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纤传感实验报告

光纤传感实验报告

光纤传感实验报告
光纤传感实验报告

光纤传感实验

光纤特性的研究和应用是20世纪7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领域。光纤传感器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抗电磁干扰强、防腐性好、灵敏度高等优点;用于测量压力、应变、微小折射率变化、微振动、微位移等诸多领域。特别是光纤通信已经成为现代通信网的主要支柱。光纤通信的发展极为迅速,新的理论和技术不断产生和发展。因此,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开设“光纤特性研究实验”已经成为培养现代高科技人才的必然趋势。传感器是信息技术的三大技术之一。随着信息技术进入新时期,传感技术也进入了新阶段。“没有传感器技术就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的观点已被全世界所公认,因此,传感技术受到各国的重视,特别是倍受发达国家的重视,我国也将传感技术纳入国家重点发展项目。

光纤特性研究和应用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理论性较强,知识面较广,可以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光纤干涉系列实验教学的开设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基于这个目的,我们对光纤干涉实验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在此基础上,该实验还可以进行一些设计性及研究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光纤数值孔径的物理含义、光纤与光源耦合方法的原理;

2.理解M—Z干涉的原理和用途;了解传感器原理;

3.实测光纤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实验数据。

二、实验仪器

激光器及电源,光纤夹具,光纤剥线钳,宝石刀,激光功率计,五位调整架,显微镜,光纤传感实验仪,CCD及显示器,等等

三、实验原理

1.光纤数值孔径、光纤的耦合方法

(1)光纤数值孔径

光纤数值孔径是描述光纤与光源、探测

器和其他光学器件耦合时的特性,它的大小

反映光纤收集光的能力。数值孔径是光纤传

光性质的结构参数之一,是表示光学纤维集

光能力的一个参量。光在光纤中的传播可以

用全反射原理来说明。图1 光纤剖面图

光纤的基本结构如图1,它主要包括三层(工程上有时有四层或五层,图中是四层结构):

1.纤芯;

2.包层;

3.起保护作用的涂敷层;

4.较厚的保护层。纤芯和包层的折射率分别是1n 和2n ,如图2,为了使光线在光纤中传播,纤芯的折射率(1n )必须比包层(2n )的折射率大,这样才会产生全反射。光线1以θ角入射在光纤端面上,光线经折射后进入光纤,以?角入射到纤芯和包层间的光滑界面上。只要我们选择适当的入射角θ,总可以使?角大于临界角m ?,m ?的大小由公式)/arcsin(12n n m =?决定,使光线1在界面上发生全反射。全反射光线1又以同样的角度?在对面界面上发生第二次反射。如果光纤是均匀的圆柱体,入射光线经无数次反射后从另一端以和入射角相同的角度射出。(思考:该原理是否可以帮助测量数值孔径)

图2 圆柱形光纤传光原理

在光纤断面上,当光线入射角小于一个定值a θ时,折射光线在纤芯和包层界面上的入射角?才会大于临界角m ?,光线才能在光纤内多次全反射而传递到另一端。在光纤端面上,

入射角a θθ>'的那些光线,折射后在界面上的入射角小于临界角m ?,光线将射出界面,如图中光线2 。这个入射角a θ称为光纤的孔径角,它的数值由光纤的数值孔径决定。光纤的数值孔径(NA )定义为 22

210sin n n n NA a -==θ (1) 式中0n 是入射光线所在介质的折射率,1n 和2n 分别为光纤的纤芯和包层的折射率。由式(1)

可见,纤芯和包层的折射率相差越大,a θ越大,光纤的数值孔径就越大。数值孔径是表示光纤集光能力的一个参量,它越大就表示光纤接收的光通量越多。

(2) 光纤的耦合

光纤与光源的耦合有直接耦合和经聚光器件耦合两种。聚光器件有传统的透镜和自聚焦透镜之分。自聚焦透镜的外形为“棒”形(圆柱体),所以也称之为自聚焦棒。实际上,它是折射率分布指数为2(即抛物线型)的渐变型光纤棒的一小段。

直接耦合是使光纤直接对准光源输出的光进行的“对接”耦合。这种方法的操作过程是:用光纤剥线钳剥去保护层和涂敷层,清理干净光纤包层,然后用宝石刀切割,制备出平整的光纤端面;调整激光器和纤芯置的相对位置,使光纤输出端的输出光强最大,然后固定。如果光源输出光束的横截面面积大于纤芯的横截面面积,将引起较大的耦合损耗。

经聚光器件耦合是将光源发出的光通过聚光器件将其聚焦到光纤端面上,并调整到最佳位置(光纤输出端的输出光强最大)。光耦合效率与光纤端面质量和耦合透镜的数值孔径有关,当光纤断面处理的质量较好,数值孔径与耦合透镜数值孔径相匹配时可得到最佳耦合效率.这种耦合方法能提高耦合效率。耦合效率η的计算公式为 %1002

1?=p p η , 或 )(lg 1021dB p p -=η (2) 式(2)子中P 1为耦合进光纤的光功率(近似为光纤的输出光功率)。P 2为光源输出的光功率。

2.光纤干涉仪的相位调制机制

当真空中波长为λ0的光入射到长度为l ,纤芯折射率为n 的光纤上时,若以其入射端面为基准,则出射光的相位为

kl nl k ==0? (3)

式中 02λπ

=o k , n k k 0=

显然,k,n 及l 的变化都会导致光波相位的变化,即实现相位调制,由式(3)有

l n k n l k kl ?+?=?=?00)(? (4)

光纤长度和直径的变化以及折射率的变化都会引起相位调制。

温度变化对相位调制的作用:有式(4)有

)(0T

l n T n l k T ??+??=??? (5) 及 )(10T

l l n T n k T l ??+??=??? (6) 3. 马赫—曾德尔(Mach-Zehnder )光纤干涉仪的结构与测温原理

马赫——曾德尔光纤干涉仪是最早用于温度测量的一种光纤温度传感器,干涉仪由两臂组成,一个是参考臂,提供相位基准;另一个是传感臂,用于光相位调制,对待测物理量的

变化敏感。参看图3,由氦氖激光器发出的激光经分束器分成两路,分别送入两根长度基本相同的单模光纤。将两根光纤的输出端并合到一起,在输出光斑重叠区将出现干涉光场。

测量臂光纤受到温度场作用,纤芯折射率和几何长度会有一微小变化,使沿此臂传播的光波光程发生变化,则两臂输出端光波相位差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干涉场干涉条纹的移动。显然,干涉条纹的移动数目反映出温度场温度的变化。

图3 马赫——曾德尔光纤干涉仪

氦氖激光器;--a L 反射镜;和--21M M 分束镜;--BS 显示器;--TV 聚光镜;

、--21L L 单模光纤;

、--21OF OF 成像装置;、--CCD Mi 恒温器--HF 测量臂光波相位变化是由温度引起的,由(6)给出了光纤干涉仪的温度灵敏度:

)(2*0T

l l n T n l T ??+??=??λπ? (7) 或者 T

l l T n n T ??+??=??*1*1?? (8) 式中l 为测量臂置于温度场部分的长度,△T 为温度变化量,nl 0

2λπ?=。当温度变化△T 时,干涉场中任意一点上干涉条纹的移动数目为△m ,则相位变化量

m ?=?π?2 (9)

当干涉仪用的单模光纤的规格已知时,光纤的温度灵敏度就是确定的值。例如,剥去护套层的石英玻璃光纤,其/10*68.0)(15-=??T n n ℃,其线性膨胀系数/10*5.5)(17-=??T

l l ℃,λ0=632.8nm ,代入式(8),算出裸光纤的温度灵敏度

/10*74.05-=??T ??℃ 或者由n=1.456, λ0=632.8nm,

/10*15-=??T n ℃,/10*5.51*7-=??l T l ℃及式(7)算出光纤温度灵敏度/107rad T

l =???(℃*M)。 由于石英光纤的热膨胀系数极小(5.5*10-7/℃),其温度灵敏度几乎完全由折射率变化

(0.68*10-5

/℃)所决定。为了提高光纤温度灵敏度,在石英光纤外面包有一层护套层,使护套层材料的杨氏模量和膨胀系数对光纤的温度灵敏度有较大影响,这种做法称为对光纤进行温度“增敏”。计算表明,有护套层的石英光纤灵敏度 /10*64.15-=??T

??℃ 比裸光纤(/10*74.05-=??T

??℃)大很多。 四、实验内容

光纤耦合效率测量

1.取一根合适长度的光纤,切好端面,将切好端面的光纤固定在五维调整架上,并使光纤大致对准激光器;

2. 打开激光器,调节“电流调节”旋钮,使电流值为5mA ;

3.粗调节:调节五维调整架,使激光打在光纤端面上,光纤的另一端(PC 头)是旋入功率计测量端口上;

4. 按下 “ ” 键打开光功率计;按下“λ”键选择光波长为633nm ;按“W/dBm ”键选择pW 为测量单位;

5.细调节:仔细调节五维调整架,使得激光与光纤的耦合达到最佳状态,当功率计示数最大时,记录光功率计读数。重复步骤5三次,记录三组实验数据;计算耦合效率;

实验完毕后,长按光功率计“ ” 键关闭光功率计并拔下光功率计电源;关闭激光器电源。

光纤端面制作说明:用光纤剥线钳剥去涂敷层,光纤有三层、四层、五层之分,如果是三层

光纤,先用拨线钳剥去涂敷层,将剩下的包层和纤芯嵌入光纤夹具,用宝石刀切割端面,制备出完好的光纤端面;若是四层光纤,应先剥去外保护层,其它步骤同上;若是五层光纤,应先剥去第五和第四保护层,其它步骤同上。

光纤传感实验

1.打开机箱总电源;打开激光器电源,调节激光器电流示数为4mA ;打开显示器电源;

2. 将切好端面的光纤固定在五维调整架上,使之与激光器达到最佳耦合状态,此时应能在显示器上观察到清晰的干涉条纹;

3.按下数显温控仪上的温度设定按钮,设置最高加热温度为45°C ,弹起温度设定按钮,此时数显温控仪上显示的是将被加热的光纤实时温度;

4. 打开加热开关,在显示器上选择合适的参考位置,观察条纹变化,当温度示数为31°C 时,开始记录数据:条纹每移动5条,记录其对应温度,记录至少10组数据;被加热的光

纤长度以29.00cm 计算,给出光纤温度灵敏度( ); 5. 关闭加热电源,等温度示数稳定后,调节机箱后面螺旋测微器压力调节旋钮观察条纹变化,理解条纹移动与应力形变之间关系 ;

6.实验完毕后,关闭所有电源,整理好各仪器。

思考题

1.能否不用分束器做该实验?替代方案是什么?

2.温度改变10C 时,条纹的移动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3.实验中不用CCD 是否也能有办法看到干涉条纹吗?替代方案是什么? T

l ???

光纤传感实验

光纤传感实验 光纤特性的研究和应用是20世纪7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领域。光 纤传感器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抗电磁干扰强、防腐性好、灵敏度高等优点;用于测量压力、应变、微小折射率变化、微振动、微位移等诸多领域。特别是光纤通信已经成为现代通信网的主要支柱。光纤通信的发展极为迅速,新的理论和技术不断产生和发展。因此,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开设“光纤特性研究实验”已经成为培养现代高科技人才的必然趋势。传感器是信息技术的三大技术之一。随着信息技术进入新时期,传感技术也进入了新阶段。“没有传感器技术就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的观点已被全世界所公认,因此,传感技术受到各国的重视,特别是倍受发达国家的重视,我国也将传感技术纳入国家重点发展项目。 光纤特性研究和应用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理论性较强,知识面较广,可以 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光纤干涉系列实验教学的开设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基于这个目的,我们对光纤干涉实验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在此基础上,该实验还可以进行一些设计性及研究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纤与光源耦合方法的原理; 2.理解M —Z 干涉的原理和用途;了解传感器原理; 3.实测光纤温度传感器实验数据。 二、实验仪器 激光器及电源,光纤夹具,光纤剥线钳,激光功率计,五位调整架,显微镜,光 纤传感实验仪,CCD 及显示器,等等 三、实验原理 光纤的基本结构如图1,它主要包括三层(工程上 有时有四层或五层,图中是四层结构):1.纤芯;2.包层; 3.起保护作用的涂敷层; 4.较厚的保护层。纤芯和包层 的折射率分别是1n 和2n ,如图2,为了使光线在光纤中 图1.光纤剖面图 传播,纤芯的折射率(1n )必须比包层(2n )的折射率大,这样才会产生全反射。

光纤传感器的设计1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光纤传感器的设计 姓名: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实 验 报 告 一、实验题目:光纤传感器的设计 二、实验目的: 1.了解光纤传感器设计实验系统的基本构造和原理及应用; 2.了解光纤传感器设计实验系统的补偿机理,验证补偿效果; 3.设计光纤位移传感器,给出定标曲线。 三、实验仪器: 光纤传感设计实验系统主机、三光纤补偿式传感探头、精密机械调节架。 四、实验原理(原理图、公式推导和文字说明): 图1 在纤端出射光场的远场区,为简便计,可用接收光纤端面中心点处的光强来作为整个纤芯面上的平均光强。在这种近似下,得到在接收光纤终端所探测到的光强公式为 2 022(,)exp[](2)(2) SI d I x d x x πωω=?- (1) 考虑到光纤的本征损耗,光纤所接收到的反射光强可进一步表示为 00(,)(,)I x d I K KRf x d = 式中 I 0——注入光源光纤的光强; K 0,K ——光源光纤和反射接收光纤的本征损耗系数; R ——反射器的反射系数;

d ——两光纤的间距; f (x ,d )——反射式特性调制函数。结合式(1),f (x ,d )由下式给出,即 22 022(,)exp[](2)(2) a d f x d x x πωω=?- 其中 3/2 00 ()[1()] x x a a ωξ =+ 为了避免光源起伏和光纤损耗变化等因素所带来的影响。采用了双路接收的主动补偿方式可有效地补偿光源强度的变化、反射体反射率的变化以及光纤损耗等因素所带来的影响。补偿式光纤传感器的结构由图1给出。由(1)式可知 1002 00(,)(,) (,2)(,2)I x d I K KRf x d I x d I K KRf x d =?? =? 则两路接收光纤接收光强之比为 ]) 2()2(exp[22 221x d d I I ω--= 通过实验建立两路接收光强的比值与位移的关系(标定)后,即可实现补 偿式位移测量。

