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麦替代玉米和部分豆粕饲喂畜禽理论根据论文

小麦替代玉米和部分豆粕饲喂畜禽理论根据论文

小麦替代玉米和部分豆粕饲喂畜禽理论根据论文
小麦替代玉米和部分豆粕饲喂畜禽理论根据论文

浅析小麦替代玉米和部分豆粕饲喂畜禽的理论根据我国饲养畜禽的日粮以玉米、豆粕、鱼粉型为主,非常规饲料原料在畜禽日粮中使用的比例较小。随着饲料原料价格的上涨,畜禽养殖成本的增加,一些养殖户也在探索使用:“非常规原料+生物综合处理技术”,以求达到降低饲料配制成本,和增加饲料资源来源渠道等目的,除了前面讲的各种糟渣的发酵降解利用,及后面将要讲的秸秆类的降解处理技术,这里介绍一下,国内使用小麦代替玉米和部分豆粕的应用技术。

小麦通过适当的生物综合处理后,是完全可以代替玉米粉来喂畜禽的。

1.小麦替代玉米的优势

优点:一是小麦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高(小麦13.5%,而玉米8.2%),可以节省昂贵的增加蛋白质原料的费用;二是小麦的有效磷含量高(小麦0.22%,而玉米0.12%),可以节省磷酸氢钙的使用量;而目前玉米、磷钙价格较高很有替代价值。三是小麦的粗脂肪含量低(小麦1.70%,而玉米3.60%),能很大程度改善肉胴体品质。

缺点:一是小麦中粗纤维素含量高,并含有非淀粉多糖,主要是木聚糖,不同品种小麦的木聚糖含量常在1%~10%,而猪消化道由于不能分泌内源性木聚糖酶,因此,必须通过外源添加物质才能提高猪对小麦的消化率;二是水溶性的木聚糖在胃肠道中会产生粘度,从而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形成对胃肠多肽的抑制,导致胰液分泌紊乱;三是木聚糖会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而细胞壁包裹

饲料中小麦与玉米的营养价值比较

在我国,小麦能否在猪饲料中应用主要取决于小麦与玉米的营养价值与价格的比值。当小麦的性价比高于玉米时,用小麦部分或全部代替玉米喂猪能取得很好的饲养效果和经济效益。下面着重分析小麦自身的营养特点及与玉米的营养价值比较。 小麦及其营养特点 小麦按种植时间分为冬小麦、春小麦;按皮色分为红小麦、白皮麦和花麦;按麦粒质地分为硬小麦和软质麦。小麦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小麦品种、土壤类型、环境状况等影响。小麦籽粒的化学成分,尤其是蛋白质含量相差较大,最低为9.9%,最高为17.6%,大部分在12%~14%之间。小麦含有多种氨基酸,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高。小麦中含有一定数量的非淀粉多糖,主要包括纤维素、戊聚糖、混合链葡聚糖、果胶多糖、甘露聚糖、阿拉伯聚糖、半乳聚糖和木葡聚糖等。非淀粉多糖分为可溶性和不溶性两类,不溶性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木质素,对小麦营养价值影响不大;水溶性成分主要是戊聚糖,被认为是小麦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其抗营养作用主要与其黏性及对消化道生理、形态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有关。由于水分含量少,猪消化液黏稠度同其他家畜相比相对较高,因而通过戊聚糖酶降低消化食糜

黏稠度的效果较差。小麦的容重在680~800g/L时,不会影响其能量浓度;当容重低于680g/L时,才会影响其能量浓度。 小麦与玉米的营养价值比较 1.小麦蛋白质含量比玉米高,但小麦氨基酸平衡比玉米稍差。这主要是因为小麦中非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必需氨基酸较少。而就猪饲粮最易发生不足的赖氨酸而言,小麦的含量为0.3%,是玉米赖氨酸含量(0.24%)的1.25倍。此外,猪饲粮中容易缺乏的色氨酸与苏氨酸,小麦的含量分别为0.15%和0.33%,分别是玉米含量(0.07%和0.3%)的 2.14倍与1.1倍。而且这3种必需氨基酸的回肠消化率,除苏氨酸相同外,其余两种氨基酸都比玉米高。 2.小麦的赖氨酸和色氨酸消化率分别为71%、78%,玉米赖氨酸和色氨酸消化率分别为69%和67%。小麦中各种重要的矿物元素含量也均高于玉米,特别是锰和锌的含量。 3.小麦中的钙和磷含量比玉米高,且由于小麦中植酸酶含量较玉米高,磷的利用率也较高。 4.维生素方面,小麦除不含胡萝卜素、维生素A的含量低于玉米外,B族维生素的含量均高于玉米,尤其是烟酸。

豆粕和玉米的套利方案

豆粕和玉米的套利方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豆粕和玉米的套利方案 豆粕和玉米的套利方案 对于后期豆粕和玉米的比价走势成长,考虑到两个品种的供需平衡和国际国内市场状况差此外影响,我们觉得比价存在的较大的上涨空间,现在是较好的买豆粕、卖玉米的跨品种套利机缘。 一、豆粕和玉米的比价关系 受品各种植收益、消费互补的影响,豆类产物与玉米之间,存在着相对不变的比价关系。只要有足够的时候,农人会按照大豆与玉米的种植收益,抉择他们的种植品种,从而平衡豆类和玉米的比价关系:当比价偏低时,农人会偏重于种植玉米,而比价偏高时,豆类会更有吸引力。这就给豆类产物与玉米的比价供给了一个波动轮回撑持,使二者的比价在必然区间内上下波动。但在年度比价转变上面,因为阶段性的品种供需差别,会导致比价呈现出较强的去向成长特点。 如上图所示,豆粕/玉米现货比价的首要波动规模在~间,呈现必然的区间波动特点,波动周期在4~6年;在作物年度内,比价具有阶段性的趋向成长特点。从最新的数据来看,今朝豆粕/玉米现货比价为,低于近八年的均值,处于首要波动区间相对低位水平。从走势看,比价在6月初碰着之后,比价持续走高,主要是玉米在6月份持续走低造成。 二、豆粕和玉米的比价走势原因分析 豆粕与玉米的比价关系,一方面是表现这两个品种的联系关系性:豆粕和玉米都是饲料的主要组成部门,国内玉米60~70%用于饲料消费,豆粕的饲料消费占到95%以上,豆粕和玉米的消费需求,配合收到饲料市场的消费状况影响;豆粕的上游产物大豆和玉米的种植分布地域重叠,两个品种的种植收益会

