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02142数据结构导论串讲笔记

自考02142数据结构导论串讲笔记

自考02142数据结构导论串讲笔记
自考02142数据结构导论串讲笔记

第一张概论

1.1 引言

两项基本任务:数据表示,数据处理

软件系统生存期:软件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编码,软件测试,软件维护

由一种逻辑结构和一组基本运算构成的整体是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模型,这种数学模型的建立,选择和实现是数据结构的核心问题。

机外表示------逻辑结构------存储结构

处理要求-----基本运算和运算-------算法

1.2 数据,逻辑结构和运算

数据:凡是能够被计算机存储,加工的对象通称为数据

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在程序中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虑和处理。又称元素,顶点,结点,记录。

数据项:数据项组成数据元素,但通常不具有完整确定的实际意义,或不被当做一个整体对待。又称字段或域,是数据不可分割的最小标示单位。

1.2.2 数据的逻辑结构

逻辑关系:是指数据元素之间的关联方式,又称“邻接关系”

逻辑结构:数据元素之间逻辑关系的整体称为逻辑结构。即数据的组织形式。

四种基本逻辑结构:

1 集合:任何两个结点间没有逻辑关系,组织形式松散

2 线性结构:结点按逻辑关系依次排列成一条“锁链”

3 树形结构:具有分支,层次特性,形态像自然界中的树

4. 图状结构:各个结点按逻辑关系互相缠绕,任何两个结点都可以邻接。

注意点:

1.逻辑结构与数据元素本身的形式,内容无关。

2.逻辑结构与数据元素的相对位置无关

3.逻辑结构与所含结点个数无关。

运算:运算是指在任何逻辑结构上施加的操作,即对逻辑结构的加工。

加工型运算:改变了原逻辑结构的“值”,如结点个数,结点内容等。

引用型运算:不改变原逻辑结构个数和值,只从中提取某些信息作为运算的结果。

引用:查找,读取

加工:插入,删除,更新

同一逻辑结构S上的两个运算A和B, A的实现需要或可以利用B,而B的实现不需要利用A,则称A可以归约为B。

假如X是S上的一些运算的集合,Y是X的一个子集,使得X中每一运算都可以规约为Y中的一个或多个运算,而Y中任何运算不可规约为别的运算,则称Y中运算(相对于X)为基本运算。

将逻辑结构S和在S上的基本运算集X的整体(S,X)称为一个数据结构。数据结构包括逻辑结构和处理方式。

1.3 存储实现和运算实现

由于逻辑结构是设计人员根据解题需要选定的数据组织形式,因此存储实现建立的机内表示应遵循选定的

逻辑结构。另一方面,由于逻辑结构不包括结点内容即数据元素本身的表示,因此存储实现的另一主要内容是建立数据元素的机内表示。按上述思路建立的数据的机内表示称为数据的存储结构。

存储结构包括三部分:

1.存储结点,每个存储结点存放一个数据元素。

2.数据元素之间关联方式的表示,也就是逻辑结构的机内表示。

3.附加设施,如方便运算实现而设置的“哑结点”等。

四种基本存储方式:

1.顺序存储方式:每个存储结点只含一个数据元素。所有存储结点相继存放在一个连续的存储区里。用存储结点间的位置关系表述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2.链式存储方式:每个存储结点不仅含有一个数据元素,还包含一组指针。每个指针指向一个与本结点有逻辑关系的结点,即用附加的指针表示逻辑关系。

3.索引存储方式:每个存储结点只含一个数据元素,所有存储结点连续存放。此外增设一个索引表,索引指示各存储结点的存储位置或位置区间端点。

4.散列存储方式:每个结点含一个数据元素,各个结点均匀分布在存储区里,用散列函数指示各结点的存储位置或位置区间端点。

1.3.2 运算实现

运算只描述处理功能,不包括处理步骤和方法;运算实现的核心是处理步骤的规定,即算法设计。

算法:算法规定了求解给定问题所需的所有处理步骤及其执行顺序,使得给定类型的任何问题能在有限时间内被机械的求解。

算法分类:

1:运行终止的程序可执行部分:又称为程序

2: 伪语言算法:不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运行,但容易编写和阅读。

3:非形式算法:用自然语言,同时可能还使用了程序设计语言或伪语言描述的算法。

1.4 算法分析

算法质量评价指标:

1.正确性:能够正确实现处理要求

2.易读性:易于阅读和理解,便于调试,修改和扩充

3.健壮性:当环境发生变化,算法能够适当做出反应或处理,不会产生不需要的运行结果

4.高效率:达到所需要的时空性能。

如何确定一个算法的时空性能,称为算法分析

一个算法的时空性能是指该算法的时间性能和空间性能,前者是算法包含的计算量,后者是算法需要的存储量。算法在给定输入下的计算量:

1.根据该问题的特点选择一种或几种操作作为“标准操作”。

2.确定每个算法在给定输入下共执行了多少次标准操作,并将此次数规定为该算法在给定输入下的计算量。

若无特殊说明,将默认以赋值语句作为标准操作。

最坏情况时间复杂性:算法在所有输入下的计算量的最大值作为算法的计算量

平均时间复杂性:算法在所有输入下的计算量的加权平均值作为算法的计算量。

算法的输入规模(问题规模)是指作为该算法输入的数据所含数据元素的数目,或与此数目有关的其他参数。

常见时间复杂性量级:

1.常数阶:O(1)即算法的时间复杂性与输入规模N无关或N恒为常数。

2.对数阶:Olog2 N

3.线性阶:O(N)

4.平方阶:O(N2)

5.指数阶:O(2N次方)

通常认为指数阶量级的算法实际是不可计算的,而量级低于平方阶的算法是高效率的

第二章线性表

2.1 线性表的基本概念

线性结构:线性结构是N(N大于等于0)个结点的有穷序列。

A I 称为Ai+1的直接前趋,A i+1称为Ai 的直接后继。为满足运算的封闭性,通常允许一种逻辑结构出现不含任何结点的情况。不含任何结点的线性结构记为()或

线性结构的基本特征:若至少含有一个结点,则除起始节点没有直接前趋外,其他结点有且只有一个直接前趋,除终端结点没有直接后继外,其他结点有且只有一个直接后继。

2.1.2 线性表

线性表的逻辑结构是线性结构。所含结点个数称为线性表的长度(表长)。表长为0的是空表。

线性表的基本运算:

1.初始化initiate (L):加工型运算,其作用是建立一个空表L= 。

2.求表长length (L):引用型运算,其结果是线性表L的长度。

3.读表元get (L,i):引用型运算。若1小于等于i小于等于length(L),其结果是L的第i个结点,否则为一特殊值。

4.定位(按值查找)locate(L,X):引用型运算。若L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值与X相等,结果为这些结点的序号最小值,否则,运算结果为0。

5.插入insert (L,X,i):加工型运算。在L的第i个位置上增加一个值为X的新结点,参数i的合法取值范围是1---L+1。

6.删除delete (L,i):加工型运算。撤销L的第i个结点ai, i的合法取值范围是1---N。

2.2 线性表的顺序实现

2.2.1 顺序表

顺序表是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即按顺序存储方式构造的存储结构。

顺序表基本思想:

顺序表的一个存储结点存储线性表的一个结点的内容,即数据元素(不含其他信息),所有存储结点按相应数据元素间的逻辑关系决定的次序依次排列。

顺序表的特点:逻辑结构中相邻的结点在存储结构中仍相邻。

顺序表的类C语言描述:p17

Const maxsize=顺序表的容量

Typedef struct

{ datatype date [maxsize]

Int last;

} sqlist;

Sqlist L;

L表示线性表的长度,last-1 是终端结点在顺序表中的位置。常数maxsize为顺序表的容量。

表长https://www.doczj.com/doc/537240074.html,st , 终端结点L.data[https://www.doczj.com/doc/537240074.html,st-1]

2.2.2 基本运算在顺序表上的实现

1.插入

Void inset_sqlist (sqlist L,datatype x, int i)

{ if (https://www.doczj.com/doc/537240074.html, st == maxsize) error(‘表满’); /*溢出*/

If (((i<1)!!(i>https://www.doczj.com/doc/537240074.html,st+1)) error (‘非法位置’);

For (j=https://www.doczj.com/doc/537240074.html,st ; j=I; j--)

L.data[j] = L.data [j-1]; /*依次后移*/

L.data[i-1 ]= x; /*置入*/

https://www.doczj.com/doc/537240074.html,st =https://www.doczj.com/doc/537240074.html,st+1 /*修改表长*/

}

2. 删除

Void delete_sqlist ( sqlist L, int I ) /*删除顺序表L中第i个位置上的结点*/

{

If ( ( i<1 ) !! (I >https://www.doczj.com/doc/537240074.html,st)) error (‘非法位置’);

For ( j= i+1; j= https://www.doczj.com/doc/537240074.html,st; j++)

L.data [j-2 ] = L.data [j-1 ]; /*依次前移,注意第一个L.data[j-2]存放ai*/

https://www.doczj.com/doc/537240074.html,st=https://www.doczj.com/doc/537240074.html,st-1 /*修改表长*/

3.定位

Int locate_sqlist (sqlist L , datatype X)

