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豆脂肪氧合酶对食品品质的的影响

大豆脂肪氧合酶对食品品质的的影响

大豆脂肪氧合酶对食品品质的的影响
大豆脂肪氧合酶对食品品质的的影响

大豆脂肪氧合酶对食品品质的的影响

卜凡琼

(班级:食研5班学号:2016309120048)

摘要:大豆脂肪氧合酶是存在于大豆中的脂肪氧合酶,其活性很高,在食品行业中有很广泛的应用,大豆脂肪氧合酶催化底物产生的一些物质能很好的改善食品质量。能增加食品香气,形成二硫键,增强面筋蛋白强度。其分离纯化方法有水浸提法,酸铵沉淀、葡聚糖凝胶柱G200分离沉淀法,缓冲液提取等方法。

关键词:大豆脂肪氧合酶,分离纯化,食品品质

1.大豆脂肪氧合酶简介

脂肪氧合酶(Lipoxygenase, EC1.13.11.12, LOX),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 在豆类中具有较高的活力,其中尤以大豆中的活力为最高[1]。属氧化还原酶,通称脂氧酶(LOX) 。LOX中含有非血红素铁,专一催化具有顺,顺-1,4-戊二烯结构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通过对其分子加氧,形成过氧化氢衍生物,是非常重要的风味前体物[2]。近年来研究表明,LOX产生的风味和香味是很多食品所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经LOX作用形成氢过氧化物并进一步裂解成不饱和的醛类、酮类和醇类化合物而形成类似苹果、香瓜、芒果等水果风味以及鲜鱼味、牡砺味、文蛤味和海藻香、青草香[3]等挥发性风味物质。据脂肪氧合酶氧化花生四烯酸位置特异性, 将脂肪氧合酶(LOX)分为5-L OX ,8-LOX ,12-LOX 和15-LOX 。大豆LOX -l 属于15-LOX ,它已被广泛用于研究同类脂肪氧合酶功能和结构性质模型[4]大豆植物组

织中含有多种脂肪氧合酶同工酶, 其中LOX-l 和LOX-2 是主要的同工酶。

2.大豆脂肪氧合酶结构及其生化特性

研究表明,大豆脂肪氧合酶(LOX)含839个氨基酸,是一个单链肤蛋白,整体结构分为2个部分:一个是N末端的β与1条α螺旋组成的部分;另一个是包含22条α螺旋和8条β折叠股的主要区域。在空间结构上,LOX的主要区域以一条长的α螺旋为中心,其他结构环绕在其周围。非血红素铁原子靠近酶中心位置,其附近有一个特殊的三圈π螺旋,并以配位键与3个组氨酸侧链和梭基末端的COO-结合,从而形成酶活力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5]。

通过对分离得到的大豆子叶LOX的研究,发现每个LOX是一条M:为96000左右的多肤,每个多肤中含一个铁原子。有实验证明,大豆子叶的LOX处于静止、无活性状态时,铁以Fe态存在;当加入底物后,LOX中的Fe处于Fe (A)态,使LOX具有催化活性。大豆种子中的LOX都是球形、水溶性蛋白。LOX1, LOX2, LOX3的等电点分别为5.65, 5.85,6.150 3种同工酶的生化特性是:LOX1的反应最适pH值在9.0处,LOX:在pH6. 5处,LOX:在pH7. 0处。除催化原初反应外,LOX还催化次级反应而形成脂肪酸的二聚苯和淡基二烯酸,类胡萝卜素的漂白即是由LOX次级反应实现的[6]。

3.大豆脂肪氧合酶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

王辉,周培根[7]以大豆为原料,经硫酸铵沉淀、葡聚糖凝胶柱G200 分离沉淀,得到2 种脂肪氧合酶(LOX):LOX-1,LOX-2。对

这两种同工酶的部分特性进行研究。其中LOX-1 的反应最适pH 为7.0,在pH9.0 时无活性。而LOX-2 最适pH 为9.0,在pH7.0 时也表现出较强活性。最适温度均为25℃。两种同工酶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LOX-1 和LOX-2 在40℃活性稳定,加热温度高于50℃时,活性急剧下降。在亚油酸为底物的反应体系中,LOX-1和LOX-2 的Km 值分别为8.2、12.2mmol/L。并对Ca2+、Na+、Cu2+、和Fe3+等不同的金属离子表现出不同的反应活性。

陈书婷等[8],研究表明经过缓冲液提取、差速离心、盐析沉淀和离子交换层析可以得到电泳纯级的大豆脂肪氧合酶。特性研究表明大豆脂肪氧合酶的最适pH 为9,在较低温度下酶活能保持较高水平,用双倒数法求得大豆中脂肪氧合酶Km = 80.6μmol /L,Vmax = 54.2μmol /( L·min) 。

利用水浸提法制备大豆LOX 粗酶液[9]。大豆研磨成细粉,研磨温度35 ℃,过60 目筛,经冰水预冷的石油醚多次充分浸提,冷风干燥,得到脱脂豆粕。取10 g 脱脂豆粕,加100 mL 冰水(料液质量体积比1 g∶10 mL)搅拌浸提1 h。4 ℃,6 000r/min 离心30min,上清液即为粗酶液,测定其约为172 U/mL。LOX 粗酶液稳定性较差,在4 ℃条件下活性可保持1 周左右。

碱溶-酸提-盐析法[10]大豆脱皮、粉碎后用石油醚多次浸提得脱脂大豆粉。称取10g脱脂大豆粉,加100mL水,用氢氧化钠调pH值等于9.0,搅拌30min,离心20 min,弃去沉淀;上清液用盐酸调pH值等于 4.5,继续搅拌50min,过滤,滤液中加入固体硫酸按至

w((NH4)2SO4=40%饱和,离心分离20min,弃去残渣;上清液中加入固体硫酸按至w((NH4)2SO4=60%饱和,离心分离20 min,沉淀冷冻干燥的酶粉0.23g 。

4大豆脂肪氧合酶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4.1增强蘑菇风味

蘑菇的挥发性成分种类繁多其中1-辛烯-3-醇(又名“蘑菇醇”)是蘑菇的关键风味化合物,具有青香、壤香、蜡香和未成熟的果香及牛奶风味[11]。近来发现,蘑菇生长过程中转化生成1-辛烯-3-醇等八碳化合物的重要催化剂是脂肪氧合酶(Lipoxygenase,LOX),菇体所含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在自身体系的脂肪氧合酶作用下,被氧化成氢过氧化物,氢过氧化物再经过体系内氢过氧化物裂解酶、氧化还原酶等作用产生1-辛烯-3-醇等,因此增加1-辛烯-3-醇等风味化合物的来源,有利于提高风味基料的组成。为提高香菇风味基料主风味成分的含量,张婵等[12]拟在香菇均浆液中添加葵花籽油水解液,利用大豆LOX 和香菇内源酶系,研究添加大豆脂肪氧合酶和葵花籽油水解液对强化香菇风味基料风味成分效果的影响。