导致品种在种植面积上彼此竞争,这使二者比价呈区间波动和周期性轮回的特点。另一方面是表现他们的差别性:农产物供给在年度内刚性的特点,使这两个品种在某些年度内会呈现较大的供求状况差别,导致二者价钱走势会有较大差别,比价会呈现出阶段性趋向成长的特点。是以,对二者的比价走势分析,主如果从它们之间的。 供需差别性进行分析,以判定二者比价的走势。 三、豆粕和玉米的供需情况 在进行供需状况差别分析之前,我们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熟悉:中国的豆类产物市场是完全开放了,进口大豆消费占到总消费的80%以上,首要用于豆粕的压榨,国内豆粕价钱走势直接管到全球大豆市场供求状况的影响。但在玉米市场上,国内供给仍尽对的主导,进口比例很小,且出口受到配额的节制,国内玉米价钱与国际玉米价钱相关性不高,国内玉米价钱具有很强的自力性。是以,在进行的国内市场豆粕和玉米的供需差别分析时,豆粕是以全球大豆的供需状况为准,玉米是以国内玉米市场的供需状况为准。玉米及豆粕的套利仅从6月底USDA的报告中也可窥见一斑--“鉴于玉米、棉花面积预估增加,且大豆面积预估下降,调整幅度仍很大。这意味着玉米、棉花的库存可能超出我们预期,并证实我们对大豆供应吃紧的预测。”大豆的供应紧张将导致豆粕的价格稳定,而玉米的增产使玉米承压,结果就是差价的必然扩大。 加之国内饲料行业因生猪价格的上涨,开始出现转机,部分地区饲料粕价格开始升温,十一及中秋国内节日前食品备货的影响,可能导致粕的价格进一步走高。 玉米方面秋粮上市前的紧张局面难有改观,但前期的价格高估抑制了玉米1201的升幅,综合以上观点,选择1201玉米与1205豆粕之间的套利机会时间恰当准确。 四、豆粕和玉米比价走势的特征分析 1、豆粕/玉米比价受豆粕单边价钱的影响更大 从数据上统计,比价受玉米价钱的影响不大,但受豆粕价钱的影响较大,相关机能有63%;在必然比价区间,比价的涨跌隶属于单个品种价钱的波动,出格是豆粕价钱。

豆粕中抗营养因子及其消除方法

豆粕中抗营养因子及其消除方法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更新时间:2008-10-8点击数:2406 评论本文 摘要:大豆是重要的植物蛋白质和油脂来源,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在畜禽饲料中得到广泛应 用。但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限制了大豆及其制品在畜禽饲料中的利用水平。因此,人们对大豆 抗营养因子的钝化方法进行研究。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几种主要的大豆抗营养因子,并对使大豆 抗营养因子失活的方法和发酵豆粕的营养特性进行了综述,为发酵豆粕在畜禽饲料中的广泛应 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发酵豆粕,大豆抗营养因子,钝化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英国疯牛病危机之后,引发了人们对畜禽饲料中动物来源蛋白质安全性的担忧,世界各国纷纷禁止动物源蛋白质在饲料中使用,由此相应地增加了对高质量植物蛋白的需求量。这意味着能够提供优质蛋白质的大豆和大豆蛋白制品必将在今后的畜禽饲料配制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然而,大豆中含有的抗营养因子降低了养分的有效性,限制了其在动物饲料中的使用。因此,通过育种、加工和营养等手段来降低大豆及其制品中抗营养因子的含量,提高养分的利用率一直是营养学家们工作的重点。 豆粕是大豆经浸提或预压浸提制油工艺的副产物,为植物性蛋白质饲料的主要来源之一,占畜禽蛋白质饲料原料用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大豆榨油过程中的热处理可以有效地灭活大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大豆凝集素等抗营养因子,但生产中对热处理必须进行严格控制:加热不足不能完全灭活抗营养因子,而加热过度,有可能因发生美拉德反应而降低养分的可利用率,使得豆粕的营养特性发生很大的变化(Helena等,2003),与传统的豆粕相比,发酵豆粕在营养成分含量、氨基酸有效性和抗营养因子去除率等方面均有很大提高。 发酵豆粕是采用独特的菌种和发酵工艺,利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分泌的蛋白酶使大豆蛋白被分解成小分子蛋白和小肽分子,游离氨基酸和UGF(未知生长因子)等物质,同时能消减抗营养因子的一些作用,使其易被幼龄动物消化吸收。因此,发酵豆粕作为功能性饲料蛋白质而受到广泛关注。大量的研究将发酵大豆蛋白和豆粕对于早期断奶仔猪的饲养效果进行比较(Cho等,2007),表明发酵过程中的酶解作用使发酵豆粕中含有较高比例的小肽(Hong等,2004)以及降低了发酵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含量(Reddy和Pierson,1994)。但就目前来看,豆粕通过发酵工艺,微生物分泌蛋白酶降解蛋白的作用是否完全,抗营养因子被去除的程度,养分价值被提高的真实水平都有待探讨,所以进行动物饲养试验,并结合有效、全面的指标检测是必需的,关键是要采用简便、敏感度高的方法。 1大豆的抗营养因子 目前,人们把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产生不利影响以及使人和动物产生不良生理反应

豆粕麸皮玉米的营养成分列表

豆粕麸皮玉米的营养成 分列表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麸皮的营养成分列表(每100克中含) 成分名称含量成分名称含量成分名称含量可食部100水分(克)14.5能量(千卡)220能量(千焦)920蛋白质(克)15.8脂肪(克)4 碳水化合物 (克) 61.4膳食纤维(克)31.3胆固醇(毫克)0 灰份(克) 4.3维生素A(毫 克) 20 胡萝卜素(毫 克) 120 视黄醇(毫克)0硫胺素(微克)0.3核黄素(毫克)0.3 尼克酸(毫克)12.5维生素C(毫 克) 维生素 E(T)(毫克) 4.47 a-E0(β-γ)-E0δ-E0 钙(毫克)206磷(毫克)682钾(毫克)682钠(毫克)12.2镁(毫克)382铁(毫克)9.9锌(毫克) 5.98硒(微克)7.12铜(毫克) 2.03

