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山首钢马兰庄铁矿有限责任公司马兰庄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工程

唐山首钢马兰庄铁矿有限责任公司马兰庄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工程

唐山首钢马兰庄铁矿有限责任公司马兰庄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工程
唐山首钢马兰庄铁矿有限责任公司马兰庄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工程

XX首钢马兰庄铁矿XX公司马兰庄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中材地质工程勘查研究院

2010.1

1.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XX首钢马兰庄铁矿XX公司是首钢总公司和XX市人民政府联营创建的国有股份制企业,为首钢矿业公司重要的矿产品原料供应基地之一。矿石保有资源储量1.50633亿t,矿石SFe平均品位27.69%。现露天采矿规模达为300万t/a,选矿规模达250万t/a,精矿产量为80万t/a。

按照《XX市矿产资源规划》和《首钢矿业公司“十一五”规划》,结合XX 首钢马兰庄铁矿XX公司自身制定的增产扩容的发展目标,XX首钢马兰庄铁矿XX 公司拟进行改扩建——露天转地下开采工程,对白马山采区实施地下开采,对沙河山采区进行露采境界优化并在后期与白马山采区共同实施地下开采。改扩建工程的实施将加快国有矿山建设(含改扩建)步伐,为首钢矿业公司大量的铁矿石原料,缓解首钢集团铁矿石供应紧X状况,有力地促进迁安市乃至XX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2产业政策、规划的符合性

改扩建工程符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中的相关要求,符合《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和《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的相关要求。

改扩建工程符合《XX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XX 省矿产资源规划》、《XX市矿产资源规划》、《XX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中的相关要求。

1.3工程概况

1.3.1现有工程概况

马兰庄铁矿属铁矿采选联合企业,现有职工约1400人。包含两个采场(沙河山和白马山),两座选厂(大选厂、柳选厂),露天开采规模为300万t/a,白马山露天采场开采到-20m水平,已于 2008 年二季度末闭坑;沙河山露天采场开采到-80m水平,今后露天还将继续开采至-248m水平,预计开采11年。

马兰庄铁矿现有两座选厂——大选厂、柳选厂,选矿总规模为250万t/a,其中,大选厂选矿规模为150万t/a,柳选厂选矿规模均为100万t/a,铁精粉总产量为85万t/a。

1.3.2改扩建工程概况

XX首钢马兰庄铁矿XX公司马兰庄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工程矿山总规模为400万t/a,总服务年限为 30 年。前期(前9年,含建设期3年)白马山采场为地下开采,规模为100万t/a,沙河山采场为露天开采,规模为200万t/a;后期全部为地下开采,沙河山、白马山采场采矿总规模可达400万t/a。项目总投资为83439万元,环境保护投资2422.7万元,占工程费用的5.5%。

地下开采的首采地段在白马山矿区,采矿方法为分段空场法和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主要井筒型式:主立井+副立井+主进风立井+回风立井+斜坡道。

中段划分:-200m标高以上中段高度为60m;-218m标高以下中段高度为180m,每个中段间设一个生产副中段。

改扩建工程新建采矿工业场地,其余均依托原有场地及设施。采矿工业场地占地X围属大选厂用地,面积为3.895hm2,本次改扩建不新增征地。采矿工业场

地包括主井井塔,副井井塔,矿石干选设施,副井送风加热机房,副井井口运输设备和材料的窄轨铁路,材料堆场,35kV总降压变电所,坑口服务楼等。

1.3.3改扩建工程污染源分析

改扩建工程运营期产生的主要大气污染源是粉尘和锅炉烟气;污水来源主要为矿井地下涌水、生活污水、机修废水等;噪声主要为设备噪声;固体废物主要有废石、生活垃圾、锅炉灰渣、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

1、废气

改扩建工程运营期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是粉尘和锅炉烟气。

(1)粉尘

1)井下废气

井下生产废气包括井下凿岩、爆破、铲装、破碎等产生的粉尘;爆破产生的炮烟等。

l对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采用湿式作业及爆堆、巷道洒水抑尘;

l矿石破碎在井下坑内破碎站,采用1套湿式除尘设备,处理风量20000m3/h,除尘效率达95%,除尘后废气由回风系统排出地表。

l柴油铲运车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少量CO和NOx;

l爆破使用铵油炸药及2#岩石炸药,炮烟中含有CO和NOx。

通过湿式作业、洒水抑尘减少粉尘产生量,井下粉尘、炮烟等废气通过局部通风,由风井排至地表。

2)、卸矿及干选粉尘

主井地表矿石仓给带式输送机受料点及尾轮通风收尘,总收尘风量22000m3/h,采用1套湿式除尘设备,除尘效率达95%,经15m高排气筒外排。

干选系统转运站滚筒头部及2条输送机受料处通风收尘,总收尘风量30800m3/h,采用1套湿式除尘设备,除尘效率达95%,经15m高排气筒外排。

3)废石场和运输扬尘

废石场的排弃面积和排弃高度逐渐增大,由于没有遮蔽,废石场极易受风蚀,废石场表面未稳定和恢复植被以前,在大风天气,裸露表面起尘量较大,影响作业环境和下风向环境。

为了控制废石场和运输扬尘,对于道路,应采取路面硬化、定期洒水降尘、加强绿化措施;对废石场,应在废石排放过程中定期进行洒水,对于堆放稳定的平盘和边坡要适时覆土碾压,并种植适宜的灌木、草类,减少起尘。

(2)锅炉烟气

改扩建工程选矿工业场地设一座锅炉房,内设4台DZL6-1.25-AⅡ蒸汽锅炉(3用1备),锅炉烟气净化采用高效湿式脱硫除尘器,除尘效率为95%,脱硫效率为50%。锅炉房设1座45m高烟囱,上口直径1.0m,锅炉烟气净化后经烟囱外排。

锅炉污染物排放浓度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的二类区Ⅱ时段的标准。锅炉烟气排放量为8538万m3/a。

2、废水

改扩建工程污水来源主要为矿井地下涌水、生活污水、机修废水等。

(1)矿井地下涌水

矿井地下涌水量为5280m3/d,排入沉淀蓄水池沉淀后,回用于洒水、降尘及选矿生产,多余部分供XX迁安化肥XX作为生产用水水源,不外排。

(2)生活污水

生活粪便污水先经化粪池预处理,食堂排水经隔油池处理后与其它生活污水汇合,经一元化污水处理装置处理,生活污水一元化污水处理装置选用1套SEJ-10型污水处理设备(含提升泵、风机、消毒装置等),处理能力10m3/h,经处理后的污水水质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05)标准,入生产给水系统,回用于生产系统,不外排。

