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隧道贯通测量论文设计

隧道贯通测量论文设计

隧道贯通测量论文设计
隧道贯通测量论文设计

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2014年美好乡村测量项目 1:10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一、概况 为满足2014年美好乡村勘察、测量项目的需要,我院对亳州市谯城区魏岗长营180亩、牛集蒋楼120亩、古井赵楼260亩、十八里钧王营900亩的测区进行1:1000数字地形图测绘和定位放线工作。 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亳州市谯城区魏岗长营180亩、牛集蒋楼120亩、古井赵楼260亩、十八里钧王营900亩。测区地势平坦,以旱地为主,地面附着物以民用建筑及其附属设施为主,测区交通便利,沟渠纵横。 二、编制方案的技术依据 1、《城市测量规范》(CJJ T8-2011); 2、《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 3、《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2007); 4、《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三、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 1、已有测量成果及其分析利用 (1)亳州市四等GPS控制网,其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为±0.023m,,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为1/22万,于2009年由亳州市岩土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测绘,其成果作为测图的首级控制使用。(该坐标系与土地局坐标系一致,

可以无差别对接。) (2)亳州市规划管理“一张图”,由亳州市岩土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于2010年编绘而成,精度较好,能满足踏勘和控制点布设使用。 2、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 本次平面控制测量将采用中央子午线为117度,将测区附近的四等GPS点作为起算点。 (2)、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系统为高程基准。 四、地形图的比例及成图方法 1、本项目成图比例尺为1:1000。 野外采用RTK,全站仪进行施测,内业用计算机数字化成图。 2、采用的软件系统 本测区数字化成图采用南方公司的CASS8.0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软件。软件系统的运行环境:①Windows XP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②Autocad 软件2004版本。 3、控制点的命名、编号 图根点编号为S01、S02…等。 4、控制点的设置 控制点应选在符合观测条件,通视良好,便于长期保存以及便于以后扩展的地方,在硬性路面宜埋石的点,打入铁钉(桩顶直径1.5㎝以上)作标志,在铁钉顶用小钉凿出小眼,并在路面上用红漆圈示;在农田中埋设木桩,桩顶钉入钢钉作为中心标志。

工作面贯通测量设计方案书

西山煤电白家庄矿业有限公司 小南坑七盘区38715 工作面 测量工程设计书 地质副总:地质科长:分管科长:编制: 白家庄矿业有限公司 二零一一年六月 、38715测量工程简况: 该工作面为我矿南坑989水平七盘区8#煤层第15个工作面 其地面位置和井下位置见下表。

贯通测量起点由中组轨道巷起,贯通距离1307M,预计测量路 线长度为1610M 巷道毛断面:宽度为4.5M 高度为3.0M,正、副巷设计方位为309° 3T 59〃,走向长600m,倾向长40m。 综采要求正、副巷掘进时,严格按照设计方位309° 31 59〃 施工,确保正、副巷平行,结合工作面实际情况,工程允许偏差:水平方向士0.2M 施工单位:掘进一队 二、人员组织管理: 对于这项重大的测量工程,我科测量人员须高度重视、精心设计、科学组织、分工协作,严格按照设计方位施工,以确保巷道的准确贯通。 人员组织安排表

三、测量条件分析 1、基础导线 由于七盘区局部巷道顶板松垮,在六号斜坡、八号斜坡曾布设的基础7〃级导线点破坏严重,无法作为起始点。本次测量工作起始点位位于39716回采工作面付巷点F、点B、点C,测量前首先对这三点进行水平角检验测量,结果如下: 2018 年11 月2 日测量(3 F-B-C =175° 59’ 50〃,而 2009年9月24日测量3 F-B-C =176°00’ 31〃,计算得水平角偏差4T,规程规定检验水平角不超过1’即可。所以把39716回采工作面付巷点B、点C作为起始点。 2、设点条件 据38715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分析,其煤层结构复杂,含有一层夹石,不稳定。局部区域顶板松垮,给测量工作带来不便,进而影响定线精度,导致正、副巷不平行。为了消除顶板恶劣条件带来的不利影响,在这些地方测量应多次复测,确保测量精度。 3、仪器条件主要使用仪器为索佳全站仪SET230RK,及拓普康N332,在 进 行测量工作前应对仪器进行专业的检验和校正,确保仪器正常使用,使仪器各轴线满足一定的几何条件,包括:

地形测量设计方案书

地形测量设计方案书 (附测量成果表)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 2006年01月 1.工程简介 2.作业依据 2.1 任务依据 2.2 作业时所依据的规范和文件 本控制网的设计及实施根据以下规范和文件: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2.3 原有测绘资料的收集 3.控制网方案设计 3.1 观测方案的选择 控制网观测方案一般有两种方法:常规大地测量方法和GPS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方法。常规大地测量方法相对更成熟,可靠性更高,实施起来相对容易,但要求相邻点位之间互相通视,以便构成三角形、大地四边形等图形条件;GPS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方法是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

