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主学习相关理论

自主学习相关理论

自主学习相关理论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从上面的几种界定,我们可以看到自主学习强调培育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进行能动的学习,即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或不情愿地学习。

因此,“自主学习”这一范畴本身就昭示着学习主体自己的事情,体现着“主体”所具有的“能动”品质;学习是“自主”的学习,“自主”是学习的本质,“自主性”是学习的本质属性。学习的“自主性”具体表现为“自立”“自为”“自律”三个特性,这三个特性构成了“自主学习”的三大支柱及所显示出的基本特征。

学生自主学习引导无论是哪一门学科,很重要的教学经验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能自主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从而品尝获取知识的愉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课堂气氛紧紧围绕教师的言语和教学思路,产生积极的心理情感。提问和启发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思考、探求问题的解答,造成学生自觉地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的态势。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至于怎样“学”,就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教学”了。使之“…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先生语)因此,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中的主要行为方式。一经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就有利于良好的教学方法的运用,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相反,则会有碍学生的进步,并且不易克服。为了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要的不仅是在教学过程中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样学,使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自己掌握“钥匙”,去打开知识的宝库。

对此,在方法上,主要侧重:

1、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

2、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和运用

3、扩大教学信息的传递然后,

开展和创设出课堂交往情境教学讨论,如:探索式讨论、训练式讨论、操作式讨论、评价式讨论和

理解式讨论等,这样通过讨论交往,师生之间彼此沟通观点、思想、兴趣、情感、知识等不同的信

息,使课堂教学得以和谐,传递有效的进行。(该文刊载于《教育教学研究文集》第525页,1995

年8月出版)——选自《心灵夜语》

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

(1)教育主体自主性发展的教育理念。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现代教育培养的人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当前,我们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存在着种种弊端,其中之一是在培养人的过程中轻视乃至忽视了教育主体的自主性发展(2)以学习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学习社会的需要,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产生了根本性变革。变革的重点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以教育主体自主性发展和创新教育为中心来构建现代教育的理论体系,建立以“学会学习”为中心内容的现代教育理论。二是以“学习论”改造现行的“教学论”,建立“学习论”为中心的现代教学观念。自主学习要求真正确立学习者主体发展和自主发展的地位,使知识经济时代的教学理论更加符合学习者学习知识、技能与人格发展的内在规律,教师的所谓“教学”,其真正含义由过去的“教学生知识与技能”变为“教会学生学习”。建立以学习论为中心的现代教学论。三是以学法研究为中心带动教学法观念的根本性变革。构建以学法为中心的教学法理论体系,并不断推进这一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3)以理解为核心的学习观。教师要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必须确立学习是一个理解、记忆、运用过程的观念,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一个初步理解、强化记忆、学会应用、加深理解的过程。学习过程的实质和核心在于理解,而不是记忆。确立这样的学习观才能使学到的知识更稳固、更灵活,才有可能使知识成为创造力的翅膀。(4)动态的结构化的知识观。在自主学习中,教师要确立科学的结构化的知识观,既要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经验的积累和理论化;学生既要重视学习“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

识,更要重视对“怎么做”的知识的学习。

自主学习中学习者的责任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教育思想在给予学习者较大自主权的同时也附带更大的责任。为了充分履行他们的权力,学习者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Sheerin,1997),对自己的学习负责:1.制订并在必要的情况下调整学习目标的能力;2.判断学习材料和学习活动是否符合学习目标的能力;3.选择学习材料和学习内容的能力;4.选择或自我设计学习活动方式并执行学习活动的能力;5.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进行协商的能力;6.监控学习活动实施情况的能力;7.调整态度、动机等情感因素的能力;8.评估学习结果的能力。自主学习者需要具备的能力可能还不止以上列出的八个方面。但一般认为,计划、实施、评估的能力是自主学习者需要具备的几个主要能力。因此要采用自主学习方式,就笔削注意培养学习者自身的能力。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要以学习者自身为主体;自主学习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习者自己发展的。很多研究者(程晓棠,2000)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活动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1.学习者充分了解自身的客观条件并进行综合评估。比如通过成绩测试了解目前的水平;通过学能测试了解自己成功的概率和程度;通过心理和智力测试了解自己的智力水平、学习风格、个性特征、情感特征等。2.学习者要明确自身的需要,尤其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这是学习者制订具体学习目标的依据。研究表明,有目的的学习比没有目的的学习效果好得多。3.学习者要善于拓宽信息渠道、掌握获取信息的技能,以便在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材料等方面具备更高的自由度;4.学习者要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共同探讨学习方法、交流学习体会、交流学习材料,并在必要的情况下相互帮助;5.学习者要善于与他人交流情感、偏爱,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寻求适当的帮助。

