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雪花的快乐教案

雪花的快乐教案

雪花的快乐教案
雪花的快乐教案

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激趣引读,诵读积累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①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②.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树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我们从哪里可以看出雪花充满了快乐呢?(再次品味诗歌,在诗歌中划出表现雪花充满快乐的词句。)(一位回答,一位补充)翩翩的欣喜自得、潇洒的气度超脱、飞扬的精神兴奋、娟娟的姿态柔美飘动、盈盈的仪态美好、身轻的灵活----轻松的;3个“我的方向”2个不去以及“认清”、“认明”----自由的、坚定的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雪花是快乐的,那么究竟什么才是雪花快乐根源呢?(是“她”,)为了这个“她”,雪花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甚至在最后“消溶,消溶,消溶”连“溶化自己也在所不惜”,难道仅仅是因为“她很美,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不是)那么“她”这个意象代表着什么呢?齐读3、4小节找找修饰这个“她”的意象的词句。……(这个美丽的她,住在清幽之地,出入雪中花园,浑身散发朱砂梅的清香,最最重要的是她心胸恰似万缕柔波的湖泊!她可能是诗人的恋人,是诗人的一份情感……爱的释放;可能是诗人的一种理想……自由的信仰;也许更是诗人的一种美的追求……诗人也就成了美的追寻者;)徐志摩《<猛虎集>序文》中说:“诗人也是一种痴鸟,他把他的柔软的心窝紧抵着蔷薇的花刺,口里不住地唱着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非到他滴出来的心血把白花染成大红,他不住口。他的痛苦与快乐是深成的一片。”(以上也可以看出诗歌是可以多层次、多角度解读,关键是找到意象,联想想像)“她”就是雪花快乐的根源,诗歌的中心就在哪个小节?(4)有人说诗歌的语言要简练,那么我们能不能直接从第一句“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直接

连接到最后一小节?(请这位同学读一下看)(少了“不去……不去……不上”和9个“飞扬”。那么诗中的就少了什么部分?(铺垫衬托的部分),铺垫部分少了,诗歌就不象诗歌了,雪花的那种快乐、那种追求和坚定都无法表现出来;诗人那执著的寻找雪花和不惜为“她”溶化的感情也更无法表现了。比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铺垫)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心))那么我们把“假如”这两个字去掉行不行?(“假如”使这首诗定下了柔美、朦胧的格调。“假如”就是说诗人也知道这只是假设,“雪花的快乐”“雪花的追求”“雪花的生活”是诗人现在的生活还是诗人所向往的生活、希望和理想?……写诗的时候诗人刚刚回国希望实现他那“自由”“美”和“爱”的康桥式理想。)让我们再一起齐读一遍诗歌感受做一朵自由的雪花的快乐。……“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湖北省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8课《诗两首》雪花的快乐教案2 鄂教版

《雪花的快乐》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研读、讨论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理解诗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体味诗歌语言的形象、含蓄和优美。 3.培养乐观、积极地追求理想的情操。 二、学习环节 【导】 1、图片、视频导入。 2、作者简介。 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县人。新月派代表诗人。有代表作《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康桥即是英国的剑桥大学,徐志摩曾在那留学,离别时写下这首著名诗歌。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个女性: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飞机飞向北平,飞机在山东党家山上空撞山炸毁,想飞的诗人死于飞。 徐志摩的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齐、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读】 1、自由朗读诗歌,感知诗歌的大意。 2、小组内互读,读出味道,读出感情。 3、班级展示,派代表在全班面前读出你们的水平。 【赏】 (一)独学 1、诗歌的题目为“雪花的快乐”,请结合诗句找一找,雪花的快乐表现在哪些地方? “翩翩”——表现出雪花欣喜自得、潇洒的气度超脱; “飞扬”——表现出雪花精神兴奋; “娟娟的”——体现出雪花姿态柔美飘动; “身轻的”——表现出雪花很灵活,心情很轻松。 2、雪花为什么那么快乐? (1)从诗句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雪花是自由的。 (2)雪花有他自己的追求和方向,并且对自己的追求是坚定的。 (二)群学 3、诗中的“她”有哪些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并猜一猜“她”是谁? 住在清幽之地——性情安静 出入雪中花园——性情高贵纯洁,爱美 浑身散发朱砂梅的清香——有着梅花一样的品质 有柔波似的心胸——性情温柔,心胸广阔 “她”可能是诗人的恋人,

播音女生朗诵抒情诗歌

播音女生朗诵抒情诗歌 诗歌越来越受到文学爱好者的偏爱,只因它太美丽,就像女生的柔情。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女生的诗歌,欢迎大家阅读。 女生朗诵篇一:<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只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蔼、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女生朗诵篇二:<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地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地, 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女生朗诵篇三:<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雪花的快乐》赏析

