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佛教书目

佛教书目

近代著名学者推荐的佛教必读书目

佛教自汉代从印度传入中国以后,很快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影响了一代代学人的思想,佛教经典著作也成为读书人必读的图书之一。如何阅读佛教图书,尤其是青年学子,在大量的佛教文献面前如何下手,成了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中国人读书,常从书目着手,而推荐书目,就起到了引领读书门径的作用。

我们知道书目是治学的重要工具,它不但可以提示文献的范围出处,还可以明了以往的研究成果,知道学术的发展梗概。中国古人讲究读书要考镜源流,书目的作用也在于此。

对于初学佛学者来说,佛学难学,难在三个方面:其一是,佛学文献浩如烟海,佛教文献汗牛充栋,但就各种版本的大藏经而言,数量浩瀚,数以千卷,初学者不知道该读什么书,束手无策,茫然无序,见到一本读一本,或者人家读什么,我也读什么,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来读书,因此收效甚微。

其二是读书没有顺序,佛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有着严密的知识体系,什么书先读,什么书后读,其中有一定的知识逻辑关系在内,有许多人一开始就没有一个正确的门径!不知道按照什么科学的顺序进入佛学的殿堂,化力大,受益小。

其三,许多人学习佛教,大多是自学的,缺少老师的指导,而一份好的书目,就是一个好的老师,可以指导你正确地阅读佛书。

此外,对于指导大众阅读佛教经典的人来说,也需要有一份好的书目,并凭借书目指导别人。我国先贤,历来重视为学生开书目,其意义即在于此。开书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青年学子开佛学必读书目或推荐书目,更难。但毕竟有许多人尝试做这项工作。

明末天台宗大师蕅益智旭(1599~1655)曾经著有《阅藏知津》一书,该书共四十八卷。蕅益大师将大藏经所收一七七三部之佛典分成经、律、论、杂四部,并加以扼要解说。蕅益大师说:“历朝所刻藏乘,或随年次编入,或约重单分类,大小混杂,先后失准,致使欲展阅者茫然不知缓急可否。”因此他发心阅读全部大藏,随阅随录,撰写成这本书目。他的目的是要读者借此辨别读书方位,使得未曾阅书者“知先后所宜”。这是一份比较完备的佛教书目,收书详尽,分类正确,排比科学。蕅益大师在书中详细正确地介绍了佛教文献的基本情况,但因介绍的书籍数量庞大,共有2000种之多,不适合普通人的阅读。虽然后来另有《小阅藏知津》四卷,是纂辑原书其要而成的简约本,但列举的佛书也是过多,也不便于普通大众和青年学生的阅读。

鉴于此,近代以来,一些著名的专家学者也纷纷为青年学子开设书目,推荐最基本的佛教典籍,指点青年阅读门径。

1923年,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开创者之一的胡适先生应北平清华学校学生的邀请,为该校的学生开了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胡适先生开出的这份书目,共列出学生必读图书190种,共三大类。胡适先生开这份书目的目的是帮助普通的青年人比较系统的学习国学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治国学的门径”。在这份书目中,胡适先生列出了23种佛教的阅读书目。胡适为了使得这份书目更加适用于个人阅读需要,还在每本图书下面注明比较好的又容易买到的版本,供读者选择。这23种佛学图书依次是:

