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

资料整理:康雷

一、名词解释

1、道地药材:指在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道地药材的品质与当地的种植历史、种植习惯、传统栽培技术及初加工工艺等都有关系。

2、优良品种: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表现出品质好、长势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有效成分含量高等优良特性的品种。保持药材种质的优良,与生长环境、种植(养殖)技术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道地药材产地的种质一般有很好的遗传稳定性。

二、道地药材分布

(一)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关药

1.人参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及根茎。

【主产地】园参:吉林、辽宁、黑龙江。栽培,5年后采收。林下参:北纬39~48度,东经117.5~134度。人工播种,野生,参龄15年以上。

【质量要求】圆参:支大,体轻质脆,皮细纹深,表面色黄白,断面色白,粉性,香气特异,味微苦、甘。林下参:生长年久,芦细长,上部芦碗密,体丰满,纹细深,收腿,皮条须,珍珠点明显。

2.五味子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

【主产地】辽宁、吉林、黑龙江。小兴安岭、长白山区为主产区,野生为主。

【质量要求】粒大,色紫红,皮肉厚,油润光泽,多双核。

3.鹿茸(梅花鹿)

【来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习称“花鹿茸”

【主产地】吉林、辽宁。饲养,二杠茸于清明后45~50天采收第一次,并于采后50~60天采收第二次。

【质量要求】体轻,质嫩,圆短粗壮,茸尖饱满,皮色红棕,毛细柔软,油润光泽。

4.哈蟆油

【来源】为蛙科动物中国林蛙雌蛙的干燥输卵管。

【主产地】吉林、辽宁、黑龙江。野生或放养,秋季采收。

【质量要求】块大肥厚,色黄白,油润,皮膜少,无黑色卵子。5.细辛(北细辛、汉城细辛)

【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或汉城细辛的干燥根及根茎。习称“辽细辛”。

【主产地】吉林、辽宁、黑龙江。野生或栽培。野生于5~6月采收,栽培在3年后于8~9月采收。

【质量要求】根细,质软,色灰黄,叶小色绿,气辛香,味辛辣而麻舌。

6.龙胆(条叶龙胆、龙胆、三花龙胆)

【来源】为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龙胆、三花龙胆的干燥根及根茎。习称“龙胆”。

【主产地】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大兴安岭及松辽平原为主产区,野生为主。古代产地以浙江、山东、河南、湖北为主,现已资源枯竭,主产地转为东北及云南、贵州(坚龙胆)。

【质量要求】根茎小,根粗长,色黄棕,有横纹,味极苦。

7.藁本(辽藁本)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辽藁本的干燥根茎及根。

【主产地】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野生,秋季茎叶枯萎或次春出苗时采挖。

【质量要求】根茎粗壮,大小均匀,质坚,地上茎短,香味浓。8.关白附

【来源】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干燥子根和母根。

【主产地】辽宁等省。野生,秋季8~9月采收。

【质量要求】子根个大皮细,饱满充实,粉性大。

9.平贝母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平贝母的干燥鳞茎。

【主产地】吉林、黑龙江、辽宁。栽培为主。

【质量要求】鳞茎扁平圆形,大小均匀,色白光滑,质坚粉细。10.白鲜皮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白鲜的干燥根皮。

【主产地】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等。野生为主。春、秋季采收。

【质量】条粗长,根皮厚,粗皮净,色灰白,无木心,有羊膻气。11.威灵仙(棉团铁线莲、东北铁线莲)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棉团铁线莲或东北铁线莲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地】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野生为主。春、秋季采收。【质量要求】带根茎,须根粗长、条匀,质坚实,断面粉性,木部略成方形,淡黄色,无地上茎,无泥土。

12.车前子(平车前)

【来源】为车前科植物平车前的干燥成熟种子。

【主产地】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河北等省区。野生为主,秋季采收。【质量要求】个大,质坚,体轻松,外皮黑褐色,一面有灰白色凹点状种脐。

13.升麻(大三叶升麻、兴安升麻)

【来源】为毛莨科植物大三叶升麻或兴安升麻的干燥根茎。

【主产地】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等省区,大三叶升麻习称“关升麻”,

兴安升麻习称“北升麻”。野生,秋季采收。

【质量要求】个大,质坚,体轻,外皮黑褐色,断面黄绿色,无须根。14.关黄柏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黄檗的干燥树皮。

【主产地】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栽培,生长10年后每年7月采收。

【质量要求】片大,皮厚,无栓皮,色鲜黄,体轻,味极苦。含盐酸

小檗碱不得少于0.6%。

15.桔梗

【来源】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

【主产地】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等省区,习称“北桔梗”。野生或栽培,春、秋季采收。

【质量要求】条长均匀,体直色白,味微甜后苦。

(二)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北药、蒙药

1.党参

【来源】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或川党参的干燥根。

【主产地】党参(潞党):山西、甘肃;素花党参(西党):甘肃、四川;川党参(条党)四川、湖北、重庆、陕西。栽培或野生,生长3年后秋季采收。

【质量要求】条长粗壮,横纹紧密,体稍硬质柔,断面黄白,气香味微甜,嚼之无渣。

2.黄芪

【来源】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

【主产地】山西、内蒙古、甘肃等省区。栽培,生长3年后秋季采收。【质量要求】条直粗长,两端均匀,分枝少,绵性大,粉性足,味甜,豆腥气浓。

3.甘草

【来源】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地】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新疆。野生为主,春、秋两季采收。

【质量要求】条长均匀,皮细紧,色红棕,质坚实,粉性大,味甜。4.黄芩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主产地】河北、内蒙古、山西、山东、河南。野生为主,生长3~4年后采收。

【质量要求】条长,根头少,质坚实,色黄光洁,空心少。

5.麻黄

【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主产地】内蒙古、新疆、山西、宁夏、甘肃。野生为主,秋季采收。【质量要求】茎粗,外色淡绿,内部充实,髓心棕红,味苦涩,木质茎少。

6.甘遂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甘遂的干燥块根。

【主产地】陕西、山西等省。野生,秋季采收。

【质量要求】肥大饱满,色白,粉性足。

7、远志

【来源】为远志科植物远志或卵叶远志的干燥根。

【主产地】山西、陕西、河北、内蒙古等省区。野生为主,生长3年后秋季采收。

【质量要求】筒粗,肉厚,质软,无木心。

8.香加皮

【来源】为萝藦科植物杠柳的干燥根皮。

【主产地】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等。野生,春、秋两季采收。

【质量要求】无木心,香气浓厚,味苦。

9.苍术(北苍术)

【来源】为菊科植物北苍术的干燥根茎。

【主产地】河北、北京、山西、内蒙古等。野生为主,生长3~4年后采收。

【质量要求】个大、质坚实,断面“朱砂点”明显,油性足,香气浓郁。

10.知母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

【主产地】河北、北京、山西、内蒙古等。野生为主,春、秋两季采收。

【质量要求】根茎肥大,质坚而柔润,断面黄白色,嚼之带黏性。11.牛黄

【来源】为牛科动物牛干燥的胆结石。

【主产地】京黄:河北、内蒙古、山西、北京、天津;西黄:陕西、甘肃、新疆;东黄:辽宁、吉林、黑龙江。全年采收。

【质量要求】个大完整,色棕黄,体轻,质松,断面层纹薄而清晰,

气清香,味先苦后甜,有清凉感。

12.白芷(白芷)

【来源】为伞型科植物白芷的干燥根。

【主产地】河北、河南。栽培,秋季采收。

【质量要求】根肥大,挺直,质坚实,断面色白,粉性足,香气浓郁。13.柴胡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柴胡的干燥根。

【主产地】河北、北京、山西等,习称“北柴胡”。野生为主,春、秋两季采收。

【质量要求】根条粗长,无残茎、叶及须根。

14.肉苁蓉

【来源】为列当科植物肉苁蓉的干燥带鳞叶的肉质茎。

【主产地】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野生,春、秋两季采收,晒干者为甜苁蓉。

【质量要求】甜从蓉:条粗壮,色棕褐,鳞片密,质柔润,不中空。盐苁蓉:条粗大,鳞片细,色黑,质软,断面有光泽。

15.土鳖虫(冀地鳖)

