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方法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方法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方法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方法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方法

主讲:海南兴业富华会计师事务所

主任会计师蔡文娟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目标

审计工作底稿,顾名思义,是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所形成的底稿,一般是指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底稿,顾名思义,是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所形成的底稿,一般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所形成的审计过做记录和获取的资料。它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是形成审计结论和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

?载体,是形成审计结论和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

1、支持所形成的审计结论及发表的审计意见。

2、记录CPA及其助理人员的审计工作轨迹,以评价考核CPA的职业行为,明

确其审计责任。

3、实施审计质量控制和监督的手段。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6号——审计工作底稿》第五条审计工作底稿应当内容完整、格式规范、标识一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现状

?1、审计工作底稿设计不规范。

按照国际惯例,只要符合独立准则要求,审计工作底稿一般由各家事务所自行设计。为了使会计事务所在设计底稿时符合“准则”要求,准则详细规定了底稿的基本要求、内容、底稿之间的钩稽关系,底稿的复核、分类、整理、归档保管,以及底稿应由符合性测试、截止测试、分析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试算平衡表、审计差异调整表等组成。指南也规定了每张底稿应具备十要素:被审计单位名称、审计项目名称、审计项目时点或期间、审计过程记录、审计标识及其说明、审计结论、索引号及页次、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其他应说明的事项。这些基本要素构成完整的审计工作底稿,缺一不可。但实际上许多会计事务所出于成本效益考虑没有或没有完全依据“准则”或“指南”的要求设计、编制底稿。表现为:内容不完整,要素不齐全,格式不规范,标识不一致,内容不清晰,结论不明确。只重视实质性测试,没有或即使有符合性、分析性、截止性测试,底稿设计也十分简单,不完全符合规范要求。部分底稿设计逻辑混乱、标题不当,底稿之间缺乏明确的对应关系。

?2、审计工作底稿编制不完整、所附的资料不能相互印证、勾稽关系不明、法律

法规引用不规范。

?审计工作底稿的完整性是指审计工作底稿要覆盖全部审计项目,编制完整的项目审计工作底稿,既是审计准则的要求,也是审计实际工作的需要。一般说来,按审计工作底稿的要求操作,就可以防范审计风险。但是,在实际审计工作中,有些审计人员对此认识不足,仅对重要项目或有问题的项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对不重要的项目或没有问题的项目不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或者不按要求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这样做往往遗漏重大事项和问题,造成很大的审计风险。事实上,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过程,也是重新核实、查证的过程。完整地实施了这一过程,就能弥补前阶段审计取证的不足,从而比较彻底地了解被审事项的基本情况,做到成竹在胸,这正是审计所要达到的目标。始终不移坚持这点,审计工作质量就有了较好的保证。

?2、审计工作底稿编制不完整、所附的资料不能相互印证、勾稽关系不明、法律法规引用不规范。

?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集中在下半年的10月份到上半年的4月份,时间紧、业务量大、外勤工作时间短,而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行业业务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不少会计师事务所迫于内外压力,往往只对重要项目或有问题的项目编制审记工作底稿或在外勤作业后填制底稿,或者只重视审计结果的记录,忽视审计过程的记录填写,出现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结果、审计报告不符或者出现有审计过程而无审计结果、有审计结果而无审计过程的工作底稿。部分审计工作底稿没有审计人员签章,也没有审计组组长复核意见和相关人员签章;在审计工作底稿之间没有建立清晰的勾稽关系,相互引用时没有注明索引号,审计工作底稿印证关系不明,相互混淆,重复取证;有的工作底稿存在只对发现的问题列明定性依据,却没有列出正确处理问题所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有的问题定性、处理依据的法规已经废止或已经不能适用,个别引用的法规在“法规名称、文号和具体条款”三要素上不齐全,有的定性依据与处理处罚的口径在同一份报告、同一类问题中都不尽相同。致使注册会计师业务质量低下、审计风险增大。

?3、审计取证不充分。

?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做出审计结论和发表审计意见的客观依据。审计工作底稿应当附有其反映的审计结论或者审计查出问题的证据。但实际工作中发现普遍存在以下情况:一是支持审计工作底稿的审计证据遗漏、充分性不够。有的审计工作底稿描述的问题与所作出的定性结论以及提出的处理处罚意见之间,缺乏相应的审计证据予以支持,审计报告中涉及的审计评价、审计建议中提到的内容,缺乏相应的审计证据予以佐证;二是不相关的资料放在底稿中作为审计证据,引起不必要的歧议。有的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罗列过多,如总帐可以说明的问题,明细帐可以不必再作为审计证据;三是有的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或分析性复核等

方法,但在审计证据中却得不到体现,以至难以完整描述计算机辅助审计的过程与结果。

?4、复核制度不健全或流于形式。

?一些事务所尚未建立审计工作底稿复核制度,缺乏风险控制的有效机制,使编制人和某些专业判断一错到底;或者无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和错误追究制度,使复核制度流于形式,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5、审计工作底稿归档分类混乱。

?按照准则规定审计工作底稿应当由会计师事务所保管并保密,归档时应区别永久性档案与当期档案分别整理装订成册,利于下次审计查阅。可是不少事务所审计档案保管不严,把永久性档案与当期档案混淆一起,分类缺乏统一标准,或不加目录胡乱成册,也不统一编码。仅将所有收集到资料简单堆砌、归档。

?6、无审计工作底稿。

?个别注册会计师将执业“资格寻租”,只管盖章收费;事务所出售审计报告,违法设立分所(执业处),寻找执业黑洞;个别事务所还伪造底稿以假充真。从而严重降低了审计质量,加大了审计风险。当前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社会公害,与审计质量不高有密切联系。

三、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

?(一)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规范性要求

?

《独立审计准则》对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提出了规范性的操作要求,主要包括:

1、必要性规定。《独立审计基本准则》中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审计计划

及其实施过程、结果和其他需要加以判断的重要事项,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第15条)。”《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会计报表审计》同时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审计工作进行记录,形成审计工作底稿。”(第19条)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是对CPA 执行审计业务的强制性规定。没有审计工作底稿的审计报告无疑是一份地道的虚假报告。

2、技术性规定。《独立审计准则第6号—审计工作底稿》第五条对编制审计

工作底稿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性规定,即“内容完整、格式规范、标识一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

3、适当性规定。规范的审计工作底稿并不是各种书面文字的简单堆砌,应

当体现已收集到的审计证据和最终形成的审计意见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审计工作底稿种类繁多,且有不同的来源和编制人,为保证审计工作底稿的适当性,《独立审计准则第1号—会计报表审计》中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复核”(第21条),同时,对于由业务助理人员编制的工作底稿,“注

册会计师应对业务助理人员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并对其工作结果负责”。

(第20条)

?(二)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要素和构成

审计工作底稿是CPA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其形成方式有编制和取得两种。

对于自行编制的工作底稿,应当全面记录审计计划的执行轨迹,审计证据的收集过程,职业判断的依据及过程,审计意见的形成过程等。大部分工作底稿应当由CPA自行编制。

对于由委托单位或第三方提供的资料,严格讲并不是审计工作底稿,只有在CPA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并形成相应的审计记录后,做为审计工作底稿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内容包含十部分,分别是:(1)被审计单位名称;(2)审计项目名称;(3)审计项目时点或期间;(4)审计过程记录;(5)审计标识及其说明;

(6)审计结论;(7)索引号及页次;(8)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9)复核者姓名及复

核日期;(10)其他应说明的事项。

这些基本要素构成完整的法律责任载体,缺一不可,其主要功能见下表:

?

?(三)审计工作底稿基本要素的编制方法

下面依顺序分别介绍各要素的编制方法:

1、被审计单位名称:系审计对象的占有方(个别时候项目的委托方和审计客

体不一致,如司法鉴定项目)。若被审单位为下属公司,则应同时写明下属公司的名称。(如XX公司一分厂)此项目可写简称,或以统一的审计标识代替。

?

2、审计项目名称:每张审计工作底稿都应写明审计的内容,如审查的是某

一会计报表项目,如销售收入;或某一业务循环,如销售与收款循环符合性测试。

项目名称应尽量简练、清晰。

?