术,它具有实施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方便灵活等优点,它不要求点位之间互相通视,且布网灵活。由于地形面积有8平方公里,有些区域可能通视条件不好,要满足任意两相邻点都通视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布设控制网的方案上选择GPS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方法。其优点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其平面精度将大大提高;另一个是布设及其测量时间缩短。 3.2 控制网的精度指标 在平面精度方面按《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以D级网精度的要求施测GPS网,要求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小于 1/40000;在高程精度方面也达到相应的等级。 3.3 GPS网形设计 3.4 控制网的坐标系统 4.GPS控制网观测技术要求 4.1仪器选型 GPS观测采用美国Trimble公司的Trimble GPS-5700双频接收机,标称精度为5mm+1ppm。 所有仪器在观测前均按规范有关规定进行检测。 4.2仪器检验 四台套Trimble GPS-5700双频接收机同国家光电测距仪检测中心检测,检测项目有:静态测量精度、静态测量重复精度、接收机内部噪声水平、天线相位中心与几何中心一致性等。检定结果四台套GPS双频接收机均合格,可以应用于生产。 4.3 GPS观测技术要求 1、观测采用美国Trimble公司的Trimble GPS-5700双频接收 机(四台套); 2、 卫星高度角大于15°,有效观测卫星数大于4颗,平均重 复设站数大于2,独立闭合环边数小于5条,同步观测时 段长度为90分钟,数据采样间隔为15秒,仪器对中误差 不大于1mm,天线高量测误差小于2mm; 3、作业前应编制GPS卫星可见性预报表,选择最佳观测时 段。根据接收机台数,网形等编制作业调度表。 接收机天线的安置、观测数据记录及重测要求按《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相关要求执行。 4.4 GPS点制做规格 所有GPS控制点的选埋都将严格按照现场勘察后选定的点进行埋设,规格也严格按照D级GPS控制点制作规格来制做。其GPS控制点的

隧道贯通测量报告

炮台山隧道贯通测量报告 1、前言 由于测量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误差,因此贯通实际上总是存在偏差的。隧道贯通接合处的偏差可能发生在空间的三个方向中,即沿隧道中心线的长度偏差,为纵向贯通误差;垂直于隧道中心线的左右偏差,为横向贯通误差;和上下的偏差,为高程贯通误差。纵向贯通误差只对贯通在距离上有影响,对隧道的质量没有影响,而后两种方向上的偏差对隧道质量有着直接影响。 2、工程概述 新建铁路原州区至王洼线第三合同段的炮台山隧道地处黄土梁峁区,隧道进口位于山前陡坎上,出口位于清石河右岸台地上。隧道长度1548m,隧道起止里程DK19+634-DK21+185。隧道进出口段埋深较小,多在6.6-47m之间,其余段落隧道埋深较大,最大埋深可达120m。隧道位于线路纵坡 6.0‰和 4.3‰的单面下坡上,除DK19+704-DK20+013位于R-600m的曲线上和 DK20+641-DK21+151位于R-800m的曲线上,其余段落位于直线上。隧道进、出口道路均被深沟所阻,只有乡村道路可以绕行到达,交通困难。 3、贯通误差测量 3.1贯通测量方案 炮台山隧道施工采用进出口双向掘进。隧道贯通后,在隧道贯通面上钉一临时桩,用隧道进口洞内的控制点,和隧道出洞洞内的控制点,各自向临时桩进行测量,分别测取临时桩点的平面坐标,将两组

坐标的差值分别投影到贯通面上和隧道中线上,则贯通面上的投影即为横向贯通误差,在中线上的投影即为纵向贯通误差。高程贯通测量是测定实际的竖向贯通误差,通常采用水准测量方法,从隧道进口和出口附近的水准点开始,各自向洞内进行,分别测出贯通面上同一点的高程,即获此点的两个高程之差。依据【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中表6.1.4关于隧道贯通误差规定: 2 相向开挖长度大于20km的隧道应作特殊设计 炮台山隧道全长1548m,故横向贯通误差限差为100mm,高程贯通误差限差为50mm。 3.2贯通误差的测定 纵横贯通误差的测定。采用GPT7501全站仪,采用由炮台山隧道进口两个控制点ZD14和ZD16引入的控制点ZD14-23和ZD14-21,测量贯通面的临时桩L1坐标为X(3997968.145),Y(496282.256),H(1658)。隧道出口两个控制点GPS12-2、GPS12-1引入的控制点ZD8-8和ZD8-7,测量贯通面的临时桩L1坐标为X(3997968.107), Y(496282.273), H(1658.004)。得到△X=0.038,△Y=0.017,△H=0.004。将两组坐标分别投影到贯通面上、隧道中线上和高程上,临时桩L1进口测的里程为20+685.981,距中

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方案

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方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1:500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方案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二OO七年六月 一、基本情况: (一)测区概况 本测区位于德阳与中江交界处,富兴镇,富兴镇是典型的丘陵地带,地形相对复杂,位于测区边缘有德中路,其中包括富兴镇,富兴镇阳平办事处,会棚办事处,三个测区面积大约2平方公里。 (二)目的任务: 为满足甲方规划设计及施工需要,需对该地区进行1:500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三)已有资料 测区范围为各集镇新址范围,具体范围由甲方实地现场指定;二、作业技术依据 (一)《工程测量规范》(GB5002—93)(简称“规范”) (二)《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三)经审查批准的《1:500地形测量技术方案》(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三、控制测量 (一)根据测区情况: 1、首级控制:由于本次测图没有GPS固全站仪做首级控制测量。

