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苔丝悲剧的成因

浅析苔丝悲剧的成因

浅析苔丝悲剧的成因
浅析苔丝悲剧的成因

浅析苔丝悲剧的成因

托马斯·哈代擅长以悲剧的眼光来审视人生, 以悲剧性的感悟及独特的方式来描绘人生的苦难,因此被评论家誉为“英国小说界的莎士比亚”。其代表名作《德伯家的苔丝》讲述了农村姑娘苔丝的悲剧命运。任何悲剧的产生都不是孤立或偶然的,而是由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苔丝;人为因素;社会因素;作家因素

正文部分:

一、苔丝是19 世纪末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用现实主

义的笔触鲜明生动地塑造的一个美丽纯朴的农村姑娘。

《德伯家的苔丝》描述了发生在19 世纪的英国的一个悲惨的故事,5 月的一个夜晚,农村赶车汉约翰·德伯菲尔在回家途中,听一位牧师说他是名门贵族德伯维尔家的后裔。他兴奋异常,信以为真,一心想借此摆脱贫贱家地位,便要女儿苔丝到特冉特瑞齐去,向一家冒名德伯维尔姓氏的富户认亲戚。17 岁的苔丝姑娘,纯朴美丽,毫无人生经验,终于去那个“本家”帮佣,结果被恶少亚历克诱骗失身。苔丝悲愤回家,抑郁度日,生下的孩子也未能保住。后来,她来到一个牛奶场当挤奶工,在日常的劳动和生活中结识了一个青年安吉尔·克莱尔,两个人产生了爱情。然而苔丝内心矛盾:缠绵的爱情常常让她忘却往事;清醒的理智却又让她记起往事。悲痛的历史好似沉重的十字架压在她的身上,她多次欲言又止。在克莱强烈的追求下,两人终于结婚。新婚之夜,苔丝决心把自己的“罪过”都告诉克莱。不料克莱首先开口,向苔丝吐露了他自己过去的一段荒唐情事,苔丝当即真诚大度地宽恕了他。然而,当苔丝向他倾诉自己的不幸之时,却没有得到同样的饶恕。克莱尔以“身份不一样,道德观念就不同”,“乡下女人不懂什么叫体面”为由,冷酷地离开了她。之后为了养活全家,满足父母的虚荣心,维护所谓“丈夫”的尊严,苔丝又不得不饱受无尽的屈辱到一家农场干着跟男工同样繁重的劳动,并苦苦等候远走巴西的丈夫归来。可没过多久,亚历克又来纠缠她,而这时她的父亲不幸死亡,母亲又重病,房主逼租,全家沦落街头。在失去父亲的痛苦和生活窘况的双重逼迫下,绝望的苔丝再次接受亚历克的保护,答应跟他同居。但是,不幸总是降临到可怜的苔丝的头上。正在这时,克莱尔从巴西匆匆赶回。他让苔丝的生活再次失去平静,她悔恨交加,最终刺死了亚历克,跟克莱逃进森林过了五天幸福生活,之后被处死。苔丝的命运是悲惨的,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苔丝悲剧的发生?谁是罪魁祸首?苔丝的悲剧命运产生不是孤立或偶然的,而是由社会及其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下面我将从人为因素、社会因素和作家因素三个方面具体深入的分析苔丝的悲剧成因。

二、导致苔丝悲剧的人为因素。

(一)苔丝的性格决定了悲惨的命运。

苔丝是一个孝顺、善良、纯洁、自尊、富有责任感、勇于反抗的英国乡下姑娘,但正是她的孝顺、善良、纯洁、自尊、责任感不断地给她带来灾难,正是她的性格造成了她的悲剧命运,这是莫大的不公平。

1、苔丝对父母孝顺,对家庭富有责任感。苔丝为了帮助她的父母,她可以付出一切苔丝先后两次失身都是由于家人生计所迫。苔丝第一次失身,是由于家里老马死亡,迫于生活压力和对父母的愧疚之情而去德伯家认亲戚、做帮工,但却遭到亚历克的强奸。苔丝第二次失身是为了家人,是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发生的:苔丝新婚后遭到克莱尔的遗弃,为了生活,为了维护所谓”丈夫”的尊严而四处流浪打工,参加极其艰苦的劳动,生活极端艰苦,但仍然

痴情地等待丈夫的回心转意。这时苔丝家又发生变故:父亲猝然去世,房屋被房主收回,全家栖身无所。这时,亚历克又趁虚而入纠缠她,凶狠的富农有意刁难她,克莱尔却杳无音信。为了家人能有个安身立命的地方,苔丝只好放弃爱情,再次牺牲自己充当亚历克的情妇。苦难的苔丝就是在这种境遇下被一步步逼向绝路。

2、苔丝的纯朴、自尊。猎苑事件之后,面对亚历克在经济上的诱惑,苔丝不愿随波逐流,带着对亚历克的鄙视和厌恶,毅然选择了离开。她的纯朴自尊使她不能与人面兽心的亚历克相处。苔丝的选择实质是上用纯朴的逻辑对传统的贞操观念的一种否定,表现了她本性的纯洁,这是难能可贵的。也正是由于纯朴,苔丝不顾母亲的劝阻在新婚之夜向心爱的人袒露了自己的“污点”。得知苔丝的失贞,克莱痛苦、悲愤到极点,出现了他梦游的情节。苔丝本可以告诉他梦中的痴情,唤醒他心中的柔情,造成转机。她的纯洁、自尊,没有让她施展女性的魅力极力软化他,也没有大吵大闹压倒他,但她的这种自尊的背后是自卑和负罪心理在作怪。苔丝为了克莱尔的利益,愿意跟他离婚或者是去死。由于自尊,苔丝在山穷水尽的时候,仍不肯向克莱尔的父母求援。如果苔丝放下自尊向克莱的父母求援,也不会成为亚历克的俘虏。也就不会发生这个悲剧了。

3\苔丝的宿命论思想。苔丝性格中宿命论的影子也是导致苔丝悲剧人生的一个因素。苔丝的宿命论思想跟蒙昧闭塞的农村生活有关。农村是靠土地与阳光雨露为生,四季的变化日月星辰的运行等是人力所无法干预的。苔丝的母亲那本《算命大全》便是一个象征。苔丝在关系到自己命运的重大问题上产生的敏感也是必然的。当苔丝第一次到亚雷家认亲时,在回家的路上,被玫瑰花刺了前胸,便“认为那是个不吉利的兆头”,为她的人生蒙上一层阴影。当苔丝试穿新婚礼服时,脑子里浮现出的是“曾经失节的妻子,穿上它决不会合身”的民谣,她因此而心情沉重。举行婚礼后回到奶场时那“主凶”的午后鸡叫、新房门口的女相、手中十字的誓言、全家被扫地出门而出现的四轮马车的幻觉、原始开尔脱人在悬石神庙举行献祭礼,这一切都在苔丝的心理产生了不祥的预感,吞噬着苔丝与生活抗争的勇气,同时也象征着苔丝“无可逃避”的命运以及人世对苔丝的残酷。

4、勇于反抗,造就了悲剧的命运。苔丝身上闪烁着敢于冲破旧礼教的一切束缚的反抗精神。苔丝对世俗的道德价值观开始产生怀疑。她不管宗教清规, 自行代牧师给她的私生子行洗礼,揭开了她反抗的序幕。她要与压迫她的生活环境作斗争。在燧石顶的麦垛上,当亚历克第二次又来纠缠她时,她抓起皮手套砸得他嘴上流血。在棱窟槐农村工作时,凶狠的富农有意刁难苔丝。她据理力争,反驳富农的刁难。她理直气壮地说:“这是计件活,干多少事付多少工钱,所以我做多做少于你并没有关系。”这是一个想凭自己的双手劳动谋生、追求个人起码幸福权利的纯朴姑娘。她最后的反抗是激烈的,但促使她复仇的种子仍是亚历克夺去了她的贞节,剥夺了她爱的权利。当悔悟的克莱尔突然出现,愤怒的苔丝举起复仇的尖刀刺死亚历克,这是纯洁无辜对淫邪奸诈的反击。苔丝和克莱尔过了几天幸福真实的爱情生活后,她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以死抗议资产阶级不公道的法律。在那个弱肉强食的社会,她不甘屈服,以她个人微薄之力去与邪恶强大的统治阶级相拼,无异于以卵击石,毁灭是必然的。

