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象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气象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气象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气象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1.名词解释:气温垂直递减率P12 ,饱和水汽压P16,相对湿度P16 ,露点(温度)P17,饱和差P17

2.气候与天气有哪些不同?P2

3.平流层和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有哪些?P11-13

4.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气溶胶的气候效应。P7-8

5.如何用饱和差(d)、露点温度(td)来判断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P17

饱和差当空气饱和时,d=0;

当未饱和时,d>0;

当过饱和时,d<0。

6.已知气温和相对湿度以后,如何得出饱和水汽压、水汽压、饱和差、露点温度。

饱和水汽压与温度的关系P16

水面:a=7.45 b=235 冰面: a=9.5 b=265

露点温度

第二章第三章

1.名词解释

太阳常数P36 、大气透明系数(P)P40 、太阳高度P32 、太阳直接辐射P39 、总辐射P42 、大气逆辐射P47 、地面有效辐射P47、地面净辐射P48、逆温平流逆温辐射逆温P78、活动积温有效积温P85

大气之窗(8~12um处大气对长波吸收率最小,透明度最大,因此称此波段为“大

气窗口”。这一波段内的辐射,正好位于地面辐射能力最强处,所以地面辐射有20%的能量透过这一窗口射向宇宙空间。)、

2.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中都包括哪些要素?P32

3.太阳辐射在大气中减弱的一般规律是什么?贝尔减弱定律的公式。P41

4. 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由哪两部分组成?试比较二者的异同及影响因子。P39-42

5. 地面有效辐射的公式。有哪些影响因子?P47

6. 地面净辐射公式和各项的意义。P48

7. 画图并说明土壤温度的铅直变化类型。P69

8. 写出地面(土壤)热量平衡方程和解释各项的意义。P67

9. 常见的逆温有哪几种?P78 辐射逆温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天气:晴朗而有微风的夜晚,无云或云层很薄很高。

地形:在山谷或凹地、干燥地区有利于辐射逆温的形成。

10. 什么叫土壤日较差P68、气温日较差P74?影响土壤日较差、气温日较差的因子有哪些?P68 P75

11. 如何计算活动积温、有效积温?P85积温在林业生产中有何意义?P87

第四章大气中的水分

1. 影响蒸发的气象因子有哪些?P89

道尔顿定律。

蒸散的概念是什么?P91

2. 大气中水气的凝结条件是什么?其达到凝结的途径有哪些?P92云P93、露P94、霜P94、雾P93分别是在哪些冷却方式下产生的?

3. 辐射雾、平流雾的定义和形成条件有哪些?P95

4. 降水量、降水强度、降水相对变率、降水绝对变率的定义。降水相对变率和绝对变率分别可用来表示什么?P103

5. 形成降水的原因和种类有哪四种?P104

第五章大气的运动

1. 名词解释:低压槽P120、高压脊P121、鞍型气压场P121、大气活动中心P130。

2. 在水平方向上,作用于空气的力都有哪些?P122-124每个力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才起作用的?P124下

3. 简述地转偏向力的性质。P123

4. 在南、北半球,地转风与水平气压场之间(风压定律)有何规律?P125

5. 什么是地转风?P125什么是梯度风?P126画图并说明北半球的地转风、梯度风是如何形成的?在南、北半球,它们与水平气压场之间的关系(风压定律)是什么?P126

6. 什么叫自由大气和摩擦层?P124用图解释摩擦层平直等压线和等压线弯曲的高低压系统中风的形成过程。白贝罗风压定律。P127

7. 海陆风、山谷风、焚风的定义。P131-132画图说明海陆风P131 图5-18、山谷风P132 图5-19的形成过程。结合你所学知识说明风对植物的作用。P133

8. 单圈环流P128、三圈环流P129分别是在哪些因子下形成的?

9. 什么是行星风系?P129在行星风系的控制下,各纬度的气候特征是什么?P130

第六章天气和灾害性天气

1. 什么是气团、气团的变性?P137气团形成的条件是什么?P137 试述冬、夏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团以及对应的主要天气特征。P138

2. 什么是锋?P140暖锋、冷锋、准静止锋、锢囚锋的定义和天气特点。P140-143 详情参考PPT

3. 画图并说明北半球锋面气旋的结构源地、结构和天气特点。P144

4. 比较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不同点。P143/145 大小,强度方面

5.从水平和垂直方向说明台风的结构和天气。台风的形成、消亡条件有哪些?

P155

形成:①广阔的高温洋面②合适的地转参数值③气流铅直切变要小④合适的流场

消亡:1.高温高湿空气不能继续共给。2.低空辐合、高空辐散流场不能维持。3.风速铅直切变增大等。

6. 画图说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不同部位的天气特点。从你所学知识说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我国天气和气候有哪些影响?

7. 干热风的定义,干热风的指标,用公式表示干热风的综合指标。如何防御干热风?

1)定义:指高温低湿并伴随有一定风力的综合天气现象。

2)指标:每日温度≥30℃,最小相对湿度≤30%,并伴随有3级以上的西南风或偏南风的综合天气现象,作为干热风的标准。

K为干热风综合指标,C为定时观测风速(m/s),C0是临界风速(m/s)。t为同一观测时间的气温(℃),U为同一观测时间的相对湿度(%)。8. 降雹的条件。P159-160霜冻的定义。P52影响辐射霜冻形成的因子。P153上。霜冻的防御措施有哪些?P153下

9. 干旱的类型和指标有哪些?P161 、162 预防干旱有哪些措施?P163

第七章气候和中国气候

1. 名词解释:南方涛动、ENSO、南方涛动指数、沃克环流、干燥度、大陆度。南方涛动:指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印度洋赤道低压这两大活动中心之间气压变化的负相关关系。即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比常年增高(降低)时,印度洋赤道低压就比常年降低(增高),两者气压变化有“跷跷板”现象,称之为涛动。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 ):大气和海洋共同作用的现象合起来,称为ENSO。

通常用南太平洋的塔希堤岛和澳大利亚的达尔文岛的海平面气压差来表示南方涛动的振动和位相指数(SOI)。

SOI=PT-PD

PT :赤道东太平洋海平面气压;PD :印度尼西亚海平面气压。

当南方涛动偏强时,低纬信风增大,促使秘鲁寒流加强;

南方涛动衰弱时,也就是印度洋海面气压上升,南太平洋中东部气压下降时,赤道中太平洋信风带就大大减弱,预示着厄尔尼诺即将发生。

干燥度P204、大陆度。P206

2.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定义。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出现时对我国气候有哪些?

