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五四制六年级1-6单元说明

部编五四制六年级1-6单元说明

部编五四制六年级1-6单元说明
部编五四制六年级1-6单元说明

单元目标

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中的情趣。

2.欣赏课文中不同特点的景物描写特别是其中富有想象力的片段。

3.摘抄一些写景抒情的语句,提高积累水平。

编写意图

本单元以“触摸山川湖海”为主题,选编了几篇写景抒情的佳作、老含的《草原》描绘了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主题:《丁香结》描墓了丁香的美丽姿态,抒发了由丁香结获得的生活感悟;《花之歌)从花的视角描画了四季更送花开花谢的现象,寄寓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颂之情:《古代诗歌三首》分别描写了夜色中的建德江、夏雨前后的西湖以及月夜下黄沙岭乡村的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美丽的风光。这些诗文,题材不同,风格各异,或打情,或言志,但均融入了作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值得细细揣摩。

本单元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第一个单元。作为起始单元,其教学意义在于:通过学习这些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诗文,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联想、想象的能力和审美情趣;诗文中优美活泼的语言,也是学生积累、模仿的理想对象。

本单元的能力训练点,一是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如:朗读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字词读音的障碍,并大致了解文章内容;朗读时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晰,发音要准确;注意重音、停连,并对作品的语言风格和作者的感情基调形成大致的印象。

二是欣赏课文中的景物描写,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无论是内蒙古草原的小丘,还是斗室外花墙边的丁香,无论是建德江中烟雾朦胧的小洲,还是盛夏时节雨中的西湖,作者在描绘时均融入了自己深厚的情感,并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将景物写得生动传神。要

学会透过精妙的文字表达,感受作者笔下的优美画面,看看作者是如何运用各种写作技巧

将这些景物写得情趣盎然的。

三是积累一些写景抒情的语句。这几篇课文,没有艰难晦涩的语言,都是用易于理解的文字,表现大自然的美好景色,寄托自己的情感,非常适合初中学生在阅读时加以积累,丰富自己的“语料库”,为之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单元目标

1.通过课文了解先烈们的英雄事迹,感受革命者的英坤主义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激发国情怀。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体会文章是如何通过整体匀画和局部画写好场面的。3.欣赏作品的语言,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编写意图

本单元所选的作品以“历史回声”为主题,勾勒出不同革命时期壮阔的历史画面。《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即将取得胜利时写下的一首旧体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费颂了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能够感受红军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狼牙山五壮士》记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五名八路军战士为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英勇杀敌,并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自己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战土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奋勇杀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学习这篇课文,对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有积极的意义。《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学习这篇课文,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了解开国大典的隆重场面,体会人们当时激动、自豪、喜悦的心情和热爱新中国、热爱毛主席的感情。《灯光》中,“我”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回忆起解放战争时期的一段往事:突击连指挥员郝副营长在战斗中点燃手中的书,用火光为部队寻找到了攻击的突破口,自己却因为暴露位置而壮烈牺牲。文章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可以使学生明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激励学生学好本领,为祖国的发展建设奉献力量。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反映的是不同革命斗争阶段的历史,但其表现的精神内核是统一的,即革命者们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表现出的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具体到表现形式上,每篇课文各有特点。从表达方式上看,有的侧重抒情,如《七律?长征》;有的側重场面描写,如《开国大典》;有的侧重叙事,如《狼牙山五壮士》《灯光》。从描写的对象来看,既有作为群体形象出现的红军队伍,又有作为小战斗集体出现的“狼牙山五壮士”,还有作为个体出现的郝副营长;既有对伟大领袖的聚焦,也有对普通指战员细致入微的刻画。从场面来看,既有宏观场景的书写,如开国大典举行时的宏大壮阔场面;也有局部场景的细描,如狼牙山五壮士面对日本侵略者时英勇战斗的场景。这样的编排方式使得整个单元既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又显得丰富而不单调。

单元目标

1.把提文章的主要内客,了解人类文明的创造、宇宙生命的奥秘等。

2.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选择相对应的阅读方法。

3.区分描述性语言和说明性语言,分析三篇现代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代诗歌中的常见修辞手法。

编写意图

本单元由一篇记叙文、两篇说明文和三首七言绝句组成。选文内容丰富,或描述有趣的游戏,或探索宇宙生命之谜,或介绍优秀传统建筑,或表现情趣、表达感叹。特别是三篇现代文组合在一起,可以让我们了解人类的文明与创造,引发我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竹节人》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写了“我”小时候上学时玩竹节人的趣事,叙述了制作竹节人的过程、斗竹节人、老师没收竹节人以及看老师玩竹节人等内容,表现了童年游戏引发的生活情趣。《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科普说明文,紧紧扣住“谜”来组织材料,探讨宇宙生命之谜。作者先提出疑问“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接着提出生命存在的四个条件,根据这四个条件分析太阳系中除地球以外的行星上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最后举出陨石上存在的有机分子,推测太空中可能存在生命,明示这个科学难题的研究前景。《故宫博物院》也是一篇说明文,介绍我国优秀传统建筑。先说故官的历史,再介绍整体布局,然后由南向北逐次介绍故宫的主体建筑及其布局,层次清晰,体现了中国古典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古代诗歌三首》选择了三首七言绝句,两首唐诗,一首宋诗。《浪淘沙》描写了黄河雄伟壮阔的景象,表现了诗人豪近的气概、浪漫的情怀。《江南春》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写景与怀古自然融合,表现作者对江南春景的费美。《书湖阴先生壁》赞美湖阴先生高雅的情、高洁的品质。

单元目标:

1.阅读不同题材的小说,体察“不一样的人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2.学会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3.品味精彩的文学语言,丰富语言积累。

编写意图

这个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简短小说,在简短而曲折的叙事中表现出作者深刻的洞察和对社会人生的深切思考。

