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2,数据库表的创建与维护

实验2,数据库表的创建与维护

实验2,数据库表的创建与维护
实验2,数据库表的创建与维护

《数据库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数据库表/视图的创建与维护实验班级 2011211309

组号13

组员姓名浦倩杨洋

实验目的

1.掌握将E-R图转换为数据库逻辑模式(关系表)的方法。

2.通过进行数据库表的建立操作,熟悉并掌握在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中建立表的方法,理解关系数据库表的结构,巩固SQL标准中关于数据库表的建立语句。

3.通过对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中建立、维护视图的实验,熟悉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中建立和维护视图的方法,理解和掌握视图的概念。

4.掌握从Excel表向Microsoft SQL Server关系数据库导入数据的方法,利用实际数据建立GSM网络配置数据库。

实验环境

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实验平台。

实验内容与步骤

1. 阅读《GSM移动通信网络配置数据库》课程实验背景资料-11-v4.doc,将其中数据需求转化为E-R图。具体的E-R物理模型图如下:(主键和外键关联已在图中显示)

2. 写好SQL脚本文件(包括多个create table、create view等命令),一次性生成表和视图,在Microsoft SQL Server中打开SQL脚本文件并执行。写好的SQL脚本见附录。

3.数据导入

选择要导入的数据源,原始数据要进行去空行,删除中文行等操作。

选择要导入的数据库名。

选择复制整个表

将数据源和数据库中的表对应起来。

系中属性名字不相同的情况下,可以编辑映射将他们联系起来。

成功导入数据。(因为导入数据可能出现一些小问题,所以本次实验的所有实体数据是分开导入的。)

4.创建视图(脚本见附录)

A. 在表“小区基本信息”上创建“LAC号为14121的小区基本位置信息”

视图CellInfo,属性包括(CellID、所属地区、LAC号、经度、纬度)。

B. 在表“20个小区一周分钟级话务数据”上创建“全速率话务量平均值大于23的小区话务量数据信息”视图CellCallInfo,属性包括(CellID、平均半速率话务量率、平均拥塞率)。

C. 创建“MscID = 5214的MSC管辖的BTS的基本信息,及其BTS对应的

天线基本信息。

附录:(SQL脚本)

create view CellInfo as

select CellID,AreaName,LAC,Longitude,Latitude

from CELL

where LAC=14121

go

create view CellCallInfo as

(

select CELLID,avg(rate) as avg_r,avg(callcongs) as avg_c from HuaWu

group by HuaWu.CELLID

having avg(traff)>23

)

Go

create view ParMscInfo as

select BTS.*,Antenna.*

from MSC,BSC,BTS,CELL,Antenna

where

MSC.MscId=5214 and

MSC.MscId=BSC.MscId and

BSC.BscId=BTS.BscId and

BTS.BtsName=CELL.BtsName and

CELL.CellId=Antenna.CellId

go

use [victory]

Go

create table MSC (

MscID int not null,

MscName char(256) null,

MscCompany char(256) null,

MscLongitude float null,

MscLatitude float null,

MscAltitude float null,

primary key(MscID)

)

go

/*==============================================================*/ /* Table: BSC */ /*==============================================================*/ create table BSC (

BscId int not null,

BscName char(256) null,

BscCompany char(256) null,

Latitude float null,

Longitude float null,

MscID int null,

primary key(BscId),

foreign key(MscID) references MSC

)

go

/*==============================================================*/ /* Table: BTS */ /*==============================================================*/ create table BTS (

Btsname char(256) not null,

BscId int null,

Latitude float null,

Longitude float null,

Altitude float null,

BtsCompany char(256) null,

BtsPower int null,

primary key(Btsname),

foreign key(BscId) references BSC

)

go

/*==============================================================*/ /* Table: MS */ /*==============================================================*/ create table MS (

IMEI char(256) not null,

MSISDN char(256) null,

UserName char(256) null,

MSCompany char(256) null,

gsmMspSense float null,

gsmMsHeight float null,

gsmMspFout float null,

MZONE char(256) null,

primary key(IMEI)

)

go

/*==============================================================*/ /* Table: "CELL" */

/*==============================================================*/ create table "CELL" (

CellID int not null,

LAC int not null,

BtsName char(256) null,

AreaName char(256) null,

Longitude float null,

Latitude float null,

Direction float null,

Bcch int null,

primary key(CellID),

foreign key(BtsName) references BTS

)

go

create table Antenna (

CellID int not null,

AntennaHeight float null,

HalfPAngle float null,

MaxAttenuation float null,

Gain float null,

AntTilt float null,

Pt float null,

MsPwt float null,

primary key(CellID),

foreign key(CellID) references CELL

)

go

/*==============================================================*/ /* Table: PinDian */ /*==============================================================*/ create table PinDian (

CellID int not null,

Freq char(256) not null,

primary key(CellID,Freq),

foreign key(CellID) references CELL

)

go

/*==============================================================*/ /* Table: LinQu */ /*==============================================================*/ create table LinQu (

CellID int not null,

AdjCellId int null,

CellLac float null,

AdjCellLac float null,

foreign key(CellID) references CELL

)

go

/*==============================================================*/ /* Table: LuCe */ /*==============================================================*/ create table LuCe (

KeyNum int not null,

CellID int null,

Latitude float null,

Longitude float null,

RxLev float null,

primary key(KeyNum),

foreign key(CellID) references CELL

)

go

/*==============================================================*/

/* Table: HuaWu */

/*==============================================================*/ create table HuaWu (

