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sat中震不屈服设计和中震弹性设计参数控制

sat中震不屈服设计和中震弹性设计参数控制

sat中震不屈服设计和中震弹性设计参数控制

在验算时首先要明确目标,也就是你要控制结构哪些可以屈服,哪些不可以。

一.中震(大震)不屈服设计

1.按中震(大震)输入地震影响系数(

2.8倍小震为中震系数)

2.选按中震(大震)不屈服做结构设计

3.取消组合内力调整即抗震等级为四级。

4.荷载分项系数取1.0,组合系数不变。

5.材料强度取标准值

6.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取1.0

二中震弹性设计

1.按中震输入地震影响系数(

2.8倍小震)

2.取消组合内力调整即抗震等级为四级.

3.别的不变。

验算完成后按你的目标做你要控制的构件抗力调整。

中震弹性及中震不屈服(高层超限审查)

1.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概念 结构位移比》1.5(1.4)并且≤1.8,扭转平动周期比》0.9(0.85)并且≤0.95时,应做基于性能中震抗震设计。 对复杂超限结构,专家委员会根据超限细则,都会提出中震弹性(不屈服)设计。采取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主要是针对不满足规范,进行妥协的底线,在此底线的基础上,做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以进行加强。即做中震弹性计算。应该明确一点,中震不屈服和中震弹性是两个概念。 保持弹性是指不考虑内力调整的抗震验算,地震力放大2.8倍。 不屈服指内力、材料强度均按标准值计算,并且不考虑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中震弹性要比中震不屈服的要求严的多,对于抗震等级在一级以上的构件,通常按小震弹性计算得到的配筋要比中震不屈服的大。 2.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内涵 一.中震弹性设计: 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 2.8倍取值 2.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 3.其余分项系数均保留 二.中震不屈服设计 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 2.8倍取值 2.荷载分项系数取1 3.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 4.抗震调整系数γre取1 5.材料强度用标准强度 三.中震不屈服设计已经去掉所有安全度,属于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 中震弹性设计取消内力调整的经验系数,保留了荷载分项系数,也就是保留了结构的安全度和可靠度,属正常设计,相应的配筋也大得多 以上设计方法都属于性能设计的范畴。 ***************** 《抗规》中对中震设计的内容涉及很少,仅在总则中提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但没有给出中震设计的判断标准和设计要求,我国目前的抗震设计是以小震为设计基础的,中震和大震则是通过地震力的调整系数和各种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的,但随着复杂结构、超高超限结构越来越多,对中震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多,目前工程界对于结构的中震设计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按照中震弹性设计,第二种是按照中震不屈服设计。 2.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在PKPM中的实现 一.中震弹性设计:

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

一、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总述 目前,我们国家采用的是“三水准,两阶段”的抗震设计方法。 “三水准”是抗震设防目标,具体就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两阶段”是设计方法,第一阶段是小震作用效应下的构件承载能力和结构弹性变形计算,此阶段设计可以保证结构满足第一水准“小震不坏”的抗震设防要求;第二阶段是验算结构在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此阶段设计可以保证结构满足第三水准“大震不坏”的抗震设防要求。 然而,对于大多数结构,只是仅仅进行了第一阶段设计,通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来满足第三水准的设计要求。至于第二水准“中震可修”的抗震设防目标要求,在以前的设计中也很少提及,为了检验按照多遇地震(考虑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设计的结构能否达到中震可修的目标,因此,新的《抗震设计规范2010版》和《高规2010版》都对结构在设防烈度地震下提出了性能目标,并具有可操作性。 《住建部关于印发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的通知》(建质[2010]109号)具体规定了复杂结构和超限结构的范围,其中第一章第二条列出了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范围。对于这些复杂和超限结构,超限审查专家委员会根据《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的具体要求并结合结构方案的实际情况提出与之相适应的结构抗震性能目标,然后,设计者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既定的抗震性能目标。其中,中震弹性和中震不屈服是两个最常见的性能化设计目标。 《高规2010版》将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分为A 、B 、C 、D 四个等级,然后用1、2、3、4、5五个结构抗震性能水准去量化和判别四个等级的抗震性能目标。 不同抗震性能水准的结构承载力设计规定: 第1性能水准的结构,应满足弹性设计要求。 a 、小震作用下 抗震承载力应满足: RE wk w w EvK Ev Ehk Eh GE G R S S S S γγψγγγ/≤+++ (1) 式中各符号含义见《抗规》5.4.1条和5.4.2条。 变形验算应符合《抗规》5.5节的要求。 b 、中震作用下 抗震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要求,并不计入风荷载效应组合: RE Evk Ev Ehk Eh GE G R S S S γγγγ/≤++* * (2) 式中:* Ehk S ——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构件内力,不需考虑与抗震等级有关的增大系数; * Evk S ——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构件内力,不需考虑与抗震等级有关的增大系数。 c 、结构构件抗震等级应满足规范的要求,对需特别加强的构件可适当提高,已为特一级的不再提高。 第2性能水准的结构,在中震或大震作用下: a 、关键及普通竖向构件的抗震承载力宜符合弹性设计要求,并不计入风荷载效应

