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换热面积计算公式

换热面积计算公式

换热面积计算公式
换热面积计算公式

j

hx Z r hx t U Q C A ?=ε 式中 hx A -- 水加热器换热面积,m 2;

Z Q -- 太阳能集热系统提供的热量,W ;

hx U -- 传热系数,W ∕(m 2·K); ε

-- 结垢影响系数,ε=0.6~0.8;

j t ?-- 一般可根据集热器的性能确定,可取5~10℃,集热器性能好,温差取高值,否则取低值;

r C -- 热水系统的热损系数,r C =1.1~1.2。

y

L end w Z S t t r c kfQ Q 3600)(-=ρ 式中 w Q -- 日平均用热水量,kg ;

C -- 水的定压比热容,KJ ∕(k g ·℃); r ρ-- 水的密度,kg ∕L ;

end t -- 贮热水箱内水的终止温度,℃;

L t -- 水的初始温度,℃;

f -- 太阳能保证率,无量纲; y S -- 年或月平均单日日照时间,h ;

k -- 太阳能辐照度时变系数,无具体资料时可取1.5~1.8,取高限对太阳能利用有利,取低限时对降低投资有力。

外墙涂料计算方法

1、外墙面抹灰面积按外墙面的垂直投影面积计算,应扣除门窗洞口和空圈所占的面积,不扣除0.32m2以内的孔洞面积。但门窗洞口、空圈的侧壁、顶面及垛等抹灰,应按结构展开面积并入墙面抹灰中计算。外墙面不同品种砂浆抹灰,应分别计算按相应子目执行。 2、外墙窗间墙与窗下墙均抹灰,以展开面积计算。 3、挑沿、天沟、腰线、扶手、单独门窗套、窗台线、压顶等,均以结构尺寸展开面积计算。窗台线与腰线连接时,并入腰线内计算。 4、外窗台抹灰长度,如设计图纸无规定时,可按窗洞口宽度两边共加20cm 计算。窗台展开宽度一砖墙按36cm计算,每增加半砖宽则累增12cm。 单独圈梁抹灰(包括门、窗洞口顶部)、附着在砼梁上的砼装饰线条抹灰均以展开面积以平方米计算。 5、阳台、雨蓬抹灰按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定额中已包括顶面、底面、侧面及牛腿的全部抹灰面积。 阳台栏杆、栏板、垂直遮阳板抹灰另列项目计算。栏板以单面垂直投影面积乘系数2.1。 6、水平遮阳板顶面、侧面抹灰按其水平投影面积乘系数1.5,板底面积并入天棚抹灰内计算。 7、勾缝按墙面垂直投影面积计算,应扣除墙裙、腰线和挑沿的抹灰面积,不扣除门、窗套、零星抹 灰和门、窗洞口等面积,但垛的侧面、门窗洞侧壁和顶面的面积亦不增加。 外墙面抹灰工程量计算。 ①外墙面抹灰工程量按外墙面的垂直投影面积以平方米计算。应扣除门窗洞口、外墙裙和大于0.3m2孔洞所占面积,洞口侧壁面积不另增加。附墙垛、梁、柱侧面抹灰面积并入外墙面抹灰工程量内计算。 外墙面高度均由室外地坪算起,向上算至:平屋顶有挑檐(天沟)的,算至挑檐(天沟)底面;平屋顶无挑檐天沟、带女儿墙的,算至女儿墙压顶底而;坡屋顶带檐口天棚的,算至檐口天棚底面;坡屋顶带挑檐无檐口天棚的,算至屋面板底。跨出檐者,算至挑檐上表面。 ②外墙裙抹灰面积按其长度乘高度计算,扣除门窗洞口和大于0.3m2孔洞所占的面积,门窗洞口及孔洞的侧壁不增加。 ③窗台线、门窗套、挑檐、腰线、遮阳板等展开宽度在300mm以内者,按装饰线以延长米计算,如展开宽度超过300mm以上时,按图示尺寸以展开面积计算,套零星抹灰定额项目。 ④栏板、栏杆抹灰按立面垂直投影面积乘以系数2.2计算。 ⑤阳台底面抹灰按水平投影面积以平方米计算,并入相应天棚抹灰面积内。

传热系数计算方法

第四章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传热计算 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中的传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传热系数的计算精度直接影响了受热面设计时的布置数量,从而影响锅炉的实际出力、蒸汽参数和燃烧温度。正确计算燃烧室受热面传热系数是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的关键之一,也是区别于煤粉炉的重要方面。 随着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日益成熟,有关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炉膛传热计算思想和方法的研究也在迅速发展。许多著名的循环流化床制造公司和研究部门在此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有的已经形成商业化产品使用的设计导则。 但由于技术保密的原因,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公开的可以用于工程使用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传热计算方法,因此对它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清华大学对CFB锅炉炉膛传热作了深入的研究,长江动力公司、华中理工大学、浙江大学等单位也对CFB锅炉炉膛中的传热过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根据已公开发表的文献报导,考虑工程上的方便和可行,本章根椐清华大学提出的方法,进一步分析整理,作为我们研究的基础。为了了解CFB锅炉传热计算发展过程,也参看了巴苏的传热理论和计算方法,浙江大学和华中理工大学的传热计算与巴苏的相近似。 4.1 清华的传热理论及计算方法 4.1.1 循环流化床传热分析 CFB锅炉与煤粉锅炉的显著不同是CFB锅炉中的物料(包括煤灰、脱硫添加剂等)浓度C p 大大高于煤粉炉,而且炉内各处的浓度也不一样,它对炉内传热起着重要作用。为此首先需要计算出炉膛出口处的物料浓度C p,此处浓度可由外循环倍率求出。而炉膛不同高度的物料浓度则由内循环流率决定,它沿炉膛高度是逐渐变化的,底部高、上部低。近壁区贴壁下降流的温度比中心区温度低的趋势,使边壁下降流减少了辐射换热系数;水平截面方向上的横向搅混形成良好的近壁区物料与中心区物料的质交换,同时近壁区与中心区的对流和辐射的热交换使截面方向的温度趋于一致,综合作用的结果近壁区物料向壁面的辐射加强,总辐射换热系数明显提高。在计算水冷壁、双面水冷壁、屏式过热器和屏式再热器时需采用不同的计算式。物料浓度C p对辐射传热和对流传热都有显著影响。燃烧室的平均温度是床对受热面换热系数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床温的升高增加了烟气辐射换热并提高烟气的导热系数。虽然粒径的减小会提高颗粒对受热面的对流换热系数,在循环流化床锅炉条件下,燃烧室内部的物料颗粒粒径变化较小,在较小范围内的粒径变化时换热系数的变化不大,在进行满负荷传热计算时可以忽略,但在低负荷传热计算时,应该考虑小的颗粒有提高传热系数的能力。 炉内受热面的结构尺寸,如鳍片的净宽度、厚度等,对平均换热系数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鳍片宽度对物料颗粒的团聚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宽度与扩展受热面的利用系数有关。根

