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 糖类的性质实验(一)糖类的颜色反应

高中生物 糖类的性质实验(一)糖类的颜色反应

高中生物 糖类的性质实验(一)糖类的颜色反应
高中生物 糖类的性质实验(一)糖类的颜色反应

糖类的性质实验(一)糖类的颜色反应

一、目的

1.了解糖类某些颜色反应的原理。

2.学习应用糖的颜色反应鉴别糖类的方法。

二、颜色反应

(一)α-萘酚反应(Molisch反应)。

1.原理糖在浓无机酸(硫酸、盐酸)作用下,脱水生成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后者能与α-萘酚生成紫红色物质。因为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对此反应均呈阳性,故此反应不是糖类的特异反应。

2.器材

(1)试管及试管架(2)滴管

3.试剂

(1)莫氏( Molisch)试剂: 5%α-萘酚的酒精溶液1500mL称取α-萘酚5g,溶于95%酒精中,总体

积达100mL,贮于棕色瓶内。用前配制。

(2)1%葡萄糖溶液 100mL

(3)1%果糖溶液 100mL

(4)1%蔗糖溶液 100mL

(5)1%淀粉溶液 100mL

(6)0.1%糠醛溶液 100mL

(7)浓硫酸 500mL

4.操作

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1%葡萄糖溶液、1%果糖溶液、

1%蔗糖溶液、1%淀粉溶液、 0.1%糠醛溶液各 1mL。再向5支试管中各加入2滴莫氏试剂,充分混合。斜执试管,沿管壁慢慢加入浓硫酸约1mL,慢慢立起试管,切勿摇动。浓硫酸在试液下形成两层。在二液分界处有紫红色环出现。观察、记录各管颜色。

(二)间苯二酚反应(Seliwanoff反应)

1.原理

在酸作用下,酮糖脱水生成羟甲基糠醛,后者再与间苯二酚作用生成红色物质。此反应是酮糖的特异反应。醛糖在同样条件下呈色反应缓慢,只有在糖浓度较高或煮沸时间较长时,才呈微弱的阳性反应。在实验条件下蔗糖有可能水解而呈阳性反应。

2.器材

(1)试管及试管架

(2)滴管

(3)水浴锅

3.试剂

(1)塞氏(Seliwanoff)试剂 0.05%间苯二酚-盐酸溶液

1000 mL

称取间苯二酚0.05 g溶于30 mL浓盐酸中,再用蒸馏水稀释至100 mL

(2)1%葡萄糖溶液 100mL

(3)1%果糖溶液 100mL

(4)1%蔗糖溶液 100mL

4.操作

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1%葡萄糖溶液、1%果糖溶液、1%蔗糖溶液各0.5 mL。再向各管分别加入塞氏试剂 5 mL,混匀。将3支试管同时放入沸水浴中,注意观察、记录各管颜色的变化及变化时间。

思考题

1.可用何种颜色反应鉴别酮糖的存在?

2.α-萘酚反应的原理是什么?

实验总结

(一)α-萘酚反应

(二)间苯二酚反应

糖类的性质实验(二)糖类的还原作用

一、目的

学习几种常用的鉴定糖类还原性的方法及其原理。

二、原理

许多糖类由于其分子中含有自由的或潜在的醛基或酮基,故在碱性溶液中能将铜、铋、汞、铁、银等金属离子还原,同时糖类本身被氧化成糖酸及其他产物。糖类这种性质常被利用于检测糖的还原性及还原糖的定量测定。

本实验进行糖类的还原作用所用的试剂为斐林试剂和本尼迪克特试剂。它们都是含Cu2+的碱性溶液,能使还原糖氧化而本身被还原成红色或黄色的Cu2O沉淀。生成Cu2O沉淀的颜色之所以不同是由于在不同条件下产生的沉淀颗粒大小不同引起的,颗粒越小呈黄色,越大则呈红色。如有保护性胶体存在时,常生成黄色沉淀。

三、器材

1.试管及试管架

2.竹试管夹

3.水浴锅

4.电炉

四、试剂

1.斐林(Fehling)试剂 1000mL

甲液(硫酸酮溶液):称取34.5 g硫酸铜(CuSO4·5H2O)溶于500 mL蒸馏水中。

乙液(碱性酒石酸盐溶液):称取125 g氢氧化钠和137 g洒石酸钾钠溶于500 mL蒸馏水中。

为了避免变质,甲、乙二液分开保存。用前,将甲、乙二液等量混合即可。

2.本尼迪克特(Benedict)试剂1000 mL

称取柠檬酸钠173 g及碳酸钠(Na2CO3·H2O)100 g加入600 mL蒸馏水中,加热使其溶解,冷却,稀释至850 mL。

另称取17.3 g硫酸铜溶解于 100 mL热蒸馏水中,冷却,稀释至150mL。

最后,将硫酸铜溶液徐徐地加入柠檬酸钠-碳酸钠溶液中,边加边搅拌,混匀,如有沉淀,过滤后贮于试剂瓶中可长期使用。

五、操作

先取1支试管加入斐林试剂约 1mL,再加入4 mL蒸馏水,加热煮沸,如有沉淀生成,说明此试剂已不能使用。经检验,试剂合格后,再进行下述实验。

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2 mL斐林试剂,再向各试管分别加入1%葡萄糖溶液、1%果糖溶液、1%蔗糖溶液、1%麦芽糖溶液、1%淀粉溶液各1mL。置沸水浴中加热数分钟,取出,冷却。观察各管溶液的变化。

另取6支试管,用本尼迪克特试剂重复上述实验。

比较两种试法的结果。

思考题

1.斐林氏、本尼迪克特氏试法检验糖的原理是什么?