(二)“撒旦”亚历克与“天使”克莱尔

亚历克是苔丝悲剧的始作佣者和一生痛苦的渊源,从本质上看,他是一个没有思想、没有追求,靠家庭遗产过着富裕生活的资产阶级少爷。他看上了姿色出众、单纯善良的少女苔丝,从苔丝第一次去他家攀亲谋求工作的时候,他就立刻被苔丝的美貌所吸引,对她产生了强烈的占有欲。亚历克意识到苔丝致命的弱点就是她的家庭。因此他通过在经济上给苔丝家庭的一些施舍,从而使苔丝处干负欠他的地位。但苔丝却一直对他没有好感,总是对他没有好脸色总是尽力疏远他,这使得亚雷十分懊恼却又无可奈何。“围场之夜”苔丝失身于亚雷,不仅是亚历克处心积虑的结果,也是当时的环境氛围所促成的。亚历克毁灭了苔丝的生活,掐断了苔

丝通往幸福的一切道路,给苔丝留下了终生的遗憾。苔丝失身于亚历克,或许有其偶然性,

而正是由于这一偶然性,才导致了以后许许多多的必然。美丽纯洁农村少女苔丝一踏上社会就遭到不幸,然而她身上所受的摧残,只是她痛苦生涯的一曲序幕,随之而来的各种精神的打

击更使她难以忍受。

如果说亚历克在肉体上给予苔丝残酷的摧残,那么安吉尔·克莱尔则使得苔丝在精神上饱受了折磨。(1)他是爱姆斯一个低教派牧师的儿子,受到现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小,不愿接受父亲为自己选择的职业去当牧师“为上帝服务”,而决心以务农为业,“替人类服务、增光”。他把求知的自由看得比“丰衣足食还贵重”,厌恶现代的城市生活,蔑视社会的习俗和礼法,跑到乡下学习农业技术。他追求苔丝,赢得了苔丝真挚的爱情,然而克莱尔从一开始便把苔丝看作理想贞洁的化身来加以崇拜、追求的。他把苔丝看成是“从全体妇女里提炼出来的典型仪容”。苔丝最天真的事莫过于新婚之夜向克莱尔坦白自己以前的“罪过”了,当新婚之夜克莱尔向她诉说了自己婚前的“不忠”之事后,天真的苔丝认为有必要向丈夫坦诚相告,把母亲的告诫抛到脑后,满以为自己对克莱尔的原谅也会换得克莱尔的原谅。但是,克莱尔允许自己的不纯洁,却完全倒向旧的伦理道德一边,不能接受苔丝的曾经“失身”,说什么“身份不一样,道德观念就不同,哪能一概而论呢,”他对苔丝理想化的爱情泡沫被意想不到的事实所击破,使他几乎要疯狂,而且还感到受欺骗。他把爱情抛到一边,只想着社会怎样看待他们和今后他们的孩子,最后,屈服于习俗,不负责任地离开,把苔丝推向绝望的深渊,并在精神上完全崩溃,被迫走上了绝路,苔丝的悲剧也就变得不可避免了。在这方面,作为“天使”(安吉尔英文ANGEL是“天使”的意思)的克莱尔其实是一个帮凶,他客观上把苔丝推向“魔鬼”。克莱尔离开苔丝,使苔丝走投无路,让亚历克有机可趁,违背了保罗的教导。对此哈代评述道:“(克莱尔)本来有先进的思想,善良的用意,但是虽然他极为想要以独立的见解判断事物,而一旦事出非常,他还是不知不觉地依从小时候所受的训教,最终成了习俗的奴隶。”可见像克莱尔这样的知识分子虽然有进步的要求,但他的理想与现实行动脱节,,性格偏执,软弱,缺乏责任感,道德上十分保守,促使了悲剧的发生。克莱尔不止一次冷酷地对苔丝说:“你以前是一个人,现在又是一个人了,我原来爱的那个女人并不是你,是一个模样儿跟你一样的女人。”而苔丝发自心灵深处的话:“我只要看上你,那我就要爱你爱到底了,不管你变了什么样子,不管你栽了多少跟头,我都要一样地爱你,因为你还是你啊?”丝毫打动不了这位铁石心肠的男子的心。克莱尔这种不切实际的空灵的爱,既扼杀了他自己心中真实的情感,也断送了苔丝一生的幸福。这是克莱尔和苔丝爱情悲剧的一方面因素。(2)另一个方面的因素是克莱心底深层的这种根深蒂固的封建传统道德观念作祟的结果。当苔丝不加任何考虑就原谅了他过去放荡行为的同时,他却不肯宽恕原来无辜的苔丝,并暴露出本阶级的丑恶嘴脸,冷酷无情地说什么“不要说啦,苔丝,不要辩观念就不同,那能一概而论呢,”“你是个乡下女人,不懂得什么叫体面,”“你为什么必得把你的家世告诉了我,让我多得一个看不起你的把柄哪?”等等。这些话表明虽然他反抗过传统观念,阶级偏见,但是却不彻底,灵魂深处仍旧深深地烙下了阶级的印记。所以,他不仅没有同情原谅苔丝反而无情地遗弃了她,置苔丝于痛苦绝望之中。

如果说,亚历克使失去贞操的苔丝十分痛苦,但还未能泯灭她求生的欲望,那么克莱尔的遗弃,则使她痛不欲生,万念俱灰。克莱尔身上虽然有着旧的成见习俗的深刻影响,对苔丝的悲剧命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可见,亚历克和克莱尔都是苔丝悲剧的制造者,是他们俩把她推上断头台。

(三)家庭因素

家庭的贫穷和衰败是导致悲剧开始的最直接因素。对一个人来说,家是很重要的,大部分人的性格、处世态度,很大程度上遗传于他们的父母。小说的开篇写到:有一个中年汉双腿瘦弱,一路上东倒西歪,手里挽一个盛鸡蛋用的空篮子,帽子又旧又破,走在日落西山的黄昏里,这个人便是苔丝的父亲——一个懒散愚昧和虚荣的小贩。作为家里顶梁柱的他有责

任挑起家庭生活的重任,但他却嗜酒如命、懒惰成性。母亲先是挤奶工,后来洗衣,庸俗浅薄、不谙世事。两个无能的人却生了七个孩子。苔丝是一个好姑娘,她懂得父母的艰辛,疼爱弟妹们,愿意为父母分担忧愁,于是她承担了家庭沉重的负担。苔丝的家在农村,但却不从事农业劳动,又加上孩子众多,生活拮据,因此很不受当地人的欢迎。一天她的父亲从多嘴的牧师那里听说自己家有着“高贵血统”,于是便飘飘然、忘乎所以,更加懒于工作以致每天喝得酩酊大醉。有责任心的苔丝害怕父亲有危险,于是便去送货,导致老马“王子”被车撞死,使家里的经济危机更加严重,生活更加窘迫。苔丝迫于生活的无奈只好顺从父母,硬着头皮去攀一个富有的亲戚。在她离开家的那一刻,全然不知厄运正在悄悄来临,结果单纯的她被德伯家的少爷亚历克诱奸,从此便注定她一生悲惨的命运。猎苑堡事件的发生是她那愚昧无知的父母造成的。对父母来说,他们明白攀亲意味着是想把女儿嫁个好女婿,以牺牲女儿幸福为代价来摆脱经济上的困境,这是可悲的。但父母也是出于无奈被生活所迫,同时也是他们的愚昧断送了自己的女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她的家庭把她推到了悲剧的深渊如果她的家庭衣食无忧,如果她的父母都能意识到把一个才十几岁的女孩送出去的危险,甚至如果苔丝是一个特别糊涂特别不会体恤父母的孩子,那这一切都不会发生,然而这一切“如果”都不存在,于是苔丝的悲剧也就不可避免了。正如哈代所说:“家是她身体和生命的一部分。”她摆脱不了这个家,也就摆脱不了悲惨的命运。