锰(毫克)10.85碘(毫克)0 成分名称含量(毫克)成分名称含量(毫克)成分名称含量(毫克)异亮氨酸483(xié)缬氨酸767 亮氨酸944组氨酸393 赖氨酸608丙氨酸728 含硫氨基酸(T)422 芳香族氨基酸 (T) 1127 蛋氨酸156天冬氨酸1058 胱氨酸266谷氨酸3072 苯丙氨酸671甘氨酸771 酪氨酸456脯氨酸866 苏氨酸499丝氨酸645 色氨酸201 精氨酸1026 麸皮含纤维素高达18%左右,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各种营养素。 我们化验一次的实测值(河南样品):花生秧干物质90%以上,花生秧粗蛋白8.47%,粗纤维32.58%,粗灰分 9.83%,水分11.44;大豆杆粗蛋白4.85%,粗纤维51.46%,粗灰分4.36%,水分8.82% 玉米面(黄)的营养成分列表 (每100克中含)

小麦替代玉米的方案

小麦替代玉米的方案 玉米是主要的能量饲料,在配方中占的比重较大,一般在60%以上,所以玉米价格上涨大大提高了饲料成本。玉米能否被小麦部分替代呢?答案是肯定的。小麦部分替代玉米,并不会影响畜禽的生长和生产性能,但需要控制替代的量,并额外添加复合酶。我们对小麦替代玉米提出如下推荐方案,供您参考。 一、小麦和玉米的营养价值比较 (一)能量 就本身的能量来说,玉米和小麦相差不是很大,但畜禽对玉米和小麦的能量消化率有所不同,但差别不是很大。 (二)蛋白质 小麦比玉米中的蛋白质含量高(小麦13.5%,而玉米8.7%),如果替代可以提高配方的蛋白水平。 (三)其它营养成分 小麦的总磷含量高(小麦0.41%,而玉米0.27%),小麦替代玉米后可提高配方的总磷水平。另外,玉米中叶黄素的含量要显著高于小麦。 (四)抗营养因子 玉米中的非淀粉多糖含量很低,在配方中可大量使用。而小麦中的非淀粉多糖的含量很高,其中主要是木聚糖。木聚糖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而细胞壁包裹

淀粉颗粒后,会阻碍畜禽对淀粉的消化。非淀粉多糖在胃肠道中会产生粘度,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并能减少消化液和食糜的接触,从而影响消化吸收。非淀粉多糖会被后肠道微生物利用,导致微生物增殖,从而产生腹泻等问题。而畜禽的消化道不能分泌内源性木聚糖酶,因此,必须通过外源的复合酶制剂才能提高猪对小麦的消化率。 二、小麦替代玉米的时机 根据小麦和玉米的主要营养素含量的比较,在小麦和玉米价格相等或者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小麦相对玉米是有性价比优势的,这时可以用小麦替代部分玉米。 三、小麦替代玉米的方案 由于小麦含有非淀粉多糖,会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所以小麦替代玉米一定要有针对性的添加复合酶。 16.5%玉米+3.5%豆粕=20%小麦。按照上述比例关系替代,配方的营养水平变化不大。按照上述比例关系,如果配方有60%玉米,20%豆粕,用小麦替代玉米后配方改为,43.5%玉米,16.5%豆粕,20%的小麦。 小麦可以替代保育猪、生长猪、育肥猪和母猪日粮中玉米的30%~70%。保育猪能替代30%~40%,生长猪40%~50%,育肥猪60%~70%。 四、小麦替代玉米注意的问题 (一)由于不同厂家的复合酶在产品的稳定性和效果方面差异较大,所以要选择国内知名厂家或国外厂家的产品。复合酶的组成要选择含有以木聚糖酶为主,并含有葡聚糖酶、果胶酶等非淀粉多糖酶的复合酶,添加量按照厂家的指导用量。

豆粕基础及饲料企业套保(大商所)

第一部分:国内市场现状 一、豆粕现货市场格局 2003年以前,国内豆粕价格波动波澜不惊,平稳而缓慢。进入2003年后国内豆粕市场价格波动剧烈,极端时候甚至出现过当日现货报价涨跌100元/吨的惊人之举,而且呈现出急涨阴跌的特征。 原因如下: 1、油脂压榨行业格局变化 国内压榨行业2002年后迅速发展,目前已经相成8000万吨/年的压榨能力,虽然远大于3000万吨/年的实际压榨需求,但东南沿海大量大型压榨企业的运营,彻底改变了国内压榨行业主要依靠国产大豆压榨的局面,大豆压榨行业整体80%左右的原料依靠进口大豆。压榨行业的扩张,导致豆粕供应量的增加,目前已经成为豆粕净出口国,同时与CBOT市场大豆联动性增强 2、饲料需求的扩张 由于 高速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转变,导致肉、蛋、奶、禽的消费量逐年增长,拉动了饲料用豆粕的需求。2000年,国内豆粕消费量仅1500万吨不到,今年预计豆粕消费量将达到2800万吨左右,年均递增10%以上。 3、饲料企业分布特点 国内饲料企业呈现集团化,分散生产的特点。在长期市场竞争中,出现了像希望、六和、正大、温氏这样的饲料企业集团。但是这四大集团的生产,却是由分散在全国各地的若干中、小饲料生产企业完成的。这些中小型生产企业对原料豆粕的采购,基本是分散、独立地进行。在与大型压榨企业豆粕定价权的较量中,明显处于弱势地位。

