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噪声污染控制工程A及答案

噪声污染控制工程A及答案

噪声污染控制工程A及答案
噪声污染控制工程A及答案

《环境噪声控制》试卷 共6页 第1页 《环境噪声控制》试卷 共6页 第2页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环境工程专业《环境噪声控制》期末考试试卷(A )(时间 120分钟)

1. 某工厂有两台同样的机器,—台连续工作,另一台间断性地工作。针对这种声级起伏或不连续的噪声的评价参量为:( A )

A.等效连续A 声级

B.累积百分数声级

C.昼夜等效声级

D.感觉噪声级

2. 为了考虑噪声在夜间对人们烦恼的增加,规定在夜间测得的所有声级均加上 A dB(A 计权)作为修正值,再计算昼夜噪声能量的加权平均,构成昼夜等效声级。 A.10

B.15

C.20

D.5

3. 噪声的测量方法,国标GB /T 14623-934《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做了规定了具体规定:对于噪声普查应采取 A

A.网格测量法

B.定点测量法

C.混响室法

D.消声室法

4. 按现有工业企业噪声标准的规定,在8小时工作期间,车间内部容许噪声级为 C dB(A 计权)。

A.115

B.100

C.90

D.85

5.某隔声窗的透射系数为10-3

,则该窗的隔声量为 B dB 。 A.60 B. 30 C. 15 D.3

1. 在空气中,声波是一种 纵波 ,这时媒质质点的振动方向是与声波的传播方向相—致的。

2. 噪声源的发声机理可分为机械噪声、 电磁噪声 和 空气动力性噪声 。

3. 消声器的降噪能力用消声量来表征。测量方法不同,所得消声量也不同。当消声器内没有气

流通过而仅有声波通过时所测得的为 静态消声量 。

4. 单层匀质密实墙的隔声性能与入射波的频率有关,典型的隔声频率特性表现为隔声量随频率的变化可分为四区: 劲度控制区 、阻尼控制区、 质量控制区 和吻合效应区。

5. 由于噪声的存在,降低了人耳对另外一种声音听觉的灵敏度,使听域发生迁移,这种现象叫做 噪声掩蔽 。

6. 声级计一般由 传声器 、放大器、衰减器、计权网络、检波器和指示器等组成

7. 某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增高10dB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应开展 一 级评价工作。

8. 为便于分析研究,根据声场的性质将室内声场分解成两部分:其中经过房间壁而一次或多次反射后到达受声点的反射声形成的声场称为 混响声场 。

1. 隔声过程插入损失

指离声源一定距离某处测得的隔声结构设置前的声功率级和设置后的声功率级之差值。 2. 混响时间

在混响过程中,把声能密度衰减到原来的百万分之一,即衰减60dB 所需的时间,定义为混响时间。 3. 经典吸收

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因空气的粘滞性和热传导,在压缩和膨胀过程中,使一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而损耗,称为空气吸收。这种吸收称为经典吸收。 4.声偶极子

若有两个相距很近的振动幅值相同、相位相反的点声源,由这两个点声源构成的合成声源称为声偶极子。

5.吻合效应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线

不 要

《环境噪声控制》试卷 共6页 第3页 《环境噪声控制》试卷 共6页 第4页

因声波入射角度造成的声波作用与隔墙中弯曲波传播速度相吻合而使隔声量降低的现象,叫做吻合效应。

1. 试比较阻性消声器与抗性消声器的区别于联系。

1)①一种吸收型消声器,指内部用各种方式装上某种多孔吸声材料的消声器。当气流和噪声通过时,噪声被材料所吸收而气流可以通过。②特点:阻性消声器消声频带宽,消声量大,制作简单并性能稳定,所以多年来一直是消声器中最主要的类型。(2)抗性消声器与阻性消声器不同,它不使用吸声材料,仅依靠管道截面的突变或旁接共振腔等在声传播过程中引起阻抗的改变而产生声能的反射、干涉,从而降低由消声器向外辐射的声能,达到消声目的;常用的抗性消声器有扩张室式、共振腔式、插入管式、干涉式、穿孔板式等。这类消声器的选择性较强、适用于窄带噪声和中低频噪声的控制。

2. 试说明多孔性吸声材料的结构特性、吸声机理及影响因素。

答:(1)结构特性:材料的孔隙率要高,一般在70%以上,多数达到90%左右;孔隙应该尽可能细小,且均匀分布;微孔应该是相互贯通,而不是封闭的;微孔要向外敞开,使声波易于进入微孔内部。(2)当声波入射到材料表面时,一部分在材料表面上反射,一部分则透入到材料内部向前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引起孔隙中的空气运动,与形成孔壁的固体筋络发生摩擦。由于粘滞性和热传导效应.将声能转变为热能而耗散掉。(3)影响因素:材料密度及厚度的影响;背后空腔的影响;护面层的影响。

3.试简要分析振动控制的基本方法。

答:根据振动的性质及其传播的途径,振动的控制方法可归纳为三大类别:(1)减少振动源的扰动:减少或消除振动源本身的不平衡力(即激励力),从振动源来控制,改进振动设备的设计和提高制造加工装配精度,使其振动量小,是最有效的控制方法。(2分)(2)防止共振:①改变设

施的结构和总体尺寸或采用局部加强法等,以改变机械结构的固有频率;②改变机器的转速或改换机型等以改变振动源的扰动频率;③将振动源安装在非刚性的基础上以降低共振响应;④对于一些薄壳机体或仪器仪表柜等结构,用粘贴弹性高阻尼结构材料增加其阻尼,以增加能量逸散,降低其振幅。(2分)(3)采用隔振技术:①采用大型基础来减少振动影响是最常用最原始的方法。②在振动机械基础的四周开有一定宽度和深度的沟槽——防振沟,里面填充松软物质(如木屑等)或不填,用来隔离振动的传递,也是以往常采用的隔振措施之一。

1.在自由声场空间中离点声源5m 处测得声压级的平均值为105dB 。

(1)已知某声源声功率为W 时,试证明半自由空间内存在20lg 8p W L L r =-- (2)求其声功率级和声功率;

解:(1)根据声强的定义:/I W S = 0010lg 10lg I I

W L I SI ??== ???

