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几年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

近几年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

近几年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
近几年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

近几年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规模快速增长,竞争力逐年提高。但在国际市场日趋激烈,世界主要农产品贸易国美国和欧盟已调整农产品贸易政策的况下,要不断提高我国农产品贸易规模,使我国成为农产品贸易强国,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解决。在新国际贸易环境下,只有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应对之策,方能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一、我国农产品贸易现状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贸易额呈稳定增长趋势,尽管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略有下降,仍无法改变其自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来一直呈现的迅速增长的总体趋势。2004年以来进口量增长尤其迅速,这体现了我国人民对农产品需求的增长,但也导致了贸易逆差的出现。逆差出现的原因:一是国家政策的作用,多进口尽可能减少与他国的贸易摩擦。二是由于进口关税大幅度减让和对主要农产品进口配额的增加。三是美国和欧盟国内补贴幅度增加,使国际市场价格降低。四是非关税壁垒的不断增多,主要表现在蔬菜水果和畜产品方面,蔬菜水果方面的壁垒主要是农药残留问题,而畜产品方面则主要是发达国家对禽流感等疫病的规定,是导致我国畜产品出口增长困难的根本原因。

自2007年起,农产品国际市场发生显著变化,特别是世界粮食供求偏紧,粮食库存不断下降以及粮食价格总体持续上涨。但在这种形势下,我国主要粮食进出口仍然保持净出口,特别是大米、小麦和玉米,这表明我国主要粮食品种的供给立足于国内生产,从而化解了世界粮食供求偏紧所带来的贸易压力。也正是由于这种优势,自该年起我国农产品出口额增长率显著提升,这也有助于在未来化解近年来产生并日益增大的贸易逆差现象。

从整体上看,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到2008年,农产品出口额和进口额均是连续9年增长,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已达985.5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27.0%,并创造出历史新记录。虽然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有所下降,但这只是增长大趋势中的一点小波动而已。这既反映出国内资源和农业生产方面的问题,同时也表明在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和国际市场复杂多变。

二、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一)出口过于单一

我国农产品在农产品的品种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严峻挑战。我国多数农产品在国际贸易缺乏明显显的竞争优势,我国的初级农产品品种较单一,导致了我国加工型农产品的多样化与发达国家相距更远。

(二)出口市场过于集中

从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洲际结构特征来看,目前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其中亚洲国家和地区是中国传统的农产品贸易伙伴,2009年中国对亚洲的农产品出口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59.3%。而从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结构特征来看,虽然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国家或地区达200多个,但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市场却比较集中和稳定,始终以日本、美国、韩国、香港等

几个国家和地区为主。其中日本是中国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市场, 2009年中国农产品对日出口额达768668.0万美元,占总出口的19.6%。

(三)出口无序,低价竞争

我国现行农产品出口贸易出现了出口商盲目竞争、自相压价导致我国出口农产品价格不断走低。这归根结底是对国际市场缺乏充分了解及对贸易前景没有整体清晰的认识造成的。以低价竞争的方式占领市场,在短期内可能会得到一定效果,但对长期贸易选择有很大的危害。首先,这样做势必会遭到国际反倾销组织和各国贸易壁垒的打击而蒙受损失;同时,过低的价格会给各国消费者一种质量不高的心里暗示,不利于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品牌形象,给今后的贸易发展埋下不好的伏笔;而且,这样的竞争方式本身对出口国自身就是有害而无益的,这种建立在内部资源消耗和外部资源依赖基础上的“粗放型”方式,不仅造成出口秩序混乱、效益低下,而且还成为贸易摩擦的直接诱因。出口无序,低价竞争,不但是我国农产品贸易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我国外贸各产业的通病。是我国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

(四)对他国的需要和要求缺乏了解和重视

对他国的需要和需求缺乏了解和重视是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另一个问题。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人类对农产品的需求是古往今来必须且不可改变的。然而,世界各地的风俗民情各有不同。如果不了解贸易对象的情况,是不可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而取得预想效果的。在国际贸易中,我们不能完全凭借自己的喜好而做出决定,更多的是应该去按照对方的意见和要求,这样才能让对方满意,同时也使得贸易双方各取所需。所以,只有对贸易国人民的需要和要求足够重视,并设法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的完成贸易并寻求进一步发展。否则,常常会在闹出笑话的同时使自己蒙受损失。

三、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调整农产品出口结构

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中所考虑是否应该进行贸易及如何贸易的重要依据。上文已经叙述过我国在农产品贸易中的比较优势,这里就不再重复。如何使其最大限度发挥效用是我国进一步发展农产品贸易的重大问题。我们不应该盲目的追求多品种多地域的贸易,也不能永远拘泥于现有水平。根据自身优势调整出口结构,是寻求最好最快发展的必须要求和手段。

在我国现有农业体系下,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无疑是最具有优势的要素。相比而言,日本土地贫乏,农业人口也相对不足,所以,日本成为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最大对象以及顺差的最主要来源都是有理可依的。在此条件之下,我们要寻求更深远的发展,就必须再进一步利用这方面的优势。比如,一些水果、蔬菜、花卉,在日本的价格颇高,我们应该利用这个价格优势,大量出口日本所需的这类产品。这样,不但可以从中获取不小利润,也在推到我国农产品贸易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打造农产品国际品牌

由于缺乏对国际市场秩序的充分了解,我国现行农产品出口贸易存在盲目竞争、自相压价的问题。这不但导致我国出口农产品价格不断走低,同时也造成了各个出口商为压低成本而导致的质量问题。这非常不利于我国农产品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品牌形象是贸易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任何一个普通消费者都知道,同样种类的类似商品,也许其本事质量并没有太大差别,但是名牌产品的价格往往要高的多,其销量和利润也要远远高于无品牌产品。而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品

牌效应。品牌效应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企业集团在长期的良性竞争中慢慢树立的。品牌一旦形成并深入人心,就传达了一种高品质的信号,吸引消费者,同时当然也会吸引进口商。

树立国际品牌形象是我国农产品贸易取得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和保证。现如今我国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并不能很好的与高品质、高保障挂钩,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压低了我国某些高质量产品的价格,限制了我国农产品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大力推进规范为先、品质为本的农产品生产,不仅可以缓解我国农产品出口低价竞争的问题,也非常有利于改善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形象,提高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三)加强农产品生产与贸易管理

