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近百年城市规划思想及其脉络

西方近百年城市规划思想及其脉络

西方近百年城市规划思想及其脉络
西方近百年城市规划思想及其脉络

西方近百年城市规划思想及其脉络

摘要:对于城市规划的认识需要一个完备的理论体系,本文选取西方城市规划学的演变历史中的几个重要阶段的重要理论,即霍华德的“田园城市”,《雅典宪章》,《马丘丘宪章》,后现代主义和精明增长进行分析。力图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对西方百年来的城市规划理论进行梳理。

关键词:城市规划田园城市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后现代主义

1、引言

城市规划是怎样一门学科,这对于学习研究城市规划学科的人来说是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但是它又是一个很抽象的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清楚的问题,我们需要一个完备的框假和脉络来梳理它。作为一名学习城市规划的学生,本文我想借用西方近百年的规划历史中的几个重要理念来阐述,也算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看问题。

2、对城市规划发展及其脉络的认识

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有许多的转变,这主要是由于城市规划这门学科的特殊属性所决定的。

城市规划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要受到同一时期的经济学、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影响,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城市规划是一门主要解决城市问题的学科,城市在各个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问题,而城市规划自然要随之发展、转变。

下文就城市规划理论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的几次重大转折时期的代表理论进行分析从而对城市规划的发展及其脉络进行梳理。

2、1霍华德与“田园城市”

英国社会学家霍华德总结了城市美化运动、公共卫生运动和环境保护运动这三大运动正反两方面的教训,同时受到当时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影响, 对城市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之后著述了于1989 年出版了《明日: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后改为《明天的田园城市》一书,他因此成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山鼻祖。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的三大目标即空间目标,社会目标和管理组织目标。

在《明天的田园城市》一书中霍华德把古希腊关于任何集体或组织的生长发展都有其天然限制这一概念重新介绍到城市规划中来,并在他设想的城市规模中恢复了人类的尺度, 为了引进了希腊城市建设的做法, 他用社区去移民开拓城市, 这些社区从一开始就配备有能行使城市一切重要功能设施。他提出了建设田园城市并给予了理论论证, 这个理论论证就是著名的三种磁力的图解, 这是城市规划总体目标的一种简练的阐述, 即现在的城市和乡村都具有相互交织着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他提出“城乡磁体”学说, 认为建设理想城市应兼有城与乡二者的优点, 并使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像磁体那样相互吸引、共同结合。这个城乡结合体称为田园城市, 是一种新的城市形态, 既可具有高效能与高度活跃的城市生活,又可兼有环境清净、美丽如画的乡村景色, 并认为这种城乡结合体能产生人类新的希望、新的生活与新的文化。霍德华建议建设一个实验性的城镇模型, 用来检验能否创造一个实行得通的城市形势。这个城市模型, 不论他的社会组织或者布局设计, 都比现有的村庄、乡间小镇、城郊住宅区、工业集合城市或者拥挤的大都是更为优越, 他将为将来的城市建设树立一个新的模式。

书中霍华德以一个“田园城市”的规划图解方案更具体地阐述了其理论(图1):对一

个三万人口的城市的内部布局进行了详细的构思。城市占地404、7公顷,外部的2023、4公顷的土地为永久性绿地,城市平面为圆形,内部一系列同心圆组成,可分为中心区、居住区、工业仓库地带等。6 条宽36m 的放射形大道从市中心的圆心放射出去,将城市划分为6个等分面积。中心为花园,周围是市政厅、剧院、图书馆、等公共建筑,外围又是占地约58公顷的公园,公园外围是一些商店、商店展览馆,再外一圈为住宅,再外面为宽128米的林荫道,大道当中为学校、儿童游戏场及教堂,大道另一面又是一圈花园住宅。

图 1

2、2功能理性主义繁荣时期的《雅典宪章》

为什么将《雅典宪章》称为理性主义的产物?这是因为文艺复兴之后,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的奥秘就是推崇理性,发展科技,与宗教分道扬镳。

在功能理性主义盛行的时候,1933年在雅典召开的国际现代建筑会议中心议题是城市规划,在柯布西耶的倡导下,制定了《城市规划大纲》,这个大纲被后人称为《雅典宪章》。

《雅典宪章》认为,工作的主要问题是:人口密度过大,缺乏敞地及绿化;太近工业区,生活环境不卫生;房屋沿街建造影响居住安静,日照不良,噪声干扰;公共服务设施太少而且分布不合理。因而建议居住区要用城市中最好的地段,规定城市中不同地段采用不同的人口密度。

《雅典宪章》的三大贡献:

(1)城市与其周围区域之间是有机联系的。芒福德提出,今天的农村就是明天的城市。城市

与周围区域之间不能割裂。

(2)创造性地概括了城市的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这是柯布西耶的杰出贡献,

并据此提出了阳光城的概念,即拆除城市中的低旧矮房,建设若干座高楼大厦,以享受充足的阳光。

(3)提出保存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和地区的重要性。

2、3《马丘比丘宪章》

在城市规划学的发展历程中,有两座里程碑,一是《雅典宪章》,二是《马丘比丘宪章》。

前面讲了《雅典宪章》的贡献,但《雅典宪章》同时还存在着许多缺陷。《马丘比丘宪章》修正了《雅典宪章》的缺陷,树立了城市规划的第二座里程碑。

1977 年,现代建筑国际会议在马丘比丘召开,并制订了《马丘比丘宪章》,该宪章的前言中写道:“雅典代表的是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学说中的理性主义,而马丘比丘代表的却是世界上启蒙主义思想所没有包括的、单凭逻辑所不能分类的一切”。启蒙主义指的是理性主义,人类的智慧是靠理性来发掘的。但除了理性主义之外,世界上还存在着理性主义的不能包括的其它文化。要对《雅典宪章》做出一些修改就是因为世界是复杂的,人类的一切活动不是《雅典宪章》所代表的理性主义所能覆盖的。

1977 年正是全球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又一高潮期,《马丘比丘宪章》对《雅典宪章》进行了批判,其主要观点有:

(1)不要为了追求分区清楚而牺牲了城市的有机构成。

(2)城市交通政策应使私人汽车从属于公共运输系统的发展。

(3)区域和城市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仅包括规划的制定,也包括规划的实施。规划重