将W0=10-12 W 、I0=10-12

W/m2代入式中便得到:10lg I W L L S =-

200

20000''10lg 20lg 10lg ''I c P c P L P c P c ρρρρ????==+ ? ?

????

则对于平面声波有LI ≈Lp ,声强级与声压级基本相等,通过测量声压级可求得声强。所以有半自由空间内

10lg 20lg 8p W W L L S L r =-=--

(2)声功率级:20lg 810520lg 58W p L L r =++=++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五、计算题(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10分,共

22分)

《环境噪声控制》试卷 共6页 第5页 《环境噪声控制》试卷 共6页 第6页

声功率:0.100

10lg

10W L W W

L W W W =?=

2. 一砖筑单层隔声墙,高5m ,宽6m ,墙上不设门、窗时求得其隔声量约为45dB 。现墙上安装门窗,已知木板门的面积为2m 2

,隔声量为30dB ,窗户的面积为8m 2

,隔声量为35dB 。求该组合隔声墙的总隔声量。

解:120.1()211211101

10lg 10lg 1TL TL S S TL TL TL S S τ-??

+??

?=?=-??+????

墙总面积为30m 2,减去门窗面积10m 2还剩20m 2。 现将门窗作为一组:0.1(3530)

1

2

11083510lg 30.53218

TL dB -?

?

+???=-=??+?

?

现将门窗与墙作为一组:10.1(45)10.1(4530.53)10110204510lg 1012010110204510lg 10120114.04510lg 3510.5TL TL dB

--??

+??

?=-??+

??

??+??

?=-??+

??

+??

=-=??+??

结合噪声污染控制工程所学内容,试列举两例现实生活过程中噪声控制实例,并阐述其噪声控制的原理。

六、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14分)

线

不 要

噪声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噪声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实验一道路交通噪声监测 一、实验目的 交通噪声是城市环境噪声的主要来源,通过实验加深对交通噪声特征的理解,掌握等效连续声级及统计声级的概念,并且希望能够提高以下技能:1、掌握声级计的使用方法。2、熟练地计算等效声级、统计声级、昼夜等效声级、标准偏差。二、测量仪器 采用积分声级计和噪声频谱分析仪。 三、实验条件 测量时应该无雪、无雨,加防风罩。使传声器膜片保持干净。 四、测点选择 测量点选在两个路口间、交通干线路边的人行道上,传声器距离路中心7.5m 处。测点在路段中间,距两交叉路口应该大于50m,小于100m。测点距地面1.2m(无支架手持时距人身体0.5m),尽量避免周围反射物体(离反射物体最短距离3.5m)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五、测量方法和步骤 1.准备号复合条件的测试仪器,对传声器进行校正,检查声级计的电池电压是否足够 2.在选定的位置布置测点,并标注在城市街区图中。 3.在规定时间(白天8:00~12:00,14:00~18:00;夜间22:00~05:00),每个

测点每隔5s读取瞬时A声级,连续读取200个数据,同时记录车的种类和数量及车的总流速(辆/h)。

4.计算噪声瞬时声级的标准偏差 () ∑=--= n i i L L n 1 2 11σ(dB ) 5.测量后,用校正器对传声器再次进行校正,要求测量前后传声器的灵敏度相差不大于2dB ,否则重新测量。 六、数据处理 将测得的200个A 声级数据,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读出L10(第20个)、L50(第100个)、L90(第180个)的声级值,得到统计声级L10 、L50 、L90,由于交通噪声的声级起伏一般复合正态分布,所以等效声级根据下式近似值计算: 七、测试报告的内容和要求 1.测试路段及环境简图;测试时段;车辆类型、数量及流速; 2.测试数据列表(自己设计表格),标出统计声级L10 、L50 、L90,计算出等效连续声级Leq ,依据该路段所处区域的环境噪声标准(查资料列出),判断交通噪声是否超标。 八、注意事项 声级计属于精密仪器,使用时要格外小心,防止碰撞、跌落,防止潮湿淋雨。 九、思考题 1、你监测的路段是否超过了交通噪声标准? 2、请提出减少交通噪声污染的措施。 ()60 2 901050 L L L L eq -+ ≈

噪声污染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噪声污 染控制技术课 程 设 计 说 明 书 组员: 学号: 指导老师: 设计时间:2012年12月31日至2013年1月19日 学院:建筑设备与市政工程学院

目录 1、设计题目 (2) 2、设计时间 (2) 3、指导老师 (2) 4、设计目的 (2) 5、设计资料 (2) 6、方案编制的指导思想与依据 (5) 7、噪声控制的技术目标及质量目标 (5) 8、噪声污染治理可行性分析 (6) 9、噪声控制具体技术措施 (8) 10、工程设计计算书 (11) 11、工程概算 (14) 12、参考书目 (15)

一、设计题目:晋煤集团公司凤凰山矿污水处理厂机房噪声控制设计 二、设计时间:2012年12月31日至2013年1月19日 三、指导教师: 四、设计目的: 1、巩固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强化实践技能训练; 2、熟悉基础资料的收集方法及设计方案可行性论证; 3、初步掌握噪声污染控制设计的内容、程序和基本方法; 4、掌握噪声污染治理设计的基本技能及理论计算方法; 5、巩固工程制图基本知识或掌握AutoCAD制图要领; 6、运用专业领域理论知识,解决噪声污染控制工程实际问题。 五、设计资料 1、设计原始资料 (1)污染环境的基本概况 晋城蓝焰煤业公司凤凰山矿污水处理厂机房内部尺寸为:长×宽×高=11.2m×6.6m×4.1m;五窗一门,窗户尺寸为:高×宽=1.8×1.6m,门尺寸为:高×宽=2.95m×2.38m;室内没留通风孔。 (2)噪源基本状况 机房内安装有六台章丘大成机械有限公司2002年4月生产的N O DSR-150型三叶罗茨鼓风机,其中两台流量为14.4m3/min,四台流量为12.4m3/min。配套电机为文登市仪能电机有限公司2008年3月生产的Y200L-4型,转速为1470r/min,B级绝缘。

