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学原理 外部性 练习题+答案

经济学原理 外部性 练习题+答案

经济学原理 外部性 练习题+答案
经济学原理 外部性 练习题+答案

第10章外部性

一、为每个关键术语选择一个定义

关键术语定义

-------------外部性1、认为如果私人各方面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达

成协议,他们就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的一个

命题

-------------正外部性2、在谈判和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成本

-------------负外部性3、当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有不利影响时的情况-------------社会成本4、为引导私人决策考虑由负外部性造成的社会成本

而征收的一种税

-------------外部性在化5、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无补偿的影响

-------------矫正税6、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科斯定理7、私人成本和外部成本之和

-------------交易成本8、当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有有利影响时的情况

二、判断正误

-------------1、正外部性是一种归市场上买者的外部利益,而负外部性是一种归市场上卖者的外部成本

-------------2、如果一个市场引起负外部性,社会成本曲线在供给曲线(私人成本曲线)之上-------------3、如果一个市场引起正外部性,社会价值曲线在需求曲线(私人价值曲线)之上-------------4、带来未被在化的负外部性的市场产生的均衡数量小于最优数量

-------------5、如果市场引起负外部性,那么,矫正税就将使市场向更有效率的结果变动

-------------6、根据科斯定理,外部性总是要求政府为了使外部性在化而进行干预

-------------7、为了使污染减少到某个目标量,如果每个污染企业都等量的减少其污染,这就是最有效率的

-------------8、当斯莫基熊说“只有你能防止森林火灾”时,社会是在努力用道德规与社会惩罚把野营时用火相关的外部性在化

-------------9、税收总使市场更无效率

-------------10、如果Bob对在餐馆吸烟的评价是10美元,而Sue对她吃饭时情节空气的评价是15美元,根据科斯定理,只有Sue拥有清洁空气的权利,Bob才不会在餐

馆吸烟

-------------11、如果交易成本大于受影响各方对外部性达成协议的潜在利益,就没有解决外部性的私人方法

-------------12、矫正税确定了污染的价格,而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确定了污染的量

-------------13、用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减少污染的好处是管制者不需要了解污染权的需求

-------------14、大多数经济学家不喜欢给污染环境定价这个想法

-------------15、在任何一种既定的污染需求曲线下,管制者可以用矫正税或发放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达到同样的污染水平

三、单项选择

1、外部性是()

A、归市场上买者的利益

B、归市场上卖者的利益

C、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无补偿的影响

D、对企业外部顾问支付的报酬

E、以上各项都不是

2、负外部性引起()

A、一种物品的社会成本曲线高于供给曲线(私人成本曲线)

B、一种物品的社会成本曲线低于供给曲线(私人成本曲线)

C、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曲线高于需求曲线(私人价值曲线)

D,以上各项都不是

3、正外部性引起()

A、一种物品的社会成本曲线高于供给曲线(私人成本曲线)

B、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曲线高于需求曲线(私人价值曲线)

C、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曲线低于需求曲线(私人价值曲线)

D、以上各项都不是

4、(没有在化)负外部性引起()

A、最优数量大于均衡数量

B、均衡数量大于最优数量

C、均衡数量等于最优数量

D、均衡数量大于或小于最优数量

5、(没有在化)正外部性引起()

A、最优数量大于均衡数量

B、均衡数量大于最优数量

C、均衡数量等于最优数量

D、均衡数量大于或小于最优数量

6、为了使负外部性在化,适当的公共政策反应将是()

A、禁止所有引起负外部性的物品生产

B、政府控制引起外部性的物品的生产

C、补贴这种物品

D、对这种物品征税

7、政府实行产业政策是()

A、为了使与工业污染相关的负外部性在化

B、为了使与技术进步行业相关的正外部性在化

C、为了有助于刺激解决技术外部性的私人方法

D、通过向高技术行业发放可交易的技术许可证

8、当一个人在一个拥挤的城区买了一辆汽车时,这就引起了()

A、有效率的市场结果

B、技术溢出效应

C、正外部性

D、负外部性

9、最有效率的污染控制应该确保()

A、每个污染等量地减少其污染

B、减少污染成本最低的污染者减少的污染量最多

C、对环境的任何污染都不能被容忍

D、管制者决定每个污染这应该减少多少污染

10、根据科斯定理,在以下哪种情况下私人双方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

A、受影响的各方在谈判中有相等的权利

B、受外部性影响的一方有不受影响的初始产权

C、没有交易成本

D、政府要求他们相互谈判

E、有大量受影响的各方

11、为了使正外部性在化,适当的公共政策的反应应该是?()

A、禁止生产引起外部性的物品

B、政府生产物品直至增加一单位的价值为零

C、补贴这些物品

D、对物品征收

12、以下哪一种情况不是在为消除污染外部性的谈判过程中各方引起的交易成本()

A、减少污染引起的成本

B、由律师费引起的成本

C、实施协议引起的成本

D、由受外部性影响的各方人数太多引起的成本

E、以上各项都可以作为交易成本

13、Bob和Tom住在同一间大学宿舍里,Bob对大声放音乐的评价为100美元。Tom对安静的评价为150美元。以下哪一种表述是正确的()

A、Bob继续放音乐是有效率的

B、只要Tom有安静的产权,Bob停止大声放音乐就是有效率的

C、只要Bob有大声放音乐的产权,Bob停止大声放音乐就是有效率的

D、无论谁有声音代奥的产权,Bob停止大声放音乐都是有效率的

14、Bob和Tom住在同一间大学宿舍里,Bob对大声放音乐的评价为100美元。Tom对安静的评价为150美元。如果Bob有大声放音乐的权利,而且,如果没有交易成本,下列哪一种关于外部性问题有效解决的表述是正确的()