/*在顺序表中从前往后查找第一个值等于X的结点。若找到则回传该结点序号,否则回传0*/

{

I=1 ;

While ( ( i<= https://www.doczj.com/doc/537240074.html,st) && (L.data[i-1]!=x) ) /*注意:ai在L.data[i-1]中*/

i++; /*从前往后查找*/

if (i<=https://www.doczj.com/doc/537240074.html,st) return (i)

else return (0)

}

2.2.3 顺序实现的算法分析

插入:平均时间复杂性:=n/2

平均时间复杂性量级为O(n)

删除:平均时间复杂性:n-1/2

平均时间复杂性量级:O(n)

定位:平均时间复杂性量级:O(n)

求表长,读表元:量级O(1)

以上分析得知:顺序表的插入,删除算法的时间性能方面是不理想的。

2.3 线性表的链接实现

顺序表的优缺点:

优点:1。无需为表示结点间的逻辑关系而增加额外的存储空间。

2.可以方便地随机存取表中的任一结点。

缺点:1。插入,删除运算不方便,除表尾位置外,其他位置上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都必须移动大量结点,效率较低。

2.由于顺序表要求占用连续的空间,存储分配职能预先进行(静态分配),因此当表长变化较大时,可能造成空间长期闲置或空间不够而溢出。

链表:采用链接方式存储的线性表称为链表

一种数据结构的链接实现是指按链式存储方式构建其存储结构,并在此链式存储结构上实现其基本运算。

2.3.1 单链表

单链表表示法的基本思想:用指针表示结点间的逻辑关系。

一个存储结点包含两部分:

data 部分: 称为数据域,用于存储线性表的一个数据元素。

Next部分:称为指针域或链域,用于存放一个指针,指向本结点所含数据元素的直接后继所在的结点终端结点的指针NULL称为空指针,不指向任何结点,只起标志作用。

Head称为头指针变量,指向单链表的第一个结点的,称为头指针。

头指针具有标识单链表的作用,故常用头指针变量来命名单链表。

单链表的类C语言描述:

Typedef struct node *pointer;

Struct node

{ datatype data;

Pointer next;

};

Typedef pointer lklist;

2.3.2 单链表的简单操作

为了便于实现各种运算,通常在单链表第一个结点前增设一个类型相同的结点,称为头结点。其他结点称为表结点。表结点中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称为首结点和尾结点。头结点的数据域可以不存储任何信息,也可以存放一个特殊标志或表长。

1 初始化:

Lklist initiate_lklist() /*建立一个空表*/

{

t = malloc(size);

t - > next = NULL;

return(t); }

此算法说明的问题:

1.语句t = malloc(size); 有双重作用:1 由malloc自动生成一个类型为node的新结点。2指针型变量t得到一个值即指针,该指针指向上述新结点。

2.要生成新结点必须通过调用malloc才能实现。

3.语句t - > next=NULL的作用是将头结点*t的链域置为NULL。

4.为了建立一个空表,可定义一个lklist类型的变量head,并通过调用head =initiate_lklist( )使head 成为指向一个空表的头指针。

2 求表长

Int length_lklist(lklist head) /*求表head的长度,P是pointer类型的变量*/

{ p=head;

J=0;

While (p ->next!=NULL)

{ p=p->next;

J++; }

Return (j ); }

3 按序号查找

Pointer find_lklist ( lklist head ,int I ) /*在单链表head中查找第i个结点。若找到则回传指向该结点的指针,否则回传null*/

{ p= head; j=0;

While ( p->next !=NULL)&&( j

{ p= p->next; j++; }

If (i==j) return (p);

Else return(NULL); }

4 定位

Int locate_lklist ( lklist head, datatype x)

{ p=head ; j= 0;

While ( (p->next!=NULL)&&(p->data!=x))

{ p= p->next; j++;}

If p->data ==x return(j);

Else return (0);

}

5删除

Void delete_lklist ( lklist head, int i)

{ p= find_lklist (head,i-1); /*调用按序号查找算法*/

If ((p!=NULL)&&(p->next!=NULL))

{q=p->next;

p->next = q->next;

free (q); }

else error(‘不存在第i个结点’) }

free是库函数,结果是释放q所指结点占用的内存空间,同时q的值变成无定义。

6 插入

Void insert_lklist( lklist head,datatyped x ,int i)

{

P=find_lklist (head, i-1);

If ( p==NULL)

Error (‘不存在第i个位置’)

Else

{ s= malloc (size); s->data= x;

s->next=p->next;

p->next =s; }

2.5 其他链表

循环链表

尾结点的链域值不是NULL,而是指向头结点的指针。优点是从任一结点出发都能通过后移操作而扫描整个循环链表。

但为找到尾结点,必须从头指针出发扫描表中所有结点。改进的方法是不设头指针而改设尾指针。这样,头结点和尾结点的位置为:rear->next->next 和rear.

双链表:在每个结点中增加一个指针域,所含指针指向前趋结点。

双链表的摘除*P的操作:p->prior->next=p->next;

p->next->prior=p->prior;

链入操作:P后面链入*q: q->prior=p; q->next=p->next; p->next->prior=q; p->next =q;

2.6顺序实现与链接实现的比较

空间性能的比较:

存储结点中数据域占用的存储量与整个存储结点占用存储量之比称为存储密度。顺序表=1,链表<1,所有顺序表空间利用率高。但顺序表要事先估计容量,有时造成浪费。

时间性能的比较:

一种实现的时间性能是指该实现中包含的算法的时间复杂性。

定位:顺序表和链表都是O(n)

读表元:顺序表O(1),链表O(n),故当需要随机存取时,不宜采用链表。

摘除,链入:顺序表O(n),链表O(1),经常需要插入删除时不宜采用顺序表。

2.7串

串是由零个或多个字符组成的又穷序列。含零个字符的串称为空串。串中所含字符的个数称为该串的长度。两个串完全一样时称为相等的。串中任意个连续字符组成的子序列称为该串的子窜,该窜称为主窜。

字符串常量按字符数组处理,它的值在执行过程中不能改变。串变量与其他变量不一样,不能由赋值语句赋值。

串的基本运算:

1.赋值:ASSIGN(S,T):加工型运算。将串变量或串常量的值传给串变量。

2.判等:EQUAL(S,T):引用型运算,若相等返回1,否则返回0。

3.求长:LENGTH(S):引用型运算

4.联接:CONCAT(S,T):引用型运算。运算结果是联接在一起形成的新串。

5.求子串:SUBSTR(S,I,j):引用型运算:结果是串S中从第i个字符开始,由连续j个字符组成的子串。

当I,j参数超过范围时,运算不能执行,也没有结果。

6.插入:INSERT(S1,I,S2):加工型运算。将串2整个插到S1的第i个字符之后从而产生一个新串。7.删除DELETE(S,I,J)加工型运算。从串S中删去第I个字符开始的长度为J的子串。

8.定位:INDEX(S,T):引用型运算。若串S中存在一个与T相等的子串。则结果为S中第一个这样的子串的第一个字符在S中的位置,否则,结果为0。(要求T不是空串)

9.替换:REPLACE(S,T,R)加工型运算。在S中处处同时以串R置换T的所有出现所得的新串。

串的存储:

1.串的顺序存储:紧缩格式,非紧缩格式

2.串的链接存储:将串中每个存储结点存储的字符个数称为结点大小。结点为1时存储密度低但操作方便,大于1时存储密度高但操作不方便。

第三章栈,队列和数组

3.1 栈

栈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栈上的插入删除操作限定在表的某一端进行,称为栈顶。另一端称为栈底。不含任何元素的栈称为空栈。

栈又称为先进后出线性表。在栈顶进行插入运算,被称为进栈,删除被称为出栈。

栈的基本运算:

1.初始化:InitStack(S):加工型运算,设置一个空栈S.