(二)加密控制在首级控制点的基础上按Ⅰ、Ⅱ级导线、图根点分级进行,标志采用简易标志,Ⅰ级导线点按Ⅰ01、Ⅰ02……进行编号,Ⅱ级导线点按Ⅱ01、Ⅱ02……流水编号,图根点按T1、T2……流水编号。 (三)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四)控制测量的观测均采用日本尼康全站仪进行(已鉴定为Ⅰ级全站仪)。水平方向观测的技术要求为: (五)Ⅰ、Ⅱ级导线点高程控制测量采用全站仪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精度按5等要求,其技术指标为

(六)Ⅰ、Ⅱ级导线的平差计算采用《平差易》专门软件进行(南方测绘仪器公司),平差结果以平差报告输出。图根点成果利用全站仪自动记录计算,不保留中间观测成果。 四、地形测图 (一)采用全站仪全野外数字采样、用计算机配合专门软件成图。(二)成图图幅为50cm×50cm,图名及分幅规格依照图式及规范分幅。(三)图根点的密度以满足地物、地貌的测绘为原则,通视良好且地形简单平坦区可适当放稀,对居民点等房屋密集区保证有足够的点位。(四)地形图基本精度及要求 1、由于高差较大,基本等高距选用1.0米; 2、图根点对于起算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1mm,高程中误差不超过5cm; 3、图上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按“规范”4.1.5条执行。高程点对相邻图根点中的误差按“规范”条执行。 4、高程注记点图上应分布均匀,每平方分米不少于5~8点。图根、碎部点高程均取至厘米注记。铁路、公路中心线交错排列注记。沟渠底高程图上注记间隔10cm,并测注沟宽。注记以分式标注,分母为沟底高程,分子为沟宽(注至分米)。并指明测定位置。 独立地物位置、检修井盖顶、铁路轨道、道路交叉中心及转弯处、河流、沟渠、塘岸边、建筑物墙基脚、桥面、较大庭院内、土堆顶、坑穴底、坡度变化处、坎边等都应测注高程。

隧道贯通测量设计书

目录 1 编制依据 (2) 2 工程概况 (2) 3 平面控制 (2) 4 高程控制 (4) 5 施工放样 (4) 6 横向贯通中误差估算与分析和控制点观测措施 (4) 7 洞内、外水准高程测量对竖向贯通中误差的估算和分析 (8) 8 洞内、外控制全部贯通测量中误差计算 (8) 9 全部贯通测量中误差估算总结 (9) 10 附隧道洞内外控制网点平面布置示意图及控制点概算坐标 (9) 桃江核电厂进厂道路Ⅰ标段洞冲里隧道

贯通测量技术设计书 1编制依据 1.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2《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1.4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1.5 桃江核电厂进厂道路Ⅰ标段洞冲里隧道施工设计图纸(主要是隧道轴线平面控制点及曲线要素表、纵断面设计高程数据和施工设计图); 1.6 隧道洞口地形及洞外已知控制点点位实际情况等。 2 工程概况 桃花江核电厂进厂道路工程是桃花江核电前期工程的组成部分,道路全长7.331Km,其中Ⅰ标段1.6km,包括785m道路和815m隧道。 本标段洞冲里隧道位于线路交点JD1与JD2间连线的直线上,里程桩号为K0+650~K1+465,全长815m,属于中型隧道,单向纵坡i=-1.98%,设计开挖断面为四心圆拱形,上半圆R=7.026m/7.096m,左右边墙R=12.526m/12.596m,仰拱R=15.300m。隧道进口坐标:X=3157775.546,Y=599165.727,H=107.933;出口坐标:X=3158177.782, Y=598456.904,H=91.773。 3 平面控制 3.1 平面控制点布设 在隧道口附近,工程勘测设计时已布测并移交平面GPS四等控制点4个,其点名和坐标见表1,两点间能相互通视。根据现有地面控制点及《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等施工测量规范和设计、业主等的规定和要求,并结合本工程的线形特点及施工工艺的实际情况、到场使用的测量设备等级等,拟沿隧道轴线方向布设控制支导线(见隧道洞内外控制网点布置示意图中的附图1),所布设的控制导线网点概算坐标见附表13。 3.2 选点埋石 根据规范要求,洞内控制导线在布设时,其平均边长控制在300m且相邻边长、短边长之比不大于3:1,以减小短边对测角精度的影响。洞内控制点埋设在隧道底板稳固的洞冲里隧道GPS四等控制点坐标及高程一览表表1

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

2012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市 利通区东塔寺等四乡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勘测 技术设计书 审批单位:编制单位:坤博测绘技术 审批意见:编制者: 审批者:审核者: 审批日期:2012年月日日期:2012年4月10日