《雪花的快乐》赏析 徐志摩的诗有一种特有的飞逸飘动的艺术风格,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雪花的快乐》是一首极富诗人性灵和艺术特色的诗,是从“性灵暖处来的诗句”,颇能体现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雪花的快乐》是一首表现爱情的强烈、真挚的愿望,反映诗人个性解放的要求的诗。诗人在表现这种感情时营造了一种飞动飘逸的轻柔氛围,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谱写了清新和谐的旋律,锻炼了含蓄蕴藉的情思,使诗歌具有了意境美、轻柔美、含蓄美和音乐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一、飞动飘逸的轻柔氛围。你看:雪花在半空里翩翩的潇洒、娟娟的飞舞,我只认定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然后是“消溶,消溶,消溶”,一直到“溶入”“她柔波似的心胸”。飘飘的雪花、“清幽”的花园、“带着朱砂梅香气”的她,构成的是怎样一个飞动飘逸的轻柔氛围啊!而在这氛围里,诗人纤细的柔情,飞扬向上的追求,是怎样的密挈在一起啊!这飞动、飘逸的雪花,把我们引入到那“清幽的花园”,等着她来“探望”,同时我们也似乎闻到了“她身上朱砂梅的清香”,这是怎样的一种柔情啊!随着雪花的“飞扬”,我们很自然地也要生发出一种“翩翩的潇洒”、“娟娟的飞舞”的美的思绪。这种飞动飘逸的氛围使诗充满了一种神韵和情致美,令人赏心悦目。 二、优美的意境。在《雪花的快乐》里,诗人不着痕迹地创造了一个非常优美的意境,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特定的空灵环境。诗中“雪花”的形象无一不符合大自然雪花的物理特征,但又分明融入了诗人个性、情感,以至身姿,融入了“五四”飞扬向上的时代精神。诗人运用象征手法,把抒情主人公比成一朵洁白、轻盈的雪花,在无羁的空间追求自己的理想。“雪花”“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而是“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去“飞扬,飞扬,飞扬”。很明显,这一潇洒飘逸的意象里既有雪花的精灵,诗人的精灵,同时也有时代的精灵。而诗中的“她”同样不一定仅仅是生活中实有的,“她”是诗人想象中的“情人”,是一种升华了的神圣纯洁的理想的爱情,她是一种精神力量,理想境界的人格化。诗人在“雪花”与“她”身上消融了对纯真爱情的渴求及对美好理想信念的渴求。诗人创造的朝自己方向“飞扬”的雪花和住在“清幽”“花园”的“身上有朱砂梅清香”的她这两个意象,非常潇洒、轻逸、优美,显现出一种特别优美清幽的意境,产生一种很强的艺术魅力。 三、含蓄蕴藉的情思。徐志摩是一个热情的诗人,但他炽热的感情却不外露,往往让我们在意犹未尽之中去驰骋自己的想象,从而获得很高的审美情趣。诗人在《雪花的快乐》中表达的是对纯真爱情的渴求与对美好理想信念的追求,但它绝不外露在诗语言中,而是蕴含在飞扬的雪花中。诗中雪花的飞扬不是漫无目的的,它“飞扬”是为了到“清幽”的花园里,消融进“她”“柔波似的心胸”里去,而“她”也不是住在那“冷寞的幽谷”、“凄清的山麓”、“令人惆怅”的“荒街”的。在这些描写中,我们不是可以很好地发现诗人的理想、追求吗?这正是诗人“从性灵暖处

雪花的快乐

《雪花的快乐》教案设计 设计人:冉微 一、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能理解“雪花”的象征意义及其快乐的所在。 3、学会品味诗歌语言特点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雪花的象征意义和诗歌的优美意境。 2、教学难点:揣摩、品味诗歌语言的形象、含蓄和优美和作者的感情寄遇。 三、教学方法 朗诵法、合作讨论法、自由发言法、引导讲解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现在虽已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舒,但一阵春雨过后,天气转凉,我们仿佛又有了动的感觉。而提到冬天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漫天飞雪银装素裹的景象。雪花自古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今天我们就来听听现代诗人徐志摩笔下的雪花的快乐。 (二)带着问题朗诵诗歌(提问朗读再提问再深化模式) 看到这个题目《雪花的快乐》,同学们想到了些什么呢?徐志摩为什么要给我们讲这一朵雪花的快乐呢?它有怎样的快乐呢?一朵雪花她真的有快乐有悲伤吗?这个“快乐”实质上是指谁的快乐?什么样的快乐呢?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我们先集体朗诵这首诗,注意提顿和感情。(学生朗读完对其进行评价纠正,教师再范读。) 通过朗读这首诗你们对老师以上的问题有的自己的答案吗?初读感受是什么体会?用自己简短的话语说说。(通过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并引导学生想到雪花是作者自喻。) 再提问:作者为什么要以雪花自喻?他想通过雪花抒发怎样的感情?(顺其自然的到介绍作者这一环节) (三)作者简介 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名章垿,字志摩,小字又申。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云中鹤。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代表诗集《冷翡翠的一夜》《猛虎集》,有代表作《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康桥即使英国的剑桥大学,徐志摩曾在那留学,离别时写下这首著名诗歌。 讲到徐志摩的诗歌就一定的讲讲他一生的情感经历,因为这是他创作灵感的重要来源。徐志摩在婚姻的低潮期写下名诗《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其实他一生的风基本来自三个方向,也就是性格完全不同的三个女性:张幼仪、林徽