A、Bob将支付Tom100美元,而且,Bob将停止大声放音乐

B、Tom对Bob的支付在100——150美元之间,Bob 将停止大声放音乐

C、Bob将支付Tom150美元,Bob继续大声放音乐

D、Tom对Bob的支付在100——150美元之间,Bob将继续大声放音乐

15、以下哪一个关于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和矫正税的表述是正确的()

A、矫正税比可交易的许可证更能使污染减少到目标量

B、只要把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分配给能以最低成本减少污染的企业,他们就可以有效地减少污染

C、为了用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确定污染量,管直至必须了解污染权需求的方方面面

D、矫正税和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都创造了一个有效的污染市场

E、以上各项都正确

16、对耗油极大的新车征收汽油消耗税是以下哪一项的例子()

A、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B、科斯定理的应用

C、把正外部性在化的努力

D、把负外部性在化的努力

17、污染的矫正税()

A、确定了污染的价格

B、确定了污染量

C、决定了污染权的需求

D、削弱了进一步减少污染的技术创新的激励

18、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A、确定了污染的价格

B、确定了污染量

C、决定了污染权的需求

D、削弱了进一步减少污染的技术创新的激励

19、富有的校友向母校提供了慈善捐助,以减少现在学生支付的学费。这是一下哪一项的例子()

A、把正外部性在化的努力

B、把负外部性在化的努力

C、矫正税

D、命令与控制政策

20、假设一个行业产生了污染这类负外部性,而且,可能把外部性在化的方法是命令和控制政策、矫正税和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如果要经济学家根据效率、实施的容易程度以及对该行业在未来进一步减少污染的激励对这些负外部效应在化的方法排序,他们很可能按以下顺序给这些方法排序(从最有利到最不利)()

A 、矫正税、命令与控制政策、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B、命令与控制政策、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矫正税

C、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矫正税、命令与控制政策

D、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命令与控制政策、矫正税

E、所有方法排序相同,因为任何一种政策都可以达到同样的结果

四、简答题

用下列信息回答1——3题

假设一个商业性苹果园在苹果生产中使用防虫剂。在这个过程中,有害的气味飘向附近的居

民区。

1、这是正外部性还是负外部性?解释之

2、如果这种外部性没有在化,市场是过度生产苹果,还是苹果生产不足?一种物品的过度

生产或生产不足是什么意思?

3、为了把这种外部性在化,政府应该对苹果征税还是补贴?为什么?

4、对外部性的两种公共政策是什么?描述这些政策。经济学家偏爱哪一种?为什么?

5、矫正税降低了还是提高了效率?为什么?

6、为什么可以认为在减少污染中可交易的许可证优于矫正税?

7、假设一个人喜欢培养草坪,而且培养了许多草坪。他用杀虫剂控制病虫害,有害的残留

物殃及邻居。他对使用杀虫剂评价为1万美元,邻居对清洁空气评价为1.5万美元。利用科斯定理分析可能出现的结果

8、在第7题中,为了保证找不到这个问题的私人解决方法,需要多大的交易成本?

9、当受影响各方努力消除外部性时,交易成本的来源是什么?

10、解决外部性的私人方法有哪些类型?

答案:

一:5、8、3、7、6、4、1、2

二:1、错:正外部性是归旁观者的利益,负外部性是归旁观者的成本

2、对

3、对

4、错:均衡数量大于最优数量

5、对

6、错:科斯定理表面,如果没有交易费用,私人各方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

7、错:可以以最低成本减少污染的企业减少污染的量应该多于要以更高成本减少污染的企业

8、对

9、错:庇古税可以使市场更有效率

10、错:对空气的产权的初始分配并不影响有效率的解决方案

11、对

12、对

13、对

14、错: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一个针对污染的市场将最有效率地减少污染

15、对

三:1、C 2、A 3、B 4、B 5、A 6、D 7、B 8、D 9、B 10、C 11、C 12、A 13、D 14、B 15、D 16、D 17、A 18、B 19、A 20、C

四:1、负外部性,因为生产苹果的社会成本大于生产苹果的私人成本

2、过度生产。过度生产是生产了真实成本大于真实价值的单位。生产不足是没有生产出真实价值大于真实成本的单位。

3、对苹果征税,因为要使这种外部性在化,就要使苹果的供给曲线一直向上移动到等于真实社会成本曲线为止

4、命令与控制政策是禁止某种行为的管制。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使私人激励与社会效率一致。经济学家偏爱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因为这些政策更有效率,而且为进一步减少外部性,比如通过技术进步减少污染,提供了激励

5、它通过吧供给曲线或需求曲线移动到真实社会成本曲线或价值曲线,使市场解等于最优或最有效率的解,提高了效率

6、管制者并不需要为了设置污染目标而去了解有关污染需求的方方面面

7、无论个人拥有使用杀虫剂的权利,还是邻居有清洁空气的权利,结果都是不用杀虫剂,而且空气是清洁的。或者是个人将不能购买污染的权利,或者是邻居将对个人进行支付,使其不再污染空气

