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教育应用读书笔记

网络教育应用读书笔记

网络教育应用读书笔记
网络教育应用读书笔记

网络教育应用读书笔记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05专升本教育技术姜艳丽(学号:XX17918)

书名:因特网教育资源利用(网络教育应用丛书)作者:祝智庭读书时间:XX年12月

一内容简介:《因特网教育资源利用》重点介绍了因特网教育资源的利用方法对因特网教育资源的评价标准和因特网教育资源的相关法律知识。具体内容如下图:

二简评

由于时间关系我只将全书仔细通读了一遍其中的许多细节尚待于今后的阅读中多加体会和理解。在阅读全书的过程当中我对”因特网教育资源的评价”一节印象颇深。一来是因为”因特网教育资源评价”这方面的内容是个新生事物处于起步阶段;二来是因为我通过本书对”因特网教育资源评价”的论述与分析对因特网教育资源评价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不仅是因特网教育资源评价就是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对教育资源评价这方面的工作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所

以我就以”因特网教育资源评价”这一块内容为切入点谈一些我对”因特网教育资源评价”的浅显的理解。

我认为对”因特网教育资源评价”是必要的因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成为了人们信息来源的途径之一作为一个全球性的信息资源网络internet提供的信息种类齐全数量很多但是由于internet改变了传统媒体信息发布和评价的过程缺少了必要的编辑出版这一至关重要的质量检测环节致使网络上传播的信息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所以在利用internet上的教育资源时进行评价是必要的。

通过我的学习和理解我认为在选择所需要的信息时需要考虑到以下几点:首先要看这一信息是否由专业人事或正式机构发布的要保证我们接受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发布的时间对于有些学科来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如果是在很多年前发布的信息对于一些更替周期很快的学科来说就要考虑他的正确性这是对信息时效性的要求;第二要看这一信息的广度和深度是不是符合我们的自身的层次要求。例如我们需要一篇关于植物生长的论文那么小学课程中的有关植物生长的一些介绍就不适合我们用来参考;第三就是要看提供这些信息的网页的连接速度是否很快界面是否友好有无空链或死链。这些都是我们使用网络信息所需要

的最基本的客观条件;最后就是要看提供信息的网页是否可以长期稳定连续的提供信息。

以上是我在阅读本节之后总结归纳得出的结论在本书中作者明确清晰系统的分析了对”因特网教育资源评价”的标准和阶段以及评价的方式让我对这部分内容有了充分的了解并总结归纳成为自己的东西。

三小结

”因特网教育资源评价”这块内容为之后的基于因特网的学习基于资源的教学开发和给予因特网教育资源的教育研究的学习奠定了一些基础。学过此节内容后我们在学习基于因特网的学习基于资源的教学开发和给予因特网教育资源的教育研究这些内容时我们会考虑到我们所运用的资源是否符合”因特网教育资源评价标准”的相关内容这样可以使我们在因特网上所提供的信息更具有可靠性和可用性。

长期以往周而复始我们每个人都能够自觉遵守这些标准那么无论是因特网的教育资源还是其他资源都得到了净化提高。所以学习本节不仅仅是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今后传播信息的原则和收集信息的方法。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

如意!

网络教育应用基础选择题

网络教育应用基础选择题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于1996年曾提出了一个所谓的(2)纲领可供选择答案: 1.信息高速公路发展 2.教育技术行动 3.京都协议 4.网络教育 在网络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方式不包括2 可供选择答案: 1.纯粹的Web交互 2.面对面的提问 3. 利用asp,jsp 4.Web编程技术表单 网络教育过程中包含的因素可以分为:(3) 可供选择答案: 1.教育者、学习者、计算机网络 2.教育者、学习者、教育信息 3.教育者、学习者、计算机网络、教育信息 4.网络教室、电子点名系统、在线考试系统、课程学习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开展教学活动也有缺点,表现在:( 1) 可供选择答案: 1. 教师必须适应网络时代非线性思维的要求 2.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3. 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学习 4. 实现资源共享 网络教育过程的主体是:(2 ) 可供选择答案: 1.教育者 2.学习者 3.计算机网络 4. 教育信息 网络教育的一个特征表现在师生处于(3 )状态 可供选择答案: 1.通信 2.教学 3.分离 4.讨论 在网络上实现所谓的“网上学校”属于网络教育的(1 )可供选择答案: 1.虚拟功能 2.共享功能 3.检索功能

4.服务功能 网络教育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4 ) 可供选择答案: 1.幻灯投影技术 2.知识爆炸 3.经济高速发展 4.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技术 在美国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面向中小学的教育资源就是网上K-12,其中的字母K 表示的是(3) 可供选择答案: 1.网络 2.中小学 3.儿童 4.信息高速公路 1998年,(2)提出“因特网宣言”,通过实现5个新目标来进一步完善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 可供选择答案: 1.比尔·盖茨 2.阿尔·戈尔 3.史蒂夫·鲍尔默 4.理查德·贝卢佐 在20世纪早期和中期,远程教育技术(如打印机、收音机和电视)的特征是( 1 )。 可供选择答案: 1.单向传输,师生交流少 2. 双向传输,师生交流频繁 3.单向传输,师生交流频繁 4.双向传输,师生交流少. 中国目前的远距离教育的特点不是( 4 )。 可供选择答案: 1.着点多 2.覆盖面广 3.收听收视率高 4. 教育是双向的 下面关于现代远程教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4 )。 可供选择答案: 1. 下面关于现代远程教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2. 它有相互访问、直接双向交流的特点。 3.它的教学内容、题材和手段更广泛。 4. 它只满足社会上需要再教育的各类人员的需要。 下列哪一项不是校外学习中心点承担的任务:( 3 )。 可供选择答案: 1.招生宣传、协助招生、学生选课 2.教材发放、学费交纳、课程辅导(部分学校要求)