经典爱情诗赏析

我愿意是急流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写了一组爱情诗,其中《我愿意是急流》堪称典范。全诗清新、自然,毫无造作之感。同时,又给了爱情一个新的诠释——朴实、自然。《我愿意是急流》通篇用“我愿意是-----/只要我的爱人------”式结构回环连接,意象组组对比排列,其间又含暗喻,诗句一气呵成,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全诗“我”以“急流”、“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来自喻,这些事物都是朴实的,纯真的;而“爱人”则是“小鱼”、“小鸟”、“常春藤”、“火焰”、“夕阳”的化身,这些事物都是可爱的,柔美的。两者的结合是自然的结合,无可挑剔。这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没有风花雪夜的柔情,却有一股清新脱俗油然而生。诗人在遣词造句方面也很注重“自然”二字,全诗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修饰,却有极其普通的语言点缀,如“崎岖的”“勇敢的”------这就避免了作品的“繁冗拖沓”,而倍显自然亲切。透过诗人的字里行间,忠贞的爱情观一目了然:“我愿意是急流,------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我愿意是荒林,------只要我的爱人是一只小鸟,------”此外,诗人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也始终贯穿于全诗,使得纯洁的爱情与自由的生活有机地融入朴实的言语之中,让读者深深地沉浸在情景交融的诗行中------ 花好月圆总有时,相信诗人所希冀的自由终有一天会到来,爱情也应该有一个新的诠释——朴实,纯洁。《我愿意是急流》的爱情观:牺牲自己、无私奉献. 一条小鱼在河中快活地游荡, 一只小鸟在林中无忧无虑地鸣叫, 一根青春的常春藤正充滿活力地向上攀登, 一朵可爱的火焰在炉中忽隐忽现, 还有那珊瑚似的夕阳在显示它美丽的辉煌,然而, 這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却給人以一种悲壮之美, 因为诗人在诗中还使用了一组不同寻常的意象: 冲击崎岖山路的急流, 与一阵阵狂风作战的荒林、废墟、草屋以及灰色的破旗.诗人在此使用的這组凝重、庄严的意象有兩个效果: 一是显示出了诗歌的悲壮之美; 二是诗人通过兩组反差强烈的意象的对比來說明"我"对爱情的坚贞.不管"我"处於何种境地, 只要我的爱人快活、幸福, 那么"我"也就得到心灵上的滿足了.为了爱人的幸福, "我"宁可做"湍急的河流"、"灰色的破旗", 表现出了"我"的一种崇高的奉献精神和勇於自我牺牲的精神. 致橡树: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诗中的橡树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诗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征。因此,这首诗一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而是要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通过亲切具体的形象来发挥,颇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首先,橡树是高大威仪的,有魅力的,有深度的,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高枝”和“绿阴”就是一种意指,此处采用了衬托的手法。诗人不愿要附庸的爱情,不愿作趋炎附势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树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诗人也不愿要奉献施舍的爱情,不愿作整

画雪花美术优秀教学教案

画雪花美术优秀教学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探索、尝试等方法,将三条直线交叉画出六角形。 2、运用多种颜色,短线、点、圈等装饰六角形的雪花,表现出 五彩的雪花形象。 3、运用排水画的方法,表现雪花的背景。 活动准备: 颜料若干、刷子若干、画好的没有背景的雪花图片,有背景的雪花图片,雪花颜色和背景颜色一样的图片,线条、图案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活动主题 出示没有背景的雪花图片 师:冬天到了,天气真冷,一片、两片、三片,无数片的雪花从天空中飘落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些雪花有几个花瓣呢? 幼:六个 师:我们来数数看? 师生一起数 那这六个小花瓣是怎么画出来的呢? 二、幼儿学习雪花的基本画法。 1、幼儿探索三条直线交叉成六角形雪花的方法 请两个能力强的孩子来黑板上探索画出六角形的雪花。教师也可以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帮助。(幼儿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先取 一点,然后再画出六个角。)

师:我们来看看,小朋友和老师画的有什么不一样? 幼:六个角的距离还有长短都差不多一样。 师:老师有一种方法可以让这个雪花画起来又简单,又好看,请你看仔细了。 2、教师示范 先用两条直线交叉,找出交叉点(两条直线交叉时最好交叉在中间),第三条直线要穿过前两条直线的交叉点。 幼:有短线,圆圈等花纹 幼儿说,教师画下来 小结:花瓣上有短线、圆圈,正方形等,小朋友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图案和花纹来装饰雪花。 (装饰三条直线的交叉点、六个花瓣和六个顶端。如:在交叉点 上画圆圈,六个花瓣上画上短线,六个顶端画上半圆形) 师:这些是老师画的下雪的情景。 出示范画 幼儿欣赏排水画 师:你知道老师是怎么画背景的呢? 幼:先用蜡笔画出小雪花,再用刷子粘了颜料刷在纸上。 出示背景和雪花一样颜色的作品 师:这张画漂亮吗?为什么? 幼:雪花跟背景的颜色一样了,雪花就看不大出来了。不好看了。 小结:原来啊,雪花的颜色跟背景的颜色应该是不一样的,这样才会更漂亮。

适合朗诵的经典诗文

适合朗诵的经典诗文 古典诗文1.《滕王阁序》王勃2.《醉翁亭记》欧阳修3.《陋室铭》刘禹锡4.《赤壁赋》苏轼5.《长恨歌》白居易6.《琵琶行》白居易7.《春江花月夜》张若虚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9.《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甫10.《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11.《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12.《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13.《满江红》岳飞14.《蜀道难》李白15.《将进酒》李白16.《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17.《兵车行》杜甫18.《离骚》屈原19.《孔雀东南飞》20.《陌上桑》21.《子虚赋》司马相如22.《上林赋》司马相如23.《木兰诗》24.《白马篇》曹植25.《归去来兮辞》陶渊明26.《兰亭集序》王羲之27.《燕歌行》高适28.《临江仙·夜归临皋》苏轼29.《秋兴八首》杜甫30.《扬州慢》姜夔现代诗文1.《山雀子噪醒的江南》饶庆年2.《再别康桥》徐志摩3.《春》朱自清4.《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5.《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6.《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泰戈尔7.《这也是一切》舒婷8.《相信未来》食指9.《致大海》普希金10.《我愿意是激流》裴多菲11.《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顾城12.《我们去寻找一盏灯》顾城13.《星星变奏曲》江河14.《乡愁》余光中15.《我爱这土地》艾青16.《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17.《黎明的通知》艾青18.《预言》何其芳19.《雪花的快乐》徐志摩20.《沁园春·雪》毛泽东21.《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食指22.《错误》郑愁予23.《一棵开花的树》席慕容24.《赞美》穆旦25.《纸船》冰心26.《致橡树》舒婷

27.《雨巷》戴望舒28.《回答》北岛29.《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30.《人民万岁》王怀让31.《怀念一棵树》江南梅32.《喊黄河》郝立轩33.《帆》莱蒙托夫34.《莲的心事》席慕容文章