表1 结果显示,处理(3)的风味化合物生成量显著增加,香菇风味显著增强。

4.2对大豆产品品质的影响

在大豆产品中, 脂肪氧合酶催化脂肪氧化最后生成n -己醛和n-戊醛是形成豆腥味主要成分。再者,脂肪氧合酶催化反应初级产物氢过氧化物可与大豆蛋白中-S H 反应生成-S-S 键、-SO 2H或-SO 3,H 从而使大豆蛋白形成凝胶能力下降[13]。。研究发现, 脂肪氧合酶灭活能提高大豆蛋白凝胶性。大豆蛋白功能性质在食品加工中有着重要作用, 脂肪氧合酶对蛋白质功能性质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4.3对火腿制品的品质影响

干腌火腿传统生产工艺的特点是生产过程很长。在这个过程中,脂类物质发生了水解氧化。众多研究表明,干腌火腿大量的风味成分是由脂肪氧化产生。其中高于5个碳原子的直链醇、醛、酮、烷基呋喃等成分是典型的脂肪氧化产物[14];通过氧化还能生成酸类物质、内酯等风味成分。另外,由脂肪氧化生成的一级产物还可以进一步发生反应,如参与美拉德反应等,形成大量的二级风味产物。金华火腿风味物质中约有50% 的风味成分直接来自于脂肪氧化[15]。干腌火腿生产过程中,适量氧化可产生满意的风味特点,过度氧化则会给产品带来不愉快的风味。

4.4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在绿茶加工过程中,LOX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鲜叶摊放和杀青工序中。LOX有较强的耐热性。LOX的强耐热性使得它的活性在干茶中有部分保留,有时会在贮藏中作用于脂肪酸产生低碳醛而使茶叶产生异味[16]。茶叶中的脂肪酸在LOX作用下转化为C6醛、醇等低碳化合物,这些低碳化合物在以后的加工过程中继续发生裂解、异构、

缩合聚合等反应而形成绿茶的香气物质[17]。在绿茶加工过程中,LOX 有利于绿茶香气品质的形成。

在红茶和乌龙茶的制造过程中,LOX主要是催化亚油酸、亚麻酸氧化形成正己醛、己烯醇、己烯醛等化合物,形成这两类茶叶的香气。红茶加工过程中,脂肪酸在LOX催化下进一步氧化分解。也已证明不饱和脂肪酸在红茶制造过程中是芳香物质C6-醛和醇的先导物[18]。这些C

醛、醇还参与一系列醋化、脱水、异构化反应,形成红

6

茶香气和滋味物质。

此外大豆脂肪氧合酶还能漂白小麦粉和大豆粉,在面团制作过程中形成二硫键。但是它也能破坏叶绿素和胡萝卜素,氧化破坏维生素和蛋白质,氧化破坏必需脂肪酸从而造成食品品质质量降低。

5.总结

脂肪氧合酶是对食品品质非常重要的酶,其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大豆中脂肪氧合酶的活性较高。脂肪氧合酶对食品品质有好的影响,同时也有坏的影响。一方面能产生香味物质,提高食品质量,另一方面,会破坏食品中的有益成分,从而降低食品质量。因此,我们应该多多利用其好的一方面,提高其酶活性。探究新的方法和技术控制其危害作用,利用其生产品质优良的产品。

参考文献:

[1]Selim Kermasha,Ndeye Dioum,Barbara Bisakowski.Biocatalysis of lipoxygenase in selectedorganic solvent media[J]. 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2001( 11) : 909-919. [2]Koseki T,Furuse S,Iwano K,et al.Purification andcharacterization of a feruloylesterase from Aspergillus awamori[J]. 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1998,62( 10) : 2032-2034.

[3] 王璋. 食品酶学[M] . 北京:轻工业出版社, 1994

[4]Enrico Dainese ,Guus van Zadelhoff.Structural stability of soybean lipoxygenase in solutionAs probed by small angle X-ray scattering[J].J.Mol.Biol,2005,34,(9):143-152

[5]田其英,华欲飞.大豆脂肪氧合酶研究进展[J].粮食与油脂,2006( 8) : 6-9.

[6]Laemmlli.Cleavage of structural proteins during assembly ofhead of bacteriophage-

T4[J].Nature,1970,227: 680-685.

[7]WANG Hui,ZHOU Pei-gen,Study on Purification and SomeProperties of SoybeanLipoxygenase[J],food science,2008(9):45-50

[8] 陈书婷,孔祥珍,华欲飞,张彩猛.大豆脂肪氧合酶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1(5):21-23

[9]蔡琨,方云,夏咏梅,等. 大豆脂肪氧合酶的提取及影响酶活因素的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4,24(2):52-56.

[10] 许瑛瑛,许江,华欲飞.脂肪氧合酶提取工艺的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02,17(4):42-43

[11]李秦,海洋,师会勤,等. 平菇与香菇挥发性香气成分的GC-MS 分析比较[J]. 化学与生物工程,2010,27(2):87-89.

[12] 张婵,安晶晶,王成涛,文雁君.大豆脂肪氧合酶强化香菇风味基料的风味成分研究[J].

食品与生物科技学报,2014(4):22-25

[13]钟芳, 王璋,许时婴3种脂肪氧合酶酶活测定方法[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 2001,(1):77-80

[14]ANTEQUERA T, LOPEZ-BOTE C J, CORDOBA J J. Lipid oxidativechanges in the processing of Iberian pig hams[J]. Food Chem, 1992, 45:105-110.

[15] HUAN Y J, ZHOU G H, ZHAO G M, et al. Changes in flavor compoundsof dry-cured Chinese Jinhua ham during processing[J]. MeatScience, 2005, 71: 291-299.

[16]马惠民,王雪,钱和汪何雅.脂肪氧合酶在茶叶中的作用[J].食品科技,2012,12(37):66-68

[17]祝冬青.绿茶加工中的酶学研究与应用[J].蚕桑茶叶通讯,2001,(1):5-8

[18] 谭和平,周李华,钱衫衫,等.茶叶发酵中的酶学研究进展[J].中国测试,2009,35(1):19-23

大豆脂肪氧合酶对食品品质的的影响

大豆脂肪氧合酶对食品品质的的影响 卜凡琼 (班级:食研5班学号:2016309120048) 摘要:大豆脂肪氧合酶是存在于大豆中的脂肪氧合酶,其活性很高,在食品行业中有很广泛的应用,大豆脂肪氧合酶催化底物产生的一些物质能很好的改善食品质量。能增加食品香气,形成二硫键,增强面筋蛋白强度。其分离纯化方法有水浸提法,酸铵沉淀、葡聚糖凝胶柱G200分离沉淀法,缓冲液提取等方法。 关键词:大豆脂肪氧合酶,分离纯化,食品品质 1. 大豆脂肪氧合酶简介 脂肪氧合酶(Lipoxygenase, EC1.13.11.12, LOX),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在豆类中具有较高的活力,其中尤以大豆中的活力为最高⑴ 属氧化还原酶,通称脂氧酶(LOX) o LOX中含有非血红素铁,专一催化具有顺,顺-1, 4-戊二烯结构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通过对其分子加氧,形成过氧化氢衍生物,是非常重要的风味前体物[2]。近年来研究表明,LOX产生的风味和香味是很多食品所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经LOX作用形成氢过氧化物并进一步裂解成不饱和的醛类、酮类和醇类化合物而形成类似苹果、香瓜、芒果等水果风味以及鲜鱼味、牡砺味、文蛤味和海藻香、青草香[3]等挥发性风味物质。据脂肪氧合酶氧化花生四烯酸位置特异性,将脂肪氧合酶(LOX)分为5-L OX ,8-LOX ,12-LOX 和15-LOX。大豆LOX -I 属于15-LOX ,它已被广泛用于研究同类脂肪氧合酶功能和结构性质模型⑷大豆植物组

