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吞咽障碍患者饮食及体位指导

吞咽障碍患者饮食及体位指导

吞咽障碍患者饮食及体位指导
吞咽障碍患者饮食及体位指导

近年来,随着脑中风患者的增多,吞咽障碍这一并发症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这一并发症所带来的后果也越来越被广大患者及家属熟知,那么今天就告诉大家一些吞咽障碍患者的喂食方法、饮食质地以及进食过程中的体位。

吞咽障碍患者常因进食困难,摄入的营养不足,常导致营养不良,因此选择什么样质地的食物、多少量、进食餐具及方法都显得至关重要。

饮食指导

图1 吞咽障碍患者的饮食

图2 吞咽食物金字塔

1

饮食分类

对于吞咽困难患者的饮食管

理,首先我们要确定该患者是否要插鼻饲

管维持营养,然后考虑经口进食是否要作

体位和食物性状改变等代偿方法,如果吞

咽器官生理功能异常还要考虑是否需间接

训练及吞咽手法的介入,最后可直接进行

进食训练。

首先谈谈食物如何选择与调

配。首先保证先易后难,先为患者选择容

易吞咽的食物,这类食物具有密度均一,

有一定硬度,有适当粘性,不易松散通过

咽及食道时容易变形,不在黏膜上残留的

特性。对吞咽障碍患者,尤其是口腔期吞

咽障碍者使用食物增稠剂可以让食物减慢

流速,安全通过咽喉,降低误吸。图1是

中国吞咽障碍康复评估与治疗专家共识

(2013版)中推荐的食物特点[1]。

日本学者根据患者的吞咽情

况将其分级,形象地用一个金字塔的形式,

列出不同级别可选择的食物,见图2 。

最后来说一下在饮食中常用

到的增稠剂它被用于治疗性进食的食物调

配,可使食物质地均匀爽滑,可用于开水、

汤、牛奶、果汁、中药等不同饮品快速增

稠,减少呛咳,以达到安全进食,降低误

吸风险的目的。此外,增稠剂还用于吞咽

障碍临床评估,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测

出适合患者的粘稠度。用于吞咽造影和咽

腔测压。

饮食制作

搅拌机搅拌食物制作浓稠食物方

法:把所需食物混合,用搅拌机搅碎,调

制成各种粘稠度的流质食物

餐具选择

根据患者的功能情况尽量选择

适宜、利于顺利进食的餐具进食,可按下

面要求选择餐具:

给患者喂食,应选用羹面小、浅,柄

长的匙羹,方便喂食。抓握能力弱的患者

可选用手柄粗的餐具,便于抓握稳妥。

体位指导

图3 正确进食体位示意图

1、正确体位:

①能坐起来的患者,尽量在坐位下进食。

②不能坐起来的患者,一般至少采用30°半坐卧位,头部稍前屈,以健侧吞咽。禁忌平躺位进食。

③吞咽时避免仰头,有必要,则指导患者稍使用低头姿势吞咽。

2、控制进食速度与每口进食的量。

要叮嘱患者吞咽每口食物结束后再进行下一口食物的进食,并且控制每口进食的分量,不宜过多。

3、保持进食时环境安静,避免分散患者注意力,避免在进食时与其交谈。

4、进餐后保持姿势30min,进餐后清洁口腔。

5、最后在吞咽障碍患者进食后,需进行口腔清洁,减少食物与唾液的误吸导致肺炎。吞咽功能较好、认知功能良好的患者可通过漱口、刷牙或者清洗义齿的方法来清洁;口腔环境较差、痰液较多的患者则可选用抽吸式牙刷来清洁口腔。

吞咽障碍患者饮食及体位指导.doc

吞咽障碍患者饮食及体位指导 近年来,随着脑中风患者的增多,吞咽障碍这一并发症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这一并发症所带来的后果也越来越被广大患者及家属熟知,那么今天就告诉大家一些吞咽障碍患者的喂食方法、饮食质地以及进食过程中的体位。 吞咽障碍患者常因进食困难,摄入的营 养不足,常导致营养不良,因此选择什么 样质地的食物、多少量、进食餐具及方法 都显得至关重要。 饮食指导 图 2 吞咽食物金字塔 1 图 1 吞咽障碍患者的饮食 饮食分类 对于吞咽困难患者的饮食管理,首 先我们要确定该患者是否要插鼻饲管维持 营养,然后考虑经口进食是否要作体位和 食物性状改变等代偿方法,如果吞咽器官 生理功能异常还要考虑是否需间接训练及 吞咽手法的介入,最后可直接进行进食训 练。

首先谈谈食物如何选择与调配。首先保证先易后难,先为患者选择容易吞咽的食物,这类食物具有密度均一,有一定硬度,有适当粘性,不易松散通过咽及食道时容易变形,不在黏膜上残留的特性。对吞咽障碍患者,尤其是口腔期吞咽障碍者使用食物增稠剂可以让食物减慢流速,安全通过咽喉,降低误吸。图 1 是中国吞咽障碍康复评估与治疗专家共识(2013 版)中推荐的食物特点 [1]。 日本学者根据患者的吞咽情况将其分级,形象地用一个金字塔的形式,列出不同级别可选择的食物,见图 2 。 最后来说一下在饮食中常用到的增稠剂它被用于治疗性进食的食物调配,可使食物质地均匀爽滑,可用于开水、汤、牛奶、果汁、中药等不同饮品快速增稠,减少呛咳,以达到安全进食,降低误吸风险的目的。此外,增稠剂还用于吞咽障碍临床评估,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测出适合患者的粘稠度。用于吞咽造影和咽腔测压。饮食制作 搅拌机搅拌食物制作浓稠食物方法: 把所需食物混合,用搅拌机搅碎,调制成 各种粘稠度的流质食物 餐具选择 根据患者的功能情况尽量选择适宜、 利于顺利进食的餐具进食,可按下面要求 选择餐具: 给患者喂食,应选用羹面小、浅,柄长 的匙羹,方便喂食。抓握能力弱的患者可 选用手柄粗的餐具,便于抓握稳妥。 体位指导 图 3 正确进食体位示意图 1、正确体位: ① 能坐起来的患者,尽量在坐位下进食。 ②不能坐起来的患者,一般至少采用 30°半 坐卧位,头部稍前屈,以健侧吞咽。禁 忌平躺位进食。 ③ 吞咽时避免仰头,有必要,则指导患 者稍使用低头姿势吞咽。 2、控制进食速度与每口进食的量。 要叮嘱患者吞咽每口食物结束后再进行下 一口食物的进食,并且控制每口进食的分 量,不宜过多。