《桥》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在危急关头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普通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决和坚定,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之桥。其高贵的精神品质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呼唤的。《穷人》是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夫妇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夫妇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在柏林》篇幅非常短小,通过对一节车厢内众生相的特写镜头式的生动精准的描写,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伤害,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教学本单元,首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这此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接受思想感情的感染熏陶。《桥》中老支书的临危不乱、大公无私,《穷人》中桑娜夫妇的善良淳朴,都是令人感动同时也值得学习的优秀精神品质。而《在柏林》中反映出的战争的残酷也能够震撼读者的心灵,激起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珍视。

其次,要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小说是虚构的故事,通过故事的讲述、人物的刻画、环境的描绘来反映特定的社会生活。这个单元是初中阶段学生初次接触小说,把重点放在了解故事情节、把握故事内容、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上即可。三篇小说篇幅都不长,但情都很完整,作者善于设置悬念,把故事讲得引人人胜,鲜明的人物形象也令人印象深刻。

此外,要引导学生品味小说的语言,丰富语言积累。小说以叙述为主,同时也要对人物和环境做适当的描写,以更好地凸显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比如《桥》中对老支书动作、语言的描写简练而传神,表现出他的沉者果敢、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群众着想的精神品质;而对暴雨、洪水、桥的描写采取了比喻和比拟的手法,突出了环境的恶劣,从侧面进步烘托了老支书的高大形象:全篇多用短句,而且常常单句成段,读来令人感受到一种急促、紧张的气氛,与小说的内容十分契合。又如《穷人》,通过大量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极力渲染主人公桑娜内心的忐忑不安,甚至连省略号的使用都极有意味。这是值得学生品味和模仿借鉴的。

单元目标

1.然体感知课文内容,用心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培热爱自然、热堂生活的美好情感。

2.能够概括文章的中心,理清作者国绕中心选取的材料或事例,品味精彩的语言。

3.引导学生田绕课文拓展读相关文,增加阅读感,培养阅读共趣。

(编写意图)

本单元的课文是围绕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主题编选的。《夏天里的成长》先点明中心,然后围绕中心描写夏天里有生命的植物、动物,甚至是无生命的河流、铁轨、柏油路等,最后写到人的成长,观察细腻,中心突出。《酚)记叙“我”得到新雨衣、盼望下雨,穿雨衣、如愿穿上新雨衣的经历,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细致展示了小孩子“盼”的心理。《小站》写的是20世纪北方铁路沿线一个普通的小火车站,车站虽小,但工作人员对小站的精心设计、对工作的尽心尽责,让路过的旅客感受到春天的温吸,作者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三篇课文或以描暮自然为主,或写生活中的点滴项事,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思考,这些其实就是生活的各个不同侧面,都可以用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生活、感思生活的美好情感。

本单元的重点是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文章的中心,也叫中心思想、中心意思、主旨、主题等,不同情境下可能会有不同的称说,但意思大体是一样的。文章的中心就是通过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观点、情感或态度等。因为是初中阶段第一次要求把握文章的中心,所以教材选取的三篇课文中心都很突出,且在文章中都有较为明确的表达,教学中要用好这些材料。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题目或开头、结尾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出文章的中心。

文章的中心都是通过一定的材料来体现的。如果说中心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材料则是文章的“筋骨”和“血肉”。因此,阅读一篇文章不仅要理解其中心,还要能明白这个中心是通过哪些材料表现出来的,或文章通过这些材料表达了怎样的中心。自然中的人、事、物等都可以成为文章的材料,阅读时,就要看文章使用了哪些材料,这些材料是怎样安排的,是否很好地表达了文章的中心。

(单元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

2.品味课文语言,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文字示艺术的魅力的。

3.借助想象和联想,体会艺术之美,丰富审美体验,提升审美品位。

编写意图

本单元围绕“艺术之美”这个主题选編了《月光曲》《京剧趣谈》《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月光曲》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并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钢琴曲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的心灵和真挚的情感。《京剧趣谈》包含两节内容,分别介绍了京剧中道具和亮相的有关知识,表现了作者对京剧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伯牙鼓琴》讲述了伯牙和铔子期因为音乐而相知,钟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不再鼓琴的故事,表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和朋友间的真挚情谊。《书就嵩画牛》讲述了一个牧童发现并指出杜处士收的戴嵩《斗牛图》中错误的故事,揭示了艺术也应当尊重事实的道理。这些课文从不同的方面体现了艺术的魅力,同时也给予我们一些人生的启迪。

选编这样一组课文,从人文主题方面来说,意在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绘画、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感受其魅力,接受美的熏陶,培养高雅的艺术情操和审美趣味。从能力培养方面来说,意在引导学生品味和积累课文中的精彩语言,学习课文是怎样在叙事中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看到的、听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起并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还要引导学生借助具体的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进入课文的情境,体会美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所感悟。《月光曲》的第9段,《伯牙鼓琴》中的“魏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都是欣赏音乐时产生的想象;《京剧趣谈》中有关道具使用和亮相表演的描写,生动记录了京剧舞台上的精彩瞬间;《书戴嵩画牛》中牧童的话,描绘了真实的和图画中的斗牛情景。这些语言文字,都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是落实本单元阅读教学重点的凭借。

教学指导

教学本单元,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关注人文主题,但不为单一的人文主题所限制。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与艺术相关,但其内涵又不仅限于艺术。如《月光曲》反映了贝多芬这样的大艺术家对底层人民的关怀,《京剧趣谈》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伯牙鼓琴》表现出一种极为深挚的友情,《书就嵩画牛》则能引发我们对于艺术与生活关系

的思考。因此,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可以说是丰富的,多方面的,既有情趣,也有理趣,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认识。

第二,要注重语言的品味。每篇课文语言的特点不同,教学时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采取不同的方式加以品味。《月光曲》叙事简练,景物描写优美动人,宜采用朗读的方式,重点揣摩人物语气,体会音乐给人带来的画面美。《京剧趣谈》以相关知识的介绍为主,但语言平易近人,轻松幽默,读来仿佛在听作者谈天,丝毫不觉得枯燥,可以以默读为主,重点体会这种“谈话风”。《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是学生初中首次接触文言文,应该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在通读中感受课文内容,增强文言语感,重点感受其中的停顿和语气,初步感知文言与现代汉语的不同。