26.儿童的自我意识

儿童的自我意识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与主要内容 自我意识是指有机体对其自身的意识,是对自己和自已心理的认识。自我意识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因素,只有人类才具有的特性。自我意识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础。通过自我意识的发展,儿童渐渐可以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体验,甚至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 自我意识分为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方面。自我评价最初主要表现在儿童对自己性别姓名、年龄等的认识上。其次,儿童可以逐渐观察到自己的身体特征,理解自己的动作能力,发现自己的喜好等。最后,儿童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掌握自己与他人,主要包括父母和伙伴的关系。自我体验是指儿童的自我感受、自尊、自爱等。自尊作为自我体验的核心内容,是有机体对自我价值的一种积极的体验和评价。自我控制是指有机体在目标受到阻碍时,控制或改变行为的能力。 二、自我意识的产生与发展 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伴随着个体大脑的成熟,通过与周围世界的相互作用,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1岁以前的婴儿是没有自我意识的,还不能够把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区分开来,尚且处于物我不分的阶段。他们会把自己的手脚当成玩具去摆弄,放在自己的嘴里进行吮吸,此时的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到了1岁左右,婴儿逐渐可以区分开自己和周围的世界,他们逐渐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到了一岁半左右,儿童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能够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中,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把自己与外界、与他人区分开来。比如,当他们听到别人呼唤自己的姓名时,会做出明显的反应,这正是说明他们已经可以区分自己与他人了。 到了2岁左右,随着语言的发展,儿童开始理解“我的”与“我”的含义,开始学会使用“我的”与“我”这表明了儿童开始把自己当成主体来认识,标志着自我意识的真正形成。渐渐地儿童也开始出现了自尊心,表现为当儿童遭到戏弄、嘲笑或者不公平待遇的时候,会造成儿童的愤怒与苦恼,甚至反抗行为到了幼儿期,儿童开始了对自己性别与年龄的认识,可以观察到自己身体的特征,动作能力,以及有了自己的喜好。大约从2~3岁期间,儿童开始出现自我评价。但是,这一时期的幼儿还没有形成独立的自我评价能力,主要依靠成人的评价,自我评价也只是对成人评价的简单重复。这个时期的自我评价还带有很强的主观情绪性,只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评价才会渐渐趋于比较客观的评价。 三、自我意识的发展途径 自我意识的发展可以通过认识别人,把别人和自己相对照来认识自己,比如当别人因做某件事情而受到批评时,就会通过别人的行为对照来反思自己的行为,经过多次对比,就会增强对自我的认识。还可以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会受到别人的评价的影响,通过别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在与周围世界的互动过程中,会接收到很多不同的人对自己的评价,正是来自这些不同的他人的评价,完善了个体对自己的认识,使个体能够逐渐地、全面地认识自我。个体也会通过考察自己的言行和活动的效果来认识自己。例如,当一个儿童可以从高高的滑梯上独立滑下来的时候,他从体验中体会到了自信,他就会对自己和自己的能力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同学们,你小时候有过这样的疑问吗: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我是男孩还是女孩?这就是人们对自我的最初探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个体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由于言语和思维的发展,在与他人的互动中逐渐认识自己而形成的。婴儿的自我意识处于萌芽期。初生婴儿不能把自己与周围的物体区分开来,他们吸吮自己的手指、玩弄自己的手或脚,就像吸吮乳头、玩弄玩具一样。当婴儿发现咬手指与咬布娃娃的感觉不一样时,就有了最初的自我意识,开始区分自己的身体和其他事物,发现“我”和“非我”之间有明显的分界,有了对自己身体的知觉。 当婴儿不小心把手里的玩具掉到地上,成人捡起来时,婴儿就会有意识地把玩具反复扔到地上,区分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玩具)之间的关系。他们还会不断敲打汤勺、玩具,以体验自己的动作和动作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几个月的婴儿就会对镜子里的自己感兴趣,会花很长时间在镜子前研究自己。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经典试验“点红试验”。被试是9-24个月的婴儿,在婴儿无知觉的情况下,在其鼻子上涂上红点,然后观察婴儿照镜子时的反应,结果,18-24个月的婴儿中,立刻去摸自己鼻子的人数迅速增加,开始出现自我意识。在随后的实验中,在婴儿的膝盖上贴上标签,把他们放到镜子前,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一旦婴儿能认识到自己,他们对自己的形象偏好就胜过了其他同龄小朋友的形

象。 语言的发展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1岁左右婴儿开始学会使用自己的名字,比如问他:这个苹果是谁的?他会答:“宝宝的。”问谁想吃苹果?他会答:“宝宝吃。”这时婴儿只是把名字理解为自己的信号,在遇到叫同名的别的孩子的时候,他就感到困惑了。 2岁左右,婴儿会使用第一人称称呼自己,“我是……”“我要……”“我有……”等,这时, 婴儿不再把自己当作客体看待,而把自己当作主体认识,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心理活动。会使用第一人称称呼自己是婴儿自我意识形成的最重要标志。 此时,婴儿开始进入人生的第一逆反期,喜欢说“不”、“我自己来”,遇到什么事都想自己干,其内在原因是要听从自我的意志,体验自我的力量,希望成人接纳“我长大了”、“我很能干”的“现实”。 走过了自我意识的萌芽期,开始进入自我意识的发展期。研究表明,学前儿童自我意识随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幼儿期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方面。 幼儿自我评价的第一个特点是从依从性评价发展到独立性评价。幼儿初期,自我评价依赖于成人对自己的评价,如:他们评价自己是好孩子,是因为“妈妈说我是好孩子”。幼儿晚期,开始出现独立的评价,对成人的评价逐渐持有批判的态度。如果成人对他的评价不符合他自己的评价,幼儿会提出疑问,甚至表示对抗。 幼儿自我评价的第二个特点是从片面、表面性评价发展到全面、深刻性评价。幼儿早期的自我评价倾向于片面性和表面性,如小班幼儿说自己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意识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意识》教案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了解自我意识的相关理论; 2、能对个人的自我意识进行简单分析。 教学内容:1、自我意识的含义; 2、自我意识的结构; 3、怎样简单分析个人的自我意识。 教学重点:1、自我意识的结构; 2、个人自我意识的简单分析。 教学难点:从结构上分析自我意识 教学方法:讲授、启发、心理测验 教学时数:2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VS“早起的虫儿被鸟吃” 二、自我意识的含义 (1)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态的认识和体验; (2)个体对自己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认识和体验。 三、“20个我是谁”心理测试 (1)请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写20个关于“我···”的句子。尽量选择一些能反映个人风格、特征的语句。

(2)评估陈述 ①评估自我接纳程度 在你列出的每句话的后面加上正号(+)或负号(-)。正号表示“这句话表达了你对自己肯定满意的态度”,负号的意义则相反,表示“这句话表达了你对自己不满意、否定的态度”。 ②评估自我意识的时间特征 看看这些陈述中哪一些是指向过去的,哪些是指向现在的,哪些是指向将来的。 ③评估自我意识的结构 四、举例讲解从内容上划分自我意识的结构 1、生理自我 个体对自己生理属性的认识。 包括:性别、身高、年龄、仪表、体重、健康状况等方面。 2、社会自我 个体对自己社会属性的认识。 包括:所在群体、角色、名望、地位、人际关系等方面。 3、心理自我: 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活动的意识。 包括:①情绪状况;②才智状况;③人格特征。 五、举例讲解从形式上划分自我意识的结构 1、自我认知(知):认知的一种形式,主要包括个体的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方面内容。

