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体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浅谈体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浅谈体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浅谈体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试卷(作业)封面(2009 至2010 学年度第一学期)

题目浅谈体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科目运动训练学及其进展

姓名邹学亮

专业体育教育训练学

入学年月2009年9月

浅谈体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邹学亮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体能训练是运动员训练整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运动员训练过程中,既要遵循各项素质对身体的内在要求,也要控制好各项素质协调,有效的发挥,以最大限度地克服不相关因素间的影响,使得身体训练达到最佳效果状态。

关键词:运动员;体能;训练

体能训练是顺利完成各项运动训练的基础,没有良好的体能保证,技能训练、战术训练等必将流于形式;没有高效的体能训练,体育运动竞技能力的提高就难以保证。首先,现代竞技运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求运动员不断掌握最先进的技战术,而作为运动能力?主要因素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项的发展水平,对此起着决定性作用。运动员系统训练延续的过程,就是运动员成长的过程。训练实践证明,人体各项身体素质之间不但存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且各项身体素质本身的改善和提高也存在着自身规律。因此,体能训练内容、方法、手段、负荷量的科学组合并与专项运动训练相结合,是获得体能训练最佳效果的关键。

1 体能训练的意义及作用

体操项目队运动员体能要求较高,想要提高成绩必须有一个良好的体能作基础。体能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的选用,要严格服从于其专项的特点和专项运动能力提高的需要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1)只有通过多年的、系统的大运动量、大强度的科学训练,(三从一大原则)才能全面提高技能,创造出优异的成绩。为运动成绩的提高提供可能。

(2)体能训练的目的实际上是促使运动员有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功能的协调和全面发展,以适应不同项目的不同要求,而这些专项要求只有通过身体训练而又与专项训练紧密结合,才可提供运动员掌握复杂的、先进运动技术、战术的可能。

(3)体能训练是改善和提高人体运动机能,逐步达到专项成绩目标要求极其艰苦的训练过程,这个过程对人的意志品质的锻炼和影响是极其深刻的。通过体能训练反复、多次的运动极限的冲击,克服生理障碍,磨炼体操运动员的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为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创造条件。

(4)在体操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应该促使人体各项身体素质的全面协调的发展,既为专项运动能力的提高打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又能提高运动员整体运动能力的实力水平。

2 体能训练的分类

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一般分为一般身体训练、专项身体训练、专项能力训练。

2.1一般身体训练

一般身体训练是指在体操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运用多种多样的非专项的身体训练手段,提高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的机能水平,促使运动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为专项身体训练打好基础。一般身体训练的目的,是全面协调、发展人体各肌肉群的力量素质,并按照不同运动专项特点的需要,在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按比例发展不同代谢、供能的各种身体素质,以改善运动员有机体的协调能力、运动速度,为形成合理的专项运动技术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促使运动员整体素质、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各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以逐步达到专项身体训练目标和专项成绩目标所需要的神经肌肉的协调能力,承受大负荷训练的机能能力,为专项运动能力的逐步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2.2专项身体训练

专项身体训练就是在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采用与专项有紧密联系又密切相关的专门的身体练习,改善与专项运动成绩直接相关的专项运动需要的素质,以保证掌握合理的专项技术、战术及其在比赛中有效的运用。一般身体训练是专项身体训练的基础。专项身体训练又是专项运动能力改善和提高的基础。随着专项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对一般身体训练所提供的基础及专项身体训练水平的要求也就越高,以适应专项运动成绩逐步提高的要求[1]。

2.3专项能力训练

在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运动机能能力的改善;身体素质的改善;运动技术、战术的改善,比赛心理素质的改善;意志器质的改善;适应能力的改善等都必须严格的服从于专项运动特征和比赛特点的需要。由于影响人体形成专项能力的各个运动因素,既有自身改善和提高的规律,又有整体不同运动因素、不同的贡献比例、不同的综合方法及各自的规律。所以,不同运动专项特征和个人特点,就决定了不同专项能力的训练方法。这就要求训练方法和手段在多年系统训练中不断的改革、完善,才能逐步最大限度的挖掘人体运动的极限

潜力,创造最佳的运动成绩[2]。

(1)肌肉控制力训练借助于健美操的基本技术训练,以实现该项运动对体能的专门要求。

(2)灵敏素质训练灵敏素质在竞技体操中主要表现为身体的协调能力。协调能力是指运动时,机体各器官系统、各运动部位配合一致完成训练的本领。体操是对人体协调能力要求极高的运动项目,在训练中以各关节的灵活运动为基础。

(3)动作力度训练速度力量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就是爆发力,力度训练首先要进行加大肌肉力量的训练。

(4)动作速度训练竞技体操操运动员进行动作速度训练时,必须建立在正确掌握技术动作的前提下,提高动作速度。

(5)身体姿态训练体操的身体姿态是根据现代人的人体与行为美的标准而建立的。

(6)表现力训练成套动作是表现力的基础与载体,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是表现力的两个重要要素。

3 体能训练的方法

在体操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发展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并不是训练的最终目的,其最终目的是提高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创造最佳的运动成绩。因此,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就具有了鲜明的项目特征和个人特点,其身体素质的训练方法,也必然因项目、因人有较大的区别。

3.1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是指训练结构从易到难,训练数量从少到多,训练强度从小到大,训练时间短到长。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不但体现在多年中,还要体现在每个年度训练中和每一个训练周期中。影响循序渐进效果的关键是训练的系统性,即主要训练方法、手段的系统性增加训练负荷的系统性,提高训练强度的系统性,整体训练水平逐步提高的系统性。而且运动员的各个因素,都严格遵循着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才能逐步实现大负荷、大强度的训练,创造最佳的运动成绩。3.2运用超量恢复的规律合理地调节训练负荷

高水平运动员成绩是建立在高水平运动员负荷的基础上的,没有高水平的运动负荷也就没有高水平的运动成绩,运动成绩本身就是比赛负荷强度的直接现。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在高负荷之后必然带来机体状况的下降,也就是机体将

会产生疲劳和过度训练的状态,此时如果继续坚持高负荷的训练,那么带来的必然是伤病和过度训练,结果只能是运动成绩的下降和承受负荷能力的下降。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可以认为“没有恢复就没有负荷,恢复和负荷同等重要”,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说,“恢复比负荷更重要,’运动员的机体在承受各种负荷后,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的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在特定水平或者整体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这表明运动员出现了运动疲劳。实际上,运动员的机体在大负荷刺激后通过合理的调节所获得的能量的超量恢复,是形成体能方面的最佳竞技状态的条件,运用超量恢复规律调节竞技状态应从多方面着手:如利用赛前加大负荷刺激,促使机体出现更大的训一练适应性;利用大负荷刺激后的“减量训练”,促使机体出现更大的超量恢复;根据不同内容、手段,不同负荷及其所消耗的不同能量物质超量恢复的异时性特点,合理地安排最佳竞技状态出现的时间和保持的时间;根据负荷量和强度所产生的不同超量恢复效果和各运动项目在量和强度上的不同特点,合理安排赛前负荷。因此可以运用超量恢复的规律合理调节训练负荷与比赛负荷。

