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信息资源共享

高校信息资源共享

高校信息资源共享
高校信息资源共享

浅谈高校信息资源共享

摘要:由于国内高校资源的有限,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享受到其他高校的信息资源。现如今,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同学们也越来越重视信息资源的共享。本文将主要从讲座信息资源来描述同城高校信息资源共享的现状,并提出一些能够促进同城高校信息资源共享的方法,希望能为提高高校信息公开,实现高校间交流做一些努力。

关键词:讲座信息资源共享;现状;问题;途径;意义

一、高校讲座信息资源共享的现状

针对目前高校讲座信息的发布,主要有以下几种发布方式。第一种是网络方式,主要通过学校的官方网站、学校bbs论坛等学校公共网络平台发布,还有少数学校通过学校微博、人人等新兴方式发布。截至2012年4月24日,全国普通高校(不含独立学院)共计2138所,其中独立设置民办普通高校403所;全国成人高校共计348所,其中民办成人高校1所。仅在北京地区的就有83所,而在83所高校中,只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极少数学校建立了专门发布讲座信息的网站,主要服务于本校学生,同时也提供一些公共讲座信息供外校学生查询。第二种是传统方式,一般是在校园内张贴讲座海报、通过学生会、广播站或者社团宣传、通过年级辅导员或者班主任的通知等方式。

由于讲座信息资源发布方式的局限性,不仅校外同学很难了解到其他高校的一些优秀讲座信息,连本校学生都未必能及时的了解到

数字化阅读资源共享系统技术方案

数字化阅读资源共享系统技术方案 借助于网络化、电子化和数字化等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网络方式访问的共享资源,这些用户更倾向于通过一个统一的服务入口去无缝地访问数字化阅读资源共享系统所有的信息资源和服务。目前,广佛肇经济圈进程加快,教育的合作也签定了协议,内容包括了教育信息化的合作与交流,致力推进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为此,建立数字化阅读资源共享系统,建设以数字化阅读内容资源,整合统筹三个地区信息资源,已成为三地教育信息化合作的重要内容。 一、区域数字化阅读资源共享系统特性 区域数字是一种阅读资源共享系统资源与服务集成的应用框架,是一个地区内各个阅读资源系统面向读者的统一服务窗口,能有效集成阅读资源共享系统内外的各类资源和应用,通过内容聚合和统一认证,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内容和阅读资源共享系统服务。 统一界面:允许不同类型的资源、服务和应用以组合方式显示在统一的页面上; 统一检索:支持多个异构资源的跨库检索(cross-search,metasearch,federated search); 这些资源包括OPAC、书目数据库、外部异构的商用资源和免费web资源等。检索协议包括HTTP、Z39.50、Zing、CALIS-ODL等。支持的元数据包括DC、Marc、EAD等; 资源链接:提供即资源调度功能,使阅读资源共享系统实现电子资源之间的无缝链接; 资源导航:对用户提供多种资源的多种分类导航浏览方式(如学科导航、其他分类导航等),便于用户快速找定位所需资源和服务; 内容聚合:将其他资源、数据库中的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通过收割(OAI、METS)、复制、导入等技术聚合起来,建立联合资源仓储(Union Catalog/Database)。这些内容可包括导航数据、元数据、全文数据、多媒体数据等。提供对联合仓储中多种类型元数据的联合检索 统一认证:即支持统一检索能够同时检索多个需要IP认证或帐号密码认证的商用资源,而无需用户自己登录这些资源 流量报表:记录用户对区域数字化阅读资源共享系统和资源的使用情况、分析日志系统,用户行为挖掘。 二、区域数字阅读资源共享系统方案概述 2.1、方案简述 通过区域数字化阅读资源共享系统,将一个地区内各个阅读资源共享系统电子资源的导航与检索、馆藏书刊目录查询、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虚拟参考咨询、参考文献引用以及网络搜索引擎等扩展服务有机

关于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实施方案

关于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实施方案为了共同分享区内学校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携手推进我校素质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中小学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推进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为目的,搭建了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现制定本校实施方案,请遵照执行。 一、工作目标 通过互动性的网上课堂教学、教育研究平台,进一步优化我校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条件,有效聚合我校教育教学资源,形成多层次、多功能、交互式的教育资源服务体系,提高我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实现我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化。 二、主要措施 (一)平台建设 建立“琴溪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视频直播(点播)平台”。主要栏目是:视频直播(点播)、相关新闻、最新直播课程预告等。 (二)体系建设及活动开展 以我校相关学校为依托,通过共享平台在全县中小学