2.进栈:push(S,X)加工型运算,将元素X插入S中,使X称为栈顶元素。

3.退栈:pop(S)加工型运算,当栈不空时,从栈中删除当前栈顶。

4.读栈顶:top(S):引用型运算,若S不空,由X返回栈顶元素,S为空时,结果为一特殊标志。5.判栈空empty(S):引用型运算,若S为空栈,结果为1,否则为0

3.1.2栈的顺序实现

顺序栈由一个一维数组和一个记录栈顶位置的变量组成。

空栈中进行出栈操作,发生下溢,满栈中进行入栈操作,发生上溢。

类C语言定义:

#define sqstack_maxsize 6 /*6是栈的容量*/

Typedef struct sqstack

{ DataType dada[sqstack_maxsize];

Int top;

}SqStackTP;

栈的基本运算的实现:

1.初始化

Int InitStack(InitStackTp *sq)

{sq->top=0;

Return(1); }

2. 进栈

Int push(sqstackTp *sq, datatype x)

{ if (s->top == sqstack_maxsize-1)

{error(“栈满”);return 0;}

Else{sq-top++;

Sq->data[sq->top]=x;

Return(1); }

3 退栈

Int pop(sqstackTp *sq,datatype *x)

{if (sq->top==0)

{error(“下溢”);return(0);}

Else {*x=sq->data[sq->top];

Sq->top--;

Return(1); }

4 判栈空

Int emptystack(stackTp *sq)

{if sq->top==0}

Return(1);

Else return(0); }

5 取栈顶元素

Int gettop( sqstackTp *sq, datatype *x)

{if(sq->top=0) return(0);

Else{*x =sq->data[sq->top];

Return(1); }

3.1.3栈的链接实现

链栈由栈顶指针ls唯一确定。栈中其他结点通过他们的next域链接起来。栈底结点的next域为NULL。

因为链栈本身没有容量限制,所以不会出现栈满情况。

3.1.5 栈的简单应用和递归

栈与函数调用:

函数调用时,先保存的位置后返回,后保存的位置先返回。所以每遇到一个函数调用便立刻将相应的返回位置进栈,调用结束时,栈顶元素正好是此函数的返回位置。

递归与栈:

满足递归的条件:

1.被定义项在定义中的应用具有更小的尺度。

2.被定义项在最小尺度上的定义不是递归的。

3.2队列

队列也可以看成一种受限的线性表,插入限定在表的某一端进行(队尾),删除限定在另一端进行(队头)队列又称先进先出线性表。

队列的基本运算:

1.队列初始化initQueue(Q) 加工型运算,设置一个空队列Q

2.入队列enQueue(Q,X)加工型运算,将X插入到队列Q的队尾。若原队列为空,则X为原队尾结点的后继,同时是新队列的队尾结点。

3.出队outQueue(Q,X)加工型运算,若队列Q不空,则将队头元素赋给X,并删除队头结点,其后继成为新的队头结点。

4.判队列空emptyQueue(Q) 引用型运算,若队列Q为空,则返回1,否则为0

5.读队头gethead(Q,x)引用型运算,Q不空时由参数X返回队头结点的值,否则给一特殊标志。

队列的顺序实现:

队列的顺序实现由一个一维数组及两个分别指示队头和队尾的变量组成,称为队头指针和队尾指针。约定队尾指针指示队尾元素在一维数组中的当前位置,队头指针指示队头元素在一维数组中的当前位置的前一个位置。

如果按sq.rear=sq.rear+1; sq.data[sq.rear]=x和sq.front=sq.front+1分别进行入队和出队操作,则会造成“假溢出。”

循环队列的入队操作:sq.rear=(sq.rear+1)%maxsize; sq.data[sq.rear]=x

出队操作:sq.front=(sq.front+1)%maxsize;

判断循环队列队满的条件:((sq.rear+1)%maxsize)==sq.front

队空的条件:sq.rear==sq.front

3.3数组

二维数组可以看成是一个被推广的线性表,这种线性表的每一个数据元素本身也是一个线性表。

数组只有两种基本运算:

1.读:给定一组下标,读取相应的数据元素

2.写:给定一组下标,修改相应的数据元素

数组元素的存储位置是下标的线性函数,计算存储位置所需的时间取决于乘法的时间,因此,存取任一元素的时间相等。通常将具有这一特点的存储结构成为随机存储结构。

3.3.3矩阵的压缩存储

压缩存储的基本思想:值相同的多个元素只分配一个存储空间,零元素不分配空间。

要压缩的矩阵分为两种

1.特殊矩阵:对称矩阵,三角矩阵。值相同的元素或零元素的分布有一定规律叫特殊矩阵。

对称矩阵通常存储下三角,n阶方阵需要n*(n+1)/2个存储单元

三角矩阵需要n*(n+1)/2+1个存储单元,最后一个单元存储相同的常数。

2.稀疏矩阵:零元素远多于非零元素,且非零元素的分布没有规律。

用三元组表存储稀疏矩阵,只存储非零元素。(I,j,aij)

第四章树

4.1 树的基本概念

树的定义:

树是n(n>0)个结点的有穷集合,满足:

1.有且仅有一个称为根的结点。

2.其余结点分为m(m>=)个互不相交的非空集合,这些集合中每一个都是一棵树,称为根的子树。

有关术语:

树上任一结点所拥有的子树的数目称为该结点的度。度为0的结点称为叶子或终端结点。度大于0的结点称为非终端结点或分支点。一棵树中所有结点度的最大值称为该树的度。

若结点A是B的直接前趋,则称A是B的双亲或父节点,称B为A的孩子或子节点。父节点相同的结点互称为兄弟。

一棵树的任何结点(不包括根节点)称为根的子孙,根节点称为其他节点的祖先。

结点的层数(或深度)从根开始算,根的层数为1,其他节点的层数为其双亲的层数加1。树中结点层数的最大值称为该树的高度或深度。

树的基本运算:

1.求根ROOT(T) 引用型运算,结果是树T的根结点。

2.求双亲PARENT (T,X) 引用型运算,结果是结点X在树T上的双亲,若X是树T的根或X不在T上,则结果为一特殊标志。

3.求孩子CHILD(T,X,I) 引用型运算,结果是树T上结点X的第i个孩子,若X不在T上或X没有第i 个孩子,结果为一特殊标志。

4.建树CREATE (X,T1…….,TK) ,K>=1,加工型运算,建立一棵以X为根,以T1…….TK为第1……K 课子树的树。

5.剪枝DELETE(T,X,i)加工型运算,删除树T上结点X的第i棵子树,若T无第i棵子树,则操作为空。

4.2 二叉树

二叉树是节点的有穷集合,它或者是空集,或者同时满足下述两个条件:

1.有且仅有一个称为根的结点。

2.其余结点分为两个互不相交的集合T1,T2,都是二叉树,并且T1,T2有顺序关系,T1在T2之前,他们分别称为根的左子树和右子树。

二叉树的五种形态:

空二叉树,只含根的二叉树,只有非空左子树的二叉树,只有非空右子树的二叉树,同时有非空左右子树的二叉树。

二叉树的基本运算:

1.初始化INITIATE(BT) 加工型运算,作用是设置一棵空二叉树

2.求根ROOT(BT)引用型运算,结果是二叉树BT的根节点,若BT为空二叉树,结果为一特殊标志。

3.求双亲PARENT(BT,X) 引用型运算,结果是结点X在二叉树BT上的双亲,若X是根或不在BT上,结果为一特殊标志

4.求左孩子LCHILD(BT,X)右孩子RCHILD(BT,X)引用型运算,结果分别为结点X在BT上的左,右孩子。若X为BT的叶子或X不在BT上,结果为一特殊标志。

5.建树CREAT(X,LBT,RBT)加工型运算,建立一棵X为结点,LBT,RBT为左右子树的二叉树。

6.剪枝DELETEFT(BT,X)和DELETEHT(BT,X)加工型运算,删除BT结点X的左右子树,若无,运算为空。

二叉树的性质:

1.二叉树第i(i>=1)层上至多有2i-1个结点。

2.深度为K(k>=1)的二叉树至多有2k -1个结点。

3.对任何二叉树,若2度结点数为n2,则叶子数n=n2+1

深度为K(K>=1)且有2k-1结点的二叉树为满二叉树,在第K层删去最右边连续J个结点,得到一棵深度为K的完全二叉树。

完全二叉树的性质:|_x|表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

1.具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深度为|_|+1

2.将一棵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按层编号,则对任一编号为i的结点X有:

若i=1,则结点X是根,若i>1,则X的双亲parent(X)的编号为|_i/2|

若2i>n,则结点X无左孩子(且无右孩子),否则,X的左孩子LCHILD(X)的编号为2i.

若2i+1>n,则结点X无右孩子,否则,X的右孩子RCHILD(X)的编号为2i+1

4.3 二叉树的存储结构

二叉树的链式存储结构:

二叉链表在做求双亲运算时效率不高,此时可采用三叉链表。

具有n个结点的二叉树中,一共有2n个指针域,其中只有n-1个用来指向结点的左右孩子,其余的n+1个指针域为NULL.

P81

4.3.2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

按层编号然后存储。

对于非完全二叉树,可采用增加虚结点的方式转化成完全二叉树再进行存储。虚结点在数组中用特殊记号表示。但同时会浪费存储空间。

4.4. 二叉树的遍历

遍历一棵二叉树就是按某种次序系统地“访问”二叉树上所有结点,使每个节点恰好被访问一次。

先根遍历:1 访问根结点 2 先根遍历左子树3先根遍历右子树

中根遍历:1中根遍历左子树2 访问根结点3中根遍历右子树

后根遍历:1后根遍历左子树2后根遍历右子树3访问根结点。

4.6 树和林

树的存储结构:P93

1.孩子链表示方法:头结点分为数据域和指针域,表结点分为孩子域和指针域

可以在头结点中增加双亲域,称为带双亲的孩子链表示方法。

2.孩子兄弟链表示法:存储结点均含三个域:数据域,孩子域(存放指向本结点第一个孩子的指针),兄弟域(存放指向本结点下一个兄弟的指针)。

3.双亲表示法:数据域,指针域(指示本结点的双亲所在的存储结点)

将指针域定义为高级语言中的指针类型的链式存储结构成为“动态链表”,相应的指针成为动态指针。

将指针域定义为整形,子界型的链式存储结构成为静态链表,相应的指针称为静态指针。

动态链表的结构通过库函数malloc(size)动态生成,无需事先规定表的容量。而静态链表容量须事先说明。

4.6.2树的遍历

1.先根遍历:若树非空1 访问根结点2依次先根遍历根的各个子树

2.后根遍历: 1 依次后根遍历根的各个子树2 访问根结点

3 层次遍历: 2 访问根结点2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访问每层。

二叉树与树,林的关系P97

将二叉树的二叉链表和数的孩子兄弟链表的左孩子指针,右孩子指针和孩子指针,兄弟指针对应起来。

与树对应的二叉树的右子树一定为空。

判定树和哈夫曼树

用于描述分类过程的二叉树称为判定树。判定树的每个非终端结点包含一个条件,因而对应于一次比较火判断,每个终端结点包含一个种类标记,对应于一种分类结果。

哈夫曼树:

给定一组值p1……pK,如何构造一棵有k个叶子且分别以这些值为权的判定树,使得其平均比较次数最小。满足上述条件的判定树称为哈夫曼树。

第五章图

图中的小圆圈称为顶点,连线称为边,连线附带的数值称为边的权。

任何两点间相关联的无向图称为无向完全图,一个N个顶点的完全无向图的边数为n(n-1)/2.

