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厂设计复习资料

工厂设计复习资料

工厂设计复习资料
工厂设计复习资料

以下材料仅供参考

第一章绪论

1、工厂设计课程的主要内容

①、化工厂设计及化工工艺设计;

②、化工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

③、计算机辅助化工设计。

2、化学工业发展阶段:

①、古代化学工业:从数千年前人类阳光晒盐、地下卤水煮盐开始,萌发了古老的化学工业。②、近代化学工业:从18世纪中叶,欧洲造纸、玻璃、肥皂的大规模生产开始,表明近代化学工业的形成。

③、现代化学工业:上世纪40年代开始,随着合成橡胶、石油炼制、合成纤维工业的迅速发展,随着化工单元操作理论的日益成熟,在科学技术和生产规模二个层面上,揭示现代化学工业开始形成。

3、化工过程设计的目标:确定最佳流程及最佳操作条件,达到最优投入产出比。在定量计算的基础上,结合专家的经验,考虑安全、健康、环保的因素,确定出一个综合的设计方案。

4、化工过程设计的内容:其基本核心内容是化工工艺设计,其附带内容是针对化工工艺设计,对它的配套部分如公用工程、外管设计等进行深入设计和完善。

5、化工过程设计发展方向

(1)复杂大型化工厂的设计

(2)柔性化工厂的设计

(3)自主创新设计

(4)与国际工程设计的接轨

我国化工设计院,原来的专业部门进行了相应的改革调整。

PID (Process Instrument Diagram)带控制点的工艺仪表管道流程图

PFD (Process Flowsheet Diagram)过程物料流程图

UID (Utility Instrument Diagram)公用工程仪表管道流程图

UFD (Utility Flowsheet Diagram)公用工程物料流程图

6、计算机辅助化工过程设计的优势(优点):①、设计工作效率高②、规范性好③、设计水平高(可进行优化设计)

7、计算机辅助化工过程设计软件系统的发展方向(趋势):

(1)、单元操作模块的种类数;

(2)、物性数据库的大小及数据的估算方法;

(3)、能处理的流股数量和组份数量;

(4)、计算技术方法(求解方法);

(5)、能处理的流股相态(气、液、固、胶体、电解质等);

(6)、软件系统的人性化界面及开放程度;

(7)、流程图形输入及识别技术。

8、化学工业绿色化的含义: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基本原则,具体体现在:(1)、减少化工过程的能耗、物耗;(2)、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或生成;(3)、减少废弃物,并使废弃物在系统类在利用;(4)、尽量将排放的废弃物转化为可用的再生资源;(5)、尽量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

*9、伦理学理念体现在:

(1)、自觉维护化工过程的安全;

(2)、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3)、自觉节约资源的意识;

(4)、对业主、化工厂操作人员、同事负责的精神。

*10、责任关怀制度的含义:

(1)、提高对安全、健康、环保、资源的认知和行动;

(2)、充分报道成绩、行动计划,但不回避缺陷;

(3)、与公众沟通,并倾听意见的日常化。等等。

第二章概述

1、基建:基本建设的简称,一个项目从设想到建成投产的过程。

2、项目建议书:将收集到的有关项目的资料(信息)整理成文,由某地区、部门、企业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的申请项目投资立项的文件。

3、项目建议书应该包括的主要内容

(1)、项目的背景、意义;

(2)、产品价格和市场需求预测分析;

(3)、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4)、工艺技术路线和技术来源;

(5)、原料、燃料、动力、水的供应、运输,产品运输等;

(6)、厂址选择和厂址条件;

(7)、环保方案;

(8)、消防及安全措施;

(9)、工厂定员及人力资源来源;

(10)、投资估算、资金筹措方案;

(11)、基建及投资规划;

(12)、经济效益初步分析与评价;

(13)、结论及建议

4、项目建议书的实质:

想投资该项目的主体,将它前期收集的所有资料(信息),经过加工(初步定量计算、并结合专家经验)处理,按以上主要章节整理成一本文件。其目的就是要打动上级决策者,

让决策人下决心上该项目。

5、可行性研究的定义:根据国家、地区、行业、部门的经济整体规划或布局,对拟建项目的技术、经济和工程、安全、环保等问题进行详细的研究与分析。就该项目是否该建、是否缓建、如何建提出建议,为投资决策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6、计划任务书(设计计划任务书)定义:由上级主管部门对拟建项目的地点、规模、投资、建设期、劳动定员等问题,下达的“规定性”文件。它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起,共同作为项目的设计依据。

7、化工项目设计的“三段设计(设计的三个阶段)”:初步设计(基础设计),扩初设计(扩大的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设计)

8、工艺包的定义:工艺包是一个专用的技术名词,特指某个化工产品生产技术方面的全部技术文件的总和。

9、化工工艺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10、内循环优化:在流程结构不变的前提下,通过修改、调整流程内部的部分设备参数和操作参数,来对流程进行优化设计。

11、外循环优化:在内循环优化不能满足优化目标的情况下,重新做流程组织,对流程结构进行改头换面的大变动,而达到对流程进行优化设计的目的。

12、设计、技术经济分析、计算机辅助化工设计三者之间的关系:

(1)、设计出一个或几个较优的流程是设计的最终目的;

(2)、技术经济分析是判断流程优劣的依据(标准);

(3)、计算机辅助化工设计是设计的有力手段。

13、厂址选择是在基建的投资决策阶段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由工艺系统专业部的总图专业牵头完成。是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14、化工厂厂址选址的几个基本原则

1)应符合国家、地区、行业、部门发展大局的需要;

2)应选在原料、燃料、动力充足,运输方便,产品销售便利的地区。并在公用工程、生活设施有良好基础的地区;

3)化工厂厂址附件应该有良好、充足的水源;(化工类企业对水有强烈的需求依赖)

4)应该注意节约用地及占地种类,并考虑工厂发展的需要;

5)应考虑附近居民的安全与健康,厂址的气候及防灾害能力。

6)避免建在国家或地区的水利、历史、自然、文化等各类保护区。

此外,厂址地方的投资及税收政策、人力资源及成本、管理是否方便、协作关系等社会因素也应综合考虑。

15、厂址选择的基本方法:方案比较法,评分优选法,最小运输费用法

16、总图布置的定义:在全面掌握工厂工艺概况的前提下,结合厂区的各种内、外部条件,对化工厂的所有车间在厂址范围内进行合理的布局,以期获得安全、经济的人流及物流流动路线。