智能控制系统习题答案

1-4为什么能够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之所以能够借助计算机来模拟人类智能,首先是因为计算机具有以下5个特点: 1、可以告诉精准的完成算数运算,运算速度最高可达每秒万亿次; 2、可以完成高精度的计算,一般计算机可以有十几位甚至几十位的有效数字; 3、计算机不仅能进行精确计算,还具有逻辑运算功能,能对信息进行比较和判断; 4、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器具有记忆特性,可以存储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包括各 类数据信息,还包括加工这些数据的程序; 5、由于计算机具有存储记忆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所以人们可以将预先编好的程序组 纳入计算机内存,在程序控制下,计算机可以连续、自动地工作,不需要人的干预。 有了这些有点,计算机就具有了模拟人类智能的首要前提,为人工智能中海量的数据处理分析和深度学习等提供了条件。 第二个原因:深度学习的提出;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领域中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它被引入机器学习使其更接近于最初的目标——人工智能。《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杂志将深度学习列为2013年十大突破性技术之首。 大脑的工作过程是一个不断迭代、不断抽象概念化的过程。例如从原始信号摄入开始(瞳孔摄入像素),接着做初步处理(大脑皮层某些细胞发现边缘和方向),然后抽象(大脑判定眼前物体的形状,比如是圆形的),然后进一步抽象(大脑进一步判定该物体是一张人脸),最后进行识别。我们可以看出,大脑是一个深度架构,认知过程也是深度的。而深度学习,恰恰就是通过组合低层特征形成更加抽象的高层特征。在计算机视觉领域,深度学习算法从原始图像去学习得到一个低层次表达,然后在此基础上来得到高层次表达。深度学习可以模拟人脑进行分析学习,模仿人脑的机制来解释数据。深度学习的主要优势在于可以利用海量训练数据(大数据),自动从大数据中学习特征。 深度学习能够自动地从海量大数据中去学习特征,极大地推进了智能自动化。因此深度学习有了一个别名:无监督特征学习。 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托马斯·库恩介绍说,很多科学革命都具备叫做范式转移的特点,也就是说对新思想的认知和老观点很不一样。比如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有力地

噪声污染控制措施方案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一、指导思想 为了加强本项目工程文明施工管理,强化公司广大管理人员和作业班组操作人员在施工生产过程的环境保护意识,保证施工现场周边小区居民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必须对施工过程中的噪声进行预防和控制。施工噪声的控制是消除外部干扰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需要,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是国法和政府的要求,是企业行为准则。 本工程根据市建设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和文明施工以及环境保护的要求,结合本项目工程施工生产的实际情况,特制施工生产噪声污染防治措施,请上级职能部门监督执行。 二、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 ISO/4001系列环境管理标准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 市政府环境保护规条文 公司环境保护手册 三、工程概况

四、现场概况 本工程建设地点位于市成华区保和片区3号地块,交通较为方便。场地属岷江水系二级阶地,地势较平坦。场地为耕地,场地东南部位置为自然形成的低洼地带,西北侧位置相对较高,场地形有较小起伏,地面标高505.9-508.7m(以钻孔孔口标高为准),相对高差约3m,30米均为农田,无任何建筑物和构筑物,无地下管线。 五、结构概况 本工程地下2层,部分为核6级人防工程,主楼地下一层以上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为一级,主楼地下室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二级,裙楼地下室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裙楼地下一层以上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本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主楼框架-剪力墙结构为19层建筑,采用筏形基础;裙楼、纯地下室采用框架结构,独立基础。 1、地基基础 本工程主楼采用筏板式基础,天然基础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需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复合地基设计要求为: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spk>650kpa,群楼采用独立柱基础,以粘土层为持力

噪音与振动控制方案

施工现场噪音与振动控制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规定》和《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以及重大工程建设的有关文明施工管理规定,实现文明施工现场达到相关标准,特编制本施工噪声与振动控制专项方案。 一、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2、《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 12523-90 3、《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 4、《江苏省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规定》; 5、《江苏省重大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考核办法(试行)》 二、工程概况 丹徒新城恒顺大道改造工程位于宜城大道以东,G312以西区域,整体呈东西向。路线起于与宜城大道交叉,向东南方向延伸,下穿S86镇江支线后,往东止于园区二路(盛园路)交叉,路线全长3328.911m。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规划红线宽度50m,设计速度为50km/h。 1.责任人: (1)项目经理负责噪声控制管理工作的领导,全面管理项目的噪声预防和控制。(2)项目工程师、施工员和班组长负责实施施工过程中的噪声控制。 (3)项目技术员负责噪声控制情况的检查和噪声的监控与监测工作。 三、组织保证措施 一般噪声源:土方阶段: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运输车辆、破碎钻等。结构阶段:汽车泵、振捣器、混凝土罐车、支拆模板与修理、支拆脚手架、钢筋加工、电刨、电锯、人为喊叫、哨工吹哨、搅拌机、水电加工等。装修阶段:拆除脚手架、石材切割机、砂浆搅拌机、空压机、电锯、电刨、电钻、磨光机等。 1.施工时间应安排在 6:00—22:00 进行,因生产工艺上要求必须连续施工或特殊需要夜间施工的,必须在施工前到工程所在地的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并在环保部门备案后方可施工。项目部要协助建设单位做好周边居民工作。 2.施工场地的强噪声设备宜设置在远离居民区的一侧。尽量选用环保型低噪声振捣器,振捣器使用完毕后及时清理与保养。振捣混凝土时禁止接触模板与钢筋,并做到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计算机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并画出方框图。 解: 若将自动控制系统中控制器的功能用计算机或数字控制装置来实现,就构成了计算机控制系统,其基本框图如图1-1所示。因此,简单说来,计算机控制系统就是由各种各样的计算机参与控制的一类系统。 图1-1 计算机控制系统基本原理图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控制规律是用软件实现的,计算机执行预定的控制程序就能实现对被控参数的控制。控制器与执行机构之间是DA转换器,负责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AD转换器则相反将传感器采集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送给控制器。 2.计算机控制系统是怎样分类的?按功能和控制规律可分为几类? 解: 计算机控制系统与其所控制的对象、采取的控制方法密切相关。因此,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类方法很多,可以按照系统的功能、控制规律或控制方式等进行分类。 按功能及结构分类:操作指导控制系统、直接数字控制系统、监督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工业以太网控制系统、综合自动化系统。 按照控制规律分类:程序和顺序控制、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简称PID控制)、最少拍控制、复杂规律的控制、智能控制。 3.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解: 主要有以下特点: 1.数字模拟混合的系统。在连续控制系统中,各处的信号是连续模拟信号。而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除仍有连续模拟信号外,还有离散信号、数字信号等多种信号。因此,计算机控制系统是模拟和数字的混合系统。 2.灵活方便、适应性强。一般的模拟控制系统中,控制规律是由硬件电路实现的,控制规律越复杂,所需要的模拟电路往往越多,如果要改变控制规律,一般就必须更改硬件电路。而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控制规律是由软件实现的,计算机执行预定的控制程序就能实现对被控参数的控制,需要改变控制规律时,一般不对硬件电路作改动,只要改变控制程序就可以了。 3.可实现复杂控制规律。计算机具有丰富的指令系统和很强的逻辑判断功能,能够实现模拟电路不能实现的复杂控制规律。 4.离散控制。在连续控制系统中,给定值与反馈值的比较是连续进行的,控制器对产生的偏差也是连续调节的。而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计算机每隔一定时间间隔,向A/D转换器发出启动转换信号,并对连续信号进行采样获得离散时间信号,经过计算机处理后,产生的控制时间信号通过D/A将离散信号转换成连续时间信号输出,作用于被控对象。因此,计算机控制系统并不是连续控制的,而是离散控制的。

