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指导书思考题答案实验图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指导书思考题答案实验图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指导书思考题答案实验图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指导书思考题答案实验图

目录

实验一 Matlab与数字信号处理基础 (2)

实验二离散傅里叶变换与快速傅里叶变换 (4)

实验三数字滤波器结构 (6)

注释 (9)

主要参考文献 (9)

实验一 Matlab与数字信号处理基础

一、实验目的和任务

1、熟悉Matlab的操作环境

2、学习用Matlab建立基本序列的方法;

3、学习用仿真界面进行信号抽样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基本序列的产生:

单位抽样序列、单位阶跃序列、矩形序列、实指数序列和复指数序列的产生

2、用仿真界面进行信号抽样练习:

用simulink建模仿真信号的抽样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计算机、Matlab软件

四、实验原理

序列的运算、抽样定理

五、主要技术重点、难点

Matlab的各种命令与函数、建模仿真抽样定理

六、实验步骤

1、基本序列的产生:

单位抽样序列δ(n): n=-2:2;

x=[0 0 1 0 0];

stem(n,x);

单位阶跃序列u(n):n=-10:10;

x=[zeros(1,10) ones(1,11)];

stem(n,x);

矩形序列R N(n):n=-2:10;

x=[0 0 ones(1,5) zeros(1,6)];

stem(n,x);

实指数序列0.5n:n=0:30;

x=0.5.^n

stem(n,x);

复指数序列e(-0.2+j0. 3)n:n=0:30;

x=exp((-0.2+j*0.3)*n);

模:stem(n,abs(x));

幅角:stem(n,angle(x));

2、用仿真界面进行信号抽样练习:

(1)在Matlab命令窗口中输入simulink 并回车,以打开仿真模块库;

(2)按CTRL+N,以新建一仿真窗口;

在仿真模块库中用鼠标点击Sources(输入源模块库),从中选择sine wave(正弦波模块)并

将其拖至仿真窗口;

(3)在仿真模块库中用鼠标点击Discrete(离散模块库),从中选择Zero-Order Hold(零阶保持器模块)并将其拖至仿真窗口;

(4)在仿真模块库中用鼠标点击Sinks(显示模块库),从中选择Scope(示波器模块)并将其拖至仿真窗口;

(5)在仿真窗口中把上述模块依次连接起来;

(6)用鼠标双击Scope模块,以打开示波器的显示界面;

(7)用鼠标点击仿真窗口工具条中的?图标开始仿真,结果显示在示波器中;

(8)用鼠标双击Zero-Order Hold模块,打开其参数设置窗口,改变sample time参数值,例如1、0.5、0.1、0.05…,用鼠标点击仿真窗口工具条中的?图标开始仿真,比较示波器显示结果(选三个参数值,得三个结果);

(9)在仿真模块库中用鼠标点击Sinks(显示模块库),从中选择To Workspace(输出到当前工作空间的变量模块)并将其拖至仿真窗口;

(10)用鼠标双击To Workspace模块,打开其参数设置窗口,改变variable name参数值为x ;

同时把save format参数值设置为Array ;

(11)在仿真窗口中先用鼠标点击Zero-Order Hold模块与Scope模块的连线,然后按住CTRL 键,从选中连线的中部引出一条线到To Workspace模块;

(12)用鼠标双击Zero-Order Hold模块,打开其参数设置窗口,改变sample time参数值,例如1、0.5、0.1、0.05…,用鼠标点击仿真窗口工具条中的?图标开始仿真,并返回命令窗口,用stem(x)作图,比较序列图显示结果(选三个参数值,得三个结果);

七、实验报告要求

1、实验步骤按实验内容指导进行;

2、对于实验内容1和2的数据必须给出的离散图,其相关参数应在图中注明;

3、具有关联性和比较性的图形最好用subplot()函数,把它们画在一起;

4、实验报告按规定格式填写,要求如下:

(1)实验步骤根据自己实际操作填写;

(2)各小组实验数据不能完全相同,否则以缺席论处;

5、实验结束,实验数据交指导教师检查,得到允许后可以离开,否则以缺席论处;

八、实验注意事项

1、Matlab编程、文件名、存盘目录均不能使用中文。Matlab要区分英文大小写。

2、实验结果要保存,打印后贴在实验报告上。

3、拷图技巧

stem(n,x)得到的Figure

(1)在Figure界面下,先把整个窗口缩小;

(2)在Figure界面下,点击菜单Edit / Copy Figure;

(3)在Word界面下,用粘贴命令…

Scope显示的图

(1)键盘上按Prt Screen键

(2)打开Windows附件->画图->编辑->粘贴

(3)选画图板左边工具栏虚线方框按钮,用鼠标在图中选定所需区域,按CTRL+c

(4) 在Word文档中按CTRL+v

九、思考题

1、已知离散系统的输入x(n)和冲激响应h(n)如下,求相应的响应y(n),在计算前估算y(n)的长度。x(n)=[1,4,3,5,1,2,3,5] h(n)=[4,2,4,0,4,2] 提示:卷积命令c=conv(f,h);

2、实验步骤2中的奈奎斯特频率是多少?1/3Hz

实验二离散傅里叶变换与快速傅里叶变换

一、实验目的和任务

1、练习M文件(函数)的编写;

2、学习DFT、FFT的初步应用;

二、实验内容

1、编写离散傅里叶变换式的M文件:

2、自编函数dft、idft与工具函数fft、ifft的比较:

用simulink建模仿真信号的抽样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计算机、Matlab软件

四、实验原理

DFT、IDFT、FFT、IFFT

五、主要技术重点、难点

Matlab的各种命令与函数、分别绘出DFT、IDFT的实部和虚部

六、实验步骤

1、编写自己的离散傅里叶变换式: 说明:离散傅里叶变对表达式如下

∑∑-=-=-=

=

1

21

2)(1

)()()(N k N

k

n j N n N

k

n j e

k X N

n x e

n x k X ππIDFT DFT

编写M 文件(函数)的具体步骤

(1) 用鼠标点击Matlab 主界面工具条上的New M-File 图标,打开M 文件编辑窗口; (2) 在编辑框中输入以下程序后以文件名“dft.m ”存盘(请不要改变路径设置); DFT.m 程序 程序说明 function [Xk]=dft(xn) 定义函数dft ,xn 为参数 xn 为需要进行DFT 的序列 if nargin<1 error('need x(n)!'); end dft 需要参数

N=length(xn); 取序列的点数

n=0:N-1;

k=0:N-1;

WN=exp(-j*2*pi/N); 计算N j

e π2- nk=n'*k; WNnk=WN.^nk; Xk=xn*WNnk;

(3) 重复步骤(1),在编辑框中输入以下程序后以文件名“idft.m ”存盘; IDFT.m 程序代码 程序说明 function [xn]=idft(Xk) 定义函数dft ,xn 为参数 xn 为需要进行DFT 的序列 if nargin<1 error('need X(k)!'); end dft 需要参数