西交09春学期传热学课堂笔记-奥鹏教育

西交09春学期《动力测试技术》第四章拓展资源 引言 温度是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应用极为普遍又极其重要的热工参数。无论是在动力、机械、化工、冶金、制冷以及电子、医药、食品、航天等工业部门,还是国防、科学研究领域里,都有大量的温度测量问题。可以说它是国民经济各部门都必不可少的的。那么究竟什么是温度?用什么方式来表示温度?我们如何衡量温度的高低?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测温方法有哪些?本章将为我们一一解释这些问题。 一、温度、温标及常用测温方法 ①、摄氏温标 ②、国际温标

③、华氏温标 华氏温标规定纯水的冰点为32度, 沸点为212度,两点间等分为180格,每小格为华氏1度,记为1℃ 。 华氏温标、摄氏温标、国际温标三者间的变换公式为: )32(9 5 -= F C ; 15.273+=C K 上述公式中,C —摄氏温度; F —华氏温度; K —国际温度。 2.常用测温方法

二、热电偶温度计 1.热电偶测温原理 由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组成的闭合回路,当两导体A和B的两个结点处温度不同时,则回路中产生热电势。热电偶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工作的。 2、热电偶的基本定律 A 、中间温度定律 应用热电偶实际测温时,工作端和参考端有时会很长。根据中间温度定律,可以用补偿导线连接加长热电偶。在一定范围内(0℃--150℃)补偿导线具有和所连接热电偶相同的热电性质。 若热电偶与动圈仪表配套使用时,如果冷端温度比较恒定,测量精度要求不高时,可将动圈仪表的机械零点调至热电偶冷端温度,这相当于在输入电势之前就给仪表输入一个补偿热电势。见下图。

B、中间导体定律 回路中加入第三种导体,只要加入的导体两端温度相同,则对回路的热电势没有影响。 根据中间导体定律,可以用开路热电偶对液态金属或金属壁面测温。具体应用见下图。 3.标准化热电偶 标准化热电偶指已大量生产和使用,工艺稳定,性能符合专业标准或国家标准,具有统一分度表的热电偶。

网络教育应用期末复习资料

网络教育: 网络教育是指以计算机网络、卫星通信网络和电信通信网络为介质,在以多媒体网络课程为核心的学习资源构建的网络教育环境中展开教学与学习活动进程的教育组织形式。 网络教育应用 是研究网络教育现象和规律以期对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过程提供全面指导的一门课程。它是网络技术、教学论、学习论相互交叉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涉及到计算机科学、通讯技术、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诸多的学科领域,体现出了明显的跨学科性。 网络教育应用是从属于教育技术学的,从其研究内容看网络教育应用是为了促进教学和学习而对网络教育资源和网络教育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与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网络的教育技术学本质属性 1.教学媒体观-网络是一个多人管理的混合型媒体 2.学习资源观-网络从本质上讲就是一个支持教与学的资源库 3.认知工具观-网络属于外部认知工具 4.学习环境观-网络是一种潜在的学习环境 网络教育的学习理论基础 在网络教育应用学科形成的过程中,有两条线索清晰可见: 起推动作用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 起引导作用的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理论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理论 认知灵活性理论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 1.认知灵活性理论重要指导建构主义思想的定义:“建构主义假设每一个学习者必须个别地、有选择地去建构自己的知识,每个学习者都有一个用来建构知识的‘工具箱’以便解决现实环境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而其他学习者或教师的角色是提供有关的环境、提出挑战及提供有关的支持以便能够帮助学习者进行知识的建构。 2.认知灵活性理论对知识领域的划分 认知灵活性理论是基于认知学习理论设计学习环境的一个概念模型,它的目的是促进复杂或非良构领域的高级知识的获取。 美国心理学家斯皮罗根据知识的复杂性,将知识划分为良构领域(Well-structured Domain)的知识和非良构领域(Ill-structured Domain)的知识。 良构领域的知识,是指有关某一主题的事实、概念、规则和原理,它们之间是以一定的层次结构组织在一起的。 非良构领域的知识则是将良构领域的知识应用于具体问题场景时而产生的,即有关概念应用的知识。非良构领域的知识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概念的复杂性二.实例的不规则性 3.认知灵活性的含义 认知灵活性理论继承了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即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以自己的方式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认知灵活性是指学习者通过多种方式同时建构自己的知识,以便在情景发生根本变化的时候能够做出适宜的反应。这个定义的含义是学习者在学习复杂和非良构领域的知识时,要通过多维表征的方式才能够完成对知识意义的建构,才能够

