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它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生本教育把师生关系处理得十分完美、和谐,教学效果十分显著。生本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因素;生本教育是实现教育均衡的有力杠杆;生本教育是现代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学为本的教育,把主要依靠教转化为(在教者的帮助下)主要依靠学的教育。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著,获得意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无数事实说明,生本教育是一种绩效显著、十分成功、深受欢迎的教育。

生本教育概论

一、什么是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著,获得意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生本教育同时是一片肥沃的思想土地和智慧田野。

二、生本教育理论体系

1、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

2、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潜能无限;儿童的独立性

3、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

4、生本教育体系哲学思考:无为而为;教少学多;可以双赢;

5、生本教育的课程观: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整体感悟与知识生命;

6、生本教育的方法论: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以学定教与内核生成课程;讨论是学习的常规;读和做,缓说破——促进感悟,开发潜能;

三、生本教育思想对儿童的看法

l. 儿童不可限量,所以,对儿童的尊重,是天然地应当的。

2. 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得到充溢生命状态的自然、活力和喜乐,这就够了。他们不必去思考自己:我是否被人认可,是否会被人说好话或坏话,我将会得到多少分,……他们不必把情感和能量消耗在此,反之将会全心沉浸于所面对的学习之中,走向卓越和高级,走向纯洁和透辟。

3. 课堂上,高度的注意就是忘我,在忘我的时刻,儿童的能量就不会被其他东西,包括大人们的说教、烦人的竞争所消耗,真正出现投入和着迷的境界。

4. 儿童乃是天生的学习者,还在于学习对于他是一个永不枯竭的甘泉之井,他会不断在学习中产生新的学习需求,他的思维器官会不断地获得运用的享受。

5. 儿童的智力发展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思想层面的问题;一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

6. 儿童与成人的学习行为的区别:成人是以知御行,认识规律是知行律;儿童是先行后知的行知律;他们对人类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得。

7. 先做后学反映了儿童的合理的脑神经活动过程。一般来说,在儿童没有运用机体和全部感知器官去接触学习对象时,他们的头脑是空洞的;而空洞的头脑不能思维,对所学缺乏感知和表象就不可能形成属于主体自己的知识,不能理解对事物的抽象,即使他们可以形式地记住一些东西,也只是假性的、短暂的。

8. 先做后学反映了儿童的整体意义认识规律。做是实践,而实践加工的是对象的整体,这就给儿童以十分鲜明的意义,从而保证了他们充沛的学习热情和经验支持。

四、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由开放地独立自主地学习,在课堂学习生活过程中学会感悟,体味生活,在与知识的“相遇”中,使知识融入生命。教师在“点化”学生的精神生命中也在“点化”自己,学生和教师在生态课堂环境中共同提升生命质量。生态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就必须依据这一宗旨来安排。因此,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就可以“领受—领悟—提升”三阶段来进行。

(一)领受

领受教学的前提条件是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要适合儿童当前心理年龄的最新特点。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是儿童学习的基础,间接经验可以转变为直接经验,学生学习应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展开。精选示范知识要考虑儿童的接受特点,要为儿童所喜爱,容易进入儿童视界。学习任务要相对确定,提出的问题要简明扼要。学生领受是在上一次课结束时就已开始,这样学生才有较多的时间和空间来做课前社会化的准备。教师要融入课堂生活,表情动作和言语能让学生体味到教师的关爱和深切的期望。因而当一次新课开始,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教师对讨论巡问即可获得学生领受的现状,为下一阶段的领悟引导以及对教学设计及时作出调整。

(二)领悟

领悟是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主题和核心环节或阶段。阅读、讨论和相应的必要练习是主要的教学策略。通过阅读、讨论或相关练习,让学生深入知识的内部,领会知识的内涵及发现知识生成的初步或基本的规律,拓展知识的生命。同时用集体学习的动机促进内化的方法,使知识与思维、情感、态度真正成为学生生命的有机成分。学生的领悟有显性水平和隐性水平两个层次。显性水平是学生对知识领悟透彻,既能意会又能言传;隐性水平则处于领悟的朦胧状态,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因此,在领悟层次上必须把握住一个“度”。如生本教育实验教材三年级语文《死海》的教学,文中有“比重”一词,小学三年级学生没有必要弄清“比重”的科学概念,只要懂得“由于死海含盐量很高,人在海里就像木头漂在水上一样”即可。

(三)提升

提升是在学生领悟的基础上对知识生命的拓展。通过对已有知识的成功领悟,让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探究的精神得到张扬和发挥。如深圳外国语学校的罗华老师,在生本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打破课堂的时空界限,在学生对二战后“苏联模式”这一历史事实领悟的基础上,花两节课时间让学生对二战后“苏联模式”的积极影响与弊端展开争辩,使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讨论中得到提高。学生的认识在发现知识变化的规律后,其领悟水平是可以再提升的,提升的速度和广度常常是令人震惊的。在提升阶段的常规化讨论中,学生之间智慧和知识的“广博性”相互感染,在分享同伴学习成果的同时,每个学生心里又充满了对学习的渴求和内化的强大动力,课堂就成为一种引力巨大的学习场。我们在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上常常会发现无法预知的令人心灵震撼的场面,这就是生态课堂教学的无限魅力。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对课堂教学生态系统中各生命实体的有效整合,有利于学生个体,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以及知识生命的多元、多向的互动和不同层次的提升。生态课堂教学模式还具有动态性,可以对教学时空进行调整,实行大课堂的联动,把课堂延伸至家庭和社会,做学习社会化准备,体现了课堂生态系统的开放,同时可以对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按教学需要作灵活的选择与组合。生态课堂的教学流程可以在一课时完成,根据教学需要也可以用几节课来完成。例如对一些探究性问题的解决,就需要较多的时间来组成一个“领受—领悟—提升”的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永远是一个与时代同行的话题。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以生命合作活动为宗旨,把讨论作为常规化的教学策略,把领受、整体领悟和点化升华结合起来,预示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效益和生命质量整体提升的美好前景。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

第一,对人的学习能力的认识。人具有学习的天性。郭思乐教授认为,学习是人的天性,是生命演化的结果。人是天生的学习者、感悟者、阅读者、计算者和思考者。人往高处走,进取是人的本性。

第二,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教育者的最高境界是当学生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学生的学习最后发生在学习者自己的头脑中,教育建筑在人的潜能发挥的基础之上。因此,教育行为的本质是推动、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它既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理念,其深层意义是以生命为本。生本教育关注和弘扬的理念是:人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教育应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人具有学习的天性,教育的功能在于顺应、保护和依托人的天性;人具有发展的需要,人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尊重、信任和爱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第三,什么是生本教育。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的教育。生本教育的三个原则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所谓生本教育,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区别于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郭教授称,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是师本教育。

