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惯用语论文: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惯用语

惯用语论文: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惯用语

惯用语论文: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惯用语
惯用语论文: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惯用语

惯用语论文: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惯用语

【中文摘要】汉语惯用语短小精悍,寓意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然而因其长期蛰伏在汉民族的口语之中,反而不被本族人所察觉,对其

的研究也起步甚晚,目前学术界对其界定还未有定论。惯用语以其含而不露的独特气息进入人们的视野,反映着人们的生活。它结构简单却内涵丰富,形式短小却富于变化,广为流传却难以跨文化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无疑成为了重点和难点,让众多学习者望而却步。学术界对惯用语的研究的集中在对其本体的研究方面,将视野放在对其教学方面的研究比较少,而将之与对外汉语教学结合在一起的研究更为有限。但是无论从教材方面还是教师方面来讲,由于缺乏对其的重视,而导致惯用语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了一些疏漏,再加上文化的冲突、碰撞,使得留学生学习中的偏误层出不穷。本文仅就惯用语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对语义教学、语境教学、惯用语积累、汉外文化对比分析方面要给予一定的重视,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培养学生对惯用语文化的探究精神,最终建立起学习者

头脑中的“惯用语词典”。希望这些对策能够对惯用语的对外教学提供一些帮助。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惯用语在教学中出现的偏误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着重讨论其语义、语法、语用方面的偏误及其文化底蕴,试图从这些方面揭示它的神秘面纱,并讨论它在对外汉语

教学中的应对策略。本文见识浅薄,对前人的研究不敢妄自非议,只求能够有一点拙见对教学产生一定的裨益。

【英文摘要】Chinese Dapper idiom which means cultural heritage richer than other idiom, but it is not to be perceived in Society that research also started very late, because of its long dormant in the spoken language among the people, yet their definition in the current academic is inconclusive. Dapper idiom has distinctive flavor and not exposed coming into view, reflecting people’s live. Its structure is simple but rich in content, form short but varied, which widesprea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difficult, it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for many learners.Academia studies focus on its body in the idioms,on the other hand, vision that put in to its teaching research is less, and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research is more limited. But no matter from the materials or the teacher aspect, because of the lack of its attention, it led to the phras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some omissions, plus the cultural conflict, collision, which makes the foreign students learning errors of the emerge in an endless stream. The paper make some suggestions on teaching in Chinese teaching as a foreign language problems in order to semantic, context teaching, idioms, 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al accumulation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to be

given some attention, and to the concrete analysis of concrete problems, training students on idiom culture spirit of inquiry, eventually establish the learning in the mind of the”dictionary

of idioms”.In this paper, it will research its voice, rhetoric, semantic understanding and rich cultural heritage that based

on previous studies in order to reveal its mysterious veil and discuss it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problems and solutions. According to a little humble opinion this paper may be some benefits for teaching.

【关键词】惯用语文化特征对外汉语教学

【备注】索购全文在线加好友:1.3.9.9.3.8848

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指导和论文发表委托服务

【英文关键词】Dapper idiom culture identity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目录】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惯用语摘要

4-5Abstract5绪论7-10(一)选题缘由7-8(二)国

内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惯用语研究现状8(三)研究目的及研究方

法8-10一、惯用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作用10-13(一)

惯用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10-11(二)惯用语在对外汉语

教学中的作用11-13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惯用语教学存在的问

题13-24(一)教材问题13(二)惯用语偏误问题13-23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与文化教学的衔接

每月一家 2007.091 文学教育 语言教学的内容是语言要素和文化要素共同组成的,对外汉语教学同样包括这不可或缺的两部分。关于汉语语言教学,目前已经有许多系统而优秀的成果,随着汉语和汉文化的推广和传播,对外汉语教学界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随之出现了一些专门介绍中国文化的教材,如《中国概况》、《中国文化史》、《中国书法》、《中国文化地理》、《中国文学》等,很多院校还开设了相应的文化课。这些文化知识对留学生了解中国、学习汉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除了这种文化课上系统的文化教学,我们认为,文化教学还有很多是应该而且可以在语言教学的同时进行的。 在对外汉语语言教学中,词汇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同时也是和文化教学关系最为密切的内容,因为汉语的词汇里包含着大量丰富的文化信息。这里要谈的就是词汇教学与文化教学的衔接问题。 在谈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关于文化的界定。季羡林先生说:“凡人类在历史上所创造的精神、物质两个方面,并对人类有用的东西,就叫‘文化’”。也就是说文化包括表层的 物质文化和深层的精神文化。表层的物质文化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风俗礼仪等,深层的精神文化包括审美情趣、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即文化的精神内核。 以上两种文化在教学过程中是有一定层次的。表层的物质文化教学接受起来比较容易,所以在初级阶段的教学中应侧重于表层物质文化;深层的精神文化教学则难度较大,因为精神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不容易理解,所以,到了中高级再介绍深层的精神文化。这是就文化教学的阶段性而言。(这种划分只是就总体原则侧重点而言,实际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传授在每一个阶段都有所体现。)不管表层物质文化还是深层精神文化,可以说都离不开词汇的教学。这是因为语言中的词汇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不同语言的词义由于历史、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心理素质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影响会形成不同的民族特点。因此,从词汇中可以反应很多文化要素,这就使得我们可以通过词汇教学来传授文化知识。下面结合实例分阶段讨论一下词汇教学和文化教学的衔接。 在初级阶段进行文化教学 时,可以通过词汇教学传授文化背景知识。如:解释“聘礼”、“迎亲”等词汇时介绍中国的礼俗文化;介绍“姑妈”、“姨妈”这些亲属称谓时,可以对比汉英亲属称谓的不对称性来介绍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解释“龙井”、“旗袍”等词汇时介绍中国的饮食、服饰文化;遇到“中秋”、“端午”等节日的词时,可以介绍与之相关的风俗和节日来历;解释“京剧”、“唐诗”等词汇时介绍文学艺术文化;解释“胡同”、“园林”等词汇时介绍中华民族的建筑文化。这样留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又了解了中国文化,既有利于他们了解中国,又能增加学习汉语的兴趣。而到了中高级阶段,再介绍深层的精神文化。 精神内容的教学,比物质文化的教学困难得多,除了讲授词汇和成语的表面意义之外,还要介绍较深层次的引申意义。比如不同文化对同一动物不同的隐含意义,大家所熟知的“狗”在东西方文化中就有截然不同的感情色彩,这样在介绍到相关词或熟语时就要介绍相关的隐含义;同样的例子还有对“鼠”的不同态度,中国文化贬鼠,有“鼠辈、鼠目寸光、鼠窃狗盗、贼眉鼠眼”等;而英语mouse却可喻指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与文化教学的衔接 石 瑛 硕士论坛