在规划的编制过程,尤其是规划的实施。

(3)规划中要防止照搬照抄不同条件、不同变化背景的解决方案。因为不同的国家和民族,

不同的历史文化,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对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案应该是不同的。如果照搬西方国家的规划,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有可能是灾难性。如拉美国家智利,城市化进程相

当快,全国6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首都圣地亚哥,按理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应较高,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将这一类的城市化称为殖民地式的城市化,是西方国家按本国的文化观念和理性主义来规范他国,随之带来的后果是经济萧条,生产要素浪费。(4)城市的个性和特征取决于城市的体型结构和社会特征,一切能说明这种特征的有价值的

文物都必须保护。保护必须同城市建设过程结合起来,以保证这些文物具有经济意义和生命力

(5)宜人生活空间的创造重在内容而不是形式。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宽容和谅解的精神是城

市生活的首要因素。

(6)不应着眼于孤立的建筑,而要追求建筑、城市、园林绿化的统一。

(7)科学技术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要正确运用。

(8)要使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城市是市民的城市,不是当权者或规划师的城市。2、4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思潮于1980 年左右开始影响全球。这一理论认为,城市是一个由多元空间、多元关系网络组成的以人为参与主体的多要素复合空间。它决不是现代主义因果关系的直线型思维所能把握左右的。后现代主义采用启发式的探询过程,将各要素构成的城市看成一个没有边际的整体,整个有机体维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其代表人物桑德库克提出了后现代主义五项新原则:

(1)社会公正。社会公正与市场效应同等重要,而且不公正和不平等需要广泛定义,不限于

物质范畴和经济范畴。

(2)不同性质的政治团体对一个问题的界定要通过不同政治团体之间的讨论达到共识。

(3)公民性,建立包容性道德观。

(4)社区的理想,去除传统社区的概念,代之以基于“我”的多重界面的多重性质的社区概

念。由自下而上的社区治理方式取代自上而下的国家意志的表达,从以国家政策导向为主转向“以人为中心”的城市规划。

(5)从公共利益走向市民文化。规划师理解的公共利益与实际的公共利益有差异,经济力量

已经把社会分化,公共利益应该走向更多元化和更加开放的“市民文化”。

2、5精明增长

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人意识到其“郊区化”发展带来的问题:低密度的城市无序蔓延,人口涌向郊区建房,“吃”掉大量农田,城市越“跑”越远,导致能耗过多、上班路程太长等城市病接踵而来。而欧洲的“紧凑发展”却令许多历史城镇保持了其紧凑而高密度的形态,并被普遍认为是居住和工作的理想环境。美国人因此取法欧洲,提出了“精明增长”概念。

精明增长目标:

(1)城市发展要使每个人受益。

(2)应达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公平。

(3)使新、旧城区都有投资机会,得到良好发展。

目前,美国三分之二的州选择了“精明增长”。而且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比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波特兰,1975年至今人口增长了50%,而土地仅增长了2%。可见精明增长对于防止城市蔓延还是很有效果的。

智慧树 管理百年试题范围

第一章《管理百年》教学大纲 章节详细内容 CHAPTER 1 历史起源 主要通过对管理,管理活动,管理学科及其历史发展沿革,管理者应具备的管理技能时代变化的分析对管理的重要性及学习的必要性进行解释 1管理思想萌芽中外管理思想比较 2管理活动与定义和管理者角色与管理技能对管理的科学界定,承担管理活动的个体认识。 第二章CHAPTER 2 理论发展 通过对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三阶段主要流派的展示,结合与管理学理论紧密相关的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三大理论支柱主要认识,强调现代管理丛林时代理论新发展为讲授主线 3理论发展(上)管理理论三阶段,现代以来管理理论发展主线 4理论发展(下)管理理论知识来源,管理学科的主要架构;管理丛林时代的新探索现代管理热点问题、热点领域。 1世界上翼展最长的飞机是H4赫拉克勒斯,绰号“云杉鹅”。 A.√ B.× 2现代飞机的五大部分包括:机身、机翼、动力装置、起落装置和驾驶舱。 A.√ B.× 3天气现象主要集中在对流层。 A.√ B.× 4航空发动机被称作“工业之花”。 A.√ B.× 5升降舵控制飞机的俯仰。 A.√ B.× 6行为管理理论形成于()。

A.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 B.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C.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D.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7权变管理理论形成于()。 A.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 B.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C.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D.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8()提出“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A.《科学管理原理》 B.《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 C.《计件工资制》 D.《动作研究》 9“能力与工作相适应”是()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之一。 A.组织 B.系统 C.科学 D.行为 10法约尔指出,任何企业都存在着()种基本活动。 A.四 B.五 C.六 D.三 第三章CHAPTER 3 时代背景 商业企业所处时代从重“利”到重“德”、从单赢到双赢,这需要我们对社会行为规范、道德和管理道德有清楚的认识,并对形成优良道德水准的影响因素,企业道德观的主要形式及演进方式进行阐述 5时代背景管理的发展背景,管理活动主体道德认知,企业道德观与管理质量。 1人们的行为所要达到的道德结果的主观意图是( ) A.道德手段 B.道德责任 C.道德目的 D.道德品质

西方管理思想史读后感

西方管理思想史读后感 《西方管理思想史》读后感 郭咸纲教授所著《西方管理思想史》是一部对西方管理思想的演变和发展的研究中的经典著作。全书共分六篇,从早期的管理思想开始,经过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一直到当代管理思想,对西方管理思想从产生、发展到繁荣的整个过程做了一个科学的梳理和分析。书中也提到了管理理论发展的线索和研究方法,并对管理理论的发展前景和领域作了分析与展望。 学了儿年的管理,越来越发现管理学的复杂性和系统性。自从有了人类,有了人类组织,管理便出现了。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管理的实践一直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直到近代,也就是一口多年前,现代意义上的管理才出现,管理学才作为一门学科正式产生。当然,这是有着其显著的社会经济背景,如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现代公司制度在美国的确立,企业的规模、数量不断扩大等等。 西方管理理论自产生以后,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经济组织的的演变与管理思想和理论的发展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也就是说,经济组织的演变为管理提出新的研究课题,而管理研究的进展乂为新型组织的巩固提供了支持和保证。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是管理思想和理论演进与发展的根本动力。 由于企业或行政等组织的经营实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从实践中得出管理理论也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甚至繁杂性。所以在管理理论中没有那一个理论一手遮天、独霸天下,它呈现出白花齐放、白家争鸣的繁荣景象。甚至一度出现管理学的“丛林”现象。管理学的理论流派多彩纷呈,理论也各不相同。管理学从产生到现在有代表性的理论不下儿十种,在加上一些不入主流的,就更是不胜枚举了。导致对管理作一概念上的界定都无法产生一致的定义。比如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等等,但我仍然比较推崇孔茨的定义:管理就是在正式的组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

