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可持续发展调研报告

农业可持续发展调研报告

农业可持续发展调研报告
农业可持续发展调研报告

水城县猕猴桃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水城县绿色产业服务中心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前言

国发[2012]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总体要求中明确提出加强山区特色经济林建设,支持因地制宜发展花椒、金银花、猕猴桃、核桃等经济作物。为加快水城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最大限度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通过半年调研的目的,是寻找一条最适合我县发展猕猴桃产业的模式,经验和做法,到2020年我县规划发展猕猴桃30万亩,涉及28个乡镇,现将水城县猕猴桃产业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水城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可持续发展成效

水城县自2000年从四川苍溪引种红阳猕猴桃,近13年的种植试验表明,红阳猕猴桃比较适合水城的气候特点,成熟期比原产地提前1个月,表现为早熟。经后熟处理过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9%,总糖16.1g/100g,总酸0.94%,果糖0.9g/100g,维生素C168.8mg/100g(经贵州省理化测试分析研究中心测试),品质较原产地好,在同行业同类产品中可谓“一枝独秀”,所以,在水城又被赋予了“水城红心猕猴桃”的新名字,主要优点是:早熟、果实中等大小,果心红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香味浓郁,口感好,硬度适中,贮运性较好,抗逆能力强。2007年经省内专家进行田间鉴定,并顺利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由水城县统一打造的“黔宏牌”红心猕猴桃,曾获2007年中国(江西)果品及苗木展销会“猕猴桃类”金奖,先后被评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指定果品、2010年上海世博会指定有机果品2013年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为此,国内外订单纷纷青睐水城,产品闻名全国,基地单价一度达到60元/公斤,其价格是同类果品海沃德、秦美等品种的5~8倍,是四川红阳猕猴桃的2~3倍。由于水城独特的区域小气候,

同类产品品质无与伦比,加上其成熟期较四川等地提前1个月左右成熟,市场竞争优势明显,所以,水城红心猕猴桃产品的销售市场前景乐观。

截止2013年12月,全县已建成90000亩优质红心猕猴桃生产基地,其中,已经挂果的约10000亩,苗圃基地100亩,平均亩产0.75吨左右。相继有16个公司和21个专业合作社以不同的模式开展了猕猴桃种植,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气候,产业规模和生产水平逐年提升,产业效益凸现,红心猕猴桃已成为水城县产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二)做法

1、采取的“协会+公司+农户+基地”运作模式,即建园资金由公司全额投入,农户用土地和国家扶持资金入股参与分红的运作模式,农户得到实惠大,是真正带动老百姓发展致富的好模式。

2、政府支持:水城县委县政府出台相关文件,鼓励有资金有技术员的工作人员可以参加带领农户发展产业,并且从财政每亩补助2000元猕猴桃产业扶持资金,与国家开发银行贵州分行担保向种植户发放每亩7000元产业扶贫资金贷款,解决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困难。

3、在基础设施建设在大力倾斜,凡种植猕猴桃的区域,水利设施、道路设施同时配套建设,而且优先实施、优先保证。

4、通过扶持老基地,让老基地起到示范作用,带动企业、合作社、农户投入产业。

5、层层落实责任,县绿色产业中心负责猕猴桃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工作,实施乡镇负责土地流转、土地纠纷等工作,种植单位严格按实施方案要求组织实施,并签订三方协议。

(三)成熟的模式

1、土地流转模式

在项目未产生效益前,以猕猴桃生产经营业主(公司、合作社、种植大户等,以下简称企业)投入为主,国家扶持为辅;在项目产生效益后,议定适度的分红比例,议定土地入股标准、土地价值递增标准、土地返还标准。农户、村支两委、企业参与项目收益分红,实现资源共享,利益共赢,实现资源共共享,基地用工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基地农民。重点采用以下三种方式进行利益分配。

——土地入股保底分红模式:猕猴桃生产经营企业投入为主,国家扶持和农民投入为辅的“企业+村支两委+农户+基地”的运作模式,乡镇和村支两委负责土地流转,企业负责基地建设投入和市场营销,农户用土地和政府的产业扶持资金入股,实行保底分红,即在项目未产生效益之前,对农户的土地实行定额补偿,每亩土地补偿金为400元,基地产生效益后,企业、农户和村支两委参与利润分红,企业占69%、农户占30%、村支两委占1%(必须是村支两委集中流转的土地才享受分红,否则不参与分红)。分红期间,若农户分成达不到约定金额,由企业负责全额补足,村支两委不在享受分红,确保基地农户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共同合作模式:猕猴桃生产经营企业、村支两委、农户共同建园,采取“企业+村支两委+农户+基地”的运作模式,乡镇政府协助村支两委负责组织农户把企业规划的土地集中建园,并按企业的要求标准化建园,负责组织基地建设所需劳动力。企业投入建园所需苗木、肥料(不含农家肥)、水泥柱、钢丝、农药、地膜、基地建设技术指导和市场营销,国家扶持资金由企业使用。农户无偿提供土地,投入建园所需农家肥和建园所需劳动力。实行效益分成,基地产生效益之后,农户占65%,企业占30%,村支两委占5%(村支两委

不参加组织劳动力不享受分成)。

——地租模式:猕猴桃生产经营企业投入为主,国家扶持为辅,采取“企业+村支两委+基地”的运作模式,乡(镇)政府和村支两委负责把农户土地集中流转出来交给企业统一经营。企业负责建园全部投入,土地租金采取递增,每五年递增一次,建议租金为500、800、1000、1200元/亩/年。在基地产生效益之后,为了保护农户的利益,在基地纯收入超过10000元/亩/年,除土地租金外,按10%提成补助农户,按5‰提成作为村支两委集体经济(土地由企业自己的流转,村支两委不享受提成)。

2、运行的模式

成立猕猴桃产业协会,实行五统一即: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模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水城县小气候明显,特别适合猕猴桃的生长,至 2000年从四川引进“红阳”猕猴桃,12年的栽培结果表明,“红阳”品质较原产地好,市场认同度高,产业前景较好。通过实地调研,该产业目前还存在以下关键问题:

第一、果园内基础设施薄弱,机耕道、防风林、蓄水池、管网等未进行科学的设计,导致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

第二、品种单一,缺乏资源储备。水城县猕猴桃种植主要以早熟品种“红阳”为主,目前在贵州市场短期内有价无货,价格偏高,是国内“猕猴桃”市场均价的2-3倍,但3-5年后鲜果大量上市,难免会使整个产业陷入僵局。

第三、栽培水平参差不齐,亩产量较低,缺乏科技示范带动。目前水城县猕猴桃种植涉及16个公司和21个专业合作社,种植面积已经达到90000多亩,由于缺乏科技示范带动,企业间栽培管理水平差异大,未进行规范化种植,最明显特点的就是没有结合果园的地形及品种特性确定合理的