对外汉语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完整版

对外汉语教学常用的教 学方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对外汉语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直观法利用实物、图画、表格、示意图、符号等辅助手段,化抽象的定义为具体形象的图示,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讲解趋向补语时,可以画简笔画的房屋、楼梯、人物来表示“进来、进去、出来、上来、下去”等。 2、演绎法先展示语法规则,然后用实例说明语法规则,便于学生自行替换、生成和扩展。通常做法是把语法规则归结为若干句型,把句型具体化为一些范句。比如讲“比”字句,教师可以先给格式:A比B+形容词“他比我高。” 3、归纳法先展示一定数量的例证(不能太少),进行大量的练习,然后引导学生从中概括出语法规则。归纳法是我们倡导的语法教学的主要方式,因为这种方法是先大量输入相关的句子,让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感知,再来引导学生自己概括特点、分析规律,学生容易得到验证,对规律的理解就会比较深刻。 4、对比法有点儿比较贵这儿东西有点儿贵这儿的东西比较贵便宜-------------这儿的东西比较便宜通过以上汉语句式的对比,引导学生理解“有点儿”常用于不如意的事情,而“比较”后面的形容词好坏都能说。 5、情景导入法教师通过一个具体情景的设置,通过问答、展示图画、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出要讲的语法点。例如本课要学表示完成的“了”,教师进教室就问一个学生:教师:XX昨天来了没有学生:他昨天没来。教师:哦,他昨天没来。XX,你去哪了这种闲聊实际是有意为之,在为该语法点教学做铺垫。 本文转自:大连盼达汉语学校(国际汉语教师培训中心)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论文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之近义词教学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政治与经济地位的提高,汉语在国际交往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语言。世界各国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汉语热”成为时下的一种潮流。 在此潮流的影响下,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也蓬勃发展。而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一个留学生的汉语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掌握的词汇量的多少,词汇掌握量的多少还对留学生的汉语表达是否合适、得体有很大的影响。并且词汇作为语言三要素之一,在综合课中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所需要做的是让留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理解汉语中的词汇,从而更好地习得汉语,顺畅地用汉语进行交际。 而作为普遍存在于汉语词汇的一种现象——近义词,常常给学生带来理解和运用上的困难,始终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首先,不同语言的语义系统不完全一致,汉语中有的近义词在英语解释中是同义词。如:了解——知道、参观——访问等词语在学生印象中是相同的,所以使用时就会出现“妈妈不能知(理解)道我。/我们访问(参观)了这次画展”此类的错误。其次,含有共同语素的词很多,如:产生——发生、气候——天气、到达——达到等词语,因为词形比较相近,留学生往往出于直观记忆而将其混淆,造出“ 气候(天气)变凉了。/火车准时达到(到达)了”一类的错句来。 有人统计过近义词运用的错误率在留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达30%之多,留学生向老师请教解释的也大多是近义词,如:年—岁,参观—访问等。其实,在实际中的情况是,不管词本身是不是近义词,只要留学生分辨不清它们,他就会认为它们是近义词。如:接待—招待—对待;赶忙—连忙—赶快。这说明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的范围远远比我们认定的近义词的范围要大得多。 芈莈蒁螃羆薀螁那么,我们究竟应该采取什么办法来帮助留学生进行近义词的学习呢?以下是我认为的几种可取的反方法: 一.同义词释词法:用一个同义词义项作为释义的手段。如:非常—很—十分,美丽—好看—漂亮,经常—常常等。这种方法在初级阶段是非常可行的,解释直截了当简洁通俗,便于留学生理解。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很难被揭示出来,同时在初级阶段学生掌握的词语并不多,很难找到有同意联系的词。由于上述不足,学生就会造出“我的作业还没结束呢”“我跟他并不很了解”等这样的错句。 但毕竟初级阶段学生掌握的词汇不多,用同义释词法还是最基本也是最好用好的方法。退一步说,即使出现了上面所提到的错句,也不会影响意思的表达和交际。并且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词汇量不断扩大,就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近义词的比较,从而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近义词的差别。 二.从一个词的意义方面入手对比一对近义词。 (1)对比基本语义的重点有何不同。 例如:淡去——淡忘 “淡去”是指逐渐的离去,“淡忘”是指冷淡下去以至于忘记。“淡去”强调客观性,“淡忘”强调的是主观性。 树立——竖立,前者指建立,多用于抽象的事物;后者指事物垂直立于地面,多用于具体的事物。 (2)对比语义的轻重:有些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表现词义的轻重不同 例如:在西藏高原的雪山中也长着香蕉和菠萝,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啧啧(称奇——称道)的事。 “称道”是称述,称赞;“称奇”是称赞奇妙。“称奇”比“称道”语义重。这里用“称奇”。 爱财如命——毛不拔,都是形容极其吝啬(非常舍不得花钱),但“爱财如命”偏重性格方面,语义重;“一毛不拔”偏重行为方面,语义轻。 (3)对比词义范围的大小。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综述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综述 一、引言对外汉语教学成为一门正式学科的历 史还不到两百年[1],但是学者们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 言与文化关系的讨论却没有停止过。同样,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一直也是饱受争议的对象。语言教学的研究早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就已经成为对外汉语学界的探讨话题,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紧密相关,很少有人去质疑它的地位(限于年代久远,本文所涉及到的研究以20 世纪90年代之后的文献为主)。但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文化的渗入,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被推上风口浪尖被迫进行对比,对二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的争论也未曾间断。到21世纪,对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关系的研究基本上形成 了定论――将文化作为教学因素导入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因此,这时期的研究主要以“如何有效地将文化导入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为主。 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对外汉语教学语言与文化关系 的研究中主要盛行着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以纯语言教学为主,忽视了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影响。并且提出语言只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的教学不能离开文化的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不仅是一种语言教学,也是一种文化教学。因此,主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提升文化