N=length(Xk); 取序列的点数

n=0:N-1;

k=0:N-1;

WN=exp(-j*2*pi/N); 计算N j

e π2- nk=n'*k;

WNnk=WN.^(-nk);

xn=Xk*WNnk/N;

2、自编函数dft 、idft 与工具函数fft 、ifft 的比较:

(1) 在命令窗口中建立一序列x (6点); x=[5 2 1 组号 *]

(2) 分别用dft 和fft 对x 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X1=dft(x); X2=fft(x);),比较结果; (3) 分别用idft 和ifft 进行逆离散傅立叶变换(x1=idft(X1); x2=ifft(X2);),比较结果(x1、x2与原序列x 进行比较,x1和x2相互比较);

3、DFT的应用:

(1)在Matlab主界面中,用鼠标点击菜单File / Import Data…;

(2)在文件对话框中选择数据文件dsp01.mat,导入信号x;(x为512点的序列)(3)对信号进行fft变换,作出幅度谱和相位谱。

程序代码程序说明

N=length(x); 取得信号点数

n=0:N-1;

X=fft(x); 进行DFT

mX=abs(X); 取模

aX=angle(X); 取幅角

w=2*pi*n/N; 计算各点频率

subplot(2,1,1);

plot (w(1:256),mX(1:256)); 作幅度谱(线图)

subplot(2,1,2);

plot (w(1:256),aX(1:256)); 作相位谱(线图)

七、实验报告要求

1、实验步骤按实验内容指导进行;

2、对于实验内容1要给出程序;

3、对于实验内容2要给出对比数据和相关结论;

4、对于实验内容3要给出相关谱线;

5、实验报告按规定格式填写,要求如下:

(1)实验步骤根据自己实际操作填写;

(2)各小组实验数据不能完全相同,否则以缺席论处;

6、实验结束,实验数据交指导教师检查,得到允许后可以离开,否则以缺席论处。

八、实验注意事项

1、Matlab编程、文件名、存盘目录均不能使用中文。

2、实验结果要保存,打印后贴在实验报告上。

3、拷图技巧

(1)在Figure界面下,先把整个窗口缩小;

(2)在Figure界面下,点击菜单Edit / Copy Figure;

(3)在Word界面下,用粘贴命令…

九、思考题

1、在离散幅度谱中本已分开的谱线,用线图表示时却没有分开,为什么?

提示:stem与plot命令的区别

实验三数字滤波器结构

一、实验目的和任务

1、学习Matlab 的离散仿真环境;

2、学习用Matlab 建立离散系统的方法;

3、通过实验操作熟悉滤波器结构;

二、实验内容

1、用Matlab 仿真离散系统:

2、用直接Ⅰ型结构实现滤波器:

3、用直接Ⅱ型结构实现滤波器:

4、用级联型结构实现滤波器(选作):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计算机、Matlab 软件

四、实验原理

FIR 滤波器、IIR 滤波器的各种结构

五、主要技术重点、难点

用Matlab 提供的模块组建各种滤波器。

六、实验步骤

1、用Matlab 仿真离散系统:

已知某系统的差分方程为 y(n)=x(n)+2.5y(n -1)-y(n -2),

其冲激响应为

u(n) ](0.5)3

1

2)34[h(n)n n ?-?=(,

试用Matlab 仿真差分方程,求其冲激响应,并把结果与h(n)比较。 具体操作步骤:

(1) 在Matlab 命令窗口中输入 simulink 并回车,以打开仿真模块库; (2) 在该窗口中选择File / Open… 菜单,打开IIR01.mdl 文件; (3) 打开的窗口中已有所需模块,请按下图连接各模块;

(4) 用鼠标点击仿真窗口工具条中的?图标开始仿真; (5) 回到Matlab 命令窗口中,输入以下程序,比较结果:

程序代码程序说明

n=0:10;

h=(4/3)*2.^n-(1/3)*(0.5).^n; 求理论上的冲激序列

subplot(2,1,1);

stem(n,h); 作出理论上的冲激序列

subplot(2,1,2);

stem(n,y); 作出实验上的冲激序列

2、用直接Ⅰ型结构实现滤波器:

已知某滤波器的差分方程(见下),试用直接Ⅰ型结构实现该滤波器,求冲激响应。y(n)=x(n)+1.4x(n-1)+0.3x(n-2)-0.3y(n-1)+0.2y(n-2),

具体操作步骤:

(4)打开IIR02.mdl文件,窗口中已有所需模块,请按下图连接各模块;

(5)用鼠标点击仿真窗口工具条中的?图标开始仿真;

(6)回到Matlab命令窗口中,输入以下程序,观察冲激响应序列;

程序代码程序说明

n=0:10;

stem(n,y1); 作出冲激序列

3、用直接Ⅱ型结构实现滤波器:

试用直接Ⅱ型结构实现内容2中的滤波器,求冲激响应。具体操作步骤:

(1)打开IIR03.mdl文件,窗口中已有所需模块,请按下图连接各模块;

(2)用鼠标点击仿真窗口工具条中的?图标开始仿真;

(3)回到Matlab 命令窗口中,输入以下程序,观察冲激响应序列(比较结果); 程序代码

程序说明 subplot(2,1,1);

stem(n,y1); 直接Ⅰ型冲激序列 subplot(2,1,2);

stem(n,y2);

直接Ⅱ型冲激序列

4、用级联型结构实现滤波器(选作):

已知某滤波器的系统函数H(z)可进行如下分解,试用级联型结构实现该滤波器

)

()(48.09.014.115.0114)

8.09.01)(5.01()

4.11)(1(4)(212

12

11

1211211z H z H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H ??=+++-?-+?=++-+-+=

------------ (1) 打开Filter04.mdl 文件,点击?图标进行仿真;

(2) 回到Matlab 命令窗口中,输入以下程序,观察冲激响应序列; 程序代码

程序说明

stem(n,y3(1,1:11));

级联型冲激序列

(3) 打开Filter05.mdl 文件(交换子系统的顺序),点击?图标进行仿真; (4) 回到Matlab 命令窗口中,输入以下程序,观察冲激响应序列(比较结果); 程序代码 程序说明 subplot(2,1,1); stem(n,y3(1,1:11)); subplot(2,1,2); stem(n,y4(1,1:11));

七、实验报告要求

1、实验步骤按实验内容指导进行;

2、对于实验内容1、2和3的数据必须给出的仿真模块图和冲激响应图;

3、实验内容4仅作为练习,不用给出相关数据;;

4、实验报告按规定格式填写,要求如下:

(1)实验步骤根据自己实际操作填写;

(2)各小组实验数据不能完全相同,否则以缺席论处;

5、实验结束,实验数据交指导教师检查,得到允许后可以离开,否则以缺席论处;

八、实验注意事项

1、Matlab编程、文件名、存盘目录均不能使用中文。

2、实验结果要保存,打印后贴在实验报告上。

3、仿真模块图的拷贝

(1)在仿真界面下,先把整个窗口缩放到合适的大小;

(2)点击菜单Edit / Copy model to clipboard;

(3)在Word界面下,进行粘贴操作;

九、思考题

1、要得到一个方便调节零极点的IIR滤波器应用什么结构,为什么?