定义: 1)厄尔尼诺:为西班牙语“EI Nino”的音译,是“圣婴”(上帝之子)的意思。现已用来专门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表面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增暖的现象。

2)拉尼娜:为西班牙语“La Nina”的音译,是“小女孩”的意思。用以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表面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影响:1)厄尔尼诺年,东亚季风减弱,拉尼娜年正好相反。

中国夏季主要季风雨带偏南,江淮流域多雨的可能性较大,而北方地区特别是华北到河套一带少雨干旱。

2)在厄尔尼诺年的秋冬季,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比常年减少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比常年增多,冬季青藏高原多雪。

拉尼娜年的秋冬季我国降水的分布为北多南少型。

3)在厄尔尼诺年我国常常出现暖冬凉夏,特别是我国东北地区由于夏季温度偏低,出现低温冷害的可能性较大。

拉尼娜年我国则容易出现冷冬热夏。

4)在西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生成及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厄尔尼诺年比常年少。拉尼娜年比常年多。

3. 洋流如何影响气候的?P186

4. 海陆分布对气候有何影响?P183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有哪些差异?P193

5. 举例说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P184

6. 季风的定义。季风形成的原因有哪些?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有哪些?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有哪些区别?

季风:在大范围内,以一年为周期,低空盛行风向及其所对应的盛行气团和天气气候特点随季节而明显变化的现象。

季风形成的原因:海陆间的热力差异,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高原的热力、动力作用

我国季风气候特点

风冬季:偏北风夏季:东南风

温度冬季气温比同纬度低得多

降水雨量集中,降水变率大,云量和相对湿度全年以夏季最大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有何不同?

1) 强度不同东亚季风是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南亚季风是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2) 成因不同东亚夏季风主要起因于海陆热力差异;

南亚夏季风主要是由于行星风带的北移加上海

陆热力差异的共同作用。

3) 特点不同东亚: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多雨

南亚:冬季干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4) 南亚夏季风的来临是爆发性的,冬季风的建立比较缓慢;

东亚夏季风的建立是渐进的,而冬季风的建立或夏季风的撤退比较突然。7. 简述高山气候与高原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暖温带季风气候的差别。

高山气候具有海洋性,高原气候则具有大陆性。

1.高原上,由于陆地面积大,夏季和白昼,在强烈的太阳直接辐射下增热。成为同一高度大气层的热源。冬季和夜晚,由于地面有效辐射强烈,成为同高度大气的冷源。因此,高原上温差较大。

2. 高山山巅因为陆地面积小,增热冷却比较暖和,所以温差较小些。

第八章

1. 小气候的定义,小气候的特点。在定点短期对比观测法中,你认为测点选择遵循的原则有哪些?(略)

在小范围内,由于下垫面构造和特性不同,使热量和水分收支不一样,形成近地层与大气候所不同的特殊气候,称为小气候。

小气候的特点:范围小、差别大、比较稳定

3.城市气候的特点。P225(8.5.1-8.5.7) 城市热岛形成的原因。如何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形成的原因:

●1)城市人工热源的作用;

●2)城市不透水的人为建筑覆盖度大,植物少,消耗于蒸发的热量少;

●3)市区风速减弱,减少了热量的水平输送;

●4)城市上空污染物质多,产生了保温作用,增加了大气逆辐射;

●5)城市下垫面的热容量大于郊区,夜间冷却降温比郊区缓慢。

(完整版)气象学练习题

气象学练习题 1、天气晴朗时,一天中相对湿度最小值出现在【】 A.傍晚 B.午夜 C.日出前后 D.中午 2、下列哪种现象的出现可预兆天气晴好?【】 A.雨凇 B.平流雾 C.辐射雾 D.云 3、赤道附近区域没有台风形成,是因为【】 A.海水温度不够高 B.没有热带扰动 C.没有地转偏向力 D.无风 4、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是【】 A.冷锋 B.暧锋 C.准静止锋 D.锢囚锋 5、天气晴朗的午后山区的风多是【】 A.从山谷吹向山坡 B. 从山坡吹向山谷 C.无法确定 D.静风

6、某地地面吹东北风,则可知【】 A. 该地东北方有高压 B.该地西南方有高压 C. 该地北方有高压 D. 该地东方有高压 7、风产生的原动力是【】 A.气压梯度力 B.地转偏向力 C.惯性力 D.摩擦力 8、“清明时节雨纷纷”主要与下列哪个天气系统有关?【】 A.暖锋 B.锋面气旋 C. 准静止锋 D.气团 9、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大气三圈环流模式中的【】 A. 东北信风带 B. 副热带高压带 C. 西风带 D.副极地低压带

10、印度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季节性变化 B.行星热源的分布 C.行星风带的季节性位移 D.地形 11、大气中的臭氧主要集中在()。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 12、请列举出3种大气中的温室气体。 13、我国北方地区秋冬季节雾霾天气频繁发生的原因不包括()。 A.静风天气多 B.近地面常出现逆温 C.气溶胶粒子多 D. 冷空气活动频繁 14、对流层大气为何下热上冷? 15、可见光中波长最长的是(),能量最高的是()。 A.红光 B.红外线 C.紫光 D.紫外线 16、秋分日,下列城市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哈尔滨 17、秋分日,广州和哈尔滨的昼长关系是()。 A.广州长 B.哈尔滨长 C.相等 D.无法确定 18、太阳辐射比地面、大气辐射强的原因是()。