CellID int not null,

DATA datetime not null,

TIME datetime not null,

nTCH float null,

traff float null,

rate float null,

thtraff float null,

callnum float null,

congsnum float null,

callcongs float null,

primary key(DATA,TIME,CellID),

foreign key(CellID) references CELL

)

go

实验要求

本实验内容比较繁多,要求同学一定要进行完全的实验,并做出详尽的记录。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如何使用SQL语言创建新的关系,以及设置主键和外键。在创建外键的时候,要注意其引用的主键要在其之前创建,也就是说,在实验开始的时候,我们没有注意到创建不同的关系的顺序问题,导致不能够成功执行脚本。在导入数据的过程中,一周内的话务信息不能够成功导入,问题是话务

信息的主键DATA和TIME,仅由这两个属性不能够唯一确定一次话务信息,所以我们只能删除主键,将话务数据导入。另外的问题是,数据源的属性名称可能与数据库中的属性名称不同,这时导入数据时系统不能够自动映射出他们之间的关系,所以要在导入数据时手动编辑映射。编辑脚本语言时,要注意视图必须在最前面。总之,虽然在实验之前已经较熟悉SQL语言的相应应用,但是在实验的过程中仍然会出现很多问题,这让我们收获了耐心严谨的学习态度。

实验五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实验

实验五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实验 一、实验目的 使学生熟练掌握使用SQL、Transact-SQL和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向数据库中定义的表和视图输入数据、修改数据和删除数据的操作。 二、实验环境与实验准备工作 实验环境:Microsoft Windows xp操作系统,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标准版或企业版。 实验准备工作:在开始本实验之前,请回顾教科书的相关内容(数据更新) 三、实验内容和设计 基于实验一建立的“图书读者数据库”(Book_Reader_DB),使用SQL Server 2000企业管理器和在SQL Server 2000查询分析器的Transact-SQL语句输入区输入Transact-SQL语句的两种方法,实现对Book_Reader_DB中“图书”、“读者”和“借阅”三个表的数据插入、修改和删除。 1、使用SQL Server 2000企业管理器对三个表进行数据更新 在“图书读者数据库”(Book_Reader_DB)中,点击“表”结点对应的表,然后点击鼠标右键中的“打开表”→“返回所有行”,如图1所示,将显示对应表中的所有数据,如图2所示: 图1 SQL Server 2000控制台界面 图2 SQL Server 2000中显示表中的数据 根据上述打开表的步骤,将对应的表打开后,在表中输入或修改下列数据,并删除一些过时的数据。 图书表

读者表 借阅表 2、使用SQL Server 2000中的查询分析器的Transact-SQL语句输入区输入Transact-SQL 语句对三个表进行数据更新。 打开SQL Server 2000的查询分析器(注意要对数据库Book_Reader_DB进行数据更新),在Transact-SQL语句输入区中输入Transact-SQL语句实现对三个表进行数据更新。输入的数据如下所示表所示。在插入、删除或修改表中的数据时,特别要注意SQL语句的格式、输入数据的类型,插入、删除或修改的数据要确保数据之间的关联以及在实验一建立表时所设定的一些约束。

实验2 创建数据库和表

实验2 创建数据库和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MySQL数据库中的存储引擎分类 2.了解表的结构特点 3.了解MySQL的基本数据类型 4.了解空值的概念 5.学会在MySQL界面工具中创建数据库和表 6.学会使用SQL语句创建数据库和表 二、实验准备 1.首先要明确,能够创建数据库的用户必须是数据管理员,或是被授权使用 CREATE DATABASE语句的用户。 2.其次,确定数据库包含哪些表,以及所包含的个表的数据结构,还要了解 MySQL的常用数据类型,以及创建数据库的表。 3.此外还要了解两种常用的创建数据、表的方法,即在界面管理工具中创建 和使用CREATE DATABASE 语句创建。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一)数据表描述 创建用于企业用于管理的员工管理数据库,数据库名为YGGL,包含员工的信息,部门信息,及员工的薪水信息。数据库YGGL包含下列三个表: Employees:员工信息表 Departments:部门信息表 Salary:员工薪水情况表 Employees表结构 Departments表结构

Salary表结构 (二)实验内容 1.使用命令行方式创建数据库YGGL。 1)打开MySQL command line client,输入管理员密码登录,使用CREATE 语句创建YGGL数据库。 2)在YGGL数据库存在的情况下,使用CREATE DATEBASE语句新建数据 库YGGL,查看错误信息,再尝试加上IF NOT EXISTS关键词创建YGGL,看看有 什么变化。 3)使用命令方法创建数据库YGGL1,要求数据库字符集为utf8,校对规 则为utf8_general_ci。 2.使用SQL语句在YGGL数据库中创建表employees 1)执行创建表Employees的Sql语句。 3.使用SQL语句删除表和数据库 1)删除表Employees。 2)删除数据库YGGL。 3)复制表Employees,命名为Employees1。使用命令行将表Emloyees1 中的Emailaddress列删除,并将Sex列的默认值修改为男。

实验一数据库及基本表的建立

实验一数据库及基本表的建立 一、实验目的 1、掌握SQL SERVER的查询分析器和企业管理器的使用; 2、掌握创建数据库和表的操作;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1、练习使用SQL语句、企业管理器(Enterprise Manager)创建数据库; 2、练习使用SQL语句、企业管理器(Enterprise Manager)创建数据库表;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1.计算机及操作系统:PC机,Windows 2000/xp; 2.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ver 2005;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 题目1、创建数据库“学生情况”: 实现代码及截图: SQL语句 Create database 学生情况 查询分析器执行情况 :SQL语句及执行结果截图显示 找到主数据文件和日志文件,观察大小,并给出截图。

题目2、将数据库“学生情况”改名为“student” SQL语句 EXEC sp_renamedb学生情况, student 查询分析器执行情况: SQL语句及执行结果截图显示 题目3、创建基本表 S表 含义字段名字段类型字段 宽度 说明学号Sno Char10主键,不允许为空姓名Sname char10不允许为空 性别Ssex char2取值为男或女

C表 Sc表: 创建各表的实现代码及截图:

