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三物理“直线运动”第6课时 实验复习学案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三物理“直线运动”第6课时 实验复习学案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三物理“直线运动”第6课时 实验复习学案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三物理“直线运动”第6课时 实验复习学案

班级:_____姓名_______

一、考纲要求

*经历“研究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会用打点计时器来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运用列表法、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分析运动特点等。

*体验在实验研究中获取数据,作出图像,分析图像,寻找规律的科学思维方法。

二、实验目的、原理、器材、过程、误差分析等见“世纪金榜”P11-12(课前预习)

三、例题分析

1、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______电源的计时仪器,它的工作电压是____ V 。当电源频率是50Hz

时,它每隔_______s 打一次点。 使用打点计时器时,纸带应穿过________,复写纸应放在纸

带的

______面,应把_________电源用导线接在________上,打点时应先________________,再让

纸带

运动。 根据打点计数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不利用公式计算就能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

______

A 、时间间隔

B 、位移

C 、加速度

D 、平均速度

2、某学生在用打点计时器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其开始时的装配图如图所示,其中有错误与不妥之处,请把它找出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测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时,其主要步骤是:

①安装好带滑轮的长木板、打点计时器、小车、细线、钩码和纸带;

②从三条纸带中选出一条较为理想的,并定好记数点;

③接通电源,放开小车,打点,给纸带编号,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

④根据公式233)(T

s s a n n -=+求出a 1、a 2、a 3,再求平均值; ⑤测量各相邻记数点之间的距离s l 、s 2、s 3……,把测量结果填人表中。

上述各步骤的正确顺序应该是__ __。

4、某同学在“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

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

(1)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出打下点B、C、D、E、F时小车的瞬时速度

v B= m/s v C= m/s v D= m/s v E= m/s

v F= m/s

(2)在坐标纸上画出小车的速度图像

5、(07广东)如图11(a)所示,小车放在斜面上,车前端栓有不可伸长的细线,跨过固定在斜面边缘的小滑轮与重物相连,小车后面与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起初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重物到地面的距离小于小车到滑轮的的距离。启动打点计时器,释放重物,小车在重物的牵引下,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重物落地后,小车会继续向上运动一段距离。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图11(b)中a、b、c是小车运动纸带上的三段,纸带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

(1)根据所提供纸带上的数据,计算打c段纸带时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打a段纸带时,小车的加速度是2.5 m/s2。请根据加速度的情况,判断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可能出现在b段纸带中的_________。

(3)如果取重力加速度10m/s2,由纸带数据可推算出重物与小车的质量比为_________。

6、(启东市一调)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

接在50HZ的低压交变电源上。某同学在打出的纸带上每5点取一个计数点,共取了A、B、

C、D、E、F六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四个点未画出).从每一个计数点处将纸

带剪开分成五段(分别为a、b、c、d、e段),将这五段纸带由短到长紧靠但不重叠地粘在xoy坐标系中,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得到一条表示v-t关系的图线,从而求出加速度

的大小. ⑴请你在xoy 坐标系中用最简洁的方法作出能表示v-t 关系的图线(作答

在右图上),并指出哪个轴相当于v 轴?答: ;

⑵从第一个计数点开始计时,为求出0.15s 时刻的瞬时速度,需要测出哪

一段纸带的长度?答: ;

⑶若测得a 段纸带的长度为2.0cm ,e 段纸带的长度为10.0cm ,则可求出

加速度的大小为 m/s 2.

7、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1)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应该先 ,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

(3)小车的加速度应适当 一些,以能在纸带上长约50cm 的范围内清楚地取7~8个计数点为宜。

(4) 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是指纸带上的 ,即舍掉比较密集的点, 应区别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和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一般把计时器打出的5个点作为一个计数点),选取的计数点不得少于6个。

(5)不要分段测量各段位移,应尽可能一次测量完毕(可先统一量出到计数点0之间的距离),读数时应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

(6)纸带运动时不要让纸带与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摩擦。

实验拓展:利用匀变速规律测量自由落体的重力加速度

方法一: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量自由落体的重力加速度

步骤:

1.将铁架台放于水平桌的边沿,打点计时器固定于支架的下端并位

于竖直平面内。铁架台底座上放一重物以保持支架的稳定。打点纸

带上端穿过计时器的限位孔,并用夹子固定起来,下端通过夹子悬

挂一重锤,如图

2.接上电源,闭合开关。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上面的夹

子让重锤带着纸带自由下落。这时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了一系列点。

重复实验,可得几条打点纸带。

3.在纸带上选取5-6个点,分别求出打点计时器在打这几个点时,

重锤下落的速度及对应的时刻,把乘出的结果在坐标纸上以t 为横

坐标,以v 为纵坐标,画出各点。再根据这些点画直线,直线的斜率即为利用该纸带测出的重力加速度的值。然后利用另外几条纸带分别求出重力加速度的值,最后求出这些重力加速度值的平均值,即为该地区的重力加速度值。

【例1】(2006重庆卷12分)某同学用上图所示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 Hz 。在所选纸带上取某点为0号计数点,然后每3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所以测量数据及其标记符号如题22图3所示。

该同学用两种方法处理数据(T 为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

A B C D E F y x

O a b c d e

方法A :由,2121T S S g -=,22

32T S S g -=……,,25

65T S S g -=取平均值g=8.667 m/s 2;