光纤位移传感器的动态实验一重点

光纤位移传感器的动态实验一 (一) 实验目的 了解光纤位移传感器的动态应用。 (二) 实验仪器 DH-CG2000传感器系统实验仪(本实验所用部件包括:主、副电源、差动放大器、光纤位移传感器、低通滤波器、振动台、低频振荡器、激振线圈、示波器) (三) 实验内容 1. 了解激振线圈在实验仪上所在位置及激振线圈的符号。 2. 在静态实验的电路中接入低通滤波器和示波器,如图1接线。 图1 3. 将测微头与振动台的台面脱离,测微头远离振动台。将光纤探头与振动台反射面的距离调整在光纤传感器工作点即线形段中点上(利用静态特性实验中得到的特性曲线,选择线形中点的位置为工作点,目测振动台的反射面与光纤探头端面之间的相对距离即线性区△X 的中点)。 4. 将低频振荡信号接入振动台的激振线圈上,开启主、副电源,调节低频振荡器的频率与幅度旋钮,使振动台振动且振动幅度适中。 5. 保持低频振荡器输出的p p V -幅度值不变,改变低频振荡器的频率(用示波器观察低频振荡器输出的p p V -值为一定值,在改变频率的同时如幅值发生变化则调整幅度旋钮值p p V -相同),将频率和示波器上所测的峰峰值(此时的峰峰值p p V -是指经低通后的p p V -)填入表格中,并作出幅频特性图。 6. 关闭主、副电源,把所有旋钮复原到原始最小位置。

(四)数据表格 光纤位移传感器的动态实验二 (一)实验目的 了解光纤位移传感器的测速应用。 (二)实验仪器 DH-CG2000传感器系统实验仪(本实验所用部件包括:电机控制、差动放大器、小电机、电压表、光纤位移传感器、直流稳压电源、主、副电源、示波器) (三)实验内容 1.了解电机在实验仪上所在的位置及控制单元。 2.按图2接线,将差动放大器的增益置最大,电压表的切换开关置2V,开启主、副电源。 图2 3.将光纤探头移至电机上方对准电机上的反光纸,调节光纤传感器的高度,使电压表显示 最大。再用手稍微转动电机,让反光面避开光纤探头。调节差动放大器的调零,使电压表显示接近零。 4.旋动电机控制电位器,使电机运转。

传感器实验报告

金属箔式应变片——半桥性能实验 一. 实验目的:比较半桥与单臂电桥的不同性能,了解其特点。 二. 基本原理:不同受力方向的两片应变片接入电桥作为邻边,电桥输出 三. 灵敏度提高,非线性得到改善。当两片应变片阻值和应变量相同时,其桥路输出电 压U02=EK/ε2。 四. 需用器件和单元: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应变式传感器、砝码、数显表、+15V 电源、+-4V 电源、万用表 五. 实验步骤: ① 按要求将应变式传感器装与传感器模板上。 ② 按要求进行电路接线,将两个应变片接入桥路。 ③ 进行测量,将数据记录到表格中。 六.实验数据 所以可知灵敏度δ=0.3639,非线性误差为δf1=Δm/Y F.s =1.112/65=1.71% 七、思考题: 1、半桥侧量时两片不同受力状态的电阻应变片接入电桥时,应放在: (1)对边 (2)邻边。 2、桥路(差动电桥)测量时存在非线性误差,是因为:(1)电桥测量原理上存在非线性 (2)应变片应变效应是非线性的 (3)调零值不是真正为零。 答:都是。但是调零值可以通过记录最初的非零值来消除此误差

金直流全桥的应用——电子秤实验 一. 实验目的:了解应变片直流全桥的应用电路的标定。 二. 基本原理:电子秤实验原理为实验三全桥测量原理,通过对电路调节 三. 使电路输出的电压值为重量对应值,电压量纲(V)改为重量量纲(g)即成为一台原始 电子秤。 四. 需用器件和单元: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应变式传感器、砝码、±15V 电源、± 4V 电源 五. 实验步骤: 1、按实验一中2的步骤将差动放大器调零:参考图1-2将四个应变片按正确的接法接成全桥形式,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调节电桥平衡电位器Rw1,使数显表显示0.00V 。 2、将10只砝码全部置于传感器的托盘上,调节电位器Rw3(增益即满量程调节),使数显表显示为0.200V(2V 档测显)或-0.200V 。 3、拿去托盘上的所有法码,调节电器Rw4(零位调节),使数显表显示为0。000V 或—0。000V 。 4、重复2、3步骤的标定过程,一直到精确为止,把电压量纲V 改为重量量纲g ,就可秤重,成为一台原始的电子秤。 6、根据上表计算误差与非线性误差。 所以可知灵敏度δ=1,非线性误差为δ f1=Δm/Y F.s =0

光纤基础知识简介

光纤简介 一、光纤概述 光纤是光导纤维的简写,是一种利用光在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纤维中的全反射原理而达成的光传导工具。微细的光纤封装在塑料护套中,使得它能够弯曲而不至于断裂。通常,光纤一端的发射装置使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或一束激光将光脉冲传送至光纤,光纤另一端的接收装置使用光敏元件检测脉冲。 二、光纤工作波长 光是一种电磁波。可见光部分波长围是:390nm—760nm(纳米),大于760nm部分是红外光,小于390nm部分是紫外光。光纤的工作波长有短波长0.85μm、长波长1.31μm和1.55μm。光纤损耗一般是随波长加长而减小,0.85μm的损耗为2.5dB/km,1.31μm的损耗为0.35dB/km,1.55μm的损耗为0.20dB/km,这是光纤的最低损耗,波长1.65μm以上的损耗趋向加大。 三、光纤分类 光纤的分类主要是从工作波长、折射率分布、传输模式、原材料和制造方法上作一归纳的,各种分类如下。 (1)工作波长:紫外光纤、可观光纤、近红外光纤、红外光纤(0.85μm、1.3μm、1.55μm)。 (2)折射率分布:阶跃(SI)型光纤、近阶跃型光纤、渐变(GI)型光纤、其它(如三角型、W型、凹陷型等)。 (3)传输模式:单模光纤(含偏振保持光纤、非偏振保持光纤)、多模