吞咽康复训练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作者:秦卫英,丁海军2008-12-27 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吞咽功能训练,使患者恢复了经口吞咽进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症状之,50%脑卒中患者发病后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吞咽障碍常由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引起,轻者只有吞咽不畅感或者出现误咽,重者因水和营养的摄取困难,患者生活质量低,不但影响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甚至使患者的生命受到威胁。 2.1 评价方法吞咽障碍护理评价方法参照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3]。7级正常范围:没有摄食、吞咽问题,不需要康复治疗。6级轻度障碍:有摄食、吞咽障碍,咀嚼能力不充分,有必要制成饮食、调整食物小,吞咽训练不是必需的。5级口腔问题:主要是准备期和口腔期的中度或重度障碍,对食物形态必须加工,饮食时间长,口腔内残留,有必要对饮食给予指导和监察,应进行吞咽训练。4级机会吞咽:用一般的摄食方法可发生误咽,但采用一口量调整、姿势效果、吞咽代偿法(防止误咽的方法)等可达到防止水误咽的水平,需要就医和吞咽训练。3级水的误咽:可发生水的误咽,使用误咽防止法也不能控制,但改变食物形态有一定的效果,故需要选择食物,为保证水分的摄入可采取经口、经管并用的方法,必要时做胃瘘,应该接受康复训练。2级食物误咽:有误咽,改变食物的形态没有效果,为保证水、营养摄入应做胃造瘘,同时积极进行康复训练。1级唾液误咽:唾液即可引起误咽,应做长期营养管理,吞咽训练困难。 2.2 护理方法康复组的康复护理训练方法:分为基础训练及摄食训练。 2.2.1 基础训练9例患者全部接受基础训练,即针对与吞咽活动有关的器官进行功能训练。具体方法(1)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咽部冷刺激系使用冰冻的棉棒沾少许水,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2)

吞咽障碍的训练

吞咽障碍的训练方法 吞咽障碍的定义:是指被吞咽的食物经口腔进入到胃的过程中出现了障碍。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道阔约肌或食道功能受损,由此产生进食困难。 吞咽障碍的危害: 可以导致营养缺乏,饥饿;吸入性肺炎,气道阻塞.严重的导致窒息。 吞咽障碍的治疗: (1)间接训练:不用食物针对功能障碍进行的基础训练。(2)直接训练:使用食物的同时并用体位.食物形态等补偿手段的摄食训练。 (一)基础训练(间接) 目的及特点:预防费用性功能低下;改善相关器官的运动及协调;为经口腔进食做功能性准备;不使用食物,安全性好;适用于轻重度患者。 1.颈部放松——头颈部过度紧张,会妨碍舌及口腔周围肌肉的运动,降低吞咽能力及咳出误咽物能力。 操作方法:点头.仰头.左右转头.耸肩动作。 注意事项:动作需缓慢。 2.口腔周围肌肉的训练 (1)口唇闭锁训练: 缩拢口唇,发wu音,维持5秒;口角向两侧,发yi音;闭紧口唇,发eng音,维持5秒,重复5次,发u,i,增加唇运动;发p,b快速进行唇的张开与闭合;唇无力·用示指或冰棒快速叩击上下

唇;双唇含压舌板,做唇抗阻训练。 吹肥皂泡,吹口哨,吹气球训练;在口唇涂不同食物,如奶酪,鼓励患者闭唇,抿食物;患者口含纽扣,试图拉出,双唇抗阻紧闭;面对镜子练习微笑,噘嘴,呲牙动作,练习唇在各个方向的运动;治疗师用手拨开患者紧闭嘴唇。 (2)下颌运动训练 牵张治疗:在上下牙之间放软硬适中物品;咬肌高度紧张时,按摩紧张的肌肉;下颌左右移动,维持5秒,重复10次;夸张咀嚼动作,重复10次;张口发啊,快速闭合,重复10次;下颌抗阻训练,在张开和闭合时加阻力。 K点刺激:目的-促进张口,促进吞咽反射建立。适应症—假性球麻痹不能张口。 (3)舌体运动训练: 舌肌瘫痪,被动牵拉,诱发舌运动,如利用棒棒糖诱发舌前方,左右,上下运动;主动前后,左右,上下运动;舌前伸口外,维持五秒,重复5-10次。舌尽量贴近硬腭向后回缩,维持5秒,重复5-10次。 快速的伸缩舌,重复5~10次;张口,卷舌运动,重复5~10次;舌尖向左右运动,各维持5秒,重复5~10次;舌尖舔唇一周,重复5~10次。 (4)颊部力量训练 治疗师手向外上方牵拉口角;指尖或冰棒叩击面颊,感觉刺

脑卒中吞咽障碍训练方法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早期康复训练 摄食-吞咽障碍是急性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轻者只有吞咽不畅感或者出现误咽,重者因水和营养的摄取困难,患者生活质量低,若得不到及时的早期康复护理,严重者可引发误咽性肺炎,甚至因窒息而危及生命,因此,必须尽早改善其摄食-吞咽功能,以补充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增加机体抵抗力,对疾病康复有重要意义。 1. 评价方法入院时对患者进行评价,洼田饮水试验为一较方便、常用的鉴别方法。具体操作:患者取坐位,以水杯盛温水30 ml,嘱患者如往常一样饮用,注意观察患者饮水经过,并记录所用时间,根据有无呛咳和分饮次进行评价。标准如下:Ⅰ级(优),5 s之内一饮而尽,无呛咳;Ⅱ级(良),5 s以上分两次以上喝完,无呛咳;Ⅲ级(中),能一次喝完,但有呛咳;Ⅳ级(可),分两次以上喝完,且有呛咳;Ⅴ级(差),常常呛住,不能将水全喝完。(常常呛者应终止实验) 2.心理干预 脑卒中患者起病急,致残率高,有的患者由于表达困难,易出现烦躁、易怒和抑郁情绪,甚至拒食等现象,所以心理护理对吞咽功能恢复方面尤其重要,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的始终。护士应注重与患者及其照顾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告知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恢复过程,功能训练的目的、方法和需要配合的事项;又由于病程长,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这容易造成患者与家属丧失信心。因此,在护理患者时对患者在功能恢复期间取得的一点微小进步给予肯定,鼓励患