查询分析器执行情况: SQL语句及执行结果截图显示

题目4*、用sql语句将C表中的ccredit改为整型,同样约束为0-20之间 题目5、用sql语句在S表中添加一格“备注”字段remark,变长字符型,长度30,并保存结果

数据库实验报告

数据库实验报告

武汉理工大学 学 生 实 验 报 告 书 实验课程名称 数据库系统概论 开 课 学 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指导老师姓名 学 生 姓 名 学生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 实验课成绩

2013 — 2014 学年第二学期实验课程名称:数据库系统概论 实验项目名称SQL SEVER 2000的系 统工具及用户管理 实验 成绩 实验者专业班 级 组别 同组者实验 日期 2014年4 月24日

第一部分:实验分析与设计(可加页) 一、实验内容描述(问题域描述) 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SQL SEVER 2000的功能及组成,熟练掌握利用SQL SEVER 2000工具创建数据库、表、索引和修改表结构及向数据库输入数据、修改数据和删除数据的操作方法和步骤,掌握定义数据约束条件的操作。 二、实验基本原理与设计(包括实验方案设计,实 验手段的确定,试验步骤等,用硬件逻辑或者算法描述) 实验内容和步骤: (1)熟悉SQL SEVER 2000的界面和操作。 (2)创建数据库和查看数据库属性。 (3)创建表、确定表的主码和约束条件。 (4)查看和修改表的结构。 (5)向数据库输入数据,观察违反列级约束时出现的情况。 (6)修改数据。 (7)删除数据,观察违反表级约束时出现的情况。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Windows XP SQL SERVER 2000

第二部分:实验调试与结果分析(可加页) 一、调试过程(包括调试方法描述、实验数据记录, 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发现的问题等) 没有错误 错误:未能建立与WORKEPLACE\XUMENGXING的链接SQL Server 不存在或访问被拒绝 原因:未启动数据库服务 二、实验结果及分析(包括结果描述、实验现象分 析、影响因素讨论、综合分析和结论等) 实验结果部分截图:

实验二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

实验二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 一、实验目的 (1)了解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及其结构特点; (2)了解SQL Server 2000的基本数据类型及空值的概念; (3)掌握在企业管理器中创建数据库和表; (4)掌握使用Transact-SQL 语句创建数据库和表。 (5)掌握在企业管理器中对表进行插入、修改和删除的操作; (6)掌握使用T-SQL 语句对表进行插入、修改和删除的操作; (7)了解T-SQL 语句对表数据库操作的灵活控制功能。 二、实验环境: Window XP 系统、SQL Server 2000 三、实验内容和原理 1、实验内容 创建用于医院管理的病人管理数据库,数据库名是Patient_manager ,包含病人的信息、住院信息和病人的医疗信息。数据库Patient_manager 包含下列3个表: (1)Jibenqingkuang :基本情况表; (2)Zhuyuanxinxi :住院信息表; (3)Yiliaoqingkuang :医疗情况表。 各表的结构如下: Jibenqingkuang 表: 字段名 数据类型和长度 空值否 说明 PatientID Char(4) null 住院号 Name Char(8) Not null 姓名 Birthday Datetime(8) Not null 出生日期 Sex Bit(2) Not null 性别 Merry Char(2) Not null 婚姻状况 Adderss Varchar(50) Not null 地址 PostID Char(6) null 邮编 Phone Char(11) null 电话 Department Char(3) null 病房 字段名 数据类型和长度 空值否 说明 Department Char(3) Not null 病房

实验一 创建数据库和表1

实验一创建数据库和表 一、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创建、打开和关闭数据库的方法 (2)熟练掌握表结构的设计和修改方法 (3)掌握为字段设置字段属性的方法 (4)熟练掌握为表定义主键的方法 (5)熟练掌握建立表间关系 二、内容和主要步骤 1.创建空数据库 建立“选课系统.accdb”数据库,并将建好的数据库文件保存在“D:\实验一”文件夹中。操作步骤: 图1-1创建教学管理数据库 (1)在Access 2010启动窗口中,在中间窗格的上方,单击“空数据库”,在右侧窗格的文件名文本框中,给出一个默认的文件名“Database1.accdb”。把它修改为“选课系统”如图1-1所示。 (2)单击按钮,在打开的“新建数据库”对话框中,选择数据库的保存位置,在“D\实验一”文件夹中,单击“确定”按钮,如图1-2所示。 (3)这时返回到access启动界面,显示将要创建的数据库的名称和保存位置,如果用户未提供文件扩展名,access将自动添加上。 (4)在右侧窗格下面,单击“创建”命令按钮,如图1-1所示。 (5)这时开始创建空白数据库,自动创建了一个名称为表1的数据表,并以数据表视图方式打开这个表1,如图1-3所示。

图1-2“文件新建数据库”对话框 (6)这时光标将位于“添加新字段”列中的第一个空单元格中,现在就可以输入添加数据,或者从另一数据源粘贴数据。 图1-3 表1的数据表视图 2.数据库的打开 以独占方式打开“选课系统.accdb”数据库。操作步骤: (1)选择“文件”→“打开”,弹出“打开”对话框。 (2)在“打开”对话框的“查找范围”中选择“D:\实验一”文件夹,在文件列表中选“选课系统.accdb”,然后单击“打开”按钮右边的箭头,选择“以独占方式打开”。如图1-4所示。

数据库创建数据库和数据表实验报告

的方法。 二、实验环境 Windows7操作系统,SQL Server软件。 三、实验内容 在SQL Server中创建数据库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窗口中使用可视化界面,通过方便的图形化向导创建,二是通过执行Transact-SQL语句创建。