换热器计算公式与比热容概要

换热器计算公式与比热容 5 术语和定义 5.1 热侧 废气通道,又称气侧。 5.2 冷侧 冷却液通道,又称水侧。 5.3 气阻 气侧压力降,又称气侧压差。 5.4 水阻 水侧压力降,又称水侧压差。 5.5 换热面积A h 热侧总表面积,单位m2。 5.6 热侧通道面积S h 热侧总横截面积,单位m2。 5.7 放热量Q h 热侧空气放热量,指EGR冷却器稳定工作状态下,热侧空气所放出的热量,单位为kW。其计算公式如下: Q h=G h×Cp h(t hi-t ho)/1000………………………………………………(5-1)式中: G h——空气质量流量,kg/s; Cp h——增压空气比热,kJ/kg℃; t hi——热侧空气进口温度,℃;

t ho——热侧空气出口温度,℃。 5.8 吸热量Q w 冷侧冷却液吸热量,单位kW。其计算公式如下: Q w=G w×Cp w×(t wo-t wi)/1000 ………………………………………(5-2) 式中: G w——水质量流量,kg/s; Cp w——水比热,kJ/kg℃; t wi——冷却水进口温度,℃; t wo——冷却水出口温度,℃。 5.9 热平衡误差δ 计算公式: δ=[( Q h - Q w)÷Q h]×100 % …………………………………………(5-3a) 或 δ=[( Q w - Q h)÷Q w]×100% ………………………………………(5-3b) 式中: δ——热平衡误差,%; 当热平衡误差δ大于±5%,试验参数应重新测量,直到δ不大于±5%。 5.10 散热能力Q 指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空气通过EGR冷却器散发掉的理论散热量,单位为Kw(或W),其计算公式如下: Q=K×A h×△t m ………………………………………………………(5-4) 式中:

导热系数、传热系数、热阻值概念及热工计算方法(简述实用版)

导热系数、传热系数、热阻值概念及热工计算方法 导热系数λ[W/(m.k)]: 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度(K,℃),在1小时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为瓦/米?度(W/m?K,此处的K可用℃代替)。导热系数可通过保温材料的检测报告中获得或通过热阻计算。 传热系数K [W/(㎡?K)]: 传热系数以往称总传热系数。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统一定名为传热系数。传热系数K值,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度(K,℃),1小时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是瓦/平方米?度(W/㎡?K,此处K可用℃代替)。传热系数可通过保温材料的检测报告中获得。 热阻值R(m.k/w): 热阻指的是当有热量在物体上传输时,在物体两端温度差与热源的功率之间的比值。单位为开尔文每瓦特(K/W)或摄氏度每瓦特(℃/W)。 传热阻: 传热阻以往称总热阻,现统一定名为传热阻。传热阻R0是传热系数K的倒数,即R0=1/K,单位是平方米*度/瓦(㎡*K/W)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值愈小,或传热阻R0值愈大,保温性能愈好。 (节能)热工计算: 1、围护结构热阻的计算 单层结构热阻:R=δ/λ 式中:δ—材料层厚度(m);λ—材料导热系数[W/(m.k)] 多层结构热阻: R=R1+R2+----Rn=δ1/λ1+δ2/λ2+----+δn/λn 式中: R1、R2、---Rn—各层材料热阻(m.k/w) δ1、δ2、---δn—各层材料厚度(m) λ1、λ2、---λn—各层材料导热系数[W/(m.k)] 2、围护结构的传热阻 R0=Ri+R+Re 式中: Ri —内表面换热阻(m.k/w)(一般取0.11) Re —外表面换热阻(m.k/w)(一般取0.04) R —围护结构热阻(m.k/w) 3、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计算 K=1/ R0 式中: R0—围护结构传热阻 外墙受周边热桥影响条件下,其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 Km=(KpFp+Kb1Fb1+Kb2Fb2+ Kb3Fb3 )/( Fp + Fb1+Fb2+Fb3) 式中:Km—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W/(m.k)] Kp—外墙主体部位传热系数[W/(m.k)]

换热器计算汇总

一、冷凝器热力、结构计算 1.1冷凝器的传热循环的确定 根据冷库的实际工作工况:取蒸发温度015t C =-?,过热度5r t C ?=?,即吸入温度110t C =-?;过冷度 5K t C ?=? ,冷凝器出口温度535k k t t t C =-?=?,则C t k 40=. 查《 冷库制冷设计手册》第441页图6-7, R22在压缩过程指示功率82.0=i η kg kJ h /4051= kg kJ h /4452= ()K kg kJ s s ?==/7672.121 kg m v /06535.031= kg kJ h /4183= kg kJ h /2504= kg kJ h /2435= kg m v /108673.0335-?= kg kJ h h w t /4040544512=-=-= (3.1) kg kJ w w i t i /8.4882.040===η 图1-1系统循环p-h 图 lgp /MPa

kg kJ w h h i s /8.4538.4840512=+=+= 再查R22的圧焓图得C t s 802= kg m v s /02.032= 所需制冷剂流量为s kg h h Q q s k mo /3834.0243 8.4538152=-=-= 1.2冷却水流量vs q 和平均传热温差m T ?的确定 1.2.1冷却水流量vs q 确定 冷却水进、出口温度 C t ?='322,236t C ''=? ,平均温度C t m ?=34,由《传热学》563页的水的物性表可得: 3994.3/kg m ρ=4174/()p c J kg K =?620.746610/m s ν-=? 262.4810/()W m K λ-=?? 则所需水量: ()()s m t t c Q q p k vs /10879.4323641743.9941081333 '2''2-?=-???=-=ρ 1.2.2平均传热温差m T ?的确定 由热平衡 :2323()()mo s p vs q h h c q t t ρ''-=?- ,有 2332()mo s p vs q h h t t c q ρ-''=-=()C 3.3510 879.4174.43.9944188.4533834.0363=???-?-- ()()C q c h h q t vs p mo 13.3210 879.4174.43.9942432503834.032t 354' 24=???-?+=-+=-ρ