网络规划设计师学习笔记

网络规划设计师学习笔记 第1章.计算机网络规划与设计知识 设计基础 1.1网络基本元素 我从XXX网站下载一部电影,这一愿望得以实现,主要依靠一下网络元素的有机结合。 1.2 网络互联设备 作为网络规划师,我们着重关心的不是电影的质量,而是各种互联设备的质量。比如它们的优缺点、工作原理、使用场合等。这些都是网工的基础,不懂的看书P274-278 和第1章的相关内容。 1.3 网络性能 这个很重要,如果不能给客户一个直观的网络性能参数的描述,他们很难采用你的方案,所以,大多数网络改造项目的建议书上,先是用一堆量化的技术参数对你现有网络进行彻头彻尾的“批判”:你的网络啊,响应时间像蜗牛那么慢;链路利用率像失业率那么高,可靠性像党员的党性那么差… 随后就是对他所设计新方案的美妙畅想… 所以下面这些参数要熟记于心,常出于口,才能证明你不是一个白丁规划师。如果在你的规划书中没能找到一个下面的词汇,那你就等同于被捞上来的鱿鱼了,更别说要通过这次考试了。 ● 响应时间、延迟 响应时间指从客户端发起一个请求开始,到客户端接收到从服务器端返回的响应结束,这个过程所耗费的时间。它是评估网络用户体验的关键值。如果点击一幅美女图片,当意淫了半天它还没有出现,这是所有男人都不能容忍的。数据传输的过程就像小溪中的流水,遇石石拦遇沟沟挡,数据经过每一个设备每一条链路都会造成延迟,如:经过网卡有网卡延迟;经过链路有链路延迟(二层交换环境下的局域网内习惯叫物理介质延迟);跨过路由器,穿行广域网叫网络延迟;各种服务器要处理得产生服务器延迟。至于轮询延迟和等待时间只在多个终端通过通信集中器的网络环境里提到,这些延迟加起来就构成了响应时间。书上把网络结构分成多个层次来讨论延迟问题,有点简单问题复杂化了。 ●利用率(CPU利用率、链路利用率) 利用率是个左右逢源的技术参数。例如,某公司把升级网络系统提上日程,让你来评估现有网络并作出规划方案。如果你发现其某些网络设备(路由器CPU等)的利用率或链路利用率徘徊在百分之一二十左右,你可以给出结论:网络结构不合理,部分网络设备和链路利用率太低,造成网络资源浪费;而如果你发现设备CPU利用率或链路利用率平均在百分之七八十左右,你就可以说:目前网络利用率太高,过于繁忙,不能及时处理突发业务。然后你就可以给出一个利用率平均在40%左右的网络新方案,特点就是:架构布局合理,网络利用率动态变化平稳,同时又有很大的扩展空间来容纳业务流量的增加。 ● 网络数据传输率 传输率没啥好说,记住书上P284表中内容吧,虽然有些已经过时或压根就没有推广应用。但也请记住它们吧,技术也是需要有历史的,记得有一哥们提起网络就说:当年,俺用14.4K的猫上DOS下的外挂中文BBS,两夜等来一个回帖,热泪盈眶啊!听起来特有沧桑感,特厚重。另外,一些典型的应用对网络带宽的要求,比如数字音频(如网络电话)得1~2Mbps;压缩视频(视频会议、在线影视)得2~10Mbps;非压缩视频(如高端的视频监控系统,一般不应用于通信领域)就得:1~2Gbps。这些得有印象,如果老板让你做套视频会议系统,你非要拉条2M的ADSL来搞,那你就弱智了。(题外话:奉告职场中的朋友们一句话,能把事情办好,可以多花钱;多花钱,也要把事情办好!) ● 吞吐量

网络教育应用基础

《网络教育应用基础》课程2013-2级期末大作业 题目以及参考答案 友情提醒:本课程考试为大作业——提交纸质作业。请先下载作业题保存,打印在A4纸上,使用黑色墨水手写完成作业,在期末考试时提交给学习中心) 要求独立完成。对于出现的雷同卷及打印卷一律记“ 0 ”处理!!! 学习中心专业层次学号姓名 _成绩 __ 一、单项选择题:(10%) 1.下列不是网络学习资源的是:() A中国数字图书馆 B纸质教材C中国期刊网D网上报纸 2、远程教育的一个特征表现在师生处于()状态。 A、通信 B、教学 C、相对分离 D、讨论 3、在网络上实现所谓的“网上学校”属于网络教育的() A、虚拟功能 B、共享功能 C、检索功能 D、服务功能 4.在20世纪早期和中期,远程教育技术(如收音机和电视)的特征是()。 A、单向传输,师生交流少 B、双向传输,师生交流频繁 C、单向传输,师生交流频繁 D、双向传输,师生交流少. 5.E-mail地址的格式是()

(A)https://www.doczj.com/doc/5b7354431.html, (B)网址?用户名 (C)账号@邮件服务器名称(D)用户名?邮件服务器名称 二、简答题:10% 1、网络课程的定义是什么?(2%) 答:网络课程就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 是信息时代条件下课程新的表现形式。它包括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网络课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 2、远程教育定义可概括为?(2%) 答: 3.讨论区有哪几个模块及各自的作用。(2%) 答:

网络教育应用基础作业

网络教育应用基础作业2 1.(30.0分)如何通过网上教学平台进行交作业?请写出具体新平台的操作步骤 2.(30.0分)你是如何完成网络课程的“课程内容”学习?请写出具体的新平台操作步骤 3.(40.0分)你认为新的教学平台还要哪些地方需要修改或功能需要优化的? 作业1 1.(35.0分)你是如何进行学院电子邮箱的申请与注册,请写下具体的操作步骤。 2.(35.0分)网络教育与传统的教育相比,有那些显著的特点? 请结合自已的体会针对其中的某一特点进行阐述 3.(30.0分)你为什么要报名参加福建师大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的学习?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业2单选题 (共20道题) 1.(3.0分)在Excel 图表中,使用x轴作为()。 ? A、函数轴 ? B、数值轴 ? C、分类轴 ? D、公式轴 2.( 3.0分)在Word的编辑状态,连续进行了两次“插入”操作,当单击一次“撤消”按钮后( )。 ? A、将两次插入的内容全部取消 ? B、将第一次插入的内容取消 ? C、将第二次插入的内容取消 ? D、两次插入的内容都不被取消