第四,生本教育的教学观。“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要把“主要依靠教”的教学

转变为“在教的帮助下,主要依靠学”。郭教授提出生本教学的十六字方针: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

二、生本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个人先学,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被称为课堂教学的四流程

1.个人先学。郭教授认为,过去我们的课堂教学,在知识学习面前师生并不平等。教师有备而教,学生却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准备,而且还让学生发言,这样的课堂不平等。所以,学生也要有备而来。有备而来的学,才是生命的课堂、平等的课堂。因此,要从观念、策略的高度看“先学”。

这里的“个人先学”,指的是教师把明天要讲的教学目的、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前置性作业,实际上是把明天的教学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问题。通过“前置性作业”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学。当然,布置“前置性作业”也非常有技巧,同样考验教师的教学规划能力。

生本教育认为,常规教学以教师的教为起点,生本教学的起点是学生个体先学,以学生原始的、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学习动力作为教学的第一步。学生通过完成“前置性作业”,感到这个知识是我探究出来的,是我自己学会的,从而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有了想“展示”的欲望。由此展开学生学习的第二环节――小组交流。所以,先学是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步;是小组学习的基础,是知识获得的根基。

2.4人小组交流。学生有了先学的基础,回到课堂,就可以进行小组交流。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研究心得(无论多少,无论对错),都想在同伴面前“炫耀”,此时课堂上教师就要给学生这样的展示机会。有人提出,小组中有学生不学怎么办?瞎学怎么办?调皮捣蛋怎么办?生本教育实践者告诉我们,小组讨论其实在形成一种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合作学习的课堂文化氛围。即向别人求教是光彩的,能帮助别人的是好学生。同时,教师的教学管理、评价方式也要随之发生改变。教师通过评选“优秀小组”的方式,促进4人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当学生通过组内交流、互相帮助,全组同学都学会之后,就可以获得“优秀小组”。如此的评价坚持两周,这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气氛一定会很快地成长起来。

3.班级交流。小组交流之后,无论是学会的还是没有学会的小组都要在班级层面进行交流。生本教学的课堂实践表明,经过小组的初步研讨,学生提高了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会大大提高班级研讨的质量。班级研讨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对小组交流中已经学会的知识进行补充和分享,二是交流小组学习中存在的分歧、疑问和没有学会的知识。如果某个小组学习中存在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学生上来讲解,帮忙解决。不同小组学生对同一个知识的讲解,不仅能够帮助全班学生加深、补充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使学生思维得到极大拓展,形成良好的课堂文化,即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文化。虽然学生的经验有限,但是学生的思维能力一点不比成人差。由于学生的讲解使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对知识的理解溶入了学生自己的生活,所以学生的讲解既生动,又易于其他学生理解。

4.教师点拨。教师点拨被称为课堂教学最后的安全系数保障。万一学生还是没有学会,老师在这个时候才出现,进行适当点拨。

至此,一节课的知识经历了如下的“四重唱”:在个人先学阶段,估计有20%-30%的学生掌握;经过小组交流,可以使40%-50%的学生掌握;经过全班交流,可以使70%-80%的学生掌握;经过教师点拨,可以使90%-95%的学生掌握。并且,经过以上四轮学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不断深化。

生本实验学校的教师普遍反映,尽管生本教学和传统教学要达到的教学效果一样,但是学生的学习状态截然不同。生本实验班的学生更加爱学习、对学习有兴趣,学习的领悟能力强。正如生本实验学校的一位学生说的:“别的班的同学是靠老师教的,我们是在老师帮助下靠自己学的”。

(二)没有“前置性学习”,就不是生本课堂

郭教授认为,生本教育不是不要教师,而是使教师变得更加高级、潜在和有力量,通过学生的力量来显示教师的力量。没有教师,学生自发的自学难以取得优质和高效。教师要从组织教学转向组织学生的学习;从设计教学转到设计学习。教师更大的作用在于“帮学”。教师的“帮学”,很大程度体现在“前置性学习”的设计和规划上。所以说,没有“前置性学习”,就不是生本课堂。

关于“前置性学习”的设计,郭教授提出了低入-多做-深思-高出的设计原则。低入的含义是:简单,根本,开放(可拓展);多做的含义是:人人可做,人人多做;深思的含义是:通过学生自学,使知识扎根心灵,提高学生的智慧;高出的含义是:例题自己做,难题自己想。

我们看到,实验班学生的“前置性作业”体现出以下特点:

(1)生本教育对现有教材进行改革,编写了贯彻生本教育理念的学科教材。

(2)前置性作业有知识的层次性,“差生可以跳舞,好生可以跳高”。

(3)无论是数学还是语文教学,生本教学要求知识学习一定要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践。这一点在数学学习上尤为突出。例如,一般的概念学习,学生可以从书上找、或照抄书上的语言。但是,知识的应用一定要有“我的例子”“我的理解”。同样,在语文学习中,也一定要谈“我的感受”。

(4)前置性作业不等同于课前预习。郭教授说,课前预习是为了教师顺利地教,教师仍然是“纤夫”,而生本教育提倡教育者是学生生命的“牧者”,提倡“以学定教”,前置性作业不是解决课上45分钟的问题,而是给学生极大的学习空间。

(三)语文学习注重学生的大量阅读

语文的“前置性作业”不仅是课文学习的要点,而且以课文阅读带动学生课外阅读----“以读引读”。比如,我们听课的小学三年级语文课上,老师要求学生“脱稿讲一个感人的父爱故事,不超过一分钟,并将你讲的故事内容写下来”。一般来说,语文的“前置性作业”都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题材等,去课外寻找自己喜欢的类似文章阅读。在高年级,可以要求学生模仿写,然后在小组中与同学分享。通过大量阅读,带动学生整体语文能力的发展。郭教授说,阅读、积累、思考是语文教学的根本。

(四)用评研代替考试

郭教授提出,生本教育不是不要考试,而是在平时的考查中,去掉考试的控制性,保持考试的检查和练习的功能,以良好的素质来迎接社会的检查和评价,解决现行教育中素质教育和考试之间的矛盾。评研就是让学生用研究的态度对待考试,把考试作为对知识的再次学习和研究的过程。

具体操作方法是:某一个知识单元学完之后,由生本教育课题组的老师先出一张卷子让学生做,然后在小组内学生互相对答案,进行研讨,经历“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点拨”之后,学生自己编题考小组其他成员。学生一般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错题情况编制题目,希望把同学考倒。学生编考题的过程,也是知识学习的过程,他一定自己会做了,才能去考其他同学。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编的考题再编一张试卷让学生做。由此可见,生本教学把考试作为对知识的再次学习和研究。

生本教育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的教育;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的教育。其核心内容是: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主要依靠学生”是生本教育的方法理念,即: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做,不教而教,以学定教。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