传热效率计算

传热效率计算 有一发热体发热峰值功率为4000W ,平均值为3000W 左右,需用水冷散热,可提供稳定的25度冷水,该发热体发热面积为127mm*137mm ,要求发热体表面(与水冷头接触面)温度能控制在50度以下,现需要计算如下内容: 1、 所提供的冷水的流量和流速 2、 水冷头底板厚度 3、 水冷头内部与水接触面积 4、 如果采用紫铜或铝合金加工,在同等条件下的散热效率差异。 5、 水管宜用多粗的? 解: 这里缺少条件,先假设发热体工作时间为 1 小时。 1..冷水的流量: Q=C*M*(T 2-T 1) )12(T T C Q M -==)2550(./42003600*4000℃℃℃kg J S W -=137.14 kg 2.流速:设计水管内径为:φ15mm Q=V*S S=秒 3600*0075.0*0075.0*14.3/1*1000/14.13723m m t t S Q ==0.216m/秒 3.水冷头底板厚度 取5mm. 4. 水冷头内部与水接触面积: 因为发热体发热面积为127mm*137mm ,所以取冷水头底内尺寸为127mm*137mm. 计算内高度为:

h= mm m g kg 137 * 127/ 1000 * 14 . 1373=7.88 mm 5.紫铜和铝合金的导热系数不同,紫铜的导热系数为λ =393W/(m·k),铝合金的导热系数为λ=123 W/(m·k)在同等条件下紫铜比铝合金的散热效率高。 根据导热的计算:Q=λ*A* δ? ?t公式可出在同等条件下紫铜比铝合金的散出的热量多。 6.水管宜用多粗的? 设计水管内径为:φ15mm

墙面刷漆施工面积计算公式:墙漆施工面积

墙面刷漆施工面积计算公式:墙漆施工面积=(建筑面积×80%-10)×3 建筑面积就是购房面积,现在的实际利用率一般在80%左右,厨房、卫生间一般是采用瓷砖、铝扣板的,该部分面积大多在10平方米,该计算方法得出的面积包括天花板,吊顶对墙漆的施工面积影响不是很大,可以不予考虑(这个 公式得到的结果可能是最接近实际面积的了)。 用漆量:按照标准施工程序的要求,底漆的厚度为30微米,5升底漆的施工面积一般在65~70平方米;面漆的推荐厚度为60~70微米,5升面漆的施工面积一般在30~35平方米。底漆用量=施工面积÷70;面漆用量=施工面积÷35。 装修时,墙漆油漆工一般是按平方米收费的,但刷前业主往往会忽略门、窗面积怎样计费,一部分人会觉得门、窗面积扣除就行了,但据了解不管是装饰公司还是油漆工,在刷墙漆时门、窗面积一般不会去除,反而因为刷门、窗边墙时技术难度较高而另有收费,但收费标准并不统一,建议业主在刷墙面漆时要和施工队谈好价钱,以免事后引起纷争。 解析墙面基层处理误区 经常听到业主这样说:我买了**的乳胶漆最好最环保的一种。 用最好最环保的乳胶漆真的就能把墙面做完美,真的就环保了吗? 我们认为未必 就这个问题大家来探讨下如今的辅材发展 双飞粉+801胶属于非成品腻子~在施工工人调和过程中各种配料的多少全取决与施工师傅 ~ 配制比例的不同很容易就造成质量的不稳定,在配置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浪费,原料中使用的(107.807)胶水做粘合剂,107胶是以聚乙稀醇与甲醛在盐酸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缩合,再经过氢氧化钠调整ph值;801胶是在此基础上,再以尿素进行氨基化处理~制成的改性聚乙稀醇缩甲醛胶~如果生产厂家工艺不过关,很容易就含有游离的甲醛(大家都知道甲醛对人体健康是非常有害的,制癌物质)这种非成品腻子具有价格便宜,制造简单等特点,在室内装饰中的确广泛应用~~但是它不耐水,容易起皮,脱粉,寿命短~这也是不可否认的弊端~ 成品腻子根据合理的材料配制,机械化的生产,避免了传统工艺中现场配制造成的误差产生的

79046_墙面抹灰及块料工程量计算方法

墙面抹灰及块料工程量计算方法 1、墙面一般抹灰、装饰抹灰 (1)内墙面一般抹灰及装饰抹灰按内墙设计图示结构尺寸的抹灰面积以平方米计算。内墙面和内墙裙抹灰长度以墙体间结构尺寸长度计算,内墙面抹灰高度无墙裙时,其高度按室内地面或楼面至天棚底面的高度计算;有墙裙时,其高度按墙裙顶面至天棚底面的高度计算;有钉板天棚时按室内地面或楼面至天棚底面另加0.1米计算。内墙裙的高度以室内地面或楼面至墙裙顶面计算。内墙面和内墙裙抹灰面积,应扣除门窗洞口(门、窗框外围面积)和空圈所占的面积,不扣除踢脚线、挂镜线、0.3平方米以内的孔洞面积和墙与构件交接处的面积,洞口侧壁和顶面也不增加。墙垛和附墙烟囱侧壁的面积应并入相应的墙面抹灰工程量内。 (2)外墙面一般抹灰及装饰抹灰按外墙设计图示结构尺寸的抹灰面积以平方米计算。应扣除门窗洞口(门窗框外围面积)、外墙裙和大于0.3平方米孔洞所占面积,洞口侧壁面积不再另增加,附墙垛、梁、柱侧面抹灰面积并入外墙面抹灰内计算。 2、柱面一般抹灰、柱面装饰抹灰按设计图示柱结构断面周长乘高度以平方米计算。 3、墙、柱面装饰线条抹灰按设计图示长度以米计算。