2.试比较斐林氏和本尼迪克特氏试法。

实验总结

斐林氏与本尼迪克特试法

试解释以上表格现象:

试验一糖类的颜色反应

实验一糖类的颜色反应 一、实验目的 了解糖类某些颜色反应的原理;学习应用糖的颜色反应鉴别糖类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一)α-萘酚反应(Molisch反应)原理 糖在浓无机酸(硫酸、盐酸)作用下,脱水生成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后者能与α-萘酚生成紫红色物质。因为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对此反应均呈阳性,故此反应不是糖类的特异反应。 (二)间苯二酚反应(Seliwanoff反应)原理 在酸作用下,酮糖脱水生成羟甲基糠醛,后者再与间苯二酚作用生成红色物质。此反应是酮糖的特异反应。醛糖在同样条件下呈色反应缓慢,只有在糖浓度较高或煮沸时间较长时,才呈微弱的阳性反应。在实验条件下蔗糖有可能水解而呈阳性反应。 三、实验器材 1.仪器:试管及试管架、滴管、水浴锅。 2.材料:蔗糖。 3.试剂:5% α-萘酚的酒精溶液、95%酒精、α-萘酚5g、间苯二酚0.05g、30 mL浓盐酸、1%葡萄糖溶液、 4.1%果糖溶液、 5.1%蔗糖溶液、 6.1%淀粉溶液、 7.0.1%糠醛溶液、100mL 蒸馏水、浓硫酸500mL。 四、实验步骤 (一)α-萘酚反应(Molisch反应) 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1%葡萄糖溶液、1%果糖溶液、1%蔗糖溶液、1%淀粉溶液、0.1%糠醛溶液各1.5mL。再向5支试管中各加入2滴莫氏试剂,充分混合。斜执试管,沿管壁慢慢加入浓硫酸约1mL,慢慢立起试管,切勿摇动。浓硫酸在试液下形成两层。在二液分界处有紫红色环出现。观察、记录各管颜色。

α-萘酚反应 (二)间苯二酚反应(Seliwanoff反应) 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1%葡萄糖溶液、1%果糖溶液、1%蔗糖溶液各5mL。再向各管分别加入塞氏试剂2mL,混匀。将3支试管同时放入沸水浴中,注意观察、记录各管颜色的变化及变化时间。 五、注意事项 1.添加浓硫酸时斜执试管,沿管壁慢慢加入,慢慢立起试管,切勿摇动。 2.沸水浴注意时间,不要煮的太久。 3.添加试剂操作规范,减少误差。 六、思考题 1.可用何种颜色反应鉴别酮糖的存在? 2.α-萘酚反应的原理是什么?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大全共14个实验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大全共14个实验 https://www.doczj.com/doc/5915938122.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高考备考“生物实验”易错点归纳 (1)、可溶性还原性糖的鉴定: 植物组织应该选择苹果、梨等应该选择白色或者近于白色的组织,而不能选择西瓜; 鉴定的糖类为可溶性还原糖,故不能选用甘蔗作为实验材料; 实验过程中需要水浴加热; 若鉴定材料中不含可溶性还原糖,则实验结果的现象应该为蓝色,而非无色,答题时切忌描述为“无色”; 斐林试剂的配制为“等量混合均匀后使用,且须现配现用”,注意与双缩脲试剂的先加A液,后加少量B液区分开来。鉴定结果为斐林试剂在水浴条件下可与可溶性还原糖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2)、脂肪的鉴定实验: 材料选取得是富含脂肪的花生子叶,鉴定过程中须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故而需要制片操作,若切片厚薄不均,会导致显微镜视野明暗不一; 在染色后,显微镜观察前,须用50%酒精溶液洗去浮色,便于我们区分被苏丹Ⅲ、苏丹Ⅳ染色的脂肪颗粒 (3)蛋白质鉴定实验: 材料选择:豆浆或者鸡蛋清(鸡蛋清须稀释,以避免试验后鸡蛋清粘附于试管壁上,不易清洗) 试剂配制:先加1~2mL A液,再加1~2滴B液。 实验原理:Cu(OH)2在碱性条件下与肽键发生络合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故而加热导致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引发的蛋白质变性之后的物质,仍能够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络合反应)