校开展课堂直播、班队活动、教研活动、远程听课评课等形式为主的活动。 1. 课堂直播 向所有学校开放学科课堂教学常态课,进行现场直播或通过点播录像课等形式,实现师生间远程听课观摩交流。每天不少于4节课,其中 小学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科学; 中学科目: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 2. 班队活动 向所有学校开放以德育教育为主的班队活动,进行现场直播或通过点播录像课等形式,实现师生间远程听课观摩交流。 3. 教研活动 开展全县网络协作教研活动。一是通过链头学校带动其他学校直接参与优质教学研究活动,二是从教师教学实践共同问题出发,开展主题化网络研修活动。4. 远程听课评课 通过本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系统直接参与远程听课和评课活动。 三、保障机制

新课标理念下的网络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策略

新课标理念下的网络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策略 摘要: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网络优质资源建设将再一次面临新的挑战。本文简要概述网络教育资源的内涵,主要针对兰州市重点高中网络教育资源现状进行分析;思考新课标理念下网络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的新要求与新期望,并提出几点策略性建议。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网络教育资源;优质;建设与共享 一、引言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研究已经取得很大成就,普通高中新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也有了一定的成果。但关于高中新课标理念下的网络教育资源构建与共享研究,仍然需要有系统的研究。紧随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优质的网络教育资源成为新课程实施的条件,因此,在当前的形式下,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特别是新课标理念下优质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的研究成为必然。[1]甘肃省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正式启动,将给该省的高中教育现状带来质的变革与突破。 二、网络优质教育资源概述 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和信息化课程资源的主要形式,网络教育资源的内涵及特征也随着新课改下课程资源观的定位需要而有所发展。随着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不断推进,网络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问题对于基础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系统的实用性、经济性的意义日益凸显。由于从事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及应用的实体过于繁多,导致网络资源低水平自治与共享现象普遍存在,这严重阻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2]目前所呈现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现状,势必要得到合理规范、科学标准的有效整合。 网络优质教育资源的内涵 网络教育资源观还包括教育人力资源、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环境资源三个重要的组成因素,[3]而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体系则是由这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所组成的动态平衡体系。教育人力资源是指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应用过程中各种人员的集合,如资源的开发者、建设者、管理者和应用者,其来源主要是教师(学科专家)、学生、社会人士(家长、学科爱好者、社区会员等)。教育信息资源是指以数字化形式在网路特别是互联网上传送的具有一定教育价值的各类信息。教育环境资源是提供资源建设和应用过程所需要的硬件设施和各类软件工具及应用

高校课程资源共享问题研究

高校课程资源共享问题研究 摘要: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载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 至关重要的作用。课程资源的利用、管理直接影响着高校课程的数量和质量。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大学生在校人数激增,高校课程资源日益紧张,许多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课程资源短缺、生师比偏高、无法满足规模庞大的在校生需求等问题。为提高资源利用率,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实现课程资源优化共享,已成为各高校在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的必然选择。本文结合当前中国高校课程资源的共享现状,查阅相关资料,从资源共享现状,值得肯定的做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等方面做了研究。 一.资源共享的意义和主要形式 高校课程资源的共享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高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可谓意义重大:优质资源的有效共享,可以减少教学资源的浪费,提高利用率,减轻教师教学负担,同时也可以使课程种类大幅增加,方便高校培养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从而有效地提高高等教育整体质量和教学效率。 这里值得一提的就是哈弗大学的公开课,哈弗大学向全世界公开教学视频,像哲学,物理等课程,既可以让世界上的在校大学生享受到哈弗的教学成果,学到知识,感受世界一流讲师的魅力,另一方面,哈弗也能通过这种手段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于己于人都是有益无害。

高校课程资源的共享形式主要包括物力资源的共享和人力资源的共享,而物力资源资源的共享又包括教学设施的开放,如教室,实验室,机房等;图书馆资源的开放,现在好多高校之间可以互办借书证,免费到其他学校借书,如北大;网络资源的共享,中国目前正在办精品课程,好多学校有自己特色专业,办的这些精品课程通过网络可以惠及许多人。 人力课程资源的共享主要包括教师的交流与互聘,名家资源共享,校际选课和学分共认教师的交流与互聘教师互聘主要采用聘用客座 教授,邀请名师和著名学者举办讲座或报告会种形式,但还有临时聘任、短期聘或双聘任其他高校的教师的形式,除此之外还会通过人才借用和人才租赁等一些方式和途径来引进吸收外校优秀师资力量;名家资源共享专家资源的共享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校内专家资源跨专业的共享,一是高校校际间专家资源的共享,我们学校有星期四人文讲座,请了各校的名师来我校讲学,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接触人文气息的机会;校际选课和学分共认,这种形式在中国最为普遍,如南京的仙林大学城,开办了120多门的选修课,还有北京的学院路,高校之间可以共选选修课。跨校选修课程可以说是实现资源共享、发挥各自办学优势与办学特色的良好形式,特别是跨校选修课程能够使学生学到外校的优秀课程,聆听到外校优秀教师的教诲,这样各高校的名师资源就能够在本地区范围内发挥更多的作用。 二.高校课程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 1.教育资源共享内动力不足