密度和架式,栽培管理措施必须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来制定,简单的“生搬硬套”外来技术难以实现高产、优质。红阳猕猴桃虽然在水城县表现出早熟,口感较原产地好的直观优点;但最大的缺点是亩产量较低,且优质果品率较低,经济效益不能最大化。

第四、没有统一规划的苗圃基地,目前还是一些公司自行繁殖苗木,没有统一的采穗圃,苗木质量难以保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园质量。

第五、科技支撑、示范带动的先导作用未凸现。猕猴桃种植近12年的时间里,未建立标准示范园,对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问题和技术进行科学研究,品种选育工作滞后。

第六、未形成产业链,缺乏保鲜和加工链条,目前的果品只能鲜果销售,导致销售时间短,企业压力大,产业很难做大做强。

第七、销售渠道有待拓宽,售销网络有待进一步完善。需要作以提高水城红心猕猴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目的的

各种市场策划。

三、总体思路及基本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为主基调,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构建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体系。按照“合作创新、加强转化、重点突破、引领跨越”的科技方针,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为目标,围绕果品增产、农民增收、生态安全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主题,培育生物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储备能力、转化能力,着力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难题,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加速农业发展实现区域化

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集约化推进。引导形成“以市场为先导、以物流为保障、以种植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的“4联动”现代农业产业化科学发展模式,构建猕猴桃全产业链、打造水城红心猕猴桃品牌,走高端产品的路子。

遵循市场带动产业发展的原则、产业带动农户致富的原则。

四、发展目标

(一)产业发展目标

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资源优化配臵为前提,结构调整为主线,高效、优质、高产为中心,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通过挖掘地方优势资源,引进新品种及新技术,逐步实现农业生产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产品市场竞争力。建立农民与龙头企业利益共享平台,长效带动农民增收就业、园区规划遵循因地制宜,集中连片,规模适度,超前设计,多功能组合与整体景观协调性相结合的原则,使水城县到2020年完成30万亩猕猴桃生产基地建设,主推品种为红心猕猴桃,红心面积占总面积的40%以上,产品定位为高端商品;标准化种植率80%以上,商品果率和优质果率分别达到95%以上和80%以上。到规划面积进入投产期,水城县猕猴桃总产猕猴桃总产量达30万吨以上,贮藏保鲜能力超过10万吨、鲜果销售13万吨,加工能力7万吨、规划期末产值14亿元以上,盛果期实现产值40亿元以上。把水城县打造成国内乃至世界最大的红心猕猴生产基地之一及省内桃猕猴桃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基地猕猴桃果肉红、黄、绿三色齐聚。产业发展的同时,着力培养龙头企业,把现有的16家公司和21家专业合作社打造成5个以上省级龙头企业及2个以上省级专业合作社,并且形成猕猴桃产业集团公司1个。

(二)配套基础设施目标

通过田间蓄水池、农网改造、进园公路、机耕道、中低产田土改造、积粪坑、农机购臵补贴、气调保鲜库、果汁加工厂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全县猕猴桃基地功能更趋完善,达到交通便利,排灌条件好,土壤肥力充足,果品质量好、上市时间长、深加工设备完善、果汁饮料市场广阔的目标。

(三)市场销售目标

立足国内,打开并占领国内高端优质猕猴桃的供应市场,建立深圳、杭州、上海、北京销售网络,并以全球化市场战略为目标,争取与四川中新、新西兰佳沛(ZESPRI)及美国都乐(Dole)公司合作,渠道共享及产品互换达到周年供应,共同推广市场。力争年销售高端猕猴桃鲜果超过13

万吨,年加工鲜果超过7万吨,销售果汁饮料不低于10万吨。

五、重点任务及区域布局调整

重点任务的布局在1800米以下的区域,涉及水城县28个乡镇,其中以米箩为核心的南部片区分布有7个乡镇,以猴场、蟠龙为核心的东部片区分布有5个乡镇,以发耳、都格为核心的南部片区分布有4个乡镇,以顺场为核心的南部片区分布有5个乡镇,以比德为核心的西部片区分布有7个乡镇。本次调研海拔范围控制在700~1800m之间,其中海拔700~1400m15万亩,海拔1400~1800m15万亩(具体见规划表)。海拔700~1400m之间以布局果肉红色、黄色猕猴桃系列品种为主,海拔1400~1800m之间布局果肉绿色猕猴桃系列品种为主。因猕猴桃属于呼吸跃点型的果品,为了提高贮藏率及贮后的商品性,建议修建低乙烯气调保鲜库。

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本规划共修建300m3蓄水池2000个,1000t低乙烯气调保鲜库 50个,10000t低乙烯气调保鲜库1个,入园及园内道路1500km,高低压电网改造2000km,中

低产田50000亩。

水城县到2020年共规划30万亩猕猴桃种植区,其中:以米箩为核心的南部片区7个乡镇77200亩,涉及米箩乡、阿戛镇、勺米、野钟乡、果布戛乡、玉舍、坪寨乡;以猴场、蟠龙为核心的东部片区5个乡镇68100亩,涉及猴场乡、蟠龙镇、红岩乡、化乐镇、陡箐乡镇;以发耳、都格为核心的南部片区4个乡镇69900亩,涉及发耳镇、都格镇、杨梅乡、鸡场镇,以顺场为核心的南部片区5个乡镇48800亩,涉及顺场乡、新街乡、龙场乡、营盘乡、花戛乡;以比德为核心的西部片区7个乡镇36000亩,涉及比德镇、南开乡、金盆乡、青林乡、林、木果乡、保华镇、董地镇(具体见附表)。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体系

县政府成立农业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下设猕猴桃产业发展工作组,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任成员,并成立水城县绿色产业服务中心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主抓猕猴桃产业,具体负责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各项事务。各乡镇成立相应机构,加强对本乡镇猕猴桃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主要负责把农民的土地集中流转给公司统一经营,采取投资者向乡政府承诺,乡政府向农民承诺的操作方式,严格要求投资企业做好后续管护资金准备,避免因企业投入不足而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发生,切实协调好农民与公司的关系,一方面,让农民放心流转土地,另一方面,让公司更加集中精力发展猕猴桃产业。

(二)基础设施配套体系

一是要在现有高等级公路和高速公路建设基础上,进一步疏通运输渠道,打通内部交通,加强猕猴桃种植区域道路连接,优先安排主产区通乡油路和通村公路建设,完善产区交通基础设施,围绕主要产区、对接交通干道,加强产地批

发市场和储藏设施建设,提高周转、集散、运输服务能力;二是要兴修水利,保持水土,整治好病险水库、小山塘,真正发挥水库(塘)在灌溉等方面的作用,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支持山丘区建设雨水积蓄等小微型水利设施,积极推广农民用水户参与管理模式,加大财政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加强基层抗旱排涝和农村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旱排涝和农村水利服务体系建设。