中震弹性和中震不屈服计算要点

中震弹性和中震不屈服 对于中震弹性设计: 结构的抗震承载力满足弹性设计要求,最大地震影响系数amax参考《抗震规范》或徐培福《复杂》取值,在中震作用下,计算可不考虑地震组合内力调整系数(即强柱弱梁、强减弱弯调整系数),但应采用作用分项系数、材料分项系数和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构件的承载力计算采用材料强度设计值。 软件实现:1)多遇地震输入中震amax,并将抗震等级定位四级(这样计算《抗震规范》所规定的由于抗震等级不同而乘以的各种组合内力调整系数程序均取1.0)。 中震不屈服: 地震作用下的内力按中震进行计算,最大地震影响系数amax同上,地震作用效应的组合均按《高规》5.6进行,分项系数均取1.0,计算可以不考虑地震组合内力调整系数,构件的承载力计算材料的强度取标准值。 软件的实现: 软件提供“中震(或大震)不屈服结构设计”按钮,其它参数填写同上。 总结篇: 对于中(大)震弹性计算,主要有两条: (1)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按中震(2.81倍的小震)或大震(4.6-6倍小震)取值, (2)取消组合内力调整系数(强剪弱弯,强柱弱梁调整) 个人修改部分: (1)按中震或大震输入αmax; (2)构件抗震等级定位四级。 对于中震或大震不屈服主要有五条: 1.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按中震( 2.81倍的小震)或大震(4.6-6倍小震)取值 2.取消组合内力调整系数(强剪弱弯,强柱弱梁调整) 3.荷载作用分项系数取1.0(组合系数不变) 4.材料强度取标准值 5.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γRE取1.0 个人修改部分:

1.按中震或大震输入αmax 2.选择“中震(或大震)不屈服结构设计”按钮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中震弹性

1月22日 中震不屈服/中震弹性计算 V3.0版【20080630修改】 如何对复杂结构进行中震弹性设计: 1.中震弹性(不屈服)计算要计算什么? 2.中震弹性(不屈服)设计的控制指标分别是什么?也就是我怎样根据计算结果判断我的结构是否合理? 3.有无相关的规范(规程)规定要进行中震弹性(不屈服)设计? ***************** 中震弹性(不屈服)设计主要针对平面特别不规则(位移比超过1.8,周期比小于0.95)时采用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对复杂超限结构,专家委员会根据超限细则,都会提出中震弹性(不屈服)设计。 中震不屈服、中震弹性的计算,我觉得有必要明文加上不考虑风载参与组合。 一.中震弹性设计: 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 2.8倍取值 2.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 3.其余分项系数/组合系数均保留 4.抗震调整系数γre取同小震,《高规》表4.7.2 5.材料强度用设计值 * 可不考虑风载参与组合 二.中震不屈服设计 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 2.8倍取值 2.荷载分项系数取1 ,保留组合系数 3.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 4.抗震调整系数γre取1 5.材料强度用标准强度 * 可不考虑风载参与组合 以上关于中震弹性、中震不屈服的计算规定只是大家约定俗成的,并无明文规定。 三.中震不屈服设计已经去掉所有安全度,属于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 中震弹性设计取消内力调整的经验系数,保留了荷载分项系数,也就是保留了结构的安全度和可靠度,属正常设计,相应的配筋也大得多 以上设计方法都属于性能设计的范畴。 ***************** 采取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主要是针对不满足规范,进行妥协的底线,在此底线的基础上,做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以进行加强。即做中震弹性计算。 应该明确一点,中震不屈服和中震弹性是两个概念。 保持弹性是指不考虑内力调整的抗震验算,地震力放大2.85倍。不屈服指内力、材料强度均按标准值计算,并且不考虑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中震弹性要比中