重庆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系统简介

重庆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系统简介 目的:一是实现大学城内各高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整合和高度共享,减少各高校的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二是为大学城实现“五个一体化”提供技术支持;三是强化服务师生功能,促进教育公平和和谐发展;四是统筹各高校教育信息快速流动,避免信息孤岛和数字鸿沟;五是扩展校园功能,拓展校园时空纬度,促进各高校协调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率。 功能:一是师生身份的统一论证;二是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三是图书文献资源网上检索、阅览、下载、预约、传递;四是科研资源的查询、科研需求和科研成果的发布、科研互助、专家库、科研信息上报与管理;五是学生、企业就业信息和服务的共享;六是网上商城的商品买卖、生活服务信息的查询;七是学生网上学习、交流,学校间信息发布、交流、宣传等。 网址:http:// https://www.doczj.com/doc/5218530247.html,,学生可进入此网站先登陆(要先注册),然后选择大学城其它高校对外开设了的课程,按课程信息到相关学校听课学习,最后考试合格者取得相应学分。 学生注册流程 学生输入https://www.doczj.com/doc/5218530247.html,/登录大学城首页,如下图: 图1 大学城首页 在大学城首页选择登录,进入登录页面,如下图:

图2 登录页面 学生在登录界面中点击‘用户注册’进入用户注册页面(用户类型选择“学生用户”),如下图:

图3 学生注册页面 【注】:*号是必填信息,学生必须正确录入自己的真实信息(如姓名、学号、所在学校、院系)才能注册成功。 填写学号时,请各高校同学按照以下参考位数填写。 学校学号位数 重庆大学8位 第三军医大10位 重庆医科大学8-10位

重庆师范大学11位 四川美术学院10位 重庆科技学院10位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 10位 学校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 10位 学院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 10位 学院 重庆警官职业学院8位 学生选课操作流程1、学生选课

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方案

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方案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方案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方案,,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教师教学中查看更多范文。 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方案 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方案是怎样的,以下是xx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方案为落实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圳市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实施办法》以及《宝安区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实施方案》,解决我校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提高我校教育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效益,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信息化助推学校软实力均衡发展”为战略目标,进一步优化我校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软硬件环境,建立资源共建共享的工作机制,调动教师运用信息资源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建设适合新课改需求的丰富的教学资源体系,并通过网络信息平台让共享优

质教育信息资源,实现网络资源交流共享与面对面师资培训的优势互补,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以及教育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益。二、工作目标及主要措施 (一)加大我校教育教学资源网的应用培训力度,提高本土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要把教师信息资源应用能力的培训和提高纳入校本培训的内容,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开发队伍的 培养。首先对全校一线教师开展“宝安教育教学资源库”使用的全员培训,使100%的教师熟练利用“宝安教育教学资源库”,100%的教师在“宝安教育教学资源库”中注册有自己的帐号,平均每天至少有1小时参与共建共享。其次,加强教育学校行政对教育信息化的认同度,提高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意识以及基本操作技能。组织学校行政参加区教育信息化专题讲座以及网络信息资源搜索与利用的专项培训。要求主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校长、教学处每天登陆“宝安教育教学资源网”检查督促本校教师共建共享教学资源。(二)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宝安特色教学资源库”与“宝安优质视频教学资源库”等本土资源以及专题网站资源的建设。 1.组织信息科组给一线教师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培训。 2.发动一线教师积极参与“宝安特色教学资源库”以及“宝安优质视频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传原创的课件、素材、课堂教学录像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不少于1件。 3.要求教学处每学期至少要录制5节学校优秀课例,主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校领导严格把关,组织学科骨干教师进行认真审核,尊重

毕业设计---网上教学资源共享系统

毕业设计(论文) 网上教学资源共享系统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2007年 3 月 15 日

摘要 通过网上教学资源共享系统的建设,完成了对于操作系统课程的远程化授课。可以使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通过网络对于这门课程进行学习。建立起了基于B/C的网络化教学系统。本网站采用当前最流行的JSP网络编程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高效、动态、交互访问,具有强大的Server/Client交互能力。本文中所做的主要工作:介绍Win2000 +JSP(J2DK+TOMCAT)系统并且嵌入 JAVABEAN的一般原理;阐述整个网上教学资源共享系统的概要设计,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分析了系统实现中的特殊性、难点和重点;详细设计实现学院介绍、教学资源、课程表、课堂教学、在线答疑、其他课程、课件下载、留言反馈、站内搜索、公告专栏、友情链接、校园风景、新闻中心、栏目导航等程序模块;各个模块的具体实现,且分析并解决实现中的若干技术问题;建立完整的实验网站,进行测试并分析结果。 关键字: JAVABEAN JSP 网上教学资源共享系统 JAVASCRIPT JDBC