3、审计项目时点或期间:此项明确审计范围在时间上的截止点或时间跨度,

应结合实质性测试的具体对象区别对待,资产负债项目应填截止时点,损益类项目应填时间跨度。

?4、审计过程记录:是指审计人员对某一事项审计的程序记录。此项为审计工作底稿的核心要素,其简繁程序受制于审计项目的性质、目的和要求,被审单位的经营规模等诸多因素。目前,大部分会计事务所采用统一印制的程序表(或是标准的底稿模式)来代替工作底稿编制中大量的手工书写(或录入)工作量,本项目可充分运用审计标识,以提高工作效率。

?例如:对应收账款的审计

?先是核对应收账款总账、明细账与有关凭证的数字是否相符;然后是进行函证和查询;再就是核查函证结果;最后作出审计结论。审计人员应将这一查证过程完整地记录在审计工作底稿中。

?

5、审计标识及其说明:是CPA用以表达各种审计含义的书面符号。适当运

用审计标识可以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但也应防止过度使用,否则一张底稿将变成甲骨文字,让人讳涩难懂),同时应说明其确切含义,并在审计过程中保持其前后一致和不同标识的唯一性。可以单独或合并使用常用符号、英文缩写、简称等形式表达各种含义,并将这些标识及其完整的含义详细记录于审计标识一览表内供检查、复核者正常阅读。

?6、审计结论:此项目是CPA经过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做出的专业判断,它直接支持最终的审计意见,因此,审计结论应清晰、简明地表述,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①审计如果没有发现异常情况,就应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审计结果与被审计单

位财务资料中反映的事实和数额相符。

?②如果审计查出了违法违纪问题,就要记录审计查出的问题及其依据。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审计人员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时,只重视审计结果的记录,忽视审计过程记录的填写。这样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如果该审计事项发生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则会增加复议或诉讼的结果与原审计结果不同的可能性。

?

?7、索引号及页次:索引号是CPA为整理利用审计工作底稿,将具有同一性质或反映同一具体审计对象的工作底稿分别归类,形成相互联系、相互控制的特定编号;页次是同一索引号下不同审计工作底稿的顺序编号。两者结合构成每一审计工作底稿唯一的标识符号,因此,索引号应准确表达对应审计工作底稿的类型和性质,相互之间既有紧密的关联作用和勾稽关系,又用明显的排他性和唯一性,不允许重复。页次一般依次编号,并以分数形式(如2/3)表示。页次编排时应连续,防止跳号、缺号或重号。

?

8、编制者(复核者)姓名及编制(复核)日期:二者姓名均可采用简签格式,并

记录于审计标识一览表内。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复核者而言,在履行必要的复核程序后,除签名外,还应将相应的复核意见、复核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意见书面记录下来,以利于编制者修正或明确审计责任划分。

(四)审计工作底稿要素的编制技巧

?1、设计规范、科学的审计工作底稿,并按规定的要求填写。

?审计工作底稿设计的科学性,是审计工作底稿编制规范化的基础。规范化的审计工作底稿应该做到结构科学、内容完整、要素齐全、观点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楚、繁简得当、格式美观、字迹清晰、记录真实、符合要求、手续完备。审计工作底稿编制规范化,不仅能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防范审计风险,还便于审计情况总结,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2、编制完整的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工作底稿的完整性是指审计工作底稿要覆盖全部审计项目。编制完整的项目审计工作底稿,既是审计准则的要求,也是实际工作的需要。一般来说,按审计工作底稿的要求操作,就尽可能地可以防范审计风险。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审计人员对此认识不足,只对重要项目或有问题的项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对不重要或没有问题的项目不编或者不按要求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这样做往往遗漏重大事项和问题,造成很大的审计风险。事实上,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过程,也是重新核实、查证的过程。完整地实施了这一过程,就能弥补前阶段审计取证的不足,从而比较彻底地了解被审计事项的基本情况,做到成竹在胸,这正是审计所要达到的目标。坚持这点,审计工作质量就有了较好的保证。

3、合理、恰当运用审计标识。

?除充分运用约定俗成的审计标识外,对于被审计单位名称、审计程序、审计结论

以及编制者(复核者)姓名等要素均可采用适当的审计标识以尽量减少书写量,比如全省统一印制的“会计记录抽查表”中对于核对内容说明并未规定和列示,但大部分核对内容均应包含“原始凭证内容完整”,“有授权批示”和“帐务处理正确”三项,在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时可用CHK1、CHK2、CHK3(或其他类似标识)代替;

又比如“审定表”中审计结论可用EVC代替“期末余额可以确认”;用EVAC代替“期末余额经调整后可以确认”;用EVFC代替“期末余额经重分类后可以确认”等等。

对于在审计工作底稿编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文字均可采用审计标识来代替。

4、先编制索引号,后编制底稿页次。

?大部分执业人员在审计外勤结束后统一编制索引号和页次,这时,由于汇总的工作底稿较多,且又要交叉引用,造成编制困难。可在外勤开始时(或开始前)由项目负责人按照未审会计报表的一级科目顺序先编制程序表或审定表的索引号(如A1、A2、……),在外勤结束时再分别填制底稿页次,这样既能保证索引号的唯一性和相互索引,又可防止页次编制时的缺号、重号。

?在采用本方法时要注意:

(1)对于无期末余额或者期初、期末均无余额,但审计期内有业务的报表项

目也要编制索引号,如应付工资、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往来款项等科目。

(2)对于期初、期末均无余额,但经实质性测试调整或重分类后有余额的会

计科目(如待摊费用、往来款项)可随该类项目最后的索引号继续编号,不宜采用在已编索引号中间插入新索引号(如在A6和A7之间加入A6-A),以防止新索引号与前者的其它底稿同号造成混淆。

(3)对于从外部取得或第三方提供的资料也要编制索引号。大部分CPA过多

考虑自行编制工作底稿的编号索引,而忽视了外部资料。尽管从外部取得的资料无统一的格式,但仍应及时按类别编号,以利于归档或复核者审阅。

?5、借助计算机编制工作底稿,提高审计工作的准确性。

?审计项目执行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数据运用,调整和重分类等,容易造成编制者书写时笔误,同时也加大了外勤工作量。可以借助计算机编制诸如分析性复核、银行余额调节表、审计调整和重分类、试算平衡等审计工作底稿,尤其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当某一个别会计报表项目发生变化,整个报表数据都要随之变化,工作量大而繁琐。如果自行设计或从网上下载相关的功能模块,借助EXCEL、VFP、华表等工具编制合并连接报表,只要更改变化了的数字,所有的数据就随之变化。

极大地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6、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规定格式的资料。

?对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诸如余额明细表、帐龄分析表或折旧计提计算表等资料,可能在利用时仍显要素不全或数据不“兼容”,如余额明细表中无帐龄资料,折旧计提表中无资产类别等等,无法直接利用或进一步分析。可以在签约之后对被审计单位财务人员予以必要的辅导,要求他们提供合乎审计程序要求的数据格式,可以有效缩短外勤周期。此外,要求被审计单位按审计档案统一的纸张格式提供必要的资料,也有利于审计项目的归档工作。

?7、审计取证材料要系统规范。

?在取证过程中,根据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的特点,对每个问题的来龙去脉,实行跟踪取证,尽可能做到全面、准确、不遗漏。取证格式要规范实用。规范的取证格式是编制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的重要条件,只有规范的取证格式,才能更好的汇集资料、揭示问题。如银行询证函、往来询证函。

8、审计工作底稿编写要一事一稿、情节表述简明清晰、定性准确、编写合

理有序。

?由于审计涉及面广,取证的材料比较多,这就要求每一个审计事项需单独编写工作底稿,以便看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因果关系。如果把多个问题的证据群编成一个工作底稿,会使问题模糊不清。编写审计工作底稿,语言要简炼,用词准确,对每个问题经过的时间、地点、责任人和有关金额等必要情节、内容都必须表述清楚,用以证实每项经济活动的过程及结果,从而客观、公正地反映事实真相,使人一目了然。编排要合理有序。审计工作底稿编写完以后,要合理分类,并按同类事项进行合并汇总,然后按一定的秩序进行编排。编排一般按问题性质的轻重决定秩序,把问题性质较为严重的工作底稿排列在前,以便突出重点,主次分明。审计问题定性要准确。对审计工作底稿反映的问题进行定性一定要准确,这将关系到审计报告的质量和审计决定、审计意见书是否客观公正、合理有据、经得起考验。要做到定性准确,除了情节表述客观公正、简明清晰、数据精确以外,还必须要求对所运用的法规、依据充分有效,不能使用废止、失效、没有追溯力、和其他不适用的法规。反复检查、修改,避免错漏。全部审计工作底稿编完以后,在编写审计报告之前,必须反复对照每个问题的原取证材料,进行检查,避免错漏,影响审计质量。而且在每一张审计工作底稿中,必须有审计说明和审计结论,来记录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轨迹及专业判断。

