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曲艺音乐

曲艺音乐

曲艺音乐
曲艺音乐

曲艺音乐

教学目标

1. 通过活动了解曲艺,增强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2. 知道曲艺是我国民间艺术形式,能说出所知道的主要的曲艺种类。

3. 在听辨、思考、探讨的实践活动过程中,感受、体会几个曲种的唱腔及风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

1. 知道曲艺是我国民间艺术形式,能说出所知道的主要的曲艺种类。

2. 能听辨、思考几个曲种的唱腔及风格特点。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一项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趣味活动,同时也是一节单元复习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本单元内容进行复习巩固,并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间增进感情。这里提供两个活动方式,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一、新课教授

1.(课前请学生查阅资料。)师:通过前一段的学习,大家了解到曲艺音乐的一些知识,

又在课下查找了相关的资料自主学习。今天,我们一起进行总结,谁先把自己找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2. 学生畅谈曲艺知识。(可以引导学生从曲艺文化、曲种介绍、曲艺表演与曲艺伴奏、

演出场所及名家名角等方面谈论。)

3. 教师按地区和音乐特点介绍曲种分类。

二、观看曲艺视频

1. 师:说唱艺术在以前虽然没有独立的艺术地位,但在新中国成立后,地位日臻提高。

现在,各地方都成立了专门的曲艺协会,而且还有定期的中国曲艺节举办、召开,老师请大家观看曲艺大师们在春节联欢晚会上的精彩演出。

2. 师:每个曲种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能谈一谈你的感受吗?

三、探索曲艺命名特点

1. 师:你们发现曲艺音乐的命名有什么特点吗?

2. 师:同学们真善于发现问题,曲艺音乐的命名有的用省市名称命名,有的用主奏乐器

命名,还有的将省市与主奏乐器结合命名。如京韵大鼓,天津快板等。好,我们复习一下本单元学过的京韵大鼓风格的歌曲《重整河山待后生》和苏州弹词《蝶恋花?答李淑一》。

学唱歌曲《咱们屯里的人》,了解东北二人转的风格特点。

四、谈感受细体会。

1. 师: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对曲艺这种音乐形式有了什么感情,或者你有哪些感受与收获呢?

2. 师:同学们说的很具体,我们再复习一下歌曲《说演弹唱》,细细体味一下曲艺的内涵。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活动我们一起了解了曲艺,增强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也知道了曲艺是我国民间艺术形式。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欣赏体会一下别的曲种。

浅谈中国戏剧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国戏剧在新时代的发展之路 中国是戏剧大国,作为国粹的梅兰芳的京剧体系和布莱希特的柏林剧团与斯 坦尼拉夫斯基的莫斯科大剧院并称世界三大戏剧体系,而另一种剧种昆曲则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然而,中国并没有形成世界性的戏剧中心,而且在当下的社会中,中国的戏剧已经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低谷。这个低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作为戏剧接受主体的观众对于戏剧本身的拒绝接受,另一个则是作为戏剧管理者和戏剧文学家们对于戏剧与市场和戏剧文学创作的不切实际。 如今,步入低谷的中国戏剧已无法与繁荣发展的西方戏剧相媲美。世界齐名的两大戏剧中心——纽约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然成为西方戏剧的王国,而且也成为了表演艺术的国际舞台。时至今日,它们作为戏剧中心和娱乐中心,不仅将西方戏剧的影响日益扩大,而且在美英两国的经济中发挥了越来越令人瞩目的作用,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这种发展势头和成就是现在的中国戏剧无法企及的。 那么,中国戏剧为什么会出现今天这种状况呢?与纽约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相比,它有哪些不足之处? 首先,我认为二者的发展路线存在差异。非源于大多数观众的欣赏而产生的艺术形式本身就注定是一种“大雅”的艺术审美形式,这种“大雅”本身不会存在着太多的接受者。经过漫长的发展,中国的戏剧一直保留着当时的唱腔、表演形式与剧本模式,这种保留一方面是国粹的传承,一方面却很容易走向拟古守旧的误区。而纽约百老汇则不同,它走的是大众化路线,经常会组织人员对各地的观众进行市场调研,以满足他们不同的口味和与

当地的风俗习惯等因素谋求和谐。伦敦西区的魅力和优势也在于它在有限的空间内为观众提供了多样的选择,以集体的优势吸引庞大的观众群,产生连锁效益,因为不同口味的观众在西区都能找到自己中意的节目。 所以,中国戏剧要有所发展,应该“让戏剧走向大众视野”,戏剧是演给人看的,戏曲的创作演出时刻应当为观众而存在,失去了观众,戏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戏曲创作必须考虑观众的需求,自觉地受观众的制约。其实中国的戏曲艺术历来重视在舞台上塑造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传统戏曲时刻不忘观众。过去的戏曲编剧在选材时,大都取材于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记及社会上的新闻等,以此来引起观众的兴趣。导演也是如此,时刻提醒演员不要忘了观众。而演员则必须唱得好、演得好、舞得好、打得好,才能赢得观众的赞赏和肯定。总之,戏曲的创作与演出要以观众为中心,以观众的欣赏需要为目的,承认观众的存在,重视观众的需求,就是尊重戏曲的艺术规律。综观戏曲舞台上历来产生的大批优秀剧目,正是遵循艺术规律,以观众为出发点,发挥戏曲独特的表现手段,才会深深地打动群众,受到观众的好评。 戏曲演出必须明确一点:要让观众看得懂、引起观众的浓厚兴趣,才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如果观众对所演的剧目根本看不懂,或是虽能看懂,但剧目曲高和寡,或反映的是观众不关心的事,那么即使编剧的写作再娴熟,导演的手法再高明,演员的演技再炉火纯青,对于观众来说都是隔靴搔痒、无动于衷的。戏曲不能打动观众,就会失去生命。这在中国戏曲史上也曾有过教训。如昆曲历史悠久,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皇家御用的宫廷戏后,离百姓生活愈来愈远,渐渐脱离了群众。 戏曲艺术以观众为中心的原则,归纳起来是:思想性、娱乐性、群众性三结合的原则。首先,它有很强的思想性,但表演要深入浅出,寓教于乐;既讲究娱乐性,要求演出声情