生本教育主要表现为:--“四突出”、“三转变”和“五个基本程序”。“四突出”即突出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完全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突出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质疑和探究;突出合作:4-6人的小组学习是最大特色;突出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获得知识,形成能力。“三转变”即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变“ 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五个基本程序”即课前预习或前置性作业;小组合作学习,4-6人小组交流讨论,这是一个显着特点;班级交流,有小组代表交流,也有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互动;评价,实施小组捆绑式评价,这既检验了小组学习情况,又锻炼了学生的倾听、表达和评价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引导点拨,教师在倾听的基础上点拨,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完善、提升。

生本教育实施过程中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是:有困难找学生。

生本课堂的教学流程是:前置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评价--教师点拨。生本课堂教学流程和我校模式进行对比,发现我校模式中的课前预习作业、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展示汇报以及总结提高这些环节和生本课堂教学环节一致。既然和生本课堂的环节完全一致,不就足以说明生本教育恰恰是为我校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吗?事实就是这样,同时,通过生本课堂,我校课堂里的部分疑惑得到了解答,例如预习作业教师没时间检查、课堂上教师不敢放手、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等等问题,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今后的具体做法:

一、对学生、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包括成功课例观摩培训、小组合作学习指导培训等等。

二、要求每位教师都必须要认真研读我校“三·五高效教学模式”实施方案,结合本次学习,对我校教学模式进行整合。经整合后的模式为:

“三阶段”:1、课前准备阶段;2、课堂教学阶段;3、课后巩固阶段;

“五环节”:

1、反馈评讲精心导入;

2、组内交流问题归纳(原环节为:预习展示问题归纳);

3、预习展示合作探究(原环节为:自主合作探究汇报);

4、总结提高有机整合;

5、变式检测人人达标(原环节为:梯度检测人人达标)。

(一)课前准备阶段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具体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都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1、教师课前准备工作主要指集体备课,各组要提前确定好单元或章节的主备教师。主备教师结合课程标准和对教材的把握程度对教材进行合理科学的整合,形成符合学情的“教学方案”初稿(下一周的),“教学方案”初稿上要设有教研组长审核签字一栏,经教研组长审核签字,复印后至少于集体备课前两天下发到备课组教师手中。其他教师要对主备教师制定的“教学方案”进行研读,注上个人见解,在集体备课集中活动时,结合个人见解,直接讨论交流环节,从而形成个性化、特色化的“同课异策”教学方案,教师手中的“教学方案”含“课前预习和课堂导学一体化学案”(由原预习学案和课堂导学学案合并而成)、“达标检测学案”、“课后巩固学案”。备课组教师结合形成的“同课异策”教学方案再分别复备,避免“同课同策”,突显每位教师的个性化教学。

2、学生课前准备工作主要指结合教材和可利用资源完成“课前预习和课堂导学一体化学案”,要求学案要提前一周下发到学生手中,预习案编写要求如下:

⑴明确给出课堂学习的三维目标,结合学生实际给出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供学生选择。

⑵有学法指导。⑶增设“课外好资料收藏站”(包括教师提供的资料、和学生课内外生成的知识)。⑷增设“学习收获及学习感受栏”。⑸学习评价栏。⑹预习题目确保全体学生通过有效途径都能够轻松完成。

(二)课堂教学阶段依据“五环节”来实施高效课堂教学。

1、反馈评讲精心导入

⑴教师结合上节课“达标检测学案、课后巩固学案”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集中讲评,既能弥补上一节未能全部达标的内容,又形成了知识的循环课堂。

⑵结合旧知和新知的衔接点即单元“知识树”或章节“知识树”导入课题或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导入课题,结合“课前预习学案”重申课堂学习的三维目标。

2、组内交流问题归纳

针对课前下发的“课前预习和课堂导学一体化学案”,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其中,要求小组长要课前认真检查完成情况,并做出客观评价,课上小组对出现的共性问题、个别问题、疑难问题进行归纳汇总,形成小组意见以备组间或全班交流。

3、预习展示合作探究

这一环节首先是各小组的代表汇报展示小组课前预习成果,针对组间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质疑、释疑、合作探究。

为了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提高合作的效率,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灵活机动地分组,分组建议:

⑴合作小组我们要求最多6人。

⑵每班成立2个中心组,1各学困生小组。全班按9各组计算,2个中心组为尖子生组,每个中心组负责3个普通组的监督、指导和评价;学困生小组的组长由任课教师担任。从预习作业完成情况评价、课堂合作学习评价、课外合作学习评价、当堂检测达成度评价、课后巩固作业完成情况评价、个人和小组成绩提高幅度评价、综合评价(前六块得分之和)七个层面进行评价。

⑶需要考虑合作小组的组内分工

合作小组成员应明确分工、互相配合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所以,在开展合作时必须要让学生明白自己在组内所需承担的责任。一般可以分工为:小组长要指导小组有序活动、分配发言机会、记录小组合作结果的记录员、把小组意见汇总、进行课堂交流的汇报员、检查小组内每个成员的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查员等等,这样的分工可以每周轮换一次,使每个学生都

能担任不同的角色,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强化,形成一定的“对话、共事、倾听”等合作技能,达到合作学习目标的实现。另外,要按组计分,设立计分员,设最佳表现奖、小组合作奖等形成激励机制促进良性循环。

4、总结提高有机整合

给学生1分钟左右的时间,梳理知识,书写本节课的收获和学习感受,之后进行口头汇报。

5、变式检测人人达标

结合授课类型、学科特点,课上要采取不同的形式,来检测本节课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和应该掌握的核心知识,力求做到“人人达标”,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三)课后巩固阶段是高效课堂的有效延伸。

按照分层达标教学的原则,提供不同要求的“课后巩固学案”供学生练习,此环节的检查由中心组成员和任课教师负责检查评价。

三、辩证看生本,灵活用模式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

在今后的课改中,我们要深入学习生本教育理念,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拥有模式、用好模式并不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最高境界是达到“无模式”,我们只要抓住新课程改革的根本,能够有效组织、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辩证看生本,灵活用模式,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最理想的“三·五高效”课堂。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数学课堂》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数学课堂 摘要:“生本教育”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方式,他与传统的“师本教育”理念相对应,它提倡“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学宗旨。这种教育理念的变革,符合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需求,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生本教育”理念的根本在于教育教学的方法论,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视为教育教学的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立自主性,它打破了传统教育体系中的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完全转变了教师的思想意识。本文从“生本”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贯彻实施,展开论述,以其对其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借鉴作用。 关键词:生本教育理念;小学数学;教学探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而存在的,而学生则是很盲目和被动的去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这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身思考与品味能力的提高是毫无益处可言的。而“生本教育”理念作为新时代背景下,新型教育理念的出现,则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奠定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与当前新课程改革下所提倡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观念不谋而合,而作为小学的数学教师,则要在“生本”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地转变教学的方式和教学理念,采用独特新颖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的提升,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中进行有效学习,从而实现新课标倡导的有效教学,强化

