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特征及抗感染治疗研究的开题报告

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特征及抗感染治疗研究的开题报告

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特征及抗感染治疗研究

的开题报告

1. 研究背景:

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愈发严重。这些细菌对目前常用的抗生素产生了广泛的耐药性,限制了感染的

治疗选择性,导致感染难以控制和治疗。特别是在医院感染的治疗中,

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的感染日益增多,给医疗卫生工作带来了重大挑战。因此,对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特征及其抗感染治疗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2.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特征,并比较不同的

抗感染治疗方法,为其治疗提供更好的指导。

3. 研究内容:

(1)采集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样品,并进行细菌学鉴定及其耐药性的检测。

(2)研究不同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如联合用药或单一用药,并比较其在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方面的疗效。

(3)对治疗后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收集患者感染再次发作的情况,并分析其可能的相关因素,如吸烟、酗酒、药物的耐药性等等。

4. 研究意义:

通过对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特征及抗感染治疗的研究,可以

更好地了解其在感染治疗中的表现和相关因素,为其治疗提供更有针对

性的策略和方案,也可以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规范提供参考。

鲍曼不动杆菌的致病性及多重耐药性分析

鲍曼不动杆菌的致病性及多重耐药性分析 摘要:不动杆菌属是一类非发酵糖革兰氏阴性杆菌,是近年来引起医院内感染 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原因。其中最常见的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院内感染已经 成为了医疗卫生行业面临的一个严峻的挑战。这种细菌具有极强的获取耐药基因 的能力,已经对多种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机制已经为人所熟知, 但是其致病性和潜在的毒理性的研究还刚刚起步。该菌可引起包括呼吸机相关性 肺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伤口感染、继发性脑膜炎、血行感染等各种感染,临 床上治疗较困难,而且病死率高。此文对近年来国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 药性及致病性的最新研究等方面作一综述。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致病性;耐药性 1鲍曼不动杆菌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是一类革兰阴性杆菌的非发酵菌,属于卡他莫拉菌属,最早发现于1911年,呈单个或成对排列,氧化酶阴性,触酶阳性,多数菌株 有荚膜,无芽孢、无鞭毛、动力阴性。鲍曼不动杆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水、土壤、医院环境和人体皮肤表面,在医院内患者的皮肤、结膜、口腔、呼吸道、胃肠道 及泌尿生殖道等部位易定植。体外存活的能力强,易造成克隆播散,是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 菌之一[1]。据国内研究,AB约占临床分离的不动杆菌的 80% 以上[2]。近几年的时间里,随 着不同菌株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分离出来,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引起世界性的临床 关注,更为严重的是这类病原菌在重症监护室经常引起暴发流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逐渐增高,多重耐药、泛耐药菌株的检出率逐年上升,成为临床医生 共同面对的重要难题。 2 鲍曼不动杆菌的致病性 2.1流行病学:鲍曼不动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的水体和土壤中,易在潮湿环境中生存。该菌粘附力极强,易在各类医用材料上粘附。此外,本菌还存在于健康人皮肤、咽部、 结膜、唾液、胃肠道及阴道分泌物。感染源可以是病人自身(内源性感染),亦可以是不动 杆菌感染者或带菌者,传播途径有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在医院里,污染的医疗器械及带有 鲍曼不动杆菌工作人员的手是重要的传播媒介。 2.2 医院内分布情况:医院内老年患者、早产儿和新生儿,手术创伤、严重烧伤、气管 切开或插管、使用人工呼吸机等免疫力低下者均较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陈超难等对2006-2010年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性检测发现:640株鲍曼不动杆菌呼吸道标本分离率最高达87.5%,其次为分泌物,达7.9%,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为主,占29.9%,呼吸内科病房占21.7%[3]。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医院内各种危重症患者进行治疗与护 理的场所,鲍曼不动杆菌是ICU最常见的定植菌。患者导管介入、侵袭性操作多,抗生素使 用较多是ICU内感染鲍曼氏不懂杆菌的主要原因。 2.3 临床治疗的复杂性:部分慢性重症疾病患者住院时间长、为防止感染常多种抗生素 联合应用,尤其是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使患者体内的条件致病菌产生多重耐药,使临床治疗 更加困难。因此,使用抗生素时,要正确判断导致疾病的感染菌或定植菌,但因两者不能完 全区分而且具有连续性,治疗后的效果与开始用药时间也有关系。同时,导致疾病致病菌很 可能是混合感染,不能确定只有不动杆菌一种细菌。因此,在临床诊疗中,我们需要严格注 意在联合应用抗生素,尤其是联合用药或者使用广谱抗生素时,是否会发生细菌耐药的,区 分感染菌还是定植菌,确定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最佳时机、并且尽可能选择低诱导耐药的药物 治疗感染。同时还要注意评估感染部位对治疗的反应差异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 3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 3.1鲍曼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可归为以下主要三种[5]:(1).产生水解酶对抗抗菌药物,如产生多种对抗青霉素、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的β-内酰胺水解酶。(2).导致外膜通透性 下降,外膜蛋白缺失。该菌属外膜的通透性为大肠杆菌的1%-3%,这是大肠杆菌对各类抗菌 药物耐药率低而该菌对各类抗菌药物耐药率高的主要原因。(3).通过细胞靶位的功能突变,