实验拓展:将蛋白质与蛋白酶混合使其充分反应过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进行鉴定,仍能够发生紫色络合反应;将蛋白质+蛋白酶+多肽酶混合反应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实验结果依旧为紫色。【原因】 (4)观察细胞内的叶绿体: 材料:黑藻(它是真核细胞还是原核细胞为什么) (5)观察细胞内的线粒体: 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为什么不选择绿色植物细胞) 试剂:健那绿试剂(染成蓝色) 细胞活性:实验过程中细胞始终保持活性,故而在制作装片的过程中,须滴加生理盐水(等渗溶液),而不能滴加蒸馏水; (6)观察细胞内DNA和RNA的分布: 实验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重要操作:HCl的作用:①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②使DNA和蛋白质分开,便于染色剂染色; 试剂:吡罗红(RNA,故而细胞质被染成红色);甲基绿(DNA,故而细胞核被染成绿色) (7)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复原实验: 实验材料:植物的成熟细胞(不能选用根尖分生区和动物细胞)【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有细胞壁;第二有成熟大液泡】课本选用的实验材料为洋葱鳞茎外表皮(其液泡含有紫色色素,易观察);

糖类的颜色反应

糖类的性质实验(一)糖类的颜色反应 一、目的 1.了解糖类某些颜色反应的原理。 2.学习应用糖的颜色反应鉴别糖类的方法。 二、颜色反应 (一)α-萘酚反应(Molisch反应)。 1.原理糖在浓无机酸(硫酸、盐酸)作用下,脱水生成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后者能与α-萘酚生成紫红色物质。因为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对此反应均呈阳性,故此反应不是糖类的特异反应。 2.器材 (1)试管及试管架(2)滴管 3.试剂 (1)莫氏( Molisch)试剂: 5%α-萘酚的酒精溶液1500mL称取α-萘酚5g,溶于95%酒精中,总体 积达100mL,贮于棕色瓶内。用前配制。 (2)1%葡萄糖溶液 100mL (3)1%果糖溶液 100mL (4)1%蔗糖溶液 100mL (5)1%淀粉溶液 100mL (6)0.1%糠醛溶液 100mL (7)浓硫酸 500mL 4.操作

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1%葡萄糖溶液、1%果糖溶液、 1%蔗糖溶液、1%淀粉溶液、 0.1%糠醛溶液各 1mL。再向5支试管中各加入2滴莫氏试剂,充分混合。斜执试管,沿管壁慢慢加入浓硫酸约1mL,慢慢立起试管,切勿摇动。浓硫酸在试液下形成两层。在二液分界处有紫红色环出现。观察、记录各管颜色。 (二)间苯二酚反应(Seliwanoff反应) 1.原理 在酸作用下,酮糖脱水生成羟甲基糠醛,后者再与间苯二酚作用生成红色物质。此反应是酮糖的特异反应。醛糖在同样条件下呈色反应缓慢,只有在糖浓度较高或煮沸时间较长时,才呈微弱的阳性反应。在实验条件下蔗糖有可能水解而呈阳性反应。 2.器材 (1)试管及试管架 (2)滴管 (3)水浴锅 3.试剂 (1)塞氏(Seliwanoff)试剂 0.05%间苯二酚-盐酸溶液 1000 mL 称取间苯二酚0.05 g溶于30 mL浓盐酸中,再用蒸馏水稀释至100 mL (2)1%葡萄糖溶液 100mL (3)1%果糖溶液 100mL (4)1%蔗糖溶液 100mL 4.操作 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1%葡萄糖溶液、1%果糖溶液、1%蔗糖溶液各0.5 mL。再向各管分别加入塞氏试剂 5 mL,混匀。将3支试管同时放入沸水浴中,注意观察、记录各管颜色的变化及变化时间。 思考题 1.可用何种颜色反应鉴别酮糖的存在?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的颜色反应总结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的颜色反应总结 本文档由-杰夫-整理联系QQ:447572989 2012-8-13 高中生物教材出现的颜色反应较多,知识比较零散,不利于记忆和掌握,下面试对相关知识进行整理。 1斐林试剂检测可溶性还原性糖 原理:还原性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注意: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要等量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而且是现用现配,条件需要水浴加热。 应用:检验和检测某糖是否为还原糖;不同生物组织中含糖量高低的测定;在医学上进行疾病的诊断,如糖尿病、肾炎。 2苏丹Ⅲ、苏丹Ⅳ检测脂肪 原理:苏丹Ⅲ+脂肪→橘黄色;苏丹Ⅳ+脂肪→红色 注意: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应用:检测食品中营养成分是否含有脂肪。 3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 原理: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注意:双缩脲试剂在使用时,先加A液再加B液,反应条件为常温(不需要加热)。 应用:鉴定某些消化液中含有蛋白质;用于劣质奶粉的鉴定。 4碘液检测淀粉 原理:淀粉+碘液→蓝色 注意:这里的碘是单质碘,而不是离子碘。 应用:检测食品中营养成分是否含有淀粉 5DNA的染色与鉴定 染色原理:DNA+甲基绿→绿色 应用:可以显示D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注意: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用的是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而不是单独染色。 鉴定原理:DNA+二苯胺→蓝色 应用:用于DNA粗提取实验的鉴定试剂。 6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原理:RNA+吡罗红→红色 应用:可以显示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注意: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用的是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而不是单独染色。 7线粒体的染色 原理: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应用:可以用高倍镜观察细胞中线粒体的存在。