8、潜在利益是15000美元-10000美元=5000美元。如果交易成本大于这个量,就没有私人解决方法

9、律师费,实施成本,当存在引起效率的价格区间时谈判破裂,以及利益方人数众多

10、道德规和社会约束,慈善事业,受影响企业的合并,以及受影响企业之间的合同、

曼昆经济学原理答案16—20

第十六章寡头 复习题 1.如果一个卖者集团可以形成一个卡特尔,它们想确定的产量和价格是什么? 答:如果一个卖者集团可以形成一个卡特尔,它们想确定的产量和价格是对整个卡特尔来说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与价格。 2.比较寡头与垄断的产量与价格。 答:如果寡头们可以联合起来统一行动的话,寡头与垄断的产量和价格相等。当寡头企业个别选择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时,它们的产量大于垄断的产量水平,小于竞争的产量水平。寡头价格小于垄断价格,大于竞争价格。 3.比较寡头与竞争市场的产量与价格。 答:寡头价格高于竞争价格。寡头产量低于竞争产量。 4.一个寡头市场上的企业数量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答:随着寡头市场上卖者数量增加,寡头市场就越来越像竞争市场,价格接近于边际成本,生产量接近于有效率的水平。 5.什么是囚犯两难处境?它与寡头有什么关系? 答:囚犯两难处境是指两个被捕获的囚犯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 囚犯两难处境的故事包含着一个一般性的结论,这个结论适用于任何一个力图维持其成员合作的集团。同一市场上的寡头在力图达到垄断结果时的博弈类似于两个处于两难处境的囚犯的博弈。 6.举出寡头之外的两个例子,说明囚犯的两难处境如何有助于解释行为? 答:例一,共有资源的使用。设想两个渔民——杰瑞和麦克,他们共同拥有一个湖泊,湖泊中价值2万美元的鱼类资源归他们共有。造一条渔船要花1 000美元。两人各有一条渔船,每人将得到一半的鱼类资源,可以赚9 000美元(1万美元收益减1 000美元成本),两人都可以造第二条渔船。如果某个人在三条渔船中拥有两条,他就得到三分之二的鱼类资源,这将带来11 333美元的利润。但如果两人都造第二条船,又是平分鱼类资源,而且两人的利润都下降,是8 000美元。表16-1表示杰瑞和麦克的博弈。 表16-1 共有资源博弈 例二,广告博弈。考虑两家化妆品公司——甲和乙,面临决策。如果两家都不向用户赠送免费试用的化妆品,它们平分市场。如果两家都向用户赠送免费试用的化妆品,他们仍平分市场,但利润少了,因为要承担送赠品的成本。但如果一家公司送赠品而另一家不送,送赠品的一家就把另一家公司的顾客吸引走了。表16—2是这两家公司的博弈。 表16—2 化妆品公司的博弈利己行为使这两家公司得到不良后果。

经济学原理第7版(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23章 1.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2.国内生产总值(GDP ) 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通常是一年或一个季度(3个月);衡量的生产价值局限于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之内,不管是由本国的国民还是住在本国的外国人生产;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不包括过去生产的物品;生产并合法出售的所有东西;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包括有形的物品,也包括无形的劳务;使用市场价格。 3.GDP的四个组成部分是消费(C )、投资(I )、政府购买(G )和净出口(NX )。 (1)逍费是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2)投资是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3)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4)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进口)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 4.真实GDP和名义GDP 真实GDP :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反映产的产量的变动 名义GDP :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当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是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即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 通货膨胀率=[(第2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100 第24章

1 .消费物价指数CPI 答:指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服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即:CPI =(当年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基年一篮子的价格)*100 计算消费物价指数:固定篮子、找出价格、计算这一篮子东西的费用、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计算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从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通货膨胀率=[(第二年CPI-第一年CPI)/第一年CPI ]*100% 生产物价指数:企业所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 衡量生活费用中的三个问题。(CPI高估了生活费用的增加) (1)替代倾向。CPI使用了一篮子固定不变的物品。 (2)新产品的引进。CPI基于固定不变的一篮子物品和服务,没反映出因引进新物品而引起的货币价值的增加。 (3 )无法衡量质量的变动。 GDP平减指数与CPI的差别: (1)GDP平减指数反映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CPI反映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CPI比较的是固定的二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这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GDP平减指数比较的是现期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同样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矫正经济变量 今天美元的数量=T年美元的数量* (今天的物价水平/T年的物价水平) 指数化:根据法律或合同按照通货膨胀的影响对货币数量的自动调整 真实利率和名义利率 名义利率指通常公布的、未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的利率(货币数量) 真实利率指根据通货膨胀校正的利率(货币购买力)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免费下载】经济学原理 外部性 练习题答案

第10章外部性 一、为每个关键术语选择一个定义 关键术语定义 -------------外部性1、认为如果私人各方面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达 成协议,他们就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的一个 命题 -------------正外部性2、在谈判和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成本 -------------负外部性3、当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有不利影响时的情况-------------社会成本4、为引导私人决策考虑由负外部性造成的社会成本 而征收的一种税 -------------外部性内在化5、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无补偿的影响 -------------矫正税6、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科斯定理7、私人成本和外部成本之和 -------------交易成本8、当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有有利影响时的情况 二、判断正误 -------------1、正外部性是一种归市场上买者的外部利益,而负外部性是一种归市场上卖者的外部成本 -------------2、如果一个市场引起负外部性,社会成本曲线在供给曲线(私人成本曲线)之上-------------3、如果一个市场引起正外部性,社会价值曲线在需求曲线(私人价值曲线)之上-------------4、带来未被内在化的负外部性的市场产生的均衡数量小于最优数量 -------------5、如果市场引起负外部性,那么,矫正税就将使市场向更有效率的结果变动 -------------6、根据科斯定理,外部性总是要求政府为了使外部性内在化而进行干预 -------------7、为了使污染减少到某个目标量,如果每个污染企业都等量的减少其污染,这就是最有效率的 -------------8、当斯莫基熊说“只有你能防止森林火灾”时,社会是在努力用道德规范与社会惩 罚把野营时用火相关的外部性内在化 -------------9、税收总使市场更无效率 -------------10、如果Bob对在餐馆吸烟的评价是10美元,而Sue对她吃饭时情节空气的评价 是15美元,根据科斯定理,只有Sue拥有清洁空气的权利,Bob才不会在餐 馆吸烟 -------------11、如果交易成本大于受影响各方对外部性达成协议的潜在利益,就没有解决外部 性的私人方法 -------------12、矫正税确定了污染的价格,而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确定了污染的量 -------------13、用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减少污染的好处是管制者不需要了解污染权的需求 -------------14、大多数经济学家不喜欢给污染环境定价这个想法 -------------15、在任何一种既定的污染需求曲线下,管制者可以用矫正税或发放可交易的污染 许可证达到同样的污染水平 三、单项选择

