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2课《张骞通西域》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学科:历史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搜集新疆(狭义西域)的主要物产情况。

(3)列出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内容提要。

(4)了解制作历史地图的相关知识。

4.教师课前准备

(1)准备有关具备新疆(西域)特色的风景图片。

(2)准备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音频、视频文件。

(3)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课题

1.知识方面

掌握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理解张骞通西域的意义,汉朝设立西域都护的意义。

2.教育方面

学习张骞开拓进取、忠于国家、坚忍不拔的精神;进行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了解新疆的历史,维护祖国的统一。

3.能力发展方面

培养学生历史方面的想象、表达、讲述能力,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培养学生识读、运用并制作历史地图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张骞通西域》是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的第四篇课文。本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讲述秦汉历史,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时期。从此,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所以本学习主题在教材体系中地位重要。

而本课则上承“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下启“丝绸之路的开启”。张骞出使西域成为民族交流的佳话,极大地促进了西域和内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开辟了丝绸之路。通过西域,东西方经济文化等进行了广泛交流,古老的中国不再封闭。我们吸收外来文明的精华,向世界展示华夏民族的辉煌灿烂。同时,西域位于祖国西北,幅员辽阔,有着独特的风土人情和资源。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管辖,使中华民族的大家庭更为扩大。在了解新疆历史的同时,也加深了历史和地理学科的彼此联系。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了《张骞出使西域》的相关教学资料;下载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依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根据新课标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1)西域的地理范围(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难点:(1)狭义西域与广义西域的联系与区别。(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具体任务及完成。

四、教学方法

本课内容具体丰富,文字障碍也不多,非常适合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在教学中,我准备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单位,提供讲台作为舞台,给学生充分的展示、表演的机会。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在小组活动中,我要参与各小组的讨论,给予指导、释疑,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反馈、补救。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情景

教学法,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探究法,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提出问题,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依据历史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初中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在生生、师生交流互动中体验历史,关注现实生活,达到教学的目的。

五、教学过程(一)神秘的西域

播放有关西域特色的代表性图片,引入情景。

谷歌图片(新疆的沙漠)https://www.doczj.com/doc/535909964.html,/Files/新疆的沙漠.jpg

师:画面展示的地方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西域,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那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汉朝初期,中原人民对这一地区了解不多,西域充满神秘色彩。

师:那么,汉代的西域地区究竟指的是哪些地方呢?

1、西域的地理范围

学生朗读课本67页的第一自然段。朗读完毕后,展示汉代西域地区地图(多媒体课件)师:汉朝时,狭义的西域地区指的是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同时点击突出玉门关、阳关、葱岭三个地点)

你们以前听说过玉门关和阳关吗?

生:“春风不度玉门关”、“西出阳关无故人”

展示“玉门关、阳关遗址”地图https://www.doczj.com/doc/535909964.html,/玉门关、阳关遗址jpg

谷歌图片https://www.doczj.com/doc/535909964.html,/files/photo/玉门关遗址.jpg

https://www.doczj.com/doc/535909964.html,/阳关遗址.jpg

师:西汉初年,西域地区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当时,他们面临的自然环境?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在高山峻岭、雪峰冰川与浩瀚的沙漠之间,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绿洲。

百度图片https://www.doczj.com/doc/535909964.html,/沙漠中的绿洲jpg

自然环境对西域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下面,请大家想象一下,绿洲上的西域人民每天的生活会是这样的情景?

生:他们辛勤劳动,有的从事农业生产,种植粮食、桑麻,以及葡萄、核桃、胡萝卜等瓜果蔬菜。有的放牧,他们能歌善舞。

百度Mp3 《我们新疆好地方》

https://www.doczj.com/doc/535909964.html,/player/我们新疆好地方.mp3

西汉前期,在西域地区分布着30多个少数民族政权。他们被北方的一个强大少数民族所控制。这个民族是?

生:匈奴。

揭示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后,进入下一目。

(二)、张骞出使西域

第一次出使西域

师:张骞曾经两次出使西域。在出使西域的过程中,他和他的同伴经历了许多的艰辛和困难。我们以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为重点,加以体会。

播放有关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音像资料。

百度视频(土豆网)https://www.doczj.com/doc/535909964.html,/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师:观看视频后,结合当时的背景条件、地理环境。我们来设想,张骞在出使西域的途中会遇到那些困难,他们怎样克服?

生:小组讨论、准备。分角色进行历史短剧表演。展现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主要场面,如应征、途中的艰难跋涉、被匈奴扣留、归来等。

教师:同学们的表演非常成功。面对困难,张骞和他的伙伴们表现了一种令人敬佩的英雄气概。那么。我们从他们身上可以学到那些精神?

学生:张骞及同伴们拥有坚韧、忠诚、勇敢、勇于开拓的精神。

第二次出使西域

生:小组讨论、准备。两个项目,一。制作地图《张骞出使西域示意图》二。比较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学生展示时,鼓励竞赛,两三个小组同时开展一个项目。两个项目同时进行。其他同学进行质疑、补充。教师进行点评。识图、制图时要注意图例的使用,用颜色区分标识,路线图要有箭头标识。

教师:同学们以表格的形式来进行问题的比较,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张骞出使西域的比较(展示课件)

主要的相同点

(1)目的:为了联络西域政权攻打匈奴。

(2)结果:没有完成预定任务。

(3)作用:促进了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第一次出使为第二次出使奠定基础。主要的不同点

(1)背景:第一次出使时,匈奴势力强大,控制西域;第二次出使时,匈奴被西汉王朝击败。

(2)出发时间: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

(3)联合的力量:联络大月氏;联络乌孙。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馈、补救,进入下一目。

(三)、历史作用

师:张骞两次出使西域都没有完成预定使命。为什么时至今日,人们总给予他崇高评价?生:小组活动、交流,为代表小组发言作准备。代表学生发言,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教师指导,进行提升。如,从张骞经历的艰辛方面,引导学生从精神层面去阐述张骞出使西域的作用。

师:同学们的发言非常好。我现在将同学们的意见加以补充。

《张骞出使西域的作用》(教学多媒体)

经济方面:内地与西域的交流日益密切,并在此基础上开辟丝绸之路。

政治方面:内地与西域的政治联系加强。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新疆正式归属中央管辖)。

思想方面:张骞凿空的精神感召、激励着后人。

外交方面:积极并善于进行对外交流。

教师小结。

播放视频《张骞西域归来》情感升华,富有感染力的氛围中结束教学过程。

百度视频(土豆网)https://www.doczj.com/doc/535909964.html,/张骞西域归来

六、作业学习测评

1.狭义的西域是指( )

A.今西藏地区B。河西走廊C. 今西北地区D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区

2.西域都护是在什么情况下设置的?它的设置有什么意义?

3.告诉同学们,如果有不明白后、不理解或感兴趣的地方,可以通过百度去网上搜索相关资料进行参考学习。

附板书设计

西域: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神秘)

出发时间

出发地点

第一次任务

主要经历

结果

张骞出使西域

出发时间

出发地点

第二次任务

主要经历

结果

历史作用

七、教学反思

张骞通西域,对于祖国统一国家的发展以及对外交流的促进都具有深远影响。本课的教学既容易也有相当的难度。由于内容丰富具体,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入手不难。如果教师使用常规教学方法,丰富的内容反而在时间上不易把握。新课程目标的要求就难以完全实现。只有教师讲得少而精,放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讲得少,但对学生的引导要非常到位;同时,自身的知识、能力储备更要提高。这就要求我在今后,更加注重提升自身素质,才能提升学生的素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