目录 一、任务概述 (1) 二、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1) 三、已有资料情况 (2) 四、作业依据 (3) 五、成果规格和技术标准 (3) 六、技术方案 (5) (一)仪器、设备 (5) (二)作业流程 (6) (三)基础控制测量 (7) (四)地形图测绘 (15) (五)业处理 (37) 七、测绘成果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 (37) 八、生产组织实施计划 (38) 九、其它 (39) 十、提交的成果资料 (41)

一.任务概述 1.任务名称:2012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市利通区东塔寺等四乡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勘测 2.任务来源: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精神、引导农民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档次,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扩大高效节水灌溉规模,改善设施农业基础条件,不断提升区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步解决我区水利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老化严重,渗漏严重造成的水资源短缺,利用效率低下、灌溉管理落后的问题。根据自治区水利厅《关于做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2012年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利通区财政局、水务局结合《市利通区2012-2014年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市利通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2009~2020年)》和《市利通区“十二五”高效节水灌溉规划》,2012年7月编制完成《市利通区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2年~2014年)》,上报自治区财政厅、水利厅进行竞争遴选,8月初,经专家现场考察、评分,原则上通过《市利通区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2年~2014年)》建设方案提出的三年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12万亩(微灌2.09万亩,喷灌面积4.03万亩)的建设目标与任务,并上报财政部、水利部进行合规性审查。为此我公司受利通区财政局、水务局的委托,完成2012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市利通区东塔寺等四乡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勘测工作。 二.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1.利通区基本情况 市利通区地处回族自治区中部,西临黄河,与青铜峡市毗连,南与同心、红寺堡交界,东北部与灵武市接壤,距首府市60㎞。土地面积1384平方公里(207.6万亩)。地理位置为东经104°10′~107°39′,北纬35°14′~39°23′。

隧道贯通测量报告(新)

贯通测量报告 西安铁一院咨询监理公司重庆轨道交通三号线一期工程监理总部:我项目部承建的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一期童家院子车场出入线隧道工程于2010年5月20日整体贯通,贯通后项目部立即组织测量人员进行了贯通测量,并报请铁一院驻地监理及测量监理组进行复测,现报告如下: 一、测量依据、技术标准 1、国标G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 2、GB50308-200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 3、CJJ8-99《城市测量规范》; 4、重庆市轨道交通总公司编制的《重庆轻轨较新线一期工程施工测量技术管理规定》(试行稿)。 二、测量用仪器设备 外业观测分为一组进行,平面复核测量采用徕卡TCR402、仪器标称精度2”2+2ppm;搞成采用徕卡DNA03型电子水准仪,配条形码铟钢尺,仪器精度为0.3mm/Km. 三、测量 洞外控制测量采用GPS导线控制,在隧道施工前已布设,施工中洞内采用精密双导线控制施工测量。童家院子车场出入线隧道左右线分别在YK0+358.871和ZK0+358.911处与车场出入线隧道下一标段贯通。本次贯通测量童家院子车场隧道中线出口段采用已知控制点GC1为起始边,在贯通面设一点LD1,入口段采用已知控制点GC5为起始边测量贯通点LD1,其贯通测量线路示意图如下:

贯通面 已知点已知点 已知点 测点 进口端 出口端 已知点贯通测量示意图 测量操作过程中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性标准要求。贯通测量成果如下表所示: 表1 贯通测量成果表 四、结论 贯通误差符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城市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的精度要求,所以隧道内的加密导线点能够满足隧道整体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 中铁七局武汉分公司重庆轻轨项目部 2010年5月20日

500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

密级:编号: *******测量工程项目 技 术 设 计 书 广州国测规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二○一五年五月

*******工程项目技术设计书 项目承担单位(盖章):设计负责人: 审核意见:主要设计人: 审核人: 年月日年月日 批准单位(盖章): 审批意见: 审批人: 年月日

目录 一、测区概况 0 二、工作内容 0 三、作业依据 0 四、已有成果资料的分析和利用 (1) 五、采用的平面坐标系统、高程基准和基本等高距 (1) 六、成图比例尺、成图方法和地籍图分幅规定 (1) 1、项目管理、人员及设备配置 (1) 2、软件配置 (2) 3、工期进度计划 (2) 八、地形测量的基本精度要求 (2) 8.1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 (2) 8.2全解析法数字化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 (2) 8.3高程点精度要求 (3) 九、技术路线 (3) 十、控制测量 (4) 10.1等级控制测量 (4) 10.2各等级控制点标石规格、整饰与编号 (9) 10.3高程控制测量 (10) 十一、地形地籍修补测 (12) 11.1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方案 (12) 11.2图根控制测量 (12) 11.3数据采集 (15) 11.4测绘、表示要求 (16) 11.5数据接边 (17) 十二质量控制 (18) 12.1作业组自检 (18) 12.2部门级检查 (18) 13.3 公司检查 (19) 十三、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措施 (20) 13.1危险源和环境因素 (20) 13.1.1现场存在的主要危险源 (20) 13.1.2现场存在的主要环境因素 (20) 13.2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控制措施 (21) 13.2.1 加强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学习 (21) 13.2.2 加强中间检查 (21) 13.2.3 制定相关的控制措施 (21) 十四、提交测绘成果 (22)