天气学原理试题

天气学原理试题(2014.09.11 ) 填空题 1、对流天气一般发生在(条件性不稳定)的情况下,但有时在(上干下湿)的(条件性稳定 层结)条件下,如果有较大的(抬升运动),也可能产生对流天气。 2、在准地转假设下,当正涡度平流随高度(增大时)时,有利于垂直上升运动的发展。 3、中纬度自由大气的大尺度运动,满足水平运动方程的(零级简化方程),即在水平方向 上,(气压梯度力)和(地砖偏向力)平衡。 4、中尺度雨团是由(10km )左右的降水单体所组成,并伴有(10-4/s )的低空辐合。 5、较强的东风波在卫星云图上具有较强的(涡旋状云系),有的甚至可发展为(台风)。 6、一般把出现在低空850 和700hpa 等压面上风场上具有(气旋式切变)的不连续线称为切变线。 7、暴雨常发生在低空急流与边界层急流的交点的(北)侧,其几率几乎达到100%。 8、造成我国雨带进退过程中的三个突变期的根本原因是(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的三次突变)。 9、中尺度低压系统主要有两类:(中低压)和(中气旋)。这两种中系统在气压场上都是低 压,其主要区别是在风场上前者(没有明显的气旋式环流),而后者则(有闭合的气旋式环流)。 10、强雷暴与一般雷暴的主要区别表现在系统中的垂直气流的(强度)以及垂直气流的(有 组织程度)和(不对称性)。 11、强雷暴发生、发展的有利条件有:(逆温层)、(前倾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高、低空急流)、(中小尺度系统)。 12、降水的形成一般有三个过程:水汽由源地输送到降水地区,即(水汽条件);水汽在降水地 区辐合上升,在上升过程中(绝热膨胀冷却凝结成云),即垂直运动条件;云滴增长变为雨滴而 下降,即(云滴增长)条件。 13、东北冷涡天气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因为冷涡在发展阶段,其温压场结构并不完全对称,所以它 的(西部)常有冷空气不断补充南下,在地面图上则常常表现为一条(副冷锋)南移,有利于 冷涡的西、西南、南到东南部位发生(雷阵雨)天气。 14、一般认为,暴雨降在低空急流中心的(左前方),主要是由于急流所在层次的水汽在那里强烈(辐合上升)造成的。 15、常见的对流性天气的触发机制有:天气系统造成的系统性上升运动、(地形抬升作用)和 局地热力抬升作用)。

《天气学原理》理论测试题答案

《天气学原理》理论测试题答案 单位:姓名:分数: 一、填空(每空1分,共40分) 1、冬季北半球的对流层东部环流的最主要特点是在中高纬度以极地低压(或极涡)为中心地环绕纬圈的西风环流。 2、在极地环流圈和哈得来环流圈之间的中高纬度地区存在一个与直接环流方向相反的闭合环流圈称为间接环流圈,亦称为费雷尔环流。 3、在7月份北半球热带对流层高层有明显的反气旋中心,分别在北美、波斯湾和青藏高原。 4、云滴增长的条件,主要取决于云层厚度,而云的厚度,又决定于水汽和垂直运动条件。 5、我国华北及江淮地区有些低压在大陆本来没有很大发展。但是当他们东移入海后,又可再度迅速发展,这一方面因为海上的摩擦力影响比陆地小;另一方面是由于暖海上非绝热加热影响所致。 6、大气环流形成和维持是由影响大气运动的一些基本因子在长期作用下造成的,最主要的因子是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地球表面不均匀(海陆和地形)和地面摩擦。 7、寒潮的中期过程是以北大西洋脊和北太平洋脊的发展为开始,而以东亚大槽的重建为结束。 8、对流性天气形成的基本条件:水汽条件、不稳定层结条件和抬升力条件。 9、下图中为T-lnP图,其中A为抬升凝结高度,B为自由对流高度,C为层结曲线,D为状态曲线,E为对流上限。

10、西太平洋副高是由动力因子而形成,属于暖性高压,Hadley环流是最主要的成因贡献者,脊线呈西西南-东东北走向。 11、影响季风形成的基本因子主要是下垫面附近的热力因子,由太阳辐射的经向差异,海陆热力差异,青藏高原和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三个基本因子组成。12、所谓的振荡是指大气环流周期性的变化,一般来说东亚季风环流和热带季风环流均具有显著的准双周周期振荡。 13、位势不稳定层结的建立主要取决于高低空水汽平流和热量平流的差异。即高层冷平流,低层是暖平流,或中低层比上层增暖更明显。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1920年前后挪威学派V.J.皮叶克尼斯和伯杰龙等人以为主要特征提出了气团与锋的概念,并运用这些概念从千变万化的天气现象与天气过程中总结了许多天气分析和预报规则。 A、气压场 B、温度场 C、风场 D、湿度场 答案:B 2、大气环流的最终能源来自 A、下垫面 B、水汽相变 C、太阳辐射 D、感热 答案:C 3、寒潮中短期过程的关键系统是 A、北大西洋高压脊 B、北太平洋高压脊 C、极地低压 D、乌拉尔山地区高压脊 答案:D 4、在槽前脊后沿气流方向相对涡度减少,为,等压面高度,在槽后脊前沿气流方向相对涡度增加,为,等压面高度。 A、正涡度平流升高负涡度平流降低 B、负涡度平流降低正涡度平流升高 C、负涡度平流升高负涡度平流降低 D、正涡度平流降低负涡度平流升高 答案:D