根据我国自身情况和国际市场情况,我国现行农产品出口贸易体制不能很好适应国际市场和WTO的规则,因此,我们必须对此做出战略性调整。我们应该树立“以农为本”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战略。具体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1.强化农民的市场观念,培养其市场理念,使农民参与期货交易,规避农业市场风险。

在我国农村中流行这样一句话,“多种不一定增收,多种两亩不如会卖一亩”。加入WTO后,我国的农民就和国际市场紧紧联系在一起了。在各国农民都参与其中的农业利益再分配格局中,没有市场理念的农民是很容易吃亏的。因此,基层政府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并帮助农民操作市场,通过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来规避现货交易中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通过套息保值,实现再分配,让农民在实践受益中认识期货市场、接受期货市场。

2.加强农业科技开发和推广应用,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农业科技开发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尽管如此,目前中国出口农产品的疫病、农兽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等质量卫生安全问题仍十分严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水产品、畜产品、水果和蔬菜等出口优势的发挥;出口农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加工程度不高、附加值低,依赖低价竞争,缺乏核心竞争力。因此,要继续加大自主研发技术或引进国外技术的力度,构建一个从农业生产、加工到营销的绿色技术开发、引进、转化、示范体系,开发、集成一批绿色农业重大关键技术,攻克一批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农产品加工、保鲜中的重大技术瓶颈问题,以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农产品检测技术、技术质量标准等一系列技术体系为支撑,开发和推广具有高品质、高价值的农产品,提高出口产品质量,优化农产品贸易结构,使我国农产品的劳动密集型低成本优势,能与技术创新、结构升级的核心竞争优势结合起来,形成保证我国农产品出口持续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和动态比较优势。

3.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出口促进机制。

一是建立农产品出口促进基金,资助农产品出口的研究开发、开拓国外农产品市场、应诉国外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监督国外农产品进出口政策法规公平性等活动,保证和维护中国农产品进出口公平竞争的环境。二是建立和完善以出口信贷和出口信用保险为重点的农产品出口金融支持体系,推动出口信用保险与出口融资业务有机结合。三是设立农产品预警调节专项资金,建立补偿制度。在进口农产品价格低于国内生产成本90%以内时,国家对本国农产品促销进行补贴;在进口农产品价格为国内生产成本80—90%时,国家除对促销进行补贴外,还应收购、储藏国内农产品,并对降价使用的农产品进行补贴;在进口农产品价格低于国内生产成本80%时,国家启动转产、转业和退耕补贴机制。

这样,通过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农民加大人力资本投入,以增强经营能力,提高技术水准,从而强化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四)积极应对贸易摩擦

加强对国际市场和国际规则的了解,是我国农产品贸易中急待改善的问题,这一点前文已经反复提及。但是,即使对其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贸易摩擦仍然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们需要正确的看待贸易摩擦并积极应对,避免其成为阻碍两国贸易发展的绊脚石。

所谓贸易摩擦,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国与国之间在进行贸易往来的过程中,在贸易平衡上所产生的矛盾。一般一国的持续顺差,另一国的逆差;或一国的贸易活动触及或伤害另一国的产业,都会造成贸易摩擦。近年来,我国在农产品贸易上所产生的贸易摩擦呈上升趋势且处理效果一般,经常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这很不利于增进贸易国之间的友谊以需求进一步贸易往来和发展。一般来说,相关行业要重视国际规则和标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利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来应对贸易摩擦,特别是要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在化解贸易摩擦中的作用,增强企业主动采取措施避免贸易摩擦的意识,进一步发挥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的主体作用。行业外交是应对贸易摩擦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增进理解、消除误解、加强沟通和协商、化解摩擦、构建稳定和谐的贸易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因此,加强对国际市场和规则的了解,是能积极应对贸易摩擦的前提条件,也是进一步改善贸易状况的必要基础。我们要在了解的基础上积极的应对遇到的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寻求更好的发展。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我们要更好地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在当今的世界新形势下,中国农产品贸易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更好的把中国农产品贸易所特有的自身优势与科学的理论方法相结合,最终促进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我们要更好地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在当今的世界新形势下,中国农产品贸易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更好的把中国农产品贸易所特有的自身优势与科学的理论方法相结合,最终促进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