日照城区地形测量设计项目计划书

日照城区地形测量设计项目计划书 第一章总则 1 项目概况 日照市位于山东省的东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18°35′-119°41′,北纬35°05′-36°00′,东临黄海,西靠临沂,北连青岛、潍坊,南接江苏连云港,总面积5348平方公里。海岸线99.6公里。现辖东港区、岚山区、莒县、五莲县和日照经济开发区、山海天旅游度假区,54个乡镇、街道,2981个村居,总人口281.7万。 2 目的、任务 全面完成日照市市辖二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土地调查约222.94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城区及建制镇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为扎实开展城镇土地调查各项任务打好坚实基础。 共包括八个测区,总调查面积约222.94平方公里。 测区A:约21.2平方公里,北至测区界址点座标,东至日照北路中心线,南至测区界址点座标,西至同三高速东侧铁丝网,及测区界址点座标。 测区B:约27.1平方公里,北至测区界址点座标,东至临沂路中心线,沙墩河西岸,南至迎宾路中心线,西至日照北路、日照南路中心线。 测区C:约50.1平方公里(暂未扣除万平口等水面面积),北至山海路南侧路沿石及测区界址点座标,东至沿海岸人行道外侧,南至海曲东路中心线,西至临沂路中心线,沙墩河东岸,北半部西至青岛路东侧路沿石。 测区D:约21.5平方公里,北至铁路(含铁路)、迎宾路,东至沙墩河、西宁路中心线,南至测区界址点座标,西至测区界址点座标及铁路(含铁路)。 测区E:约50.8平方公里,北至海曲东路中心线、深圳路南测路沿石,东至沿海岸人行道外侧,南至三亚路北侧路沿石、南沿海路北侧路沿石。西至沙墩河、西宁路中线及测区界址点座标。

测区F:岚山区驻地,包括岚山头街道办事处、安东卫街道办事处建成区,面积约34.6平方公里。 测区G:东港区镇驻地约11.48平方公里,其中南湖镇驻地1.38平方公里,三庄镇驻地1.07,河山镇驻地1.05,涛雒镇驻地2.4,西湖镇驻地0.38,陈疃镇0.70,两城4.5平方公里。 测区H:岚山区镇驻地约6.16平方公里,其中,碑廓镇驻地1.44,虎山镇驻地里0.57,巨峰镇驻地0.93,高兴镇驻地1.61,黄墩镇驻地0.83,后村镇驻地0.78平方公里。 实际工作成交量以实测面积(测区内无需测绘的水域和山体范围由甲方根据实际情况划定)进行计算。 3 技术路线 按照《日照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和相关的国家、行业标准,充分利用已有基础测绘成果和资源,采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RTK、全站仪、外业数字测图软件等先进技术,进行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并建立数字化地形图数据库。 3.1 基本要求 所有用于生产的仪器设备均应通过质检部门的检定; 充分利用RZCORS系统运用网络RTK进行图根控制; 充分利用日照大地水准面精化数据获取图根点高程; 利用统一的CASS二调城镇版软件进行数据采集、编辑、属性入库,建立满足要求的数字线划图数据库; AutoCAD平台选用2004版本; 建筑物(房屋、围墙、路沿石等)的特征点点位中误差为±5cm。 3.2 数学基础 采用的平面坐标系、高程系和投影方式与日照市第二次土地调查要求的一致。1980西安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任意分带,中央子午线为119°10′;

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第一章项目概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 该项目测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XXXXXXXX,属于高山地区、地势起伏较大,通视条件较差,给控制测量及地形测量带来较大的困难。 二、项目内容 该项目为XXXXXXXX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主要内容有: (一)、控制测量,布设约6平方公里的E级或一级GPS 控制网。 (二)地形测量 1、对测区范围内的地形地貌进行全面测绘,比例尺为1:1000。 2、编制1:1000比例尺地形图。 第二章项目进度安排 ;.

第三章已有资料的分析利用 1.平面、高程控制资料 根据开阳县城GPS(E)级控制网(贵州省第一测绘院所施测的控制点,该网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为:1.5cm,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为:1/185590)作为测区首级控制起算点。 2.图件资料 用已有测区1:1万地形图, 作为本次测量工作的选埋、埋石、控制点联测提供参考。 第四章坐标高程系统及技术标准 一、坐标高程系统 1、平面坐标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二、技术标准 ;.

第五章控制测量 一、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平面坐标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二、平面控制测量 (一)平面控制点的基本精度要求 三、四等GPS控制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 一、二级控制点相对于起算点的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 (二)一、二级GPS控制网控制测量 1.一、二级GPS控制网布设 该测区E级GPS控制网共布设12点,平均边长0.6 km;E级GPS控制网基础下加密一级GPS控制网,共布设约60 点,平均边长0.2 km。 2.选点、埋石 ;.