气象学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大气概述 1.名词解释:气温垂直递减率、饱和差、相对湿度、露点、饱和水汽压。 2.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可分哪几个层次?各层次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3.简述臭氧、二氧化碳、气溶胶的气候效应。 4.如何用相对湿度、饱和差、露点温度来判断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 5.已知气温和饱和差,如何得出饱和水汽压、水汽压、相对湿度和露点温度? 第二章辐射能 1.名词解释:太阳常数、大气透明系数(P)、太阳高度、可照时间、日照时间、直接辐射、大 气逆辐射、大气之窗、地面有效辐射、地面净辐射、逆温、平流逆温、辐射逆温、活动积温、有效积温。 2.为什么地面和大气的辐射是长波辐射?为什么说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能量的来源? 3.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中都包括哪些要素?如何计算到达地面的直接辐射、总辐射、反射率、 大气透明度? 4.太阳辐射在大气中减弱的一般规律是什么?贝尔减弱定律的公式。 5.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由哪两部分组成?试比较二者的异同及影响因子。论述植物和太阳辐 射的关系。 6.地面有效辐射的公式。影响地面有效辐射的因子有哪些? 7.写出地面净辐射公式和各项的物理意义。 第三章温度 1.名词解释:逆温、平流逆温、辐射逆温、生物学温度、活动积温、有效积温。 2.写出地面(土壤)热量平衡方程,解释公式中各项的意义。 3.什么叫土壤日较差、气温日较差?影响土壤日较差、气温日较差的因子有哪些? 4.土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有何规律?它与太阳总辐射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有何差异? 5.近地层气温的铅直变化规律。 6.简述辐射逆温形成的条件。逆温对农林业生产有何影响? 7.界限温度的概念,5个界限温度在林业上的作用。 8.如何计算活动积温、有效积温?简述积温在林业生产中的意义。 第四章大气中的水分 1.影响蒸发的气象因子有哪些? 2.道尔顿定律、蒸散的概念。 3.大气中水气的凝结条件是什么?其达到凝结的途径有哪些?云、露、霜、雾分别是在哪些冷 却方式下产生的? 4.辐射雾、平流雾的形成条件有哪些? 5.降水量、降水强度、降水相对变率、降水绝对变率的定义。降水相对变率和绝对变率分别可 用来表示什么? 6.简述降水形成的原因和种类。 7.从你所学知识说明植物与空气湿度的关系。

卫星气象学章考试题带答案

卫星气象学章考试题带 答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卫星气象学1-4章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5分。 1、卫星气象学是指如何利用(气象卫星探测)各种气象要素,并将(卫星探测)到的资料如何用于大气科学的一门学科。 2、利用气象卫星对大气进行遥感探测称作(气象卫星遥感),亦称(卫星大气遥感)。 3、卫星气象学主要研究(60KM )以下大气中各气象要素的获取和应用。 4、遥感按工作方式可以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 5、(暴雨)和(强雷暴)是灾害性危险天气系统,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常造成严重损失。 6、卫星作为一个(天体),它要受到其他天体的(引力)的作用。 7、对于第一定律,圆锥截线表示为θcos 112e e a r +-=,θ是矢经与 半长轴之间的夹角,称(真近点角)。 8、由于卫星运动和地球的自转,星下点在地球表面形成一条连续的运动轨迹,这一轨迹称为(星下点轨迹)。 9、由于卫星绕地球公转的同时,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所以当卫星绕地球转一周后,地球相对卫星转过的度数称之为(截距)。 10、当卫星倾角为90°时,卫星通过南北两极,这种轨迹称之(极地轨道)。

11、地面的(散射辐照度)为分子散射、气溶胶粒子散射和地面与大气之间多次散射之和。 12、表示卫星探测分辨率的参数有三个,分别为:(空间分辨率)、(灰度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 13、卫星云图的增强处理是对灰度或辐射值进行处理,通过(灰度变化),将人眼不能发现的目标物细微结构清楚的表现出来。 14、从卫星到观测地表面积之间构成的空间立体角称作(瞬时视场)。 15、(等效噪声温度差)是指目标物温度的改变而引起投射到探测器的辐射功率的改变正好等于等效噪声功率时的温度差。 16、光学系统的作用是手机目标物发出的(辐射能),并将其传给探测器。 17、由于云和气溶胶(特别是火山灰)对太阳辐射的强散射作用,导致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减少,称为(阳伞效应或反射效应). 18、当太阳光从水面单向反射至卫星仪器内,则其在卫星云图上表现一片色调较浅的明亮区域,这区域称做(太阳耀斑区)。 19、(黑体)是指某一物体在任何温度下,对任意方向和波长的吸收率或发射率都等于1。

天气学原理复习思考题

《天气学原理》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 1. 影响大气运动的作用力有哪些?各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如何? 2. 个别变化、局地变化、平流变化的含义?表达式?联系? 3. 沿气流方向温度的代数值减小是冷平流还是暖平流? 4. 控制大气运动的基本方程有哪些?各方程的形式如何? 5. 速度散度的表达式和意义?辐合、辐散的含义? 6. 大气运动系统的分类与特征尺度? 7. 大尺度系统运动的基本特征? 8. 地转平衡、静力平衡的概念和方程式? 9. “P”坐标系与“Z”坐标系有什么不同?“P”坐标系有哪些优越性? 10. 什么是位势米?等位势面与等高面哪一个是水平面? 11. 与w有什么不同? 12. 地转风的定义?各坐标系中的表达式和意义? 13. 在北半球大尺度系统运动中,为什么低压中心周围的风做逆时 针旋转?高压中心周围的风做顺时针旋转? 14. 在北半球大尺度系统运动中,为什么高压中心附近等压线稀 疏,风力微弱? 15. 热成风的定义?表达式和意义? 16. 为什么暖平流区风随高度顺转? 17. 为什么中纬度对流层高层盛行西风气流? 18. 中纬度系统温压场结构的主要特点? 19. 为什么在正压大气中等压面就是等密度面也是等温面? 20. 什么是斜压大气?为什么在斜压大气中会产生热成风? 21. 地转偏差的定义和存在的意义?地转偏差产生的根本原因? 22. 为什么摩擦层中风斜穿等压线指向低压一侧? 23. 自由大气中的地转偏差,在低层和高层各以什么为主? 24. 变压风的方向如何? 25. 说明高空槽前脊后这块区域高低层散合情况? 第二章气团与锋