任何两顶点间都有弧的有向图称为有向完全图。一个N个顶点的有向完全图弧数位n(n-1)

每条边或弧都带权的图称为带权图或网。

一个连通图的生成树,是含有该连通图的全部顶点的一个极小联通子图。

若连通图的顶点个数位N,则生成树的边数为N-1,如果它的一个子图的边数大于N-1,则其中一定有环,如果小于,则一定不连通。

5.2 图的存储结构

邻接矩阵

对于无向图,顶点VI的度是矩阵中第I行(或列)的元素之和。

对于有向图,行元素之和为出度,列元素之和为入度。

邻接表

为每个顶点建立一个单链表,单链表中每个结点称为表结点,包括两个域,邻接点域,用以存放与VI相邻接的顶点序号,链域,用以指向同VI邻接的下一个的顶点。

另外,每个单链表设一个表头结点。每个表头结点有两个域,一个存放顶点VI的信息,另一个指向邻接表中的第一个结点。

若一个无向图有N个顶点,E条变,则它的邻接表需要N个头结点和2E个表结点,所以在边稀疏的情况下,用邻接表比邻接矩阵更节省存储空间。

对于无向图,第I个单链表中的结点个数即为VI的度。

对于有向图,第I个单链表中的结点个数只是VI的出度,为求入度,必须遍历整个邻接表,所有单链表中,邻接点域的值为I的结点个数即为入度。

有时为了方便的求入度,可以建立逆邻接表。

5.3 图的遍历

从图中某一顶点出发访遍图中其余顶点,每个顶点仅访问一次,叫做图的遍历。

增设visited[n]数组。初值为0,vi被访问后,置为1

遍历方法:深度优先搜索和广度优先搜索。

最小生成树问题

拓扑排序

第六章查找表

集合的特点:在集合这种逻辑结构中,任何结点间都不存在逻辑关系。

用来标识数据元素的数据项称为关键字,简称键,该数据项的值称为键值。

静态查找表:以集合为逻辑结构,包括三种基本运算

1.建表CREATE(ST) 加工型运算,生成一个由用户给定的若干数据元素组成的静态查找表ST.

2.查找SEARCH(ST,K)引用型运算,若ST中存在键值等于K,结果为该键在ST中的位置,否则为一特殊标志

3.读表元GET(ST,pos)引用型运算,结果是pos位置上的数据元素。

动态查找表:包括查找,读表元(同上)和以下三种基本运算。

1.插入INSERT(ST,K)加工型运算,若ST中不存在键值等于K的数据元素,则将一个键值等于K的数据元素插入到ST中。

2.删除DELETE(ST,K)加工型运算,删除ST中键值等于K的数据元素。

3.初始化INITIATE(ST)加工型运算,设置一个空的动态查找表。

6.2 静态查找表的实现

6.2.1顺序表上的查找

顺序查找法:从表的第n个位置开始,从后往前依次将各个位置上的数据元素的键值与给定值K比较。若相等,回送该位置作为结果。若不等,查找不成功。

在第0个单元设置哨岗,所有当查找不成功时,查找了n+1次。

平均查找长度ASL=(N+1)/2

6.2.2有序表的查找

二分查找法

当N较大时,ASL约等于-1

6,2,3 索引顺序表上的查找

索引顺序表由顺序表和索引表两部分组成。

两个特点:1 顺序表中的数据元素按块有序 2 索引表反映了这些快的有关特性(块内最大键值和块的起始位置)

分块查找法

平均查找长度高于顺序查找而低于二分查找。

6,3树表

6.3.1 二叉排序树

一棵二叉排序树或者是一棵空树,或者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

1.若它的左子树不空,则左子树上所有结点的键值均小于它的根结点的键值。

2.若它的右子树不空,则右子树上所有结点的键值均大于它的根结点的键值。

3.它的左右子树也分别是二叉排序树。

二叉排序树的中根遍历所得排序是从小到大。

二叉排序树的插入,删除后仍要保持是一棵二叉排序树。

删除时:设待删结点为P,双亲结点为F.设P是F的左孩子。

1.P为叶节点,直接置F的左指针域为空。

2.P只有一棵非空子树,直接以其根节点代替P的位置。

3.P有两颗非空子树,可用左子树根结点代替P,然后将右子树变为新的根节点的右子树。

6.3.2 平衡二叉排序树

一棵平衡二叉排序树AVL树,或者是空树,或者是一棵任一结点的左子树与右子树的高度至多差1的二叉排序树。

调整方法:

P140

6.4 散列表

散列函数是一种将键值映射为散列表中的存储位置的函数。

由散列函数决定的数据元素在散列表中的存储位置称为散列地址。

散列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散列函数决定的键值与散列地址间的对应关系实现存储组织和查找运算。

散列函数的构造法:

1.数字分析法(需要事先知道大概的键值)2 除余法 3 平方取中法 4 基数转换法5随机数法

第八章排序

假定待排序的序列中存在多个记录具有相同的键值。若经过排序,这些记录的相对次序保持不变,称这种排序的方法是稳定的,否则是不稳定的。

按照排序过程涉及的存储设备的不同,分为内部排序和外部排序。内部排序指排序过程中,数据全部存放在计算机内存中,并在内存中调整记录间的相对位置。外部排序指排序过程中,数据的主要部分存放在外存中,借助内存逐步调整记录间的相对位置。

排序以键值比较和记录移动为标准操作。

8.2插入排序

分为直接插入排序,折半插入排序,表插入排序和希尔排序。

直接插入排序,方法是稳定的,时间复杂性为O(N2),空间来看,只需要一个记录的辅助空间,故空间复杂度为O(1)。

8.3交换排序

根据序列中两个记录键值的比较结果来兑换这两个记录在序列中的位置。特点是,将键值较大的记录向序列尾部移动,键值较小的记录向序列前部移动。

8.3.1冒泡排序

至多需要进行N-1趟起泡。

时间复杂性为O(n2),稳定的排序方法。

本资料由广州自考网收集整理,更多自考资料请登录https://www.doczj.com/doc/537240074.html,下载考试必看:自考一次通过的秘诀!

自考数据结构导论20051年10月试卷

全国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数据结构导论试题 课程代码:021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若要描述数据处理的变化过程,其正确的次序应为( ) A.处理要求、基本运算和运算、算法 B.处理要求、算法、基本运算和运算 C.基本运算和运算、处理要求、算法 D.算法、处理要求、基本运算和运算 2.从运算类型角度考虑,属于引用型的运算是( ) A.插入、删除 B.删除、修改 C.查找、读取 D.查找、删除 3.若在长度为n的顺序表中插入一个结点,则其结点的移动次数( ) A.最少为0,最多为n B.最少为1,最多为n C.最少为0,最多为n+1 D.最少为1,最多为n+1 4.在一个单链表中,若p所指结点是q所指结点的前驱结点,则在结点p、q之间插入结点s的正确操作是( ) A.s->next=q;p->next=s->next B.p->next=q;p->next=s C.s->next=q->next;p->next=s D.s->next=q->next;p->next=s->next 5.若有一串数字5、6、7、8入栈,则其不可能 ...的输出序列为( ) A.5、6、7、8 B.8、7、6、5 C.8、7、5、6 D.5、6、8、7 6.FORTRAN语言对数组元素的存放方式通常采用( ) A.按行为主的存储结构 B.按列为主的存储结构 C.按行或列为主的存储结构 D.按行和列为主的存储结构 7.树是n个结点的有穷集合,( ) A.树的结点个数可以为0,此时称该树为空树 B.树至少含有一个根结点,不能为空 C.树至少含有一个根结点和一个叶子结点 D.树至少含有一个根结点和两个叶子结点 8.深度为k的二叉树至多有( ) A.2k个叶子 B.2k-1个叶子 C.2k-1个叶子 D.2k-1-1个叶子 9.具有10个顶点的有向完全图应具有( ) 浙02142# 数据结构导论试题第 1 页(共 4 页)

【精品】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串讲笔记

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串讲笔记 第一编绪论 第1章行政法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行政 一、行政的涵义 1。行政的概念 (名词解释)行政在行政法上的意义,通常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国家法律、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的活动。 2。行政的分类考察 1 / 241