方法B :由,32141T S S g -=,32252T S S g -=,323

63T S S g -=取平均值g=8.673 m/s 2。

从数据处理方法看,在S 1、S 2、S 3、S 4、S 5、S 6中,对实验结果起作用的,方法A 中有__________;方法B 中有__________。因此,选择方法___________(A 或B )更合理,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__________(系统或偶然)误差。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有____________(试举出两条)。 方法二:用滴水法测量自由落体的重力加速度

【例2】用滴水法可以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值.方法是:在自来水龙头下面固定一块挡板A ,使水一滴一滴断续地滴落到挡板上,仔细调节水龙头,使得耳朵刚好听到前一水滴滴在挡板上的声音的同时,下一水滴刚好开始下落.首先量出水龙头口离挡板的高度A ,再用秒表计时,计时方法是:当听到某一水滴滴在挡板上的声音的同时,开启秒表开始计时,并数“1”,以后每听到一声水滴声,依次数“2、3、4……”,一直数到“n ”时,按下秒表按钮停止计时,读出秒表的示数为l

(1)写出用上述测量计算重力加速度g 的表达式.__________

(2)为了减小误差,改变h 的数据,测出多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表中t 是水滴从水龙头口到A 板所用的时间,即水滴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在下图所示的坐标纸上作出适当的图象,并利用图象求出重力加速度g 的值(保留两位有效数字)g=___________

方法三:频闪摄影法测量自由落体的重力加速度

【例3】摄影是研究变速运动常用的实验手段。在暗室中,照

相机的快门处于常开状态,频闪仪每隔一定时间发出一次短暂的强烈闪光,照亮运动的物体,于是胶片上记录了物体在几个闪光时刻的位置。图中是小球自由下落时的频闪照片,频闪仪每隔0.04s 闪光一次。(1)根据这张频闪照片,你能获取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哪些规律性的东西?如果要通过这幅照片测量自由落体加速度,可以采用哪几种方法?(照片中的数字是小球距起落点的距离,单位:cm )

(2)第4张照片对应的瞬时速度?

课后作业:

1、一学生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数器时,纸带上打出的不是圆点,而是短线,这可

是因为( )

A、打点计数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

B、电源电压不稳定;

C、电源的频率不稳定;

D、振针压得过紧。

2. 本实验中,关于计数点间时间间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

B、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08s;

C、每隔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

D、每隔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08s;

3、打点计时器原来工作电压的频率是50Hz,如果用它来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实验者不知工作电压的频率变为60Hz,这样计算出的加速度值与真实值相比

是。

(填“偏大”、“不变”和“偏小”)

5、(05广东)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s,其中S1=7.05cm、S2=7.68cm、S3=8.33cm、S4=8.95cm、S5=9.61cm、S6=10.26cm,

则A点处瞬间速度的大小是__

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

_____ ,

加速度大小是___ _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6、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得到一条只有两个测量数据的纸带如图3-7所示。图中A、B、C、D、E、F为相邻的6个记数点,若相邻两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则物体的加速度

a=_____。

7、(09年上海)8.小明同学在学习了DIS实验后,设计了一个测物体瞬时速度的实验,其装置如下图所示。在小车上固定挡光片,使挡光片的前端与车头齐平、将光电门传感器固定在轨道侧面,垫高轨道的一端。小明同学将小车从该端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获得了如下几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不同的

挡光片

通过光电门的时间

(s)

速度

(m/s)

第一次I 0.23044 0.347 第二次Ⅱ0.17464 0.344

第三次Ⅲ0.11662

0.343

第四次Ⅳ0.05850 0.342

则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①四个挡光片中,挡光片I的宽度最小②四个挡

光片中,挡光片Ⅳ的宽度最小

③四次实验中,第一次实验测得的速度最接近小车车头

到达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

④四次实验中,第四次实验测得的速度最接近小车车头到达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8、(09年广东理科基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使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图中的点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高考资源网

A.实验时应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B.(S6一S1)等于(S2一S1)的6倍

C.从纸带可求出计数点B对应的速率D.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

9、某同学乘坐直升飞机悬在空中,用一部自动照相机对着远处另一架同样也悬在空中不动的直升飞机进行连续拍摄,频闪时间0.1s,镜头放大率为1/100,他拍摄的一苹果从飞机自由落下开始到落地的照片如图所示.根据此照片可以得到:(1)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2)当时飞机离地高

度 .

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一化学教学案物质的分类

学习目标: 1、了解分类法的意义和常见分类法。 2、掌握交替的性质和应用。 知识梳理: 一、物质的分类 1、简单分类法 (1). 交叉分类法: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不同。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会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因此在对物质进行分类时,必须指明分类的依据。 对Na2CO3、Na2SO4、K2CO3、K2SO4四种盐分类 ①以其组成中的阳离子为标准分类:盐和盐 ②以其组成中的阴离子为标准分类:盐和盐 ③在交叉分类法中,Na2CO3既属于盐,又属于盐;K2SO4既属于 盐,又属于盐。 (2). 树状分类法:按照一定标准对同类物质进行再分类。如: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分类 反馈练习: 对下列5种酸进行分类: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磷酸(H3PO4)和氢硫酸(H2S)。 (1)根据1个分子中含氢原子的个数,可以分为、、 (2)根据酸中是否含有氧元素,可以分为、 2、简单分类法的应用 ⑴物质分类的方法