贯通测量设计书

贯通测量设计书 1、井巷贯通工程概况。 2、工程任务:要求在主副井与风井之间进行北翼轨道石门的贯通。贯通长度1360.3米,工程限差要求水平重要方向允许偏差0.5米,竖直方向0.2 米。采区现有两个二等三角点S03 和S09。 3、贯通测量方案的确定。 4、在地面采用GPS单频接收机布设E级GPS平面控制网(精度相当于四等导线网,不考虑起算点点位误差),将近井点1,近井点2,近井点3同S03和S09联测。 5、定向测量。 6、主副井采用两井定向。风井采用一井定向,三角形连接法。 7、主井副井连续独立定向2次,风井独立定向3次。 8、井下导线测量。 X、主副井从FUI-2边开始沿巷道测设导线,至掘进点。 XI、风井从BFJ1-布设导线经北翼总回风巷北轨道回风上山采区岩石集中轨道巷掘进点K。 XII、测角量边采用莱卡5”防爆全站仪实施,每条边各复测4次,读数较差不得超过10mm. XIII、所有导线边均由不同观测者独立观测两次,取两次观测的角度和距离的平均值做为计算值( XIV、地面水准测量( XV、风井与主副井之间的水准测量布设环线水准路线按,等水准的要求施测( XVI、导入高程(

XVII、采用长钢丝法导入高程,在定向投点工作结束后,钢丝上下做好标志,提升到地面后进行丈量(导入高程独立进行两次,互差不能够超过井深的 1/8000。如井下已经有导入高程点,需要再次进行高程导入,导入值和已知值进行比较如果再限差要求范围内也可以取二者的平均值作为井下点的导入高程。 XVIII、井下高程测量。 XIX、每隔300-500米设置一组高程点,在平巷中采用三等水准测量往返测,往返测高差较差不超过(km)。斜巷中三角高程测量与导线同时始测,每条导线边两端点往返测高差互差不大于10mm+0.3mm为导线水平边长,以米为单位),每段三角高程导线的互差不应大于(L为导线长度,以千米为单位)。 XX、以上高程测量均独立进行两次。 XXI、贯通测量方法 XXII、地面平面控制采用天宝GPS单频接收机布设E级导线施测。 XXIII、主副井之间进行两井定向,独立定向两次。风井采用一井定向,独立用三角形连接法进行三次。 XXIV、井下导线采用5”莱卡防爆全站仪,两个测回,测距时每条边往返观测各四测回。 XXV、地面及地下平巷采用S3水准仪施策,斜巷采用三角高程测量用全站仪或经纬仪。 XXVI、使用钢丝导入高程。 XXVII、误差预计所需基本误差参数的确定 XXVIII、由于目前有较多的实测资料,小部分误差参数根据《煤矿测量规程》中的限差反算求得。一部分根据理论误差求得。 XXIX、地面GPS点的点位误差。

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编写要求和实例范本

: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编写要求和实例范本

————————————————————————————————作者:————————————————————————————————日期: 2

测绘专业技术设计书内容及实例 根据测绘行业标准《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2005)要求,为测绘项目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保证测绘成果(或产品)符合技术标准和满足顾客要求,并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每个测绘项目作业前都应进行技术设计。 一、测绘技术设计分类 测绘技术设计分为项目设计和专业技术设计。 项目设计是对测绘项目进行的综合性整体设计,一般由承担项目的法人单位负责编写。 专业技术设计是对测绘专业活动的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它是在项目设计基础上,按照测绘活动内容进行的具体设计,是指导测绘生产的主要技术依据,专业技术设计一般由具体承担相应测绘专业任务的法人单位负责编写。 对于工作量较小的项目,可根据需要将项目设计和专业技术设计合并为项目设计。 二、测绘专业技术设计内容 专业技术设计书的内容通常包括概述、测区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情况、引用文件、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技术设计方案等部分。 1、概述 主要说明任务的来源、目的、任务量、测区范围和作业内容、行政隶属以及完成期限等任务基本情况。 2、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情况 1)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应根据不同专业测绘任务的具体内容和特别,特别需要说明与测绘作业有关的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2)已有资料情况 主要说明已有资料的数量、形式、主要质量情况(包括已有资料的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等)和评价、说明已有资料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等。 3、引用文件 说明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过程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者其他技术文件,文件一经引用,例构成专业技术设计书设计内容的一部分。 4、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根据具体成果(或产品),规定其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一般包括成果(或产品)类型及形式、坐标系统、高程基准、时间系统、比例尺、分带、投影方法、分幅编号及其空间单元,数据基本内容、数据格式、数据精度以及其他技术指标等。 5、设计方案 具体内容应根据各专业测绘活动的内容和特点确定。设计方案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硬件、软件环境及其要求:规定作业所需的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对作业所需的数据处理、存储、传输等设备的要求;规定对专业应用软件的要求和其他软、硬件配置方面需特别规定的要求。 (2)作业的技术路线或流程。 (3)各工序的作业方法、技术指标和要求。 (4)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环节和产品质量检查的主要要求。 (5)数据安全、备份或者其他特殊的技术要求。 (6)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 (7)有关附录,包括设计附图、附表和其他有关内容。