17、化工厂总图布置的几条基本原则

1、应尽量考虑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避免物流交叉,缩短物流路线。并尽量减少人流和物流的交叉。

2、对公用工程有大需求的车间,应考虑其与外界的联系,并尽量靠近其供应源。同时遵守“负荷集中”原则。

3、厂区内与外界有大运输量的车间应尽量布置在厂区外缘。

4、厂区内同类型或相似类型的车间应尽量集中布置。(“同类集中”原则)

5、厂区布置应考虑防火、防爆及卫生健康的要求。

6、工厂布置应考虑工厂、车间发展的需要。

第三章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

*计算题:自由度的判断与计算分析(见书例3.7,例3.8,例3.16)

物料衡算的见书例题1,2,3,4,5,6

1、物料衡算(Material Balance),简称“MB”

热量衡算(Heat Balance),简称“HB”

能量衡算(Energy Balance),简称“EB”

物料衡算与能量衡算的联立计算(Combined Balance),简称“CB”

化工流程(过程)中MB、HB、EB三者之间的关系

(1)MB与HB之间的关系

MB有可能能单独(不依赖HB而独立)求解;

HB一般不能单独求解;(间壁式换热器除外)

当MB不能独立求解时,它就必须与HB联合起来,求解CB。

(2)EB与HB之间的关系

流程压力水平不高,而且压力变化也不大,系统能量只考虑其热焓,而忽略其动能、势能等机械能,在这种情况下:EB HB

(3)在HB计算中,压力对焓值的影响

热焓是状态函数,严格而言,它同时与温度和压力有关。但温度对焓值的影响更加显著。在压力水平不高且压力变化不大的化工流程中,一般认为焓值只是温度的函数,以简化计算。

2、MB、HB衡算计算的任务:就是解MB、HB、其它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求解出衡算范围内未知的流股变量和设备单元变量。

3、化工流程的操作状态及其对应的衡算计算基准

(1)、连续生产流程(稳态流程)

特点:参数是位置的函数,而不随时间而变。

适用情况:产量大,物系稳定性较好。

衡算计算基准:时间基准( /s, /h, /d)

(2)、间歇生产流程(动态流程、批处理过程)

特点:参数不仅是位置的函数,也是时间的函数。

适用情况:产量小,物系稳定性较差,需要切开批次的过程。

衡算计算基准: /批( /Batch)

(3)、半间歇半连续生产流程

特点:间歇操作和连续操作同时出现在一个流程内。

适用情况:物料流在流程内流量变化大;流程内有些物质稳定性好,有些物质稳定性较差。

4、化工流程的自由度≡流程变量总数-衡算方程数-已知变量数-已知其它关系式数

5、分流器的自由度分析有特殊性

分流器的特点:

①、其所有流股的组成相同;

②、无反应,各流股只是流量不相同

分流器的作用:

将一个流股拆分为几个组成相同、流量不同的分流股,分拆开的流股,一部分回流(recycle),一部分防空(purge)。

分流器单元的MB方程数的特殊性:

无论分流器牵涉到多少种组份,其独立MB方程只有1个。

6、一个流程是弹性设计,必需同时满足以下二个条件:

(1)、流程过程自由度必需是+1;

(2)、流程的已知流股变量全部是强度性质(没有一个流量变量已知)。

7、计算基础的挑选原则:

(1)、放在自由度最小的单元上;

(2)、附带再考虑计算基准对相邻单元的影响。

*8、“变量置换”的概念:如果一个流程中只有一个流股的流量已知,而且流程过程自由度为0,那么,可以将这个唯一已知的流股流量先假设为未知,使整个设计条件变成弹性设

计,再通过选择弹性设计MB的计算基准,假设另外一个流股的流量已知,而达到简化MB 计算的目的。

9、变量置换的目的。变量置换后,MB计算变成了一个每步都能完全求解顺序序列,大大简化了计算。

第四章流程组织(过程合成)

1、化工流程包括:原料预处理阶段,反应合成阶段,产物分离阶段。

2、专用地址:确定性的设计条件与限制

3、流程组织专用地址分配的含义:在流程组织大框架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对有关流股的走向、流股之间的配比(流量调配),以及操作单元的拆分、合并等问题进行综合的考虑。*

4、流程组织的基本原则

(1) 重视过程开发实验结果(根本出发点)

(2) 尽量确保工程中运用的工艺技术和设备的成熟性

(3) 要考虑工程放大的影响

(4) 组织流程时,应考虑流程的可操作性,尽量增大流程(尤其是关键设备)的操作弹性

(5) 重视流程的运行安全问题

(6) 从经济角度,节省流程的固定投资,减少流程的操作费用

(7) 重视副产品回收,同步考虑环保因素

5、分离技术的选择基本原则:

(1) 以待处理物系的各组份的性质为根本出发点,来挑选分离技术

(2) 充分考虑分离过程的投资、成本等经济因素

(3) 根据待处理物系的处理量和分离纯度要求,来挑选合适的分离技术

(4) 尽量采用技术、设备上成熟的分离技术,避免工程风险

6、分离顺序选择(确定)的基本原则:

(1) 根据待处理物系的性质,一般是容易分离的组份,可考虑先分离

(2) 相分离可考虑优先进行

(3) 含量较多的组份可考虑优先分离

(4) 高附加值的产物组份可考虑优先分离

(5) 稳定性较差、有毒、有腐蚀、有放射性的组份可考虑优先分离

第五章换热网络

*计算题、窄点运算(参考例4.12)

第六章管道布置设计

*管道布置走向和控制方案说明

1、化工车间管道布置设计的任务

(1)确定设备的管口方位和接口位置。

(2)确定管道的安装连接和铺设、支承方式。

(3)确定各管段(包括管道、管件、阀门及控制仪表)在空间的位置。

(4)画出管道布置图,表示出车间中所有管道在平面、立面的空间位置,作为管道安装的依据。

(5)编制管道综合材料表,包括管道、管件、阀门、型钢等的材质、规格和数量。

2、化工车间管道布置设计的要求

(1)符合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管理的要求;

(2)便于操作管理,并能保证安全生产;