(3)机修废水

机修车间冲洗地面和车辆产生废水,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COD和悬浮物,在机修区建生产废水处理设施,设计处理能力为14m3/h,采用物理处理法处理,处理后的废水循环使用,不外排。

3、噪声

改扩建工程沙河山露采爆破噪声、振动为瞬时噪声源,采矿设备位于露天采场底部,;地采凿岩、爆破、破碎等设备均在地下,对外环境也基本没有影响。

4、固体废物

改扩建工程排弃的固体废物主要有废石、生活垃圾、锅炉灰渣、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妥善处置后对环境影响小。

5、生态环境

(1)土地的占用和功能的变化

本工程为改扩建工程,改扩建后主要为地下开采,开采X围在现有露天采矿X围内,不新增占地,矿区X围内土地利用类型为工矿用地。

地下开采不同于露天开采大面积的地表剥离,且采矿X围内无村庄、耕地等敏感目标,改扩建工程对土地利用功能、地表扰动、破坏小。

(2)水土流失变化

项目达产期形成年开采400万t矿石的规模,每年约有15万t(后期为60万t)的废石排至废石场,堆置的固体废物堆置量逐渐增大,在未稳定前和恢复植被之前,较易形成水土流失,较项目实施前水土流失量有所增加。

(3)生态环境影响

地下开采会导致地表陷落,本工程地采X围与与现有露采X围基本一致,露采坑作为地采废石堆存场,地表陷落对露采坑外的生态环境影响很小。

井下涌水疏干会形成一定X围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对地下水漏斗X围内的植被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植被面积的减少和覆盖率下降将使局部小气候发生变化,使生态系统各级结构相应发生改变。

矿山达到服务年限因资源枯竭而闭坑后,矿区景观格局基本与运营期后期是一致的,由于人为因素的干扰,增加了原山地景观基质的异质性,导致景观格局破碎化程度增加,对生态过程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尤其在矿区这种小尺度X 围情况下,所出现的废石场、尾矿库,都会引起该区新的生态影响,同时,地面设施占用土地的影响依然存在。

改扩建前后污染物排放量变化情况见下表。

灰渣、脱硫石膏量为产生量,综合利用后无排弃量。

1.4环境质量现状

1.4.1生态环境质量现状

1、生态现状调查区内共有林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人工建筑生态系统和采矿迹地生态系统等6种生态系统类型。现状调查区内采矿迹地生态系统面积占26.8%;农田生态系统面积占24.1%;林地、草地生态系统面积占31.4%;人工建筑生态系统面积占11.7%,水域生态系统面积占6.0%。评价区内的植物种类较少,经现场调查矿区内没有国家及省级保护植物种类。

2、评价区内由于采矿活动频繁、人为干扰严重,没有野生兽类出现,鸟类仅发现有乌鸦、麻雀等广布种鸟类、滦河中鱼类较少,评价区内未发现国家及省级保护动物。

3、评价区内有褐土和风沙土两个土类,其中褐土包含褐土性土、淋溶褐土和草甸褐土三个亚类,风沙土包含一个亚类。现状监测结果显示新尾矿库处土壤中的铜和镍有超标现象,其余监测项目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

4、评价X围内土地利用现状为:工矿用地面积最大,占26.8%,其次为农田(24.1%)、林地(19.1%)和草地(12.3%)。

5、调查区内土壤侵蚀以轻度侵蚀为主,占总面积的39.1%,其次为强度侵蚀(22.0%)和微度侵蚀(13.3%)。

1.4.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评价区为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及其修改单(环发[2000]1号)中的二级标准。

本次评价在X官营村(1#)、采场工业场地(2#)和宫店子村(3#)各布设一个环境空气监测点。各监测点TSP、PM

日均浓度超标原因是项目周边铁矿

10

首钢矿业公司近年来资源综合利用的基本情况

关于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召开“尾矿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 盟”成立大会的说明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就是经原国家经贸委批准成立的全国性专门从事资源综合利用的行业组织,由国务院国资委主管,受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科技部业务指导。我公司2006年加入该协会。 2009年该协会邀请尾矿综合利用产业相关单位、大学与科研机构,联合组建“尾矿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我公司2009年加入该联盟,就是该联盟的成员单位。 联盟定于2010年3月23日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及联盟第一届理事会,同期举办“中国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高层论坛”。 我公司就是该联盟的会员单位,免会务费,住宿费自理。会议要求将参加会议人员回执尽快发给她们,请及时安排参会人员。 技术处 2010年3月16日 首钢矿业公司近年来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与实践 一、矿业公司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一)排土场矿石回收技术研究 随着露天采区陆续闭坑,矿业公司资源紧张的矛盾异常突出,严重制约矿业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大石河铁矿排土场共有废石资源3、89亿吨,露天开采受原采矿工艺制约,矿石回采率仅为94、34%,露天开采矿石损失折合矿石约2205万吨,资源潜力巨大,具有充分的回收利用价值。 为了能够充分、合理的回收利用资源,2004年以来矿业公司围绕排土场矿石回收综合利用开展了资源化开发工作。先后进行了排土场开采与矿石回收工艺的研究工作。研制出适用排土场开采、矿石回收

工艺,在大石河铁矿裴庄东排土场实施,成功实现了排土场矿石的高效回收的综合利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 排土场矿石回收采用"粗选与分级精选"新工艺。该工艺流程合理,适应性强,技术、经济指标先进;尾矿库尾砂综合利用采用阶段磨矿、阶段磁选的主体工艺,铁精矿品位达到66%,该工艺具有创新性,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大石河铁矿裴庄东排土场矿石回收投入后,每年可从废石中回收磁铁矿石78万吨(品位>23%),可多产铁精矿19、60万吨(品位66%计),选矿厂年经济效益9128、5万元,同时可减少排土场占地。 2005年以来,矿业公司共建设15条排土场矿石回收生产线,年处理能力达到3000万吨以上。 (二)、尾矿库尾砂综合利用研究 首钢水厂铁矿老尾矿库堆存尾矿砂约有1、05亿吨,尾砂品位达到10、13%,相当于有1064万t的金属铁赋存于尾矿中。为了能够充分合理的回收资源, 自2004年以来,首钢矿业公司自选课题,围绕尾矿砂的二次利用开展了研究工作,通过实施尾砂性质的分析与研究、尾砂再选及分级工艺的研究、尾砂开采及堆存的方案研究与尾砂综合利用工程的设计,成功开发了磁铁矿尾矿库尾砂综合利用工艺,实现了尾矿库尾砂的综合利用。 该项目对尾矿性质进行了综合分析及再选与分级试验研究,确定尾矿再选回收铁金属与生产建筑用砂的可行性。对铁矿选矿厂尾矿库中的老尾矿采用阶段磨矿、阶段磁选的主体工艺,使铁精矿品位达到66%,并对粗选后的尾矿用旋流器分级生产建筑用砂。该项目具有创新性,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唐山首钢马兰庄铁矿有限责任公司马兰庄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工程