9、事务所应建立健全的内部岗位责任、复核、风险控制等有效制度。

?质量是会计师事务所生存的生命线,而高质量的审计工作底稿无疑是高质量审计服务的最有力保证。事务所应引导和监督CPA严格规范执业,逐步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实践能力,提高会计事务所的“内功”,以应付加入WTO后更加严竣的竞争和挑战。

总之,底稿在整个审计工作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离开审计工作底稿,缺乏审计记录或审计记录不全,高质量的审计便无从谈起。

四、审计工作底稿关注点误区的剖析及纠正

?即便按上述方法进行编制,在审计工作过程中,我们还是容易走进误区,下面我们共同关注一下近年来发现的审计底稿误区,以及对误区进行剖析和纠正的方法:

(一)用统一的审计工作底稿就能实现审计规范的误区及纠正

一些会计师事务所认为,只要严格按照统一设计的一套完整的审计工作底稿执业,就可达到审计规范的要求。因而,要求注册会计师对于每一项审计业务,都要不折不扣地使用统一的审计工作底稿,以求规范。

事实上,使用统一的审计工作底稿只是执业规范的部分内容,但它的实质也不是僵化地认为每一张底稿都不能改变。审计工作底稿显审计目的服务的,注册会计师如果不管审计目的和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拿起已设计好的底稿就用,势必无法高效率地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不能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完成审计目的。因而,在实务操作中,注册会计师不能拘于统一的审计工作底稿,必须运用高水平的专业判断,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审计项目的特点,选择通用或专用格式的审计工作底稿。

通常,注册会计师无论选择使用哪一种格式的审计工作底稿,必须同时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底稿必须服务于注册会计师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能够支持审计目标的实现;

(2)底稿要根据审计项目的特点,实用性要强;

(3)底稿要体现节约性,若专用格式已设计的项目不适用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需要,则可使用通用格式,简化格式栏。

(二)简单地抄写计帐的审计误区及纠正

在注册会计师审计实务操作中,一些审计人员一到被审计单位,就埋头查看并抄写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帐簿,做些简单的试算平衡,就形成审计工作底稿。由于这样的审计工作底稿只是简单地抄写会计帐簿上的一些数字,而没有审计过程记录,也没有注册会计师专业判断或审计结论,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是无用的底稿。为克服审计人员只是简单地抄写会计帐形成审计工作底稿的错误做法,注册会计师在形成审计工作底稿时必须强调以下两点:

1.注册会计师要根据报表项目的性质和特征,专业判断审计该项目需

要形成几张工作底稿。一般,审计会计报表项目可形成三个层次的底稿:(1)对报表项目余额或发生总额的确认(审定表);

(2)余额或发生额总数的明细化(明细表);

(3)查证核实表(检查表、盘点表、计算表)。但如果报表项目比较简单,明细项目不多,则审定表与明细表可结合起来,此时审定表中既有总数又有明细数,甚至查证核实比较简单的,也可直接记录在审定表中。在实务中,每一项目审计能形成几张工作底稿,要根据专业判断而定。

2.在每一张审计工作底稿中,必须有审计说明和审计结论,来记录

注册会计师的轨迹及专业判断。审计说明包括:

(1)底稿用到的标识含义的注明;

(2)注册会计师审计时实施的程序及发现的问题;

(3)注册会计师审核的每一层次底稿之间以及与其他底稿之间数字的勾稽关系。审计结论是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就符合性测试而言,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某项内部控制的满意程度以及是否可以信赖;就实质性测试而言,是指注册会计师对某一审计事项的余额或发生额是否可以确认。

(三)审计中没有问题的项目不做记录的误区及纠正

在审计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审计会计报表,往往侧重于查出被审计单位会计处理的差错和舞弊,并且只把查出的问题作记录,形成相应的工作底稿。这种做法给人们一种错觉,认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就是查差错,从而使许多注册会计师往往只注重查错防弊而忽视了报表审计的科学性和程序性。为克服这种错误认识,注册会计师必须在观念和程序上有所转变:

1.在观念上,审计目标要从查错防弊扭转到对会计报表的“三性”发表审计意见,以增强会计报表的可信性。会计报表的审计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发表审计意见。这一审计目标决定了会计报表审计的范围、审计的过程、审计证据的收集和评价及审计报告等。

2.在程序上,注册会计师要严格按照必要的审计程序实施审计业务,无论是否查出问题,只要是实施过的程序,必须记录在审计工作底稿中。但同时要注意,注册会计师在记录审计过程及其结论时,既要保证轨迹记录,把实施的审计程序都记录下来,又要按照重要性的原则,作出专业判断,简明扼要地记录重要事项,不要把审计工作底稿记成流水帐。

(四)外勤作业后填制底稿的误区及纠正

在实务操作中,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往往在外勤作业后填制底稿。这主要是迫于以下内外压力:

1.外部压力,即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注册会计师协会的业务监管力度加大。由于独立审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及注册会计师业务控制的日益完善,注册会计师协会及其他管理部门加大对各个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监管和联查。因而,一些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应付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检查,利用外勤作业后填制底稿的办法,编制完善的审计工作底稿。

2.内部压力,即注册会计师完成审计业务的时间要求紧迫。由于我

国注册会计师报表审计业务集中在下半年的10月份到上半的的4月份,时

间紧迫,业务量大,外勤工作时间短,这样,在外勤工作日内只能把一

些主要的底稿填制完毕,其余的等日后再填制。

尽管内外形成的压力是事实,但注册会计师在外勤作业后填制底稿是造成注册会计师业务质量低下、增大审计风险的主要因素。所以,必

须在实务操作中避免这种做法。具体方法有:

(1)建立和实施完善的预审或日常接触制度。为了与被审计单位建立稳定的业务关系,也为了减少最终审计的工作量,会计师事务所应建

立起预审或与被审计单位的日常接触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分散

审计业务量,减少审计风险。

(2)不断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业务水平和实力操作经验。审计业务的发展,要求注册会计师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能力。因而,每个会计师事

务所必须加大注册会计师的日常业务培训、后续教育等方面的投资,以

提高他们的执业效率,保证他们在外勤工作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审计任

务。

(五)对他人提供或代为编制的底稿不予审计的误区及纠正

一些注册会计师对他人提供或代为编制的底稿,不予审计,直接进入档案形成审计工作底稿,这些底稿主要包括被审计单位的设立批准证

书、营业执照、合营合同、协议、章程、组织机构及管理层人员结构图、

董事会会议纪要、重要经济合同、相关内部控制及其调查和评价记录报

告等资料的复印件或摘录等。这种做法往往加大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

险和责任。因而,对由被审计单位或第三者提供或代为编制的底稿,在

取得时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 1.这些由被审计单位或第三者提供或代为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必须严格按照取得方式形成。一般首先应向审计资料的提供者说明该审计资料的基本要求;

其次是对所取得的审计资料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并注明所取得资料的来源;最后作出相应的审计记录并签名,从而形成审计工作底稿。

2.在初次接受被审计单位的委托时,注册会计师一定要把这类审计工作底稿

严格按程序取得,并详细列明目录清单;在连续审计时,只要根据被审计单位有关部门情况的变化而将更新的文件、资料随时补充,并注意资料的连续性,避免重复劳动。

3.注册会计师将这些资料归档为备查类工作底稿的同时,还应根据需要,将

其中与具体审计项目有关的内容复印、摘录或综合后归入业务类工作底稿的具体审计项目之后。

(六)审计工作底稿中随便签名的误区及纠正

?在实务操作中,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在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时,往往随便签名。如在审计业务繁忙时,对于一些没有签字的审计人员审计形成的工作底稿,注册会计师没有复核,就签上了名字;一些审计工作底稿根本没有复核,却在复核人后签上了主任会计师的名字。这不仅给注册会计师带来很大的风险,也使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人为地降低了注册会计师的质量控制标准。