3.3身体训练与专项能力训练一致

身体训练是运动员整体训练中的一个部位,也是专项能力训练不可缺少的训练内容。因此,身体训练必须严格依照专项运动能力的要求进行。与比赛时人体代谢功能一致,用力一致的身体训练,才能促进专项运动能力的逐步提高。专项训练是指提高专项运动能力的训练,是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的高级训练阶段,也是人体参与运动的各因素经过系统的科学训练逐步改善和提高后统一升华的合成训练,具体表现为专项运动成绩的提高。与专项运动能力训练的一致性,是实现逐步加大训练负荷数量,逐步加大训练负荷强度,又是逐步提高训练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运动员整体运动机能协调发展和运动成绩的重要方法。在平时训练中,并不需要一味地去强调体能测试要求,而要合理有效地安排运动员的训练,解决好一般身体素质训练与专项身体训练、身体训练与技战术训练以及身体训练与比赛等关系,一般把身体素质训练作为“准备期”恢复和促进运动员身体状态的手段,或为比赛需要来保持运动员身体处于最佳生理状态而采取的一种练习手段,并要求运动员自觉地、长期地、不间断地进行一般身体素质训练,不是将一般身体素质训练作为课的主要内容来进行训练,而是在技战术训练课中,将体能训练的要求贯穿于整个训练过程,这样不仅能使运动员提高训练兴趣不感到枯燥,而且也能达到体能训练的最终目的。影响最终训练效果的因素很多,就训练而言,

在很大程度上主要取决于身体训练和专项训练结合一致性的程度和各种运动因素运动能力的整体协调水平。其身体训练和专项训练的一致性,主要体现在:逐步增加训练负荷的一致性;训练负荷代谢供能与专项比赛代谢供能的一致性;训练负荷节奏的一致性;整体控制比例的一致性;训练和恢复的一致性。

3.3加强机能储备训练,提高体能水平

竞技体操是集力量、爆发力、柔韧、耐力、协调性与一体的高难度项目,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较高。所以,在运动训练中,教练员应该有意识地提高体操运动员身体机能储备水平,我国的运动员身体机能对运动负荷的承受力还有一定的潜力,这是一个很好的优势,利用这一优势,加大运动负荷和运动强度,这样才能提高储备水平,为比赛作好充分的准备。

要想提高高水平体操运动员的机能储备水平,合理的加大负荷量和运动强度是非常好的措施,但这两者必须要有一个均衡的合理的发展。盲目地追求负荷量而忽视负荷强度是不符合现代训练要求的,也严重的制约着体操运动员的机能储备水平的提升。现阶段训练量己经达到了最高水平,但训练中的训练强度却相对滞后,这导致机能储备水平提不上去,只有在训练中要求训练强度达到或者超过比赛时所要求的强度,才能使运动员的体能水平真正提升。所以,在加强体能训练时,也不要一味进行一些枯燥的身体素质训练,如速度素质的短跑,力量素质的推举杠铃等。因此,要坚持全年的成套动作训练,既有利于提高动作技能,又加强了身体机能储备,提高了体能,能使运动员在比赛中熟能生巧、轻松应付,从而达到最佳竞技状态。

3.4注意训练中间歇时间、训练强度的控制

利用科学方法监控运动量、运动强度和训练周期是否合理,是否有效果。实践证明,训练中重复进行比赛强度的训练,能有效发展有氧和无氧功能系统的能力,加快肌肉神经的传导能力,提高动作的经济性和耐受乳酸的能力,加快清除体内乳酸的速率。加强呼吸系统的机能训练,掌握运动时合理的呼吸方法非常重要,如减少呼吸频率,加大呼吸深度,使呼吸要领适应技术动作变换的需要,有助于提高最大摄氧量在保证有氧能力的基础上,提高队员的耐乳酸能力有利于运动员更好地发挥技术水平。

3.5身体训练与个人特点统一

在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影响训练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身体训练、专项能力训练与个人特点及运动机能改善规律的特点统一的完善程度。教练员必须

在深入全面了解运动员的基础上,制定训练计划,既体现项目特征的训练共性,又充分体现运动员个性的训练特点,两者科学的统一,才能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4]。

3.6整体控制训练

运动员在某一个训练时期,失去整体控制的身体素质运动机能能力的平衡,是导致运动员受伤间断训练,运动技术变异,影响运动成绩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必须给予整体水平提高需要的控制,专项成绩目标需要的控制,才能达到人体各运动机能改善和提高后的新水平的平衡,才能表现高水平的专项运动能力。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运动员基础训练过程及训练计划的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2] 张英波.现代体能训练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3] 张洪潭.运动训练原理新知简述[J].体育与科学,2001(3).

[4] 王兴,司虎克.体能训练基本理论与基本原则的研究[J].中国

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

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 南湖小学高洪林 摘要:本文从体能训练的界定、体能特征和体能训练方法等方面,对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进行了阐述,旨在为教练员制订体能训练计划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与实践帮助。 关键词:排球运动员;体能特征;体能训练 当今世界排球技、战术特点是沿着快速、全面、多变的方向发展,一支排球队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必须做到体能、智能、技术、战术、心理等竞技能力要素的高度协调发展。在以上5个竞技能力要素中,体能是基础,良好的体能将为技、战术的充分发挥提供可能。尤其实行“每球得分制”规则以后,“排球比赛时间缩短,比赛强度和难度提高”[1](P34-38),这对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排协从1996年开始在每年全国排球联赛前对参赛的运动员设定了“助跑摸高”、“20s 连续5次助跑摸高”、“6m×16次网下穿越移动”和“800m跑”4项体能测试项目,规定不达标者不得参加比赛。2004年,排协又根据排球运动发展对体能的新要求,取消了“6m×16次网下穿越移动”和“800m跑”,增加“9m×10次移动”和“100m计时跑”。体能测试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各运动队对体能训练的重视力度。无疑,它对促进和提高我国排球运动员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体能训练的界定 运动训练学者把体育运动项目分为体能类项目和技能类项目,体能训练由此引出。所谓体能训练是“指通过科学地施加专门地训练刺激,使运动员有机体在形态、机能和运动素质等方面都产生良性训练适应地训练过程”[2](P90)。 它突出对人体各器官和机能系统的超负荷适应训练,旨在产生机能和心理适应,以达到提高整体运动能力和培养顽强拼搏精神的目的。因此,教练员应深刻认识到高水平排球运动员更须加强体能训练,提高他们各项身体机能,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及内脏器官的机能,使之能适应排球技、战术发展,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延长运动寿命,和防止伤害事故发生等方面的需要。 2 排球运动员体能特征 排球运动属技能类集体对抗性项群中的隔网对抗性项目。笔者认为,排球运动员的体能特征主要表现为:整体力量、弹跳力、专项速度、运动耐力四大因素。 2.1 整体力量