1,《四十二章经》,金陵刻经处版本。

2,《佛遗教经》,金陵刻经处版本。

3,《异部宗轮论述记》,窥基著,江西刻经处版本。

4,《大方广佛华严经》,东晋译本,金陵刻经处版本。

5,《妙法莲花经》,鸠摩罗什译,金陵刻经处版本。

6,《般若纲要》,葛慧著,扬州藏经院版本。

7,《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玄奘翻译,此书版本较多,胡适没有要求。

8,《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鸠摩罗什等译,此书版本也很多,胡适没有要求。。

9,《阿弥陀经》,鸠摩罗什译,无版本要求。

10,《大方广园觉了义经》,(即《园觉经》)佛陀多罗译,金陵刻经处白文本。

11,《十二门论》,鸠摩罗什译,金陵刻经处版本。

12,《中论》,鸠摩罗什译,扬州藏经院版本。

13,《三论玄义》,隋吉藏著,金陵刻经处版本。

14,《大乘起信论》(胡适在此书后注明“伪书”二字,提出了他个人的看法。)金陵刻经处沙门真界撰注本。

15,《大乘起信论考证》,梁启超著,《东方杂志》十九卷十九——二十三号。

16,《小止观》(一名《童蒙止观》)智顗著,金陵刻经处版本。

17,《相宗八要直解》,智旭直解,金陵刻经处版本。

18,《因明人正理论疏》,窥基著,金陵刻经处版本。

19,《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慧立著,常州天宁寺版本。

20,《华严原人论》,宗密著,正书局合解本。

21,《坛经》,法海录,通行本。

22,《古尊宿语录》,《大藏经》缩印本腾字四至六。

23,《弘明集》僧祐集,金陵刻经处版本。

胡适开好书目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有赞扬的也有批评的,也有人说他所列举的图书太多了,一个在学青年没有这么多的时间来读完它。后来胡适把书目做了一点修改精简,同年在《清华学刊》上发表,题目改为《实在的最低限度的书目》,并将原来23种佛学基本图书压缩成4种,即《佛遗教经》,《法华经》,《阿弥陀经》和《坛经》。胡适认为这是学习佛学的最低入门书了。

梁启超对胡适的书目不以为然,他批评胡适的书目随意性太大,而且有遗漏。他自己也为清华学校的学生开了一个《国学入门书要目》,收书160种,其中佛学的书目他仅开了一种,即《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而且他认为这本书对青年学生而言,作为随意浏览就可以了,并不是青年学生的必读书。

但事情并没有结束,学者开书目的热情很高。时间仅仅隔了一年,1924年,章太炎先生也为中学生开了一份《中学国文书目》,奇怪的是他为中学生推荐了39种国学图书,而佛学图书仅有一本,这就是有一定阅读难度的龙树的著作《中论》。《中论》又称《中观论》或《正观论》,印度龙树著,后秦鸠摩罗什译,4卷。系印度中观派对部派小乘佛教及其他学派进行破斥而显示自宗的论战性著作。主要内容是阐发“八不缘起”和“实相涅盘”,以及诸法皆空义理的大乘中观学说。《中论》的思想,对后来大乘佛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此论在中国的影响也很大。先是鸠摩罗什弟子僧肇弘传此论,据此论义撰写了《不真空论》等多篇论文。后有吉藏撰《中观论疏》,进一步发挥此论的思想,并将此论和《百论》、《十二门论》一起作为依据,正式创立了三论宗。章太炎先生要中学生阅读《中论》显然是过高的要求了。

1925年,著名的历史学家顾诘刚为有志于研究中国史的青年学生开设了一份书目,共14种,其中与佛教相关的书籍有两种,一种是杨衔的《洛阳伽蓝记》,顾先生认为“读此书,可以知道北朝人的生活和他们崇信佛教的状况”。另一种是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辩机编)。顾先生说,阅读此书“可知西域诸国的神话和佛教势力”。

国学大师钱穆曾经提出,有7本书是每一个中国人所必须读的,其中就有惠能的《六祖坛经》一部。

近几十年来,为学子推荐佛教图书,又有了新的气象。许多人在不同的场合,各自向读者推荐自己认为必读的佛学书。如郭沫若和胡道静推荐阅读《大唐西域记》,历史学家蔡尚思推荐《金刚经》,台湾著名学者严耕望则推荐慧皎的《高僧传》。

2000年1月22日和1月29日,上海《文汇读书周报》连续两期刊登了北大、清华的两份推荐书目,引起了图书馆界同仁和一些读书人的注意。很巧的是这两份书目都不是该校图书馆编的,清华的书目是该校教务处和人文社会科学院参考校内外专家的意见提出的,选书80种(实际是85种)。北大在百年校庆时约请校内外五十多名教授拟定了一份书目,选书六十种。从开书目的人员阵容来看,当然是具有权威的。这两份书目的阅读对象,据两校称是为大学本科生开的。

在佛教方面,北大推荐了僧肇的《不真空论》、《物不迁论》和范稹的《神灭论》,这三篇其实都是论文,任继愈先生的《汉唐佛教思想论集》都收入了,而且作了校订,有今译。要读这三篇文章,最好看任氏此书。此外就是六祖惠能的《坛经》了。清华大学只向学生推荐了《坛经》一书。