教学的地位,打破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纯语言教学,以此来建立一种新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语言文化教学 或者称“文化语言教学”。另一种则认为对外汉语教学本来 就是语言的教学,文化只是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辅助因素。主张减少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确保语言教学的首要地位。 21世纪期间,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以及汉语国际传播事业的蓬勃发展,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依然是对外汉语教学以及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领域的热议话题。在这期间,由于孔子学院的开办,使得文化教学的呼声日益高涨。这时期的研究主要以“如何有效地将文化导入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为主。总体上看,21世纪在有关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研究中重心已经开始偏移,具体表现为从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争议探讨到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研究。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一)初探阶段 在众多的研究之中,金路(1993)可以作为语言教学地位发生变化的正式开端。文章明确提出了语言教学以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的教学为主,语言教学是一种纯语言的教学,是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2]。并且认为这种传统的 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存在重语言轻文化的问题,即注重语言本身而轻视语言行为。于是,开始提倡将语言与文化综合起来

对外汉语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直观法 2、利用实物、图画、表格、示意图、符号等辅助手段,化抽象的定义为具体形象的图示,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讲解趋向补语时,可以画简笔画的房屋、楼梯、人物来表示“进来、进去、出来、上来、下去”等。 3、 4、2、演绎法 5、先展示语法规则,然后用实例说明语法规则,便于学生自行替换、生成和扩展。通常做法是把语法规则归结为若干句型,把句型具体化为一些范句。 6、比如讲“比”字句,教师可以先给格式: 7、A 比B+ 形容词 8、“他比我高。” 9、 10 、?3、归纳法 11 、?先展示一定数量的例证(不能太少),进行大量的练习,然后引导学生从中概括出语法规则。归纳法是我们倡导的语法教学的主要方式,因为这种方法是先大量输入相关的句子,让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感知,再来引导学生自己概括特点、分析规律,学生容易得到验证,对规律的理解就会比较深刻。 12、 13 、?4、对比法

15、有点儿 比较 16、 贵 17、 这儿东西有点儿贵 18、 这儿的东西比较贵 19、 20、便宜 21、 22、这儿的东西比较便宜 23、通过以上汉语句式的对比,引导学生理解“有点儿”常用于不如意的事情,而“比较”后面的形容词好坏都能说 24、 25、5、情景导入法 26、教师通过一个具体情景的设置,通过问答、展示图画、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出要讲的语法点 27、例如本课要学表示完成的“了”,教师进教室就问一个学生: 教师:XX昨天来了没有? 28、 学生:他昨天没来。 29、 教师:哦,他昨天没来。XX,你去哪了? 30、 31、这种闲聊实际是有意为之,在为该语法点教学做铺垫。 本文转自:大连盼达汉语学校(国际汉语教师培训中心)