(1)公行政与国家行政. (名词解释)狭义的行政仅包括公行政,指公共组织,主要指国家行政机关为实现公共目的、任务而行使的执行、管理职能. (单选)国家行政属于公行政,但公行政并不等于国家行政. (2)静态行政和动态行政。 (单选)静态行政的涵义是被赋予相应职能的组织单位和个人,指行政机关、行政机构、行政人员;动态行政的涵义是相应组织职能的运作,指行政活动、行政行为。 (3)形式行政和实质行政。 (单选)行政执法属于实质行政。形式行政是根据主体的性质界定的行政,即只有国家行政机关进行的活动为行政;实质行政是根据主体活动的性质界定的行政,即不论主体为何公权力机关,只要其活动具有执行、管理的性质,即为行政. 2 / 241

二、行政与行政国 (单选)行政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是伴随着“行政国”的产生而产生的。 三、行政与法治国 (单选)“行政国”产生是行政法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原因,而行政法产生和发展是法治国形成的基本条件。 第二节行政法 一、行政法的涵义 (名词解释)(05-4)(02—4)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关系,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系统。 (多选)(05—4)(02-4)行政法的内容是由行政法的调整对象决定的。行政法的调整对 3 / 241

象是行政管理关系;行政法制监督关系;行政救济关系;内部行政关系。 (多选)(06—4)(03-4)属于行政管理关系的有劳动局实施行政处罚与被处罚人之间形成的关系、劳动局登记检查企业用工情况与企业之间形成的关系。 (单选)海关系统的内部关系,属于垂直领导关系。 二、行政法与行政权 (多选)行政权从其权力内容考察,包括国防权、外交权、治安权、经济管理权、社会文化管理权等. 三、行政法的形式 4 / 241

★精品★自考《学校心理学》学习笔记

★精品★自考《学校心理学》学习笔记 选择填空类 ★ ★ ★ ★学校心理学家的首要角色是:心理卫生的保健者 ★ ★ ★ ★学校心理学从其产生到发展,理论年中心一直在:美国 ★ 系统方法的出发点和首要特征是整体性 ★ ★学校心理学的起源时间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 学校心理学服务出现的准确时间是:1896年 ★ ★ ★ 学校心理学在美国得到全国性承认的时间是:1969年 ★ ★ ★被认为是第一个拥有学校心理学家职位的心理学家是:格赛尔 ★ ★ ★ 被称为临床和学校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威特默 ★被称为1899年儿童研究运动之父的心理学家是:霍尔 ★ ★ ★ 按照学校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将之划分为:四个阶段 ★ 按照学校心理学发展历程,学校心理学的发展期经历的年代是:1940-1969年 ★ 促进学校心理学事业发展的塞耶会议的召开时间是:1945年 ★ 学校心理学第一次以心理学家分会的形式达到全美性的统一组织1945年 ★ 美国开始颁发学校心理学家证书的时间是:1945年 ★ ★在危机期问题的讨论上,心理学家何林渥斯将青少年期描述为:心理断乳期霍尔将青少年期描述为疾风怒涛 ★ ★ ★ 根据布朗芬布伦纳的四系统观同伴群体属于儿童生态环境中的:微观系统 ★ 父母的职业特点属于儿童生态环境中的:外部系统 ★ ★ 儿童成长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意识形态是一种:宏观系统 ★ ★ 以下哪些课题属于学校心理学家的研究范围:儿童多动症矫治的研究,青少年抽烟问题的研究,离异子女心理特点的研究 ★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中包含:12个分测验 ★ ★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的适用对象的年龄为:6-16岁 ★ 《中国比纳测验》适用的被试年龄为:2-18岁 ★ ★ 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共有多少张图案组成:60张 ★ 美国学校心理学会是美国心理学会的:第16个分会 ★ 从心理过程障碍说的病理机制假设出发而设计的学习障碍干预方法是:神经系统功能训练 ★ ★ 以下哪种矫正模式对有学习障碍的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神经系统功能训练模式 ★ 根据儿童是否知道如何表现某种技能,以及情绪唤醒反应的出现与否,可将社会技能问题划分为:四种类型 ★ ★一小学生上课扰乱课堂,教师将他带入隔壁的空房间,一人坐5分钟,然后再让他回到教室,这时教师使用的行为矫正方法是:暂停 ★有些孩子做家庭作业时,总要开电视、听听音响,摆摆小玩具,为了改变这种不良学习习惯,将电视音响玩具等从孩子做功课的房间搬走的方法是:排除 ★ ★ ★一小学生上课扰乱课堂,教师和同学们对他的行为不予理睬,就当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以使他安静下来,这时教师使用的行为矫正方法是:消退 ★ 从测验的方式分,常见的心理测验可以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 ★ 智力测验及人格测验是按照哪类测验标准划分?测验功能 ★ ★下列哪种研究设计不属于发展性研究:时间序列研究 ★如果要对儿童表现出的攻击行为施加干预研究,最尝试用的研究设计是:时间序列设计 ★ ★ ★在学校心理学的研究中,最常用到的准实验研究设计方式是:时间序列研究 ★ 学校心理咨询的时间一般规定为:50分钟左右 ★ 电话咨询原则上限定为:30分钟

全国自学考试数据结构导论试题及答案(4套)

全国2011年1月自学考试数据结构导论试题 课程代码:021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顺序表中查找第i个元素,时间效率最高的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 A.O(1) B.O(n) C.O(log2n) D.O(n) 2.树形结构中,度为0的结点称为( ) A.树根 B.叶子 C.路径 D.二叉树 3.已知有向图G=(V,E),其中V={V1,V2,V3,V4,V5,V6,V7},E={,,,},则图G的拓扑序列是 ( ) A.V1,V3,V4,V6,V2,V5,V7 B.V1,V3,V2,V6,V4,V5,V7 C.V1,V3,V4,V5,V2,V6,V7 D.V1,V2,V5,V3,V4,V6,V7 4.有关图中路径的定义,表述正确的是( ) A.路径是顶点和相邻顶点偶对构成的边所形成的序列 B.路径是不同顶点所形成的序列 C.路径是不同边所形成的序列 D.路径是不同顶点和不同边所形成的集合 5.串的长度是指( ) A.串中所含不同字母的个数 B.串中所含字符的个数 C.串中所含不同字符的个数 D.串中所含非空格字符的个数 6.组成数据的基本单位是( ) A.数据项 B.数据类型 C.数据元素 D.数据变量 7.程序段 i=n;x=0; do{x=x+5*i;i--;}while (i>0); 的时间复杂度为( ) A.O(1) B.O(n) C.O(n2) D.O(n3) 8.与串的逻辑结构不同的 ...数据结构是( ) A.线性表 B.栈 C.队列 D.树

数据结构导论串讲笔记

数据结构导论串讲笔记

1)已知出栈序列,写出可能的入栈序列并分析操作过程。 2)已知入栈序列,写出可能的出栈序列并分析操作过程。 [2004/1]如下图所示,输入元素为(A,B,C),在栈的输出端得到一个输出序列ABC,求出在栈的输入端所有可能的输入序列。 AB 输输 栈 【分析】A,B,C三个字符排成的序列可以有:ABC、ACB、BAC、BCA、CAB、CBA 六种,按堆栈操作的先进后出(或后进先出)的原则,只有输入序列为BCA时,输出无法得到ABC。因为输入序列为BCA时,要想先输出A,必须BCA均入栈,但这样只能得到序列ACB。其余五种输入序列都可在输出端得到序列ABC。 【解答】ABC、ACB、BAC、CAB、CBA

2.队列的操作 分析顺序队中元素入队出队操作及队列的状态。(考过) [2003/10]设有一顺序队列sq ,容量为5,初始状态时sq .front=sq .rear=0,画出做完下列操作后队列及其头尾指针的状态变化情况,若不能入队,请简述其理。 (1) d ,e ,b 入队 (2) d ,e 出队 (3) i ,j 入队 (4) b 出队 (5) n ,o ,p 入队 【解答】队列及其头尾指针的状态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Sq.f Sq.r b e d Sq.f b Sq.f Sq.r j b i Sq.f Sq.r j i Sq.f Sq.r

(a )初态 (b )d ,e ,b 入队 (c ) d ,e 出队 (d ) i ,j 入队 (e )b 出队 第5步操作无法进行,因队列已满。 3.二叉树的存储结构 1) 给出一棵二叉树,画出二叉链表示意图及顺序存储示意图。([2000/10] [2003/10] [2004/10]考过) [2003/10]画出下列二叉树的二叉链表表示图。 【解答】二叉树的二叉链表表示 B E D F H G A C B B ∧ ∧ A D ∧ C G ∧ ∧ F H ∧ ∧ E ∧ ∧

自考公共英语(一)课文翻译(unit22)