豆粕合约日线走势图(来源:大连商品交易所) 二、豆粕定价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1、进口成本 中国榨油用大豆主要靠进口的现实,决定了中国的榨油用大豆价格主要取决于国际市场大豆的价格,进口大豆成本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下游产品尤其是豆粕的销售价格。 目前进口大豆的基本定价方式: 进口成本=CBOT大豆价格+综合基差 (运达中国港口的综合基差:包括海湾基差和海运费用) 简单地看,进口大豆成本就是CBOT大豆期货价格加上到中国的升贴水。相对于廉价的农产品,目前升贴水约占大豆进口成本的20%左右。它的变化对进口成本有重要影响。 2、压榨利润 目前的压榨企业都是根据压榨利润来调节生产节奏。当压榨利润较高时压榨企业会积极生产,从而导致后期豆粕供应增加,形成供应压力,压榨企业尽量低价销售,回笼资金。在压榨利润较低或者为负时,压榨企业消极生产甚至停机,导致后期豆粕供应量下降,短期供应紧张促使豆粕价格趋涨。而压榨利润的好转又会促使压榨企业积极生产。这个过程不断地循环往复。 2005年以来进来大豆周榨油毛利走势图(来源:大连商品交易所) 从图表来看,压榨收益(毛利)大部分时间在—50至200之间波动,高于200和低于—50的次数都不多。 其他影响因素:

豆粕在饲料中的应用

发酵豆粕在饲料中的应用技术 豆粕在饲料中的应用方法主要有:一是做为蛋白原料直接添加,二是酶解豆粕和发酵豆粕,即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大豆蛋白通过蛋白酶酶解或微生物发酵降解为可溶性蛋白和小分子多肽的混合物。经过酶解或发酵处理的蛋白有比传统大豆中蛋白质更易于吸收、低抗原等特点,被认为是幼龄动物饲料的理想植物蛋白。 酶解豆粕主要用于大豆肽的液态生产。它存在一系列的限制因素,首先蛋白质水解过程中产生的苦味、臭味无法完全抑制,尤其是大规模生产中,降低和脱除水解过程中的苦味和臭味需要很高的成本。较高的价格是限制大豆肽进入市场的主要原因。其次用于水解的酶制剂仅限于食品工业中的常用几种,单一或混合使用均无法彻底消除水解过程中产生的苦味和臭味。如何克服水解过程中产生的苦味,任务非常艰巨,且水解度难以控制。 随着固态发酵技术的改进和完善,固态发酵不仅可以应用于液态生产不能实现的过程,而且可以弥补液态生产的不足与缺陷。应用现代固体发酵技术能实现大规模生产,而且其投资规模和生产成本往往要比液态法低,更重要的是现代固态发酵往往没有影响环境的污染废物产生,在食品加工业及现代饲料生产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固态发酵其中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就是利用微生物转化农作物及其副产物,以提高它们的营养价值,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研究表明,豆粕经固态发酵可有效提高蛋白质的生物转化率。 发酵豆粕中的大豆蛋白含量很高,在45.0%~55.0%之间,而且其中80.0%以上都是水溶性蛋白。其中赖氨酸2.5%~3.0%、色氨酸0.6%~0.7%、蛋氨酸0.5%~0.7%、胱氨酸0.5%~0.8%、胡萝卜素每千克0.2毫克~0.4毫克、硫胺素每千克3毫克~6毫克、核黄素每千克3毫克~6毫克、烟酸每千克15毫克~30毫克、胆碱每千克2200毫克~2800毫克,豆粕中的抗原及抗营养因子得到大部分消除,同时富含各种微生物源性营养。 发酵选用菌种:微生物发酵豆粕常用菌种:乳酸菌、酵母菌、芽孢杆菌等。 固态发酵生产发酵豆粕过程 发酵过程中分为好氧发酵和厌氧发酵。在发酵前期采用好氧发酵,促使芽孢杆菌、酵母菌等好氧微生物繁殖生长,同时芽孢杆菌、酵母菌分泌产生大量酶类、

小麦代替玉米的使用

小麦代替玉米的应用 陈峰 (山东省诸城普惠牧业有限公司,山东诸城262200)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小麦代替玉米在饲料中的应用,简述小麦替代玉米后配方中各营养素的调整。 关键词:小麦;替代;应用 application of Replacing the corn with Wheat Chen Feng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wheat replacing the corn in animal feed and to adjust the nutriment of prescription according to the wheat. Key words: wheat; replaces; application 我国饲料资源不足,尤其能量饲料缺口更大。长期以来能量饲料的主要原料是玉米。近年来,以玉米为原料的化工工业(如:赖氨酸,乙醇,淀粉,酿酒等)快速发展,造成玉米供应日趋紧张。加之小麦产量逐年增加,导致今年小麦价格低于玉米100-120元/吨,形成了小麦与玉米价格的倒挂。这为小麦用作畜禽饲料提供了成本基础。本文简要对小麦代替玉米的应用技术作一概述。供饲料企业和养殖企业参考。 应用条件 玉米和小麦的饲料总能相差很小,但由于小麦含6-8%阿拉伯木聚糖,造成饲料在消化道内产生食糜黏度大,导致动物对小麦营养的消化率较低。 小麦部分代替玉米可有效节约部分蛋白原料如豆粕,小麦氨基酸含量高于玉米,但显著低于豆粕含量,若小麦代替玉米后将配方粗蛋白水平保持原水平,则由于豆粕用量下降导致某些氨基酸(赖氨酸,苏氨酸等)下降量是无法用小麦弥补的。为保持氨基酸含量必须添加人工合成的氨基酸,而结果有时会超过替代前配方的成本。建议小麦替代玉米后适当提高配方粗蛋白水平,关注氨基酸平衡。 综上因素及小麦酶添加,当每公斤小麦的价格比玉米低0.1元时,即可考虑小麦大比例替代玉米,以获得降低成本之目的。 代替比例 以玉米-豆粕型配方为例,提出如下建议。当使用杂粕或糠麸时适当降低替代比例。 禽日粮中小麦用量:雏禽10-20% 中,大,蛋禽20-30% 猪日粮中小麦用量:仔猪20-30% 中大猪25-50% 种猪不宜使用 反刍动物不超过日粮的50%为宜 必须添加以木聚糖酶为主的小麦专用酶或复合酶. 3.配方调整 3.1能量 3.1.1猪玉米对猪消化能为3410Kcal/Kg,小麦为3390Kcal/Kg,两者相差20Kcal/Kg。即使50%替代玉米能量仅下降6 Kcal/Kg,完全可以由小麦酶对消化能提高来补充。即使不考虑小麦酶,添加0.07%油脂也可以保证消化能的稳定。因此小麦替代玉米在猪饲料中能量不是问题。3.1.2 禽小麦对鸡代谢能为3040 Kcal/Kg ,低于玉米200 Kcal/Kg 。若小麦代替玉米30%,能量下降是40 Kcal/Kg,若不添加小麦酶足以引起生产性能下降。大量国内外研究表明,适量