1—3岁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授课题目:先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与教育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自我意识的概念及先学前期自我意识的突出表现,掌握先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阶段。 2.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先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突出表现并能对其进行正确教育的能力。 3.培养热爱幼儿、对幼儿教育工作感兴趣,进而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及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 教学重点:先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如何针对先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突出表现进行教育。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实验导入 有位心理学家在做动物实验时曾遇到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情:给小猴子一些木块,让它用木块换糖吃,换到后来,木块用完了,它就用自己的尾巴来换糖,使这位心理学家捧腹大笑。为什么看起来挺聪明的小猴子会做出如此可笑的动作,而再笨的孩子也不会用自己的手或脚去换糖。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猴子不能把自己同周围的事物区别开来。而人则不同,人能够认识自己以及自己同周围世界的关系,人有自我意识。有无自我意识是动物和人在心理上的分界线。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先学期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与教育。同学们将教材翻至65页,自己预习一下教材的内容。回答两个问题: 1.什么是自我意识?(自己对自己的认识) 一、认识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以及自己与别人和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包括:自我认识——认知成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 自我体验——情感成分,包括自信、自卑、自尊、自满、内疚、羞耻。 自我调控——意志成分,包括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完善等。 学生列举描述自我认识的语句: 人贵有自知之明

论康德的“自我意识”

论康德的“自我意识” 高省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 [摘要]“自我意识”概念萌发于普罗泰戈拉经笛卡尔至康德手中形成一个本体论概念。这个思想和理论至今仍然影响并规定着当代主体哲学的发展。本文回顾了康德“自我意识”的理论渊源,介绍了笛卡儿、莱布尼茨和休谟在为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寻找基础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康德对笛卡尔的“我思”和莱布尼兹的“统觉”的批判、继承,阐述了康德“自我意识”的含义,并且分析了这一概念在康德认识论中的功能,最后分析了这一思想对近代西方哲学的影响及其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自我意识;统觉;我思 我们知道,形而上学在近代受到了休谟怀疑论的严重挑战,特别是他对因果关系的怀疑,动摇了经验科学的基础,在知识界产生了振聋发聩的效果。康德则坚信我们的确拥有普遍必然的科学知识,然而,他面临的难题是要说明:我们为什么会有普遍必然的知识。为了理解康德对这一问题所做的分析,我们必须把握其《纯粹理性批判》中的“自我意识”概念。这一概念说明了直观所予的感性杂多如何被知性的统觉本源综合统一性统摄于“我思”的表象之下而形成客观有效的知识的过程。因此,只有真正领会这一概念的内涵,才能更好的理解康德的“知性纯粹概念的先验演绎”乃至康德之后西方哲学的发展。 一、康德“自我意识”的理论渊源 黑格尔曾说:“今生,现世,科学与艺术,凡是满足我们精神生活,使精神生活有价值、有光辉的东西,我们知道都是从希腊直接或间接传来的”1作为“自我意识”的发端, 1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M],第一卷,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57页。

首先应当追溯到古希腊早期智者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 普罗泰戈拉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他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2这句话虽包含有相对主义倾向,然而人的问题首先被凸显出来,他认为知识在于人的感觉,于是他把感觉看成知识的来源和判断事物的标准。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命题的出现,表明了古希腊哲学对象的转移,从研究本原,探索自然,转向探索社会和研究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标志着“自我意识”的萌芽,然而“自我意识”学说的提出应当主要归功于苏格拉底。 据古人说,苏格拉底是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的人。他根据德尔菲神庙的铭句“认识你自己”,要求首先研究人自身,通过审视人自身的心灵的途径研究自然。“他认为人的心灵内部已经包含着一些与世界本原相符合的原则,主张首先在心灵中寻找这些内在原则,然后再依照这些原则规定外部世界。”3在这里心灵中的原则虽然只是“神谕”,还不具有近代认识论的含义,但这一立场实为康德的“自我意识”开启了先声。 西方哲学发展到中世纪,基督教占据了统治地位,哲学成了神学的婢女。人类的“自我”之光在上帝中黯然失色了。直至近代,弗兰西斯.培根在批判经院哲学和发扬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时为新时期的哲学研究提出了新的任务: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围绕这一问题,近代欧洲开启了一场唯理论和经验论的论争。康德“自我意识”是在以上两派的争论陷入困境的条件下形成的,并且继承了笛卡尔、莱布尼茨关于“自我”的学说。 二、康德对笛卡尔、莱布尼茨的批判及其“自我意识”的含义 我们知道,尽管“自我意识”是康德哲学理论体系的基石,甚至康德自认为“统觉原理是人类知识整个范围的最高原理”,但是“我思”和“统觉”这两个如此重要的概念却并不是由康德首先提出。 首先是康德对笛卡尔“我思”的批判和继承。笛卡尔生活在新旧知识交替的时代,他为了证明新兴的自然科学的合法合理性,对现有的一切知识采取了普遍怀疑的策略。这些知识包括周围世界、我的身体和数学观念。笛卡尔认为,思想可以怀疑思想之外的对象,也可以怀疑思想之内的对象,但却不能怀疑自身,因为思想自身是思想的活动,当思想在怀疑时,思想可以怀疑思想的一切对象和内容,但却不能怀疑“我在怀疑”,否则的话怀 2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教研室,西方哲学原著选读[M],上,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54页。 3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4页。 2