经济学原理_试题(B)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本科2010级经济学原理期末考试(B 卷) 专业: 姓名 学号 成绩 任课教师: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30分) < 1、关于生产可能性边界,以下不正确的是:( ) A 、 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个国家利用资源所能生产出的最大商品集合的边界。 B 、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斜率代表了增加某种商品产出的机会成本。 C 、 生产可能性边界凹向原点是因为资源的稀缺性。 D 、 生产可能性边界随着技术进步而向右移动。 2、对一种奢侈品征税,很可能使税收负担( ) A 、 更多的落在买者身上 B 、 、 C 、 更多的落在卖者身上 D 、 在买者和卖者之间平等的分摊 E 、 完全落在买者身上 3、假设可以购买三个一样的鼠标。买者1愿意为一个鼠标支付60元钱,买者2愿意为一个鼠标支付50元钱,买者3愿意为一个鼠标支付40元钱。如果鼠标的市场价格是50元钱,将卖出多少鼠标,这个市场的消费者剩余值是多少( ) A 、 将卖出一个鼠标,消费者剩余值为60元钱 B 、 将卖出三个鼠标,消费者剩余值为0元 C 、 将卖出三个鼠标,消费者剩余值为10元 D 、 将卖出两个鼠标,消费者剩余值为10元 ; 4、如果一个竞争企业的产量翻了一番,它的总收益( ) A 、 翻一番 B 、 翻了一番还多 C 、 翻了不到一番 D 、 不能确定,因为物品价格可能上升或下降。 5、在能供给整个市场的产量时,其平均总成本一直下降到最小的企业称为( ) A 、 完全竞争者 B 、 自然垄断 C 、 政府垄断

E、受管制的垄断 6、垄断竞争企业在长期内经济利润为零,是因为:() A、市场上存在许多卖者。 B、虽然产品有差异,但产品之间的差异不够大。 C、企业可以无成本的自由进入与退出市场。 D、以上都是。 7、在以下商品中,提高价格最有可能使生产者的收入提高的商品是:() A、粮食。 B、》 C、高档服装。 D、汽车。 E、手机。 8、下列哪个事件影响了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A、2010年中国人的家庭劳动 B、2010年中国公司在海外承包的大型建设工程 C、2010年在中国的一家钢铁公司为另一家在中国的造船厂生产的特种钢材。 D、2010年在中国的一家汽车公司把生产出来的汽车封入库存,以便明年旺季销售。 . 9、X与Y两种商品的价格分别由去年的10元与2元上涨至今年的11元与元,如果一个篮子是由4个X和10个Y组成的,那么以去年为基期,今年的通货膨胀率是() A、10% B、15% C、20% D、25% 10、下列情况中可能会降低社会的失业率的是() A、政府组织公共培训计划 B、政府提高最低工资水平 C、工会为其会员争取更高的工资待遇 D、| E、企业实行效率工资 11、下列不属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是() A、公开市场操作 B、法定准备金 C、贴现率 D、发行或回购国债 12、假定货币供应量是万亿,真实GDP是5万亿,物价水平是2,货币流通速度则是()

产业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产业经济学期末复习 题型 一:单选 10*1.5’ 二:名词解释5*4’ 三:简答题 5*8’(其中必有一题计算题,一个关于博弈论的题) 四:案例分析 两题 一题10’一题15’ 考试重点(但不是只考这些哦!!!!!) P1 产业的概念 生产经营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劳务(即同一类产品或服务)的企业所组成的集合。 P6 那张图 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 P17 规模经济定义 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导致的经济。 P18判定系数 。 平均成本曲线呈水平线产出量的一定范围内,本,规模收益不变,在,平均成本等于边际成如果平均成本曲线上升; 加,济,即随着产出量的增成本,则存在规模不经时,平均成本小于边际当平均成本曲线下降; ,,即随着产出量的增加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时,平均成本大于边际当1FC 1FC 1FC MC AC FC =<>= P19 范围经济定义,要会判断是否存在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原有的生产或销售鬼才来生产或销售多于 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 产业结构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政策理论 反垄断与管制理论 市场结构 市场行为 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关联 产业布局 产业政策科学 产业组织政策 产业结构政策 反垄断法 政府管制 市场绩效

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如果企业增加产量能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如果企业增加产品 品种或种类能节约成本,则范围经济存在。 ) ,(),()(件可用下式表示: ,则存在范围经济的条所发生的总成本单位的产品和单位的产品)表示一个企业生产,(令y x y x y x y x Q 0TC 0Q TC Q ,Q TC Y Q X Q Q Q TC +< P36 绝对集中度指标 最基本的市场集中度指标是绝对集中度,通常用在规模上处于前几位企业的生 产、销售、资产或职工的累计数量或数额占整个市场的生产、销售、资产、子宫 总量的比重来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度。 意味着非常高的集中程接近于小的部分;相反的,个企业仅供应了市场很意味着最大的接近于数之和。额、资产额、或职工人位企业的生产额、销售 表示前;买方的数目)(计量买方集中度时指为市场上卖方企业数目职工人数;额、资产额 位企业的生产额或销售列的第为按照资源份额大小排位企业的市场集中度; 前表示市场上规模最大的式中,1n 0n N n 111n n n i i i n N i i n i i n CR CR X i X CR X X CR ∑∑∑==== P38赫希曼指数知道概念 、基尼系数、洛伦茨曲线 HHI ,也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其计算公式为: 。代表该产业内的企业数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第代表企业的规模;代表代表市场总规模;式中,n i /i X )(HHI n 1 221X X S X S X X i i i i i n i i ===∑∑== 洛伦茨曲线表示的是市场占有率与市场中由小企业到大企业的累计百分比之间的关系。