第七章 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第七章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声源、传声途径和接受者。 2、一个向周围媒质辐射声波的振动系统叫声源。 3、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声能称为声功率。 4、有声波传播时,压强随声波频率产生周期性的变化,其变化的部分,即有声波时的压强与静压强之差,称为声压。 5、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传播方向上的单位面积内的平均声能量称为声强。 6、描述一个简谐声波只需要频率(音调)和声压幅值(响度)两个独立变量。 7、人耳能够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约在20 Hz~20000Hz。 8、音色取决于谐频分量的构成。 9、在应用声学中,通常用倍频程和1/3倍频程来表示声音强度。 10、倍频程的中心频率为31.5 Hz、63 Hz、125 Hz、250 Hz、500 Hz、1000 Hz、2000 Hz、4000 Hz、8000 Hz、16000Hz。 11、上下限频率值之差,称频程宽度,简称频带宽。 12、所谓一个倍频程,就是上限频率比下限频率高一倍 13、1/3 倍频程的上限频率为下限频率的1.26 倍。 14、波阵面是空间中相位相同的相邻点构成的面。 15、声线是声波的传播途径。 16、平面声波向前传播,声音不衰减。球面声波要衰减。 17、所谓分贝是指两个相同的物理量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并乘以10(或20)。 18、A声级是参考40方等响曲线,对500Hz以下的声音有较大的衰减,以模拟人耳对低频不敏感的特性。 19、等效连续A声级是某一时间间隔内A计权声压级的能量平均意义上的等效声级,简称等效声级。 20、在对不稳态噪声的大量调查中,已证明等效连续A声级与人的主观反映存在良好的相关性,我国使用该量作为噪声评价指标。 21、L10=70dB,表示测量时间内有10%的时间,噪声超过70dB。 22、通常,在评价交通噪声或其他噪声时,多用L10,L50,L90。 23、NR评价曲线是被国际标准化组织建议用于评价公众对户外噪声的反应。 24、点源和球源,距离增加一倍,衰减6dB。 25、线源和柱源,距离增加一倍,衰减3dB。 26、空气的吸收性能可用空气的衰减常数表示,其值主要取决于空气的相对湿度,其次是温度。 27、室内声场是含直达声、反射声等的混合声场。 28、在声源停止发声后衰减60dB的时间称为混响时间。 29、混响半径是在直达声的声能密度与反射声的声能密度相等处,距声源的距离,也称临界半径。 30、舒适的住宅声环境有两方面的含义:低噪声、声音私密。 31、我国住宅分户墙及分户楼板空气声隔声等级一级标准是≥50dB,二级标准是≥45dB,三级标准是≥40dB。 32、我国住宅楼板撞击声隔声标准隔声等级一级标准是≤65dB,一级标准是≤75dB,三级标准是≤75dB。