音乐与戏曲

音乐与戏曲 一、音乐 分为声乐和器乐 (一)乐器 1、分类 (1)传统分法(依据:材制) 八音分类:金、石、丝、竹、匏、土、革、木(钟)(磬)(弦)(笛,萧,觱篥)(竽,笙)(埙)(鼓)(敔)(2)现代(逻辑)分类法:(依据:振动和演奏方式) 体鸣乐器:梆子等 膜鸣乐器:军鼓、手鼓等 气鸣乐器:箫、笛、唢呐、埙、小号等 弦鸣乐器: 擦奏弦鸣乐器:小提琴、二胡、马头琴等 拨(弹)奏弦鸣乐器:琵琶、吉他、古筝、三弦等 击奏弦鸣乐器:扬琴、钢琴等 电鸣乐器:电吉他、电子琴等 2.我国传统乐器 (1)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 通常以桐木为主 相关典故及人物:俞伯牙、钟子期;嵇康 代表曲目:《广陵散》《高山流水》《阳关三叠》等 (2)琵琶(唐朝为鼎盛时期) 代表曲目:《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 (3)古筝 代表曲目:《渔舟唱晚》《高山流水》《林冲夜奔》《汉宫秋月》等(4)阮 相关人物:阮咸 (5)马头琴——蒙古族 (6)冬不拉——哈萨克族 (7)达卜——维吾尔族 (8)葫芦丝——傣族 (9)朝鲜长鼓——朝鲜族 (10)扎木聂——藏族

3.部分西洋乐器 (二)部分专业术语 1.节拍 2.音阶 五音:宫、商、角、徵、羽 3.调式 4.旋律:变奏 5.乐曲 圆舞曲、交响曲、进行曲、夜曲等 (三)音乐作品(考法:作品与作者对应,作品创作时间的分类,时间排序) 1.我国近代著名红歌 ◆抗战时期 《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聂耳(1935) 《游击队之歌》——贺绿汀(1937) 《黄河大合唱》——光未然、冼星海(1939) 《东方红》——1943 年 ◆建国以后 《歌唱祖国》(1950年) 《我们走在大路上》(1963年) 《在希望的田野上》(1978年) 《春天的故事》(1992年)

中国戏曲中的音乐发展

音乐鉴赏 课程名称:音乐鉴赏 学生姓名:黎含青学号:0133016 专业:金融教学班级A03 任课教师:李霜

从中国戏曲来看中国传统音乐发展 无论是乌江自刎挥别霸王的虞姬,还是霓裳羽衣摇摇欲坠的杨贵妃;无论是感叹良辰美景奈何天的杜丽娘,还是无语怨东风的崔莺莺;无论是不疯魔不成活的程蝶衣,还是抗战毅然罢唱八年的梅兰芳,都在以其最直白的语句,向我们传递着情感的真知,表露着戏曲的魅力。即今日戏曲于百姓而言以属于一种小众娱乐,其影响能力正逐日衰退,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依然傲立于中国传统文化顶端,誉之为“国粹”。戏曲的成功演绎,离不开生旦净末丑等各个角色细腻表演,然而也离不开在台后为其伴奏的各个乐师。 戏曲音乐是戏曲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着中国戏曲艺术的表现体系和艺术手法,又与中国传统音乐各种艺术技法一脉相承。戏曲音乐为戏曲塑造音乐形象、表达人物情感及推动戏剧矛盾的发展和变化起了重要作用。 戏曲音乐主要体现在戏曲声腔、器乐伴奏和韵白三部分。其中,戏曲声腔是塑造人物音乐形象的主要手段,纵观历代戏曲剧种的兴亡盛衰,其根本原因就是取决于它的声腔是否适应发展的时代和变异着的人文环境。器乐伴奏是用于渲染气氛、伴奏声腔。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不断推陈出新,在表现新时代、新人物的形象时,器乐伴奏也必须逐步进行革新。可见,戏曲音乐的时代性是很重要的一个课题。 艺术源于生活,并且为表现生活服务。我们说中国戏曲要适应时代,就是说中国戏曲无论在物质的、制度的层面,还是在观念的、意识的层面,都应能够适应当今世界音乐文化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要能够充分满足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 一、从戏曲唱腔发展来看戏曲音乐 戏曲唱腔的发展一般经历了一下几个时期:1、不同音区的出现;北京曲剧《杨乃武与小白菜》,葛毕氏与杨乃武都曾用一曲牌《剪剪花》演唱,由于在男女同调同腔演唱时,男演员感到吃力,又不能降低调高,所以便将唱腔的高音区部分下行移低演唱。2、少数板式到一系列板式;这是因为表现题材的扩大以及为了适应戏剧的规定和人物的思想感情。3、不同剧种和板式之间的吸取;当年名噪一时的京剧老生谭鑫培,在老生唱腔中吸收了旦角的腔调,增强了唱腔的旋律美和表现力。梅兰芳曾说过:“我们戏曲的唱腔,向来不反对吸收的,不吸收,从哪里创造新腔呢?……我听过任何好的,优美的唱腔,就全把它吸收进来,丰富自己的唱腔。” 而到了今天,戏曲的唱腔仍然被很多流行音乐的制作人所利用。如果说陈升《北京一夜》只是戏剧风格的尝试,那他最近的《牡丹亭外》就是更直接的嫁接,而王力宏则在《花田错》中巧妙的将现代流行的R&B与戏曲唱腔结合起来演唱。