自我意识的相关知识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Self-awareness) 什么是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也叫自我认知(self-cognition)或,自我)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心理现象,它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种心理成分构成。这三种心理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统一于个体的自我意识之中。从认识形式看,它表现为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等,统称为"自我认识";从情绪形式看,它表现为自我感受、自爱、自尊、自侍、自卑、责任感、义务感和优越感等,统称为"自我体验";从意志形式看,它表现为自立、自主、自制、自强、自卫、自律等,统称为"自我控制"。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自我意识不仅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意识与反映,而且人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特别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约和影响,所以自我意识也反映人与周围现实之间的关系。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反映形式,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 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一个人如果还不知道自己,也无法把自己与周围相区别时,他就不可能认识外界客观事物。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人只有意识到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去行动。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就有助于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得自我教育积极的效果。再次,自我意识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可见,自我意识影响着人的道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尤其对个性倾向性的形成更为重要。 [编辑] 自我意识的性质 (一)自我意识的社会性 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个体角色化的过程。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只是一个自然的实体,一个生物的人,甚至还比不上动物,具有较大的依赖性,必须得到成人的关怀和照顾才能长大成人,产生人的意识。如果婴儿从一开始就被剥夺了人类的社会环境,使其同动物生活在一起,就会由于失去了人类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物质生活条件而不能形成人的意识。因此,一个人只有处在人类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发育成长,并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与此同时也产生对自己的认识,即形成自我意识。

波浪理论口诀详解+42浪图

说起这张图,有些来历,也有些年头了,你们看它的纸张已经很旧,有些泛黄了。。 五年以前,我投师一位股林名宿,学习看盘,也学习操作。 当时老师已经年近八旬,但身体却很康健,且鹤发童颜。。。 在学习期间,我真实的感觉到,老师其实有很多好东西藏着不教我,为此,我很压抑。。 好多事情过去以后才知道后悔,只恨自己当时太年轻,太冲动---- 在九九年夏天一个炎热的午后,趁老师午休之机,在他的案头找到了那本集老师十年看盘经验于

一册的秘籍,并用了十个中午,趁着老师的午休,把这部秘籍全部抄了下来。。 之后就是轰轰烈烈的五一九行情。。。 七月一日大盘见顶于1700点以上,次日,老师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去世了。。 他走的很安静,也很安详。。 直到最后,他都不知道我曾经背着他抄录他的秘籍。。 老师托付他的儿子给我几句话,还有一部书,这书就是前面提到的那部秘籍。。 老师的临终遗言是这样的:“从外表看,我的身体很好,其实97年底就已经查出了肺癌,我谁都没有告诉,我有一个信念,中国股市1500点绝对不是顶,我要看着上证指数突破1500点,就因为这个信念,我活到了现在。。你是我的关门弟子,我知道你一直奇怪为什么我有很多东西没有传授给你,现在我告诉你,我要等到牛市结束的时候再给你,因为牛市会掩盖住所有绝招的光芒,也会使一些骗人的招数看起来象真的。。希望你在熊市的时候看这本书,也许启发更大。。我留着这些东西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让大家都知道不是很好嘛。。” 这段话让我愧疚了五年,也自责了五年。。 今天,我把其中的一张图奉献出来,以纪念恩师,也希望大家细品此图。。 (口诀在后面。。) 每张小的浪型图上都有一个字:“推”表示推动浪;“调”表示调整浪;“弹”表示反弹浪;希望大家留意! 口诀一: 一三五浪可加长,每段细分五小浪; 另有等长九段波,顶底不连通道长; 三三相隔十五段,五三交错亦寻常; 波起浪伏有形状,常见上斜与扩张; 喇叭斜三现一浪,二浪之后走势强; 五浪若是此模样,分批减磅远危墙; a浪止住回头看,a3a5不一样; 三波之字双回撤,五波右肩做b浪; 回撤二次分三五,三波弱来五波强; b浪右肩a-b-c,轻仓快手捕长阳; 口诀二: 调整浪型有三种,之字平坦三角型; 之字三段abc,5-3-5浪要记清; 特殊情况双之字,七波两个之字型; 平坦都是三三五,略与之字有不同; 九种变形不复杂,区别尽在bc中; 口诀三: 无论直三与斜三,浪型间隔皆3-3; 不管扩张与收缩,万变不离是五波; 三角整理四形态,怎么进去,怎么出来;

关于自我意识的心理学理论

中学生常见心理挫折 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随着生理的发育,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知识的增加,中学生的独立性越来越强,自我意识有了发展,但是,由于中学生的社会阅历浅,经验不足,经济上没有独立,心理上存在着依赖感,他们对生活、未来的理想与现实满足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而形成种种矛盾,加之,中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应付挫折的能力尚不完善,在种种矛盾面前必然产生心理上的挫折,并表现出种种由各种挫折而产生的心理障碍和行为。对此,有的学者称之为“青春期综合症”或“挫折综合症”。现就中学生常见的挫折心理作一分析: (一)学习挫折 学习挫折是指学生因学习上的失败或偶尔失败在心理上造成的困惑、不安的情绪状态。中学生中因学习挫折感到困惑的人数很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社会上对高学历、高文凭的要求越来越重,学校基础教育始终围绕着“升学率”这根指挥棒而转,形成教师为升学而教,学生为升学而学的应试教育,其结果便是人们十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分数成为衡量学生学习质量高低的标准,升学率成为衡量学校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准。学生也不得不重视分数,每次测验,考试都力争取得好的成绩,然而一旦事与愿违,考试失败或没有达到理想的分数,便感到心理压力很大,产生强烈的挫折感。有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本想把学习搞上去,但因方法不当,基础较差,虽经努力,效果却并不显著,为此感到心烦意乱,焦躁、不安。长期以往,便会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变得自卑,缺乏自信,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陷入学习棗成绩差棗感到压抑棗失去信心棗自卑棗厌学的恶性循环中。 (二)人际交往挫折 人际交往是人类获得信息,交流情感,免除能力不足与孤独感,满足生存需要与归属感的一种需要。社会发展越进步,人际交往的形式就越复杂,交往在人的生活中的作用也就越大,人的心理能力是在交往活动中发展起来的。一个人的交往顺利活跃,便能心情舒畅,身心健康,而一个人的交往受到阻碍,便会感到心情郁闷,缺乏朝气,有碍身心健康。