者进行主动运动,积极配合康复训练,激发家属共同努力,坚持训练的信心。同时介绍吞咽功能康复的成功例子,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更好地配合治疗。 3.训练方法 重度吞咽障碍者予以鼻饲,中、轻度吞咽障碍者,自行摄食。患者入院后根据病情护士进行基础训练和摄食训练.基础训练是针对那些与摄食-吞咽活动有关的器官进行功能训练;摄食训练则是实际进食的训练。(1)基础训练:用于脑损伤急性期进食及中重度摄食-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摄食训练之前的预备训练。①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咽部冷刺激系使用冰冻的棉棒蘸少许水,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寒冷刺激能有效地强化吞咽反射,反复训练可使之易于诱发而且吞咽有力。②屏气-发声运动[1]:患者坐在椅子上,双手支撑椅面做推压运动(pushing exerciscs),屏气。此时胸廓固定、声门紧闭;然后,突然松手,声门开、呼气发声。此运动不仅可以训练声门的闭锁功能、强化软腭的肌力而且有助于除去残留在咽部的食物。③舌肌、咀嚼肌运动:在患者未出现吞咽反射的情况下,先进行舌肌和咀嚼肌的按摩。再嘱患者张口,将舌尽力向外伸出,先舔下唇及左右口角,转至舔上唇及硬腭部,然后将舌缩回,闭口做上下牙齿互叩及咀嚼10次,如果患者不能自行舌运动时,护士可用纱布轻轻地把持舌,进行上下、左右运动,将舌还回原处,轻托下颌闭口,以磨牙咬动10次,分别于早、中、晚饭前进行,每次5 min。 ④颊肌、喉部内收肌运动:嘱患者轻张口后闭上,使双颊部充满气体、

-吞咽功能障碍治疗

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 康复科王利超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以及脑外伤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它是因双侧大脑半球以及脑干损害以后引起的,分为假性球麻痹、真性球麻痹两种,表现为发生于不同部位的吞咽时咽下困难。吞咽障碍可影响摄食及营养吸收,还可导致食物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康复训练是改善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必要措施。 吞咽障碍训练的介入时间:吞咽障碍患者,如意识清楚、生命体征稳定,没有重度心肺合并症,呼吸平稳,痰不多,无发热,血压稳定,无恶心呕吐、腹泻等,能听从张口提舌的提示,便可进行康复训练;病情严重者,于病情稳定后开始康复训练。 摄食训练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需要在摄食训练前进行认真的评估。我们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1)把握不同疾病如脑损害、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利于采取不同的康复手段。(2)全身状态:注意有无发热、脱水、低营养,呼吸状态、体力、疾病稳定性等方面的问题,确认患者是否适合摄食。(3)意识水平。(4)高级脑机能:观察语言功能、认知、行为、注意力、记忆力、情感及智力水平有无问题。 吞咽障碍训练方法有以下几种:1口面部运动训练;2、舌运动训练;3、改善咀嚼肌功能、下颌运动训练;4、软腭功能训练;5、呼吸运动训练、头颈放松训练;6、加强患者排出误咽物、促进声门闭锁功能训练。 吞咽功能障碍训练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摄食体位:让患者取躯干屈曲30°仰卧位,头部前屈,用枕垫起偏瘫侧肩部,头歪向健侧。 2、食物形态:本着先易后难原则进行选择,容易吞咽的食物特征是密度均一、有适当的粘性、不易松散、容易变形、不易在粘膜上残留,如菜泥、果冻、蛋羹等,同时要兼顾食物的色、香、味及温度。 3、一口量:最合适于吞咽的每一口的摄食量,正常人为20ml左右,但有吞咽障碍的患者先以3-4 ml少量试之,然后酌情增加。 4、定速:指导患者以均匀的速度摄食、咀嚼和吞咽。 5、吞咽残留食块去除训练包括吞咽训练、数次吞咽训练、点头样吞咽训练、侧方吞咽训练。 6、选用餐具:勺子面应小,不易黏上食物,勺柄粗、长度要适宜。 7、综合训练:包括肌力训练、排痰法训练、上肢功能训练、辅助用具选择与使用、食物的调配、进食前后口腔卫生的保持。 近日我科最新引进一台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它是通过电刺激的方式促进受损神经复苏,加强吞咽肌群的运动,提高病人吞咽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以下是几个比较典型的案例:患者杨某,女,22岁,因外伤后“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弥漫性轴索损伤”等住院,治疗一个半月后,意识清楚,但张口不能,吞咽反射不能引出,鼻饲进食。给与针刺、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十天后,患者可逐渐进食流食,言语功能基本恢复,可进行正常的言语交流。患者王某,男,42岁,因“脑干出血”住院,意识模糊,张口无力,饮水时呛咳。

吞咽障碍

第四章吞咽障碍 第一节概述 一、定义: 吞咽障碍(dysphagia)是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口括约肌或食管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由口送到胃内取得足够营养和水分的进食困难。 二、分类: (一)按有无解剖结构异常 依据解剖功能结构的变化情况,吞咽障碍可分为功能性吞咽障碍和器质性吞咽障碍两类。 1、功能性吞咽障碍由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系统损伤、肌病等引起运动功能异常,无器官解剖结构改变的吞咽障碍。 2、器质性吞咽障碍是口、咽、喉、食管等解剖结构异常引起的吞咽障碍 (二)按发生部位 1、口咽吞咽障碍患者引发吞咽动作时较费力,通常认为颈部是存在问题的部位。 2、食管吞咽障碍可能的发生部位多在近端和远端食管,分别称为“高位”和“低位”吞咽障碍。 第二节吞咽相关的正常解剖 一、口腔 口腔是吞咽器官的起始部分,口腔前部为口唇,唇部以口裂为界与外界相通,后经咽颊与咽部相通,侧面为脸颊,上壁为上齿列、硬腭、软腭,下壁为下齿列、舌头、口腔底 2 咽部 咽部上方通鼻腔,前上方通口腔,下方通喉部、食管,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组成部分,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咽:鼻后孔上端至腭垂根部间的区域。中咽:上接上咽,下在舌骨高度接下咽,前在咽颊处通口腔。下咽:从会厌前段向下渐细,在环状软骨后部通食管。会厌与舌根间的缝隙称会厌谷。从正面看,位于喉部两侧、食管通道处的会厌与甲状软骨间的浅沟为梨状隐窝。 3食管 食管是与咽部相连的管腔,上端与环状软骨后部持平,由食管入口开始,下端位于食管裂口下部,为贲门,与胃部相连。可分为颈部食管、胸部食管、腹部管道三个部分,并有各自狭窄的部分。 二、正常人的吞咽过程 正常人的吞咽运动可分为五个阶段:口腔前期、口腔准备期、口腔期、咽期、食管期。(1)口腔前期在口腔前期,患者通过视觉和嗅觉感知食物,用餐具、杯子或手指将食物送到口中。