几种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药敏结果分析

几种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几种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情况的分析,为临床医生在抗感染治疗中能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一些参考。方法:经临床标本培养分离出纯菌,细菌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推荐的程序进行并鉴定到种。敏试验采用K-B 纸片扩散法,结果按NCCLS标准判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按NCCLS标准进行。结果2006-2008年共分离出常见革兰阴性杆菌3694株。其中大肠埃希菌1772株(占48.0%),肺炎克雷伯菌593株(占16.1%),铜绿假单孢菌643株(17.4%),鲍曼不动杆菌308株(占8.3%),阴沟肠杆菌184株(占5.0%),嗜麦芽寡养单孢菌127株(占3.4%),粘质沙雷菌67株(占1.8%)。3694株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青、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头孢噻肟、氨曲南的耐药率一次为94.5%、65.1%、64.7%、56.2%、50.6%。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依次为25.1%、16.2%、9.8%。63.5%的大肠埃希菌和40.5%的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对青霉素类、氨曲南、头孢菌素类均有很高的耐药性。但其对亚胺培南则100%敏感,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也较高分别为96.1%和90.2%。结论: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趋势日益上升,特别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检出率也有上升趋势,出现多重耐药,临床抗感染治疗的难度加大。为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临床医生在应用抗生素之前应参考药敏结果,并注重抗生素以外的其他治疗。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运用及不合理使用,越来越多的菌株其耐药性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中ESBLs的产生是耐药率上升的重要因素。因此ESBLs的及时检出及其预防便相当关键,而结合药敏试验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尤为重要。以下是对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细菌室2006~2008年来分离出的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药敏试验的分析,希望能对基层单位经验性用药提供一些参考。 一、料材和方法 (一)材料 1.菌株来源:各科送检的各类标本,如血、骨髓、脑脊液、胸腹水、心包积液、关节也、脓液、各种分泌物及痰、咽拭子、前列腺液、尿液、粪便、肛拭子等,经培养分离出的纯菌。 2.微生物试剂、M-H琼脂平板、药敏纸片等。其中药敏纸片包括:丁胺卡那(AMK)、氨苄青(AMP)、氨曲南(ATM)、头孢哌酮/舒巴坦(CSL)、头孢噻肟(CTX)、头孢他啶(CAZ)、头孢呋辛(CXM、环丙沙星(CIP)、亚胺培南(IPM)、哌拉西林(PIP)、复方新诺明(SXT)、头孢吡肟(FEP)、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左氧氟沙星(LEV)。 3.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孢菌(ATCC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

细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

细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 篇一:XX年我院常见致病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龙源期刊网 .cn XX年我院常见致病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 作者:王强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XX年第23期 【摘要】目的结合本院主要致病菌的耐药情况,探讨相关延缓细菌耐药情况发生的措施。方法对XX年度细菌室提供的主要致病菌耐药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参考相关法规并结合医院实际提出对策。结果本院主要致病菌耐药情况相对较好,但仍应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结论应利用好本院的细菌耐药情况分析,加强宣传,并结合行政手段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 【关键词】致病菌;耐药情况;延缓措施 随着广谱抗菌药物在医院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情况也日趋严重,作者通过对本院XX年度常见致病菌耐药情况的分析,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的要求,结合本院实际,提出相应措施延缓细菌耐药情况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本院XX年1月1日~XX年12月31日在临床送检标本中,检出病原菌2024株,其中革兰阳性

球菌528株,革兰阴性杆菌1427株,真菌69株,常见致病菌及其耐酶株检出情况见表1,常见致病菌耐药情况见表2。 2 耐药情况分析 2. 1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从XX年本院临床标本细菌培养结果看,革兰阴性杆菌仍是主要致病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作为最常见的肠杆菌科细菌,共检出568株,占革兰阴性杆菌检出总量的40%。对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耐药是我国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主要特征,细菌对喹诺酮类的耐药率仍接近70%[1]。从本院细菌耐药情况看,肺炎克雷伯菌好于大肠埃希菌,二者均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高度耐药,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耐药率虽未超过50%,但仍应引起重视,慎重经验用药。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的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均超过50%,应当参照药敏结果才能考虑使用。碳青霉烯类中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美罗培南一直对二者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这些药物可以作为治疗肠杆菌科细菌引起的重症感染的首选药物。阿米卡星对二者也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可作为联合用药治疗重症感染。呼吸喹诺酮类的代表药物左氧氟沙星对肺炎克雷伯菌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可作为经验用药的首选。