光纤。 (4)原材料:石英光纤、多成分玻璃光纤、塑料光纤、复合材料光纤(如塑料包层、液体纤芯等)、红外材料等。按被覆材料还可分为无机材料(碳等)、金属材料(铜、镍等)和塑料等。 (5)制造方法:预塑有汽相轴向沉积(VAD)、化学汽相沉积(CVD)等,拉丝法有管律法(Rod intube)和双坩锅法等。 四、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 光纤是一种光波导,因而光波在其中传播也存在模式问题。所谓“模”是指以一定角速度进入光纤的一束光。模式是指传输线横截面和纵截面的电磁场结构图形,即电磁波的分布情况。一般来说,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的场结构,且每一种传输线都有一个与其对应的基模或主模。基模是截止波长最长的模式。除基模外,截止波长较短的其它模式称为高次模。 根据光纤能传输的模式数目,可将其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多模光纤允许多束光在光纤中同时传播,从而形成模分散(因为每一个模光进入光纤的角度不同它们到达另一端点的时间也不同,这种特征称为模分散)。模分散技术限制了多模光纤的带宽和距离。单模光纤只能允许一束光传播,所以单模光纤没有模分散特性。 (1)单模光纤 单模光纤(Single Mode Fiber)的中心高折射率玻璃芯直径有三种型号:8μm、9μm和10μm,只能传一种模式的光。相同条件下,纤径越小衰减越小,可传输距离越远。中心波长为1310nm或1550nm。单模光纤用激光器作为光源。单模光纤用于主干、大容量、长距离的系统。

光纤传感实验讲义

实验一 光纤位移传感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光纤位移传感器工作原理及其性能。 二、实验内容 光纤位移传感器输出电压与位移的关系实验。 三、实验仪器 ZY130Fsens12SB (光电传感器实验台)主机箱 一台 光纤传移传器实验模板 一个 PSD 传感器及位移装置 一套 螺旋测微头 一个 反射面 一个 反射式光纤 一根 导线 若干 四、实验原理 如图是线性位移测量装置, 光从光源耦合到输入光纤射向被测物体,再被反射回另一光纤,由探测器接收。设两根光纤的距离为d ,每根光纤的直径为2a ,数值孔径为N ,如图所示,这时 b d tg 2= θ 由于N 1 sin -=θ,所以式可以写为 ( ) N tg d b 1 sin 2-= 很显然,当()[] N tg d b 1 sin 2/-<时,即接收光纤位于光纤像的光锥之外。两光纤的耦 合为零,无反射进入接收光纤:当()[]N tg d b 1 sin 2/-≥时,即接收光纤位于光锥之内,两 2a

光纤耦合最强,接收光纤达到最大值。d 的最大检测范围为() N tg a 1 sin /-。 如果要定量的计算光耦合系数,就必须计算出输入光纤像的发光锥体与接收锥体与接收光纤端面的交叠面积,如图所示,由于接收光纤芯径很小,常常把光锥边缘与接收光纤芯交界弧线看成是直线。通过对交叠面简单的几何分析,不难得到交叠面积与光纤端面积之比α。即 ????? ???? ? ? -??? ??--??? ??-= -a a a δδδπα1sin 11cos 11 δ——光锥底与输入光纤芯端面交叠扇面的宽 光纤发射锥与接收端面重叠面积计算示意图 d tg b -?=θδ2 三角形△ABC 面积ββcos sin a a S ?= a d 输出光纤 输入光纤

机电系统控制实验报告

穿销单元工件穿销实验报告 一、前言 模块化柔性制造综合实训系统最大特点是以机器人技术为核心的技术综合性和系统性,又兼顾模块化特征。综合性体现在机器人技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电工电子技术、传感测试技术、接口技术、PLC工控技术、信息变换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多种技术的有机结合,并综合应用到生产设备中;而系统性指的是,生产线的传感检测、传输与处理、控制、执行与驱动等机构在微处理单元的控制下协调有序地工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系统模块化结构,各工作单元是相对独立的模块,并具有较强的互换性。可根据实训需要或工作任务的不同进行不同的组合、安装和调试,达到模拟生产性功能和整合学习功能的目标,十分适合教学实训考核或技能竞赛的需要。 通过该系统,学生经过实验了解生产实训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本原理,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创新性的和可参与性的实验平台,让学生全面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开发和集成技术,帮助学生从系统整体角度去认识系统各组成部分,从而掌握机电控制系统的组成、功能及控制原理。可以促进学生在掌握PLC技术及PLC网络技术、机械设计、电气自动化、自动控制、机器人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等方面的学习,并对电机驱动及控制技术、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和高级语言编程等技能得到实际的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装配、调试能力等方面能得到综合提高。体现整体柔性系统教学的先进性。 二、实验目的 1、了解PLC的工作原理; 2、掌握PLC编程与操作方法; 3、了解气缸传感器的使用方法; 4、掌握PLC进行简单装配控制的方法。 三、实验设备 1、模块化柔性制造综合实训系统一套; 2、安装西门子编程软件STEP7-MicroWIN SP6的计算机一台; 3、西门子S7-200 PLC编程电缆一条。 四、实验原理 学生可通过实验验证工业现场中如何使用PLC对控制对象进行控制,我公司提供PLC源程序,学生可在源程序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编程,将编写好的程序通过编

光纤传输的特点优势及传输原理

光纤传输的特点优势及传输原理 优点 光缆传输的实现与发展形成了它的几个优点。相对于铜线每秒1.54MHZ的速率 光纤网络的运行速率达到了每秒2.5GB。从带宽看,很大的优势是:光纤具有较大的信息容量,这意味着能够使用尺寸很小的电缆,将来就不用更新或增强传输光缆中信号。光纤电缆对诸如无线电、电机或其他相邻电缆的电磁噪声具有较大的阻抗,使其免于受电噪声的干扰。从长远维护角度来看,光缆最终的维护成本会非常低。光纤使用光脉冲沿光线路传输信息,以替代使用电脉冲沿电缆传输信息。在系统的一端是发射机,是信息到光纤线路的起始点。发射机接收到的已编码电子脉冲信息来自于铜线电缆,然后将信息处理并转换成等效的编码光脉冲。使用发光二极管或注入式激光器产生光脉冲,同时采用透镜,将光脉冲集中到光纤介质,使光脉冲沿线路在光纤介质中传输。由内部全反射原理可知,光脉冲很容易眼光纤线路运动,光纤内部全反射原理说明了当入射角超过临界值时,光就不能从玻璃中溢出;相反,光纤会反射回玻璃内。应用这一原理制作光纤的多芯电缆,使得与光脉冲形式沿光线路传输信息成为可能。光纤传输具有衰减小、频带宽、抗干扰性强、安全性能高、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所以在长距离传输和特殊环境等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传输介质是决定传输损耗的重要因素,决定了传输信号所需中继的距离,光纤作为光信号的传输介质具有低损耗的特点,光纤的频带可达到1.0GHz以上,一般图像的带宽只有8MHz,一个通道的图象用一芯光纤传输绰绰有余,在传输语音、控制信号或接点信号方面更为优势t光纤传输中的载波是光波,光波是频率极高的电磁波,远远比电波通讯中所使用的频率高,所以不受干扰。且光纤采用的玻璃材质,不导电,不会因断路、雷击等原因产生火花,因此安全性强,在易燃,易爆等场合特别适用。 组成部分 光源(又称光发送机),传输介质、检测器(又称光接收机)。计算机网络之间的光纤传输中,光源和检测器的工作一般都是用光纤收发器完成的,光纤收发器简单的来说就是实现双绞线与光纤连接的设备,其作用是将双绞线所传输的信号转换成能够通过光纤传输的信号(光信号)。当然也是双向的,同样能将光纤传输的信号转换能够在双绞线中传输的信号,实现网络间的数据传输。在普通的视、音频、数据等传输过程中,光源和检测器的工作一般都是由光端机完成的,光端机就是将多个E1信号变成光信号并传输的设备,所谓E1是一种中继线路数据传输标准,我国和欧洲的标准速率为2.048Mbps,光端机的主要作用就是实现电一光、光一电的转换。由其转换信号分为模拟式光端机和数字式光端机。因此,光纤传输系统按传输信号可分为数字传输系统和模拟传输系统。模拟传输系统是把光强进行模拟调制,将输入信号变为传输信号的振幅(频率或相位)的连续变化。数字传输系统是把输入的信号变换成“1”,“O”脉冲信号,并以其作为传输信号,在接受端再还原成原来的信号。当然,随着光纤传输信号的不同所需要的设备有所不同。光纤作为传输介质,是光纤传输系统的重要因素。可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按照传输模式来划分:光线只沿光纤的内芯进行传输,只传输主模我们称之为单模光纤(Single—Mode)。有多个模式在光纤中传输,我们称这种光纤为多模光纤(Multi-Mode)。 按照纤芯直径来划分:缓变型多模光纤、缓变增强型多模光纤和缓变型单模光纤按照光纤芯的折射率分布来划分:阶跃型光纤(Step index fiber),简称SIF;梯度型光纤(Graded index f iber),简称GIF;环形光纤(r iv er f iber);W 型光纤。 光缆:点对点光纤传输系统之间的连接通过光缆。光缆含1根光纤(称单纤),有2根光纤(称双纤),或者更多。 单、多模光纤传输设备的原理 光纤传输设备传输方式可简单的分成:多模光纤传输设备和单模光纤传输设备。