(三)科技支撑体系

一是要切实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广普及先进的猕猴桃实用技术,提高各种技术集成组装配套水平,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严格按照市场需求不断培育新品种,研究新工艺,开发新产品,积极引进和推广国内外猕猴桃保鲜、加工、包装、贮运等先进技术设备,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拳头名牌产,加强猕猴桃技术培训,努力提高科学管理水平,针对不同特点的果园,实施不同的科学管理施,积极向国家争取重大科研项目和猕猴桃产业开发项目,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注重科研开发质量;二是要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改善科研条件,深化猕猴桃科技体制改革,加强与科研院所联合进行项目攻关,通过建立猕猴桃农业科技基地、选派科技特派员扶持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模式,逐步构建布局合理、资源优势互补、产学研衔接的猕猴桃产业科技创新体系,为提高猕猴桃产业化生产水平。

(四)人才支持体系

一是要进一步制定完善相关的人才引进政策和优惠措施,吸引各类人才以多种形式积极参与水城县猕猴桃产业发展,优化引进政策,本着“有用便是才”的原则,对急需高层次紧缺人才实行“来者不拒”、“零门槛”引才,开通“绿色通道”,减免费用、简化手续,随到随聘,优化待遇政策,对引进的人才,工资待遇全部实行政策保障,确保落实到位,

设立专项资金,为引进人才智力提供保障,对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在一定年度内,政府给予一定标准的人才特殊津贴,大力建设高校学生实习基地和毕业生见习基地,以政企共建、企校共建等多种形式,在猕猴桃产业的龙头企事业单位建立基地,吸引高校毕业生;二是要着力加强人才培养,加强与省内外猕猴桃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各方面的猕猴桃专家为水城县的猕猴桃产业发展服务,建立由专家以及基层具有实践经验的科技人员组成的高效有力的咨询专家小组,负责猕猴桃产业发展的科技、政策、规划、发展等咨询工作。强化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充分依托“阳光工程”,在水城县设立猕猴桃技能培训班,重点对乡(镇)农技干部、猕猴桃企业生产人员和农户进行技能培训。

(五)投融资体系

一是要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争取市、县各级财政资金及社会资金为猕猴桃产业发展服务,积极组织猕猴桃管理部门、生产企业或专业合作社精心编制产业发展项目申报书,报送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努力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扶持,把国家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产业化、退耕还林、种草养畜、水土保持、以工代赈、土地整理开发等项目和资金进行捆绑使用,使项目与产业统筹发展,搞好道路、水系建设、改良低产园等,大幅度增加对猕猴桃产业的资金投入,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二是要积极拓宽投入渠道,积极争取各类金融机构对水城县猕猴桃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强金融、税收、保险对猕猴桃产业的支持,将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加工、综合开发等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加大对猕猴桃产业化经营项目的资金扶持力度,允许种植大户和加工猕猴桃企业以林权、厂房、设备等为抵押,扩大抵押物范围,提高农户联保贷款的授信额度,建立

多种形式的担保机制,适当放宽担保抵押条件,扩大小额贷款覆盖范围,有效为农户和企业解决贷款难问题,引导当地实力强劲的煤炭企业投资发展猕猴桃产业,对中低产果园进行承包改造,提高土地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省外工商资本、民营资本进入猕猴桃产业生产经营领域,增加产业资金来源,提升产业化水平;三是要积极创新投融资方式,采取政府、投资方与金融机构相结合的BT、TOT、PPP等投融资模式,缓解政府投入资金压力,尝试设立猕猴桃产业投资基金,将基金资产投入猕猴桃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猕猴桃种植、加工、宣传营销等项目,发行政府债券,以政府信用向社会各界筹集资金,用于猕猴桃产业的发展建设。四要依靠省扶贫办搭建“四台一会”等融资平台,帮助争取国开行等金融资金,或者在扶持龙头企业方面给与贷款贴息方面给与倾斜支持。

(六)宣传营销体系

一是要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切实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网络、电视、报纸、印发宣传资料和技术手册等多渠道宣传,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鼓励龙头企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在省级和央视频道开拓广告宣传领域,在高速公路等交通要道做大幅宣传广告,并积极组织参加各类相关活动,以提高名优产品的知名度;二是要积极探索多样化销售渠道,利用猕猴桃文化带动猕猴桃销售,在猕猴桃成熟季节,积极申请承办猕猴桃学会学术研讨会或年会,充分把握供求信息,参加各种展销会,在外地寻找代理商,设立固定销售点,建立销售网络,努力提高水城猕猴桃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以市场开拓带动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扩大市场覆盖范围。

水城县2010-2020年猕猴桃种植规划表

可持续发展工作汇报材料

可持续发展工作汇报材料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人类社会在发展中不断前进,而发展观也是在与时俱进、不断演变的。传统的狭义的发展观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财富增长,忽视社会的全面进步,忽视人的全面发展。这种发展观简单地把国内生产总值(GDP)视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与繁荣的主要标志,把经济建设为中心,误以为是以GDP为中心。随着人类进入从工业社会向生态化、知识化和信息化社会转变的历史时期,发展观也相应地发生着变化,一种新的广义的科学发展观逐渐形成。这种新的发展观,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相互协调发展,国家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质量有实质性提高,促进城乡之

间、地区之间、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相和谐地可持续发展。正如中共全会《决定》所概括指出的,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它既有量的增长,又有质的提高,结构的优化。既是物质的发展,又是精神的发展,既满足基本需要,也追求高级需要。新的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崭新思维理念,它的基本内涵是:一要全面发展;二要协调与可持续。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实现“代际公平”。即子孙后代拥有与当代人相同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当代人必须留给后代人生存和发展必需的资源与空间。新的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是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这是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

2021年农业产业调研报告完整版

编号:TQC/K480 2021年农业产业调研报 告完整版 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 【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年农业产业调研报告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一、调研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的增长 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 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 大。XX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 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 两者的收入比为3.22:1。随着我国社会发 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 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 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党的xx届四中全会 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