糖的呈色反应和还原糖的检验

实验1 糖的呈色反应和还原糖的检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鉴定糖类及区分酮糖和醛糖的方法。 2.了解鉴定还原糖的方法及其原理。 二、实验原理 糖经浓无机酸处理,脱水产生糠醛或糠醛衍生物。戊糖形成糠醛,己糖则形成羟甲基糠醛。 这些糠醛和糖醛衍生物在浓无机酸作用下,能与酚类化合物缩合生成有色物质。与一元酚如α一萘酚作用,形成三芳香环甲基有色物质。与多元酚如间苯二酚作用,则形成氧杂蒽有色物质,反应式如下: 通常使用的无机酸为硫酸。如用盐酸,则必须加热。常用的酚类为α一萘酚、甲基苯二酚、间苯二酚和间苯三酚等,有时也用芳香胺、胆酸、某些吲哚衍生物和一些嘧啶类化合物等。 有人认为,用浓硫酸作为脱水剂时,形成有颜色的产物与酚核的磺化有关,见如下反应式;

(一)糖的呈色反应 1.Molish反应(α~萘酚反应) 本实验是鉴定糖类最常用的颜色反应。糖在浓酸作用下形成的糠醛及其衍生物与α一萘酚作用,形成红紫色复合物。在糖溶液与浓硫酸两液面间出现紫环,因此又称紫环反应。自由存在和结合存在的糖均呈阳性反应。此外,各种糠醛衍生物、葡萄糖醛酸、丙酮、甲酸、乳酸等皆呈颜色近似的阳性反应。因此,阴性反应证明没有糖类物质的存在;而阳性反应,则说明有糖存在的可能性,需要进一步通过其他糖的定性试验才能确定有糖的存在。 2.蒽酮反应 糖经浓酸水解,脱水生成的糠醛及其衍生物与蒽酮(10一酮一9,10一二氢蒽)反应生成蓝一绿色复合物。 3. Seliwanoff反应(间苯二酚反应) 该反应是鉴定酮糖的特殊反应。在酸作用下,己酮糖脱水生成羟甲基糠醛。后者与间苯二酚结合生成鲜红色的化合物,反应迅速,仅需20—30s。在同样条件下,醛糖形成羟甲基糠醛较慢。只有糖浓度较高时或需要较长时间的煮沸,才给出微弱的阳性反应。蔗糖被盐酸水解生成的果糖也能给出阳性反应。 4.Bial反应(甲基间苯二酚反应) 戊糖与浓盐酸加热形成糠醛,在有Fe3+存在下,它与甲基间苯二酚(地衣酚)缩合,形成深蓝色的沉淀物。此沉淀物溶于正丁醇。己糖也能发生反应,但产生灰绿色甚至棕色的沉淀物。 (二)还原糖的鉴定 含有自由醛基(一CHO)或酮基(>C==O)的单糖和二糖为还原糖。在碱性溶液中,还原糖能将金属离子(铜、铋、汞、银等)还原,糖本身被氧化成酸类化合物,此性质

(推荐)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实验汇总-复习

[19个教材实验分类汇总] 分类教材实验考纲要求 显微观察类(1)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3)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4)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5)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6)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1.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熟练掌握显微镜 的基本操作,特别是高倍镜的使用 2.掌握临时装片制作等相关的操作技能,并 能了解这些实验所需材料的特点、试剂的作用 3.能对相关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以 及对相关实验进行恰当评价并设计完善实验 方案 验证鉴定类(1)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 白质 (2)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理解实验原理,明确相关试剂的作用 2.学会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调查模拟类(1)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 系 (2)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3)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1.掌握模拟实验和调查实验的实验目的,开 展实验的步骤及方案,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 析和判断 2.掌握调查、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的 研究方法

(4)模拟尿糖的检测 (5)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3.掌握对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发病率和种群丰富度等实验结果和数据的分析、处理的技能 探究设计类(1)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2)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3)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4)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 生根的作用 (5)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 变化 (6)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 替 1.学会从实验目的中寻找相关的实验变量 2.学会依据原理来制定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的方案设计 3.学会分析实验中设置的对照实验,以及设 置的目的和要求 4.学会分析每个实验中的单一变量以及无关 变量 5.学会预测相应的实验结果和对实验结果进 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第1讲扎牢实验基础——4大类教材实验汇总让你“以不变应万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考点一显微观察类实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抓牢主干知识——学什么 列表比较六个显微观察类实验(填表) 实验名称观察方式观察对象细胞状态染色剂常用实验材料