【来源】为鳖镰科昆虫冀地鳖的雌虫干燥体。

【主产地】河北、河南、山东、北京。野生或养殖,野生5~9月捕捉,养殖10~11月捕捉。

【质量要求】体肥,质轻,大小均匀,色黑棕,有光泽,不破碎。16.天仙子

【来源】为茄科植物莨菪的干燥成熟种子。

【主产地】河南、内蒙古、甘肃。野生或栽培,秋季采收。

【质量要求】粒大,饱满。

17.紫菀

【来源】为菊科植物紫菀的干燥根及根茎。

【主产地】河北、安徽、河南。栽培,10月下旬至翌年4月上旬采收。

【质量要求】根条粗长,皮色紫红,质柔软,无残茎。

18.酸枣仁

【来源】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干燥成熟种子。

【主产地】河北、北京、天津等。野生,秋季采收。

【质量要求】粒大,饱满,外皮紫红色,光滑油润,种仁黄白色,无核壳杂质。

19.蓼大青叶

【来源】为寥科植物蓼蓝的干燥叶。

【主产地】河北、山东、北京、天津、辽宁等。栽培或野生,夏季叶茂盛时采收。

【质量要求】干燥,叶完整,蓝绿色或蓝黑色。

20.漏芦

【来源】为菊科植物祁州漏芦的干燥根。

【主产地】河北、山东、山西、辽宁。野生或栽培,春、秋季采收。【质量要求】条粗,色暗棕灰褐,体轻质坚脆、不开裂。

(三)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北药、维药、秦药

1.大黄(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

【来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主产地】甘肃、青海、四川、西藏。野生或栽培,秋季采收。

【质量要求】个大,质坚实,外表细洁,内色红黄,“锦纹”、“星点”明显,气清香,味苦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

2.川贝母(甘肃贝母)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甘肃贝母的干燥鳞茎。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

【主产地】甘肃。野生为主,5~6月采收。

【质量要求】粒小,均匀,色白,粉性,质硬,体重,味微苦。3.冬虫夏草

【来源】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娥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主产地】青海、西藏、云南、四川西北部。野生,4月中旬至6月底采收。

【质量要求】虫体长大、粗壮、身干、色黄,质硬,断面类白色,子座粗短,气香。

4.枸杞子

【来源】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

【主产地】宁夏、内蒙、甘肃、新疆。栽培,夏、秋季果实变红时采收。

【质量要求】粒大,色红,肉厚,子少,质柔软滋润,味甜不苦。5.当归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

【主产地】甘肃、云南、四川、陕西、湖北。栽培,秋季采收。

【质量要求】根肥大,身长腿少,质坚性柔,外表黄棕色,断面黄白色,油润,气清香而浓郁,味甘。

6.细辛(华细辛)

【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华细辛的干燥根及根茎。

【主产地】陕西、甘肃、四川、重庆、湖北等。野生或栽培。野生于5~6月采收,栽培在3年后于8~9月采收。

【质量要求】根细,质软,色灰黄,气辛香,味辛辣而麻舌。

7.秦艽

【来源】为龙胆科植物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艽或小秦艽的干燥根。【主产地】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新疆等。野生为主,春、秋季采收。

【质量要求】主根粗长,色棕黄,体坚实,气味浓厚。

8.款冬花

【来源】为菊科植物款冬的干燥花蕾。

【主产地】甘肃、山西、陕西、河南、宁夏、四川、重庆、内蒙古等。野生或栽培,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采收。

【质量要求】身干、蕾大,饱满,色紫红而鲜艳,无花梗。

9.红芪

【来源】为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的干燥根。

【主产地】甘肃。春、秋二季采挖。

【质量要求】根粗均匀,色棕红,质坚而柔韧,粉性足。

10.沙苑子

【来源】为豆科植物扁茎黄芪的干燥成熟种子。

【主产地】陕西。野生或栽培,秋末冬初采收。

【质量要求】粒大,饱满,色绿褐。

11.银柴胡

【来源】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干燥根。

【主产地】内蒙古、宁夏、陕西。野生或栽培,春、秋季采收。

【质量要求】圆柱形,条长均匀,有“珍珠盘”,皮细,断面黄白色,质轻松。

12.藁本(藁本)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藁本的干燥根茎及根。

【主产地】陕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等。野生或栽培,秋季采收。

【质量要求】根茎粗壮,大小均匀,体轻,质较硬,地上茎短,气浓香。

13.秦皮(尖叶白蜡树、宿柱白蜡树)

【来源】为木樨科植物尖叶白蜡树或宿柱白蜡树的干燥枝皮或干皮。

【主产地】陕西。栽培,春、秋季采收。

【质量要求】条长,外皮灰白,灰棕色,圆点状皮孔,味苦,水浸液可见碧蓝色荧光。

14.阿魏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新疆阿魏或阜康阿魏的树脂。

【主产地】新疆。栽培,春、夏季采收。

【质量要求】块状,蒜气强烈,断面乳白或稍带微红色,无杂质。15.羚羊角

【来源】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的角。

【主产地】新疆、陕西。饲养,秋季采收。

【质量要求】质嫩,类白色,光润,可见血丝或紫黑色斑纹,无裂纹。16.马鹿茸

【来源】为鹿科动物马鹿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

【生产地】新疆、青海、黑龙江、内蒙古、吉林。饲养,二杠茸于清明后45~50采收第一次,并于采后50~60天采收第二次。

【质量要求】粗壮饱满,皮毛完整,质嫩,不起筋无钉。

17.紫草(新疆紫草)

【来源】为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的干燥根。

【主产地】新疆,习称“软紫草”。野生或栽培,春、秋季采收。【质量要求】木心小,皮层多,质松软。

18.锁阳

【来源】为锁阳科植物锁阳的干燥肉质茎。

【主产地】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陕西。野生,春、秋季采收。

【质量要求】条粗壮,体重,坚实,色棕红,断面有黄色三角状维管束。

(四)西南地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川药、藏药。1.干姜

【来源】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

【主产地】四川。栽培,12月至第二年1月采收。

【质量要求】根茎肥壮,皮细,坚实,内色白,粉性足,味辛辣。2、大黄(药用大黄)

【来源】为蓼科植物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主产地】四川、重庆。栽培或野生,秋季采收。

【质量要求】外色茶黄,内色黄褐,质坚实,气清香,味苦、微涩。3.川乌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有毒

【主产地】四川。栽培,夏、秋季采收。

【质量要求】身干,个大饱满,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无空心。4.川木香

【来源】为菊科植物川木香或灰毛川木香的干燥根。

【主产地】四川、西藏。野生,秋季采收。

【质量要求】条均匀,质坚实,香气浓,味苦。

5.杜仲

【来源】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

【主产地】四川、重庆、陕西、贵州等。栽培,春末、夏初采收。【质量要求】皮厚,片大,无粗皮,内表面暗紫色,胶丝多。

6.川贝母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或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前两者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主产地】四川、西藏、青海、云南。野生或栽培,夏、秋季采收。【质量要求】粒小均匀,色白粉性,质坚体重,味微苦甜。

7.川牛膝

【来源】为苋科植物川牛膝的干燥根。

【主产地】四川。栽培,生长3~4年后秋季采收。

【质量要求】条粗直,分枝少,皮细,质柔,断面浅黄色,味甜。8.川芎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