第三,要注重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培养。借助语言文字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艺术之美是本单元的阅读教学重点,也是对本册教材第一单元阅读教学重点“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的延伸。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是中学阶段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每个阶段的侧重点都不同。本单元除了要能在头脑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情境,还要注意到课文中的某些情境本身就是联想和想象的产物,要学习课文是怎样将无形的艺术(如音乐)写得形象感十足的。

第四,要有意识地扩大学生学习的课堂,尽可能地引导他们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了解知识,培养能力。要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开阔视野,接触各种各样的文艺形式,丰富文化素养,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来滋养自己。

课时安排:《月光曲》建议2课时,《京剧趣谈》建议2课时,《伯牙鼓琴》建议1-2课时,《书戴画牛》建议1-2课时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五四制语文课本重点内容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五四制)语文课本重点内容第1课:《草原》 1、作者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2、重点字词: 勾勒境界洒脱鞭子疾驰彩虹马蹄豆腐拘束羞涩摔跤 3、字词释义: 渲染:画国画时用水墨或淡色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可以增强氛围,使人感觉情景更加真实。 勾勒:指用线条画出轮廓。 鄂温克:是东北亚地区的一个民族,主要居住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以及中国内蒙古和黑龙江两省区,蒙古国也有少量分布。 第2课《丁香结》 1、作者简介: 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当代作家,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华、任小哲等。中共党员,原籍河南省唐河县,生于北京,着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有着作:《三生石》《我是谁》。2018年,其作品《北归记》获奖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 2、重点字词: 缀窥幽雅浑浊笨拙单薄遮掩照耀花蕾愁怨断断续续 3、字词释义: 朦胧:不清楚,模糊。 斗室:指极小的房子。 毫:指毛笔。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等不一致。 第3课《花之歌》 1、作者简介: 纪·哈·纪伯伦(1883年1月6日——1931年4月10日)黎巴嫩作家、诗人、画家,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纪伯伦、鲁迅和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纪伯伦出身于马龙派天主教家庭。幼年未受正规学校教育。后随家庭移居美国。在美国上学时显露出艺术天赋。后兴趣转向文学,初期用阿拉伯语,后用英语进行写作。纪伯伦的许多文学作品都带有基督教色彩,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 2、重点字词: 苍穹坠落绿茵祭献旖旎馥郁琼浆领悟硕大无朋心驰神往顾影自怜孤芳自赏 3、字词释义: 苍穹:天空。 孕育:怀胎生育,比喻已经存在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 摇曳:摇荡。 旖旎:柔和美好。 馥郁:形容香气浓厚。 硕大无朋:形容无比巨大。 琼浆:指美酒。 婆娑:盘旋舞动的样子。 第4课:《古代诗歌三首》 《宿建德江》 1、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着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

【精选】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阶段检测试题五四制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2016-2017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阶段检测试题 (分值120分时间9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 远望,常能产生美妙的遐想。连绵的山luán,是大地的肩膀;江河的尽头,即将迎来游子归泊的双桨;浩瀚的星河,映照着人类智慧的光芒……远望自己的人生,还有许多惊喜,等待我们翻开瑰丽的篇章。 ①、 luán __________ ②、泊_________ 2、在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时间好像一把尺子,它能丈量奋斗者前进的进程;时间如同一架天平,它能 奋斗者成果的重量;时间就像一条皮鞭,它能我们追赶人生的目标;时间犹如一面战鼓,它能我们加快前进的步伐。 A.称量鞭挞鼓励 B.称量鞭策激励 C.测量鞭挞鼓励 D.测量鞭策激励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每年冬天,去玉舍森林滑雪的游客络绎不绝 ....。 B.假如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 ....,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么我们每天都会有进步,生活会因此变得更加美好。 C.回到故乡,见到亲人,在外漂泊多年的他终于忍俊不禁 ....,流下来辛酸的泪水。 D.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 ....地汲取知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由于母亲对我的悉心培养,使我从小就养成了勇敢的性格。 B.切实提高东营市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C.我们在作文中,应尽量避免不写错别字。 D.夏天的昆明,林木葱茏,凉风习习,真是我们纳凉的好季节 5、名著阅读(4分) 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自号:__________。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章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________________ (写出二个即可)

部编人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能力测试题(一)

单元综合能力测试题(一)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句子中的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xuān)染,不用墨线勾勒(lai)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B·在细雨迷朦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fǔ)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mú)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C·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yán)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豪端。人也似乎轻灵的多,不那么混浊笨拙(zhuō)了。 D·我在原野上摇拽,使原野风光更加旖(qǐ)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fù)郁。 2·下列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B·我们要虚心向老师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C·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D·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这种蝴蝶和候鸟一样,冬天都飞往南方,夏天又飞向北方,每天平均飞行大约四十多公里。 B·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C·中考复习中,不少学生存在着复习重点不突出,时间安排不合理的现象,有的甚至记住了前面的知识,又忘记了后面的知识。 D·最近全国各地加大了对醉酒驾车的惩处力度,为的是避免那些骇人听闻的交通事故不再发生。 4·下面句子中标点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的独眼向我凝视。 B·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C·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

东营市五四制六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有答案)(已纠错)

山东省东营地区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调研 六年级语文试题 一、汉字书写 (5分) 把内容补充完整,并将补充部分填写在田字格内。 我好像一只牛,。 二、积累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宇航员在天际áo游遥望地球时发现,地球的周围guǒ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沙衣,同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但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2、选出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2分) (1)天边的云彩不停地_着,时而如白雪堆积的山峰,时而又成大海的浪花泡沫。 (2)那黄了的稻草,也就是上年的秧苗,这绿色的秧苗,又会变成来年的稻草,稻草与秧苗是关系。 (3)春天,不知名的小花过一阵换一个颜色,实在是,小花仿佛知道人们的心意,一直开到秋末。 A、变换传承相映成趣 B、变幻传承赏心悦目 C、变幻传递相映成趣 D、变换传递赏心悦目 3、把词语补充完整。(3分) 余音绕( ) 囫( )吞枣 张( )李戴( )然大悟 ()炙人口( )经风霜 4、按要求改写句子(3分) ①、风停了,山中的一切变得非常幽静。(改为拟人句) ②、房东太太对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回家,她高兴的不得了。(改成直接引用句) ③、闰土回家去了。我还深深地思念着闰土。(用合适的关联词组成一句话) 5、下列句子有语病,请修改。(2分) ①、今年,我们的王老师又光荣地被评为“市先进班主任”的称号. ②、实施素质教育后,我们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都明显提高了.