吞咽障碍患者饮食及体位指导

近年来,随着脑中风患者的增多,吞咽障碍这一并发症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这一并发症所带来的后果也越来越被广大患者及家属熟知,那么今天就告诉大家一些吞咽障碍患者的喂食方法、饮食质地以及进食过程中的体位。 吞咽障碍患者常因进食困难,摄入的营养不足,常导致营养不良,因此选择什么样质地的食物、多少量、进食餐具及方法都显得至关重要。 饮食指导 图1 吞咽障碍患者的饮食 图2 吞咽食物金字塔 1 饮食分类 对于吞咽困难患者的饮食管 理,首先我们要确定该患者是否要插鼻饲 管维持营养,然后考虑经口进食是否要作 体位和食物性状改变等代偿方法,如果吞 咽器官生理功能异常还要考虑是否需间接 训练及吞咽手法的介入,最后可直接进行 进食训练。 首先谈谈食物如何选择与调 配。首先保证先易后难,先为患者选择容 易吞咽的食物,这类食物具有密度均一, 有一定硬度,有适当粘性,不易松散通过 咽及食道时容易变形,不在黏膜上残留的 特性。对吞咽障碍患者,尤其是口腔期吞 咽障碍者使用食物增稠剂可以让食物减慢 流速,安全通过咽喉,降低误吸。图1是 中国吞咽障碍康复评估与治疗专家共识 (2013版)中推荐的食物特点[1]。 日本学者根据患者的吞咽情 况将其分级,形象地用一个金字塔的形式, 列出不同级别可选择的食物,见图2 。 最后来说一下在饮食中常用 到的增稠剂它被用于治疗性进食的食物调 配,可使食物质地均匀爽滑,可用于开水、 汤、牛奶、果汁、中药等不同饮品快速增 稠,减少呛咳,以达到安全进食,降低误 吸风险的目的。此外,增稠剂还用于吞咽 障碍临床评估,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测 出适合患者的粘稠度。用于吞咽造影和咽 腔测压。 饮食制作 搅拌机搅拌食物制作浓稠食物方 法:把所需食物混合,用搅拌机搅碎,调 制成各种粘稠度的流质食物 餐具选择 根据患者的功能情况尽量选择 适宜、利于顺利进食的餐具进食,可按下 面要求选择餐具: 给患者喂食,应选用羹面小、浅,柄 长的匙羹,方便喂食。抓握能力弱的患者 可选用手柄粗的餐具,便于抓握稳妥。 体位指导

吞咽障碍的治疗

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 一、病因 吞咽障碍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可发生于不同部位的吞咽时咽下困难。吞咽障碍可影响摄食及营养吸收,还可导致食物误吸入气管而患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危及生命。康复训练是改善神经性吞咽障碍的必要措施。 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吞咽障碍,如:口咽腔、食管肿瘤等占位病变,化学性烧灼伤,咽部肌无力等。 吞咽时,食物被置于口腔的前中部,然后唇闭合,颌的闭合是成人吞咽动作的开始。 而吞咽阶段可分为:(1) 准备期,食物由唇、齿、颌、舌、颊肌、硬腭、软腭分别嚼碎和操纵;(2) 口腔期,此期舌上的食物被主动送至口腔后部,舌将食物压入咽部;(3) 咽期,食物由咽部运送至食管。这是一种反射活动;(4) 食管期,食团因重力及食管蠕动顺食管进入胃中。 二.治疗措施 吞咽障碍的治疗主要以非手术为主的康复治疗,包括:1.改善食物的物理性状,以利吞咽。如:选择糊状食物等;2.面部及咽部肌肉的功能康复训练,包括:感觉刺激、口面部肌肉训练、呼吸训练、吞咽肌运动协调训练、吞咽技巧训练等;3.咽部肌肉的刺激。包括冷、热、电刺激;4.进食体位的调整;5.中西医治

疗;6.针灸治疗;7.心理治疗。 (1)康复评估 1.洼田饮水试验:先让患者喝下30毫升水,然后观察和记录饮水时间、有无呛咳、饮水状况等。并记录下病人是否会有一下情况: 饮水试验分级及判断标准 分级判断 I 可以一次喝完正常:I级,5秒钟内完成 II 分两次以上喝完,无呛咳可疑:I级,5秒钟以上完成,II 级 III 能一次喝完,但有呛咳异常:III/.IV V 级 IV 分两次以上喝完,且有噎呛 V 常常呛住,难以完全喝完 整体评估的内容还需要针对以下问题:是否对食物有认识障碍是否有入口障碍进食所需时间及吞咽时间送入咽部是否存在障碍经咽部至食道是否存在障碍与吞咽有关的其他功能是否异常 (2)行为治疗 1.改变吞咽姿势:改变吞咽时的姿势,其原理是在吞咽食团时,让患者改变身体或头部的某种姿势,即可解决吞咽障碍的症状。包括,侧方吞咽和转头吞咽、空吞咽与交互吞咽、低头吞咽、从仰头吞咽到点头吞咽。 2.感觉促进综合训练:患者开始吞咽之前给予早期感觉刺激,使其能够及时吞咽,称感觉促进法。感觉促进法包括: ⑴把食物送人口中时,增加茶匙下压舌部的力量。 ⑵给予感觉较强的食物,例如:冰冷的食团,有触感的食团,(例

吞咽功能训练

吞咽功能训练 1.基础训练是针对摄食-吞咽活动相关器官进行功能训练,也称间接训练。 (1)头颈控制训练:头颈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口腔颜面部的运动功能,因此在床旁就应进行头颈控制训练。训练方法:身体朝前坐正,头部从正中开始,分别向前后、左右各方向做旋转运动和提肩、沉肩运动,每个动作持续5秒再回至正中位。(2)口唇运动:利用单音单字进行训练,要求患者尽最大能力张口发“a- u -i”音。也可练习吹蜡烛、吹口哨、缩唇、微笑等动作促进唇的运动。若患者口唇肌群无力时,用指尖或冰块叩击唇周、短暂的肌肉牵拉和按摩等可促进口唇肌肉的运动。唇闭合力度训练,让患者在闭合的两唇之间放置一压舌板,用两手指在压舌板的两端向下压,口唇应尽量保持闭合状态;也可用系线的纽扣置于口内,向外牵拉纽扣,患者闭唇尽量不让其拔出。在训练过程中应使患者的口唇始终保持在正中位置。(3)颊肌运动:要求患者轻张口后闭上, 然后做鼓腮动作, 随后轻呼气;也可让患者作吸吮手指的动作, 借以收缩颊部及口轮匝肌增强肌力。每日2次, 每次重复5遍。 (4)下颌运动及咀嚼训练:大多数患者下颌运动幅度不充分,治疗者应辅助患者完成下颌的张闭运动,同时做适度的侧方运