【主产地】四川。栽培,茎节繁殖,次年5月采收。

【质量要求】个大饱满,质硬体重,外色黄褐,内色黄白,油性大,香气浓。

9.川楝子

【来源】为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成熟果实。

【主产地】重庆。栽培,秋、冬季采收。

【质量要求】个大肉厚,外皮金黄色,果肉黄白色。

10.升麻(升麻)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升麻的干燥根茎。

【主产地】甘肃、四川。野生,秋季采收。

【质量要求】个大,质坚,体轻松,外皮黑褐色,断面黄绿色,无须根,残茎短。

11.丹参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

【主产地】四川、河南、陕西、山西等。栽培或野生,四川以栽培为主,秋季采收。

【质量要求】野生者:根长,色棕红,茎短,须根少。栽培者:根较粗壮,须根少,色红棕,皮细,质坚实。

12.巴豆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巴豆的干燥成熟果实。有大毒。

【主产地】四川、重庆。栽培,秋季采收。

【质量要求】颗粒饱满,外壳灰黄,种仁黄白,不泛油。

13.甘松

【来源】为败酱科植物甘松或匙叶甘松的干燥根及根茎。

【主产地】四川、青海。野生,秋季采收。

【质量要求】条粗壮,色紫黑,质轻松,香气浓。

14.龙胆(坚龙胆)

【来源】为龙胆科植物坚龙胆的干燥根及根茎。

【主产地】云南、贵州、四川。野生,秋季采收。

【质量要求】根茎小,根粗长,色黄棕,味极苦。

15.仙茅

【来源】为石蒜科植物仙茅的干燥根茎。

【主产地】四川,贵州等。野生或栽培,秋季采收。

【质量要求】根粗壮,无芦头和须根,质坚,断面棕褐色。

16.花椒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青椒或花椒的干燥成熟果皮。

【主产地】四川、重庆、河北、山西等。栽培,秋季采收。

【质量要求】粒大,青椒外色青绿,花椒外色紫红,油性足,香气浓。17.佛手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干燥果实。

【主产地】四川、重庆、广东等。栽培,秋季采收,切片。

【质量要求】片大完整,肉白,气清香。

18.羌活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羌活或宽叶羌活的干燥根茎及根。

【主产地】四川、青海、甘肃等。野生或栽培,栽培者生长3~4年后秋季采收。

【质量要求】条粗壮,环节紧密,断面皮部棕红色,“朱砂点”明显,气清香。

19.补骨脂

【来源】为豆科植物补骨脂的干燥成熟果实。

【主产地】四川、云南、贵州、重庆、湖南等。栽培,秋季果实成熟

时采收。

【质量要求】颗粒饱满,色绿、不开口,坚实,香气浓。

20.郁金(黄丝郁金)

【来源】为姜科植物姜黄的干燥块根。

【主产地】四川。栽培,冬季采收。

【质量要求】个大,饱满,质坚,气香。

21.使君子

【来源】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主产地】四川,重庆,广西,福建。栽培,秋季采收。

【质量要求】个大,色紫褐,仁饱满,色黄白,油性足。

22.金钱草

【来源】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的干燥全草。

【主产地】四川,陕西。野生或栽培,野生者5~7月采收,栽培者6月和9月采收。

【质量要求】茎红,叶大、色绿。

23.枳实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的干燥幼果。

【主产地】四川、重庆。栽培,5~6月采收。

【质量要求】质坚体重,皮色清黑,肉厚色黄,瓤小,气清香。24.厚朴(厚朴)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厚朴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习称“川朴”。【主产地】四川、重庆、湖北等。栽培,5~6月采收。

【质量要求】皮厚,内表面色紫棕,断面外层颗粒性,内层纤维性,可见多数亮星,油性足,香气浓,味辛辣、微若。

25.黄连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

【主产地】四川、重庆、湖北、云南等。栽培,一般播种7年后采收。【质量要求】味连、雅连:条粗壮,质坚实,断面红黄色,味极苦。云连:条细结密,质坚光洁,外色黄亮,内色黄绿,味极苦。26.黄柏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的干燥树皮。习称“川黄柏”。

【主产地】四川、重庆、贵州、陕西等。栽培,春季采收。

【质量要求】皮厚,片大,内色深黄,外色鲜艳,味极苦。

27.银耳

【来源】为银耳科真菌银耳的子实体。

【主产地】四川、贵州、陕西为老产区。栽培,夏季采收。

【质量要求】朵大厚实,黄白色,有光泽,体轻,易煮糊。

28.麝香

【来源】为鹿科动物林麝、马麝或原麝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主产地】四川、西藏、青海、陕西、湖北。饲养,秋、冬季采收。【质量要求】“当门子”多,粉质疏松,色棕黄或紫红,油润光泽,香气浓烈。

29.天冬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天冬的干燥块根。

【主产地】贵州、四川、湖南、湖北、广西、广东、云南等。野生或栽培,生长4~5年后秋季采收。

【质量要求】根肥长,无外皮,黄白色,半透明。

30.天麻

【来源】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

【主产地】云南、贵州、四川、重庆、陕西、湖北、湖南、安徽等。野生或栽培,冬季采收(冬麻)或春末采收(春麻)。

【质量要求】个大,短圆,肥厚,体重,色黄白,半透明,质坚实。31.白及

【来源】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块茎。

【主产地】贵州、湖北、湖南、广西、四川、重庆等。野生或栽培,夏、秋二季采收。

【质量要求】个大,饱满,色白,质坚,体重。

32.重楼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云南重楼干燥根茎。

【主产地】云南、四川、贵州。野生,秋季采收。

【质量要求】体肥壮,质坚实,断面粉白。

33.南沙参(轮叶沙参)

【来源】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的干燥根。

【主产地】贵州、湖北等。野生或栽培,生长2~3年后春季或秋季采收。

甘肃道地中药材

前言 甘肃是全国药材主产地之一,当归产量占全国95%,党参产量占全国60%,黄芪产量占全国50%,出口量占全国80%以上。甘肃省定西地区的崛县、渭源、陇西县被中国农学会特产之乡组委会分别命名为“中国当归之乡”、“中国党参之乡”、“中国黄芪之乡”。 我省中药材资源特色品种优势明显,为甘肃医药特别是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和广阔的市场潜能。但是,由于我省地理环境、运输条件限制,中药材种植农户分散,规模化、集约化,尤其是标准化加工程度低,导致药材质量不稳定。科研带动、科技创新滞后,造成中药科研攻关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弱。 为加快陇药产业发展,结合甘肃道地药材品种,以定西、陇南为重点,优先抓好当归、党参、黄芪道地中药材规模化生产,建设陇药生产加工体系,指导生产规划,优化加工技术,为制定陇药原生药材加工标准,全面实施中药材种植质量管理规范提供理论依据,服务我省药材市场。 不同干燥方式对中药材品质的影响 以甘肃道地药材当归、黄芪、党参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我省中药材产地加工过程干燥方法不统一,无序熏硫等现象,致使中药材中二氧化硫含量超标,严重影响中药材质量。本试验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改进现有产地加工干燥方法,利用现代分析技术手段,对中药材干燥后药典中指标性成分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阿魏酸、黄芪甲苷、党参炔苷含量进行测定、用液相色谱法分析中药有效成分,确定三种我省道地中药材最佳产地加工干燥方法,建立产地加工干燥工艺,制定该工艺加工干燥后中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地点 试验材料当归取自岷县,党参取自定西渭源,黄芪取自陇西县,选取产地一致,长势一致的中草药,11月上旬产地地头直接进行采购,要求试验用中药材未经任何处理。 对照用中药材选自当归城交易市场。 1.2 试验方法 试验原料经常温常压冷水喷淋除泥清洗后,通过单因素试验设置不同的温度梯度,以阴干、晒干、烘房干燥、热风干燥、太阳能干燥方式作为研究对象,设计3个重复,以干燥后所得中药材样品性状、水分、浸出物为评价指标,确定最