中震不屈服、中震弹性

6月21日 [讨论]中震不屈服、中震弹性satwe与手算对比——part 1 (计算书节选) 性能要求的提出 1.抗震审查要求(节选): 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抗剪承载力按中震弹性设计、抗弯承载力按中震不屈服设计,轴压比大于0.3的墙肢均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剪力墙水平分布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3%。 2.中震计算 2.1中震弹性和中震不屈服的计算准则 2.1.1中震弹性设计 a.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alpha_max按小震的约2.85倍取值; b.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 c.其余分项系数/组合系数均保留; d.抗震调整系数Gama_RE取同小震,《高规》表4.7.2; e.材料强度用设计值。 中震弹性设计取消内力调整的经验系数,保留了荷载分项系数,也就是保留了结构的安全度和可靠度,属正常设计。 2.1.2中震不屈服设计 a.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alpha_max按小震的约2.85倍取值; b. 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 c. 荷载分项系数取1 ,保留组合系数; d. 抗震调整系数Gama_RE=1 ; e.材料强度用标准值。

中震不屈服设计已经去掉所有安全度,属于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 2.1.3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取值 见下表,7度地区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小震alpha_max=0.08 中震alpha_max=0.23 2.2用SATWE进行中震计算 SATWE提供中震不屈服和中震弹性计算功能。 2.2.1中震弹性参数设置 在satwe菜单1,接PM生成SATWE数据,第一项参数定义,地震信息一栏中修改“地震影响系数”与“抗震等级”,如图2.2.1.a,2.2.1b所示。 2.2.2中震不屈服参数设置 在satwe菜单1,接PM生成SATWE数据,第一项参数定义,地震信息一栏中修改“地震影响系数”与并勾选“按中震不屈服做结构设计”,如图2.2.1.c,2.2.1d所示。

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概念

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概念 1.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概念 ? 结构位移比》并且≤,扭转平动周期比》并且≤时,应做基于性能中震抗震设计。对复杂超限结构,专家委员会根据超限细则,都会提出中震弹性(不屈服)设计。 采取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主要是针对不满足规范,进行妥协的底线,在此底线的基础上,做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以进行加强。即做中震弹性计算。应该明确一点,中震不屈服和中震弹性是两个概念。 保持弹性是指不考虑内力调整的抗震验算,地震力放大倍。 不屈服指内力、材料强度均按标准值计算,并且不考虑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中震弹性要比中震不屈服的要求严的多,对于抗震等级在一级以上的构件,通常按小震弹性计算得到的配筋要比中震不屈服的大。 2.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内涵 一.中震弹性设计: 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倍取值 2.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 3.其余分项系数均保留 二.中震不屈服设计 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倍取值 2.荷载分项系数取1 3.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 4.抗震调整系数γre取1 5.材料强度用标准强度 三.中震不屈服设计已经去掉所有安全度,属于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 中震弹性设计取消内力调整的经验系数,保留了荷载分项系数,也就是保留了结构的安全度和可靠度,属正常设计,相应的配筋也大得多 以上设计方法都属于性能设计的范畴。