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

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显示性比较优势由巴拉萨(BelaBalassa)于1965年提出,随后被许多经济学家广泛应用于比较优势和国际贸易分工的研究中。巴拉萨对 显示性比较优势的定义如下:附图分子表示一国总出口中某部门所占的份额,其中 X[,ij]表示j国i部门的出口,分母表示OEC[总出口中该部门所占的份额,因此RCA表示了 一国出口结构(分子)与OECD出口结构(分母)的比较。如果一国某一部门的RCA等于1, 那么该部门在该国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OEC啲平均水平相同;如果RCA大于1,则认为该国 在该部门处于比较优势;如果RCA小于 1,则认为该国在该部门处于比较劣势。本文中 的数据来自《InternationalTradeStatisticsYearbook 》,产品分类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tandardoflnternationalTradeClassification,SITC)。在式(1)基础上进行推导,我 们可以得出如下计算农产品RCA的公式:附图其中RCA[,jt]表示第t年j国某部门 的RCA M[,it]表示第t年该部门i类产品世界出口额占该部门产品世界出口总额的份额, RCA[,ijt]表示第t年j国i类产品的RCA 式⑵表明只要计算出各个年份世界各类农产品出口额占世界农产品出口总额的份额和中国各类农产品的RCA就能计算出中国农产品 在各个年份的 RCA因此选取16种二分位的SITC农产品进行RCA计算得出除烟草的 RCA一度上升从而由比较劣势变为比较优势外,其它15种农产品的RCA均下降或保持平稳状态。它 们可分为5类:(1)杂项食品、含油籽仁及果实和纺织纤维等8种农产品的RCA呈下降趋势。 其中肉及其制品、咖啡、茶叶、可可及调味香料、饲料、杂项食品、纺织纤维5种农产品由 具有比较优势到失去比较优势。(2)饮料、天然及合成橡胶、动物油脂和固定植物油脂4种农 产品的RCA变化不大,且历年均不具有比较优势。(3)食糖及蜂蜜的RCA波动较大,具有比较劣势的年份稍多于具有比较优势的年份。(4)谷物及其制品的 RCA波动较大,大致每过 3、4 年发生一次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的相互转化。(5)乳品及蛋品的RCA逐年下降,且历年均不具 有比较优势。然后计算我国这16种农产品的世界出口额占世界农产品出口总额的份额, 由于本文篇幅所限,所得结果没有详细列明。但是对出口份额的分析,我们看到:对各种农产品历年的份额进行排序后,该顺序一般比较稳定;份额在10%^上的农产品一般包括水果 及蔬菜、谷物及其制品;有的年份也包括肉及其制品或咖啡、茶叶、可可及调味香料。其他的重要农产品包括乳品、蛋品、饮料和纺织纤维。它们的RCA变化对中国农产品总体的RCA 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式(2)计算中国农产品RCA结果参见表1。表1中 国农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时间序列(1978-1998年)年份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RCA 2.0559 1.8597 1.7086 1.621 1.5611 1.5759 1.056 年份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RCA 1.5446 1.5823 1.5055 1.4662 1.4346 1.2956 1.2162[!--empire news.page--] 年份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RCA 1.0964 1.0633 0.9952 0.8296 0.8458 0.7778 0.7264 资料来源:根据 Un itedNatio ns:l nternatio nalTradeStatisticsYearbook(1978-1998)相关数据计算所得。 可以看出中国农产品的RCA自1978年以来几乎是逐年下降的,并且在1994年就失去了原来 具有的比较优势。具体划分的话,中国农业在1978-1990年具有次强比较优势;1991-1996 年具有中等比较优势;1996年以后只具有较弱比较优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在 1978-1991年 期间,加权后的RCA(各种农产品的 RCA乘上它们的份额)在 0.1以上的农产品一般有 6种;而在1992-1998年期间,加权后的 RCA在 0.1以上的农产品只有 2种,最大的值来自水果及蔬菜,此外是谷物及其制品(在1995年和1996年是肉及其制品)。失去比较优势的最重要的 农产品是纺织纤维。再选取47种三分位的SITC农产品,分别计算它们在1978、1988、1998年的RCA得出:1978年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有25种,占样本总数的 53.19%。1988 年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有21种,占样本总数的44.68%。1998年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有 13种,占样本总数的27.66%。其中有极强比较优势(RCA> 2.5 )的农产品只有4种,占样本

2014年中国农产品市场消费结构

2014年中国农产品市场消费结构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产品市场价格轮番上涨,累计涨幅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产品产需缺口扩大。这从根本上来说是由我国农产品生产的自然资源禀赋先天不足引起的。 综合来看,我国居民膳食结构改善对于饲料粮需求的增长将显着大于对口粮需求的减弱作用,对我国粮食的总体需求增长起到了助推作用。 无论是在短期内,还是长期来看,我国农产品供求关系趋紧的基本态势都无法改变。尽管我们一直强调农产品供求是紧平衡,其实农产品供应在总量、结构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平衡,供不应求是导致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 人口结构变化导致的农产品供求变化。从城乡人口数量看,我国农村人口1995年达到顶点之后持续减少,而城镇人口和总人口都持续增加。1995年我国有农村人口85947万人,城镇人口35174万人,分别占人口总数的70.96%和 29.04%;2012年底有农村人口64222万人,城镇人口71182万人,分别占人口总数的47.43%和52.57%。这期间城镇人口增加了36008万人而农村人口减少了21725万人。一方面农村人口对城镇人口的供养比例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水平是农民的2-3倍,考虑到城镇人口较高的消费水平,城乡居民食品消费比加速上升。因此,受城乡人口比和城乡人均消费比持续上升共同影响,最近十几年我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比加速上升。这也是影响农产品供求关系、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 居民膳食结构改善导致对农产品需求的增加。随着居民收入提高,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提高,蛋白质等摄入量会逐步增加。我国居民的饮食消费结构正在并还将发生改变,从过去的以满足居民直接口粮消费向满足猪牛羊等动物饲料粮消费、间接满足居民消费转变。作为蛋白质等来源的肉禽蛋的需求进一步上升,而这将消耗大量粮食生产饲料,从需求面拉动粮食价格上升。2001-2011年间,我国的人均口粮

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百强排名

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百 强排名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百强排名 广东省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布吉农产品批发中心 广东省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蔬菜水产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 河南省商丘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 江苏省苏州市南环桥市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市南环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重庆观音桥市场有限公司 江苏凌家塘市场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城北回龙观商品交易市场有限公司 北京锦绣大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大洋路农副产品市场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万吨冷库冻品交易市场 湖北省武汉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有限公司 湖南省长沙马王堆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省合肥周谷堆农产品批发市场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农都农产品市场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农产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 广东省东莞市信立实业有限公司 山东省盖世物流农贸大市场 天津市金钟农产品批发市场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农产品批发配送有限公司 江苏省无锡天鹏食品商城有限公司 河北省石家庄桥西蔬菜中心批发市场有限公司 四川聚合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京丰岳各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心 北京顺鑫石门农产品批发市场有限责任公司 江西省南昌深圳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 陕西欣绿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二环蔬菜副食交易中心 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福建省厦门夏商农产品集团有限公司中埔蔬菜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湖南省红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 北京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食全食美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省唐山市荷花坑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广东省汕头市农副产品批发中心市场有限公司 浙江省余姚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上海曹安路市场 江苏省江阴市江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 上海江杨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河南省郑州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有限公司 上海市江桥批发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山东省青岛抚顺路蔬菜副食食品批发市场 河南省郑州信基调味品城有限公司