4、零星项目一般抹灰、零星项目装饰抹灰按设计图示结构尺寸的展开面积以平方米计算。 5、块料(石材)墙面、块料(石材)柱面、块料(石材)梁面、装饰板墙面、柱(梁)面按设计图示尺寸的实贴面积以平方米计算。铺设有龙骨的按饰面外围尺寸的实贴面积以平方米计算。 6、柱帽、柱墩按最大外围周长以平方米计算。 7、干挂石材钢骨架按设计图示以吨计算。 8、块料(石材)零星项目按设计图示尺寸的实贴面积以平方米计算。 9、隔断按设计图示框外围尺寸以平方米计算。扣除单个0.3平方米以上的孔洞所占面积;浴厕门的材质与隔断相同时,门的面积并入隔断面积内。 10、带骨架幕墙按设计图示框外围尺寸以平方米计算。不扣除与幕墙同种材质的窗所占面积。 11、全玻幕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平方米计算。带肋全玻幕墙按展开面积计算。 说明:镶贴块料面层及1平方米以内少量分散的抹灰可按零星镶贴块料和零星抹灰项目编码列项。

板式换热器的换热计算方法

板式换热器的计算方法 板式换热器的计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目前比较流行的方法是对数平均温差法和NTU法。在计算机没有普及的时候,各个厂家大多采用计算参数近似估算和流速-总传热系数曲线估算方法。目前,越来越多的厂家采用计算机计算,这样,板式换热器的工艺计算变得快捷、方便、准确。以下简要说明无相变时板式换热器的一般计算方法,该方法是以传热和压降准则关联式为基础的设计计算方法。 以下五个参数在板式换热器的选型计算中是必须的: 总传热量(单位:kW). 一次侧、二次侧的进出口温度 一次侧、二次侧的允许压力降 最高工作温度 最大工作压力 如果已知传热介质的流量,比热容以及进出口的温度差,总传热量即可计算得出。 温度 T1 = 热侧进口温度 T2 = 热侧出口温度 t1 = 冷侧进口温度 t2= 冷侧出口温度 热负荷

热流量衡算式反映两流体在换热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相互关系,在换热器保温良好,无热损失的情况下,对于稳态传热过程,其热流量衡算关系为: (热流体放出的热流量)=(冷流体吸收的热流量) 在进行热衡算时,对有、无相变化的传热过程其表达式又有所区别。 (1)无相变化传热过程 式中 Q----冷流体吸收或热流体放出的热流量,W; m h,m c-----热、冷流体的质量流量,kg/s; C ph,C pc------热、冷流体的比定压热容,kJ/(kg·K); T1,t1 ------热、冷流体的进口温度,K; T2,t2------热、冷流体的出口温度,K。 (2)有相变化传热过程 两物流在换热过程中,其中一侧物流发生相变化,如蒸汽冷凝或液体沸腾,其热流量衡算式为:

换热器的传热系数

1 介质不同,传热系数各不相同我们公司的经验是:1、汽水换热:过热部分为800~1000W/m2.℃饱和部分是按照公式K=2093+786V(V是管内流速)含污垢系数0.0003。水水换热为:K=767(1+V1+V2)(V1是管内流速,V2水壳程流速)含污垢系数0.0003 实际运行还少有保守。有余量约10% 冷流体热流体总传热系数K,W/(m2.℃) 水水850~1700 水气体17~280 水有机溶剂280~850 水轻油340~910 水重油60~280 有机溶剂有机溶剂115~340 水水蒸气冷凝1420~4250 气体水蒸气冷凝30~300 水低沸点烃类冷凝455~1140 水沸腾水蒸气冷凝2000~4250 轻油沸腾水蒸气冷凝455~1020 不同的流速、粘度和成垢物质会有不同的传热系数。K值通常在 2 800~2200W/m2·℃范围内。列管换热器的传热系数不宜选太高,一般在800-1000 W/m2·℃。螺旋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水—水)通常在1000~2000W/m2·℃范围内。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水(汽)—水)通常在3000~5000W/m2·℃范围内。1.流体流径的选择哪一种流体流经换热器的管程,哪一种流体流经壳程,下列各点可供选择时参考(以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为例) (1) 不洁净和易结垢的流体宜走管内,以便于清洗管子。 (2) 腐蚀性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和管子同时受腐蚀,而且管子也便于清洗和检修。 (3) 压强高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受压。(4) 饱和蒸气宜走管间,以便于及时排除冷凝液,且蒸气较洁净,冷凝传热系数与流速关系不大。(5) 被冷却的流体宜走管间,可利用外壳向外的散热作用,以增强冷却效果。(6) 需要提高流速以增大其对流传热系数的流体宜走管内,因管程流通面积常小于壳程,且可采用多管程以增大流速。(7) 粘度大的液体或流量较小的流体,宜走管间,因流体在有折流挡板的壳程流动时,由于流速和流向的不断改变,在低Re(Re>100) 下即可达到湍流,以提高对流传热系数。在选择流体流径时,上述各点常不能同时兼顾,应视具体情况抓住主要矛盾,例如首先考虑流体的压强、防腐蚀及清洗等要求,然后再校核对流传热系数和压强降,以便作出较恰当的选择。 2. 流体流速的选择增加流体在换热器中的流速,将加大对流传热系数,减少污垢在管子表面上沉积的可能性,即降低了污垢热阻,使总传热系数增大,从而可减小换热器的传热面积。但是流速增加,又使流体阻力增大,动力消耗就增多。所以适宜的流速要通过经济衡算才能定出。此外,在选择流速时,还需考虑结构上的要求。例如,选择高的流速,使管子的数目减少,对一定的传热面积,不得不采用较长的管子或增加程数。管子太长不易清洗,且一般管长都有一定的标准;单程变为多程使平均温度差下降。这些也是选择流速时应予考虑的问题。 3. 流体两端温度的确定若换热器中冷、热流体的温度都由工艺条件所规定,就不存在确定流体两端温度的问题。若其中一个流体仅已知进口温度,则出口温度应由设计者来确定。例如用冷水冷却某热流体,冷水的进口温度可以根据当地的气温条件作出估计,而换热器出口的冷水温度,便需要根据经济