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一、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 (一)体能的概念 体能即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所表现出的身体能力(physical ability),是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征、机体机能状况、身体素质和身体健康状况的综合体现。 (二)体能训练的内容 体能训练包括身体形态、机能状况、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四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机能状况和运动素质的提高。 (三)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依据 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主要依据排球运动的供能特点以及机体不同供能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 研究显示,排球比赛每个回合的工作时间持续4——30秒(平均约9秒),前后两分之间的恢复间歇时间持续10——20秒(平均约12秒),工作时与间歇时的比例约为1:1. 3。工作期90%的时间使用A TP—CP系统,无氧酵解只为高强度的肌肉工作提供10% 的能量。但是,如果两分之间(也可能是替换和暂停期间)的时间较长,也可以使运动员在参加下一个高强度回合争夺之前以有氧代谢的形式补充细胞内的A TP 和CP 储备。所以,排球运动(包括工作期和恢复期)的全部能量需求是由三个能量系统按以下比例提供的:A TP —CP系统(40%),无氧酵解系统(10%),有氧代谢系统(50%)。 总之,排球运动主要是通过A TP—CP系统和无氧酵解系统产生供爆发性肌肉收缩所需的能量,所以应该以提高这两个系统的代谢能力为目标来设计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计划。另外,排球选手必须具备出色的有氧健康水平以确保比赛间歇和局间休息时的适度恢复。建立在坚实的有氧健康基础上的出色无氧系统,是现代排球运动员获得成功的基石。 (四)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 1、体能训练内容要全面安排 2、系统科学安排体能训练比重 3、处理好与技战术之间的关系 4、合理安排体能训练时间和运动负荷 5、加强体能训练的针对性 6、体能训练的方法手段要多样化 二、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要求及方法 (一)力量 1、排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的要求: (1)遵循力量增长与消退的规律 发展肌肉力量的生理过程是:刺激——反应——适应——增加刺激——反应——再适应——增长力量。所以,发展力量要遵循极限负荷与逐步增加刺激强度的原则。 力量增长与消退的基本规律是增长快、消退也快。所以,进行短期的力量突击训练,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但力量会很快消退。细水长流式的力量训练效果虽不是很显著,但消退也慢。 (2)要符合排球运动的专项特点 力量训练专家认为,力量训练的练习应在运动解剖形式、肌肉收缩速度、肌肉收缩类型和收缩力量上尽可能地实际模拟所从事的运动动作。因此,排球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时,一定要选择与排球专项技术相结合的动作方法,并力求在动作结构、动作速度等方面与排球专项动作相同。 (3)要遵循力量练习安排的顺序原则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设计开题报告

西安体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指导老师:徐丰 学生姓名米嘉琪专业班级08级运动系(7)班学号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选题的目的: 在激烈的篮球比赛中,运动员要发挥出高超的运动技术水平完全离不开体能的支持。体能也是掌握技战术的基础,体能训练是篮球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期,是发展身体素质、基本技术的重要时期,科学合理的训练会收 到良好的效果。加强此时期的训练,尤其在素质发展敏感期的训练,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选题的意义: (1)优良的体能是篮球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基础。体能不好的运动员往往在比赛的后 程,失误频频,不敢主动进攻,导致比赛失利。相反,体能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在刺激比赛中,可以积极跑步,主动出击。尤其在比赛的后半程,当别人的体能下降时,体能好运动员乃能防守时积极主动,进攻时快速奔跑,主动抢位,创造战机,最后取得比赛色 胜利。 (2) 优秀的体能是篮球运动技战术的基础.。技战术训练主要是提高训练的专项化程 度,尤其在大强度、高负荷的情况下技术的稳定性和熟练程度。随着中学生篮球运动的发展,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技战术水平越来越高,要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充分发挥个人的技术水平并贯彻全队的战术指导思想,没有良好的体能作为坚实的基础几乎是 不可能的,所以,在日常的训练中要科学、系统地加强对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使运动员能适应现代篮球发展的需要。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针对近年来国内出版的关于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训练的教材,各名 校及体育院校出版的文献和报刊,并利用In ternet 搜索有关论文的文章和信息, 对相关资 料进行整理归纳和应用。 分析法:将收集来的资料进行对比,然后研究出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 正确方法。 归纳推理法:将分析后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比其优点和缺点,在原有 的缺点上加 以改进,在其有点上推陈出新。 研究步骤: 目前中学生篮球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基本理论与原则。 改善中学生篮球运动员体能的训练的方法与对策。 篮球运动是一项综合素质要求很高的运动项目。优良的体能是篮球运动员充分发 挥技战术水平的保证,只有在平时的训练中科学的、系统的、有计划队运动员进行体能 训练,才能保证运动员在激烈、高强度的对抗比赛中合理的运用技术、战术、并且在比 赛的后程发挥自己体能的优势,最终战胜对手。 (1) (3) (1) 对中学篮球队体能的调查。 四、 (5) (6) 中学生篮球体能训练的实效与实施。 认真与老师进行讨论和分析。 研究综述:

体能训练的方法

: 一、耐力训练 1、xx: 要求为400米跑道,女子每次15圈,男子每次20圈,平均速度为每圈不得低于2分20秒。 2、负重xx: 自己背负不低于30公斤的背囊(女子为20公斤),在不低于海拔2000米的小路、山脊行走,时间为一整天或两天,每周或两周一次。 3、如果时间和其他条件不允许,也可用游泳、自行车等代替长跑,运动量相当。 二、力量训练 1、大腿力量训练: 大腿与地面平行,做“鸭步”状行走,30米一组,5组一次,中间不休息。 2、小腿力量训练: 踮脚跳,大腿不用力,30米一组,5组一次,中间不休息。 3、上肢力量训练: 俯卧撑8个一组,做5组;引体向上6个一组,做5组。 4、腰腹力量训练: 仰卧起坐带转体,15或20次一组,做3组。 三、平衡训练 1、单脚平衡: xx完成前仰后俯动作多次。