论戏曲与流行歌曲在声乐演唱中的结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214254190.html, 论戏曲与流行歌曲在声乐演唱中的结合 作者:唐赛男 来源:《音乐时空》2014年第10期 摘要:李玉刚演唱的《新贵妃醉酒》,是戏曲与流行歌曲在声乐演唱中完美结合的佳作。从呼吸方法来看,他在演唱这首歌曲的女声部分时,主要运用的是托气的方法;在演唱通俗部分的时候,运用了胸腹式联合式呼吸。从发声共鸣来看,戏曲演唱部分他主要采用头腔和口咽腔共鸣,基本不用胸腔共鸣;通俗歌曲演唱部分则更依赖口腔颌胸腔共鸣。从咬字吐字来看,在演唱戏曲部分时他注重了归韵;在运用通俗唱法演唱的时候,咬字吐字是直接经过口腔送出去,显得非常口语化、亲切自然,但是戏曲对咬字吐字的讲究还是部分地渗透到了他通俗歌曲部分的演唱中。 关键词:声乐演唱戏曲流行歌曲结合《新贵妃醉酒》 声乐是诉诸情感的艺术。德国著名美学家黑格尔指出:“音乐所特有的因素是单纯的内心方面的因素,即本身无形的情感。”声乐演唱即是将这种无形的情感有形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因而声乐演唱是作品和听众之间的桥梁,它给听众带来直接的听觉享受,使听者对作品的风格把握得更加直观,也让听者对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在情感体验得更加立体、丰富。所以,成功的声乐作品都需要丰富的声乐演唱技巧来作为基础。通常,为了作品的成功,演唱者会有意识地学习、提升、丰富自己的声乐演唱技巧。所有的声乐演唱都是如此,流行歌曲演唱当然也不例外。 近年来,为了丰富流行歌曲的文化内涵及表现力,涌现出一种将民族音乐元素融合到流行歌曲演唱的创作趋势。这种趋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融合民族乐器伴奏,如凤凰传奇演唱的《自由飞翔》,以蒙古族马头琴作伴奏乐器;周华健的《刀剑如梦》使用了笛子和扬琴;陈百强的《偏偏喜欢你》使用了笛子、古筝和萧。二是在唱法上借鉴民歌、民谣的曲调或直接进行翻唱。如韩红、胡彦斌等人以流行歌曲的形式翻唱藏族民歌《北京的金山上》、刀郎翻唱诸如《怀念战友》、《康定情歌》等西部民歌、阿宝翻唱西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再是流行唱法借用或模仿戏曲的音调、唱腔、唱法。著名的戏歌《说唱脸谱》就是融合戏曲中京剧的曲调及唱法、唱腔和流行歌曲中说唱方式的经典作品,被广为传唱。 随着流行歌曲的迅速发展,戏曲以一种新的发展形态与流行歌曲融合取得成功的作品越来越多,尤其是2008年,由唱作奇才胡力为“草根明星”李玉刚创作的《新贵妃醉酒》,无疑是戏曲与流行歌曲在声乐演唱中完美结合的佳作。笔者结合戏曲与流行歌曲演唱方式的异同,试从呼吸方法、发声共鸣和咬字吐字三个方面来对这首作品的演唱方式进行分析,以揭示其成功之处。 一、呼吸方法

戏曲音乐开题报告

戏曲音乐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一起来看看戏曲音乐开题报告,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一、研究意义和现状 (一)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据调查:高达90%的大学生喜欢流行音乐而不喜欢古典和民族音乐,在课堂和课余与他们交流时发现,许多学生喜爱音乐,也仅仅停留在一些肤浅、粗俗的流行音乐,对高雅音乐缺乏兴趣,对课堂上所播放和讲解的一些古典音乐,他们认为是“过时、老土”的,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较为浅薄和单一。而在当今的社会文化环境方面,存在许多不利于音乐艺术教育发展,不利于青年学生音乐素养提升的因素。一些传媒的“误导”,造成了不良的文化环境,严重的冲击着学校正常的、健康的艺术教育,对青年学生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导致部分青年学生审美素质低下,良莠不辨,美丑不分。因此如何如何利用流行音乐为手段来提升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进而提升音乐教育的成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现状 目前有关流行音乐方面的刊物和资料已有不少,已经出版的有关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记录、呈现流行音乐发展史料特点的成果有:汉唐文化公司组织撰写的《十年——中国流行音乐纪事》,金兆钧著《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当代流行音乐20年》,付林编著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20年》等几部专著。

在金兆钧的《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当代流行音乐20年》一书中,作者以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的亲历者、策划者、重要乐评人的身份优势,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进行了富有特色的、史论相结合的写作。他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对流行音乐圈子里的词曲作家、制作人、乐手、歌手做了大量的采访,拥有几百个小时的录音资料。 和《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当代流行音乐20年》一书相似,流行音乐圈中的作曲家付林也以一名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中的重要亲历者、参与者身份编著了《中国流行音20年》一书。这本书以年代更替为序,以大事记的形式,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的脉络,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梳理。这本书与上述两部著作,在史料上可以互为补充。值得一提的是,这部著作不仅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迸行了线性描述,更为难得的是,这本书每一个章节都专设一节,简单介绍当时流行音乐发展所处的社会文化大背景,并且每一章也设有“小结”。对这一时期流行音乐的发展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所有这些,都对深入展开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研究工作具有启发性.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流行音乐的概念与特征 1.1、流行音乐的概念 1.2、流行音乐的特征 2、当代大学生喜爱流行音乐的原因 2.1、流行音乐的新奇性吸引了大学生