6、仿照下面的例句写一句话,要求与例句的格式相同,并运用比喻等修辞方法。(2分)例句: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中的巨松,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添一笔绿意。 仿句 7、阅读积累填空(7分) (1)、邓小平同志热爱人民、心系人民,始终对人民群众怀着无比深厚的感情。邓小平同志曾深情地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2)、有所期诺;,时刻不易。 (3)、大自然是清新而有情致的,就如刘方平笔下的“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诗人李白也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__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 是,。 (6)、《春夜喜雨》中运用想象的手法来体现诗人喜悦之情的诗句 是,。 (7)、《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明词人畅谈丰收的欢快之情,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的句子是,。 8、.经过小学五年的学习,现在来到了你梦寐以求的中学,由于来自不同的学校,老师同学都希望尽快地了解你,你同样也希望尽快地了解同学,于是老师决定组织一个自我介绍的综合性活动,希望你积极参与,并出谋划策。(4分) 围绕这个活动,老师想好了两种形式,并为之取好了名字: 形式一:制作档案显个性形式二:编写报纸突全面 (1)在“形式一”中,需要有一句名言来反映你的人生追求,你的是 (2)在“形式二”中,需要给你的手抄报命名,你的是: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2题。(4分) 马诗

六年级语文五四制上学期期末检测题及答案

六年级语文五四制上学期期末检测题及答案 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怎么了?”爸爸问他. “先生,”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没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插进脚底了.疼得厉害,回不了家啦!”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去,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那个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A.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B.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9.位以上文字你一个小标题,最准确的一项是() A.救助车夫 B.夜晚奇遇 C.伯父解疑 D.同情大众 10.对文中划横线句子A处理解错误的是() A.点明了天气寒冷,照应了选文的开头. B.点明了天气寒冷,突出了我年纪幼小,十分怕冷. C.点明了天气寒冷,引出我的疑问和伯父的回答. D.点明了天气寒冷,衬托伯父对劳动人民的关爱同情. 11.对文中划横线句子B处所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B.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B.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D.外貌描写、心理描写 12.对选文最后一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说“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下文却又说“清清楚楚地记得”,这两 个矛盾的说法表明了因为年代久远,作者的记忆时而清晰时而模糊混乱. B.“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变得那么严肃”表明了一向对我和蔼的 伯父此时对我的一再追问有些不悦. C.“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表现了伯父因为救助车 夫而感到身心疲惫,不愿多说,只想休息一下. D.伯父最后深深叹了口气,既包含了对以车夫为代表的广大劳动人民的同情,也包含 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3--16题.(8分,每题2分) 天净沙·秋 【作者】白朴【朝代】元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人教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下册词语练习

六下语文百词及古诗周考卷2017.3.10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扒.窃() 2.冉.冉() 3.猝.然() 4.玷.污() 5.飓.风() 6.脊.梁() 7.落.难() 8.禀.告() 9.姊.妹()10. 剽.悍() 11.拖累.()12.崭.新()13.秕.谷()14.脑髓.()15.窥.伺() 16.束.缚()17.迸.溅()18.呜咽.()19.怅.然()20.角.逐() 21.毋.宁()22.羸.弱()23.享.受()24.召.唤()25.犷.野() 26.血.管()27.湮.没()28. 蜷.伏()29.遒.劲()30.祈.祷() 31.躯壳.()32.字帖.()33.簿.子()34.亘.古()35.强.迫() 36.邮.递()37.诸.位()38.皞.鸣()39.炽.痛()40.曲.折() 41.辐.射()42.迄.今()43.载.人()44.夹.竹桃()45.面面相觑.()46.锲.而不舍()47.引吭.高歌()48.怏.怏不乐()49.获益匪.浅() 50.玲珑剔.透() 二、依据拼音写汉字 51. shē望()52.蹂lìn()53. chà异()54.天fù()55.洗zhuó()56.撤xiāo()57. chú形()58. zǔ咒()59.闲xiá()60.步lǚ() 61. shàn笑()62. lí歌()63. tì傥()64. qiánglǔ()65. xié取()66. xié语()67.怪dàn()68.污huì()69. pánshān()70. jūjǐn() 71.发yuán()72.险jùn()73. huìhé()74.真dì()75. 崔wēi() 76. yíshuāng()77.告qìng()78.禁gù()79. yán丽()80.虫zhì()81. chuí炼()82. chàng然()83.尘yuán()84. zhì息()85.红绫()86.怂恿()87.疮痍()88.庇荫()89.绮丽()90.蓦然() 91.木屐()92.犁铧()93.一泻万丈()94.花圃()95.现象迭生()96.凌空疾翔()97.白驹过隙()98.相得益彰()99.芸芸众生() 100.慧心未泯() 三、按原文填空 1.山际见来烟,()。 2.独坐幽篁里,()。 3.峨眉山月半轮秋,()。 4.谁家玉笛暗飞声,()。 5.故园东望路漫漫,()。 6.独怜幽草涧边生,()。 7.岐王宅里寻常见,()。8.苍苍竹林寺,()。9.黄梅时节家家雨,()。10.李杜诗篇万口传,()。 11. (),各领风骚数百年。12. (),闲敲棋子落灯花。 13. (),青山独归远。14. (),落花时节又逢君。 15. (),野渡无人舟自横。16. (),凭君传语报平安。 17. (),何人不起故园情。18. (),影入平羌江水流。 19. (),思君不见下渝州。20. (),云从窗里出。(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部编五四制六年级1-6单元说明