临床常见肠道细菌感染及耐药分析

临床常见肠道细菌感染及耐药分析 【摘要】肠杆菌属、枸橼酸杆菌属等在使用三代头孢菌素治疗期间会产生耐药性,因此原本敏感的菌株可能会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3~4日时产生耐药性,抗菌药物的滥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影响人类健康和用药安全的社会问题。我国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状况不容乐观,药物滥用情况较西方发达国家要严重的多,细菌耐药性是困扰全球医务工作者的难题。正确选用抗菌药物不仅可以保证抗感染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而且能减少其不良反应,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关键词】肠道细菌;药敏试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多重耐药 1 埃希菌属 代表菌种大肠埃希菌,是革兰阴性杆菌(Gb)中分离率较高的机会致病菌,大肠埃希菌是泌尿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也是其他部位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可引起菌血症、脓毒血症、新生儿脑膜炎、胆囊炎、腹腔内感染及灼伤创面感染等疾病。 大肠埃希菌耐药的主要机制是ESBLs[2]。如果检测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即使体外药敏试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氨曲南敏感,也应报告该菌对所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氨曲南耐药。临床上经常会使用三、四代头孢菌素、碳青酶烯类药物以及氟喹诺酮类药物来治疗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但随着这些药物的应用日趋广泛,细菌对其耐药性逐年上升,已成为临床抗感染治疗的难点。 2 克雷伯菌属 代表菌种肺炎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水和土壤中,是人类呼吸道的常居菌,在人和动物肠道中也常见,是本属中最为常见病原菌。可引起肺炎、脑膜炎、腹膜炎、泌尿系统感染、菌血症等疾病。 随着抗生素的的广泛滥用肺炎克雷伯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耐药株不断增加,成为防治中的难点。在临床上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仅次于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3]。肺炎克雷伯杆菌具有多种耐药机制,其耐药性非常复杂[4],产生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钝化酶等;主动外排泵使抗生素无法进入细胞内达到作用靶位产生抗菌效能;靶位改变,染色体突变和耐药质粒均能改变抗生素作用的靶位;代谢途径的改变等[5]。其中最重要的的是产ESBLs的耐药菌株,它能够携带耐药质粒进行整合到其他细菌上进行广泛传播。近年来报道产KPC酶的肺炎克雷伯菌,可造成碳青霉烯类敏感性下降。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大于9630%,对亚胺培南、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肺炎克雷伯菌由于存在ESBLs菌株有较高检出率,而对各种常用抗菌药物呈多药耐药,在治疗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时,应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加强耐药监测,应根据药敏检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6]。严重病例多主张用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

医院获得性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耐药性研究

医院获得性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耐药性 研究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期间医院常见革兰氏阴性菌获得性感染及耐药性变化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6月临床分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分布情况和耐药性。结果:分离率占前几位的是大肠埃希氏菌(46.4%)、铜绿假单胞菌(26.2%)、肺炎克雷伯菌(21.1%)、鲍曼不动杆菌(6.3%)。医院获得性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这4种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结论:革兰氏阴性菌作为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不同菌种有不同耐药特征,应加强对其耐药性检测,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的发生。 【关键词】革兰氏阴性菌;获得性感染;耐药性 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称之为医院内感染,作为一种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细菌耐药性是临床医生指导用药的一个

巨大挑战。研究发现临床常见病原菌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1]近年来,随着临床广谱抗生素在临床的广泛应用,革兰氏阴性菌的耐药性明显增加,而且表现为多重耐药,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发生[2]为给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建议,回顾性的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分离的1533株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菌株来源:2008年1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细菌室分离培养的来源于临床各科室的革兰氏阴性菌1533株。其中大肠埃希氏菌712株,2008年168株,2009年182株,2010年207株,2011年上半年155株;铜绿假单胞菌401株,2008年93株,2009年96株,2010年118株,2011年上半年94株;肺炎克雷伯菌323株,2008年67株,2009年84年株,2010年116年株,2011年上半年56株;鲍曼不动杆菌97株,其中2008年23株,2009年28株,2010年34株,2011年上半年12株。 1.3方法 1.3.1药敏试验:采用上海精宏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的GNP2927型恒温培养箱进行细菌培养。美国BDPhoenixTM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及其配套鉴定卡和药敏卡进行药敏试验。 1.4检测抗生素:阿莫西林(AMc)、阿莫西林—克拉维酸(AM0)、氨苄西林—舒巴坦(SAM)、哌拉西林(PIC)、哌拉西林—三唑巴坦(TZP)、替卡西林(TIC)、替卡西林—克拉维酸(CEC)、头孢噻吩