自我意识情绪的概念_特征与模型

Lewis等人区分了不同类型的情绪。初级情绪包括喜悦、恐惧、愤怒、悲伤、厌恶和惊奇,这些情绪出现在婴儿早期阶段。随着婴儿的发展,对自我的理解出现,次级情绪随之产生。这些次级情绪包括尴尬、同情、内疚、羞愧、自豪和嫉妒,他们的典型特征是自我参照性行为—— —一种自我认知的能力[1]。这种次级情绪就是自我意识情绪。相对于初级情绪,自我意识情绪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但是自我意识情绪在个体的社会行为调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除了自我报告、非言语行为编码技术、言语报告和行为编码外,神经成像技术和反应时法也是自我意识情绪新的研究方法。文章概述了自我意识情绪的概念和自我意识情绪的特征,并重点介绍自我意识情绪的两个重要模型和未来研究的展望。 1自我意识情绪的概念和特征 Lewis认为自我意识情绪(次级情绪)与基本情绪(初级情绪)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同基本情绪相比,自我意识情绪更加复杂,是一种以自我参照行为的出现为前提,并通过自我觉察、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而产生的情绪,它在我们的情绪生活中占有中心地位[2,3]。Tracy和Robins认为自我意识情绪是将自我卷入到情绪中的一种特殊情绪类型,它包含内疚、羞耻、尴尬、妒忌、自豪等,自我意识情绪在调节和激发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4]。 自我意识情绪同基本情绪相比,具有一些显著的特征: 首先,自我意识情绪需要自我觉察(self-Awareness)和自我表征(self-Representations)过程的卷入。尽管基本情绪,如害怕、悲伤等也能并经常有自我评价过程的卷入,但并不是必须的。而自我意识情绪则要求必须要有这些过程的参与。自我包括活动中的自我觉察的我(I)和作为客体表征的我(me)。这两种复杂的自我过程共同作用使自我评价成为可能,自我意识情绪得以发生。当人们能觉察到他们的行为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或没有遵守规则进行时,人们才会体验到自我意识情绪,如自豪、羞耻。如果事件没能激发出自我评价过程,这时可能会产生基本情绪,但不会有自我意识情绪的发生。因此,自我意识情绪的主要特征是要求具有稳定的自我表征能力,并对这些表征进行关注(如自我觉察、自我反思),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自我评价。 其次,自我意识情绪出现的时间要迟于基本情绪。研究表明,婴儿在生命最初的九个月里,已经可以表达出大多数的基本情绪,而对自我意识比较宽泛的感觉(如尴尬的早期阶段),直到18~24个月时才会产生。更为复杂的自我意识情绪,如羞耻、内疚和自豪,大约要在三岁末时才会出现[2]。关于自我意识情绪的发展晚于基本情绪,有一种解释是自我意识情绪要求具有自我觉察的能力和稳定的自我表征的形成。而自我觉察确实是在18~24个月时才会逐渐发展出来的,这也正是第一级自我意识情绪出现的时间,支持了该解释;此外,Kochanska、Gross、 自我意识情绪的概念、特征与模型 李湘兰陈传锋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宁波315211) 摘要:自我意识情绪是个体在具有一定自我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自我反思而产生的次级情绪。自我意识情绪有两个重要的模型, 一般发展模型和加工模型。自我意识情绪发展模型认为,初级情绪最先产生,而后自我参照的认知能力发展了,才能产生第一级自 我意识情绪,包括尴尬、同情和嫉妒,对标准和规则的认知能力出现后,才能产生第二级自我意识情绪,包括自豪、羞愧和内疚。自 我意识情绪的加工模型认为,自我意识情绪的产生过程包括生存目标关联性的评估,自我关注和自我表征形成,身份目标关联性 的评估,身份目标一致性的判断,场所归因和整体性、稳定性归因的判断等过程。目前自我意识情绪模型还停留在假设阶段,需要 进一步系统化的实证研究。 关键词:自我;自我意识情绪;发展模型;加工模型 心理研究Psychological Research2010,3(2):27-3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课题批准号:BHA090029)资助 通讯作者:陈传锋,男,教授,博士。Email:chencfsf@https://www.doczj.com/doc/5619006587.html, 27

波浪理论24浪图与口诀

波浪理论24浪图与口诀: 注释: 每张小图上都有一个字: "推"表示推动浪;"调"表示调整浪;"弹"表示反弹浪。希望大家留意!

一三五浪可加长,每段细分五小浪; 另有等长九段波,顶底不连通道长; 三三相隔十五段,三五交错亦寻常; 波起波伏有形状,常见上斜与扩张; 喇叭斜三现一浪,二浪之后走势强; 五浪若是此模样,分批减磅远危墙; a浪止住回头看,a3a5不一样; 三波之字双回撤,五浪右肩做b浪; 回撤二次分三五,三波弱来五波强; b浪右肩a-b-c,轻仓快收捕长阳。 这张图就是一个波浪实例: 该股由调整末端C浪开始反弹清晰地显示1-2-3-4-5驱动浪然后走a-b-c三个调整浪到达28.42元股价; 波浪的下降尾端还清晰地被我们看到一个下降契形。这个下降五浪由浪i-浪ii-浪iii-浪iv-浪v一直走下去完成调整,就是浪c;下降契形由浪iv开始形成(i)-(ii)-(iii)-(iv)-(v)五个微型浪,清楚地显示下降动能的逐渐减弱,直道出现反转形态。 口诀二: 调整浪形有三种,之字平坦三角形; 之字三段a-b-c,5-3-5浪要记清; 特殊情况双之字,七波两个之字形; 平坦都是三三五,略与之字有不同; 九种变形不复杂,区别尽在bc中。 口诀三: 无论直三与斜三,浪形间隔皆3-3; 不管扩张与收缩,万变不离是五波; 三角整理四形态,怎么进去怎出来。