事实上,审计工作底稿不仅是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也是评价考核注册会计师专业能力和工作业绩,并明确其审计责任的重要依据。因而,为了分清审计责任:

(1)每一个注册会计师都要慎重使用签名权,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当没有亲自实施审计或亲自对审计底稿实施复核时,千万不要为了某种原因而随便签名;

(2)会计师事务所不能以任何理由迫使注册会计师在不是其审计或复核的审计工作底稿上签名。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操作实务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实务操作介绍-综合类工作底稿 一、综合类工作底稿的介绍 (一)综合类工作底稿在整个工作底稿中的地位 如果要对一本审计底稿进行审计、复核的话,入手之处肯定为“综合类工作底稿”,综合类工作底稿集中体现审计工作执行情况、执行结果,是所有审计工作底稿的灵魂、精髓。 (二)综合类工作底稿的分类介绍 综合类工作底稿按照审计执行进程阶段可以分为预备调查阶段等五个阶段,具体如下:

综合类工作底稿按其编制特点、编制人员等区分,可以分为:

二、综合类工作底稿的特点及其重要性 综合类工作底稿的特点及其重要性为: (一)综合类工作底稿贯穿整个审计过程,脉络清晰,条理分明; (二)客户承诺书、客户声明书类的工作底稿划清审计与会计的责任,明确客户(包括会计 人员)的责任需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对客户的行为起到威慑及约束的作用,保证审计基础的真实性; (三)调查了解类的工作底稿,让注册会计师能够迅速了解客户的基本情况、控制环境、关客户承诺、声 明类工作底稿 分析复核类工作底稿 内部流转类工作底稿 审计情况总结 类工作底稿 特殊、重大会 计事项审计类 工作底稿 调查了解类工 作底稿 综合类审计 工作底稿

联交易等会计经营活动,从而帮助注册会计师能够及时、有效地执行审计业务; (四)分析复核类、特殊、重大会计事项审计类工作底稿单独归类,既能够提醒注册会计师必须重点关注此类会计事项,按照审计程序指引进行审计,又能够让查看审计工作底稿的人快速了解公司的重大事项; (五)审计情况总结类工作底稿,既是注册会计师对审计情况的归纳汇总,又能够帮助审计工作底稿阅读者比较迅速的了解公司最终审计调整及审定报表情况; (六)内部流转类工作底稿,注册会计师编制审计计划、小结以及出具最终审计报告,该部分工作底稿流转于事务所内部,进行三级复核,是保障审计质量的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之一,保障审计工作开展的顺利、严密。 三、综合类工作底稿的分类介绍 (一)所有审计程序完成情况的综合类工作底稿 综合审计程序(索引号Z1) 1、底稿主要内容、编制目的介绍: 该工作底稿按照审计执行阶段分段记录审计工作的具体完成情况,详细记录具体每一审计步骤是否完成以及完成的底稿索引。该底稿系注册会计师在完成所有审计程序之后,最终完成的工作底稿;该底稿集中概括记录了所有审计程序的执行情况。 2、编制该底稿时候需要注意事项:

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方法与技巧探讨(一)

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方法与技巧探讨(一) 审计工作底稿是注册会计师(简称CPA)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它是审计证据的载体和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的直接依据,也是评价考核执业CPA专业能力、工作业绩、知识水平和行业监管机构检查业务质量、明确审计责任的重要依据。所以审计工作底稿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过程实际上是收集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分析、判断、得出审计结论的过程。通过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把业已收集到的数量众多但又不系统、零散的各种审计证据资料,系统地加以归类整理,从而使审计结论建立在充分和适当的审计证据基础之上。一、审计工作底稿的现状注册会计师审计离不开工作底稿。但在当前的独立审计实践中,无论就审计工作底稿的设计、编制、归档而言,都存在许多缺陷,严重影响审计质量。1、审计工作底稿设计不规范。按照国际惯例,只要符合独立准则要求,审计工作底稿一般由各家事务所自行设计。为了使会计事务所在设计底稿时符合“准则”要求,准则详细规定了底稿的基本要求、内容、底稿之间的钩稽关系,底稿的复核、分类、整理、归档保管,以及底稿应由符合性测试、截止测试、分析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试算平衡表、审计差异调整表等组成。指南也规定了每张底稿应具备十要素:被审计单位名称、审计项目名称、审计项目时点或期间、审计过程记录、审计标识及其说明、审计结论、索引号及页次、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其他应说明的事项。这些基本要素构成完整的审计工作底稿,缺一不可。但实际上许多会计事务所出于成本效益考虑没有或没有完全依据“准则”或“指南”的要求设计、编制底稿。表现为:内容不完整,要素不齐全,格式不规范,标识不一致,内容不清晰,结论不明确。只重视实质性测试,没有或即使有符合性、分析性、截止性测试,底稿设计也十分简单,不完全符合规范要求。部分底稿设计逻辑混乱、标题不当,底稿之间缺乏明确的对应关系。财政部1999年12月22日发布的“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第三号)抽查100家国有企业中发现有28家事雾所审计工作底稿不规范,底稿摘录整理杂乱,格式标识前后不一,勾稽关系不明……。致使审计结论出现偏差,审计报告失实,一些企业重大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未被充分揭示,有的连业务约定书也不全,重要条款遗漏。”可见问题之严重。2、审计工作底稿编制不完整、所附的资料不能相互印证、勾稽关系不明、法律法规引用不规范。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集中在下半年的10月份到上半年的4月份,时间紧、业务量大、外勤工作时间短,而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行业业务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不少会计师事务所迫于内外压力,往往只对重要项目或有问题的项目编制审记工作底稿或在外勤作业后填制底稿,或者只重视审计结果的记录,忽视审计过程的记录填写,出现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结果、审计报告不符或者出现有审计过程而无审计结果、有审计结果而无审计过程的工作底稿。部分审计工作底稿没有审计人员签章,也没有审计组组长复核意见和相关人员签章;在审计工作底稿之间没有建立清晰的勾稽关系,相互引用时没有注明索引号,审计工作底稿印证关系不明,相互混淆,重复取证;有的工作底稿存在只对发现的问题列明定性依据,却没有列出正确处理问题所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有的问题定性、处理依据的法规已经废止或已经不能适用,个别引用的法规在“法规名称、文号和具体条款”三要素上不齐全,有的定性依据与处理处罚的口径在同一份报告、同一类问题中都不尽相同。致使注册会计师业务质量低下、审计风险增大。 3、审计取证不充分。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作出审计结论和发表审计意见的客观依据。审计工作底稿应当附有其反映的审计结论或者审计查出问题的证据。但实际工作中发现普遍存在以下情况:一是支持审计工作底稿的审计证据遗漏、充分性不够。有的审计工作底稿描述的问题与所作出的定性结论以及提出的处理处罚意见之间,缺乏相应的审计证据予以支持,审计报告中涉及的审计评价、审计建议中提到的内容,缺乏相应的审计证据予以佐证;二是不相关的资料放在底稿中作为审计证据,引起不必要的歧议。有的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罗列过多,如总帐可以说明的问题,明细帐可以不必再作为审计证据;三是有的采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要求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要求 1.总体要求 注册会计师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应当使得未曾接触该项审计工作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清楚了解:按照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和获取的审计证据;审计中遇到的重大事项和得出的结论,以及在得出结论时作出的重大职业判断。 2.审计工作底稿构成 审计工作底稿可以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通常包括: … (1)审计业务约定书 (2)总体审计策略与审计总结 (3)具体审计计划 (4)程序表 (5)客户填报明细表及提供的未审财务报表、审计报告 ) (6)审定表 (7)调查访谈问询表或记录 (8)分析表及分析程序,如交易和余额分析,重要比率和趋势分析等 (9)核对及计算表 (10)抽样检查表 } (11)询证函回函客户声明或说明 (12)观察及监盘或抽盘记录 (13)问题讨论与沟通 (14)咨询记录 (15)有关重大事项的往来函件 % (16)客户文件记录摘要与复印件(如合同协议等),这些文件包括:企业法律和组织结构信息,重要的法律文件、协议和会议纪要等 (17)项目组及所内部审批文件 (18)审计人员执行审计的过程记录,如对执行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和结果的记录;由其他审计师审计的对财务报表组成部分所执行的记录;同其他审计师、专家和其他第三方交流的记录等