3.(3.0分)在PowerPoint中,改变当前一张幻灯片的布局,应选择"格式"菜单中的命令是______。 ? A、幻灯片版式 ? B、幻灯片配色方案 ? C、应用设计模式 ? D、母板 4.(3.0分)在Excel的电子工作表中建立的数据表,通常把每一列称为一个________。 ? A、记录 ? B、元组 ? C、属性 ? D、关键字 5.(3.0分)访问,其地址的正确写法是______。 ? A、 ? B、 ? C、 ? D、ftp:\\ 6.(3.0分)某台主机的域名为,其中______为主机名。 ? A、public ? B、cs ? C、hn ? D、cn

【软考网络工程师教程-成功笔记】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

【软考网络工程师教程-成功笔记】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 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和发展 1.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 自从有了计算机,就有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 SAGE->飞机订票系统SABRE-I->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信息服务系统。 早期的计算机通信网络中,为了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并减轻主机的负担,己经使用了多点通信线路、终端集中器以及前端处理机等现代通信技术。这些技术对以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以多点线路连接的终端和主机间的通信建立过程,可以用主机对各终端轮询或是由各终端连接成雏菊链的形式实现。 2.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现代意义上的计算机网络是从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建成的ARPAnet实验网开始的。ARPAnet的主要特点是: (1)资源共享; (2)分散控制; (3)分组交换; (4)采用专门的通信控制处理机; (5)分层的网络协议。 3.计算机网络标准化阶段 1974年,IBM首先推出了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NA); 1975年,DEC公司宣布了数字网络体系结构(DNA) ; 1976年,UNIVAC宣布了分布式通信体系结构(Distributed Communication Architecture) 这些网络技术标准只是在一个公司范围内有效,遵从某种标准的、能够互连的网络通信产品,只是同一公司生产的同构型设备。 197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国际标准OSI规定可互连的计算机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遵从OSI协议的网络通信产品都是所谓“开放系统”。 4.微型机局域网的发展时期 1972年,Xerox(施乐)公司发明了以太网,以太网与微型机的结合使得微型机局域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一个单位内部的微型计算机和智能设备互相连接起来,提供了办公自动化的环境和信息共享的平台。 1980年2月,IEEE组织了一个802委员会,开始制定局域网标准。 5.国际因特网的发展时期 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是指由通信线路互相连接的许多自主工作的计算机构成的集合体。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分为两大类,即网络节点和通信链路。

网络教育应用基础

《网络教育应用基础》课程2014-1级期末大作业 学习中心学号姓名_总成绩_ 一、单项选择题:(10%) 1、网络教育的一个特征表现在师生处于()状态 A通信B教学C分离D讨论 2.在20世纪早期和中期,远程教育技术(如收音机和电视)的特征是()。 A、单向传输,师生交流少 B、双向传输,师生交流频繁 C、单向传输,师生交流频繁 D、双向传输,师生交流少. 3.下列不是网络学习资源的是() A、中国数字图书馆 B、纸质教材 C、中国期刊网 D、网上报纸 4.下面关于现代远程教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既保留了传统电教的形象生动、也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等特点。 B、它有相互访问、直接双向交流的特点。 C、它的教学内容、题材和手段更广泛。 D、它只满足社会上需要再教育的各类人员的需要。 5.网络教育过程中包含的因素可以分为:() A、教育者、学习者、计算机网络 B、教育者、学习者、教育信息

C、教育者、学习者、计算机网络、教育信息 D、网络教室、电子点名系统、在线考试系统、课程学习系统 二、填空(10%) 1、每门网络课件分为___ ___版和____ _____版,两个版本的课件内容大致相同,区别在于:一是____ ; 二是_ 2、按照网上讲授形式划分,讲授模式可以分为和 两种。 3、网络教育可分成三类。第一类是____,第二类是_,第三类是_______。 4、网上教育是利用因特网来开展的远程教育,它结合了__ 如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是因特网在教育上的一个重要应用。 三、简答题:(10%) 1.远程教育定义可概括为?(2%) 答: 2.请写出福建师大网络教育学院远程教学平台域名、电子邮件服务系统域名。(2%) 答:

西门子系列课程笔记

西门子系列课程: -S7 PLC(十天); -ProfiBus DP(2-3天); -工业以太网Ethernet(2-3天); -WinCC/WinCC Fexible(5天); -6SE70 CUVC(交流传动)/CMVC(直流传动)(5天)/基础、故障诊断 -S120交流传动(5天) -PCS 7(10天) -TDC(10天) 6/26:Day 1 -------------------- Rack n: 机架; Slot n: 模块所处的槽号; PS:Power Supply 电源,S7-300时,组态电源可以允许不配置,但实际24V电源一定要提供; CPU:中央处理器; SM:Signal Module信号模块,数字量DI,DO,模拟量AI,AO; CP:Communication Peripheral通讯接口模块; FM:Function Module专用功能模块; FRCE:Force强制信号; BATF:Battery Fault后备电池故障; SF:System Fault系统故障; SUSF:Bus Fault总线故障; INTF:Internal Fault系统内部故障; EXTF:External Fault系统外部故障; IM: Interface Module接口模块; * 扩展机架的作用: - 为了解决一个机架上的物理空间的受限,以及最右侧模块的电源信号减弱的问题,采用扩展机架的方式解决; -每个机架上都必须有一个电源配置; -整个系统中,只能有一个CPU来控制所有的模块,地址统一编址; -主机架上是IMS,Sender发送侧,相当于Sever; -扩展机架上是IMR,Receiver接收侧,相当于Client; * SET PG/PC Interface: -SIMATIC Manager-Options-SET PG/PC Interface; -Windows-Control Panel-SET PG/PC Interface; -作用:设置PG/PC的网络通讯接口,告诉S7 Manager系统是通过哪个网络硬件端口、选用哪种网络通讯协议、选用哪个网络传输速率! -往往借助于此工具来进行最基本的网络通讯检测!