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1构建和谐课堂环境,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改变的不仅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角色的转变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教师由传统的主导者变成了引导者,而学生则由传统的接受者变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因此,作为教师,要想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则必须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和课堂环境,具体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课堂情境的设立。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随意裁剪出一个四边形,然后再分别裁剪出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在这个裁剪的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中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所具有的特殊性质,这样学生在学到了知识的同时还提高了动手操作的能力。其次,作为教师,应该努力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改变对教师传统的认识,可以与教师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实现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从而接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设的各种环节,积极的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据一项研究调查数据显示:7-10岁儿童可连续集中注意力约20分钟,10-12岁儿童约25分钟,12岁以上的儿童约30分钟。因此小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较差,具体表现为他们在专注一件事情上的时间最多不超过20分钟,而对于数学公式,定义以及图形这些他们并不感兴趣的内容他们的关注力甚至不能维持在20分钟。

学校核心教育理念和校园文化解读

学校核心教育理念和校园文化解读 学校核心教育理念和校园文化解读 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实施幸福教育,坚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大器人物。以“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幸福人生”为核心理念,文化理念是“习惯养成教育”,让习惯养成贯穿于学校管理和师生工作学习的始终,精心培育每一名学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打造一支素质较高的适应教学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坚持以人为本和以质量为中心,规创新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树立特色意识,注重建立学校品牌。 一、核心理念 1.教育理念:坚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大器人物。从孩子所具有的独有天赋来看,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只要教育得法,普通孩子也会成为大器人物。所谓大器人物,就是充满了道德感和责任感,能够创业和服务于社会的某个领域的能工巧匠或大家巨子。人人生而平等。每个学生都有做人的权力和尊严。尊重每一个孩子的生存价值,才能把每个孩子打造成大器人物。 2.校魂: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幸福人生。“幸福人生”有两层涵义,第一,要创设生动、活泼、健康、快乐的学校生活,让孩子拥有幸福童年;第二,要为孩子的学习奠基,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基,为孩子拥有幸福人生奠基。我们要为孩子储备一笔能够全面发展和终身受享用的精神“财富”,使之能够实现人生的价值,创造人生的辉煌。 3.管理法则:用“习惯养成”的校园文化理念实施“精雕细琢、终成大器”。 4.校训:教有特色,学有特长。 5.校风:让读书成为习惯。 6.教风:关爱人、相信人、发展人。 7.学风: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存,学会成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 8.培养目标:培育品学兼优的幸福孩子,打造中西合璧的大器人物。 9.学校追求:打造“优质教育”。“优质教育”就是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发展的教育——让问题孩子变成正常孩子,让正常孩子变成优等孩子,让优等孩子变成大器孩子!

新教育理念

新教育理念学习心得 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理念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诠释了教育,让我感慨良多,真可谓一字千斤,使我受益匪浅。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朱永新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眼睛一亮。最新的理念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我作为一名教师一直信奉的理念,做教师不为学生为谁?在此理念下,我们勤勤肯肯地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然而,朱教授却认为,教育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他说,教育是为了学生未免太狭隘了,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教育就是为了人,为了一切人的发展,他将此理念作为新教育理念的核心。 最欣赏的一句话:只要行动,就有收获。朱教授提出新教育四大基本观点,其中有一个基本观点说要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他引用米卢的一句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并将以改版为"只要行动,就有收获。"他说你去做,你就行;你去做,你就能成功。是啊,在人生的旅途中面对太多的理想,一路走过,我们总是实现的少,憧憬的多,人之惰性阻碍着自我的超越。我们不要太多的口号,我们需要的是行动,记住朱教授的话,只要行动,就有收获。最震撼的一个工程:营造书香乐园。朱教授认为,一所学校如果没有一定量的书,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一所学校可以在很多方面很简陋贫乏,但只要有