1. 气团的定义,气团的变性,气团形成的两个条件。 2. 冷气团与暖气团的区别 3. 我国境内冬夏两季气团活动特点 4. 锋的概念. 锋的空间结构特征。 5. 冷锋,暖锋,准静止锋,锢囚锋的定义. 6. 锋附近温度场的特征. 7. 在剖面图上,锋区内等位温线为什么相对密集并与锋面近于平 行? 8. 解释说明锋附近气压场的特征. 9. 解释说明锋附近变压场的特征. 10. 气压倾向方程的物理意义. 11. 锋附近风场的特征. 12. 影响锋面天气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3. 什么是第一型冷锋和第二型冷锋?它们的天气有什么不同? 14. 准静止锋天气有什么特点? 15. 如何应用高空等压面图定锋? 16. 如何应用单站高空风图定锋? 17. 如何利用地面图定锋? 18. 锋生和锋消的含义和特征? 19. 什么是锋生函数(强度)?影响锋生锋消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20. 解释说明在稳定大气中冷锋上山、下山是加强还是减弱? 21. 我国主要的锋生区在何处? 22. 我国有利锋生的天气形势有哪些? 第三章气旋和反气旋 1. 气旋和反气旋的定义和分类 2. 涡度定义和物理意义 3. 地转风涡度与地转涡度有什么不同? 4. 绝对涡度的表达式。绝对涡度守恒的条件是什么? 5. 自然坐标系中涡度的表达式及意义 6. 简化涡度方程式及各项的物理意义 7. 试用涡度平流输送项定性判断短波槽脊和长波槽脊的移动情况 8. 位势倾向方程各项的物理意义 9. 用方程判断斜压模式中上升、下沉运动分布情况

气象学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

气象学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 1、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而对人类生产和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时,称为大气污染。 2、大气稳定度:是指气块受任意方向振动后,返回或远离原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 3、干洁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 4、气团:一定范围内,水平方向上气象要素相对比较均一的大块空气。 5、气候:一个地区在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长时间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是时间尺度较长的大气过程。 6、水汽压:大气中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称为水汽压。 7、辐射能:辐射就是以各种各样电磁波的形式放射或输送能量,它们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它们透过空间并不需要媒介物质,由辐射传播的能量称为辐射能。 8、辐射地面有效辐射:指地面辐射E地和地面所吸收的大气辐射E气之差。 9、光谱:太阳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 10、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空气涡旋,在北半球,气旋范围内空气作逆时针旋转,在同一高度上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低。 11、高气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高气压,水平气压梯度自中心指向外圈。 12、低气压:由闭合等压构成的低气压区,水平气压梯度自外向中心递减。 13、反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度空气涡旋,在北半球,反气旋范围内空气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在同一高度上,反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高。 14 锋面气旋——生成和活动在温带一区的气旋称为温带气旋,而具有锋面结构的低压,称锋面气旋。 15、锋:是冷暖气团之间狭窄的过渡带,是一个三度空间的天气系统。 16、暖锋:是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线向冷气团一侧移动。 17、冷锋:指冷气团势力比较强,向暖气团方向移动而形成的锋。 18、海陆风:由于海陆热力差异而引起的以一日为周期变化的风,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海风);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陆风)。 19、山谷风:大山区,白天日出后山坡受热,其上的空气增温快,而同一高度的山谷上空的空气因距地面较远,增温慢,于是暖空气沿山坡上升,风由山谷吹向山坡,称谷风。夜间山坡,辐射冷却,气温迅速下降,而同一高度的山谷上空的空气冷却慢,于是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风由山坡吹向山谷,称为山风。这种以一日为周期而转换风向的风称为山谷风。 20、季风:以一年为周期,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着改变的现象,风向不仅有季节改变,且方向的变化在120°以上 21、气候资源:指能为人类合理利用的气候条件,如光能、热能、水分、风等。 22、地转风:是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相平衡时,空气作等速、直线水平运动的形式。 23、梯度风:自由大气中作曲线运动的空气,当G、A、C这个力达到平衡时形成的风称为梯度风 24、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具有的水汽压与同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25、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风度小于1KM的物理现象。如果能风度在1-10KM范围内,则称为轻雾。 26、台风:当地面中心附近最大风速大于或等于32.6m/s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热带气旋是形成于热带海