城市规划思想史纲总结表格 时间背景城市生活形态规划思想 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8世纪:荷马文化时期1.古希腊文化孕育成 长的阶段。 2.公元前六 世纪波斯 侵入亚欧, 造成名族 的迁徙和 融合。 1.城邦的社会基础是公民。 2.对城市的定义:是一个为着自身美好的生活而 保持很小规模的社区,社区的规模和范围应当 使其中的居民既有节制而又能自由自在的享受 轻松地生活。 3.许多希腊城市都以方格网划分街坊,贫富住户 混居在同一街区,仅在用地大小与住宅质量上 有所区别。

4.对于小规模的城市,基本上不可能存在具有很大政治权利的宗教。 5.雅典卫城不是膜拜的禁地,更是市民公共活动的中心。 6.广场最后变成了希腊城市中最重要的、最富活力的中心。 1.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原子论”、“宇宙数学结构”等。 2.人文主义的思想,从“自然哲学”的研究到 探求人的“社会哲学”是古希腊哲学思想路 线的自然引申。 3.理性思辨的逻辑思维。古希腊的哲学源于人们对自然的思考,努力去发现各种规律。 4.公正平等的政体意念。社会公正的意念被置于政体建设的中心位置。 5.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所设计的城市是按照“社会几何学家”的理想理念设计的,即圆 形加放射。 6.不追求平面视图上的平整,而是乐于顺应各

种复杂的地形已构成活泼多变的城市。 7.希波丹姆式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与数 的和谐,强调棋盘式路网,城市公共中心明 确规整,代表城市:米利都城。但是这种模 式也给城市生活的活力以及城市的进一步发 展带来了桎梏。 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5世纪:古风文化时期 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古典文化时期1.雅典联合各个城邦 与波斯军 队展开决 战,在希波 战争中获 胜。 2.建造了雅 典卫城。 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前2世纪:希腊化时期1.伯罗奔尼撒战争造 成希腊城

外国城市建筑史 复习

16-17学年《外国城市发展史》复习纲要 第一讲古代世界的城市文明 基础知识点掌握 1.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印度典型城市的基本情况 简答题: 1.古埃及城市建设的主要成就 第二讲古代西方国家的城市文明 基础知识点掌握 1.希波丹姆规划模式基本内容 2. 维特鲁威《建筑十书》中的主要论述。 3.罗马共和和罗马帝国时期广场的典型代表 4.古罗马时期的城市建设特征 5. 罗马营寨城 图释题: 1.罗马帝国广场群 2.维特鲁威理想城市模式图 3.古希腊广场 简答题: 1.简述维特鲁威《建筑十书》中关于城市建设的主要论述。 2.希波丹姆规划模式 思考题: 1.绘图并分析罗马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广场的异同点。 2.古希腊人对城市的定义是:城市是一个为着自由美好的生活而保持较小规模的社区,社区的规模和范围应当使其中的居民既有节制,又能自由地享受轻松的生活。城邦、公民与城市社区精神。希腊——罗马 第三讲中世纪西方国家的城市 基础知识点掌握 1.中世纪城市的主要构成要素。 2.中世纪西欧城市的主要起源类型。 3. 中世纪西欧城市广场的形态类型及代表。 4.贝纳沃洛归纳的中世纪城市特色, 图释题:

1.佛罗伦萨教堂广场与西格诺利亚广场 2.坎坡广场 思考题: 1.分析欧洲中世纪的城市良好的城市空间特色形成的原因。 第四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城市 基础知识点掌握 1.文艺复兴时期用理性原则考虑城市规划设计的第一人。 2. 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个用文艺复兴思想设计出城市蓝图(斯福尔津达)的人。 3. 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王国的帕尔马诺瓦的设计师。 4.阿尔伯蒂“理想城市”规划模式特征。 5.文艺复兴建造或扩建的城市的典型特征。 6.文艺复兴时期城市建设的特征。 7.巴洛克的城市规划特征。 8. 巴洛克的城市设计思想的深远影响,城市。 9.巴洛克时期罗马改建规划的设计师。 10.绝对君权时期的广场典型案例。 11.绝对君权时期城市建设的典范。 图释题: 1.费拉锐特的理想城市 2.斯卡莫齐的理想城市 3.罗马市政广场 4.圣彼得广场 5.圣马可广场 6.协和广场 7.波波洛广场 简答题: 1.简述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建设特点。 2.简述凡尔赛宫的规划设计特征。 思考题: 1.巴洛克的城市规划思想的特征,并谈谈你的认识。 第五讲近代西方的工业化与城市发展 基础知识点掌握 1.工业革命后,各国政府采取消除城市环境卫生弊端的措施、法令。 2. 拿破仑第三时期巴黎改建计划的规划师。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