最新徐志摩诗集大全赏析

徐志摩诗集大全赏析 1、徐志摩诗集读书笔记字 诗歌的文字仿佛是一群跳跃在纸上的灵魂,它们用自己的生命点燃了诗人心中不灭的灯。诗人正是用这些灵动的方块拼出了自己在岁月的笛声中飘扬的思想,在迷失的夜空中闪烁着自己的光芒。诗歌是记忆深处的偶然相遇,是茫茫空寂的必然碰撞。是思想激起的涟漪,是梦境幻化的清香,它印记着一瞬间的感受,承载了千古岁月的绝唱。 古往今来,写诗的人很多,但诗人却很少。写诗的人和诗人的区别在于写诗的人用诗歌诉说了自己的感受,而诗人却是用诗歌描绘着自己生命。而徐志摩正是这样一位用诗句倾诉着生命的诗人,用他的 一生追求着“美与爱与自由”。 徐志摩(.1.~..),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名章垿,字志摩,小字幼申。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云中鹤。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近来我读了一些徐志摩的诗,在这冬天寒素的日子里,优美诗句在寒气中迷漫,就像刚吃了一碗热乎面,暖和全身。读他的诗源于对

他和三个女人的爱情故事的好奇。起初只是闲来无事随意翻翻,可读过两篇之后感觉他的诗虽然很简短但意境深远,耐人寻味。《难得》 是给我印象很深的一首。 难得 徐志摩 难得,夜这般的清静, 难得,炉火这般的温, 更难得,无言的相对, 一双寂寞的灵魂! 也不必筹营,也不必详论, 更没有虚娇,猜忌与嫌憎, 只静静的坐对着一炉火, 只静静的默数远巷的更。 喝一口白水,朋友, 滋润你的干裂的口唇; 你添上几块煤,朋友,

《雪花的快乐》教案

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一、激趣引读,诵读积累 ①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③②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二、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我们从哪里可以看出雪花充满了快乐呢?(再次品味诗歌,在诗歌中划出表现雪花充满快乐的词句。)(一位回答,一位补充)翩翩的欣喜自得、潇洒的气度超脱、飞扬的精神兴奋、娟娟的姿态柔美飘动、盈盈的仪态美好、身轻的灵活----轻松的;3个“我的方向”2个不去以及“认清”、“认明”----自由的、坚定的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雪花是快乐的,那么究竟什么才是雪花快乐根源呢?(是“她”,)为了这个“她”,雪花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甚至在最后“消溶,消溶,消溶”连“溶化自己也在所不惜”,难道仅仅是因为“她很美,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不是)那么“她”这个意象代表着什么呢?齐读3、4小节找找修饰这个“她”的意象的词 释放;可能是诗人的一种理想……自由的信仰;也许更是诗人的一种美的追求……诗人也就成了美的追寻者;)徐志摩《<猛虎集>序文》中说:“诗人也是一种痴鸟,他把他的柔软的心窝紧抵着蔷薇的花刺,口里不住地唱着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非到他滴出来的心血把白花染成大红,他不住口。他的痛苦与快乐是深成的一片。”(以上也可以看出诗歌是可以多层次、多角度解读,关键是找到意象,联想想像)“她”就是雪花快乐的根源,诗歌的中心就在哪个小节?(4)有人说诗歌的语言要简练,那么我们能不能直接从第一句“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直接连接到最后一小节?(请这位同学读一下看)(少了“不去……不去……不上” 和9 就不象诗歌了,雪花的那种快乐、那种追求和坚定都无法表现出来;诗人那执著的寻找雪花和不惜为“她”溶化的感情也更无法表现了。比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铺垫)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心))那么我们把“假如”这两个字去掉行不行?(“假如”使这首诗定下了柔美、朦胧的格调。“假如” 就是说诗人也知道这只是假设,“雪花的快乐”“雪花的追求”“雪花的生活”是诗人现在的生活还是诗人所向往的生活、希望和理想?……写诗的时候诗人刚刚回国希望实现他那“自由”“美”和“爱”的康桥式理想。)让我们再一起齐读一遍诗歌感受做一朵自由的雪花的快乐。……“假如我是一朵雪花”再别康桥①徐志摩

经典诗文朗诵105首

经典诗文朗诵105首 一、古典诗文经典版块(30首) 1.《滕王阁序》王勃 2.《醉翁亭记》欧阳修 3.《陋室铭》刘禹锡 4.《赤壁赋》苏轼 5.《长恨歌》白居易 6.《琵琶行》白居易 7.《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9.《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甫 10.《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11.《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12.《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13.《满江红》岳飞 14.《蜀道难》李白 15.《将进酒》李白 16.《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17.《兵车行》杜甫 18.《离骚》屈原 19.《孔雀东南飞》

20.《陌上桑》 21.《子虚赋》司马相如 22.《上林赋》司马相如 23.《木兰诗》 24.《白马篇》曹植 25.《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26.《兰亭集序》王羲之 27.《燕歌行》高适 28.《临江仙·夜归临皋》苏轼 29.《秋兴八首》杜甫 30.《扬州慢》姜夔 二、现代诗文经典版块(25首) 1.《山雀子噪醒的江南》饶庆年 2.《再别康桥》徐志摩 3.《春》朱自清 4.《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 5.《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 6.《这也是一切》舒婷 7.《相信未来》食指 8.《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顾城 9.《我们去寻找一盏灯》顾城

10.《星星变奏曲》江河 11.《乡愁》余光中 12.《黎明的通知》艾青 13.《预言》何其芳 14.《雪花的快乐》徐志摩 15.《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食指 16.《错误》郑愁予 17.《一棵开花的树》席慕容 18.《赞美》穆旦 19.《纸船》冰心 20.《致橡树》舒婷 21.《雨巷》戴望舒 22.《回答》北岛 23.《人民万岁》王怀让 24.《喊黄河》郝立轩 25.《莲的心事》席慕容 三、红色诗文经典版块(50首) 1.《盛世中国》朱海 2.《有的人》臧克家 3.《可爱的中国》方志敏 4.《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徐志摩《雪花的快乐》赏析