单元目标 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中的情趣。 2.欣赏课文中不同特点的景物描写特别是其中富有想象力的片段。 3.摘抄一些写景抒情的语句,提高积累水平。 编写意图 本单元以“触摸山川湖海”为主题,选编了几篇写景抒情的佳作、老含的《草原》描绘了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主题:《丁香结》描墓了丁香的美丽姿态,抒发了由丁香结获得的生活感悟;《花之歌)从花的视角描画了四季更送花开花谢的现象,寄寓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颂之情:《古代诗歌三首》分别描写了夜色中的建德江、夏雨前后的西湖以及月夜下黄沙岭乡村的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美丽的风光。这些诗文,题材不同,风格各异,或打情,或言志,但均融入了作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值得细细揣摩。 本单元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第一个单元。作为起始单元,其教学意义在于:通过学习这些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诗文,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联想、想象的能力和审美情趣;诗文中优美活泼的语言,也是学生积累、模仿的理想对象。 本单元的能力训练点,一是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如:朗读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字词读音的障碍,并大致了解文章内容;朗读时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晰,发音要准确;注意重音、停连,并对作品的语言风格和作者的感情基调形成大致的印象。 二是欣赏课文中的景物描写,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无论是内蒙古草原的小丘,还是斗室外花墙边的丁香,无论是建德江中烟雾朦胧的小洲,还是盛夏时节雨中的西湖,作者在描绘时均融入了自己深厚的情感,并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将景物写得生动传神。要 学会透过精妙的文字表达,感受作者笔下的优美画面,看看作者是如何运用各种写作技巧 将这些景物写得情趣盎然的。 三是积累一些写景抒情的语句。这几篇课文,没有艰难晦涩的语言,都是用易于理解的文字,表现大自然的美好景色,寄托自己的情感,非常适合初中学生在阅读时加以积累,丰富自己的“语料库”,为之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六年级语文(五四制)上学期期末检测题及答案

六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 语文试卷 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表述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20分,分值12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16分,每小题2分) 1. 下面加点字词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溺(nì)爱蹿(cuàn)出汹(xōng)涌抻(chyi)拉 B. 惦(diàn)记象冢(chǒng)佣(yòng)人嗥(gáo)叫 C. 摩挲(suō)唏嘘(xū)贮存(zhù)瞻仰(shàn) D. 憎(zyng)恶虐(n?a)待熏(xūn)黑矜(jīn)持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脍炙人口饱经风霜长途拔涉苟延残喘 B. 不解之缘蹑手蹑脚无言以对千方百计 C. 抑扬顿错巧夺天工不落窠臼别俱一格 D. 虎视眈眈余音绕梁独具匠心跚跚来迟 3. 选出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A. 这天中午,正太郎轻描淡写地走到小狐狸的窝旁,忽然听到咔嚓一声。 B. 奶奶每次都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 C. 老教授这部力作很有学术价值,但曲高和寡,买的人很少。 D. 近段时间杰森觉得学校就像暗无天日的牢笼,所以他每天都无精打采。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了。 A. 副词动词名词形容词动词 B. 形容词动词名词形容词名词 C. 形容词动词名词副词动词 D. 名词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 5. 下列句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B. 同学们在外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切忌不要乱闯红灯。 C. 成绩的好坏首先取决于是否刻苦学习。 D. 大量地阅读优秀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见识,而且可以丰富人的情感。 6. 选出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 我拿起帽子,不由得大吃一惊——那帽子下面什么都有! B. 可是,它们怎么逃得那么快呢?刚听见一点声响就无影无踪了。 C. 我总是昂着头。我对自己说:“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D. 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7. 下列诗文句子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 善哉,峨峨兮若江河。 B.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C.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 D.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烛明。 8.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伯牙绝弦”的故事在明代冯梦龙所著的《警世通言》中有精彩记载。

山东省2020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五四制

山东省2020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一、书写与卷面(5分) 1.书写(3分) 2.卷面(2分) 二、积累与运用(26分) 1.根据读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5分) chuò lì qiáo cuì huáng Cù ()泣鹤() ( ) 惊() ( )不及防 gū() ( ) ( ) ( ) ()负茁.壮酣.畅苍穹.苦心孤诣. 2.按课文默写:( 15分) ⑴无可奈何花落去,。 ⑵,志在千里。 ⑶商女不知亡国恨,。 ⑷常记溪亭日暮,。 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⑹,青山郭外斜。 ⑺,却话巴山夜雨时。 ⑻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 ⑼,思而不学则殆。 ⑽“”,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⑾日中不至,;对子骂父,。 (12)弟子规,,,次谨信。 (13)身有伤,,德有伤,。 (14)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3.名著阅读:(共6分) ⑴《爱的教育》作者是意大利作家,它讲述了一个叫的小男孩成