双三特例七段波,两波调整来组合; 待到整固突破后,上下波澜皆壮阔。 口诀说明: 口诀一说明: 一三五浪可加长,每段细分五小浪; 指的是推动浪的第一子浪,第三子浪和第五子浪都有可能有延伸形态,但有几个注意事项: 第一,若一子浪加长,即一子浪延伸,则三子浪和五子浪等长; 第二,若三子浪加长,即三子浪延伸,则一子浪和五子浪等长; 第三,若五子浪加长,即五子浪延伸,则一子浪和三子浪等长; (原则:三子浪永远不是最短的子浪) 另有等长九段波,顶底不连通道场; 这段口诀的意思是说: 除了前面讲到的三种推动浪以外(即图一至三),还有一种特殊的浪型(即图四),这种浪型的特点如下: 第一,该浪分为九个子浪; 第二,一子浪,三子浪,五子浪,七子浪,九子浪全部等长; 第三,四子浪底不破一子浪头,同样的,六底不破三头,八底不破五头,即所谓“顶底不连”。 三三相隔十五段,五三交替亦寻常; 这段话的含义如下: 五浪形式推动浪,都有十五子浪(请再看一遍图一,图二和图三,5+3+5+3+5=21),而图四的九浪推动,则有五个五子浪和四个三子浪,总共5×5+4×3=25+12=37子浪;“三三相隔”和“五三交替”指的是:推动浪并不只是前面的四种形态(其他形态我以后会陆续讲解),还有很多种,但浪形只有两种,即所有子浪都由三个细浪组成或所有子浪由三个细浪与五个细浪间隔组成。 波起浪伏有形状,常见上斜与扩张; 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上升契形(即上斜三角形)和喇叭形(即扩张三角形)是两种很常见的浪形; 喇叭斜三现一浪,二浪之后走势强; 五浪若是此模样,分批减磅远危墙; 这两口诀比较重要,请大家好好体会!意思是说: 如果喇叭(扩张三角形)或者上升契形出现第一浪中,那么后面会有一个很凶悍的二浪

第十一章 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我教育重点试题解析

第十一章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我教育重点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都属于( )。A.自我认知 B.自我体验 C.自我调控 D.自我感觉 2.个体对自己的身体、外貌、体能等方面的意识属于( )。 A.社会自我 B.投射自我 C.生理自我 D.心理自我 3.一般说来,( )是个人追求的目标。 A.社会自我 B.理想自我 C.投射自我 D.心理自我 4.个体的自我意识萌芽发生在( )。 A.出生8个月左右 B.1岁左右 C.1岁以后 D.2岁左右 5.个体社会自我的获得一般是在( )。 A.1岁左右 B.2岁左右 C.2~3岁 D.3岁以后 A.自我矛盾型 B.自我扩张型 C.自我否定型 D.自我萎缩型 8.大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需要动机、意志特征、理想及政治思想等进行深入的分析,这说明其自我概念具有( )的特点。 A.丰富性 B.完整性 C.概括性 D.稳定性

9.有些大学生在取得成绩时,容易产生积极、肯定的情感体验,有时甚至骄傲自满,忘乎所以;一旦遇到挫折,容易产生消极、否定的情感体验,甚至悲观失望、自暴自弃。这说明他们( )。 A.自我体验具有丰富性和波动的特点 B.自我体验具有敏感性和情境性的特点 C.自尊感和自卑感相互交织 D.自我认识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的特点 10.下列不属于自我扩张型的自我意识是( )。 A.对现实自我的评价过高,虚假的理想自我占优势 B.悦纳自我过分,盲目自信、妄自尊大 C.忘记了客观社会现实对自己的约束 D.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缺乏稳定性、确定性 二、填空题 1.自我意识包括个体( )和( )两个方面。 2.意识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世界的高级反映形式,是心理发展的高级阶段,具有( )和( )两个特点。 3.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表现为认知的、情感的和意志的三种形式,分别称为( )、( )和( )。 4.由于意识转向以自己本身的心理活动为对象,自我意识一分为二:一是( ),二是( )。 5.大学生的自我探究包括:以( )为中心的自我探究、以( )为中心的自我探究、以( )为中心的自我探索、以自我的社会价值为中心的探究。 6.自我统一意味着主体我和客体我的统一,意味着( )、( )和( )的统一,也意味着自我与外部世界的统一。 7.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具有较明显的时代特点。表现为政治方面的( )、( )、竞争意识;求知方面的成才意识、( )、( );思想品德方面的道德意识、( );行为方面的( )、社交意识等。