(3)便于管道的安装和维护;

(4)整齐美观,节约材料和投资。

3、化工车间管道布置设计考虑因素:

(1)物料因素

①输送易燃、易爆、有毒及有腐蚀性的物料管道不得铺设在生活间、楼梯、走廊和门等处;应设置安全阀、防爆膜、阻火器和水封等防火防爆装置;应将放空管引至指定地点或高过

屋面2m以上;有腐蚀性物料的管道,不得铺设在通道上空和并列管线的上方或内侧。

②管道铺设时应有一定的坡度

③真空管线应尽量短,尽量减少弯头和阀门,以降低阻力,达到更高的真空度。

(2)考虑施工、操作及维修

①管道应尽量集中布置在公用管架上,平行走直线,少拐弯,少交叉,不妨碍门窗开启和设备、阀门及管件的安装维修,并列管道的阀门应尽量错开排列。

②支管多的管道应布置在并行管线的外侧,引出支管时,气体管道应从上方引出,液体管道应从下方引出。

③管道应尽量沿墙面铺设,或布置在固定在墙上的管架上,管道与墙面之间的距离以能容纳管件、阀门及方便安装维修为原则。

(3)安全生产

①架空管道与地面的距离除符合工艺要求外,还应便于操作和检修。

②直接埋地或管沟中铺设的管道通过道路时应加套管等加以保护。

③为了防止介质在管内流动产生静电聚集而发生危险,易燃、易爆介质的管道应采取接地措施,以保证安全生产。

④长距离输送蒸汽或其他热物料的管道,应考虑热补偿问题,如在两个固定支架之间设置补偿器和滑动支架。

(4)其他因素

①管道与阀门一般不宜直接支承在设备上。

②距离较近的两设备间的连接管道,不应直连,应用45°或90 °弯接。

③管道布置时应兼顾电缆、照明、仪表及采暖通风等其他非工艺管道的布置。

4、管道和管架的立面布置原则

*(1)当管架下方为通道时

管底距车行道路路面的距离要大于4.5m;

道路为主干道时要大于6m;

人行道上空应大于2.2m;

管廊下有泵时要大于4m。

(2)两层管道的标高相差1.0-1.6m,从总管上引出的支管比总管高或低0.5一0.8m。大口径管道需要在水平面上转向时,要将它布置在管架最外侧

(3)管架下布置机泵时,其标高应符合机泵布置时的净空要求。

(4)装有孔板的管道宜布置在管架外侧,并尽量靠近柱子。自动调节阀可靠近柱子布置,并用柱子固定。若管廊上层设有局部平台或人行道时,常操作或维修的阀门和仪表宜布置在管架上层。

5、化工部门也常用带指引线的长方框表示,将管架的编号和型式写在—个长方格里。非标准管架应另行提供管架图。管架配置比较复杂时,也可单独绘制管架布置图。

例如:

*6、管道布置图的阅读

*7、化工流程自控仪表的一些图形符号:

自控参量代号:

T——温度 F——流量 P——压力或真空度

L——物位 C——浓度 pH——氢离子浓度

A——分析 V——黏度 M——搅拌转速

自控功能代号:

I——指示 C——控制 Q——累积

J——记录 X——信号 T——调节

L——联锁 A——报警 R——人工遥控

例如

第七章技术经济与项目评价

1、化工技术经济的定义

“技术经济学”是技术学科和经济学科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

“技术经济学”不单独地研究某些技术问题,也不是孤立地研究纯经济问题,它研究的是“技术应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活动中,所形成的运行规律”。

“化工技术经济学”是“技术经济学”在化学工程领域的运用与发展,是技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2、化工技术经济的研究对象

有色冶金行业资料

有色冶金行业资料 一、有色行业定义及包含金属种类 1.1 定义 人类已发现蕴藏在自然界的103种天然元素中,凡具有良好导电、导热和可煅性的天然元素称金属,现在世界上有86种金属。通常把金属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两大类,中国在1958年将铁、铬、锰列入黑色金属;除铁、铬、锰以外的83种金属(包括13种人造超铀元素)都叫有色金属。 狭义的有色金属又称非铁金属,是铁、锰、铬以外的所有金属的统称。 广义的有色金属还包括有色合金。有色合金是以一种有色金属为基体(通常大于50),加入一种或几种其他元素而构成的合金。 1.2金属种类

有色金属分类补充说明: 1)轻有色金属:这类金属的共同特点是:密度小(0.53-4.5),化学活性大,与氧、硫、碳和卤素的化合物都相当稳定。 2)重有色金属:其特点是密度大,如铅为11.34.每一种重有色金属根据其特性,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都具有其特殊的应用范围和用途。例如,铜是军工及电气设备的基本材料;铅在化工方面制耐酸管道、蓄电池等有着广泛应用;镀锌的钢材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生活方面;而镍和钴则是制定高温合金与不锈钢的重要合金元

素。 3)贵金属:这类金属由于对氧及其他试剂的稳定性,且在地壳中含量少,开采和提取比较困难,故价格比一般金属贵。这类金属除金银铂有单独的矿物,可以从矿石中生产一部分外,大部分要从铜、铅、锌、镍等冶炼厂的副产品(阳极泥)中回收。 4)半金属:这类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如砷是非金属,但又能导电传热。此类金属根据各自的特性有不同的用途。 5)稀有金属:这类金属的特点是发现较晚,提取困难,工业上应用也较晚。由于数量较多,为了研究上的方便,按其性质、提取方法和在地壳中存在的特征,又将其分为5类: (1)轻稀有金属:其特点是密度小,如锂为0.534,化学活性很强。这类金属的氧化物和氯化物都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很难还原,常用熔盐电解法 生产。 (2)稀有高熔点金属(亦称稀有难熔金属):其特点是熔点高,如钨的熔点为3410℃;硬度大,抗蚀性强,可与一些非金属生成非常硬的难熔的稳定化 合物。如碳化物、氮化物、硅化物和硼化物。这些化合物是生产硬质合金 的重要材料。 (3)稀有分散金属(亦称稀散金属):其特点是这类金属在地壳中很分散,常伴生在其他矿床中,但其产量极少,没有工业价值,通常都是从冶金工厂或 化工厂的废料中提取的。如电解铜的阳极泥、冶炼铅锌和铝的炉渣及烟尘 等。 (4)稀土金属:从镧到铕,为轻稀土;从钆到镥含钪、钇为重稀土。18世纪时,