三、导致苔丝悲剧的社会因素

(一)社会经济因素。

苔丝出生在19世纪末的英国农村,当时资本主义侵袭到农村,小农经济解体,古老的经济秩序被破坏,给以农村劳动者为主体的各个社会阶层的人们带来了沉痛的灾难。这个自命为日不落的老大帝国正经历着由盛而衰的急剧转折,原来在世界上所保持的工业袭断地位在逐渐丧失,从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剧烈的经济危机之后的二十年,英国几乎不断的处于经济危机和大萧条之中。在农村同样未能幸免,苔丝家境的惨状正是当时农村贫民真实的生活写照。苔丝的家庭属于在当时农村不受欢迎岌岌可危的阶层,她在小说中露面时,家庭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苔丝生活在偏僻的山村,父亲是个懒散无能、好酒贪杯的小贩,母亲则是头脑简单的农村妇女。两个无能的父母却有七个孩子,苔丝是家里的长女,沉重的家庭负担一开始就给她的命运罩上了阴影。由于意外,苔丝在替父亲送货的途中撞死了家里赖以生存的老马。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老马意外地死亡后,整个家庭没有了经济支柱。善良的苔丝勇敢地挑起了养活全家人的重担。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她被迫抛下自尊去认“本家”,到养鸡场做工,才导致她失身于亚历克。亚历克这个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是个花花公子,有名的猎艳能手。他利用苔丝的贫困和缺乏社会经验,设下圈套引诱她并把她奸污。关于苔丝悲剧的一生,前苏联文学批评家阿尼克斯说过:“苔丝招致毁灭的真正原因完全是属于现实的性质,女主人翁的贫困与无依无靠,社会上盛行的虚伪风气———这些情况都直接决定了这个女子的悲剧命运。”

(二)社会伦理道德因素

美丽纯洁农村少女苔丝一踏上社会就遭到不幸,她的悲惨遭遇并没有得到社会的同情,反而受到耻笑和指责。这主要源于当时社会伦理道德和贞操观的影响。“维多利亚盛世”正是以男权主义思想为中心的社会,在男权社会中,男性视女性为自己的附属品和自己的私有财产,其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对待女性的所谓“贞洁”问题。传统的妇女贞操观念认为,妻子的贞操是丈夫的特权,妇女失去贞操就是罪孽。苔丝正是这种思想下的牺牲品。苔丝自失身之后,社会的贞操观念深刻影响着她的生活,最终成为导致她悲剧的思想根源。她永远怀着一种犯罪感、内疚感、自卑感,一遇到这类问题就使她畏缩退让,不敢面对自己心爱的人。克莱是苔丝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他们的初遇是在游行后的舞会上。少女时的苔丝对克莱尔一见钟情。泰波特斯牛奶场两人再度相见之后,这时的苔丝已是“失了身的女人”。克莱

尔被苔丝美丽动人的容貌、超凡脱俗的气质所吸引,两人很快就坠入爱河。苔丝的思想却十分矛盾,她深爱着克莱尔,又自哀失身于人,不配做他的妻子。由于克莱尔苦苦追求,苔丝克服了精神上的压力,同意了他的婚姻请求。克莱尔虽然是个思想开朗的青年,但是内心深处仍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理论。尽管在克莱尔心目中,苔丝是物质美和精神美的极致,是“诗的化身”,但新婚之夜,苔丝如实坦白了过去的屈辱后,他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这残酷的现实,他心目中的美丽女神偶像便轰然倒塌了,他感到自己受到愚弄。他自己虽然也有浪荡生活,却摆脱不了贞操观念的束缚,无情地抛弃了她。他们的爱情悲剧是克莱尔脑子里根深蒂固的传统道德酿成的苦果。在维多利亚男尊女卑时代,男女在婚姻爱情上的地位是永远无法平等的。克莱尔抛弃苔丝后,她还是原谅了他,把罪过归到自己的身上,找出种种理由为他辩护,痴情地盼望着他的归来。这一切说明当时社会上的贞操观念、男尊女卑这一道德观念对人们的毒害之深。克莱尔是习俗和传统的奴隶,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虚伪的资产阶级道德把苔丝推向了悲剧的深渊。

(三)伪善的宗教和不公平的法律制度

亚历克这个“邪恶”的化身,奸污了单纯的苔丝。苔丝只能带着心灵和肉体的创伤回到父母身边,默默承受着资产阶级虚伪的伦理道德对她的鄙视。与此相反的是,恶少亚历克仍然在乡野称霸,为非作歹,逍遥法外。更具讽刺意义的是亚历克反而摇身一变成为宗教的宣传者,因此苔丝见到亚历克皈依宗教时,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宗教骗子的罪恶与虚伪,斥责他“你们这种人在世界上尽情的玩乐,却让我们这样的人受罪,让我们悲伤绝望。等到你们玩够了,却又想保证自己在天国里幸福,于是又皈依上帝,成了回头浪子”。当苔丝拿起尖刀,杀死摧残她的恶魔亚历克后,资产阶级法律对此却做出了迅速反应,几天后警方就把她送上绞刑架维护了所谓的“正义”。资产阶级的法律完全是为资产的占有者服务的,它所保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对贫穷阶级的人民只有无情的压迫。

四、导致苔丝悲剧的作家因素

哈代喜欢站在哲学的高度来思考人生,对人生的种种苦难感到痛苦和迷惘,一生都在力求寻找答案,因此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于苦难的诠释及彷徨。他强调悲剧的必然性,在刻画人物和描写自然之时表现出人生的孤寂、凄凉以及个人在世上的无能为力及受命运摆弄的无奈。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哈代人生哲学中的宿命论及悲观主义清晰可见。

(一)作家的宿命论.

苔丝的悲剧命运来自于作家的宿命论,这是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哈代的世界观与社会观局限性的表现。作为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家,他能够描绘出维多利亚时代后期危机四伏的现实画面;而作为思想家,他却并不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哈代“深受叔本华唯意志论’、达尔文‘进化论’和赫胥黎‘不可知论’的影响,形成怀疑和虚无思想”。他认为现实的危机与矛盾来自神秘而不可预测的宇宙意志,人在强大的宇宙威力面前是渺小而软弱的,是根本无力与之抗衡的,只能被动地屈从于环境,受命运的支配。这种宿命观使他笔下的人物受宇宙意志支配,偶然的不幸常常在人生的关键时刻降临。苔丝的不幸正是作家宿命观的写照。虽然苔丝不甘被命运摆布,一次又一次地奋起抗争,但仍然避免不了毁灭的结局,仿佛在她人生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都有一只无形的命运之手一步步将她推入悲惨的境地。这样的安排不是作家的随性所至,而是与他自身固有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密不可分。这符合哈代的世界观———用唯心主义的眼光看人生并以此来解释社会发展变化和产生悲剧的原因。

(二)作家的悲观主义。

哈代生活在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时代,资本主义在给英国社会带来了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加深了下层人民的困境,特别是在维多利亚时代后期,资本主义经营方式侵入农村,使农村的宗法社会基础彻底崩溃。哈代目睹了资本主义入侵农村使小农经济破产的悲惨状况,在作品中描述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给农村带来的灾难,且对农民的悲惨境遇寄予深切的情。

哈代一再努力探求,试图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德伯家的苔丝》“不是一般的古希腊式的命运悲剧,而是蕴涵了作者浑厚的理性主义,蕴涵了对人类历史逻辑矛盾的深邃反思的社会悲剧,是一部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然而最终哈代不但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相反却导致了他最终成为悲观主义者。他的“威塞克斯”系列小说之所以全是悲剧,与他的悲观主义思想不无关系。在哈代看来,人世充满了忧患与痛苦,没有一条通向幸福的路,甚至也没有一条避免不幸的路;人在现实社会中的生存,本身就是极大的悲哀。虽然在创作上哈代并没有迎合随后出现的“左拉式”自然主义美学,但自然主义无疑已经影响了他的创作。在《德伯家的苔丝》一书中,面对厄运,勇敢的苔丝之所以“屡战屡败”,与哈代的悲观主义世界观密不可分。

五、做出总结: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苔丝的悲剧命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她的毁灭是必然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无法避免的。哈代在作品中称苔丝为“一个纯洁女人”,并对其予以深切同情,这无疑是对当时腐朽的社会制度及愚昧的伦理:道德观念的戏弄与嘲讽。通过苔丝的悲剧命运作者对维多利亚时代扼杀人性的婚姻制度、野蛮而残酷的宗教礼法、道貌岸然的伦理道德等进行了公开的批驳与鞭挞,激起人们对种种社会邪恶势力和反动礼教的痛恨,也让人们更真切地认清资产阶级法律的虚伪本质。哈代巧妙地将各种悲剧因素浑然天成地融合在一起,创作出苔丝这一典型的悲剧形象,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文学史上的悲剧艺术。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命运分析