关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大力扶持和发展龙头企业,加快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进程,根据县人大年度工作的安排,农工委在常委会副主任王三毛的带领下,近期先后深入县农办、冈上、向塘、三江等部门和乡镇,就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成效 近年来,我县相关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全力打造新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坚持把龙头企业作为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大力加强农产品基地和农业服务组织建设,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向“企业+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的产业经营组织发展,加快了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1、龙头企业不断扩大。2007年全县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5家,2008年达70家,2009年达94家,占全市的39.3%,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9家,市级72家。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117亿元,出口创汇5000多万美元,实现税收2.1亿元,带动27.3万农户,实现户均增收3000元。 2、农产品基地得到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是龙头企业联系广大农民的主要纽带。近几年,政府每年投入资金1000万元左右,扶持龙头企业在“两带”建设农产品基地,基本形成了粮食、生猪两个主导产业和家禽、特种水产、蔬菜、花卉苗木四个特色产业的格局。至2009年底,已形成200亩以上的规模种植基地25家,20棚以上的规模养殖基地35家,全县生猪饲养达181.3万头,家禽饲养达3686.6万羽,水产品起水量12.02万吨,蔬菜种植26.2万亩,产量69万吨,苗木2万亩。 3、农业服务组织健康发展。每年投入资金80万元,引导扶持农业服务组织成长,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产品的有序流通。至2009年底,全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00多家,其中省级示范社3家,市级示范社7家,组建了生猪、蔬菜、水产、粮油等协会6家,各类中介组织30多个,培育各类农产品经纪人2000多人。 4、品牌创建初见成效。培育和发展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9个,国家绿色(有机)食品品牌24个,产品168个,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42个,注册商标124件,拥有“汇仁”、“皇禽”2个驰名商标和“国鸿”、“昌碧”、“稻香园”、“九木堂”等9个著名商标,绿色品牌和商标数量均为全省县(区)之首。 5、“一村一品”、“一乡(镇)一品”基本形成。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挖掘各乡(镇)、村的资源潜力,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目前,已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一乡(镇)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当前,农业正逐步进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新时期,这将对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了解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客观分析建设现代农业所面临的问题,笔者以“现代农业发展”为调研课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企业开展了详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赣县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狠抓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赣县共有19个乡镇,农业人口万人,农村劳动力万人,现有耕地面积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万亩,农业生产以种、养殖业为主,二三产业发展较慢。20XX年全县粮食总产量 21万吨,比去年增产5%,农村经济总收入达亿元,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95元,同

比增长%。 优化产业结构,特色产业发展呈现新亮点按照高效农业的发展目标,以典型示范引领结构调整,以政策措施推动新农村建设,初步形成了“甜叶菊、烟叶、蔬菜、”三大主导产业,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初见雏形。以韩坊、王母渡、大埠等乡镇为主的烤烟生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县种植烤烟面积亩,收购烟叶36259担,比去年净增烟叶4059担,均价元,比去年增加元,亩产值达2149元,烟叶收购总产值2500多万元,实现烟叶税550万元。以田村、南塘、茅店等乡镇为主的甜叶菊生产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全县种植面积万亩,比上年增长%。收购干叶吨,比上年增长% ,实现总产万元。为赣县甜叶菊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和群众基础。以五云、储潭等乡镇为主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取得了显著成绩,年产量达12940吨,年产值达3896万元,稳稳打入了赣州市这个大市场,并占具40%以上。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新提高 紧紧抓住国家把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农村的机遇,认真贯彻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大力实施农水改造、把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狠抓水利工程建设和农村“一池三改”沼气等项目建设。落实农机补贴政策,积 极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极大的提高了赣县农业机械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大作业调研报告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 大作业调研报告 题目:宁波市城区河流水质调研活动 班级:土木132 成员: 指导教师

宁波市城区河流水质调研活动 摘要: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资基础。但近期,自一位浙商在微博上悬赏20万元请温州瑞安市环保局局长下河游泳,随后又有不同地区的网友如法炮制,接力开出悬赏邀请所在地的环保局局长下河游泳,“请环保局局长下河游泳”一时成为网络上流行的活动。之后有些省份并将此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依据之一。所以我们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作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根据中央文明办和省文明办的要求,做了宁波市城区河流水质调研志愿实践活动这个课题。虽然说近年来宁波河流不断在治理改善,但还存在某些地区河流成死河的情况,而且在实施上,执行力也不是很强。所以通过这次实践,希望各级政府通过政绩比较,互相竞争,共同探讨,和我们一起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引导人们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关键词:宁波合作河流水质 前言: 宁波,简称甬,浙江省的副省级城市,浙江省第二大城市,计划单列市,是具有制定地方性法规权利的较大的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批准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的三大经济中心之一,全市总面积9816平方公里,人口760.57万(2010年)。位于浙东,长江三角洲南翼,北临杭州湾,南靠台州,东与舟山隔海相望。水资源虽然丰富,但是某些河流污染甚是严重,治理河流势在必行。 一.实践背景 1.时事背景: 近期,自一位浙商在微博上悬赏20万元请温州瑞安市环保局局长下河游泳,随后又有不同地区的网友如法炮制,接力开出悬赏邀请所在地的环保局局长下河游泳,“请环保局局长下河游泳”一时成为网络上流行的活动。在之前,合肥十条河流水环境将实行月考,考核的内容包括水质断面、排口截流情况和河道管理3方面内容,考核结果分优良、合格、不合格3个等次。城市水环境质量考核情况将纳入对各县区、开发区的目标管理责任考核,并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依据之一。 其实,多地“请环保局局长下河游泳”更像是民众的一种感情宣泄,反映出了城市河道污

2017年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四、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农村和农业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表现在:一是落后的思想观念是农户走入市场致富的障碍,部分农民延续过去计划体制下的习惯,思想不解放、保守,在需求资金项目上希望政府给予扶助,“等、靠、要”思想严重;二是种植结构单一,优质产品的比重依然很低,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较小,科技扶持的力度不够,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畜牧养殖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比重不高,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主导产业优势没有发挥,辐射带动能力不强,这导致农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幅较慢。 4、农业投入不足,金融支持跟不上,农业增收动力不足。一是财政投入不足。就政府而言,XX年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22687万元,占财政总支出141676万元的16%,比上年的支出17%低1.0个百分点。就大部分农民而言,维持生活已属不易,根本无力增加投入。二是农民贷款难更是一个普遍问题。信贷部门由于受管理权限、效益比较低等方面的影响,信贷支农的门槛设置过高,农民难以取得贷款。 5、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差,农业抗风险能力弱。农业为弱势产业,由于农业生产成本高,灾害、疫情、市场等风险较大,加之水利设施带病运行多、水利设施遭人为毁损严重、重建设轻管理现象普遍存在等因素导致保灌率降低,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 6、农民工就业增收能力不高。表现在:一是获取市场信息和外出务工渠道狭窄,据调查通过亲朋好友介绍外出务工的占60%以上,政府、中介组织只占15%左右,自由外出达到了25%。二是农民工收入偏低,月纯收入在1200—1300元占20%,1300--1500元的占70%,纯收入1500元以上的占10%。三是农民工整体素质不高,应对风险能力较弱。 7、农业科技的开发应用程度不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目前农村农业科技的开发和应用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一是投入不足,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受资金困难,基础设施条件不到位等因素影响,难以实施。二是农机推广体系不健全,与市场、农民要求存在诸多不协调之处。三是推广方式不合理,成效不明显。四是农技成果转化率低,很多农业科研成果停留在基础理论上,转化实用新型成果少。 五、对策及建议 1、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业,焦点在农村,作为农业大县,民不富则县不兴,因此必须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立足本地区实际,发挥区域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向导,抓好以优质小麦为重点的优质粮基地建设,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压缩低品质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促进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二是以规模化养殖为重点,加快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畜牧业是实现粮食转化增值,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要大力发展规模经营,优化畜产品区域布局,搞好农产品深加工,推广“公司+基地+银信+农户”的模式,以牛、羊、