织中含有多种脂肪氧合酶同工酶,其中LOX-I和L0X-2是主要的同工酶。 2. 大豆脂肪氧合酶结构及其生化特性 研究表明,大豆脂肪氧合酶(LOX )含839个氨基酸,是一个单 链肤蛋白,整体结构分为2个部分:一个是N末端的B与1条a螺旋组成的部分;另一个是包含22条a螺旋和8条B折叠股的主要区域。在空间结构上,LOX的主要区域以一条长的a螺旋为中心,其他结构环绕在其周围。非血红素铁原子靠近酶中心位置,其附近有一个特殊的三圈n螺旋,并以配位键与3个组氨酸侧链和梭基末端的C00- 结合,从而形成酶活力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⑸。 通过对分离得到的大豆子叶LOX的研究,发现每个LOX是一条M:为96000左右的多肤,每个多肤中含一个铁原子。有实验证明,大豆子叶的LOX处于静止、无活性状态时,铁以Fe态存在;当加入底物后,LOX中的Fe处于Fe (A)态,使LOX具有催化活性。大豆种子中的LOX都是球形、水溶性蛋白。LOX i, LOX2, LOX3的等电点分别为5.65, 5.85,6.150 3种同工酶的生化特性是丄0X1的反应最适pH值在9.0处,LOX:在pH6. 5处,LOX:在pH7. 0处。除催化原初反应外,LOX还催化次级反应而形成脂肪酸的二聚苯和淡基二烯酸,类胡萝卜素的漂白即是由LOX次级反应实现的⑹。 3. 大豆脂肪氧合酶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 王辉,周培根⑺以大豆为原料,经硫酸铵沉淀、葡聚糖凝胶柱 G200分离沉淀,得到2种脂肪氧合酶(LOX): LOX-1 , LOX-2。对

脂肪氧合酶在茶叶中的作用

食 品 科 技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年 第37卷 第4期 食品开发· 40 ·脂肪氧合酶是一种加双氧酶[1],广泛存在于需氧的机体中,包括植物[2-3]。它是一种在植物和动物界都有广泛研究的酶[3-4],含非血红素铁的蛋白质,能专一催化氧化具有顺,顺-1,4-戊二烯结构的多不饱和脂肪酸[5],生成具有共轭双键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的氢过氧化物[6]。近年来研究表明,LOX产生的风味和香味是很多食品所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经LOX作用形成氢过氧化物并进一步裂解成不饱和的醛类、酮类和醇类化合物而形成 类似苹果、香瓜、芒果等水果风味以及鲜鱼味、牡蛎味、文蛤味和海藻香、青草香[7]等挥发性风味物质。茶树叶片中,LOX位于叶绿体的片层结构中,它能将不饱和脂肪酸氧化为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物。茶叶的加工过程是塑造茶叶优良品质的关键,在此过程中,鲜叶中的多种酶类作用于鲜收稿日期:2011-08-01 *通讯作者 基金项目: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项目(2011BAD01B02);苏州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农业部分)(SN201033)。作者简介:马惠民(1953—),男,高级农艺师。 叶内含物,对绿茶的香气、滋味、汤色、外形等品质均可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制茶过程中,人们通过控制茶鲜叶中酶的活性和催化方向的变化,制造出不同种类的茶叶。例如在绿茶制造过程中可较早钝化酶的活性,以形成绿茶“清汤绿叶”的品质特征。这些主要是利用和控制茶叶中的各种内源酶的作用来形成各类茶叶特有的品质特征。 1 LOX的催化机理 1.1 LOX的活性中心结构LOX的来源不同,其氨基酸的组成不同。虽 然植物脂肪氧合酶的氨基酸残基数目和动物脂肪氧合酶的有所不同,但它们的氨基酸序列在某些区域内有很大的相似性,因而其催化反应的机理基本相同。 马惠民,王 雪,钱 和*,汪何雅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无锡 214122) 摘要:综合叙述了脂肪氧合酶及其在茶叶加工过程中的作用,并据此展望了酶在茶叶加工工艺中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茶叶;脂肪氧合酶;茶叶加工 中图分类号:TS 201.2+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5-9989(2012)04-0040-04 The effection of lipoxygenase in the tea MA Hui-min, WANG Xue, QIAN He *, WANG He-ya (Schoo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214122)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at the function of the lipoxygenase in the tea during the tea processing, and according to it, the prospects of lipoxygenase in the tea manufacture were stated.Key words: tea; lipoxygenase; tea processing 脂肪氧合酶在茶叶中的作用

食品保藏习题集(附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专业术语解释 1.食品品质:食品品质是指食品的食用性能及特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和满 足消费者要求的程度。 2.非酶褐变:非酶褐变主要有糖的焦化反应、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自动氧化 反应→降低糖的消化性,减少维生素C含量,但是也有一些呈味成分产生→赋予 食品以或优或劣的风味。 3.酶促褐变:酶促褐变主要是在酚类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酶 的作用下发生某些成分的氧化反应,造成氧化物的积累而变色。 4.淀粉老化:糊化后的淀粉称为α-淀粉。α-淀粉在贮藏中会发生老化现象,也 就是,α-淀粉中相邻分子的氢键结合,形成微晶结构→降低食品的口可性,也降 低食品的营养价值。 5.脂肪酸败:分为自动氧化酸败和酶解酸败。脂肪酸链中不饱和键被空气中的氧 所氧化,产生小分子的游离脂肪酸→令人不快的气味。使脂肪失去营养,而且也产生 毒性。 6.Vant Hoff (范特荷夫)定律:反应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的速率增 加2-4倍。 二、思考题 1.简述食品品质的概念、以及食品的品质因素。食品品质是指食品的食用性能及特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和满足消费者要求的程度。①食用品质:营养品质(维持生命活动)、感官品质(嗜好)、卫生品质(安全);②附加品质:可贮藏、携带方便、食用方便、价格便宜等;保健食品(功能)、旅游食品(功能)、体育饮料(功能)等;包装装