Abstract Through the operating system teaching website construction, completed long-distance has taught regarding the operating system curriculum, was allowed to cause the student without the time space limit, and carried on the study through the network regarding this curriculum.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B/C network teaching system. This website uses the current most popular JSP network programming technology, may realize the data to be highly effective, dynamically, alternately visits, and has the formidable Server/Client interactive ability. In this article does main work: Introduced Win2000 +JSP (J2DK+TOMCAT) the system and to insert JA V ABEAN the general principle; Elaborates the entire operating system teaching website outline design, the system structure and the principle of work; Has analyzed in the system realization particularity, the difficulty and key; The detailed design realization institute introduced, in the teaching resources, the class schedule,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the on-line Q/A, other curricula, class downloading, the message feedback, the station search, program module and so on announcement column, friendship link, campus scenery, news center, column navigation; Each module concrete realization, also in analysis and solution realization certain technical questions; The establishment integrity experimental website, carries on the test and the analysis result. Key words: JA V ABEAN JSP Network teaching JA V ASCRIPT JDBC

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模式与运行机制

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模式与运行机制 [摘要]现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还是一个新领域。本文从档案实际出发,着重探讨了这一领域中档案信息及档案信息资源等有关概念以及以市级、区县级档案馆为主体实施构建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档案信息咨询共享模式,网络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总模式、网络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分模式三种模式的实施,框架。以期对今后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有所促进。 [关键词]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模式 当今社会已经发展进入了信息社会,信息已成为了等同甚至超过物质和能源的重要资源,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在这样的环境下,借助计算机,微电子和通讯技术等信息技术实行信息化改造也就成为了各行业发展的关键。同样,信息化也为档案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档案作为一种信息资源,以往要利用档案信息往往要翻阅其纸质载体,现在通过计算机输入,扫描,电子文档生成等多种方式可以使档案信息脱离纸质等实物载体而以电子信息的形式存在,这样就可以通过计算机对档案信息进行存储和检索,通过网络对信息进行传递,大大提高了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另外如果电子信息的真实性得到了保证,对档案的发展将带来一次质的飞跃。目前,各档案单位、部门都在进行档案信息化工作,拥有了一定规模的档案信息资源,但相对独立,分散,如何更好的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呢?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就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下面作者将以保存档案,掌握档案信息资源的主体——档案馆为研究对象,探讨市级、区级档案馆(包括专业档案馆)的档案资源信息共享模式及运行机制。 一、档案信息资源及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描述 (一)档案信息资源的描述 笔者认为,一定数量的来源于档案内容的信息集合就构成了档案信息资源。这里讨论的信息是指以电子信息形式存在的信息,它由计算机存储与显示,通过数据库进行查询,通过网络进行传输。档案信息主要来自于档案数字化(计算机输入、扫描)后形成的电子信息,也可以是直接由计算机软件生成的电子文档。结合实际情况,档案信息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2017年版)

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可行性研 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1.1 问题的提出

随着信息技术及Internet的迅猛发展,传统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经历着极大的变革和挑战,多媒体化、网络化等信息化教学已成为一种新模式,其特征是将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等高新技术应用于教育中,兼容多种教学形式,优化和有机组合不同媒体。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首先,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信息资源的应用为学科知识的拓宽和加深、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处理、教学过程的改革和优化提供了重要的保障。通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方法,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和创新学习,树立以“学”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教学逐步由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其次由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开放了教学时空,为学生的参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生动的学习资源及许多发现知识、探究知识和表达观点的有力工具,有效的提升了教学效率。近年来,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教改的核心,而多媒体网络化教学的关键是相应教学资源的配套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学校开展多媒体、网络化教学的成败,是提高现代化教学的“瓶颈”。建设高校优质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成为当务之急,意义重大: (1)建设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信息化社会需要的人才能力素质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基本学习技能、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可见,在信息社会里不仅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素质,更特别注重人才所具有的创造性以及获取、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在知识爆炸的信息社会,人们通过各种通信设施和网络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眼界,进行创造性劳动。只有具备自学能力的人,才能在广阔的知识海洋搜索、