The Tragedy of Tess in Tess of the D’ Urberville Abstract: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is the famous British novelist and poet Thomas hardy’s masterpiece. It is known as the treasure of English literature and world literature. The novel describes a pure gir l’s tragic fate. This thesis tries to probe the inevitable factors and significance of her tragedy from the aspects of social environment, religion, moral, family, nature and so on. Key Words:tragedy; factor; Tess; Alec; Angel. Thomas Hardy (1840-1928)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s of English critical realism at the time of the 19th century. In his whole life he published fourteen accomplished novel, forty-seven short stories, more than nine hundred poems. In his youth, Hardy had been greatly influenced by some liberal thinkers such as Darwin and John Stuart Mill. In his novels, Hardy incorporated many of these themes in order to portray a real world. Darwin’s challenge led Hardy to lose faith in Christianity, and this lack of faith gave his novels their tragic, bleak element. Tess of the D’ Urbervilles written by Thomas Hardy in 1891, is a tragic story of a beautiful country girl, Tess Durbeyfield, who is the daughter of a poor villager. She is a pure and loyal young woman. In order to support the poor family, she has to follow her parents’ advice and visit the so-called distant relative—D’Urbervilles. Later, she is seduced by Alec D’Urbervilles, the son of a rich merchant. From then on her destiny changes greatly. At last, Tess manages to elude Alec and gives birth to her baby, but she loses the baby finally. After the death of her baby, she leaves home and goes to work as a dairymaid at a distant farm, where she meets Clare, a pastor’s son. They fall in love and get married. On their wedding night Angel confesses to her the sins of his past, Tess forgives him and tells him her story with Alec, b ut Angel can’t accept the truth, he deserts her and leaves her to Brazil. After Angel’s leaving, Tess lives a very hard life. She meets Alec again and is pursued by him once more. Without hope for Angel’s back, Tess has no choice but go to Alec again. Unfortunately, Angel comes to find Tess and tell her he still loves her. Now, Tess hates Alec deeply. With deep sad she kills Alec and runs away with Angel. They live a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的论文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的论文 摘要:《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文学巨匠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女主人公苔丝的悲剧和不幸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本文以女性主义的角度为出发点,从两个方面分析导致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即:教育和苔丝自身因素。 关键词:哈代;苔丝;悲剧命运;女性主义 一、引言 19世纪末出现妇女解放运动第一次高潮。而“哈代的作品中反映了与时代相吻合的女性解放的思想,而且在作品中,女性对传统道德观念和社会的反抗是非常激烈的”。托马斯?哈代大胆地将创作的目光投向农村,深入的关注普通农家的悲剧命运。他十分擅长刻画女性人物悲剧命运,旨在揭露男权社会给女性造成的伤害,批判男性中心主义。 二、托马斯?哈代及苔丝简介 托马斯?哈代是横跨19世纪和20世纪的著名小说家和诗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被沃尔夫誉为“英国小说家中最伟大的悲剧大师”。其作品即承接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精髓又体现二十世纪的文学创新,气势磅礴。以辽阔深远的背景与渺小的人物形象之间的巨大反差和动人的对比描写,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心灵的震撼。 《德伯家的苔丝》刻画了一个善良、坚强、自尊、宽容而美丽的女性形象——苔丝。由于天真无知而受到富家浪子的侮辱,身心饱受摧残。但“她并没有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而是勇敢地面对挫折;为减轻家里的负担,应付虚荣的父母,她勇于承受重担,奔走于不同农场,养家糊口;对待爱情,她自尊又执着”。她被“认为是唯一的一位逃脱了决定主义的人”,颠覆了传统的伦理道德。哈代极力要摧毁的正是这种道德观念,让女性摆脱僵化的传统习俗的控制。他对“堕落女性”的处境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对苔丝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和宽容,带给读者对妇女生存状态的反思。 三、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 苔丝从一位天使般的少女到绞刑架上的杀人犯,是何种邪恶力量在逼迫、摧残、毁灭着这“有自我意志,完整个性的女性?”,把这一优雅迷人的高尚女性一步步推向死亡深渊?苔丝悲剧的根源何在?以下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审视《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被压迫的血泪史,剥下男权中心主义这张丑陋的外皮。 (一)教育。 英国女权主义思想家朱丽叶?米切尔在《妇女:最漫长的革命》中指出“歧视存在的基础是教育,而不是经济。在英国要求同工,首先要求接受同等教育,因为这一原因致使妇女从事社会地位较低的工作”。从这一理论出发,剖析苔丝走向悲剧的一个主要因素:教育的贫乏。 “她最早的职业梦想是成为一名教师,但天不遂人愿”。由于家庭贫穷,苔丝很早就步入社会,她做过很多体力活,而且是同工不同酬。因所受教育贫乏,她无法获取较高社会地位与收入的工作,个人与娘家均陷入极度贫困,最终不得不接受亚雷克庇护。“接受庇护”是当克莱尔归来,苔丝杀死亚雷克,走向毁灭的直接导火线。另一方面教育对于女性的重要影响,表现在提高女性心智与觉悟上。苔丝受骗失身带着委屈,饱含心酸地控诉“名门小姐们都了解该防备什么,怎样去防备,因为她们都读小说,小说中会谈到这些男人们的诡计,可我从没机会读小说,哪能知道呢”。中国有句古话“女子无才便是德”,同样说明男权控制下的整个社会对女性受教育的排斥。压迫女性的邪恶力量让女性心智处于不开化状态,使女性沦为其奴隶。在这传统观念笼罩下,苔丝的梦想只能是幻想。教育问题不解决,苔丝式的妇女悲剧将不可逆转,女性终为男权社会的牺牲品。正如西蒙?波伏娃所说:“女人在父兄所支配的家庭中,处于奴隶或仆人的地位,她始终是由男性做主而嫁给另外的男性。” (二)苔丝自身的因素。

浅析苔丝悲剧成因——《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分析

浅谈《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 姓名:杨锐 学号:201330280219 班级:1332802 专业:汉语国际教育 指导老师:熊进萍

浅谈《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 摘要: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托马斯?哈代进入晚期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小说反映的时代背景是传统的威塞克斯农村社会已大体上被资产阶级社会所占领,社会秩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去寻找一条同过去完全不同的生活道路。于是哈代将创作的重心放到了浓厚的人道主义色彩,在主题上更加广泛和深刻地表现了维多利亚时代资产阶级的伦理道德、宗教法律、婚姻爱情、教育制度、人际关系等等重大社会问题,从对资产阶级社会的一般性描写转入整个社会的揭露、控诉和批判。 故事内容: 在小说中女主角苔丝?德北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农家姑娘,但由于家境贫寒,她不得不听从母亲的劝说,跑到地主的庄园去做工,后被地主的大儿子亚雷奸污。怀着身孕的她回到了家乡。孩子夭折后,她又到一家牛奶厂当挤奶工,在那里遇到了牧师的儿子安琪?克莱尔,两人产生了爱情。新婚之夜,苔丝出于一片忠诚,向克莱尔坦白了自己失身的遭遇,想不到丈夫不仅没有原谅她,反而翻脸无情,独自到了巴西。苔丝被遗弃后,又跑到一家农场做苦工。恰在这时亚雷又突然出现,一再跑来纠缠苔丝。后来家庭发生变故,使得苔丝一家人沦落街头,而克莱尔又杳无音讯的情况下,苔丝只好舍身救家,答应与亚雷同居。谁知克莱尔经过一场磨难,终于回心转意,从巴西回来寻找苔丝。苔丝悔恨交加,怒不可遏的刺死了亚历克。她在逃亡中与丈夫度过了几天幸福生活,最后被捕,并被判处绞刑使悲剧达到了项峰。 关键字: 苔丝、悲剧、社会、命运、性格

苔丝悲剧成因——《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分析

浅析苔丝悲剧成因——《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分析

————————————————————————————————作者:————————————————————————————————日期:

浅谈《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

姓名:杨锐 学号:201330280219 班级:1332802 专业:汉语国际教育指导老师:熊进萍

浅谈《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 摘要: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托马斯?哈代进入晚期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小说反映的时代背景是传统的威塞克斯农村社会已大体上被资产阶级社会所占领,社会秩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去寻找一条同过去完全不同的生活道路。于是哈代将创作的重心放到了浓厚的人道主义色彩,在主题上更加广泛和深刻地表现了维多利亚时代资产阶级的伦理道德、宗教法律、婚姻爱情、教育制度、人际关系等等重大社会问题,从对资产阶级社会的一般性描写转入整个社会的揭露、控诉和批判。 故事内容: 在小说中女主角苔丝?德北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农家姑娘,但由于家境贫寒,她不得不听从母亲的劝说,跑到地主的庄园去做工,后被地主的大儿子亚雷奸污。怀着身孕的她回到了家乡。孩子夭折后,她又到一家牛奶厂当挤奶工,在那里遇到了牧师的儿子安琪?克莱尔,两人产生了爱情。新婚之夜,苔丝出于一片忠诚,向克莱尔坦白了自己失身的遭遇,想不到丈夫不仅没有原谅她,反而翻脸无情,独自到了巴西。苔丝被遗弃后,又跑到一家农场做苦工。恰在这时亚雷又突然出现,一再跑来纠缠苔丝。后来家庭发生变故,使得苔丝一家人沦落街头,而克莱尔又杳无音讯的情况下,苔丝只好舍身救家,答应与亚雷同居。谁知克莱尔经过一场磨难,终于回心转意,从巴西回来寻找苔丝。苔丝悔恨交加,怒不可遏的刺死了亚历克。她在逃亡中与丈夫度过了几天幸福生活,最后被捕,并被判处绞刑使悲剧达到了项峰。 关键字: 苔丝、悲剧、社会、命运、性格

论《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的根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96371233.html, 论《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的根源 作者:贾红王雨容 来源:《智富时代》2017年第02期 【摘要】《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描写女性形象的典型代表作品。本文从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及自身性格三个方面解读苔丝的悲剧根源;其悲剧的产生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必然联系,也与她的自身性格息息相关。 【关键词】苔丝;悲剧;根源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克洛德·西蒙曾说:“《德伯家的苔丝》是19世纪英国文学的一颗明 珠,奠定了哈代在英国乃至世界文学的地位。在美丽的苔丝身上人们至始至终看到的是她纯洁的本性对逼迫她的恶势力的苦苦挣扎。”[1]哈代塑造了众多的悲剧人物形象,苔丝形象的塑造格外鲜明,她的悲剧命运不仅引起了广大读者共鸣;也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与不幸命运抗争的人们。 苔丝的不幸,不仅有来自社会的因素,也有个人因素。聂珍钊先生曾明确指出:“直接决定这个女子悲惨命运的是她的贫穷、社会上虚伪的伦理道德和不公道的法理制度。” [2]苔丝生活的社会环境是其悲剧的前提条件,贫穷的家庭时其间接因素,双重的个人性格是其悲剧的直接因素。 一、前提因素:社会环境 19世纪后期的英国,资本主义得到空前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强盛;给贫苦农民带来 了深重灾难,给工业文明和社会市场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使得社会两极分化严重,也让自给自足的个体农民陷入失业、贫困的悲惨境遇。然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社会属性是人的根本属性。故苔丝命运悲剧,是社会进步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必然。[3] (一)社会制度:给予身体打击 资本主义制度和法律对其不公正待遇是重要因素。她的悲剧是由所处的社会制度造成的,当时正处男权主义社会,虽然富家子弟亚雷侮辱苔丝,将苔丝一步步推向苦难;但当时的社会并未保护弱势群体。世俗不仅没有给予苔丝应有同情,其反而却遭到人们的讥讽和嘲笑;亚雷不仅没有受到法律制裁,反而逍遥法外,继续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至此,我们不得不感慨,其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社会的必然。 (二)社会道德:给予精神摧毁 资产阶级道德的败坏、宗教信仰的腐朽是另一重要因素。“当时英国的社会,是以男权主义思想的社会;男人不仅是社会的中心,也是家庭的主宰。女人只是社会和男人的附属品,无

多视角分析造成苔丝悲剧命运的原因

[摘要] 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末英国杰出的小说家,诗人。他的巨著《德伯家的苔丝》讲述了一个贫穷纯洁的农村姑娘被“诱奸,抛弃,最后由于谋杀罪而被绞死”的凄惨故事。本文以《苔丝》的故事梗概为源头,从作者的创作思想、当时的社会环境、女性主义视角、家庭背景、苔丝的性格特征等多角度探讨造成苔丝悲剧命运的种种原因。具体分析了小说中造成苔丝悲剧的两个主要人物安琪·克莱尔和亚雷·德伯的形象特征,这两个人物形象包含了哈代的哲学和社会思想,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 马斯·哈代苔丝悲剧宿命论 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英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诗人。他的名作《德伯家的苔丝》以批判社会和悲观主义为主要特征,真实地再现了19世纪末期英国下层农民的悲惨生活,以及女主人公苔丝的悲剧命运。在小说中,苔丝经常被比喻成“一只陷入囹圄的小鸟”,在当时社会里,她就是“一只不幸的孤鸟”,鸟的意象突显了她的孤独与无助。本文主要从作者的创作思想、当时的社会环境、女性主义视角、家庭背景、苔丝的性格特征等多角度探讨酿成苔丝悲剧命运的各种原因。 苔丝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农村姑娘,由于家境贫寒,不得不到富人家攀亲,不幸被亚雷·德伯诱奸而蒙羞回家。 由于不堪忍受乡里邻居的风言风语,苔丝到远离家乡的奶牛场打工,在那里她与牧师的儿子安琪·克莱尔相遇、相恋,并决定结婚。在新婚之夜,苔丝坦白了自己过去的不幸遭遇,然而克莱尔无法忍受这个现实,抛弃她远走巴西。 为了贫困的家庭,苔丝被迫再次沦为亚雷的情妇。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克莱尔从巴西回来请求苔丝的谅解。在愤怒和绝望中苔丝杀死了亚雷,和克莱尔一起度过了短暂的幸福时光,最后由于谋杀罪而被绞死。在小说的结尾,哈代带着嘲讽的口吻写道:“‘典刑’明正了,埃斯库罗斯所说的那个众神的主宰,对于苔丝的戏弄也完结了。”苔丝的悲剧结束了,是什么逼迫她一步步走向毁灭的深渊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分析造成苔丝悲剧的原因: 受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思想的影响,哈代认为人世间充满了忧患和痛苦,“没有一条通向幸福的路,甚至也没有一条避免不幸的路”,“人在现实社会中的生存,本身就是极大的悲哀”。人类悲剧的原因不是人类本身的行为造成的,而是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主宰着人类的命运。 “人们在情势以及支配情势的命运面前是软弱无力的”。 正是这种宿命论和悲观主义思想为小说女主人公的命运奠定了悲剧基调,苔丝的悲剧人生在作者的笔下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命中注定的,无论她如何与命运抗争都无法彻底摆脱这种悲惨的结局。 造成苔丝悲剧的根源就在于当时英国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资产阶级的虚伪道德和不公正的法律。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侵入落后的农村地区,造成小农经济的迅速瓦解,给广大农民阶级带来了空前灾难,苔丝正是这一剧烈冲击下的可怜的牺牲品。在当时社会,只要她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就无法彻底摆脱被毁灭的命运。在某种意义上,哈代指出:“纯洁的姑娘苔丝悲剧正是古老的威塞克斯广大农民的悲剧,二者都被现代文明的资本主义所侵袭,抛弃。” 从女姓主义视角分析造成苔丝悲剧的原因,苔丝是“男权社会不平等婚姻制度的牺牲品”,同时也是命运的牺牲品。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男性作为“第一性”,是社会的主体,拥有绝对的权力;而女性则被视为“第二性”,是男性的附属品,“被排除在男性视野之外”,夫妻之间根本无法实现真正的平等,苔丝的悲剧也正因为她是父权制社会的一名女性,而且温柔善良,楚楚可人,这正是资产阶级流氓恶少竭力捕捉的“猎物”。按照传统婚姻制度妻子的贞操就是丈夫的特权,如果女人在婚前失去贞操就是“不纯洁”,就会遭到社会的唾弃。苔丝婚前失身是被迫的,却受到世谷社会百般指责;亚雷·德伯是一个行为放荡的公子哥,见到漂亮姑娘就要想方设法勾引到手,当时社会却没有谴责他的“不洁”行为;安琪·克莱尔婚前也曾“跟一个成年妇女有过四十八小时的放荡历史”,他从来没有为自己的“不忠”感到内疚,甚至在新婚之夜要求苔丝原谅自己过去的荒唐行为,而且,他刚刚遗弃了新婚妻子,就打算带伊兹·休爱特到巴西去,当时的社会也没有谴责他的这种行为,这就是“男尊女卑”