应外码做CASCADE操作。 四、实验步骤 创建数据库 CREATE DATABASE teacher 创建数据表 sno char(10) not null primary key, sex char(2) check(sex in('男','女')) not null, canme varchar(8) not null , DOB datetime, dept varchar(10), telno char(11) not null, ) create table COURSE( con char(5) not null primary key, cname varchar(10) not null, Cpno char(5), teacher varchar(8) not null, credit smallint, ) create table SC( son char(10) not null primary key, con char(5) not null primary key, score decimal(6,2) check(score in(score<'100'||score>'0')), )

五、实验心得 在这次数据库实验中,我初步的了解到了SQL的一些基本的操作,例如查询分析器的界面用法,也明白了大写小写并不影响数据查询,也知道了如何去创建数据库和数据表。虽然在实验中出现了bug,不过通过书本都找解决了。

实验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

实验 2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实验 本实验需要 2 学时。 一、实验目的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使用SQL 、Transact-SQL 和SQL Server 企业管理器建立数据库、表、修改数据库、表和删除数据库和表的操作。 二、实验内容和步骤 1.创建数据库 1)在企业管理器中创建数据库姓名_数据库名,要求: ●数据库姓名_数据库名初始大小为10MB,最大大小为50MB,数据库自动增长,增长方式是按5%比例增 长; ●日志文件初始大小为2MB,最大可增长到5MB,按1MB增长; ●数据库的逻辑文件名和物理文件名均采用默认值; ●(分别为姓名_数据库名和e:\姓名\data\姓名_数据库名.mdf ●事务日志的逻辑文件名和物理文件名也采用默认值。 ●(分别为姓名_数据库名_LOG和e:\姓名\data\姓名_数据库名_LOG.ldf) 2)②使用T-SQL语句创建数据库姓名_数据库名_2,要求同1; Create database 姓名_数据库名_2 On (name=STUDENT_01_data, filename='e:\姓名\data\姓名_数据库名_2.mdf', size=10, maxsize=unlimited, filegrowth=10%) log on (name=student1_log, filename='e:\姓名\data\姓名_数据库名.mdf', size=2, maxsize=5, filegrowth=1) 2.创建表 以上面创建的数据库为例,创建表。创建表实际上就是创建表结构,再向表中输入数据。既可以使用企业管理器创建表,也可以用Transact-SQL命令创建表。

实验一-创建数据库和表

实验一-创建数据库和表

实验一创建数据库和表 1、目的和要求 (1)了解SQL Server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2)了解表的结构特点 (3)了解SQL Server的基本数据类型。 2、实验内容 (1)实验题目 ①创建一个新的数据库。创建用于企业管理的员工数据库,数据库名称为YGGL。 ②在创建好的数据库YGGL中创建数据表。考虑到数据库YGGL中包含员工的信息、部分信息以及员工的薪水信息,所以数据库YGGL应该包含三个表:Employees(员工自然信息)表、Departments(部门信息)表和Salary(员工薪水情况)表。 3、实验步骤 (1)在对象资源管理器中创建数据库YGGL。

(2)删除数据库YGGL。 ①界面操作删除数据库 删除数据库YGGL时,右键单击数据库,弹出菜单点击“删除”,弹出“删除对象”窗口,确认删除。 ②T-SQL语句删除数据库

在代码空白处右击鼠标,弹出菜单选择“执行(X)”或者键盘“F5”运行代码,在下方会显示运行成功。 此时在左侧“对象资管理器”中右键点击“数据库”选择刷新数据库,会发现数据库“PX”已经删除。 注意:当执行过一遍代码时,也就是执行了T-SQL语句删除数据库后再次执行代码会出现这样的警告。原因是由于执行过一遍T-SQL语句,进行操作的数据库已经被删除,不存在。 (3)使用T-SQL语句创建数据库YGGL。

新建查询后,在窗口中输入上面代码,右键代码空白处执行。然后在“对象资源管理器”中查看。如果“数据库”列表中并未列出YGGL数据库,则单击右键“数据库”,选择“刷新”选项,“数据库”列表中就会出现创建的YGGL数据库。 (4)在对象资源管理器中创建表。 ①创建表。Employees(员工自然信息)表、Departments(部门信息)表和Salary(员工薪水情况)表。 在对象资源管理器中选择创建的数据库“YGGL”,展开数据库YGGL,选择“表”,右键单击“表”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新建表”。将表保存并命名为“Employees”。下面是相同方法创建的Employees(员工自然信息)表、

实验一 创建数据库和表

实验一创建数据库和表 1、目的和要求 (1)了解SQL Server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2)了解表的结构特点 (3)了解SQL Server的基本数据类型。 2、实验内容 (1)实验题目 ①创建一个新的数据库。创建用于企业管理的员工数据库,数据库名称为YGGL。 ②在创建好的数据库YGGL中创建数据表。考虑到数据库YGGL中包含员工的信息、部分信息以及员工的薪水信息,所以数据库YGGL应该包含三个表:Employees(员工自然信息)表、Departments(部门信息)表和Salary(员工薪水情况)表。 3、实验步骤 (1)在对象资源管理器中创建数据库YGGL。 (2)删除数据库YGGL。 ①界面操作删除数据库 删除数据库YGGL时,右键单击数据库,弹出菜单点击“删除”,弹出“删除对象”窗口,确认删除。

②T-SQL语句删除数据库 在代码空白处右击鼠标,弹出菜单选择“执行(X)”或者键盘“F5”运行代码,在下方会显示运行成功。 此时在左侧“对象资管理器”中右键点击“数据库”选择刷新数据库,会发现数据库“PX”已经删除。 注意:当执行过一遍代码时,也就是执行了T-SQL语句删除数据库后再次执行代码会出现这样的警告。原因是由于执行过一遍T-SQL语句,进行操作的数据库已经被删除,不存在。 (3)使用T-SQL语句创建数据库YGGL。 新建查询后,在窗口中输入上面代码,右键代码空白处执行。然后在“对象资源管理器”中查看。如果“数据库”列表中并未列出YGGL数据库,则单击右键“数据库”,选择“刷