豆粕营养成份及标准

豆粕营养成份及标准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豆粕营养成份及标准 植物蛋白类 植物性蛋白亦是提供饲料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其与鱼粉在饲料的关系中互为消长,而豆类及油实类等油脂含量丰富者,在采油后所得到的油粕类,通常蛋白质含量高,普通用来补给蛋白质,是极有用处的饲料来源。惟这些油粕类的饲料价值常视其成分、营养价,适口性、不良因子等而有差异。 系指大豆采油过的残渣经过适度加热、干燥、粉碎者。大豆粕是鸡、猪、牛适口性良好的蛋白质源。黄豆粕之粗蛋白质含量约45%,其消化率高达85-92%。黄豆内存在着非营养成分的urease等酵素,trypsininhibiter,且活性很高,在生的情况下会阻碍消化率,雏鸡、子猪的发育。黄豆粕经过某种程度加热后,成长阻碍因子即失去活性,且饲料价值提高,但视其制造工程宫之加热条件面品质受到影响。其指标是使用水溶性氮素指数(NSI),ursease活性,trypsihninhibiter含量,通常NSI25%以下为一个指标。牛方面,加热不充分之urease活性高者不能使用于尿素配合饲料。 豆粕的自然属性 1、物理性质 颜色:浅黄色至浅褐色,颜色过深表示加热过度,太浅则表示加热不足。整批豆粕色泽应基本一致。 味道:具有烤大豆香味,没有酸败、霉败、焦化等异味,也没有生豆腥味。 质地:均匀流动性好,呈不规则碎片状、粉状或粒状,不含过量杂质。 比重:0.515?/FONT>0.65Kg/l 2、化学成份 豆粕中含蛋白质43%左右,赖氨酸2.5%~3.0%,色氨酸 0.6%~0.7%,蛋氨酸0.5%~0.7%,胱氨酸0.5%~0.8%;胡萝卜素较少,仅0.2~0.4mg/Kg,流胺素、核黄素各3~ 6mg/Kg,烟酸15~30mg/Kg,胆碱2200~2800mg/Kg。豆粕中较缺乏蛋氨酸,粗纤维主要来自豆皮,无氮浸出物主要是二糖、三糖、四糖,淀粉含量低,矿物质含量低,钙少磷多,维生素A、B、B2较少。表2反映的是豆粕与其他各种油粕的组成比较。 去皮与带皮豆粕组成比较 原蛋白质 CrudeProteinExtract 以太纤维 EtherFiber% 粗纤维 Crude% 能量 Energy(kcal/kg)带 皮 豆 粕 44.0(8)0.5(10) 7.0 (7) 2240(8) 去 皮 豆 粕 48.5(10) 1.0(7) 3.0 (10) 2475(10) 带皮与去皮豆粕氨基酸组成比较 带皮豆粕去皮豆粕精氨酸 3.4 3.8 赖氨酸 2.9 3.2 蛋氨酸0.650.75 胱氨酸0.670.74 色氨酸0.60.7 组氨酸 1.1 1.3 亮氨酸 3.4 3.8 异亮氨酸 2.5 2.6 苯丙氨酸 2.2 2.7 苏氨酸 1.72 总价值 2.4 2.7 豆粕在饲养中的应用 大约85%的豆粕用于家禽和猪的饲养。豆粕中富含的多种氨基酸对家禽和猪摄入营养很有好处。实验表明,在不需额外加入动物性蛋白的情况下,仅豆粕中含有的氨基酸就足以平衡家禽和猪的食谱,从而促进它们的营养吸收。在生猪饲料中,有时也会加入动物性蛋白作为额外的蛋白质添加剂,但总体看来,豆粕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只有当其他粕类单位蛋白成本远低于豆粕时,人们才会考虑使用其他粕类作为替代品。 在奶牛的饲养中,味道鲜美、易于消化的豆粕能够提高出奶量。在肉用牛的饲养中,豆粕也是最重要的油籽粕之一。但是,在牛的饲养过程中,有些时候并不需要高质量的豆粕,用其他粕类可以达到同样的喂养效果,因此,豆粕在牛饲养的地位要略逊于生猪饲养中的地位。 最近几年来,豆粕也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业中。豆粕中含有的多种氨基酸枣例如蛋胺酸和胱胺酸枣能够充分满足鱼类对氨基酸的特殊需要。由于鱼粉用鱼捕捞过度原因,造成世界鱼粉减产,供给的短缺使鱼粉价格居高不下,因此,具有高蛋白质的豆粕已经开始取代鱼粉。在水产养殖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此外,豆粕还被用于制成宠物食品。简单的玉米、豆粕混合食物同使用高动物蛋白制成的食品对宠物来说,具有相同的价值。美国依利诺斯大学进行的一次实验表明,豆粕具有同猪肉一样的高蛋白,却不含影响营养消化的低糖酸盐。