书,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一个不读书的教师,穷其终生,也只能一个教书匠;而有着一定文化积淀的教师,教学时间未必太久,年龄不一定多大,却能够脱颖而出。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它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生本教育把师生关系处理得十分完美、和谐,教学效果十分显著。生本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因素;生本教育是实现教育均衡的有力杠杆;生本教育是现代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学为本的教育,把主要依靠教转化为(在教者的帮助下)主要依靠学的教育。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著,获得意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无数事实说明,生本教育是一种绩效显著、十分成功、深受欢迎的教育。 生本教育概论 一、什么是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著,获得意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生本教育同时是一片肥沃的思想土地和智慧田野。 二、生本教育理论体系 1、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 2、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潜能无限;儿童的独立性 3、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 4、生本教育体系哲学思考:无为而为;教少学多;可以双赢; 5、生本教育的课程观: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整体感悟与知识生命; 6、生本教育的方法论: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以学定教与内核生成课程;讨论是学习的常规;读和做,缓说破——促进感悟,开发潜能; 三、生本教育思想对儿童的看法 l. 儿童不可限量,所以,对儿童的尊重,是天然地应当的。 2. 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得到充溢生命状态的自然、活力和喜乐,这就够了。他们不必去思考自己:我是否被人认可,是否会被人说好话或坏话,我将会得到多少分,……他们不必把情感和能量消耗在此,反之将会全心沉浸于所面对的学习之中,走向卓越和高级,走向纯洁和透辟。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融合教育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融合教育 发表时间:2019-12-16T16:02:20.88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12月4期作者:胡满怀[导读]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水平的快速发展,当前在我国教育教学领域已经提出了新的有关对学生开展教学工作的教学理念。 胡满怀(广东省东莞市高埗镇东圃小学广东东莞 523277)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水平的快速发展,当前在我国教育教学领域已经提出了新的有关对学生开展教学工作的教学理念。而由于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水平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当前的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教学时的教学模式,已经由以师为本转移到以生为本这一方面上来。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与我国传统化的教学模式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它同时也对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之中教学主体的侧重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就在很大的程度上进一步推动了我国融合教育的发展。为了更好的对以生为本教育理念进行探讨和研究,文章主要对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四年级思想品德课程之中融合教育发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研究,以此希望能够更好地推动我国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以生为本、思想品德课程、融合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2-168-01 引言:学生作为我国新时代发展前进的重要推动力,其思想品德合成和开展对其未来的思想观念端正与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以生为本教育发展理念作为我国新时代教育教学发展步伐下的一个新兴产物,它对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态度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而小学四年级思想品德课程的开展是当前以生为本教育教学理念的一个实验产物,它即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践行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可以很好的开展小学的思想品德工作,进一步推动我国融合教育的发展。 一.当前时代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小学品德教育课程开展的现状 (一)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忽略学生的实际体验 当前在我国小学品德教育课程开展的实际过程之中,大多数小学的思想品德教师往往存在着一个忽略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学习体验的教学现象,他们往往都只注重在正式开展教学过程中学生实际接收到知识的多少,而并未能够十分注重在开展教学过程之中学生去主动接收知识的这一个过程,这就使得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体验被忽视。同时,由于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师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以自身的知识为主要出发点,所以这就会导致小学的思想品德教师在正式开展思想品德教学的时候思想品德课本之中那些理论性的知识忽略,使得学生无法真正的理解当前小学思想品德课本制端存在的主要理论知识的意义所在。 (二)当前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之中情境创设的合理性差 根据我国当前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现实情况来看,部分的思想品德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忽略情景创设的这一个现象,而大部分教师也仅仅认为创设情景来开展教学工作一定是小学语文教师或者是英语应该做的工作。虽然在当前时代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充分的认识到了情境创设来开展教学的重要性,但是部分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在正式开展情景创设教学工作的时候往往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不合理性。比如说在正式开展小学四年级思想品德课程的时候,小学的思想品德教师会把一种实例来反复教授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去,这就导致学生在接受情景创设教学的时候会长期对此种方法产生厌烦感,从而增加精神过程之中的不合理性。 二.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品德课程教育的融合途径 (一)教师要具有以生为本的教育意识 小学的教师在正式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的将以生为本的教育意识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去,首先应当做的就是自身要具有以生为本的教育意识,这样才能够在正式对小学生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发挥其自身的积极主动性。举例来说,小学的思想品德教师在对学生开展四年级教学的时候首先应该对学生自身的思想品德水平进行了解,同时还要定期对学生测试,以此能够真正的了解到学生的水平所在。比如说像四年级思想品德课本之中的“珍爱生命”这一部分,小学的思想品德教师就要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教学工作。 (二)通过问题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更好的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之中突出生本的教育理念,小学的思想品德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以此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在对小学四年级思想品德课本之中的“交通与生活”这一部分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小学的思想品德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来扮演交通工具去发现生活之中使用他们的作用。这样既可以充分的激发四年级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也可以更好的将生本教育融入到四年级的教学之中来。 (三)通过多媒体设备实现教学的优化 小学的思想品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当前新时代下的多媒体用品来践行生本的教育理念,在对“通信与生活”这一部分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小学的思想品德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们来辨认生活中的通信设备,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去说通信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改变,以此来让学生发挥其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从而更好的开展我国新时代下的以生为本融合教育发展理念。 (四)探究性学习强化学生自主意识 小学的思想品德教师在正式开展“安全的生活”这一部分课程讲解的时候,教师应当将学生按照小组的形式分开,让学生自主性的在小组内部去探讨有关安全生活的这一部分内容,然后通过学生自己在课上汇报有关安全生活的事例让学生充分的了解生活中安全的意义所在。这样既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自主探讨意识,也可以为以生为本理念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之中,以生为本的发展理念在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对我国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宣传这种理念来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玉柱.浅谈生本教育理念[J]. 中国西部, 2017(11):104-105. [2]佚名.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教学探索[J]. 内蒙古教育, 2011(19):36-36. [3]王洪霞.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生本教育理念[J].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2(4):81-81.

学校核心理念

以翰墨传承文化,用特色创建品牌 办学特色:书法教育 办学理念:传承翰墨文化,奠定做人基石 理念的解读:我们认为,汉字在今天已不单纯是承载信息的符号,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将汉字本身演绎成为一种厚重的文化,而这种凝结着民族智慧、民族情感、民族精神的文化,我们称之为“翰墨文化”。这种独特的学校文化成为东里小学立校的根基和灵魂,发展的力量和源泉。 “传承翰墨文化”是书法教育的显著特征,是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它强调的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育者应确立文化育人的意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用博大精神的文化影响人,培育人。我们重视让小学生从小写好汉字,修习书法,既是让孩子接受汉字文化的熏陶,又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 “奠定做人基石”,是实施“书法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义务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它要求学校在培养人的过程中,不舍本逐末,不追求功利,始终把这个任务放在首位。所谓“做人基石”是指学生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知识技能、意志品质和人生智慧。我们强调“基石”概念,就是要确立正确的办学思想,准确把握学校的整体发展的方向,有效推动学校和谐发展。 办学思路: 以学生发展为基础,通过创设浓郁的书法氛围,探索以课堂为主,课外校外为两翼的新的教育模式,进一步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努力营造“翰墨校园”,为学生创建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为教师搭建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为学校构建提升教育品质、打造教育品牌的理想平台。 育人目标:字品人品俱佳 包含着两层意思: 字品,即东里师生应人人写一手漂亮的中国字; 人品,教师追求“仁爱、豁达、知性、儒雅”;学生追求“诚信、正直、聪慧、优雅”。教师文化:翰墨飘香育桃李,书道立德润童心 学生文化:书中华汉字,做龙之骄子 环境文化:构建富有中国韵味的墨香校园(墨香溢、茶香远、琴声扬、书声朗、诗情韵、画 意浓);

新教育核心理念

新教育理论内涵 1、核心理念:过一种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 2、价值取向:追寻理想,超越自我;成长着,并快乐着;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3、基本原则:(1)实践性原则,强调操作;(2)生成性原则;强调过程;(3)发展性原则,强调创新;(4)客观性原则,强调真实;(5)公益性原则,强调开放。 4、三大假设:(1)“十大行动”就是“教育共同体生活世界改造”的理想通道;(2)理想的教育实验不仅会改变作为因变量的被试,而且会促成实验活动主体自身的不断提高与完善;(3)随着“新教育实验”的不断推进,多元的、不同层级的教育共同体会在交往理性与交往道德上达成共识,会逐步形成这支团队所特有的科研机制与制度文化,进而形成自己特有的理论话语与实践范式,诞生“新教育学派”。 5、四重境界(1)使实验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2)使实验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3)通过实验使学校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4)通过实验使学校成为“新教育共同体”的“精神家园”与共同成长的“理想村落”。 6、五大观点:(1)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2)交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3)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4)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5)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 7、十大领域:理想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以及理想的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

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就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就是新的。