我国纺织业出口现状与分析

我国纺织业出口现状与分析 纺织业在中国是一个劳动密集程度高和对外依存度较大的产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保证中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解决社会就业及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纺织品出口约占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30%左右。 我国纺织工业主要集中浙江、江苏、山东、广东、上海、福建六大省份,出口额占全国80%左右。广东主要出口香港;浙江的出口产品附加值不高;江苏、山东以棉制品为主,利润较高;上海是主要的出口口岸;福建以针织、机织服装成衣为主。当然这六大省市也存在分化,上海的发展明显已经减速,江浙两省填补了上海留下的大量空白。山东纺织业在环渤海经济圈已显示出强大的领头作用,其纺织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广东纺织业的增速不很理想,一方面是由于该地区纯加工贸易的模式存在弊端;另一面,该地区也逐渐有选择地退出传统行业而专注于新兴产业,但是广东纺织业的整体工业化水平高于江浙两省。一、目前出口状况: 今年一季度我国纺织行业生产和出口平稳增长,3月份纺织品服装出口全面回升。 据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一二月份,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达328.54亿美元,同比增长13.40%,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15.67个百分点。其中,纺织品出口130.63亿美元,同比增长19.96%,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19.12个百分点;服装出口197.91亿美元,同比增长9.45%,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14.26个百分点。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专家分析,从出口市场来看,今年一二月份,我国纺织品服装对美出口额为48.11亿美元,同比仅增长5.06%,增速较去年同期大幅回落28.47个百分点;对欧盟出口额为76.39亿美元,同比增长11.67%,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18.61个百分点;对日本出口额为36.28亿美元,同比增长17.06%,增速较去年同期增加16个百分点。究其原因是前两年日本经济恢复较其他国家和地区有所放缓,此数据是日本地震前的出口统计数据。 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发布的《2011年3月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快报》显示:今年3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迅速回升,达165.7亿美元,同比增长50.6%,环比增长58.7%。其中纺织品出口78.98亿美元,同比增长56.4%,环比增长96.2%;服装出口86.7亿美元,同比增长45.6%,环比增长35.2%。 1~3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486.3亿美元,同比增长24%,其中纺织品出口201.7亿美元,增长32.7%;服装出口284.6亿美元,增长18.4%。专家预测,在棉价高位运行、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国际环境动荡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行业出口持续稳定增长的难度有所增加。 二、市场状况与需求变化 作为一个世界人口大国和纺织品出口大国,中国的纺织品遍及全球,是影响全球纺织行业的重要力量。但是需要大量进口纺织品的还是一些主要发达国家,他们没有比较优势来大规模生产纺织品,以是进口的比例比较大。因此中国纺织品出口主要集中在日、美、欧三大市场。

中国纺织品出口现状浅析

中国纺织品出口现状浅析 发表时间:2010-09-30T10:54:28.217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9月第1期作者:戴睿王靖宇 [导读] 进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贸易却遭遇了一系列新型非关税壁垒。 戴睿王靖宇(1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四川成都 610065;2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 610065)摘要:进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贸易却遭遇了一系列新型非关税壁垒。针对这些新型的非关税壁垒,除了从政府到企业各个层面加强应对外,更重要的是抓好我国纺织品的持续发展,不断提高纺织品的质量。 关键词:制度;主动配额制;产品结构;技术 中图分类号:D9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9A-0034-01 我国是纺织品出口大国,扩大纺织品出口贸易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进入WTO之前,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纺织品贸易都是通过双边协定的方式进行的,纺织品出口贸易一直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不平等待遇,再加上纺织品的配额制度,使我国本来具有很大优势的纺织品出口贸易受到很大的限制。 2005年1月1日,“纺织品配额”被取消了,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贸易理应放手大干一场,然而美国、欧盟等国家针对我国采取的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及以保护生命、保护环境为由的绿色壁垒等一系列新型非关税壁垒接踵而至,反而使我国的纺织品产业措手不及。对于这些层出不穷的新型非关税壁垒,究其实质,是对纺织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因此,我认为针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中所遭遇的一些非关税壁垒,我们除了从政府到企业各个层面加强应对外,更重要的是抓好我国纺织品的持续发展,不断提高纺织品的质量,使我国纺织品质量达到设限国家的要求。要提高我国纺织品竞争力,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主体地位作用,积极促进国内的制度创新 我国应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国内制度、推进各项制度改革,不断完善与国际制度的接轨,为我国贸易适应多边贸易体制规则奠定制度基础。同时政府可以凭借其强制力、意识形态等优势,维护社会稳定、协调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的激烈冲突等等,从而降低制度变迁的成本。 二、企业内部应制订有利于人力资本形成与技术创新的制度安排 必须加大意识形态与政治法律制度的改革,为人力资本的形成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企业内部要制订合理的准入制度和奖罚制度,为人力资本的流动创造条件,激励优秀的企业家脱颖而出,到国际市场中去开拓、竞争。加快国有外贸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强化产权激励。首先是界定产权。在明晰产权的同时,应进一步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有效的治理结构,推行企业家制度,这是公司制的核心。同时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制度创新带动技术创新。企业内部要同时进行管理制度改革,加快结构调整的力度,完善产业升级。 三、“主动配额制”的实施,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纺织业大国,中国一直致力于维护世界纺织行业的稳定与有序发展,一方面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行为,维护中国纺织企业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兼顾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利益努力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寻求合作发展。 因此,为了避免出现摩擦现象,中美纺织品协议到期后,我国应实施“主动配额制”,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建立纺织品贸易新秩序,缓解贸易摩擦,这不仅能够将实际贸易损失减少到最小,而且对外表明了一个欲以对话方式“和平”解决争端的积极姿态,赢得了谈判的先机。 四、改善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产品结构 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产品结构很不合理。①纺织品出口贸易中占着较大比例的主要是服装类产品,装饰用和产业用的纺织品所占比例太小,要改变这种格局,在以服装为主攻方向的同时,扩大装饰用和产业用纺织品的生产;②我国纺织品的档次主要以中低档的产品为主,高档产品出口很少,这样纺织品出口的价格就很低,利润相对就很小,所以我们要增加高档服装出口的比重;③从产品的出口方式看,纺织品出口具有明显的加工贸易特征,我国只能得到较少的加工费用,盈利不高,所以我们还应该坚持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为辅的发展方针。 五、提高我国纺织品的科技含量 现代市场竞争越来越体现为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我国纺织品的科技含量不高,传统的纺织品出口主要是 “以量取胜”,产品质量没有多少优势,严重影响了我国纺织品出口的竞争力。现在,各国都在通过技术创新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纺织产品的竞争力。对纺织品科技的开发,一方面纺织企业自己要努力培养科技人才、增加科技经费,加大科技的开发力度,争取尽快实现纺织产品的升级换代;另一方面,政府也应该在政策方面给于优惠,支持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研究开发,对纺织产业链相关产业加大扶持力度,使其更好地为纺织品出口服务。 参考文献: [1]贺小勇.国际贸易争端解决与中国对策研究-—以WTO为视角[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231. [2]王莹.新形势下我国纺织品遭受反倾销的现状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0(16) [3]王静媛.纺织商会会长王沈阳:纺织品出口量增价跌当属正常[J].东方企业文化.2005(3) [4]储玲.纺织品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5]周培仁唐树伶.金融危机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美国的影响及对策[J].北方经济:综合版.2010(6) [6]谢振叶. 中国纺织品出口国际竞争力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06(12) [7]肖海霞. 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发展对策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3) 作者简介:戴睿(1988.6-),男,汉族,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革制品设计。王靖宇(1989.1-),男,汉族,山东青岛人,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应用物理。