潢、环保材料等。 2.食品在保藏过程中,其基本成分会发生什么变化?①新鲜度下降; ②褐变:分为非酶褐变和酶促褐变; ③淀粉老化; ④脂肪酸败; ⑤维生素降解。 3. 食品品质变化的原因?①食品内部原因:鲜活食品的生理变化如呼吸作用、后熟和衰老等)、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如水分、营养成分、色素、香气等);②食品外部原因:贮藏和流通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寄生虫和鼠类的侵害、化学污染、机械损伤等。 4. 简述食品品质的动力学变化规律,并推导公式(1-29)。食品品质的动力学变化规律是食品品质变化的速度和影响变化速度的各种因素,温度影响着食品在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在一定温度下,活化能E越大,Q10越大,降低环境温度能减慢食品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和酶促反应的适度,并且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效的保持使用品质。 5. 根据食品保藏原理,举例说明食品保藏方法的分类。①抑制食品生命活动:冷冻、高压渗透、烟熏;②维持食品最低生命活动:气调保藏;③无菌原理:热处理、辐射、过滤杀灭腐败微生物;④微生物发酵:乳酸发酵、醋酸发酵、酒精发酵的产物建立起抑制腐败微生物生长的环境。 第二章食品低温保藏 一、专业术语解释 1. 初始冻结点:一定压力下物质由液态转向固态的温度点。 2. 冻结点下降现象:溶液中溶质和水的相互作用使得溶液的饱和水蒸汽压较纯水低,也使得溶液的冻结点低于纯水的冻结点。

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活性试剂盒说明书

货号:MS1108 规格:100管/96样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活性试剂盒说明书 微量法 注意:正式测定之前选择2-3个预期差异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测定意义: FAS是脂肪酸合成关键酶,催化乙酰辅酶A和丙二酰辅酶A而生成长链脂肪酸。FAS普遍表达于各种组织细胞中,在哺乳动物肝、肾、脑、肺和乳腺以及脂肪组织中表达丰富。 测定原理: FAS催化乙酰CoA、丙二酰CoA和NADPH生成长链脂肪酸和NADP+;NADPH在340nm有吸收峰,而NADP+没有;通过测定340nm 光吸收下降速率,计算FAS活性。 自备实验用品及仪器: 研钵、冰、台式离心机、紫外分光光度计/酶标仪、微量石英比色皿/96孔板、可调式移液枪和蒸馏水。 试剂组成和配制: 试剂一:液体100mL×1瓶,-20℃保存。用前1d取出置于4℃充分解冻后混匀。 试剂二:粉剂×1瓶。临用前加入440μL试剂四,充分溶解,用不完的试剂分装后-20℃保存,禁止反复冻融。 试剂三:粉剂×1瓶,4℃保存。临用前加入440μL试剂四,充分溶解,用不完的试剂分装后-20℃保存,禁止反复冻融。 试剂四:液体20mL×1瓶, 4℃保存。 试剂五:粉剂×1瓶,4℃避光保存。临用前加入840μL试剂四,充分溶解,用不完的试剂分装后-20℃保存,禁止反复冻融。 粗酶液提取: 1.组织:按照组织质量(g):试剂一体积(mL)为1:5~10的比例(建议称取约0.1g组织,加 入1mL试剂一)进行冰浴匀浆。12000g,4℃离心40min,取上清置冰上待测。 2.细菌、真菌:按照细胞数量(104个):试剂一体积(mL)为500~1000:1的比例(建议500 万细胞加入1mL试剂一),冰浴超声波破碎细胞(功率300w,超声3秒,间隔7秒,总时间3min);然后12000g,4℃,离心40min,取上清置于冰上待测。 3.血清等液体:直接测定。 FAS测定操作: 1. 分光光度计/酶标仪预热30min,调节波长到340 nm,蒸馏水调零。 2. 试剂四置于40℃水浴中预热30 min。 3. 在96孔板或EP管中依次加入20μL上清液、4μL试剂二、4μL试剂三、164μL试剂四和8μL试剂五,混匀后于340nm处测定吸光值,记录第30s和90s时吸光值,分别记录为A1和A2。△A测=A1-A2。 FAS活性计算: a.使用微量石英比色皿测定的计算公式如下 (1)按照蛋白浓度计算 第1页,共2页

冻结与解冻处理对肉类品质影响的研究

冻结与解冻处理对肉类品质影响的研究 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研究了许多新兴的保鲜保藏技术,冷冻保藏仍然是目前为止肉制品贮运保鲜的最主要方式之一,在肉及肉制品进出口贸易安全保证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冷冻肉是现代肉及肉制品加工中国家调节肉食品市场的重要产品,也是市场流通的主要形态。原料肉的品质对于肉制品的食用和加工品质都有重要影响,优质的原料是优质产品品质和企业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 虽然在低温条件下微生物和酶活性受到抑制,但是肌肉品质的劣变,如质构、色泽、风味等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肌肉品质的劣化不仅使肉品企业产生经济损失,还会对消费者的营养和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影响肌肉品质的因素有很多,如冻结-解冻速度和方法、贮藏温度和时间、温度波动及反复冻融等。 目前,我国冷藏链技术尚不完善,在冻藏肉的长途运输、贮藏及消费过程中,由于温度波动不可避免地出现反复冻融过程。而反复冻融会引起冻结肌肉中冰晶融化后重结晶现象的发生,致使冰晶数量减少但单个冰晶体积增大,刺破细胞膜结构,损伤细胞组织结构,加速脂肪氧化和蛋白变性。肌肉经反复冻融不仅会使营养物质流失,肌肉品质下降,还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因此,全面理解冻结-解冻过程对肉类品质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冻结、解冻方式和改善措施,对提高肉品质量及企业制定科学的生产规程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常用的冷冻与解冻方式及其特点 食品冷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冰晶的大小、分布以及形态均与冷冻过程密切相关,从而影响到食品的冷冻效率和产品的最终质量。食品的冻结方式一般可分为空气鼓风冻结、间接接触冻结和直接接触冻结等。不同的冻结方式,因冻结速率不同,在肌肉中形成的冰晶大小和分布不同,进而对肌肉品质造成不同的影响。 一般来说,快速冻结有利于保持肌肉的品质。缓慢冻结过程中,肌细胞内外会产生较大冰晶,肌原纤维被挤压集结成束,蛋白质失去结合水,相互之间形成各种交联而导致蛋白质变性。缓慢冻结形成的较大冰结晶,会对组织结构造成机械损伤;在解冻后,汁液流失较为严重,影响甚至失去其食用价值。而快速冻结时,食品温度下降较快,肌细胞内产生冰晶的数量多且细小均匀,对细胞损伤少,蛋白质变性程度较低,有利于保持食品原有的营养价值和品质。 以解冻过程中传热方式来分,解冻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部加热法,即由温度较高的介质向冻结品表面传热,热量由表面逐渐向中心传递,这种方法主要有空气解冻、水解冻及接触式解冻等。由于水的导热系数较小,而冰的导热系数大,对于外部加热解冻法来说,解冻速度随着解冻的进行而逐渐减慢,解冻食品在-5~0℃范围停留的时间较长。 因此,普遍存在着解冻时间长、物料表面易变色、营养成分损失大、微生物污染严重等问题。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a.温度: 温度(temperature)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很大,表现为双重作用:(1)与非酶的化学反应相同,当温度升高,活化分子数增多,酶促反应速度加快,对许多酶来说,温度系数(temperature coefficient)Q10多为1~2,也就是说每增高反应温度10℃,酶反应速度增加1~2倍。(2)由于酶是蛋白质,随着温度升高而使酶逐步变性,即通过酶活力的减少而降低酶的反应速度。以温度(T)为横坐标,酶促反应速度(V)为纵坐标作图,所得曲线为稍有倾斜的钟罩形。曲线顶峰处对应的温度,称为最适温度(optimum temperature)。最适温度是上述温度对酶反应的双重影响的结果,在低于最适温度时,前一种效应为主,在高于最适温度时,后一种效应为主,因而酶活性迅速丧失,反应速度很快下降。动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一般在35~45℃,植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为40~55℃。大部分酶在60℃以上即变性失活,少数酶能耐受较高的温度,如细菌淀粉酶在93℃下活力最高,又如牛胰核糖核酸酶加热到100℃仍不失活。 最适温度不是酶的特征性常数,它不是一个固定值,与酶作用时间的长短有关,酶可以在短时间内耐受较高的温度,然而当酶反应时间较长时,最适温度向温度降低的方向移动。因此,严格地讲,仅仅在酶反应时间已经规定了的情况下,才有最适温度。在实际应用中,将根据酶促反应作用时间的长短,选定不同的最适温度。如果反应时间比较短暂,反应温度可选定的略高一些,这样,反应可迅速完成;若反应进行的时间很长,反应温度就要略低一点,低温下,酶可长时间发挥作用。 各种酶在最适温度范围内,酶活性最强,酶促反应速度最大。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0℃,酶促反应速度可以相应提高1~2倍。不同生物体内酶的最适温度不同。如,动物组织中各种酶的最适温度为37~40℃;微生物体内各种酶的最适温度为25~60℃,但也有例外,如黑曲糖化酶的最适温度为62~64℃;巨大芽孢杆菌、短乳酸杆菌、产气杆菌等体内的葡萄糖异构酶的最适温度为80℃;枯草杆菌的液化型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85~94℃。可见,一些芽孢杆菌的酶的热稳定性较高。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降低酶的催化效率,即降低酶促反应速度。 最适温度在60℃以下的酶,当温度达到60~80℃时,大部分酶被破坏,发生不可逆变性;当温度接近100℃时,酶的催化作用完全丧失。 一般而言,温度越高化学反应越快,但酶是蛋白质,若温度过高会发生变性而失去活性,因而酶促反应一般是随着温度升高反应加快,直至某一温度活性达到最大,超过这一最适温度,由于酶的变性,反应速度会迅速降低。 热对酶活性的影响对食品很重要,如,绿茶是通过把新鲜茶叶热蒸处理而得,经过热处理,使酚酶、脂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等失活,以阻止儿茶酚的氧化来保持绿色。红茶的情况正相反,是利用这些酶进行发酵来制备的。