对外汉语教学与修辞文化

对外汉语教学与修辞文化 对外汉语教学与修辞文化 语言蕴藏着民族文化的内涵,是民族文化精神的表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修辞特征往往与汉文化思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 为汉语修辞就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修辞现象是一种外部因素影响与制约下的一种内部语言结构的生成活动。外部因素主要指题旨、情境与文化语境;文化语境包括历史 的与现代的,是其中关联紧密、至关重要的一种关系,它决定语言 内部词语与句式的选择和调整。具体到汉语中的修辞文化,我们还 要了解汉文化及汉民族的文化心理。 1.修辞现象的文化心理 第一,炼字与求新求异的文化心理。常用的修辞手段是使词语变异,突破一般词语搭配的习惯,比如临时改变词性,临时仿造词语,成语的活用和翻造。比如我们说一个人是“气管炎”,就是因为 “气管炎”和“妻管严”谐音而有了新的含义。第二,认同与谦逊 的文化心理。受儒家文化影响,谦逊、谦和是汉民族文化心理的重 要组成部分。我们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中国人之间拉家常的时 候常常问一些能拉近彼此距离的问题,来达到一种认同,比如:你 今年多大了?你家孩子多大了?在送别时,我们说:“慢走,走 好!”“别送了,请留步”,突出了谦逊的心理特征。第三,求吉避 凶的文化心理。戴昭铭曾说:“耽于语言幻想大概是因为李泽厚说 的中国人‘乐感文化’的国民性表现之一。”这里的“乐感文化” 体现在汉民族在生活中处处讲究“讨个好彩头”,如短信中的祝福语,命名(人名、地名、商店名)的'含义。第四,追求美辞的文化心理。其中包括以“均衡”为美的审美心态。体现在修辞里的对偶和 排比,诗歌里的平仄和押韵;追求“典雅”“含蓄”的审美心态,体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类课堂游戏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10类课堂游戏 2011-02-1516:34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10类课堂游戏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课堂教学游戏,适用的范围各不一样,优劣皆有,可以依据具体情况应用于生词、拼音、句子或课文教学。 一、拍“苍蝇”。用报纸和硬纸片做成苍蝇拍,学生两人或三人一组,将黑板上生词当作“苍蝇”,听到其他同学念出生词,以最快的速度拍中者胜出。 二、向前进。两人或三人一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看到老师出示的生词、短语或句子,以最快的速度读对者向前走一步,最先到达终点者胜出。 三、不到长城非好汉。类似于游戏2,换汤不换药。黑板上画出由很多台阶组成的长城,每抢答对一个问题,可以向上一台阶,最先登上长城顶峰者胜出。 四、消失的生词。从数个或一叠生词卡中抽出一两个,让学生说出被抽出的生词。(要求学生对生词充分熟悉理解后,才能进行) 五、猜猜猜。看老师的嘴形、表情、动作,猜出生词。(如果学生水平较好,可将难度增至短语、句子) 六、找朋友。一半学生手持拼音卡,一半学生手持生词卡,在规定时间内生词和拼音要互相找到对方,并站在一起。 七、点名喽!每个学生一张生字卡,卡上生词为学生临时名字,老师念“**”,手持“**”的学生就要高举生词卡,并大声而准确地读出来,其他学生跟读一遍;若被点到名而没反应过来或是读错,则失去生词卡,并罚读三遍老师指定的生词、短语或句子。 八、蹲蹲蹲。以个人或组为单位,每个单位以生词命名,“**蹲,**蹲,**蹲完☆☆蹲。”“☆☆蹲,☆☆蹲,☆☆蹲完※※蹲。”依此类推,一个接一个。反应不过来或是说错的,

回答老师的提问,以示惩罚。 九、团结就是力量。以组为单位,人手一张字条,上面是一个句子的某部分,在规定的时间内讨论,拼出完整的句子,派一个组员写于黑板上。 十、PK赛。两队人马站在台前,读得较好那一队可以坐回座位上,读得较不好的继续跟下一队PK。这里的学生比较懒,谁都不愿意一直站在台前,当然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认真读。 来源:上海儒森对外汉语文化交流中心

对外汉语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500个)

对外汉语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500个)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音教学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原则与方法 ★汉语语音声母特点研究与对汉语教学研究 ★汉语语音韵母特点研究与对汉语教学研究 ★汉语语音声调特点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论对外汉语声调教学 ★外国留学生语音偏误分析 ★专业待写论纹请加Q扣一五六六贰零伍 ★初级阶段留学生语音习得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新词语研究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词语的特点研究及在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词的色彩意义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留学生使用汉语惯用语的偏误分析及对策 ★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 ★“字”本位理论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中高级阶段留学生词汇习得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及研究述评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原则与方法 ★汉语被动句式研究及在对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汉语存现句研究及在对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汉语“是”字句研究及在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论对外汉语中“被”字句教学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综观 ★语义指向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序教学 ★韩国留学生“了”学习得的中介语分析 ★日本留学生“了”学习得的中介语分析 ★现代汉语“了”字句学习偏误分析及对策 ★对外汉语教学中“是”字句偏误研究 ★否定副词“别”“不”使用上的差异及其偏误分析★结合“有”字句的特点分析“有”字句使用中的偏误★“差点儿(没)VP”格式意义及其对外汉语教学设想★“V+介+NP”与“介+NP+V”结构中介词的语法特征★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 ★对外汉语汉字教学原则与方法 ★从汉字构件角度谈汉字教学 ★汉字的结构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 ★从汉字的理据性对对外汉字教学 ★浅谈汉字性质与对外汉字教学