长的故事。(2分) ⑵关于《爱的教育》下列故事情节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我”的朋友卡隆因为生病迟入学两年,他为人正直、厚道,常斥骂欺负别人的人。B.扫烟囱的孩子丢了钱币之后,很多学生帮他凑足了多余他原来的钱。 C.“你的书本就是武器,班级就是一个分队,课堂就是你的战场!”这句话是老师对“我”说的。 D.书中的小石匠特别爱扮鬼脸,他对建塔和架桥的积木游戏特别在行。 三、文言文积累(12分)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6分) ⑴项为之强.:⑵见贤思齐.焉: ⑶死而后已.:⑷方.出神: ⑸俄而雪骤.:⑹元芳入门不顾.: 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⑶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四、阅读理解(27分) (一)《论语》(8分)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五四制)语文课本重点内容整理复习课程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五四制)语文课本重点内 容整理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五四制)语文课本重点内容第1课:《草原》 1、作者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2、重点字词: 勾勒境界洒脱鞭子疾驰彩虹马蹄豆腐拘束羞涩摔跤 3、字词释义: 渲染:画国画时用水墨或淡色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可以增强氛围,使人感觉情景更加真实。 勾勒:指用线条画出轮廓。 鄂温克:是东北亚地区的一个民族,主要居住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以及中国内蒙古和黑龙江两省区,蒙古国也有少量分布。 第2课《丁香结》 1、作者简介: 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当代作家,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华、任小哲等。中共党员,原籍河南省唐河县,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有著作:《三生石》《我是谁》。2018年,其作品《北归记》获奖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 2、重点字词: 缀窥幽雅浑浊笨拙单薄遮掩照耀花蕾愁怨断断续续 3、字词释义: 朦胧:不清楚,模糊。 斗室:指极小的房子。 毫:指毛笔。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等不一致。 第3课《花之歌》 1、作者简介: 纪·哈·纪伯伦(1883年1月6日——1931年4月10日)黎巴嫩作家、诗人、画家,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纪伯伦、鲁迅和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纪伯伦出身于马龙派天主教家庭。幼年未受正规学校教育。后随家庭移居美国。在美国上学时显露出艺术天赋。后兴趣转向文学,初期用阿拉伯语,后用英语进行写作。纪伯伦的许多文学作品都带有基督教色彩,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 2、重点字词: 苍穹坠落绿茵祭献旖旎馥郁琼浆领悟硕大无朋心驰神往顾影自怜孤芳自赏 3、字词释义: 苍穹:天空。 孕育:怀胎生育,比喻已经存在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 摇曳:摇荡。 旖旎:柔和美好。 馥郁:形容香气浓厚。 硕大无朋:形容无比巨大。 琼浆:指美酒。 婆娑:盘旋舞动的样子。 第4课:《古代诗歌三首》 《宿建德江》 1、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复习 鲁教版五四制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鲁教版五四制 一、阅读《为学》,回答下列各题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8、解释多义词(6分) 自南海还()()蜀之鄙有二僧()西蜀之去南海()越明年()子何恃而往()()以告富者() 9、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吾欲之南海B. 其一贫,其一富C. 以告富者 子墨子九距之其真无马邪必以分人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吾欲之南海,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引用______________的故事,意在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道理。 12、下面摘录《为学》中的一段话,请用“/”给这段话断句。(2分)

黑龙江省密山市实验中学人教部编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5课《在柏林》

15、在柏林 学习目标: 1、领会文章深刻的主旨,体会文章对于残酷战争的控诉。[来源:学&科&网] 2、领会这篇微型小说蓄势和铺垫的特点,体会结尾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来源:Z*xx*https://www.doczj.com/doc/575721120.html,] 重点:品味文本中的词句,理解作者蕴涵其中的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来源:学科网ZXXK] 教学过程:[来源:Z+xx+https://www.doczj.com/doc/575721120.html,] 一、导入话题,创设情境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中国还是外国,战争是人民生活中最残酷的事。我们可以举出许多反映战争的诗词、文章或影视作品。比如杜甫的《石壕吏》、美国影片《拯救大兵瑞恩》都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 二、探究标题,想象畅谈 战争是统治阶级之间利益的驱使。而在战争的阴霾下,处于战争中心的广大人民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在柏林》这个标题看上去很宽泛,留给我们很多想象的空间。 在未细读文章之前,学生凭借着已读过的文章或看过的影片可能对战争中人们的生活有各种想象,可以请学生自由发言,所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均可。教师可以适当引入战争给人民生活和精神带来的苦难和摧残,而后展开对文章的阅读。[来源:学科网ZXXK] 三、初读课文,把握情节 可让学生简要复述。 四、深入文本,层层剖析[来源:学&科&网] 1、两个小姑娘“不加思虑地嗤笑”和“再次傻笑起来”说明了什么?[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Z+xx+k.Co m] 2、老兵所说的“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人院啊”,“他们的母亲”如果改为“她”好不好? 3、第一节最后一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和全文最后一句“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这两个“静”在内涵上有什么区别? 参考:1、说明了小姑娘的缺乏关怀之心和同情心,幼稚粗浅。 2、“他们的母亲”揭示了老妇人和阵亡儿子之间的关系,用“他们的母亲”的称法更直指人 心,失去儿子的极端痛楚显露无遗。 3、第一处“静”只是基于老人眼光的威慑力,是外在的。全文结尾处的“静”是慑入人心的 震惊和痛,是内心的流血。 五、再探文题,品味主旨 文章叙述的是一列驶出柏林的列车上的事,而课文的题目取为《在柏林》有何深意呢?

哈尔滨五四制六年级上语文重点词语总结(重点校)