徐志摩《雪花的快乐》赏析 徐志摩《雪花的快乐》赏析 雪花的快乐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扬,飞扬,飞扬,——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扬,飞扬,飞扬,——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雪花的快乐》无疑是一首纯诗(即瓦雷里所提出的纯诗)。在这里,现实的我被彻底抽空,雪花代替我出场,“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但这是被诗人意念填充的雪花,被灵魂穿着的雪花。这是灵性的雪花,人的精灵,他要为美而死。值得回味的是,他在追求美的过程丝毫不感痛苦、绝望,恰恰相反,他充分享受着选择的自由、热爱的快乐。雪花“飞扬,飞扬,飞扬”这是多么坚定、欢快和轻松自由的执著,实在是自明和自觉的结果。而这个美的她,住在清幽之地,出入雪中花园,浑身散发朱砂梅的清香,心胸恰似万缕柔波的湖泊~她是现代美学时期永恒的幻像。对于诗人徐志摩而言,或许隐含着很深的个人对象因素,但身处其中而加入新世纪曙光找寻,自然是诗人选择“她”而不是“他”的内驱力。与阅读相反,写作时的诗人或许面对窗外飞扬的雪花热泪盈眶,或许独自漫步于雪花漫舞的天地间。他的灵魂正在深受囚禁之苦。现实和肉身的沉重正在折磨他。当“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令他唱出《雪花的快乐》,或许可以说,诗的过程本身就是灵魂飞扬的过程,这首诗共四节。与其说这四节韵律铿锵的诗具有启承转合的章法结构之美,不如说它体现了诗人激情起伏的思路之奇。清醒的诗人避开现实藩篱,把一切展开建筑在“假如”之上。“假如”使这首诗定下了柔美、朦胧的格调,使其中的热烈和自由无不笼罩于淡淡的忧伤的光环里。雪花的

雪花的快乐赏析

《雪花的快乐》无疑是一首纯诗(即瓦雷里所提出的纯诗)。在这里,现实的我被彻底抽空,雪花代替我出场,“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但这是被诗人意念填充的雪花,被灵魂穿着的雪花。这是灵性的雪花,人的精灵,他要为美而死。值得回味的是,他在追求美的过程丝毫不感痛苦、绝望,恰恰相反,他充分享受着选择的自由、热爱的快乐。雪花“飞扬,飞扬,飞扬”这是多么坚定、欢快和轻松自由的执著,实在是自明和自觉的结果。而这个美的她,住在清幽之地,出入雪中花园,浑身散发朱砂梅的清香,心胸恰似万缕柔波的湖泊!她是现代美学时期永恒的幻像。对于诗人徐志摩而言,或许隐含着很深的个人对象因素,但身处其中而加入新世纪曙光找寻,自然是诗人选择“她”而不是“他”的内驱力。 与阅读相反,写作时的诗人或许面对窗外飞扬的雪花热泪盈眶,或许独自漫步于雪花漫舞的天地间。他的灵魂正在深受囚禁之苦。现实和肉身的沉重正在折磨他。当“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令他唱出《雪花的快乐》,或许可以说,诗的过程本身就是灵魂飞扬的过程?这首诗共四节。与其说这四节韵律铿锵的诗具有启承转合的章法结构之美,不如说它体现了诗人激情起伏的思路之奇。清醒的诗人避开现实藩篱,把一切展开建筑在“假如”之上。“假如”使这首诗定下了柔美、朦胧的格调,使其中的热烈和自由无不笼罩于淡淡的忧伤的光环里。雪花的旋转、延宕和最终归宿完全吻合诗人优美灵魂的自由、坚定和执著。这首诗的韵律是大自然的音籁、灵魂的交响。重复出现的“飞扬,飞扬,飞扬”织出一幅深邃的灵魂图画。难道我们还要诗人告诉我们更多东西吗? 诗人徐志摩在他的《猛虎集》序文中写道:“诗人也是一种痴鸟,他把他的柔软的心窝紧抵着蔷薇的花刺,口里不住地唱着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非到他的心血滴出来把白花染成大红他不住口。他的痛苦与快乐是深成的一片。” 个人认为,徐志摩把他的理想与希望写进了之中。可以从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和《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向吹》之间的连续性中看出。徐志摩做事讲究意境,从他的诗中的意境中,我们不难看出徐志摩的思想和追求。 附: 在网络上找到的一篇博客,作者对《雪花的快乐》的赏析 在徐志摩的诗中,爱情诗是他全部诗作中最有特色的部分,这些爱情诗抒唱了他对爱与美的追求。他有时以自己的感情基础,有时则以假想的异性为对象。而在《雪花中的快乐》中,诗人把它作了升华,既把对爱情的追求与改变现实社会的理想联系在一起,包含着反封建伦理道德、要求个体解放的积极因素,热烈而清新,真挚而自然,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 那雪花在半空中“翩翩”的“潇洒”,“娟娟的飞舞”,直奔向“清幽的住处”,会见“花园”里的“她”,直到溶入“她柔波似的心胸”。诗人以“雪花”自比,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以那潇洒飞扬的雪花为意象,“她”是诗人想象中的情人,更是升华了的神圣的爱情,巧妙地传达了诗人执着追求爱情和美好理想的心声。但这是被诗人意念填充的雪花,被灵魂穿着的雪花。这是灵性的雪花,他是人的精灵,他要为美而死。值得回味的是,他在追求美的过程丝毫不感痛苦、绝望,恰恰相反,他充分享受着选择的自由、热爱的快乐。雪花“飞扬,飞扬,飞扬”这是多么坚定、欢快和轻松自由的执著,实在是自明和自觉的结果。实际上,诗人是穿越现实去获取内心的清白、坚守理想的高贵。雪花的旋转、延宕和最终归宿完全吻合诗人优美灵魂的自由、坚定和执着。 这首诗共四节。与其说这四节韵律铿锵的诗具有启承转合的章法结构之美,不如说它体现了诗人激情起伏的思路之奇。清醒的诗人避开现实藩篱,把一切展开建筑在“假如”之上。“假如”使这首诗定下了柔美、朦胧的格调,使其中的热烈和自由无不笼罩于淡淡的忧伤的光环里。雪花的旋转、延宕和最终归宿完全吻合诗人优美灵魂的自由、坚定和执著。这首诗的韵