股市秘籍图解波浪理论42浪口诀

波浪理论四十二浪图口诀心法详解 “推”表示推动浪;“调”表示调整浪;“弹”表示反弹浪。 口诀一 一三五浪可加长,每段细分五小浪; 另有等长九段波,顶底不连通道长; 三三相隔十五段,五三交错亦寻常; 波起浪伏有形状,常见上斜与扩张; 喇叭斜三现一浪,二浪之后走势强; 五浪若是此模样,分批减磅远危墙; A浪止住回头看,A3A5不一样; 三波之字双回撤,五波右肩做B浪; 回撤二次分三五,三波弱来五波强; B浪右肩a-b-c,轻仓快手捕长阳; 口诀之详细说明: 一三五浪可加长,每段细分五小浪; 指的是推动浪的第一子浪,第三子浪和第五子浪都可能有延伸形态,但有几个注意事项。第一,若一子浪加长,即一子浪延伸,则三子浪和五子浪等长; 第二,若三子浪加长,即三子浪延伸,则一子浪和五子浪等长; 第三,若五子浪加长,即五子浪延伸,则一子浪和三子浪等长; 另有等长九段波,顶底不连通道长; 这段口诀的意思是说: 除了前面讲到的三种推动浪形态以外(即图一至三),还有一种特殊的浪型(即图四),这种浪型的特点如下: 第一:该浪分为九个子浪; 第二:一子浪,三子浪,五子浪,七子浪,九子浪全部等长; 第三:四子浪底不破一子浪头,同样的,六底不破三头,八底不破五头,即所谓“顶底不连”。 三三相隔十五段,五三交错亦寻常; 这句话的含义如下: 五浪形式的推动浪,都有十五个子浪(请再看一遍图一,图二和图三,3加3加5=16),而图四的九浪推动,则是二十七个子浪(3*9=27); “三三相隔”和“五三交错”指的是:推动浪并不只是前面四种形态(其他形态我以后会陆续讲解),还有很多种,但浪型只有两种,即所有子浪都由三个细浪组成或所有子浪都由三个细浪与五个细浪间隔组成; 波起浪伏有形状,常见上斜与扩张; 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上升楔形(即上斜三角形)和喇叭形(即扩张三角形)是两种很常见的浪型;喇叭斜三现一浪,二浪之后走势强;五浪若是此模样,分批减磅远危墙;这两口诀比较重要,请大家好好体会!意思是说:如果喇叭(扩张三角形)或者上升楔形出现在第一浪中,那么后面会有一个很凶悍的二浪回调,但经过此波回调之后的三浪,走势将异常凌厉和凶猛!但是如果如果喇叭(扩张三角形)或者上升楔形出现在第五浪中,那么就要高度警惕了!!因为后面紧跟着的将是直线下跌!(请参考上证指数月线见顶2245前的走势)A浪止住回头看,A3A5不一样;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上升五浪结束之后,会有调整浪A出现(这个大家都知道的);这个调整浪A要分清它是由5个子浪组成还是由三个子浪组成,这一点很重要; 三波之字双回撤,五波右肩做B浪;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 教学大纲: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人对自身及其与客观世界关系的反映,包括人对自我的认识、判断、评价、态度等等。 1、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 2、现实自我、理想自我、投射自我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我认识:认知的一种形式,主要包括个体的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自我体验:属于情绪、情感的范畴,主要包括自尊、自信、自卑、自负、自责、自豪感等方面。 自我调控: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行为和态度等方面的调节,主要包括自主、自立、自律、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等方面。 三、自我意识的形成 (一)自我意识的形成阶段: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一般是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在发展到心理自我。 1、生理自我意识形成阶段 2、社会自我意识形成阶段 3、心理自我意识形成阶段 (二)自我意识的形成途径 1、通过认识别人,把别人与自己加以对照来认识自己 2、通过分析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 3、通过考察自己的言行和活动的成效来认识自己 4、通过自我监督与自我教育来完善自己 (三)自我意识的偏差 1、聚光灯效应 2、盲目乐观 3、虚假普遍性效应

四、自我意识的完善 (一)健康的自我意识的获得 获得健康的自我意识需要有四个支柱: 1、安全感 2、价值感 3、归属感 4、重要感 (二)完善自我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1、要增强自信 A、学会比较,跟优秀的人比相似点,跟不优秀的人比不同点 B、学会自我肯定 2、自尊,学会积极的自我体验 3、发展自己的控制能力和自我的监控能力 A在增强自控的基础上要有自己的理性判断和目标选择 B 自立:自我依赖 C 自强:勤奋责任感自我完善

习题―自我意识

(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自我意识”概念首次提出是在() A.霍妮(K. Horney)著的《自我的挣扎》 B.弗洛伊德(S. Freud)著的《集体心理学和自我分析》 C.米德(J. Mead)著的《意识、自我与社会》 D.詹姆斯(W. James)著的《心理学原理》 2.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意识包含三种成分,它们分别是()A.自我觉知、自我情感、自我评价 B.自我评价、自我情感、自我意向 C.自我认知、自我情感、自我控制 D.自我认知、自我表现、自我意向 3.下列对自我意识内容的分类,由罗杰斯(C. Rogers)提出的是()A.现实自我、理想自我 B.实用自我、原则自我 C.公我意识、私我意识 D.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4.个体由于自身人际关系紧张而产生焦虑不安的体验,这属于()A.自我认知B.自我情感C.自我意向D.自我觉知 5.公开的、社会的,与他人密切相关的自我是() A.实用自我 B.社会自我 C.理想自我 D.公我 6.在意向上表现为追求智慧、能力的发展和追求理想、信仰的自我意识属于()

A.生理自我 B.物质自我 C.社会自我 D.心理自我 7.有一种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某一方面有潜力的自我构想,是自我意识系统中有关未来取向的成分,这种自我意识是() A.可能自我 B.心理自我 C.理想自我 D.实用自我 8.发动和维持自我意识的条件是() A.自我意向 B.自我表现 C.自我觉知 D.自我评价 9.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觉知指的是() A.发动并维持自我意识活动过程的高度集中的自我注意状态 B.个体对自身状况所作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C.影响自我意识形成、影响自我意识的方向或目标的心理加工过程 D.对自己身心状况、人—我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意向10.下列有关自我觉知和自我意识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自我意识是自我觉知产生的基础,没有自我意识,不可能存在自我觉知 B.自我觉知是自我意识发动和维持的条件,是自我意识产生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C.自我觉知与自我意识的产生有关,但却不是其产生的必要条件 D.自我意识是自我觉知产生的必要条件,自我觉知是自我意识产生的充分条件11.科学家研究发现,被动物抚养长大的人类诸如狼孩、熊孩等没有自我意识,其根本原因在于() A.他们存在生理缺陷 B.他们没有参与社会生活、与他人相互作用 C.他们并没有出现物—我感觉分化 D.他们的生理发展不成熟