工业革命至二战前城市规划发展史纲 空想社会主义的探索 空想社会主义的城市“乌托邦”: 19世纪初,欧文和傅里叶 欧文:把城市作为一个完整的经济范畴和生产生活环境进行研究,l817年提出了“新协和村” 方案。人口为300—2000人(以800~1200人为最好),耕地每人0.4公顷。中间设公用厨房、食堂、幼儿园、小学会场、图书馆等,周围为住宅,附近有用机器生产的工场与手工作坊。村外有耕地、牧场及果林。全村的产品集小于公共仓库,统一分配,财产公布。 傅立叶:1829年发表了《工业与社会的新世界》。主张以法朗吉为单位,由1500—2000人组成公社,以社会大生产替代家庭小生产,。通过组织公共生活,以减少家务劳动。他把400个家庭(1620人)集小在一座巨大的建筑中,名为法兰斯泰尔,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基层组织。 --------------------------------------------------------------------------- 近代人文主义规划思想 1.霍华德与社会(田园)城市思想 1898年十月,《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 1902年,《明日的田园城市》,三个基本方面:社会、经济地理和城市建设。 城乡结合体,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a.在城市规划指导思想上,提出关心人民利益的宗旨,这是城市规划思想立足点的根本转换。 b.针对工业社会中城市出现的严峻复杂的社会与环境问题,摆脱乐就城市论城市的狭隘观念,从城乡结合的角度将其作为一个体系来解决。 c.设想乐一种先驱性的模式,一种比较完整的规划思想与实践体系,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及其发展都起到了重要启蒙作用。 d.首先在城市规划中进行社会研究的先河,以改良社会为城市规划的目标导向,将物质规划与社会规划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3.盖迪斯的综合规划思想 1904年发表《城市学:社会学的具体运用》的演讲 1919年《生物学和它的社会意义:一个植物学家对世界的看法》 观点: 重视人对城市的多样化要求,强调公众参与和必需把城市变成一个活的有机体。他还创造了“城市科学” 这一术语,力求在实际的和可能的适用和美的意义上发挥每个地方的最大作用。 《进化中的城市》:把规划建立在研究客观现实的基础之上,周密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强调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构架。 历史贡献: 1.城市研究的综合馆:首创了区域规划的综合研究,这使他成为西方城市科学走向综合的奠基人。 2.深切的人文关怀观:提出以人文地理学提供规划的基础。 3. 勤奋务实的实践观:工业的集聚和经济规模的扩大,已经造成一些地区的城市发展

百年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演变与启示

百年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演变与启示城市规划由物质空间而始,最终是服务于人的。西方在百年城镇化进程中,规划理论也同样经过了百年思考与创新;中国的城镇化用三十年走过了西方百年的路,所做的甚多,沉心静思则相对较少。 在中国城市缓速、提质、增效的背景下,不妨回顾一下西方城市规划的发展道路,以史为鉴,集思以助远行。 从田园城到和谐城 为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国提出两大战略思想: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是发展理念和政策目标,也是不断实践的过程,与现代城市规划所秉承的理想主义、理性主义与实用主义[1](仇保兴,2005)完全吻合。“五个统筹”的核心在城市[2](仇保兴,2006),和谐城市是落实这两大战略思想的重要载体,也为当前和今后的中国城市规划发展注入“以人为本,环境友好”的美好城市愿景、科学理性的新精神以及规划实践的新方式。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与实践,西方城市规划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教训。正处

于向城市社会快速转变的中国,要自我完善、后发超越,就需要对之进行了解。 1890年,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Garden City),这标志着现代城市规划的诞生,奠定了现代城市规划100多年来建设美好城市的发展基调与奋斗目标[3](吴志强,1999)。国内已有不同学者对西方城市规划理论进行了整理、引荐与分析(吴志强,2000;周岚,2001;方澜等,2002;仇保兴,2003;王凯,2003;李强等,2004;张京祥,2005;曹康顾朝林,2005;曹康吴丽娅,2005;丁宇,2005;左慧敏,2005;李健宁越敏,2006)[4-15],以求为中国城市规划的理论建设与工作实践等提供借鉴与启迪,在此不予细数。 从田园城到和谐城,是一次“新的升华”,本文冀望从城市规划的功能取向这一视角切入,在和谐城市的目标导引与政策语境下,通过对西方百年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梳理,探寻中国城市规划当前和今后可以有何作为、如何才能有所作为。 城市规划功能取向:为人?为地? 为人?为地?是张庭伟教授在其《21世纪的城市规划:从美国看中国》[16]一文提出的一对问题。文中,他将规划师在过去一百年中的实践,归纳为两个基本方向:第一,改善城市的用地布局和物质环境,即改善对“地”的使用。第二,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城市社会的素质,即改善“人”的状况。 他以美国城市规划发展的例证分析。最后指出,这场为“人”还是为“地”的争论,仍在继续,并将被带入21世纪,这关乎规划师的社会职责和社会使命的讨论。 城市规划学科研究的对象是城市,城市具有物质性和社会性[17]。在此,笔者将张庭伟教授所提的“人”,界定为具有自主意识的社会群体, 具有社会与

各管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各管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一科学管理理论 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W.泰勒 <1>人物简介 泰勒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他从工人做起,通过不断地努力,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在他的管理生涯中,他不断地在工厂进行实地试验,系统研究和分析工人的操作方法和作业所花费的时间,将这些试验逐步改进发展,成为系统的管理制度,即“泰勒制”。他一生活的专利100多种,1902年获“埃利奥特.克雷森奖章”。1906年,他曾任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主席,并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和霍巴特学院的荣誉博士学位。 <2>主要贡献 A科学管理原则 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效率 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 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 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 5使管理和劳动分离,把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 B 精神革命 科学管理不仅是将科学化、标准化引入管理,更重要的泰勒所

倡导的精神革命是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许多人认为雇主和雇员的根本利益是对立的,而泰勒所提的科学管理却恰恰相反,它相信双方的利益是一致的。对于雇主而言,追求的不仅是利润,更重要的是事业的发展。而正是这事业使雇主和雇员相联系在一起,事业的发展不仅会给雇员带来较丰厚的工资,而且更意味着充分发挥其个人潜质,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雇主和雇员双方互相协作,才会达到较高的绩效水平,这种合作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即“将蛋糕做大,然后大家都能多分一点”。 科学管理是一场重要的精神革命,每个人都要对工作对同事建立起责任观念;每个人都要有很强的敬业心和事业心。 <3>局限性 泰勒单纯从经济人假设出发,认为企业家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工人只是为了获得最大限度的工资收入。这就忽略了人的动机的多面性。他一机械的模式看待员工,他们把员工看成进行一定生产作业生产工具——活的机器。科学管理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科学管理却是万万不能的。 二组织管理理论 代表人物亨利.法约尔马克斯.韦伯 (一)亨利.法约尔 <1>人物简介 法约尔是欧洲一位杰出的经营管理思想家,被称为“一般管理理论之父”。泰罗制在科学管理中的局限性主要是由法约尔加以补充的。