(19)审计人员获取的审计证据,如关于了解会计和内控系统的证据、重要审计领域审计结论 (20)其他有助于形成审计结论的资料 ( 关于程序表 本底稿包括的审计程序系标准程序,在实际工作中,项目经理应根据被审计单位具体情况裁剪审计程序表,审计助理人员根据裁剪后的审计程序表实施审计程序,即不需要实施的审计程序应当删除,追加的审计程序应当补充至程序表中。 如何选择实施审计程序非常重要,总体原则是质量与效率并重,即执行的程序恰到好处,以最少的工作量获取能够支持审计结论的充分适当审计证据。程序表中列举的程序执行的详略程度取决于:——风险评估结果 ——审计对象的复杂程度 ; ——重要性 ——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经验 关于明细表 明细表系会计科目审计的总导引底稿,由被审计单位提供,地位十分重要。一般情况下,明细表尽可能填列详细些。对于客户已经编制了明细表的,取得项目经理分拆的本科目明细表,并转换为底稿版;对于客户未编制明细表的,按照项目经理下发的模板填写各科目明细表。 本所“企业填报明细表”单列于工作底稿中,便于审计人员进场前或进场后将该空白明细表提供给审计客户,由被审计单位填报,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 关于审定表 (1)未审数:未审数应确保与被审计单位最终提供的已盖章未审报表数据相一致。 (2)调整数:在底稿编制人移交底稿至项目经理前,如客户已确定是否调整,则应将调整情况写到调整数当中;如在底稿编制人移交底稿至项目经理前,客户尚未确定是否调整,则应先假设客户同意调整,再将调整情况写到调整数当中。如底稿编制人移交底稿至项目经理后,客户不同意进行调整,应修改相关底稿,以与最终审定报表一致。 (3)审定数:根据未审数、调整数的确定而确定。 (4)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错报事项:即审计调整分录过入,并简要说明错报调整的原因。 — (5)审计结论:审计人员通过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对某一审计事项所作的专业判断。就内部控制测试而言,审计结论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是否有效,以及是否对其依赖程

审计工作底稿书写要求

审计工作底稿 索引号:第页(共页) 附件:页

审计工作底稿书写要求 一、总体要求:审计人员对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每一个审计事项,均应当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一个审计事项可以根据需要编制多份审计工作底稿;基本情况、审计评价、举报事项、汇总审计事项等也应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二、索引号:一个审计项目统一按阿拉伯数字流水编号。 三、第页(共页):底稿只有1页,填写第 1页(共 1 页),如果有2页,第一页填写第 1页(共2页)、第二页填写第 2 页(共 2 页),以此类推。 四、项目名称:与审计通知书所列名称一致。 五、审计(调查)事项:按照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事项名称填写。 六、审计人员:需要手签名。 七、编制日期:编制底稿的日期,手签打印均可。 八、审计过程:说明实施审计的步骤和方法(国家审计准则第九十二条列举的审计方法)、所取得的审计证据的名称和来源(如×××单位×××时间×××账页、会计凭证、报表,×××人的×××事项的审计询问记录等)。多个底稿共用审计证据、且审计证据附在其他底稿后的,应当在上述内容表述完毕后,注明“其中,**审计证据附在**号底稿后”。

九、审计认定的事实摘要及审计结论:简要概括审计认定事实发生的时间、地点、责任人、性质、方式、金额、数量等内容,得出的审计结论包括未发现问题的结论和已发现问题的结论,对已发现问题的结论,应说明得出结论所依据的规定和标准,即违法违规问题定性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及规章等,审计工作底稿中不需要提出处理处罚建议。 十、审核意见:审核人需要手签,审核意见种类包括: 1.予以认可; 2.责成采取进一步审计措施,获取适当、充分的审计证据; 3.纠正或者责成纠正不恰当的审计结论。审核人员提出2、3项审核意见的,审计人员应当将落实情况和结果作出书面说明,经审核人员认可并签字后,附于本底稿后。 十一、审核人员:需要手签名。 十二、审核日期:审核底稿的日期,手签打印均可。 十三、附件:审计工作底稿所附审计证据页数。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要求内容复习进程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要 求内容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要求 1.总体要求 注册会计师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应当使得未曾接触该项审计工作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清楚了解:按照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和获取的审计证据;审计中遇到的重大事项和得出的结论,以及在得出结论时作出的重大职业判断。 2.审计工作底稿构成 2.1审计工作底稿可以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通常包括: (1)审计业务约定书 (2)总体审计策略与审计总结 (3)具体审计计划 (4)程序表 (5)客户填报明细表及提供的未审财务报表、审计报告 (6)审定表 (7)调查访谈问询表或记录 (8)分析表及分析程序,如交易和余额分析,重要比率和趋势分析等 (9)核对及计算表 (10)抽样检查表 (11)询证函回函客户声明或说明 (12)观察及监盘或抽盘记录 (13)问题讨论与沟通 (14)咨询记录 (15)有关重大事项的往来函件 (16)客户文件记录摘要与复印件(如合同协议等),这些文件包括:企业法律和组织结构信息,重要的法律文件、协议和会议纪要等 (17)项目组及所内部审批文件 (18)审计人员执行审计的过程记录,如对执行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和结果的记录;由其他审计师审计的对财务报表组成部分所执行的记录;同其他审计师、专家和其他第三方交流的记录等

(19)审计人员获取的审计证据,如关于了解会计和内控系统的证据、重要审计领域审计结论 (20)其他有助于形成审计结论的资料 2.2关于程序表 本底稿包括的审计程序系标准程序,在实际工作中,项目经理应根据被审计单位具体情况裁剪审计程序表,审计助理人员根据裁剪后的审计程序表实施审计程序,即不需要实施的审计程序应当删除,追加的审计程序应当补充至程序表中。 如何选择实施审计程序非常重要,总体原则是质量与效率并重,即执行的程序恰到好处,以最少的工作量获取能够支持审计结论的充分适当审计证据。程序表中列举的程序执行的详略程度取决于: ——风险评估结果 ——审计对象的复杂程度 ——重要性 ——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经验 2.3关于明细表 明细表系会计科目审计的总导引底稿,由被审计单位提供,地位十分重要。一般情况下,明细表尽可能填列详细些。对于客户已经编制了明细表的,取得项目经理分拆的本科目明细表,并转换为底稿版;对于客户未编制明细表的,按照项目经理下发的模板填写各科目明细表。 本所“企业填报明细表”单列于工作底稿中,便于审计人员进场前或进场后将该空白明细表提供给审计客户,由被审计单位填报,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2.4关于审定表 (1)未审数:未审数应确保与被审计单位最终提供的已盖章未审报表数据相一致。 (2)调整数:在底稿编制人移交底稿至项目经理前,如客户已确定是否调整,则应将调整情况写到调整数当中;如在底稿编制人移交底稿至项目经理前,客户

(整理)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实务案例-财务费用.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案例—财务费用 一、会计记录概况 被审计单位TR公司本年度财务费用发生数(未审数)16,270,659.28元,具体数据详见“财务费用明细项目分月发生额汇总表”(索引I8-1-1)。 二、审计目标 (一)确定财务费用的记录是否完整; (二)确定财务费用的计算是否正确; (三)确定财务费用的披露是否恰当。 三、审计工作底稿编制介绍及相关提示 (一)获取或编制财务费用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核对与总帐、报表发生额及明细帐合计数是否相符 审计人员根据TR公司财务费用明细帐的记录,编制了“财务费用明细项目分月发生额汇总表”(索引I8-1-1)。经“三相符”核对一致,未发现问题。 提示:明细项目一般分为利息支出、利息收入、技改贴息收入、票据贴现支出、资金占用费、汇兑损益、手续费等。 (二)将本年度财务费用与上年度的财务费用及本年度各个月份的财务费用进行比较,如有重大波动和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 1、审计人员将本年“财务费用明细项目分月发生额汇总表”与去年进行了分析性比较,形 成了书面记录(索引I8-1),执行这一审计程序的目的在于发现财务费用的重大波动和异常情况,确定审计工作重点。 2、一般来说,利息支出(包括票据贴现支出、资金占用费)发生额会占到财务费用的大部 分,应作为审计的重点。 提示: 如被审计单位发生了拆借资金的利息收入、技改贷款的贴息收入等业务,相对较显异常,也容易发生问题,亦应作为审计的重点,并按会计准则、制度处理。 (三)审查利息支出明细帐,复核借款利息支出应计数 审计人员编制了“长期、短期借款利息检查情况表”(可参阅短期借款审计底稿,索引F1-1),将应计利息支出数与关联科目“预提费用-利息”进行核对,与“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及关联的往来科目进行核对(索引I8-1-1)。 TR公司设立资金结算中心与下属子公司、分公司结算借款与利息支出的做法,是否属于企业集团所属财务公司代理统借统还贷款业务,可以免征营业税?审计人员将此作为重点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必要的取证,形成了相应的审计底稿(索引I8-2)。 提示:

审计工作底稿的说明

审计工作底稿的说明 由于审计工作底稿比较重要,内容较多,我们需要对其进行相关的说明,这样才能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 (一)审计工作底稿基本要素 1.审计工作底稿的标题; 2.审计过程记录; 3.审计结论; 4.审计标识及其说明; 5.索引号及编号; 6.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 7.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 8.其他应说明事项。 (二)审计工作底稿基本要素说明 1.审计工作底稿的标题 每张底稿应当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名称、审计项目的名称以及资产负债表日或底稿覆盖的会计期间(如果与交易相关)。 2.审计过程记录 在记录审计过程时,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重点方面: (1)具体项目或事项的识别特征 识别特征是指被测试的项目或事项表现出的征象或标

志; 识别特征因审计程序的性质和测试的项目或事项不同而不同; 对某一个具体项目或事项而言,其识别特征通常具有唯一性,这种特性可以使其他人员根据识别特征在总体中识别该项目或事项并重新执行该测试。 (2)重大事项及相关重大职业判断 重大事项通常包括: ①引起特别风险的事项; ②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该结果表明财务信息可能存在重大错报,或需要修正以前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和针对这些风险拟采取的应对措施; ③导致注册会计师难以实施必要审计程序的情形; ④导致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事项。 (3)针对重大事项如何处理不一致的情况 如果注册会计师识别出的信息与针对某重大事项得出的最终结论不一致,则应当记录形成最终结论时如何处理该不一致的情况。 包括但不限于: ①注册会计师针对该信息执行的审计程序; ②项目组成员对某事项的职业判断不同而向专业技术部门的咨询情况;

审计工作底稿规范要求

审计工作底稿规范要求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中兴财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 简称“本公司”)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复核、使用及管理,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6 号——审计工作底稿》及其他有关具体审计准则的规定和本公司的有关规章制度,制定本规范要求。 第二条本规范要求审计工作底稿,是指参审人员在审计过程 中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 审计工作底稿可以由参审人员自行编制;也可以由被审计单位 管理当局或第三者提供而形成;可以是书面文字形式,也可以是必要的声像资料。审计工作底稿应以自制的书面文字形式为主。 第三条执行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可参照本规范要求的 有关内容办理。 第二章一般原则 第四条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是形成审计意见、 出具审计报告的依据,是按规定要求完成审计工作、履行应尽职责的证明。审计工作底稿应如实反映审计计划的制定及其实施情况,完整记录参审人员的审计轨迹。 第五条审计工作底稿在内容上应做到资料翔实、重点突出、 繁简得当、结论明确;在形式上做到要素齐全、格式规范、标识一致,记录清晰。 (一)资料翔实,即记录在审计工作底稿上的各类资料来源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二)重点突出,即审计工作底稿应反映对审计结论有重大影响的内容。 (三)繁简得当,即审计工作底稿应根据记录内容的不同,对重要内容详细记录,对一般内容可以简单记录。 (四)结论明确,即按审计程序对审计项目实施审计后,参审人员应对该审计项目表达明确的专业判断意见。 (五)要素齐全,即构成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内容应全部包括在内。 (六)格式规范,即审计工作底稿采用的格式规范。 (七)标识一致,即审计标识符的含义前后一致,并标识在审计工作底稿上。 (八)记录清晰,即审计工作底稿上记录的内容连贯,文字端正,有关验算数据正确。第六条以下情况为影响审计工作底稿繁简程度的相关因素, 并以此做为检查审计工作底稿是否繁简得当的根据: (一)审计约定事项的性质、目的和要求; (二)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审计约定事项的复杂程度; (三)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 (四)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录是否真实、合法、完整; (五)是否有必要对业务助理人员的工作进行特别指导、监督和检查。 (六)审计意见类型。 第七条审计工作底稿基本内容如下: (一)被审计单位名称,即会计报表的编报单位,被审计单位可以简写,但应与总体审计计划确定的简称前后一致。 (二)审计项目名称,即某一会计报表项目名称或某一审计程序及实施对象名称,如具体审计项目是某会计科目的明细科目,则应同时写明该会计科目名称。审计项目名称不可以简写。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声明:本资料由大家论坛国际内审师考试专区https://www.doczj.com/doc/565023785.html,/forum-184-1.html 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自https://www.doczj.com/doc/565023785.html,更多国际内审师考试信息,考试真题,模拟题下载https://www.doczj.com/doc/565023785.html,/forum-184-1.html大家论坛,全免费公益性考试论坛,期待您的光临! Topic A-6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根据《标准》,内部审计师必须记录相关证据,以支持结论和业务结果。工作底稿可用来记录所获得的证据和做出的分析,以及作为支持结论和业务结果的依据。内部审计管理层负责检查编制好的工作底稿。工作底稿既包括书面记录等常规形式,也包括电子媒介记录形式。 6.1 工作底稿的作用: 帮助业务的制定、执行和检查; 为业务结果提供主要支持; 记录业务目标是否达成; 为已完成工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提供支持; 为内部审计部门质量评估与改进程序提供依据; 便于第三方检查。 6.1.1 除了上述作用外,编制工作底稿还源于以下原因: 为评价内部审计活动的质量提供依据; 为诸如保险索赔、舞弊案件及法律诉讼等情况提供支持证据; 有助于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发展; 证实内部审计部门是否遵守了《标准》; 促进异地内部审计工作之间的协调合作,明确审计人员应负的责任。 作为与第三方复核人员进行沟通的工具,工作底稿为外部审计师是否使用内部审计师的业务成果提供了依据。不用说,工作底稿反映了内部审计师的职业水平和职业声誉。此外,工作底稿也为今后的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了背景资料。如果当前审计工作得到充分记录,就会使今后的审计工作变得容易,从而提高业务效率和业务质量。 它们还为内部审计师的自我质量评价和业绩检查提供了基础。 工作底稿还为内部审计师与审计业务客户(被审计单位)之间探讨问题提供了支持。全面记录过程可以使内部审计师熟悉所探讨的问题,从而增强内部审计师的可信性。审计师依靠工作底稿来支持最终报告中的结论和建议。为了方便使用工作底稿,审计师应该在自己手中的最终报告复印件上作出标记,注明所参考工作底稿的页数。 工作底稿还有助于记录组织遵循法律法规的情况。 6.1.2 内部审计师对工作底稿应该给予特殊的关注,这样才能依靠它们,并按照监督人员、管理人员、质量检查人员、外部审计师和法律人士所提出的最高标准来完成所有的业务工作。 6.1.3 因为咨询业务的审计范围、审计目标以及一些基本业务方面都与保证业务不同,因此编制咨询业务工作底稿的要求与保证业务是不一样的。但是,内部审计师在实施咨询业务时,还是有义务遵守《标准》和《职业道德规范》的,也需要编制工作底稿以促进咨询审计目标的实现,支持其审计结果。很多组织都制定既适用保证业务又适用咨询业务的同一套工作底稿编制规定,并且都以《标准》和《实务公告》为操作指南。 【典型试题】 1.下列哪一项没有描述审计工作底稿的一项职能? a.方便第三方检查。 b.在审计的计划、执行和复查中提供帮助。