光纤传感实验

光纤压力传感系统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光纤压力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二、实验仪器 主机箱、光纤温度/压力实验模板、气压表(监视气源压力)、三通引压胶管(连接气源﹑气压表与引压口)、光纤(单根装)。 三、实验原理 按照光纤在传感器中所起的作用,光纤传感器一般分为两大类: 1、传感型光纤传感器:利用光纤本身的特征把光纤直接作为敏感元件,既感知信息又传输信息,也称为功能型传感器。 2、传光型光纤传感器:利用其他敏感元件(如温度敏感元件、压力敏感元件等)感知待测量的变化,光纤仅作为光的传输介质,传输来自远处或难以接近场地的光信号。也称混合型传感器。 用压阻式扩散硅压力传感器,所测量的对象为气压。 四、实验步骤 1、按图1示意接线 ①、将实验模板中的引压口用三通胶管连接主机的气压源﹑气压表。 ②、将光纤插入实验模板的光纤口 ③、将实验模板中的+15V、地﹑–15V接机箱中电压源的相应插孔中。 ④、将实验模板中的mA处短接(或将主机箱中的电流表显示选择拨到20mA档后接入模板的mA处相应插孔中) ⑤、将主机箱的电压表拨到20V档,并与实验模板中的压力传感器输出端相应连接。 2、按下实验模板中的温度/压力转换开关,处于压力测量状态。 3、合上主机箱总电源和气源开关,调节主机箱气源开关边上的转子流量计旋扭,观察气压表气压显示跟随调节变化,不调节时能达到动态平衡显示某一个压力显示值。 4、转动主机箱中的转子流量计旋扭,使气压表显示4kpa时调节实验模板中的电位器w (压力下限),使主机箱的电压表显示0.40V。 p1 5、转动主机箱中的转子流量计旋扭,使气压表显示在20Kpa上,再调节模板中的电位器W (压力上限)使主机箱的电压表显示2.00V. p2 6、重复4和5步骤(至少循环3次),反复调节,使压力下限4kp对应0.40V,压力

光纤压力传感器实验

光纤压力传感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并掌握传导型光纤压力传感器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二、实验内容 l、传导型光纤压力传感光学系统组装调试实验; 2、发光二极管驱动及探测器接收实验; 3、传导型光纤压力传感器测压力原理实验。 三、实验仪器 1、光纤压力传感器实验仪1台 2、气压计1个 3、气压源l套 4、光纤1根 5、2#迭插头对若干 6、电源线1根 四、实验原理 通常按光纤在传感器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将光纤传感器分成功能型(或 称为传感型)和非功能型(传光型、结构型)两大类。功能型光纤传感器使 用单模光纤,它在传感器中不仅起传导光的作用,而且又是传感器的敏感元件。但这类传感器的制造上技术难度较大,结构比较复杂,且调试困难。 非功能型光纤传感器中,光纤本身只起传光作用,并不是传感器的敏感元件。它是利用在光纤端面或在两根光纤中间放置光学材料、机械式或光学式的敏感元件感受被测物理量的变化,使透射光或反射光强度随之发生变化。所以这种传感器也叫传输回路型光纤传感器。它的工作原理是:光纤把测量对象辐射的光信号或测量对象反射、散射的光信号直接传导到光电元件上,实现对被测物理量的检测。为了得到较大的受光量和传输光的功率,这种传感器所使用的光纤主要是孔径大的阶跃型多模光纤。光纤传感器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可靠,技术上容易实现,便于推广应用,但灵敏度较低,测量精度也不高。 本实验仪所用到的光纤压力传感器属于非功能型光纤传感器。 本实验仪重点研究传导型光纤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电路设计。在传导型光纤压力传感器中,光纤本身作为信号的传输线,利用压力一电一光一光一电的转换来实现压力的测量。主要应用在恶劣环境中,用光纤代替普通电缆传送信号,可以大大提高压力测量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提高测量精度。 相关参数: l、光源 高亮度白光LED,直径5mm

2020年整理光纤传感实验报告.doc

光纤传感实验报告 1、基础理论 1.1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原理 1.1.1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原理 光纤光栅的反射或者透射峰的波长与光栅的折射率调制周期以及纤芯折射率有关,而外界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光纤光栅的折射率调制周期和纤芯折射率,从而引起光纤光栅的反射或透射峰波长的变化,这是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光纤Bragg光栅传感是通过对在光纤内部写入的光栅反射或透射Bragg波长光谱的检测,实现被测结构的应变和温度的绝对测量。由耦合模理论可知,光纤光栅的Bragg中心波长为 式中Λ为光栅的周期;neff为纤芯的有效折射率。外界温度对Bragg波长的影响是由热膨胀效应和热光效应引起的。由公式(1)可知,Bragg波长是随和而改变的。当光栅所处的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可能导致光纤光栅本身的温度发生变化。由于光纤材料的热光效应,光栅的折射率会发生变化;由于热胀冷缩效应,光栅的周期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和的变化,最终导致Bragg 光栅波长的漂移。 只考虑温度对Bragg波长的影响,在忽略波导效应的条件下,光纤光栅的温度灵敏度为 式中F为折射率温度系数;α为光纤的线性热膨胀系数;p11和p12为光弹常数。 由式(2)可知光纤光栅受到应变作用或当周围温度改变时,会使n eff和 发生变化,从而引起Bragg波长的移动。通过测量Bragg波长的移动量,即可实现对外部温度或应变量的测量。 1.1.2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的封装 为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在设计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的封装方法时,要考虑以下因素:(1)封装后的传感器要具备良好的重复性和线性度;(2)必须给光纤光栅提供足够的保护,确保封装结构要有足够的强度;(3)封装结构必须具备良好的稳定性,以满足长期使用的要求。为了能够有效起到增敏作用一般采用合金、钢、铜、铝等热膨胀系数大的材料对光纤光栅进行封装。 1.1. 2.1蝶形片封装