电力铁塔资源共享合作商业模式浅析

电力铁塔资源共享合作商业模式浅析 发表时间:2018-12-04T15:11:27.847Z 来源:《河南电力》2018年12期作者:段然符斌余明智敖翔 [导读] 电力与通信国有企业间的“共享铁塔项目”合作,是双方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中央企业改革发展规律,优化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和谐发展”。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云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051) 摘要:电力与通信国有企业间的“共享铁塔项目”合作,是双方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中央企业改革发展规律,优化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和谐发展”。 关键词:商业模式;市场分析;市场定位;合作模式 1 商业模式概念 1.1商业模式的定义 在很多著作之中对于商业模式的讨论往往模糊了两种不同的含义:方法和概念。一类作者简单地用它来指公司如何从事商业的具体方法和途径,另一类作者则更强调模型方面的意义。这两者实质上是有所不同的:前者泛指一个公司从事商业的方式,而后者指的是这种方式的概念化。 结合电力铁塔资源共享的特点,我们对电力铁塔的商业合作模式进行了定义:为实现电力铁塔资源价值最大化,把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最优实现形式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客户价值,同时使系统达成持续赢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 1.2商业模式的要素 商业模式包含一个完整的产品、服务和信息流体系,包括每一个参与者和其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以及每一个参与者的潜在利益和相应的收益来源和方式。 商业模式实际上是一种的商业逻辑,为更明确表达这种逻辑,需要用一些要素来进行描述。经过初步梳理应包含七个要素:价值主张、用户群体、客户关系、核心能力和价值配置、成本结构、收入模型、资本增值。 1.3共享铁塔商业模式 共享铁塔项目的优势:①该项目属于电网资源的复用,实现了电力铁塔的“一杆多用”,没有改变其电力铁塔的用途,只是赋予了新的价值功能,基本不会新增电网企业的投资;②该项目属于增值服务,电力铁塔在承担原有功能的同时,通过加挂通信基站进行一定的创收;③电力铁塔具有一定的空间属性,导致其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的特点。 结合电力铁塔资源共享的特点,在商业模式过程分析中,要着重关注企业与用户、企业内部的关系,尤其是彼此间的信息流和资金流。其具体体现为:“客户价值最大化”、“整合”、“高效率”、“系统”、“持续赢利”、“实现形式”、“核心竞争力”、“整体解决”这八个关键词,也就构成了成功商业模式的八个关键因素,缺一不可。 结合前述的分析,可以看出一个良好的商业模式不仅要体现企业如何盈利,还要展现如何为顾客创造价值,这样才能持续有效地推动商业业务向更广范围、更深程度发展,为商业变革打造一个可实施的平台。 2 市场定位及分析 2.1 市场定位 “电力铁塔资源共享”不仅是一种经济层面的市场行为,更是践行国家新发展理念的企业战略,彰显了新时代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和担当。在众多共享商业模式中,“电力铁塔资源共享”项目具有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拓展了电力塔的功能延伸,为电力企业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有效节约土地资源、避免重复建设、重复投资,推进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4]。 “电力铁塔资源共享”项目在市场中的定位,应具有其特殊性,不仅要注重经济层面,还要侧重国家和社会层面。其市场定位要符合以下特点。 (1)坚持开放共享理念,淡化所有权,突出使用权; (2)着力于国有资产“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和谐发展”; (3)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4)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5)在定价上,要取“三低一保”策略,凸显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2.2 市场分析 通过对电力铁塔资源的定位分析我们可以说电力铁塔资源贴合共享经济的理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是否具备市场规模 云南电网拥有超过330万基的铁塔,毫无疑问可以满足搭建共享平台的资源规模,并且电力铁塔遍布云南的城市、郊区、户外、道路,覆盖范围完全可满足客户的需求。 (二)高频使用的问题 共享电力铁塔不存在季节性及地域性的限制,只需要在电力铁塔上配置需要的资源或设备,就能不受时间、地域、季节的限制,一年四季长时间使用。 (三)是否满足用户需求 电力铁塔作为一种共享资源能否满足客户户日益变化的需求显得格外重要。通过“通信企业需求分析”来看[2],共享铁塔不仅能满足客户的需求,更是切入了他们的需求痛点。