浅析中国农产品市场的销售渠道

浅析中国农产品市场的销售渠道 【摘要】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和日常生活用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产业布局的调整,农产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我国农产品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而相对落后的农产品市场销售渠道建设一直是制约我国农产品市场快速发展的瓶颈。本文从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着手,通过探讨如何建立完善的营销渠道,提出农产品营销渠道创新应在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做到营销渠道多样化、管理规范化、服务功能综合化、农产品销售体制健全化,切实提高农产品流通的效率和效益。 【关键词】农产品;销售渠道 一、我国农产品销售渠道的模式类型与特点 我国目前现存的农产品销售渠道模式主要有“农户+批发商”模式;“农户+龙头企业”模式;“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模式;“农户+供应商+超市”模式。各模式表现出不同的销售效率、渠道结构、稳定性等特点。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渠道权力严重向龙头企业倾斜,农户谈判能力弱,利益受不到保障;渠道结构呈现出“两端小中间大”的不对称性,农户和零售终端规模小,中间销售环节纷杂,造成销售不畅,效率低下。 二、我国农产品销售渠道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农贸市场风光不再。农贸市场作为农产品主分销渠道在满足城乡居民生活食品需求、促进农产品销售、繁荣城乡经济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着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传统的农贸市场渐渐不再适应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二)营销渠道的主体主要由小型小户构成。我国农产品的经营主要还是分布在于零散的农户手中,小生产大市场形成了我国农产品销售的最大特色。表面上看,散户的经营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灵活性,也使消费者可以在零星农户中货比三家,选择最优。然而这样的发展不利于市场的控制和良性发展,同时消费者也要花更多的时间去选择购买,对于上班族的人来说无疑是不方便的。 三、当前中国农产品市场销售渠道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农产品销售政策不完善 第一,市场体系不够健全,市场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层次较低,管理不够规范;第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和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的规模、结构、制度都有待改善;第三,市场供应不稳定,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高。因此自主营销的市场能力受到一定限制,使得相关经营主体缺乏利益诱惑从而丧失了农产品销售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导致了销售渠道不畅通。

2016年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额达4.7万亿元

2016年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额达4.7万亿元 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 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日前发布的抽样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额同比增长8.8%,交易量同比增长5.1%。电子结算交易额同比增长8.4%。 据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数据库显示:2016年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经销商数明显提升,销售额超亿元的经销商数同比增长15.3%;0.5亿元至1亿元的经销商数同比增长22.9%; 0.1亿元至0.5亿元的经销商数同比增长24.2%。2016年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额达4.7万亿元,交易量达8.5亿吨。 被调查市场中,18.5%的市场交易额下降,平均下降幅度为13.2%;20.4%的市场交易量下降,平均下降幅度为11.8%。 “2016年部分市场交易额、交易量出现下滑,主要受城市功能产业疏解、城市总体经济放缓、市场间不正当竞争以及恶劣天气等因素影响。”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会长马增俊说。 报告指出,2016年以来,国家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建设的政策密集出台,“互联网+农批”方兴未艾,农批市场行业迎来新一轮转型升级热潮。但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一些地区由于缺乏政府的调控和主导,出现了盲目新建市场,无序发展,局部地区甚至出现非正常竞争的现象。业内希望尽快通过立法保障批发市场发展规划的落地,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报告同时认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食品安全责任和压力加大,市场的食品安全意识和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意识不断增强。2016年《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广东、山东等多个省份也出台了关于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相关报告推荐:《2017-2021年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出品)

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1)论文

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1)论文 【论文摘要】在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取消以后,我国的纺织品出口特别是服装出口行业得到迅速发展,然而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贸易也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主要从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摩擦和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及应对措施上阐述自己的看法。【论文关键词】纺织品贸易贸易壁垒行业协会自主品牌纺织业是我国最早开放进入国际市场的产业,也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成长最好、增长最快、发展最完善的产业。然而,我国的纺织品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诸如国际贸易环境适应度不高及出口自身不足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纺织品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发展的步伐。一、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现状 1.近年来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规模上的新突破我国加入WTO后,纺织品出口从20XX年的亿美元猛增到20XX年约亿美元。五年中,出口增长了近3倍。据最新统计数据,20XX年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总值为亿美元,同比增长%,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贸易顺差达亿美元。纺织品服装出口总值是亿美元。其中,纺织品出口金额是亿美元,同比增长%;服装出口金额是亿美元,同比增长%。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的签署,为我国纺织品出口提供了稳定的贸易环境,确保了我国纺织品出口持续有序的发展。以20XX年为例,纺织品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出口价格提高,出口效益得以提升,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20XX年前9个月,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增长%,对美纺织服装出口价格增长42%,对欧盟服装出口价格也增长了17%。尽管20XX年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在贸易摩擦频多、人民币汇率升值、出口退税下调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在出口整体规模和效益上仍取得较大发展。 2.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地区结构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和日本。在中美纺织经贸关系上,中美经贸合作关系是互利双赢的。中美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长期以来,我国向美国出口诸如纺织品之类的低附加值的产品,同时也从美国进口大量的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我国纺织品出口对美国市场的依存度高。我国从1994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以来,纺织品出口额约占世界纺织品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据统计,我国出口纺织品到达美国市场的比率达%。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出口仍将以劳动密集型等轻工业产品为主,其中纺织品出口仍将是对美国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中美贸易摩擦将继续升温。随着中美贸易顺差逐渐加大,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和分歧在纺织品贸易中也愈来愈激烈。美国方面认为我