冲刺2020高考生物实验突破专题:影响酶活性的条件(附答案及解析)

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1.实验原理 (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①反应原理 ②鉴定原理: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淀粉的水解,滴加碘液,根据是否出现蓝色及蓝色的深浅来判断酶的活性。 (2)探究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①反应原理(用反应式表示):2H 2O 2――――→过氧化氢酶 2H 2O +O 2。 ②鉴定原理:pH 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氧气的生成速率,可用带火星的卫生香燃烧的情况来检验O 2的生成速率。 2.实验步骤和结果 (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2)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考点一:“梯度法”探究酶的最适pH (1)设计思路 (2)设计方案 例一、为了探究某种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①:取10支试管,分为五组。每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 mL某种淀粉酶溶液和2 mL 质量分数为5%的淀粉溶液。 步骤②:将每组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摇匀。 步骤③:将装有混合溶液的五支试管(编号1、2、3、4、5)分别置于15 ℃、25 ℃、35 ℃、45 ℃、55 ℃水浴中。反应过程中每隔1分钟从各支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加1滴碘液显色。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原理: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还原糖;淀粉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用碘液可检测淀粉,因为淀粉遇碘液变蓝,根据蓝色深浅来推断淀粉酶的活性。 (2)该实验的设计存在一个明显的错误,即步骤②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本实验中,各组溶液的pH要保证______________,该实验能否选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纠正实验步骤后,进行操作。一段时间后,当第3组试管中的反应物与碘液混合开始呈棕黄色时,各组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表示蓝色程度): 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该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____________之间。某同学在进行本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反应时间过长。为缩短反应时间,请你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二:“梯度法”探究酶的最适温度 (1)设计思路 (2)设计方案 例一、下面的表格分别是某兴趣小组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步骤和探究过氧化氢酶作用的最适pH的实验结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护色剂、冻结速度对冷冻果蔬品质的影响

护色剂、冻结速度对冷冻果蔬品质的影响 肖镇州食营2班200830600530 摘要:冷冻保藏是利用低温对加工处理后果蔬进行冻结保藏,在低温下可最大限度的抑制微生物、酶的活动,较大程度地保持新鲜果蔬原有的色泽、风味、香气、维生素和营养,食用方便,且可长期保存。本文通过对蔬菜烫漂和苹果护色处理后,再通过慢冻与速冻研究温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得到果蔬冷冻温度曲线变化规律;解冻后分别测定得到果蔬的汁液流失率,对比果蔬品质在冷冻前和解冻后的变化,从而探讨冷冻和解冻对果蔬品质的影响。关键词:护色剂冷冻解冻果蔬 前言 冷冻是指通过降温作用令食物整体温度降至冰点以下,使其得到加工或保藏的工艺方式。冷冻处理对果蔬生理特性有着较大影响。首先,随着温度的降低,果蔬的呼吸作用、氧化速度等减慢,营养物质的损失速度减慢,果蔬的保藏期得以延长。其次,在冷冻过程中,由于冰晶体的生长所造成的机械作用,使果蔬的细胞壁、细胞膜等结构受到损害,加剧了果蔬细胞汁液的溶出[1]。冷冻的这种作用,一方面在预防了果蔬保藏过程中造成果蔬产品的质变,另一方面,如果配合适当的解冻工艺,可以在某些果蔬的榨汁过程中获得较好的应用效果。而且在果蔬冷冻保藏的过程中,护色剂的添加与否、速冻工艺与解冻工艺均起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防止果蔬在冷冻工艺中发生褐变,我们通常在果蔬原材料中加入柠檬酸、亚硫酸氢钠或抗坏血酸对果蔬进行护色处理。而对于受热后不易发生褐变的蔬菜,我们可以采用烫漂技术进行护色,在护色的同时还能一并杀灭大部分微生物。 果蔬的冷冻技术一般可分为速冻和慢冻。果蔬速冻保藏是指利用快速冷冻工艺,将果蔬的温度降至冰点以下,使其在冻结状态下得到保藏的方式。适合于速冻保藏的蔬菜品种有青豆、荷兰豆、蚕豆、刀豆,豇豆、毛豆、菜花、蒜苗、莲藕、胡萝卜、菠菜、香菇、蘑菇、松菇、油菜、甜玉米、大青椒、小辣椒、韭菜、黄瓜、茄子、番茄、马铃薯条、山芋、马蹄、绿芦笋等3O余种。[2]经过速冻保藏的果蔬具有营养成分保持完全、清洁卫生、能四季供应等优点,在国外已经愈来愈受到欢迎,如欧洲的速冻蔬菜已和新鲜蔬菜平分秋色[3]。 解冻是冻结食品在消费前或进一步加工前必经的步骤。大部分食品冻结时,水分或多或少会从细胞内向细胞间隙转移,因此尽可能恢复水分在食品未冻结前的分布状态是解冻过程中很值得重视的问题.若解冻不当,极易引起食品的大量汁液流失。解冻时必须尽最大努力保存加工时必要的品质,使品质的变化或数量上的损耗都减少到最小的程度。在解冻过程中,