2、动态平衡: 选择一离地窄坎,像走平衡木样行走;或单脚跳格子。 四、柔韧训练 1、单杠悬垂,拉伸肢体。 2、压腿,下腰。 3、拉伸身体两侧肌肉。力量、平衡和柔韧训练每周不少于3次,并接在长跑之后完成。在俱乐部组织的每次行动之前,长跑每周不得少于4次。在行动前10天减少运动量,以免行动中肌肉疲劳 一、弹跳力是全身力量、跑动速度、反应速度、身体协调性、柔韧性、灵活性的综合体现。 所以我们不可以认为提高弹跳就成天的跳跳的就行了。你必须坚持每天拉伸自己全身各部位的肌腱、韧带、肌肉,扩大关节的活动范围,同时,做各种复杂的有利于提高身体协调性的体操。动作要准确、优美、既有力又放松。 二、力量训练最好由身体训练教练安排和辅导。 如自己进行训练,最好每周进行2到4次的大力量训练,训练时必须注意安全,以免发生意外伤害。所谓大力量训练就是利用杠铃进行大负荷的练习。最典型常用的有三种: 负重蹲起,提铃,抓举。总之,这几项练习的成绩越高,你的弹跳力就越好。 至于每次练习的重量、组数、次数、动作规格等问题,原则是: 1、大力量训练每周至少二次,不多于四次,要给身体超量恢复的时间,但要长年进行,不可间断。 2、每次课最好安排以上所述三项练习方法。 3、要讲究大力量训练的技术动作规格,切不可乱来。

体操体能训练教案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体操体能训练教案

2、体能的分类:依据体能的范围、性质、对象,结合上述体能的概念和体能针 对的对象及实际需要,可将体能分为两大类,①与健康有关的体能②与运动技能 有关的体能。特点:①与健康有关的体能适合的对象是一般普通人群;②与运动 有关的体能则主要针对专业运动员。 3、体能训练的内容体能训练的内容包括 运动素质训练、身体机能训练和专项所需的身体形态训练等,体操运动员在体操 训练中,不仅要有突出的身体素质, 还要有体能的发展。 (一)力量素质 (二) 速度素质(三)耐力素质(四)柔韧素质(五)灵敏素质二、体能训练的 常用手段1、力量素质训练 (一) 主要手段 (1)负重抗阻力练习 (2)对 抗练习(3)克服弹性物体的练习 (4)利用力量训练器械的练习 (5)克服 (6) 克服自身重力的练习 (7)电刺激 (二) 注意事项 (1)力量素质的发展要全面而有重点 (2)紧密结合项目特点和专项技术安排力量训练 (3)进行力量练习时,要全 神贯注,念动一致,注意安全 (4)进行力量练习时,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5)要采用大负荷与循序递增 负荷进行训练 (6)练习时要使肌肉充分拉长和收缩, 练习后要使肌肉充分放松 (7) 力量素质训练要系统科学安排,不间断 2、速度素质训练、 (一)、主要 手段 (1)、位移速度训练:30~60米快速跑;下坡跑、上坡跑;扶肋木或 墙后蹬跑、高抬腿练习等。 (2)、专项技术速度训练: 俯撑直臂快速击掌, 俯撑10米快速爬行,靠墙摆快速倒立, 快速仰卧起坐或俯卧快速背屈伸; 连续侧 手翻。后手翻、后手翻,连续快速的前手翻、后手翻等。 (二)、注意事项 (1)、依据时间、练习内容和运动负荷三个方面来确保速度素质训练的有效性。 选择运动员技术成熟的动作,以最快的速 度来重复完成. 教 学 过 程 新 课 内 容 外部环境阻力的练习

专业的体能训练方法

专业的体能训练方法 体能训练的原则 1、多样化 因为体能训练是件很单调的事,如果只采用一种方式,很快就会失去兴趣的。没有了兴趣,效果自然要打折扣。利用多种方式训练有利于保持身体的兴奋感。 2、有氧耐力、无氧耐力相结合 有氧耐力是基础,无氧耐力是格斗的主要所需。有氧耐力是低强度运动的维持性。无氧耐力是高强度运动的维持性,二者都要重视,不可偏废。 3、整体性与局部性(平衡性) 体能锻炼的是一个系统性训练,比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体能要注重整体性的提高,同时又要加强局部的专项耐力。如持续快速出拳、踢腿、移动的能力。 4、超量负荷 为了取得训练效果,每次练习的负荷量都有必要超过平时的基本要求。否则,只能是游戏,谈不上效果。 5、恢复性 体能训练是加速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必须有足够的休息和能量作保证。以促进受训者恢复体能,使得正常训练得以持续进行。比较积极的恢复手段是:针对不同肌肉间歇交替进行练习。 专业体能训练方法 好的体能训练应该:每周一、三、五安排心肺功能(循环、呼吸系统)训练。周二、四、六安排肌肉耐力训练。同时,应该根据身体的训练反应调整训练量。一般训练时心率要达到最高时的60-90%,低于60%失去训练效果,高于90%不能持久。

安全第一。要定期测试,以检查训练效果,同时调整训练强度、时间、方式。有效利用已有的场地、器材、时间等资源。任何事情都有限度,不要抱怨和幻想,尽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资源是明智的策略。制定训练计划,长期不间断的训练。专业体能训练方法有: 1、耐力训练 ①长跑:要求为400米跑道,女子每次15圈,男子每次20圈,平均速度为每圈不得低于2分20秒。 ②负重越野:自己背负不低于30公斤的背囊(女子为20公斤),在不低于海拔2000米的小路、山脊行走,时间为一整天或两天,每周或两周一次。 ③如果时间和其他条件不允许,也可用游泳、自行车等代替长跑,运动量相当。 2、平衡训练 ①单脚平衡:单脚站立完成前仰后俯动作多次。 ②动态平衡:选择一离地窄坎,像走平衡木样行走。或单脚跳格子。 3、力量训练 ①大腿力量训练:大腿与地面平行,做“鸭步”状行走,30米一组,5组一次,中间不休息。 ②小腿力量训练:踮脚跳,大腿不用力,30米一组,5组一次,中间不休息。 ③上肢力量训练:俯卧撑8个一组,做5组。引体向上6个一组,做5组。 ④腰腹力量训练:仰卧起坐带转体,15或20次一组,做3组。 4、柔韧训练 ①单杠悬垂,拉伸肢体。 ②压腿,下腰。 ⑤拉伸身体两侧肌肉。