中国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CRO)__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引

中国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CRO) 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引 多重耐药菌(MiltiDrgRcsistcntOrganisms, MDRO)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其中最需要关注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Carbap- enem-resistantOrganism,CRO), 主要包括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Enterobacteriaceae, CREE、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arbapcncmi-rcsistant Acieobce baumannii , CRAB)和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Carbapcncm-rcsistant Pseudomonasaeruginosa,CR- PA)三种类型。 鉴于全球日益严峻的CRO防控形势,WHO和美国疾病控制中心 (CDC) 均把CRO 的危险级别确定为首要等级[1],实施积极有效的 CRO 感染防控措施,保障患者安全。 过去十年,全球范围内 CRO 感染发病率呈急速上升趋势。在我国,CRO感染情况也非常严峻,根据2017年全国耐药监测报告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均超过20%,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分别接近 30% 和 70%,均比 2016 年有所上升[]。患者发生CRO感染后,可供治疗使用的抗菌药物选择极少,病死率显著增高[3]。 目前认为,CRO耐药的产生和传播主要与三方面因素有关:首先,CRO具有的外膜的低通透性、金属伕内酰胺酶的水解和主动外排泵过度表达等分子生物学方面机制导致细菌耐药。其次,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导致细菌耐药:包括临床抗菌药物滥用、患者未遵从医嘱或按疗程规范使用抗菌药物,以及在农牧业的畜牧和鱼类饲养过程中存在的过量使用抗菌药物等情况[4]。最后,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不当,导致 CRO 在医疗机构内交叉传播,产生更多的耐药菌株[5]。 CRO 污染诊疗环境、器械可导致医源性感染聚集和暴发,由于其具有高度耐药性和快速传播能力,危害很大[6]。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CRO感染诊治的年度成本高于许多急、慢性疾病的年度成本[],且医疗诊治成本与CRO 发病率成比例增加[8]。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控策略与措施,预防和控制CRO感染的发生与传播具有现实紧迫性,势在必行。 一、防控原则 CRO可以通过医务人员的手、污染的器械或者物体表面, 引起耐药菌的广泛传播,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表型及基因型分析的开题报告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表型及基因型分析的开 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是一种由于多种因素(例如滥用抗生素和医疗器械操作不当等)导致广泛存在于临床环境中,且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由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快速传播和致死率高的风险,其已成为临床上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因此,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表型及基因型进行研究,有助于揭示其耐药机制,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及目的 本研究将探究不同来源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表型及基因型差异,并结合患者基本情况和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旨在为深入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提供支持,同时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 1.样本采集:采集经过培养鉴定的不同来源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包括临床分离菌株、环境菌株等。同时,获取与菌株相关的基本情况和临床表现。 2.耐药表型分析:应用肉汤微量稀释法及Kirby-Bauer法等方法进行抗菌药敏试验,探究不同来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表型差异,并根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3.耐药基因型分析:采用PCR法和DNA测序技术,鉴定不同来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基因型,包括碳青霉烯酶基因、氨基糖苷酶基因、tetracycline抗性基因等,并探究菌株之间的遗传关系。

4.数据分析:应用SPSS软件,对耐药表型数据和基因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探究不同来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分布情况及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四、预期结果 1.明确不同来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表型分布情况。 2.鉴定不同来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基因型,揭示菌株之间的遗传关系。 3.研究不同因素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影响。 4.为制定有效防控策略提供科学参考。 五、存在问题及对策 1.样本的获取和处理:如何获取大量的不同来源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并如何统一处理、存储、运输等,是样本处理时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策:加强样本的招募、试验方案的设计和报批,规范样品采集、处理、保存、标签等环节,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实验技术:PCR和DNA测序技术都需要高水平的技术人员操作,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对策:建立完善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技术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实验技术水平,确保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同时在实验中配对对照组,了解实验的误差范围,尽量避免实验结果的误差。 六、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探究不同来源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的耐药表型及基因型分布情况,并分析影响其耐药性的相关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研究结果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和支持,有助于防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快速传播和临床应用不当引起的抗药性问题。