对外汉语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

对外汉语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354个)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音教学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原则与方法 ★汉语语音声母特点研究与对汉语教学研究 ★汉语语音韵母特点研究与对汉语教学研究 ★汉语语音声调特点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论对外汉语声调教学 ★外国留学生语音偏误分析 ★专业待写论纹请加Q扣一五六六贰零伍 ★初级阶段留学生语音习得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新词语研究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词语的特点研究及在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词的色彩意义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留学生使用汉语惯用语的偏误分析及对策 ★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 ★“字”本位理论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中高级阶段留学生词汇习得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及研究述评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原则与方法 ★汉语被动句式研究及在对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汉语存现句研究及在对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汉语“是”字句研究及在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论对外汉语中“被”字句教学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综观 ★语义指向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序教学 ★韩国留学生“了”学习得的中介语分析 ★日本留学生“了”学习得的中介语分析 ★现代汉语“了”字句学习偏误分析及对策 ★对外汉语教学中“是”字句偏误研究 ★否定副词“别”“不”使用上的差异及其偏误分析 ★结合“有”字句的特点分析“有”字句使用中的偏误 ★“差点儿(没)VP”格式意义及其对外汉语教学设想★“V+介+NP”与“介+NP+V”结构中介词的语法特征★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 ★对外汉语汉字教学原则与方法 ★从汉字构件角度谈汉字教学 ★汉字的结构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 ★从汉字的理据性对对外汉字教学 ★浅谈汉字性质与对外汉字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能力提高的策略

对外汉语教学能力提高的策略 作者:赵子彦 (一)了解中外语言差异,加强语用教学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除了讲解语言表达意义之外,语用教学一定要重视,要加强语用分析,讲清语用的条件,加强语用训练,注重汉语语用分析。因为语言学习不能只停留在结构正确,理解意义,还要用得得体。 (二)语音教学贯穿始终,强化声调训练 汉语声调是留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以往在教理论及人们总结的经验中多强调声调中三声是重点、难点,但在对留学生的教学中发现二声同样也很困难,来自不同的国家:美国、法国、西班牙、韩国、蒙古等都习惯把二声发成一声,而且非常顽固,纠正其发音错误,需大量反复练习,如:可以用组词、组句的多读来加强练习,另外在每课的生词默写时要求学生同时也要写上拼音,这对学生声调的纠正训练也很有效,要改变洋腔洋调,语音教学一定要贯穿对外汉语教学始终。 (三)准备充分的教具、创设情景 对外汉语教学中,由于留学生语言的差异,这就需要用大量的教具,采用态势语、实物、图片、简笔画、设置情景、多媒体等手段让留学生理解意思。实践证明,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具体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场景,激发学生情感,吸引学生入境体验,会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生活化,注重实践性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是学会用语言交际,因此在教学中一定注重语言的生活化,避免课堂语言。“学即所用”让留学生掌握生活中交际语言,为此除了课堂上加强生活情景的模拟练习外,还要注重让学生进行课下的实践训练,给留学生布置一些课后实践的作业,如:学了购物,让他们去买水果、衣服,去市场学习讲价;学了去银行,让他们练习自己去银行换人民币;学了方向,让他们能把自己所在学校或住所的位置描述清楚;学习租房内容,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房型和租房的经历结合图片用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等等。教师善于运用学生生活实践中把所学知识运用上了,他们感到学有所用,对学汉语学习自然兴趣倍增。(五)加强教学实际技能的培养,观模示范与模仿创新结合 教学理论可通过书本学得,然而教学技巧仅仅从书本上是学不到的,技巧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只有在反复的教学实践中方可摸索、掌握。年轻教师要多观模优秀课堂教学,对各个教学环节注重揣摩,同时又不能拘泥于他人教学模式,要结合自身特点、学生特点不断创新,这样才能走出有自己特色的教学路子。 (六)注重学生个性差异,教学具有针对性 一个班的留学生,多是来自不同国家,年龄结构不同,文化水平不同。这就要求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同生的个体差异,课上提问要考虑差异,练习选择要考虑差异性,课下辅导师也要考虑差异性,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七)不断积累中外文化差异的知识 对外汉语教师除了掌握汉语的基础知识,还要尽量多的了解中外文化差异,这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由于中外文化差异是多方面的,在我们的教学内容中就多有体现,如:问候语的不同,称呼的不同,表达顺序的不同,对颜色喜好的不同,生活习惯的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等方方面面的不同在我们的课堂上随时出现,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避免因文化差异出现尴尬现象。 (八)尽量少用或不用媒介语 对媒介语的使用多少问题一直有不同意见,然而在目的语国家的课堂上,媒介语是必须