工程测量学设计指导书

《工程测量学》设计指导书〈供测绘工程专业使用〉

《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工程测量学》是高等学校中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课。根据我院测绘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及该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在完成《工程测量学》理论学习后,必须进行为期一周的课程设计。由于本学科是集理论和实践为一体的学科,理论教学必须与工程实践紧密相结合,因此《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将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针对具体的工程项目进行设计,从而加深学生对工程测量学基本理论的理解,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是一次具体的、生动的、全面的、综合性的技术实践活动,在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方面,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尤其在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方面,是其它任何教学环节所不能代替的。 一、课程设计班级、时间、地点和指导教师 本次《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班级、时间、地点和指导教师如下:班级:测绘工程2011班,共70人; 时间:本学期的20周(2015年1月12日--1月16日),总计1周; 地点:本次课程设计计划在春晖书院和图书馆进行;

指导教师:为保证课程设计的顺利进行,安排燕志明、张会战、郭义、孙同贺、王翔分别带队指导1、2班,另安排党晓晶辅助指导设计工作。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 《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是该课程理论学习后的一个学术性实践环节,是对课程理论的综合和补充,对加深课程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具体的工程项目设计,熟悉工程测量方案编写的要求,独立进行工程测量技术方案和施工方案的设计; 根据《工程测量规范》和相关的施工设计规范设计要求,保证设计的施工控制网和施工测量方案满足精度要求,并力求做到经济合理。 三、课程设计的任务 (1)该课的课程设计安排在理论学习和综合性实习结束之后进行的;时间为一周。 (2)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程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本课程范围内的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加深对课程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3)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本课程设计的全部内容。 四、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

1:500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

XXXXXX 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 技术设计书 批准单位:申报单位: 审批意见:总工程师: 20xx年xx月xx日主要设计人: 20xx年xx月xx日

审批人: 20xx年xx月xx日

目录 一、测区概况 二、设计及作业依据 三、已有资料情况 四、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 五、各等级控制点埋石、密度 六、基础控制测量 七、图根控制测量

八、地形图测绘 九、保证质量主要措施和要求 十、成果资料的整理与上交 Xxx区1﹕500 数字化地形图测量 技术设计书 为满足XXXXXX需要,为统一技术要求,以保证成果质量,盐城市乾泰工程测量有限公司特编写本技术设计书。

一、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周边约29平方公里的范围,交通较为便利。 测区地形以平原地为主,部分地区上有树,测区内耕地大部分为旱地,有部分水稻田。 二、设计及作业依据 1.GJJ8—99《城市测量规范》 2.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3.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4.CJJ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5.GB14912—94《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 6.GB/T17160—1997《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 7.审批后的本技术设计书

本设计书未提及的,按GJJ8—99《城市测量规范》;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为准。 三、已有资料情况 1.控制资料 ①由XX市规划局提供,Ⅱ、Ⅲ等三角点X个(XXX、XXX、.... ...)可作为测区布设首级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的起算点。 ②由XX市规划局提供,Ⅲ等以上水准点可作为首级控制测量高程控制的起算点(XXX、XXX、.... ...)。 ③上述成果为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④测区内已有一级导线点、GPS点可利用。因坐标系不同,需经转换检测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2.地形图资料 由XX市规划局提供的1:10000影像图,标有测区范围及1:500、1:2000地形图测图范围,1:50000地形图可作为工作计划用图。 测区内有部分不同坐标系的1:500、1:1000、1:2000地形图,可进行连测转换经内业数字化后使用。

隧道贯通测量方案设计 郭政超

隧道贯通测量方案设计郭政超 摘要:随着隧道贯通测量方法的多样化,以及测量经验的积累,地下隧道贯通 误差愈加可靠。随着GPS空间定位技术、高精度陀螺经纬仪的普及和自动跟踪技术、全站仪空间交会解析技术等测绘科学新技术的大力发展与应用,为隧道建设 提供了安全与精度的保障。文章重点就隧道贯通测量方案及误差控制分析要点进 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隧道工程;贯通测量;方案设计;误差分析 引言 隧道项目为了加快施工速度,缩短施工工期,改善通风状况及劳动条件,隧 道施工通常都会采用进、出口两个工作面相向掘进。为了保证各掘进工作面沿着 设计的方向掘进,使贯通后接合处的偏差不超过《工程测量规范》允许的限差要求,满足隧道贯通的精度,所以贯通测量的方案选择及误差预计都是必要的。贯 通测量方案和测量方法选用的是否合理,一方面要看它们在实地施测时是否切实 可行,另一方面还要看贯通测量的精度是否能满足隧道贯通的设计容许偏差要求,进行误差预计目的就是帮助我们选择合理的测量方案和测量方法,做到隧道贯通 心中有数,既不应由于精度不够而造成工程损失,也不盲目追求高精度,而增加 测量工作量,尤其对长大隧道的贯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隧道贯通测量方案设计目的和意义 隧道控制测量目的在于控制隧道的贯通误差在允许的贯通误差范围内,保证 隧道相向开挖的工作面沿着隧道线路前进,在贯通面处将隧道贯通;隧道贯通面 结合处的偏差可以分解为空间的三个方向,即沿隧道中心线的长度偏差,为纵向 贯通误差;与隧道中心线垂直的方向出现的左右偏差,为横向贯通误差;高程贯 通误差就是掘进过程中出现的高程误差。纵向贯通误差只影响贯通长度,不影响 隧道的质量,只要在定测中线的误差范围内,满足隧道铺轨要求即可。高程误差 太大会改变设计隧道的坡度,而横向误差过大会改变隧道中线的几何形状,给工 作带来重大影响。 2隧道施工控制网布设方案分析与比较 2.1短隧道测量方案 对于长度较短且呈直线状态的隧道,可不进行控制测量而直接测量,如采用 现场标定法。现场标定法的优点在于可以不建立地面与地下的控制网,测量和计 算工作比较简单,但其缺点也很严重,因此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比较短的直隧道。 2.2长隧道控制网布设及测量 对于隧道较长、地形复杂的山岭地区,地面平面控制网也可以布置成三角网 形式,测定三角网的全部角度和若干条边长,或全部边长,使之成为边角网。三 角网的点位精度比导线高,有利于控制隧道贯通的横向误差。对于洞内平面控制 测量,洞内平面控制均按支导线估算测量误差对横向贯通精度的影响值,洞内平 面控制测量设计就是根据所配备的测量仪器设备能达到的精度选择符合《测量技 术规则》要求的测角和测距中误差,详细如下: 上述公式中,其中右边第一项为测角误差引起的横向贯通误差,S为导线边长;第二项为量距误差引起的横向贯通误差, =206265;分别为洞内支导线点和 边到贯通面的垂直距离和在贯通面上的投影长;分别为支导线设计测角、测距中 误差,选择水平角观测必须采用测回法。