2023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诊断、治疗与防控指南解读

2023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诊断、治疗与防控指南解读 一、CRGNB感染指南更新背景 细菌耐药性(Antimicrobial resistance,AMR)已经成为21世纪的主要公共卫生威胁之一。2022年,《柳叶刀》杂志发表的AMR 全球负担的系统综述显示,2019年全球估计有4.95亿死亡病例与AMR相关,1.27亿死亡病例归因于AMR。其中,导致死亡最常见的6种AMR是: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鲍曼不动杆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约3570万死亡病例与AMR相关,92.9万死亡病例归因于AMR。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抗菌谱广,包括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比阿培南等,是治疗严重细菌感染最主要的抗菌药物之一。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杆菌(GRGNB)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导致抗菌治疗选择有限且死亡率高,主要包括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碳青霉烯类

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三种类型。本指南包括CRGNB感染的诊断、治疗以及预防三个章节,共16个临床问题[1]。本指南是严格遵循WHO推荐的标准流程制定的。指南编写组多学科专家确定16个PICO临床问题后(P是指patients研究对象,I是指intervention干预措施,C是指control对照,O是指outcome 研究结局),指南工作组查阅大量的文献,7位指南专家组成员组成核心小组,与指南工作组成员详细评估了研究证据,并通过视频讨论会,初步形成了推荐意见。推荐意见的初稿通过问卷投票的方式提交给了其他26名专家组成员,专家组在审阅了证据概况后对推荐意见的初稿进行投票。全体专家组成员以讨论(为主)和投票(辅助)相结合的方式,就推荐意见的方向和强度以及相关使用注意事项达成了共识。本指南也在国际指南协作网guidelines international network(gin)注册。 二、CRGNB的实验室检测 1. CRGNB是否有必要开展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常见致病菌及耐药性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常见致病菌及耐药性分析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常见致病菌菌群分布及耐药 性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药。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1-12月收住入院的404例COPD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耐药性分析。结果:在404例COPD患者中,分离出284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3.2%,以肺炎克雷伯氏菌(40.4%)、铜绿假单胞菌(23.1%)、大肠埃希氏菌(22.6%)占前3位;革兰阳性球菌占19.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69.6%)、肺炎链球菌(21.4%)、粪肠球菌为(8.9%)多见;真菌占7.0%,以白色念珠菌(60.0%)、热带念珠菌(25.0%)为主。结论:COPD 患者的致病菌组成不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比重有所上升。目前细菌耐药情况严峻,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细菌药敏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制定合理的抗生素使用方案。 在臨床上,COPD合并肺部感染是患者病情加重和恶化的主要原因,所以对COPD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耐药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与总结,对临床用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2]。本研究对本院COPD患者进行痰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6年1-12月年404例已确诊的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04例,女200例,平均年龄(67.6±15.3)岁。所有入选对象均表现为咳嗽、发热、气急及气喘等临床症状,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疾病学组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的诊断标准[3]。 1.2 方法 1.2.1 检测情况对所有患者进行深部痰液的致病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本组试验404例COPD患者中,分离出284株致病菌,观察记录致病菌的比例和主要的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耐药率,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所有患者致病菌检测结果和药敏结果。1.2.2 標本采集每例患者晨起后用无菌生理盐水漱口,然后咳出气管深部痰液于无菌痰杯[4],连续3 d送至微生物室检验,同时做痰细菌涂片及痰细菌和真菌培养。痰合格标本以痰涂片革兰染色镜检,每低倍镜视野可见鳞状上皮细胞数25个为标准,不合格标本则应重留。 1.2.3 细菌学鉴定及药敏试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5],培养2 d以上优势菌或纯培养视为病原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鉴定及药敏卡,药敏试验为MIC定量法,仪器采用phoenixTM10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超广谱β-内氨酰胺酶(ESBLs)、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的检测、筛选及确诊实验参照2005年NCCLS推荐标准[6]。此外,所获得的临床分离菌株已经剔除同一患者所获重复菌株,只取第一次阳性结果进行分析。

多重耐药大肠杆菌与整合子-基因盒系统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多重耐药大肠杆菌与整合子-基因盒系统的研究的开 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多重耐药菌的出现越来越普遍,其中多重耐药大肠杆菌(MDR-EC)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难题。MDR-EC的出现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来,研究表明,整合子-基因盒(Integrative and conjugative elements, ICEs)是MDR-EC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它们具有高度的可移性和多重耐药性,是MDR-EC的适应性进化的主要手段之一。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MDR-EC的ICEs,并研究其与菌株耐药性的关系,探索MDR-EC的适应性进化机制,以期为控制MDR-EC的传播和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二、研究内容: (1)收集临床耐药MDR-EC菌株,分离提取其基因组DNA,并进行Illumina测序。 (2)使用NCBI数据库和ICEberg数据库进行MDR-EC基因组序列的比对与分析,筛选ICEs。 (3)应用ClustalX软件对ICEs和菌株间的基因差异分析,寻找相关耐药基因,并分析ICEs和耐药性的关系。 (4)利用RT-PCR技术对筛选出的关键基因进行验证,以明确其对MDR-EC耐药性的具体作用。 三、研究方法: (1)收集MDR-EC菌株