新”选项,“数据库”列表中就会出现创建的YGGL数据库。 (4)在对象资源管理器中创建表。 ①创建表。Employees(员工自然信息)表、Departments(部门信息)表和Salary(员工薪水情况)表。 在对象资源管理器中选择创建的数据库“YGGL”,展开数据库YGGL,选择“表”,右键单击“表”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新建表”。将表保存并命名为“Employees”。下面是相同方法创建的Employees(员工自然信息)表、Departments(部门信息)表和Salary(员工薪水情况)表。 Employees(员工自然信息)表 Departments(部门信息)表 Salary(员工薪水情况)表

数据库原理实验一-数据库和表的创建与管理

《数据库原理》实验报告 题目:实验一 数据库和表的创建与管理学号姓名班级日期 2016.10.15 一.实验内容、步骤以及结果 1.利用图形用户界面创建,备份,删除和还原数据库和数据表 (1)创建SPJ数据库,初始大小为10MB,最大为50MB,数据库自动增长,增长 方式是按5%比例增长;日志文件初始为2MB,最大可增长到5MB,按1MB 增长。数据库的逻辑文件名和物理文件名均采用默认值。 (2)在SPJ数据库中创建如图2.1-图2.4的四张表

(3)备份数据库SPJ(第一种方法):备份成一个扩展名为bak的文件。(提示: 最好先删除系统默认的备份文件名,然后添加自己指定的备份文件名)

(4)备份数据库SPJ(第二种方法):将SPJ数据库定义时使用的文件(扩展名为 mdf,ldf的数据文件、日志文件等)复制到其他文件夹进行备份。 (5) 删除已经创建的工程项目表(J表)。 (6) 删除SPJ数据库。(可以在系统默认的数据存储文件夹下查看此时SPJ数据库对应的mdf,ldf文件是否存在) (7) 利用备份过的bak备份文件还原刚才删除的SPJ数据库。(还原数据库) (8) 利用备份过的mdf,ldf的备份文件还原刚才删除的SPJ数据库。(附加) (9) 将SPJ数据库的文件大小修改为100MB。

(10) 修改S表,增加一个联系电话的字段sPhoneNo,数据类型为字符串类型。 2. 利用SQL语言创建和删除数据库和数据表 (1) 用SQL语句创建如图2.5-图2.7要求的数据库Student,初始大小为20MB,最大为100MB,数据库自动增长,增长方式是按10M兆字节增长;日志文件初始为2MB,最大可增长到5MB,按1MB增长。数据库的逻辑文件名和物理文件名,日志文件名请自定义。

数据库的创建与修改实验报告

实验2 数据库的创建与修改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利用企业管理器和Transact-SQL语句创建数据库和表的方法。 (2)掌握利用企业管理器和Transact-SQL语句修改表结构的方法。 (3)掌握利用企业管理器备份和恢复数据库的方法。 二、背景知识 在SQL Server中,数据库是由数据库文件和事务日志文件组成的。一个数据库至少应包含一个数据库文件和一个事务日志文件。 数据库文件是存放数据库数据和数据库对象的文件。一个数据库可以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库文件,当有多个数据库文件时,有一个文件被定义为主数据库文件,扩展名为.mdf,它用来存储数据库的启动信息和部分或全部数据,一个数据库只能有一个主数据库文件。其它数据库文件被称为次数据库文件,扩展名为.ndf,它主要用来存储除主数据文件外的所有数据文件。一个数据库可以没有次数据库文件,但也可以同时拥有多个次数据库文件。 事务日志文件是用来记录数据库更新情况的文件,扩展名为.ldf。它包含恢复数据库所需的所有日志信息。每个数据库必须至少有一个日志文件。 文件组是将多个数据库文件集合起来形成的一个整体。每个文件组有一个组名。文件组分为主文件组和用户定义文件组。一个文件只能存在于一个文件组中,一个文件组也只能被一个数据库使用。注:事务日志文件不属于任何文件组。三、实验内容 (1)创建数据库 (2)创建表 (3)修改数据库结构 四、实验结果 (1)创建数据库 在企业管理器中创建用于销售管理的产品销售数据库,数据库名为CPXS。初始大小10MB,最大为50MB,数据库按10%比例增长。日志文件初始为2MB,最大5MB,按1MB增长。 方法一: a、启动企业管理器,连接服务器,展开其树形目录,用鼠标右键单击【数据库】文件夹,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单击【新建数据库…】打开对话框

01-实验一:SQL server 2000系统基本操作及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实验

实验一:SQL Sever2000系统 一、实验目的要求 熟悉SQLSERVER2000上机环境、了解SQLSERVER2000各个组件的作用、学习使用SQL SERVER联机丛书。掌握SQL Sever2000系统的基本操作、掌握企业管理器、查询分析器的使用。使学生了解SQL Server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掌握SQL-Server中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的方法。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在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中和使用SQL语句在Transact-SQL方式下创建数据库、表、索引和修改表结构。熟练掌握在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中和使用SQL语句在Transact-SQL方式下向数据库输入数据、修改数据和删除数据的操作,索引的建立和维护的操作,数据完整性的定义以及基本函数的使用方法。并学会使用企业管理器和执行Transact-SQL语句和进行结果分析。 二、仪器用具及材料(仪器名称及主要规格、用具名称) 1.PC兼容机:CPU主频1G以上、内存128M以上、硬盘10G以上。 2.软件系统:WINDOWS98或WINDOWSXP、SQL Sever2000系统。 三、实验内容及原理 1.SQL SERVER联机丛书使用方法。 2.SQL SERVER服务管理器的使用(开始、暂停、停止数据库服务器)。 3.企业管理器的使用。 4.查询分析器的使用(方法1:在企业管理器中打开,方法2:开始-)程序-)SQL Server2000-)查询分析器)。 5.创建数据库和查看数据库属性(用企业管理器和查询分析器分别实现)。 6.创建表、确定表的主码和约束条件,为主码建索引(用企业管理器和查询分析器分别实现)。 7.查看和修改表结构(用企业管理器和查询分析器分别实现)。 8.向表中添加数据(用企业管理器和查询分析器分别实现)。 9. 设计数据完整性. 10.用企业管理器对所创建的数据库进行备份。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1.按照授课第三章SQL SERVER2000课件内容完成第1-5项实验。 2.分别使用企业管理器和使用SQL语句建立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和表: (1)创建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数据库的名字:学生本人名字汉语拼音+kcgl)(2)创建数据库中的表(表的名字有学生自己命名): 表1:设备代码表 表2