(完整版)集团有限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底稿暂行规定

****集团有限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底稿暂行规定(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集团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复核、使用及管理工作,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依据《审计机关审计工作底稿准则》、《****集团有限公司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以及国家和集团其他有关制度,结合集团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审计工作底稿,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所形成的与审计事项有关的 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取的审计证据。这里所指的审计过程,包括审计计划阶段和实施阶段。 第三条审计工作底稿的全部内容是审计人员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也是明 确审计责任、评价审计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并为以后的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参考。 第二章审计工作底稿内容、编制方法和要求 第四条针对审计工作所处阶段不同,可分为: (一)审计计划阶段工作底稿: 1.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主要指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经营背景、组织结构和经营政策等,一 般是审计人员针对首次开展内部审计的单位在实施现场审计之前所作的基本情况了解,在非首次开展 内部审计的单位可酌情减少。 2.审计工作计划。包括现场审计工作进度、时间预算、人员分工,以及审计内容和重点的初步规 划。 3.现场审计时被审计单位应首先提供的资料清册。 4.其它审计人员认为在审计计划阶段必要编制的工作底稿。 (二)审计实施阶段工作底稿: 1.针对具体审计事项的工作底稿。主要指针对具体审计事项所涉及事项的审计工作底稿,以及引 以证明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底稿中所记载审计结论的有关证据。 2.审计工作计划修改记录和时间预算执行情况。 3.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代为编制的各种报表。包括被审计单位自查表等。 4.审计人员编制的各种调查、测试表等。包括内部控制情况调查表、委派财务负责人测评表等。 5. 其它审计人员认为在审计实施阶段必要编制的工作底稿。 第五条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素: (一)被审计单位的名称。是指审计对象的占有方,若被审计单位为下属公司,则应同时写明下属 公司的名称。 (二)审计事项的名称。此项目一般填写审计业务类型,如:财务收支审计、离任审计等。项目名 称应尽量简练、清晰。 (三)审计事项时点或期间。此项目是为了明确审计范围在时间上的截止点或时间跨度,应结合实 质性测试的具体对象区别对待,资产负债项目应填截止时点,损益类项目应填时间跨度。 (四)具体审计事项的名称。此项目是指实施审计时纳入审计范畴的具体审计事项,如:现金、银 行存款等。

审计工作底稿指引使用说明

审计工作底稿指引使用说明 为了便于广大执业人员在短时间内理解《审计工作底稿指引》(以下简称“本指引”),尽快掌握操作方法,我们编写了使用说明。执业人员拿到本书后,应详细阅读以下内容,再按照指引所述,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具体运用。 一、本指引的目的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发布标志着中国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标准实现了国际趋同。《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所倡导的风险导向审计技术是适应审计环境变化而产生的,它对于有效防止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为了更好的帮助广大执业人员运用新的审计准则,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组织编写的审计工作底稿指引,对如何按照财政部发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及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相关指南,实施审计程序,设计和编制工作底稿,提供了系统例示和说明。 二、本指引的特点 将了解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作为审计的起点,是风险导向审计有别于传统制度基础审计的特点。本指引突出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采用了开放式的设计思路,引导注册会计师通过风险评估、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以企业内部控制为基础灵活地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同时编制相应的工作底稿。注册会计师在实际操作时,应根据审计项目的情况,对工作底稿的内容进行选择。 三、本指引主要内容 风险导向审计一般由三部分内容组成:风险评估、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本指引设计的工作底稿主要是针对风险评估部分。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评估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不包括内部控制)、了解内部控制三个方面内容。 (一)风险评估程序 根据一般常用的风险评估程序,可以分为以下两个层次: 第一一般风险评估程序 一般风险评估程序是所有审计项目必须履行的审计程序,主要采用询问、分析、观察和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案例介绍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案例介绍—应交税金 一、会计记录概况 A公司(生产企业)应交税金期初余额为-1,736,805.41元,期末余额为-987,058.97元,按照税金的种类设置了若干个明细帐,具体数据如下: 本年度共发生以下事项: 1、6月与B公司签订的无形资产使用权转让协议书,将公司的专利技术使用权作价500万 元转让给B公司使用;协议规定B公司于当年的6月30日前向A公司付款500万元。 无形资产转让手续已经办理完毕。A公司所作的账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 5,000,00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5,000,000.00 2、本年公司销项税账面累计发生额为286,635,348.11元,审计人员向公司获取的增值税 纳税申报表为286,805,348.11元。

3、本年公司进项税账面累计发生额为266,483,095.60元。 4、本年A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1,502,972,456.20元,其他业务收入—材料销售收入为 172,637,345.03元。 二、审计目标 (一)确定应计和已缴税金的记录是否完整; (二)确定未交税金的余额是否正确; (三)确定未交税金的披露是否充分。 三、审计工作底稿编制介绍及相关提示 (一)执行“获取或编制应交税金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帐数、报表数和明细帐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程序 1、向客户索取或编制“应交税金余额明细表”(底稿见索引F9-0-2) 2、复核加计正确并将合计数与总帐、报表数核对相符,标注相应的审计标识。 提示: 如未审合计金额与总帐、报表不符,应查明原因并作更正,并作相应的处理。“审计调整数”与“审定金额”在该项目审定后填入。 (二)执行“核对年初应交税金与税务机关认定数是否一致”程序 执行过程:审计人员取得上年度经税务机关盖章确认的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申报表,申报表期末的应交数和客户的账面数一致。(底稿见索引F9-0-2)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方法

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及索引号编制方法 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工作底稿是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工作记录和资料,是审计证据的载体,也是编制审计报告的基础,在整个审计项目实施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在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时应做到“事实阐述要清楚、问题定性要准确、引用法规要适当”。根据《国家审计准则》要求,结合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要素,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明确审计客体。即是被审计单位名称,也就是接受审计的单位或者项目名称。注意要写单位名称的全称或审计项目全称。 二、明确审计内容。即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项目,注意项目名称要与实施方案中审计内容相对应,使用语言要专业、精准,尽量简练、清晰。 三、明确审计范围。审计项目时点或期间:明确审计范围在时间上的截止点或时间跨度,应具体审计对象区别对待,资产负债项目应填截止时点,损益类项目应填时间跨度。 四、审计人员及编制日期,即实施审计项目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人员及编制日期,明确工作职责,便于追查审计步骤及顺序。 五、审计结论必须经过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做出的专业判断,它直接支持最终的审计结果,因此,审计结论应清晰、简明地表述,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审计结论及问题性质,定性要准确。如:问题性质:“大额支付现金”,一般应根据《财经违法行为审计处理处罚

手册》等相关审计定性指南书进行定性,切记自取名称,随意定性。引用的定性及处理处罚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应注意与审计发现的问题相对应,法律、法规的条款应按要求写全。这将关系到审计报告的质量和审计决定是否客观公正、合理有据、经得起考验。此外,要做到定性准确,除了问题情节表述客观公正、简明清晰、数据精确以外,还必须要求对所运用的法规、依据充分有效,不能使用废止、失效、没有追溯力、和其他不适用的法规。 六、编写问题摘要及主要事实时,注意语言简练,用词准确事实清楚,即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阐述,应说明问题发生的时间、数量、金额、地点、方式、用途等必要情节、内容都必须表述清楚,用以证实每项经济活动的过程及结果,从而客观、公正地反映事实真相,使人一目了然。 七、明确复核责任,审计组长或者其委托的有资格的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复核。在履行必要的复核程序后,复核人员除签名外,还应将相应的复核意见、复核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意见书面记录下来,以利于编制者修正或明确审计责任划分。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提出下列意见(一)予以认可;(二)责成采取进一步审计措施,获取适当、充分的审计证据;(三)纠正或者责成纠正不恰当的审计结论。 八、索引号及页码。审计工作底稿要编索引号及统一编号的页码,页码编排时应连续,防止跳号、缺号或重号。审计工作底稿的索引号要与审计证据材料的索引号相对应。