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发展规划

西南盛世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发展规划 一、公司概况 西南盛世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公司注册地重庆市九龙坡区,公司是集矿山采掘、冶炼、销售为一体的钼业企业。公司两年多来投资近2亿元人民币用于矿山建设和冶炼厂建设,矿山所在地属红光镇政府和光明镇政府管辖。总面积平方公里,已探明钼矿矿石资源量(122b+333)吨;其中: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122b)占万吨,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占万吨,钼平均品位%,远景钼金属储量达10万吨,镍金属储量4万吨。目前,矿山已有3个采区投入基建和2个采区建设投产,年产基建矿石和采矿石5500吨左右,设计采矿能力60吨/天。 冶炼厂采用中南大学最先进的钼冶炼专利技术和科研成果,采用回转窑一步焙烧、离子交换吸附、离子交换除钨、除钒等多项先进技术。该工艺在国内处理高品位多金属镍钼矿工艺中属领先水平,生产设备自动化、机械化程度高;生产环境、劳动岗位条件好;工厂技术力量雄厚,管理科学化,技术工艺成熟。目前冶炼厂1800吨钼酸铵生产线一期工程已于2010年竣工投产,现日处理原矿量达40吨/日(二条回转窑),年可生产钼酸铵800-1000吨。公司所生产的钼酸铵优质、可靠,产品符合国家GB3460/-82和GB/T3460-2007规定的MSA-1标准,并能满足用户特殊指定质量要求,完全满足石油化工、钼的粉末冶金和深加工对钼酸铵的要求,副产品镍渣的镍品位为3%%,可作

为镍铁加工原料。 公司现有员工227人(其中:矿山99人,冶炼厂128人),有研究生2人,本科生26人,大专生23人,中高层管理人员17人,具有中高级职称技术人员13人。安排昭通地区人员到公司就业有207人(其中:矿山55人;冶炼厂122人;矿山保安40人)。 二、公司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昭通市具有丰富的钼镍矿产资源,预计金属储量可达40万吨以上,目前我公司珍珠山钼矿矿山面积和储量均是昭通市最大的矿山,公司冶炼厂是昭通市唯一一家工艺成熟并能稳定生产的镍钼矿冶炼厂,也是全国最大的、技术最先进的以镍钼矿为原料的钼酸铵加工厂,镍钼矿冶炼加工工艺复杂、技术门槛高,我公司在钼镍矿的开发利用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1、企业定位:以钼为主体,以铜、铅、锌和贵金属为两翼,依靠科技创新和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整合和利用当地及周边优势资源,做强做大企业。 2、企业发展目标 做云南省最大钼(镍)矿企业,达到国内先进的中大型钼业企业水平;争取3-5年成为云南省昭通市首家矿业上市公司。 3、企业发展思路 (1)2012-2015年主要产品仍以四钼酸铵为主,并开始对钼铁、钼酸铵系列产品进行技术研究和开发,同时对镍渣研究开发,优先生产镍铁和回收渣中的各类有价金属,达到资源综合利用。

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加工工厂建设指南2020版

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加工工厂建设 指南(试行)

目录 一、建设目标 (4) 二、建设原则 (5) 三、总体设计 (6) (一)总体架构 (6) 1. 技术架构 (7) 2. 智能应用 (7) (二)建设路径 (7) 1. 现有工厂 (8) 2. 新建工厂 (9) (三)关键要素 (10) 1. 质量稳定 (10) 2. 协同高效 (10) 3. 响应快捷 (10) 四、建设内容 (11) (一)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建设与改造 (11) 1. 智能感知 (11) 2. 智能装备 (12) 3. 网络建设 (10) 4. 信息安全 (11) (二)面向协同运作的智能生产系统建设 (11) 1. 生产过程智能控制 (12) 2. 生产管理与执行 (14) 3. 加工工厂虚拟仿真 (17) (三)基于数据驱动的智能管理系统建设 (18) 1. 企业资源计划 (18) 2. 客户关系管理 (18) 3. 企业经营决策 (18) (四)基于服务型制造的智能服务应用建设 (19) 1. 供应链管理协同 (19) 2. 服务新模式 (19) 五、基础支撑 (20) (一)资金投入 (20) (二)组织规划 (20) (三)人才队伍 (20) (四)运营维护 (20) (五)信息资源 (20) (六)标准体系 (20)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 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等国家相关政策,按照《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的总体要求,切实推进有色金属加工企业智能升级,特编制本指南。本指南是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规范发展的引导性文件,不具有行政审批的前置性和强制性。 一、建设目标 结合我国有色金属加工行业产品品种多、订单批量小、 生产工艺路线长(路径多)、产品精度要求高、生产运行速 度快、物流调度频繁等特点,在企业已有自动化、信息化建设基础上,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边缘计算、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在有色加工工厂的应用,实现设备、物料、能源等制造资源要素的数字化汇聚、网络化共享和平台化协同,建成集柔性化组织生产、产品质量全生命周期管控、供应链协同优化运营等于一体的质量稳定、协同高效、响应 快捷的有色金属智能加工工厂,促进企业

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冶炼工厂建设指南(试行)-正式发布版

附件2 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冶炼工厂建设指南(试行)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国家相关政策,按照《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总体要求,切实推进有色金属冶炼企业智能升级,特编制本指南。本指南是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规范发展的引导性文件,不具有行政审批的前置性和强制性。 一、建设目标 结合我国有色金属冶炼多元素资源共生、原料品质波动大、冶炼工艺复杂等特点,在企业已有自动化、信息化建设基础上,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边缘计算、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在有色冶炼工厂的应用,实现设备、物料、能源等制造资源要素的数字化汇聚、网络化共享和平台化协同,具备在工厂层面全要素数据可视化在线监控、实时自主联动平衡和优化的能力,建成集全流程自动化产线、综合集成信息管控平台、实时协同优化的智能生产体系、精细化能效管控于一体的清洁环保、优质低 1