XX首钢马兰庄铁矿XX公司马兰庄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中材地质工程勘查研究院 2010.1 1.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XX首钢马兰庄铁矿XX公司是首钢总公司和XX市人民政府联营创建的国有股份制企业,为首钢矿业公司重要的矿产品原料供应基地之一。矿石保有资源储量1.50633亿t,矿石SFe平均品位27.69%。现露天采矿规模达为300万t/a,选矿规模达250万t/a,精矿产量为80万t/a。 按照《XX市矿产资源规划》和《首钢矿业公司“十一五”规划》,结合XX 首钢马兰庄铁矿XX公司自身制定的增产扩容的发展目标,XX首钢马兰庄铁矿XX 公司拟进行改扩建——露天转地下开采工程,对白马山采区实施地下开采,对沙河山采区进行露采境界优化并在后期与白马山采区共同实施地下开采。改扩建工程的实施将加快国有矿山建设(含改扩建)步伐,为首钢矿业公司大量的铁矿石原料,缓解首钢集团铁矿石供应紧X状况,有力地促进迁安市乃至XX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2产业政策、规划的符合性

改扩建工程符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中的相关要求,符合《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和《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的相关要求。 改扩建工程符合《XX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XX 省矿产资源规划》、《XX市矿产资源规划》、《XX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中的相关要求。 1.3工程概况 1.3.1现有工程概况 马兰庄铁矿属铁矿采选联合企业,现有职工约1400人。包含两个采场(沙河山和白马山),两座选厂(大选厂、柳选厂),露天开采规模为300万t/a,白马山露天采场开采到-20m水平,已于 2008 年二季度末闭坑;沙河山露天采场开采到-80m水平,今后露天还将继续开采至-248m水平,预计开采11年。 马兰庄铁矿现有两座选厂——大选厂、柳选厂,选矿总规模为250万t/a,其中,大选厂选矿规模为150万t/a,柳选厂选矿规模均为100万t/a,铁精粉总产量为85万t/a。 1.3.2改扩建工程概况 XX首钢马兰庄铁矿XX公司马兰庄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工程矿山总规模为400万t/a,总服务年限为 30 年。前期(前9年,含建设期3年)白马山采场为地下开采,规模为100万t/a,沙河山采场为露天开采,规模为200万t/a;后期全部为地下开采,沙河山、白马山采场采矿总规模可达400万t/a。项目总投资为83439万元,环境保护投资2422.7万元,占工程费用的5.5%。 地下开采的首采地段在白马山矿区,采矿方法为分段空场法和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主要井筒型式:主立井+副立井+主进风立井+回风立井+斜坡道。 中段划分:-200m标高以上中段高度为60m;-218m标高以下中段高度为180m,每个中段间设一个生产副中段。 改扩建工程新建采矿工业场地,其余均依托原有场地及设施。采矿工业场地占地X围属大选厂用地,面积为3.895hm2,本次改扩建不新增征地。采矿工业场

八大钢企2015年铁矿石自给率普遍在40

八大钢企2015年铁矿石自给率普遍在40 %以上酒钢集团 太钢集团 xx钢铁集团 包钢集团 xx 鞍钢集团(鞍钢+攀钢) 首钢 2011年以来,钢铁行业整体陷入低迷态势,成本上升幅度大于收入幅度是导致钢企毛利润下滑,甚至出现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诸多生产成本中,又以铁矿石价格最具影响力,近几年国际铁矿石价格的大幅上涨使得进口铁矿石这一项就占到总成本的50%左右,国内钢企也一直在努力掌控铁矿石价格话语权。可喜的是,作为全球最大铁矿石进口国,中国对进口铁矿石的依存度已开始下降,2011年我国对进口铁矿石的依存度不到60%。而在2009年,我国对进口铁矿石的依存度高达近70%。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累计生产铁矿石 13.27亿吨,同比增长 27.15%;2011年,我国进口铁矿石总量达到 6.86亿吨,同比增长 10.9%。同时,国内大中型钢企通过开发国内自有矿山,投资海外矿企,使得铁矿石自给率进一步提高。2013年酒钢铁精矿产能650万吨酒钢集团主要围绕加快提升镜铁山矿生产能力和周边矿的整合力度开展工作,2011年,酒钢选烧厂估计全年完成综合铁精矿产量348万吨、烧结矿产量663万吨、球团矿产量94万吨。当年,酒钢集团实现生铁产量 781.35万吨,按照1吨生铁需消耗

1.6吨成品矿来测算,集团公司铁矿石自给率接近30%。2011年,镜铁山铁矿已具备年产原矿800万吨生产能力,随着该矿对桦树沟和黑沟两个矿区的扩建,再加上目前镜铁山周边铁矿40万吨原矿产能,到2013年酒钢原矿产能将突破千万吨大关。同时,肃南宏兴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选矿厂正在加紧建设,2013年投产后可处理原矿600万吨,年产铁精矿270万吨。届时,酒钢铁精矿年产能预计提高至650万吨左右。 太钢铁矿石自给率突破60%太钢拥有尖山铁矿、峨口铁矿、袁家村铁矿等自备矿山。2011年太钢自产铁精矿561万吨,比2010年增产10万吨。其中,尖山铁矿贡献最大,全年为太钢高炉炼铁精选出343万余吨“高精粉”。2011年,太钢集团实现生铁产量 809.37万吨,按照1吨生铁需消耗 1.6吨成品矿来测算,集团公司铁矿石自给率达到 43.32%。太钢铁精矿自给量今年将再增230万吨,可使集团公司铁精矿粉自给率突破60%。据悉,今年新增的200万吨矿粉将来自于袁家村铁矿,该矿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计划年内陆续投产。该项目设计年采剥总量8580万吨,选矿年处理量2200万吨,年产铁精矿粉 741.8万吨,矿山服务年限40年。此外,峨口铁矿露天转地下采矿工程设计合同已于去年年底签订,工程设计规模为原矿750万吨/年,相当于新建一个与现在峨口铁矿规模相当的地下铁矿。这两个矿山项目全面投产后,将为太钢新增1000万吨铁精矿产能。 集团规划国内外资源掌控量达80亿吨2011年,河北钢铁集团矿业公司生产铁精粉达到 707.26万吨,突破700万吨大关,创公司历史最好水平。截止目前,公司已取得权属资源 28.282亿吨,获部、省协议出让正在申办权属的铁矿资源 21.86亿吨,铁矿资源掌控总量超过50亿吨,位居国内同行业前列。河北钢铁集团钢铁产能庞大,铁矿石自给率却相对较低,不过随着该集团公司多个