戏曲与流行音乐的结合

戏曲与流行音乐的结合 《音乐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中国的民族文化多彩纷呈,历史悠久。在众多的民族文化种类中,戏曲艺术作为一朵奇葩独树一帜,它那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色彩斑斓的舞台服饰、自具韵味的流派唱腔,无不充满着神奇的魅力。不过当前戏曲有着“戏院门前车马少,场内座位空席多”的不景气现象,港台流行歌曲、摇滚乐等快餐文化正以强大之势持续冲击着我们传统的戏曲艺术。振兴戏曲,弘扬民族艺术的口号提出来已经十几年了,虽然我们也做了大量工作,但戏曲衰退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究其原因,有戏曲本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其他文化冲击的原因。所以,要振兴戏曲,继承和发扬这个民族瑰宝,使戏曲艺术代代流传,不但需要好的表演者,更需要大量观众。“振兴戏曲从娃娃抓起”,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进学生对戏曲艺术的了解与喜爱。那么,如何让学生了解、接受并喜爱上我国传统的戏曲艺术呢?下面是我的一点感想。 一、用戏歌架起流行音乐与戏曲音乐的桥梁 现在的孩子绝大部分都喜欢唱歌,特别是喜欢唱流行歌曲,因为流行歌曲节奏轻快,简单易学。在他们眼里,戏曲咿咿呀呀慢慢吞吞、复杂难懂,早就是过时的东西,根本跟不上时代潮流,跟不上日新月异的现代音乐,因而对戏曲也就知之甚少、不感兴趣。 戏歌是一种新兴的音乐体裁,是戏曲这种传统而古老的艺术形式与当代流行因素结合的产物。戏中有歌、歌中有戏,但究其根本它不是戏而是歌,所以孩子们喜欢接受,乐于接受。也正因为绝大部分戏歌又是以流行歌曲为主要旋律的,唱起来琅琅上口,甚至有些戏歌是歌星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学生容易接受容易学唱,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又因为戏歌里融入了戏曲的元素,使得歌曲别有一番滋味,让学生在听着唱着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戏曲艺术的熏陶,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共鸣,从而培养他们逐渐喜欢戏曲、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用戏歌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从戏歌的欣赏与学唱开始,逐渐培养他们对戏曲的兴趣,用戏歌架起流行音乐与戏曲音乐的桥梁。 我们主要流行的戏曲剧种是川剧,我在课前收集了大量的戏歌,根据地区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中向学生介绍了四类戏歌,分别是融合了京剧、越剧、黄梅戏、等戏曲元素的戏歌,现在流行的戏歌,有如《苏三说》(陶喆),,《中国功夫》(屠洪纲),《龙拳》(周杰伦),《唱脸谱》(谢津),《天上掉下个林妹妹》(零点乐队),《对花》(吴琼),《新贵妃醉酒》(李玉刚)……在聆听和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戏歌众多的表现形式:它们有的直接在歌曲中穿插戏曲旋律,有的是把戏曲音乐融入到歌曲旋律中,有的是使用了戏曲的锣鼓伴奏,有的是旋律没变,仅仅改变了唱法,还有的则把戏曲作为引子和背景音乐来表现……通过听、唱、动、说、看,通过讨论分析和比较,让学生感受了丰富多彩的戏曲和它们各自的表现形式,既有传统的音乐元素又充满了时代气息。而同学们熟悉喜爱的陶喆、王力宏、周杰伦等歌手都自觉地将戏曲元素融合在歌曲中,也足以证明传统戏曲的魅力!使学生倍感亲切!因而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热爱戏曲艺术,热爱祖国民族音乐的情感。 二、使用传统艺人口传心授的方式教唱戏曲唱段 音乐课堂上,学习歌曲一般都采用先唱谱后唱词,或先唱词后唱谱的方式,但总的来说都离不开乐谱,且完全按乐谱学习,“唯谱是从”。而在中国戏曲界,艺人们习惯使用“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当师傅“口传”时,他已经把多年对于这段唱腔的感悟、体验,以及风格的把握和只能“意会”的经验完全融入在其中,让徒弟们心领神会,达到“心传”的目的。 在我们的教材中要求学生学唱几段戏曲唱腔,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演唱活动了解、感受戏曲音乐的韵味,体验剧中人物的内心思想和感情,在戏曲课程中使用传统教唱的方式,则 大大提升了学习的效率,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戏曲魅力所在。每次上戏曲课时,学生常常 对异于普通话的吐字、长长的拖腔犯难,特别是长长的拖腔速度缓慢、节奏迟缓、旋律起伏大,很难把握,也很难学会。针对这个问题,我在教学中采用教师范唱一句,学生学唱一句的方法,适当加入动作的配合和鼓点的敲击,边唱边做、边演边敲。在教唱《苏三起解》时,提示学生注意装饰音的使用,以及最后的耍腔。一句句模仿,一句句细品,一句句体会,学生逐步进入角色,开始慢慢品味唱腔的韵味。

中国戏曲音乐——京剧艺术欣赏课教学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中国戏曲音乐——京剧艺术欣赏课教学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Chinese Opera Music-Teaching of Beijing Opera Art Appreciatio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中国戏曲音乐——京剧艺术欣赏课教学 我尝试的进行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精心的设计了一堂京剧艺术欣赏课的探究合作式的教学。 认知: 通过对现代京剧选段《迎来春色换人间》的欣赏,了解中华民族国粹——京剧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行当的划分、脸谱颜色的代表、唱腔的特点、著名的代表人物及伴奏乐器的种类等内容。 情感: 1、通过协作、兴趣小组的集体研究活动,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到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 2、通过对自己民族的国粹——京剧艺术的欣赏与研究,感受她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构建爱国情感。 能力: 1、1、教师的引导下,实践体验专题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2、初步学习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搜集能力、信息判断能力和信息运用能力。

3、3、能与小组成员协作学习。 4、4、能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不同形式展示与交流。 根据自己的研究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并养成不断反思的习惯。 活动流程: 1、1、播放一段(VCD)现代京剧的唱腔选段《智取威虎山》中的《迎来春色换人间》。 2、2、出示课题,提问:“通过欣赏这段京剧,你能感受到京剧艺术有那些特点吗?” 3、3、组织学生学习,教师指导归纳。 (京剧是一种综合艺术,有唱、念、做、打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其中最基本的是诗歌、音乐、舞蹈3种因素,体现了京剧的综合性;所有这些综合的艺术手段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创造舞台形象、表现剧情内容服务的,这体现了京剧的戏剧性,具体体现为:音乐人物性格化、行当化和戏剧情节化;京剧与各地的民歌、歌舞、器乐、曲艺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京剧演唱又是相当专业化的,必须由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和专业技能的人才能表演,这体现京剧的民间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特点。) 4、4、启发学生:“你们还想了解有关京剧更多的内容吗?还想了解京剧的那些方面的内容?” 5、5、学生之间提问、交流,确定研究专题(京剧发展