浅析苔丝悲剧的原因提纲1

浅析苔丝悲剧的原因 摘要 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他既是一个小说家,又是一个诗人。德伯家的苔丝是他最为有影响力的一部巨著。该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美丽纯真的少女失身后悲惨的命运。文章通过对小说中社会环境,他人影响及苔丝自身性格三个方面描写,由此揭露出苔丝的命运所在。她对命运有着反抗的一面也有着妥协的一面。所以,作为普通人的苔丝与当时社会抗争是无助的,最后会像所有一切与道德,伦理相悖的事物一样,被沦为社会的牺牲品。 关键词:悲剧;社会环境;他人影响;苔丝自身性格;牺牲品 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1840年6月2日-1928年1月11日)英国诗人、小说家。他是横跨两个世纪的作家,早期和中期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继承和发扬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传统;晚年以其出色的诗歌开拓了英国20世纪的文学。《德伯家的苔丝》(1891)是他最优秀的小说,写出身贫苦的少女苔丝被本家恶少奸污,后在牛奶场当了挤奶工,不久与牧师之子克莱相爱、结婚,新婚夜坦诚地向克莱讲了往事,结果遭弃,最后她杀死亚雷,被判绞刑。《苔丝》中的悲剧原因主要有家庭悲剧、社会悲剧和性格悲剧三个方面,三者融为一体,呈现出强大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一、家庭悲剧 苔丝是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出生,从一开始她的父母就送她上了一条悲剧之路。苔丝来到亲戚家时,恶少艾力克便被她的美貌吸引对她起了邪恶的念头,他利用苔丝的无知与善良,骗她做一些不该做的事,当苔丝被诱奸后,使她受到身体与心理的双重煎熬,她是那么的无助与无奈。当遇上安吉尔时,苔丝对生活爱情看到了新的希望,安吉尔聪明、耿直,这正是苔丝所欣赏的,然而在新婚前夕,苔丝告诉丈夫自己的不幸遭遇,并没有得到丈夫的理解,而产生了鄙视与嫌弃,于是安吉尔抛弃了苔丝,就这样苔丝失去了丈夫,失去对生命、爱情、婚姻的信心,使她再一次陷入人生的悲痛之中。假如不是她那么单纯,相信丈夫会接受并理解,那个秘密也许永远也不会被安吉尔知道。安吉尔是精神的象征,但他敏感,不现实。 二、性格悲剧 从苔丝自身的性格而言,苔丝的悲剧又是性格的悲剧,她集人类美貌、善良、聪慧、勤劳、坦诚、坚贞于一身,是个纯情高洁的乡村田园姑娘。还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反抗性,但是信念和现实发生矛盾时,她又反抗的不彻底。就是她双重的性格给她带了灾难。当她父母让她去攀亲时,她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她是那么的天真无邪,单纯。殊不知当她进入远房亲戚家门的那一刻,厄运正一步步的向她靠近,艾力克用尽一切手段想得到苔丝,涉世不深

苔丝的悲剧成因 社会原因

Social Factors 1.Hypocritical Religion In the history of moral development in the west, the influence of religion is quite profound and extensive. In the novel of Tess, people regard Sunday as the most important day during a week. People often equate religion with morality. Religion ascribes the morality of human society to god, and preaches that god created human beings "in his own mode and likeness" and made moral precepts for people. Religion restrains people's thoughts and behaviors with strict moral discipline and governs people spiritually. Christian doctrine has become the standard for judging people's moral behaviors. When Tess told her mother she had been seduced, her mother believed it was right. Not only did she endure the pain of being raped, but she faced an even greater disaster. In a capitalist society, the bourgeoisie so that they safeguard the interests of its own class, tends to integrate religious morality with its own ethics. Angel’s father insists that a wife who agrees is more important rather than who can manage a farm well. It is under the judgment of religious morality that Tess becomes the model of moral depravity and the embodiment of evil. Tess's destruction relates to religion. 2. Legal System The hypocritical religion destroyed Tess, just like the unjust legal system. In capitalist society, morality, religion and law are closely linked. The bourgeoisie protects its own interests by law and punishes those who violate bourgeois morality and religious morality. Tess was sentenced to death for violating the so-called "law" of the bourgeoisie. Tess is not an adulterous slut, a victim instead. The essence of this religious morality is reactionary and serves for the ruling class. Under the pretext of the slogan of god, the bourgeoisie cheats and fools the laboring people, and religion becomes the opium that paralyzes the people's spirit and a ruling tool that oppresses the people.

《德伯家的苔丝》的悲剧性

浅谈《德伯家的苔丝》的悲剧性 ——从亚里士多德理论看苔丝的悲剧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巨匠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女主人公苔丝的悲剧和不幸是由多种原因构成的。本文以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为背景,将时代、个人、命运三个角度为出发点,分析导致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 1、社会环境背景引发了苔丝的悲剧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对某种严肃、完美和宏大行为的摹仿,它借助于富有艺术润色功能的各种语言形式,并把这些语言形式分别用于剧中每个部分。从时代悲剧上看,《德伯家的苔丝》真实地反映出在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下,个体农民贫困破产的悲惨状况,愤怒的控诉资本主义制度,揭露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资产阶级道德和宗教的伪善以及法律的不公。作者通过对苔丝遇见亚雷、克莱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行为摹仿来营造一种悲剧氛围。 2、苔丝性格是悲剧产生的内在因素 亚里士多德还提到,悲剧的主人公之所以不幸,是因为他们性格上的缺陷造成的。从性格悲剧上看,苔丝性格中最主要的特征是真诚、勤劳、坚强,富于牺牲精神和反抗性,她很早就承担家庭生计,对家庭的责任感,人的尊严感和对生活的热爱,使她在困难和不幸面前表现出坚强的性格。苔丝的形象有农村妇女的美德。她淳朴、善良、真诚、热爱劳动,她生活的原则是自食其力,不羡慕荣华富贵,没有虚荣心,她对贵族家世并不稀罕,对克莱德爱是真诚纯洁的,丝毫没有参杂贪图财富与地位的想法。她一直憎恶痛恨亚雷,当她明确的意识到自己的一生是被亚雷毁掉时,便毅然刺死他,这一行动虽表现出她对社会恶势力强烈的反抗精神,但最终她逃脱不了死亡的悲剧。 3、哈代的宿命论思想为苔丝命运抹上浓重的悲剧色彩 从命运悲剧上看,苔丝的一生都带有偶然性和命中注定的色彩,它们相互扭结在一起,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制约着苔丝的一生,这些看似偶然的因素,却形成了一种必然的趋势,将她推向悲剧的结局。在她为了一家人的生存而被迫按照父母的意愿到所谓的本家那里找活干,成为一个雇佣劳动者开始,她不断遭受到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同时,传统观念也强烈的压迫着她,使她难以逃脱。苔丝虽然能够反抗亚雷的肉体压迫,却无法避免克莱在精神上的打击迫害。小说通过对苔丝无辜受害的描绘,对资产阶级社会及其法律、道德和虚伪的宗教,作了有力的揭露,进行了愤怒的控诉。 鲁迅先生对悲剧有一句精辟的概括: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小说中的苔丝,在亚雷面前是刚烈的,而在克莱面前又是温柔的;在困难面前表现出难以想象的承受力,而在强大的命运面前,却脆弱无助;在克莱的心目中,她是天使;当真实地袒露于他面前时,她却仿佛变成了魔鬼;她的外表被男人视为欲望的源头,而她的内心又是无比的纯洁。