耗、安全高效的有色金属智能冶炼工厂,促进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建设原则 坚持企业主体,战略主导。确立企业智能工厂建设的主体责任,根据企业战略,结合企业区域特征、产品定位、工艺装备、管理模式、两化融合基础,明确企业智能制造建设重点。 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把握智能制造发展方向和重点,从全局、整体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围绕有色金属智能冶炼工厂建设主要环节和重点领域,结合企业自身能力和业务需求,分步实施,有序推进智能冶炼工厂建设。 坚持问题导向,因企制宜。以解决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管理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实现关键冶炼设备和控制技术的升级、突破;充分考虑企业智能制造建设基础,结合企业对智能制造发展的需求,因企制宜地进行智能工厂建设,有针对性地完善重点领域的智能化建设。 坚持创新引领,数据驱动。积极探索5G等新型基础设施在企业生产中的应用,推动新技术与有色冶炼的融合创新;基于数据和机理融合驱动的理念,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技术提升信息系统学习与认知能力, 2

有色金属冶炼

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邹振楚认为,中国铝型材工业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即1952-1979年的奠基发展阶段,1980-1991年的调整发展阶段, 1992年至今的高速发展阶段。 1952年国家批准建设101厂并于1956年投产,中国建立了自己的铝型 材工业,有8台水压机,主要生产航空型材,经过几年的摸索和攻关。生产了技术难 度高的直升机旋翼和飞机变断面型材,同时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至今仍有不少人 员活跃在全国各个挤压厂。以后,国家又建设了112厂(现为西南铝业(集团)有 限责任公司)和113厂(现为西北铝加工厂),他们先后于1970年和1969 年投产,中国铝型材工业实力增强,布局更趋合理。1974年起中国更加关注国外 先进的铝型材工业,从日本引进油压机,1975年和1976年又先后对日本、英 国和法国进行考察。这个时期中国铝型材工业的特点是:企业是国有的,产品是军用 的,工厂是综合性的,挤压机是水压的。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快速发展,由于建筑市场需求的拉动,一批 国营铝型材企业相继投产,如北京铝材厂、天津铝合金厂、广东有色金属加工厂、成 都铝材厂、营口铝材厂等。一批合资和外资企业获准在中国办厂,加深圳华加日铝业 有限公司、台山市金桥铝型材有限公司、深圳西林铝型材厂等。一批民营企业迅速崛 起,如广东兴发铝型材厂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主要装备和工艺都是引进的,因而使 中国铝型材工业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提高了一大步。1989年,鉴于我国铝锭资源 紧缺,国家限制铝门窗的消费,铝型材工业进行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为以后的 高速发展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1991年到2002年,铝型材产量连续11年以 24.2%的速度增长.2002年达到176万吨,居世界产量的第一位。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大批民营企业陆续建成投产,他们当中有广东坚美铝型 材有限公司、南海亚洲铝厂有限公司、广东凤铝铝业有限公司、龙口市南山铝材总厂

有色冶金课程设计年产6.2万吨电解槽厂房设计大学论文

东北大学有色冶金课程设计(铜电解)

目录 1.概述............................................. -..3 - 1.1电解精炼的目的和任务 ................................................................. - 3 - 1.2 电铜的质量标准 ...................................................................... - 3 - 1.2.1高纯阴极铜(Cu-CATH-1) 化学成分............................................. - 3 - 1.2.2一号铜化学成分的质量分数 ...................................................... - 4 - 1.3铜电解一般工艺流程 ................................................................... - 4 - 2.冶金计算......................................... -. 5 - 2.1已知条件 ............................................................................. - 5 - 2.2 计算 ................................................................................. - 5 - 3.主体设备设计..................................... -. 7 - 3.1 电解槽材质与结构 .................................................................... - 7 - 3.2商品电解槽总数 ....................................................................... - 8 - 3.3 电解槽的极板数 ...................................................................... - 9 - 3.4 电解槽尺寸的确定 .................................................................... - 9 - 3.5 种板电解槽数 ........................................................................ - 11 - 3.6净液量及脱铜槽数 ..................................................................... - 12 - 3.6.1 净液量 ....................................................................... - 12 - 3.6.2脱铜槽数 ...................................................................... - 12 - 3.7 槽边导电排、槽间导电板和阴极导电棒的选择与计算....................................... - 13 - 3.7.1槽边导电排 .................................................................... - 13 - 3.7.2 槽间导电板 ................................................................... - 13 - 3.7.3 阴极导电棒 ................................................................... - 14 - 3.8 设计总结 ............................................................................. - 11 - 4.图纸........................................... -..14 - 5.参考文献....................................... -. 14 -

有色金属冶炼工程制图标准-正文

1总则 1.0.1为统一有色金属冶炼工厂设计制图标准,实现制图标准化,提高制图效率,保证图面质量,不用或少用文字说明便能表达设计意图,使设计、施工和生产之间有简捷共同语言,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有色金属冶炼专业各咨询、设计阶段的制图,涉及其它专业时,应按有关专业制图标准执行。 1.0.3本标准中未作规定的图例、符号、代号,可根据需要在本标准的基础上扩充,并应在图纸上注明。 1.0.4有色金属冶炼设计制图,除应遵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CAD工程制图规则》GB/T18229及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基本规定 2.1 一般规定 2.1.1 在符合各咨询、设计阶段内容深度要求的前提下,制图必须简明、清晰、易懂。 2.1.2 工程咨询和设计图纸的计量单位、名称及符号,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1.3 图纸应根据不同咨询、设计阶段采用适当的图幅和比例;图面布局应合理,图面表达设计内容应完整、简明,图形投影正确;图中数字、文字表示准确,图线和符号应符合本标准规定。 2.2 图纸幅面及图框规格 2.2.1图纸图幅应优先采用表2.2.1规定的基本幅面。 表2.2.1 图纸基本幅面尺寸mm 2.2.2必要时,也允许选用表2.2.2所规定的加长幅面。这些幅面的尺寸是由基本幅面的短边成整数倍增加后得出,如图2.2.2。图中实线所示为基本幅面,虚线所示为表2.2.2规定的加长幅面。 表2.2.2 加长幅面mm