自考公共英语(一)课文翻译(unit22) -自考串讲笔记 Unit 22 Text A 当今人们对健身的态度 最近一位学生对我们说,抽出时间来增进身体健康完全是在浪费学习时间。他要我们相信,对他来说,健身运动一点也不比学打桥牌更有用。上大学和为将来的职业做准备才是他的当务之急。 这个学生把身体健康看成是一种目的,而不是我们所认为的手段。人们对于个人参加体育锻炼所持意见很多,赞成的或反对的都有,他的观点只是其中的一种。 很多人,包括不同年龄的大学生,用在健身活动上的时间很少。当然这里有些人可能受到身体条件的限制,运动起来非常困难,而另一些人从事的活动很费时间,只有完成之后才有机会去休闲娱乐。然而,那些能更多参加健身活动而实际上却参加得很少的大多数人又如何呢下面的哪句话更符合你说的 “我知道这很重要,但我只是现在没有时间。” “我已经很健康,而且按我的计划,保持下去没有困难。” “我应该参加得比现在多,但我没有健身器材,别人也不太支持我。”

“锻炼使我感觉糟透了,即使淋浴之后,我去上下一节课时还是浑身是汗,闻起来大概有些更衣室的味道。” 你与那些没有做出承诺的人不同,也许已承诺投入一项健身计划,但你这项活动的范围可能是比较狭隘的。如果下列某一议论和你一致,那么也许你还没有看到保持高水平的身体健康所具有的更广泛的价值。 “宿舍中每个人都在晚上跑步,所以我也跑。” “锻炼时间每消耗3500卡热量,我就可以减少一磅指肪。圣诞节之前我只需要再减十磅。” “这个周末天气凉爽宜人。星期六看起来是创造个人纪录的好日子。” “有些人可能会说我怕死。见鬼,我只是想长寿。” 如果你看到这些议论中有一条正好代表了你的态度,那么你衡量健身价值的理由不是有点近视吗我们建议你重新审视自己对健身的态度和健身对你生活其它方面的积极影响。你应该问问自己,“如果我真的处于身体最佳状态,我会取得什么成就”因为身体强健的程度很容易观察和测出,你可以很快开始看到你有能力成为的那个正在脱颖而出的人。几乎每天你都能看到进步和成就,不过请记住,人各不同,有些人会比别人进步得快。归根结底,我们认为虽然健身不能保证你活得更长,但却有助于你享受你的人生。 Unit 22

自考管理心理学串讲笔记十三范文

自考《管理心理学》串讲笔记十三 第三节职业倦怠、心理压力、情商管理与EAP 一、职业倦怠与心理压力 1、职业倦怠与心理压力的概念 ★职业倦怠:个体因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处理工作中的挫折所形成的一种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分离)、个人成就感下降、身心疲惫的综合症状。 它是一种由工作与职业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疲惫、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这和肉体的疲倦劳累是不一样的,而是缘自心理的疲乏。 职业倦怠的特征表现: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冷漠与人格解体等。 职业倦怠与心理压力有关。压力与心理紧张、应激是同义语。 当人们认知到威胁或者无法应付的危险、挫折与紧急情境时,所产生的生理、心理(精神与情绪)、行为上的体验、感受和紧张反应就是很强的心理压力或应激。 2、职业倦怠与心理压力的原因 (1)马斯勒奇:职业倦怠的工作匹配理论。 (2)紧张状态的交互作用理论。 (3)某些人格特质会让人陷入工作压力饱受煎熬。 (4)罗宾斯:压力理论模型。潜在压力源:环境因素、组织因素、个人因素。 这些因素是否导致员工压力感的形成,依赖于个体之间的差异性(经验、态度、价值观、人格等) 压力反应包括生理症状、心理症状和行为反应。 3、职业倦怠与心理压力的缓解 (1)改变产生职业倦怠的应激源。 (2)提升自我效能感水平,改善自我的应激能力。

(3)重视情商管理,建立EAP系统,开展员工帮助计划。 二、情商管理 1、情商的概念 ★Salovery&Mayer(1990):情商(EQ)是个体控制和调节自身情绪体验的能力。 正确的EQ管理理念是用科学的、人性的态度和技巧来管理人们的情绪,善于应用情绪带来的正面价值与意义来帮助人们在工作中获得成功。 EQ包括五个方面:①对自身情绪的认识能力;②调控与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③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④调控与管理他人情绪的能力;⑤协调与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这样,情商(情绪智力)就包括:自我意识、自我控制和自我激励能力。 移情能力(理解别人情感,根据别人的情绪反应来待人接物)。 社交技巧。 2、情商管理与情绪调节 ★情商管理: 首先,要以情商来提升领导者的亲和力、影响力和领导力。 其次,领导要重视提升全员的情商水平,协调人际关系,营造和谐团队与组织气氛,以情商来促进团队与组织的绩效。 再次,要将EAP服务系统的建立完善与情商的管理紧密联系起来。 情绪调节的基本过程包括: ①生理调节②情绪体验的调节③行为调节④认知调节⑤和谐人际关系的调节 3、消极情绪调控的具体方法 首先,认识到思维(认知)方式是负面情绪产生的一个重要根源。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不合理信念。 其次,改变不合理的思维(认知)方式。 根据不同的负面情绪体验,采用多种具体方法来调节不良情绪。

自考数据结构导论复习资料

数据结构导论复习 第一章概论 1.数据:凡能被计算机存储、加工处理的对象。 2.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在程序中作为一个整体而加以考虑和处理 3.数据项:又叫字段或域,它是数据的不可分割的最小标识单位。 4.逻辑结构需要注意的几点: ①逻辑结构与数据元素本身的内容无关 ②逻辑结构与数据元素相对位置无关 ③逻辑结构与所有结点的个数无关 5.数据元素间逻辑关系是指数据元素之间的关联方式或称“领接关系”。 6.四类基本逻辑结构(集合、线性结构、树形结构和图形结构)的不同特点? 答:集合中任何两个结点之间都没有逻辑关系,组织形式松散; 线性结构中结点按逻辑关系依次排列形成一条“锁链”; 树形结构具有分支、层次特性,其形态有点像自然界中的树; 图状结构最复杂,其中的各个结点按逻辑关系互相缠绕,任何两个结点都可以领接。 7.运算是在逻辑结构层次上对处理功能的抽象

8.基本运算的含义? 答:假如是S上的一些运算的集合,是的一个子集,使得中每一运算都可以“归约”为中的一个或多个运算,而中任一运算不可归约为别的运算,则称中运算为基本运算 9.数据结构是指由一个逻辑结构S和S上的一个基本运算集构成的整体(S ,)。 10.数据结构涉及数据表示和数据处理两个方面 11.存储结构的含义和四种基本存储方式的基本思想? 答:存储结构是指按照逻辑结构的要求建立的数据的机内表示称为存储结构。 一个存储结构应包含三个主要的部分:存储结点、机内表示和附加设施。 存储结构包括四种存储方式,顺序存储方式、链式存储方式、索引存储方式和散列存储方式。 12.运算实现与运算的联系与区别? 答:运算指的是数据在逻辑结构S上的某种操作,运算只描述处理功能,不包括处理步骤和方法;而运算实现是指一个完成该运算功能的程序,运算实现的核心是处理步骤的规定,即算法设计。 13.算法的概念和分类? 答:算法是指规定了求解给定类型问题所需的所有“处理步骤”及其执行顺序,使得给定类型的任何问题能在有限时间内被

自考02142《大数据结构导论》串讲笔记

第一概论 1.1 引言 两项基本任务:数据表示,数据处理 软件系统生存期:软件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编码,软件测试,软件维护 由一种逻辑结构和一组基本运算构成的整体是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模型,这种数学模型的建立,选择和实现是数据结构的核心问题。 机外表示------逻辑结构------存储结构 处理要求-----基本运算和运算-------算法 1.2 数据,逻辑结构和运算 数据:凡是能够被计算机存储,加工的对象通称为数据 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在程序中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虑和处理。又称元素,顶点,结点,记录。 数据项:数据项组成数据元素,但通常不具有完整确定的实际意义,或不被当做一个整体对待。又称字段或域,是数据不可分割的最小标示单位。 1.2.2 数据的逻辑结构 逻辑关系:是指数据元素之间的关联方式,又称“邻接关系” 逻辑结构:数据元素之间逻辑关系的整体称为逻辑结构。即数据的组织形式。 四种基本逻辑结构: 1 集合:任何两个结点间没有逻辑关系,组织形式松散 2 线性结构:结点按逻辑关系依次排列成一条“锁链” 3 树形结构:具有分支,层次特性,形态像自然界中的树 4. 图状结构:各个结点按逻辑关系互相缠绕,任何两个结点都可以邻接。 注意点: 1.逻辑结构与数据元素本身的形式,容无关。 2.逻辑结构与数据元素的相对位置无关 3.逻辑结构与所含结点个数无关。 运算:运算是指在任何逻辑结构上施加的操作,即对逻辑结构的加工。 加工型运算:改变了原逻辑结构的“值”,如结点个数,结点容等。 引用型运算:不改变原逻辑结构个数和值,只从中提取某些信息作为运算的结果。 引用:查找,读取 加工:插入,删除,更新 同一逻辑结构S上的两个运算A和B, A的实现需要或可以利用B,而B的实现不需要利用A,则称A可以归约为B。 假如X是S上的一些运算的集合,Y是X的一个子集,使得X中每一运算都可以规约为Y中的一个或多个运算,而Y中任何运算不可规约为别的运算,则称Y中运算(相对于X)为基本运算。 将逻辑结构S和在S上的基本运算集X的整体(S,X)称为一个数据结构。数据结构包括逻辑结构和处理方式。