噪声与振动复习题及答案

噪声与振动复习题及参考答案(40题) 参考资料 1、杜功焕等,声学基础,第一版(1981),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噪声部分),1986年,国家环境保护局。 3、马大猷等,声学手册,第一版(1984),科学技术出版社。 4、噪声监测与控制原理(1990),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一、填空题 1.在常温空气中,频率为500Hz的声音其波长为。 答:0.68米(波长=声速/频率) 2.测量噪声时,要求风力。 答:小于5.5米/秒(或小于4级) 3.从物理学观点噪声是由;从环境保护的观点,噪声是 指。 答:频率上和统计上完全无规的振动人们所不需要的声音 4.噪声污染属于污染,污染特点是其具有、、。 答:能量可感受性瞬时性局部性 5.环境噪声是指,城市环境噪声按来源可分 为、、、、。 答:户外各种噪声的总称交通噪声工业噪声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 其它噪声 6.声压级常用公式Lp= 表示,单位。 答: Lp=20 LgP/P° dB(分贝) 7.声级计按其精度可分为四种类型:O型声级计,是;Ⅰ型声级计为;Ⅱ型声级计为;Ⅲ型声级计为,一般 用于环境噪声监测。 答:作为实验室用的标准声级计精密声级计普通声级计调查声级计不得 8.用A声级与C声级一起对照,可以粗略判别噪声信号的频谱特性:若A声级比C声级小得多时,噪声呈性;若A声级与C声级接近,噪声呈性;如果A声级比C声级还高出1-2分贝,则说明该噪声信号在 Hz 范围内必定有峰值。 答:低频性高频性 2000-5000 9.倍频程的每个频带的上限频率与下限频率之比为。1/3倍频程的每个频带的上限频率与下限频率之比 为;工程频谱测量常用的八个倍频程段是 Hz。 答:2 2-1/3 63,125,250,500,1K,2K,4K,8K 10.由于噪声的存在,通常会降低人耳对其它声音的,并使听阈,这种现象称为掩蔽。 答:听觉灵敏度推移 11.声级计校准方式分为校准和校准两种;当两种校准方式校准结果不吻合时,以校准结果为准。 答:电声声 12.我国规定的环境噪声常规监测项目为、和;选测项目有、和。 答:昼间区域环境噪声昼间道路交通噪声功能区噪声夜间区域环境噪声 夜间道路交通噪声高空噪声 13.扰民噪声监测点应设在。 答:受影响的居民户外1米处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计算机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并画出方框图。 解: 若将自动控制系统中控制器的功能用计算机或数字控制装置来实现,就构成了计算机控 制系统,其基本框图如图1-1所示。因此,简单说来,计算机控制系统就是由各种各样的计算机参与控制的一类系统。 图1-1 计算机控制系统基本原理图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控制规律是用软件实现的,计算机执行预定的控制程序就能实现对被控参数的控制。控制器与执行机构之间是DA转换器,负责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AD转换器则相反将传感器采集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送给控制器。 2?计算机控制系统是怎样分类的?按功能和控制规律可分为几类? 解: 计算机控制系统与其所控制的对象、采取的控制方法密切相关。因此,计算机控制系统 的分类方法很多,可以按照系统的功能、控制规律或控制方式等进行分类。 按功能及结构分类:操作指导控制系统、直接数字控制系统、监督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工业以太网控制系统、综合自动化系统。 按照控制规律分类:程序和顺序控制、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简称PID控制)、最少拍控制、复杂规律的控制、智能控制。 3.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主要特点有哪些?解: 主要有以下特点: 1.数字模拟混合的系统。在连续控制系统中,各处的信号是连续模拟信号。而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除仍有连续模拟信号外,还有离散信号、数字信号等多种信号。因此,计算机控制系统是模拟和数字的混合系统。 2?灵活方便、适应性强。一般的模拟控制系统中,控制规律是由硬件电路实现的,控制规律越复杂,所需要的模拟电路往往越多,如果要改变控制规律,一般就必须更改硬件电 路。而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控制规律是由软件实现的,计算机执行预定的控制程序就能实 现对被控参数的控制,需要改变控制规律时,一般不对硬件电路作改动,只要改变控制程序 就可以了。 3?可实现复杂控制规律。计算机具有丰富的指令系统和很强的逻辑判断功能,能够实现模拟电路不能实现的复杂控制规律。 4.离散控制。在连续控制系统中,给定值与反馈值的比较是连续进行的,控制器对产生的偏差也是连续调节的。而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计算机每隔一定时间间隔,向A/D转 换器发出启动转换信号,并对连续信号进行采样获得离散时间信号,经过计算机处理后,产

(整理)噪声污染控制工程复习题.

噪声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参考资料 1、杜功焕等,声学基础,第一版(1981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三册噪声部分),1986 年,国家环境保护局。 3、马大猷等,声学手册,第一版(1984 ),科学技术出版社。 4、噪声监测与控制原理(1990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5 、国标(GB-9660-88 )《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和国标(GB-9661-88 )《机场周围 飞机噪声测量方法》 6、环境监测技术基本理论(参考)试题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7、环境噪声电磁辐射法规和标准汇编(上册),北京市环境辐射管理中心 一、填空题1.测量噪声时,要求气象条件为:无、无、风力(或)。 答:雨雪小于 5.5 米/秒(或小于四级) 2.从物理学观点噪声是指;从环境保护的观点,噪声是指。 答:频率上和统计上完全无规则的声音人们所不需要的声音3.噪声污染属于污染,污染特点是其具有、、。 答:能量可感受性瞬时性局部性4.环境噪声是指,城市环境噪声按来源可分为、、、、。答:户外各种噪声的总称交通噪声工业噪声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其它噪声 5.声压级常用公式L P= 表示,单位。 答:L P=20 lgP/P ° dB(分贝) 6.声级计按其精度可分为四种类型:O 型声级计,是;Ⅰ 型声级计为;Ⅱ型声级计为;Ⅲ型声级计为,一般用于环境噪声监测。答:作为实验室用的标准声级计精密声级计普通声级计调查声级计不得 7.用A 声级与C 声级一起对照,可以粗略判别噪声信号的频谱特性:若 A 声级比 C 声级小得多时,噪声呈性;若 A 声级与 C 声级接近,噪声呈性;如果 A 声级比 C 声级还高出1-2 分贝,则说明该噪声信号在Hz 范围内必定有峰值。 答:低频高频2000-5000 8.倍频程的每个频带的上限频率与下限频率之比为。1/3 倍频程的每个频带的上限频率与下限频率之比为;工程频谱测量常用的八个倍频程段是Hz 。 答: 2 21/3 63,125 ,250 ,500 ,1k ,2k,4k ,8k 9.由于噪声的存在,通常会降低人耳对其它声音的,并使听阈,这种现象称为掩蔽。

噪声污染与控制研究性课题

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实施评价表(一)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开题报告指导老师:班级:高一(8)班

研究成员: 一、研究背景 随着现代化大都市的建设,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是当代社会的环境污染的四大公害之一。噪声对人的耳朵伤害最大。有位医生在一位八十二岁老人的左耳道深处发现了一个棉花球,那是三十二年前治疗中耳炎时丢下的。医生立刻对病人实行听力检查,结果发现,老人左耳的听力比右耳好得多。这说明,人年老后不一定非聋不可,噪声可能是老年耳聋的一个重要原因。噪声还会使人心情烦躁、反应迟顿、注意力分散。有人对电话交换台实行调查,发现噪声级从50分贝降到30分贝,差错率减少42%。科学家还用动物做实验研究噪声的危害。猩猩蝇是一种小昆虫,它们的寿命大约是30天。把猩猩蝇放在没有强噪声的环境里饲养,平均寿命是33.7天。同样的生活环境加上每天8小时100分贝的噪声,它们只能活28.1天。大量的科学实验证明,噪声是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 二、课题的意义: 我们实行此课题的研究,就是要通过环境教育,通过学生调查平泉镇以及校园周边主要的噪声污染源,了解相关部门噪声处理的方法和措施。提升全体学生对噪声污染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并向相关部门提出我们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使我区及我校重视环保工作,并逐步解决噪声污染问题。以培养同学们关心社会、关心环保的高尚情操,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掌握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学习收集整理信息、调查和实验报告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社会实践的交往水平,调查研究水平。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社会责任感,积极主动