审计底稿基础规范要求

审计底稿基础规范要求 下面内容是通过日常底稿复核中发现的相关不规范事项,特别是平时做得比较少的完成阶段、初步业务活动阶段、风险评估阶段和特殊事项的审计,在此作进一步的强调,并不代表全部。各位应加强自我学习和团队探讨,团队的探讨对审计人员非常重要,往往一个人的意见并不完全正确,而通过大家对与事项相关的材料、处理依据等充分了解、探讨后才会形成一个正确的处理意见,这样对大家的自我提高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项目开始前,应根据对项目的判断和执业规范中规定的模板选择条件,选择恰当的审计模板(重要企业、一般企业、审阅),完成期初数据和附注导入、账套关联和审前数设置、重要性水平的设定和项目分工。 一、完成阶段 1、报告流转表上相关信息和签字要齐全。 2、存档的审计报告或专项报告需要本所盖章及相关注师签署。 审计报告日期:是划分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和公司财务责任的关键时点。通常注册会计师签署审计报告日期与管理层签署已审计财务报表的日期为同一天,或晚于管理层签署。通常对(拟)上市公司,除获取保持与审计报告日期一致的管理当局声明书、确认函外,还应当获取公司董事会关于通过本次审计报告的决议。 3、存档的审定后报表、附注、被审计单位专项说明等(注:即按责任划分应当由被审计单位自行出具或提供的相关资料)需要被审计单位和相关人员(法定代表人、主管公司会计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等)签署、盖章确认。本所目前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交对其报表、附注的确认函(格式附后),确认函的日期保持与审计报告日期一致。 确认函 **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我们已审阅了贵所出具的公司XXXX年度审计报告(编号为)、审定的财务报表及财务报表附注(共页)和其他所有专项审计报告及其附注、说明,我们同意按贵所要求对公司财务报表作出调整和进行披露,并正式签署财务报表。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日期的常见问题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日期的常见问题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时间的填列,是审计中的一个细节。虽然是小事,却让不少执业人员感到困惑,不知道时间如何填列才是合理。尤其是在执业质量的检查中,为了日期填列而被扣分未免可惜。其实,对于日期如何填列,关键是理解了审计工作底稿的整体框架与逻辑,就不会犯日期填列不合理 比较容 程序及进一步审计程序。4、具体审计计划中列示的时间与实际执行时间 差异较大。实务中,应制定审计计划后并据此执行审计业务。这部分底稿的时间填列顺序可以参照这样的步骤: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未审财务报表分析——风险评估结果汇总表——控制测试。比较常见的问题是:

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底稿的日期晚于控制测试的时间,或与控制测试的时间一致。只有先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对了解到的风险进行评估后,方可执行包括控制测试程序在内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2.风险评估结果汇总表的编制时间早于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时间。在审计工作底稿中,风险评估结果汇总表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了解被审计单 3.控制 出具审计报告。比较常见的问题是:1.期后事项的编制日期与审计报告出具日时间差异较大。如果期后事项的编制日期早于审计报告出具日时间较久,就意味着执业人员对期后事项的关注不够。如果对期后事项已履行了相关的审计程序,时隔数日出具审计报告时,仍应对这段间隔期是否存在

重要的期后事项予以关注。2.已审财务报表分析日期晚于项目复核时间。项目复核应是相关的审计程序均履行完毕后的程序,不应早于相关程序的执行日期。3.审计总结日期晚于项目复核日期。只有对审计项目进行总结并草拟报告初稿后方可提交部门及合伙人复核。4.管理层声明书晚于审计报告日期。在实务中,管理层声明书和审计报告日期通常为一致。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方法及技巧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方 法及技巧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方法及技巧 审计工作底稿是和助理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和取得的资料,它不仅是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也是证明CPA按照独立审计准则要求完成审计工作、履行应尽职责的依据。规范、高效率、高质量地编制各种审计工作底稿是执业CPA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的体现。本文拟就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方法和技巧谈几点个人意见。 的审计过程实际上是收集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进而作出审计结论的过程。通过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把业已收集到的数量众多但又不系统、没有重点的各种审计证据资料,系统地加以归类整理,从而使审计结论建立在充分和适当的审计证据基础之上。 一、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规范性要求 《独立审计准则》对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提出了规范性的操作要求,主要包括: (一)必要性规定。《独立审计基本准则》中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审计计划及其实施过程、结果和其他需要加以判断的重要事项,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第15条)。“《》同时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审计工作进行记录,形成审计工作底稿。“(第19条)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是对CPA执行审计业务的强制性规定。没有审计工作底稿的审计报告无疑是一份地道的虚假报告。 (二)技术性规定。《》第五条对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性规定,即“内容完整、格式规范、标识一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 (三)适当性规定。规范的审计工作底稿并不是各种书面文字的简单堆砌,应当体现已收集到的审计证据和最终形成的审计意见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审计工作底稿种类繁多,且有不同的来源和编制人,为保证审计工作底稿的适当性,《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会计报表审计》中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复核”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复核管理制度范本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复核管理制度 一、为了规范我所审计底稿的编制、复核、使用及管理,确保执业质量和审计任务的完成。根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和《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6号—审计工作底稿》制定本制度。 二、本公司的审计工作底稿,是由在所内执业的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 注册会计师执行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可参照本制度办理。 三、审计工作底稿应如实反映审计计划的制定及其实施情况,包括与形成和发表审计意见有关的所有重要事项,以及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审计工作底稿可以由注册会计师或助理审计人员编制形成,也可由被审计单位或其他第三者提供,经注册会计师审核后整理形成。 四、本公司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应当做到内容完整、格式规范、标识一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为此,依据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手册中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公司实际,统一印制了两种(一种称文字式工作底稿、一种称表格式工作底稿),三类(综合类、业务类、备查类)符合独立审计准则要求的审计工作底稿,供注册会计师及助理人员在执业中恰当运用。 五、凡在本公司执业的注册会计师及助理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应服从项目主审安排,按审计计划的分工认真撰写所内统一印制的审计工作底稿,按各底稿要求的格式逐项计算和撰写,必要时,要另

加附表和计算过程,严格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指南对实质性审计工作底稿要求的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及各个表格的编制说明要求内容和项目正确撰写本人所承办的审计工作底稿,并对底稿中的有关数据的真实性及审计结论负直接责任,并在所编审计底稿上签名,以示负责。 六、审计底稿中运用的各种审计标识应说明其含义,并应保持前后一致。相关审计工作底稿之间,应保持清晰的勾稽关系,相互引用时,应交叉注明索引编号。 七、依据本公司《质量控制制度》的要求,对审计工作底稿建立两级复核制,即由项目主审对注册会计师及助理人员撰写的审计工作底稿进行逐项复核,在复核过程中要做出必要的复核记录,书面表示复核意见并签名;由所业务负责人对正体审计项目进行复核,对在复核中,各复核人员如发现已执行的审计程序和做出的审计记录存在问题,应指示有关人员予以答复、处理,并形成相应的审计记录。 八、注册会计师及助理人员在执行过程中完成外勤工作后,应将本人所承办的审计工作底稿按所内规定的三类工作底稿目录顺序进行排列后交付项目主审,由主审统一编写该项目顺序编号,并进行复核、归类、整理后,按档案管理规定,交档案保管员建档归案,并按审计档案管理办法管理。 九、凡在本公司执业的注册会计师及助理人员在执业过程中所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其权属关系归本公司所有。任何人不得自留或转移。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方法及技巧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方法及技巧 审计工作底稿是CPA和助理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和取得的资料,它不仅是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也是证明CPA按照独立审计准则要求完成审计工作、履行应尽职责的依据。规范、高效率、高质量地编制各种审计工作底稿是执业CPA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的体现。本文拟就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方法和技巧谈几点个人意见。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过程实际上是收集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进而作出审计结论的过程。通过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把业已收集到的数量众多但又不系统、没有重点的各种审计证据资料,系统地加以归类整理,从而使审计结论建立在充分和适当的审计证据基础之上。 一、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规范性要求 《独立审计准则》对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提出了规范性的操作要求,主要包括: (一)必要性规定。《独立审计基本准则》中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审计计划及其实施过程、结果和其他需要加以判断的重要事项,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第15条)。“《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会计报表审计》同时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审计工作进行记录,形成审计工作底稿。“(第19条)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是对CPA执行审计业务的强制性规定。没有审计工作底稿的审计报告无疑是一份地道的虚假报告。

(二)技术性规定。《独立审计准则第6号—审计工作底稿》第五条对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性规定,即“内容完整、格式规范、标识一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 (三)适当性规定。规范的审计工作底稿并不是各种书面文字的简单堆砌,应当体现已收集到的审计证据和最终形成的审计意见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审计工作底稿种类繁多,且有不同的来源和编制人,为保证审计工作底稿的适当性,《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会计报表审计》中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复核”(第21条),同时,对于由业务助理人员编制的工作底稿,“注册会计师应对业务助理人员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并对其工作结果负责”。(第20条)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现状和问题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是一项对专业能力与实务经验要求较高 的工作。受注册会计师行业整体素质不高,会计事务所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影响,目前,在编制工作底稿方面尚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审计工作底稿不规范。如内容不完整,要素不齐全,格式不规范,标识不一致,内容不清晰,结论不明确。 (二)复核制度不健全或流于形式。不少会计师事务所尚未建立审计工作底稿复核制度,缺乏风险控制的有效机制,使编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