网络教育应用复习

网络教育应用 1、什么是网络教育 目前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概念。(1)网络教育是一种手段;(2)网络教育是一种学习方式;(3)网络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4)网络教育是一种后现代教育;(5)综合观点:网络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教育理念,同时还是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即网络教育是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工具所特有的跨时空沟通、互动,共享信息的开放、平等的无中心网状环境来发展学生个性,从而实现以学生个体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从网络教育过程和网络教育环境角度,网络教育是指以计算机网络、卫星通信网络和电信通信网络为介质,在以多媒体网络课程为核心的学习资源构建的网络教育环境中展开教学与学习活动进程的教育组织形式。 2、网络教育与远程教育、终身教育、传统教育的区别 网络教育是远程教育的一种形式;与传统教育比,具有时空不限性。网络教育使终身教育成为一种可能。 3、网络教育发展现状 基础教育领域 “校校通”工程、基础教育资源库建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项目)、教师专业发展 高等教育领域 校园网建设、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精品课程建设(MIT的OpenCourseWare )、各种教学支持平台的应用 远程教育及培训领域 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企业E-learning 4、认识灵活性理论 是美国心理学家斯皮罗提出。知识划分为良构和非良构,认知灵活性理论是针对复杂的非良构领域中学习的本质问题提出来的。继承了构建主义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即学习使学习者者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以自己答方式主动构建内部心里表征的过程。认识灵活性,学习者通过多种方式同时构建自己的知识,以便这情景发生根本变化时候能够做出适宜的反应。学习分为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乔纳森:初级知识学习、高级知识学习、专家知识学习。 5、教育环境 是基于网络这一虚拟空间创设的特殊的学习环境 一种特殊创设的虚拟空间 不仅仅是物质环境,还包含物质之外的其他要素(学习目标、人际关系等) 是一个动态概念,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步变化,并且受其影响 6、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环境的教学内容是什么 (1)以学习者学习活动为中心,围绕学习着的实际需求,创设符合学习者个性化特质的学习任务与活动,提供丰富的参与机会,引导学习过程(2)以充分的支撑性条件集,灵活的辅助和促进学习这的参与过程(3)通过恰当的评价和反馈机制,帮助学习者掌握自己的学习过程,督促有效学习的发生。 7、网络教学环境的内容 8、支撑平台的功能构成 网络教学支持平台、网络学习支持平台、网络教学教务管理平台 9、支撑平台的类型 通用型

2网络教育应用基础

1.网络教育与传统的教育相比,有那些显著的特点? 请结合自已的体会针对其中的某一特点进行阐述。 答:一、更加适合在职成人业余学习需要 校内教育集中于校园进行,其受教育对象主要是具有大致相同年龄和知识程度的学生。它的教育目标是以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主。网络教育则主要适合已经就业的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即满足职业成人对边工作边学习的需求,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网络教育最为适合业余、分散的学习需要。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体系可以较好的实现校外教学的完整过程;其次,任何人,只要具备上网条件即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意接入互联网,并可以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总之,教与学的过程也不一定必须是同时进行的。所以,网络教育最大限度地突破了教育的时空限制,最有利于工学矛盾的解决。 二、以学习为中心与自主学习 校内教育的课堂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首先,教师不能完全照顾到课堂中基础和兴趣不尽相同的每个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听教师的讲授,因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较低;其次,由于局限于校园和课堂,优秀教师及教育资源的施教面受到限制,不能实现最大化利用和资源共享。 而网络教育,一方面,学生能够做到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安排学习计划,自主决定学习时间、地点和选择学习内容。在网络教育模式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个性化和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当然,这也意味着,网络教育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教育资源也得到了充分利用和共享,通过远程传输,同样教育资源的施教能力在空间和时间上被放大了,在不同的时间、有更多的处于不同地域、地点的学生可以学习同一教师所讲授的课程,从而满足了更多求学者的受教育需求。 三、网络课程表现形式生动形象、信息容量大、更新快 计算机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的综合运用,使网络课程表现教学内容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生动形象,这些表现形式包括文字、声音、图表、影像、动画等。网络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多媒体和交互性。一方面,教学内容的表现不再只是枯燥的文字和图表,而是配合有精彩动画、影像和声音;其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只是被动的看和听,还可以参与实际的模拟操作,与教学内容进行交互。总之,将多媒体信息表现和处理技术运用于课程讲解和知识学习各个环节,使网络教学具有信息容量大、资料更新快和多项演示、模拟生动、有益理解等显著特征。 四、双向互动,全交互: 计算机网络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可以实现教学信息和内容的远程传输和资源共享,更重要的是,网络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进行全方位的双向互动交互。这种交互可以是实时的,也可以是非实时的。计算机网络使真正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双向互动、实时全交互成为现实。 五、个性化教学指导: 网络教育运用计算机网络特有的信息数据库管理技术和双向交互功能,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有效的实现途径与条件。一方面,系统可对学生的个性资料、学习过程和阶段情况实现完整的跟踪记录、储存;另一方面,教学和学习服务系统则可基于系统记录的个人资料,进行针对不同学生的个别或个性化学习建议等。 六、数据库自动化教学管理系统: 计算机网络具有强大的数据库信息自动处理功能,这一功能可以被有效地运用于远程教育中的教学管理中。网络教育中,远程学生的咨询、报名、交费、选课、查询、学籍学历管理、作业与考试管理等都可通过网络交互通讯的方式完成并实施自动管理,使网络教育成为最为完整、高效的现代远程教育方式。对我自己来说,工作流动性较大,没有具体的固定时间,根本无法参加校内教育,所以搞网络教育对我非常适合。 2.你为什么要报名参加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学习? 答:远程教育学费低,而且只要2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取得国家承认学历的文凭证书,虽然当时网络教育在社会上的认知度还不如函授教育,但就是在这种一知半解的状态下,我却选择了如今已日趋普及的大众化学习方式——远程教育。我认为正是这种新兴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我的生活,通过远程教育的学习也让我感受颇深,更是受益匪浅。 首先,远程教育的学习,让我节约了不少时间,低廉的学习成本可以说是远程教育最大的亮点。今天的社会人力竞争已进入到了白热化阶段,不提高知识水平、不扩充自身能量,可以说将会即刻失去社会竞争力,而现实因素又决定了像我们这类人不可能再去脱产参加专业理论知识系统的学习,因为我的工作流动性较大,没有具体的固定时间,根本无法参加校内教育。远程教育的出现,却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平台。只要在任何一台能接入英特网的电脑前,通过对一些课件的学习和课程论坛交流,而且学习时间不用固定,因个人工作松闲程度自由安排,用二个字来形容就是“方便”。 其次,网络教育把五湖四海的陌生人聚到了电脑屏幕前,小小网线的两端让志同道合的人即刻变成了同学,在这片无限广阔的信息大海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实际上也在无形之中扩大了人群交往范围,且这种交往也让人与人之间由同学演变成为朋友,甚至业务上的合作伙伴。从这个层面上来讲,远程教育给复杂的人际关系增添了些和谐与亲切,让人们之间互帮互助、互帮互学、互助友爱。远程教育也让我从中结交到了不少新朋友,而且也已逐渐给自己日常的工作中带来了一些便利。 3.你是如何进行学院电子邮箱的申请与注册,请写下具体的操作步骤。