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比较分析

中西城市规划设计之比较分析 摘要:城市发展受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很大。中西方由于文化、哲学思想不同,导致了城市规划思想的差异,进而造成了城市形态的不同。本文从文化方面比较了中西古代规划思想和当代城市形态的差异,并分析了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 城市规划思想 城市形态 比较 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1、儒家礼制规划思想 礼制规划思想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末年齐人著的 《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周礼》的“营国制度”深刻影响着 中国历代的城市尤其是都城的规划,提出了都城规 划布局的理想模式,奠定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基 本轮廓(图1)。同时,从《周礼》的“营国制度” 中,也可以看出“择中而立”、“居中为尊”等礼 制思想在城市规划上的反映。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 想与古代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有很大关联。 在战国以前,诸子百家争鸣,并没有统一的政治哲 学思想。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 家思想就成为当时封建统治的理论准则。儒家思想 强调重礼、崇孝、尚文。在重礼的倡导下,一切建筑 活动都要受礼制的约束。无论是都城规划、宫殿庙宇 还是百姓住宅都讲究对称、均齐、规矩、等级。在崇 孝的主张下,儒家提倡尊敬长辈、敬祀祖先,形成了 中国的大家庭制度,营造了以礼为纲的传统合院式住 宅布局(二合、三合、四合院(图2)等),并成为我 国古代各类建筑组合方式的缩影——如宫殿、王府、 衙署、庙宇、祠堂、会馆、书院及其它建筑。乃至村 镇、城市的布局等。 2、天人合一和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是中国哲学对天人关系的一种观点,强调“天道”(自然法则)与“人为”的合一。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表现在城市规划上,其突出特点就 图1 明代北京城复原图 图2 中国传统四合院

智慧树知到《管理百年》2019见面课答案

见面课:管理理论派别串讲与问题解释 1、现代意义上的管理理论发端于: A:亚当斯密所著《国富论》中提到的劳动分工理论 B:泰勒于1895年所著的《计件工资制》提出的科学计件制的理论实践 C:梅奥于1924-1932主持的霍桑试验研究提出的行为科学理论 D:德鲁克在1950年代左右提出的目标管理理论 正确答案:泰勒于1895年所著的《计件工资制》提出的科学计件制的理论实践2、管理理论流派按时间划分,如今进入了哪个管理理论阶段: A:目标管理理论 B:质量管理理论 C:管理丛林时代 D:学习型组织 正确答案:管理丛林时代 3、目标管理与质量管理最大的区别在于: A:管理的目标不一致 B:管理的过程不一致 C:管理的指导思想不一致 D:管理的主客体动能不一致 正确答案:管理的主客体动能不一致 4、学习型组织主要符合管理的什么思想: A:劳动分工的管理职能设计 B:目标清晰的管理边界

C:无为而治的自我管理 D:跨界经营的管理效能 正确答案:无为而治的自我管理 5、中外管理思想和理论最大的区别在于: A:目标 B:过程 C:方法 D:哲学 正确答案:哲学 见面课:现有主要管理模型阐述与解释 1、SWOT分析与PESTEL模型使用的适用性主要区别在于:A:一个是企业微观表现,一个是企业宏观环境 B:一个主要是战略结论,一个是战略设计条件 C:一个是四象限图,一个是因素分析 D:一个是结合内外的分析工具,一个是结合趋势的分析工具正确答案:一个主要是战略结论,一个是战略设计条件 2、业务组合矩阵(BCG法)之所以流行,是因为: A:来自于著名的波士顿咨询公司 B:是GE法和NEC法的核心基础 C:定性结合定量的有效分析工具 D:简单,易操作,同时结论有力 正确答案:简单,易操作,同时结论有力

中外城市规划思想的相互影响

中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相互影响 【摘要】:中西方因在文化和传统上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城市规划思想,自成体系。当代社会高速发展,全球化发展迅速,中西方联系越来越紧密,城市规划思想也在相互影响中向着更加自然和和谐方面发展。本文主要研究中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的互相影响。 【关键词】:中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影响 现代经济发展的今天,我国主要城市规划思想多受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影响。城市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及现代工业技术的推波助澜,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是建筑师与社会学家寻找理想的城市形态以医治“城市病”的乌托邦和物质形象等思想。 英国社会改革家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是一种城市建设和社会改革理论,倡议建立一种兼具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田园城市,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重要的社会改良学说,田园城市理论的诞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和时代背景,深刻地影响着西方现代城市规划学的产生和发展。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市政改革运动普遍开展,大量吸收西方最新的市政体制和城市规划建设思想,成为这一改革运动的重要理论来源。田园城市理论引入中国,希冀改善每况愈下的城市生活环境,防止中国的城市建设重蹈西方城市过去因“激进进展”而出现的种种问题的覆辙,打破城市与乡村两者发展相互隔离的状态,实现二者的平衡发展,此外,还可应对新的战争形势下城市防空的需要。中国提出了详细的田园城市理论的实施计划。然而,他们的实施计划只是在片断式解读和简单套用霍华德田园城市模式的

基础之上,对其物质技术形态和西方其他一些市政改革潮流成果进行拼筹的结果。有意无意地忽视了霍华德以土地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社会城市”的社会改革思想。中国为保证城市发展沿着科学健康的道路进行,强调分散主义原则和对城市进行功能的分区规划,开始注意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平衡协调发展,反对城市繁荣发达、乡村破败落后的畸形发展状态,注重城市里公园、广场等公共活动场所的规划建设,等等。 在欧美先进的市政理论对中国市政改革运动的“合力”作用下,田园城市理论在民国时期城市规划建设实践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局部片段式的“田园城市”印迹,主要体现在民国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方案的制定、新村建设、城市公园等公共场所的开辟等方面。就总体影响而言,一是城市新区的规划,这与霍华德避开日益膨胀的伦敦市区,在郊区进行莱切沃斯和韦林两座田园城市的建设做法如出一辙;二是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的城市规划多主张分散主义,这又显然与田园城市理论及源于田园城市理论的卫星城市、有机疏散、邻里单位等分散主义的规划理论密切相关。而民国时期各地所进行的“新村建设”和城市“模范住宅区”建设、城市绿地系统的详细规划和布置及其取得的一定成效,则是时人对田园城市模式进行了局部解读和仿效的结果。 当前,人类社会在经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大发展”之后,开始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后果作总结和反思,发现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据弃自然、毁坏自然,将人与自然本应和谐的关系推向了反面,并尝到了由此而带来的种种“恶果”,如气候异常、环境污染、缺乏自然情调等等。然而,人毕竟是人,有主观能动性,能自我调控自己,世界各国围绕“人与环境”这一命题采取了种种对策。19世纪末,美国“城市美化运动”,英国“田园城市”的思潮,所有的这一切都反