贵州道地药材天麻深度研究开发与产业化

贵州道地药材天麻深度研究开发与产业化 一、概述 天麻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1.的干燥块茎。为多年生寄生植物,其寄主为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 (Vahl1ex Fr)Quel,以蜜环菌的菌丝或菌丝的分泌物为营养来源,借以生长发育。分布于贵州、四川、陕西、云南等地,现广为栽培。 天麻性平,味甘,具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的功能。主治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头痛眩晕,手足不遂,肢体麻木,风湿痹痛。天麻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并言“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清代名医张志聪称赞“天麻功同五芝,力倍五参,为仙家服食上品”(五芝系赤芝、紫芝、黑芝、黄芝、青芝;五参系指人参、党参、沙参、玄参、紫参)。这是古代医家对天麻延年益寿功效的充分肯定。天麻能“治语多恍惚,善惊失志(《药性本草》),“治风虚眩晕头痛”(《珍珠囊》,故名定风草”。在《唐宫惊变》中记载了唐明皇李隆基,每日清晨调服一盅天麻粉后才临朝,视之为滋补上品,益寿珍品。 天麻作为珍贵名产,身价可与茅台酒齐名。贵州境内西北部大方、毕节、黔西等地所产野生天麻更是久享佳誉。作为地道药材,名气堪与人参媲美,享有“北方的人参,贵州的天麻”之盛名。据历史可查阅的资料记载:《中华本草》列天麻产地时,贵州为首选。胡世林主编的《中国地道药材》一书,也将“天麻”列为贵药之首。日本著名

药学博士难波恒雄在《汉方入门》中称“天麻佳品出贵州”再次论证了贵州天麻的珍贵、道地性。 现代研究证实,天麻中主要含有天麻素、天麻苷元、天麻多糖、维生素A样物质、琥珀酸等化学成分。药理研究表明,天麻能提高肌体免疫功能,改善心肌和脑的营养血量,提高耐缺氧力,改善记忆、镇静、降血压、抗炎等作用。此研究结果,为天麻“久服益气、轻身长年”,能延年益寿,治疗眩晕、头昏头痛及老年性痴呆提供了科学依据。 现天麻已被中国卫生部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 二、制约贵州天麻产业链发展的瓶颈 (一)野生药材资源受到严重破坏,贵州尚无通过国家GAP认证的天麻药材生产基地 天麻的药用历史悠久,但药源却长期依赖于野生,由于滥采滥伐及生态环境破坏造成其野生资源日益枯竭,致使天麻已被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药物品种。作为国家珍稀濒危二级保护植物之一,天麻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社会和公众重点关注的课题之一。 贵州大方作为“中国天麻之乡”已叫响了贵州天麻品牌。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因为大方野生天麻品相与质量在天麻中均为上乘,且天麻素含量高达1%,居全国之首,备受客商青睐,与此同时,所形成的20余家天麻公司疯狂抢购本地野生天麻,造成大方野生天麻的灭顶之灾。现阶段,在贵州大方已通过保护和培育对天麻进行野生抚

(仅供参考)河北道地药材

黄芩 (热河黄芩)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 晒后撞去粗皮,晒干。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列为草部中品。具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之功。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 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 胎动不安。 本品呈圆锥形,扭曲,长8~25cm,直径1~3cm。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纹或不规则网纹,下部有顺纹和 细皱纹。质硬而脆,异折断,断面黄色,中心红棕色,老根中心呈枯朽状或中空,暗棕色或棕黑色。气微,味苦。栽培品较细长,多有分枝,表面浅黄棕色,外皮紧贴,纵皱纹较细腻。断面黄色或浅黄色,略呈角质样,味微苦。 黄芩为我国常用大宗药材之一,主产于燕山背部的黄芩历来以条粗长,质坚实,加工后外皮金黄、杂质少而著称于世,被誉为“热河黄芩”。《药物出产辨》云:“直隶、热河一带均有出”。明确指出黄芩道地产地在河 北承德地区。通过对黄芩生长的地形因子与气候条 件分析,河北北部最适宜黄芩生长,其产量和质量 均优于其他省份。 黄芩中的主要黄酮类成分汉黄芩素已被开发为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肿瘤一类新药,而其主要代 谢产物汉黄芩苷在体外和体内都表现出了抗细胞增 殖的特性,而且这种成分能通过诱导G1期阻滞和促 进分化,有效抑制U937和HL-60细胞的增殖,有 望成为一种新的能够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抗肿瘤天然产物。

知母 (西陵知母) 知母来源于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 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习称“毛知母”; 趁鲜除去外皮,晒干,习称“知母肉”。具有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功效。知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曰:“知母性寒, 味苦,主热中消渴,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生川谷”, 汉末《名医别录》中的记载:“生河内 川谷。”河内:即太行山区包括河北西 部和北部。在《药物出产辨》(民国时期) 记载:“知母产直隶东陵西陵”最为出名, 其中河北易县所产“西陵知母”最为道地。 本品呈长条状,微弯曲,略扁,偶有分 枝,长3~15cm,直径0.8~1.5cm,一端有 浅黄色的茎叶残痕。表面黄棕色至棕色,上 面有一凹沟,具紧密排列的环状节,节上密 生黄棕色的残存叶基,由两侧向根茎上方生 长;下面隆起而略皱缩,并有凹陷或突起的点状根痕。质硬,易折断,断面黄白色。

道地药材的形成探究综述

道地药材的形成探究综述 2012级7年制中西临床医学 唐瑞 201270202047 【摘要】目的:为道地药材的形成提供了比较科学的依据。方法:引用了各类文献有关道地药材的论述。比较全面的、科学的分析了道地药材质量与生长环境、种植技术、加工技术、微量元素等的关系问题。结果:道地药材的形成确实与有效成分、微量元素、优良品种和种植加工技术等密切相关。为用现代中药科学研究方法重新认识道地药材阔拓宽思路。 【关键词】道地药材;内在因素;外在因素;传统文化 道地药材是指具有特定地理产区,品种优、品质好、产量大,生产加工规范,临床疗效显著,世所公认的久负盛名的优质正品药材。千百年来,道地药材的形成始终以药材“道地产区”为条件,“择优而立”为准则,“质优效佳”为标志,“技术规范”为保障,“中华人文”为特色。故本文就道地药材的形成的探究进行论述。 1.道地药材形成的内在因素 中药种质资源是指一切可用于中药研究开发应用的生物遗传资源,是所有中药物种的总和。优良的种质资源是道地药材形成的基础,因此也是道地药材形成的内在因素。道地药材的种质资源是优质的遗传资源,主要包括栽培品种或类型、野生种、近缘野生种和选育的良种等[1]。 附子早在公元前140年《淮南子》中就有记载,被医家誉为“药中四维”之一、“百药之长”。在四川江油的栽培历史有1300多年。附子的栽培比较特殊,分附子种源“乌药”的栽培和附子的栽培。附子的栽培品种、品系较多,但按叶型主要分为南瓜叶型、丝瓜叶型、小花叶型。其中,南瓜叶型块根肥大,产量高,总生物碱含量较高,但抗病能力较差;丝瓜叶型产量较低,抗病力较强,不易烂根枯死,产量稳定。人参被誉为“百草之王”,有野生人参(野山参)、半野生人参(林下参)和栽培人参(园参),人参的种质资源有野生种和栽培品种。人参的栽培品种按茎果色泽分为紫茎红果、青茎黄果、紫茎黄叶红果,按根形分为大马牙、二马牙、长脖、园膀园芦。其中,大马牙植株高大,茎秆粗壮,地下根产量高,

道地药材产区

我国10大道地药材产区 道地药材主要指某些地区栽培生产的优质药材,也包括优质野生药材。该产地称道地产区。“道”是古代行政区划名,如唐代将全国分为关南道、河东道等10余道。道地本指各地特产,后演变为“货真价实、质优可靠”的代名词。道地药材之所以质量优良,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有适宜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长期优育、栽培形成了优良的品种和先进的栽培技术,独特的加工方法形成了美观的商品性状。这些商品性状常常是鉴别道地药材的方法之一。道地药材由于品质优良,在国内外具有很高信誉,在经营中具有很强竞争力,因而形成了较大的商品规模。据初步统计,传统道地药材有200多种,其生产数量和产值都占80%以上。一些道地药材,常在名称前加上道地产区,例如川泽泻、建泽泻分别表示四川和福建产道地药材泽泻。道地药材是中药材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特色。 一、道地药材产区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环境条件变化大,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各个地区都形成了一批适合本地条件的道地药材。道地药材与地域是不可分的,根据我国中药资源的分布区域和主要药材10大道地产区介绍如下: (一)关药产区 关药通常指东北地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著名关药有人参、鹿茸、防风、细辛、五味子、关木通、刺五加、黄柏、知母、龙胆、哈蟆油等。所产人参占全国人参产量的99%,人参加工品边条红参体长、芦长、形体优美;辽细辛气味浓烈、辛香;北五味肉厚,色鲜、质柔润;关龙胆根条粗长、色黄淡;防风主根发达,色棕黄,被誉为“红条防风”;梅花鹿茸粗大、肥、壮、嫩、茸形美、色泽好;哈蟆油野生蕴藏量占全国99%。 (二)北药产区 北药通常指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和东部等地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主要有北沙参、山楂、党参、金银花、板蓝根、连翘、酸枣仁、远志、黄芩、赤芍、知母、枸杞子、阿胶、全蝎、五灵脂等。山西潞党参皮细嫩、紧密、质坚韧;河北酸枣仁粒大、饱