数据库-实验二

实验报告册2014 / 2015 学年第2 学期 系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实验课程数据库原理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二——SQL语句 一、实验目的 1.熟悉SQL的数据查询语言,能使用SQL进行单表查询、连接查询、嵌套查询、集合查询 和统计查询,能理解空值的处理; 2.熟悉数据库的数据更新操作,能使用SQL语句对数据库进行数据的插入、更新、删除操 作; 3.熟悉SQL支持的有关视图的操作,能创建、查询及取消视图; 4.了解NULL在数据库中的特殊含义,掌握使用SQL进行与空值相关的操作; 二、实验预习内容 在认真阅读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实验1.2 数据查询】、【实验1.3 数据更新】、【实验1.4 视图】和【实验1.6 空值和空集的处理】的基础上,上机前请预习以下内容,并在空白处填写相应的步骤或命令。 1.使用SCHOOL数据库,在SQL SERVER 2000 的查询分析器中使用SQL语言完成以下操 作。请在空白处填写相应的SQL命令。 1)查询年级为2001的所有学生的名称,按编号顺序排列; 2)查询所有课程名称中含有data的课程编号;

3)统计所有老师的平均工资; 4)查询至少选了3门课的学生编号;

5)查询学号为80009026的学生的姓名、所选课名及成绩; 6)查询没有学生选的课程编号; 7)查询既选了C++又选了Java课程的学生编号;

8)查询选了C++但没选Java课程的学生编号; 9)向STUDENTS表中插入“LiMing”的个人信息(编号:700045678,名字:LiMing,Email:LX@https://www.doczj.com/doc/591321547.html,,年级:1992); 10)将“LiMing”的年级改为2002;

实验一 数据库模式设计及建立实验报告

长春大学计算机学院科学与技术专业 数据库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一数据库模式设计及建立 班级:姓名:学号: 实验地点:日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SQL SERVER 2005/2008系统或KingBase ES V7.0的使用; 2.基本掌握SQL的数据定义。 二、实验内容、要求和环境: 【实验要求】 注:将完成的实验报告重命名为:班级+学号+姓名+(实验一),(如:041540538张三(实验一)),提交到SPOC学堂。 1.实验课要携带教材、学习辅导、老师下发的实验报告文档等。 2.课前要对实验内容和步骤部分进行预习。 3.将本次实验所建的数据库做好备份,以备以后实验使用。 【实验环境】 1.SQL SERVER 2005/20085; 1.KingBase ES V7.0 ,人大金仓。 【实验内容和步骤】 1.熟悉SQL SERVER 2005/2008系统。 (1)启动“SQL Server Managemet Studio”,新建数据库和关系(表) ①鼠标单击“开始/所有程序/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SQL Server Managemet Studio”启动“SQL Server Managemet Studio”,SQL Server Managemet Studio(SSMS)是一个集成环境,用于访问、配置、控制、管理和开发SQL Server 的所有组件,SSMS将大量图形工具与丰富的脚本编辑器相结合,使各种技术水平的开发人员和管理员都可以访问SQL Server; ②在“SQL Server Managemet Studio”中左窗口“对象资源管理器”中,单击“SQLEXPRESS”的左侧“+”,弹出下拉菜单; ③在上一步的下拉菜单中,鼠标右键单击“数据库”,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新建数据库”,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数据库名,同时可以进行存储位置的设置; ④在数据库文件夹下,出现新建的数据库文件夹; ⑤点击所建数据库文件名左侧的“+”,弹出下拉菜单; ⑥在上一步弹出的下拉菜单中,鼠标右键单击“表”,弹出下拉菜单,单击“新建表”即可在此数据库文件夹中建立关系(表)了。 (2)在“对象资源管理器”的上方有一个“新建查询”图标,单击“新建查询”,可使用SQL 语言进行对关系的操作 ①单击“新建查询”后,在“对象资源管理器”窗口上部出现一个工具栏,右侧弹出一个窗

实验二 创建数据库和表 实验报告

实验2 创建数据库和表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创建数据库和表 二.目的和要求: (1)了解SQL Server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2)了解表的结构特点。 (3)了解SQL Server 的基本数据类型。 (4)了解空值概念。 (5)学会使用T-SQL语句创建数据库和表.。 三.实验准备 首先要明确,能够创建数据库的用户必须是系统管理员,或是被授权使用CREATE DATABASE语句的用户。 其次创建数据库必须要确定数据库名、所有者(即创建数据库的用户)、数据库大小(最初的大小、最大的大小、是否允许增长及增长方式)和存储数据库的文件。 然后,确定数据库包含哪些表,以及所包含的各表的结构,还要了解SQL Server的常用数据类型,以创建数据库的表。 此外还要了解使用T-SQL语句创建数据库、表的方法。 四.实验时间:2011年4月7日 五.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 (1) PC机。 (2) SQL Server 2000。 六.实验内容: 1、实验题目 创建用于学校管理的学生-课程数据库,数据库名为“DB_自己的学号”,包含学生的信息、课程的信息以及学生选修的信息,即数据库中包含下列3个表: (l)Student:学生信息表。 (2)Course:课程信息表。 (3)Sc:选修情况表。 2.实验步骤 (1)使用T-SQL语句创建数据库 按照上述要求创建学生-课程数据库。 启动查询分析器→在“查询”窗口中输人创建数据库的T-SQL语句。 单击快捷工具栏的执行图标执行上述语句,并查看执行结果(也可在企业管理器中查看)。 打开查询分析器,在工作区域输入 create database DB_0921121010创建一个以自己学号为名的库,结果如图(1)所示:

创建数据库实验报告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实验报告一 班级;机械因材` 学号:1200409025 姓名:高永吉 一:实验名称:创建数据库 二:实验目的: ⑴熟悉SQL的组成及运行环境; ⑵掌握数据库的创建方法; ⑶熟悉数据库的基本管理。 三.实验内容、过程和结果: 创建数据库 1.使用图形化界面 在自带U盘根目录下创建文件夹sql。 使用图形化界面创建数据库,名称自定,包括一个主数据文件、一个事务日志文件。 指定student的主数据文件为student.mdf,事务日志文件名为student.ldf,并存放在自带盘sql文件夹中。 数据库其它属性设置取默认值。 修改以上数据库的空间大小,名称;查看数据库信息。 2.使用T-SQl命令 (1)在自带盘student文件夹下创建一个customer数据库,包含1个数据文件和1个事务日志文件。主数据文件的逻辑文件名为customer,实际文件名为customer.mdf,初始容量为10MB,最大容

量为50MB,自动增长时的递增量为2MB。事务日志文件的逻辑文件名为customer_log,实际文件名为customer_log.1df,初始容量为5MB,最大容量为30MB,自动增长时的递增量为1MB。 (2)修改customer数据库的名称。 (3)查看数据库属性信息。 图一图形化建立数据库并查看信息

图2T-SQl命令建立数据库

图三查询 图四,更改文件名

四.心得体会 1.第一次接触数据库,给我的感觉是很有意思,第一次编得数据库很容易理解. 2不足之处是记不住语句中单词的拼写。 3开始不知道怎样打开自己编的数据库。通过请教老师学会了如何打开 4课后应该大家练习,熟练掌握方法.

数据库表视图的创建与维护实验

北京邮电大学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库系统原理 实验名称数据库表/视图的创建与维护实验 计算机学院网络工程11班 薛玥 指导教师吴起凡 成绩 2014-3-27

实验目的 1.掌握将E-R图转换为数据库逻辑模式(关系表)的方法。 2.通过进行数据库表的建立操作,熟悉并掌握在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中建立表的方法,理解关系数据库表的结构,巩固SQL标准中关于数据库表的建立语句。 3.通过对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中建立、维护视图的实验,熟悉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中建立和维护视图的方法,理解和掌握视图的概念。 4.掌握从Excel表向Microsoft SQL Server关系数据库导入数据的方法,利用实 际数据建立GSM网络配置数据库。 ·实验环境 采用Microsfot SQL Server2005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实验平台; 个人独立完成此实验。 ·实验内容 将本次试验大致分为一下几个内容: 1.根据上次《GSM移动通信网络配置数据库》相关背景资料及上次试验对于GSM网络各个实体间的关系,将数据需求转化为E-R图; 2.将E-R图转化为逻辑模式,在转化的时候要注意表结构及属性,以及一些primary key的选择,以及键之间的约束关系; 3.接下来,将将逻辑模式转化为物理模式。转化成物理模型的方式主要有以下 三种,1)写好create table、create view等命令的SQL脚本,利用脚本文件一次性生成这些表和视图,然后在Microsoft SQL Server中打开SQL脚本文件并执行;2)把创建表和视图的脚本语句分成一条一条SQL语句执行;3)使用SQL Server所提供的功能,自动创建表和视图。以上说的这三种方法,我都做了尝试,会在后面详细阐述; 3.视图定义: 1)创建单表上的视图: a.在表“小区基本信息”上创建“LAC号为14121的小区基本位置信息” 视图CellInfo,属性包括(CellID、所属地区、LAC号、经度、纬度)。 b.在表“20个小区一周分钟级话务数据”上创建“全速率话务量平均值大于23的小区话务量数据信息”视图CellCallInfo,属性包括(CellID、平均半速率话务量率、平均拥塞率)。 2)创建多表上的视图:

实验二 _数据库及基本表的建立

实验二数据库及基本表的建立 一、实验目的 1、掌握SQL SERVER的查询分析器和企业管理器的使用; 2、掌握创建数据库和表的操作;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1、练习使用SQL语句、企业管理器(Enterprise Manager)创建数据库; 2、练习使用SQL语句、企业管理器(Enterprise Manager)创建数据库表;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1.计算机及操作系统:PC机,Windows 2000/xp; 2.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ver 2000;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 1、创建数据库“student”,指定数据文件位置放在E盘,初始大小30MB,增长20%。找到主数据文件和日志文件,观察大小 实现代码: Create database student ON ( NAME=St_DAT, FILENAME='E:\St.mdf', SIZE=30MB, FILEGROWTH=20% ) LOG ON ( NAME=SC_LOG, FILENAME='E:\St.ldf', SIZE=2MB, FILEGROWTH=1MB ) 步骤:

2、创建基本表S表

Sc表: SQL语句 create table S ( Sno char(10)primary key, Sname char(10)not null, Ssex char(2)check(Ssex='男'or Ssex='女'), Ssp char(20), Sdept char(20), Sbirth datetime, ); create table C( Cno char(10)primary key, Cname Char(10)unique, CCredit real check(CCredit>=0 and CCredit<=20));