参与社会实践的意识,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 三、课题介绍 谈论、研究当今世界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拉近了世界潮流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清醒环境保护不是政府人员、科学家、环保团体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义务;让学生从持续的实行的材料收集中,逐渐体会到噪声,学生是祖国的新生力量,更联系着我国千千万万家庭,从小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但能够从纵度上(时间上)扩大环保者队伍,更能够横度上(空间)呼唤社会各层公民环保意识,增强效果。 四、参与者特征分析 高一的学生已经学习的声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基本满足本课题的要求。同时城市学生绝绝绝绝大部分配有电脑,电脑操作水平较强,接收信息的途径丰富,能够满足学习上网收集资料、实行数据图表处理、写规范调查报告的需要。本课题需要学生具备以下实践水平。一是收集社会人员资料水平,如到社会上做调查问卷等。本校学生生源基本全是城镇生源,社交水平、语言沟通水平相对较强,再通过合理的人员编组,基本能够完成本任务;二是实地考察、收集样品水平,本课题涉及到城市噪声污染,需要到实地考察、收集数据,因为车辆较多,加上高一学生十分活跃,采集活动可能存有着一定风险,必须以小组为单位。三是调查报告、文书水平,高一学生没有接触过调查报告,可能在书写形式上存有一点困难,但通过相关资料查阅,基本可能完成这个环节;三是宣传水平,课题成果除了以报告形式汇报外,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课后答案分解

习题一 1,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答:CPU,接口电路及外部设备组成。 CPU,这是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核心,通过接口它可以向系统的各个部分发出各种命令,同时对被控对象的被控参数进行实时检测及处理。 接口电路,微机和生产对象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桥梁和纽带。 外部设备:这是实现微机和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设备 2,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软件有什么作用?说出各部分软件的作用。 答:软件是指能够完成各种功能的计算机程序的总和。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动作,都是在软件的指挥下协调进行的,因此说软件是微机系统的中枢神经。就功能来分,软件可分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1)系统软件:它是由计算机设计者提供的专门用来使用和管理计算机的程序。对用户来说,系统软件只是作为开发应用软件的工具,是不需要自己设计的。 2)应用软件:它是面向用户本身的程序,即指由用户根据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而编写的各种程序。 3,常用工业控制机有几种?它们各有什么用途? 4,操作指导、DDC和SCC系统工作原理如何?它们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 答:(1)操作指导控制系统:在操作指导控制系统中,计算机的输出不直接作用于生产对象,属于开环控制结构。计算机根据数学模型、控制算法对检测到的生产过程参数进行处理,计算出各控制量应有的较合适或最优的数值,供操作员参考,这时计算机就起到了操作指导的作用。 (2)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系统):DDC(Direct Digital Control)系统就是通过检测元件对一个或多个被控参数进行巡回检测,经输入通道送给微机,微机将检测结果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再进行控制运算,然后通过输出通道控制执行机构,使系统的被控参数达到预定的要求。DDC系统是闭环系统,是微机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最普遍的一种应用形式。 (3)计算机监督控制系统(SCC系统):SCC(Supervisory Computer Control)系统比DDC系统更接近生产变化的实际情况,因为在DDC系统中计算机只是代替模拟调节器进行控制,系统不能运行在最佳状态,而SCC系统不仅可以进行给定值控制,并且还可以进行顺序控制、最优控制以及自适应控制等SCC是操作指导控制系统和DDC系统的综合与发展。 5,说明嵌入式系统与一般微型计算机扩展系统的区别。 答:嵌入式计算机一般没有标准的硬件配置。嵌入式系统可采用多种类型的处理器和处理器结构。软硬件协同设计采用统一的工具描述,可合理划分系统软硬件,分配系统功能,在性能、成本、功耗等方面进行权衡折衷,获取更优化的设计。嵌入式系统多为低功耗系统。简单地说,就是嵌入式系统和微型计算机的扩展标准不大一样。 6,PLC控制系统有什么特点? 答:(1)可靠性高。由于PLC大都采用单片微型计算机,因而集成度高,再加上相应的保护电路及自诊断功能,因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2)编程容易。PLC的编程多采用继电器控制梯形图及命令语句,其数量比微型机指令要少得多,除中、高档PLC外,一般的小型PLC只有16条左右。由于梯形图形象而简单,因而编程容易掌握、使用方便,甚至不需要计算机专门知识,就可进行编程。 (3)组合灵活。由于PLC采用积木式结构,用户只需要简单地组合,便可灵活地改变控制系统的功能和规模,因此,可适用于任何控制系统。 (4)输入/输出功能模块齐全。PLC的最大优点之一,是针对不同的现场信号,均有相应的模块可与工业现场的器件直接连接,并通过总线与CPU主板连接。

《城市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

附件2 城市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政策 (征求意见稿) 一、总则 (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防治环境污染,保证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声与振动环境质量,保护既有文物古迹,保障影响区域内的精密仪器的正常使用,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污染防治技术进步,制定本技术政策。 (二)本技术政策为指导性文件,供各有关单位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参照采用;本技术政策提出了防治城市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污染可采取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包括合理规划、优化设计、源头控制、传播过程消减、敏感目标防护等方面的内容。 (三)本技术政策中的城市轨道交通设施是指以钢轮钢轨为导向的轨道交通设施,不包括其他形式的城市轨道交通设施。 (四)城市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污染防治应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合理规划、预防为主的原则。科学预估拟建轨道交通设施的潜在环境噪声与振动污染影响及可控程度,通过合理规划和采用有效的防控措施,避免或降低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对敏感目标的影响。 2.坚持源头控制与综合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对已开通运行的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应采取源头控制为主,传播途径消减和建筑物防护