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1、墙面涂乳胶漆 墙面涂乳胶漆用量m2=周长×高+顶面积-门窗面积=(a+b)×2×d+a×b-门窗面积2、地砖铺贴 所需地砖数量估算=a/c×b/d(不能整除向上取整,考虑5%损耗) 所需地砖数量(块)细算=axb/((c+拼缝)X(d+拼缝))×(1+损耗率) 3、地板铺贴 板基层、面层m2=a×b 所需地板数量估算=a/c×b/d(不能整除向上取整,考虑5%损耗) 所需地板数量(块)细算=axb/(cXd)×(1+损耗率) 4.油漆面计算 刷油漆面积按刷部位的面积或延长米乘系数。 ①、墙裙油漆面计算方法:长×高(不含踢脚线高) ②、踢脚线油漆面计算方法:面积计算 ③、橱、台油漆面计算方法:展开面积计算 ④、窗台板油漆面计算方法:长×宽 单层木门油漆工程量m2=刷油部位面积×系数 =a×b×1 踢脚线漆工程量m2=(a+b)×2×e 5.吊顶 如图所示:(满吊高低顶) 吊顶装饰工程量m2=面层+吊顶迭落 =a×b+c×4×d 顶棚计算 顶棚板材估算=a/c×b/d(不能整除向上取整,考虑5%损耗) 顶棚板材用量(块)细算=axb/(cxd)×(1+损耗率) 壁纸、地毯用料 壁纸、地毯用料=使用面积×(1+损耗率) 注:损耗率一般在10%-20%,壁纸斜贴损耗率一般为25%. 10.装修总造价 1基本项目:材料费+人工费 2管理费:①×5% 3税金:(①+②)×3.41% 4装修总造价:①+②+③ 补充1.: 关于水泥黄沙的用量。(就是正规预算员也算不出来,一般根据经验估算) 一厨一卫,水泥20包左右,黄沙60包左右 一厨两卫,水泥30包左右,黄沙90包左右 补充2. 电线及电线管的用量(也是估算) 电管:二房70根三房130根 电线:二房700~900米,三房1200~1500米

传热系数计算

传热系数计算 散热器是一种热交换器~其热工计算的基本公式为传热方程式~其表达式为: Ф=KAΔt ,6,1, m Ф为传热量单位:W 2K为传热系数单位:W/(m〃?) A 为传热面积单位:? Δt为冷热流体间的对数平均温差单位:? m,,,从《车辆冷却传热》上可知~以散热器空气侧表面为计算基础~散热器传热系数 计算公式为: -1K=(β/h+(β×λ) +(1/η×h)+ R) ,6,2, 1管02f 式中:β为肋化系数~其等于空气侧所有表面积之和/水侧换热面积 2h为水侧表面传热系数单位:W/(m〃?) 12h为空气侧表面传热系数单位:W/(m〃?)2 2λ为散热管材料导热系数单位:W/(m〃?) 管2R为散热器水侧和空气侧的总热阻单位:,m〃?),W f η为肋壁总效率~其表达式为: 0 η=1,(×,1,η,),A ,6,3, f20 A为空气侧二次换热面积~单位:? 22 A为空气侧所有表面积之和~单位:? 2 η为肋片效率 f η,th(m×h)/ (m×h) ,6,4, fff th为双曲线函数 h为散热带的特性尺寸~即散热管一侧的肋片高度 f m为散热带参数~表达式为: 0.5 m=((2×h)/(δ×λ)),6,5, 2222h为空气侧传热系数单位:W/(m〃?) 2 δ为散热带壁厚单位:m 22λ为散热带材料导热系数单位:W/(m〃?) 2

从《传热学》上可知~表面传热系数h的公式为: 2 h= Nu×/de 单位:W/(m 〃?) ,6,6, λ为流体的热导率~对散热器~即为空气热导率 de为换热面的特性尺度~对散热器~求气侧换热系数时~因空气外 掠散热管~故特性尺度为散热管外壁的当量直径, 单位m [2]由《传热学》中外掠管束换热实验知,流体横掠管束时~对其第一排管子来说~换热情况与横掠但管相仿。 Nu=C×Re (6,7) m[3]式中C、为常数~数值见《传热学》表5.2 Re=Va×de/νa ,6,8, Va 为空气流速单位m/s 2νa为空气运动粘度单位m/s

抹灰工程量计算规则

一、一般规则 本分部抹灰工程量均按设计结构尺寸(有保温隔热、防潮层者按其外表面尺寸)计算。 二、楼地面计算规则 1.楼地面面层、找平层按墙与墙间的净面积计算,应扣除凸出地面的构筑物、设备基础、室内铁道、 0.3平方米以上的落地沟槽、放物柜、炉灶、柱和不做面层的地沟盖板等所占的面积。 不扣除垛、间壁墙(厚120毫米以内的砌体)、烟囱及 0.3平方米以内孔洞、柱所占面积,但门洞圈开口部分亦不增加。 2.踢脚线以平方米计算,不扣除门洞及空圈所占的面积,但门洞、空圈、垛和侧壁亦不增加。 3.水泥砂浆、水泥豆石浆及水磨石楼梯抹面以水平投影面积(包括踏步、休息平台、锁口梁)计算。楼梯井宽500毫米以内者不予扣除。楼梯与楼层相连接以最后一个踏步外边缘加300毫米为界。 4.楼梯防滑条按楼梯踏步两端间距离减300毫米以延长米计算。 三、墙柱面计算规则 1.内墙抹灰计算规则 (1)内墙抹灰的长度,以墙与墙间图示净长尺寸计算,其高度按下列规定计算: ①无墙裙的,其高度以室内地坪面至板底面计算。②有墙裙的,其高度按墙裙顶点至板底面计算。 ③吊顶天棚,其高度以室内地坪面(或墙裙顶点)至天棚下皮,另加200毫米计算。