气象学复习思考题2012.121

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1.名词解释:气温垂直递减率(每上升100m,气温约下降0.65℃,也称气温垂直梯度,通常 以γ表示)、饱和水汽压(p16 饱和空气产生的水汽压力称为饱和水汽压 E)、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 U)、露点(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使空气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称露点温度 td)、饱和差(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空气中水汽压之差成为饱和差 d)。 2.气候与天气的不同有哪些?天气:一个地方某一瞬间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称为天气。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间发生的天气状态,既包括平均状态又包括极端状态。 3.平流层和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平流层:①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升高②空气以水平运 动为主③水汽含量极少,大多数时间天气晴朗对流层: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②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③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4.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气溶胶的气候效应。臭氧: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臭氧 层增暖,影响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同时,臭氧层的存在也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太阳紫外线的伤害,对地球上生物有机体生存起了保护作用。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不可缺少的原料,他的增多也会对提高植物光和效率产生一定影响。 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对空气和地面有增温效应,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将会导致温度上升,并使全球气候发生明显变化。水汽:形成各种凝结物如云、雾、雨、雪、雹等,水汽相变过程吸收或放出潜热,引起大气湿度变化,同时引起热量转移,对大气运动的能量转移和变化,地面及大气温度、海洋之间的水分循环和交换,以及各种大气现象都有着重要影响。能强烈吸收长波辐射,参与大气温室效应形成,对地面起保温作用。影响云雨及各种降水,对植物生长发育所需水分有着直接影响,最终影响到植物及农作物的产量。气溶胶粒子:使大气能见度变坏,能减弱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影响地面及空气温度。大气气溶胶微粒能充当水汽凝结核,对云、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5.如何用饱和差、露点温度来判断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饱和差表示实际空气距离饱和的程 度d=E-e d>0未饱和露点温度:t>td时,表示空气未饱和;t=td时,表示空气饱和;t <td时,表示空气过饱和。 6.已知气温和相对湿度后,如何得出饱和水汽压、水汽压、饱和差、露点温度。P16 第二章、第三章 1.名词解释: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面上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称为太阳常数以S0表示)、 2.大气透明系数(P大气透明系数是表征大气透明度的特征量,是指透过一个大气质量的透射辐射与入射辐射之比。)、 3.太阳高度(太阳光线和观测点地平线间的夹角,以h表示)、太阳直接辐射(太阳以平行光方式投射到与光线相垂直的面上的辐射称为太阳直接辐射用S表示)、总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之和称为总辐射用St表示)、大气逆辐射(投向地面的这部分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以La表示)、大气之窗(大气之窗是指地球辐射中波长为8.5到11微米波段的辐射几乎没有为大气所吸收而能全部透过并进入太空,好像大气为这个波段长开了一个窗子,故名为“大气之窗”。)、地面有效辐射(地面有效辐射是地面发射的长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农业气象学试题(1)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共16分,每小题2分) 1、辐射的波动性: 辐射以波动的形式发射或传播能量的过程。 2、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 3、长日照作物需要经过一段时间长的白天和短的黑夜才能开花结果的植物,称为长日照植物。 4、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气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气压的百分比。 5、温度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月平均温度与一年中最冷月的月平均温度之差。 6、季风环流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东西方向的垂直环流。 7、副热带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指由于热带环流圈的下沉在30°N附近堆积下沉形成的高压系统。

8、农业气候资源可供农业生产利用的光、热、水等气候资源,称 为农业气候资源。 二、填空(共10分,每空0.5分) 1、广东大部分地区的年降雨量多在 1500mm 到 2000mm 之间,通常把一年的降水分成两大部分,前一部分的降水,称为 前汛期降水,主要是由锋面引起的;后一部分的降水 称为后汛期降水,主要是由台风引起的。 2、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了地球上昼夜交替变化.由于 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不垂直 ,且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方 向保持不变,因而形成了地球上的季节交替和各地昼夜长 短不等。 3、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主要是短波辐射,地面和大气 向外发出的辐射,主要是长波辐射。 4、植物在繁育期期对低温的反应比生长期对低温的 反应更为敏感,这一时期往往就是植物的温度临界期期。 5、水面蒸发速度的大小,与风速和饱和差成正比, 与大气压力成反比。 6、台风是指形成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当台风在东经180度以西,赤道 以北的西北太平洋海区形成后,我国气象部门将对其进行命名和编

卫星气象学1-4章考试题(带答案)

卫星气象学1-4章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5分。 1、卫星气象学是指如何利用(气象卫星探测)各种气象要素,并将(卫星探测)到的资料如何用于大气科学的一门学科。 2、利用气象卫星对大气进行遥感探测称作(气象卫星遥感),亦称(卫星大气遥感)。 3、卫星气象学主要研究(60KM )以下大气中各气象要素的获取和应用。 4、遥感按工作方式可以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 5、(暴雨)和(强雷暴)是灾害性危险天气系统,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常造成严重损失。 6、卫星作为一个(天体),它要受到其他天体的(引力)的作用。 7、对于第一定律,圆锥截线表示为θcos 112e e a r +-=,θ是矢经与半 长轴之间的夹角,称(真近点角)。 8、由于卫星运动和地球的自转,星下点在地球表面形成一条连续的运动轨迹,这一轨迹称为(星下点轨迹)。 9、由于卫星绕地球公转的同时,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所以当卫星绕地球转一周后,地球相对卫星转过的度数称之为(截距)。 10、当卫星倾角为90°时,卫星通过南北两极,这种轨迹称之(极地轨道)。 11、地面的(散射辐照度)为分子散射、气溶胶粒子散射和地面

与大气之间多次散射之和。 12、表示卫星探测分辨率的参数有三个,分别为:(空间分辨率)、(灰度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 13、卫星云图的增强处理是对灰度或辐射值进行处理,通过(灰度变化),将人眼不能发现的目标物细微结构清楚的表现出来。 14、从卫星到观测地表面积之间构成的空间立体角称作(瞬时视场)。 15、(等效噪声温度差)是指目标物温度的改变而引起投射到探测器的辐射功率的改变正好等于等效噪声功率时的温度差。16、光学系统的作用是手机目标物发出的(辐射能),并将其传给探测器。 17、由于云和气溶胶(特别是火山灰)对太阳辐射的强散射作用,导致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减少,称为(阳伞效应或反射效应). 18、当太阳光从水面单向反射至卫星仪器内,则其在卫星云图上表现一片色调较浅的明亮区域,这区域称做(太阳耀斑区)。19、(黑体)是指某一物体在任何温度下,对任意方向和波长的吸收率或发射率都等于1。 20、如果物体的吸收率(或发射率)随波长而变,则这种物体称作(选择性辐射体)。 21、风云2号静止气象卫星星下点地面分辨率可见光为 (1.25km),红外为(5.0km),水汽为(5.0km)。