露天转地下开采境界矿柱安全厚度稳定性分析_杨宇江

收稿日期:2010-02-21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8BAB34B0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90401006);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资助项目(50974031);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 -10-0275);教育部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N090301002)· 作者简介:杨宇江(1974-),男,辽宁丹东人,东北大学博士研究生;李元辉(1968-),男,辽宁大石桥人,东北大学教授· 第32卷第7期2011年7月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Vol .32,No .7 Jul .2011 露天转地下开采境界矿柱安全厚度稳定性分析 杨宇江1 ,李元辉1 ,尹国光2 ,韩洪江 2 (1.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沈阳 110819;2.山东黄金归来庄矿业有限公司,山东平邑 273300) 摘 要:以归来庄金矿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期为工程实例,采用F LAC 3D 软件,分别考虑静态和动态载荷,对预留境界矿柱的安全厚度展开分析·在动载时,采用常用的三角形波模拟爆破施工荷载,得到爆破振动作用下不同厚度境界的振动速度和应力的分布规律·根据两者之间的统计关系,并结合岩石的抗拉强度准则,分析了不同厚度境界矿柱发生破坏的临界振动速度·计算结果表明:垂直方向振动速度和拉应力最大值之间为线性关系,可采用质点最大振动速度作为安全判据·当矿房跨度分别为8,10和12m 时,在动载作用下,最小安全厚度分别为8,14和18m · 关 键 词:采矿工程;境界矿柱;爆破荷载;数值模拟;振动速度 中图分类号:T D 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3026(2011)07-1032-04 Stability Analysis of Boundary Pillars Safety Thickness for Transition from Open Pit to Underground Mining Y ANG Y u -jiang 1 ,LI Yuan -hui 1 ,Y IN Guo -guang 2 ,HAN Hong -jiang 2 (1.Schoo l of Resources &Civil Engineering ,Nor theaster n U niversity ,Shenyang 110819,China ;2.G uilaizhuang G old M ine of Shandong Gold G roup Co .,Ltd .,Pingyi 273300,China .Cor responding author :YANG Yu -jiang ,E -mail :yy j -y angyujiang @https://www.doczj.com/doc/5c10899457.html, ) A bstract :Based o n the conditions of open pit and underg round mining of Guilaizhuang gold o re ,the stability of different thickness boundary pillars w as assessed with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static load and dynamic load ,respectively ,by using softw are of FLAC 3D .Under dynamic load ,blasting construction load was simulated with usual triangular w ave ,the vibratio n velocity and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law s of different thickness w ere then achieved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al relationship and the tensile strength standards of rock ,the threshold vibration velocity for the boundary pillars w ith different thickness w 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e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ertical vibration velocity and the maximum tensile stress is linear .The m aximum vibration velocity of a particle can be used as the safety criterion .When the o re room span is 8,10and 12m ,under the dynamic loads ,the minimum safety thickness is 8,14and 18m ,respectively .Key words :mining engineering ;boundary pillar ;explosive load ;numerical simulation ;vibration velocity 在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矿山中,为了保证过渡期的产量衔接,可采用露天与地下同时开采的方式 [1] ,此时,需在露天坑底与地下采场间预留一 定厚度的境界矿柱·但是境界矿柱也会给地下开采的安全带来隐患,如境界矿柱过薄,易造成境界矿柱突然间塌落,对作业人员和设备产生极大的 威胁;因为矿柱回采率低,贫化率大,境界矿柱如果过厚又会造成矿产资源的浪费,同时增加掘进工程量和投资[2-3];而坑底的爆破作业是露天开采中不可避免的,这势必对境界矿柱的稳定性产生影响·为此,本文以山东黄金归来庄矿业有限公司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期为例,采用FLAC 3D 软

智慧矿山考察报告

智慧矿山考察报告 智慧矿山考察报告【内容摘要】 一、首钢矿业智慧矿山建设现状, 1、采区设备,国内首次应用阿特拉斯电脑台车、国内首次研制成功乳化炸药井下混装车、碎石台车固定式碎块作业模式取消井下二次爆破, 2、井下电机车自动驾驶,杏山铁矿将传统电机车重新设计改造,自主研发信集闭系统,在放矿溜井中安装激光定位设备,将振动给矿机的操作远程集中控制,在地表设立远程操作台,使用电机车远程遥控系统,完成井下电机车自动运行系统,在电机车无人驾驶的基础上,杏山铁矿破碎机至主井提升实现全自动连锁运行、自动报警和故障自动停机,从箕斗井下装矿至地表卸矿全流程自动运行, 3、杏山铁矿有18条皮带,10个转运站,总长2300米的皮带,主控室集中控制、一键式启停车、布料小车自动布料、废石破碎后回收矿石、生产道砟和建筑用材、资源综合利用,全部实现了无人值守,确保安全高效。 一、首钢矿业智慧矿山建设现状 1、采区设备国内首次应用阿特拉斯电脑台车、国内首次研制成功乳化炸药井下混装车、碎石台车固定式碎块作业模式取消井下二次爆破。

2、井下电机车自动驾驶杏山铁矿将传统电机车重新设计改造,自主研发信集闭系统,在放矿溜井中安装激光定位设备,将振动给矿机的操作远程集中控制,在地表设立远程操作台,使用电机车远程遥控系统,完成井下电机车自动运行系统。 在电机车无人驾驶的基础上,杏山铁矿破碎机至主井提升实现全自动连锁运行、自动报警和故障自动停机,从箕斗井下装矿至地表卸矿全流程自动运行。 3、杏山铁矿有18条皮带,10个转运站,总长2300米的皮带,主控室集中控制、一键式启停车、布料小车自动布料、废石破碎后回收矿石、生产道砟和建筑用材、资源综合利用,全部实现了无人值守,确保安全高效。 4、斜坡道交通控制系统杏山铁矿斜坡道全长2500米,设计为单行线,为了防止上下车辆发生拥堵,采用斜坡道交通控制系统,设计采用34个信号灯,车辆使用定位系统,根据车流量实现全自动控制,对于危险品运输车辆实现监控定位功能。 5、风水电等生产保障系统杏山铁矿对于井下通风系统,排水系统,供电系统进行远程集中操作,在井上设有调度集中控制室,设备运行集中操控,数据自动采集,运行过程状态实时监控,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自动报警。风水电保障系统能减少井下操作人员数量,保证系统安全经济高效运行。 6、安全生产指挥中心生产组织与集控操作职能合并、生产组织管理与控制一体化。