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选题: (一)研究背景: 二十一世纪要求公民不仅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还要具有较高的文 化素养和科学素养,新课程的实施就是顺应了这一时代要求。虽然,七年来, 我校也投入到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实验当中,努力改变以往陈旧落后、忽视 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教学方式,采用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培养善于学习、独立思考、不断探索、 勇于创新的合格公民。然而,我们却发现“教师越教越苦,学生越学越累”这 一现状依然很难改变。我们课题组张伟定校长完全以朋友的身份,向六年级某 班学生调查这样一个情况:“真正发自内心喜欢学习(指学校知识性内容)的同 学请举手”,结果只有寥寥几位!其实这种不喜欢学习、甚至憎恶学习的现象在 很多班级、很多学校都存在着。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的厌学呢?我想,原因是 多方面的,但主要核心就是我们对学生作为正在迅速成长的个体生命的忽视, 一味的“以师为本”,师生的本末倒置造成了学生的厌学,学生学习没有积极 性、主动性。那,如何解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要我学变成我 要学”这一个历史性的难题呢?广东教育科学研究所的郭思乐教授提出了“生本 教育”,它的办法就是:把学习还给学生。把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变为 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把学习还给学生,就像邓小平把土地还给农民, 学生的积极性空前提高。所以,如果我们要培养学生自持自悟、脚踏实地的学 习态度,增强学生敢于质疑、学会学习的科学意识,就必须实施生本教育,因 为生本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最本质的东西,能全面依靠学生的本能,最大程度地 发挥学生的潜能,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生命的提升。 (二)国内研究现状和选题意义: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历经十年的实验,取得比较成功的经验,这对 解决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极大的帮助。时下,全国很多省份的老师都纷纷 到广州取经,并积极的投入到生本教育的实验中。但是,郭思乐的生本教育体 —3—

朱永新新教育实验的五个核心理念

朱永新新教育实验的五个核心理念 集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与苏州市副市长于一身的朱永新先生,因其《我的教育理想》《新教育之梦》《创新教育论》《享受教育》等著作的相继问世和“新教育实验”突飞猛进式的发展,被人视作当今中国教育上的一匹黑马。 核心理念之一: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这里不是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是突出“一切人”。朱教授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家长的发展也没有学生的发展。教育目的本来就是为了人的发展,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要关注学生和教师、校长、家长以及社会上所有人的发展。无论他是贫困的,还是富贵的;无论他是愚昧的,还是睿智的;无论他是健全的,还是残疾的,都应该让他们快速地发展。新教育实验的目标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朱教授说,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态度,真正地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他认为,参加新教育实验的所有学校的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都要成功,相当部分的老师和学生都能够成才。所有参与实验的人都要感觉到自己在不断地进步,成长并快乐着。新教育实验的价值取向是“行动”。朱教授认为,只要行动,就有收获。不要坐而论道。你去做,你就行;你去做,你就能成功。不要瞻前顾后,不要犹豫彷徨。从加入实验这一天开始,就要真正地动起来。 核心理念之二: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朱教授说,目前以成败论英雄、以金牌论英雄、以升学多少论英雄的观点是错误的。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的关键是,教一些让学生一辈子真正有用的东西。朱教授说自己是苏州大学毕业的,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比北大、清华的学生差。他说,我甚至可以到北大、清华去做老师做教授。关键是怎么样让学生有一个真正辉煌的明天,而不仅仅是辉煌的今天。 核心理念之三: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 朱教授对精神的作用高度重视,甚至有点儿夸大。他说,好多人都问他:你的身体怎么这样好呢?他说不是身体好,是精神好。自己也有高血压、高血脂。但有了好的精神,就有了一切。他认为,死人与活人的最大区别就是死人的精神不再存在了。他说,有的人虽然活着,但精神不行,生不如死,与死人没有什么两样。这正应了诗人臧克家的一句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诗人虽然另有寓意,但朱先生却借此说明精神的重要性。重视精神,就要让人们不断地感受成功,从而不断地相信自我,不断地挑战自我,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核心理念之四: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 特色并不意味着圆满,但特色就是卓越。企业如此,学校如此,凡事莫不如此。去年美国的《时代周刊》评选了世界上九大新兴科技城市,苏州是惟一入选的亚洲城市。那么,能说苏州就是亚洲最好的城市吗?当然不能。但苏州有它的特色,它是一个把传统和现代结合得非常完美的城市,它有一体两翼的城市格局,又有两千五百多年的文化底蕴,是外商投资的聚集地。学校也是这样,没有自己的特色,是谈不上辉煌的。对个体生命来说也是

《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 模式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开题 报告 一、选题: (一)研究背景: 二十一世纪要求公民不仅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还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科学素养,新课程的实施就是顺应了这一时代要求。虽然,七年来,我校也投入到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实验当中,努力改变以往陈旧落后、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教学方式,采用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培养善于学习、独立思考、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合格公民。然而,我们却发现“教师越教越苦,学生越学越累”这一现状依然很难改变。我们课题组张伟定校长完全以朋友的身份,向六年级某班学生调查这样一个情况:“真正发自内心喜欢学习(指学校知识性内容)的同学请举手”,结果只有寥寥几位!其实这种不喜欢学习、甚至憎恶学习的现象在很多班级、很多学校都存在着。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的厌学呢?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核心就是我们对学生作为正在迅速成长的个体生命的忽视,一味的“以师为本”,师生的本末倒置造成了学生的厌学,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主动性。那,如何解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一个历史性的难题呢?广东教育科学研究所的郭思乐教授提出了“生本教育”,它的办法就是:把学习还给学生。把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把学习还给学生,就像邓小平把土地还给农民,学生的积极性空前提高。所以,如果我们要培养学生自持自悟、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敢于质疑、学会学习的科学意识,就必须实施生本教育,因为生本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最本质的东西,能全面依靠学生的本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实现学生

朱永新“新教育”的五大核心理念六大行动九大定律

朱永新“新教育”的五大核心理念六大行动九大定律 摩龙完小贺宏伟 五大核心理念 核心理念之一: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朱永新认为,教育目的本来就是为了人的发展,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要关注学生和教师、校长、家长以及社会上所有人的发展。新教育实验的目标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他认为,参加新教育实验的所有学校的教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新教育实验的价值取向是"行动",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核心理念之二: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朱永新说,目前以成败论英雄、以金牌论英雄、以升学多少论英雄的观点是错误的。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的关键是,教一些学生一辈子真正有用的东西。朱永新说自己是苏州大学毕业的,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比北大、清华的学生差。他说,他甚至可以到北大、清华去做教师、做教授。关键是怎么样让学生有一个真正辉煌的明天,而不仅仅是辉煌的今天。 核心理念之三: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朱永新对精神的作用高度重视,甚至有点儿夸大。他认为,死人与活人的最大区别就是死人的精神不再存在了。他说,有的人虽然活着,但精神不行,生不如死,与死人没有什么两样。这正应了诗人臧克家的一句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诗人虽然另有寓意,但朱永新却借此说明精神的重要性。重视精神,就要让人们不断地感受成功,从而不断地相信自我,不断地挑战自我,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核心理念之四: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朱永新说,特色并不意味着圆满,但特色就是卓越。企业如此,学校如此,凡事莫不如此。去年美国的《时代周刊》评选了世界上九大新兴科技城市,苏州是唯一入选的亚洲城市。那么,能说苏州就是亚洲最好的城市吗?当然不能。但苏州有它的特色,它是一个把传统和现代结合得非常完美的城市,它有一体两翼的城市格局,又有2500多年的文化底蕴,是外商投资的聚集地。学校也是这样,没有自己的特色,是谈不上辉煌的。 核心理念之五: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朱永新认为,如果说当今的教育对人的问题已经开始关注的话,那么,真正对于人类的问题,对于人类的命运,对于人类文化的发展延续,对于文明的进程,却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文明有可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或者说在我们这一代教育者的手里走向衰落。我们经常说文化的发展是人类发展和延续的根基。要想让我们的孩子、教师能够真正地融入社会,真正地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正义感,就要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他认为,阅读中外名着是对话的最好途径之一。 在潜能开发中体验"高峰" 朱永新说,长久的社会暗示,自然形成一种评价定势。你想激励一个学生,就不断地对他说"你行你行你真行",这样,再差的学生也会逐渐变得越来越行;你想毁灭一个学生,就不断地说他"不行不行你真笨",这样,再行的学生也会变得越来越笨。可见,只有自信,才能使学生的潜能充分开发,才华得到充分展示,从而获取"高峰体验"。所以,教师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启动学生的心理自信系统,让学生在自信中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撞击成功。一个停止撞击成功的学生,就意味着对自己失去了自信。