有关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研报告书

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研报告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为从总体上把握和摸清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为领导完善决策部署提供服务,我市财政局农业科走访了县(市、区)一批龙头企业、基地,对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 (一)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迅速,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全市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9家,比的7家增加了1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从的36家增加到

105家;新增投资200万元以上的农业企业275家,新建了新湘农、苏仙邦尔泰、义捷粮油、加法果业、广湘食品、玲珑王茶业、济草堂药业、生平M业、坪上菌业等有代表性的产业化工程,东江食品工业园、石盖塘食品工业园初具雏形。与此同时,休闲观光农业方兴未艾,全市投资50万元以上的休闲农庄达216家,其中由省里评定五星级休闲农庄4家、四星级休闲农庄4家。这些龙头企业以“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组织形式,通过订单、合同、合作、参股等方式,把工农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解决了农户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收益低、抗御风险能力弱和公司生产所需原料等矛盾和问题;初步实现了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提高了效益,壮大了规模,增强了企业竞争能力。同时有力的带动了农民收入增加,提升了我市农业整体水平,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 (二)优势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区域化优势得到发挥。全市形成了以苏仙邦尔泰为龙头的油茶产业;以舜华鸭业、朗德鹅业为龙头的水禽养殖业;以裕湘面业、生平M业以及大北农、九鼎、希望饲料为龙头的粮食及饲料加工业;以东江湖渔业为龙头的淡水鱼养殖加工业,以狗脑贡、玲珑王茶为龙头的茶业;以新湘农、欢乐养殖为龙头的生猪养殖业;以万华红提、加法果业、永兴冰糖橙为龙头的果业;以海华

关于潍坊等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的考察调研报告

关于潍坊等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的考察调研报告 2009-04-20 字体:大中小 受伍杰忠副市长委托,湛江市委党校一行7人赴山东潍坊、寿光、青州、昌邑、烟台、青岛等地考察调研现代农业与龙头企业发展情况。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潍坊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 潍坊市地处山东省中部,幅员面积1.58万平方公里,人口867万,其中农业人口630万。从1993年开始,潍坊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并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依靠农业产业化探索出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2008年,潍坊市生产总值达2491.8亿元,人均GDP达到4112美元(全国人均2000美元),实现农业增加值281.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多元。种植业上,蔬菜出口占全国的20%;养殖业上,鸭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量的40%,肉类总产量104万吨;特种动物养殖皮380万张,居亚洲第一;加工业上,有加工企业2541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4家,年销售收入650亿以上,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43家,肉鸡肉羊出口量占全国的28%以上。因此,有“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的评价。其特点是: (一)思想观念新。潍坊是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1993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农业产业化战略。提出了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即以“以产业化提高农业、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发展龙头企业为重点,积极实施“三化(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三带动(龙头带动、市场带动、科技带动)、三变(农民变职工、变民工、变市民)”战略和“公司+基地+农户”农业经营机制的创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特色产业优。近年来,该市积极推行区域化种养、规模化经营,建设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生产规模较大的经济带,全市形成了17个主导产业。例如,以寿光为中心的60万亩蔬菜种植区,以青州为中心的4万亩花卉种植区,以临朐县为中心的1.5 亿只肉鸭饲养区,以昌邑为中心的苗木种植区等有效地发挥了现代农业的规模效益。该市按照“蔬菜搭台、经贸唱戏、政府投资、百姓收益”的思路,从2000年开始,连续举办了九届国际蔬菜博览会,第九届菜博会面积达到35万平方米,交易金额接近70亿元,2007年,该市位列全国百强县(市)第53位。 (三)产品竞争力强。一是建立和完善了农业标准体系和质检体系。该市搜集整理了61项国家标准和24项进口标准,发布实施了154项地方标准,产业标准实行动态管理,适时更新。同时,投资2亿多元,建立了农业、畜牧、水产三个市级检测中心,20多个市级检测站,100余处乡镇检测点,近千处企业(市场)检测室,建立起市、县、乡、企业四级检测监控网络。二是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发展一体化和合同生产基地,实行统一管理,提升基地标准化水平。三是精心培育农业品牌。该市大力实施三个“一批”战略,靠质量和诚信打造了一批品牌产业、品牌企业和一批品牌产品,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形成了寿光蔬菜、青州花卉、昌邑苗木等一批品牌产业;培植了得利斯等一批品牌企业;全市认证农产品品牌500余个。 (四)科技含量高。这些年来,寿光先后推广引进了200多项国内外新技术、1000多个新品种和立体栽培、无土栽培等30多个种植新模式,吸引瑞士先正达、以色列海泽拉、荷兰瑞克斯旺等知名种植业公司在寿光建立了6处菜果新品种实验示范基地,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这份年度报告以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为主题,集中讨论在现阶段中国城市发展的战略背景、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战略设计;对于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和落实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城市反哺农村、工业支援农业、缓解城乡差别、实现社会公平、完成城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系统的研究成果。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 究要点一、城际之间、城乡之间是一个区域系统在一个地域中,平面上的空间充填是一个有序的体系。人为的分割,虽然有利于行政管理,但却与真实的系统行为运行有很大的背离,既不符合几何原则,也不符合生产原则。因此,大、中、小城市之间的城际关系,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城乡关系,必须如实地看作是一种结构有序、功能互补、具有统一基础的复杂系统。从地理结构看,城际之间与城乡之间应当符合空间充填原理,它们在宏观 上是可辨识的,在微观上是随机的,实际上可以把大、中、小城市看作是立足于乡村平面上的、具有等级特点的一组空间充填物,共同构成一个区域综合体,并相应地发挥各自的功能。从社会结构看,城际之间与城乡之间符合社会分布原理,它们在本质上是由于社 会分工的不同和创造能力的差异,产生了在获取财富、分配财富、消费财富上的差异,但最终它们必须服从一个临界阈值,即作为区域内社会成员的每一个人,都至少应当获得作为体面生活标志的最低门槛,满足基本人权所赋予的“机会平等”。从产业结构看,城 际之间与城乡之间符合产业升级原理,它们在产业链形成与产业集群形成上,既有外在的联系与制约,又有内在的联系与制约。农村作为第一产业的集中地,提供了生存支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育功能。城市作为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集中地,提供了产品、服务及相应供需支持系统,从区域的整体上是互补的和不可分的,因此,不应单以“结果平等”的眼光去对待。从智力结构看,城际之间和城乡之间符合人口流动原理,乡村提供了人力 资源的丰厚土壤,不同等级的城市对于人才的吸纳和创造“生态位”的条件差异,表现出宏观可识别的吸附特征。由以上的阐述,可以发现只有把城市融入到区域的整个体系之中,并且始终把农村作为区域的基底平面,才能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城乡统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二、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两大转折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经验指出,必须慎重把握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的两大基本转折。第一个转折,是在财富分布空间相对平衡的 区域内,形成大小不等的点状分布(亦可视为区域增长极),随之发生了急剧的人口集聚能力、经济密度集聚能力、二三产业集聚能力和资本集聚能力的中心。这一个转折,表现在城市开发度急剧增强,工业化利用土地的规模急剧增强,固定资产投资的集中度急剧增强,科技含量和创新步伐等的急剧增强。这类急剧增强的结果,就在地理区域的空间平面上,形成了大、中、小城市等级布局的空间充填,使得广大农村与城市之间在财富创造、生活质量、社会保障等方面差距扩大,二元结构系数加大,形成了以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的基本格局,在力度和流向上“以农补工”占据主导地位。第二个转折,是在财富 分布空间已经相当不一个重大标志,其增长过程与财富积累呈非线形的对应关系。中国 从建国开始的发展战略中就有“积极推进工业化,相对抑制城市化”的主导思想,加上长期“恐城症”的制约,中国城市化50年的变迁,一直都在寻找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道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速度达到同期世界城市化进程速度的两倍,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城市化程度仍然十分落后。根据世界银行统计,在2002年世界高收入国家城市化率平均为75%,中等收入国家为62%,低收入国家为30%,而中国城市化率尚未达到40%。至2000年底,中国城市化率比世界平均低12个百分点,比世界发达国家平均低40个百分点。虽然从1949年全国建市67个增长至目前的600多个,但