数据库实验二创建数据库和表

实验二创建数据库和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使用SQL语句创建和删除数据库。 2、了解SQL Server的基本数据类型和表结构特点。 3、掌握使用SQL语句创建和删除数据表,修改表的结构。 二、实验内容 (一)数据库的建立 1、在对象资源管理器里建立名为“stu”的数据库。写出其默认的各参数(包括逻辑文件名、物理文件名、文件初始大小、增长方式、增长大小等)。 答:其默认的个参数如下所示: 行数据文件——逻辑文件名stu,物理文件名空值,文件初始大小3MB,自动增长,增量为1MB,不限制增长。 日志文件——逻辑文件名stu_log,物理文件名空值,文件初始大小1MB,自动增长,增量为10%,不限制增长。 2、在“查询分析器”中使用CREATE DATABASE语句创建名为“student”的数据库,要求如下:数据文件的逻辑文件名为:Students_dat,物理文件名Students.mdf,存放在D:\TEST 文件夹下;文件的初始大小为:1MB;增长方式为自动增长,每次增加1MB;日志文件的逻辑文件名为:Students_log,物理文件名Students.ldf,也存放在D:\TEST文件夹下;文件的初始大小为:1MB;增长方式为自动增长,每次增加10%。 答:语句如下所示: CREATE DATABASE student ON PRIMARY (NAME = Students_dat, FILENAME = ‘D:\ TEST\Students.mdf’, SIZE = 3mb, MAXSIZE = UNLIMITED, FILEGROWTH=1mb) LOG ON (NAME = Students_log, FILENAME = ‘D:\ TEST\Students.ldf’, SIZE = 3mb, MAXSIZE = UNLIMITED, FILEGROWTH=10%) COLLATE Chinese_PRC_CI_AS GO 3、用SQL语句删除数据库stu。 答:语句如下所示: USE master GO DROP DATABASE stu GO

数据库实验报告一

实验成绩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 实验一 SQL Server数据库和表 专业班级:软件1402 姓名魏振方学号201416920306 完成时间:2016.10.17_ 一、实验目的 熟悉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SSMS)的工作环境;掌握图形化和命令建立数据库的两种方法;熟练掌握T-SQL语句创建、修改和删除表;熟练掌握T-SQL语句插入、修改和删除表数据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1. 采用图形化方式创建学生—课程数据库,要求: 1) 使用SSMS创建测试数据库test,数据文件初始大小为5MB,最大大小50MB,按5MB增长;日志文件初始为2MB,最大可增长到10MB,按2MB增长;其余参数取默认值。 2.以下操作全部采用命令即T-SQL语句进行 1)用T-SQL语句删除创建的数据库test。 2) 用T-SQL语句创建数据库stu,所有选项取默认值。 3)在stu数据库中创建三个表,关系模式如下所示: 学生表:Student(Sno,Sname,Ssex,Sage,Sdept) 课程表:Course(Cno,Cname,Cpno,Ccredit),其中Cpno为外码 学生选课表:SC(Sno,Cno,Grade),其中Sno为外码,Cno为外码 3.用图形化的方式向student、course和sc表添加记录,每个表至少5条记录 4.用T-SQL语句分别对三张表执行增删改操作,操作例子自己设计 三、实验步骤和结果

1、使用SSMS创建测试数据库test,数据文件初始大小为5MB,最大大小50MB,按5MB 增长;日志文件初始为2MB,最大可增长到10MB,按2MB增长;其余参数取默认值 图 1 2、用T-SQL语句删除创建的数据库test。 T-SQL语句: USE master GO drop database test; 图 2 3、用T-SQL语句创建数据库stu,所有选项取默认值。 T-SQL语句:create database stu;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指导4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指导书——实验4 数据库视图的定义及维护 一.实验目的:掌握视图的定义与维护操作,加深对视图在关系数据库中作用的理解。二.相关知识:视图是根据子模式建立的虚拟表。一个视图可以由一个表构造,也可以由多个表构造。利用企业管理器和视图创建向导进行创建,查看和修改视图就如同对表的操作一样,非常容易。 三.实验内容 本实验的主要内容是: 1)创建和删除视图 2)查询和更新视图 具体完成以下例题。 例1 建立计算机系学生的视图。 例 2 建立计算机系学生的视图,并要求进行修改和插入操作时仍须保证该视图只有计算机系的学生。 例3 建立计算机系选修了’1’号课程的学生视图 例4 建立计算机系选修了’1’号课程且成绩在90分以上的学生视图 例5 定义一个反映学生出生年份的视图 四.实验步骤 1.创建视图:下面利用了SQL Server中提供的视图创建向导,来实现例1(建立计算机系学生视图)。 1)打开企业管理器,确认服务器,打开数据库文件夹,选中新视图所在的数据库(此例为学生课程数据库)。 2)选择菜单:[工具]|[向导] 3)在如图1所示的向导选择对话框中,单击数据库左边的“+”号,使之展开。 选择“创建数据库向导”项,单击“确定”。

图1 向导选择对话框 4)进入创建视图向导后,首先出现的是欢迎使用创建视图向导对话框,其中简单介绍了该向导的功能。单击“下一步”后,就会出现选择数据库对话框。 5)在选择数据库对话框中,选择视图所属的数据库。本例的数据库为“学生课程”。 单击“下一步”按键,则进入选择表对话框。 6)在选择表对话框中,列出了指定数据库中所有用户定义的表。用户可以从中选择构造视图所需的一个表或者多个表,被选中的表成为构造视图的参考表。选择构造视图参考表的方法是:用鼠标单击表后的“包含在视图中”列,使复选框为选中状态。单击“下一步”按键,则进入选择对话框。 7)列选择对话框中以表格形式列出了创建视图参考表的全部属性,每个属性占表的一行,创建视图参考属性可以在表格中选出。选择视图参考属性的方法是用鼠标单击属性名后边的“选择列”列,使复选框为选中状态。单击“下一步” 按键,进入创建视图的定义限制对话框,如图2所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