动。当咬肌张力低下时,可对其进行振动和轻拍刺激;而张力过高时可进行冷刺激按摩和牵伸疗法,使咬肌放松,并利用咀嚼动作促进下颌的放松。 (5)舌体运动训练:舌体无任何运动时,治疗者用压舌板或勺子的凸面轻压舌背,促进舌体前伸;或用纱布包裹患者舌体轻轻向前牵拉及左右摆动。若舌体可自主运动时,应指导患者面对矫正镜用舌尖尽量触及两侧唇角、弹舌、沿唇做环转运动等方法均可增加患者舌体灵活性。 (6)软腭训练:指导患者发“ge-ge-ge”音;或让患者深吸气后,屏气10秒钟,接着从口中将气体呼出。 (7)喉部运动:喉上提训练方法是患者头前伸,使颌下肌伸展2~3秒,后在颌下施加压力,嘱患者低头,抬高舌背,即舌向上抵住硬腭或进行辅音的发音训练。目的是改善喉入口的闭合能力,扩大咽部的空间,增加食管上括约肌开放的被动牵张力。 (8)口腔感知觉训练:指导患者用温水和冰水交替漱口进行冷热温度刺激,或给予不同味道的食物如柠檬、辣椒、糖等进行味觉刺激。 (9)冰刺激:用头端呈球状的不锈钢棒醮冰水或用冰棉签棒刺激软腭、腭弓、舌根及咽后壁,左右相同部位交替刺激,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冷刺激可以提高软腭和咽部的敏感度,改善吞咽过程中神经肌肉的活动,增强吞咽反射,减少唾液腺

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讲课

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 -------- 1、定义 吞咽障碍(dysphagia)是食物从口腔经咽、食管向胃运送过程中受到阻碍所产生的症状。表现为进食后呛咳,痰中混食物,进食中咽部不适,食物残留感及反复肺炎发作。 2、分类 器质性吞咽障碍:由相关器官解剖结构异常所引起的,如口腔、咽、喉部的肿瘤手术后的患者。 功能性吞咽障碍:而由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系统损伤、肌病等引起运动功能异常,无器官解剖结构改变的吞咽障碍,如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3、正常人的吞咽过程 正常人的吞咽运动可分为五个阶段:口腔前期(认知期/先行期)、口腔准备期、口腔期、咽部期、食管期。 (1)口腔前期(认知期/先行期):人们通过视觉和嗅觉感知食物,食物的信息进入大脑皮质,唾液、胃液等分泌会变得旺盛,做好进食准备。包括对食物的认知、摄食程序、纳食动作,是下一阶段要进行的食物咀嚼、吞咽的必要前提。(2)口腔准备期指食物摄入口腔至完成咀嚼这一过程,是为吞咽做准备的阶段。食物经由唇、齿、颌、舌、颊肌、硬腭、软腭等参与摄入口腔,经咀嚼形成食团。食物在口腔内进行加工处理时,防止食物坠入咽部。流质饮食无须咀嚼,关键在于口腔内的控制;半流质、软质食物只要依靠舌与腭的挤压运动即可形成食团;而固体食物则需要通过复杂地咀嚼过程:下颌的垂直及水平运动,将食物进行切割、研磨,同时,舌对食物进行搅拌并与唾液混合,将其加工成为容易吞咽的食团。 (3)口腔期指把咀嚼形成的食团送入咽部的短暂过程。食块由口腔开始向咽部移动的瞬间即为口腔期的开始,而食块越过咽峡的一刻,即移行入咽期。 (4)咽期:即食团通过反射运动,由咽部向食管移送的阶段。正常情况下,吞咽反射在1秒内完成。食块被送往食管,这一瞬间呼吸运动停止。 (5)食管期:以蠕动运动把食块由食管向胃部移动的阶段。开始于食团通过环咽肌,食管产生顺序蠕动波推动食团通过食管,位于食管下端的下食管括约肌随之放松,使食团进入胃。 正常情况下吞咽的完成受第5(三叉神经)、7(面神经)、9(舌咽神经)、10(迷走神经)、11(副神经)、12(舌下神经)六对脑神经以及第一至第三颈椎神经的支配。因此,五期之间任何一部分出现问题以及相关神经出现病变都可能引起吞咽困难。 4、病因: (1)神级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脑外伤、延髓脊髓损伤 (2) 非神经系统疾病:口咽部疾病及手术 5、康复评定 1)摄食前的一般评价 (1)基础疾病:把握不同基础疾病如脑损伤、肿瘤、重症肌无力等的发生发展,有利于采取不同的康复手段。

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

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 一、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及指导 1、在患者进行吞咽治疗中给予患者支持和鼓励 2、注意一般情况下患者进食时需要坐起,除非治疗师有特别要求 3、鼓励患者小口进食 4、允许患者有足够的进食时间 5、在进食更多食物时要确信患者前一口食物已经吞咽完。 6、一般进餐后让患者坐位休息20-30分钟 二、吞咽器官训练 (一)唇部练习 1、咬紧牙齿,说“衣”声,维持5秒,做5次。 2、拢起嘴唇,说“乌”声,维持5秒,做5次。 3、说“衣”声随即说“乌”声,然后放松,快速重复5-10次。 4、紧闭双唇,维持5秒,放松,重复5-10次。 5、双唇含着压舌板,用力闭紧及拉出压舌板,与嘴唇抗力,维持5秒放松,重复5-10次。 6、压舌板放嘴唇左面,用力闭紧,拉出对抗嘴唇咬合力,然后放右面再做,重复5-10次。 7、吹起练习:吹气球/口哨/肥皂泡/蜡烛。(由于院内禁止明火,以防危险,故吹蜡烛在院内 勿用) (二)舌训练 1、把舌头尽量伸出口外,维持5秒,然后缩回,放松,重复做5-10次。 2、舌尖伸向左唇角,再转向右唇角,各维持5秒,然后放松。连续做5-10次。 3、用舌尖舔唇一圈,重复5-10次。 4、伸出舌尖,用压舌板压向舌尖,与舌尖抗力,维持5秒,重复5-10次。(抗力时尽量不 用牙齿夹着舌尖来借力) 5、把舌头伸出,舌尖向上,用压舌板压着舌尖,对抗力维持5秒,重复5-10次。 6、把舌尖伸向左唇角,与压舌板抗力,维持5秒,随即把舌头转向右唇角,与压舌板抗力, 维持5秒,然后放松,重复5-10次。 7、重复说“da”音10次“ga”音10次“la”音10次 8、重复说“da ga la”音10次。 (三)腭咽闭合训练 1、口含住一根吸管(封闭另一端)作吸吮动作,感觉腭弓有上抬运动为佳。 2、两手在胸前交叉用力推压,同时发“ka”或“a”声;或按住墙壁或桌子同时发声,感 觉腭弓有上提运动。 3、寒冷刺激用冰棉棒刺激腭咽弓,同时发“a”音。