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分析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 课程名称: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分析 任课教师:李丽娅 开课学年/开课学期:2012-2013-2 学时/ 学分:30/2 所在教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名称:食品加工与安全 学号/姓名:2121454/王璐 教师评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课教师签字(章):_________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1加入WTO对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影响 (3) 1.1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基本状况 (3) 1.2中国农业生产与消费 (3) 1.3中国农产品贸易措施主要变化 (4) 2加入WTO后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政策调整思路 (4) 3影响进出口的WTO协议分析 (5) 4倾销调查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5) 5我国农产品遭遇反倾销的成因分析 (5) 5.1反倾销发起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作祟 (5) 5.2众多国家仍未给予我国,市场经济国家待遇 (5) 5.3我国农产品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复建设导致恶性竞争 (6) 5.4农产品企业应诉不力 (6) 6我国应对农产品反倾销的有效策略 (6) 6.1强化政府职能,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6) 6.2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协调帮助出口企业应诉 (7) 6.3农产品企业自身的完善 (7) 参考文献: (9)

中国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汇总

北京农产品批发市场(17) ·北京城北回龙观大钟寺商品交易市场·北京岳各庄农产品市场 ·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有限公司·北京八里桥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 ·北京昌平水屯批发市场·北京大洋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北京顺鑫石门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北京日上综合商品批发市场 ·北京玉泉路粮油批发市场·北京锦绣大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北京城北回龙观大钟寺商品交易市场·北京市西沙窝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北京玉泉路粮油批发市场·北京南三环玉泉营果菜批发中心 ·北京大兴大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北京怀柔南华农贸批发市场 ·北京市良乡城东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中心 ? ? 上海农产品批发市场(3) ·上海曹安批发市场·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有限公司 ·上海华中果品交易中心

? ? 天津农产品批发市场(10) ·天津何庄子批发市场·天津金钟蔬菜批发市场 ·天津南开区红旗农贸批发市场·天津市当城无公害蔬菜批发市场·天津武清大沙河批发市场·天津金钟蔬菜粮油批发市场 ·天津红旗农贸批发市场·天津市当城无公害蔬菜批发市场 ·天津武清大沙河批发市场·天津市王顶堤水产批发市场 ? ? 重庆农产品批发市场(3) ·重庆江北区盘溪农贸市场·重庆菜园坝果品批发市场 ·重庆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 ? ? 河北农产品批发市场(28)

·河北省石家庄桥西蔬菜中心批发市场·河北乐亭冀东果菜批发市场 ·河北石家庄高邑蔬菜大市场·河北省永年县南大堡蔬菜批发市场 ·河北青县盘古蔬菜批发市场·河北魏县天仙果菜批发交易市场 ·河北省衡水市东明蔬菜果品批发市场·河北怀来县京西果菜批发市场 ·河北三河市建兴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河北秦皇岛昌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河北饶阳县瓜菜果品交易市场·河北唐山姚王庄果菜批发市场 ·河北无极县蔬菜批发市场·河北秦皇岛海阳农副产品批发 ·河北馆陶金凤禽蛋批发市场·河北固安蔬菜批发市场 ·河北保定蔬菜果品批发市场·河北永年县中原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 ·河北邯郸意蓝德农产品批发市场·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京西果菜批发市场·河北省邢台市食品蔬菜集团公司顺兴蔬菜批发市场·张家口市宣化盛发蔬菜水产副食品综合交易市场 ·中国沧州红枣交易市场·唐山市荷花坑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邯郸市农业科技贸易城·河北保定三丰粮油批发市场 ·沧州崔尔庄枣业有限公司·河北冀南蔬菜瓜果批发市场 ?

我国纺织业产业结构与外贸现状

中国纺织业产业结构及外贸现状 摘要:纺织行业作为我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进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的纺织业行业的生产能力居于世界首位,纺织品出口量在世界纺织品出口总量中占据第一的位置。然而,纺织业外贸依旧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在那个背景下,本文从宏观的角度动身,对我国纺织业进展历程进行回忆,就我国纺织业外贸进行分析,找出我国纺织业外贸方面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纺织业外贸现状分析问题 一、中国纺织业产业结构 (一)中国纺织业的进展

1.全面建设时期(1950~1979年) 新中国成立之初,纺织产业的首要目标确实是尽快解决我国宽敞城乡人民的穿衣问题。为此,党中央提出依靠农业提供的天热纺织原材料,重点进展棉纺织业,同时兼顾毛、麻、丝纺织、针织以及化纤工业的纺织进展战略方针。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纺织产业进展成为一个品种丰富、工业门类齐全的产业。这一时期的纺织产业进展属于典型的自给自足模式。纺织品服装的出口专门少,用以换取一定的外汇以进口国民经济建设所需的其他必要的物资。 2.快速进展时期(1980~2001年) 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纺织产业的进展驶入了一个新的快车道,纺织产业的进展模式开始从内需导向型向出口导向型转变。这一时期的纺织产业抓住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对内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对外以出口创汇为突破口,接着扩大对外开放,进展外向型经济。通过内外并举的进展思路,不仅纺织产业的工业基础有了专门大的提高,同时纺织产业的外贸出口能力也持续增强。 3.全面提升时期(2002年以来) 2002年以后我国正式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国的身份参与

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1我国纺织品出口的现状 1.1近年来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规模上的新突破 我国加入WTO后,纺织品出口从2001年的534.4亿美元猛增到2006年约1651.4亿美元。五年中,出口增长了近3倍。据最新统计数据,2006年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总值为1651.36亿美元,同比增长22.66%,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9.38%,贸易顺差达1290.34亿美元。纺织品服装出口总值是1470.85亿美元。其中,纺织品出口金额是522.54亿美元,同比增长18.84%;服装出口金额是948.30亿美元,同比增长28.91%。 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的签署,为我国纺织品出口提供了稳定的贸易环境,确保了我国纺织品出口持续有序的发展。以2006年为例,纺织品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出口价格提高,出口效益得以提升,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2006年前9个月,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增长24.2%,对美纺织服装出口价格增长42%,对欧盟服装出口价格也增长了17%。尽管2006年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在贸易摩擦频多、人民币汇率升值、出口退税下调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在出口整体规模和效益上仍取得较大发展。 1.2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地区结构 作为一个世界人口大国和纺织品出口大国,中国的纺织品遍及全球,是影响全球纺织行业的重要力量。但是需要大量进口纺织品的还是一些主要发达国家,他们没有比较优势来大规模生产纺织品,以是进口的比例比较大。因此中国纺织品出口主要集中在日、美、欧三大市场。 中国和日本的纺织品贸易一直比较好,日本既是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大国,也是纺织品的进口大国。中国从日本进口的主要是原料,加工后再返销到日本。中国对日本的纺织品出口50%甚至更高是加工贸易。日本在华投资也对中国纺织品贸易起了很大的作用。据统计,2003年日本从中国进口纺织品占48.3%。以是,日本是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大国,是最有前景的一块市场,即第一市场。 美国是一个工业大国,其国家经济发达、技术先进,他们对于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业无瑕顾及,因而是一个纺织品进口大国。我国出口到美国的主要是服装,近年来一直存在着很大的贸易顺差。据数字显示,2003年中国的纺织品占美国纺织品进口总额的19.8%。以是美国是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另一块肥地,即第二市场。