采用级联结构的。从级联型结构中看到,它的每一个基本节只是关系到滤波器的某一对极点和一对零点,调整系数、只单独调整了滤波器第i对零点而不影响其他任何零点。同样,调整系数、也只单独调整了滤波器第i对极点。因此,这种结构便于准确地实现单节滤波器的零极点,也便于性能调整。然而从总体看,某频率成分在某一节阻断即表现为整体上的阻断,必须在每一节畅通才能表现为整体的畅通,所以,容易控制零点而难于调整极点。

注释

主要参考文献:

[1]《MATLAB符号运算及应用》,黄忠霖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实验一

思考题

实验二

实验三

水力学(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汇总

水力学(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 编著:刘凡 河北工程大学

目录 1、静水压强实验--------------------------------------------------------3-5页 2 平面静水总压力实验-------------------------------------------- - 6-9页 3、文丘里流量计实验------------------------------------------------10-12页 4、雷诺实验------------------------------------------------------------12-14页 5、管道沿程水头损失实验-----------------------------------------15-16页 6、局部管道水头损失实验----------------------------------------17-19页 7、流线演示实验-----------------------------------------------------20-21页 8、伯努利实验---------------------------------------------------------20-21页 9、涡流系列演示实验------------------------------------------------22-24页

实验一 静水压强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加深对水静力学基本方程物理意义的理解,验证静止液体中,不同点对于 同一基准面的测压管水头为常数(即z+ p C g ρ=) 。 2、学习利用U 形管测量液体(油)的密度。 3、建立液体表面压强0p >a p ,0p

工程流体力学及水力学实验报告及分析讨论

工程流体力学及水力学实验报告及分析讨论

工程流体力学及水力学实验报告及分析讨论 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 验原理 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1.1) 中: z被测点在基准面的相对位置高度; p被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以下同; p0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强; γ液体容重; h被测点的液体深度。 对装有水油(图1.2及图1.3)U型测管,应用等压面可得油的比重S0有下列关系: (1.2) 此可用仪器(不用另外尺)直接测得S0。 验分析与讨论 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 测压管水头指,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测头线指测压管液面的连线。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面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 当P B<0时,试根据记录数据,确定水箱内的真空区域。 ,相应容器的真空区域包括以下三部分:

)过测压管2液面作一水平面,由等压面原理知,相对测压管2及水箱内的水体而言,面为等压面,均为大气压强,故该平面以上由密封的水、气所占的空间区域,均为真。 )同理,过箱顶小水杯的液面作一水平面,测压管4中,该平面以上的水体亦为真空区)在测压管5中,自水面向下深度某一段水柱亦为真空区。这段高度与测压管2液面低液面的高度相等,亦与测压管4液面高于小水杯液面高度相等。 若再备一根直尺,试采用另外最简便的方法测定γ0。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直尺分别测量水箱内通大气情况下,管5油水界面至水面和油 至油面的垂直高度h和h0,由式,从而求得γ0。 如测压管太细,对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将有何影响? 设被测液体为水,测压管太细,测压管液面因毛细现象而升高,造成测量误差,毛由下式计算 中,为表面张力系数;为液体的容量;d为测压管的内径;h为毛细升高。常温(t=20℃,=7.28dyn/mm,=0.98dyn/mm。水与玻璃的浸润角很小,可认为cosθ=1.0。于是有 单位为mm) 一般来说,当玻璃测压管的内径大于10mm时,毛细影响可略而不计。另外,当水质,减小,毛细高度亦较净水小;当采用有机玻璃作测压管时,浸润角较大,其h较普管小。 如果用同一根测压管测量液体相对压差值,则毛细现象无任何影响。因为测量高、时均有毛细现象,但在计算压差时,互相抵消了。 过C点作一水平面,相对管1、2、5及水箱中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是不是等压面?

数字信号处理基础实验指导书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指导书 光电工程学院二○○九年十月

实验一离散时间信号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各种常用的序列,理解其数学表达式和波形表示。 2.掌握在计算机中生成及绘制数字信号波形的方法。 3.掌握序列的相加、相乘、移位、反转等基本运算及计算机实现与作用。 4.掌握线性卷积软件实现的方法。 5.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方法和常用系统软件及应用软件的使用。 6.通过编程,上机调试程序,进一步增强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1.序列的基本概念 离散时间信号在数学上可用时间序列来表示,其中代表序列的第n个数字,n代表时间的序列,n的取值范围为的整数,n取其它值没有意义。离散时间信号可以是由模拟信号通过采样得到,例如对模拟信号进行等间隔采样,采样间隔为T,得到一个有序的数字序列就是离散时间信号,简称序列。 2.常用序列 常用序列有:单位脉冲序列(单位抽样)、单位阶跃序列、矩形序列、实指数序列、复指数序列、正弦型序列等。 3.序列的基本运算 序列的运算包括移位、反转、和、积、标乘、累加、差分运算等。 4.序列的卷积运算 上式的运算关系称为卷积运算,式中代表两个序列卷积运算。两个序列的卷积是一个序列与另一个序列反褶后逐次移位乘积之和,故称为离散卷积,也称两序列的线性卷积。其计算的过程包括以下4个步骤。 (1)反褶:先将和的变量换成,变成和,再将以纵轴为对称轴反褶成。 (2)移位:将移位,得。当为正数时,右移位;当为负数时,左

移位。 (3)相乘:将和的对应点值相乘。 (4)求和:将以上所有对应点的乘积累加起来,即得。 三、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微型计算机、Matlab软件6.5或更高版本。 四、实验内容 1.知识准备 认真复习以上基础理论,理解本实验所用到的实验原理。 2.离散时间信号(序列)的产生 利用MATLAB或C语言编程产生和绘制下列有限长序列: (1)单位脉冲序列 (2)单位阶跃序列 (3)矩形序列 (4)正弦型序列 (5)任意序列 3.序列的运算 利用MATLAB编程完成上述两序列的移位、反转、加法、乘法等运算,并绘制运算后序列的波形。 4.卷积运算 利用MATLAB编制一个计算两个序列线性卷积的通用程序,计算上述两序列,并绘制卷积后序列的波形。 5.上机调试并打印或记录实验结果。 6.完成实验报告。 五、实验报告要求 1. 简述实验原理及目的。 2. 给出上述序列的实验结果。 3. 列出计算卷积的公式,画出程序框图,并列出实验程序清单 (可略)(包括必要的程序说明)。 4. 记录调试运行情况及所遇问题的解决方法。 5. 给出实验结果,并对结果做出分析。 6. 简要回答思考题。 1 如何产生方波信号序列和锯齿波信号序列? 2 实验中所产生的正弦序列的频率是多少?是否是周期序列?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吴镇扬)答案-2