影响淀粉酶酶活性的因素

影响淀粉酶酶活性的因素 一、目的 了解淀粉在水解过程中遇碘后溶液颜色的变化。观察温度、pH、激活剂与抑制剂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二、原理 人唾液中淀粉酶为α—淀粉,在唾液腺细胞中合成。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水解,经过一系列被称为糊精的中间产物,最后生成麦芽糖和葡萄糖。 淀粉→紫色糊精→红色糊精→麦芽糖、葡萄糖 淀粉、紫色糊精、红色糊精遇碘后分别呈蓝色、紫色与红色,麦芽糖、葡萄糖遇碘不变色。 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7-40℃,最适pH为。偏离此最适环境时,酶的活性减弱。 低浓度的氯离子能增加淀粉酶的活性,是它的激活剂。铜离子等金属离子能降低该酶的活性,是它的抑制剂。 三、试剂和仪器 1.碘液:称取2g碘化钾溶于5ml蒸馏水中,再加1g碘。待碘完全溶解后,加蒸馏水295ml,混合均匀后贮存于棕色瓶内。 2.1%淀粉溶液:称取1克可溶性淀粉放入小烧杯中,加少量蒸馏水做成悬浮液。然后在搅拌下注入沸腾的蒸馏水中,继续煮沸1分钟,冷后再加蒸馏水定容至100ml。 3.%的盐酸溶液 4.%的乳酸溶液。 5.1%的碳酸钠溶液。 6.%的氯化钠溶液。 7.%的硫酸铜溶液。 8.仪器:试管试管架吸管玻璃棒白磁板烧杯漏斗恒温水浴量筒冰浴四、操作步骤 1.淀粉酶液的制备:实验者先用蒸馏水嗽口,然后含一口蒸馏水于口中,轻嗽一、二

分钟,吐入小烧杯中,用脱脂棉过滤,除去稀释液中可能含有的食物残渣。最后将数人的稀释液混合在一起,再进行过滤,以避免个体差异。 2.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取4支试管,分别加入%盐酸(pH=1),%乳酸(pH=5),蒸馏水(pH=7),与1%碳酸钠(pH=9)各2毫升,再向以上四支试管中各加入2毫升淀粉溶液及淀粉酶液。混合摇匀后置于37℃水浴中保温。2分钟后,从蒸馏水试管中取出一滴溶液,置于白磁板上,用碘液检查淀粉的水解程度,待蒸馏水试管内的溶液遇碘不再变色后,取出所有的试管,各加碘液2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根据观察结果说明pH对酶活性的影响。 3.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取3支试管各加入3毫升2%淀粉溶液,另取三支试管,各加入1毫升淀粉酶液。将6支试管分为三组,每组中盛放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液的试管各1支。三组试管分别置于0℃、37℃、70℃的水浴中,5分钟后将各组中的淀粉溶液到入淀粉酶液中,继续保温。2分钟后从37℃试管中取出一滴溶液,置于白磁板上,用碘液检查淀粉的水解程度,待37℃试管内的溶液遇碘不再变色后,取出所有的试管,各加碘液2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根据观察结果说明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4.激活剂与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取3支试管按下表的规定加入各种试剂。混匀后置于37℃的水浴中保温,1分钟后从1号试管中取出一滴溶液,置于白磁板上,用碘液检查淀粉的水解程度,待一号试管内的溶液遇碘不再变色后,取出所有的试管,各加碘液2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根据观察结果说明激活剂与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脂肪氧合酶的作用机理及对谷物陈化的影响研究进展-

脂肪氧合酶的作用机理及对谷物陈化的影响研究进展 摘要:脂肪氧合酶(LOX)广泛存在于生物中,并且具有不同种类的底物位置特异性,可以形成具有不同位置特异性的氢过氧化脂肪酸,进而生成具有不同生物活性的物质。本文综述了脂肪氧合酶的作用机理、对谷物陈化的影响及其抑制方法的研究进展,对谷物食品加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脂肪氧合酶;作用机理;谷物陈化;适口性 脂肪氧合酶(Lipoxygenase,LOX,EC 1.13.11.12),又称脂肪氧化酶(Lipoxidase)或胡萝卜素氧化酶(Carotene Oxidase),分子量范围一般在9000~100000之间(汪晓明等,2013)。LOX是一种含非血红素铁的蛋白,酶蛋白由单肽链组成,它专门催化具有顺,顺-1,4-戊二烯结构的不饱和脂肪酸及其酯的氢过氧化作用,通过分子内加氧,形成具有共轭双键的氢过氧化衍生物(Andreou A et al., 2009)。LOX广泛存在于各种动物、植物、真菌以及少数海生生物中,在豆类中具有较高的活力,尤其以大豆中的活力为最高,LOX占大豆总蛋白含量的1%-2%(S. Nanda et al,. 2003)。在植物中其底物主要是亚油酸(Linoleic acid)和亚麻酸(Lionlenic acid),在动物体内其底物主要是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据脂肪氧合酶氧化花生四烯酸位置特异性,可将脂肪氧合酶分为5-LOX,8-LOX,12-LOX和l5-LOX。大豆脂肪氧合酶LOX-1属于15-LOX,它已被广泛应用于同类脂肪氧合酶功能和性质模型(何婷等,2008)。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了脂肪氧合酶的作用机理以及对食品品质的影响,对食品的加工贮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 脂肪氧合酶的同工酶 1970年,Christopher等利用离子交换层析法将脂肪氧合酶分离成Ⅰ型和Ⅱ型两个组分,两组分在许多性质上都不同,如酶活最适pH、热稳定性、Ca2+相关性、等电点、底物专一性等。大豆脂肪氧合酶有四种电泳类型,LOX-1主要出现在层析法分离的Ⅰ型中,也正是最早被Theorell分离结晶的那一种。LOX-2和LOX-3出现在Ⅱ型中。层析法的不断改进又将LOX-3分离成3a和3b两种,这两者在许多性质上相似。LOX的几种同工酶的性质比较见表1(蔡琨,2004)。 表1 几种脂肪氧合酶同工酶性质比较 LOX-1LOX-2LOX-3a LOX-3b 最适pH 9 6.8 7 7 Ca2+相关性激活激活抑制抑制 热稳定性热稳定受热易失活受热易失活受热易失活 等电点 5.70 5.85 5.95 6.20 二硫键数 4 4 3 3 含巯基数 4 4.2 5.6或6 5.9 底物特性阴离子底 物 酯化底物单氧化物单氧化物 生成氢过氧化 物类型 13位9或13位9或13位9或13位2 脂肪氧合酶的作用机理