戏曲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戏曲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戏曲艺术被誉为中国的国粹,集文学、音乐、舞蹈等多种形式于一身,将剧本内容予以艺术化的表达。音乐是戏曲艺术中的重要元素,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戏曲音乐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结构形式和表现方法,同时也树立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在推动情节发展、烘托艺术氛围和刻画人物形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流行音乐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件舶来品,20世纪70年代之后,中国和外国的联系更加密切,西方流行音乐恰逢其时地传播到了中国,摇滚乐、校园音乐、说唱音乐等多种风格无所不包。也随之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流行音乐创作者,创作出了大量的流行音乐精品。而且中国的流行音乐创作者,为了使音乐更加具有中国特色,积极尝试从民族音乐中汲取养分,对戏曲音乐的借鉴就是其中的表现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这种尝试已持续了三十年,其形式和手法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也更加具有时代感,本文从多个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具体分析。 一戏曲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分析 1 戏曲音乐素材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戏曲艺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旋律特征,将这些音乐素材应用于流行音乐中,将会使流行音乐具有浓郁的戏曲味道。如著名作曲家姚明,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其对京韵大鼓的研究有着很深的造诣,这是一种在京津地区广泛流传的戏曲艺术,姚明在《故乡是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茶》中,都对京韵大鼓中的曲调进行了充分借鉴,使旋律演唱起来朗朗上口,充满了京味。香港著名音乐家黄霑,先是谱写了一段荡气回肠的歌词,即《男儿当自强》,正在为作曲发愁的时候,偶然间听到了京剧中《将军令》的旋律,试着将其和歌词搭配,却发现简直是天作之合。赵传演唱的《粉墨登场》中,则是将京剧旋律和摇滚乐有机结合在一起,将京剧的旋律用摇滚乐的形式表达出来,获得了全新的艺术效果。陈升的《牡丹亭外》,第一段中,借鉴了黄梅戏《女驸马》的唱段,在演唱时可以清楚地分辨出来。而最近两年来十分流行的《新贵妃醉酒》,由擅长扮演花旦的李玉刚演唱,其副歌部分,也是采用了京剧中的旋律,结合歌曲本身的内容以及李玉刚的扮相,即刻就获得了一种古色古香的韵味。所以说,戏曲艺术中很多旋律素材,对于当下的流行音乐创作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素材库,当歌曲的内容需要时,就可以从中选取与之相适宜的旋律素材,从而使歌曲的风格得到强化。 2 戏曲唱腔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戏曲中的唱腔也是一个十分丰富的系统,在流行音乐的演唱中,不少演唱者都借鉴了戏曲中的唱腔,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朱德荣创作出的歌曲《梦北京》,该作品是由陈树作词,由王佩首次演唱,粤语版本的名字叫做《情迷》,经向雪怀填词后再由周慧敏演唱,这首歌曲中的过门部分是一段女声京剧唱段,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很好地突出了梦北京这一主题。此后,根据朱德荣本人介绍,歌曲中的京剧唱段是由他的太太来演唱的,正是因为朱太太深厚的京剧演唱功底,使其在演唱京剧的时候能够游刃有余,京剧光芒几乎将流行唱法掩盖住了。孙燕姿这位小天后在作品《反过来走走》中开场的京剧唱腔就令人耳目一新,之后她采用了不同声音或说或唱,使整首歌曲听起来感觉比较戏剧化。 陈升创作的《北京一夜》中,就使用了两种唱腔,陈升模仿老生,刘佳慧模仿旦角,两个人的唱腔融合在一起,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艺术效果,听着这首歌,眼前就浮现出了这样一个画面。在北京一个萧瑟的午夜,那坐在四合院门前的老妇人,正木然的望着远方。采用京剧的唱腔,突出表现了一种苍凉和凄美,让唱腔和歌曲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获得了对夜晚北京那种欲罢不能的感受。陶喆创作的《susan说》,根据脍炙人口的京剧《苏三起解》改编而成,将苏三的名字用谐音的英文susan来表示,歌词的内容是对原故事的感想,而在前奏部分,则用旦角的唱腔唱起了《苏三起解》的开头部分:苏三离了洪峒县&&让人获得了一种时空交错之感。王力宏创作的《花田错》,是根据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的代表剧目《花田

流行音乐中的戏曲元素 (1)

流行音乐中的戏曲元素 高三8班邱可玥、黎晓玲 从同学们初中至高中的生活经历看来,“古风”“民谣”等关键词逐渐从小众、小群体的喜好扩散到全班乃至全校。古人云一叶可以知秋,从微观到宏观,这其实也是这一类音乐的总体发展趋势。这类音乐常常被称之以“中国风”,其中又常常渗入戏曲元素,如古风歌手安九作品《社戏》、HITA等人演唱的《牵丝戏》等等。 我国古典戏曲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和神秘感,是我国特有的民族艺术。而且我国的戏曲文化博大精深,并不是单一的一种,比如我们熟悉的昆曲、评剧、豫剧等等。不同的戏曲中所用到的不同的乐器和不同的演唱特点,更赋予了它们各自特有的魅力。对于我国古典戏曲的人物及戏曲故事情节,现代人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演绎。它的表演形式既可以载歌载舞,又有文有武和又说又唱。 一、当代中国流行音乐与戏曲元素结合的现状 一首能广受欢迎的并能成为经典的糅合了戏曲元素的歌曲是离不开歌曲本身所带有的良好历史背景和它完整的故事结构的。比如王力宏的歌曲《在梅边》就是根据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中大家闺秀杜丽娘与书生柳梦梅的生死恋情而谱写的。歌曲巧妙地将昆剧的优美唱腔与说唱结合,昆曲流转回肠,歌声清新悠扬,非常具有吸引力。当然要将经典的戏曲和现代流行歌曲结合起来是不可能照样全搬,创新是必然的。但是如何才能够做到既有新意还能够尊重原作呢?《在梅边》这首作品我个人觉得还是结合得非常好的。比如原作中的:“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在梅边》中就改成了这样的句子:“在梅边落花似雪纷纷绵绵谁人怜,在柳边风吹悬念生生死死随人愿。”确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这首古典韵味十足的歌曲中,王力宏赋予了歌曲全新的灵魂,带着我们回味了那个柳梦梅与杜丽娘已成绝唱的浪漫爱情故事,并赞美了他们穿越时空的爱情。 有些歌曲虽是有历史渊源,但是跳出了原作品的背景束缚,将作品中一笔带过的场景进行合理想像并补充故事。如安九的《社戏》,取材于鲁迅先生的小说作品《故乡》选段,这一段向来为我们中学生所熟知,老师上课教授的也只是鲁迅先生对故乡人、事、情的思考与怀念。但歌曲《社戏》选取了其中听戏的一个片段,歌手以老旦的身份自述,悠扬的戏腔与流动的节奏,仿佛把听众带回了当年月下吃罗汉豆的少年时光。 二、当代中国流行音乐与戏曲元素结合的影响 流行音乐令人眼前一亮的因素不仅加入了戏曲声腔作为点缀,还使用了大量的中国传统乐器。比如用琵琶、二胡、大鼓、葫芦丝、锣、钹、胡琴、箫等一些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来演奏,可以更好地营造歌曲中音乐的氛围。比如古风歌手云的泣演唱的《长坂调》,曲调由低沉急促渐趋高声昂扬,辅以京剧演唱家的戏腔,让整首歌增色不少。 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的青少年都向往着出国留学,只有小部分的青少年可能就是真的想通过不同的环境学习来强化自己的知识。出国留学,他们受的是国外文化的熏陶,他们习惯了外国的饮食和节日,离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远。很多人,尤其是青年一代认为传统戏曲就是老年人的娱乐消遣,并不适合这个时代的风尚,对自己本国的文化熟视无睹,这也使得我国的传统文化岌岌可危,面临着一场全新的挑战。 在流行音乐盛行的今天,创作者们将传统戏曲元素融入作品中,这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勇气,这对于人们来说也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创作者们将流行音乐与古典戏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这种融合不仅新鲜,而且还能满足当代年轻人的情感体验,也使人们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可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这种具有戏曲元素特色的流行歌曲,不仅能增强民众对传统艺术的热爱,让传统艺术在群众中不断传播,同时还能让青少年的音乐欣