***************** 《抗规》中对中震设计的内容涉及很少,仅在总则中提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但没有给出中震设计的判断标准和设计要求,我国目前的抗震设计是以小震为设计基础的,中震和大震则是通过地震力的调整系数和各种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的,但随着复杂结构、超高超限结构越来越多,对中震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多,目前工程界对于结构的中震设计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按照中震弹性设计,第二种是按照中震不屈服设计。 2.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在PKPM中的实现 一.中震弹性设计: 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倍取值-PKPM中直接将原地震影响系数改为倍即可。 2.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 -抗震等级改为4级。 3.其余分项系数均保留 二.中震不屈服设计 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倍取值-PKPM中直接将原地震影响系数改为倍即可。 2.荷载分项系数取1 -PKPM中直接修改 3.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 -勾选按中震不屈服做结构设 计 4.抗震调整系数γre取1 -勾选选按中震不屈服做结构设计 5.材料强度用标准强度-PKPM中混凝土能够自动调整,比如C40的混凝土,其抗压设计值为MM2,当你构选了按中震不屈服做结构设计,其抗压强度就会自动采用标准值MM2,钢筋及钢材需要手动输入如HRB400,钢筋强度应输入400N/MM2。

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概念

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 的概念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概念1.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概念 结构位移比》并且≤,扭转平动周期比》并且≤时,应做基于性能中震抗震设计。 对复杂超限结构,专家委员会根据超限细则,都会提出中震弹性(不屈服)设计。 采取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主要是针对不满足规范,进行妥协的底线,在此底线的基础上,做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以进行加强。即做中震弹性计算。应该明确一点,中震不屈服和中震弹性是两个概念。 保持弹性是指不考虑内力调整的抗震验算,地震力放大倍。 不屈服指内力、材料强度均按标准值计算,并且不考虑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 中震弹性要比中震不屈服的要求严的多,对于抗震等级在一级以上的构件,通常按小震弹性计算得到的配筋要比中震不屈服的大。 2.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内涵 一.中震弹性设计: 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倍取值 2.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 3.其余分项系数均保留 二.中震不屈服设计 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倍取值

3.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 4.抗震调整系数γre取1 5.材料强度用标准强度 三.中震不屈服设计已经去掉所有安全度,属于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 中震弹性设计取消内力调整的经验系数,保留了荷载分项系数,也就是保留了结构的安全度和可靠度,属正常设计,相应的配筋也大得多 以上设计方法都属于性能设计的范畴。 ***************** 《抗规》中对中震设计的内容涉及很少,仅在总则中提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但没有给出中震设计的判断标准和设计要求,我国目前的抗震设计是以小震为设计基础的,中震和大震则是通过地震力的调整系数和各种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的,但随着复杂结构、超高超限结构越来越多,对中震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多,目前工程界对于结构的中震设计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按照中震弹性设计,第二种是按照中震不屈服设计。 2.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在PKPM中的实现 一.中震弹性设计: 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倍取值-PKPM中直接将原地震影响系数改为倍即可。 2.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 -抗震等级改为4级。

中震弹性-屈服计算

中震不屈服/中震弹性计算 V3.0版【20080630修改】 如何对复杂结构进行中震弹性设计: 1.中震弹性(不屈服)计算要计算什么? 2.中震弹性(不屈服)设计的控制指标分别是什么?也就是我怎样根据计算结果判断我的结构是否合理? 3.有无相关的规范(规程)规定要进行中震弹性(不屈服)设计? ***************** 中震弹性(不屈服)设计主要针对平面特别不规则(位移比超过1.8,周期比小于0.95)时采用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对复杂超限结构,专家委员会根据超限细则,都会提出中震弹性(不屈服)设计。 中震不屈服、中震弹性的计算,我觉得有必要明文加上不考虑风载参与组合。 一.中震弹性设计: 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 2.8倍取值(新抗规2010版 3.10.3第1款) 2.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SATWE抗震等级选四级,新版PKPM取不抗震) 3.其余分项系数/组合系数均保留 4.抗震调整系数γre取同小震,《高规》表4.7.2 5.材料强度用设计值 * 可不考虑风载参与组合 二.中震不屈服设计 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 2.8倍取值(新抗规2010版 3.10.3第1款) 2.荷载分项系数取1 ,保留组合系数 3.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 (SATWE抗震等级选四级,新版PKPM取不抗震) 4.抗震调整系数γre取1 5.材料强度用标准强度 * 可不考虑风载参与组合 以上关于中震弹性、中震不屈服的计算规定只是大家约定俗成的,并无明文规定。 用sATWE中震不屈服、中震弹性如何算 按我前面推荐的: ===================== satwe计算 一.中震弹性设计 1、地震影响系数调整至中震 2、抗震等级选4级(新版PKPM取不抗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