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模式定位

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模式定位 发布时间:2010-5-27 从全球来看,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农产品流通中都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由于制度背景迥异,社会发达程度不同,因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模式。如何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研究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模式的定位问题,对于构建和完善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模式以及把握其发展方向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农产品批发市场模式的界定 提及农产品批发市场,通常被社会广泛认可的有美国模式、欧洲模式和日本模式,而且都认为日本模式就是亚洲模式,也最适合中国去效仿。我们所说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模式,是指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运营、发展过程中各个要素的高度概括性描述。那么,如何判定一种模式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考量:农产品批发市场在流通中的地位(经由量)、投资主体及投资目的、市场管理制度及体系、交易模式及结算模式等。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模式,即中国模式。 二、世界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四种模式比较

目前来看,世界范围内已经形成了美国模式、欧洲模式、日本模式及中国模式四种模式。这四种模式在经由量、投资模式、管理模式、交易模式及结算模式等多方面都存在着诸多的异同点。 (一)批发市场在流通中的地位比较 农产品批发市场在流通中的地位是指农产品的经由量,即农产品经过批发市场进行流通的比率。美国模式的经由量为20% ;欧洲模式的经由量为50%;日本模式的经由量60-70%;中国模式的经由量则高达70-80% 。 (二)投资主体及投资目的比较 在不同的模式中,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投资主体不同,决定了投资目的也有所不同。美国模式和欧洲模式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都是以政府投资为主体,多主体参与,通常由当地(市)政府提供土地和部分资金,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出资建设,甚至市场建设的配套工作也是由政府完成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被完全定位为公共设施;日本模式也是以政府投资为主,因此,它们的投资目的都是非营利性质。而中国则是以非政府投资为主体,且投资主体是多元化的,包括地方政府,企业,甚至还有个人,这就决定了中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主要是以盈利为目的。 (三)市场管理制度及体系比较 管理主体是指对批发市场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的机构或组织。

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形势分析

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形势分析 改革开放30年间,中国纺织服装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纺织服装业不仅为国家经济建设、工业一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丰富国内市场供给,及拉动农村剩余人口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还为我国出口创汇、贸易顺差及外汇储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5年1月1日,WTO成员方正式取消全部纺织品服装配额限制。随着ATC的终止,纺织品服装贸易已进入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在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正面临着各种竞争与压力。 2005年配额取消后,中国纺织业强大的出口能力得到尽情地释放,可是中美中欧接连不断的贸易摩擦给出口带来了非常不稳定的局势,使中国的出口商和欧美的进口商错过了下一阶段订单签订的最佳时期,于是2006年上半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欧美情况很不理想,甚至出现负增长的现象。中美中欧协议的签署,为中国纺织品出口带来相对稳定的贸易环境,2006年下半年我国纺织品出口欧美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由此可以总结两点:一是尽管2006年我们在开拓欧美之外的国际市场方面取得了不斐的成绩,但由于美欧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纺织品消费国,因此欧美依然是我国纺织品的主要出口地;二是稳定的贸易环境将是我国出口贸易稳定发展的保障。随着2007、2008年底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的相继到期,欧美将不会再对我国纺织品实行配额限制,由于欧美设限,大量中国纺织品服装输往其周边国家,而一旦协议终止后,这部分贸易势必将浮出水面;另一方面,欧美企图在07/08年后利用反倾销、反补贴、技术壁垒等保护手段对我纺织品实施限制的意图明显,这些措施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危害要比单纯的数量限制大得多,一旦实施,我国纺织品在欧美市场份额将遭到严重削弱。 传统市场的服装消费需求增长有限;新兴市场尽管增速较快,但由于占比很低,对全球贸易额贡献不会太大。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预计未来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额增速会较前几年出现下滑; 中国纺织业的国际竞争力依然明显,随着07、08年对欧盟和美国配额相继取消,未来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占全球贸易额的比重仍能继续提升;但考虑到此前中国占比已接近40%,加之贸易环境继续改善的空间已经不大,出口份额08年的金融危机暂缓了产业转移的进程。但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下降,劳动密集型的服装制造业会继续向劳动力成本更加低廉的东南亚国家转移。由于这些国家产业链不完善,服装制造产能的扩张需要进口纺织品进行配套,会加大对中国出口纺织品的需求;另一方面,高端的纺织品产能目前仍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还处在向中国转移的进程中。因此,我们认为未来中国纺织品的出口情况会好于服装。提升的速度会比较缓慢;今年一到七月中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九百八十六亿美元,同比约下降一成二。其中,出口同比下降一成一,但七月出口环比增幅进一步扩大,显示出口继续回暖。记者今日自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获悉,今年前七月中国对欧盟的出口逐步复苏,出口额自三月以来逐月提升。七月,出口额同比下降百分之五,降幅较六月份有所放大,但出口额攀上年内最高点,环比增长了一成七。此外,中国服装(5.81,-0.14,-2.35%)在美国市场率先反弹,对美国的出口继续提升。自三月以来,中国对美出口保持月度同比、环比双增长的态势。今年前七月中国纺织品服装对美累计出口增长百分之二点六,其中主要是由服装增长拉动,纺织品仍然下降同期,中国服装对日本市场的出口出现触底反弹。四五两月,中国服装对日本出口陷入低谷,月度出口额骤减。七月份,对日