学习朱永新新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

学习朱永新新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

学习朱永新新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 洛新局老井小学周万红 朱永新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他指出:教育就是为了人,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为了一切的人,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师,要关注一切的人,帮助校长,帮助家长,帮助社会上所有的人去发展。无论他是贫困的,还是富贵的,还是愚昧的,还是智睿的,无论他是健全的还是残疾的,都应该为了他们,同时教育为了人的一切,这是我们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人的发展也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是值得我们教师去研究,去实践的。 朱永新新教育的目标:新教育的目标追求就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认识态度,才能真正地做到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我们认为参加我们实验的所有的学校的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有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有一种超越自我的一种精神。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都要成功,每个学生都要找到成功的感觉,相当部分的老师和学生都能够成材,最后有大的成就。每个老师都要成长,相当多的人能够成功,有一部分人能够成材,成就。所有实验的人都要感觉到自己在不断地进步,在成长着,成长并快乐着。这是我们追求的一种境界。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的新教育思想,触发我们去思考,我们在县教育局的极力倡导下,这段时间我认真学习了朱永新老师的《我的教育思想》,体味了朱老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建设书香生活环境”等教育内涵。 一、朱永新新教育思想给我的触动 1、朱永新老师认为,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他的新教育思想,引人深思,令人深受启发。 2、朱老师的新教育认为,理念: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新教育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既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 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利用“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等多种方法,才可以真正做到少教多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听观摩课、看生本课堂教育视频、上网查生本教育的资料,谈谈自己对生本教育的几点体会: 一、生本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生本教育的课堂,精彩的是学生,他们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作为教师,我们要相信,学生完全拥有自学的天赋和潜能,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学习掌握很多的知识,并能在自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与快乐。在生本的课堂上,学生是那样的投入,他们要合作、要交流,要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等,他们在课堂上表现的机会很多。总之,在生本的课堂上,所见到的学生,个个都处于一种积极主动学习的状态,在课堂上,他们可以发挥想象,积极思维,对事物都有着执着的探索精神。这种课堂,让学生充满了自信,让课堂呈现出精彩,学生活起来了,快乐起来了,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

觉学到了新知识。 二、生本课堂中,教师是课后的“引领者” 生本课堂主张教师不要给学生过多的干预,而是给学生学习尽可能的自主。在课堂上,教师只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领者,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是课堂的策划者,教师要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教师只是给学生指个方向,剩下的时间都交给学生,而学生在课下的准备工作也有趣而生动了,通过这种方式,大大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量。在生本教学中,教师要做好下面三点: 1、设置好前置性作业,放手让学生预习。 生本教学的原则是“不学不教,先学后教,让学生有备而来”。这“有备”就是指提前做好预习作业,做好上课的准备。可见,前置性作业的布置就尤为重要。通过“前置性作业”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学。学生通过先做后学,对新知识有了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从而更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的学习,提升课堂的有效性。因此如何设计布置“前置性作业”就成了生本教育操作的重要环节。 2 、组织好课堂学生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课堂上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交流、探究。每组选出组长,负责本组的纪律、任务分配等事务,组内成员有不明白的问题时,先在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 一切为了学生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对生本教育最核心实质的理解: 1、生本教育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教育。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的特点是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学。 2、生本课堂是探究与交流的课堂。生本教育要求学习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不仅包括课堂上的开放,而且包括课外的开放;生本教育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自主实践,既要独立学习和整合学科知识、对学习问题及任务独立探索,又要积极与其他个体协作交流;生本课堂要求教师不要轻易将问题和任务的结果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经过讨论、实践、探索等方式与伙伴一起归纳、推理和总结得出。 3、生本教育是使学生事先有准备的教育。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只是实现“学”的一种服务手段,学生的“学”才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而主张“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最后实现“不教而教”的目标。无论是“前置性作业”还是“前置性思考”,如果没有教师对学生事前的要求和准备,没有学生事前的“准备性学习”,在课堂上以生为本就成了一句空话。 4、生本教学是教师为学生而设计和服务的教学。我们要真正地为学生设计教学,做到心中有生,目中有人。“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参与为特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如果我们不尊重学生的心理能力和情感需要,一厢情愿地谋划教学内容和形式,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就易造成学生主体性的丧失。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包括他们对活动对象的兴趣和初始认识水平等等。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生本教育最核心实质的理念。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先学后教,先练后讲,以致达到不教而教的目的。"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对生本教育最核心实质的理解: 1、生本教育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教育。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的特点是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学。 2、生本课堂是探究与交流的课堂。生本教育要求学习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不仅包括课堂上的开放,而且包括课外的开放;生本教育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自主实践,既要独立学习和整合学科知识、对学习问题及任务独立探索,又要积极与其他个体协作交流;生本课堂要求教师不要轻易将问题和任务的结果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经过讨论、实践、探索等方式与伙伴一起归纳、推理和总结得出。 3、生本教育是使学生事先有准备的教育。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只是实现“学”的一种服务手段,学生的“学”才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而主张“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最后实现“不教而教”的目标。无论是“前置性作业”还是“前置性思考”,如果没有教师对学生事前的要求和准备,没有学生事前的“准备性学习”,在课堂上以生为本就成了一句空话。 4、生本教学是教师为学生而设计和服务的教学。我们要真正地为学生设计教学,做到心中有生,目中有人。“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参与为特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如果我们不尊重学生的心理能力和情感需要,一厢情愿地谋划教学内容和形式,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就易造成学生主体性的丧失。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包括他们对活动对象的兴趣和初始认识水平等等。 1.突出学生 2.突出学习 3.突出合作 4.突出探究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对生本教育最核心实质的理解: 1、生本教育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教育。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的特点是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学。