吞咽障碍患者饮食及体位指导

吞咽障碍患者饮食及体位指 导 近年来,随着脑中风患者的增多,吞咽障碍这一并发症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这 一并发症所带来的后果也越来越被广大患者及家属熟知,那么今天就告诉大家一些 吞咽障碍患者的喂食方法、饮食质地以及进食过程中的体位。 吞咽障碍患者常因进食困难,摄入的营 养不足,常导致营养不良,因此选择什么样 质地的食物、多少量、进食餐具及方法都 显得至关重要。 饮食指导 图1 吞咽障碍患者的饮食 图2 吞咽食物金字塔 1 饮食分类 对于吞咽困难患者的饮食管理, 首先我们要确定该患者就是否要插鼻饲管 维持营养,然后考虑经口进食就是否要作 体位与食物性状改变等代偿方法,如果吞 咽器官生理功能异常还要考虑就是否需间

接训练及吞咽手法的介入,最后可直接进行进食训练。 首先谈谈食物如何选择与调配。首先保证先易后难,先为患者选择容易吞咽的食物,这类食物具有密度均一,有一定硬度,有适当粘性,不易松散通过咽及食道时容易变形,不在黏膜上残留的特性。对吞咽障碍患者,尤其就是口腔期吞咽障碍者使用食物增稠剂可以让食物减慢流速,安全通过咽喉,降低误吸。图1就是中国吞咽障碍康复评估与治疗专家共识(2013版)中推荐的食物特点[1]。 日本学者根据患者的吞咽情况将 其分级,形象地用一个金字塔的形式,列出 不同级别可选择的食物,见图2 。 最后来说一下在饮食中常用到的 增稠剂它被用于治疗性进食的食物调配, 可使食物质地均匀爽滑,可用于开水、汤、 牛奶、果汁、中药等不同饮品快速增稠,减 少呛咳,以达到安全进食,降低误吸风险的 目的。此外,增稠剂还用于吞咽障碍临床评 估,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测出适合患者的 粘稠度。用于吞咽造影与咽腔测压。 饮食制作 搅拌机搅拌食物制作浓稠食物方法: 把所需食物混合,用搅拌机搅碎,调制成各 种粘稠度的流质食物 餐具选择 根据患者的功能情况尽量选择适 宜、利于顺利进食的餐具进食,可按下面要 求选择餐具:

儿童吞咽障碍的训练指导

儿童吞咽障碍的训练指导 吞咽障碍是指口腔、咽、食管等吞咽器官发生病变时,儿童的饮食出现障碍或不便而引起的症状。 体位及姿势: 培养良好的进食习惯很重要。最好定时、定量、能坐起来不要躺着,能在餐桌上不要在床边进食。 对于不能坐位的儿童,一般至少取躯干30度仰卧位,头部前屈, 偏瘫侧肩部以枕垫起,喂食者位于儿童健侧,此时进行训练,食物不易丛口中漏出.有利于食团向舌根运送,还可以减少向鼻腔逆流及误咽的危险。颈部前屈也是预防误咽的一种方法,因为仰卧时颈部易成后屈位,使与吞咽活动有关的颈椎前部肌肉紧张.喉上抬困难,从而容易发生误咽。 食物的形状和黏稠度: 食物的性状应该根据吞咽障碍的程度及阶段,本着先易后难的 原则来选择。容易吞咽的食物特点是密度均匀、黏性适当.不宜松散、通过咽和食道时易变形且很少在黏膜上残留。训练中应首选糊状食物,因为它能较满意的刺激触.压觉和唾液分泌,使吞咽变的容易。 此外,还要兼顾食物的色.乡.味及温度等。 在儿童进行吞咽治疗过程中给了孩子支持和鼓励;鼓励儿童小口进食;允许儿童有足够的进食时间;在进食更多食物时要确信儿童前一口食物已经吞咽完全;如果儿童出现窒息立即停止喂食;一般进餐后让儿童坐位休息20-30分钟。

4. 1. 重复说“妈"音W 次。 下颌、面部及腮部训练: 把口张开至最大,维持5秒钟,然后放松; 2、 . 将下颌向左右两边移动,维持5秒钟,然后放松,重复做10 次。 把下颌移至左/右侧,维持5秒钟,然后放松,或夸张地做 咀嚼动作,重复做W 次。 张开口说“呀”动作要夸张,然后迅速合上,重复做W 次。 紧闭嘴唇,鼓腮,维持5秒钟,放松,再作将空气快速地 在左右脸颊内转移,重复做540次。 下颌肌痉挛的训练方法:轻柔按摩咬肌,可降低肌紧张? 咀嚼器训练:应用不同厚度的牙胶,进行咬合运动训练,根 据孩子的情况进行单侧.双侧.横咬合,以增加下颌骨稳定 性及张口的能力,增加咬肌的力量? 唇部训练: 咬紧牙齿,说“衣”声,维持5秒钟,做5次。 拢起嘴唇说“乌”声,维持5秒钟,做5次。 说“衣”声,随即说“乌”声,然后放松。快速重复5-10 次。 ,?闭紧双唇,维持5秒钟,放松。重复做540次。 重复说“爸"音W 次。 7、

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定义 ——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括约肌或食管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由口送到胃内取得足够营养和水分的进食困难。

吞咽障碍的评价 1、筛选试验: (1)任意程度的意识水平下降;(2)饮水之后声音变化; (3)自主咳嗽减弱; (4)饮一定量的水时发生咳嗽;(5)限时饮水实验有阳性表现。 有一种异常即认为有吞咽困难存在。 2、联合吞咽筛查方案 “Any Two”吞咽筛查方案: 失音、构音障碍、咽反射异常、自主咳嗽异常、饮水后咳嗽、饮水后声音改变患者出现6项征象中2项或2项以上则提示存在吞咽障碍 灵敏度为86%,特异度为30%, 阳性预测值为50%,阴性预测值为73% 3、反复唾液吞咽测试 被检查者原则上应采用坐姿,若患者卧床则采用放松体位 检查者将手指放在患者的喉结及舌骨处,让其尽量快速反复吞咽 观察在30秒内患者吞咽次数和活动度 口腔干燥时可在舌面注1ml水 高龄患者30秒内完成3次即可 反复唾液吞咽测试: 喉部上抬:正常不充分无 呛咳:无有(吞咽前吞咽中吞咽后) 4、Burke吞咽筛查试验

①双侧大脑半球卒中;②脑干卒中; ③卒中急性期发生肺炎;④进食饮水试验时出现咳嗽; ⑤不能进食正常食量的一半;⑥进食时间延长; ⑦正常进食程序改变。 患者出现上述指标中1项或1项以上即为阳性。灵敏度为88% 吞咽障碍的临床评估 吞咽功能筛查 1、饮水试验(日本学者洼田氏提出)灵敏度为42%~92%,特异度为9%~91%。 具体操作:患者取坐位,以水杯盛温水30ml,嘱患者如往常一样饮用,注意观察患者饮水过程,并记录 1.稀流质:100ml水+1匙凝固粉 2.微稠流质:100ml水+2匙凝固粉 3.少稠流质:100ml水+3匙凝固粉 4.中稠流质:100ml水+4匙凝固粉 5.特稠流质:100ml水+5匙凝固粉