浅析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理论与方法

浅析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理论与方法 作者:林克明李浩 来源:《法制博览》2013年第04期 【摘要】在现代竞技体育中,发展和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是运动训练的根本目的;而在一些体能要求较高的竞技运动项目中,挖掘运动员的体能潜力则是提高其竞技能力的重要因素,大量运动实践证明,在比赛双方实力均衡或者接近的情况下,哪一方的体能占优势,哪一方就能最终夺取最后的比赛胜利。因此,研究体能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对于运动员正确的锻炼自己并取得比赛的胜利来说具有重大的作用。 【关键词】体能训练;理论;方法 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作为一种专门为挖掘人体的潜力,为在重大比赛中创造优异成绩而组织的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实践活动。实践表明,缺乏科学理论与方法学指导的盲目训练和单纯的“苦练”已经无法保证运动员在竞技比赛中取胜。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必须适应现代体育科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扭转过往那种仅靠经验行事的观念,提高训练的科学化进程。 一、体能与体能训练在国内外的研究概况与发展现状 国际运动医学委员会并制定了标准体能测试的6大内容(身体资源调查、运动经历调查,医学检查与测验、生理学测验、体格和身体组织测验、运动能力测验)。1983年熊斗寅和卢先吾合译的《体育运动词汇》中的身体负荷能力(Physical capacity)也可以译为“身体能力”或“体能”,可解释为:本来的和已经达到的赖以完成各种不同结构与份量的负荷的运动能力的总称。 我国现行的《运动训练学》教材中田麦久等专家把体能视为运动员先天具有的遗传素质与后天经训练形成的运动员在专项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机体持续运动的能力。对其给的定义为:运动员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及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 关于体能,运动素质和适能等运动训练学的术语、概念和释义国内外有过多种不同的理解和论述,在对诸学说进行分析与考察并汲取其共同点的基础上,可将体能定义如下:体能是指人体通过先天遗传和后天训练获得的在形态结构方面,在功能及其调节方面、物质能量的贮存和转移方面所具有的潜在能力以及与外界环境结合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运动能力。其大小是由机体形态结构、系统器官的机能水平、能量物质贮备及基础代谢水平等条件决定的,运动素质是体能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在运动时表现为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等各种运动能力。 这一概念阐明了如下三个层次的观点:1)体能是通过先天遗传和后天训练途径获得;2)体能是一种人体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运动素质的综合运动能力;3)体能是一种潜在能力

[计划]体能训练教案

[计划]体能训练教案 跑——体验速度第1学时(三年级) 1、在多种方法的练习中,提高耐久跑的能力学习目标 2、能体验到克服身体疲劳时的感受 (1) 跑:400—600米自然地形跑学习内容 (2) 游戏:听音乐走跑交替 教学重难点跑的自然;呼吸均匀 教法提示学法提示一、激发兴趣阶段 1、亲切地向学生问好~ 1、体委整队,亲切地向老师问好~ 2、组织学生进行队列练习。 2、认真地进行队列练习。 3、组织学生进行小游戏。 3、积极地参与游戏。 4、组织学生做韵律体操。 4、跟随教师做韵律体操。二、发展能力合作探究阶段 1、讲解自然地形跑的意义,以1、分散进行原地慢跑,想象模仿各种地形及通过各种地形是的动作、速度跑的动作。 与呼吸的方法。 2、带领学生慢跑,熟悉地形,2、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慢跑,熟悉地形,提示特殊地形的通过方法。尝试特殊地形的通过法。 教学步骤 3、安排学生走、跑交替练习,3、200米走与慢跑的结合,体会慢跑与呼吸巡回指导,提示三步一吸的节奏节奏的配合方法。 呼吸法。 4、按体能分组,由小组长带领,按规定路4、布置自然地形跑的路线和方线和方向练习600—800米自然地形跑,体向,重点提示跑得轻松、自然,验跑动中通过各种自然地形的动作方法,相呼吸有节奏。要求跑完后放松慢互鼓励。休息时相互交流自己的感觉。跑或走,进行休息调整。

1、跟随老师舞蹈放松。 三、愉悦身心阶段 2、与老师共同小结学习情况。 1、组织学生进行韵律舞蹈放松。 3、跟老师亲切道别~ 2、与学生共同小结本节课的学4、归还器材。 习情况。 3、跟学生道别~ 课后反思 跑——体验速度第2学时(三年级) 1、在自然地形跑时做到呼吸自然,动作协调 2、能体验在耐久跑过程中克服身体疲劳时的感受学习目标 (1)600—800米自然地形跑 学习内容 (2)游戏:跑向北京2008 教学重难点速度平稳,呼吸均匀;学生坚持能力 教法提示学法提示一、激发兴趣阶段 1、亲切地向学生问好~ 1、体委整队,亲切地向老师问好~ 2、组织学生进行队列练习。 2、认真地进行队列练习。 3、组织学生进行小游戏。 3、积极地参与游戏。 4、组织学生做韵律体操。 4、跟随教师做韵律体操。二、发展能力合作探究阶段 1、身体不舒服时及时向教师汇报。分散原1、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后,带地练习摆臂,体会呼吸方法。领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原地摆臂与呼吸配2、通过中速跑150米的练习,体验跑的动合的练习。作轻松与呼吸的配合协调。 2、组织学生进行中速跑的练习,提示跑的轻松、动作与呼吸的配3、按体能分组,由组长带领练习自然地形教学步骤合协调。跑,体验长距离跑的感觉。 3、指导学生根据自己体质,选4、

最新体能训练方法

最新体能训练方法 最新体能训练方法:耐力训练 1、长跑:要求为400米跑道,女子每次15圈,男子每次20圈,平均速度为每圈不得低于2分20秒。 2、负重越野:自己背负不低于30公斤的背囊(女子为20公斤),在不低于海拔2000米的小路、山脊行走,时间为一整天或两天,每周或两周一次。 3、如果时间和其他条件不允许,也可用游泳、自行车等代替长跑,运动量相当。 最新体能训练方法:力量训练 1、大腿力量训练:大腿与地面平行,做“鸭步”状行走,30米一组,5组一次,中间不休息。 2、小腿力量训练:踮脚跳,大腿不用力,30米一组,5组一次,中间不休息。 3、上肢力量训练:俯卧撑8个一组,做5组;引体向上6个一组,做5组。 4、腰腹力量训练:仰卧起坐带转体,15或20次一组,做3组。 最新体能训练方法:平衡训练 1、单脚平衡:单脚站立完成前仰后俯动作多次。 2、动态平衡:选择一离地窄坎,像走平衡木样行走;或单脚

跳格子。 最新体能训练方法:柔韧训练 1、单杠悬垂,拉伸肢体。 2、压腿,下腰。 3、拉伸身体两侧肌肉。力量、平衡和柔韧训练每周不少于3次,并接在长跑之后完成。在俱乐部组织的每次行动之前,长跑每周不得少于4次。在行动前10天减少运动量,以免行动中肌肉疲劳一、弹跳力是全身力量、跑动速度、反应速度、身体协调性、柔韧性、灵活性的综合体现。所以我们不可以认为提高弹跳就成天的跳跳的就行了。你必须坚持每天拉伸自己全身各部位的肌腱、韧带、肌肉,扩大关节的活动范围,同时,做各种复杂的有利于提高身体协调性的体操。动作要准确、优美、既有力又放松。 最新体能训练方法:力量训练最好由身体训练教练安排和辅导 如自己进行训练,最好每周进行2到4次的大力量训练,训练时必须注意安全,以免发生意外伤害。所谓大力量训练就是利用杠铃进行大负荷的练习。 最典型常用的有三种:负重蹲起,提铃,抓举。总之,这几项练习的成绩越高,你的弹跳力就越好。至于每次练习的重量、组数、次数、动作规格等问题,原则是: 1、大力量训练每周至少二次,不多于四次,要给身体超量恢复的时间,但要长年进行,不可间断。 2、每次课最好安排以上所述三项练习方法。 3、要讲究大力量训练的技术动作规格,切不可乱来。 4、小力量训练是指使用各种综合训练器械和哑铃等进行训练。重量较轻,组数