1.首钢矿业公司杏山铁矿实施方案

附件1 “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 科技强安专项行动 (金属非金属矿山领域) 试点示范 实施方案 (首钢矿业公司杏山铁矿) 安全监管总局规划科技司 2015年12月

- 2 -

一、试点示范概况 1.企业基本情况。 (企业性质、所属行业领域、主要经营范围、产量、营业额等。)首钢矿业公司杏山铁矿地处河北省迁安市木厂口镇,在册职工678人,前身是首钢矿业公司大石河铁矿的一个露天采矿车间,为开发深部矿产资源,2006年7月开始露天转地下开采,2011年7月底建成、投产。开拓方式为主副井、斜坡道联合开拓,井下采用两翼对角抽出式通风系统。采矿方法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分段高度18.75m,进路间距20m。杏山铁矿坚持创新引领,综合运用三网融合技术、无线定位技术、远程遥控技术,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的高度融合。初步建成集开拓掘进、回采爆破、提升碎运、通风排水、喷浆支护为一体的全流程现代化地下矿山。2014年5月,在国内首家通过了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地下金属矿山数字化建设示范工程”验收。 2.试点示范环节基本情况。 (机械化自动化改造的关键环节、重点部位情况。) (1)机械化、自动化建设基本情况。 杏山铁矿在建矿之初,首钢矿业公司本着建立一流现代化地采矿山,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好首家露天转地下开采矿山,为今后地下开采积累经验、培养人才。一是设备选型立足国内外一流,对比、选择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地采设备,为实现地采本质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充分运用自动化、信息化手段,强化地下开采过程控制,完善安全保证体系,把杏山铁矿建设成为示范矿山。 ①坚持“机械化换人”,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设备设施。 杏山铁矿现有各类设备设施610台套。35台单体设备中,进口设备有27台,占77.1%。其中:主井采用箕斗提升,JKM- 4×6E型提升机,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自动控制系统;矿石破碎选用瑞典山特维克生产的CJ815颚式破碎机;开拓掘进使用瑞典阿特拉斯公司生产的6台281掘进台车;出矿使用美国卡特公司生产的5台R1300G 井下柴油铲运机;穿孔设备使用瑞典阿特拉斯公司生产的5台1354中深孔凿岩台车,回采出矿使用瑞典山特维克公司生产的4台1400E 电动铲运机;喷浆支护采用芬兰挪曼尔特公司生产的1台1050 WPC混凝土喷射台车、3台水泥罐车,锚网支护使用 - 3 -

露天转地下开采技术

技术市场 一、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特点 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矿山通常是矿体延伸较深、覆盖层不厚、多为中厚或厚大的急倾斜矿床,由于这类矿床初期采用露天开采,具有投产快、初期建设投资少、贫损指标优等优点,但当露天开采不断延伸后,这些矿山逐步由露天开采向地下开采过渡最终全面转向地下开采。因此,要求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矿山,在进行露天转地下开采的设计时,应统一全面规划,既要考虑地下巷道的利用,同时在向地下开采过渡时,地下开采也应尽可能利用露天开采的相关工程和设施等有利因素,使矿山产量和经济效益保持稳定。 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矿山,整个矿山的开采期一般要经过露天开采期、露天与地下联合开采的过渡期和地下开采期三个阶段,在考虑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开采工艺及工程布置时,必须研究与矿山矿床赋存条件及开采技术条件相适应的开采强度和生产能力,以求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使矿山的基建投资减少25%~50%,生产成本降低25%左右。 露天转地下开采有如下几个特点: 1.过渡期长,补勘、规划和技术攻关须先行。一般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矿山的交替时间称为露天转地下开采的过渡期。在过渡时期内,露天与地下开采是同时进行的。因此,要做到地质勘探工作先行,总体规划工作先行,转地下开采技术难题先行。 2.地压复杂,专题研究须展开。在露天转地下开采的条件下,形成了一个露天开采、境界矿柱和挂帮矿开采、主矿体地下开采的统一采空区,而且其形状十分复杂。通过有限元的方法找出应力分布规律,位移容易发生的区段,采动对边坡稳定的影响等。有条件还可以进行露天坑底回填岩石附加压载对边坡及坑底应力分布产生有利的影响,地下开采顺序优化等的计算研究工作。 3.露采工程与地采工程须有机地结合。凡是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矿山,在进行露采和地采设计时,应相互利用露天和地下开采各自的特点,使露采工程和地采工程有机地结合,相互利用。主要工程有开拓工程、排水工程、工业场地和废石场。 4.涌水量大,防洪排水措施须周密。露天转地下开采的上部为一残存的露天深凹盆地,汇水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露天降雨径流直接影响地下排水,给地下生产造成危害。为了使雨季径流之洪水不至于全部泄入露天采场盆地,减少对井下生产的威胁,转地下开采设计时,应反复踏勘现场,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防洪排水措施。 二、矿区地应力测量技术 地应力指存在于地层中的未受工程扰动的天然应力,主要由自重和地质构造运动形成的。岩体的初始应力状态对地下工程、坝基基础、矿山工程等设计及稳定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原岩的非均匀性,以及地质、地形、构造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等方面的影响,使得我们在描述原岩应力状态及其变化规律时,遇到很大困难。但随着实测资料的不断增加,人们对原岩应力的认识已经不断深入。 测量原始地应力就是确定存在于拟开挖岩体及其周围区域的未受扰动三维应力状态,这种测量通常是通过一点一点地测量来完成的。随着地应力测量工作的不断开展,各种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也不断发展起来,目前各种主要测量方法有数十种之多,而测量仪器则有数百种之多。根据测量原理的不同,可将测量方法分为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两大类。直接测量法是由测量仪器直接测量和记录各种应力量,并由这些应力量和原岩应力的相互关系,通过计算获得原岩应力值;间接测量法是借助某些传感元件或某些介质,测量和记录岩体中某些与应力有关的间接物理量的变化,通过已知的公式计算岩体中的应力值。 三、露天转地下开采技术 国内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矿山在工艺技术上主要特点是:联合穿爆井下出矿采矿工艺、露天漏斗法采矿工艺、井下穿爆露天出矿工艺等,转入井下开采后采矿方法多采用无底柱崩落法和有底柱崩落法,岩石覆盖层厚度在15~20m。采矿工艺在衔接过渡期实现露天与井下联合开采,露天按预订方案保持一定生产能力并在合理的年限(3~5年)内闭抗,衔接过渡期采矿工艺采用中深孔分段空场法,采矿工艺使得露天转井下平稳过渡,露天结束时井下生产能力更好。 井下开采技术条件非常复杂,在采矿工艺中不得不考虑空区的存在,由于采空区具有不规则、宽度和高度有限、包含在矿体中的共性,在布置采场之前先做好空区探测和防水作业,在此基础上,灵活地布置矿房和矿柱,尽量避免在矿柱中出现空区,工艺参数的选取不拘泥于完整矿床的开采模式。回采工艺尽可能地利用空区作为爆破自由面,简化了拉槽工艺。在采矿工艺过程中处理了群采空区,化解了采空区所带来的危害。形成了探空、采矿、处理空区工艺的系统化。 井下开采技术条件非常复杂,在采矿工艺中不得不考虑空区的存在,由于采空区具有不规则、宽度和高度有限、包含在矿体中的共性,在布置采场之前先做好空区探测和防水作业,在此基础上,灵活地布置矿房和矿柱,尽量避免在矿柱中出现空区,工艺参数的选取不拘泥于完整矿床的开采模式。回采工艺尽可能地利用空区作为爆破自由面,在采矿工艺过程中处理了群采空区,化解了采空区所带来的危害。形成了探空、采矿、处理空区工艺的系统化。 参考文献 [1]彭涛,露天转地下开采对矿岩稳定性影响的研究,武汉理工大学,2003,11 [2]王龚明,任凤玉,张永亮,大型深凹露天转井下深部开采技术研究,中国矿业,2005,7 浅析露天转地下开采技术 王俊虎 (山西焦煤霍州煤电集团白龙煤矿) 摘要:本文对露天转地下开采对矿岩稳定性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有效的矿山安全管理有助于矿山企业科学减灾及经济效益的提高。 关键词:露天地下开采安全 306 现代营销