高中生物有关颜色反应的实验归纳

高中生物学实验中相关的颜色反应归纳 1、斐林试剂检测可溶性还原糖 原理: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注意:①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要等量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而且是现用现配,条件需要水浴加热,当然化学上是直接将试管在火焰上加热,只不过考虑安全问题,水浴加热更安全,还能受热均匀。②注意与双缩脲试剂的浓度区别与使用区别。 应用:检验和检测某糖是否为还原糖;不同生物组织中含糖量高低的测定;在医学上进行疾病的诊断,如糖尿病、肾炎。 2、苏丹Ⅲ、苏丹Ⅳ检测脂肪 原理:苏丹Ⅲ+脂肪→橘黄色;苏丹Ⅳ+脂肪→红色 注意: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应用:检测食品中营养成分是否含有脂肪。 3、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 原理: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注意:①双缩脲试剂在使用时,先加A液再加B液,反应条件为常温(不需要加热)。②注意检测试剂为“双缩脲试剂”③双缩脲试剂之所以能检测蛋白质,是因为蛋白质有肽键(实际上是含有与双缩脲类似的结构),双缩脲试剂能检测含有两个肽键及以上的物质,不能检测二肽和尿素。 应用:鉴定某些消化液中含有蛋白质;用于劣质奶粉的鉴定。 4、碘液检测淀粉 原理:淀粉+碘液→蓝色 注意:①这里的碘是单质碘,而不是离子碘。 应用:检测食品中营养成分是否含有淀粉 5、DNA的染色与鉴定 染色原理:DNA+甲基绿→绿色 应用:可以显示DNA在细胞中的分布。 鉴定原理:DNA+二苯胺→蓝色 应用:用于DNA粗提取实验的鉴定试剂。 6、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原理:RNA+吡罗红→红色 应用:可以显示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注意: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用的是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而不是单独染色。 7、台盼蓝使死细胞染成蓝色(质壁分离实验时用来鉴定细胞的死活) 原理:正常的活细胞,细胞膜结构完整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排斥台盼蓝,使之不能够进入胞内;死细胞或细胞膜不完整的细胞,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可被台盼蓝染成蓝色。 应用:区分活细胞和死细胞;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

2020高考生物实验大全

高考生物实验大全 高考生物是理科中一门学科,占据理综分值的百分之二十多,虽然分值不大,但 是想要拿满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高中生物中的实验现象都有哪些呢? 1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DNA 绿色,RNA 红色 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 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2实验二:物质鉴定 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脂肪+ 苏丹III橘黄色 脂肪+ 苏丹IV红色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1、还原糖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

★模拟尿糖的检测 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 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 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2、脂肪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 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 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 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3、蛋白质的检测 (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 (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 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 考点提示:

高中生物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总结 1.模型方法。(必修一、P54)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包括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概念模型等。 ⑴以事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⑵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如“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t 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t。(必修三、P65) 建立数学模型的步骤:①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②提出合理的假设。③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④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2. 提出假说(必修一、P66) 提出假说:莫得成分和结构的初步阐明,最初都是先根据现象和有关知识,提出假说,而不是通过实验观察直接证实的。假说的提出要有实验和观察的依据,同事还需要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假说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步验证和完善。 3. 控制变量(必修一、P79) 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认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上述实验中只有反应条件是改变的,其余因素(如反应物的性质和浓度)都没有变化。对照实验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对照实验中,出来要观察的变量外,其他变量都应当始终保持相同。 4. 对比实验(必修一、P93) 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叫做对比实验。对比试验也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5. 同位素标记法(必修一、P102) 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用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会改变。科学家通过追踪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用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这种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

尝试二 糖类的颜色反应

实验二 糖类的颜色反应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糖类某些颜色反应的原理。 2.学习应用糖的颜色反应鉴别糖类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α-萘酚反应(Molisch 反应)原理 糖在浓无机酸(硫酸、盐酸)作用下,脱水生成糠醛及糠醛衍生物, 后者能与α-萘酚生成紫红色物质。因为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对此反应 均呈阳性,故此反应不是糖类的特异反应。 2.间苯二酚反应(Seliwanoff 反应)原理 在酸作用下,酮糖脱水生成羟甲基糠醛,后者再与间苯二酚作用生 成红色物质。此反应是酮糖的特异反应。醛糖在同样条件下呈色反 应缓慢,只有在糖浓度较高或煮沸时间较长时,才呈微弱的阳性反 应。在实验条件下蔗糖有可能水解而呈阳性反应。 3.材料与方法 1.α-萘酚反应(Molisch 反应) 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1%葡萄糖溶液、1%果糖溶液、1%蔗糖溶液、 1%淀粉溶液、0.1%糠醛溶液各1mL 。再向5支试管中各加入2滴莫 氏试剂,充分混合。斜执试管,沿管壁慢慢加入浓硫酸1mL ,慢慢 立起试管,切勿摇动。浓硫酸在试液下形成两层。在二液分界处有 紫红色环出现。观察、记录各管颜色。 2.间苯二酚反应(Seliwanoff 反应)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设计专题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设计专题 一、背景叙述 高中生物实验分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包括研究性课题),由于后者更能体现探究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运用生物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更能体现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是高考中为高校选拔人才的较好材料,近年来一直被沿用。由于缺乏实验设计的有关理论知识,平时的练习也偏少,因此,遇到这类题型,就会感到茫然。为解决这一问题,现将有关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实验设计的思路方法和常见的类型作一介绍,以期增加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目的。 二、基本内容 探究性实验一般包括:课题、假设、设计实验、预期、完成实验、观察并记录结果(有时需收集数据)、分析结果(数据)并推导结论七个基本内容。 (一)提出课题 人们对事物作缜密观察以后,常常由于好奇心或想作进一步的了解而提出问题,虽然任何人都能提出问题,但只有意义的问题才值得探讨,课题即为实验的题目,是实验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例如“蚯蚓如何借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而移动身体?” (二)假设 科学方法的第三步是假设。假设,也称假说或猜测,指用来说明某种现象但未经证实的论题,也就是对所提出的问题所做出的参考答案。假设一般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提出假设,即依据发现的事实材料或已知的科学原理,通过创造性思维,提出初步假定;第二步,做出预期(推断),即依据提出的假设,进行推理,得出假定性的结论;例如,新编高中生物的“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其假设是:“甲状腺激素对动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其预期结果是:“用适量的甲状腺激素饲喂蝌蚪,将促使蝌蚪的生长发育加速”。实验预期是较具体的推断。