(1) 观察高斯序列的时域和幅频特性,固定信号)(n x a 中参数p=8,改变q 的 值,使q 分别等于2、4、8,观察他们的时域和幅频特性,了解当q 取不同值时,对信号序列的时域和幅频特性的影响;固定q=8,改变p,使p 分别等于8、13、14,观察参数p 变化对信号序列的时域和幅频特性的影响,注意p 等于多少时会发生明显的泄漏现象,混叠是否也随之出现?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绘出相应的时域序列和幅频特性曲线。 ()() ?????≤≤=-其他0150,2n e n x q p n a 解:程序见附录程序一: P=8,q 变化时: t/T x a (n ) k X a (k ) t/T x a (n ) p=8 q=4 k X a (k ) p=8 q=4 t/T x a (n ) p=8 q=8 k X a (k ) p=8 q=8 幅频特性 时域特性

t/T x a (n ) p=8 q=8 k X a (k ) p=8 q=8 t/T x a (n ) 5 10 15 k X a (k ) p=13 q=8 t/T x a (n ) p=14 q=8 5 10 15 k X a (k ) p=14 q=8 时域特性幅频特性 分析: 由高斯序列表达式知n=p 为期对称轴; 当p 取固定值时,时域图都关于n=8对称截取长度为周期的整数倍,没有发生明显的泄漏现象;但存在混叠,当q 由2增加至8过程中,时域图形变化越来越平缓,中间包络越来越大,可能函数周期开始增加,频率降低,渐渐小于fs/2,混叠减弱; 当q 值固定不变,p 变化时,时域对称中轴右移,截取的时域长度渐渐地不再是周期的整数倍,开始无法代表一个周期,泄漏现象也来越明显,因而图形越来越偏离真实值, p=14时的泄漏现象最为明显,混叠可能也随之出现;

水力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伯努利方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验证流体恒定总流的能量方程; 2.通过对动水力学诸多水力现象的实验分析研讨,进一步掌握有压管流中动水力学的能量转换特征; 3.掌握流速、流量、压强等动水力学水力要素的实验测量技能。 二、实验属性 综合性试验。本实验涉及的《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知识是综合性的。内容有: 流体力学相似性原理和因次分析、流体力学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及动量方程等。 1、自循环供水器; 2、实验台; 3、可控硅无级调速器; 4、溢流板; 5、稳水孔板; 6、恒压水箱; 7、测压计; 8、滑动测量尺; 9、测压管; 10、实验管道;11、测压点;12、毕托管;13、实验流量调节阀 四、实验要求 实验前应预习实验报告。 实验开始前,待一切实验准备工作就绪后,报告指导教师。在启动设备之前,必须经指导教师检查认可。 实验结束时,实验数据要经指导教师审阅、签字,并整理好实验现场后,按要求在实验记录本上填写有关内容,方可离去,严禁将实验室的任何物品带走。

实验完成后应按学校对实验报告的格式、纸张要求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描述应清楚、肯定,语言通顺,用语专业、准确;结构严谨、层次清晰。实验报告数据观察细致,记录及时、准确、真实,外文、符号、公式准确,使用统一规定的名词和符号。 实验报告的内容要求: 1.实验名称; 2. 实验目的; 3.实验原理; 4. 实验装置; 5.实验步骤; 6. 实验原始数据; 7.实验数据处理及结果; 8.思考题分析。 五、实验原理 在实验管路中沿管内水流方向取n 个过水断面。可以列出进口断面(1)至另一断面(i )的能量方程(i=1,2,3,……,n ) )1(22111 122i w i i i i h g v a p Z g v a p Z -+++=++γγ 取1a =2a =……n a =1选好基准面,从已设置的各断面的测压管中读出γ p Z + 值,测出 通过管路的流量,即可计算出断面平均流速v 及g av 22 ,从而即可得到各断面测管水头和总 水头。 六、实验步骤 1、熟悉实验设备,分清哪些测管是普通测压管,哪些是毕托管测压管,以及两者功能的区别。 2、打开开关供水,使水箱充水,待水箱溢流,检查调节阀关闭后所有测压管水面是否平齐。如不平则需要查明故障原因(例连接管受阻、漏气或夹气泡等)并加以排除,直至调平。 3、开阀13,观察思考: 1) 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 2) 位置水头、压强水头之间的相互关系; 3) 测点(2)、(3)测管水头同否?为什么? 4) 测点(10)、(11)测管水头是否不同?为什么? 5) 当流量增加或减少时测管水头如何变化? 4、调节阀13开度,待流量稳定后,测记各测压管液面读数,同时测记实验流量(毕

水力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供参考)

水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 实验二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能量方程(伯诺利方程)实验 实验三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动量定律实验 实验四毕托管测速实验 实验五雷诺实验 实验六文丘里流量计实验 实验七沿程水头损失实验 实验八局部阻力实验 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 实验原理 在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或 (1.1) 式中:z被测点在基准面的相对位置高度; p被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以下同; p0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强; γ液体容重; h被测点的液体深度。 另对装有水油(图1.2及图1.3)U型测管,应用等压面可得油的比重S0有下列关系: (1.2) 据此可用仪器(不用另外尺)直接测得S0。 实验分析与讨论

1.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 测压管水头指,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测压管水头线指测压管液面的连线。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面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水平线。 2.当P B<0时,试根据记录数据,确定水箱内的真空区域。 ,相应容器的真空区域包括以下三部分: (1)过测压管2液面作一水平面,由等压面原理知,相对测压管2及水箱内的水体而言,该水平面为等压面,均为大气压强,故该平面以上由密封的水、气所占的空间区域,均为真空区域。 (2)同理,过箱顶小水杯的液面作一水平面,测压管4中,该平面以上的水体亦为真空区域。 (3)在测压管5中,自水面向下深度某一段水柱亦为真空区。这段高度与测压管2液面低于水箱液面的高度相等,亦与测压管4液面高于小水杯液面高度相等。 3.若再备一根直尺,试采用另外最简便的方法测定γ0。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直尺分别测量水箱内通大气情况下,管5油水界面至水面和油水界面至油面的垂直高度h和h0,由式,从而求得γ0。 4.如测压管太细,对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将有何影响? 设被测液体为水,测压管太细,测压管液面因毛细现象而升高,造成测量误差,毛细高度由下式计算 式中,为表面张力系数;为液体的容量;d为测压管的内径;h为毛细升高。常温(t=20℃)的水,=7.28dyn/mm,=0.98dyn/mm。水与玻璃的浸润角很小,可认为cosθ=1.0。于是有 (h、d单位为mm)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实验1_4)