露天矿山自动调度系统软件操作手册

GPS卡车调度系统 调度系统软件操作手册北京速力(首钢矿业)科技有限公司 2013年5月

一、数据处理程序使用说明 数据处理程序主要功能负责系统数据的解码及组合。分析各个矿车及挖机传上来的数据,同时将指令传送给各个终端。根据实际情况实时更新。 二、电子地图程序使用说明 电子地图软件是基于Delphi6.0环境,利用MAPx5.0而开发的平面地图。在地图上面标出了位置固定的破碎站、排土场、停车场;位置相对稳定的挖机;运动的矿车以及采场道路等目标。电子地图是采矿调度系统中用于显示生产组织过程相关内 容的地理信息系统。 该系统主要是根据现场采集的矿车、挖机卫星定位信息,人工采集输入的破碎站、其它卸车地点、加油站、停车场、交叉路口的位置信息,采场矿车运行路线等信息,在电子地图上随机实时显示。为调度及有关人员提供采场全局或局部的变化情况。 一、系统主界面使用 上半部分为本系统实际使用的菜单。鼠标单击菜单中任意一项,系统都会执行响应 功能。 下半部分为采场相关信息的实际展示。图中用代表挖机,旁边响应文字注明挖机号;用“▲”代表卸料点,旁边响应文字注明地点;用“↑”代表矿车,旁边响应文字注明车号。符号及文字的颜色根据各自的作业情况分为黑色、蓝、粉红、绿、浅蓝色、红五种颜色,分别代表空车、硬岩矿、软岩矿、废石、和故障矿车。 电子地图主界面 1、当前地 图 当前地图 1)采场当 前地图 当在地图缩放 操作过程中出

现地图界面过大、过小或偏离显示、偏离采区中心位置后选择‘采场当前地 图’之后自动恢复初始位置和大小。 2)隐藏采场道路 选择此项操作可以隐藏掉采场的道路,只剩下挖机、矿车、卸点、道路节点等固 定目标。 3)选取采区中心 此项操作可以把选择的点位作为采场的临时中心。 4)写入采区中心 6)运行目标选择 运行目标选择查询 此项可以选择运行矿车运行方向查询。例如:可以查询所有派给1#挖机的矿车; 所有派往破碎站的矿车等。 3、历史回放 历史回放 历史回放包括: 选择矿车回放、 装硬岩矿作业

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前期高效开采方案

第21卷 露天转地下开采在矿业市场是广泛存在的问题,也是矿业市场长足发展而需要解决的问题。正由于矿体的赋存条件和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大部分露天开采的矿山,不可能用露天开采将矿床一次采完,而多数矿山是上部用露天开采,之后过渡到地下开采,或者是在露天开采转地下开采过渡期间的联合开采。目前我国应用较为广泛的即为露天转地下联合开采。为了实现稳定产量或者产量波动不大,一般采用不停产过渡,露天产量逐渐减少,地下产量逐渐增加,直至露天开采结束,地下开采达到设计产量,这段交替时间成为露天转地下开采的过渡时期。黑山铁矿在完成了多年的露天开采之后,将转入地下开采,本文以黑山铁矿为例,研发出一套露天转地下高效开采技术方案。 1矿区概况 黑山铁矿为河北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的下 属矿山,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31km 处,地属承德县高寺台镇王营村管辖,面积1.58km 2。黑山铁矿为岩浆侵入型大型钒钛磁铁矿床,用露天开采至+650m 水平,+650m 之下转入地下开采。地采范围内矿石总储量2190.51万t ,其中650m 标高以下0~28线之间1873.02万t ,0线以东及28线以西230.83万 t ;650m 标高以上境界外86.66万t 。黑山铁矿矿区 内共查明大小矿体46个,其中以Ⅰ号采场的1号和2号矿体规模最大;其次是Ⅱ号采场的3#、6#、8#矿体为中等规模。地采设计应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设计生产能力100万t/a 。 2矿区开采条件 2.1 矿区工程地质特征 黑山铁矿矿体围岩分两类,一类是斜长岩类, 多作为高品位铁矿石的直接围岩,矿体与围岩界限 收稿日期:2012-07-16 作者简介: 南世卿(1958-),男,教授级高工,采矿工程博士,河北钢铁集团矿山设计研究院院长,E-mail :nanshiqing@https://www.doczj.com/doc/5c10899457.html, 。 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前期高效开采方案研究 南世卿1,任凤玉2,宋爱东1 (1.河北钢铁集团矿山设计研究院,河北唐山063000;2.东北大学,辽宁沈阳110004) 摘要:本文针对黑山铁矿在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前期遇到的诸多技术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科学技术研究, 解决了采矿方法与地压控制的关建技术难题,研发出适合黑山铁矿条件的露天转地下高效开采技术方案,为黑山铁矿露天转地下产量平稳过渡与地下高效开采提供了技术保障。 关键词: 露天转地下;过渡期;高效开采;方案研究中图分类号:TD85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4051(2012)zk-0343-04 Study on the high efficient method of open pit to underground mining transitional earlier stage NAN Shi-qing 1,REN Feng-yu 2,SONG Ai-dong 1 (1.Hebei Iron and Steel Group mining design Co.,Ltd.,Tangshan 063000,China ; 2.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04,China ) Abstract :Contraposing Heishan iron mine from open pit to underground mining transitional earlier stage many technical issues,This article make many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research,Solve Mining method and pressure control,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 high efficient method which suit HeShan iron mine condition,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open pit to underground mining production smooth transition and the efficient exploitation. Key words:open pit to underground mining;transitional period;efficient exploitation;scheme research 第21卷增刊 2012年8月中国矿业 CHINA MINING MAGAZINE Vol.21,zk August 2012 露天地下联合开采