浅谈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c17434615.html, 浅谈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作者:金一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5年第21期 一、前言 排球比赛是由短暂的和持续的快速用力的有球活动及中低强度的无球准备动作和移位所组成的综合运动。现代排球运动员体能的内容已经突破以往身体素质训练的内容,向身体与心理训练相结合,全面发展身体工作能力的方向发展。良好的体能训练是技战术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是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的基础,也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的基础。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一,研究对象:青少年排球运动员。 第二,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青少年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相关文章二十余篇,收集、整理了我国近年来体能训练,以及生理,解剖学的大量文献资料。 三、结果与分析 (一)体能的概念 体能是人体在艰苦环境中,长时间,高强度,大负荷持续工作的能力。运动员体能是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能是掌握排球技术的基础,良好的体能是不断提高排球技战术水平的重要保证,排球比赛对抗激励,场上情况复杂多变并向着全,高,快,变的方向发展,对运动员的各项身体机能突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运动员有优秀的弹跳,而且要有敏捷的反应,良好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因此运动员体能水平越来越成为决定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 (二)体能训练的含义 体能训练是指对人体在艰苦环境中,长时间,高强度,大负荷持续工作能力的训练。排球队员的体能训练主要是为了提高各项身体机能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及内脏器官的机能,使之能适应排球技战术发展的需要,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体能训练是人体器官和体能系统在结构和机能上的适应性再塑工作,是运动员心理意志品质的再塑造工作。 (三)青少年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生理依据

400米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的新方法

第35卷第5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9月 Vol.35 No.5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Sep. 2013 ────────── 收稿日期:2013-03-19 作者简介:陈磊坡(1984-),男,河南三门峡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 -73- 400米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的新方法 陈磊坡 (广州大学 华软软件学院,广东 广州 510900) 摘 要:梳理了以往400米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特点,提出400米体能训练的新方法,为科学的训练提供可行的理论和方法。 关键词:400米;体能训练;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G808.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3)05-0073-02 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13.05.023 A New Method of Special Physical Stamina Training of 400 Athletes CHEN Lei-po (College of Sports Group of China Soft Software,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900, China) Abstract: By visiting the Zhengzhou University Sports Institute coaches and literature reading and training diarie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evious 400 meters athlet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physical training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and a new method is proposed in 400 meters fitness training, and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method for the scientific training was provided. Key Words: 400 meters; physical training; new method 400米是耐力性运动项目,要求运动员在跑时既能保持一定速度,又能跑得持久。400米技术总的要求是:动作轻松自然,身体重心移动平稳,节奏性强,肌肉用力和放松交替能力好,既有实效性,又能节省能量的消耗。现代田径运动的高速发展,高强度的激烈对抗对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加强400米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理论的研究,对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和竞技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1]。 1 体能的认识 体能是人类从事不同活动所需要的多种身体能力的综合。一方面包括积极适应生活的身体能力,工作(活动)能力和抵抗疾病(适应环境)的生存能力;另一方面,包括组织器官系统的机能在体育活动中的基本运动能力。它由人先天遗传和后天锻炼获得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等因素决定[2]。 400米属于体能类耐力性项目,要求运动员有较高的运动技能和有氧代谢能力,决定运动成绩的关键是良好的速度能力和保持速度耐力的水平。它一方要求运动员尽量减少能量的消耗,维持较高的跑速;另一方面要求在全程 跑中能根据比赛的情况具有加速跑的能力。比赛场上的400米技术趋势是向高速度、高频率、节省化的方向发展,经济性和实效性是其两大特点。因此,具有充足体能是完成比赛的基础条件,是发挥专项技术的前提条件,是执行教练的战术意图的保障,因此运动员体能的发展程度对其竞技能力具有决定性作用[3]。 2 400米运动员的专项体能 400米运动员体能系统,是指构成运动员体能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运动素质三大组织及组织中各要素(或要素群)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通过一定的层次所构成的完整体系,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结构构成的完整系统。400米运动员体能系统的结构主要由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构成[4]。 2.1 400米运动员体能系统的外部结构 外部结构是指400米运动员在进行训练或比赛时与外界环境接触而影响运动员体能正常发挥的各方面的因素。我们不能忽视比赛中外界环境对运动员所造成的影响,因此要克服外界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充分调动运动员的潜能来创造优异的比赛成绩。构成400米运动员体能系统的外

体能训练教案速度训练.doc

速度素质训练设计 上课日期:年月日授课教师: 班级运训 10 班第12周场地器材与媒体场地:综合训练馆 人数男第次课器材: 女媒体 : 教材内 1. 速度素质概念与分类。教学 1. 使同学们理解速度素质的概念与作 容 2. 影响速度素质的因素。任务用。 3. 速度素质的作用。或 2. 通过速度素质训练提高同学们的速 4. 速度素质训练的一般方法。教学度素质。 5. 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目标 3. 使同学们学会速度素质训练的一般 速度的训练。方法。 4. 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重点是训练过程中动作的正确规范,全身的协调; 重点 难点难点在于训练过程中运动量与运动强度的合理搭配。 教学过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与方法练习 程达成目标教师教法学生学法次时 数间 由班长集队,整理队伍。学生成两列横队 1.慢跑 400 米 徒手操 1)头部运动 2)伸展运动 1. 先做示范然后进 1. 学生成体操队形散开。10 3)转体运动行练习。 2. 要求动作整齐、协调、 准备活4)正压腿 2. 注意指出学生动有节奏感。 动部分5)测压腿作不协调的地方 3. 活动时动作一定要做到 6)手腕脚踝位身体拉伸要充分防止受 2 行进间活动伤。 ( 1)侧身转要求:注意力要集中,反 髋跑应速度要快。活动充分拉 ( 2)绕环跳伸到位,防止受伤。 ( 3)前(后) 踢腿 ( 4)后退跑把学生分成 2 组,每组 8 目标:牵拉全人并分开两边场地。 身主要肌肉 和关节,防止 受伤。 目标:提高同 学们的反应