实验一 MATLAB 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命令和使用方法 实验容 1、帮助命令 使用 help 命令,查找 sqrt (开方)函数的使用方法; 2、MATLAB 命令窗口 (1)在MATLAB 命令窗口直接输入命令行计算3 1)5.0sin(21+=πy 的值; (2)求多项式 p(x) = x3 + 2x+ 4的根; 3、矩阵运算 (1)矩阵的乘法 已知 A=[1 2;3 4], B=[5 5;7 8],求 A^2*B

(2)矩阵的行列式 已知A=[1 2 3;4 5 6;7 8 9],求A (3)矩阵的转置及共轭转置 已知A=[1 2 3;4 5 6;7 8 9],求A' 已知B=[5+i,2-i,1;6*i,4,9-i], 求B.' , B' (4)特征值、特征向量、特征多项式 已知A=[1.2 3 5 0.9;5 1.7 5 6;3 9 0 1;1 2 3 4] ,求矩阵A的特征值、特征向量、特征多项式;

(5)使用冒号选出指定元素 已知:A=[1 2 3;4 5 6;7 8 9];求A 中第3 列前2 个元素;A 中所有列第2,3 行的元素; 4、Matlab 基本编程方法 (1)编写命令文件:计算1+2+…+n<2000 时的最大n 值;

(2)编写函数文件:分别用for 和while 循环结构编写程序,求 2 的0 到15 次幂的和。

5、MATLAB基本绘图命令 (1)绘制余弦曲线 y=cos(t),t∈[0,2π]

(2)在同一坐标系中绘制余弦曲线 y=cos(t-0.25)和正弦曲线 y=sin(t-0.5), t∈[0,2π] (3)绘制[0,4π]区间上的 x1=10sint 曲线,并要求: (a)线形为点划线、颜色为红色、数据点标记为加号; (b)坐标轴控制:显示围、刻度线、比例、网络线 (c)标注控制:坐标轴名称、标题、相应文本; >> clear;

13级给排水: 水力学实验指导书(多学时)

工程流体力学 实 验 指 导 书 河北联合大学给排水实验室 编者:杨永 2014 . 5 . 12 适用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实验目录: 实验一:雷诺实验 实验二:伯努利方程实验 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一、实验课前认真预习实验要求有预习报告。 二、做实验以前把与本次实验相关的课本理论内容复习一下。 三、实验要求原始数据必须记录在原始数据实验纸上。 四、实验报告一律用标准实验报告纸。 五、实验报告内容包括: 1. 实验目的; 2. 实验仪器; 3. 实验原理; 4. 实验过程; 5. 实验数据的整理与处理。 六、实验指导书只是学生的指导性教材,学生在写实验报告时指导书制作 为参考,具体写作内容由学生根据实际操作去写。 七、根据专业不同以及实验学时,由任课教师以及实验老师选定实验内容。 建筑工程学院给排水实验室 编者:杨永 2014.5

实验一 雷诺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一)观察实验中实验线的现象。 (二)掌握体积法测流量的方法。 (三)观察层流、临界流、紊流的现象。 (四)掌握临界雷诺数测量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 实验中用到的主要仪器有:雷诺实验仪、1000mL 量筒、秒表、10L 水桶等 三、实验原理: 有压管路流体在流动过程中,由于条件的改变(例如,管径改变、温度的改变、管壁的粗糙度改变、流速的改变)会造成流体流态的变化,会出现层流、临界流、紊流等现象。英国科学家雷诺(Reynolds )在1883年通过系统的实验研究,首先证实了流体的流动结构有层流和紊流两种形态。层流的特点是流体的质点在流动过程中互不掺混呈线状运动,运动要素不呈现脉动现象。在紊流中流体的质点互相掺混,其运动轨迹是曲折混乱的,运动要素发生脉动现象。 雷诺等人经过大量的实验发现临界流速与过流断面的特征几何尺寸管径d 、流体的动力粘度μ和密度ρ有关,即()ρμ、、d f u k =。由以上四个量组成一个无量纲数,称为雷诺数e R ,即ν μρ ud ud R e ==

土木水力学实验指导书

《流体力学》 实验指导书 流体力学实验室编 适用专业:土木 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2015年04 月 目录

目录 (i) 实验一静水压强实验 (1) 实验二能量方程演示实验 (3) 实验三文丘里流量计 (4) 实验四动量方程演示实验 (11) 实验五水流流态实验 (12) 实验六沿程阻力水头损失实验 (14) 实验七局部水头损失实验 (18) 实验八旋涡演示实验 (24) 实验九水跃演示实验 (25) 实验十流谱与流线演示实验 (25) 实验一静水压强实验 一、实验目的: 2

3 1、测定静止液体内任意一点的静水压强 2、在重力作用下静止液体中任何一点的势能都相等 3、测定酒精的重度γ值 二、实验原理: 1、根据水静力学基本方程:P=P 0+γh 式中:P —液体中任意一点的压强,(Pa ); P 0—表面压强,(Pa ); γ —液体的重度,(9800N/m 3); h —对应计算的液体淹没深度,(cm )。 2、势能公式: γ γ B B A A p p + Z =+ Z 式中:Z —位置水头;γ p —压强水头。 三、实验装置: 如图 图一 ①放气阀;②密闭容器;③直尺;④针管;⑤阀门 四、实验步骤: 1.读取A 、B 两点的刻度B A ??、 2.打开容器上的阀门①。容器内表面压强P 0= P a ,各测压管液面齐平 3.关闭阀门①,打开阀门⑤,用针管向容器②内输水,此时P 0﹥P a ,关