为辅的控制措施,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符合周围环境要求。 3.坚持安全可靠,技术适用,经济合理的原则。重视措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优先考虑与控制需求相匹配的技术,同时兼顾经济成本、使用寿命、维护成本、次生影响等因素。 二、合理规划 (五)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应与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相协调,鼓励将城市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污染作为线网规划决策的依据。 (六)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应与声与振动功能区划相适应,优先规划在4类区,鼓励沿既有交通干线或规划交通干线布置。 (七)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走向应与既有建筑物留有充足的防护距离或控制条件;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用地控制范围内不宜新建建筑物,无法避免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消除城市轨道交通引起的不利影响。 (八)合理规划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性质,优先以商业、工业用地为主,减少居住、文教用地。 三、优化设计 (九)对于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污染较严重的线路或路段,应增设比选方案,结合潜在的环境噪声与振动污染影响和可控程度,对线路走向、敷设方式、车辆类型等进行比选优化。 (十)规范采用环境噪声与振动影响预测模型或预测模拟方法,结合项目阶段、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区域特点,针对性开展预测,提高预测精度。 (十一)在选用减振降噪措施时应科学预估其因安装、施工、

噪声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噪声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实验一 道路交通噪声监测 一、实验目的 交通噪声就是城市环境噪声的主要来源,通过实验加深对交通噪声特征的理解,掌握等效连续声级及统计声级的概念,并且希望能够提高以下技能:1、掌握声级计的使用方法。2、熟练地计算等效声级、统计声级、昼夜等效声级、标准偏差。 二、测量仪器 采用积分声级计与噪声频谱分析仪。 三、实验条件 测量时应该无雪、无雨,加防风罩。使传声器膜片保持干净。 四、测点选择 测量点选在两个路口间、交通干线路边的人行道上,传声器距离路中心7、5m 处。测点在路段中间,距两交叉路口应该大于50m,小于100m 。测点距地面1、2m(无支架手持时距人身体0、5m),尽量避免周围反射物体(离反射物体最短距离3、5m)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五、测量方法与步骤 1、准备号复合条件的测试仪器,对传声器进行校正,检查声级计的电池电压就是否足够 2、在选定的位置布置测点,并标注在城市街区图中。 3、在规定时间(白天8:00~12:00,14:00~18:00;夜间22:00~05:00),每个测点每隔5s 读取瞬时A 声级,连续读取200个数据,同时记录车的种类与数量及车的总流速(辆/h)。 4、计算噪声瞬时声级的标准偏差 ()∑=--=n i i L L n 1211σ(dB)

5、测量后,用校正器对传声器再次进行校正,要求测量前后传声器的灵敏度相差不大于2dB,否则重新测量。 六、数据处理 将测得的200个A 声级数据,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读出L10(第20个)、L50(第100个)、L90(第180个)的声级值,得到统计声级L10 、L50 、L90,由于交通噪声的声级起伏一般复合正态分布,所以等效声级根据下式近似值计算: 七、测试报告的内容与要求 1、测试路段及环境简图;测试时段;车辆类型、数量及流速; 2、测试数据列表(自己设计表格),标出统计声级L10 、L50 、L90,计算出等效连续声级Leq,依据该路段所处区域的环境噪声标准(查资料列出),判断交通噪声就是否超标。 八、注意事项 声级计属于精密仪器,使用时要格外小心,防止碰撞、跌落,防止潮湿淋雨。 九、思考题 1、您监测的路段就是否超过了交通噪声标准? 2、请提出减少交通噪声污染的措施。 实验二 驻波管法测定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 2、认识与了解驻波管法测定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装置的结构与原理; 3、学会测定常用材料吸声系数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厅堂音响设计中,特别就是在音质设计中,广泛地要选用各种吸声材料及其构造。对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测试方法的了解,就是每个建筑施工、设计人员应该掌握的。驻波管法就是测定材料的吸声系数方法之一,测试的就是当声波垂直入射到材料 ()60 2901050L L L L eq -+≈

船舶噪声污染与控制

目录 1、绪论1 1.1内河运输的发展情况1 1.2内河航运船舶特点以及噪音污染现状1 2、船舶噪声概述2 2.1船舶噪声分类及其特性2 2.2大型船舶与内河小型船舶的噪音污染情况对比3 2.3船舶噪声传递途径4 3、船舶噪声对生物的影响4 4、船舶噪声的控制4 4.1声源控制是噪声控制中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手段4 4.2传递途径中的控制是最常用的方法5 4.2.1用吸声、隔声等工艺来降低船舶噪音5 4.2.2用绿化来降低船舶噪音5 4.3接收器噪声防护设备提供的被动保护也是重要手段6 5、建议与总结6 参考文献7

船舶噪音 摘要:船舶噪声是一种污染,对人体和环境的污染和危害已经得到世界各国和相关组织日益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对我国内河船舶噪声污染现状的探讨,试从船舶噪声的特性和传播途径分析,提出控制船舶噪声的措施。 关键词:船舶噪声;特性;分析;控制措施 1、绪论 1.1内河运输的发展情况 如今,噪声污染已经成为与空气污染和水污染并列的世界三大主要污染之一,它日益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今年来,各国的运输业都在进一步降低运费和能耗而努力。内河运输以其量大廉价的优势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运输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化的内河已经不再遵循“尽多、尽快”的运输原则,而是以“最大运量和最低运价”为目标。这以前提对目前的运输战略决策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由于各国水路运输的自然条件差异和其他制约因素,各国内河水运所占地位及在总运输量占有的比重也各不相同。其中,中国被公认为是目前内河航运业四大中心之一,虽然其相对比例看起来很少,但是其中包含的运货量却相当的大。为了适应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的需要,我国今年来大力发展内河航运,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尤其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内河水运将临近一个新的发展高峰。但是,内河水运的蓬勃发展也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相关问题。其中船舶的噪声污染已经越来越严重,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对于船舶,船舶噪器噪声不仅影响船内各种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而且还会影响船舶的安全性、隐蔽性、可用性和居住性等。为此,船舶在设计时必须注意采取控制噪声的措施,对于已建成的船舶,如不能满足标准要求,也需要采取必要的降噪措施。 1.2内河航运船舶特点以及噪音污染现状