1道地药材来源探究(整理)

道地药材探究 1“道地”一词的起源和演变 “道地药材”指具有有特定种质、产自特定地区、有特定的生产技术和加工方法、经过长期的中医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总结出的质量稳定、疗效确切的中药材,它是传统中医药学中对中药材质量的一项独特的综合判别标准。 中药自产生之日起,便与其生境产生了必然的联系。在此基础上,经过中医理论和实践的不断的发展,在长期的社会以及文化演变中,逐渐形成了“道地药材”这一理论。 1.1“道地药材”概念的形成 中医药是在中国古代社会农业生产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所以与人所在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道地药材体现了中国古代先民适应自然,并在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中获取生存所需要的物资,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把人置于大自然循环中的一员的理念,远古时期,人们的生存环境和活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人们从大自然获取食物、水和空气,不可避免受到其中一些物质的侵害,又从大自然中寻找另一种物质加以克制,仍然保持着人与大自然共生共荣、循环发展、天人合一的关系。 《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该书从药物本身出发对部分药材的生境作了描述,如生于山谷、丘陵、田野等,同时指出药要区分产地的产地的观点,即“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并各有法”,首次产地将产地与药材联系起来。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比较全面系统阐述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古典医学著作,它的问世初步确定了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其中有“岁物者,天地之专精好。非同岁物则气散,质同而异等也。”从药材产地与质量、疗效的关系方面阐述了特定产地药材在对中医药的意义。 公元200-205年(东汉末年),张仲景在总结数千年中医实践经验基础上著《伤寒杂病

道地药材基本知识

道地药材 中药属于天然药物,中药材的质量与其产地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分布和生长与其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各地的水土、气候、日照等生态环境有很大差异。植物和动物对其生长的自然条件,有各自的特定要求,而最适宜的生长条件所产的药材质量最好。所以某地区出产的特定药材称为“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道地,也就是地道,也即功效地道实在,确切可靠。道地药材是我国传统的优质中药材的代名词,素有“非道地药材不处方,非道地药材不经营”的说法。“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采收当柴烧”,这句古谚形象说明了中药材适时收获的重要性,也道出了科学生产之于中药材质量的基础作用。临床上,一些老中医在处方时,喜欢在药名前标“川”、“云”、“广”等产地,显示出对道地药材的信任。 一、相关论述 1.早在东汉时期,《神农本草经》就记载:药有“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强调了区分药材的产地、讲究道地的重要性。在《神农本草经》中所载的365种药材中,有不少从药名上就可以看出有道地色彩,如巴豆、巴戟天、蜀椒、蜀漆、蜀枣(山茱萸)、秦椒、秦皮、秦瓜、吴茱萸、阿胶、代赭石(山西代县一带)、戎盐等。巴、蜀、吴、秦、东阿、代州都是西周前后的古国名或古地名。 2.《五十二病方》中的242种药材中,名称上反映出产地者有蜀菽、蜀椒等。 3.《内经》从理论上阐明了道地药材的含义,指出:“岁物者,天地之专精也,非司岁物则气散,质同而异等也”。 4.《伤寒论》中的方剂有112首,涉及的中药材80余种,其中记载的道地药材阿胶、蜀漆等被广泛地用于临床。 5.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特别强调药材的产地,指出:“用药必依土地”,这可能为后世正式专用“道地药材”的术语奠定了基础。 6.李时珍的道地药材观点更为明确,如:“性从地变,质与物迁,……沧击能盐,阿井能胶,……将行药势,独不择夫水哉?”他在每味药材项下虽不像《本草

《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建设标准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 “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建设标准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满足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加快推进中药材生产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与品牌化,规范道地药材生产和管理,全面提升道地药材质量,保证人民安全用药,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业委员会”)决定在会员企业内部开展“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评选与授牌工作。其目的在于培育和扩大会员企业的品牌优势,推进中药材种植(养殖)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与品牌化,以树立标杆企业,提升会员企业质量意识、品牌市场竞争力,扩大专业委员会在行业中的影响力。 为了使评选与授牌工作具有公信力并规范、有序地进行,根据《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评审管理办法》,制定《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建设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符合标准规定要求的道地优质药材示范基地,经专家现场检查评审后,由专业委员会授牌。 一、企业具备条件 1、企业资质:会员单位及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公司、合作社、农(林)场; 2、企业经营情况:组织机构、经营范围、技术体系与质量保证体系、经营规模与社会经济效益等; 3、企业基地情况:栽培历史(至少要有2个生产周期)、种植

规模等。 4、基地名称:生产单位名称+药材名+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 5、申报药材道地性:依据历史文献考证该基地药材道地性的历史和证据资料及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药材道地性的科学内涵。包括药用历史与文化(药用历史、文化故事、产业现状等)、当地种植或养殖历史、现代技术评价(品质、应用、效果、市场占比、行业评价等)。 二、生产技术体系 1、基地选择与布局:应按照中药材道地性与中药材产地适宜性优化原则,合理选择与布局示范基地。要从历史文献方面找出道地药材道地性的历史成因和依据证据。 2、基地环境质量:道地药材形成的外因是其产地特有的生态环境,建设道地药材的生产基地,要调查道地药材种植区域的生态环境,包括土壤是否符合国家土壤质量二级标准;基地、灌溉水、药用动物的饮用水等符合国家相关质量规定。 3、基地生产规模:示范基地规模根据不同品种与市场需求而定。种植类:常用大宗药材基地生产规模一般应在1000亩以上;珍稀名贵药材基地生产规模可在500亩以上。设施种植或养殖类:生产规模一般应在50亩以上。野生抚育类:生产规模一般应在2000亩以上。 4、物种鉴定:示范基地生产的药用植物,应经权威部门的有关专家准确鉴定其物种(包括亚种、变种或品种),并符合传统道地药材与有关法定标准(如《中国药典》等)规定要求。 三、质量管理体系

十大道地药材产区

道地药材产区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环境条件变化大,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各个地区都形成了一批适合本地条件的道地药材。道地药材与地域是不可分的,根据我国中药资源的分布区域和主要药材10大道地产区介绍如下: (一)关药产区 关药通常指东北地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著名关药有人参、鹿茸、防风、细辛、五味子、关木通、刺五加、黄柏、知母、龙胆、哈蟆油等。所产人参占全国人参产量的99%,人参加工品边条红参体长、芦长、形体优美;辽细辛气味浓烈、辛香;北五味肉厚,色鲜、质柔润;关龙胆根条粗长、色黄淡;防风主根发达,色棕黄,被誉为“红条防风”;梅花鹿茸粗大、肥、壮、嫩、茸形美、色泽好;哈蟆油野生蕴藏量占全国99%。 (二)北药产区 北药通常指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和东部等地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主要有北沙参、山楂、党参、金银花、板蓝根、连翘、酸枣仁、远志、黄芩、赤芍、知母、枸杞子、阿胶、全蝎、五灵脂等。山西潞党参皮细嫩、紧密、质坚韧;河北酸枣仁粒大、饱满、油润、外皮色红棕;河北连翘身干、纯净、色黄壳厚;河北易县,涞源县的知母肥大、柔润、质坚、色白、嚼之发黏,称“西陵知母”;山东东阿阿胶驰名中外。 (三)怀药产区