4 闭阀门⑤,读各测压管液面标高▽1,▽2,……▽7 记入表中,P 0﹥P a 做三次 4.打开阀门①使容器内表面压强P 0= P a ,检查各测压管液面是否齐平, 否则重新排气 5.关闭①打开⑤,用针管抽出容器内的水,容器表面压强P 0﹤P a ,改变 容器中的水位重复三次,每次将各测压管液面位置读数记入表中。 五、注意事项 1.读取测压管水位时,视线必须和液面同在一个水平面上,避免产生误 差。 2.用针管向容器内注水或抽水时要缓慢进行,以免损坏针管。 3.如发现各测压管水位不断改变,说明容器或测压管有漏气,需要修理。 六、记录表格和计算参考表(以厘米计) 6 +++++=654321 平均 γγγγγγγ''''''' 思考题: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答案完整版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实验一熟悉Matlab环境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ATLAB的主要操作命令。 2.学会简单的矩阵输入和数据读写。 3.掌握简单的绘图命令。 4.用MATLAB编程并学会创建函数。 5.观察离散系统的频率响应。 二、实验内容 认真阅读本章附录,在MATLAB环境下重新做一遍附录中的例子,体会各条命令的含义。在熟悉了MATLAB基本命令的基础上,完成以下实验。 上机实验内容: (1)数组的加、减、乘、除和乘方运算。输入A=[1 2 3 4],B=[3 4 5 6],求C=A+B,D=A-B,E=A.*B,F=A./B,G=A.^B并用stem语句画出A、B、C、D、E、F、G。 clear all; a=[1 2 3 4]; b=[3 4 5 6]; c=a+b; d=a-b; e=a.*b; f=a./b; g=a.^b; n=1:4; subplot(4,2,1);stem(n,a); xlabel('n');xlim([0 5]);ylabel('A'); subplot(4,2,2);stem(n,b); xlabel('n');xlim([0 5]);ylabel('B'); subplot(4,2,3);stem(n,c); xlabel('n');xlim([0 5]);ylabel('C'); subplot(4,2,4);stem(n,d); xlabel('n');xlim([0 5]);ylabel('D'); subplot(4,2,5);stem(n,e); xlabel('n');xlim([0 5]);ylabel('E'); subplot(4,2,6);stem(n,f); xlabel('n');xlim([0 5]);ylabel('F'); subplot(4,2,7);stem(n,g); xlabel('n');xlim([0 5]);ylabel('G'); (2)用MATLAB实现下列序列: a) x(n)= 0≤n≤15 b) x(n)=e+3j)n 0≤n≤15 c) x(n)=3cosπn+π)+2sinπn+π) 0≤n≤15 d) 将c)中的x(n)扩展为以16为周期的函数x(n)=x(n+16),绘出四个周期。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吴镇扬)答案-4

实验四 有限长单位脉冲响应滤波器设计 朱方方 0806020433 通信四班 (1) 设计一个线性相位FIR 高通滤波器,通带边界频率为0.6π,阻带边界频率为0.4π,阻 带衰减不小于40dB 。要求给出h(n)的解析式,并用MATLAB 绘出时域波形和幅频特性。 解: (1) 求数字边界频率: 0.6 , .c r ωπωπ== (2) 求理想滤波器的边界频率: 0.5n ωπ= (3) 求理想单位脉冲响应: []d s i n ()s i n [()] () ()1n n n n n n h n n παωαα παωα π?-- -≠??-=? ? -=?? (4) 选择窗函数。阻带最小衰减为-40dB ,因此选择海明窗(其阻带最小衰减为-44dB);滤 波器的过渡带宽为0.6π-0.4π=0.2π,因此 6.21 0.231 , 152 N N N ππα-=?=== (5) 求FIR 滤波器的单位脉冲响应h(n): []31d sin (15)sin[0.5(15)] 1cos ()15()()()15(15)1 15 n n n R n n h n w n h n n n ππππ?---????-? ?≠? ???==-???? ? ?=? 程序: clear; N=31; n=0:N-1; hd=(sin(pi*(n-15))-sin(0.5*pi*(n-15)))./(pi *(n-15)); hd(16)=0.5; win=hanning(N); h=win'.*hd; figure; stem(n,h); xlabel('n'); ylabel('h(n)'); grid; title('FIR 高通滤波单位脉冲响应h(n)'); [H,w]=freqz(h,1); H=20*log10(abs(H)); figure;3 plot(w/pi,H); axis([0 1 -100 10]); xlabel('\omega/\pi'); ylabel('幅度/dB'); grid; title('FIR 高通滤波器,hanning 窗,N=31');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流体静力学综合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用测压管测量流体静压强的技能;通过测量静止液体点的静水压强,加深理解位臵水头、压强水头、及测管水头的基本概念;观察真空现象,加深对真空度的理解;验证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测量油的重度。 二、实验装臵 本实验装臵如图1.1所示 图1.1流体静力学综合性实验装臵图 1.测压管 2.带标尺测压管 3.连通管 4.真空测压管 5.U 型测压管 6.通气阀 7.加压打气球 8.截止阀 9.油柱 10.水柱 11.减压放水阀 说明: 1.所有测压管液面标高均以标尺(测压管2)零度数为基准; 2.仪器铭牌所注▽B 、▽C 、▽D 系测点B 、C 、D 标高;若同时取标尺零点作为静力学基本方程的基准,则▽B 、▽C 、▽D 亦为ZB 、ZC 、ZD 3.本仪器中所有阀门旋柄顺管轴线为开。 4.测压管读数据时,视线与液面保持水平,读凹液面最低点对应的数据。 三、实验原理 1在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const γ p z =+ 或h p p γ+=0 式中:z —被测点在基准面以上的位臵高度;

p —被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以下同; 0p —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强 γ—液体容重; h —被测点的液体深度。 上式表明,在连通的同种静止液体中各点对于同一基准面的测压管水头相等。 利用液体的平衡规律,可测量和计算出连通的静止液体中任意一点的压强,这就是测压管测量静水压强的原理。 压强水头 γ p 和位臵水头z 之间的互相转换,决定了夜柱高和压差的对应关系:h γp ?=? 对装有水油(图1.2及图1.3)U 型侧管,在压差相同的情况下,利用互相连通的同种液体的等压面原理可得油的比重So 有下列关系: 2 1100h h h γγS w += = 图1.2 图1.3 据此可用仪器(不用另外尺)直接测得So 。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搞清仪器组成及其用法。包括: 1)各阀门的开关; 2)加压方法 关闭所有阀门(包括截止阀),然后用打气球充气; 3)减压方法 开启筒底阀11放水 4)检查仪器是否密封 加压后检查测管1、2、5液面高程是否恒定。若下降,表明漏气,应查明原因并加以处理。

水力学实验1-参考答案

水力学实验 参考答案 静水压强实验 1.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 测压管水头指p z +,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测压管水头线指测压管液面的连线。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面内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水平线。 2.当0?B p 时,试根据记录数据,确定水箱内的真空区域。 0?B p ,相应容器的真空区域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过测压管2液面作一水平面,由等压面原理知,相对测压管2及水箱内的水体而言,该水平面为等压面,均为大气压强,故该平面以上由密封的水、气所占区域,均为真空区域。 (2)同理,过箱顶小不杯的液面作一水平面,测压管4中,该平面以上的水体亦为真空区域。 (3)在测压管5中,自水面向下深度某一段水柱亦为真空区域。这段高度与测压管2液面低于水箱液面的高度相等,亦与测压管4液面高于小水杯液面高度相等。 3.若再备一根直尺,试采用另外最简便的方法测定0γ。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直尺分别测量水箱内通大气情况下,管5油水界面至水面和油水界面至油面的垂直高度h 和0h ,由式00h h w w γγ= ,从而求得0γ。 4.如测压管太细,对于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将有何影响? 设被测液体为水,测压管太细,测压管液面因毛细现象而升高,造成测量误差,毛细高度由下式计算 γ θσd h cos 4= 式中,σ为表面张力系数;γ为液体容量;d 为测压管的内径;h 为毛细升高。常温的水,