从医院临床样本中筛选耐药MDR-EC菌株,包括粪便、尿液、胆汁、血液、脑脊液等样本。 (2)提取基因组DNA 采用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MDR-EC菌株的基因组DNA。 (3)Illumina测序 采用Illumina测序技术进行MDR-EC的基因组测序。 (4)基因组分析 采用NCBI数据库和ICEberg数据库进行MDR-EC基因组序列的分析和比对,分析ICEs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5)基因差异分析 使用ClustalX软件对MDR-EC基因组序列和ICEs的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寻找关键基因并进行进化分析。 (6)RT-PCR验证 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ICEs和关键基因,用RT-PCR技术进行验证。 四、研究预期结果: 本研究将通过对MDR-EC的ICEs和耐药性相关基因进行研究,揭示MDR-EC的适应性进化机制,为控制MDR-EC的传播和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预计研究结果将发表在相关专业期刊上,并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 者和临床医师提供借鉴。

肺癌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分离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特征研究

肺癌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分离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 药性特征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肺癌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分离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特征。方法321例肺癌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进行痰培养并对阳性结果进行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特征的统计分析。结果痰培养中革兰阴性菌占47.15%,革兰阳性菌占12.46%,真菌占40.39%;前五位病原菌为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病原菌的耐药谱分析显示,大多数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表现为多重耐药,真菌对常规抗真菌药敏感性高。结论本院近3年肺癌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痰培养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和真菌为主,细菌多重耐药情况普遍存在,真菌药敏感性较高。【关键词】肺癌;肺部感染;痰培养;病原菌;耐药性 DOI:10.14163/jki.11-5547/r.2016.05.120 肺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无论是每年的发病人数还是死亡人数均居各种癌症的首位[1]。肺癌患者常伴发肺部感染,对患者的死亡率影响很大,且常为多种病原菌的混合感染[2],加大了临床用药的难度。为指导肺癌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抗感染治疗,本研究统计分析了本院肺癌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321例肺癌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男213例,女108例,年龄34~86岁,平均年龄(66.3±11.1)岁。均经临床诊断和病理确诊。

1. 2 标本采集患者晨起生理盐水漱口后,留取呼吸道深咳痰液;对于气管插管患者,采用一次性吸痰管从气管插管中吸痰。标本均置于无菌集痰器中,立即送检涂片。 1. 3 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合格痰液接种至普通及特殊培养基进行培养,对结果阳性的优势菌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 2 结果 2. 1 病原菌分布特征痰培养共分离出病原菌562株,革兰阴性杆菌共265株(47.15%),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12.46%(70/562),大肠埃希菌占11.21%(63/562),肺炎克雷伯菌占11.03%(62/562),鲍曼不动杆菌占4.98%(28/562),阴沟肠杆菌占 3.20%(18/562),嗜麦芽假单胞菌占2.31%(13/562),其他占1.96%(11/562);革兰阳性菌70株(12.46%),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5.69%(32/562),溶血葡萄球菌占2.85%(16/562),屎肠球菌占2.31%(13/562),表皮葡萄球菌占0.71%(4/562),头状葡萄球菌占0.36%(2/562),粪肠球菌占0.36%(2/562),人葡萄球菌占0.18%(1/562);真菌227株(40.39%),其中白色念珠菌占30.07%(169/562),热带念珠菌占3.91%(22/562),光滑念珠菌占3.20%(18/562),近平滑念珠菌占2.31%(13/562),克柔念珠菌占0.89%(5/562)。 2. 2 痰培养病原菌耐药性特征药敏结果显示:①痰培养分离的革兰阴性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普遍具有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对于青霉素类、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类及磺胺类药物的耐药率高达70.00%以上(78.89%~9 3.23%)。而对于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均较低( 4.33%~13.12%)。此外,对于其他15种常见药物耐药率在以上二者之间,但均在20.00%以上。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阴沟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0。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替坦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1.73%~1 5.42%)。鲍曼不