教案精选:高一生物《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一生物《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一生物《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及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2、学会用准确的语言阐明实验探究的结果。 3、概述温度和pH影响酶的活性。 4、体验科学探究过程,领悟科学探究方法,体现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1、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及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2、学会用准确的语言阐明实验探究的结果。 三、教学难点: 确定和控制对照实验中的自变量和无关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五、实验原理:

六、材料用具: 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2%的α—淀粉酶溶液,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碘液,5%的盐酸溶液,5%的NaOH 溶液,蒸馏水,冰块。 试管若干,量筒,大、小烧杯,滴管,试管夹,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pH试纸,火柴。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组织与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拿出加酶洗衣粉一袋,请位同学阅读它使用的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推测:温度对于洗衣粉里酶发挥它的作用是有影响的。 提问:唾液淀粉酶随食物进入胃内时,就不再发挥作用,如果它没有马上被胃蛋白酶分解掉,可能是什么条件变化导致它的活性降低? 举例解释酶的活性就是酶的催化效率的高低。 温度和pH对酶的活性究竟有何影响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一同学阅读之后提出加酶洗衣粉的使用要控制好温度。 学生应答。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认真倾听并理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引导学生思考可能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兴趣。 探究过程 ①实验分组和实验材料的选择 ②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讨论 ③实施实验 ④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⑤实验 结论 将学生分组,两小组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另两组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引导学生对酶材料进行选择。向学生展示α—淀粉酶(工业用酶,适宜温度60℃),还有新鲜的肝脏研磨液,提问:肝脏研磨液里主要包含那种酶? 问:如果选用过氧化氢酶来探究温度对酶的影响,合适不合适? 教师补充:如果我们在实验中设置高温条件,温度不仅会对酶的活性产生影响,还会对化学反应本身的速率产生影响。这样的实验设计就不够严密。建议用α—淀粉酶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冻结与解冻处理对肉类品质影响的研究

冻结与解冻处理对肉类品质影响的研究 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人们研究了许多新兴的保鲜保藏技术, 冷冻保藏仍然是目前为止肉 制品贮运保鲜的最主要方式之一, 在肉及肉制品进出口贸易安全保证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 用。冷冻肉是现代肉及肉制品加工中国家调节肉食品市场的重要产品, 也是市场流通的主要 形态。原料肉的品质对于肉制品的食用和加工品质都有重要影响, 优质的原料是优质产品品 质和企业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 虽然在低温条件下微生物和酶活性受到抑制, 但是肌肉品质的劣变,如质构、色泽、风味等 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肌肉品质的劣化不仅使肉品企业产生经济损失, 还会对消费者的营养 和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影响肌肉品质的因素有很多,如冻结 间、 温度波动及反复冻融等。 目前, 我国冷藏链技术尚不完善,在冻藏肉的长途运输、 不 可避免地出现反复冻融过程。而反复冻融会引起冻结肌肉中冰 晶融化后重结晶现象的发 生,致使冰晶数量减少但单个冰晶体积增大, 刺破细胞膜结构,损伤细胞组织结构,加速脂 肪氧化和蛋白变性。 肌肉经反复冻融不仅会使营养物质流失, 肌肉品质下降, 还会造成一定 的经济损失。 因此,全面理解冻结 -解冻过程对肉类品质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冻结、解冻方式和改善措施, 对提高肉品质量及企业制定科学的生产规程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常用的冷冻与解冻方式及其特点 食品冷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冰晶的大小、 分布以及形态均与冷冻过程密切相关, 到食品的冷冻效率和产品的最终质量。 食品的冻结方式一般可分为空气鼓风冻结、 冻结和直 接接触冻结等。 不同的冻结方式, 因冻结速率不同, 在肌肉中形成的冰晶大小和分 布 不同,进而对肌肉品质造成不同的影响。 一般来说, 快速冻结有利于保持肌肉的品质。 缓慢冻结过程中, 肌细胞内外会产生较大冰晶, 肌原纤维被挤压集结成束,蛋白质失去结合水,相互之间形成各种交联而导致蛋白质变性。 缓慢冻结形成的较大冰结晶,会对组织结 构造成机械损伤;在解冻后,汁液流失较为严重, 影响甚至失去其食用价值。 且细小均匀, 对细胞损伤少, 以解冻过程中传热方式来分, 的介质向冻结品表面传热, 及-解冻速度和方法、贮藏温度和时 贮藏及消费过程中,由于温度波动 从而影响 间接接触 而快速冻结时, 食品温度下降较快, 肌细胞内产生冰晶的数量多 蛋白质变性程度较低, 有利于保持食品原有的营养价值和品质。 解冻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外部加热法, 即由温度较高 热量由表面逐渐向中心传递, 这种方法主要有空气解冻、 水解冻

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

货号:QS1108-25 规格:25管/24样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活性试剂盒说明书 紫外分光光度法 注意:正式测定之前选择 2-3 个预期差异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测定意义: FAS是脂肪酸合成关键酶,催化乙酰辅酶A和丙二酰辅酶A而生成长链脂肪酸。FAS普遍表达于各种组织细胞中,在哺乳动物肝、肾、脑、肺和乳腺以及脂肪组织中表达丰富。 测定原理: FAS催化乙酰CoA、丙二酰CoA和NADPH生成长链脂肪酸和NADP+;NADPH在340nm有吸收峰,而NADP+没有;通过测定340nm 光吸收下降速率,计算FAS活性。 自备实验用品及仪器: 研钵、冰、台式离心机、紫外分光光度计、1mL石英比色皿、可调式移液枪和蒸馏水。 试剂组成和配制: 试剂一:液体25mL×1瓶,-20℃保存。用前1 d取出置于4℃充分解冻后混匀。 试剂二:粉剂×1支,4℃保存。临用前加入550 μL试剂四,充分溶解,用不完的试剂分装后-20℃保存,禁止反复冻融。 试剂三:粉剂×1支,4℃避光保存。临用前加入550 μL试剂四,充分溶解,用不完的试剂分装后-20℃保存,禁止反复冻融。 试剂四:液体25mL×1瓶,4℃保存。 试剂五:粉剂×1支,4℃避光保存。临用前加入1050 μL试剂四,充分溶解,用不完的试剂分装后-20℃保存,禁止反复冻融。 粗酶液提取: 1.组织:按照组织质量(g):试剂一体积(mL)为1:5~10的比例(建议称取约 0.1g组织,加入1mL试剂一)进行冰浴匀浆。12000g,4℃离心40min,取上 清置冰上待测。 2.细菌、真菌:按照细胞数量(104个):试剂一体积(mL)为500~1000:1的 比例(建议500万细胞加入1mL试剂一),冰浴超声波破碎细胞(功率300w,超声3秒,间隔7秒,总时间3min);然后12000g,4℃,离心40min,取上清置于冰上待测。 3.血清等液体:直接测定。 FAS测定操作: 1. 分光光度计预热30min,调节波长到340 nm,蒸馏水调零。 2. 试剂四置于40℃水浴中预热30 min。 3. 测定管:在1mL石英比色皿中依次加入100μL上清液、20μL试剂二、20μL 试剂三、820μL试剂四和40μL试剂五,迅速混匀后于340nm处测定吸光值,记录第30s和90s时吸光值,分别记录为A1和A2。△A测=A1-A2。