经济学原理笔记整理(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 任何一个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理性人最终的选择必然使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第十章:外部性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如果没有市场失灵,竞争市场的结果是有效率的,即最 大化了总剩余(包括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 外部性(是一种市场失灵):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由于自利的买卖者忽略其行为的外部成本或收益,有外部性时,市场结果是没有效率的。政府行为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即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公共政策能够提高效率。 负外部性的例子:空气污染,狗叫,邻居吵闹,噪声污染,二手烟,驾车时打电话对路人不安全 市场均衡,最大化了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 供给曲线,表示私人成本,卖着直接承担的成本。需求曲线,表示私人价值,对于买者的价值(也就是支付意愿)。 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外部成本:对旁观者负外部性影响的价值。 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征税=社会成本 当市场参与者必须支付社会成本时,市场均衡=社会均衡。 正外部性的例子:接种预防传染病的疫苗,研究创造知识,教育(减少了犯罪和改善了政府)。存在正外部性时,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私人价值(对买者的直接价值)+外部利益(对于旁观者的价值)。 社会最优数量是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补贴=外部利益 如果存在负外部性,市场生产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征税。 如果存在正外部性,小于。补贴。 技术政策:政府干预经济旨在扶持增进技术的企业。 专利法,技术政策的一种,对个人或公司创造发明的产权予以专利保护。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命令与控制政策:直接管制。限制排污,强制使用某项技术。 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向私人决策者提供由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的激励。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矫正税: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考虑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成本的税收。庇古税。理想的矫正税=外部成本。 对于正外部性的活动,理想的矫正补贴=外部利益。 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使私人激励和社会利益结合,使私人决策者做决策时考虑行为的外部利益和外部成本,使经济向资源配置更有效率的方向移动。 不同企业削减污染成本不同,有效率的结果:减排成本最低的企业减少最多的污染。 污染税是有效率的:减排成本低的企业减少污染,进而减少税收负担;减排成本高的企业更愿意支付税收。 管制是无效率的:需要所有企业都减少一定数量的污染。 矫正性税收对环境更有利:给企业激励,只要减污成本低于税收。而管制没有给企业继续减 排的激励。 汽油税,消除三种负外部性:拥挤,车祸,污染。

经济学原理试题

一、判断题(下列各题,如果您认为正确,请在题后的括号中打上“√”号,否则请打上“×”号,每题1分,共10分)1.由于世界资源是有限的,当两个国家发生贸易时,一个国家的消费如果增加,另一个国家的消费必定减少。()2.假设其他条件都不变,当苹果的价格升高时,苹果的供给就会增加。()3.无论是完全竞争还是垄断竞争,厂商在长期内只能得到正常利润。()4.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的总满意度会随着所吃糖块数量的增加而减少。() 5. 当苹果的价格处于均衡价格时,每个想得到苹果的人都可以得到。() 6.通货膨胀期间的所有价格都上涨。()7.财政政策的作用,是通过政府的税收和支出的力量而移动总供给曲线。()8.对经济学家来说,投资这个词表示购买股票。()9.当你把50美元存入你的支票账户的时候,M1仍然不变。()10.自动稳定器存在一个潜在执行上的滞后,因为萧条开始时,国会需讨论所面临的问题。()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 1.以下不属于生产要素的是() A.电脑B.用于创办新公司的100万美元C.工厂的工人D.在达拉斯的一块空地皮 2.我计划去看一场5美元的电影而不是复习准备考试,这场电影的总机会成本是() A.是我用这5美元所能买到的东西以及我所放弃的学习时间。 B.是5美元。 C.取决于电影好看与否。 D.是我在相同时间里所能学到的东西。 3.市场机制是() A.依靠销售和价格来向生

产者传递信息。 B.消除由于政府干预而导致的市场失灵。 C.通过政府的中央计划得以实现。 D.是非常无效率的,因为无法通过直接的方式在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进行沟通。 4.一个社会必须关注生产什么这一问题,因为()A.政府失灵。 B.一个经济体内部的资金是有限的。 C.生产可能性曲线。D.它不能生产所需要的所有商品和服务。 5.下面哪种情况能够使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A.经济体中资金量的增加。 B.雇佣工人数量的减少。 C.技术的提高。 D.美国移民数量的减少。6.某消费者消费一个单位的某商品获得的效用为50,消费两单位该商品的效用为90,消费三单位的效用为121,则该消费者消费第三单位的该商品获得的效用边际效用为()A.87 B. 40 C.31 D.71 7.当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则食物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将( )。 A. 大大增加 B. 稍有增加 C. 不变D. 8.如果某商品的价格从3元上升到5元,其需求量从11单位下降到9单位,该厂商的收益将( )。 A. 增加B. C. 不变 D. 9.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某商品的价格下降10%能够引起消费者在该商品上的总支出增加1%,则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是( )。 A. 富有弹性的 B. 缺乏弹性的C. 单元弹性的 D. 10.总产量曲线的斜率是() A.总产量 B.平均产量 C.边际产量