⑵化学反应分类的方法 ①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反应类型举例表示式 化合反应A+B==AB 分解反应AB==A+B 置换反应A+BC==AC+B 复分解反应AB+CD==AD+CB ②根据化合价是否变化——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与——离子反应和分子反应 二. 分散系及其分类 1、定义:把(或多种)物质在(或多种)物质中所得的体 系,叫做。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 2、组成:分散质——被分散成微粒的物质 分散剂——微粒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3、按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进行分类,分散系可以分成类。 讨论:将下列分散系填入下表:汽水、自来水、白酒、牛奶,豆浆、食盐水、糖水、泡沫塑料、湿砖块、珍珠、云、雾、烟、尘。 分散质分散剂实例 气液 液液 固液 气固 液固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二数学下册《简单的线性规划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二数学下册《简单的线性规 划》学案沪教版 杨宽 一、学习目标 (1)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线性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等有关线性规划的重要概念. (2)通过教师示范讲解,学生练习,掌握在线性约束条件下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优解的基本方法. (3)通过解题过程中的分析,作图,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严格准确的科学精神. (4)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领悟统筹安排对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对线性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的深刻理解和区分.对在线性约束条件下求线性目标函数最优解的掌握. 难点:线性规划有关概念的掌握,目标函数最优解的理解. 三、课堂学习 (一)讲授新课. 现在我们来研究下面的问题: 设Z=2x+y,式中变量x,y满足下列关系.

同学们已明白给出的不等式组是一个平面区域,我们把它画出来,变量x,y 将在这个范围取值,即由变量x,y为坐标,组成的点,在这个平面区域内. 由图可知,原点(0,0)不在给出的平面区域内.原点(0,0)在直线l0:2x+y =0上,作一组与直线l0平行的直线,l:2x+y=l,(l∈R) 当l在l0的右上方时,直线l上的点(x,y)满足2x+y>0,即l>0,而且,直线l往右平移时,l随之增大,在经过这个平面区域内的点且与l平行的直线中,以经过点A(5,2)的直线l2所对应的l最大.以经过点B(1,1)的直线l1所对应的l 最小. ∴Z最大值=2×5+2=12. Z最小值=2×1+1=3. (二)学生阅读课文(P722.线性规划到P74例3前) 阅读思考题: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中英语 Module1 Unit2 Liste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英语学案:Module1 Unit2 Listen to the radio programme(外研版必修1) Learning aims: This section consists of a series of activities which provide students opportunities to learn and practice the language skills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Through all these activities,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learn how to ask for and give advice in English, how to understand the main idea while reading and how to write a letter of advice. Preview: 1. Prepare a daily report. 2. Find the following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your textbook. 1. make sb upset ____________ 2. the rest of +n (可数/不可数) ____________ 3. make an error ____________ 4. handle problems____________ 5. stay up late ____________ 6. for nothing ____________ 7. at all____________ 8. mix up…with____________ 9. as if ____________ 10. insist on ____________ 11. find fault with ____________ 12. as for____________ 13. depend on / upon____________ 14. keep up with____________ 15. be prepared to____________ 16. get on well with____________ 17. forbid …from…____________ 注意句子结构,翻译下列句子 1. When asking for advice, you should keep these points in mind. 2. I hate it when that happens. 3. He refuses to spend time with us or do as we tell him 4. You should insist that he do his homework. 3. Read the advice letters on Page 34 —37 and try to get the general idea of each one. Learning procedures: Step 1.Lead in Question and answers: What happened to the family in the play Home alone that we just learned? Step2. Skills building 1 --- Asking for and giving advice. Listen to the tape and complete the sentences on Page 32 with words from the recording.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整体学习教案苏教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单元整体学习 一、单元学习目标 1、感受和体悟作者在咏物中所抒发的情怀,并在品读中陶冶情操。 2、理解课文所写事物外在特点与内在特点的关系,以及物与情的关系。 3、学习课文根据文章立意需要,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养成带着感情观察事物, 并在观 察中把握事物特点的习惯。 4、在诵读中提高品味优美语言的能力,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 5、学习在写作中适当地展开联想,通过联想丰富写作的内容。 6、跟别人交流思想时,能够围绕话题,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5课时) 《海燕》2课时 《白杨礼赞》2课时 《石榴》1课时 《马说》2课时 《紫藤箩瀑布》1课时 诵读欣赏1课时 写作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鸟》专题2课时 单元总体分析 单元主题定位: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虽然都是写物的散文,但表现的手法又各有特点,教学的设 计既要着眼于这一类文章的共同特点,又要针对每篇课文的个性特点。《海燕》和 《白杨礼赞》《石榴》都运用了象征手法,但《海燕》是一组形象的象征,这些不同的象征物构成一个群体,组合起来表现主题,《白杨礼赞》《石榴》主要通过揭示白杨树、石榴这