浅析苔丝悲剧形象分析提纲

浅析苔丝悲剧形象分析提纲 《德伯家的苔丝》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著名小说家兼诗人托玛斯· 哈代的一部重要作品。卡尔·韦伯评论说:“没有人会为这种评价争论,即它是他最伟大的小说。”小说的女主人公苔丝是哈代无与伦比的女性画廊里最令人难忘的一个形象。这个身上流着诺曼底贵族血液的农民的女儿,她丽质天生,她有着天然的清新气息,也就是哈代先生笔下其他农民所共有的泥土气,同时她又有着他们所没有的天然的力量和高贵品质。她的故事纯粹是悲剧—依我们看来,是伊丽莎白女皇时代以来所创作的最大的悲剧。 一、苔丝的纯洁与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 苔丝是“一个纯洁的女人”。苔丝的道德品质无疑是纯洁的,威塞克斯人的善良、纯朴、忠实、容忍和自我牺牲等传统美德在她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但具有美好品德的苔丝不幸生长在维多利亚王朝。这是英国资本主义表面上繁荣昌盛的时期,是统治者引以自豪的英国史上又一个“黄金时代”;崇尚繁文缉礼,提倡虚伪道德,正是当时的社会风习。资产阶级所标榜的伦理道德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利益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它的核心是利己主义原则。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者自私、冷酷、固执、虚伪、狡诈、淫邪、唯利是图、损人利己,他们破坏了威塞克斯社会天然的道德秩序,导致了具有传统美德的威塞克斯人的悲剧。 二、苔丝的善良与宗教的伪善和法律的不公 苔丝是一个具有威塞克斯人的善良的传统美德,但伪善的宗教和不公正的法律制度毁灭了这个善良的农家女子。 宗教是毁灭苔丝的又一种精神势力。在西方的道德发展史上,宗教的影响是相当深远而广泛的,人们往往把宗教等同于道德。宗教用严格的道德训条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对人们进行着精神上的统治。宗教道德对人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它渗透在人们思想行为的各个方面,基督教教义成为了判断人们道德行为的标准。资产阶级利用宗教对人民实行思想上的统治资产阶级假借上帝的口号欺骗和愚弄劳动人民,宗教成为了麻痹人民的精神鸦片,成为了一种压迫人民的统治工具。 资产阶级通过法律来维护本阶级的道德原则,惩罚违犯了资产阶级伦理道德和宗教道德的人。苔丝正是被维护本阶级道德的资产阶级法律判处了死刑,是不公正的法律制度的牺牲品。 三、苔丝的悲剧与自我道德意识 苔丝的悲剧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腐朽的伦理道德,伪善的宗教以及不公正的法律制度共同作用下的悲剧。 苔丝的痛苦在一定程度上来自自我,苔丝为自己织起了一张道德罗网。“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的个人,她不仅在整个历史的进程中形成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意识和道德观念,而且其思想和行动也始终受到历史和社会意识的制约。因此,苔丝遭受痛苦的心理原因,归根结蒂仍然是当时的社会和时代,她的痛苦是遭到毁灭的农民阶级集体意识的典型表现。

试析苔丝悲剧命运的产生原因

作家杂志Writer Magazine2010No.1借鉴与比较 彭雪梅张美兰摘要《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现实主义作家哈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主人公苔丝是个悲剧人物,其悲剧成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从家庭原因、社会原因、苔丝自身性格的原因,来解读苔丝的悲剧命运的形成。 关键词:苔丝悲剧原因家庭社会性格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 试析苔丝悲剧命运的产生原因 一引言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19世纪末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和诗人。其作品多反映资本主义侵入英国农村城镇后所引起的社会、经济、政治、道德、风俗等方面的深刻变化以及下层劳苦人民(尤其是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法律和宗教的虚伪性。哈代的创作时期正处于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他看到资本主义制度给劳动人民,尤其是给农民,带来的不幸和灾难。因此,对市场经济文明的发展采取了坚决的批判的立场。作为人道主义作家,哈代认为人民的生活是悲惨的,他对人民的命运表示同情,而他所塑造的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也是人民命运的缩影。他认为性格和环境的冲突造成了个性的毁灭,《德伯家的苔丝》就是这样一部为他赢得了巨大声誉的悲剧小说典范,它奠定了哈代杰出悲剧作家的地位。 苔丝出生在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在一次事故中,家里的马意外死去,家庭失去唯一生存依靠。苔丝的父亲得知自己是名门望族之后,强迫苔丝去认亲。由于年幼无知,苔丝被恶少亚力克诱骗失身。她怀孕并生下一个婴儿,可惜婴儿很快就死了。不久后,苔丝在一个农场做工时遇见了安吉尔,两人相爱并结婚。在新婚之夜两人互诉过去。安吉尔过去的堕落得到了善良的苔丝的原谅,然而苔丝的过去却得不到他的谅解,安吉尔独自离家去了巴西。苔丝被迫回到娘家,生活也越来越艰难。父亲死后,由于付不起房租,母亲和四个弟妹流浪街头,为让母亲和年幼的弟妹有个安身之所,苔丝被迫再次回到亚力克身边做他的情妇。一年后,后悔万分的安吉尔回来寻找苔丝,而苔丝又受缚于亚力克。在绝望和愤怒中,满怀仇恨的苔丝杀死了亚力克,弱者做出了最后的反抗。在与安吉尔过了短暂的美好时光之后,苔丝在黎明时分被逮捕。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作者描写了一个美丽、善良、纯朴的农家女孩子的悲惨遭遇。他把她完美的道德品质和资产阶级的虚伪、堕落作风对比,对封建宗法制家长统治的英国农民所受的痛苦深表同情,从苔丝的生活和命运我们可以看出,哈代对待弱势社会中纯洁少女的态度,也可以看出作者自身的悲观态度和某些悲剧色彩,《德伯家的苔丝》包含了哈代对社会的无情控诉。苔丝的悲剧,即是社会的悲剧,同时又是性格悲剧,其悲剧的成因不仅有客观的而且还有主观的,亦即说不仅有外在的,而且还有内在的。本文试从家庭原因、社会原因、以及苔丝自身性格的原因,来解读苔丝的悲剧命运的形成。 二家庭原因分析 苔丝的家庭决定了她的苦难并把她推向了悲剧。苔丝的家庭原属于在当时农村不受欢迎的岌岌可危的阶层。苔丝的父亲是个懒散无能、虚荣愚昧而且好酒贪杯的小贩,母亲则是个浅薄庸俗不谙世事的洗衣妇。两个无能的父母却有着七个孩子,沉重的家庭负担随时都可能落到苔丝头上。偏偏苔丝又深情地爱着几个弟妹,不忍心看他们受苦。这个形势已决定了苔丝的命运。她的悲剧迟早是会发生的,只是表现形式可能不同而已。 苔丝只是一个农村姑娘,并非是什么女性的懿范。若不是因为家庭的贫穷和社会的歧视她原可以跟别的农村姑娘一样平平安安地过一辈子纯朴的劳动生活的。但是多嘴的牧师带来了有关她的贵族家庭历史的消息,让她的父亲多喝了几杯,不能按时到卡斯特桥送货。勇敢的苔丝只好带了弟弟一起去赶马车,没想到闯下大祸,弄死了“王子”,开始了她的悲剧。 苔丝的父亲,虚荣的老约翰,偶然得知苔丝家原是名门望族德伯维尔家的后裔,就执意要女儿去亚力克家认亲,从此攀上了一户好人家,全家人跟着享福,苔丝的母亲也劝女儿去拜访德伯维尔家。纯洁的苔丝本不愿去,但因内心愧疚,只好硬着头皮去认亲,她在那里工作并受到亚力克的诱骗,从此就开始了她悲惨的人生之路。在老约翰死后,家中所有的一切都得依靠苔丝,“在村里没有了权利和独立,无家可归的绝望把苔丝一家赶进了入侵者的强权中。”亚力克提供了抚养,苔丝屈服了亚力克。她的家庭能以这种方式过得不错,而苔丝付出了自己的身体,失去了最后的希望—— —跟安吉尔一起生活。家庭的贫困成为苔丝悲剧的重要因素。 三社会原因分析 这是苔丝悲剧的最根本原因。当时的英格兰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作为最为低下的阶层,苔丝的家人们过着最苦最累最没有尊严的生活。在成为上层阶级的欲望驱使之下,苔丝的父亲竟会送他的漂亮女儿去所谓的望族德伯维尔家攀亲戚关系。社会是残酷的。劳动者成天劳作却没有一片田地,穷苦的农民被资产阶级社会所控制,成为上层社会贵族的想法让糊涂的农民没了头脑,没了判断力。苔丝的悲剧由她生活的最低下阶层所决定。 《苔丝》创作于19世纪80年代的维多利亚时期。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妇女以温顺胆小、循规蹈矩、逆来顺受、信神奉神为美德。在那个时代,在婚姻问题上以遵循基督教道 050