高中生物颜色反应小结

高中生物颜色反应小结 1染色 1.1 定义:利用物理或化学方式使被染物质与染色剂结合从而使被染物质显示染色剂颜色的过程。 1.2 应用价值:根据细胞中某结构的成分特点,恰当选择与该成分具有较强亲和力的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从而显示细胞不同结构的形态与位置。 1.3 染色剂的分类 作为染色剂必须具备两个性质:一要具有颜色;二要与被染组织之间有亲和力。这两个性质分别是由染色剂中产生颜色的发色基团,和与被染组织之间有亲和力的助色基团来决定的,发色基团能产生颜色,但由于它对被染组织没有亲和力,只能使被染组织暂时染色,但经物理作用后又会被除去,所以发色基团必须与被染组织之间能产生亲和力的助色基团结合才能成为染料(染色剂)。助色基团的存在使染料物质离子化,极性增强,促进染料与组织间发生作用,产生染色效果,而助色基团的性质决定了染料是酸性或碱性染色剂。一般根据染色剂的官能基团(助色基团),把染色剂分为酸性染色剂、碱性染色剂和中性染色剂。酸性染色剂是指酸性助色基团,在水中电离后其本身(含发色基团)成为带负电荷阴离子的染色剂,这类染色剂一般用于染细胞质,如伊红、橘黄G、甲基蓝等。碱性染色剂是指碱性助色基团,在水中电离后其本身(含发色基团)成为带正电荷阳离子的染色剂,这类染色剂一般用于染细胞核,如苏木精、龙胆紫、醋酸洋红、甲基绿和美蓝等。中性染色剂是酸性染色剂和碱性染色剂的复合物,又可称为复合染料。是由碱性染料(色碱的盐)和酸性染料(色酸的盐)配制而成。其中染色剂的分子很大,所以往往水中溶解度较低,需用酒精做溶剂。血液学中的血液涂片经常使用的瑞氏染色剂及姬姆萨染色剂就是这种混合染色剂。其中的各种不同成分可分剔使核、胞浆和颗粒着色。 活体染色是指利用某些无毒或毒性很小的染色剂来显示出细胞内某些结构,而不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的染色方法,因此活体染色技术通常可以用来研究生活状态下的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病理状态。它包括体内活体染色和体外活体染色,体内活体染色和体外活体染色的主要区别是体内活体

实验二--糖类的颜色反应

实验二糖类的颜色反应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糖类某些颜色反应的原理。 2.学习应用糖的颜色反应鉴别糖类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α-萘酚反应(Molisch反应)原理 糖在浓无机酸(硫酸、盐酸)作用下,脱水生成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后者能与α-萘酚生成紫红色物质。因为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对此反应均呈阳性,故此反应不是糖类的特异反应。 2.间苯二酚反应(Seliwanoff反应)原理 在酸作用下,酮糖脱水生成羟甲基糠醛,后者再与间苯二酚作用生成红色物质。此反应是酮糖的特异反应。醛糖在同样条件下呈色反应缓慢,只有在糖浓度较高或煮沸时间较长时,才呈微弱的阳性反应。在实验条件下蔗糖有可能水解而呈阳性反应。 三.材料与方法 1.α-萘酚反应(Molisch反应) 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1%葡萄糖溶液、1%果糖溶液、1%蔗糖溶液、1%淀粉溶液、0.1%糠醛溶液各1mL。再向5支试管中各加入2滴莫氏试剂,充分混合。斜执试管,沿管壁慢慢加入浓硫酸1mL,慢慢立起试管,切勿摇动。浓硫酸在试液下形成两层。在二液分界处有紫红色环出现。观察、记录各管颜色。 2.间苯二酚反应(Seliwanoff反应)

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1%葡萄糖溶液、1%果糖溶液、1%蔗糖溶液各0.5ml。再向各管分别加入塞氏试剂5mL,混匀。将3支试管同时放入沸水浴中,注意观察、记录各管颜色的变化及变化时间。四.结果与分析 表1 表2 1.由表1可知,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糠醛均可发生Molisch