农业农村经济调研报告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555647965.html,)/总结报告/调研报告 农业农村经济调研报告 为推进我县农业乡村经济快速发展,经县委、县政府研讨决定,我们组织个乡镇党委书记、有关部分首要负责同志和重点村村书记,于本月16、日赴三县就农业产业化、新民居建设进行了调查学习。实地观赏了涿鹿县矾山镇新民居建设、万全安家堡规划养殖小区、崇礼设备蔬菜基地等个点。经过现场看点、听取状况引见,三县立足县情、发扬优势、科学经营、强力推进的工作姿势以及比学赶超的工作气氛给我们留下了深入印象。在感触三县农业乡村经济迅猛发展的还,我们也看到了本身存在的差距,震动很大。 一、三县首要做法和经历 (一)抓特征,县政府打造优势产业带。三县都把特征优势产业作为培强农业、发展乡村的重中之重,规划扩张力度大,典型培养条理高,促农增见效果好。涿鹿县依照“区域化结构、产业化运营、专业化生产”的思绪,因地制宜发展葡萄、杏扁栽种、奶牛养殖三大主导产业,并将设备蔬菜、张杂谷子栽种作为后续产业着力培强。特别是,该县建成个葡萄栽种专业乡镇、个专业村、

带动万农户从事葡萄栽种,发展栽种面积万亩,年产葡萄近亿公斤,被国家林业局定名为“中国葡萄之乡”,产业化运营率到达%以上。万全县充分审阅本身前提,经过扩展种养规划、盘活闲置资产、统一托付治理、农民入股分红等有用办法,配以完善的治理体制,逐渐构成了“以鲜食玉米为主的特用玉米栽种加工、以燕麦为主的杂粮加工、以暖棚养猪为主的畜禽养殖加工和以果蔬为主的栽种加工”四大特征主导产业。该县产业优势突出,经济效益明显,先后荣获“中国鲜食玉米之乡”和“中国燕麦之乡”称号,年农大家均纯收入完成元。崇礼县根据地舆、天气等天然资源优势,大力完善农田水利基本设备建设,经过规范化服务和新种类、新技能的推行,着力发展设备蔬菜,率领全县农民走上致富路。该县发展设备蔬菜面积万亩,以崇礼蔬菜为主体的“坝上蔬菜”享誉京津及周边市场,年销售蔬菜万吨,完成产值亿元。(二)抓机制,县乡村合力推进新民居示范村建设新民居建设是改善乡村生活情况,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进农民福祉的一件惠民大事,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具体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主要战略意义。涿鹿县从年开展新民居建设以来,各项目标延续两年位列全市第一。该县共有个村列入省级新民居示范村,重点打造了矾山镇东关村和涿鹿镇清宁堡村两个环首都新民居精品 示范点。该县在新民居建设进程中,一是严厉土地政策,一直依照县域镇村空间结构规划、新一轮土地应用总体规划,充分寻求农民志愿,合规有序开展施行;二是搞好结对帮扶,坚持“+++”

特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特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9月中旬到10月底期间,先后组织了农委、畜牧局、中小企业局、旅游局等相关部门,围绕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针对“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课题,深入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四大特色产业基地详细了解情况,并召开了不同层面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在进行了多次深入分析、认真讨论、反复酝酿的基础上,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全县农业发展现状 在“xxx”之初,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调整后,针对农业生产信息闭塞、区位无优势、农业经营主体综合素质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功能不强等因素和农业基础设施水平低、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低、农民收入低的“三低”局面,组织全县广大干部开展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并组织各级干部外出农业发达的省、市进行了多次考察,结合**典型农业县实际,提出了“种蔬菜、兴畜牧、扩林果、输劳务、建沼气、强加工、抓中介、树品牌”的农业发展24字方针,随后在北京、四川等地考察学习后,针对**独特的自然气候、资源禀赋、产业优势,提出了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信息化、市场化程度也逐步得到提高,农业主导产业以笨鸡养殖为主的畜牧产业、以核桃、酥梨为主的林果产业,以设施蔬菜为主的蔬菜产业,以小米为主的小杂粮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新的特色农产品不断丰富,农民人均收入也在不断提高。从XX年的1840元提高到了XX年的2296元,年均递增5.69%。但从总体上看,我县的农业生产正处在由传统农业艰难的向都市型现代特色产业发展的转型、崛起、跨越的特殊历史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县农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同时也存在着几方面突出的问题。 (一)全县农业发展呈现的特点 1、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逐步确立 从指导农业生产情况看,指导农业生产的各级领导的思路不断更新,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正在逐步确立,并在指导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将农业产业化经营

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调研报告完整版

编号:TQC/K765 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调研 报告完整版 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 【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调研报告完整 版 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推进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为了了解我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市政协财农委于九月中旬组织部分委员并会同市农业局等相关部门,在乔万荣副主席的带领下,先后赴靖边、榆阳、神木等县区进行了视察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榆林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一)自然地理和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实现环卫事业可持续发展调研报告