(2)内墙面和内墙裙抹灰面积,应扣除门窗洞口和空圈所占的面积,不扣除踢脚板、挂镜线、 0.3平方米以内的孔洞和墙与梁头交接处的面积。墙垛和附墙烟囱的侧面抹灰合并在内墙抹灰工程量内计算。 2.外墙面抹灰计算规则 (1)外墙面和外墙裙抹灰面积,按其垂直投影面积以平方米计算。应扣除门窗洞口、空圈和 0.3平方米以上的xx所占的面积。 附墙垛的侧面抹灰面积并入外墙面抹灰工程量内计算。 (2)单独的外窗台抹灰长度,如设计图纸无规定时,可按窗洞宽度两边共加200毫米计算,窗台展开宽度按360毫米计算。 3.零星项目抹灰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展开面积计算。 4.水泥黑板、玻璃黑板按框外围面积计算。 5.独立柱、单梁抹灰计算规则 独立柱和单梁等的抹灰,按设计结构尺寸(有保温隔热、防潮层者,按其外表面尺寸)以平方米计算。 四、天棚抹灰计算规则 1.天棚抹灰面积,按墙与墙间的净空面积计算,不扣除间壁墙(包括砖墙)、垛、附墙烟囱、检查洞、天棚装饰线脚、管道以及 0.3平方米以内的通风孔、灯槽、柱等所占的面积。 2.槽形板底、砼折瓦板、密肋板底、井字梁板底抹灰工程量按下表规定乘以系数计算。 项目系数工程量计算方法

板式换热器计算公式

板式换热器计算公式 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新式高效换热器。对于各个厂家和运用商来说,板式换热器选型计算方法及公式都是比照首要的,由于选好换热器对于出产和车间的作业是很关键的。 板片型式或波纹式应根据换热场合的实际需要而定。对流量大答应压降小的情况,应选用阻力小的板型,反之选用阻力大的板型。根据流体压力和温度的情况,判定选择可拆卸式,仍是钎焊式。判定板型时不宜选择单板面积太小的板片,避免板片数量过多,板间流速偏小,传热系数过低,对较大的换热器更应留心这个疑问。 流程和流道的选择 流程指板式换热器内一种介质同一活动方向的一组并联流道,而流道指板式换热器内,相邻两板片构成的介质活动通道。一般情况下,将若干个流道按并联或串联的方法连接起来,以构成冷、热介质通道的不一样组合。 流程组合方式应根据换热和流体阻力计算,在满足技能条件恳求下判定。尽量使冷、热水流道内的对流换热系数相等或靠近,然后得到最佳的传热作用。由于在传热表面两边对流换热系数相等或靠近时传热系数获得较大值。虽然板式换热器各板间流速不等,但在换热和流体

阻力计算时,仍以均匀流速进行计算。由于“U”形单流程的接纳都固定在压紧板上,拆装便当。 计算方法及公式 (1) 求热负荷QQ=G.ρ.CP.Δt (2) 求冷热流体进出口温度t2=t1+ Q /G .ρ .CP (3) 冷热流体流量G= Q / ρ .CP .(t2-t1 (4) 求均匀温度差ΔtmΔtm=(T1-t2)-(T2-t1)/In(T1-t2)/(T2-t1)或 Δtm=(T1-t2)+(T2-t1)/2 (5) 选择板型若一切的板型选择完,则进行效果剖析。 (6) 由K值规划,计算板片数规划Nmin,NmaxNmin = Q / Kmax .Δtm .F P .βNmax = Q / Kmin .Δtm .F P .β

(整理)管道总传热系数计算

1管道总传热系数 管道总传热系数是热油管道设计和运行管理中的重要参数。在热油管道稳态运行方案的工艺计算中,温降和压降的计算至关重要,而管道总传热系数是影响温降计算的关键因素,同时它也通过温降影响压降的计算结果。 1.1 利用管道周围埋设介质热物性计算K 值 管道总传热系数K 指油流与周围介质温差为1℃时,单位时间通过管道单位传热表面所传递的热量,它表示油流至周围介质散热的强弱。当考虑结蜡层的热阻对管道散热的影响时,根据热量平衡方程可得如下计算表达式: 1112ln 111ln 22i i n e n w i L L D D D KD D D D a a l l -+轾骣犏琪桫犏=+++犏犏犏臌? (1-1) 式中:K ——总传热系数,W /(m 2·℃); e D ——计算直径,m ;(对于保温管路取保温层外径的平均值,对于无保温埋地管路可取沥青层外径); n D ——管道直径,m ; w D ——管道最外层直径,m ; 1α——油流与管壁放热系数,W/(m 2·℃); 2α——管外壁与周围介质的放热系数,W/(m 2·℃); i λ——第i 层相应的导热系数,W/(m·℃); i D ,1i D +——管道第i 层的外直径,m ,其中1,2,3...i n =; L D ——结蜡后的管径,m 。 为计算总传热系数K ,需分别计算部放热系数1α、自管壁至管道最外径的导 热热阻、管道外壁或最大外围至周围环境的放热系数2α。 (1)部放热系数1α的确定 放热强度决定于原油的物理性质及流动状态,可用1α与放热准数u N 、自然对流准数r G 和流体物理性质准数r P 间的数学关系式来表示[47]。 在层流状态(Re<2000),当Pr 500Gr