一主要形象的象征意义表现主旨,《紫藤萝瀑布》则是写作者由紫藤萝所获得的人生感悟。从语言看,《海燕》是散文诗,语言具有更强烈的抒情性。所以《海燕》的教学要更注重朗读和吟诵,把课文的背诵和文章的欣赏结合起来;有条件的可以借助其他媒体帮助学生领悟课文,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一组形象之间的关系。《白杨礼赞》《石榴》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在阅渎中理解物的 “形”与“神”、物与象征意义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一致。结构上,《白杨礼赞》又要复杂一些,可以先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把握文章的层次,理解这样安排的好处。《石榴》的教学可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利用“探究?练习”或设计一两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并稍加点拨则可。《紫藤萝瀑布》的教学,可以由文章对紫藤萝花的描写人手,解读文章所蕴涵的哲理。无疑,作为一组散文,教学中都要 加强学生的朗读,但要注意把朗读和具体的教学目标相结合,使朗读为学生感悟课文、理解课文服务。 单元课文简析: 《海燕》是一首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文章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 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的描写,深刻反映了20世纪初俄国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歌颂了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井必将取得胜 利的前景。 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对象征意义的理解:这篇散文诗的思想是通过象征的手法表现出来的 对象征意义的理解,要从作品整体上和主要方面领会各种事物的象征意义,防止牵强附会。 理解本文的象征意义,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是:暴风雨象征席卷一切反动和腐朽势力的 革命浪潮风暴,而狂风、乌云、闪电、响雷则是暴风雨的前奏,为什么却说它们象征反动势 力呢? 《白杨礼赞》运用象征手法,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形象,赞美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歌颂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对 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 教学的重点难点是文章主题的理解:本文运用象征手法,以白杨来象征西北敌后共产党 领导下的抗日军民。文章抓住白杨外形上的特点一一“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叶子也是 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然后联系白杨生长的环境,揭示它“虽在 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气质,这就远远突破对白杨树外形的描写,而是赋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三物理“直线运动”第6课时 实验复习学案

班级:_____姓名_______ 一、考纲要求 *经历“研究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会用打点计时器来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运用列表法、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分析运动特点等。 *体验在实验研究中获取数据,作出图像,分析图像,寻找规律的科学思维方法。 二、实验目的、原理、器材、过程、误差分析等见“世纪金榜”P11-12(课前预习) 三、例题分析 1、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______电源的计时仪器,它的工作电压是____ V 。当电源频率是50Hz 时,它每隔_______s 打一次点。 使用打点计时器时,纸带应穿过________,复写纸应放在纸 带的 ______面,应把_________电源用导线接在________上,打点时应先________________,再让 纸带 运动。 根据打点计数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不利用公式计算就能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 ______ A 、时间间隔 B 、位移 C 、加速度 D 、平均速度 2、某学生在用打点计时器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其开始时的装配图如图所示,其中有错误与不妥之处,请把它找出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测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时,其主要步骤是: ①安装好带滑轮的长木板、打点计时器、小车、细线、钩码和纸带; ②从三条纸带中选出一条较为理想的,并定好记数点; ③接通电源,放开小车,打点,给纸带编号,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 ④根据公式233)(T s s a n n -=+求出a 1、a 2、a 3,再求平均值; ⑤测量各相邻记数点之间的距离s l 、s 2、s 3……,把测量结果填人表中。 上述各步骤的正确顺序应该是__ __。 4、某同学在“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三语文 拿来主义学案 苏科版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三语文拿来主义学案苏科版 【学习目标】 1、了解鲁迅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态度,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 2、了解类比、比喻论证的用法和作用。 3、鉴赏和品味本文幽默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点】 1、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 2、鉴赏和品味本文犀利、幽默、讽刺的语言。 【学习难点】 了解类比、比喻论证的方法及其运用。 【课前预习】 一、文体及背景简介 1、杂文,是直接而迅速的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精悍、活泼锋利为主要特点。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是形象化说理。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政治事件的杂感、杂谈、随笔都可以归入这一类。 2、这是鲁迅先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所写的一篇关于继承文化遗产问题的杂文。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在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的同时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各种错误思潮也随之泛滥,一些封建遗老遗少叫嚷复古主义,卖国求荣的“全盘西化”论甚嚣尘上,左翼文艺队伍中对要不要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也思想混乱,颇多分歧。面对如此背景,鲁迅先生写下了这篇杂文,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旗帜鲜明地提倡“拿来主义”,反对“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主张从文化遗产中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这与毛泽东同志后来提倡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3、《且介亭杂文》缘起: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懑。“且介亭”暗示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二、注音 自诩()磕()头残羹()冷炙()冠冕() 犀()利吝啬()()脑髓()孱()头 蹩()进国粹() 【学习过程】: (一)认识“拿来主义” 1.文章正面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和原则的是哪一段?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拿来主义”的内涵是什么?拿来主义者应有的做法是什么?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三数学《向量数量积》学案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三数学《向量数量积》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 2.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与运算律。 3.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 二、知识回顾: 1、两个向量的数量积: 2、两个向量的夹角: 3、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性质: 三、课前热身: 1.若|a|=4,|b|=3,a·b=-6,则a与b的夹角等于() A.150°B. 120°C.60°D.30° 2.若a=(-2,1),b=(1,3),则2a2-a·b=() A.15 B.11 C.9 D.6 3.在△ABC中,若·<0,则△ABC的形状一定是_________三角形。 4.已知a=(1,2),b=(1,1),c=b-ka,且c⊥a,则C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 5.已知e1和e2是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且a=3e1+2e2,b=-3e1+4e2,求a·b。 四、范例透析: 例1已知平面内a,b,c三向量两两所成的角相等,并且|a|=1,|b|=2,|c|=3,试求a+b+c 的长度以及与已知向量的夹角。