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平稳过渡

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平稳过渡 2006-12-1 9:50:44 中国选矿选煤网 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平稳过渡 ——通钢板石矿业公司上青矿考察报告 高战敏 迟淑萍 (鞍钢集团矿业设计院,辽宁鞍山114004) 摘要:露天转地下开采是许多大中型矿山迟早要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板石矿业公司上青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平稳过渡的经验以及对眼前山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露天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平稳过渡;经验 中图分类号:TD8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550(2006)03-0029-02 0 引言 露天转地下开采是地表有矿体出露、且矿体埋藏较深矿山和矿体埋深虽不是很大、但地表缺乏足够容量排土场的矿山迟早要面临和解决的一个问题。由于露天开采多采矿少剥岩,甚至只采矿不剥岩和地表缺乏合适排土场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一些矿山的露天转地下开采要提前进行。 20世纪60年代,我国就有冶山铁矿北采区等矿山或采区陆续从露天转为地下开采。近年来,通钢板石沟和首钢石人沟等铁矿也从露天转为地下开采。板石矿业公司上青矿是近几年露天转地下开采工作比较成功的一座矿山。 1矿山概况 上青矿开采对象为矿区的4#、5#和6#矿组.矿体平均厚度约30m,矿石平均地质品位34.11%。原露天开采分为3个采区,分别为老西端、北露天和南露天采区。其中北露天采区始建于1966年。2002年转入地下开采,累计采出矿量1000多万t,转入地下开采最主要的原因是原露天坑帮地形很陡。扩帮露天开采经济上极不合理。该矿地下开采设计生产能力110万t/a,2004年实际产量超过120万t,估计2005年产量为115万t。 2上青矿目前开采工艺系统 2.1矿井开拓运输

学校职工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报告(职代会报告)

学校职工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报告(职代会报告) 坚定目标凝聚力量为把子弟学校打造成矿山文化的品牌而努力奋斗 在首钢矿业公司职工子弟学校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 报告 首钢矿业公司职工子弟学校校长武书育 2011 年 2 月 29 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 一、2011 年工作完成情况 2011 年,子弟学校在永不满足,学习创新,知难而进,追求卓越,科 学严谨,精益求精,乐于奉献,顾全大局矿山精神和文化的浸染下,在公 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围绕领导放心、群众满意、校有特色、质量一流的 办学目标,坚持以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建设高效课堂为核心,以市级 科研课题为平台, 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在全校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 学校发展稳中求进,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高考升学率 100,本科录取率达 9172,文科语文、综合、总分平均分 位居石景山区第一名;中考升学率 9890,总分 500 分以上的学生达 114 名,占全区初三毕业人数的 14。

科研课题 《运用学生成长手册实现学生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 《洋 思教学模式常态化的实践与探索》分别获得矿业公司科技和管理创新二等 奖,子弟学校荣获《北京教育》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石景山区基础教育 课程建设、综合素质评价先进单位及矿业公司六好班子,各项工作得到了 区教委和矿业公司的肯定,为矿山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 一立足实际、创新思路,德育工作实现新突破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德育素养及育人智慧。 通过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拓宽教师德育思路;通过心理专业辅导, 让教师认清自身职业定位;通过法制学习培训,使教师明确法律法规、依 法从教;通过读书交流,提高教师德育素养。 在石景山区德育大赛中,我校七名参赛教师全部获奖。 开展德育课题研究,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年初确立《系统实施德育校本课程,培养矿山学子健全人格》德育课 题,以学生文明礼仪、自信自强、自我管理、社会责任感教育为线索,开 设小学《文明礼仪及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初中《文明礼仪》和《走进首 钢矿山》、高中《规划人生,追求崇高》校本课程。 课题的研究与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德育工作的目标化、系统化和课程 化,实现了对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连贯性教育,促进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形 成,此课题在矿业公司三创经验交流会上交流,产生较大反响,较好地展 示了子弟学校在德育工作方面的创新成果。 拓展德育实践途径,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 深化各学科德育整合, 将德育融入到课程教学中; 加强对晨检、 班会、