《雪花的快乐》教案设计

《雪花的快乐》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能理解“雪花”的象征意义及其快乐的所在 3、学会品味诗歌语言特点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雪花的象征意义和诗歌的优美意境 2、教学难点:揣摩、品味诗歌语言的形象、含蓄和优美和作者的感情寄遇 三、教学方法 朗诵法、合作讨论法、自由发言法、引导讲解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现在虽已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舒,但一阵春雨过后,天气转凉,我们仿佛又有了动的感觉而提到冬天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漫天飞雪银装素裹的景象雪花自古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今天我们就来听听现代诗人徐志摩笔下的雪花的快乐

(二)带着问题朗诵诗歌(提问朗读再提问再深化模式) 看到这个题目《雪花的快乐》,同学们想到了些什么呢?徐志摩为什么要 给我们讲这一朵雪花的快乐呢?它有怎样的快乐呢?一朵雪花她真的有快乐有 悲伤吗?这个“快乐”实质上是指谁的快乐?什么样的快乐呢?带着这一系列 的疑问我们先集体朗诵这首诗,注意提顿和感情(学生朗读完对其进行评价纠正,教师再范读) 通过朗读这首诗你们对老师以上的问题有的自己的答案吗?初读感受是什 么体会?用自己简短的话语说说(通过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并引导学生想到 雪花是作者自喻) 再提问:作者为什么要以雪花自喻?他想通过雪花抒发怎样的感情?(顺 其自然的到介绍作者这一环节) (三)作者简介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名章垿,字志摩, 小字又申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云中鹤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代表 诗集《冷翡翠的一夜》《猛虎集》,有代表作《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康 桥即使英国的剑桥大学,徐志摩曾在那留学,离别时写下这首著名诗歌 讲到徐志摩的诗歌就一定的讲讲他一生的情感经历,因为这是他创作灵感 的重要来源徐志摩在婚姻的低潮期写下名诗《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其实他一生的风基本来自三个方向,也就是性格完全不同的三个女性: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像许多抒情诗人一样,女性是徐志摩灵感的源泉,也是他悲剧 的根源1915年,由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励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把 从未谋面的新娘娶进了门张幼仪出身显赫富贵却不娇纵,相夫教子,恪尽妇道 而徐志摩对这桩“无爱的婚姻”始终心存疑虑,在英国念书时结识林徽因更促 使他决心离婚在英国遇见了志同道合的林徽因,虽然俩人相爱,但还是由于种 种原因没能在一起回国后结识了有妇之夫陆小曼,这也注定是一场不被人们接 受的相爱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飞机飞向北平,因为他答应20日 要帮助林徽因筹划一个学术讲座飞机在山东党家山上空撞山炸毁,想飞的诗人 死于飞

朗诵诗歌大全

2.我像雪花天上来 3.红旗颂 4.长征交响曲1 5.长征交响曲2 6.义勇军进行曲 7.五星红旗 8.黄河钢琴协奏曲 9.乡之音1 10.乡之音2 11.乡之音3 12.十送红军配乐 13.青春中国配乐 14.黄河号子 15.我和我的祖国 16.长城谣 17.黄河牵着我的手 18.江山无限 19.爬雪山 20.同一首歌 21.长江之歌 22.满江红·和郭沫若 23.七律·占领南京 24.蝶恋花·答李淑一 25.菩萨蛮·黄鹤楼 26.沁园春·雪 27.长征 28.相聚中华 29.希望的中国走向未来 30.祖国万岁 31.好时代 32.人民公仆 33.春风不忘 34.党旗更鲜艳 35.在你旗帜下 36.歌声永不落 37.在欢腾的大地上 38.祖国颂 诗歌朗诵自然诗意类 1.白菊曲 2.秋菊曲 3.冷菊曲 4.碧雨翠丝

6.航行 7.荷塘月色 8.良宵 9.旅程 10.旅行 11.绿洲笛韵 12.美好时光 13.破晓 14.日光海岸 15.森林狂想曲 16.田纳西华尔兹 17.田野小曲筚篥 18.温柔海 19.仙境 20.雪花的快乐 21.雪人 22.烟火 23.远古之迷 24.月河 25.月神 26.满天春色 27.满园春色 28.千年冰 29.水晶杯 30.水晶球 31.水晶枕 32.水晶柱 诗歌朗诵气势磅礴 1.百战英雄 2.苍龙鼓 3.冲天炮 4.德久鼓 5.等待 6.风雨人生 7.鼓古事记 8.鼓诗 9.海燕伴奏 10.浩浩乾坤 11.激烈磅礴 12.甲午海战 13.千古英雄 14.十跪母重恩