怀药泛指河南境内所产的道地药材。河南地处中原,河南的怀药分南北两大产区,产常用药材300余种,有著名的“四大怀药”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以及密(县)银花、茯苓、红花、全蝎等。 (四)浙药产区 浙药包括浙江及沿海大陆架生产的药材,狭义的浙药系指“浙八味”为代表的浙江道地药材如白术、杭白芍、玄参、延胡索、杭菊花、杭麦冬、山茱萸、浙贝母,以及温郁金、温厚朴、天台乌药等。浙江地处亚热带,产常用药材400余种。 (五)江南药产区 江南药包括湘、鄂、苏、皖、闽、赣等淮河以南省区所产药材。江南湖泊纵横,素称鱼米之乡,道地药材品种较多。湘鄂地区出产的著名药材有安徽亳菊、滁州滁菊、歙县的贡菊、铜陵牡丹皮、霍山石斛,宣州木瓜;江苏的苏薄荷、茅苍术、石斛、太子参、蟾酥等;福建的建泽泻、建厚朴、闽西乌梅(建红梅)、蕲蛇、建曲;江西清江枳壳,宜春香薷,丰城鸡血藤、泰和乌鸡;湖北大别山茯芩,鄂北蜈蚣,江汉平原的龟甲、鳖甲,襄阳山麦冬、板桥党参,鄂西味连和紫油厚朴、长阳资丘木瓜、独活,京山半夏;湖南平江白术,沅江枳壳,湘乡木瓜,邵东湘玉竹,零陵薄荷,零陵香、湘红莲、汝升麻等。 (六)川药产区 川药指四川、重庆所产道地药材。四川、重庆是我国著名药材产区,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环境和气候多样,药材资源丰富,药材种植

道地药材标准通则及编制说明修订稿

道地药材标准通则及编 制说明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附件1: 道地药材标准通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道地药材鉴别及道地药材标准撰写的通用格式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道地药材鉴别及道地药材标准建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中国药典》(2010版)。 《中国道地药材》(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受到特定生产加工方式影响,较其他地区所产同种药材品质佳、疗效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的药材。此处要求注明道地药材的名称。 .非道地药材 正品药材,但不是产在道地产区,不符合道地药材的质量要求。这里指道地产区以外同种药材。 .道地产区 道地药材的原产地。此处应注明道地药材的道地产区。 .生境 适合道地药材生长的环境。 4.来源及性状 主要描述道地药材来源,描述其原植物、动物或矿物的性状,重点描述道地与同种非道地药材在来源上有差别。

5.历史沿革 提供道地药材历史沿革考证信息,该信息必需表明:1)历史记载该道地药材的最优或主产地;2)公认的优良品质;3)优良品质与产地相关的的信息。本条是确定道地药材的必要条件,应给与详尽描述。 6.质量要求 .基本要求 符合《中国药典》对该药材所有质量要求。 .性状特色 本部分记述经验鉴别方法、肉眼观察到的性状或借用仪器观察到的微性状及显微性状。主要描述道地药材有别于非道地药材的优良特征或特性,同时描述道地药材有别于非道地药材的形态学特征与特性(主要作为道地药材鉴别的依据),应突出道地药材应在品质、产量、抗逆性或经济价值等某一方面或多方面有突出的特色。 .化学成分特征 比较道地与非道地产区化学成分后,提取描述道地药材有别于非道地药材的化学成分特征。 7.遗传特征 因道地药材以数量遗传性状为主,在基因水平表现为多基因构成的数量遗传,导致很多道地药材无法找到分子水平的特征基因片段。但对于个别已发现特定分子特征的道地药材,鼓励对其稳定的遗传特征进行描述。 8.生境特征 比较道地与非道地产区自然环境后,提取道地产区导致药材品质形成的土壤、气候等生态主导因子及特征,描述与道地药材品质形成相关的道地产区土壤、气候等立地条件。 9.栽培、采收及产地加工 对于栽培道地药材,应总结归纳道地产区特有的与优良品质相关的栽培、采收及产地加工经验。 10.包装、标志及运输 .包装 按照道地药材贮存特性,说明有利于道地药材品质保存的包装材料及规格。

中药材主产地(道地药材)“新编”

中药材主产地(道地药材)“新编” 声明:本文转自神农本草精英会微信号,题目为张继中药诗话系列之一:中药材主产地(道地药材)“新编”。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仅为传播中药基础知识和行业正能量。插入广告与原作者无关,感谢原作者辛苦付出。 道地中药材,是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摘自《中医药法》)。 中药材主产地(道地药材)“新编” ——张继 云南马关草果王,版纳砂仁天竺黄。 文山三七云佛手,云南重楼滇精黄。 朱砂琥珀五倍子,叙府半夏云木香。 檀香荜茇马钱子,云归昆明山海棠。 云连丽江山慈姑,苍山贝母药大黄。 天麻雪上一支蒿,滇西云归儿茶膏。 毕澄茄子鸡血藤,诃子云苓云胡椒。 贵州天麻吴茱萸,毕节半夏艾纳香。 雷丸山慈姑贵芍,朱砂五倍子雄黄。 黔川续断坚龙胆,杜仲百合茯苓乡。 姜形黄精九香虫,通脱通草贵白党。 四川松青芦贝母,泽泻佛手雅安黄。 川仲川朴川楝子,绿丝郁金川姜黄。 灌县川芎川牛膝,味连雅连川木香。 江油附子青川乌,中江薄荷川明党。 鸡骨常山川独活,瑞香狼毒川活羌。 中江丹参川续断,中江白芍川柏黄。 汉源花椒五倍子,慈姑干姜犍白姜。 雷丸甘松川故脂,川红梅花九虫香。 遂宁白芷自然铜,绵川麦冬云木香。 川蓬莪术川藁本,宜宾巴豆川山常。 川灯心草紫草茸,川金钱草苦楝皮。 保宁半夏西钩藤,康定硼砂川白蜡。 重庆綦合川红梅,秀山银花南大黄。 合江佛手涪麦冬,开县木瓜桔梗良。 万县江津青白壳,垫江丹皮川黄柏。 万县巴豆山栀子,万县常山云木香。 青海秦艽西羌活,马鹿茸角野麝香。 冬虫夏草川贝母,沙棘马宝西大黄。 胆草枸杞大青盐,青藏茵陈山莨菪。 西藏甘松胡黄连,大黄羌活红景天。