自我意识和心理健康

第四章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自我意识与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健全的自我意识在人才成长和发展中起着导向、激励、自控和自我教育调节作用;不完善的或扭曲的自我意识往往成为心理困扰和问题的根源。大学生正处在自我意识确立和发展的时期,大学生了解有关自我意识的基本知识,树立真实的自信,有利于自我健康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结构与功能 综观自我概念的心理学研究,我们认为,个体既可以以主体我(即英语中的I)的身份去认识和改造客观事物,此时的我处于观察地位,又可以以客体我(即英语中的Me)的身份被认识、被改造,此时的我处于被观察地位。可见,每个人都是主体我(主我)和客体我(客我)的统一体。当个体把自己及其与外界事物的关系作为认识对象时,这就涉及到对自我意识这个概念和结构的探讨了。 1、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地说,自我意识就是个体对自身的认识和对自身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就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认识自己的一切,大致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体对自身生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主要包括对自己的体重、身高、身材、容貌等体像和性别方面的认识,以及对身体的痛苦、饥饿、疲倦等感觉。二是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主要包括对自己的能力、知识、情绪、气质、性格、理想、信念、兴趣、爱好等方面的认识和评价。三是对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和评价。主要包括对自己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识和评价。 自我意识的出现,不是意识对象或意识内容的简单转移,而是人的心理发展进入的一个全新的阶段,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形式之一。它不仅使人们能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而且能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因此,心理学界把自我意识归入个性的调节系统,作为个性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个性自我完善的心理基础。 2、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不是个别的心理机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自我意识的构建进行解析: 从结构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自我认识是认知的一种形式,主要包括个体的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方面内容。如我是什么类型的人、我的言行举止是否落落大方、我的进取心是否很强等,都是自我认识的内涵。自我体验属于情绪、情感的范畴,主要包括自尊、自信、自卑、自负、自责、自豪感等方面内容。如我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很满意、我对自己的社交能力弱而感到失望等,反映了个体的情绪体验。自我调控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行为和态度等方面的调节,主要包括自主、自立、自律、自我教育、自我控制等方面。如我如何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等。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的自我意识是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个部分有机组合而成的。三者之间的和谐程度以及与客观现实的吻合程度,决定了个体自我意识的健康状况。 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所谓生理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身体、性别、年龄、容貌、仪表、健康状况以及所有物等方面的认识。在自我体

自我意识情绪的概念_特征与模型讲解

Lewis 等人区分了不同类型的情绪。初级情绪包括喜悦、恐惧、愤怒、悲伤、厌恶和惊奇 , 这些情绪出现在婴儿早期阶段。随着婴儿的发展 , 对自我的理解出现 , 次级情绪随之产生。这些次级情绪包括尴尬、同情、内疚、羞愧、 自豪和嫉妒 , 他们的典型特征是自我参照性行为—— —一种自我认知的能力 [1]。这种次级情绪就是自我意识情绪。相对于初级情绪 , 自我意识情绪的研究起步比较晚 , 但是自我意识情绪在个体的社会行为调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因此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除了自我报告、非言语行为编码技术、言语报告和行为编码外 , 神经成像技术和反应时法也是自我意识情绪新的研究方法。文章概述了自我意识情绪的概念和自我意识情绪的特征 , 并重点介绍自我意识情绪的两个重要模型和未来研究的展望。 1自我意识情绪的概念和特征 Lewis 认为自我意识情绪 (次级情绪与基本情绪 (初级情绪有着密切的联系 , 但同基本情绪相比 , 自我意识情绪更加复杂 , 是一种以自我参照行为的出现为前提 , 并通过自我觉察、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而产生的情绪 , 它在我们的情绪生活中占有中心地位 [2, 3]。 Tracy 和 Robins 认为自我意识情绪是将自我卷入到情绪中的 一种特殊情绪类型 , 它包含内疚、羞耻、尴尬、妒忌、自豪等 , 自我意识情绪在调节和激发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4]。自我意识情绪同基本情绪相比 , 具有一些显著的特征 : 首先 , 自我意识情绪需要自我觉察 (self -Awareness 和自我表征 (self-Representations 过程的卷入。尽管基本情绪 , 如害怕、悲伤等也能并经常有自我评价过程的卷入 , 但并不是必须的。而自我意识情绪则要求必须要有这些过程的参与。自我包括活动中的自我觉察的我 (I 和作为客体表征的我 (me 。这两种复 杂的自我过程共同作用使自我评价成为可能 , 自我意识情绪得以发生。当人们能觉察到他们的行为是按照一定的规则 , 或没有遵守规则进行时 , 人们才会体验到自我意识情绪 , 如自豪、羞耻。如果事件没能激发出自我评价过程 , 这时可能会产生基本情绪 , 但不会有自我意识情绪的发生。因此 , 自我意识情绪的主要特征是

社会心理学练习:自我意识

《社会心理学》平时作业(二) (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自我意识”概念首次提出是在() A. 霍妮(K. Horney) 著的《自我的挣扎》 B. 弗洛伊德(S. Freud)著的《集体心理学和自我分析》 C. 米德(J. Mead)著的《意识、自我与社会》 D. 詹姆斯(W. James)著的《心理学原理》 2.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意识包含三种成分,它们分别是() A. 自我觉知、自我情感、自我评价 B. 自我评价、自我情感、自我意向 C. 自我认知、自我情感、自我控制 D. 自我认知、自我表现、自我意向 3.下列对自我意识内容的分类,由罗杰斯(C. Rogers)提出的是() A. 现实自我、理想自我 B. 实用自我、原则自我 C. 公我意识、私我意识 D.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4.个体由于自身人际关系紧张而产生焦虑不安的体验,这属于() A. 自我认知 B. 自我情感 C. 自我意向 D. 自我觉知 5.公开的、社会的,与他人密切相关的自我是() A. 实用自我 B. 社会自我 C. 理想自我 D.公我 6.在意向上表现为追求智慧、能力的发展和追求理想、信仰的自我意识属于()A. 生理自我 B. 物质自我 C. 社会自我 D. 心理自我 7.有一种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某一方面有潜力的自我构想,是自我意识系统中有关未来取向的成分,这种自我意识是() A. 可能自我 B. 心理自我 C.理想自我 D. 实用自我 8.发动和维持自我意识的条件是() A. 自我意向 B. 自我表现 C. 自我觉知 D. 自我评价 9.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觉知指的是() A. 发动并维持自我意识活动过程的高度集中的自我注意状态 B. 个体对自身状况所作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C. 影响自我意识形成、影响自我意识的方向或目标的心理加工过程 D. 对自己身心状况、人—我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意向 10.下列有关自我觉知和自我意识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自我意识是自我觉知产生的基础,没有自我意识,不可能存在自我觉知 B. 自我觉知是自我意识发动和维持的条件,是自我意识产生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C. 自我觉知与自我意识的产生有关,但却不是其产生的必要条件 D. 自我意识是自我觉知产生的必要条件,自我觉知是自我意识产生的充分条件11.科学家研究发现,被动物抚养长大的人类诸如狼孩、熊孩等没有自我意识,其根本原因在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