自考英语重点语法

自考英语重点语法 动名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动名词是一种非限定动词,其构成同现在分词一样,即在动词原形后加-ing,在形式上同现在分词没有任何区别。动名词的用法并不算很复杂,但出现的频率却非常高,是考试常考语法项目,因此应该格外引起学生的注意。动名词在句子中不受主语的人称和数的制约,但不能做谓语。 1.作主语 动名词及其短语可以用来作主语,跟一般名词或代词在句子中作主语一样,有自己的谓语/表语、宾语等等,组成完整的句子。 如:Smoking does a lot of harm to one's health. (吸烟对人体非常有害。) Reading different kinds of books can enlarge your range of knowledge. (阅读各类书籍能扩大你的知识面。) 但是,动名词作主语有两种特殊句型,那就是由"it"作形式主语和"there"作先行主语的两种句型。这两种特殊句型正是学生常常忽略的地方。因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1)“it”作形式主语的句型。这种句型常常表现在下列结构中: It is no good... It is not much good... It is no use... It is hardly any use... It is useless... It is not any use... It is little use... It is hardly worth... It is worth... It is worthwhile... It is a waste of time... It is difficult... It is a waste of time arguing with him. (跟他辩论是在浪费时间。) It was no use talking without taking any action. (只说不做是没有用的。) (2)“there”作先行主语的句型。这种句型通常用在否定句中,其基本形式是there is/was+动名词。 There is no denying the fact. (事实不容否认。) There is no joking over this matter. (这种事开不得玩笑。) There is no telling what she will be after she grows up. (说不准她长大后会干什么。)动名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2.动名词作表语 动名词作表语形式上同进行时态一样,由be+动词-ing形式构成,但它所表达的是主语“是什么”,而不是主语“正在干什么”。 The only thing that Smith likes to do after his dinner is watching TV. (史密斯饭后唯一喜欢做的事就是看电视。)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finding the most suitable person for this job. (最重要的事情是找到这个工作最适合的人选。) Seeing is believing. (眼见为实。) 我们知道,不定式也同样可以作句子的主语和表语,所表达的意义也非常接近,但两者也有一定的区别:一般说来,动名词多表示一般行为和状态,而不定式则强调具体某次动作以及将来要发生的动作。 动名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3.动名词作同位语 同位语是用来说明所修饰的名词,是对该名词的进一步解释,起一个补充说明作用。动名词作同位语也起同样的作用。 His hard habit, smoking one cigarette after each meal, remains unchanged for fifty years. (他饭后一支烟这个恶习五十年没有改变。) That's my pride, speaking five languages.

自考管理心理学必过秘籍

管理心理学(00163)必过秘籍 1.在管理的职能中,对组织实际工作与运行活动状态偏离预定计划于目标时的监督,纠正与调整是指(A)1-40 A.控制职能 B.计划职能 C.协调职能 D.组织职能 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激励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有效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工具,科技等各种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 1.管理的具体职能: 1.计划 2.组织 3.指挥 4.控制 5.协调 2.管理的现代职能: 1.信息 2.决策

3.激励 4.研究,发展与开拓创新 管理的目的:是充分利用企业的一切资源,完成企业的各项目标与任务,取得最好的效率与效益,并维持企业,组织和成员持续,稳定的发展。 2.因其对工业心理学创立所起的作用,被后人誉为“工业心理学之父”的是(D)1-54 A.斯科特 B.梅奥 C.冯特 D.闵斯特伯格 闵斯特伯格因其对工业心理学创立所起的作用,被后人誉为“工业心理学之父” 最早进行心理学技术学研究的是冯特的学生闵斯特伯格。 霍桑实验的的步骤: 1.第一阶段是1924-1927年进行的工作物理环境实验,这是霍桑实验的先导 2.第二阶段是1927-1932年进行的职工福利措施实验 3.第三阶段是1928-1930年进行的态度和意见调查 4.第四阶段是1930-1932年进行的团体行为的观察研究 系统管理学派认为企业的子系统包括: 1.信息处理系统

2.传感系统 3.决策系统 4.加工系统 5.控制系统 厄威克八项原则的内容: 1.目标原则 2.相符原则 3.职责原则 4.组织阶层原则 5.控制广度原则 6.专业化原则 7.协调原则 8.明确性原则 3.管理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问卷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和(C)1-59 A.数理分析法 B.逻辑判断法 C.观察法 D.经济分析法

自考数据结构导论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数据结构导论试题 课程代码:02142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几种算法时间复杂度中,最小的是( A ) A.O(log2n) B.O(n) C.O(n2) D.O(1) 2.数据的存储方式中除了顺序存储方式和链式存储方式之外,还有( D ) A.索引存储方式和树形存储方式 B.线性存储方式和散列存储方式 C.线性存储方式和索引存储方式 D.索引存储方式和散列存储方式 3.表长为n的顺序表中做删除运算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 C ) A.O(1) B.O(log2n) C.O(n) D.O(n2) 4.顺序表中定位算法(查找值为x的结点序号最小值)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 C ) A.O(1) B.O(log2n) C.O(n) D.O(n2) 5.元素的进栈次序为A,B,C,D,E,出栈的第一个元素为E,则第四个出栈的元素为( C ) A.D B.C C.B D.A 6.带头结点的链队列中,队列头和队列尾指针分别为front和rear,则判断队列空的条件为( A ) A.front==rear B.front!=NULL C.rear!==NULL D.front==NULL 7.深度为5的二叉树,结点个数最多为( A )

数据库和应用串讲笔记(珍藏版)

数据库及其应用串讲笔记(珍藏版) 第一章数据库基础知识 第一节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填空]数据管理技术与计算机硬件、软件和计算机的应用围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发展主要经历了人工管理方式、文件系统方式和数据库系统方式等三个阶段。 [简答]数据库技术的特点: (1)数据结构化。 (2)数据共享。 (3)数据冗余小。 (4)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5)数据库系统为用户提供了使用方便的用户接口。 (6)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 [简答]简述数据独立性的含义及其作用。 数据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数据结构之间的相互独立,是数据库系统努力追求的目标。数据独立性有两层含义,如果数据库物理结构改变时,不影响数据库的整体逻辑结构、用户的逻辑结构和应用程序,这样我们就认为数据库达到了“物理数据独立性”;如果在整体逻辑结构改变时,不影响用户的逻辑结构及应用程序,那么我们就认为数据库达到了“逻辑数据独立性”。 [选择]数据库的基本术语: 数据库:是指长期存储在计算机的、有组织的、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系统: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实际上是指采用了数据库技术后的整个计算机系统。 [简答]DBMS是数据库系统中专门用来管理数据的软件,它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记为OS)之间,是用户使用数据库的接口,为用户提供了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新和各种数据控制。 [填空]DBMS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主要有关系型、层次型、网状型和面向对象型等。 第二节数据描述 [填空]联系是指实体之间的关系。与一个联系有关的实体集的个数,称为联系的元数。 [选择、填空]二元联系的三种类型: (1)一对一联系(简记为1∶1) 对于不同型实体集A和B,如果A中的一个实体最多只与B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则称A和B两实体为1∶1联系。例如,一夫一妻制社会中,“丈夫”与“妻子”两实体集之间为1∶1联系。 (2)一对多联系(简记为1∶n) 如果实体集A中至少有一个实体与实体集B中多于一个的实体有联系(可以是零个、一个或多个),则称A对B为1∶n联系。例如,“母亲”和“子女”

英语二复习笔记6

4、解题思路及答题技巧 两大原则: (1)先做主观题,再做客观题。 (2)按分值合理分配时间。 1.完型填空: (1)上看下看,左看右看,充分利用上下文。 (2)熟记固定搭配。 For over a hundred years Japan has consistently spent large sums of money and considerable human resources in an effort to obtain technology. Her ability to negotiate _________11 by the fact that most of the technology she wanted was no commercial secrets. Japan’s _________12 has also been strengthened by the fact that her internal market was large,so that _________13 to this market could be offered to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as an attraction to them to grant licenses. Besides,Japan’s work force was disciplined,so it was capable _________14 applying the information it acquired. Finally,American and European companies,who were _________15 licensers,felt that the Japanese companies might take a large share of the world market _________16 they were not limited by licensing agreement.