墙面抹灰工程量计算规则

墙面抹灰工程量计算规则 2010-03-2218:43 (一)内墙面抹灰工程量计算规则 1.内墙面抹灰工程量,等于内墙面长度乘以内墙面的抹灰高度以平方米(㎡)面积计算。扣除门窗洞口空圈所占面积,不扣除踢脚板、挂镜线、o.3㎡以内洞口和墙与构件交接处的面积,洞口侧壁和顶面亦不增加。墙垛和附墙烟囱侧壁面积与内墙面的抹灰工程量合并计算。 内墙面的抹灰高度(m),根据以下具体情况确定; (1)无墙裙的,其高度按室内地面或楼面至天棚底面之间的距离计算; (2)有墙裙的,其高度按墙裙顶至天棚底面之间的距离计算; (3)钉板条天棚的内墙面,其高度按室内地面或楼面至天棚底面另加100mm计算。 2.内墙裙抹灰工程量,按内墙裙的净长乘以内墙裙的高度以平方米(㎡)面积计算。扣除门窗洞口和空圈所占的面积,门窗洞口和空圈的侧壁面积不另增加,柱、垛及附墙烟囱的侧壁面积,并入内

墙裙的抹灰面积内计算。 (二)外墙面抹灰工程量计算规则 1.外墙面抹灰工程量,按外墙面的垂直投影面积以平方米(㎡)计算。应扣除门窗洞口、外墙裙和大于o.3㎡孔洞所占面积,洞口的侧壁面积不增加。附墙垛、梁、柱的侧面的抹灰面积并入外墙面的抹灰工程量内计算。拦板、栏杆、窗台线、门窗套、扶手、压顶、挑檐、遮阳板、凸出墙外的腰线等,另按相应的规定计算。 计算高度:室外地坪至沿口底之间的总高度(m)。 2.外墙裙抹灰工程量,按其墙裙长度乘以墙裙高度的平方米(㎡)面积计算。扣除门窗洞口和大于0.3㎡孔洞所占面积。门窗洞口及孔洞的侧壁亦不增加。 3.窗台线、门窗套、挑檐、腰线、遮阳板等展开宽度在300mm以内者,抹灰工程量按装饰线长度以延长米(m)计算。如果展开宽度超过300mm以上时,按图示尺寸按展开面积以平方米(㎡)计算,执行零星抹灰定额项目。 4.拦板、栏杆(包括立柱、扶手或压顶)抹灰工程量,按垂直投影面积乘以系数2.2以平方米(㎡)面积计算。

墙面涂料粉刷面积如何计算,牢记公式不浪费

墙面涂料粉刷面积如何计算,牢记公式不浪费 在我们的家居装修中,很多的人都会多多少少的浪费身边的资源,下面咱们就以墙面涂料粉刷的面积为例,看看下面的计算方法,让你省钱有道理。墙面涂料涂刷面积计算公式:1、墙面涂料涂刷面积=(建筑面积×80%-10)×3建筑面积就是购房面积,现在的实际利用率一般在80%左右,厨房、卫生间一般是采用瓷砖、铝扣板的,该部分面积大多在10平方米,该计算方法得出的面积包括天花板,吊顶对墙面涂料的施工面积影响不是很大,可以不予考虑(这个公式得到的结果可能是最接近实际面积的了)。2、墙面涂料用量:按照标准施工程序的要求,底漆的厚度为30微米,5升底漆的施工面积一般在65~70平方米;墙面涂料的推荐厚度为60~70微米,5升墙面漆的施工面积一般在30~35平方米。 3、底漆用量=施工面积÷70;面漆用量=施工面积÷35。建筑面积为120平方米的房,需要的油漆用量:墙面涂料涂刷面积=(120×80%-10)×3=258平方米底漆用量=施工面积 ÷80(涂布率/1遍)=258/80=3.3(桶)即4桶面漆用量=施工面积÷45(涂布率/2遍)=258/45=5.7(桶)即6桶墙面涂料用量计算:首先要计算涂刷面积,有了涂刷面积后,则将涂刷面积除以每升油漆的涂布面积即可获得所需的用漆量。对于一般内墙涂饰,有一个经验公式计算涂刷面积:涂一层所需

墙面涂料用量公升=(建筑面积x2.5)/每公升涂刷面积。例如:二房一厅80平方米的新房子,则涂刷面积约为200平方米的墙面,每升5合1可涂刷13--16平方米,一桶五升装多 乐士5合1可以涂刷约40平方米的墙面两层,则涂刷此房 间包括天花总共需要5桶5升装多乐士5合1乳胶漆。小 编还了解到,墙面漆油漆工一般是按平方米收费的,但刷前业主往往会忽略门、窗面积怎样计费,一部分人会觉得门、窗面积扣除就行了,但据了解不管是装饰公司还是油漆工,在客厅田园家具刷墙面漆时门、窗面积一般不会去除,反而因为刷门、窗边墙时技术难度较高而另有收费,但收费标准并不统一,建议业主在刷墙面漆时要和施工队谈好价钱,以免事后引起纷争。