(完整word版)朱永新新教育理念

朱永新新教育理念 “新教育实验”主要内容归纳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一”就是一个核心理念“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二”就是两个目标:即“追求理想,超越自我”,“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三”就是三大改变:即“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 “四”就是四重教育境界,即让学校“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生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成为新教育共同体的‘精神家园’和共同成长的‘理想村落’”; “五”就是五个基本观点,即“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让师生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 “六”就是六大行动,即“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双语口才训练,建设数码社区,构筑理想课堂”; “七”就是七字内涵,即“成长,并且快乐着”; “八”就是八大理念,即“家庭教育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没有父母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成长,品德重于学问、状态大于方法,把童年还给孩子,无限地相信孩子发展的潜力,让孩子有一样属于自己的东西,让读书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让日记伴随孩子成长”; “九”就是九大教育定律,即“态度决定一切,说你行你就行,体罚

近乎无能,读书改变人生,课堂属于学生,性格主宰命运,特色就是卓越,理想创造辉煌,爱心产生奇迹”; “十”就是新教育在十大领域展开“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以及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新教育实验”十分强调行动,而且把“只要行动,就有收获”作为实验的价值取向。“新教育实验”的行动,其主旨不是提出多少深刻的教育理念,而是改变我们的教育行为,是一种追求教育行为改变的行动,是群众性、人人可以乐而为之的行动。“六大行动”就是“新教育实验”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践。“新教育实验”所有的理念、观点、追求的目标都将体现和转化为“六大行动”。

用生本理念润泽学校文化

用生本理念润泽学校文化 南鹰小学李毅 今天研讨会的主题是课堂改革,目标是提高质量。通观洋思、杜郎口与宜川经验,都紧扣主题,有效高效,甚至立竿见影,质量超高。其标志则是高考升学率或分数。这对一直浸在小学教育圈子的我来说,因遥远而不敏感。能触碰我神经的反而是广州的生本教育。能让我感动的则是深圳荆志强老师的课堂和他的学生。 广州之行让我明白,我们所学习的各型课堂,不过是冰山一角。正如生本理念本不陌生,它是课改的灵魂。然而,要成功建构生本课堂,形成生本课堂的长效机制并取得预期效果,老师才是关键因素。功夫总在课堂外,它需要考量老师的综合素养。如果我们只为改课而改课,则只能治标,不能治本,顶多产生短期效应,不能长久。我们应在生本理念的引领下,结合学校自身实际,不盲从,不打倒,而是整合自身优势,全方位建构生本理念下的学校文化。尤其是基于生本的师生行为文化。唯有如此,学校教育才会生态的健康发展。 我校开展生本教育改革试验,旨在以生本课堂建构为切入口,深入探索学校生本文化建设的路径与策略。怎样的学校文化才算是生本文化呢?对小学而言,我以为就是儿童文化。对南鹰而言,就是五彩文化。 为此,我校生本教育改革和生本文化建设,拟抓三个关键词:儿童、尊重、共学。 一、营造适宜儿童生长的微观环境,建设以“儿童”为核心的校园文化。 1.完善童心雅致的校园环境文化。 以童真童趣为价值取向,进一步完善学校景观文化、墙壁文化、楼道文化、走廊文化、教室文化和办公室、功能室、活动厅、厕所等场馆文化。力求从儿童的视角,让每一个学生参与相应区域的绿化、美化和文化设计、制作、展示与维护。让校园真正处处彰显儿童的作品,处处展示儿童的风采,处处关照儿童的感受。 2.建设完善五彩校本课程文化。 充分开发本校场馆师资与周边教育资源,紧扣艺术体育科技文学等儿童五彩社团建设的需要,构建五彩校本课程体系,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和校外活动辅导站建设,发展学生艺术体育特长,激活儿童志趣,开发儿童潜力。让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在儿童心中终生驻留。 二、营造尊重理解沟通的人文环境,践行以“尊重”为核心的行为文化。 生本课堂需要生本教师,生本教师需要师本校长。在校长的眼中,老师第一,学生第二。没有老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优质发展。本次加入生本教育实验基地,我的初衷其实很简单:为中青年骨干教师搭建一个专业成长的新平台,融入一个发展共赢的强大的新团队。这个团队中有全国知名教授郭思乐先生的引领,可以和全国一百多所学校牵手,让我们的老师有更多的机会交流、分享与展示,以共建我们的理念校园。在理想校园中,所有人都应该像世外桃源一样纯净,人与人不分男女老少,都能互相尊重,都能与人为善,都能理解包容,都可平等沟通,都愿协作共赢。在如今纷繁的世界里,如何靠近这一理想?唯有尊重、理解与沟通。仰望星空,实踏大地。 1.强化师德教育,修炼教育情怀。 加强生本教育理念的通识性培训与宣传,改革内部管理制度,形成生本教育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切实转变教师观念,去师道尊严,换人格尊重。营造平等尊重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化学课堂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化学课堂 [摘要] 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是新的素质教育理念中的一朵奇葩。本文就是在这一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的课堂实践与研究。事实表明,生本教育已经在我的高中化学课堂上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 [关键词] 生本教育教学模式高中化学教学理念 一、什么是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以激扬生命为宗旨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作用和价值就是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主动学习。郭教授在他的《教育走向生本》[1]一书中给生本教育下的定义是:所谓生本教育,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已经在广东、香港等地方的许多小学、中学开展起来,并且已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成为当今中国最有生命力的素质教育模式之一。 二、为什么要采用“生本教育”的教学方法 回顾历史,我们发现,无论是1200多年前韩愈的《师说》所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还是半个多世纪前苏联凯洛夫的《三中心论》即“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都是教师说了算,学生往往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其聪明才智受到限制,潜力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和拓展[2]。而生本教育却颠覆了这一传统模式,开创了教育教学的新天地。

三、生本教育的特点 生本教育的特点,首先是突出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其次是突出学习,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比学到知识重要许多倍;最后是强调交流式学习。 四、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及效果 (一)创设生动愉快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3]生本教育的化学课堂首先是教师课前积极充分地备课,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带着好奇心与问题进入学习。如学习原电池一节,可拿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5号电池及手机、mp3、数码相机里的电池来创设学习情境。 (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小组合作学习是生本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对问题共同探讨、共同解决的过程。通过小组合作预习探讨已经把本节课原电池中电流的形成过程基本了解。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就是鼓励学生大胆地谈见解,通过课堂上组与组之间激烈的争论,让思维碰撞出火花,使问题越来越清晰,知识越来越深入。学生通过这样的交流与合作,也增进了情感交流。当然,教师要及时加以适当的引导。 叶澜教授指出:活跃、和谐、民主、平等、欢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的潜能、创造性、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生长发展的“阳光、空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