自考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绪论 一、管理的概念P40(1201 单选)(1504 单选) 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激励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有效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工具、科技等各种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二、法约尔提出了管理的5个职能P40 1) 计划: 法约尔认为它是管理的首要职能。即制定目标并确定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手段、方法与策略。(1210单选) 2) 组织:通过特定的组织机构与组织形式、组织管理原则和方法,完成组织活动任务的过程。(1301 单选) 3) 指挥: 即上级对下级的指导、监督和激励。 4) 控制:对组织的实际工作与运行活动状态偏离预定计划与目标时的监督、纠正与调整。(1310单选)(1504 单选) 5) 协调: 即对组织机构和组织成员之间的行为活动进行有效协作与调整。 三、企业管理过程主要包括两个系统:P41(1404单选) 1) 社会技术系统 2) 社会心理系统 四、心理学的概念P41(1110单选)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五、心理过程包括:P42—45 (1404多选) 1. 认识过程 感觉:所有认识活动的基础、门户与开端,是最简单的认识过程。(1110单选)(1410单选) 知觉 记忆 思维 想象 2. 情绪与情感过程 (1) 基本情绪 (2) 情绪状态(1301单选) 心境:一种使人的所有情绪体验都染上某种色彩的、较持久而又微弱的情绪状态。 激情: 一种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 应激: 出乎意料的紧张而又危险的情景所引起的超强的情绪状态。(1404单选) (3) 高级社会性情感 道德感 美感 理智感:人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态度体验。 人的理智感大体有以下几种:(1310多选) 好奇心和新异感 喜悦感 怀疑与惊讶情感 不安情感 自信与确信不疑情感 3. 意志过程:指意识对行为的积极能动的调节作用。(1504 单选) 人的意志行动的特征(1210 简答) (1) 意志行动是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 (2) 意志行动主要体现在人的意识对活动的调节支配过程,使人的行动能按自觉的目的去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 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 (4) 意志行动是以随意动作为基础,它是和自动化的习惯动作既有联系又相区别的行动。 六、个性心理特征P46 (1110单选多选) 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的多种心理特征的一种独特的组合。从个性心理特征的角度来看,个性心理的差异表现在能力、气质和性格上。 1) 人顺利地完成一定活动所具备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称为能力。 2) 气质是受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制约与影响,典型地表现在人们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倾向性等动力性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3) 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性格。 4) 自我(自我意识):个人对自己自觉的认知系统。 七、人本管理的主要内容P47 (1410简答) 1) 管理应以尊重人、关心人、关爱人与人的生命、改善与提高人的生活工作质量为出发点 2) 管理应强调弘扬人性、给人以尊严,尊重人的人格,维护人的健康与和谐生存、发展的权力,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与主观能动性作用; 3) 管理要提倡开发人的潜能、创造与体现人的价值、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

全国数据结构导论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题与答案

全国20XX 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数据结构导论试题 课程代码:021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表长为n 的顺序表上做插入运算,平均要移动的结点数为( C ) A.n/4 B.n/3 C.n/2 D.n 2.顺序表中有19个元素,第一个元素的地址为200,且每个元素占一个字节,则第14个元素的存储地址为( B )b+(i-1)l A.212 B.213 C.214 D.215 3.由顶点V 1,V 2,V 3构成的图的邻接矩阵为???? ??????010100110,则该图中顶点V 1的出度为( C ) A.0 B.1 C.2 D.3 4.元素的进栈次序为A ,B ,C ,D ,E ,则退栈中不可能... 的序列是( C ) A.A ,B ,C ,D ,E B.B ,C ,D ,E ,A C.E ,A ,B ,C ,D D.E ,D ,C ,B ,A 5.由带权为9,2,5,7的四个叶子结点构造一棵哈夫曼树,该树的带权路径长度为(C ) A.23 B.37 C.44 D.46 6.在已知尾指针的单循环链表中,插入一个新结点使之成为首结点,其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A ) A.O (1) B.O (log 2n ) C.O (n ) D.O (n 2) 7.已知一个有序表为(13,18,24,35,47,50,62,83,90,115,134),当二分查找值为90的元素时,查找成功时需比较的次数为( B ) A.1 B.2 C.3 D.4 8.在查找顺序表各结点概率相等的情况下,顺序按值查找某个元素的算法时间复杂度为 ( B ) A.O (1) B.O (n) C.O (n ) D.O (log 2n)

自考02142《数据结构导论》串讲笔记

第一张概论 1.1 引言 两项基本任务:数据表示,数据处理 软件系统生存期:软件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编码,软件测试,软件维护 由一种逻辑结构和一组基本运算构成的整体是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模型,这种数学模型的建立,选择和实现是数据结构的核心问题。 机外表示------逻辑结构------存储结构 处理要求-----基本运算和运算-------算法 1.2 数据,逻辑结构和运算 数据:凡是能够被计算机存储,加工的对象通称为数据 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在程序中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虑和处理。又称元素,顶点,结点,记录。 数据项:数据项组成数据元素,但通常不具有完整确定的实际意义,或不被当做一个整体对待。又称字段或域,是数据不可分割的最小标示单位。 1.2.2数据的逻辑结构 逻辑关系:是指数据元素之间的关联方式,又称“邻接关系” 逻辑结构:数据元素之间逻辑关系的整体称为逻辑结构。即数据的组织形式。 四种基本逻辑结构: 1 集合:任何两个结点间没有逻辑关系,组织形式松散 2 线性结构:结点按逻辑关系依次排列成一条“锁链” 3 树形结构:具有分支,层次特性,形态像自然界中的树 4. 图状结构:各个结点按逻辑关系互相缠绕,任何两个结点都可以邻接。 注意点: 1.逻辑结构与数据元素本身的形式,内容无关。 2.逻辑结构与数据元素的相对位置无关 3.逻辑结构与所含结点个数无关。 运算:运算是指在任何逻辑结构上施加的操作,即对逻辑结构的加工。 加工型运算:改变了原逻辑结构的“值”,如结点个数,结点内容等。 引用型运算:不改变原逻辑结构个数和值,只从中提取某些信息作为运算的结果。 引用:查找,读取 加工:插入,删除,更新 同一逻辑结构S上的两个运算A和B, A的实现需要或可以利用B,而B的实现不需要利用A,则称A可以归约为B。 假如X是S上的一些运算的集合,Y是X的一个子集,使得X中每一运算都可以规约为Y中的一个或多个运算,而Y中任何运算不可规约为别的运算,则称Y中运算(相对于X)为基本运算。 将逻辑结构S和在S上的基本运算集X的整体(S,X)称为一个数据结构。数据结构包括逻辑结构和处理方式。

专升本成功学习经验和学习笔记分享

专升本学习经验分享 我已经开始了本科的学习生活,学业充实而繁忙。已经通过今年的专升本考试,考了第一,这其中的艰辛可能只有我自己清楚了。 高考失利,与其说失利不如说自己根本没怎么努力吧,进入了一所专科学院,专业为医学类,三年下来真的一直憧憬本科大学,想体验一下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可谓我三年一直在不停懊恼中,实习期间也深刻感受到医学专业没有本科以上的学历找工作是有多么难,想考公务员但能报的地方也少之又少,于是我开始准备专升本考试,我觉得专升本考试最重要的是坚定目标,有些同学一开始准备的比我还早,但是又各种纠结想找工作,最后两头都没弄好。 现在我讲讲我的学习过程。我正儿八经准备了两个多月,之前一直关注着,但没有开始系统复习。和很多升本的同学一样,在准备过程中听到了很多消极的声音,什么找关系的啊,内定了啊,专升本学历又没有含金量啊这类的话。我想说我觉得只要你考的好肯定会录取,就算有关系那也是少数,还有专升本学历是全日制,和高考上去的唯一区别就是毕业证上有专科起点字样,但这个学历是基本上都承认的。 首先我去联系到上一届考上的学姐,在那里得到很多经验,同时也得到一些资料。一切资料准备齐全后,我便开始认真看书,说实话才开始的一个星期可谓精神抖擞,但是快一个月的时候做题依然不理想,开始有些消极,但是一想想自己的目标便又振作起来。专升本分文理科,文科考英语计算机语文,理科考英语计算机数学,而我是医学专业考的就是英语计算机加一门专业课。计算机我买的天一的书,

我是每一章节都认认真真看一遍,把自己觉得重要的勾下来,每看一章节便开始做后面的习题,把错了的也勾下来,然后又开始第二遍,到最后考试我想我看了不下于十遍,因为记忆真的是渐进性,慢慢的才会加深,需要不断复习,基础知识扎实后便开始刷题,总结自己错题的原因和经常出现的考点,然后把不清楚的又继续翻书,最后我便开始背知识点,背试卷中的重点,基本到后期我做试卷习题都是八九十分。 再说说我的专业课吧,我们专业课考的是解剖,解剖真的就是落实到教材,因为知识点都是死的,理解加记忆便好,教材书我也是过了很多遍,我把自己觉得重要的总结在一个本子上,真的是整整一个本子,自认为自己总结能力还是不错的,我觉得我总结的解剖知识应该对很多人还是实用的。 最后就是英语,高中英语我就不怎么扎实,徘徊在及格边缘,对于两个多月实习时间我自认为没有多大进步,所以我花的时间也比较少,但是我每天要背单词,每天一张试卷,到处找卷子做阅读,背作文的模版,反正就是一些学习英语的笨方法。 当时考试的时候,我是很紧张,我心里想着没考上怎么办,我的计划全部打乱,真的不甘心自己又错过这一次机会啊,在忐忑中我进入了考场,第一门英语,我做题的时候便觉得对于我来说有点难,做到阅读后面两个都没怎么读懂,但我一直反复推敲,抓住重点,按照之前在有道上听的课,总结每段落的意思。导致作文只有最后十分钟写完。考下来我自我感觉不是很好,很多同学感觉考的挺不错。我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