智能控制技术复习题课后答案

一、填空题 1.智能控制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领域,例 如、、和。 1、交叉学科在机器人控制中的应用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飞行器控制 2.传统控制包括和。2、经典反馈控制现代理论控制 3.一个理想的智能控制系统应具备的基本功能是、、和。 3 、学习功能适应功能自组织功能优化能力 4.智能控制中的三元论指的是:、和。 4、运筹学,人工智能,自动控制 5.近年来,进化论、、和等各门学科的发展给智能控制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并由此产生了各种智能控制方法。 5、神经网络模糊数学专家系统 6.智能控制方法比传统的控制方法更能适应对象的、和 。6、时变性非线性不确定性 7.傅京逊首次提出智能控制的概念,并归纳出的3种类型智能控制系统是 、和。 7、人作为控制器的控制系统、人机结合作为控制器的控制系统、无人参与的自主控 制系统 8、智能控制主要解决传统控制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其研究的对象具备的3个特点为、和。 8、不确定性、高度的非线性、复杂的任务要求 9.智能控制系统的主要类型有、、、 、和。 9、分级递阶控制系统,专家控制系统,神经控制系统,模糊控制系统,学习控制系统,集成或者(复合)混合控制系统 10.智能控制的不确定性的模型包括两类:(1) ; (2) 。 10、(1)模型未知或知之甚少;(2)模型的结构和参数可能在很大范围内变化。11.控制论的三要素是:信息、反馈和控制。 12.建立一个实用的专家系统的步骤包括三个方面的设计,它们分别是、和。知识库的设计推理机的设计人机接口的设计13.专家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为和。知识库、推理机 14.专家系统中的知识库包括了3类知识,它们分别为、、和。判断性规则控制性规则数据 15.专家系统的推理机可采用的3种推理方式为推理、和推理。

《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手册》已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第5期高晓进:金属夹心CFRP复合材料超声检测方法531 参考文献 [1]张锐, 陈以方, 付德永. 复合材料手动扫描超声特征成像检测[J]. 材料工程, 2003(4): 34-35. ZHANG Rui, CHENG Yifang, FU Deyong. Manual scan ultrasonic feature imaging testing of composite material[J].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2003(4): 34-35. [2]葛邦, 杨涛, 高殿斌, 等. 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玻 璃钢/复合材料, 2009(6): 67-71. GE Bang, YANG Tao, GAO Dianbin, et al. Advances of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composite materials[J].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Composites, 2009(6): 67-71. [3]王耀先.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M]. 北京: 化工工业出版社, 2011. W ANG Yaoxian. Structure design of composites[M]. Beijing: Chemical Industry Press, 2011. [4]彭金涛, 任天斌.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最新应用现状[J]. 中国胶粘剂, 2014, 23(8): 48-52. PENG Jintao, REN Tianbin. The latest application status of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resin matrix composites[J]. China Adhesives, 2014, 23(8): 48-52. [5]李威, 郭权锋.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航天领域的应用[J]. 中国光学, 2011, 4(3): 201-212. LI Wei, GUO Quanfeng. Application of carbon fiber composites to cosmonautic fields[J]. Chinese Journal of Optics, 2011,4(3): 201-212. [6]魏建义. 航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应用研究[J].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 备, 2016, (230): 82-83. WEI Jianyi. Research on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aviation composite materials[J]. Moder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2016, (230): 82-83. [7]沈建中, 林俊明. 现代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技术[M]. 北京: 国防 工业出版社, 2016: 109-112. SHEN Jianzhong, LIN Junming. Nondestructive testing technology of modern composite materials[M]. Beijing: National Defense Industry Press, 2016: 109-112. [8]史亦韦. 超声检测[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85-88. SHI Yiwei. Ultrasonic testing[M]. Beijing: China Machine Press, 2009: 85-88. [9]徐浪, 潘勤学, 王超, 等. 碳纤维-铝多层结构胶接质量的超声检 测[J]. 计测技术, 2015, 35(3): 34-35. XU Lang, PAN Qinxue, W ANG Chao, et al. Bonding test of carbon fibers by ultrasonic[J]. Metrology & Measurement Technology, 2015, 35(3): 34-35. [10]张祥林, 谢凯文, 姜迎春. 复合材料板-板粘接结构超声检测[J]. 无损探伤, 2011, 35(4): 18-21. ZHANG Xianglin, XIE Kaiwen, JIANG Yingchun. Ultrasonic testing of composite plate bonding structure[J]. Nondestructive Testing, 2011, 35(4): 18-21. [11]郑晖, 林树青. 超声检测[M]. 北京: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8: 32-35. ZHENG Hui, LIN Shuqing. Ultrasonic testing[M]. Beijing: China Labor Social Security Press, 2008: 32-35. [12]杜功焕, 朱哲民, 龚秀芬. 声学基础[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131-140. DU Gonghuan, ZHU Zhemin, GONG Xiufen. Acoustic Foundation[M]. Nanjing: Nanjing University Press, 2001: 131-140. 《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手册》已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由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牵头,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组织编写的《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手册》(主编吕玉恒,副主编燕翔、魏志勇、邵斌、孙家麒、冯苗锋)已由化学工业出版社于2019年9月出版发行。全书约260万字、1700页,由18个单元及5个附录等组成,荟萃了本世纪以来噪声与振动控 制行业的部分最新成果。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噪声源数据库;噪声的生理效应、 危害以及噪声标准;听力保护;噪声与振动测量方法和仪器;噪声源的识别、预测及控制方 法;声源降噪与低噪声产品;经典而常用的隔声、吸声、消声、隔振、阻尼减振、室内声学 等;有源噪声控制以及国内外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新进展等。本手册还提供了300多种常用 的声学设备和材料的性能、参数等,列举了40多个噪声与振动控制污染治理成功案例,附 录中给出了本行业已出版的书籍、标准、生产厂家、科研设计教学单位的部分名录等,是一 本大型、综合、实用的工具书,也是参与编著的10个单位、27名作者多年来工作实践成果 汇编。本手册可为读者提供科学、严谨、新颖、可信赖的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可供工程设 计、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卫生、基本建设等领域从事研究开发、生产制造、监测评价、工程 管理等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有关专业师生使用、参考。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冯苗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