例2已知a =1-),b =1(, 22 (1)求证:a ⊥b 。 (2)如果存在不等于0的实数k 和t ,使x=a +(t 2-3)b ,y=-k a +t b 且x ⊥y ,试确定k 与t 的关系。 (3)根据(2),确定k=f(t)的单调区间。 例3已知a =(cos 32x ,sin 32x ),b =(cos 2x ,—sin 2x ),且x ∈[0,2 π], (1)求a ·b 及|a +b |; (2)若f(x)=a ·b -2λ|a +b |的最小值是- 32,求λ的值。 五、练习反馈 1、a =(4,3),b =(3,-4),则a 在b 方向上的投影为______________ 2、正三角形ABC ,边长为1,则AB BC BC CA CA AB ?+?+?=_________ 3、a =(x ,3),b =(2,-1),若a 与b 的夹角为锐角,则x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 4、平面内|a |=1,|b |a +b |=2,则|a -b |=__________ 5、平面内a 与b 为两个非零向量,如果(a +3b )⊥(7a -5b )且(a -4b )⊥(7a -2b),a 与b 的夹角为___________

江苏常州市西夏墅中学三年主动发展规划

常州市西夏墅中学三年主动发展规划 (2006.09—2009.08) 一、学校背景与现状分析 常州市西夏墅中学始建于1952年,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学校现已发展成具48个教学班(初中18个班、高中30个班),2500余名师生的较大规模的完全中学。2001年顺利通过省标市重点中学评估验收,2004年转评为省二星级中学。五十多年的办学历史,使学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培养了优秀的教师群体,向各类高校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近年来,学校依靠“校风纯、教风正、学风浓、管理实”取得了良好的办学业绩,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办学水平稳步提高。九十年代中分别出现了原武进市高考文科类、理科类、外语类状元,2000年、2001年连续两年获原武进市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一等奖,2002年、2003年本科录取率均大幅度超额完成预定指标,2004年、2005年连续两次获常州市新北区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一等奖,2006年高考本科上线超指标率列新北区首位。2004年以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常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单位、常州市德育先进学校、常州市“绿色学校”、常州市建设学习型系统先进单位、常州市食品卫生A级单位、常州市新北区特色项目先进学校、常州市新北区平安校园、常州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先进单位。 进入二十一世纪,全球化经济的竞争、整合、调整,对中国的教育事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无论是国际竞争的复杂性,还是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无论是国家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变革,还是当前新课改的迫切需要,都要求我们必须总结过去,分析现状,展望未来,制定出符合本校实际,又具有发展潜力的办学规划。 近年来,学校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地方党委政府的关心与大力支持下,办学规模逐年扩大,教学条件不断改善,广大教师敬业爱岗,乐于奉献,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但也要看到,教师中尚存在面对改革,踌躇彷徨的情况,对教育教学质量的理解需要进一步深化,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研水准、教学管理同时代的发展要求尚有一定差距。 在学校管理方面,我们从“体制、机制”入手,已初步形成了一套有本校特色的管理体制。但对逐渐建立的管理制度,还有一个如何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三物理“相互作用”第7课时 实验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实验原理即分力与合力的等效性; 2、掌握实验操作步骤、实验误差分析; 3、灵活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学习内容】 课前预习:《实际金榜》P26 实验目的、原理、器材、过程、 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内容 【典题导学】 例1、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 1、除已有的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秤、细绳套、刻度尺、 图钉和铅笔)外,还必须有 和 . 2、要使每次合力与分力产生相同的效果,必须() A.每次将橡皮条拉到同样的位置 B.每次把橡皮条拉 直 C.每次准确读出弹簧秤的示数 D.每次记准细绳的 方向 3、实验中需要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 皮条。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其中正确的是:(填入相应的字母) 4、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主要步骤是: A. 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 B. 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 C. 用两个弹簧秤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录下O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秤的示数 D. 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只弹簧秤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 E. 只用一只弹簧秤,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秤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 F. 比较力F′和F的大小和方向, 看它们是否相同, 得出结论. 上述步骤中: ①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和; ②遗漏的内容分别是和 . 5、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拴上两根细绳,每根细绳分别连着一个量程为5 N、最小刻度为0.1 N的弹簧测力计.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当橡皮筋的活动端拉到O 点时,两根细绳相互垂直,如右图所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可从图中读出. (1)由图可读得两个相互垂直的拉力的大小分别为 N和 N(只需读到0.1 N). (2)在方格纸(见下图)上按作图法的要求画出这两个力及它们的合力.