三、四、五单元字词复习 宛转嘹亮酝酿烘托稀疏抖擞 朗润卖弄黄晕静默花枝招展 繁花嫩叶风和日丽山清水秀草长莺飞 蓑笠拨动心弦呼朋引伴一往情深 伦敦发髻镶边薄雪狭窄宽敞 水墨水藻贮蓄澄清空灵温情 诗情画意摇篮烘烤遗憾肥硕 栖息热情洋溢旋律沸腾芊芊细草 黛色主宰积蓄终极春华秋实 高粱瓜秧迸发细滋慢长蓬蓬勃发 蒸腾绷紧挥镰遗憾春花秋月 春日融融秋波澹澹浸透贮满灵秀芦篷寥廓清冽梦寐沧海枯藤 天涯磅礴匍匐轻飞曼舞闲情逸致阴霾弥漫萧条嬉笑赋予点缀 绚丽多彩沉浸意境深情絮语幽谷伐木丁丁背篓竹篱冷雾青鳊鱼乌桕满载归泊蟋蟀寥阔枯涸 柔婉晨曦褐色佩戴玫瑰浆果 褒贬老窖暮春三月杂花生树飘拂群莺乱飞无所不在滋润苍苍草原 莽莽沙漠山梁呜呜吹号哄哄呼啸 飞沙走石刮折懒腰胳膊返青 鼓包冰碴抛撒匀净千里冰封霜雪乍暖还寒最难将息发霉有名无实 登山望海驾舟扬帆赏花观鱼咏春悲秋凝练描绘抑扬顿挫碣石竦峙 丛生丰茂萧瑟洪波一帆悬残夜归雁孤山云脚低暖树新燕啄 渐欲绿杨阴里白沙堤枯藤昏鸦 聆听欢畅动人阴霾弥漫毫无生气 抛弃牢狱囚禁萧条冷漠嬉笑打闹 生机勃勃惹人喜爱轻盈林阴大道 隐藏芦苇荡无忧无虑赋予装扮 暗淡光彩斑点点缀玩耍追逐 天真无邪斑鸠忠诚千呵万护孵卵 采集短暂淋浴享受音域歌喉 迁徙销声匿迹涵养恬静绫纱绸幕 风云变幻气象万千息息相关征兆 崩塌弥漫顷刻趋向谚语预知 鱼鳞峰峦笼罩招牌乌云密布 大雨倾盆厚密清晰丝丝缕缕匀称 聚集朦胧不清连绵不断群峰整齐 耸入天顶顷刻推测边缘变化无常 均匀预兆弥漫姿态万千篝火 狩猎喧嚣窸窣满载而归凉爽 扰乱梧桐哀鸣短促尖锐绝望 窃窃私语薄膜清脆倾听鼓膜 捕捉沉寂苍茫静谧惊慌失措 逃窜悬殊劫掠喑哑气氛更胜一筹 篡夺螽斯莴苣大颚俘虏肉搏 开膛破肚津津有味钳子踢蹬低劣 堆积葡萄酷爱毫不犹豫盔甲 屠夫螳螂姊妹贪婪和睦断肢 残腿哀号嗉囊鸟喙吮取作料 撇开妒忌唾液尤其可望而不可即 里程碑仰望遐想惊心动魄昂首挺立 尖端装置轨道平衡操纵椭圆 铁锹小心翼翼溅落大厦合算海域 神往健步一叶孤舟故障着陆 纪念碑畅谈载负东方欲晓凌晨 搏动奏鸣蕴含哲理通俗易懂载负 永不停息睡意正浓晨曦晚霞迷人 暴风骤雨风平浪静机器轰鸣白昼 热浪翻滚挑灯夜战刻苦攻关妩媚 震天撼地屏息聆听谆谆教导晨光 严师益友宏观普照寰宇不可救药 悄悄私语甜蜜温柔兜圈辨别 豪迈飞驰钥匙勇往直前间断 决不后退暖人心坎虚无缥缈奂山 海市蜃楼无缘目睹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蒲松龄耸起高插青冥禅院宫殿 碧瓦飞甍高垣睥睨连亘历历在目 城郭尘气莽然依稀风定天清 直接霄汉窗扉黯然缥缈往来屑屑 逾时倏忽人烟市肆一切乌有 奇思妙想亦真亦幻引人遐思激活 畅行无阻荒唐愚蠢违心炫耀 称职妥当检测忙碌陛下资格 呈报滑稽全副精力骇人听闻精致 爵士赏赐授予蜡烛剪裁华盖 御聘勋章头衔寄托陈列笼罩 鲛人疏星女娲莽莽榛榛疲倦 澄澈崛起掺合兴高采烈气概 满心欢喜眉开眼笑安慰孤独绵延 疲惫不堪崖壁挥洒泥潭震响 1

五四制六年级 语文课外阅读理解(精讲精练50篇)

五四制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理解(精讲精练50篇)1.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吴程程 ①小时候临睡前,父母每每要到我床边帮我掩好被褥,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 我喜欢躲在床上,眯着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像一把扇子似的被合起,看着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是锁洞咬住了锁舌。 ②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 也听不到那一瞬间的声响。 ③还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室取一 本书,出来时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也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轻轻舍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的瞬间的声音还是非常响。 ④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力度,左右手的配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 以致每每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的那一刻发出的声响。我着迷于此,就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 ⑤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 ⑥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性炸弹,就等一 阵乱闯的风撞上。于是,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声息,他们决定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受惊吓的眼神中。 ⑦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的一合, 就像为一首短诗留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于是我暗自揣度,这样的人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啊! ⑧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叩两声,停约几秒, 再推门而入,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门外的两人避免了一场措手不及的尴尬。 ⑨其实,生活中的许多时候,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不经意的掩 门、叩门之间。那一声清响,传递了一份心灵的默契,就像一首婉约的小夜曲,涓涓细流般流淌进人的心田。而这份默契与婉约,竞在不经意中震撼了彼此的心灵。 ⑩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关上门,毫无声响。 那感觉就像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 (1)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选文⑤~⑧段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分析一下第③段中加横线词语“蹑手蹑脚”的表达效果。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后生字加拼音

第一单元 1、 训x ùn 诫ji è 耸s ǒng 立l ì 迂y ū 回hu í 凝n íng 视sh ì 啜chu ò 泣q ì 呐n à 喊h ǎn 瘦sh òu 骨g ǔ 嶙l ín 峋x ún 心x īn 惊j īng 肉r òn 跳ti ào 头t óu 晕y ūn 目m ù 眩xu àn 小xi ǎo 心x īn 翼y ì 翼y ì 2、 骚s āo 扰r ǎo 茁zhu ó 壮zhu àng 糟z āo 蹋t à 庸y ōng 碌l ù 辜g ū 负f ù 昂áng 然r án 挺t ǐng 立l ì 擎q íng 天ti ān 撼h àn 地d ì 肃s ù 人r áǐn 起q ǐng 敬j ìng 3、 痴ch ī 想xi ǎng 隐y ǐn 秘m ì 铁ti ě 青q īng 诱y òu 惑hu ò 喧xu ān 腾t éng 一y ī 瞬sh ùn 间ji ān 4、 踱du ó 步b ù 岔ch à 路l ù 栅zh à 栏l án 苍c āng 翠cu ì 如r ú 茵y īn 幽y ōu 思s ī 碌l ù 碌l ù 无w ú 为w éi 第二单元 7、 蟹xi è 堕du ò 丫y ā 杈ch à 寂j ì 寞m ò 憔qi áo 悴cu ì 肃s ù 杀sh ā 诀ju é 别bi é 荡d àng 漾y àng 嫌xi án 恶w ù 笑xi ào 柄b ǐng 可k ě 鄙b ǐ 惊j īng 惶hu áng 瑟s è 缩su ō 宽ku ān 恕sh ù 恍hu ǎng 然r án 大d à 悟w ù 苦k ǔ 心x īn 孤g ū 诣y ì ? 伶l íng 仃d īng 点di ǎn 缀zhu ì 花hu ā 蕾li ě 什sh í 物w ù 惩ch éng 罚f á 虐n üè 杀sh ā 8、 谷g ǔ 穗su ì 衣y ī 襟j īn 嘴zu ǐ 馋ch án 玫m éi 瑰gu ī 玩w án 腻n ì 了le 明m íng 晃hu ǎng 晃hu ǎng 毛m áo 嘟d ū 嘟d ū 蓝l án 悠y ōu 悠y ōu 9、 偏pi ān 僻p ì 提d ī 防fang 穹qi óng 隆l óng 引y ǐn 擎q íng 猝c ù 不b ù 及j í 防f áng 辽li áo 阔ku ò 无w ú 垠y ín 启q ǐ 程ch éng 领l ǐng 悟w ù 婉w ǎn 言y án 谢xi è 绝ju é