墙面抹灰计算规则

墙面抹灰工程量计算规则 (一)内墙面抹灰工程量计算规则 1.内墙面抹灰工程量,等于内墙面长度乘以内墙面的抹灰高度以平方米(㎡)面积计算。扣除门窗洞口空圈所占面积,不扣除踢脚板、挂镜线、0.3㎡以内洞口和墙与构件交接处的面积,洞口侧壁和顶面亦不增加。墙垛和附墙烟囱侧壁面积与内墙面的抹灰工程量合并计算。 内墙面的抹灰高度(m),根据以下具体情况确定; (1)无墙裙的,其高度按室内地面或楼面至天棚底面之间的距离计算; (2)有墙裙的,其高度按墙裙顶至天棚底面之间的距离计算; (3)钉板条天棚的内墙面,其高度按室内地面或楼面至天棚底面另加100mm计算。 2.内墙裙抹灰工程量,按内墙裙的净长乘以内墙裙的高度以平方米(㎡)面积计算。扣除门窗洞口和空圈所占的面积,门窗洞口和空圈的侧壁面积不另增加,柱、垛及附墙烟囱的侧壁面积,并入内墙裙的抹灰面积内计算。 (二)外墙面抹灰工程量计算规则 1.外墙面抹灰工程量,按外墙面的垂直投影面积以平方米(㎡)计算。应扣除门窗洞口、外墙裙和大于0.3㎡孔洞所占面积,洞口的侧壁面积不增加。附墙垛、梁、柱的侧面的抹灰面积并入外墙面的抹灰工程量内计算。拦板、栏杆、窗台线、门窗套、扶手、压顶、挑檐、遮阳板、凸出墙外的腰线等,另按相应的规定计算。计算高度:室外地坪至沿口底之间的总高度(m)。 2.外墙裙抹灰工程量,按其墙裙长度乘以墙裙高度的平方米(㎡)面积计算。扣除门窗洞口和大于0.3㎡孔洞所占面积。门窗洞口及孔洞的侧壁亦不增加。 3.窗台线、门窗套、挑檐、腰线、遮阳板等展开宽度在300mm以内者,抹灰工程量按装饰线长度以延长米(m)计算。如果展开宽度超过300mm以上时,按图示尺寸按展开面积以平方米(㎡)计算,执行零星抹灰定额项目。 4.拦板、栏杆(包括立柱、扶手或压顶)抹灰工程量,按垂直投影面积乘以系数2.2以平方米(㎡)面积计算。 5.阳台底面抹灰工程量,按水平投影面积以平方米(㎡)计算。并入相应的天棚抹灰的工程量内计算。阳台如带悬臂梁者,其工程量应再乘以系数1.30。 6.雨篷底面或顶面抹灰工程量,分别按水平投影面积以平方米(㎡)面积计算,并入相应的天棚抹灰的工程量内。雨篷顶面带反沿或反梁者,其工程量应乘系数1.20,底面带悬臂梁者,其工程量应乘以系数1.20。雨篷外边线执行相应装饰定额或零星项目定额。 7.墙面勾缝工程量,按垂直投影面积以平方米(㎡)计算,应扣除墙裙和墙面抹灰的面积,不扣除门窗洞口、门窗套、腰线等零星抹灰所占的面积,附墙柱和门窗洞口侧面的勾缝面积亦不增加。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 1.流体流径的选择 哪一种流体流经换热器的管程,哪一种流体流经壳程,下列各点可供选择时参考(以固定管板式换 热器为例) (1) 不洁净和易结垢的流体宜走管内,以便于清洗管子。 (2) 腐蚀性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和管子同时受腐蚀,而且管子也便于清洗和检修。 (3) 压强高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受压。 (4) 饱和蒸气宜走管间,以便于及时排除冷凝液,且蒸气较洁净,冷凝传热系数与流速关系不大。 (5) 被冷却的流体宜走管间,可利用外壳向外的散热作用,以增强冷却效果。 (6) 需要提高流速以增大其对流传热系数的流体宜走管内,因管程流通面积常小于壳程,且可采用 多管程以增大流速。 (7) 粘度大的液体或流量较小的流体,宜走管间,因流体在有折流挡板的壳程流动时,由于流速和 流向的不断改变,在低Re(Re>100)下即可达到湍流,以提高对流传热系数。 在选择流体流径时,上述各点常不能同时兼顾,应视具体情况抓住主要矛盾,例如首先考虑流体的压强、防腐蚀及清洗等要求,然后再校核对流传热系数和压强降,以便作出较恰当的选择。 2. 流体流速的选择 增加流体在换热器中的流速,将加大对流传热系数,减少污垢在管子表面上沉积的可能性,即降低了污垢热阻,使总传热系数增大,从而可减小换热器的传热面积。但是流速增加,又使流体阻力增大,动力消耗就增多。所以适宜的流速要通过经济衡算才能定出。 此外,在选择流速时,还需考虑结构上的要求。例如,选择高的流速,使管子的数目减少,对一定的传热面积,不得不采用较长的管子或增加程数。管子太长不易清洗,且一般管长都有一定的标准; 单程变为多程使平均温度差下降。这些也是选择流速时应予考虑的问题。 3. 流体两端温度的确定 若换热器中冷、热流体的温度都由工艺条件所规定,就不存在确定流体两端温度的问题。若其中一个流体仅已知进口温度,则出口温度应由设计者来确定。例如用冷水冷却某热流体,冷水的进口温度可以根据当地的气温条件作出估计,而换热器出口的冷水温度,便需要根据经济衡算来决定。为了节省水量,可使水的出口温度提高些,但传热面积就需要加大;为了减小传热面积,则要增加水量。两者是相互矛盾的。一般来说,设计时可采取冷却水两端温差为5~10℃。缺水地区选用较大的温度 差,水源丰富地区选用较小的温度差。 4. 管子的规格和排列方法 选择管径时,应尽可能使流速高些,但一般不应超过前面介绍的流速范围。易结垢、粘度较大的液体宜采用较大的管径。我国目前试用的列管式换热器系列标准中仅有φ25×2.5mm及φ19×mm两种 规格的管子。 管长的选择是以清洗方便及合理使用管材为原则。长管不便于清洗,且易弯曲。一般出厂的标准钢管长为6m,则合理的换热器管长应为1.5、2、3或6m。系列标准中也采用这四种管长。此外,管长和壳径应相适应,一般取L/D为4~6(对直径小的换热器可大些)。 如前所述,管子在管板上的排列方法有等边三角形、正方形直列和正方形错列等,如第五节中图4-25所示。等边三角形排列的优点有:管板的强度高;流体走短路的机会少,且管外流体扰动较大,因而对流传热系数较高;相同的壳径内可排列更多的管子。正方形直列排列的优点是便于清洗列管的外壁,适用于壳程流体易产生污垢的场合;但其对流传热系数较正三角排列时为低。正方形错列排列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即对流传热系数(较直列排列的)可以适当地提高。 管子在管板上排列的间距(指相邻两根管子的中心距),随管子与管板的连接方法不同而异。通常,胀管法取t=(1.3~1.5)do,且相邻两管外壁间距不应小于6mm,即t≥(d+6)。焊接法取t=1.25do。 5. 管程和壳程数的确定 当流体的流量较小或传热面积较大而需管数很多时,有时会使管内流速较低,因而对流传热系数较小。为了提高管内流速,可采用多管程。但是程数过多,导致管程流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