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二数学教学案分层抽样

分层抽样 学习目标: 1.理解选用分层抽样的必要性 2.会叙述分层抽样的具体步骤。 3.学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抽样方法。 一.复习旧知: 为了了解某地区参加数学竞赛的1005名学生的数学成绩,打算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50的样本,请问选用什么抽样更合适,并叙述其步骤。 二.课堂导航 (一)感受一种新的抽样方法 材料一:某校高一、高二和高三年级分别有1000名、800名和700名,为了了解全校学生的视力情况,从中抽取容量为100的样本,怎样抽取较为合理? 问题1:你认为哪些因素影响学生视力? 问题2:抽样要考虑的因素(如何抽样才能保证抽样的合理性?) 问题3:三部分学生的人数有较大的差别,又应如何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问题4:如何确定各层抽出的个体数呢? (二)认识分层抽样的概念 当总体由组成时,为了使样本,我们常常将,然后,这样的抽样方法称为分层抽样(stratified sampling) 问题1:分层抽样适用于具有怎样特征的总体? 问题2:分层抽样时每层抽样用什么方法? 问题3:分层抽样客观,公正吗? (三)运用分层抽样解决实际问题 例2某电视台在因特网上就观众对某一节目的喜爱程度进行调查,参加调查的总人数为12000人,其中持各种态度的人数如下表所示:

电视台为进一步了解观众的具体想法和意见,打算从中抽取60人进行更为详细的调查,应怎样进行抽样? 问题:请你总结一下分层抽样的步骤? 分层抽样的步骤为: (1) (2) (3) (4) (四)三种抽样方法的比较 练习: (1)从10台冰箱中抽取3台进行质量检查; (2)某电影院有32排座位,每排有40个座位,座位号为1~40。有一次报告会坐满了听众,报告会结束以后为听取意见,需留下32名听众进行座谈; (3)某学校有160名教职工,其师120名,行政人员16名,后勤人员24名,为了了解教职工对学校在校务公开方面的意见,拟抽取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作业(3)(无答案)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作业(3)无 答案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因为中学课本上就有他的《师说》《进学解》。课外阅读,各种选本上韩文也随处可见。他的许多警句,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跨越了一千多年,仍在指导我们的行为。 但由文而读其人却是因一件事引起的。去年,到潮州出差,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祠后有山曰韩山,祠前有水名韩江。当地人说此皆因韩愈而名。我大惑不解,韩愈一介书生,怎么会在这天涯海角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祀呢? 原来有这样一段故事。唐代有个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导下国内佛事大盛,公元八一九年,又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就是将据称是佛祖的一块朽骨迎到长安,修路盖庙,人山人海,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劳民伤财,一场闹剧。韩愈对这件事有看法,他当过监察御史,有随时向上面提出诚实意见的习惯。这种官职的第一素质就是不怕得罪人,因提意见获死罪都在所不辞。所谓“文死谏,武死战”。韩愈在上书前思想好一番斗争,最后还是大义战胜了私心,终于实现了勇敢的“一递”,谁知奏折一递,就惹来了大祸;而大祸又引来了一连串的的故事,成就了他的身后名。 韩愈是个文章家,写奏折自然比一般为官者也要讲究些。于理、于情都特别动人,文字铿锵有力。他说那所谓佛骨不过是一块脏兮兮的枯骨,皇帝您“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这真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凛然大气和献身精神。但是,韩愈越是肝脑涂地,陈利害,表忠心,宪宗越觉得他是在抗龙颜,揭龙鳞,大逆不道。于是,大喝一声把他赶出京城,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去当地方小官。 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因为这不同于一般的逆境,一般的不顺,比之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要严重得多,他们不过是登山无路,韩愈是已登山顶,又一下子被推到无底深渊。其心情之坏可想而知。他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赶出长安,年仅十二岁的小女儿也惨死在驿道旁。韩愈自己觉得实在活得没有什么意思了。他在过蓝关时写了那首著名的诗。我向来觉得韩愈文好,诗却一般,只有这首,胸中块垒,笔底波涛,确是不一样: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瘅江边。 这是给前来看他的侄儿写的,其心境之冷可见一斑。但是,当他到了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就气候水土而言这里条件不坏,但由于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重。农耕方式原始,乡村学校不兴。当时在北方早已告别了奴隶制,唐律明确规定了不准没良为奴,这里却还在买卖人口,有钱人养奴成风。人们长年在浑浑噩噩中生活。见此情景韩愈大吃一惊,比之于北方的先进文明,这里简直就是茹毛饮血,同为大唐圣土,同为大唐子民,何忍遗此一隅,视而不救呢?按照当时的规矩,贬臣如罪人服刑,老老实实磨时间,等机会便是,决不会主动参政。但韩愈还是忍不住,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能力还能为地方百姓做点事,觉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这点冤、这点苦反倒算不了什么。 于是他到任之后,就如新官上任一般,连续干了四件事。一是驱除鳄鱼。当时鳄鱼为害甚烈,当地人又迷信,只知投牲畜以祭,韩愈“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大除其害。二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耕作技术。三是赎放奴婢。他下令奴婢可以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钱赎,以后不得蓄奴。四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甚至还“以正音为潮人语”,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推广普通话。不可想象,从他贬潮州到再离潮而贬袁州,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三语文古典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学案)

古典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学案) 班组:姓名:组评:师评: 【学习目标】 1. 学会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 2. 掌握诗歌人物形象鉴赏题的答题模式; 3. 初步运用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和答题模式解题。 【课前学习】(自主学习) (一)常见人物形象举隅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二)相关知识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分类: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考查要求: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 (三)请完成练习 小儿垂钓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诗中小儿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6分)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一化学《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学案