地方民间曲艺音乐发展现状及促进

Yi Shu Ping Jian 地方民间曲艺音乐发展现状及促进 田正铁 湖南文理学院艺术学院 摘要:自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中国各地的旅游事业也持续增长,文化是中国对国外的一种文化交流和文化输出,而在众多旅游项目中,地方民间曲艺音乐作为民间旅游文化代表也较之以前大伟增长。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与国外交流增多,我国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而地方民间曲艺音乐也因为不够通俗易懂被渐渐埋没,因此提高地方民间曲艺音乐的地位,促成其发展至关重要。关键词:地方民间曲艺曲艺音乐现状促进 中图分类号:J6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3-0034-02 作者简介:田正铁(1973-),男,本科,副教授,现就职于湖南文理学院艺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专业方向。 现下国家对于传统艺术和文化传承较为重视,由于各种原因,民间曲艺音乐在历史发展洪流中处于劣势,远不及民歌和传统手工艺容易继承,所以地方民间曲艺音乐的发展现状令人堪忧。对于地方民间曲艺音乐的继承较之其他文化的学习和传播之外,更加重视对曲艺音乐的理解和反映,而作为地方曲艺核心的民间曲艺音乐,应该顺着历史潮流不断改革发展,促成其更好的发展。 一、地方民间曲艺音乐发展的现状(一)地方民间曲艺音乐发展的历史 地方民间曲艺音乐树立于传统中国音乐发展史的长河中,音乐种类多样,涉及范围也较为广阔,它与其他音乐艺术一样承载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是我们不可抛弃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地方民间曲艺音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来源广泛,是一个较好地体现中国民族音乐的高水准的音乐形式,将我国音乐艺术精髓集为一体。中国戏曲是世界上将地方艺术做到极致发挥的一种艺术现象,曲艺音乐更是可以兼顾中西,将各方音乐发挥发挥到极致,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曲艺音乐艺术。 地方曲艺艺术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其正因为不同特点形成而发展,将地方曲艺艺术发展的熠熠生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我国除京戏以外,将其它剧种统称为“地方戏”)。所以地方曲艺音乐的特点就是将地方性、民族性、传统性融为一体。在宋代,地方曲艺音乐艺术得到空前发展,是我国地方曲艺音乐发展最为鼎盛的一个时期,而这种音乐形式也遍布了国家整个阶层,不论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不论是富饶城市还是偏僻乡村,这种音乐都广为流传,收到了国家各个阶层人的喜爱。在宋代,地方民间曲艺音乐发展到了一个鼎盛的阶段,形式一再创新,自此中国民间地方曲艺音乐走向成熟的阶段。 到了元代,地方音乐最为活跃,最为繁荣的地方成了元代京城,就是如今的河南省开封市。中部偏北地区发展较早,历史悠久,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论从地理位置,还是国家政权都是处于我国最重要的中心位置,承载着为我国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助力的重要作用。所以在开封,地方曲艺音乐可以较快的发展和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文化与经济在此交流壮大,为地方曲艺音乐发展提供了一片良好的发展领地,就是在这片沃土上,地方曲艺音乐艺术演变成拥有丰富多彩文化的艺术。 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百姓获取文化和艺术的形式多种多样,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地方曲艺音乐在这个信息时代中已经很难生存下来,中国音乐形式受外来音乐形式的不断影响呈现出了空前的繁荣和多样状态。现代音乐已经不同于往常,成为了以流行音乐为主要因素的音乐世界,而 34

完整版中国戏曲音乐

概论部分 1. 戏曲音乐包括唱腔、器乐,其主体部分是唱腔,分独唱、对唱两个部分。 2. 戏曲乐队的核心组织称“文武场” 。 文场乐器:京胡、二胡、板胡、高胡、月琴等。 武场乐器:三弦、扬琴、笛子(北方:梆笛;南方:曲笛) 、琵琶 大锣、小锣、铙、钹、梆子、堂鼓、南梆子(卜鱼) 3. 戏曲音乐分类:四大声腔——昆、皮、高、梆。 对应剧种:昆腔:昆曲。昆腔亦称昆山腔。 皮黄腔:京剧、川剧、粤剧、桂 剧。 高腔:川剧、湘剧、赣剧。 梆子腔:河南梆子、秦腔、豫剧、 晋剧。 4. 戏曲音乐的节拍称为板式,即:板眼形式。 三眼板类(四拍子) :慢板。 一眼板类(二拍子) :原板、二六板。 有板无眼类(一拍子) :流水板、快板。 散板类(节拍自由) :散板、摇板。 昆曲 昆曲:用昆腔来演唱的单声腔剧种,属于曲牌体戏曲。 2001 年获“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称号。 1. 昆曲角色行当:生、旦、净、末、丑。 2. 经典剧目: (1)汤显祖《牡丹亭》 (2)孔尚任《桃花扇》 (3)洪昇《长生殿》, 3. 昆腔中的南曲和北曲 南曲:柔和、细腻,常用五声音阶,级进为主,演唱形式灵活多变,独唱、齐唱、同 唱、合唱,独唱接齐唱等。 北曲:豪放、慷慨,常用七声音阶,跳进为主,演唱形式多为独唱。 4. 主奏乐器:曲笛及管弦 打击乐器:琵琶、箫、三弦、唢呐、鼓板、堂鼓、云 锣、小锣、钹。 5. 曲牌板式: 赠板:昆腔特有的一种特慢板式,南曲中常见。 散板、干板 ( 1/4 拍)、一眼板( 2/4)、三眼板( 4/4) 6. 主要演员:张继青,代表作《牡丹亭》 中国戏 音乐 1) 2) 3) 4) ,主要人物:杜丽娘,柳梦梅 ,主要人物:侯方域,李香君 主要人物:唐明皇(唐玄宗) ,杨玉环(杨贵妃)