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模式探讨

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模式探讨 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要实现有效稳定的运行除了要以先进的技术体系作为基础,以合理的共享方式作为依托,以完善合理的组织管理结构作为协调,以公平的分配原则和相应的激励政策为动力,还要有行政干预机制和配套的法律保护制度为保障。 标签: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共享;对策 doi:10.19311/https://www.doczj.com/doc/5218530247.html,ki.16723198.2016.21.098 1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各阶层对教育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面临着如下两大问题:一方面教育资源的投入有限,造成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另一方面教育资源的重复建设问题严重,导致教育资源浪费严重。如何使优质而稀缺的高校教育资源尽可能地实现共享,已成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 2高校教育资源共享面临的主要问题 2.1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意识淡薄所造成的资源共享内在拉动力不足 受传统高校办学观念的影响以及本位主义、自我封闭、传统陈旧思想的束缚,我国大部分高校只关注自身利益,在建设过程中缺乏整体意识与规划。这种各自为政会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浪费;此外,传统高校固守重学历、轻能力;重专业、轻人文;重理论、轻实践等观念也禁锢了教育资源共享活动的顺利开展。 2.2我国高校管理体制不完善和行政化干预过多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实现 目前,虽然我国省级政府承担着占全国绝大多数高校的管理职责,但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核心仍为中央,由中央采取行政手段遥控各级各类高校,地方政府的这种权利失位严重影响了资源共享决策的制定,制约了资源共享的实现。另外,当前我国高校的“行政化”管理特征明显,内部资源的分配也需要层层审批,且行政过程繁琐复杂,在很大程度上也打消了高校师生对资源共享的积极性。此外,高校内部也是各自为战,相互之间一直缺乏交流与沟通,长期以来都形成了各自的管理模式,因此,在整体上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体制、系统内很难达成协调与合作,导致高校内部资源难以合理利用,资源共享模式难以实现。 2.3共享资源平台的搭建、相关的技术支持以及制度配套已成为高校资源共享问题难以实现的主要障碍

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案例

---------------------------------------------------------------最新资料推荐------------------------------------------------------ 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案例 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江陵 (重庆市荣昌中学校) 摘要: 优质教育资源对于教育犹如石油对于工业。 近几年我国中小学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瓶颈凸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匮乏,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筛选、更新、整合、共享迫在眉睫!关键词: 教育资源网络开发共享案例一、背景随着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正在从数量向质量转变,人们不仅要求有更多的受教育机会,更要求有受更好教育的机会,高质量教育匮乏成为现阶段教育发展的突出矛盾。 高质量教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优质教育,现在还是一种稀缺资源。 如何开发、扩展优质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中小学需求,是教育界正在着力研究解决的现实课题。 二、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 1. 优质教育资源的理解教育资源是人类社会资源之一。 教育资源包括自有教育活动和教育历史以来,在长期的文明进化和教育实践中所创造积累的教育知识、教育经验、教育技能、教育资产、教育费用、教育制度、教育品牌、教育人格、教育理念、教育史籍、教育设施、教育市场、师资、生源以及教育领域内外人际关系的总和。 优质教育资源一般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1 / 11

(1) 创新性: 新体系、新内容、新手段、新思路。 课程无论是内容体系、编写的教材、研制的软件和建立的网络课程等等,都有很高的科学创新、技术创新和理念创新的含量。 (2) 先进性: 既保留学科体系,又有实质性的改革和发展,顺应并符合新世纪教学发展的规律,代表并引领了课程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3) 示范性: 无论是课程体系、教材、软件等,具有一定的辐射性和示范性。 2. 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四步走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目前各个学校都在大力推动样本教材和校园网资源库存的建设。 一些学校中出现了不少优秀的课程案例,但由于这些优秀课程案例大多停留在当时的真实环境,很难网络再现,从而在推广和共享上出现了瓶颈。 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广大教师在具体的优质积件的创作过程中力不从心。 比如,高中数学中的球的体积公式得来的演算推理过程,一般要求用 flash 或 3Dmax 等动画软件实现,但目前我国高中数学教师领域中能熟练掌握这样技术的较少。 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有很大的不同,不仅要求教师熟练掌握本

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意义和策略探索

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意义和策略探索 摘要:高校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是高校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基础。随着高校校园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不断深入,对高校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使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本文研究如何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以提高高校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教学资源;资源共享;课程资源;策略 一、高校教学资源的现状 1、教学资源形式单一、更新缓慢。随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深入,目前很多高校都建设了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基本可以实现校园内师生共享的教学资源库系统。但很多高校教学资源库内容单一,建立完成后内容更新缓慢,有些课程的教学资源是在刚刚建立时添加的,之后对资源的管理和更新很少。 2、重复开发,缺少整合。教学资源的开发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人力,有些重点课程的教学资源开发要花上一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完善,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更要花费更多的人力和财力。然而,在资源开发过程中,有些课程资源出现重复开发,有的教学资源开发没有结合实际应用情况,师生对课程资源的利用率局限于查看课件,缺少对各学科、各系总教学资源的合理整合。 3、缺少必要的搜索机制。合理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创建好的教学资源缺少必要的搜索机制,有些课程的教学资源内容很多,形式也很多,这就要建立必要的搜索机制,才能方便师生的学习和使用。 二、高校教学资源共享的可行性 1、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教学资源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来临,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和多媒体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教育技术革命向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形式和内容提出了自教育事业诞生以来最具有冲击力的挑战,也给教学资源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交互性和开放性,与网络技术相结合,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成为可能。同时,作为教师熟练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造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资源,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11章 多操作系统的资源共享