16.向天再借五百年 17.校歌 18.心灵睡过的地方 19.中国志气 20.最好的倾诉

雪花的快乐教案

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激趣引读,诵读积累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①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②.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树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我们从哪里可以看出雪花充满了快乐呢?(再次品味诗歌,在诗歌中划出表现雪花充满快乐的词句。)(一位回答,一位补充)翩翩的欣喜自得、潇洒的气度超脱、飞扬的精神兴奋、娟娟的姿态柔美飘动、盈盈的仪态美好、身轻的灵活----轻松的;3个“我的方向”2个不去以及“认清”、“认明”----自由的、坚定的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雪花是快乐的,那么究竟什么才是雪花快乐根源呢?(是“她”,)为了这个“她”,雪花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甚至在最后“消溶,消溶,消溶”连“溶化自己也在所不惜”,难道仅仅是因为“她很美,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不是)那么“她”这个意象代表着什么呢?齐读3、4小节找找修饰这个“她”的意象的词句。……(这个美丽的她,住在清幽之地,出入雪中花园,浑身散发朱砂梅的清香,最最重要的是她心胸恰似万缕柔波的湖泊!她可能是诗人的恋人,是诗人的一份情感……爱的释放;可能是诗人的一种理想……自由的信仰;也许更是诗人的一种美的追求……诗人也就成了美的追寻者;)徐志摩《<猛虎集>序文》中说:“诗人也是一种痴鸟,他把他的柔软的心窝紧抵着蔷薇的花刺,口里不住地唱着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非到他滴出来的心血把白花染成大红,他不住口。他的痛苦与快乐是深成的一片。”(以上也可以看出诗歌是可以多层次、多角度解读,关键是找到意象,联想想像)“她”就是雪花快乐的根源,诗歌的中心就在哪个小节?(4)有人说诗歌的语言要简练,那么我们能不能直接从第一句“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直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雪花的快乐》教案 语文版

《雪花的快乐》 一、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能理解“雪花”的象征意义及其快乐的所在。 3、学会品味诗歌语言特点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雪花的象征意义和诗歌的优美意境。 2、教学难点:揣摩、品味诗歌语言的形象、含蓄和优美和作者的感情寄遇。 三、教学方法 朗诵法、合作讨论法、自由发言法、引导讲解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现在虽已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舒,但一阵春雨过后,天气转凉,我们仿佛又有了动的感觉。而提到冬天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漫天飞雪银装素裹的景象。雪花自古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今天我们就来听听现代诗人徐志摩笔下的雪花的快乐。 (二)带着问题朗诵诗歌(提问朗读再提问再深化模式) 看到这个题目《雪花的快乐》,同学们想到了些什么呢?徐志摩为什么要给我们讲这一朵雪花的快乐呢?它有怎样的快乐呢?一朵雪花她真的有快乐有悲伤吗?这个“快乐”实质上是指谁的快乐?什么样的快乐呢?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我们先集体朗诵这首诗,注意提顿和感情。(学生朗读完对其进行评价纠正,教师再范读。) 通过朗读这首诗你们对老师以上的问题有的自己的答案吗?初读感受是什么体会?用自己简短的话语说说。(通过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并引导学生想到雪花是作者自喻。)再提问:作者为什么要以雪花自喻?他想通过雪花抒发怎样的感情?(顺其自然的到介绍作者这一环节) (三)作者简介

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名章垿,字志摩,小字又申。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云中鹤。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代表诗集《冷翡翠的一夜》《猛虎集》,有代表作《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康桥即使英国的剑桥大学,徐志摩曾在那留学,离别时写下这首著名诗歌。 讲到徐志摩的诗歌就一定的讲讲他一生的情感经历,因为这是他创作灵感的重要来源。徐志摩在婚姻的低潮期写下名诗《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其实他一生的风基本来自三个方向,也就是性格完全不同的三个女性: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像许多抒情诗人一样,女性是徐志摩灵感的源泉,也是他悲剧的根源。1915年,由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励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把从未谋面的新娘娶进了门。张幼仪出身显赫富贵却不娇纵,相夫教子,恪尽妇道。而徐志摩对这桩“无爱的婚姻”始终心存疑虑,在英国念书时结识林徽因更促使他决心离婚。在英国遇见了志同道合的林徽因,虽然俩人相爱,但还是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在一起。回国后结识了有妇之夫陆小曼,这也注定是一场不被人们接受的相爱。。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飞机飞向北平,因为他答应20日要帮助林徽因筹划一个学术讲座。飞机在山东党家山上空撞山炸毁,想飞的诗人死于飞。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徐志摩是一个追求自由个性赋予浪漫传奇色彩的人。这里的雪花和诗人有哪些相同之处呢?他到底又怎样的快乐?作者在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内涵? (四)进入全诗 第一节:诗人以雪花自喻,是一朵有快乐的有目标的雪花。通过“假如我是一朵雪花”可以看出来。 第二节:雪花执着的寻找追求自己的归宿。不去幽谷、山麓、荒街,直接的、飞去花园等着“她”来探望。 提问:诗中的“她”是指什么?(爱的人或是理想追求梦想等多种理解) 第三节:找到了幸福的港湾,融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提问: 1、雪花找到的那个幸福的港湾是哪儿?(找到了爱人,达到了目标等) 2、雪花最后消融了,化成了一滩水,你认为他还是幸福的吗?(是的,因为它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找到了自己想找到的东西,实现了人生价值的所在。比如一根火柴,燃烧毁灭自己是他来到世上实现价值的唯一方式)