吞咽障碍患者饮食及体位指导(内容清晰)

甲类研制# 1 吞咽障碍患者饮食及体位指导 近年来,随着脑中风患者的增多, 吞咽障碍这一并发症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这一并发症所带来的后果也越来越被广大患者及家属熟知,那么今天就告诉大家一些吞咽障碍患者的喂食方法、饮食质地以及进食过程中的体位。 吞咽障碍患者常因进食困难,摄入的营养不足,常导致营养不良,因此选择什么样质地的食物、多少量、进食餐具及方法都显得至关重要。 饮食指导 图1 吞咽障碍患者的饮食 图2 吞咽食物金字塔 1 饮食分类 对于吞咽困难患者的饮食管理, 首先我们要确定该患者是否要插鼻饲管维持营养,然后考虑经口进食是否要作体位和食物性状改变等代偿方法,如果吞咽器官生理功能异常还要考虑是否需间接训练

甲类研制# 2 及吞咽手法的介入,最后可直接进行进食训练。 首先谈谈食物如何选择与调配。首先保证先易后难,先为患者选择容易吞咽的食物,这类食物具有密度均一,有一定硬度,有适当粘性,不易松散通过咽及食道时容易变形,不在黏膜上残留的特性。对吞咽障碍患者,尤其是口腔期吞咽障碍者使用食物增稠剂可以让食物减慢流速,安全通过咽喉,降低误吸。图1是中国吞咽障碍康复评估与治疗专家共识(2013版)中推荐的食物特点[1]。 日本学者根据患者的吞咽情况将其分级,形象地用一个金字塔的形式,列出不同级别可选择的食物,见图2 。 最后来说一下在饮食中常用到的增稠剂它被用于治疗性进食的食物调配,可使食物质地均匀爽滑,可用于开水、汤、牛奶、果汁、中药等不同饮品快速增稠,减少呛咳,以达到安全进食,降低误吸风险的目的。此外,增稠剂还用于吞咽障碍临床评估,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测出适合患者的粘稠度。用于吞咽造影和咽腔测压。 饮食制作 搅拌机搅拌食物制作浓稠食物方法:把所需食物混合,用搅拌机搅碎,调制成各种粘稠度的流质食物 餐具选择 根据患者的功能情况尽量选择适宜、利于顺利进食的餐具进食,可按下面要求选择餐具: 给患者喂食,应选用羹面小、浅,柄长的匙羹,方便喂食。抓握能力弱的患者可选用手柄粗的餐具,便于抓握稳妥。 体位指导 图3 正确进食体位示意图

吞咽障碍的训练-文档

吞咽障碍的训练-文档

吞咽障碍的训练方法吞咽障碍的定义:是指被吞咽的食物经口腔进入到胃的过程中出现了障碍。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道阔约肌或食道功能受损,由此产生进食困难。 吞咽障碍的危害: 可以导致营养缺乏,饥饿;吸入性肺炎,气道阻塞.严重的导致窒息。 吞咽障碍的治疗: (1)间接训练:不用食物针对功能障碍进行的基础训练。(2)直接训练:使用食物的同时并用体位.食物形态等补偿手段的摄食训练。 (一)基础训练(间接) 目的及特点:预防费用性功能低下;改善相关器官的运动及协调;为经口腔进食做功能性准备;不使用食物,安全性好;适用于轻重度患者。 1.颈部放松——头颈部过度紧张,会妨碍舌及口腔周围肌肉的运动,降低吞咽能力及咳出误咽物能力。 操作方法:点头.仰头.左右转头.耸肩动作。 注意事项:动作需缓慢。 2.口腔周围肌肉的训练 (1)口唇闭锁训练: 缩拢口唇,发wu音,维持5秒;口角向两侧,发yi音;闭紧口唇,发eng音,维持5秒,重复5次,发u,i,增加唇运动;发p,b快速进行唇的张开与闭合;唇无力·用示指或冰棒快速叩击上下

唇;双唇含压舌板,做唇抗阻训练。 吹肥皂泡,吹口哨,吹气球训练;在口唇涂不同食物,如奶酪,鼓励患者闭唇,抿食物;患者口含纽扣,试图拉出,双唇抗阻紧闭;面对镜子练习微笑,噘嘴,呲牙动作,练习唇在各个方向的运动;治疗师用手拨开患者紧闭嘴唇。 (2)下颌运动训练 牵张治疗:在上下牙之间放软硬适中物品;咬肌高度紧张时,按摩紧张的肌肉;下颌左右移动,维持5秒,重复10次;夸张咀嚼动作,重复10次;张口发啊,快速闭合,重复10次;下颌抗阻训练,在张开和闭合时加阻力。 K点刺激:目的-促进张口,促进吞咽反射建立。适应症—假性球麻痹不能张口。 (3)舌体运动训练: 舌肌瘫痪,被动牵拉,诱发舌运动,如利用棒棒糖诱发舌前方,左右,上下运动;主动前后,左右,上下运动;舌前伸口外,维持五秒,重复5-10次。舌尽量贴近硬腭向后回缩,维持5秒,重复5-10次。 快速的伸缩舌,重复5~10次;张口,卷舌运动,重复5~10次;舌尖向左右运动,各维持5秒,重复5~10次;舌尖舔唇一周,重复5~10次。 (4)颊部力量训练 治疗师手向外上方牵拉口角;指尖或冰棒叩击面颊,感觉刺

洼田饮水试验+吞咽训练方法

洼田氏饮水试验及吞咽功能训练 开展洼田饮水试验的原因 吞咽障碍 优点: 1.明确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 2.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 3.避免不必要的留置胃管 4.及早予置鼻胃管鼻饲能有效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洼田饮水试验方法 洼田饮水试验——日本学者洼田俊夫提出的,分级明确清楚,操作简单,利于选择有治疗适应症的患者,并要求患者意识清楚并能够按照指令完成试验。

洼田饮水试验方法 患者端坐,喝下30毫升温开水,观察所需时间喝呛咳情况。 1级(优)能顺利地1次将水咽下 2级(良)分2次以上,能不呛咳地咽下 3级(中)能1次咽下,但有呛咳 4级(可)分2次以上咽下,但有呛咳 5级(差)频繁呛咳,不能全部咽下 正常:1级,5秒之内;可疑:1级,5秒以上或2级;异常:3~5级注意问题: 1.无需告诉患者正在做测试,以防紧张。 2.饮水量要准确。 3.饮食指导。