反应,但产生的紫环颜色不同,反应后试样的颜色也不同,其中糠醛的紫环颜色最深,且试样颜色为深棕接近黑色。加入浓硫酸后,糠醛溶液立刻发生变化,淀粉和蔗糖产生现象时间相当。 发生以上现象是因为糖类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形成糠醛及其衍生物,才能与α-萘酚反应,这需要一定的时间,不同种类的糖需要的时间不同,因此产生紫环现象的时间不同,而糠醛溶液可直接与α-萘酚反应,所以产生紫环现象的时间最短。且不同的糖性质不同,导致紫环的颜色也不同。 2.由表2可知,果糖溶液最先变红,蔗糖溶液出现红色的时间与果糖几乎相同,葡萄糖溶液变红时间最晚,且颜色最淡。 果糖是酮糖,在酸作用下,酮糖脱水生成羟甲基糠醛,后者再与间苯二酚作用生成红色物质,因此果糖反应最快。而蔗糖是二糖,可水解为酮糖。葡萄糖是醛糖,醛糖在同样条件下呈色反应缓慢,只有在糖浓度较高或煮沸时间较长时,才呈微弱的阳性反应。 五.讨论与结论 Seliwanoff反应试验中,1%的果糖和蔗糖均在2分40秒左右出现红色,葡萄糖在4分钟左右变色。前人所做试验中1%的果糖和蔗糖有在2分钟时开始变色,有在3分钟时开始变色,1%的葡萄糖有在3分时变色,有在4分钟时变色。因此我所做的试验结果与前人相似。但有些试验中加热时间延长到20分钟,分别记录2分钟,5分钟,10分钟,20分钟时溶液的颜色,发现在2分钟时果糖有黑色沉淀生成,其他溶液均无沉淀。加热至10分钟后,溶液均变为棕色或黑色。加

(完整版)高中生物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专题

高一生物探究性实验专题 一、背景叙述 高中生物实验分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由于后者更能体现探究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运用生物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更能体现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每次考试都有相当比重。由于探究实验知识教材中并没有系统的整理,使同学们在做这方面题时感到无所是从。为解决这一问题,现将有关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实验设计的思路方法和常见的类型作一介绍,以期增加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目的。 二、高一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所涉及的实验 实验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实验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实验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4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实验5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实验6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实验7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8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探究1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探究2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探究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探究4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三、探究实验的基本内容 探究性实验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观察并记录结果(有时需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和表达和交流六个基本内容。 (一)提出问题 人们对事物作缜密观察以后,常常由于好奇心或想作进一步的了解而提出问题,虽然任何人都能提出问题,但只有意义的问题才值得探讨,问题即为实验的题目,是实验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例如“探究植物细胞在什么条件下吸水和失水”“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酵母菌在有氧还是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二)作出假设 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尝试性的回答,也就是作出假设。假设一般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提出假设;第二步,做出预期(推断)。一个问题常有多个可能的答案,但通常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因此,假设是对还是错,还需要加以验证,即依据假设或预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 (三)设计实验 A、实验原则: 1、单一变量原则 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按性质不同,通常可分为三类: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自变量,指实验中人为改变的变量。因变量,指实验中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通常,自变量是原因,因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例如,在“温度对酶活性”的实验中,所给定的低温(冰块)、适温(37℃)、高温(沸水浴)就是实验变量。而由于低温、适温、高温条件变化,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活

高中生物实验汇总

高中生物实验汇总 1.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3.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4.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5.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6.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 7.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8.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9.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0.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1.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12.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13.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14.调查常见人类遗传病 15.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16.模拟尿糖的检测 17.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18.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9.探究水族箱(或鱼缸)种群落的演替 生物实验总结 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DNA 绿色,RNA 红色 分布:真核生物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 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实验二:物质鉴定 还原糖 +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脂肪 + 苏丹III 橘黄色 脂肪 + 苏丹IV 红色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1、还原糖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

★模拟尿糖的检测 (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 (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2、脂肪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 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 制作装片(滴1~2 3、蛋白质的检测 (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 (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 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 考点提示: (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2 )还原性糖植物组织取材条件? 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3)研磨中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对实验有何影响? 加石英砂是为了使研磨更充分。不加石英砂会使组织样液中还原性糖减少,使鉴定时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4)斐林试剂甲、乙两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为何要现混现用? 混合后使用;产生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不稳定。 (5)还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为? 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6)花生种子切片为何要薄? 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于显微镜的观察。 (7)转动细准焦螺旋时,若花生切片的细胞总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么? 切片的厚薄不均匀。 (8)脂肪鉴定中乙醇作用?洗去浮色。 (9)双缩脲试剂A、B两液是否混合后用?先加A液的目的怎样通过对比看颜色变化? 不能混合;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碱性;先留出一些大豆组织样液做对比。