最新微生物发酵提高玉米豆粕型日粮营养价值的初步研究

微生物发酵提高玉米豆粕型日粮营养价值的初步研究

微生物发酵提高玉米-豆粕型日粮营养价值的初步研究 摘要: 对玉米-豆粕型日粮进行混菌固态发酵,以去除其中的抗营养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发酵饲料的抗原蛋白发生了大幅的降解,发酵后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 18 kDa 以下,小于 5 kDa的小分子肽含量从发酵前的1. 35%提高到了 3. 60%,蛋白质的体外消化率提高了 4. 0 个百分点。发酵饲料的棉子糖家族寡糖被彻底降解,其淀粉含量降低了 3. 5 个百分点,直链淀粉含量提高了4. 13 个百分点,有益的代谢产物乳酸等有机酸的含量达到2. 78% ,pH 下降至 4. 43。 关键词: 玉米; 豆粕; 微生物; 发酵 Abstract: Corn -soybean meal diet was fermented by mixed strains via solid state fermentation to remove the anti -nutrient facto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ntigen proteins in fermented feed were degraded sharp- ly.The relative molecular weight of proteins after fermentation were gathered below 18 kDa,and peptides below 5 kDa were increased from 1. 35% to 3. 60% ,accordingly the protein digestibility in vitro was in- creased 4.0% .Besides,raffinose family oligosaccharides were degraded thoroughly,while the starch con- tent decreased 3. 5% ,the amylose increased 4. 13% ,organic acids content including lactic acid reached to 2. 78% ,and the pH decreased to 4. 43. Key words: corn; soybean meal; microbe; fermentation 目前,国内饲料主要以玉米-豆粕型为主,其中 玉米作为主要的能量饲料,常常占到日粮组成的 60% 左右,而豆粕是动物日粮中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提供饲料工业 75% 的饲用蛋白 [1]

【般若咨询】小麦玉米比价关系研究

小麦是我国口粮消费的主要粮食品种,主产区集中在华北黄淮地区,河南小麦常年产量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1/4,最具代表性;玉米是我国饲料消费的主要粮食品种,主产区有东北产区和华北黄淮产区,东北产区常年玉米产量占全国产量的27%左右,华北黄淮产区则占到30%左右。从产区分布看,小麦、玉米在华北黄淮地区同为农户主要种植的粮食品种,其销售时间有一段重合期,比价关系将影响农户销售的选择;而小麦和玉米都可用作饲料生产和工业加工,具有一定的替代关系,二者的比价关系将影响饲料企业及深加工企业原粮采购的选择。 本文通过历史回顾和定性、定量分析,得出结论: (1)华北黄淮产区小麦玉米的合理比价在1.15:1-1.2:1; (2)影响小麦玉米比价关系的主要因素有:两者的供求关系、生产成本以及政策因素。 (3)在工业生产上,小麦替代玉米的替代比价为0.9:1,即当小麦玉米比价低于0.9:1,开始采用小麦替代玉米。饲料生产上,当能满足同样营养成分时,小麦玉米比价低于1:1时,开始采用小麦替代玉米;当小麦玉米比价低于0.93:1(或小麦比玉米价格低0.05元/斤)时,开始出现较大规模小麦替代玉米行为,这时小麦替代玉米量达到10-20%。关键词:小麦,玉米,比价关系,替代 第一章国内历年小麦、玉米比价关系 1.1小麦、玉米价格走势三阶段 1996年以来河南小麦玉米价格经历了三个阶段,下面详细描述。 图1,河南小麦玉米价格图(1996-2006) 魏婷 高级分析师Ting_wei@https://www.doczj.com/doc/5813229863.html,

震荡下行期理性回升期高位调整期 1、震荡下行期(1996.01-2000.04): 1994-1995年我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并导致期间国内物价和粮价水平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1996年国内经济过热问题逐步解决,经济运行形势向健康发展,物价和粮价水平也相应回落。 从95/96年度开始,小麦生产连续五年丰收,形成了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小麦价格一路走低。 玉米库存庞大,价格一路下跌,97/98年度玉米市场出现产不足需的状态,价格曾出现上涨,但随后两年玉米生产再获丰收,库存再度增大,价格随之持续下滑,在2000年4月达到历史低位。 2、理性回升期(2000.05-2004.03): 此阶段,小麦、玉米市场产需关系均表现为产不足需,但由于库存均较为庞大,小麦、玉米价格上涨势头较为缓和。 其间,2001年玉米收获季前后价格曾快速下跌,这是由于2001年秋季河南乃至关内产区正式退出保护价收购,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的收购量骤降导致的政策性价格下降,随后又缓步攀升。 2003年10月以后经济过热,各粮食品种价格均受到快速拉升,属于宏观因素。 3、高位调整期(2004.04-目前): 此阶段,小麦市场受政策保护,价格在高位平稳运行;玉米市场从产大于需,向产需紧平衡过渡,价格涨势强劲。

豆粕和玉米的套利方案

豆粕和玉米的套利方案 豆粕和玉米的套利方案 对于后期豆粕和玉米的比价走势成长,考虑到两个品种的供需平衡和国际国内市场状况差此外影响,我们觉得比价存在的较大的上涨空间,现在是较好的买豆粕、卖玉米的跨品种套利机缘。 一、豆粕和玉米的比价关系 受品各种植收益、消费互补的影响,豆类产物与玉米之间,存在着相对不变的比价关系。只要有足够的时候,农人会按照大豆与玉米的种植收益,抉择他们的种植品种,从而平衡豆类和玉米的比价关系:当比价偏低时,农人会偏重于种植玉米,而比价偏高时,豆类会更有吸引力。这就给豆类产物与玉米的比价供给了一个波动轮回撑持,使二者的比价在必然区间内上下波动。但在年度比价转变上面,因为阶段性的品种供需差别,会导致比价呈现出较强的去向成长特点。 如上图所示,豆粕/玉米现货比价的首要波动规模在~间,呈现必然的区间波动特点,波动周期在4~6年;在作物年度内,比价具有阶段性的趋向成长特点。从最新的数据来看,今朝豆粕/玉米现货比价为,低于近八年的均值,处于首要波动区间相对低位水平。从走势看,比价在6月初碰着之后,比价持续走高,主要是玉米在6月份持续走低造成。 二、豆粕和玉米的比价走势原因分析 | 豆粕与玉米的比价关系,一方面是表现这两个品种的联系关系性:豆粕和玉米都是饲料的主要组成部门,国内玉米60~70%用于饲料消费,豆粕的饲料消费占到95%以上,豆粕和玉米的消费需求,配合收到饲料市场的消费状况影响;豆粕的上游产物大豆和玉米的种植分布地域重叠,两个品种的种植收益会导致品种