实现环卫事业可持续发展调研报告 通过近一年的环卫工作实践和调查研究,我深深感到,用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观点,解决环卫事业前进中的问题,实现“科学发展、精细管理、优质服务、文明和谐”总体目标,既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实现环卫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一、我市环卫工作发展现状 全市环卫行业职工总数3120人,日清扫面积为642.46万余平方米,日清除垃圾2794吨。现有各种环卫车辆247台,其中市环卫局有94台。我局是市政府职能部门,主管全市环境工作。下设党支部13个,党员335人。现有职工1919人,其中三清一线职工1471人,二线管理收费人员448人。市区日清扫面积340万平方米,其中我局日清扫面积252万平方米,日清除垃圾750吨,所辖外区没有能力进行机械化清扫。近年来,在全市环卫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的环境卫生面貌得到了较大改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三清”作业质量基本达标 通过科学调整时间,实行18小时工作制,全天候保洁,保证了工作的时间;通过加大机械清扫的力度,对市区重点路桥实施机械化巡回清扫,保证了工作效率;通过主动延伸10米工作范围,互相拾遗补缺,保证了工作质量;通过坚持晨检夜查制、检查通报制、上挂下联奖惩制,保证了工作达标。 2、行业管理工作步入规范

规范全市环卫行业作业标准和环卫设施设置标准,解决了作业质量和作业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出台《鸡西市清运雪管理办法》、《鸡西市车容车辆运输卫生管理办法》等法规文件,解决了我市环卫工作无法可依的问题;实行门前环境卫生挂牌制,解决了日常环境卫生管理差的问题;实行建筑垃圾排放 * 和全程监管制,解决了建筑垃圾乱排乱卸的问题;开展散装货物运输车辆密闭改造工程,解决了运输车辆遗撒泄露的问题;实行袋装化统一收集、封闭式运输、高温焚烧处理,日产日清,解决了医疗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问题;采取全局上阵、全社会动员的方法和实行雪情待命制、有雪即清制,解决了清运雪不及时的问题。 3、环卫设施得到有效改善 近几年,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卫设施投入。xx年市政府投资400万元购置了清扫车、吸尘车、压缩车等设备;xx年投资687.8万元,购置了29台环卫专用车辆,落实垃圾中转站、地坑式转运站、公厕等配套资金125万元;xx年又购置垃圾压缩车13台,环保型保洁车75台、小型全封闭式垃圾收集车8台;xx年五区三县环卫部门争取资金354.20万元,购入38台环卫专用车辆,新式果皮箱523个,自制垃圾收集车60台,铁皮压缩桶60个等等。通过全市环卫部门的积极争取,环卫设施设备有了较大改善,机械化作业水平明显提高,市中心区域“三清”作业质量基本达标。 4、城乡环境面貌有所好转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加大强农惠农的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为了开好局,起好步,根据市委的按排部署,我们调研组成员,通过对乡村干部和村民的座谈,查阅资料,走村串户实地考察等各种途径了解,小纪汗乡农村经济基本发展情况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现将此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小纪汗乡基本情况 小纪汗乡位于榆林市西北19公里处,纯属风沙草滩地区,全乡辖14个行政村,76个村民小组,4556户14377人,农村劳力6702人,耕地面积59400亩。该乡工地开阔,地下水资源丰富,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田林草交错,井灌配套,交通便利。是农牧业发展的优生区。近年来,小纪汗乡党委、政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和优势产业为重点。农牧业快速发展,科技含量提高,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 十二五规划开局以来,随着国家各省、市、区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不断加大,乡党委、政府引导农民转变发展方式,走一条新兴化农产业产业化发展道路。由过去独家分散式经营模式,向农业企业集团过渡,个体养殖业向专业合作社养殖过度按照十二五规划的

要求,正在引导农民走一条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二、农村改革发展带来的基本变化 通过进村入户走访,农民衣食住行医教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生活质量有较大的提升。健康水平不断提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家用电器基本普及,我们所走访的村民全部用上了彩电,大部分是卫星接收,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使用率几本达到100℅ ,有的还使用太阳能、沼气等。通过调查情况看,电视是农民了解政策的最主要途径,我们采访的奔滩村刘福涛老人,他了解很多食品安全等社会焦点问题,多数都是从电视看到的。摩托车已成了农村劳动的代步工具,小车、农用车也在逐渐增加,仅大纪汗村各种车辆77辆,电话普及率达到了100%。电脑也逐渐进入农家,由于网络通讯设施不完善的原因,还未达到普及程度。饮食方面比城里人更环保、安全,吃的都是纯粮食喂养的土蛋和肉质类。生活质量大提高。 2、农民思想有了提高 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狠抓党建工作,各村开展“升级晋档、争先创优、精神文明、先进文化”创建活动中,农民的文明程度、文化修养有较大提高,村民纠纷少,村民之间和谐互助。通过采访,农民们纯朴、直率的回答,令人欣慰,他们普遍认为,现在党的政策好,政府对农民很关心,

2020年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研报告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研报告》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关于加快的调研报告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研报告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为从总体上把握和摸清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为领导完善决策部署提供服务,我市财政局农业科走访了县(市、区)一批、基地,对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 (一)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迅速,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全市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9家,比的7家增加了1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从的36家增加到105家;新增投资200万元以上的农业企业275家,新建了新湘农、苏仙邦尔泰、义捷粮油、加法果业、广湘食品、玲珑王茶业、济草堂药业、生平米业、坪上菌业等有代表性的产业化项目,东江食品工业园、石盖塘食品工业园初具雏形。与此同时,休闲观光农业方兴未艾,全市投资50万元以上的休闲农庄达216家,其中由省里评定五星级休闲农庄4

家、四星级休闲农庄4家。这些龙头企业以“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组织形式,通过订单、合同、合作、参股等方式,把工农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解决了农户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收益低、抗御风险能力弱和公司生产所需原料等矛盾和问题;初步实现了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提高了效益,壮大了规模,增强了企业竞争能力。同时有力的带动了农民收入增加,提升了我市农业整体水平,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 (二)优势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区域化优势得到发挥。全市形成了以苏仙邦尔泰为龙头的油茶产业;以舜华鸭业、朗德鹅业为龙头的水禽养殖业;以裕湘面业、生平米业以及大北农、九鼎、希望饲料为龙头的粮食及饲料加工业;以东江湖渔业为龙头的淡水鱼养殖加工业,以狗脑贡、玲珑王茶为龙头的茶业;以新湘农、欢乐养殖为龙头的生猪养殖业;以万华红提、加法果业、永兴冰糖橙为龙头的果业;以海华竹木、创兴人造板为龙头的竹木加工业;以太和辣业、三味食品、小徐呱呱为龙头的调味品加工业;以安仁食用菌开发公司为龙头的食用菌产业等10大优势产业。这些产业都体现了企业化、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特征,形成了“龙头+品牌+标准+基地”的产业化发展模式。