光纤传感器基础实验

光纤传感器基础实验 王帅 (哈尔滨工程大学13-3班75号,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1) 摘要:光纤传感实验仪开发研制的目的是将光纤传感这一现代技术进行广泛的普及和渗透。了解光纤传感仪试验仪的基本构造和原理,学习和掌握其正确使用方法;了解光纤端光场的径向分布和轴向分布的特点;定量了解一种光纤的纤端光场的径向分布和轴向分布;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光纤位移传感器的原理。通过对光纤接受端电压的测量,可以间接测量光纤端轴向和径向的光场强度的分布。 关键词:光纤传感器;轴向;径向;光强分布 Optical Fiber Sensor Based Experiment Wang shuai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150001,Chnia)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fiber optic sensing experimental kits is to make this technology popularization. Understanding the basic structure and principle of fiber optic sensing experimental kits,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correct using method; Understand the radial and ax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of the fiber end; Learning to master the basic principle of optical fiber displacement sensor. By measuring the voltage of the optical fiber acceptting, optical fiber end light field intensity distribution of the axial and radial can be measured indirectly. Key words:fiber optic sensing experimental kits;axial; radial; light intensity distribution 0 引言 光纤传感实验仪是由多种形式的光纤传感器组成,是集教学和实验于一体的传感测量系统。它具有结构简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切换方便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在实验过程中,我们用光纤传感实验仪构成反射式光纤微位移传感器,可用于测量多种可转换成位移的物理量。 1 实验原理 1.1光在光纤中传输的原理 光在光纤中的传输依据是光学中的全反射定律。普通石英光纤的结构包括纤芯、包层和

光纤传感器的位移特性

光纤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了解光纤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基本原理 本实验采用的是传光型光纤,它由两束光纤混合后,组成Y型光纤,半园分布即双D型一束光纤端部与光源相接发射光束,另一束端部与光电转换器相接接收光束。两光束混合后的端部是工作端亦称探头,它与被测体相距X,由光源发出的光纤传到端部出射后再经被测体反射回来,另一束光纤接收光信号由光电转换器转换成电量,而光电转换器转换的电量大小与间距X有关,因此可用于测量位移。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 光纤传感器、光纤传感器实验模板、数显单元、测微头、直流源、反射面。 四、实验步骤 1、根据图1-6安装光纤位移传感器,二束光纤插入实验板上的座孔上。其内部已和发光管D及光电转换管T 相接。 图1-6光纤传感器安装示意图

2、将光纤实验模板输出端V O1与数显单元相连,见图1-7。 图1-7光纤传感器位移实验接线图 2、调节测微头,使探头与反射面圆平板接触。 3、实验模板接入±15V电源,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调R W、使数显表显示为零。 4、旋转测微头,被测体离开探头,每隔0.1mm读出数显表值,将其填入表1-4。 表1-4光纤位移传感器输出电压与位移数据 5、根据表9-1数据,作光纤位移传感器的位移特性,计算在量程1mm时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 五、实验数据处理 1、实验数据:

2、光纤传感器位移与输出电压特性曲线: 3、1mm时的灵敏度与非线性误差:

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的直线为: 灵敏度为0.1458V/mm 在0.45mm处取最大相对误差为:0.07V 非线性误差为: 六、思考题 光纤位移传感器测位移时对被测体的表面有些什么要求? 答:表面要干净没有污点,而且光洁度要好;再因为一定要可以反射光,因此一定不能出现黑色表面的情况。

光纤传输原理

三、光纤传输原理 分析光波在光纤中的传输可应用两种理论:射线理论和波动理论。前者是一个近似的分析方法,但简单直观,对定性理解光的传播现象很有效,而且对光纤半径远大于光波长的多模光纤能提供很好的近似,但在应用上有它的局限性。后者是严密的解析方法,为了全面分析光纤中光的传播、信号失真、功率损耗,特别是分析单模光纤和得出全面的定量结果,就必须采用波动理论方法,即求解麦克斯韦方程并满足光波导的边界条件。光纤传播原理的理论分析是复杂的,这里只是粗糙地进行概念性描述,并引出与光纤传输特性有关的参量。 1. 光学中的反射、折射原理 光波是波长极短的电磁波,因此可采用光波长λ→0时的几何光学进行分析。于是一条很细很细的光束,它的轴线就是光射线,简称射线,它代表光能量传输的方向。光在同一媒质中传播时是直线前进,在不同媒质传播时,在媒质交界面处要发生反射和折射。 如图3-12,媒质Ⅰ和Ⅱ的折射率分别是n1和n2,当光射线从媒质Ⅰ入射到界面上时,则一部分能量被反射,另一部分能量进入媒质Ⅱ发生折射,由于光波本质上是电磁波,这时可利用平面电磁波的电磁场方程式和无穷大平面交界面边界条件,求得光波的反射和折射定律(这里仅考虑传播方向的),即

式中θ1和θ1′分别是射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二者相等;θ2是射线的折射角;v1、v2和n1、n2分别为媒质Ⅰ、媒质Ⅱ中的光速及其折射率,二者关系为n=,c是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媒质的折射率(v)越大,在其中的光速(v)就愈低。 根据式(3-2),假设n1>n2,则sinθ2>sinθ1,必有θ2>θ1。现在逐渐增大入射角θ1,当增大到一定程度时,θ2就变为90°,光不能进入媒质Ⅱ,此时的入射角称为临界角θc(θ1=θc),这时 (3-3) 下面考虑折射与反射的两种情况: ①在假设的n1>n2条件下,当θ1≥θc时,能量全部被反射,不发生折射,这种现象称为全反射。由此可见,当光波从光密(n值大的)媒质入射到光疏(n值小的)媒质时,光射线的入射角θ1≥θc时,将发生全反射。

光纤传感器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光纤传感器 实验目的: 掌握干涉原理,自行制作光线干涉仪,使用它对某些物理量进行测量, 加深对光纤传感理论的理解,以受到光纤技术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实验仪器: 激光器及电源,光纤夹具,光纤剥线钳,宝石刀,激光功率计,五位调 整架,显微镜,光纤传感实验仪,CCD及显示器,等等 实验原理:(见预习报告) 实验数据: 1.光纤传感实验(室温:24.1℃) (1)升温过程 (2)降温过程