湖北道地药材研究现状

湖北道地药材研究现状 摘要:湖北省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南北兼备的特点。《本草纲目》所记载的1800多味中草药,武当山有400多种,神农架有1200多种,其中,道地药材资源尤其丰富,占全国道地药材品种总数的10.5﹪。至今为止,本省已形成了多个生产基地,建立了多个道地药材主产区,拥有道地药材生产的极大优势。本文重点介绍了湖北道地药材资源种类、分布情况和个别地药材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湖北、道地药材、生产基地、中药材 道地药材资源是我国中药资源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基础,逐渐形成的货真质优,疗效卓著,药用价值极高的精品中药资源。每一种道地药材都是在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某一特定区域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经济发展状况、文化背景等诸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药资源精髓。湖北省是“神农尝百草”这一古老传说的发生地,具有浓厚的中医药人文资源,同时也是著名医学著作《本草纲目》李时珍的故乡。 湖北是拥有中医药自然和人文双重优势的中医药大省,在地理条件上具有环境多样性、气候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的特征,适合多种动植物的生长,蕴藏着丰富的中草药资源,素有“中华药库”之称,是驰名中外的天然动植物园。湖北自改革开放以来,一批中药材生产的特色县市和专业乡镇村也不断出现,郧西被誉为“中国黄姜之乡”,安陆素有“中国银杏之乡"之称,罗田县素有“茯苓之乡”的美称,利川被誉为“中国黄连之乡”,现今,中药材原料生产已经成为很多县市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中,尤以恩施和蕲春两大药材生产基地规模最为巨大和成功。本文介绍的道地药材有中国板党、黄连、厚朴、当归、竹节参、湖北贝母、缬草、白术以及“蕲春四宝”。 中国板党:“板党”是党参家族中最为珍贵的一种,品质最好,因产于湖北恩施板桥镇而得名。“板党”于明朝洪武年间由野生转为家种,1997年在国家工商局登记注册。它外型美观、根条细嫩、肉质饱满,是纯天然绿色植物,无污染、药用功能独到,可与人参毗美。 鸡爪黄连:利川素有“黄连之乡”的美誉,盛产“南岸味连”,其品质明显优于云连、雅连及其它味连。黄连以根、茎、叶入药,是多种中成药的主要原材料。位于福宝山的湖北省黄连GAP试验示范基地,2004年通过省级认证,目前正在争取国家认证,种植面积6000亩。紫油厚朴:恩施为其原产地,有500多年种植历史,属名贵药材和珍稀保护植物。以根皮、茎皮入药,皮细、断面浮棕色,内表深紫色,油性重,香气浓烈,厚朴酚含量高。2000年3月,国家科技部将其列为GAP试验示范研究品种,2002年11月紫油厚朴种子种苗规范种植与研究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合格。 石窑当归:恩施石窑所产当归因其品质俱佳留芳天下,历史以来称为窑归。本品“主根圆柱形,归尾多少不相等,质地油润色黄棕,裂缝油性为特征,气香浓郁甘辛苦,活血补血又调经”。经农业部检测中心检测,窑归为合格产品,并且含有16种氨基酸。该产品在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认定为湖北省名优产品。 竹节参:又名白三七,属五加科植物,以根茎入药。它具备南药三七和北药人参的共同品质,专家学者称其为“百草药之王”。因具有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肌氧耗作用,用于滋补强壮、散瘀止痛、止血等,其药用价值潜力巨大,近来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据统计我国的竹节参储量只有2吨左右,属珍稀名贵药材。竹节人参为恩施州珍稀野生药用植物资源,“野生转家生”种植研究已获成功,为湖北省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1992年获恩施州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申报科技部创新基金获65万元项目资金资助,现有种植面积40亩,规范化种植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恩施州重点发展品种之一。 湖北贝母:别名窑贝、板贝。鳞茎卵球形、扁卵形或倒圆锥形,表面白色或黄白色,较光滑。

云南道地药材品种

云南道地药材品种 1、三七:主产于文山州,红河、玉溪、曲靖、大理、楚雄、昆明等地、州、市亦有栽培。历史悠久,品质优良,驰名国内外。本省年产量占中国的70%以上。 2、砂仁:主产于西双版纳;德宏、文山、红河、临沧等地、州亦有栽培。本省年产量占中国60%左右。居首位。 3、当归:主产于丽江、中甸、德钦、兰坪、维西、鹤庆、剑川等县。商品习称云归,以个大、结实、味浓、油性足而著称。多供出口。 4、云木香:地道药材。主产于丽江、迪庆、大理、保山、怒江等地、州;楚雄、曲靖、昭通等地、州亦有种植,商品根条均匀、质坚、体重、油润、味香浓、不空心。本省年收购量居中国一、二位。 5、黄连:主要分布怒江州及腾冲县;维西、云龙、剑川等县有少量栽培,具有坚实、色黄、味苦、内有菊花心等特点。 6、茯苓:又称“云苓”。野生分布于丽江、维西、中甸、福贡、云龙、剑川、腾冲、禄劝、武定、富民、宣威等县。家种主产于楚雄州、昆明市和曲靖地区;维西、丽江亦有种植。商品体重、坚实、个大、圆滑、不破裂、剖面色白、细腻。供应中国和出口。 7、天麻:主产于镇雄、大关、威信、永善、丽江、维西、云龙、福贡、贡山等县。商品个大坚实、色泽黄白明亮,习称“明天麻”。8、石斛:分布于文山、思茅、西双版纳、德宏、红河、临沧、曲靖等地、州。本省年收购量占中国50%左右,居第一位。 9、儿茶:主产于西双版纳。儿茶素含量40~50%。

10、诃子:分布于保山、临沧、德宏等地、州。产品质坚、体重、肉厚。本省年收购量占中国80%左右。 11、胡黄连:分布于德钦、维西、中甸、贡山等县,野生变家种已取得初步成功。 12、半夏:野生资源较多,主要分布于昭通、曲靖、昆明、文山等地、川、市。商品个圆似珠、色白、质坚、粉质细腻、味辛辣。 13、秦艽:分布于丽江、大理、迪庆、怒江等地、州。商品根条粗长、肉厚结实、色,质地优良。 14、猪苓:分布于维西、丽江、宁蒗、洱源、剑川、云龙、兰坪、贡山、镇雄等县。商品个大质坚、皮黑肉白。 15、穿山甲:分布于海拔2,500米以下的热带、亚热带、温带地区。甲片片大、有光泽、无腥气、不带肉油。 16、荜茇:分布于盈江、瑞丽、潞西、陇川、梁河等县及思茅、西双版纳、临沧、怒江等地、州。商品果穗肥大、质坚、饱满、黑褐色、断面稍红。本省年收购量占中国70%以上。 17、麝香:分布于迪庆、丽江、怒江、大理、楚雄、保山、曲靖、昭通等地、州。 18、草果:主产于红河、文山、思茅、玉溪、西双版纳、临沧等地、州。商品个大、饱满、质硬、表面红棕色、内色白、香气浓、味辛辣。 19、冬虫夏草:分布于丽江、中甸、德钦、贡山等县。商品以身干、丰满肥壮、断面色白、菌座短小、无黑粗皮著称。 20、何首乌:分布于玉溪、红河、文山、楚雄、昆明、昭通等地、州、

药材道地性的物质基础本质

药材道地性的物质基础本质:组分结构的独特性 张明华1,2,封亮1,胡绍英1,贾晓斌1,2* 道地药材是久经中医临床验证的中华民族的瑰宝,在中医药临床的防病治病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道地药材具有质量佳、疗效好等优点,其根本原因是内在化学成分/组分的外在表现。经过近些年的研究,道地药材化学特征的研究与创新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依然有许多问题困惑着研究者。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道地药材发挥上佳药效的物质基础不是其含有独特的某一化学成分,而是含有独特的化学成分/组分构成的稳定有序的结构特征。“组分结构理论”认为道地药材的物质基础是由各组分构成,各组分之间具有稳定的配伍配比关系;组分内由各活性成分之间也具有稳定的配伍配比;而单独的活性成分,本身也具有独特的三维结构。本文基于“组分结构理论”,从“三个层次多维结构”深入的阐述道地药材化学组成的独特性,为道地药材物质基础本质的研究提供新的新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道地药材;质量;物质基础;组分结构理论; 道地药材是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名优正品药材,是中药材之精粹之所在,也是古往今来人们评价控制中药品质的独特综合性指标[1]。“药材好,药才好”,优良质量是药材具有较高疗效的根本保证。长期以来,研究人员对道地药材药材质优效佳的物质基础本质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集中于成分定性及定量分析等方面[2],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在成分分析方面,多以单一或

者某几个成分指标来评估道地药材的质量,这远远不能反映中药多成分的特点,亦不能真正揭示道地药材区别非道地药材的本质内涵。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相对于非道地药材,道地药材中的化学成分并不含有某一特有成分,亦不是某一成分含量越高越好;而是在组分与组分之间、组分内各成分之间具有稳定有序的整体特征,即配伍配比。笔者课题组曾提出“组分结构理论”,认为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具有“三个层次多维结构”[3],即组分间,组分内各成分间具有一定配伍配比,以稳定的比例构成中药最佳药效的物质基础的整体。道地药材相对于非道地药材的质优效佳根本区别在于内在的有效成分/组分之间的配伍配比差异。在此,笔者将通过组分结构理论,深入阐述道地药材的本质特征的独特性,揭示道地药材物质基础的“三个层次多维结构”的化学组成特点。 1 传统道地药材质量评估及物质基础研究 1.1 药材道地性物质基础研究意义 不断丰富的药物知识和逐渐完善的药学理论,使道地药材质优的理念深入人心,道地药材成为中药材质量的一项标准[4]。毋庸置疑,在中药材发展的国际化步伐下,道地药材俨然以其“质优效佳”的独特性成为临床药材质量控制的一个指标。然而,道地性药材阐释其“好”的本质在哪里?物质基础作为药效产生的关键,是如何作用于道地药材而解说其“优效”的根本?《中国药典》对中药材的质量检查包括杂质、水分、浸出物、灰分等,可以说这仅仅是对某种中药材总体成分水平的一个概括性评价,粗糙模糊地考量了其质量的好坏。