浅析苔丝悲剧的成因

浅析苔丝悲剧的成因 托马斯·哈代擅长以悲剧的眼光来审视人生, 以悲剧性的感悟及独特的方式来描绘人生的苦难,因此被评论家誉为“英国小说界的莎士比亚”。其代表名作《德伯家的苔丝》讲述了农村姑娘苔丝的悲剧命运。任何悲剧的产生都不是孤立或偶然的,而是由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苔丝;人为因素;社会因素;作家因素 正文部分: 一、苔丝是19 世纪末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用现实主 义的笔触鲜明生动地塑造的一个美丽纯朴的农村姑娘。 《德伯家的苔丝》描述了发生在19 世纪的英国的一个悲惨的故事,5 月的一个夜晚,农村赶车汉约翰·德伯菲尔在回家途中,听一位牧师说他是名门贵族德伯维尔家的后裔。他兴奋异常,信以为真,一心想借此摆脱贫贱家地位,便要女儿苔丝到特冉特瑞齐去,向一家冒名德伯维尔姓氏的富户认亲戚。17 岁的苔丝姑娘,纯朴美丽,毫无人生经验,终于去那个“本家”帮佣,结果被恶少亚历克诱骗失身。苔丝悲愤回家,抑郁度日,生下的孩子也未能保住。后来,她来到一个牛奶场当挤奶工,在日常的劳动和生活中结识了一个青年安吉尔·克莱尔,两个人产生了爱情。然而苔丝内心矛盾:缠绵的爱情常常让她忘却往事;清醒的理智却又让她记起往事。悲痛的历史好似沉重的十字架压在她的身上,她多次欲言又止。在克莱强烈的追求下,两人终于结婚。新婚之夜,苔丝决心把自己的“罪过”都告诉克莱。不料克莱首先开口,向苔丝吐露了他自己过去的一段荒唐情事,苔丝当即真诚大度地宽恕了他。然而,当苔丝向他倾诉自己的不幸之时,却没有得到同样的饶恕。克莱尔以“身份不一样,道德观念就不同”,“乡下女人不懂什么叫体面”为由,冷酷地离开了她。之后为了养活全家,满足父母的虚荣心,维护所谓“丈夫”的尊严,苔丝又不得不饱受无尽的屈辱到一家农场干着跟男工同样繁重的劳动,并苦苦等候远走巴西的丈夫归来。可没过多久,亚历克又来纠缠她,而这时她的父亲不幸死亡,母亲又重病,房主逼租,全家沦落街头。在失去父亲的痛苦和生活窘况的双重逼迫下,绝望的苔丝再次接受亚历克的保护,答应跟他同居。但是,不幸总是降临到可怜的苔丝的头上。正在这时,克莱尔从巴西匆匆赶回。他让苔丝的生活再次失去平静,她悔恨交加,最终刺死了亚历克,跟克莱逃进森林过了五天幸福生活,之后被处死。苔丝的命运是悲惨的,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苔丝悲剧的发生?谁是罪魁祸首?苔丝的悲剧命运产生不是孤立或偶然的,而是由社会及其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下面我将从人为因素、社会因素和作家因素三个方面具体深入的分析苔丝的悲剧成因。 二、导致苔丝悲剧的人为因素。 (一)苔丝的性格决定了悲惨的命运。 苔丝是一个孝顺、善良、纯洁、自尊、富有责任感、勇于反抗的英国乡下姑娘,但正是她的孝顺、善良、纯洁、自尊、责任感不断地给她带来灾难,正是她的性格造成了她的悲剧命运,这是莫大的不公平。 1、苔丝对父母孝顺,对家庭富有责任感。苔丝为了帮助她的父母,她可以付出一切苔丝先后两次失身都是由于家人生计所迫。苔丝第一次失身,是由于家里老马死亡,迫于生活压力和对父母的愧疚之情而去德伯家认亲戚、做帮工,但却遭到亚历克的强奸。苔丝第二次失身是为了家人,是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发生的:苔丝新婚后遭到克莱尔的遗弃,为了生活,为了维护所谓”丈夫”的尊严而四处流浪打工,参加极其艰苦的劳动,生活极端艰苦,但仍然

苔丝悲剧的原因分析之令狐文艳创作

苔丝悲剧的原因 令狐文艳 摘要:《伯德家的苔丝》中的女主人公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她天生丽质、自认淳朴、责任心强并且勇于自我牺牲,但这样一位优秀的女孩一生却充满了磨难,并最终沦为杀人犯走上刑场。许多评论家认为命运是导致苔丝悲剧的根本原因。的确,命运在一定程度上酿成了苔丝的悲剧。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因素直接或间接造成了这场悲剧。因此,本文将从社会悲剧、命运悲剧、性格悲剧三个方面来进一步分析苔丝悲剧的原因。 关键词:命运悲剧社会悲剧性格悲剧 一、作者简介 哈代是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小说家和诗人。他一生横跨了两个世纪,共发表了14部长篇小说还有4部短篇小说集,其中最著名的当推《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还乡》和《卡斯特桥市长》。他的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侵入英国农村城镇后所引起的社会经济、政治、道德、风俗等方面的深刻变化以及人民(尤其是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法律和宗教的虚伪性。 二、作品简介 哈代在《伯德家的苔丝》中刻画了一位天生丽质、美丽又纯

洁的女性。在性格上她是那么的完美,但是如此聪明、可爱、勤劳善良的一个女孩。在她无知的情况下被亚雷克侵犯后,等待苔丝的不是社会的同情和怜悯,而是人们的异样眼光和唾弃。由此,苔丝与命运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斗。苔丝竭尽全力摆脱萦绕在脑海中的不光彩的过去,奋力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但这一切都无果而终。她被世俗和社会打上罪人的烙印,并屡次被侵犯她的人设计陷害。更可悲的是当侵犯者亚雷克逍遥法外时,苔丝却独自承担所有的不公。最终,绝望中的苔丝刺死了亚雷克,并为此付出宝贵的生命。 三、苔丝悲剧的原因 (一)社会悲剧 1、无情的资本主义社会 苔丝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在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这个时代的英国,资本主义生产的入侵使得小农经济解体,迫使小农走向破产。苔丝就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一个的小农家庭里,作为长女,她很早就承担起帮助父母养家的重担。那匹老马“王子”是这个贫穷家庭唯一的财富和经济支柱。但是在她和弟弟给小商贩们送蜂蜜的途中,王子意外的死亡。苔丝认为是她导致了王子的死亡,因此她很自责。王子的死对这个本来就很贫穷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个致命的打击,从此以后家里的生活变得更加穷困不堪。苔丝的父母比较无能和贪慕虚荣,这事之后他们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女儿去认清,从此攀上好人家过上好日子去,全家人也跟着享福。苔丝本不想去认亲,因为自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成因分析

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 2014 届学士学位论文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成因分析 系别:外语系 专业:英语 学号: 20101843021 姓名: 指导教师: 张立友 指导教师职称: 讲师 2014年 5 月 15 日

Information College,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A Study on the Causes of Tess’ Tragedy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by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Lecturer Zhang Liyou Submitted to the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Bachelor of Arts in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Huaibei, P. R. China May, 2014

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诚信承诺书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成因分析,是在指导教师张立友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学校和学院有关规定完成的。本人在毕业论文(设计)中引用他人的观点和参考资料均加以注释和说明。本人承诺在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和研究内容过程中没有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和伪造相关数据等行为,若有抄袭行为,由本人承担一切责任。 承诺人:2010 年级英语专业 签名: 2014 年6 月 6 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