·社会基因治疗 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育种工作者 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生物技术产业的研发人员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化石标本的制作 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科学·技术·社会理想的“地质时钟” 篇二: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电子教材扫描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电子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2 必修遗传与进化》 目录 科学家访谈我赞叹生命的美丽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减数分裂 二受精作用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科学家的故事染色体遗传理论的奠基人 第3节伴性遗传 第3章基因的本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