在种植面积上彼此竞争,这使二者比价呈区间波动和周期性轮回的特点。另一方面是表现他们的差别性:农产物供给在年度内刚性的特点,使这两个品种在某些年度内会呈现较大的供求状况差别,导致二者价钱走势会有较大差别,比价会呈现出阶段性趋向成长的特点。是以,对二者的比价走势分析,主如果从它们之间的。 供需差别性进行分析,以判定二者比价的走势。 三、豆粕和玉米的供需情况 在进行供需状况差别分析之前,我们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熟悉:中国的豆类产物市场是完全开放了,进口大豆消费占到总消费的80%以上,首要用于豆粕的压榨,国内豆粕价钱走势直接管到全球大豆市场供求状况的影响。但在玉米市场上,国内供给仍尽对的主导,进口比例很小,且出口受到配额的节制,国内玉米价钱与国际玉米价钱相关性不高,国内玉米价钱具有很强的自力性。是以,在进行的国内市场豆粕和玉米的供需差别分析时,豆粕是以全球大豆的供需状况为准,玉米是以国内玉米市场的供需状况为准。玉米及豆粕的套利仅从6月底USDA的报告中也可窥见一斑--“鉴于玉米、棉花面积预估增加,且大豆面积预估下降,调整幅度仍很大。这意味着玉米、棉花的库存可能超出我们预期,并证实我们对大豆供应吃紧的预测。”大豆的供应紧张将导致豆粕的价格稳定,而玉米的增产使玉米承压,结果就是差价的必然扩大。 加之国内饲料行业因生猪价格的上涨,开始出现转机,部分地区饲料粕价格开始升温,十一及中秋国内节日前食品备货的影响,可能导致粕的价格进一步走高。 玉米方面秋粮上市前的紧张局面难有改观,但前期的价格高估抑制了玉米1201的升幅,综合以上观点,选择1201玉米与1205豆粕之间的套利机会时间恰当准确。 四、豆粕和玉米比价走势的特征分析 1、豆粕/玉米比价受豆粕单边价钱的影响更大 : 从数据上统计,比价受玉米价钱的影响不大,但受豆粕价钱的影响较大,相关机能有63%;在必然比价区间,比价的涨跌隶属于单个品种价钱的波动,出格是豆粕价钱。

饲料用大豆粕国家标准

饲料用大豆粕国家标准 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饲料用大豆粕的质量指标及分级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以大豆为原料以预压—浸提或浸提法取油后所得饲料用大豆粕。 二、引用标准 GB 5490-5539 粮食、油料及植物油检验 GB 6432-6439 饲料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等项测定方法 GB 8622 大豆制品中尿素酶的活性测定 三、感官性状 本品呈浅黄褐色或淡黄色不规则的碎片状,色泽一致,无发酵、霉变、结块、虫蛀及异味异嗅。 四、水分 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3.0% 五、夹杂物 不得掺入饲料用大豆粕以外的物质,若加入抗氧化剂、防霉剂等添加剂时,应做相应的说明。 六、质量指标及分级标准 1.以粗蛋白质、粗纤维、粗灰分为质量控制指标,按含量分为三级,见下表。 表1 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预混合料产量(万吨) 年份配合饲料浓缩饲料预混合料 1990 3122 50.82 21.01 1999 5600 1000 160 3.三项质量指标必须全部符合相应等级的规定。

4.二级饲料用大豆粕为中等质量标准,低于三级者为等外品。 七、脲酶活性允许指标 1.脲酶活性定义为在30?5?和pH值等于7的条件下,每分钟每克大豆粕分解尿素所释放的氨态氮的毫克数。 2.饲料用大豆粕的脲酶活性不得超过0.4。 八、检验 1.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灰分的检验,按照GB6432-6439的有关规定执行。 2.脲酶活性的检验按GB 8622执行。 九、卫生标准 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饲料卫生标准的规定。 十、包装、运输和储存 饲料用大豆粕的包装、运输和储存,必须符合保质、保量、运输安全和分类,分级储存的要求,严防污染。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1998-10-11批准,1989-09-01实施。

1小麦替代玉米的注意事项

小麦替代玉米的应用技术 [来源:德佳技术部点击数:770 ] 一、小麦的品种分类 小麦按播种季节分,可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按皮色的不同,可分为白皮小麦和红皮小麦两种;按籽粒胚乳结构呈角质或粉质的多少,可分为硬质小麦和软质小麦。小麦品质的好坏,取决于蛋白质的含量与质量。一般春小麦蛋白质含量高于冬小麦,但春小麦的容重和出粉率低于冬小麦。多数冬小麦是白皮、软粒的,而春小麦是红皮、硬粒的。 二、小麦与玉米的营养成分差别 注意:数据引自中国饲料数据库 小麦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是木聚糖。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与玉米相比,小麦的能量、亚油酸含量要低于玉米,而赖氨酸、蛋氨酸和苏氨酸等要比玉米高。 三、小麦替代玉米的基本比例及限量 1、在4周龄以下的家禽日粮中,小麦用量不超过20%,加酶后用量不超过40%;4周龄以上的禽料,小麦不超过25%,加酶后用量不超过50%。在蛋禽或种禽中,一般不超过20%,加酶后一般不超过40%,幼龄阶段用量要相对少些。 2、在猪饲料中小麦替代玉米的一般比例为:乳仔猪30——50%,生长猪50——70%,育肥猪70——100%。 3、小麦不适于完全直接替代玉米用于鸭、鹅肥肝生产。 四、青年鸡、蛋鸡、育肥猪饲料中小麦替代玉米的简易方法 1、 200公斤小麦可替代180公斤玉米和20公斤豆粕 2、 250公斤小麦可替代220公斤玉米和30公斤豆粕 五、小麦替代玉米的注意事项