评估结果: 3级:给予指导自行吞咽训练 4级:给予吞咽训练及指导自行吞咽训练 5级:留置胃管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吞咽障碍消失,饮水试验评定1级 有效:吞咽障碍明显改善,饮水试验评定2级 无效:吞咽障碍改善不显著,饮水试验评定3级以上 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法 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法:学者提出3种能减少误吸的条件,根据患者需要条件的多少及种类逐步分级,分为1~6及,级别越高吞咽障碍越轻,6级为正常。 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法 评定条件:帮助的人,食物种类,进食方法和时间。

1级:任何条件下均有吞咽困难和不能吞咽; 2级:3个条件均具备则误吸减少; 3级:具备2个条件则误吸减少; 4级:如选择适当食物,则基本上无误吸; 5级:如注意进食方法和时间基本上无误吸; 6级:吞咽正常。 吞咽训练 吞咽——是不同肌肉在神经支配下协调完成的生理过程。 引发吞咽障碍的病理机制:主要与吞咽、迷走和舌下神经的核性或核下性损害产生的真性延髓性麻痹和双侧皮质或双侧皮质脑干束损害产生的假性延髓性麻痹有关。 吞咽障碍 临床特征主要包括: 异常的唇闭合和舌运动 口清除能力的减弱

吞咽障碍的治疗

吞咽障碍的治疗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 一、病因 吞咽障碍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可发生于不同部位的吞咽时咽下困难。吞咽障碍可影响摄食及营养吸收,还可导致食物误吸入气管而患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危及生命。康复训练是改善神经性吞咽障碍的必要措施。 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吞咽障碍,如:口咽腔、食管肿瘤等占位病变,化学性烧灼伤,咽部肌无力等。 吞咽时,食物被置于口腔的前中部,然后唇闭合,颌的闭合是成人吞咽动作的开始。 而吞咽阶段可分为:(1)准备期,食物由唇、齿、颌、舌、颊肌、硬腭、软腭分别嚼碎和操纵;(2)口腔期,此期舌上的食物被主动送至口腔后部,舌将食物压入咽部;(3)咽期,食物由咽部运送至食管。这是一种反射活动;(4)食管期,食团因重力及食管蠕动顺食管进入胃中。 二.治疗措施 吞咽障碍的治疗主要以非手术为主的康复治疗,包括:1.改善食物的物理性状,以利吞咽。如:选择糊状食物等;2.面部及咽部肌肉的功能康复训练,包括:感觉刺激、口面部肌肉训练、呼吸训练、吞咽肌运动协调训练、吞咽技巧训练等;3.咽部肌肉的刺激。包括冷、热、电刺激;4.进食体位的调整;5.中西医治疗;6.针灸治疗;7.心理治疗。

(1)康复评估 1.洼田饮水试验:先让患者喝下30毫升水,然后观察和记录饮水时间、有无呛咳、饮水状况等。并记录下病人是否会有一下情况: 饮水试验分级及判断标准 分级判断 I 可以一次喝完正常:I级,5秒钟内完成 II 分两次以上喝完,无呛咳可疑:I级,5秒钟以上完成,II级III 能一次喝完,但有呛咳异常:III/.IV V 级 IV 分两次以上喝完,且有噎呛 V 常常呛住,难以完全喝完 整体评估的内容还需要针对以下问题:是否对食物有认识障碍是否有入口障碍进食所需时间及吞咽时间送入咽部是否存在障碍经咽部至食道是否存在障碍与吞咽有关的其他功能是否异常 (2)行为治疗 1.改变吞咽姿势:改变吞咽时的姿势,其原理是在吞咽食团时,让患者改变身体或头部的某种姿势,即可解决吞咽障碍的症状。包括,侧方吞咽和转头吞咽、空吞咽与交互吞咽、低头吞咽、从仰头吞咽到点头吞咽。 2.感觉促进综合训练:患者开始吞咽之前给予早期感觉刺激,使其能够及时吞咽,称感觉促进法。感觉促进法包括:

吞咽障碍常规

内科篇第十二章中西医结合科护理常规第一节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一、吞咽障碍患者护理常规 (一)评估及观察要点 1.患者入院后进第一口水或食物前,必须有吞咽障碍的评估。但急性期患者应病情相对稳定(氧饱和度>90%),主管医师允许后进行。 2.评估之前,应向患者或家属说明目的及主要内容,以获得全面的理解和配合。尤其应申明检查或治疗中及后期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如:呛咳、吸入性肺炎、窒息;局部黏膜损伤、出血、疼痛、感染等。 3.3天内发生过误吸或有吸入性肺炎患者时旁边应有吸痰器备用。同时应在具备临床急救技术的医务人员监护下进行。 4.吞咽障碍初筛检查:评估患者有无意识障碍,有意识障碍,吞咽障碍筛选阳性。清醒者首先观察姿势控制能力:能坐:采取坐位,准备饮水实验;不能坐:选择侧卧位小心测验。其次还应询问是否有吞咽困难病史。 5. 洼田饮水实验--吞咽障碍最常用最快捷评估法:观察患者喝下30ml温开水所需时间及呛咳等情况。1级(优)能顺利地1次将水咽下;2级(良)分2次以上,能不呛咳地咽下。 3级(中)能1次咽下,但有呛咳;4级(可)分2次以上咽下,但有呛咳;5级(差)频繁呛咳,不能全部咽下。结果判断:1级为正常;2级为可疑有吞咽障碍;3级及以上则确定有吞咽障碍。3级给与指导自行吞咽;4级给与吞咽训练及指导自行吞咽训练;5级留置胃管。 6、症状评估:患者经口进食时需随时评估患者是否有呛咳、流涎、咀嚼困难、口中有残物、反复吞咽、吞咽时头部过度运动、吞咽前后水浊音或喘息声等吞咽障碍症状。 7、吞咽障碍严重程度评估表: 吞咽评分安全食物质地损害程度 0 任何事物均不安全极重度 1 唾液重度 2 蛋羹、糊状食物严重 3 蜂蜜样食物中度 4 饮料质地、白水轻度 5 固体食物吞咽困难极轻度 6 耐受所有质地食物正常 二、护理要点 1.轻中严重度吞咽障碍患者若经口进食应注意:①、体位:一般躯干与地面45°或以上角度;躯干30°仰卧位,头前屈;偏瘫者偏瘫侧垫起,喂食者位于健侧;不能坐起者,健侧卧位。②喂养方法:尽量让患者自行动手。喂养时一次性量适当,忌过多,过少。③环境:安静,有抢救条件④进餐器具:推荐使用表浅勺子(量可控,勺体触压刺激吞咽反射) 2、重度及以上不能进口进食患者:鼻饲肠内营养;胃或肠造口营养;经皮(腹腔)内镜十二指肠造口术,外科胃造口术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