铜绿假单胞菌MexAB-OprM型主动外排系统与多重耐药性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铜绿假单胞菌MexAB-OprM型主动外排系统与多重 耐药性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革兰阴性菌,也是人和动物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在临床实践中,铜绿假单胞菌的多重耐药性已成为严重的问题,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性的产生与其主动外排系统密切相关,其中MexAB-OprM主动外排系统是其最为重要的外排方式。该外排系统能够将多种抗生素从菌细胞内向胞外移动,使细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 因此,深入研究MexAB-OprM主动外排系统参与多重耐药性的机制以及其调控机制可以为铜绿假单胞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方法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铜绿假单胞菌MexAB-OprM主动外排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以及其在多重耐药性中的作用和调控机制。 研究方法包括: 1. 通过文献调研和参考现有的研究成果,总结合成MexAB-OprM主动外排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2.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MexAB-OprM主动外排系统进行基因克隆和表达,通过蛋白质组学和蛋白质互作分析等手段,分析MexAB-OprM主动外排系统在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性中的作用和调控机制; 3. 结合目前已有的药物效果和耐药性实验,对MexAB-OprM主动外排系统的作用机制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和研究。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

通过本研究,预期能够深入了解铜绿假单胞菌MexAB-OprM主动外排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发现其在多重耐药性中的作用机制以及调控机制,为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的多重耐药性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 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选择2021年1月-12月我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100份为研究样本,分析送检样本多重耐药菌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耐药情况。结果:100份送检样本中共分离出多重耐药菌株42株,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18株(42.86%)、鲍曼不动杆菌10株(23.81%)、MRSA 8株(19.05%)、肺炎克雷伯菌4株(9.52%)、屎肠球菌2株(4.76%)。其中,革兰阳性菌占比为23.81%,革兰阴性菌占比为76.19%。临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多数对阿米卡星较敏感。其中大肠埃希菌对于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等具有较高的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比较耐药。结论:通过对检出多重耐药菌的分析,为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住院患者;革兰阴性杆菌;抗菌药物 现如今抗生素种类不断增多,使得临床上滥用、误用抗生素的事件发生率不断上升,导致患者机体出现耐药性,加之临床侵入性操作增多,进而提高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增加患者痛苦程度、医疗费用以及临床医护人员工作负担。因此详细分析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及耐药具体情况,予以对应解决措施[1-2]。本研究选择2021年1月-12月我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100份为研究样本,探讨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月-12月我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100份为研究样本,病原菌菌株中:痰液32份,尿液18份,血液22份,分泌物13份以及其他15份。以上标本去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的重复菌株。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纳入

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及处理措施分析

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及处理措施分析 目的探讨本院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情况及相关的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0月住院部65份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病例资料,探讨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及相关的处理措施。结果65例多重耐药菌感染住院患者中,从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多重耐药菌86株,送检标本中多重耐药菌分布顺序为痰液、尿液、分泌物、脓液、血液;分离得到的耐药菌株依次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等。多重耐药杆菌检出科室排名分别为综合ICU、呼吸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结论我院多重耐药菌感染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于日益严重的多重耐药菌感染,临床上应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控、预防和控制,其中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控制多重性耐药菌感染的关键。 标签: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情况;处理措施 多重耐药菌(MDROs)是指具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被认为是一种微生物对3类或3类以上的抗生素同时耐药[1]。随着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耐药细菌株也不断增加,使得患者身体内部菌群出现失调,引起免疫力下降,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目前,多重耐药菌感染已经成为全球医务工作者所关注的焦点,也构成了新世纪治疗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新挑战[2]。因此,了解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分布和对其实施干预处理措施是控制医院多重耐药菌传播和感染的重要手段。本文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0月住院部65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临床病因学标本检验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并探讨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及相关的处理措施,现将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细菌株来源 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0月住院部收65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查,其中男性49例、女性16例,年龄24-84岁,平均年龄64.1岁;患者住院时间为19-300d,平均住院时间35d。感染患者送检的标本主要为血液、痰液及尿液等体液标本,标本的采集均由临床医护人员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采集,并送检验科。 1.2 细菌耐药菌的分离和鉴定 所有患者标本均由各科室医患人员负责采集,送检。检验科检验人员根据标本的种类对送检标本进行常规分离和培养,采用西门子公司(德国)生产的Micoroscan AUTO4微生物鉴定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 1.3 药敏试验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利于临床和治疗中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调查2010年1月~2012年12月,临床分离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结果126株鲍曼不动杆菌通过药敏试验分析对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论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在临床上呈上升趋势,且耐药性日益严重,因此,加强对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耐药检测,及时发现耐药菌株,对临床调整治疗方案。 标签:鲍曼不动杆菌;抗菌药物;耐药性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属于革兰阴性杆菌,其在自然界普遍存在且分布较广。近来,随着广谱抗生素滥用及介入性医疗的使用,据资料显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是逐年上升[1],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同时,鲍曼不动杆菌所产生的耐药谱也发生了变化,多重耐药情况严重,表现为对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等一类以上耐药者为多重耐药,治疗难度较大[2]。因此,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进行检测,为临床治疗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收集了2010年1月~2012年12月临床分离鉴定的鲍曼不动杆菌,检测其耐药性,旨在探讨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迁,利于临床疾病治疗中抗菌药物的合理选用,具体信息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2年12月临床痰标本分离出126株鲍曼不动杆菌(剔除重复株) 1.2设备与方法设备:应用HF 151UA CO2培养箱作为细菌培养箱,细菌鉴定选用API细菌鉴定法。方法:所有符合下呼吸道感染痰标本,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接种分离,分纯后菌落均经API 20NE非苛养肠道革兰阴性杆菌鉴定试剂盒鉴定,分析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对20种抗生素耐药的情况。 2 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对20种抗菌药物所呈现的耐药率存在差异变化,其中2010年分离的26株鲍曼不动杆菌对20种抗生素的耐药率>50%的有11种,2011年分离66株,其耐药率>50%的有18种,2012年分离的37株,其耐药率>50%者有6种。 3 讨论 鲍曼不动杆菌存在于正常人体的皮肤、呼吸道和泌尿道,也广泛存在自然界的水和土壤中。相关报导表明,鲍曼不动杆菌约占临床分离不动杆菌的80%以上[3]。从表中可以看出,鲍曼不动杆菌对第二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已86.48%~