1、如果用小麦全部代替玉米,必须添加小麦酶(木聚糖酶)。以高活性、高含量的木聚糖酶为主的复合酶才是真正的小麦专用酶。同时利用配方软件调整赖氨酸、苏氨酸和磷的水平。 2、小麦能量略低的问题 1)小麦酶(木聚糖酶)能提高4—7%的能量(140—230Kcal/kg,根据小麦酶产品不同可能有些差异),要计算在内; 2)全部取代时,对于蛋鸡日粮要考虑补油,同时考虑亚油酸的问题; 3、关于小麦代替玉米对猪、禽日粮配方的区别: 猪日粮建议小麦简单代替部分玉米; 家禽日粮中应用小麦作为主要能量饲料时,应当将亚油酸作为最重要的营养指标之一。 4、关于小麦粉碎细度的问题: 不要粉的太细,过细会影响畜禽的采食量,尤其蛋鸡饲料,破碎成3—4瓣即可。 5、关于小麦—豆粕型日粮对产品颜色的影响问题: 过高的小麦添加量会影响畜产品的颜色,尤其蛋黄的颜色、肉鸡的着色等,可适当考虑玉米蛋白粉、着色剂等的应用。 6、小麦在生长过程中易感染赤霉病产生呕吐毒素,所以使用小麦一定要防止霉变。个别发霉的小麦应谨慎使用。 7、建议最初使用时,小麦的添加量逐步增多,用7—10天的时间换完料。 8、与玉米相比,小麦的有效生物素含量很低。所以在种猪料中使用小麦时,要考虑生物素的补充

玉米跟豆粕的关系是什么 玉米豆粕价格关系

玉米跟豆粕的关系是什么玉米豆粕价格关系 农产品中大豆与玉米一直就有着种植面积之争,豆粕与玉米是主要的饲料原料,豆粕与玉米具有稳定的比价关系,在期货市场存在着套利机会,目前豆粕与玉米的比价逼近历史低位。 豆粕与玉米的比价区间1.44-2.16,比价的历史高点分别出现在2005年5月份、2008年6月份,比价高点相差三年;比价的低点分别出现在2006年12月份、2009年2月份、2010年11月份。通过对豆粕与玉米比价的分布分析,发现豆粕与玉米的比价属于正偏斜分布,豆粕与玉米比价常出现的值为1.6。 国际市场:南美大豆的收获旺季来临,前期阿根廷大豆减产量被市场高估,阿根廷大豆产量可能达到5000万吨,巴西的大豆产量预计7200万吨,对大豆形成了承压。从种植结构上看,目前美国大豆和玉米的比价低于2,有利于玉米播种,预计未来南美大豆的种植面积因玉米争地而减少,产量出现下滑,对远期的豆粕形成了支撑。 国内方面:从中国油厂压榨利润指数看,以美豆3/4月船期进口成本,国内1105油粕期价核算,压榨利润指数均值在-150元/吨左右,后期大豆的压榨量有望小幅减少。从国内大豆与玉米的比价看,大豆指数与玉米指数比价为1.86,处于历史相对低位,并低于美国比价,目前价格玉米种植的利润约为530元/亩,目前价格大豆种植利润为225元/亩,从大豆与玉米种植利润来看,国内下一季度大豆的种植面积将被玉米侵占而减少,国内大豆的产量将会出现减少,玉米的产量会出现一定的增加。而目前国内畜禽存栏水平一般,从畜产品表现看,2011年畜产品价格有望出现一个上扬过程,对饲料的需求会增加,会拉动豆粕和玉米的需求。 综合分析:目前豆粕与玉米的比价接近历史低位,未来大豆产量料将出现减少,促使豆粕供给出现紧张,玉米的产量料将出现一定的增长,国内饲料需求依然强劲,对豆粕和玉米的价格形成支持,主要用途作为饲料的豆粕和玉米两者之间的走势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预期后期豆粕表现将强于玉米,豆粕与玉米的比价有望修复,建议投资者买入豆粕卖出玉米进行比价套利。 由于豆粕目前逐渐由1109合约向1201合约换月,而玉米后期也将出现1109合约向1201合约换月,1201合约是下一季度的农产品合约,和文章中分析的论据相对应,且此合约的比价处于历史低位。建议套利合约选择为豆粕1201合约,玉米1201合约,由于目前豆粕1201合约价格与玉米1201合约价格比价为1.39,建议投资者以10:14的比例进行买入豆粕卖出玉米进行比价套利,最低预期目标比价1.6,乐观目标比价1.8。

杂粕在饲料中替代豆粕的应用

杂粕在饲料中替代豆粕的应用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internet点击数:108 更新时间:2008-1-30 杂粕型饲料的概念(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蛋白质饲料来源以棉籽粕、菜籽粕、花生粕、葵粕等为主,不用鱼粉,用少量的豆粕或基本不用豆粕棉籽粕、菜籽粕等杂粕在全价配合饲料中的用量之和超过12%。 杂粕在饲料中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和饲料工业发展十分迅速,饲料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据专家预测,2010年-2020年,我国蛋白质饲料的差额为2400万吨-4800万吨,饼粕类差额为2560万吨。长期以来,我国主要以豆粕作为蛋白饲料原料,造成豆粕供应日趋紧张,价格不定期上涨波动。 豆粕与杂粕粗蛋白含量 我国每年生产大量的杂粕,如棉籽饼粕年产量在600万吨以上,菜籽饼粕约300万吨。目前杂高的饲用价值。各种杂粕的蛋白质含量均很高,如花生粕粗蛋白含量比豆粕高,棉籽粕与豆粕接近,菜籽粕、葵籽粕等粗蛋白含量也相当于豆粕的80%左右。有些杂粕的平均氨基酸消化率也很高,如葵籽粕可达89%(豆粕氨基酸平均消化率为90%)。此外,杂粕还含有丰富的其它营养物质。如大多数杂粕均含有很高的亚油酸,有效磷含量也均高于豆粕,亚麻粕亚麻酸含量十分丰富,葵籽粕的B族维生素含量显著高于豆粕。 但由于杂粕本身存在着抗营养因子含量高,多含有毒物质等固有缺陷,其在饲料中的用量一直难以加大。经研究与实践证明,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成果-酶制剂来提高杂粕在饲料中的使用量及利用率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杂粕在饲料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杂粕粗纤维含量高,特别是加工过程中脱壳不充分时。如棉籽饼粕的粗纤维含量可高达17%,亚麻籽粕粗纤维含量可达28%,带壳压榨的葵籽粕粗纤维含量更可高达32%。粗纤维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阿拉伯木聚糖等)、果胶和木质素。粗纤维不仅本身不能被单胃动物消化利用,以一种“稀释”作用使饼粕原料本身养分浓度降低,而且还影响其它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表现出抗营养作用。 几种蛋白饲料原料猪氨基酸回肠真消化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