农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报告

以供给侧机构改革为抓手 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近年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以融合一二三产业为抓手,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建基地树典范,育企业强龙头,推动农业产业化提档升级显见成效。农业产业化从简单的粗加工逐步向精深加工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主导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利益联结方式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18年末,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营业收入36.93亿元;总产值40.06亿元;农产品加工增加值3.09亿元;实现利润6326万元;实现上缴利税2893万元。 **县现有规模以上农业企业共56家,其中:粮棉加工企业10家;林果加工企业30家;畜牧企业27家。现有龙头企业30家,其中***级龙头企业13家,地区级龙头企业29家。农业科技园区1个。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明显提高,精深加工产品实现多样化,有果汁、核桃油、红酒、啤酒、香酥脆枣,年产值2亿元以上。通过“****”工程建设,

建立农产品检测机制,农产品追溯体系,农产品生产质量销售体系不断健全。截止2018年底全县确定“百十一”基地面积22.89万亩,其中:建设特色林果“百十一”基地18.81万亩(红枣7.7万亩、核桃7.79万亩、苹果3万亩,葡萄0.32万亩、榛子0.008万亩)。建设水稻“百十一”基地4.08万亩。选17个养殖企业(合作社),纳入优质牛羊肉“百十一”基地,年内产优质牛羊肉1500吨,其中羊肉700吨、牛肉800吨。组建了**县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并规范运行,目前加盟企业达21家,2018年通过联合营运公司农产品数量70268.41吨,实现销售额10669万元。2014年,**县申报创建54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创建工作,现已通过***验收。目前全县有效期内“三品一标”认证产品总数达到25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6个、绿色食品17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1个(**大米),有机产品11个。当前我县农产品注册商标达到173个,其中:中国著名品牌1个,省级著名商标2个,**农业名牌产品3个。并在2015年获***级农业产业化先进县(市)称号。2017年获得***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县称号。2018年获得地区农业产业化优秀县称号。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32家,其中,林果业244家、畜牧业151家、种植业69家、农机服务业21家、手工裁剪业43家、农资业3家、其他服务业1家。社员11883人,注册资金总额142712.1643万元。

现代农业调研报告

现代农业招商调研报告 一、世界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目前,现代农业已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级的阶段,世界现代农业表现出如下主要发展趋势:一是农业抗灾能力越来越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农业从弱势产业向强势产业转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二是高新科学技术对农业的支撑和助推作用越来越显著,农业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现代农业生产越来越依靠高科技,科学技术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0%~80%。三是生产规模越来越大,经营越来越产业化、一体化和社会化,通过增加投入、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装备、强化组织管理等,集约化的现代农业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四是生产趋于标准化,质量走向安全化,现代农业要求对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全过程实行标准化管理。五是交融于世界经济循环,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和国际化,农业品牌竞争白热化。 二、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一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巨大成就,农民收入获得极大提高。二是主要农产品不仅数量大幅增长,而且质量迅速提高。中国谷物、籽棉、油菜、肉类产量和花生、水果产量上升至世界各国产量的第1位。中国用占世界约9%的耕地生产了占世界25%左右的粮食产量,基本具备了年产4.5~5亿吨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三是现代农业装备设施水平提高,初步形成了现代农业技术体系。我国现代农业园

区建设规模不断增长,截至2010年,我国各类农业科技园区已达4000多个,农业园区用地面积已经达到1180万公顷左右。 三、陕西省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一是现代农业建设基础较为坚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果业产量、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苹果面积、产量、品质稳居全国首位;以生猪、奶牛为重点的畜牧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水平不断提升;设施蔬菜发展势头强劲,成为西北地区面积最大的省份;干杂果生产稳步扩大。农业产业布局与结构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了关中奶畜、秦川牛、强筋小麦、猕猴桃产业带,渭北苹果、设施蔬菜产业带。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快速推进,建设各类园区1004个。农业物质装备条件显著改善,农机总动力达到2000万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2%。科技支撑能力稳步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 二是发展现代农业条件更加有利。主导产业发展、服务体系和农民组织化建设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典型模式,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效载体。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为改造传统农业提供了现代生产要素和管理技术,为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有利时机。扩大内需和优势农产品走出去战略的积极实施,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消费需求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以农业生物技术、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等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广泛应用和推广,以杨凌示范区为引领的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功能明显增强,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调研报告精品范文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调研报告精品范文 建设生态潘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利用已成为困扰潘集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虽然潘集区境内有淮河、茨淮新河、泥河、黑河等主要河流,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能够延缓潘集区水资源供给的压力。但是,水资源并非可无限制地使用下去,如何在已有的基础上科学地开发利用好现有的水资源不失为一条重要途径,应把它提高到战略高度上来。潘集区水资源应走“以水定粮,以水定产,以水定草,以水定林,以水定发展”之路,这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开发面向生态水资源”、“建设节水型社会”、创造良好生存空间的长远之计,任务紧迫,势在必行。 一、潘集区水资源及利用现状 1、水资源概况。潘集区是一个旱涝灾害频繁的农业大区。全区降水特征是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差异大。一年之内,夏季降水最多,平均占年降水量的49。8%,春秋雨季次多,分别占年降水量的22。7%和19。8%,冬季降水最少,平均只占年降水的7。7%。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926。0mm,年最大降水量1428。0mm,年最小降水量471。9mm。这种降水特征,导致潘集区旱涝灾害频繁,最近几年旱灾较为突出。特别是20xx年6-7月份,连续干旱无雨,淮河水位低,泥河、黑河引不进水而干涸。

目前,潘集区境内地表水资源有淮河、茨淮新河、泥河、黑河等主要河流。平均年径流总量1。44亿立方米,由于年内降雨量不均,其径流量、年内分配大多集中在汛期(6-9月),占年经流量的70%以上,据估算仅占年总径流量的10%左右,大部分径流量在汛期被排泄掉。潘集区地下水资源量,现状上的多年平均为1。25亿立方米,可采量为0。95亿立方米。 2、水资源利用现状。潘集区属于平原地带,提水型灌区。其境内的拦蓄工程少,地面水的利用率低。仅有的四条河流,其中泥河、黑河这两条淮河的支流,由于淤积严重,河底较浅,蓄水、引水的能力较差,干旱季节经常干涸,而且污染严重,水质较差。 潘集区辖有11个乡镇(街道),共有166个行政村,境内有淮南矿业集团的潘一、潘三、潘东三座大型煤矿和平圩发电公司,平电二期工程、潘北矿和田集发电厂正在建设之中,一批招商引资项目也已驻进或将陆续驻进潘集区,潘集区不仅是农业大区,同时成为能源新区。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企业的迅速发展,潘集区的水资源将面临水量短缺和水质污染日趋严重的问题。淮河上游企业污染及沿境内河流的生活污水直接威胁着潘集区提灌水质,威胁着潘集区城区用水的水质。 目前,潘集区私营企业不断发展,城镇化建设不断加速,城区面积和人口不断扩大和增加,更加重了潘集区水资源的压力,水资源将会阻碍潘集区实现崛起的进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