高中生物实验归纳

高中生物实验归纳 1、经典实验的选材问题 (1)制备细胞膜时,常选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 (2)不能用观察叶绿体的材料来观察线粒体。 原因:叶绿体中的色素颜色会掩盖健那绿染色后(蓝绿色)的颜色变化。 (3)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或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时,应注意观察呈正方形的根尖分生区细胞。 原因:正方形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处于分裂状态,长方形的细胞可能是根尖的伸长区或成熟区的细胞,没有分裂能力。 (4)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所选的材料可以是动物的精巢和植物的雄蕊,而不宜选用动物的卵巢和植物的雌蕊。 原因:雄配子的产生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更容易观察到减数分裂的细胞。 (5)观察叶绿体时,选用菠菜叶且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 原因: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较大而数目较少。 (6)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应选取成熟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 原因:含有紫色大液泡,便于观察。 (7)观察染色体:选用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 原因:该时期染色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体形态最为稳定,容易观察。 2、高中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化学药品 名称作用实验应用 酒精溶液 50%的酒精洗去浮色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75%的酒精杀菌、消毒微生物的培养技术 95%的酒精迅速杀死细胞观察植物细胞的 有丝分裂15%的盐酸解离 无水乙醇(丙酮) 提取色素绿叶中色素的 提取和分离层析液分离色素 8%的盐酸水解观察DNA和RNA的分布 注意下列药品的用途(熟练记忆,灵活应用) ①NaOH溶液:用于吸收CO2或改变溶液的pH; ②Ca(OH)2溶液:鉴定CO2; ③盐酸溶液:解离或改变溶液的pH; ④NaHCO3溶液:提供CO2; ⑤NaCl:配制生理盐水及其他不同浓度的盐溶液,可用于测定动物细胞内液浓度或用于 提取DNA;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实验汇总复习考试

[19个教材实验分类汇总]

(4)模拟尿糖的检测 (5)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3.掌握对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发病率和种群丰富度等实验结果和数据的分析、处理的技能 探究设计类(1)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2)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3)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4)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 生根的作用 (5)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 变化 (6)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1.学会从实验目的中寻找相关的实验变量 2.学会依据原理来制定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的方案设计 3.学会分析实验中设置的对照实验,以及设 置的目的和要求 4.学会分析每个实验中的单一变量以及无关 变量 5.学会预测相应的实验结果和对实验结果进 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第1讲扎牢实验基础——4大类教材实验汇总让你“以不变应万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考点一显微观察类实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抓牢主干知识——学什么 列表比较六个显微观察类实验(填表) 实验名称观察方式观察对象细胞状态染色剂常用实验材料 观察DNA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染色观察核酸死 甲基绿、吡 罗红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观察线粒体线粒体活健那绿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染色体死 龙胆紫溶 液(或醋酸 洋红液) 洋葱根尖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染色体死 改良苯酚 品红染液 洋葱根尖 观察叶绿体 原色观察叶绿体活 无 菠菜叶(稍带叶肉的下 表皮)、藓类的叶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紫色大液 泡 活 成熟植物细胞,如紫 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三、掌握方法技巧——怎么办 1.观察类实验操作流程 直接观察类应选有颜色的材料;染色观察类应选取无色的材料 ①滴水或染液→取材→盖片 ②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细胞分裂) ①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 ②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始终用低倍镜 依据原理和所观察到的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 2.盐酸在实验中的应用 实验名称盐酸的作用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①改变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②使染色质中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生物中的颜色反应

1.斐林试剂检测可溶性还原糖 原理:还原糖+菲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注意:菲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要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而且是现用现配,条件是需要加热。 应用:检验和检测某糖是否还原糖;不同生物组织中含糖量高低的测定;在医学上进行疾病的诊断,如糖尿病、肾炎。 2.苏丹Ⅲ、苏丹Ⅳ检测脂肪 原理:苏丹Ⅲ+脂肪→橘黄色;苏丹Ⅳ+脂肪→红色 注意: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应用:检测食品中营养成分是否含有脂肪。 3.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 原理: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注意:双缩脲试剂在使用时,先加A液再加B液,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 应用:鉴定某些消化液中含有蛋白质;用于劣质奶粉的鉴定。 4.碘液检测淀粉和观察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的染色剂 原理:淀粉+碘液→蓝色;碘液能使动植物细胞着色。 注意:这里的碘是单质碘,而不是离子碘。 应用:检测食品中营养成分是否含有淀粉;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在观察动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时用碘液做染色剂,使细胞核染上颜色便于观察。 5.DNA的染色与鉴定 染色原理:DNA+甲基绿→绿色 应用:可以显示DNA在细胞中的分布 鉴定原理:DNA+二苯胺→蓝色 应用:用于DNA粗提实验的鉴定试剂

6.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原理:RNA+吡罗红→红色 应用:可以显示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7. 台盼蓝使死细胞染成蓝色 原理:正常的活细胞,细胞膜结构完整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排斥台盼蓝,使之不能够进入胞内;死细胞或细胞膜不完整的细胞,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可被台盼蓝染成蓝色。 应用:区分活细胞和死细胞;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 8.线粒体的染色 原理: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应用:可以用高倍镜观察细胞中线粒体的存在。 9.酒精的检测 原理: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应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制作果酒时检验是否产生了酒精;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驶。 10.CO2的检测 原理:CO2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在变黄。 应用: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 11.染色体(或染色质)的染色 原理: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醋酸洋红溶液、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成深色。 应用: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植物花药离体培养时,可以通过染色镜检来确定其中的花粉是否处于适宜离体培养的发育期。 12.吲哚酚试剂与维C溶液呈褪色反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