谈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的结合

谈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的结合 [摘要]中国文化深层次渗透于汉语言中,使汉语成为中国文化的特殊标志,因而学习汉语必须深刻理解中国文化,树立文化习得意识,重视中国文化在汉语释义中的作用,以及汉语词语对中国文化内涵的依托。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具有渗透中国文化的意识,以提高汉语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中国文化对外汉语教学汉语技能专业术语 目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怎样把传统文化教育与语言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已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问题。中国文化与汉语是密不可分的,中国文化深层次渗透于汉语言中,汉语成为中国文化的特殊标志,所以学习汉语必须深刻理解中国文化,否则要学好汉语是不可能的。 一、树立文化习得意识,运用文化语言观来指导对外汉语教学 在长期的语言教学过程中,工具主义语言观在语言教学和研究中起着主导作用,使人们只注意对语言系统内部组织规律的学习和研究,忽视了对制约工具使用的外部因素的学习和研究。其结果是:使语言学习者只能学到静态的语言知识,而不能学到运用语言的知识;使他们只能了解语言符号的语言意义,而不能真正把握言语的语用意义。“文化语言观”是从文化的角度学习语言,不是把语言视为独立于文化系统之外的语符系统,而是把语言系统视为文化大系统的要素之一,是构成文化大系统其他要素赖以存在的基础。它强调,学习语言必须学习文化,要求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时,要大量接触所学语种的文化,注意考虑语言以外的行为和各种环境,养成一种强烈的文化习得意识。 二、中国文化在汉语释义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中国文化里关于中国文字的起源有着几种不同的传说和记载。如其中一种是《易经·系辞》上有关八卦产生的记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象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者诸身,远取诸物,于是使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包牺在“仰天”“俯地”以及观察天地之间万物后,

惯用语论文: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惯用语

惯用语论文: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惯用语 【中文摘要】汉语惯用语短小精悍,寓意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然而因其长期蛰伏在汉民族的口语之中,反而不被本族人所察觉,对其 的研究也起步甚晚,目前学术界对其界定还未有定论。惯用语以其含而不露的独特气息进入人们的视野,反映着人们的生活。它结构简单却内涵丰富,形式短小却富于变化,广为流传却难以跨文化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无疑成为了重点和难点,让众多学习者望而却步。学术界对惯用语的研究的集中在对其本体的研究方面,将视野放在对其教学方面的研究比较少,而将之与对外汉语教学结合在一起的研究更为有限。但是无论从教材方面还是教师方面来讲,由于缺乏对其的重视,而导致惯用语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了一些疏漏,再加上文化的冲突、碰撞,使得留学生学习中的偏误层出不穷。本文仅就惯用语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对语义教学、语境教学、惯用语积累、汉外文化对比分析方面要给予一定的重视,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培养学生对惯用语文化的探究精神,最终建立起学习者 头脑中的“惯用语词典”。希望这些对策能够对惯用语的对外教学提供一些帮助。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惯用语在教学中出现的偏误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着重讨论其语义、语法、语用方面的偏误及其文化底蕴,试图从这些方面揭示它的神秘面纱,并讨论它在对外汉语 教学中的应对策略。本文见识浅薄,对前人的研究不敢妄自非议,只求能够有一点拙见对教学产生一定的裨益。

【英文摘要】Chinese Dapper idiom which means cultural heritage richer than other idiom, but it is not to be perceived in Society that research also started very late, because of its long dormant in the spoken language among the people, yet their definition in the current academic is inconclusive. Dapper idiom has distinctive flavor and not exposed coming into view, reflecting people’s live. Its structure is simple but rich in content, form short but varied, which widesprea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difficult, it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for many learners.Academia studies focus on its body in the idioms,on the other hand, vision that put in to its teaching research is less, and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research is more limited. But no matter from the materials or the teacher aspect, because of the lack of its attention, it led to the phras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some omissions, plus the cultural conflict, collision, which makes the foreign students learning errors of the emerge in an endless stream. The paper make some suggestions on teaching in Chinese teaching as a foreign language problems in order to semantic, context teaching, idioms, 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al accumulation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to be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 对外汉语教学法:是实现对外汉语教学总目标和总任务、落实教学基本原则的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性质:是汉语作为外语或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理论基础/支柱: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 汉语语音的特点:1、音节有声韵调构成。 2、声母可按发音部位(双唇音、唇齿音、舌尖音、舌根音等)和发音方法(塞音、塞擦音、鼻音、边音、擦音等)来分类或分组。 3、韵母有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 4、拼音方案类似音标,只有注音作用。 直接法: 代表人物:1、贝力子 2、叶斯珀森 3、帕默 4、韦斯特 5、艾克斯利 对直接法的评价(可能出判断题): 成就:1、提倡“言语——语言——言语”的学习途径,利用直观手段。 2、整套的练习体系和影响广泛的教材。 不足:1、过分强调幼儿学语的规律,没有认识到成年人学习外语的特点,抑制成年人认知能力的发挥。 2、偏重经验,忽视感觉及对语言的理性认识。 听说法:是把“听说放在首位,主张先用耳听,后用口说,经过反复口头操练, 最终能自动化地运用所学语言材料”的一种外语教学法。 理论基础:1、语言学方面:结构主义语言学(龙菲尔德) 2、心理学方面: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斯金纳) 基本原则:1、听说领先 2、反复实践,形成习惯 3、以句型为中心 4、排斥或限制母语 5、对比语言结构,确定教学难点 6、及时纠正错误,培养正确的语言习惯。视听法:是将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结合起来进行外语教学的方法。 基本原则:1、培养听、说、读、写言语习惯 2、语言和情景相结合 3、排除母语和文字为中介 4、在语言技能的训练中有控制地使用常用词汇和结构 自觉对比法(附自觉实践法)P28-30 认知法:是按照认知规律,调动学习者的智力潜能,努力去发现和掌握语言规 则,创造性地活用语言的一种外语教学法体系。(因人脑的认知活动依靠符号来编码或解码,故又称认知-符号学习理论) 基本原则:1、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主 2、在理解规则的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和操练 3、听说读写全面训练 4、利用母语 5、对错误进行有分析的指导 6、运用电化手段,营造教学情景 功能法:是以语言功能和意念项目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论文浅析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