绿色软件?绿色软件通常指

11.1.2 资源共享的操作系统范围 可能一些初学者要问,共享资源既然好处多多,那么都可以适用于哪些操作系统呢?其实这需要看共享资源的适用范围。例如我们在某网站下载某款软件时,可以看到在该软件的说明中有“For Windows 9X/NT/2000/XP/2003”的软件适用系统字样,这就大致决定了共享的操作系统范围。 但是对于一些系统本身或一些较特殊的软件来说,共享适用的范围往往可以被Windows 、Linux 等多种操作系统所允许。对于一些资料类的共享,以Linux 共享Windows 系统下的资料为例,在Linux 中我们只需要简单地进行设置即可共享到Windows 系统下的资料了。 11.2 多操作系统的资源共享 Windows 有许多系统文件夹,比如收藏夹、IE 缓存文件夹、我的文档、页面文件等。这些文件夹往往因为安装了多操作系统而导致磁盘空间被重复占用,每个操作系统下的相应文件夹无法进行同步更新,这些都给我们使用多操作系统带来麻烦。例如在Windows 98下的IE 收藏夹中收藏了大量的网站,但是在Windows XP 中却无法进行直接调用。 其实这些头疼的问题只须我们简单地进行一些设置就可以彻底解决了。这里假设Windows 98安装在C 盘,而Windows XP 安装在D 盘,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些已经得到验证的资源共享方法吧。 11.2.1 共享我的文档 如果要让Windows XP 使用Windows 98中的“我的文档”文件夹,可以在Windows XP 桌面中使用鼠标右键单击“我的文档”,然后选择“属性”命令,在打开的对话框中单击“目标文件夹”选项卡,修改“目标文件夹框”的路径为Windows 98对应文件夹位置“C:\My Documents ”。 如果要让Windows 98使用Windows XP 的“我的文档”文件夹,方法类似,只是将目标改为“D:\Documents and Settings\User Name\My Documents ”(此处User Name 是指你的登录用户账户)。 不同Windows 资源共享可

我国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现状研究

2012.No222 学校教育资源是在长期的文明进化和教育实践中所创造积累的教育知识、教育经验、教育技能、教育资产、教育费用、教育制度、教育品牌、教育人格、教育理念、教育设施以及教育领域内外人际关系的总和。 1 我国高校资源共享基本情况 我国是人口大国,教育资源特别是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尤其是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至2009 年,我国有高校1908 所,其中本科院校740 所、高职高专1168 所,每所学校在发展核心和定位上有所侧重,各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长期以来,教育资源常被视为专有资产,校际间共享教育资源共识缺乏,导致许多有价值的教育资源价值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广泛开展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效益,是高等教育管理和改革探索及研究的重要课题。 1.1 高等教育资源共享背景 1.1.1 高等学校教育资源短缺要求资源共享 资源匮乏是我国长期以来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在高等教育扩张以后,高校仅以其自有的资源很难满足专业人才培养及教育工作的需要,资源匮乏对需求扩张的矛盾显 我国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现状研究 张 谦1 潘婷立2 张亚红3 陈俊意1 杨治国1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1. 临床医学系;2. 科技产业部;3. 药学系 重庆 400030) 得特别突出。 1.1.2 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要求资源共享 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和国家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机制形成了我国高校教育资源的城乡二元结构,计划经济下形成的资源单位所有制,小而全的设备投入模式,加上高校间条块分割严重,教育资源缺乏应有的流动,很多高校的重要教育资源使用效率低下和严重浪费,形成了劣势学校教育资源严重短缺与优势学校资源严重闲置的鲜明对比。1.2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共享主要模式1.2.1 区域内高校教育资源共享 在高校扩容过程中,不少省市出现了政府主导型大学城。大学城作为一种创新,是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进程中以集约化来解决高等教育资源供给短缺的一种可行途径,也是近十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主要实践模式。据统计,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到2010年,全国27个省市已建成94个大学城。 南京仙林大学城9所高校依据“以生为本、开放建设、创新机制、合作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强化辐射”的原则共建教学联合体,联合体在共建协议的框架下,建立了有利于 城市的实际状况,规划中不仅要重视保护人类居住环境,还要重视自然系统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在优化建成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重视城区与农村地区的协调发展。 (4)动态规划原则。城市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生态城市规划必须要实现城市发展动态和静态的结合,规划既要在现有的发展状态基础上为将来发展提供一个继续前进的空间,同时又要在已经成型的城市规模范围内完善城市功能、调控城市结构、彰显城市特色、延续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品位,并针对万州城市发展的动态性和阶段性特征,特定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目标与方案。 (5)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有关领域进行统筹考虑,使规划目标与制定方案既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又要能为万州当地的社会、财力所接受。而措施又应具有可操作性,通过努力可以实现,最终使规划目标从制约型向适应性、合理性、超前性发展。 (6)协调统一原则。制定的规划要与万州总体规划、万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万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相协调,与市政建设、水利、环保、国土、林业等各部门的规划相协调,与大三峡地区区域相关规划保持统一。 6 万州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的基本理念 规划坚持“安全、健康、和谐、发展”的基本理念,以安全保障健康,以健康促进和谐互为一体,互相支撑,促进与推动万州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构成四位一体的规划理念模式。建立城区系统与自然系统之间的平衡,达成城区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从而形成一个“生态城市-生态城区-生态小区”多层次网络体系,并以交通干线为基础开发轴构成网络结构。按照空间要素和尺度,由“点、线、面”组成的一个完备生态城市系统。 所谓“点”,主要指自然保护区、湿地、森林公园和历史文化遗产等,它们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历史价值,因此需要作为一个“敏感点”整体重点保护;所谓“线”,是指绿化带、道路和水域等,作点与面间联系的纽带,应按照景观生态学原理建设成为具有一定美学价值、适于人类居住、符合生态学原理的生态廊道;所谓“面”,主要指集中建立的功能区域,应用生态导向设计指导“面”的建设,把每个面看作一个子生态系统,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全面分析系统内部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用整体观点研究和解决内部生态环境问题,尽量将污染物在自身内部进行分解和循环利用。一般采用无污染的能源系统或者采用循环经济模式、清洁生产技术等,以建设成为生态居住区、生态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为契机,最终建设成为生态城市。 参考文献 [1]《城市生态与城市发展规划理论与实践》[2]《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 (上接第4页)