高一年级化学学科学案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课前检测】 1、配制100ml 0.1 mol/LNa2CO3溶液,需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g。 2、配制500mL1 mol/L的H2SO4溶液,需要密度为1.84g/ml的浓硫酸(98%硫酸)ml。 【课前导入】 某学习小组在配制100mL2mol/LNaOH溶液时,设计了以下几个方案,请你对其进行评价:方案1:取8克NaOH于烧杯中,加入100mL的水溶解。 方案2:取8克NaOH于烧杯中,加水溶解并至100mL的刻度线。 方案3:取8克NaOH于量筒中,加水溶解并至100mL的刻度线。【知识回忆】使用托盘天平有哪些注意事项? 【概念形成】 一、容量瓶 1、构造(见右图) 2、容量瓶上标有、、。 容量瓶的常见规格有ml、ml、ml、ml等。 3、注意事项 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配制500ml 0.1mol/L Na2CO3溶液 (2)准备工作 检漏: (3)配制溶液 步骤仪器 【概念运用】 实验室欲配制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250mL,完成下列步骤: ①用托盘天平在中称取氢氧化钠固体克。 ②向称好的氢氧化钠固体中加蒸馏水将其溶解,待后将溶液沿移

入mL的容量瓶中。 ③用少量蒸馏水冲洗2-3次,将冲洗液移入中,在操作过程中不能损失点滴液体。 ④向容量瓶内加水至液面离刻度线时,改用小心地加水至。 ⑤最后盖好瓶盖,,将配好的溶液移入中并贴好标签。 【问题探究】 思考一:实验室配制100ml 0.1mol/L Na2CO3溶液时应称取Na2CO3g。 思考二:实验室需80ml0.1mol/LNa2CO3溶液,配制该溶液时应称取溶质Na2CO3g。思考三:定容时一不小心液面超过了刻度线怎么办?能否用胶头滴管把多余的液体吸出?思考四: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需要重配吗? 思考五:欲用98.3%的浓硫酸配制500ml 0.1mol/L的稀H2SO4,所需的实验仪器有哪些?实验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概念形成】 三、误差分析 能引起误差的一些操作导致结果(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概念运用】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造成所配溶液偏高的原因是()A、NaOH固体放在滤纸上称量B、NaOH固体中混有Na2O杂质C、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加水至刻度线D、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中 【课外练习】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可能用到的仪器和用品是() ①天平②量筒③烧杯④玻璃棒⑤称量纸⑥胶头滴管⑦容量瓶⑧药匙⑨烧瓶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全部 C、②③④⑥⑦ D、①③⑤⑦⑨2.在容量瓶上无需标记的是()A、标线B、温度C、浓度D、容量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将氢氧化钠放在滤纸上称量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中英语 Unit1 The world of our senses Reading教学设计1 牛津译林版必修3

单元:Unit 1 The world of our senses 板块:Reading 课堂设计指导思想: 本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掌握更好阅读这类故事的一些阅读策略。通过听、说、读、写等技能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语言用活能力。Teaching aims: 1.Improv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2.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reading strategy of this kind of reading material. 3.Retell a story with a surprise ending. Teaching proc edures Step1: Lead-in (ppt4-6) Ask students to talk about the climate or the weather in the place where they live: 1. Do we someti mes have foggy days here? When? 2. How do yo u feel on a foggy day? 3. What can you think of when the word “fog” is mentioned? (Brainstorming) 4. Have you ever lost your way in the fog?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got lost in the fog? 5. Which city has the name of “foggy city”? 【设计说明】从课堂开始时的自由会话入手,自然地由天气导入“雾”这个关键词。展开头脑风暴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有“雾”联想到什么?再引出雾都伦敦---本文故事发生的地点,自然地导入课文。 Step 2: Reading Strategy (ppt7) 1. Guide s tudents to read the Reading strategy for the article and teach them the elements of a story. 【设计说明】在阅读课文前,先介绍此类阅读文体的“Reading strategy”, 会使学生对阅读技巧的理解及把握更有效。 Step 3: First-reading (ppt8-10) 1. Ask students to go through the passage as quickly as they can and try to find the elements according to the reading strategy. 2. Ask students to find answers to the three questions in part A. 3. Ask students to finish D. 【设计说明】承接上面Reading strategy的介绍,第一遍阅读就把寻找本文reading strategy的几个要素作为阅读要求,有利于学生对故事情节的了解。同时设计简单问题和词汇练习,为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做铺垫。 Step 4: Listening & Second reading (ppt 11-15) 1.Listening t o the text and read together with it. 2.Questions and answers. 3.Put these events in the correct order. 【设计说明】听读结合,再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细节。 Step 5: Deep understanding (ppt 16-17)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story again, and try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text.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中语文《念奴娇》学案 苏教版必修2