第八章 组网技术(网络工程师笔记)

第八章组网技术 8.1 交换机和路由器 8.1.1 交换机和路由器 1. 交换机的分类 (1)根据交换方式划分: ·存储转发式交换(Store and Forward) ·直通式交换(Cut-through) ·碎片过滤式交换(Fragment Free) (2)根据交换的协议层划分: ·第二层交换:根据MAC地址进行交换 ·第三层交换:根据网络层地址IP进行交换 ·多层交换:根据第四层端口号或应用协议进行交换 (3)根据交换机结构划分 ·固定端口交换机 ·模块化交换机 (4)根据配置方式划分 ·堆叠型交换机 ·非堆叠型交换机 (5)根据管理类型划分 ·网管型交换机 ·非网管型交换机 ·智能型交换机 (6)根据适用范围划分 ·接入层交换机 ·汇聚层交换机 ·核心层交换机 2. 交换机的性能参数 (1)端口类型 ·双绞线端口 ·光纤端口:SC端口(Subscriber Connector)可提供千兆位数据传输速率,用“100 b FX”标注 ·GBIC端口:交换机上的GBIC插槽(Slot)用于安装吉比特端口转换器(Giga Bit-rate Interface Converter ,GBIC),GBIC模块是将位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的热插拨器件·SFP端口:小型机架可插拨设备(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 , SFP)是GBIC的升级版本 (2)传输模式 ·半双工(half-duplex) ·全双工(full-duplex) ·全双工/半双工自适应 (3)包转发率:也称端口吞吐率,指交换机进行数据包转发的能力,单位为pps(package per second) (4)背板带宽:是指交换机端口处理器和数据总线之间单位时间内所能传输的最大数据量,标志了交换机总的交换能力,单位为Gbps:总带宽=端口数X端口速率X2(全双工)(5)MAC地址数