反应速度训练基本部分 加速训练基本部分 课后总结速度,动作速 度,位移速 度。 1.、反应速度 1. 教师先讲解再进行示 训练。范。 2.用语言指导学生,对好 的学生进行鼓励,加强 自信心。 3.强调练习的质量。 4.要求:注意力高度集 中。 1.教师先讲解再进行示范。 2.动作速度 2. 用语言指导学生,对好 训练。的学生进行鼓励,加强自 信心。 3. 强调练习的质量。 4. 要求:进行练习的时候 要动作到位协调。 1.小步跑及 1. 教师做好示范工作 2. 讲清楚动作要领 加速跑 3纠教师在场边对学生进 2.高抬腿及行指点,必要是停下比赛 加速跑 进行讲解,让情景重现, 3.冲刺30米使学生能更为深刻的体会 50米80米教师所讲的内容。 100米 4 要求:加速跑的时候要全 力发挥高速度纠正动作错 误 1,听口令做对应相反的动 作,教练叫立正,训练者 做稍息:叫向左转,应向 右转等等。 2,转身起跑,背对前进的 方向站立,听信号后迅速 转体 180 °,起跑加速跑 20米。 3,俯撑起跑,从俯撑开 始,听信号后迅速收翻起跑 4接力比赛往返跑等。 1.快速小跑步,小跑步 15-30 米,两腿频率越 快越好。要求以大腿工 作,小腿放松,膝关节 放松,脚落地“扒地” . 重复 4-6 次。 2.倒退跑接加速跑,听信 号后急停向前加速跑。每组 3-5 次,重复 3-5 组,间歇 3 分钟。 3。 1.每一组训练做几次 2.做动作时平率要快 3.步子尽量大 10 10 10 5

幼儿体操训练总结

幼儿体操训练总结 幼儿体操训练总结 篇一: 晨旭幼儿园体操比赛总结晨旭幼儿园体操比赛总结体操是幼儿 一日生活中的一项集体活动,对幼儿体能锻炼及动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规范幼儿体操动作,发展幼儿大肌肉运动的协调能力,更好地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201X年10月25日,我们按照园务工 作计划要求和安排,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了幼儿体操比赛活动。各班围绕活动方案,从9月的第三周就进行了训练,针对体操的音乐选择、队形等两位教师进行了商讨,在强化训练准备中,锻炼幼儿的体能,激发了幼儿比赛的欲望,同时这次活动邀请了各班级的家长代表担任评委,家长的参与也烘托了比赛的气氛。这次活动准备充分,不仅时间把握准确,每班衔接得自然、有序,顺利圆满地完成了比赛任务,关键有效地激发了幼儿参加体操活动的兴趣和提高操动作规范的意识。在整个活动中教师至始至终都能够以饱满的精神感染幼儿, 清晰的口令,规范的动作都给幼儿振奋和鼓舞,特别是幼儿整齐的着装,更能展示出幼儿精神抖擞,争取获胜的信心,培养了幼儿积极向上,争得荣誉的集体主义精神。最后,结合各班在比赛中的表现, 团队精神和各班老师在活动中的组织带动都值得表扬。本次“幼儿体操比赛”活动虽然结束,但是我们在活动过程中还存在不足有待继续努力提高。 篇二: 幼儿基本体操训练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幼儿基本体操训练对 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摘要】幼儿基本体操是目前幼儿主要锻炼的 内容之一,它训练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能很好的结合幼儿心理的发展特征,组织出各种各样的练习形式。通过对参加幼儿基本体操训练的幼儿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幼儿基本体操训练对幼儿的“求知欲”、记忆力、分析力、自信心、以及知觉、思维、注意等多项心理品质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关键词】幼儿;幼儿基本体操;心理发展 1 前

二年级体能训练 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体能训练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根据《体育与健康人教2011版课程标准》提出的“健康第一”的理念为指导思想,在体能训练教学中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的单元目标和单元课程结构;在掌握基本的体能训练技能基础上,创编新的体能训练方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实际差异出发,采用了异质分组,不同水平的学生成为学习的互助小组,在教师的指导和鼓励下主动去学习,与同伴一起探索各种体能锻炼的学习方法和规律。 二、教材分析 本课为体能训练第二课,本教材对于锻炼学生灵敏协调、下肢力量以及有氧耐力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与人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等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也是积极的。随着体能锻炼在学校和社会的兴起和发展,体能教学逐渐成为了承载体育素质发展的重要方式,其锻炼方法、样式越来越多,且发展为与体操、技巧、舞蹈等相融合模式。本课体能的练习,主要是基于培养同学们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为以后学习更高难度的体能技术动作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班二年3班共有42名学生,其中男生22人,女生20人,有6人柔韧性较弱,有2人体重超重,有2人偏低体重,在这42名学生中,经过一年级一年体育课的锻炼,他们在身体素质方面有一定的积累和基础,但是身体的机能还比较薄弱,特别是在下肢力量和有氧耐力方面还比较欠缺。因此设立本单元学习,目的是全面提升学生下肢力量和有氧耐力素质。 四、教学方法 1、目标教学法:根据教学目标,在各个环节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和实践,在相应的环节里面,通过学生探索出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练习内容,学生在合作和创新的过程中享受成果的喜悦。 2、竞赛教学法:在练习中,同伴采用练习竞赛方法进行比赛练习,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提高练习效果。 3、讲解示范法:通过语言,系统规范,有重点地讲解速度灵敏以及体能训练的办法。班级中或者学习小组中以练习成绩好的同伴进行示范,以此引起其它学生的模仿。 五、教学目标

高中体育《体操技巧组合》教学设计

高二年级体操技巧动作教案设计(水平五)第三课次 一、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是在前两次课学习的基础上,以单肩后滚翻成单膝跪撑平衡动作的完整学习为重点,并通过它将技巧中的各个动作组合连接,突出它在整套动作中的重要作用。课中采用友伴式和互助式的分组方式增强学生的互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准备部分的慢跑和徒手操都服务于基本部分,以达到热身的效果。对于单肩后滚翻成单膝跪撑平衡动作的学习,根据前一次课的基础,从肩肘倒立开始在保护帮助下直接进行完整动作练习,突出动作的完整性,提高动作质量。在组合动作的练习中借助“图示,题板”明确动作要求,加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递进式”的练习方法,为学生设定目标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互助意识,提高练习效率,杜绝了自主练习中散漫的现象。因为是技术性学习为主的教材,内容比较单调枯燥因此在课的开始和结束部分安排小游戏以活跃课堂上的气氛。前面的游戏为分组做好准备,后面的游戏增强集体合作的同时也完成了器材的收放,为接下来课的衔接做好准备。集体舞放松,意在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对于技巧教材的学习有辅助作用。师生的共同参与有利于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二、教材分析 根据模块教学计划,“单肩后滚翻成单膝跪撑平衡”是技巧组合动作中的难点,是衔接全套动作的关键。这一动作对女生的柔韧性、身体姿态控制以及练习中的安全都有一定的要求,对女生形体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授课对象是高二女生。正处于青春发育后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认知能力特别是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已能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判断,能进行独立思考。在身体发展方面,运动时间的不足和生理上的变化,导致上肢力量较差,下肢较重,身体的平衡性、柔韧性、灵活性有待提高。而这个内容的学习利于学生身体的发育。在教学中,应使学生充分了解自我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身体锻炼,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 三、学情分析 前两次课的学习中,在复习高一动作和加强素质练习的同时,为单肩后滚翻的技术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动作特点明确了放腿,撑手,偏头的方向以及结束动作中的三角支撑,重心位置等问题。本节课的练习从肩肘倒立开始利用“拨转头”的帮助方法让学生直观体会动作的全过程,进行完整练习,再到尝试独立完成。使学生逐步掌握提高动作。激励学生大胆的尝试完整动作,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动作技术要点的讨论,找出放腿不正,重心不稳,推撑不及时等易犯错误和解决的办法。最后通过组合动作的练习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提高审美能力。