210420841 1261 1682 2102 2523 29759489111891783 2378 图2.2.2 图纸的幅面尺寸 2.2.3 图框格式采用留有装订边格式。图框格式见图2.2.3-1、2.2.3-2、2.2.3-3、及表2.2.3的规定。 2.3 图纸标题栏 2.3.1 图纸必须设有标题栏,内容应包括工程名称、图纸名称、设计阶段、设计日期、版本、设计者和各级审核者等。标题栏应位于图纸右下角。A4图纸原则上位于图纸下边,特殊情况时可位于图纸上边。 2.3.2国外工程图纸标题栏应注释外文,国内工程设计图纸无特殊要求时,可不注释外文。 2.3.3 竣工图图纸标题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竣工图与原施工图不一致需重新制图时,在图纸标题栏格式中的设计阶段栏应填写竣工图。 2 竣工图与原施工图完全一致时,可以在原施工图图纸标题栏左边加盖竣工图签章,签章应注明“竣工图”,签章内容包括编制单位、工程名称、编制人、校核。

有色金属工厂安全卫生设计规定-20080918110444

有色金属工厂安全卫生设计规定 第四章安全卫生机构 4.1 安全卫生管理机构 4.1.1 企业应设安全和工业卫生专职管理机构。安全和工业卫生专职管理人员的配备应不少于企业职工总数的千分之二到五。对于尘毒危害严重和有特殊安全要求的单位,安全卫生专职管理人员的比例应适当增加。 4.1.2 大、中型企业,安全卫生管理机构应具有以下功能室,小型企业参照执行。 a. 安全卫生教育室: 该室应能担负对新职工地安全教育,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升级。对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的培训和考核。应配备必要的教学用具和特种作业教学模型(如挂图、幻灯机、电视录相机、电影放影机、模拟操作设备、实物或实物模型、试验设备等)。 b. 安全卫生防护用品室: 该室负责配备本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用的各种安全卫生防护用具(如防尘口罩、防毒面具,自救器、护目镜、护耳器、绝缘鞋、安全帽、安全带等)。 c.检测室(站): 该室应能对车间的粉尘、毒物、噪声、易燃易爆气体等项目进行监测,应配备相应的各种检测仪器。该室可与环保监测机构联合设置。 d.资料室 保存本单位历年安全事故档案,保存本单位安全卫生方面的规章制度。收藏有关劳动保护的图书、资料、文件、法规、标准和安全卫生教育资料等。该室可与图书资料室联合设置,单独分类。 4.2救护机构 4.2.1企业的医疗机构应具备有必要的急救措施。大、中型企业应配备救护车。 4.2.2每个生产、供应和使用煤气的企业,必须按照《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的要求设置“煤气防护站”,协助企业处理中毒事故的紧急救护工作和指导煤气着火、爆炸事故的抢救。 4.2.3下列情况的单位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 a.火灾危险性大,距离当地公安消防队(站)较远的大、中型企业单位; b.专用仓库、储油或储气基地。 4.2.4建立专职消防队,建队规模和消防车配备等事项应与当地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商定。 4.3医疗卫生机构 4.3.1企业的医疗卫生机构(职工医院、卫生所、卫生室)的设置,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医疗卫生机构”的要求执行。交通不便的山区,边远

有色金属选矿厂工艺设计规范.

有色金属选矿厂工艺设计规范(YSJ 014-92)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统一有色金属选矿厂工艺设计技术要求,提高设计质量,推动技术进步,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的有色金属选矿厂工艺设计。改扩建工程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选矿厂工艺设计,应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对新技术、新设备和重大科研成果的应用,必须经过鉴定。 第1.0.4条选矿厂厂址不得设在采矿设计崩落区内以及有断层、溶洞、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工程地质地段。 第1.0.5条选矿厂厂房布置,应根据工艺流程特点和技术发展要求,充分利用地形,贯彻自流、紧凑的原则,合理确定厂区占地面积。对有扩建可能的选矿厂,应适当留有发展余地,但不得随意扩大占地和提前征用。 第1.0.6条选矿厂排出的尾矿、污水、粉尘、有害气体、噪声和放射性物质等应妥善处理,并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环境保护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1.0.7条有色金属选矿厂工艺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选矿试验与试样采取

第2.1.5条矿石中含脉石或开采过程中混入围岩量多,并有可能在入磨前分离时,应做预选试验。 第2.1.6条采用浮选工艺流程时,应做回水试验。选矿产品应根据需要做沉降和过滤试验。 第2.1.7条选矿最终产品应进行密度、粒度、矿物组成和有害物质含量等项目的测定。 第2.1.8条工艺流程排放物中有害组分超标时,必须进行治理或防护试验。 第二节试样采取 第2.2.1条根据试验目的的不同,采取的试样应充分具有代表性。 第2.2.2条试样采取应根据矿床赋存条件、采矿方法、矿石特性和试验要求等条件进行采样设计。 第2.2.3条试样重量应根据试验类别、矿石性质确定。当进行洗矿、预选、自磨、半子磨、重选、磁选、焙烧、综合回收和脱水等单项试验时,试样重量应根据试验设备类型、规格及试验时间确定。 第2.2.4条可选性试验的试样应采取坑道样或岩芯样。实验规模较大,矿石性质较简单时,宜采取代表达产后5a左右的初期开采段试样,同时采取后期开采的深部岩芯样。矿床规模巨大、矿石性质复杂时,应采取全矿床或矿床开采范围内的试样。

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冶炼工厂建设指南2020版

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冶炼工厂建设 指南(试行)

目录 一、建设目标 (3) 二、建设原则 (3) 三、总体设计 (5) (一)总体架构 (5) 1. 技术架构 (6) 2. 智能应用 (6) 通过对实时生产数据的全面感知、实时分析、科学决策和 (6) (二)建设路径 (7) 1. 现有工厂 (7) 2. 新建工厂 (8) (三)关键要素 (9) 1. 清洁环保 (9) 2. 优质低耗 (9) 3. 安全高效 (10) 四、建设内容 (10) (一)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与建设 (10) 1. 智能感知 (10) 2. 智能装备 (11) 3. 网络建设 (10) 4. 信息安全 (11) (二)数据驱动的智能生产与管理系统建设 (12) 1. 生产过程智能控制 (12) 2. 生产管理与执行 (14) 3. 企业管理与经营决策 (17) 4. 冶炼工厂虚拟仿真 (17) 专栏6:虚拟仿真场景 (18) (三)基于服务型制造的智能服务应用建设 (19) 1. 供应链协同 (19) 2. 服务新模式 (19) (四)基于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的协同创新平台建设 (20) 1. 规范数据治理 (20) 2. 数据应用创新 (21) 五、基础支撑 (22) (一)资金投入 (22) (二)组织规划 (22) (三)人才队伍 (22) (四)运营维护 (22) (五)信息资源 (23) (六)标准体系 (23)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 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国家相关政策,按照《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总体要求,切实推进有色金属冶炼企业智能升级,特编制本指南。本指南是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规范发展的引导性文件,不具有行政审批的前置性和强制性。 一、建设目标 结合我国有色金属冶炼多元素资源共生、原料品质波动大、冶炼工艺复杂等特点,在企业已有自动化、信息化建设基础上,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边缘计算、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在有色冶炼工厂的应用,实现设备、物料、能源等制造资源要素的数字化汇聚、网络化共享和平台化协同,具备在工厂层面全要素数据可视化在线监控、实时自主联动平衡和优化的能力,建成集全流程自动化产线、综合集成信息管控平台、实时协同优化的智能生产体系、精细化能效管控于一体的清洁环保、优质低耗、安全高效的有色金属智能冶炼工厂,促进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建设原则 坚持企业主体,战略主导。确立企业智能工厂建设的