气象学试题

第三章温度 一、名词解释题: 1. 温度(气温)日较差:一日中最高温度(气温)最低温度(气温)之差。 2. 温度(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温度(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温度(气温)之差。 3. 日平均温度:为一日中四次观测温度值之平均。即 T平均 = (T02+T08+T14+T20)÷4。 4. 候平均温度:为五日平均温度的平均值。 5. 活动温度: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温度。 6. 活动积温:生物在某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中,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气温的总和。 7. 有效温度: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之差。 8. 有效积温:生物在某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中,有效温度的总和。 9. 逆温: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现象。 10. 辐射逆温:晴朗小风的夜间,地面因强烈有效辐射而很快冷却,从而形成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逆温。 11. 活动面(作用面):凡是辐射能、热能和水分交换最活跃,从而能调节邻近气层和土层温度或湿度状况的物质面。 12. 容积热容量:单位容积的物质,升温1℃,所需要的热量。 13. 农耕期:通常把日平均温度稳定在0℃以上所持续的时期,称为农耕期。 14. 逆温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发生逆温现象的气层,称为逆温层。 15. 三基点温度:是指生物维持生长发育的生物学下限温度、上限温度和最适温度。 二、填空题: 1. 空气温度日变化规律是:最高温度出现在 (1) 时,最低温度出现 (2) 时。 年变化是最热月在 (3) ,最冷月在 (4) 月。 2. 土温日较差,随深度增加而 (5) ,极值(即最高,最低值)出现的时间,随着深度的增加而 (6) 。 3. 水的热容量(C)比空气的热容量 (7) 。水的导热率(λ)比空气 (8) 。粘土的热容量比 沙土的要 (9) ,粘土的导热率比沙土 (10) 。 4. 干松土壤与紧湿土壤相比: C干松土

气象学复习思考题含答案

气象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大气概述 1.名词解释: 气温垂直递减率(丫):在垂直方向每变化100m气温的变化值。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均而言,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C,这称为气温垂直递减率, 也称气温垂直梯度。 饱和水汽压(E):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水汽 达到此限度,空气就是饱和状态,这是的空气成为饱和空气。饱和空气产生的水汽压力成为 饱和水汽压,它是温度的函数。 相对湿度(U):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即U=e/E W0% 露点温度(t d ):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简称露点。 饱和差(d ):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空气中水汽压之差称为饱和差。d=E-e 2.气候与天气有哪些不同? ①气候:一个地方较长时间内发生的天气状态,既包括平均状态又包括极端状态,一般比较稳定。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受它所在的纬度、高度、海陆相对位置等影响较大。 ②天气:一个地方较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成为天气,一般具有多变性。 3.平流层和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①平流层: a .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升高

b ?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c.水汽含量较少,大多数时间天气晴朗,有时对流层中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也可伸展到平流层下部 ②对流层: a ?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降低 b ?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作用 c.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4?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气溶胶的气候效应。 ①臭氧: a ?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臭氧层增暖,影响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 (b .臭氧层的存在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太阳紫外线的伤害,对地球上生物有机体的生 存起了保护作用。) ②二氧化碳: a. C02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很少,但能强烈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使得地表辐射的热量大部分被截留在大气层内,因而对地表有保温效对空气和地面有增温效应。 b ?在所有温室气体中,C02对大气温室效应的贡献占到53%。若大气中C02含量不断 增加,将导致温度上升,使全球气候发生明显变化。 (C?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C02的增多也会对提高植物光合效率产生一定影 响。) ③水汽: a ?易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参与大气温室效应的形成,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b .含量虽少,但可在大气温度范围内进行相变,是天气变化的主要角色,影响云雨及各种

天气学原理复习题

(气团与锋)复习思考题 什么是气团?什么是锋? 气团在什么地方形成? 气团性质的改变是如何发生的? 气团是如何分类的? 锋如何分类? 锋面坡度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 锋的动力学条件和运动学条件 等压面上锋区附近的温度场分布有什么特点? 等压面图上,锋区附近的高度场一般有什么特征? 地面图上,各种要素(T、P、ΔP3、风场、天气区等)各有什么特征? 如何判断地面图上锋的移动规律?“引导气流”法的实质是什么? 什么是锋生和锋消?如何从天气图上判断锋生和锋消? 尝试在思想中建立锋的生、消、移动以及天气变化的图象 气旋与反气旋部分 名词: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气旋加深、气旋填塞、反气旋发展、气旋强度、反气旋强度、锋面气旋、达因补偿原理、气旋再生、气旋族、錮囚气旋、蒙古气旋、黄河气旋、江淮气旋、热低压、曲率涡度、切变涡度 大气环流与大气长波思考题 1、概念:大气环流、经圈环流、水平环流、长波调整、阻塞高压、切断低 压、切变线、西南涡、极涡、西风角动量、急流、行星锋区、急流出口区、急流入口区、上下游效应、涡度平流、热成风涡度平流、疏散槽、汇合槽 2、什么是大气长波?长波的移动受哪些因素影响? 3、北半球大气环流场的分布有什么特征? 4、影响大气环流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各起什么作用? 5、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有哪些特征? 6、高空急流和行星锋区有什么联系? 7、等压面上槽脊振幅的变化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判断? 8、西风带中长波槽脊的结构有什么特征? 9、青藏高原大地形对大气环流特征的形成有什么影响? 中小尺度系统要点及思考题 1 对流发展与大气稳定度的关系 2 对流天气发展的必要条件 3 对流发展的热力和动力条件 4 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基本特征 5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垂直速度量级、散度量级 6雷暴单体的生命史、结构与强风暴云的主要差别 7雷暴高压的形成和结构 8强风暴云与雷暴单体的形成条件的区别 9有利飑线系统形成的大尺度环流形势和中尺度条件