m N 073.0=σ,30098.0m N =γ。水与玻璃的浸润角θ很小,可以认为0.1cos =θ。于是有 d h 7.29= (h 、d 均以mm 计) 一般来说,当玻璃测压管的内径大于10mm 时,毛细影响可略而不计。另外,当水质不洁时,σ减小,毛细高度亦较净水小;当采用有机下班玻璃作测压管时,浸润角θ较大,其h 较普通玻璃管小。 如果用同一根测压管测量液体相对压差值,则毛细现象无任何影响。因为测量高、低压强时均有毛细现象,但在计算压差时,互相抵消了。 5.过C 点作一水平面,相对管1、2、5及水箱中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是不是等压面?哪一部分液体是同一等压面? 不全是等压面,它仅相对管1、2及水箱中的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才是等压面。因为只有全部具有下列5个条件的平面才是等压面:(1)重力液体;(2)静止;(3)连通;(4)连通介质为同一均质液体;(5)同一水平面。而管5与水箱之间不符合条件(4),相对管5和水箱中的液体而言,该水平面不是水平面。 6、用该实验装置能演示变液位下的恒定水流吗? 关闭各通气阀门,开启底阀,放水片刻,可看到有空气由C 进入水箱。这时阀门的出流就是变液位下的恒定水流。因为由观察可知,测压管1的液面始终与C 点同高,表明作用于底阀上的总水头不变,故为恒定流动。这是由于液位的降低与空气补充使箱体表面真空度的减小处于平衡状态。医学上的点滴注射就是此原理应用的一例,医学上称这为马利奥特容器的变液位下恒定流。

实验一 基于Matlab的数字信号处理基本

实验一 基于Matlab 的数字信号处理基本操作 一、 实验目的:学会运用MA TLAB 表示的常用离散时间信号;学会运用MA TLAB 实现离 散时间信号的基本运算。 二、 实验仪器:电脑一台,MATLAB6.5或更高级版本软件一套。 三、 实验内容: (一) 离散时间信号在MATLAB 中的表示 离散时间信号是指在离散时刻才有定义的信号,简称离散信号,或者序列。离散序列通常用)(n x 来表示,自变量必须是整数。 离散时间信号的波形绘制在MATLAB 中一般用stem 函数。stem 函数的基本用法和plot 函数一样,它绘制的波形图的每个样本点上有一个小圆圈,默认是空心的。如果要实心,需使用参数“fill ”、“filled ”,或者参数“.”。由于MATLAB 中矩阵元素的个数有限,所以MA TLAB 只能表示一定时间范围内有限长度的序列;而对于无限序列,也只能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表示出来。类似于连续时间信号,离散时间信号也有一些典型的离散时间信号。 1. 单位取样序列 单位取样序列)(n δ,也称为单位冲激序列,定义为 ) 0() 0(0 1)(≠=?? ?=n n n δ 要注意,单位冲激序列不是单位冲激函数的简单离散抽样,它在n =0处是取确定的值1。在MATLAB 中,冲激序列可以通过编写以下的impDT .m 文件来实现,即 function y=impDT(n) y=(n==0); %当参数为0时冲激为1,否则为0 调用该函数时n 必须为整数或整数向量。 【实例1-1】 利用MATLAB 的impDT 函数绘出单位冲激序列的波形图。 解:MATLAB 源程序为 >>n=-3:3; >>x=impDT(n); >>stem(n,x,'fill'),xlabel('n'),grid on >>title('单位冲激序列') >>axis([-3 3 -0.1 1.1]) 程序运行结果如图1-1所示。 图1-1 单位冲激序列

数字信处理上机实验答案全

数字信处理上机实验答 案全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第十章 上机实验 数字信号处理是一门理论和实际密切结合的课程,为深入掌握课程内容,最好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做习题和上机实验。上机实验不仅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的理解和消化基本理论,而且能锻炼初学者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章在第二版的基础上编写了六个实验,前五个实验属基础理论实验,第六个属应用综合实验。 实验一系统响应及系统稳定性。 实验二时域采样与频域采样。 实验三用FFT对信号作频谱分析。 实验四 IIR数字滤波器设计及软件实现。 实验五 FIR数字滤波器设计与软件实现 实验六应用实验——数字信号处理在双音多频拨号系统中的应用 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学生上机进行实验。建议自学的读者在学习完第一章后作实验一;在学习完第三、四章后作实验二和实验三;实验四IIR数字滤波器设计及软件实现在。学习完第六章进行;实验五在学习完第七章后进行。实验六综合实验在学习完第七章或者再后些进行;实验六为综合实验,在学习完本课程后再进行。 实验一: 系统响应及系统稳定性 1.实验目的 (1)掌握求系统响应的方法。 (2)掌握时域离散系统的时域特性。 (3)分析、观察及检验系统的稳定性。 2.实验原理与方法 在时域中,描写系统特性的方法是差分方程和单位脉冲响应,在频域可以用系统函数描述系统特性。已知输入信号可以由差分方程、单位脉冲响应或系统函数求出系统对于该输入信号的响应,本实验仅在时域求解。在计算机上适合用递推法求差分方程的解,最简单的方法是采用MATLAB语言的工具箱函数filter函数。也可以用MATLAB语言的工具箱函数conv函数计算输入信号和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的线性卷积,求出系统的响应。 系统的时域特性指的是系统的线性时不变性质、因果性和稳定性。重点分析实验系统的稳定性,包括观察系统的暂态响应和稳定响应。 系统的稳定性是指对任意有界的输入信号,系统都能得到有界的系统响应。或者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满足绝对可和的条件。系统的稳定性由其差分方程的系数决定。 实际中检查系统是否稳定,不可能检查系统对所有有界的输入信号,输出是否都是有界输出,或者检查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满足绝对可和的条件。可行的方法是在系统的输入端加入单位阶跃序列,如果系统的输出趋近一个常数(包括零),就可以断定系统是稳定的[19]。系统的稳态输出是指当∞ n时,系统的输出。如果系统稳定,信号加入 → 系统后,系统输出的开始一段称为暂态效应,随n的加大,幅度趋于稳定,达到稳态输出。 注意在以下实验中均假设系统的初始状态为零。 3.实验内容及步骤

数字信号处理基础实验报告_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数字信号处理基础 学院名称地球物理学院 专业名称地球物理学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王山山 实验地点5417 实验成绩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填写说明 1、适用于本科生所有的实验报告(印制实验报告册除外); 2、专业填写为专业全称,有专业方向的用小括号标明; 3、格式要求: ①用A4纸双面打印(封面双面打印)或在A4大小纸上用蓝黑色水笔书写。 ②打印排版:正文用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页边距采取默认形式(上下2.54cm, 左右2.54cm,页眉1.5cm,页脚1.75cm)。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页码用小五号字底端居中。 ③具体要求: 题目(二号黑体居中); 摘要(“摘要”二字用小二号黑体居中,隔行书写摘要的文字部分,小4号宋体); 关键词(隔行顶格书写“关键词”三字,提炼3-5个关键词,用分号隔开,小4号黑体); 正文部分采用三级标题; 第1章××(小二号黑体居中,段前0.5行) 1.1 ×××××小三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 1.1.1小四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 参考文献(黑体小二号居中,段前0.5行),参考文献用五号宋体,参照《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