(完整word版)体能训练的方法

体能训练的方法: 一、耐力训练 1、长跑:要求为400米跑道,女子每次15圈,男子每次20圈,平均速度为每圈不得低于2分20秒。 2、负重越野:自己背负不低于30公斤的背囊(女子为20公斤),在不低于海拔2000米的小路、山脊行走,时间为一整天或两天,每周或两周一次。 3、如果时间和其他条件不允许,也可用游泳、自行车等代替长跑,运动量相当。 二、力量训练 1、大腿力量训练:大腿与地面平行,做“鸭步”状行走,30米一组,5组一次,中间不休息。 2、小腿力量训练:踮脚跳,大腿不用力,30米一组,5组一次,中间不休息。 3、上肢力量训练:俯卧撑8个一组,做5组;引体向上6个一组,做5组。 4、腰腹力量训练:仰卧起坐带转体,15或20次一组,做3

组。 三、平衡训练 1、单脚平衡:单脚站立完成前仰后俯动作多次。 2、动态平衡:选择一离地窄坎,像走平衡木样行走;或单脚跳格子。 四、柔韧训练 1、单杠悬垂,拉伸肢体。 2、压腿,下腰。 3、拉伸身体两侧肌肉。力量、平衡和柔韧训练每周不少于3次,并接在长跑之后完成。在俱乐部组织的每次行动之前,长跑每周不得少于4次。在行动前10天减少运动量,以免

行动中肌肉疲劳 一、弹跳力是全身力量、跑动速度、反应速度、身体协调性、柔韧性、灵活性的综合体现。 所以我们不可以认为提高弹跳就成天的跳跳的就行了。你必须坚持每天拉伸自己全身各部位的肌腱、韧带、肌肉,扩大关节的活动范围,同时,做各种复杂的有利于提高身体协调性的体操。动作要准确、优美、既有力又放松。 二、力量训练最好由身体训练教练安排和辅导。 如自己进行训练,最好每周进行2到4次的大力量训练,训练时必须注意安全,以免发生意外伤害。所谓大力量训练就是利用杠铃进行大负荷的练习。最典型常用的有三种: 负重蹲起,提铃,抓举。总之,这几项练习的成绩越高,你的弹跳力就越好。 至于每次练习的重量、组数、次数、动作规格等问题,原则是: 1、大力量训练每周至少二次,不多于四次,要给身体超量恢复的时间,但要长年进行,不可间断。 2、每次课最好安排以上所述三项练习方法。 3、要讲究大力量训练的技术动作规格,切不可乱来。 4、小力量训练是指使用各种综合训练器械和哑铃等进行训练。重量较轻,组数和次数较多。目的是提高肌肉耐力,增

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

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 南湖小学高洪林 摘要:本文从体能训练的界定、体能特征和体能训练方法等方面,对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进行了阐述,旨在为教练员制订体能训练计划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与实践帮助。 关键词:排球运动员;体能特征;体能训练 当今世界排球技、战术特点是沿着快速、全面、多变的方向发展,一支排球队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必须做到体能、智能、技术、战术、心理等竞技能力要素的高度协调发展。在以上5个竞技能力要素中,体能是基础,良好的体能将为技、战术的充分发挥提供可能。尤其实行“每球得分制”规则以后,“排球比赛时间缩短,比赛强度和难度提高”[1](P34-38),这对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排协从1996年开始在每年全国排球联赛前对参赛的运动员设定了“助跑摸高”、“20s连续5次助跑摸高”、“6m×16次网下穿越移动”和“800m跑”4项体能测试项目,规定不达标者不得参加比赛。2004年,排协又根据排球运动发展对体能的新要求,取消了“6m×16次网下穿越移动”和“800m跑”,增加“9m×10次移动”和“100m计时跑”。体能测试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各运动队对体能训练的重视力度。无疑,它对促进和提高我国排球运动员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体能训练的界定 运动训练学者把体育运动项目分为体能类项目和技能类项目,体能训练由此引出。所谓体能训练是“指通过科学地施加专门地训练刺激,使运动员有机体在形态、机能和运动素质等方面都产生良性训练适应地训练过程” [2](P90)。 它突出对人体各器官和机能系统的超负荷适应训练,旨在产生机能和心理适应,以达到提高整体运动能力和培养顽强拼搏精神的目的。因此,教练员应深刻认识到高水平排球运动员更须加强体能训练,提高他们各项身体机能,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及内脏器官的机能,使之能适应排球技、战术发展,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延长运动寿命,和防止伤害事故发生等方面的需要。 2 排球运动员体能特征

浅谈体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试卷(作业)封面(2009 至2010 学年度第一学期) 题目浅谈体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科目运动训练学及其进展 姓名邹学亮 专业体育教育训练学 入学年月2009年9月

浅谈体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邹学亮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体能训练是运动员训练整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运动员训练过程中,既要遵循各项素质对身体的内在要求,也要控制好各项素质协调,有效的发挥,以最大限度地克服不相关因素间的影响,使得身体训练达到最佳效果状态。 关键词:运动员;体能;训练 体能训练是顺利完成各项运动训练的基础,没有良好的体能保证,技能训练、战术训练等必将流于形式;没有高效的体能训练,体育运动竞技能力的提高就难以保证。首先,现代竞技运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求运动员不断掌握最先进的技战术,而作为运动能力?主要因素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项的发展水平,对此起着决定性作用。运动员系统训练延续的过程,就是运动员成长的过程。训练实践证明,人体各项身体素质之间不但存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且各项身体素质本身的改善和提高也存在着自身规律。因此,体能训练内容、方法、手段、负荷量的科学组合并与专项运动训练相结合,是获得体能训练最佳效果的关键。 1 体能训练的意义及作用 体操项目队运动员体能要求较高,想要提高成绩必须有一个良好的体能作基础。体能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的选用,要严格服从于其专项的特点和专项运动能力提高的需要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1)只有通过多年的、系统的大运动量、大强度的科学训练,(三从一大原则)才能全面提高技能,创造出优异的成绩。为运动成绩的提高提供可能。 (2)体能训练的目的实际上是促使运动员有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功能的协调和全面发展,以适应不同项目的不同要求,而这些专项要求只有通过身体训练而又与专项训练紧密结合,才可提供运动员掌握复杂的、先进运动技术、战术的可能。 (3)体能训练是改善和提高人体运动机能,逐步达到专项成绩目标要求极其艰苦的训练过程,这个过程对人的意志品质的锻炼和影响是极其深刻的。通过体能训练反复、多次的运动极限的冲击,克服生理障碍,磨炼体操运动员的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为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创造条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