网络教育应用章节习题复习

第一章绪论 网络教育:从网络教育过程和网络教育环境的角度出发,可以认为网络教育是指以计算机网络、卫星通信网络和电信网络为介质,在多媒体网络课程为核心的学习资源构建的网络教育环境中展开教学与学习活动进程的教育组织形式。 网络教育应用:网络教育应用是研究网络教育的现象和规律以期对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过程提供全面指导的一门学科。 阐述网络教育应用的学科性质和主要内容 网络教育应用的学科性质:网络教育应用是研究网络教育的现象和规律以期对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过程提供全面指导的一门学科。它是网络技术、教学论、学习论相互交叉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从属于教育技术学。从其研究内容看网络教育应用是为了促进学习而对网络学习资源和网络学习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与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网络教育应用的研究内容:1学科的本体研究;2对网络教育环境下教师与学习者的研究;3网络教学与学习过程的研究;4网络教育资源和网络教育支撑系统设计与开发的研究;5网络教育的教学模式研究;网络教育的评价研究等。 第二章网络教育应用的理论基础 认知灵活性:认知灵活性是指学习者通过多种方式同时建构自己的知识,以便在情景发生根本变化的时候能够做出适宜的反应。 十字交叉形:十字交叉形是斯皮罗提出的认知灵活性理论关于学习的方法。这一方法的图解如图 2.2 所示。其中 a.b.c.d及其指向o的箭头表示在不同背景或主题中对知识的理解,o表示最终的理解。从o指向a.b.c.d的箭头表示知识可以迁移到不同的情境中去。椭圆表示不同背景中对知识的理解相互影响。 认知灵活性超文本:斯皮罗在认知灵活性理论的基础上对传统意义的超文本进行了重新设计,设计出来的超文本学习环境被称为认知灵活性超文本。 论述认知灵活性理论对网络教育应用的支持作用 认知灵活性超文本提供的是构成知识序列的知识单元,以及围绕该知识序列进行组织的探索环境,这能有效促进学习者反复进行建构型思考。 认知灵活性超文本中预定的知识范围通常局限于大致描述应如何对该领域进行思考的一些标志和起点,并把侧重点放在它们的灵活性上,而不是结构与应用的刻板性上。 认知灵活性超文本允许学习者超越预定结构,通过选择补充概念、命题和案例分析进行用户定制。 第三章网络教育应用的技术基础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将对网络教育产生怎样的影响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网络教育最重要的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构成了网络教育的物质基础。网格技术、下一代 Internet 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等的发展必将促进网络教育向着更加灵活、方便、快捷、可移动等方向发展。同时将会更好的实现网络教育中的资源共享,真正实现在线教学,增强交互性。 分析流媒体技术在网络教育中的不同用途 流媒体是一种可以使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文件能在 Internet 及 Intranet 上以实时的、无需下载等待的方式进行播放的技术。其关键技术是压缩编码技术。流媒体技术对网络教学的最大贡献是实现了网上实时内容的同步传输和播放,从而可建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实时交互的网络教学。 (实时同步教学方式的实现;异步教学方式) 第四章网络教学与学习环境 1.学习资源概念的形成经历了:ACD A、媒体 B、学习支持 C、媒体环境 D、学习资源 2、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活动可分为 ABD A、知识学习 B、问题解决 C、情感习得 D、策略学习 阐述网络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 构成网络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包括5个方面:基于网络的智能教学系统、基于网络的题库系统、基于网络的学习评价系统、基于网络的交流与协作系统、基于网络的辅助工具系统。 阐述网络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 主动性原则、社会性原则、情境性原则 说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活动种类:知识学习、问题解决、策略学习;

2018年继续教育网络教育应用作业及部分答案

ID号姓名考室座号成绩 说明:①请将本作业题目用A4纸打印出来,并用手工书写完成(答案用打印、复印的,作业成绩以0分计); ②请在现场集中考试结束后,将本作业随同考卷一并提交; ③课程的作业成绩与考试成绩均要取得60分以上,该课程的综合成绩方能取得合格。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以下哪种幕布素材最适合多人观看?(A) A、白塑 2.多功能一体机的功能有哪些(D) D、打印,扫描,传真 3.网络教育资源中,(B )是核心。 B、 4.MOOC对“理想课程”的重现,没有体现在以下哪个方面:(D) D、课堂免费 5.移动学习的本质特征是:(D) D、是 6.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是一种在移动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A ) A、双向交流 7.下面那个不是制作网页的技巧?(D ) D、页面字数要少 8.Dreamweaver中,插入直接打开邮箱的超链接的代码为(D)。 D、Mailto 9.教育设备采购应该注意的内容,不包括下面那个选项(C )。 C、尽量买好的 10.一名中学生物老师在上课时想要直观的给学生展示一个青蛙标本,请问他需要用到哪种教育技术设备(C )。

C视频展台 11.在使用Dreamweaver时,在浏览器中调试或预览的快捷键是:(D ) D、F12 12.网络教育的一个特征表现在师生处于(C )状态 C、分离 13.在Dreamweaver中,下面关于拆分单元格说法错误的是:(D ) D、拆分单元格只能是把一个单元格拆分成两个 14.MOOC的特点不包括((略)C) C、高通过率 15.一张幻灯片文字一般应该为几行?((略)C ) C、5-7行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 1.网络教育 1、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计算机网络、卫星通信网络和电信通信网为介质,充分发挥网络的各种教育功能和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优势,向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一种网络教和学的环境,传递数字化内容,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面授教育活动。 2.数字化学习(e-learning) 2、数字化学习是一个将数字化传递的内容同(学习)支持和服务结合在一起而创建的有效学习过程,也是通过应用信息科技和互联网技术进行内容传播和快速学习的方法。 3.MOOC 3、MOOC 是英文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的首字母缩写,字面意思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中文称为“慕课”。 4.移动学习 4、是一种在移动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 5.网络教育的优势 ①教学时空的立体化 ②学习资源共享化 ③学习方式个性化 ④学习活动合作化 ⑤教学管理自动化