1:500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

目录 一、测区概况 二、设计及作业依据 三、已有资料情况 四、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 五、各等级控制点埋石、密度 六、基础控制测量 七、图根控制测量 八、地形图测绘 九、保证质量主要措施和要求 十、成果资料的整理与上交

Xxx区1﹕500 数字化地形图测量 技术设计书 为满足XXXXXX需要,为统一技术要求,以保证成果质量,盐城市乾泰工程测量有限公司特编写本技术设计书。 一、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周边约29平方公里的范围,交通较为便利。 测区地形以平原地为主,部分地区上有树,测区内耕地大部分为旱地,有部分水稻田。 二、设计及作业依据 1.GJJ8—99《城市测量规范》 2.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3.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4.CJJ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5.GB14912—94《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 6.GB/T17160—1997《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7.审批后的本技术设计书 本设计书未提及的,按GJJ8—99《城市测量规范》;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为准。 三、已有资料情况 1.控制资料 ①由XX市规划局提供,Ⅱ、Ⅲ等三角点X个(XXX、XXX、.... ...)可作为测区布设首级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的起算点。 ②由XX市规划局提供,Ⅲ等以上水准点可作为首级控制测量高程控制的起算点(XXX、XXX、.... ...)。 ③上述成果为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隧道贯通测量

三江至柳州高速公路第12合同段 上榕隧道贯通测量 专 项 施 工 技 术 方 案 编制人:张新华 审核人: 湖南省湘西公路桥梁建设有限公司 广西柳州 二零一二年七月

目录 一、编制说明 (4) 1.1编制依据 (4) 1.2编制原则 (4) 1.3采用主要标准 (4) 二、工程概况 (5) 三、隧道贯通测量技术方案 (6) 1、隧道长度 (6) 2、组织机构与岗位职责 (6) 3、岗位职责 (7) 4、职能划分 (9) 5、测量作业的任务划分 (11) 6、测量管理制度 (12) 四、其主要工作任务与内容 (13) 1、施工(贯通)测量 (13) 2、执行标准 (13) 3、隧道施工测量方案 (14)

4、控制测量 (14) 5、隧道施工测量的具体内容及要求 (16) 6、贯通误差的测定方法 (22) 7、贯通误差的调整 (24) 五、质量标准及技术要求 (31)

·一、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三江至柳州高速公路项目土建工程施工招标文件及投标文件。 (2)三江至柳州公路工程两阶段设计施工图。 (3)三江至柳州高速公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4)现行有效的国家及省、市有关工程设计、施工规范和规程等。 (5)我公司从事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和成熟的施工工艺。 (6)我公司现有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技术及管理水平。 1.2编制原则 在深刻理解本隧道工程特点重点与难点的基础上,本着“技术领先、措施到位、资源合理、设备可靠、组织科学、风险可控”的原则。以满足业主要求为目标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写。 编制的施工专项方案满足和响应业主的各项强制要求和技术标准。 编写的施工专项方案有针对性,技术上先进适应性强的特点。 编写的施工专项方案安全可靠,方案经济合理,工期适应。 采用IS09001质量标准全方位控制施工过程。 采用监控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指导施工。 各种技术难题超前进行研究,以预防为主。 严格执行广西省交通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对项目施工的安全,文明环保、卫生健康等有关要求,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的环境,村民生活的影响,相对良好的工程形象和社会形象。 ·1.3技术标准 (1)隧道设计行车速度100公路/小时;路基宽度26m; (2)隧道设计为高速公路双洞单向交通行车两车道分离式隧道; (3)隧道长度超过100米,设置照明;若L.N≥2×106设置机械通风,否则自然通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