二战后城市规划

二战后城市规划 理论解读 园林81001 刘晔 100013121

——目录—— 前言- 3 系统规划理论- 3理性规划理论- 3 规划师作为倡导者理论- 4政治经济规划理论- 5新自由主义规划理论- 5 后现代主义规划理论- 5 实用主义规划理论- 6 协作式规划理论- 6 城市规划从战前到战后的转变: 从精英规划到公众参与- 6 从物质规划到综合规划- 7 理性主义与人本主义- 9 集中与分散- 10 结语- 13

二战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及解读 前言:西方的城市规划起源于解决19世纪末资本主义工业城市的种种环境恶化问题和社会问题。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公共事务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社会变革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影响着社会。同时,城市规划也在逐步为社会所改造,其中城市规划思想理论转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过程: 一、系统规划理论 系统规划理论由布瑞·麦克劳林(Brain Mcloughlin)和乔治·查德威克(George Chadwoick)于1960年代提出;该理论将城市与区域看作相互作用的综合体,而规划作为系统分析、控制的一种形式,必然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和变化性,规划师的任务就是找到办法,并分类、预测这些变化,以便控制它们。在具体实践中,系统方法通过大量的模型来工作,模型的建构是基于城市是一个“封闭系统”。系统方法对规划的评价通常有三种:投资-效益分析(cost-benefit)、规划平衡表(a planning balance sheet)和目标实现程度分析(goals-achievement matrix)。 系统规划理论在后来的发展中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首先,城市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其次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科学的”规划是一个海市蜃楼,科学和规划是非常不同的事业,科学家寻求对事物的观察、描述和解释,规划师正相反,他们的意图是改变他们面对的一切。 二、理性规划理论

外国城建史题库

城建史思考题(外国部分) 1:为什么说城市是人类第二次革命和第三次大分工的产物?马克思怎样论述城市诞生的条件?恩格斯怎样评价城市诞生的意义?(P1-3) 2:古埃及人的宗教哲学对城市建设有何影响?从古埃及几个不同时代城市的规划特点谈城市规模随时代发展演变的关系和阶级差别在城市规划布局中的反映? 3:古埃及城市建设有哪些成就?(P4-8) 4:古代两河流域早期由什么部族人开发?他们的宗教信仰与世俗统治之间的关系与埃及人有何不同?这在城市形态上有何反映?(P10) 5:古代的乌尔城平面布局有何特征?为什么采取这种形式?(P11) 6:古代两河流与城市新巴比伦规划布局有何特点?有何成就?(P12-13) 7:古代米提亚-波斯人首府爱克巴塔纳城市规划布局反映了什么样的宇宙观?古波斯王大流士的宫城建设部局有何特点? (P14) 8:印度河早期文明中有哪两个著名城市?其规划布局有何特点?有何成就?(P16-17) 9:古代美洲曾形成哪三个大的文化中心?各有何著名的城市?城市有哪些主要要素?其规划布局有何特点?(P18-20) 10:古希腊城市文明的发展与自然和社会条件有何关系?古希腊历史上有那几个发展时期?其城市文明在那些时期达到高峰? (P21) 11:从爱琴文化中的科里特文化到迈西尼文化,城市建设演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什么?(P22) 12:希腊古风时期和古典时期的卫城有何演变和发展?为什么说城市建设的市民参与传统可以上溯到古希腊的城邦国家? (P23-24) 13:古代雅典城市是怎样形成的?其城市布局的混乱和空间规划设计的高超艺术如何统一解释?(P26) 14:试分析描述雅典卫城的空间序列效果,(P27-28)并加以评论. 15:古希腊公共外部空间有何特点?希波丹姆的规划原则包括哪些内容?在米利都城规划中得到如何运用?(P28-30) 16:希腊化时期希腊城市布局有何变化?城市建设有何进步?(P31-33) 17:古罗马城市建设与古希腊有何异同?你能从自然、社会和文化背景做出一定解释吗?(P35-36) 18:古代伊达拉里亚的城市规划程序和思想有何意义?(P36)古罗马城市有哪些基本要素? 19:罗马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城市建设有何成就和问题?(P37,41-43,46) 20:古罗马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广场建设有何成就?试分析其空间设计构图手法。(P37-38,42-43) 21:为什么说典型的罗马城市规划模式只有在营寨城这类殖民城市里得到实现?试述维特鲁威的理想城并予以评价?(P46)22:西欧中世纪初期发生了那些重大社会变迁?对城市发展来说产生了什么后果?(P47-48) 23:西欧中世纪分为几个时期?何时城市再度兴起?城市中的社会力量是如何变化的?(P47-48) 24:西欧中世纪城市发展的基础有那几种类型?其选址,规模,产业人口分布有何共同特征?(P48) 25:西欧中世纪城市采取哪些平面类型?城市中的要素有何布局特色?(P48)举法、德等国实例说明。(P53-57) 26:为什么说西欧中世纪城市在今天看来有许多优点作为宝贵的遗产?中世纪城市的问题是什么?(P49) 27:中世纪意大利几座著名城市的空间布局有何特色?(P49-52) 28:中世纪东罗马和俄罗斯人在城市文化方面有何联系?有何成就?试举著名城市建设为例说明?(P58-62) 29:伊斯兰地区的自然和社会以及宗教文化在其城市规划建设中有何反映?除在西亚以外,在欧洲、印度还留下什么宝贵的历史遗产?试分析其空间艺术构图的成就。(P63-70) 30:日本在中世纪如何吸收中国城市文化?有那些仿中国城市规划的作品?何时独立发展自己的文化?(P70-71) 31: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社会、经济背景是什么?这一运动的思想支柱是什么?文艺复兴运动如何分期?(P73) 32:文艺复兴时期在城市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有何成就和局限?有哪些著名的建筑、规划师?(P73)其具体贡献各有哪些? 33:试述文艺复兴的几个理想城。分述其平面布局和形式的依据(P74-76) 34:文艺复兴时期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手法是什么?巴洛克的城市设计手法有何特点?举例说明。(P76-79) 35:文艺复兴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城市广场设计?各有何手法特色?(P80-85) 36: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有何著名园林?(P86) 37:绝对君权时期的政治、经济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说法兰西是当时欧洲城市与建筑的中心?(P87) 38:绝对君权时期法国城市建设有那几方面重大实施?其基本手法有那些?举例说明。(P88-91) 39:绝对君权时期法国园林建设有那两大作品?其影响如何?(P91-92) 40:当时的俄国和德国、丹麦城市规划如何反映出凡尔赛规划的影响?(P93-95)