有色冶金厂总平面布置设计

有色冶金厂总平面布置设计 时间:2010-03-31/分类:城市规划原理/浏览次数:1views/0个评论发表评论分享到:0- 总平面布置设计是指整个工程的全部生产性项目和辅助性项目的合理配置的设计,是具体体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一项关键性工作。因此,应在充分研究区域地形、工程地质、水文及气象等资料的基础上,对厂区建设作出合理的整体布置。 一、总平面布置设计的内容 总平面布置设计一般是由设计单位会同厂方、勘测、施工等单位的人员,根据设计任务书和工艺专业提出的工艺流程图及总平面布置草图进行的。 设计内容一般包括以下五方面: 1、厂区平面布置涉及厂区划分,建、构筑物的平面布置及其间距确定等问题; 2、厂内、外运输系统的合理组织涉及厂内外运输方式的选择,厂内外运输系统的布置以及人流和货流组织等问题; 3、厂区竖向布置涉及场地平整、厂区防洪、排水等问题; 4、厂区工程管线涉及地上、地下工程管线的综合敷设和埋置间距、深度等问题; 5、厂区绿化及环境卫生等。 为使总平面布置不致漏项,必须分项详细列出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名称,如:按生产工艺流程要求的各生产车间,包括原材料仓库、备料车间、冶炼车间、“三废”治理车间、废料堆场及成品仓库等。 有关的辅助车间及辅助设施: 辅助车间:是指为生产服务的车间,如机修车间、电修车间、化验室等; 动力设施:供给工厂用电、热力、蒸气、煤气、压缩空气等的设施,如变电所、锅炉房、空压机房、煤气发生站等; 运输设施:包括运输线路及运输设备,如铁路、无轨道路、汽车库以及皮带运输机、斗式提升机、螺旋运输机、吊车等各种运输机械;

工程技术管线:包括供热、供排水、供蒸气、煤气、压缩空气等的管线及收尘用管道等。 行政福利设施及工厂绿化、美化设施,如办公楼、居住区、食堂、澡堂、医院、学校、托儿所、娱乐场以及树木花草、休息凉亭等。 对于具体冶炼厂而言,有的设施或车间可能合并,也可能增减,有的可积极参与社会统筹或与附近协作单位共建。 二、总平面布置设计的基本要求 1、符合生产工艺的要求 应力求使生产作业线通顺、连续而短捷,避免主要作业线交叉往返。为此要利用工艺流程的顺序布置各生产车间,主要辅助车间要和生产车间靠近,尽可能将工作性质、用电要求、货运量及防火标准、卫生条件等类同的车间布置在同一地段内,配电站、变电站、空压机房应布置在空气清洁的地方;对于存储量大的原料、燃料仓库和堆放场地,在不影响其为相应部门服务的前提下,尽可能布置在工业场地的边缘地带,以利于与外部的铁路、公路的衔接;要充分利用地形布置厂内运输方式,尽可能做到物料运输自流。 2、符合安全、卫生的要求 总平面布置设计应符合防火、卫生、防爆、防震、防腐蚀等技术规范的要求。平面图上要有风玫瑰图(如图),有关手册中列有我国各主要城市的风玫瑰图,在进行总平面布置设计时,要注意当地的主导风向及其影响(参见附录六)。要将易燃物料堆场或仓库及易燃、易爆车间布置在容易散发火花及有明火源车间的上风侧,将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的车间及存放有毒物质的仓库,布置在广区的边缘和生活区的下风侧;厂前区一般是工厂的行政管理、生产技术管理及生活福利的中心,应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上风侧。建(构)筑物之间的距离,要按日照、通风、防火、防震、防噪 冶炼厂厂址选择和总平面布置设计 要求及节约用地的原则综合考虑,应符合有关设计规范的要求。合理考虑高温车间的建筑方位,在可能条件下,应使高温车间的纵轴与夏季主导风向相垂直,如图所示。除综合治理“三废”物质以外,还要注意将有污水、毒水排出的车间或设备布置在居住区和附近工厂的下游地区等。