浅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论文题目:浅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作者:******* 专业:对外汉语

目录 容摘要..........................................................(第2页) 关键词..............................................................(第2页)引言..................................................................(第2页)(正文)............................................................(3—13页)结语.................................................................(第13页)参考文献.........................................................(第14页)指导教师.........................................................(第14页) 字体要求:题目:黑体三号加粗 正文:仿宋四号 单倍行距 A4纸设置左右边距为3.0 上下边距为2.4 小标题加粗显示

浅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容摘要: 语法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语法教学在各个语种的语言教学中 都是教学的重点。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根据教学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诸如实物道具法、对话法、演示法、比较法、格式化 等各种教学方法,可使学生更有效地进行汉语学习。 关键词: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法、教学方法 引言: 汉语事业日益繁荣,学汉语的人数越来越多,“汉语热”已经成为全球语言交际系统中的一个普遍现象。第二言教学中,语法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重中之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也不例外。由于语言类型的不同,长期以来,不少留学生都反映汉语语法难懂难学,作为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我们有义务了解并研究或是解决怎样教好汉语语法。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学习语言不是学习一套知识,而是掌握一种技能”。因此,对于留学生的语法教学绝不能大讲特讲语法知识,讲授语法的目的是为了使其了解汉语语法的特点,掌握语法的规律,引导学生了解和灵活运用语法规律,并能够准确无误地用汉语进行交流。然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语法枯燥无味,因此我们应该探究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以便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笔记周小兵主编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笔记 周小兵,李海鸥 上编主要介绍学科建设以及教学方法,中编主要介绍语言要素以及文化教学,下编主要讲语言技能教学机测试。 第一编 一教学简论 1.语言学习的基本概念 第一语言第一语言是指孩子最早习得的语言,也就是从父母或者周围其他人哪里自然习得的语言。 第二语言第二语言是指在第一语言之后再学习的其他语言。 目的语目的语是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它的涵盖性强,可以包括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母语,外语,本族语,非本族语,标准语,方言等。不管是什么语言,只要是一个人正在学习并希望最终掌握的语言,都可以成为目的语。 习得与学习 习得是指从周围环境中通过自然学习过的某种能力。比如说,幼儿站立,行走,饮食的能力,就是自然习得的。习得无需专门的教师,专门的教学。习得理论包括强化论,传递论,内在论,认知论等。 学习是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训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多数情况下,学习是指在专门场所由专门教师实施的专门教学,应该有教学计划,教材,教学实施和测试。学习包括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多种辨别学习,言语联结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学习等。 2.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异 儿童第一语言习得和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主体,动机,环境,方式,教育者及相关因素,过程和文化等方面。 3.基础学科和相关学科 对外汉语教学的产生本身就是多学科交叉的结果,相关学科主要有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学等。 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很快成为应用语言学中最有影响的部分。 1.对比分析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习惯和偏误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 对比分析的内容对比分析假说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假说有两派:强硬派和温和派。对比分析的语言学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它强调对语言进行细致描述。 对比分析遭遇的批评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比分析假说在发展中受到的批评主要来自一下三个方面:非干扰性偏误的事实,理论批评和来自实践的批评。 对比分析的发展对比分析在三个方面有了明显发展:回避,相似等级和干扰是学习者的策略。汉外对比分析汉外对比有宏观、微观两类。 2.偏误分析 偏误分析的步骤和作用 Corder曾详细描述了偏误分析的五个步骤:语料选择,偏误识辨,偏误分类,偏误解释和偏误评估。 偏误类别包括语际偏误、语内偏误和认知偏误。 3.中介语及其变异 中介语中介语的概念是: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构建的,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目的语的