经济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第一章 1.稀缺性: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用油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3.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4.平等:讲这些资源的成果平均地分配给社会成员 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6.理性人:能系统而由母的的尽最大努力去实现目标 7.编辑变动: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8.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9.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10.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11.市场势力:单个人或者一小群人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 12.生产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动数量 经济学十大原理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5、毛衣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7、政府又是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事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第二章 要点 1.循环流向图,见书20。在这个模型中,经济由两类觉得这,家庭和企业组成, 2.物品与劳务市场上,家庭是买者,生产要素市场上,家庭是卖者 3.生产可能性边界:一个图形,标明在生产要素和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出。大炮与 黄油 4.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他们如何在特定市场上相互影响 5.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 6.关于世界的表述有两种类型:一,实证表述:描述性的,关于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表述;二,规表述: 关于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表述 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1.某种物品与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2、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一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微乎其微的市场 3、完全竞争的市场具有的两个特征:可供销售的物品是完全相同的;买者与卖者众多以至于任何一个买者或卖者无法影响市场价格,此时他们被称为价格接受者 4、垄断者:一些市场只有一个卖者,由他决定价格 5.需求量: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种物品的数量 6.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上升,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经济学原理试卷及答案

《经济学原理》(A卷) 专业:学号: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由于选择人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被称为() A、费用 B、成本 C、机会成本 D、支出 2、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 A、既定资源的配置 B、资源总量的决定 C、如何实现充分就业 D、国民收入的决定 3、若某商品价格上升2%,其需求量下降10%,则该商品的需求() A、缺乏弹性 B、富有弹性 C、具有单位弹性 D、完全无弹性 4、边际效用递减意味着,随着对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 A、商品价格越来越高 B、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C、预算约束线的斜率越来越小 D、消费者为增加一单位该商品支付的意愿减少 5、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 A、MC以上的AVC曲线 B、MC以上的AC曲线 C、AVC以上的MC曲线 D、AC以上的MC曲线 6、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 A、与数量轴平行 B、与边际收益曲线重合 C、向右下方倾斜 D、位于边际收益曲线的下方 7、公共物品导致市场失灵,是因为它们具有() A、竞争性 B、非排他性 C、排他性 D、有用性 8、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是指()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收入 C、国内生产净值 D、可支配收入总和 9、失业率是指() A、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 B、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的百分比 C、失业人数城镇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 D、失业人数占整个国家人数的百分比 10、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短期均衡中,总需求增加必然导致() A、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总水平下降

2016北师行管考研唐任伍《经济学原理》核心讲义,

第1章导论 本章节包括4个大知识点,经济学的发展与研究对象,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方式,经济学教会了我们什么和经济学研究方法。其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是经济学的定义和作用,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帕累托最优,经济学教会了我们什么。 在复习过程中,首先要了解知识点,通过阅读教材,知道文章写的是什么,而后分析教材的例题知道怎么去掌握重要知识点,最后通过查阅资料完善自己的理解。这样就能熟悉相应知识点,最后再通过本讲义如下内容对应的例题,从分析、解题、易错点到布置作业,完成相应知识点的掌握过程。 1.1本章知识点串讲 【知识点1】经济学的发展与研究对象 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配置稀缺资源使其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无限欲望的 科学。 经济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经济组织的这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 产 【知识点2】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方式(名师注:相当重要) 市场机制的运行基础:价格机制。 价格机制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它的作用: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说得同样简单明了,他把价格在经济的作用简要归 纳为:第一,传递情报;第二,提供一种刺激,促使人们采用最节省成本的生产方法,把可得到的资源用于最有价值的目的;第三,决定谁可以得到多少产品——即收入的分配。作者观点: 1.市场价格能传递信息。从消费的角度而言,市场价格提供了重要信息从生产的角度说,市场价格提供了消费者对每种商品评价的最新信息。市场价格也为生产过程中豺资源 或要素的使用提供重要信息。 2.市场价格能协调人们的行为。 3.市场价格能提供有效激励。 4.市场价格能保证良好的市场秩序。总之,价格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通过价格对需求与供给的调节,最终会使需求与供给相等。当需求等于供给时,消费者的欲望得到了满足,生产者的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价格机制分配于各种用途,使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和生产者的利润最大 化得以实现,这种配置就是最优状态。 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又称为“帕累托效率”,是意大利经济学维弗雷多·帕雷托(Vilfredo Pareto)提出来的,用来评价资源使用和配置是否有效率,是资源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核心讲义】(第10章外部性)

第10章外部性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 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外部性和市场无效率 夕卜部性(externality): 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 如果对旁观者的影响是不利的,就称为负外部性;如果这种影响是有利的,就称为正外 部性。在存在外部性时,市场均衡并不是有效的,均衡并没有实现整个社会总利益的最大化。 1 ?福利经济学:回顾 图10-1表示铝市场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需求曲线的高度表示边际买者的支付意愿也就是购买最后一单位铝对消费者的价值。供给曲线的高度表示边际卖者的成本,也就是出售最后一单位铝对生产者的成本。 在没有政府干预时,铝的价格会自发调整,使铝的供求达到平衡。如图10-1的Q市场所示的市场均衡时的生产量和消费量,在使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之和最大化的意义上说是有效率的。 2.负的外部性 假设铝工厂排放污染物,产生负的外部性,使得生产铝的社会成本大于铝的私人成本。因此社会成本曲线在供给曲线之上。 一个仁慈的社会计划者会力图使该市场产生的总剩余一一铝对消费者的价值减去生产 铝的社会成本一一最大化。决定了社会的最适量(即Q最适),如果不考虑对除生产者之外的 其他人的影响,则均衡数量为Q市场。此时铝的均衡数量(即Q市场)大于社会的最适量(即