权变领导理论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 Fred Luthans. The Contingency Theory of Management: A Path Out Of the Jungle [J]. Business Horizons, Jun 1973, 16(3):67-73. M. Bennett. Testing Management Theories Culturally[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77, (62):578~581 Paul R. Lawrence & Jay W. Lorsch. Differentiation and Integration in Complex Organizations [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67, Jun, 1-47. 常改. 浅谈:领导理论的发展[J]. 改革与开放,2009,05:127. 陈寒松,张文玺. 权变管理在管理理论中的地位及演进[J]. 山东社会科学,2010,09:105-108. 陈亮,王保平. 试论四维度领导行为权变理论模型的建立——以过渡型社会为背景[J]. 生产力研究,2006,06:237-239. 郭宇立. 领导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0,09:47-48. 胡剑影,蒋勤峰,赵兰琪. 国外领导理论研究评述[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11:93-96. 姜凌燕. 领导理论的历史发展与演变[J]. 领导科学,2009,26:22-24. 李随成,樊相宇.领导理论的新进展[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1998,02:60-63. 潘旭明. 领导理论的演进及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04:49-55. 苏若葵.关于权变领导理论与领导行为理论的进一步探讨[J].中国市场,2008,39:104-105. 孙利虎.从近代西方领导理论视角剖析领导行为[J].生产力研究,2012,11:166-168. 唐宗清. 权变领导论的基本思想、主要模式及对校长工作的启示[J]. 教育评论,2001,06:46-48. 王沛. 当代领导心理学的理论与研究述评[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3:86-92. 许欢,彭忠益. 试论现代西方领导理论的演进[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05:87-90. 阎德民,王西昆. 权变领导理论评介[J]. 领导科学,1988,06:19-21. 郑晓明.领导权变理论述评[J].应用心理学,1990,01:19-24. 周世建.论菲德勒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式[J].理论学刊,1989,05:27-32. 朱昌远.权变领导论[J].领导科学,1988,03:28-30.

浅谈中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进程及相互关系

浅谈中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进程及相互关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从无到有,经历了各种思想的变化和改革。中西方因在文化和传统上的差别,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城市规划思想,自成一家。当代社会高速发展,全球化和城市化发展迅速,中西方联系越来越紧密,城市规划思想也在相互影响中向着更加自然和和谐的方面发展,促进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中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关系 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可追溯到夏商周时期。在这一阶段奴隶社会发展历程中。城市作为王权与神权相统一的代表在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同时还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辩证观。规划中的原始生态主义开始萌芽。城市规划也体现了这样一种哲学思想朴素的“天圆地方”人地观,引导规划中的方格网城市形态的形成,而“王城居中”、“中轴对称”反映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权力至上的以帝王为中心的思想。此时最有代表性的规划思想是《周礼·考工记》中的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周礼》提倡的礼制思想强烈的影响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及其思想理论,随着历代礼制的不断强化,皇帝尊崇地位升高,祭祀仪式繁复,统治管理机构增加,起在城市规划上必须按主次就位布局;礼制的序列在空间布局上更趋复杂化,这样在客观上必须要有相应的诸如对称、规整、轴线等布局手法才能适应。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种提倡尊卑有序、主次分明的儒家思想,明确的指出了以天子为中心的统治思想,正符合统治阶级加强中央集权统一的意图。显见《周礼》推崇根据宗法血缘和政治要求,行宗法分区,不仅在等级分区、规模大小的划分方面有着严谨的礼制制度,还用明确的尺度操作方法来加以实施,用宗法与政治相结合的方法强化王权的尊严。实际上,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主轴就是遵循礼制的思想。中国的封建社会基本上是一个稳定的王权主义时代,儒家稳固的文化统治维持着城市规划“天人合一”理念的恒定。城市的各项建设主要为统治者及其权力集团服务,城市格局表现为中轴对称、王城居中都城具有极高的首位度。在此同时传统的城市商贸业随着手工业日渐繁荣城市中的集市开始兴起。从唐长安的“东市”、“西市”至北宋汴梁繁荣的街市的形成与发展都说明了城市规划在潜意识中开始关注绝大多数城市居民的需求,潜在地体现了规划的“人本主义”思想。 到了西汉的武帝时代,开始“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因为儒家提倡的礼制思想最有利于巩固皇权统治。礼制的核心思想是社会等级和宗法关系,《周礼·考工记》的城市形制正是礼制思想的体现。从此,封建礼制思想开始了对中国长达3000年左右的统治。从曹魏邺城、唐长安城到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周礼·考工记》的城市形制对中国古代都城的影响得到了越来越完整的体现。与此同时,以管子和老子为代表的自然观对中国古代城市形制的影响也是长期并存的。许多古代城市格局表现出利用自然而不完全循规蹈矩。特别是宋代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一些位于通航交会处、水早路交通交会点的城市的布局开始冲破礼制约束,如汴梁、临安等。 (二)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典型格局 1、唐长安城

营销革命读书笔记

《原著读书笔记》 指导书 一、学习的目的和基本要求 管理学名著是管理学知识的典范之作,是管理思想的精华。通过管理学名著的阅读,学生获得与管理大师们的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学习大师们的思维方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管理知识的兴趣,加深对相关管理理论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进一步提升管理素养。 二、学习时间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第20周 2014年7月7日——7月14日 准备时间:2014年6月11日 三、学习的具体内容及安排 学生分成5人为一个小组,在指定书目中任选三本阅读,每两周进行一次学习交流,必须记录每个人的交流发言(包括阅读情况介绍和读后心得)并提交。 四、学习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原则上,学生必须在推荐书籍(见附件1)中挑选,如需另选,必须经过指导老师同意。 五、实习报告的内容和要求 1.写两篇读书笔记,每篇字数在5000字左右。读书笔记内容由三部分组成:(1)小组交流发言(每小组一份即可); (2)所阅读名著总体介绍以及每一章的主要内容; (3)读后心得体会,该部分字数在3000左右 2.写读书心得的注意事项: (1)要重点突出。认真阅读一本名著以后,值得写的感想、体会肯定很多,