我国戏曲音乐的萌芽与发展教程文件

我国戏曲音乐的萌芽 与发展

我国戏曲音乐的萌芽与发展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 萌芽状态的戏曲始于先秦时期。在原始社会,氏族聚居的村落产生原始歌舞,并随着氏族的逐渐壮大,歌舞也逐渐发展与提高。如在许多古老的农村,还保持着源远流长的歌舞传统,如“傩戏”;同时,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适应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诞生。正是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艺娴熟的民间艺人,并向着戏曲的方向一点点迈进。从《诗经》中有关祭祀的舞乐和《楚辞·九歌》来看,它们歌舞的内容主要是对于祖先或神灵的祝颂,但有些也包含了萌芽状态的戏剧因素。到春秋、战国之际,在专司祭祀的巫觋以外,又产生了专门供人娱乐的俳优。俳优虽然只是以滑稽的语言行动来替宫廷贵族制造笑料;然而他们的出现也有利于戏曲艺术中喜剧因素的积累。 西汉统一帝国建立后,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开始盛行,它广泛地汇集了民间的表演艺术,并且接受了西域文化的影响,其中包括《东海黄公》一类的戏剧性故事的演出。汉乐府吸收的“燕赵之讴,秦楚之风”,以及汉魏以来在民间流行的平调、清调、杂舞、杂曲,也都辗转流传,给唐宋以来组成戏曲艺术的歌舞、音乐以影响。

在南北朝对立时期,由于北朝的社会矛盾更复杂,也更尖锐,出现了“拨头”、“代面”、“踏摇娘”、“参军”等具有一定故事内容和战斗意义的表演艺术形式,在唐代继续流行,并有所发展。这些都体现了表演艺术的逐步成熟,为我国戏曲的形成准备了良好的条件。“燕乐”集中了隋唐时期民间和外来乐曲的成就,完成了中国音乐声律的大转变,宋元戏曲的乐调主要是按照燕乐的宫调来分配的。 唐代是中国戏曲的形成阶段,此时的戏曲主要以歌舞戏和参军戏为代表,且音乐歌曲的形式已经较为完整,如大曲,已经有散板、慢板、中板而转为快板,这是现代的所谓变奏。故歌曲既兴,于是戏曲的雏形便形成了。中唐以后,伴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中开始出现集中的游艺场所,如首都长安的慈恩、青龙、荐福、永寿等大寺院。与此同时,变文、市人小说、以及文人传奇小说的产生和流行,为后来的戏曲提供了丰富的题材,诗歌的声律和叙事诗的成熟给了戏曲决定性影响。唐代舞蹈有“软舞”、“健舞”之分,而且产生《樊哙排君难》一类故事性相当强的演出,对后来杂剧的表演艺术有直接的影响。音乐舞蹈的昌盛,为戏曲提供了最雄厚的表演、唱腔的基础。教坊梨园的专业性研究,正规化训练,提高了艺人们的艺术水平,使歌舞戏剧化历程加快,产生了一批用歌舞演故事的戏曲剧目。梨园科步严谨细腻、优雅动人,风格独具。其歌舞分有女弟子队舞与男孩之小儿队舞,所用乐曲以横笛定调,音调高出《清乐》本调二律,高亢亮丽,利于儿童细稚嗓音;《清乐法曲》则是洞箫定调高,温婉悠扬,适宜成熟之韵情表达,其遗制犹存于今之南音音乐与梨园戏曲规范之中。五代时期的优戏演出继承了唐代传统,尽管它的形态还不够完善,用成熟戏曲来衡量,它的音乐结构尚未发展到程式化的阶段,表演的行当化也

浅谈中国戏曲音乐的现状与传承

浅谈中国戏曲音乐的现状和传承 作者:刘媛媛 艺术系 【摘要】:中国,一个经历上下五千年文化洗礼的国家,承载着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走到今天,回顾她成长的历程,中国传统戏曲音乐至今已收集到的民族民间乐器有两百余种,曲艺有两百多种,戏曲有三百多个剧种这些优秀的传统音乐是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中国民族走向繁荣的文化素质保障,因此正确认识我国传统戏曲音乐的发展现状,并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戏曲音乐传承下去是非常重要的。戏曲音乐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要发展并传承我国优秀的戏曲音乐是把我国音乐文化艺术推向灿烂辉煌的需要。 【关键词】:中国戏曲音乐现状传承 序言:中国戏曲是包含的音乐舞蹈,美术杂技和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一门戏剧艺术,它可以集中的表现戏曲中的内容,戏曲音乐中又包括声乐部分的(唱腔韵达)和(器乐伴奏的部分)中国戏曲音乐是以群体风格地方风俗民族风俗为特征的,并且发展的非常历史悠久,民歌百姓中,音乐唐代的歌舞音乐与宋代的说唱艺术音乐,需要让其有发展的基础,戏曲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典型,对她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以及对传统戏曲音乐的抢救是音乐文化的行为。它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原始歌舞,经过漫长而发展的过程,到了宋元时期才形成为比较完