经济学原理试卷及答案

专业:学号: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由于选择人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被称为() A、费用 B、成本 C、机会成本 D、支出 2、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 A、既定资源的配置 B、资源总量的决定 C、如何实现充分就业 D、国民收入的决定 3、若某商品价格上升2%,其需求量下降10%,则该商品的需求() A、缺乏弹性 B、富有弹性 C、具有单位弹性 D、完全无弹性 4、边际效用递减意味着,随着对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 A、商品价格越来越高 B、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C、预算约束线的斜率越来越小 D、消费者为增加一单位该商品支付的意愿减少 5、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 A、MC以上的AVC曲线 B、MC以上的AC曲线 C、AVC以上的MC曲线 D、AC以上的MC曲线 6、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 A、与数量轴平行 B、与边际收益曲线重合 C、向右下方倾斜 D、位于边际收益曲线的下方 7、公共物品导致市场失灵,是因为它们具有() A、竞争性 B、非排他性 C、排他性 D、有用性 8、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是指()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收入 C、国内生产净值 D、可支配收入总和 9、失业率是指() A、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 B、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的百分比 C、失业人数城镇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 D、失业人数占整个国家人数的百分比 10、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短期均衡中,总需求增加必然导致() A、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总水平下降 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总水平下降

台湾大学经济学原理(16)

國立臺灣大學 開放式課程《經濟學原理》 第十六講寡占市場 (Ch.17)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林明仁教授講義彙編: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張振鴻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 3.0版授權釋出】※本課程指定教材為N. Gregory Mankiw: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2012), 6th edition.

上一章介紹完了獨佔性競爭後,我們可以想像寡佔是從獨佔而來,兩者在許多方面 較為相像;在寡佔市場這章中,將會加入一些賽局的觀念,作為分析工具。 A.寡佔市場簡介 a.定義:想像一個獨佔市場條件 1.市場只存在一個賣家,因此其將從價格接受者轉為價格制定者 2.只有一個廠商,產品品質由自己決定 3.通常存在極大地進入障礙或退出障礙,不然不會只有一個廠商存在 我們可以進一步比較寡占市場 1.市場存在少許賣家,仍然保有部分制定價格的能力 2.存在少許廠商,產品內容將互相牽制 3.亦存在進入障礙或退出障礙,但相對獨佔來說相對較小 b.特徵 由於只有少數幾家廠商,彼此之間互相影響的力量是非常大的,在最極端 的例子中,他們甚至可以彼此合作,形成一個巨大的Cartel,這時便無異 于一個獨佔市場了,因此在探討特徵時,著重在彼此之間的策略競爭、勾 心鬥角會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B.寡佔廠商的決策 a.面對的需求曲線 按照一樣的邏輯,獨佔市場擁有價格制定能力,而寡占市場既然為獨佔市 場的衍伸,也面對著負斜率的需求曲線。 b.利潤極大化的過程 對一個獨佔廠商來說,當超額利潤最大的時候,他也賺得最多,想像這一 個獨佔廠商是由許多小廠商所組成,也就是所謂的Cartel,這時總體上來 說的定價策略(獨佔廠商的MR=MC)與個別廠商的定價策略變有所不同

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区域经济学 第一二章 1.基本概念:区域、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学 区域: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区域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对其进行界定或定义,需要从地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出发。 地理学的区域概念:地理学时最早提出区域概念的学科。为了便于考查,地理学把地球空间按照其相互关系进行分类,或者是区分,并用一定的事先设定的法则,将其划分为各种区域,诸如海洋区、陆地区、高原区,平原区、丘陵区等等。由于每一类区域不同的特征以及温度、降雨和生物物种分布等的巨大差异,使每一个区域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更多样化。 地理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一个地域单元。 政治学的区域概念:政治学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不同的地点,根据人口居民点和社会经济活动的位置及分布状况,划分系统的地方单元。政治学中的区域不但表示地理区域的概念,而且还包含地方公民间的文化联结、惯例认同、心理归属、民族历史、社会经济关系等意义。 政治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行政管理的一个地方单元。 社会、文化区域:根据人类社会活动的特征,在人口、民族、宗教、语言、

政治等因素交互影响下而产生的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文化景观特定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如华人文化圈、东方文化圈、穆斯林文化圈等; 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概念就是区域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是在地理学和政治学关于区域概念的基础上,考虑某个地域空间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公共设施和行政管理的特点,是居民高度认同、地域完整、功能明确、内聚力强大的地域单元。 它一般以两种形式存在:同质区域和极化区域。 区域的特征:内在整体性、空间界线的客观性与模糊性 区域经济:区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如果我们把全国的国民经济看做是一个整体,那么区域经济就是整体的一部分,是国民经济整体不断分解的结果。 区域经济的特点包括: 区域性——区域经济最根本的特点 非均衡性 阶段性和连续性 开放性

经济学原理经典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供给:卖者愿意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 2 需求:买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 3 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4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是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5供给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是衡量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6最高限价: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法定最高价格比如:租金控制。 7最低限价: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法定最低价格比如:最低工资。 8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9边际效用:即每一单位新增的商品或服务带来的效用量的增量。 10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 11机会成本:是指当经济资源有多种用途时,把资源投入到某一特定用途以后,在所放弃的其他用途中,可能给选择者带来的最大收益。 12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能力 13生产者剩余: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 14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15完全竞争市场:交换和竞争没有任何阻力和干扰的理想化市场。 16公共产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非分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17外部性:生产或消费一个物品影响到旁观者的福利(比如:污染) 18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二、简答题 1、解释市场失灵的两个主要原因,并各举出一个例子。 外部性:污染市场势力:垄断 2、画出并解释一个生产牛奶与点心的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一场瘟疫造成该经济一半奶牛死亡,这条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发生什么变动? 答:假设在正常情况下,将可能得到的所有资源用于生产点心,可以生产300千克,如果全用于生产牛奶,可以生产1 000升。L1表示正常情况下该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一场疾病造成该经济一半的奶牛死亡,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向内移,即L2线。因为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可用于生产点心和牛奶的经济资源减少了。 3.画一张循环流向图,确认模型中对应于下列每种活动的物品与劳务流向和货币流向的部分。