雪花的快乐赏析

《雪花的快乐》是现代诗人徐志摩所作的诗歌,作者借雪花的纯洁,飘逸,潇洒,自由等特点,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抒写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向往。全诗综合运用了借物抒情、对比、拟人等表达手法,把对理想和爱情的追求等主观感情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从而化实景为虚境,创造出了一个优美的意境,显示了飞动飘逸的艺术风格。 作品赏析: 在徐志摩的诗中,爱情诗是他全部诗作中最有特色的部分,这些爱情诗抒唱了他对爱与美的追求。他有时以自己的感情基础,有时则以假想的异性为对象。 在此诗中,诗人把它作了升华,既把对爱情的追求与改变现实社会的理想联系在一起,包含着反封建伦理道德、要求个体解放的积极因素,热烈而清新,真挚而自然,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诗分四节,与其说这四节韵律铿锵的诗具有启承转合的章法结构之美,不如说它体现了诗人激情起伏的思路之奇。清醒的诗人避开现实藩篱,把一切展开建筑在"假如"之上。"假如"使这首诗定下了柔美、朦胧的格调,使其中的热烈和自由无不笼罩于淡淡的忧伤的光环里。与阅读相反,写作时的诗人或许面对窗外飞扬的雪花热泪盈眶,或许独自漫步于雪花漫舞的天地间。他的灵魂正在深受囚禁之苦。现实和肉身的沉重正在折磨他。当"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令他唱出《雪花的快乐》,可以说,诗的过程本身就是灵魂飞扬的过程。

雪花是诗人的自喻,全诗传达的是诗人自己的快乐我们知道,徐志摩当时所处的环境,无论是从固有的旧的伦理道德,还是外在周围的舆论来看,都不以他的爱恋追求为正当,而他全然不顾。徐志摩受国外新思潮和五四运动个性自由与解放主张的影响,他认定"真伟大的消息都蕴伏在万事万物的本体里"。在他看来,世界上一切事物的灵魂和生命,都在自身,每样东西除自身外没有另外的主宰。这首诗从追求爱情这一方面体现了他的个性,释放了他的纯真的诗情。 全诗笼罩着回旋飘飞的主旋律,雪花纷纷扬扬,潇潇酒洒,它裹挟着爱情向一定的方向飞扬,飞扬最后消溶到所爱的人心里。看似浪漫主义地抒写,其实用语异常精致,像"飞扬"消溶"柔波"这些动词与名词构成的意象,都非常切合喻体、主体与客体。正因为诗人避开实的藩篱,把全诗情境的展开建筑在"假如"之上,有许多读者超越诗中隐含着的个人对象因素,而将它看着是诗人对新世纪曙光的追求与寻找,"形象大于思想",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徐志摩不像闻一多那样苦吟深求诗的技巧,但他也十分注意诗美。虽然《雪花的快乐》这首诗的韵律,有人说是"大自然的音籁,灵魂的交响",但作者还是在构筑诗型方面作了讲究的。诗节与诗行十分均齐,每个诗行基本三顿,每个诗节的三四行都退后一格。句后加上破折号,从视觉上赋予诗节以错落有致的动感再加上每一节,都有三句排叠,造成雪花飘飞的意象动感,从听觉上赋予诗的往复回环的韵味。

七年级语文上册《雪花的快乐》教学案语文版

11.雪花的快乐 【学习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诗歌语言特点。 2.能理解“雪花”的象征意义及其快乐的所在。(重点) 3.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雪花的纯洁晶莹,雪景的诗意宁静,历来是文人墨客深情歌咏的对象。如“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等,这些千古名句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人徐志摩的《雪花的快乐》,看看作者笔下的雪花都有哪些快乐。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徐志摩(1897—1931),名章垿,字志摩,小字又申。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代表作有《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等。 2.字音字形。 翩.翩(piān)冷寞.(mò) 山麓.(lù) 惆怅 ..(chóu chànɡ) 3.词语解释。 惆怅:伤感,失意。 清幽:(风景)秀丽而幽静。 消溶:(冰、雪)融化。也作“消融”。 4.朗读诗歌,全诗一共四小节,请简要概括每一节的主要内容。 明确:第一节:诗人以雪花自喻,是一朵有快乐有目标的雪花。 第二节:雪花执着地寻找、追求自己的归宿。 第三节:认明方向,耐心等待。 第四节:找到了幸福的港湾,融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三、合作探究

(一)内容探究 富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诗歌的标题是《雪花的快乐》,品味诗歌,在诗歌中画出表现雪花充满快乐的词句。 明确:翩翩:欣喜自得;潇洒:气度超脱;飞扬:精神兴奋;娟娟:姿态柔美飘动、灵活轻松。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雪花是快乐的。 2.什么才是雪花快乐的根源呢? 明确:“她”。为了这个“她”,雪花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而是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甚至在最后“消溶,消溶,消溶”,连溶化自己也在所不惜。 3.“她”这个意象代表着什么? 明确:她可能是诗人的恋人,是诗人的一份情感,爱的释放;也可能是诗人的一种理想,自由的信仰;也可能是诗人的一种美的追求。(可以有多种理解) 4.雪花最后消融了,化成了一滩水,你认为他还是幸福的吗? 明确:是的,因为它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找到了自己想找到的东西,实现了人生价值。比如一根火柴,燃烧毁灭自己是他来到世上实现价值的唯一方式。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诗人自比雪花,借雪花的自由自在表达了自己对心灵自由的渴望和对自由生活无比执着的态度。 (二)写法借鉴 闻一多先生说诗歌有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即画面美)、建筑美(即结构美)。品读诗歌,体会诗歌的三美。 明确: 1.音乐美:诗歌全篇押ang韵u韵a韵ong韵,朗朗上口,错落有致;并且每一节连用“飞扬,飞扬,飞扬”以达到音韵上回环往复,铿锵有节奏感。 2.建筑美(即结构美):每节匀称,句式整齐。 3.绘画美(即画面美):诗歌给人以视觉冲击,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画面,让我们仿佛看见了快乐的雪花如何飞舞着找到了幸福的源泉。 四、板书设计 雪花的快乐翩翩潇洒——认清方向 不去之所——直奔方向 娟娟飞舞——清幽花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