气象学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

气象学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而对人类生产和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时,称为大气污染。 2、大气稳定度:是指气块受任意方向振动后,返回或远离原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 3、干洁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 4、气团:一定范围内,水平方向上气象要素相对比较均一的大块空气。 5、气候:一个地区在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长时间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是时间尺度较长的大气过程。 6、水汽压:大气中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称为水汽压。 7、辐射能:辐射就是以各种各样电磁波的形式放射或输送能量,它们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它们透过空间并不需要媒介物质,由辐射传播的能量称为辐射能。 8、辐射地面有效辐射:指地面辐射E地和地面所吸收的大气辐射E气之差。 9、光谱:太阳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 10、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空气涡旋,在北半球,气旋范围内空气作逆时针旋转,在同一高度上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低。 11、高气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高气压,水平气压梯度自中心指向外圈。 12、低气压:由闭合等压构成的低气压区,水平气压梯度自外向中心递减。 13、反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度空气涡旋,在北半球,反气旋范围内空气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在同一高度上,反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高。 14 锋面气旋——生成和活动在温带一区的气旋称为温带气旋,而具有锋面结构的低压,称锋面气旋。 15、锋:是冷暖气团之间狭窄的过渡带,是一个三度空间的天气系统。 16、暖锋:是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线向冷气团一侧移动。 17、冷锋:指冷气团势力比较强,向暖气团方向移动而形成的锋。 18、海陆风:由于海陆热力差异而引起的以一日为周期变化的风,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海风);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陆风)。 19、山谷风:大山区,白天日出后山坡受热,其上的空气增温快,而同一高度的风由山谷吹向于是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增温慢,山谷上空的空气因距地面较远,山坡,称谷风。夜间山坡,辐射冷却,气温迅速下降,而同一高度的山谷上空的空气冷却慢,于是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风由山坡吹向山谷,称为山风。这种以一日为周期而转换风向的风称为山谷风。 20、季风:以一年为周期,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风向不仅有季节改变,且方向的变化在120°以上 21、气候资源:指能为人类合理利用的气候条件,如光能、热能、水分、风等。 22、地转风:是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相平衡时,空气作等速、直线水平运动的形式。 23、梯度风:自由大气中作曲线运动的空气,当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惯性

《气象学与气候学》思考题(一)

思考题: 1. 某气象台站测得某日某时f=40%,t=15℃p=1000hPa, 求该时段的e、d、a、q、γ值。 2. 北纬30°处有一座海拔1000m高的山,试分析该山地坡麓与 山顶在上、下午不同时间各气象要素(T、p、e、E、f、td)的分布及山南与山北的差别。 3. 简介大气主要成分在大气层中的作用及微量气体(CO2、O3)影响气温垂直分布的原因及机制。 4. 人类用什么方法来限制大气系统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和 臭氧层遭到破坏? 5. 对流层的三个基本特征是怎样形成的?对人类生存自然环 境有何影响? 6.对流层顶气温分布为何高纬高,低纬低? 7.说明状态方程物理意义. 8.说明各气象要素定义及单位. 9.干湿空气哪个重,为什麽? 10.一块湿空气,P=1000hpa,e=23.4hpa,t=20°, 求该湿空气密度.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 ins commerciales.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天原复习试题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天气学原理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 (20分) 1.质量通量散度。 2.冷式锢囚锋。 3.气旋族。 4.大气活动中心。 5.热成风涡度平流。 二、填空:(36分) 1. 连续方程根据------------------原理求得,坐标中的连续方程------------------------。 2. 固定点温度变化由---------------------------------------------------------------------- -------------------------决定。 3. 推导马格拉斯锋面坡度公式假设锋为---------------------------面,其动力学边界条件为---------------------------------------------------。 4. 一型冷锋与二型冷锋区别是------------------------------------------------------------ --------------------------------------------------------------------------------------------------------------------------------------------------------------------------------------------------------------------------------------------------------------------------------------------------------------------------------------------------------------。 5. 在中、高纬大尺度系统运动中,通常固定点涡度增加(减小)和该固定点等压面位势高度降低(升高)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赖以存在的根据是------------------------------------------------------------------。 6. 用方程诊断上升及下沉运动是由-------------------------------------------------- --------------------------------------------------------------项决定。 7. 控制大气环流的基本因子有------------------------------------------------------------ -----------------------------------------------------------------------。 8.任一层风速可用表示,它能成立的条件是 --------------------------------------------------------------------若为地面风速,则取---------------------(填:) 9.我国北方气旋活动,一般与-----------急流相对应,南方气旋活动一般与-----------急流相对应。 三、综合题。(44分) 1.从力的平衡观点说明为什么在北半球大尺度系统运动中,高压内空气作顺时针旋转?(8分) 2.解释在稳定大气中,冷锋上山(爬坡),此锋是加强还是减弱?(8分) 3.请写出位势倾向方程: 右端各项的名称,并用此方程定性解释图中槽的变化(图中波长L<3000KM,,实线为图上等高线,虚线为等温线,闭合为地面高低压中心)(14分) P ωT v A v +=A 1,0,0-=<>()g g f v f t p f ζφσ+??-=????? ? ????+?2222??? ????-???? ??????-??+dt dQ p R p c f p v p f p g σφσ22hPa 500D G ,

气象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气象学试题(有答案) 第一章大气 一、名词解释题: 2. 下垫面:指与大气底部相接触的地球表面,或垫在空气层之下的界面。如地表面、海面 及其它各种水面、植被表面等。 二、填空题(说明:在有底线的数字处填上适当内容) 1. 干洁大气中,按容积计算含量最多的四种气体是:氮、氧、氩和二氧化碳。 2. 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3. 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长波辐射。 4. 近地气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白天比晚上低,夏天比冬天低。 5. 水汽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 6. 根据大气中温度的铅直分布,可以把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为五个层次。 7. 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8. 大气中对流层之上的一层称为平流层,这一层上部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升高。 9. 根据大气中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作为判断大气上界的标准,大气顶约高1200千米。 三、判断题:(说明: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1. 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及其以上的大气层中,它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V 2. 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空气升温,产生温室效应”。X 3. 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减少。X 4. 地球大气中水汽含量一般来说是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夏季多于冬季。V 5. 大气在铅直方向上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分别为对流层、热成层、中间层、平流层和 散逸层。X 6. 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V 7. 热成层中空气多被离解成离子,因此又称电离层。V 四、问答题: 2. 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对流层是大气中最低的一层,是对生物和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气层。对流层的主要特点 有:(1)对流层集中了80%以上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是天气变化最复杂的层次, 大气中的云、雾、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都集中在这一气层内; (2)在对流层中,气温一般随高度增高而下降,平 均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5C, 在对流层顶可降至—50C至—85C; (3)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和乱流运动,促进了气层内的能量和物质的交换; (4)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在水平方向的分布很不均匀,这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随纬度 变化和地表性质分布的不均匀性而产生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