2016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评审通过项目

2016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评审通过项目 一等奖(65项)(排序不分先后) 1、2016001 江西城门山铜矿帷幕堵水改性湖泥注浆技术研究华北有色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刘新社、杨显文、韩贵雷、但新民、贾伟杰、李淼清、王云、高学通、薛晓峰、王志奇、于佳维、蒋鹏飞、张凤伟、马履霞、李蕴镭、赵晓明 2、2016002 广西珊瑚钨锡矿成矿规律及其预测研究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桂华成有限责任公司杨明德、王喜绍、徐文杰、敬荣中、周奇明、莫江平、黄家贤、秦来勇、宋甫、李莉、吴小雷、黄理善、刘运锷、王滋平、陶明荣、周守余 3、2016003 贵州省务正道地区铝土矿勘查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地质矿产勘查院、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技术开发交流中心、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三总队、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二总队、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一总队金中国、邹林、莫江平、张力、韩英、谢樨、陈兴龙、张建国、刘玲、赵毅、苏之良、邵拥军、赵远由、尹展、张伦尉、黄杰 4、2016004 后碰撞过程壳幔物质交换与成矿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中色地科矿产勘查股份有限公司王京彬、王玉往、周涛发、龙灵利、张会琼、王莉娟、唐萍芝、李德东、解洪晶、袁峰、石煜、赵路通、邹滔、廖震、孙燕 5、2016005 陕西省山阳县龙头沟金矿深部及外围勘查西安西北有色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山阳纵横矿业有限公司刘新伟、刘勇、王锁太、汪超、王瑜亮、胡西顺、陈富强、薛玉山、冯源、张凯、姬星怡、梁康 6、2016006 中深部开采辅扇引导两翼回风降阻及防雾害冻井技术研究湖南有色冶金劳动保护研究院、中国黄金集团石湖矿业有限公司刘伟强、

(冶金行业)唐山首钢马兰庄铁矿有限责任公司马兰庄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工程

(冶金行业)唐山首钢马兰庄铁矿有限责任公司马兰庄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工 程

唐山首钢马兰庄铁矿有限责任X公司马兰庄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中材地质工程勘查研究院 2010.1 1.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唐山首钢马兰庄铁矿有限责任X公司是首钢总X公司和唐山市人民政府联营创建的国有股份制企业,为首钢矿业X公司重要的矿产品原料供应基地之壹。矿石保有资源储量1.50633亿t,矿石SFe平均品位27.69%。现露天采矿规模达为300万t/a,选矿规模达250万t/a,精矿产量为80万t/a。 按照《唐山市矿产资源规划》和《首钢矿业X公司“十壹五”规划》,结合唐山首钢马兰庄铁矿有限责任X公司自身制定的增产扩容的发展目标,唐山首钢马兰庄铁矿有限责任X公司拟进行改扩建——露天转地下开采工程,对白马山采区实施地下开采,对沙河山采区进行露采境界优化且在后期和白马山采区共同实施地下开采。改扩建工程的实施将加快国有矿山建设(含改扩建)步伐,为首钢矿业X公司大量的铁矿石原料,缓解首钢集团铁矿石供应紧张状况,有力地促进迁安市乃至唐山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2产业政策、规划的符合性 改扩建工程符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中的相关要求,符合《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和《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的相关要求。

改扩建工程符合《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壹个五年规划纲要》、《河北省矿产资源规划》、《唐山市矿产资源规划》、《河北省环境保护“十壹五”规划》中的相关要求。 1.3工程概况 1.3.1现有工程概况 马兰庄铁矿属铁矿采选联合企业,现有职工约1400人。包含俩个采场(沙河山和白马山),俩座选厂(大选厂、柳选厂),露天开采规模为300万t/a,白马山露天采场开采到-20m水平,已于2008年二季度末闭坑;沙河山露天采场开采到-80m水平,今后露天仍将继续开采至-248m水平,预计开采11年。 马兰庄铁矿现有俩座选厂——大选厂、柳选厂,选矿总规模为250万t/a,其中,大选厂选矿规模为150万t/a,柳选厂选矿规模均为100万t/a,铁精粉总产量为85万t/a。 1.3.2改扩建工程概况 唐山首钢马兰庄铁矿有限责任X公司马兰庄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工程矿山总规模为400万t/a,总服务年限为30年。前期(前9年,含建设期3年)白马山采场为地下开采,规模为100万t/a,沙河山采场为露天开采,规模为200万t/a;后期全部为地下开采,沙河山、白马山采场采矿总规模可达400万t/a。项目总投资为83439万元,环境保护投资2422.7万元,占工程费用的5.5%。 地下开采的首采地段在白马山矿区,采矿方法为分段空场法和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主要井筒型式:主立井+副立井+主进风立井+回风立井+斜坡道。 中段划分:-200m标高之上中段高度为60m;-218m标高以下中段高度为180m,每个中段间设壹个生产副中段。

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安全问题探讨

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安全问题探讨 【摘要】随着铁矿资源的不断开采,很多露天铁矿面临着剥采比过大,成本增加的问题,开始逐步由露天转为地下开采。由于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特殊性,开采的安全问题需给以更多的重视。本文阐述了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特点,在特点的基础上对开采中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露天转地下;铁矿开采;安全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共有一百多个大中型露天铁矿,这些大中型的露天铁矿在经过较长时间的开采后,绝大部分已经接近/达到露天开采的最终境界,已经开始进行了部分高陡坡位置的深入开掘,转成地下开采。最近几年,随着资源的减少,露天矿产开采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露天开采转向地下开采的模式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是,我们知道地下开采的工程非常的复杂,很多因素参杂其中,在技术上也有相当的难度,实际开采中可能会遇见很多技术和安全方面的问题。 1、露天转地下开采的主要特点 露天转入地下开采的铁矿,由于前期的露天开采,在这些矿区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生活和生产设施、水电供应网络、维修厂等工业场所。当要进行地下开采时,一定要注意将这些已经完善的设施项目纳入新的开采计划考量之中,使设施能够为接下来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此外,还要对主要开拓工程的位置进行研究,对露天开采中应用的运输设施进行考量。 进行开采工作从露天转向地下的活动,可能会给元岩层带来一定程度的扰动,使原有的平衡状态被打破,特别是在边坡以及顶柱的位置特别容易发生应力集中造成高低压区的出现。由于这些原因,进行露天转地下的工作,首先要对岩体的应力分布情况做出详细的、科学的考量,以便找到解决地压和岩体位移的办法,同时制定出采矿的办法,开采的顺序,设置采矿工作的参数。 地上转到地下,不仅仅是位置的一个改变,他的工作量等同于进行一个新的地下矿山开采,需要一个成熟的工艺流程,要有充分的过渡时间,所以,在露天转地下开采前要进行提前计划、基建开拓,以保证矿山生产持续性的问题。 2、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安全问题 由于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复杂性,常常可能会带来一些安全危害。要保证生产的安全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对露天开采范围内的地下矿房进行位置的考察,得到相关参数以备不时之需;对地下的顶柱进行稳定性和安全度的研究;对露天采坑内的积水应及时排出,防止采坑积水涌入井下;对于矿区四周的围岩要进行有规律的检测。 由于开采铁矿,矿体较厚大,一般会通过无底柱分段崩落的方式进行。但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