高中生物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1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某研究小组做了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因素的两个实验。相应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1、实验2均在适宜条件下进行),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和实验2中的自变量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结果反映,bc段O2产生速率不再增大的原因最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1中,若温度再升高10 ℃,加过氧化氢酶的催化反应曲线斜率将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加Fe3+的催化反应曲线斜率将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参考答案】(1)催化剂的种类和过氧化氢的浓度 (2)酶的数量(浓度)有限 (3)减小增大 【试题解析】(1)观察题图可知实验1和实验2的自变量分别是催化剂的种类、过氧化氢的浓度。(2)实验2曲线中,bc段O2产生速率不再增大的原因最可能是酶的数量(浓度)有限。(3)已知实验都是在适宜条件下进行的,而酶的活性受温度等条件的影响,所以实验1中,若温度升高10 ℃,加过氧化氢酶的催化反应速率降低,曲线斜率将减小,加Fe3+的催化反应速率升高,曲线斜率将增大。

1.如图表示在某pH范围内酶A和酶B所催化的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酶B比酶A活跃 B.酶A存在于唾液中 C.酶B的最适pH是8 D.pH为5时,两种酶催化的反应速率相等 2.如图表示不同pH及温度对某反应产物生成量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先降低后增大 B.该酶的最适温度是35 ℃ C.酶的最适pH相对稳定,一般不随温度变化 D.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3.如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反应温度由t1逐渐调到t2时,酶活性持续上升 B.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 C.酶活性在t2时比t1高,故t2时更适合酶的保存 D.酶活性在t1时比t2低,表明t1时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更严重

实验三 冻结速度对冻制品质量的影响

实验三冻结速度对冻制品质量的影响 一.目的与要求 ⑴掌握食品冷冻保藏的工艺过程及操作技术; ⑵以不同冻结速度对物料进行冻结,考察不同冻结速度对物料质构的影响; ⑶进一步理解冻藏前处理方法对冻制品品质的影响; ⑷验证物料中心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掌握冻结点及冻结曲线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迅速降低食品的温度,以致冰层向内的推进速度大于细胞组织内部水分移动速度,形成无数细小的针状结晶,且冰晶的分布接近新鲜物料中液态水的分布。而缓慢较低食品的温度则形成粗大的冰晶体,对食品组织造成损伤。 三. 实验仪器、工具与材料 仪器与工具:普通电冰箱、流态化食品单体速冻装置、微波炉、测温仪、塑封包装机、天平、不锈钢锅、不锈钢盆、不锈钢漏勺、不锈钢刀、砧板、烧杯等。 材料:市售莴笋、食盐、一次性塑杯、食品袋、滤纸等。 四. 实验主要内容及操作方法 (一)冻结实验 实验流程: 原料挑选→清洗、整理、去皮→切分→烫漂→冷却→冻结→解冻→检测 操作要点: 1. 原料挑选:莴笋选择鲜嫩、粗纤维少,无空心、无损伤,无腐烂变质,无病虫害的原料。 2. 清洗:清除莴笋表面粘附的泥土、沙粒和大量的微生物及表面残附的农药。 3. 整理、去皮:将莴笋茎叶分离,取其茎部,去除根梢,用刀削去外表皮。 4.切片:切成厚约0.2~0.3㎝的圆片,按自定实验方案分成若干组分别称重。放入清水中漂洗,捞起沥干。 6.烫漂:将莴笋片放入100℃沸水中热烫1分钟,以钝化组织中酶的活性、杀死部分微生物、排除组织中部分气体和部分水分。为防止热烫过度和不足,热烫时要不断搅拌;亦可添加1%~2%的氯化钠,防止产品氧化变色。(建议选择不经烫漂组对比) 7.冷却:热烫后立即用自来水进行冷却,以减少余热效应对原料品质和营养的破坏。冷却后使物料温度低于15℃,沥干表面水分。 8、冻结:分别进行缓冻和速冻。 速冻:采用流化态单体速冻装置快速冷冻,将原料均匀铺放在传送带上(单层摆放),冻结温度为 -35℃,冻结时间为10~30分钟。 缓冻:经包装的莴笋片(建议分为烫漂和不烫漂两组),直接送入普通电冰箱,在-18℃温度下冻结(2~3小时)。 9.解冻: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酶的特性 一、课程目标分析 本节课是在对酶的作用和本质已有较深理解,并且通过实验已对酶的催化效率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实施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了解酶的概念,理解酶的特性,领悟探究酶的特性的科学研究方法,比如变量的控制、定性说明基础上的定量探究等。由于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强调让学生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可以说对酶的特性的学习是感悟新课程理念的范例,因此在苏教版和人教版的教材中,都有探究酶的特性及活性受温度和酸碱度影响的实验。当然本节内容成为历年高考的重点也是情理之中,比如04年上海卷考查了胰蛋白酶对底物的分解速度和温度之间的关系、05年江苏卷考查了探究酶的高效性的实验、06年广东卷考查了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等。此外,同学们在学习本节内容的过程中,还可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开阔自己的眼界,更好地体会新课程理念。 二、学习方法建议 1、与无机催化剂比较认识酶的特性------高效性 同学们对酶的认识有限但对催化剂的特点、作用条件比较熟悉。催化剂是在化学反应中能增大反应速率,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无机催化剂催化反应时有时需加热、加压如工业合成氨。而生物体内的代谢主要是在细胞内进行的,细胞内的环境是一个常温、常压的状态,这种环境状态下发生的化学反应,应该有适合的生物催化剂。可见同样是催化剂但作用的特点是不同的。比如生物催化剂过氧化氢酶和无机催化剂Fe3+需都能催化H分解为H,但列表比较后会发现: 通过对表格中信息的分析,联系上节课中的实验 ------ 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与无机催化剂比较,认识酶的高效性。 2、根据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关系理解酶的特性------专一性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由于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数目及空间结构的不同,就形成了分子结构不同、各具特定空间构型的蛋白质,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是蛋白质功能的物质基础。同学们如何理解生物催化剂催化化学反应时的专一性,可借鉴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特定空间构型的蛋白质具备特定的生理功能,那么便可推导出某种酶也应有特定的空间构型,特定的空间构型只能与特定的底物相结合,就象锁钥关系,这样也就比较容易理解酶在催化反应时,某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正由于酶空间结构上有特定的活性部位。酶的专一性保证了生命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3、通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感知酶的特性-------酶作用的条件比较温和 在使用加酶洗衣粉时,温水的洗涤效果要比冷水好;人患感冒发烧时,常常不思饮食,其原因是什么?人体消化道的胃、小肠PH不同但胃肠内都有酶参与大分子物质的消化。同学们对这些事例能做出适当的解释吗?这些事例说明了酶与无机催化剂比较的又一特性,酶作用的条件比较温和。当然假设是否可靠,应设计实验检验。例如: 课题定量测定不同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原理] (1)鲜肝提取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最适pH为7~7.3,不同pH影响酶的活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