实验一生成离散信号并计算其振幅谱 并将信号进行奇偶分解 一、实验原理 单位脉冲响应h(t)=exp(-a*t*t)*sin(2*3.14*f*t)进行离散抽样,分别得到t=0.002s,0.009s,0.011s采样的结果。用Excel软件绘图显示计算结果。并将信号进行奇偶分解,分别得到奇对称信号h(n)-h(-n)与偶对称信号h(n)+h(-n)。用Excel 软件绘图显示计算结果。 二、实验程序代码 (1)离散抽样 double a,t; a=2*f*f*log(m); int i; for(i=0;i

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

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与报告 华中科技大学交通学院 性能实验室 2 00 6.9

(一) 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能量方程 (伯诺里方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要求 1.验证流体恒定总流的能量方程; 2.通过对动水力学诸多水力现象的实验分析研讨,进一步掌握有压管流中动水力学的能量转换特性; 3.掌握流速、流量、压强等动水力学水力要素的实验量测技能。 二、实验装置 本实验的装置如图2.1所示。 说明 本仪器测压管有两种: 1.毕托管测压管(表2.1中标*的测压管),用以测读毕托管探头对准点的总水头 )2(2g u p Z H ++='γ,须注意一般下H ’与断面总水头)2(2 g v p Z H + +=γ不同(因一般v u ≠),

它的水头线只能定性表示总水头变化趋势; 2.普通测压管(表2.1未标*者),用以定量量测测压管水头。 实验流量用阀13 调节,流量由体积时间法(量筒、秒表另备)、重量时间法(电子称另备)或电测法测量(以下实验类同)。 三、实验原理 在实验管路中沿管内水流方向取n 个过水断面。可以列出进口断面(1)至另一断面(i)的能量方程式(i=2,3,……,n) i i i i i hw g v a p Z g v a p Z ,122 111 122+++=++γγ 取121====n a a a Λ,选好基准面,从已设置的各断面的测压管中读出γ p Z + 值,测出 通过管路的流量,即可计算出断面平均流速v 及g av 22 ,从而即可得到各断面测管水头和总水 头。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熟悉实验设备,分清哪些测管是普通测压管,哪些是毕托管测压管,以及两者功能的区别。 2.打开开关供水,使水箱充水,待水箱溢流,检查调节阀关闭后所有测压管水面是否齐平。如不平则需查明故障原因(例连通管受阻、漏气或夹气泡等)并加以排除,直至调平。 3.打开阀13,观察思考 1)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2)位置水头、压强水头之间的相互关系;3)测点(2)、(3)测管水头同否?为什么? 4)测点(12)、(13)测管水头是否不同?为什么? 5)当流量增加或减少时测管水头如何变化? 4.调节阀13开度,待流量稳定后,测记各测压管液面读数,同时测记实验流量(毕托管供演示用,不必测记读数)。 5.改变流量2次,重复上述测量。其中一次阀门开度大到使19号测管液面接近标尺零点。 五、实验成果及要求 ’ 1.记录有关常数 均匀段D1= cm 缩管段D2= cm 扩管段D3= cm 水箱液面高程=?0 cm 上管道轴线高程=?z cm 实验装置台号No______________

水力学实验-1

水力学实验 指导书与报告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贵州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水力学实验室

目录 1.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 2.实验二: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能量方程(伯诺里方程)实验4.实验三:雷诺实验 5.实验四:文丘里流量计实验

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 一、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用测压管测量流体静压强的技能; 2。验证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3.通过对诸多流体静力学现象的实验分析研讨,进一步提高解决静力学实 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装置 本实验装置如图1.1所示 图1.1流体静力学实验装置图 1.测压管;2.带标尺测压管;3.连通管;4.真窄测压管;5.U 型测压管 6.通气阀;7.加压打气球;8.截止阀; 9.油柱;l0.水柱;11.减压放水阀。 三、实验原理 1.在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p z const γ + = 或 0p p h γ=+ 式中: Z ——被测点在基准面以上的位置高度

p ——被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以下同; 0p ——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强; γ——液体容重; H ——被测点的液体深度 另对装有水油(图1.2及图1.3)U 型测管,应用等压面可得油的比重S 。有下列关系:01 012 h S h h ωγγ= = + 据此可用仪器(不用另外尺)直接测得S 。 2、采用加压法、减压法来测定各断面的压强,油的容重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搞清仪器组成及其用法。 包括: 1)各阀门的开关; 2 )加压方法 关闭所有阀门(包括截止阀),然后用打气球充气; 3 )减压方法 开启筒底阀ll 放水; 4 )检查仪器是否密封,加压后检查测管1、2、5液面高程是否恒定。 若下降,表明漏气,应查明原因并加以处理。 2.记录仪器号No .及各常数(记入表1.1)。 3.量测点静压强(各点压强用厘米水柱高表示)。 1)打开通气阀6(此时0P =O),记录水箱液面标高?。和测管2液面标高H ? (此时0?=h ?); 2)关闭通气阀6及截止阀8,加压使之形成0P >O ,测记0?及h ? “;

数字信号处理基础实验报告 (2)

成都理工大学 《信号处理基础》实验 开设时间:2013—2014学年第2学期

题目1:信号的产生和显示 一、实验目的: 认识基本信号 通过使用MATLAB 设计简单程序, 掌握对MATLAB 的基本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找出下列表达式的信号与:正弦信号、最小相位信号、最大相位信号、零相位信号的对应关系。 1、sin60t 2、e-60t sin60t 3、(1- e-60t)sin60t 4、e60t sin60t 三、实验内容: 产生上述信号的信号并显示 (1)t=[-pi/30:0.001:pi/30]; f=sin(60*t); plot(t,f) 产生图形如下:

(2)t=[0:0.001:pi/30]; f=exp(-60*t).*sin(60*t); plot(t,f) 产生图形如下:

(3)t=[-5*pi/30:0.001:5*pi/30]; f=(1-exp(-60*t)).*sin(60*t); plot(t,f) 产生图形如下: (4) t=[-pi/30:0.001:pi/30]; f=exp(6*t).*sin(60*t); plot(t,f) 产生如下波形: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 讨论上述信号的特点 从第一个波形图可以看出,它的波形与正弦函数sin(t)的相像,只是相位上有改变,是一个正弦信号。最大相位信号的能量集中在后面,最小相位能量集中在前面,所以第二个是一个最小相位,第四个是一个最大相位信号。第三个由于波形在t>0时没有,所以是一个零相位信号。 题目2:频谱分析与显示 一、实验目的 初步认识频谱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