学习目标 ①通读诗词,有感情诵读诗词,把握诗词内容,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②品读语言,感受诗词意境,体会作者苏轼在词中体现的思想感情 ③背诵诗词,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学习过程 1.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生前的“命”与身后的“名”,从来不是一回事。有的人生前飞黄腾达,大红大紫,身后却瞬即灰飞烟灭。有的人生前大起大落,甚至连遭大灾大难,最终却艰难玉成,留下了传颂千古的大成就、大名声。所以,一个人对于眼前那点阴差阳错、阳差阴错,大可不必太在意。苏东坡赤壁怀古之词、之赋,皆悲愤中更见其旷达情怀。他若是一味排遣蝇营狗苟、狭隘不能自拔之情,纵然文丽辞美,也决计成不了杰作,更流传不到今天。 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北宋年间的文字狱)被捕入狱,坐牢103天,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正是黄州落难这几年,苏东坡写下了不朽的“三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而且“东坡居士”的别号也是他在这时起的。同学们,我们在必修2已经学过了苏轼的《赤壁赋》,感受到了东坡居士的文笔才情,今天我们再一起品读体味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感受一代文豪的大手笔。(板书题目作者)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明确自主合作学习的题目,合作讨论时间10分钟,分互动研讨题和体验探究题两部分,互动研讨题每组都要做,体验探究题3选1做好分工,1、2、3组负责第③题,4、5、6、7组负责第④题,8、9、10组负责第⑤题,并给各题目设置具体分值计入小组得分,作为评比依据。小组展示内容的最终得分评判标准由教师掌控。(楷体字部分为参考答案或评判标准。) 互动研讨题: ①朗读这首词,小组合作讨论如何读准字音、读出韵味、读出感情,并展示成果。(5 分)教师范读 ②从词中的哪个词或者哪一句,读出了什么?结合词句分析。(5分) ③分析上片使用的意象,用自己的话描绘上片的图景,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方式。 (10分) ④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想到周瑜?作者从几个方面拿自己与周瑜进行比较?(10分) ⑤词作的结尾处“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等语句体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10分)

2020年常州市这155人将获得高考加分照顾

2020年常州市这155人将获得高考加分照顾 根据教育部和我省有关文件规定,常州市155名少数民族考生在录取时将在考生文化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加分投档。加分考生名单 林家豪常州市第一中学 张予涵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 李宇航常州市第一中学 李文骏常州市第二中学 蔡佳琪常州市第三中学 杨阳常州市第三中学 武贇常州市第五中学 郝韵常州市第五中学 雷涛常州市第五中学 黄雅骐常州市田家炳高级中学 王凯茜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杨澍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汤楠常州市第一中学 马银杰常州市西夏墅中学 孙嘉阳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潘启专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 石金华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 马天逸常州市第一中学 孙豪常州市田家炳高级中学 袁清茂常州市新桥高级中学 王福鸿常州市三河口高级中学 吴若源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杨天祺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桂雨阳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潘雪航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

金峯常州市第一中学 唐奕常州市第一中学 金圣昕常州市第一中学 谈畅常州市第二中学 周子淳常州市第三中学 雷翔婷常州市田家炳高级中学潘雪梅常州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王俊博常州市新桥高级中学罗加林常州市西夏墅中学 骆吉祯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潘玥常州市第五中学 郑天元常州市三河口高级中学王雨晨常州市三河口高级中学胡颖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康钰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 周思同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岑珂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 蒙蝶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 钟恬静常州市第二中学 王天乐常州市田家炳高级中学越亮常州市田家炳高级中学许佳荣常州市新桥高级中学侯滟洁常州市新桥高级中学廖冬雪常州市西夏墅中学 廖洁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 苏钰斐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鹿祎珂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彭欢常州市三河口高级中学刘强常州市三河口高级中学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12.1 等可能性》学案(无答案) 苏科版

一、学习目标: 1、会列出一些类型的随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 2、理解等可能概念的意义,会根据随机试验结果的对称性或均衡性判断试验结果是否具有等可能性。 3、在学习中培养和发展随机观念,初步形成用随机观念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意识。 二、学习过程: (一)感悟体验: 同学们,七年级我们已学过随机事件,如果请…… 实验1:同学抛掷一枚质量均匀的硬币,硬币落地。请思考: 问题1:硬币落地后哪一面朝上有几种可能结果?它们都是随机事件吗? 问题2:每掷一次,有几个结果出现?有无第二个结果出现? 问题3:每个结果出现的机会均等吗?为什么? 请根据实验填空: 在上面的试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有________ 个,它们都是随机事件 ....,每次试验 有且只有 ....,那么,这两个事件的发生是等....其中______个结果出现。每个结果出现的机会均等 可能的,也称个试验的结果具有等可能性。 让我们再看一个实验…… 实验2:一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10个小球,分别标有0、1、2、3、……、9这10个号码,这些球除号码外都相同,搅匀后从袋中任意取出一个球。请思考: 问题1:每次取出一个球共有多少种可能的结果?它们都是随机事件吗? 问题2:每次试验有几个结果出现?有无第二个结果出现? 问题3:每个结果出现的机会均等吗?为什么? 请根据实验填空: 你能回答这两个试验有什么共同特点吗?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二)揭示概念: 设一个试验的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有n个,它们都是随机事件 ....其中的一. ....,每次试验有且只有 个.结果出现,如果每个结果出现的机会均等 ....,那么我们说这n个事件的发生是等可能的,也称这个实验的结果具有等可能性。就是本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辨一辨 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正确说明依据。 (1)掷一枚质量均匀的骰子,出现六种点数中任何一种点数的可能性相同。 (2)在一个装有红、白、蓝三种颜色的竹签的盒子中,从中任意抽出一支签,抽到三种颜色签的可能性相同。 如果已知三支签的个数都是1呢? (三)例题讲解 1、上学期,我们学校举行了广播操比赛,体育老师杨老师在3张相同的小纸条上分别标了1、 2、3这3个号码,做成了三支签,并放在一个盒子中搅匀,请我们班主任老师从中任意抽出一支签以决定比赛顺序,会出现哪些可能的结果?出现每种结果的可能性相同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