山西道地药材

所谓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它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它包括了几个大的方面,其一是指同种异地出产的药材,在质量上有明显差异,如人参、地黄、杜仲、当归等,产地不同药效差异很大,常把某地出产的药材称为“道地药材”,而其他产地出产的则叫“非道地药材”;其二是指同一种药材国内外均有分布,但在中国,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则具有独特的疗效;其三是指原产其他国的药物流传入中国之后,经过发展,成为常用中药,这些药物在中国的某些或某一地区已经引种成功,如红花、木香等;其四是指经加工而形成的药品,其“道地”所在主要是指工艺上的考究;其次是指一些正品药物的代用品,这些代用品相对于“道地”的正品药物而言,就是“非道地”的药材了。 山西是中药材资源大省,也是全国中药材重要产区,中药材的种类、储量、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处于全国前列。目前探明的中药材种类有1116种,其中植物药953种,动物药133种,矿物药30种,占全国《中药汇编》收载中药材数量的25%。我省共有30多种中药材申报国家道地药材,有8种入选国家道地药材,包括连翘、黄芪、党参等。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三种药物的生活应用。 一.黄芪 黄芪是百姓经常食用的纯天然品,民间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煎汤或泡水代茶饮,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人参偏重于大补元补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效果较好。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含量。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黄芪食用方便,可煎汤,煎膏,浸酒,入菜肴等。 黄芪对人体的益处有很多下面向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山西道地药材

山西道地药材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所谓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它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它包括了几个大的方面,其一是指同种异地出产的药材,在质量上有明显差异,如人参、地黄、、等,产地不同药效差异很大,常把某地出产的药材称为“道地药材”,而其他产地出产的则叫“非道地药材”;其二是指同一种药材国内外均有分布,但在中国,在指导下应用,则具有独特的;其三是指原产其他国的药物流传入中国之后,经过发展,成为常用中药,这些药物在中国的某些或某一地区已经引种成功,如、木香等;其四是指经加工而形成的药品,其“道地”所在主要是指工艺上的考究;其次是指一些药物的代用品,这些代用品相对于“道地”的正品药物而言,就是“非道地”的药材了。 山西是中药材资源大省,也是全国中药材重要产区,中药材的种类、储量、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处于全国前列。目前探明的中药材种类有1116种,其中植物药95 3种,动物药133种,矿物药30种,占全国《中药汇编》收载中药材数量的25%。我省共有30多种中药材申报国家道地药材,有8种入选国家道地药材,包括连翘、黄芪、党参等。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三种药物的生活应用。 一.黄芪 黄芪是百姓经常食用的纯天然品,民间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煎汤或泡水代茶饮,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人参偏重于大补元补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效果较好。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含量。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黄芪食用方便,可煎汤,煎膏,浸酒,入菜肴等。 黄芪对人体的益处有很多下面向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湖北道地药材生产概况

湖北道地药材生产概况 摘要:湖北省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南北兼备的特点。《本草纲目》所记载的1800多味中草药,武当山有400多种,神农架有1200多种,其中,道地药材资源尤其丰富,占全国道地药材品种总数的﹪。至今为止,本省已形成了多个生产基地,建立了多个道地药材主产区,拥有道地药材生产的极大优势。 关键词:湖北、道地药材、生产基地、中药材 总论:湖北省是拥有中医药自然和人文双重优势的中医药大省,在地理条件上具有环境多样性、气候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的特征,适合多种动植物的生长,蕴藏着丰富的中草药资源,素有“中华药库”之称。现今,中药材原料生产已经成为很多县市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中,尤以恩施和蕲春两大药材生产基地规模最为巨大和成功。 一、地理环境 湖北省面积万平方公里,正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地势高低相差悬殊,西部号称“华中屋脊”的神农架最高峰神农顶,海拔达3105米;东部平原的监利县谭家渊附近,地面高程为零。全省西、北、东三面被武陵山、巫山、大巴山、秦岭、武当山、桐柏山、大别山、幕阜山、大洪山等山地环绕,山前丘陵岗地广布,中南部为江汉平原,与湖南洞庭湖平原连成一片。全省地势呈三面高起、中间低平、向南敞开、北有缺口的不完整盆地区域。 二、气候特征 湖北地处亚热带,位于典型的季风区内。全省除高山地区外,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充沛,雨热同季。全省年平均气温15-17°C,大部分地区冬冷、夏热,春季温度多变,秋季温度下降迅速。全省无霜期在230-300天之间,各地平均降水量在800-1600毫米之间。降水地域分布呈由南向北递减趋势,降水量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一般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 6月中旬至7月中旬雨最多,强度最大,是湖北的梅雨期。 三、资源概况 植被具南北过渡特征,既有大量北方种类的落叶阔叶树,也有多种南方种类的常绿阔叶树,同时又处在中国东西植物区系的过渡地区,便于邻近地区的植物成分侵入,是中国生物资源较丰富省份之一。全省树种有1300余种,其中用材林约占一半。主要有马尾松、栎类、杉木、桦、楠竹等,经济林甚多,有油桐、油茶、乌桕、漆树、核桃、板栗和果树等。此外有野生动物570余种,其中20多种列为国家保护对象,主要为金丝猴、闽中羊、苏门羚、金钱豹、毛冠鹿等;药用植物1300多种,以党参、黄连、天麻、贝母等产量最大,并产名贵药材,是驰名中外的天然动植物园。 四、人文背景

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 资料整理:康雷 一、名词解释 1、道地药材:指在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道地药材的品质与当地的种植历史、种植习惯、传统栽培技术及初加工工艺等都有关系。 2、优良品种: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表现出品质好、长势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有效成分含量高等优良特性的品种。保持药材种质的优良,与生长环境、种植(养殖)技术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道地药材产地的种质一般有很好的遗传稳定性。 二、道地药材分布 (一)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关药 1.人参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及根茎。 【主产地】园参:吉林、辽宁、黑龙江。栽培,5年后采收。林下参:北纬39~48度,东经117.5~134度。人工播种,野生,参龄15年以上。 【质量要求】圆参:支大,体轻质脆,皮细纹深,表面色黄白,断面色白,粉性,香气特异,味微苦、甘。林下参:生长年久,芦细长,上部芦碗密,体丰满,纹细深,收腿,皮条须,珍珠点明显。 2.五味子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

【主产地】辽宁、吉林、黑龙江。小兴安岭、长白山区为主产区,野生为主。 【质量要求】粒大,色紫红,皮肉厚,油润光泽,多双核。 3.鹿茸(梅花鹿) 【来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习称“花鹿茸” 【主产地】吉林、辽宁。饲养,二杠茸于清明后45~50天采收第一次,并于采后50~60天采收第二次。 【质量要求】体轻,质嫩,圆短粗壮,茸尖饱满,皮色红棕,毛细柔软,油润光泽。 4.哈蟆油 【来源】为蛙科动物中国林蛙雌蛙的干燥输卵管。 【主产地】吉林、辽宁、黑龙江。野生或放养,秋季采收。 【质量要求】块大肥厚,色黄白,油润,皮膜少,无黑色卵子。5.细辛(北细辛、汉城细辛) 【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或汉城细辛的干燥根及根茎。习称“辽细辛”。 【主产地】吉林、辽宁、黑龙江。野生或栽培。野生于5~6月采收,栽培在3年后于8~9月采收。 【质量要求】根细,质软,色灰黄,叶小色绿,气辛香,味辛辣而麻舌。 6.龙胆(条叶龙胆、龙胆、三花龙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