有色冶金

粗铅冶炼富铅渣热态还原研究 皮国民1,贾著红2 (11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江西南昌330013;21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曲靖655000) 摘要:分析富铅渣还原熔炼的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和工程建设等问题,讨论热渣还原的经济可行性和先进性。 关键词:富铅渣;热还原;鼓风炉还原 中图分类号:TF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545(2009)06-0017-03 Study on Lead Bullion Smelting &R eduction of H ot Lead 2Rich Slag PI Guo 2min 1,J IA Zhu 2ho ng 2 (11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chang 330013,China ; 21Yunnan Chihong Zinc and Germanium Company Ltd 1,Qujing ,Yunnan 655000,China ) Abstract :The energy consumption ,economic efficienc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for t he reduction of lead 2rich slag are analysed ,and t he economic feasibility and advancement property for slag 2hot reduction are al 2so discussed 1 K eyw ords :Lead 2rich Slag ;Hot reduction ;Reduction wit h blast f urnace 作者简介:皮国民(1965-),男,江西丰城人,副教授1 粗铅冶炼,传统的硫化铅精矿烧结———鼓风炉还原冶炼工艺,已经被国家强行淘汰,我国目前新建或粗铅冶炼技改工厂,广泛采用底吹炉氧化熔炼———鼓风炉还原(S KS )和顶吹氧化熔炼———鼓风炉还原熔炼两种工艺[1-3]。这两种工艺对提升我国粗铅冶炼水平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共性的缺点是氧化熔炼产生富铅渣,富铅渣再送入鼓风炉进行还原熔炼。生产过程连续性弱,浪费部分热量,热能综合利用效果差,不利于节能减排,需要进一步完善。富铅渣热态还原是粗铅冶炼工艺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提高。 1 目前直接炼铅生产现状和能耗分析 我国目前粗铅生产主要过程是:氧化熔炼阶段,硫化铅精矿等物料连续进入熔炼炉,高温烟气经过余热锅炉回收热能,然后制取硫酸回收硫资源,同时产出一次粗铅和品位在40%~45%的富铅渣,粗铅直接进入精练系统;富铅渣经过冷却铸成大小100 ~150mm 渣块,送入鼓风炉进行再次还原,回收绝大部分铅。 硫化铅精矿氧化———鼓风炉还原熔炼主要的能源消耗是还原段的焦炭消耗,氧化熔炼阶段基本实现自热熔炼。表1是不同时间段生产的能源消耗统计(说明:11能耗主要指,熔炼过程中消耗的所有燃料包括煤和油,综合能耗指包括燃料和水电压缩风等,同时根据国家统一计算规则有余热利用的,扣除回收的热能;21在第二阶段的生产中,处理的物料包括二次回收的渣料,铅品位只有25%,占物料总量的30~35%)。氧化熔炼燃料消耗很少,其高温烟气通过余热锅炉进行回收,生产410M Pa 的蒸汽,送到发电站,与其他系统产生的蒸汽混合后进行余热发电,再次回收利用;还原段鼓风炉产生的是350℃的烟气,经过冷却降温处理后,再经过布袋收尘器除尘后排空。中间只是产生017M Pa 的低压蒸汽,再次利用量比较少。从表中数据看出氧化段燃料消耗少,更重要的是高温烟气热能的二次回收,

有色金属冶炼项目建议书

冶金项目建议书 郑州经略智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项目建议书的定义 项目建议书(又称立项申请书)是项目单位就新建、扩建事项向发改委项目管理部门申报的书面申请文件。是项目建设筹建单位或项目法人,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和地方中长期规划、产业政策、生产力布局、国内外市场、所在地的内外部条件,提出的某一具体项目的建议文件,是对拟建项目提出的框架性的总体设想。往往是在项目早期,由于项目条件还不够成熟,仅有规划意见书,对项目的具体建设方案还不明晰,市政、环保、交通等专业咨询意见尚未办理。项目建议书主要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方案和投资估算也比较粗,投资误差为±30%左右。 项目建议书的研究内容 项目建议书研究内容包括进行市场调研、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对项目产品的市场、项目建设内容、生产技术和设备及重要技术经济指标等分析,并对主要原材料的需求量、投资估算、投资方式、资金来源、经济效益等进行初步估算。 项目建议书的编写定位

受项目所在细分行业、资金规模、建设地区、投资方式等不同影响,项目建议书均有不同侧重。为了保证项目顺利通过地区或者国家发改委批准完成立项备案,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必须由专业有经验的咨询机构协助完成,一些大型项目立项所提交的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附带相应等级的咨询机构的公章,其中最高一级为国家甲级。制作依据:准确的数据、资深的调研团队、经验丰富的分析团队。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区别 常常,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之一;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建议书的后续文件之一。此外,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至少有方案设计,市政、交通和环境等专业咨询意见也必不可少了。对于房地产项目,一般还要有详规或修建性详规的批复。此阶段投资估算要求较细,原则上误差在±10%;相应地,融资方案也要详细,每年的建设投资要落到实处,有银行贷款的项目,要有银行出具的资信证明。 很多项目在报立项时,条件已比较成熟,土地、规划、环评、专业咨询意见等基本具备,特别是项目资金来源完全是项目法人自筹,没有财政资金并且不享受什么特殊政策,这类项目常常是项目建议书与可行性研究报告合为一体。 一个项目要获得政府有关扶持,首先必须先有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书通过筛选通过后,再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经专家论证后,才最后审定。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常见的审批程序,是列入备选项目和建设前期工作计划决策的依据。项目建议书和初步可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标准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标准 有色金属选矿厂工艺设计规范 (YSJ 0.14-92) (试行) 关于颁发《有色金属选矿厂工艺设计规范》(试行)的通知 (92)中色基字第0496号 由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主编,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参编的《有色金属选矿厂工艺设计规范》,经审查,现颁发给你们,作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标准(YSJ 014-92),自1992年10月1日起试行。各单位在执行中要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有意见和建议,请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管理处联系。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 1992年6月4日 编制说明 本规范是根据1986年6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中色基改字第133号《关于发送“七五”期间工程建设设计标准规范制定计划的通知》要求编制的。 本规范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在总结国内多年实践经验和吸取近年来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外技术进步现状,进一步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先后提出了征求意见稿、初稿和送审稿,经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讨论修改,最后通过审查定稿。 《有色金属选矿厂工艺设计规范》编制组 1992年2月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统一有色金属选矿厂工艺设计技术要求,提高设计质量,推动技术进步,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的有色金属选矿厂工艺设计。改扩建工程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选矿厂工艺设计,应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对新技术、新设备和重大科研成果的应用,必须经过鉴定。 第1.0.4条选矿厂厂址不得设在采矿设计崩落区内以及有断层、溶洞、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工程地质地段。 第1.0.5条选矿厂厂房布置,应根据工艺流程特点和技术发展要求,充分利用地形,贯彻自流、紧凑的原则,合理确定厂区占地面积。对有扩建可能的选矿厂,应适当留有发展余地,但不得随意扩大占地和提前征用。 第1.0.6条选矿厂排出的尾矿、污水、粉尘、有害气体、噪声和放射性物质等应妥善处理,并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环境保护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1.0.7条有色金属选矿厂工艺设计除银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选矿试验与试样采取 第一节选矿试验 第2.1.1条选矿试验类别可划分为可选性试验、实验室试验、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半工业试验和工业试验。选矿试验适用范围,应符合2.1.1的规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