常见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机制及防治对策

常见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机制及防治对策 摘要】细菌基因突变是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主要原因,使用一种抗菌药物存在对 其他药物耐药性共选择的可能。本文首先介绍常见革兰阴性杆菌以及结核分枝杆 菌等耐药机制,之后阐述了耐药菌耐药机制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细菌耐药机制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R4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7-0119-02 1 前言 细菌基因突变是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主要原因。某种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产生机制有多种,质粒交换、整合子以及转座子等对于细菌单药耐药性以及多重 耐药等均具有一定的激化作用。细菌耐药性随着免疫抑制剂应用范围的越来越广 以及抗菌类药物的越来越多而呈现出上升趋势。对常见耐药菌多重耐药机制进行 深入分析,并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常见多重耐药菌耐药机制分析 2.1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机制 G-杆菌耐药性产生途径是:利用灭活酶可以实现对结合靶位的改变,并使外 膜通透性降低,从而出现外排以及生物被膜等机制。(1)ECO:其所产生的ESBLs以及整合子等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多重耐药性的产生具有促进作用。连 续使用抗菌药物或者是耐药基因出现转移的情况下,诸如TEM等多重BLA活性将会产生,其中可能包含诸如OXA或者SHV型BLA,进而导致多重耐药性的出现。 临床实践研究证实,滥用喹诺酮类药物与耐药率较高之间存在一定联系。通过AMEs,rpsl发生突变会阻碍链霉素与核糖体的结合,卡那霉素活性通过mdfA基 因编码多药转运蛋白酶实现输出,进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产生耐药性;对利福平 耐药性主要原因是rpoB发生基因突变。(2)PAE,其对结构相异的抗菌药物产 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是:经典高通道蛋白缺失以及外膜通透性不强,除此之外, 还存在以下耐药机制:灭活酶的产生;靶位发生变化;外膜发生外排以及外膜蛋 白变异缺失等是导致对喹诺酮类、四环素以及氯霉素等药物耐药性的原因。(3)SMA,其受到抗菌药物选择压力影响,生存空间较大,使用头孢他啶或者是亚胺 培南等药物均有可能导致其出现。 2.2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机制 结核分枝杆菌中并没有质粒存在,导致其耐药性产生的主要分子机制使染色 体编码基因突变。KatG、ahpC、inhA,rpoB,rpsL、rrS,pncA,mbB,rrS,gyrA、gyrB,inhA、etaA等基因突变是导致INH、RFP、SM、PZA、EMB、喹诺酮类以及 乙硫异烟胺耐药性主要原因。通常情况下,多种药物依次选择突变靶基因导致多 重耐药结核菌,一个耐多药位点突变引发的只是个别情况,抗结核药物所导致的 基因突变不少于95%,多重耐药性的主要诱因是用药不规范。 3 防治对策 3.1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 不同地区的不同医院,在抗菌药物耐药性差异方面差异明显,这与临床治疗 实践中,对抗菌药物使用的控制力度存在一定关联。明确抗菌类药物适应症,对 临床用药进行严格控制,最大限度的避免医疗及生产中抗菌类药物的滥用,对于 防控耐药性具有重要意义。在细菌送检时,结合经验选择抗菌药物,并且要做到 尽可能及时准确明确致病菌,并严格以药敏结果为依据合理使用相关药物。以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