2.测量光纤的耦合效率 在光波长为633nm条件下,测得光功率计最大读数为712.3nw。数据处理: 一.测量光纤的耦合效率 在λ=633nW,光的输出功率P1=2mW情况下。在调节过程中测得最大 输出功率P2=712.3nW 代入耦合效率η的计算公式: 3.56×10-4 二.光纤传感实验 1.升温时 利用Origin作出拟合图像如下: B 温度/℃由上图可看出k=5.49±0.06

根据光纤温度灵敏度的计算公式,由于每移动一个条纹相位改变 2π,则 Δφ=2π×m (m 为移动的条纹数) 故灵敏度即为 因l=29.0cm 故其灵敏度为±1.30)rad/℃ 2.降温时 利用Origin 作出拟合图像如下: -40 -20 A B 由上图可看出k=7.45±0.11 同上: 条纹数 温度/℃

灵敏度为 因l=29.0cm 故其灵敏度为±2.38)rad/℃ 由上述数据可看出,升温时与降温时灵敏度数据相差较大,这是因为在升温时温度变化较快,且仪表读数有滞后,所以测出数据较不准确,在降温时测出的数据是比较准确的。 思考题: 1.能否不用分束器做实验?替代方案是什么? 答:可以,只要用两个相同的相干波波源分别照射光纤即可,这样也可造成光的干涉。 2.温度改变1℃时,条纹的移动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 (1)与光纤的温度灵敏度有关 (2)与光纤置于温度场的长度有关 3.实验中不可用ccd是否能有办法看到干涉条纹?替代方案是什么? 答:可以。可以用透镜将干涉条纹成像在光电探测器上进行测量。 实验小结: 1.光纤的功能层非常脆弱,光纤剥离过程中要使力均匀,不可用力过猛, 否则易造成光纤的断裂,必要时可分段进行剥离。 2.使用宝石刀进行切割时,要轻轻划一下,再将光纤弹断,直接切断会 造成光纤断面不平滑,导致测出的光纤耦合系数较低。 3.光纤传感实验时记录移动的条纹数时可自行在显示器上寻找参照点, 保证记录的准确即可。

光纤传输原理

光纤,不仅可用来传输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而且

: 综合布线系统中使用的光纤为玻璃多模850nm波长的 其纤芯和包层由两种光学性能不同的介质构成。内部的介质对光的折射率比环绕它的介质的折射率高。由物理学可知,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当光从折射率高的一侧射入折射率高的一侧时,只要入射角度大于一个临界值,就会发生反射现象,能量将不受损失。这时包在外围的覆盖层就象不透明的物质一样,防止了光线在穿插过程中从表面逸出。只有那些初始入射角偏小的光线才有折射发生,并且在很短距离内就被外层物质吸收干净。

4、光纤传输的特点优势及传输原理 光缆传输的实现与发展形成了它的几个优点。相对于铜线每秒1.54MHZ的速率 光纤网络的运行速率达到了每秒2.5GB。从带宽看,很大的优势是:光纤具有较大的信息容量,这意味着能够使用尺寸很小的电缆,将来就不用更新或增强传输光缆中信号。光纤电缆对诸如无线电、电机或其他相邻电缆的电磁噪声具有较大的阻抗,使其免于受电噪声的干扰。从长远维护角度来看,光缆最终的维护成本会非常低。光纤使用光脉冲沿光线路传输信息,以替代使用电脉冲沿电缆传输信息。在系统的一端是发射机,是信息到光纤线路的起始点。发射机接收到的已编码电子脉冲信息来自于铜线电缆,然后将信息处理并转换成等效的编码光脉冲。使用发光二极管或注入式激光器产生光脉冲,同时采用透镜,将光脉冲集中到光纤介质,使光脉冲沿线路在光纤介质中传输。由内部全反射原理可知,光脉冲很容易眼光纤线路运动,光纤内部全反射原理说明了当入射角超过临界值时,光就不能从玻璃中溢出;相反,光纤会反射回玻璃内。应用这一原理制作光纤的多芯电缆,使得与光脉冲形式沿光线路传输信息成为可能。光纤传输具有衰减小、频带宽、抗干扰性强、安全性能高、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所以在长距离传输和特殊环境等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传输介质是决定传输损耗的重要因素,决定了传输信号所需中继的距离,光纤作为光信号的传输介质具有低损耗的特点,光纤的频带可达到1.0GHz以上,一般图像的带宽只有8MHz,一个通道的图象用一芯光纤传输绰绰有余,在传输语音、控制信号或接点信号方面更为优势t光纤传输中的载波是光波,光波是频率极高的电磁波,远远比电波通讯中所使用的频率高,所以不受干扰。且光纤采用的玻璃材质,不导电,不会因断路、雷击等原因产生火花,因此安全性强,在易燃,易爆等场合特别适用。

光纤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

光纤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了解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 二、实验仪器: 光纤位移传感器模块、Y型光纤传感器、测微头、反射面、直流电源、数显电压表。三、实验原理: 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是一种传输型光纤传感器。其原理如图36-1所示:光纤采用Y型结构,两束光纤一端合并在一起组成光纤探头,另一端分为两支,分别作为光源光纤和接收光纤。光从光源耦合到光源光纤,通过光纤传输,射向反射面,再被反射到接收光纤,最后由光电转换器接收,转换器接收到的光源与反射体表面的性质及反射体到光纤探头距离有关。当反射表面位置确定后,接收到的反射光光强随光纤探头到反射体的距离的变化而变化。显然,当光纤探头紧贴反射面时,接收器接收到的光强为零。随着光纤探头离反射面距离的增加,接收到的光强逐渐增加,到达最大值点后又随两者的距离增加而减小。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是一种非接触式测量,具有探头小,响应速度快,测量线性化(在小位移范围内)等优点,可在小位移范围内进行高速位移检测。 图36-1 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原理图36-2 光纤位移传感器安装示意图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光纤传感器的安装如图36-2所示,将Y型光纤安装在光纤位移传感器实验模块上。探头对准镀铬反射板,调节光纤探头端面与反射面平行,距离适中;固定测微头。接通电源预热数分钟。 2.将测微头起始位置调到14cm处,手动使反射面与光纤探头端面紧密接触,固定测微头。 3.实验模块从主控台接入±15V电源,打开实验台电源。 4.将模块输出“Uo”接到直流电压表(20V档),仔细调节电位器Rw使电压表显示为零。 5.旋动测微器,使反射面与光纤探头端面距离增大,每隔0.1mm读出一次输出电压U值,并记录。 五、数据记录与分析 1、数据记录表格 X(mm)0.10.20.30.40.50.60.70.80.9 1.0 Uo(V)0.080.180.280.400.520.640.750.870.97 1.06

光纤传输基础知识

光纤传输基础知识 光纤通信的优点 ●通信容量大 ●中继距离长 ●不受电磁干扰 ●资源丰富 ●光纤重量轻、体积小 光通信发展简史 2000多年前 烽火台——灯光、旗语 1880年 光电话——无线光通信 1970年 光纤通信 ●1966年―光纤之父‖高锟博士首次提出光纤通信的想法。 ●1970年贝尔研究所林严雄在室温下可连续工作的半导体激光器。 ●1970年康宁公司的卡普隆(Kapron)作出损耗为20dB/km光纤。 ●1977年芝加哥第一条45Mb/s的商用线路。 电磁波谱