当然,开书目并无成法,而评价书目的标准似乎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尺度,也很难说此优彼劣。这里所介绍的一些佛学书目只是供大家参考。

佛学书目除了教外人士的努力推荐外,教内人士也有推荐,虽然数量不多,影响不大,但还是在不同程度上起了积极的作用。其中释常惺民国时期撰写的《佛学重要书目》,无疑是一份比较好的书目。

释常惺(1896~1938),俗姓朱,名寂祥,又名优祥。法名常惺,自署雉水沙门。如皋柴湾人。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由福成寺自成和尚剃度出家。1913年 (民国二年)毕业于如皋县立师范学校,后入上海华严大学,习禅于常州天宁寺,至浙江四明观宗寺随谛闲法师研习天台教观,人观宗社继续深造。1921年,于安庆迎江寺举办佛教学校。1924年,赴庐山出席第一次世界佛教联合会会议。1925年,应邀至福建厦门南普陀寺协助太虚法师创办闽南佛学院, 1930年,于北京主办柏林教理研究院,任教务主任,兼任世界佛学苑常备委员、北京万寿寺住持及锡南留学团团长。后赴厦门继太虚法师任南普陀寺住持,兼闽南佛学院院长。1935年,辞职养病于上海。1936年,任中国佛教协会秘书长。1938年11月圆寂。著有《因明论要解》、《圆觉经讲义》、《佛学概念》、《贤首概要》、《大乘起信论亲闻记》等。常惺法师认为,佛教正藏五千卷,续藏八千轴,还有唐以来历代佛教著述,还不在此数,因此,要在佛教文献中畅游,有一定难度,因此有必要为读者选择适合的佛书,这是很重要的事情。他说:“吾人优游佛海,欲识津涯,诚非易事。兹为修学便利起见,择其尤关重要者,分普通专门二种,介绍如次。”

常惺法师在佛学的普通书目中,一共列出11种,其中有三种是佛学工具书,如《佛学大辞典》,《教乘法数》,《翻译名义集》等。其他8种是:《大乘起信论》,《维摩经》,《金刚经》,《园觉经》,《楞严经》,《法华经》,《涅般经》,《华严经》。

常惺法师在书目中还说明了他推荐的理由,比如对于《大乘起信论》,胡适说它有伪书嫌疑,其他一些人对此书也有不同看法,常惺法师说《大乘起信论》一书,“按起信论以一心二门,详细发明吾人一心生灭与不生灭之相,诚为入佛之坦途。虽新会梁氏根据日人之说指为支那所撰述,南京内院根据唯识斥为似教,实于本论之价值无损,且可增进研究之兴趣。”在专门书目中,常惺法师按照专宗来推荐,例如,他在三论宗中推荐了8种图书,在唯识宗中推荐了17种,在天台宗中推荐了7种。在贤首宗中,推荐了8种。在净土宗中,推荐了8种。这份书目之所以有很大的学术价值,还在于常惺法师每每说明他之所以推荐的理由。后来这份书目被北平<国学专刊>全文刊登。

武昌《海潮音》杂志社也在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的二月,发表了《佛学入门书举要》,推荐了50种佛学入门必读书,分8大类编排,即通论、杂论、文献、辞典、历史、经解、各宗之专论,以及佛教文学。

此外还有一些佛学院开设的书目,主要阅读对象为佛学院的学生。书目按照佛学院的学习年份来设计。金陵刻经处曾经选择典型者印刷出版。如第一年上半年必须阅读《四十二章经》

和《佛遗教经》等8种,下半年阅读《大乘起信论》等6种,闲暇时候阅读《百法明门》。第二年阅读《楞严经》,闲暇时候阅读《大乘止观》。第三年阅读《园觉经》等10种,闲暇时候阅读《地藏经》等5种。三年以后可专学一宗典籍,分别开有10宗的专题书目。

关于佛教的书目有许多种,比如专题书目、《大藏经》纲要目录,群经目录,历代书目,藏书目录,佛经出版目录等等。本文就佛学图书的推荐目录作了一番浮光掠影的介绍,以饕于读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