《经济学原理》模拟试题

《经济学原理》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30分,每题1分) 1、下列哪项不是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A、生产什么 B、如何生产 C、为谁生产 D、何处生产 2、引起生产可能性边界整体向右上方移动的因素是() A、投入要素的增加 B、某种产品的技术进步 C、某种产品的价格上升 D、所有产品的价格同比例上升 3、下列表述属于规范分析的是() A、流动性陷阱下,货币政策无效 B、中央银行应该提高利率来控制通货膨胀 C、利率上升会引起投资下降 D、需求等于供给决定均衡的价格和产量 4、下列选项属于宏观经济学分析对象的是() A、家庭如何选择不同产品的消费需求 B、不同市场结构下,企业如何制定价格 C、通货膨胀与货币量之间的关系 D、税收政策如何影响某种商品的市场均衡 5、小李毕业时面临三个选择,可以选择去银行工作,收入20万;可以选择去证券公司工作,收入25万;还可以选择出国学习,学费10万。问小李选择出国的机会成本是() A、20万 B、25万 C、10万 D、35万 6、下列因素会导致对商品A的需求量发生变化的是() A、收入上升 B、商品A的价格上升 C、商品A的替代品B的价格下降 D、人们变得更加喜欢商品A 7、下列因素不会导致商品A的供给变化的是() A、商品A的价格上升 B、投入品价格上升 C、生产商品A的技术进步 D、人们预期A 的价格将上升 8、政府对商品价格进行限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政府最高限价一定会降低产量 B、政府最低限价高于市场均衡价格时,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C、政府最低限价政策只有在低于市场均衡价格时,才会对市场产生影响 D、政府的最高限价低于市场均衡价格时,会出现社会无谓损失 9、一个消费者对商品X的需求如下:当价格为4时,购买12个单位;当价格为6时,购买8个单位。那么该消费者对X的需求价格的弧弹性是() A、1 B、2/3 C、1.5 C、2 10、下列因素会引起商品价格上升的是()

平新乔课后习题详解(第16讲--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定理)

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第16讲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定理 1.考虑一种两个消费者、两种物品的交易经济,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与禀赋如下 ()()2 11212,u x x x x = ()118,4e = ()()()21212,ln 2ln u x x x x =+ ()23,6e = (1)描绘出帕累托有效集的特征(写出该集的特征函数式); (2)发现瓦尔拉斯均衡。 解:(1)由消费者1的效用函数()()2 11212,u x x x x =,可得121122MU x x =,1 22122MU x x =,故消费者1的边际替代率为12 1 1112212 121 2121 22MU x x x MRS MU x x x ===。 同理可得消费者2的边际替代率为222 12 21 2x MRS x =。 在帕累托有效集上的任一点,每个消费者消费两种物品的边际替代率都相同,即: 12 1212MRS MRS = 从而有: 12 2 21211 2x x x x = ① 又因为212210x x =-,21 1121x x =-,把这两个式子代入①式中,就得到了帕累托有效集的 特征函数: 1122 1111 10422x x x x -=- ② (2)由于瓦尔拉斯均衡点必然位于契约曲线上,所以在均衡点②式一定成立。此外在均衡点处,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相切(如图16-1所示),这就意味着边际替代率等于预算线的斜率,即: 1112 12121 121 1418x p x MRS p x x -===- ③ 联立②、③两式,解得:1 158/4x =,1258/11x =。 进而有21112126/4x x =-=,2 1221052/11x x =-=。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重点整理

23一国收入的衡量 一、经济的收入和支出 〃GDP衡量:经济中所有人的总收入和用于经济中物品与劳务产出的总支出。 〃对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GDP衡量货币流量。 〃两种计算GDP方法:加总家庭对于物品和劳务的总支出或加总企业支付工资、租金和利润的总收入。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衡量 1、国内生产总值: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2、几点说明 〃GDP使用市场价格。 〃GDP不包括非法生产与销售的东西和家庭内的生产和消费。 〃GDP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 〃GDP包括有形的物品和无形的劳务。 〃GDP不包括过去(一年或一个季度之外)生产的东西的交易。 〃用两种算法算出的GDP差额为统计误差。 3、其他收入衡量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永久居民所赚到的总收入。= GDP + 本国公民在国外赚到的收入- 外国人在本国赚到的收入 〃国民生产净值NNP:= GNP –折旧(经济中设备和建筑物存量的磨损或消耗) 〃国民收入:一国居民在物品与劳务生产中赚到的总收入。= NNP –间接的企业税+ 企业补贴 〃个人收入:家庭和非公司制企业得到的收入。= 国民收入–留存收益(公司获得但未支付给其所有者的收入)- 公司所得税–对社会保障的支付+ 家庭从其持有的政府债券中得到的利息收入+ 家庭从政府转移支付项目中得到的收入 三、GDP组成部分 〃GDP = 消费+ 投资+ 政府购买+ 净出口= C + I + G + NX = Y 〃消费: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 〃投资: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政府购买(政府消费支出和总投资):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 〃转移支付:改变家庭收入却没有反映经济的生产,不用于交换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不计入政府购买。 〃净出口:外国人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支出(出口)–国内居民对外国物品的支出(进口)。 四、真实GDP与名义GDP

曼昆-经济学原理-概念归纳

曼昆《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归纳——上下册 一、经济学十大原理 1、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3、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的特性。 4、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起目标的人。 6、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微小的增量调整。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7、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 置资源的经济。 8、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9、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10、市场势力:一个经济活动者(或经济活动者的一个小集团)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 力。 11、生产率: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12、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13、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14、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就是生产这类经济活动的波动。) 二、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15、循环流向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16、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 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17、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 18、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19、实证表述: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20、规范描述:企图描述世界应该如何运行的观点。 三、绝对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21、绝对优势:根据生产率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22、比较优势:根据机会成本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23、进口: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24、出口: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四、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25、市场: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26、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致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27、需求量: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量。 28、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29、需求表: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