网络教育应用基础简答题

中国网络教育的发展方向。 中国网络教育的发展将继续遵循着“全民学习、终身学习”这个教育理念,充分发挥网络教育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以开放理念,充分发挥网络教育支撑的现代开放教育的发展,必然是信息技术更加广泛的应用以及与教育过程更好地结合突破时空的限制,使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参与学习成为可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一个公共的服务平台,要以公共服务、典型应用、资源共享及公益资源为导向,以新思路、新模式和新手段构建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创新体,探索并实践终身化、网络化合开放式的继续教育发展新模式。 网络如何促进教育更好地展开? (1)课堂上使用电脑能否调动学生的兴趣,能否真正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有待进一步调查证实。(2)如果教育工作者能够有效地运用电脑游戏到教学中,将会对学生的一些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对游戏不加以引导和控制,则会对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3)电脑网络的便利使得学生互相抄袭功课,阻碍学生用头脑、组织的思维能力的发展。(4)国际互联网络的一些负面影响易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等产生不良影响。总结如今网络教育面临的问题。 (1)课堂上使用电脑能否调动学生的兴趣,能否真正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有待进一步调查证实。(2)如果教育工作者能够有效地运用电脑游戏到教学中,将会对学生的一些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对游戏不加以引导和控制,则会对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3)电脑网络的便利使得学生互相抄袭功课,阻碍学生用头脑、组织的思维能力的发展。(4)国际互联网络的一些负面影响易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等产生不良影响。网络教育与传统的教育相比,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其一,网络是巨大的教育资源库,并且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资源对教育的重要性事不言而喻的。其二,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性为学习者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在网络教学系统中存储着大量数据、档案资料、程序、教学软件、兴趣讨论组、专家组等各种教学信息,而网络中的每个学习者可以共享各种信息资源,这是其他任何一种媒体和技术手段所无法做到的。其三,网络教学信息是由教育专家、优秀教师和计算机人员共同开发的,学生可以得到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任一学科和领域的知识信息,得到世界上任一位专家学者的指导,使每一位学习者都能得到均等的受教育的机会,不再会受到学校水平、教材、教师能力的限制。 名词解释:远程教育 “远距离教育是教育致力开拓的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里,在整个学习期间,学生和老师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学生和学习集体也在整个学习期间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技术媒体代替了常规的、口头讲授的、以集体学习为基础的教育的人际交流;学生和教师进行双向交流是可能的。它相当于一个工业化的教育过程。” (1)教师与学生分离,即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处于“准永久分离”状态,但分离程度不一。(2)教学组织的作用,即远程教育提供的是一种制度化的教育,这与学生个别学习是有本质区别的。(3)技术媒体的使用,技术媒体的应用为远程教育提供了机械的或电子的交流方式:印刷、、交互电视、录像和计算机等。技术媒体把准永久性分离的学生和教师联系起来并传递教学容,使学生从中受益。(4)提供双向通信,强调双向通信是将远程教育与教育技术区别开来的重要因素。(5)学习与学习群体的分离,在整个学习过程期间,准永久性地不设学习集体,结果人们通常不在集体中而是作为个人在自学,为教学的目的或社会性需要,有可能召开必要的会议。(6)工业化。 同电视广播等媒体相比,说说因特网主要的教学特点和功能 ①因特网信息传播速度迅速,无地域国界的限制,特别适合于进行远距离的教学。②信息传

物流信息技术读书笔记

班级:10物流管理姓名:刘洪云学号:1013121026 《物联网核心技术_RFID原理和应用》的读书笔记 利用一周的时间把这本书读完了,从中学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感觉受益匪浅。这本书内容丰富,并且举例新颖。内容由浅入深,全面详尽的介绍了射频技术的基本原理,系统组成以及数据处理算法,通过对应用案例的分析,可以让我们全面了解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 通过阅读这本书,首先我了解了物联网的相关内容。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它的英文全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 ,即物与物相联的互联网。它有两层含义: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终端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就是通过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仪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非常重要的技术就是RFID技术,以简单RFID系统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等构建一个有大量联网的阅读器和无数移动标签组成的,比Internet更为庞大的物联网成为RFID技术发展的趋势。本书的分为三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重点介绍物联网的内容。第一章物联网简介介绍了物联网的基本概念,物联网的发展以及体系结构和应用。第二章介绍了物联网的典型构架EPC。EPC系统是在计算机互联网和射频技术的基础上,利用全球统一标识系统编码技术给每一个实体对象一个唯一的代码,构造了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物联网。 第二部分介绍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相关内容。射频识别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它作为无线通信和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完美结合,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IT技术之一,在生产,物流,交通,公共管理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网络教育应用基础在线考核

7、简述题:在网络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可以通过哪几种方式来完成? 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学互动方式主要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学生与资源之间的互动。 师生互动的方式具体可以包括发布作业、点评作业、问卷调查、问题解答、论坛交流、Email交流几种。教学过程中,虽然细节的考虑不可或缺,但教师更为关注的应该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框架结构和问题的开放性,应该尽力营造一个开放的、宽容的学习交流环境,鼓励学生进行互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是教学信息资源的垄断者、知识的传授者和教学过程的主宰者,更多的是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导航者、学生发展认知能力的帮助者、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教学资源的合作开发者。 (1)加强对网络课堂学习过程的控制,以免偏离学习目标。 当学生在应用网络时,由于信息太多,不容易进入学习角色,容易被网页繁多的内容所干扰。网络中过多的信息大大超过了师生可接受的程度。为了防止学生会被其他信息转移学习的注意力,要加强对网络课堂学习过程的控制。 (2)加强在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 在网络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搜集、处理、整合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资源,设计、制作专题网页学生浏览网页、练习作业、通过网络交流意见等,都必须较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操作的技术,所以教师的信息素养制约着网络教学的发展而且要求教师要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根据教学内容寻找网络教学的切入点,让实践活动既轻松活泼又卓有成效。通过了解学生对网络自主、互动学习的意见和要求,了解教师对组织网络教学的体会、经验,为了减少网络环境对教学的负面影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者利用网络来进行交流互动的技能,需从多方面进行改善,既要重视师生与计算机交互,也要重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在自主探索与网上协作环节中注重师生传统的语言和情感交流,才能极大地促进了课程教学中师生多维互动。 (3)改变教学模式,重视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和互动性 教学模式的选择和培养也是教师培训的一项内容。首先对信息技术本身进行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另外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不仅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信息素养和创造能力的养成。 以《安全科技概论》课程为例,我们采取的是以下的互动教学方法,提高与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互动教学。利用多媒体的演示系统帮助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案例进行分析,就事故原因进行讨论,制定预防措施。随时接受学生的反馈信息,通过调查问卷、答疑讨论、邮箱答疑等方式,重视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让学生分析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减少网络课堂给学生带来的枯燥感。适量布置作业及时批改,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定期发布在线测试,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度,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坚持写教学笔记,教师们共同对网络教学的实践进行探讨和总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