浅谈高校师资共享(一)

浅谈高校师资共享(一) 论文关键词:资源共享机制 论文摘要:高校教师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中坚力量,是人力资源中的一种稀缺资源。如何将一种稀缺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不仅是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人力资源优化配置角度来谈在经济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背景下,高校教师资源共享的必要性以及高校教师实现资源共享的形式,并提出了建立高校教师资源共享的新机制。 伴随高校扩招,高校教师资源严重不足初见端倪。为了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师资不足的挑战,各高校之间应实现师资共享。通过师资共享,打破原有师资管理中的自我封闭状态,改变教师分布不均匀、结构不合理、人员不流动、余缺不互补的现状;各院校在互惠互利原则的基础上,以学科建设为依托,逐步实现教师资源的融通和共享,建立相互稳定、合理流动、专兼结合、资源共享的教师资源开发机制,加强校际间的合作,以此来推动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高校教师资源共享的必要性 (一)高校教师资源共享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战略提出的需要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战略的提出,伴随着高校扩招,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各院校发展的瓶颈。从全国状况看,高等教育的办学条件是教师数量不足,全国按学生和教师比14:1的标准计算,教师缺口l6万人。高校师资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其一,伴随学科结构调整,新兴学科专任教师不足,结构性缺乏尤为突出,特别是近年新增专业所需专任教师缺乏。其二,由于高校分布的地理位置、区域环境及其办学条件的影响,导致部分高校不具备吸引一流人才的物质条件,且优秀教师外流情况严重。在大众化教育需求的拉动下,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高校积极拓展外延,不断拓宽自己的发展空间,不仅自身得到了发展,而且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教育供给,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此同时,各高校的发展却越来越受教育资源不足的限制,尤其是高校教师资源存在不足。为此,努力实现高校的资源共享,已经成为推动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高校教师的资源共享将是解决高校资源不足的重要途径。 (二)教师资源共享缓解人才浪费 在传统的体制下,人才分配到单位,即被认为是此单位所独有,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理所当然地被当作该单位的内部事务,形成了人才的单位所有制。没有过多地考虑是否“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在这种人才的单位所有制状况下,造成了高校教师这种稀缺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一方面限制了人才的合理流动,造成有的单位不需要许多优秀人才但却人才济济,其才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而有的单位需要许多优秀人才但却又人才奇缺,严重影响了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甚至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健康、有序地发展。”这种与其“锦上添花”,而不“雪中送炭”的人才资源的配置方式,不仅造成了人才的极大浪费,而且还极大地限制了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 (三)资源共享促进高校间的合作 通过学科间的合作,可以增强科学研究的实力,完成一些重大的科技项目。现实中个别大学往往因人力资源的不足和学科缺陷,重大课题不能做大做强;如果通过院校之间的联合与合作,二者或多者的组合就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实现教师资源的共享,通过名师、名教的交流,有利于各校在相互学习中提高教学水平。资源共享,还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共同开发教学软件,避免目前孤军奋战,力不从心的局面的发生。 (四)高校师资共享可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在师资共享过程中,不仅被共享的教师所必备的奉献精神会得到检验和升华,而且共享的高校中的教师会因外校教师来授课或合作科研而受益匪浅,对该校的师资素质与水平是一个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