整的艺术形态,从艺术因素的构成来看戏曲,它主要来源于民间歌舞中滑稽戏和说唱艺术庙会以及瓦舍勾栏对戏曲的形成了促进的作用直到明清走向了繁荣。 一、戏曲的特点 中国戏曲是相对中国传统戏剧的独特的称谓,宋代刘勋词人吴勇张传中提到了永嘉戏曲暨南师元代陶艺综艺南村耕路中有着明确的戏剧之说,国学大师王国维,将杂剧宋元南戏明清传奇和近代的京剧,地方戏在内中国传统戏剧,统称为戏曲。从此有了区别于他人的独特资质与特色差别。概括了中国传统戏剧艺术,以歌舞演故事演绎戏曲艺术。从她诞生那天起,就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联系,古时的人们用崇拜图腾的方式展示生活,反映出人们对生活的憧憬以及他人事迹,是一门既包括时间艺术又包括空间艺术的综合艺术,这一特性虽然是世界各国戏剧。 世界三大古老戏剧就有中国的戏曲,而戏剧本身的剧本创作,体现的是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学,传统戏曲舞台上人物的脸谱、化妆、服装、以及道具也表现出了我国传统美术的观念。而特点戏曲的剧种是依据她的发源流行的地区、艺术特色以及其民族的特征,不同的因素而划分,以民族和地区划分剧种的主要标志。它是由音乐舞蹈、美术武术等艺术综合而成的,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唱,有文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独挡一面。 二、戏曲的发展 在原始社会氏族聚居的村落产生原始的歌舞,歌舞由此逐渐发展提

《中国戏曲音乐》基础知识试卷

《中国戏曲音乐》考试试卷 基础知识笔试部分 注意事项: 1. 考生应首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身份证号码等用钢笔、圆珠笔等写在试卷册的相应位置上。 2. 考生应按要求在试卷上作答。如果不按标准要求进行填涂或在其他地方作答,则均属作答无效。 3. 本试卷册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4. 考试结束时,考生务必将本卷交给监考人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 1、增板 2、锣鼓经 3、花音、苦音 4、川剧 5、粤剧六大行当 6、三打七唱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 填入括号中。每小题 1分,共 20 分) 1、戏曲音乐的记谱法为( ) A 、工尺谱 B 、尺谱 C 、标记谱 D 、简谱 2、剧种音乐主要是指一个剧中采用的( ) A 、戏曲音乐 B 、器乐音乐 C 、唱腔音乐 D 、伴奏音乐 3、“三眼板”以( )拍记谱 A 、2/4 B 、1/4 C 、3/4 D 、4/4 4、下列哪个属于有板无眼类( )、 A 、慢板 B 、流水板 C 、散板 D 、摇板 5、下列哪项剧目,作者以及主要人物是正确的:( ) A 、孔尚任 《三滴血》 关羽 B 、汤显祖 《牡丹亭》 柳梦梅 李香君 C 、洪昇 《长生殿》 唐明皇 杨玉环 D 、孟广禄 《桃花扇》 侯方域 6、下列那组人物是后四大须生( ) A 、余叔岩 谭福英 马连良 杨宝森 B 、言菊朋 谭福英 余叔岩 杨宝森 C 、奚啸伯 谭福英 马连良 杨宝森 D 、余叔岩 奚啸伯 谭福英 马连良 7、下列哪个曲目是著名演员张继青的代表作( ) A 、《牡丹亭》 B 、《长生殿》 C 、《花木兰》 D 、《桃花扇》 8、下列哪个曲目是胡琴曲牌( ) A 、《朝天子》 B 、《山坡羊》 C 、《将军令》 D 、《小开门》 9、下列哪位著名演员扮演的角色是老生:( ) A 、宋长荣 B 、孟广禄 C 、袁世海 D 、马连良 10、下列哪位演员是豫剧五大名旦之一,人称“洛阳牡丹”:( ) A 、牛的草 B 、新凤霞 C 、马金凤 D 、张继青 11、下列哪个是秦腔的主奏乐器( ) A 、笛子 B 、板胡 C 、二胡 D 、锣 12、川剧中是以哪个乐器作为指挥( ) A 、堂鼓 B 、小鼓 C 、大钹 D 、锣 13、下列哪位是豫剧的代表演员 ---------------------------------------- 密 ---------------------------------------------------------封 --------------------------------------------线 ----------------------------------------------------- 考 号: 单 位: 姓 名: 身份证号:

李谷一 戏曲与音乐相融合必成经典

李谷一戏曲与音乐相融合必成经典

————————————————————————————————作者:————————————————————————————————日期:

李谷一戏曲与音乐相融合必成经典-音乐论文 李谷一戏曲与音乐相融合必成经典 李谷一,1944 年11 月10日出生于云南昆明,祖籍湖南长沙,中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戏曲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 中学毕业后,她考入湖南艺术学院。1961 年被选入湖南省花鼓戏院任演员,从此开始了她的舞台生涯。1964 年,演唱花鼓戏《补锅》获奖,开始被观众熟悉。1974 调入中央乐团任独唱演员。1976 年,李谷一为电影《南海长城》配唱主题曲《永远不能忘》,之后演唱了大量电影歌曲。1980 年,演唱中国内地第一首流行歌曲《乡恋》。1985 年在法国、荷兰成功举办独唱音乐会。1988 年,被美国传记协会列入《世界杰出人物录》。八十年代末,她唱出了《前门情思———大碗茶》等一批具有浓郁地方风情和戏曲韵味的新作品,在歌坛上又骊次带动了民歌演唱新风格的潮流。 李谷一对中国乐坛的功绩,还在于她更多演唱的是现代创作歌曲,为推动中国民族的现代声乐发展,作出超常贡献。在全国各地的舞台和荧屏上,经常可见到她靓丽的身影;在各种音频的传媒里,听到她动人的歌声。她还用中文演唱了20 余首日本民歌和创作歌曲,把国外的先进演唱、配器潮流介绍给中国听众。李谷一用她的艺术天赋和造诣,得心应手地驾驭和诠释着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创作歌曲。一位著名的词作家说:“李谷一的演唱,每首歌都象给你讲着动人的故事。” 李谷一的歌声影响了几代人。从艺50 年来,她演唱的歌曲经久不衰,她对新时期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奠基和引领的作用。诚如著名词作家乔羽所言:“李谷一用歌声覆盖了一个时期,她是新民歌的代表人物,是一个历史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