上海市2020年部编人教版五四制六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语文复习卷

2019—2020学年六年级第二学期 期末语文复习测试卷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16分) (一) 默写(10分)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 2.,快走踏清秋。(《马诗》) 3.中庭地白树栖鸦,。(《十五夜望月》) 4.,任尔东南西北风。(《竹石》) 5.纤纤擢素手,(《迢迢牵牛星》) (二) 基础知识(6分) 6.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A.挪移漫长通霄萤光屏 B. 避免危胁痕迹包裹 C.抽噎衰弱枯竭树稍 D.清脆耽搁惊惶脱缰 7.下列课文题目作用明显不一致的一项是()(2分)A.《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狼牙山五壮士》《军神》 B.《两小儿辩日》《开国大典》《学弈》 C.《北京的春节》《腊八粥》《藏戏》 D.《青山不老》《只有一个地球》《匆匆》 8.鲁滨逊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人物形象,下列名言与其性格特点关联不大的一项是()(2分)

A.即使跌倒一百次,我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 来。——张海迪 B.一个人并不是生下来就给打败 的。——海明威C.气势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 路。——鲁迅 D.人生的道路都是由心来描绘的。所以,无论自己处于多么严酷的境遇之中,心头都不应为悲观的思想所萦 绕。 ——稻盛和夫 第二部分阅读(44分) 一、文言文部分(18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4分)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 间。 9.这首诗的作者是朝诗人。(2分) 10.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2分) ()粉骨碎身,()要留清白在人间。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8分)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五四制语文课本重点内容整理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五四制)语文课本重点内容 第1课:《草原》 1、作者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2、重点字词: 勾勒境界洒脱鞭子疾驰彩虹马蹄豆腐拘束羞涩摔跤 3、字词释义: 渲染:画国画时用水墨或淡色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可以增强氛围,使人感觉情景更加真实。 勾勒:指用线条画出轮廓。 鄂温克:是东北亚地区的一个民族,主要居住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以及中国内蒙古和黑龙江两省区,蒙古国也有少量分布。 第2课《丁香结》 1、作者简介: 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当代作家,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华、任小哲等。中共党员,原籍河南省唐河县,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有著作:《三生石》《我是谁》。2018年,其作品《北归记》获奖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 2、重点字词: 缀窥幽雅浑浊笨拙单薄遮掩照耀花蕾愁怨断断续续 3、字词释义: 朦胧:不清楚,模糊。 斗室:指极小的房子。 毫:指毛笔。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参差:长短、高低、大小等不一致。 第3课《花之歌》 1、作者简介: 纪·哈·纪伯伦(1883年1月6日——1931年4月10日)黎巴嫩作家、诗人、画家,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纪伯伦、鲁迅和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纪伯伦出身于马龙派天主教家庭。幼年未受正规学校教育。后随家庭移居美国。在美国上学时显露出艺术天赋。后兴趣转向文学,初期用阿拉伯语,后用英语进行写作。纪伯伦的许多文学作品都带有基督教色彩,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 2、重点字词:

部编版 五四制 《宇宙生命之谜》文本解读

《宇宙生命之谜》文本解读 一、永恒的主题 宇宙生命之谜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要去向哪里?在茫茫宇宙中,人类是不是唯一的存在?除了人类还有没有别的生命形式?……每个成长中的个体,或多或少都会对这些问题进行过思索。因此,无论在文学创作、影视作品还是在科学探究中,人们对此都抱以极大的热情。这些问题既有文学的浪漫想象,又有科学的理性追求。可以说是人类面对的永恒的主题。选入教材的《宇宙生命之谜》就是对这个主题的回应。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内心世界更为丰富,对于自身以及自身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尤为关注,他们就像一个小小的科学家,以强烈的好奇心探索这个世界。因此,文章的前言说,“有位同学找到了这篇文章”,可见孩子们对宇宙生命之谜怀着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所以,这篇文章是以孩子的好奇心为出发点被选入教材中的。文章既符合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激发孩子的探索精神。 二、“谜”是关键 文章的题目是“宇宙生命之谜”,因此,作者在行文的过程中,紧紧扣住“谜”来组织文章。作者先提出疑问,“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是一个谜,接着作者分析了生命存在的四个条件,根据这四个条件,作者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行星进行一一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这些行星中不可能存在生命或难以存在生命。否定一切之后,作者最后提出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太空中可能存在生命,但还需要继续探索宇宙生命之“谜”。由“谜”导入,接着开始解谜,最后又由“谜”结束,文章浑然一体,既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让读者觉得余味无穷,增添了进一步探索的愿望,体现了作者在行文中的匠心。 三、“火星”是主体 当人们面对“谜”的时候,最想要做的事情就是解谜,仔细阅读文本,我们会发现,作者在解谜的时候,是有所侧重的。作者只用了三句话一个段落这样非常简省的笔墨,就排除了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这六个星球存在生命的可能性。与之相对的,是作者用了四个段落大量的笔墨分析火星,从客观的条件分析到科学家的观测试验,详尽地分析了火星上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作者最后的出的结论是火星上难以存在生命。那么,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的笔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