不能面面俱到,必须有所选择、取舍。有的可以围绕着原文的主题与中心来写,有的也可以围绕原文的某个层次的内容来写,把笔墨集中在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几点上,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千万不能“感”到哪里就写到哪里。 (2)要联系实际。读书心得的“得”是因“读”而发的,如何“发”,就不得不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学习实际、社会实际、现实生活等。这一点也正是读书心得区别于其它文体的地方。当然,联系实际不要漫无边际,要有的放矢;同时,联系实际又不能牵强附会,生拉硬扯,要自然,合情合理。 3.读书笔记装订说明:见附件 (1)封面 (2)摘要 (3)目录 (4)正文 ①书目:写出选读的书名、作者、出版社、年月、写出本书的内容摘要; ②全书提要:介绍该书作者、著书的时代背景、书的章节构成、主要内容; ③心得体会 六、学习考核和成绩评定 根据两篇读书笔记(50%)及个人发言情况(50%)进行考核 附件1:管理学原著书目 附件2:《原著读书笔记》封面及装订顺序

中西方城市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业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 城市性质: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在城市网络中的分工和主要职能。 城市规模:指城市人口、用地、建筑、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等规模的综合。 城市规模:是指以城市人口总量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个方面。 用地规模: 用地性质:是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各类用地所规定的使用用途。用地性质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对土地的实际使用用途,如绿地、广场等;而是附属于土地上的构筑物的使用用途,如商业用地、居住用地等。大部分用地的使用性质需要通过土地上的附属建构筑物的用途来体现。 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予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的所需要的土地。 城市化S型曲线:起步阶段,生产水平力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间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的时候,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60%或以上;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以及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转化为城市人口。随着城市中国内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中国城市规划理论】 1.春秋战国时期:《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2.战国时期:各国都城开始向多种城市规划布局模式发展,如吴国国都阖闾城被规划成水乡城市,水网密布,交通便利,排水通畅;齐国临淄城根据自然地形布局,南北向取直,东西向沿河道蜿蜒曲折,防洪排涝设施精巧实用,并与防御功能完美结合;赵国的国都充分考虑北方的特点,高台建设,壮丽的视觉效果与城市的防御功能相得彰益。 3.三国时期:曹魏邺城的规划布局已经采用了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方法。邺城的规划继承了战国时期以宫城为中心的规划思想,功能分区明确,结构严谨,城市交通干道轴线与城门对齐,道路分级明确。邺城的规划布局对以后的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4.隋初:大兴城(长安)汲取了曹魏邺城的经验并有所发展,除了城市空间规划的严谨外,还规划了城市建设的时序:先建城墙,后辟干道,再造居民的坊里。 5.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从宋代开始,中国城市建设中延绵了千年的里坊制度逐渐被废除,在北宋中叶的开封城中开始出现了开放的街巷制度。 6.元朝:元代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另一个全部按照城市规划修建的都城——大都。其城市布局更强调中轴线对称,在几何中心建中心阁,在很多方面都体现了《周礼?考工记》上记载的王城的空间布局制度。 【西方古代城市规划理论】 1.古希腊城邦时期:提出了城市建设的希波丹姆模式,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市民民主文化。 2.古罗马时期:古罗马营寨城的规划思想深受军事控制目的影响,平面呈方形或者长方形,中间十字形街道,通向东南西北四个城门,交点附近为露天剧场或斗兽场与官邸建筑群形成的中心广场。 【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1.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包括1)由托马斯?莫尔提出的空想主义的乌托邦;2)康帕内拉提出的“太阳城”方案;3)罗伯特?欧文提出的“新协和村”;4)傅立叶提出的理想社会。 2.田园城市理论: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论,希望彻底改良资本主义的城市形式。他认为,城市人口过于集中式由于城市吸引人口的“磁性”所致,如果把这些磁性进行有意识的移植和控制,城市就不会盲目膨胀。一个田园城市的人口有30000人,占地404.7公顷。城市外围有202 3.4公顷的土地为永久性绿地,供农牧产业用。城市部分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有6条大道由圆心放射出去,中央是一个占地20公顷的公园,沿公园可建公共建筑物,公建的外围是一圈占地58公顷的公园,公园外圈是一些商店和商品展览馆,再外一圈为住宅,再外面为宽128m的林荫道,大道当中为学校、儿童游戏场及教堂,大道另一面又是一圈花园住宅。 3.卫星城镇的理论:20世纪初,大城市的额恶性膨胀,使如何控制及疏散大城市人口成为突出的问题。昂温与1922年以“田园城市”为基础,提出在大城市的外围建立卫星城市以疏散人口控制大城市规模的理论。同时期美国的惠依顿也提出在大城市周围用绿地包围以限制其发展,在绿地之外建立卫星城镇,设有工业企业,和大城市保持一定联系。1912-1920年,巴黎意图在距离16km的范围内建立28座居住城市,这些城市除居住建筑外没有生活服务设施,一般称这种城镇为“卧城”。1918年伊利尔?沙里宁主张在赫尔辛基附近建立一些半独立城镇,这些城镇除居住建筑外还设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服务设施,使得一部分居民就地工作。二战后英国人在伦敦外围建立了多个独立的卫星城镇,这些卫星城有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和一定的工业。 4.现代建筑运动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与《雅典宪章》:法国人勒?柯布西耶认为大城市主要的问题是城市中心人口密度过大,现有道路系统无法满足机动交通的要求,城市中绿地空地太少,日照通风、游憩运动条件太差。他主张提高城市中心区的建筑高度,向高层发展,增加人口密度,组织分层的立体交通,增加街道宽度及建筑的间距,增加空地、绿地,增加居民与绿地的直接联系。同时期,美国人赖特却呼吁城市回到过去的年代,依靠电话和小汽车的力量,将大城市分散,使得家庭与家庭之间有足够的距离,通过减少接触来保持家庭内部的稳定。与1933年制定的《雅典宪章》指出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