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文献综述

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文献综述 一、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规模分析: 如表1所示,2001年:农产品贸易总额为279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160.7亿美元,进口额为113.8亿美元。 2002年:农产品出口额为180.4亿美元。 2003年:农产品贸易总额为403.6亿美元,农产品出口额214.3亿美元,农产进口额189.3亿美元。 2004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514.2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33.9亿美元,进口额为280.3亿美元。 2005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562.9亿美元,农产品出口总额275.8亿美元,进口总额287.1亿美元。 2006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630.2亿美元,其中农产品出口额310.3亿美元,农产品进口额319.9亿美元。 2007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781.0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370.1亿美元,进口额为410.9亿美元。 入世以来削减关税、扩大市场准入等进口促进措施的实施,极大改变了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格局。由于进口快速增加而出口增长缓慢,2004年我国农产品首次出现46.4亿美元逆差,占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的9.03%。2005—2007年我国农产品贸易连续表现为逆差,但逆差规模相对较小。 受金融危机影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进口主体贸易规模快速扩张,2008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剧增,远远超过此前各年的逆差水平。全年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991.6亿美元,同比增长27.0%。其中,出口额为405.0亿美元,同比增幅由上年的17.9%下滑到9.4%;进口额为586.6亿美元,同比增长42.8%。贸易逆差为181.6亿美元,同比增长3.4倍,占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18.31%。2009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回落明显,全年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921.3亿美元,同比下降7.1%。其中,出口395.9亿美元,同比下降2.3%;进口525.5亿美元,同比下降10.4%;贸易逆差为129.6亿美元,同比下降28.6%。

绿色壁垒对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绿色壁垒的由来和发展 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一些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目的,通过立法或制订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法规,对国外商品进行准入限制的贸易壁垒。 绿色壁垒起因于全球日益严重的生态灾难。在初期,绿色壁垒的形成主要是出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安全要求,后来随着消费者环境意识的提高和全球绿色消费运动的兴起促进了绿色壁垒的发展,特别是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以后,作为主要贸易壁垒形式的关税逐步降低,同时传统的非关税壁垒也逐步拆除。因而,用关税和传统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来限制进口的余地已经很小。于是,贸易与环境这两个原本在世界贸易史上不相干的问题被一条绿色的纽带连在了一起,绿色壁垒就出现了。以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贸易与环境委员会为标志,绿色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舞台上开始扮演重要的角色。到了1999年11月30日,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世贸组织第3届部长会议上,各成员国就环境与贸易问题展开广泛的讨论,这时环保这道绿色的贸易壁垒已是世界贸易中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 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绿色关税、绿色市场准入、“绿色反补贴”、“绿色反倾销”、环境贸易制裁、推行严格的检测标准及其他标准、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选择、强制性绿色标志、要求ISO14000认证、繁琐的进口检验程序和检验制度,以及要求回收利用、政府采购、押金制度等等。 绿色壁垒的形成虽然只是近10年的事,但目前已日趋全球化,并呈加快发展的态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陆续制订了一系列"绿色标准"和“绿色法规”,截至目前,国际社会已制定了一百五六十个环境与资源保护条约,各国制定的环保法规也越来越多。如德国就制订了1800多项环保法律、法规和管理规章。对于食品进口,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1991年,就有32个国家和地区对427种农药在食品中的残留量制订了标准。在纺织行业,目前最严格的要数国际环保组织制订的《欧盟生态纺织品标准》,它需要组成服装产品的每一个部件都通过有关检测和认证。对不符合规定者,发达国家纷纷采取禁止、限制进口等种种限制和惩罚性措施。仅1996年,欧盟国家禁止进口的非绿色产品价值就达220亿美元,其中由发展中国家提供的产品占90%,涉及纺织品、成衣、化妆品、日用品等。1997年10

回顾入世十年来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表现

回顾入世十年来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放,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获得了快速发展,但仍然面临着许多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严峻挑战。展望未来,我们预测中国农产品只要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依托显著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出口仍将持续增长。但是,受制于土地资源的约束,粮食、油料等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国内供给很难满足,未来一定时期仍将大量进口,并导致短期内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格局无法逆转。考虑到贸易保护主义将长期存在的现实,我们必须准确把握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面临的新形势,及时调整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对农产品贸易的支持保护,以使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立于不败之地。 加快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组织化建设。 加快我国农产品出口的行业组织化建设,政府应提供相应政策环境和扶持产业协会、行业协会的组织和建设,建立健全水产、畜禽、蔬菜、水果等重点出口产品的行业组织和商业协会,降低交易成本和化解风险,规范农产品出口秩序,积极应对国际贸易纠纷,有效抵御国外政府、行业组织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设置的壁垒。使其在农产品的出口和竞争中发挥积极作用,提高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全球经济一体化将对农产品生产和对外贸易带来深远的影响。总体上说,中国未来农产品贸易的格局,既受制于国际因素,也受制于国内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国内因素更为重要。只要我国能在农业发展中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立足农产品贸易现状,加大科技投入,发挥出本土优势,就会实现我国农产品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不断

提高市场的竞争力,从而得到长足的发展。 加快农产品质童标准体系建设,逐步溶解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随着发达国家非关税壁垒的不断升级,建立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的任务迫在眉睫,我们应该尽快建立一套既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来保护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这要求我们做到:一是建立各类优势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尤其是对出口额大,出口到现有技术壁垒较高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要建立严格的质量标准,只有这样出口才能不受法规的制约;二建立农产品贸易争端预警机制,通过该网络向各级政府、经济组织、经营者和消费者及时准确地公布农产品的最新动态;三是要加强农产品质量认证,开展农产品质量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加快种子和绿色食品认证,加快农业体系培训和认证。只有农产品质量得到保障,才会逐步化解各个国家的贸易壁垒,才能降低出口难度系数、增加出口量。 政府完善相关农业支持政策,提高支持效率 我国政府应加大和调整相关的保护政策,从根本上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政府应该考虑到我国财力有限的基本国情,要从提高支持效率着手,在深化外贸体制改革的前提下,调整国内农业支持政策,逐步改善支持政策的内在缺陷,适当减少一般政府服务和食物安全目的的公共储备投入、加大科研投入、技术推广、人力资本改善、检验检测等方面的投入;同时启动市场营销服务、结构调整补贴的支持。在我国农业处于发展薄弱阶段的条件下,可考虑对农产品实施适度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