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

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 近几年来,我国与各国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或出于对我国当前经济持续发展的看好,或出于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仰慕,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 据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公布的数字, 2006年在华留学生来自184个国家,总人数已超过16万。随着外国留学生规模的迅速发展,对我国的留学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以语言机能训练为核心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各国来华留学生渴望了解中国文化、进行深层交流沟通的需求。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学习语言,掌握语言能力是首要的。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使学习者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并培养他们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注重语言教学中蕴含着的文化因素教学。一方面,积极而充分的文化因素教学对语言教学本身十分有利,能起到促进和深化语言能力的作用;另一方面,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为后者提供传播的方式和手段。因此,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完全脱离文化的语言教学几乎是不可能的。以往的语言教学,重视语言结构系统的学习和掌握,忽视文化的教学,尤其是忽视不同文化在语言上的反映。虽然现在的“汉语热”日渐升温,但是从总体上看,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普遍较低。很多教师在汉语教学中,仅仅教给学生最基础的语言文字知识,就汉语讲汉语,重视了语言结构系统的学习和掌握,却忽视了文化的教学。有的学生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虽然没有什么问题,能说比较标准的汉语,但对汉文化知之甚少,在交际中不懂汉民族的风俗习惯,尤其是不懂交际礼节和规则,常常会使用一些不得体以致不正确的话语。对外汉语教学中这种只重表层因素而忽视其他文化因素渗透和拓展的做法影响了留学生对汉语的深入学习和对中国文化的进一步了解。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应面对这一事实,将汉语教学与汉文化熏陶结合起来,提高外国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语言教学的同时要进行文化教学,选择恰当的文化教学手段,这一点已逐步成为共识。 那么对外汉语的教学与中国文化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又该如何运用呢? 语言是在人类社会生活日渐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观点、交流思想的符号系统,这套符号系统总是代表一定的意义和内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习者利用汉语进行跨文化交际

汉语惯用语特征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惯用语特征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谭宏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400047) 摘要:惯用语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熟语类型,它有着独特鲜明的个性特征。本文从语义、 语法、语用三个层面对汉语惯用语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处理进行研究。关键词:惯用语;语义;语法;语用;第二语言教学中图分类号:H0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958(2009)01-0068-02 收稿日期:2008—09—15 2009年第1期(总第107期) No.1,2009 General.No.107 Journal of Qiqihar Junior Teachers ’College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作者简介:谭宏(1983———),女,重庆万州人,重庆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 惯用语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熟语类型,它指人们口头上 习惯使用的比较形象的固定短语,在成人本族语者的言语中最高达80%,这种现象沉淀于常用语言中,通常不为本族人所察觉,但却使习得目的语的外族人望而却步。因此,惯用语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甚至被认为是“语言习 得的中心”,“达到地道表达的关键”。[1] 本文试从语义语法,语用层面分析汉语惯用语并对其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处理进行研究。 任何一种语言都存在大量的惯用语,习惯用语也称习语,习用语,惯用语等。汉语惯用语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惯用语专指以三字格为主的语义具有双重性的结构固定的短语,本文研究的重点为狭义的惯用语,下文即以惯用语称之。 一、汉语惯用语特征及其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一)汉语惯用语的语义特征 1.语义的双层性汉语惯用语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语义的双层性,它除了字面意义外,还有比喻引申的意义,“对不 起”、“陪不是”、“风和日丽”等因为没有深层次的比喻引申意义,它们就不属于惯用语。“交白卷”字面的意思是“上交问题完全未经回答的空白卷子”,而深层意义是“完全没有完成任 务”。又如“露马脚”从字面意义概括“马不知什么原因露出了蹄子”,而它的深层次意义是“人无意中露出了真相”。还有“敲竹杠”“走后门”等,它们被称为惯用语。 2.语义的变异性所谓变异性是指惯用语的整体含义往往不是其组成成分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两者之间差异较大,是不等值的。“惯用语的字面意义大多是它的语源意义,一旦成为惯用语之后,字面意义往往不起作用,抽象性的虚 指义或泛指义才是它的实际意义。 ”[2]如“穿小鞋”的整体含义不能理解成“穿尺码小的鞋子”,而应跨越字面意义解释为“挟嫌报复,暗中给人以刁难,约束或限制”惯用语的语义生成大部分具有明显的变异性,这种变异性往往是借助比喻或引申的方式来实现的。如“阳关道”、“背黑锅”“、开空头支票”、“分水岭”等都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段完成的,而“炒冷饭”、“抢手货”、“小儿科”等是通过引申的修辞手段完成的。此外,惯用语语义还可通过对比、夸张、节缩、婉曲、藏词等修辞手段来完成。 (二)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 由于惯用语的字面意义与比喻意义不等值的特点。所以,在第二语言教学中,首先应该解决的是对语义理解的问题。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惯用语的理解过程因各种影响因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影响惯用语的比喻意义理解的因素主要是熟悉性、透明性、预测性和语义分解性。[3]熟悉性是指对惯用语熟悉的程度;透明度是指惯用语的字面意义与其比喻意义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预测性是指当只看见组成惯用词的一部分单词时,对惯用语比喻意义的预见程度;语义分解性指的是惯用语每个组成成分意义对理解惯用语比喻意义的单独贡献。但实际上每一个因素都与对惯用语的熟悉程度有关,可以说对惯用语比喻意义理解最重要的还是熟悉与否,这里的熟悉既包含了惯用语字面意义,也包含了惯用语比喻意义。所以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要让学生多接触、熟悉惯用 语,帮助第二语言习得者建立 “惯用语词典”。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老师经常担心学生听不懂而避开 6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