通信波段划分及相应传输媒介

光的折射/反射和全反射 因光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所以光从一种物质射向另一种物质时,在两种物质的交界面处会产生折射和反射。而且,折射光的角度会随入射光的角度变化而变化。当入射光的角度达到或超过某一角度时,折射光会消失,入射光全部被反射回来,这就是光的全反射。不同的物质对相同波长光的折射角度是不同的(即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光折射率),相同的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折射角度也是不同。光纤通讯就是基于以上原理而形成的。 反射率分布:表征光学材料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折射率,用N表示,真空中的光速C与材料中光速V 之比就是材料的折射率。 N=C/V 光纤通信用的石英玻璃的折射率约为1.5 光通信的发展过程 光的基本知识

光纤结构 光纤裸纤一般分为三层: 第一层:中心高折射率玻璃芯(芯径一般为9-10μm,(单模)50或62.5(多模)。第二层:中间为低折射率硅玻璃包层(直径一般为125μm)。 第三层:最外是加强用的树脂涂层。

1)纤芯core:折射率较高,用来传送光; 2)包层coating:折射率较低,与纤芯一起形成全反射条件; 3)保护套jacket:强度大,能承受较大冲击,保护光纤。 3mm光缆橘色MM多模 黄色SM单模 光纤的尺寸 外径一般为125um(一根头发平均100um) 内径:单模9um 多模50/62.5um 数值孔径 入射到光纤端面的光并不能全部被光纤所传输,只是在某个角度范围内的入射光才可以。这个角度就称为光纤的数值孔径。光纤的数值孔径大些对于光纤的对接是有利的。不同厂家生产的光纤的数值孔径不同

光纤位移传感器测位移特性实验重点

实验二十六 光纤位移传感器测位移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了解光纤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基本原理:光纤传感器是利用光纤的特性研制而成的传感器。光纤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能,例如:抗电磁干扰和原子辐射的性能,径细、质软、重量轻的机械性能,绝缘、无感应的电气性能,耐水、耐高温、耐腐蚀的化学性能等,它能够在人达不到的地方(如高温区),或者对人有害的地区(如核辐射区),起到人的耳目的作用,而且还能超越人的生理界限,接收人的感官所感受不到的外界信息。 光纤传感器主要分为两类:功能型光纤传感器及非功能型光纤传感器(也称为物性型和结构型)。功能型光纤传感器利用对外界信息具有敏感能力和检测功能的光纤,构成“传”和“感”合为一体的传感器。这里光纤不仅起传光的作用,而且还起敏感作用。工作时利用检测量去改变描述光束的一些基本参数,如光的强度、相位、偏振、频率等,它们的改变反映了被测量的变化。由于对光信号的检测通常使用光电二极管等光电元件,所以光的那些参数的变化,最终都要被光接收器接收并被转换成光强度及相位的变化。这些变化经信号处理后,就可得到被测的物理量。应用光纤传感器的这种特性可以实现力,压力、温度等物理参数的测量。非功能型光纤传感器主要是利用光纤对光的传输作用,由其他敏感元件与光纤信息传输回路组成测试系统,光纤在此仅起传输作用。 本实验采用的是传光型光纤位移传感器,它由两束光纤混合后,组成Y 形光纤,半园分布即双D 分布,一束光纤端部与光源相接发射光束,另一束端部与光电转换器相接接收光束。两光束混合后的端部是工作端亦称探头,它与被测体相距d ,由光源发出的光纤传到端部出射后再经被测体反射回来,另一束光纤接收光信号由光电转换器转换成电量,如图26—1所示。 发射光 接收光 (a)光纤测位移工作原理 (b)Y 形光纤 图26—1 Y 形光纤测位移工作原理图 传光型光纤传感器位移量测是根据传送光纤之光场与受讯光纤交叉地方视景做决定。当

光纤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实验

实验二十五光纤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光纤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实验内容 用传光型光纤测位移。 三、实验仪器 光纤传感器、光纤传感器实验模板、数显单元、测微头、直流源、反射面(用电涡流传感器的铁测片做反射面)。 四、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用的是传光型光纤,它由两束光纤混合后,组成Y型光纤,半园分布即双D 型一束光纤端部与光源相接发射光束,另一束端部与光电转换器相接接收光束。两光束混合后的端部是工作端亦称探头,它与被测体相距X,由光源发出的光纤传到端部出射后再经被测体反射回来,另一束光纤接收光信号由光电转换器转换成电量,而光电转换器转换的电量大小与间距X有关,因此可用于测量位移。 五、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时注意光纤探头与反射面保持平行,调整光纤探头使其位于反射面的圆心上。 2、实验前应用纸巾擦拭反射面,以保证反射效果。 六、实验步骤 1、根据图9-1安装光纤位移传感器,二束光纤插入实验板上的座孔上。其内部已和发光管D及光电转换管T 相接。 图9-1 光纤传感器安装示意图 2、将光纤实验模板输出端VO1与数显单元相连,见图9-2。

图9-2光纤传感器位移实验接线图 3、调节测微头,使探头与反射面圆平板接触。 4、实验模板接入±15V电源,合上主控台电源开关,调RW使数显表显示值最小,然后微调测微头使数显表显示为0.000(电压选择置2V档)。 5、旋转测微头,被测体离开探头,每隔0.05mm读出数显表值,将其填入下表:(实验结论:1、本实验每隔0.05mm是相对位置,起始值看做0.05mm即可,无需从测微头上读绝对位置值。每旋转0.05mm,输出的电压的增量应该大致相等。2、由于学生做实验可能不能正确的找到起始点,导致采集的数据不在线性范围内,从而影响数据采集的线性度,可以让学生从选取的起始点开始计数,多计几组数据,然后选取线性度较好的十组数据,填入下表。3、如果只看本实验的线性情况,可选取十组较好的数据填入下表,若要看到光纤传 感器的整个变化趋势,则至少应该记录25组数据,其V—X曲线见思考题答案) 6、根据上表数据,作光纤位移传感器的位移——输出曲线图。计算在量程1mm时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 七、实验报告 在实验报告中填写《实验报告二十五》,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原始记录(数据、图表、 波形等)并结合原始记录进一步理解实验原理。 八、实验思考题 根据实验步骤(6)中的光纤位移传感器的位移——输出曲线图,分析其原理。 答:由光源发出的光经发射光纤传输后入射到被测物表面,经反射体反射后再经接收光 纤接收并传输至光敏元件。由于光纤有一定的数值孔径,当光纤探头紧贴反射体时,发射光 纤中的光不能发射到接收光纤中,因此接收光纤中无光信号;当光纤探头逐渐远离被测体时, 接收光纤中的光强越来越大,当整个接收光纤被全部照亮时,接收光强达到峰值;当反射体 继续远离时,将有部分反射光没有反射进Y型光纤束,接收到的光强逐渐减小。位移特性 如下图所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