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的五样》教学设计

《我的五样》教学设计

《我的五样》教学设计

赵晓宇

一、教材情况分析:
《我的五样》选自苏教版第一模块的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的第三板块(设计未来),本文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学会对自身的深度思考,学会选择。并且以《我的五样》这篇课文作为一个平台,来激发学生审视自己、设计未来。
在一个人的一生当中,青春只有那么短短的几年。虽然短暂,但是却对一个人的一生有这决定的作用,因为在拥有青春的时候,人要做出许多的选择,有些选择甚至是决定性的。那么人生中最保贵的东西是什么?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曾说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是诗人的选择,面对将要选择的人生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本文的作者有着自己的选择:空气、水、太阳、鲜花、笔。在本文的作者看来,空气、水、太阳是人生存的最基本的要素,不可或缺;鲜花代表着爱以及心中的美好;身为作家的作者,笔当然是不可或缺的。接下来的舍弃的过程中,作者先后剔除了鲜花、水、空气、太阳,最终留下了笔。在作者看来,身为作家,自己的价值就是从这里体现出来。每个人都会有展示自己价值的欲望。同时作家生命存在的意义就是审视、思考社会和再现自己的审视与思考,一位作家一旦放弃笔,就是对整个人生的放弃,也就是对一切的放弃!本文就是想告诉学生,人生的当中的有些取舍是很艰难的,有些甚至是残酷的、痛苦的。要想选择好,就要明白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这有这样,一个人才能明白自己生命存在意义,明白了人生奋斗的方向和目标。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十八岁的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刚刚形成,同时他们又朝气蓬勃,胸怀理想。在这一关键时期如何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本文的学习,希望能促进他们来合理地审视一下自身,对自己有一个深度的思考。从语文角度来说,他们把握文章的能力方面还有所欠缺,通过本文也可以提高一下学生把握文章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培养学生从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鉴赏文章语言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能力。
(情感和德育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加深对自我的思考,完善自我人格,学会人生中的如何选择。使其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能力。
2、明确人生选择的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理想。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上课之前,给同学们讲这样一则选自

《聊斋志异》的故事。有两个牧童在深山里玩耍时,拣到两只小狼崽。于是他们抱着两只狼崽分别爬上了相距有10米的两棵树。不一会,老狼来寻子。其中一个牧童就揪住一只狼崽的耳朵,狼崽嗷嗷地乱叫。老狼跑到树下,气急败坏地又抓又咬。此时,另一棵树上的牧童拧着狼崽的腿。那只小狼也嗷嗷地乱叫,老狼又闻声赶过去……就这样,老狼不停地奔波于两棵树之间。最终累得气绝身亡。老狼为什么会死?因为它不会选择。如果选择一个,没准就能救下一个来。可是选择哪一个呢?这种选择是艰难的、是痛苦的、是残酷的。
(说明:用这样一则寓言故事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心理情境一下子引到课堂的情境中来。同时引出“选择是艰难的”。)

2、学生活动:
找两名同学到黑板上写下你认为最重要的三样东西,然后逐一舍去。然后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说明:进入课文之前,先让学生来选择。一是让学生体会一下做“选择”的艰难性、二是把他们的选择和舍弃的理由和本文作者选择选择和舍弃的理由做比较。在比较中明白人应该如何做出选择、从而更能加深他们对自身生存意义的思考,达到学习本文的情感价值的教学目标。)
好,这是我们同学们做出的选择,那么身为作家的毕淑敏面对人生当中的五样东西,她是如何选择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我的五样》,看看她的选择又和我们的选择有什么不同。
3、作者简介:
毕淑敏,女,祖籍山东,1952年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赴新疆阿里当兵,历任卫生员、军医,1980年转回北京。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从事医务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著有《毕淑敏文集》八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
(说明:学习本文时,对作家一定要详细介绍,不单单是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更是了解作者更有助于学生用知人论世的方法理解本文的内容。正是因为作者有过这样的经历,所以她才会在人生长河的林林总总当中做出这样的选择和舍弃,以至于最后留下笔。)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作者在面对自己人生中林林总总时,都选择了哪五样东西?为何选这五样?
(2)、作者在舍弃的时候顺序是怎样的?这样舍弃的理由是什么?
(说明:这两个问题的设置,旨在训练学生从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尤其是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以及高度概括的能力。通过学生的回答和概括,梳理出上述问题的答案。)

学生回答问题,答案如下表

格:

作者所选择的五样 入选理由 舍弃顺序 舍弃理由 空气 “生命不可或缺的零件” 鲜花 比生命稍逊一筹 阳光 “生命不可或缺的零件” 水 无水尚可坚持几小时 水 “生命不可或缺的零件” 空气 无空气可坚持几分钟 鲜花 “象征生活的美好和短暂的艰辛” 阳光 仅有阳光人生无意义 笔 “代表自己挚爱的劳动和神圣职责” 保留“笔” 有“笔”人生才有意义
(说明:由作者的选择概括出选择时的原则和方法,与第一次学生活动体验形成对比,也为分析完文章后第二次学生活动体验埋下伏笔。)
5、鉴赏文章语言:
“选择是艰难和痛苦的”,找出文中最能表现作者内心痛苦的句子,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说明:这个问题的设置旨在训练学生鉴赏文章语言的能力。本文在写到舍弃的心理变化时所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都值得学生好好玩味、仔细鉴赏,学会这种写法,让学生能把这些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

6、讨论:作者为什么最后单单留下了笔?
(说明:这一问题设计旨在训练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能力,通过全班讨论这样一个方式,来提高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能力是最好的的一种选择。)
明确:笔是一个作家的灵魂所在,是作者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最根本的方式。人只所以能称之为一个完整的人,并不是单单有了生命的基础和美好的生活就可以的,还要有能体现自身价值的途径,人不能物质丰富但是精神空虚。因此作者最终留下了笔。

小结: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明白了作者的选择。虽然这个过程痛苦的,但是我们看到了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对自己的定位,以及作者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因此我们在做选择之前,一定要问自己,自己的身份是什么,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这样做出的选择才是理智的,才不会让自己后悔。
人生总是有这样或是那样的选择,有些选择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因此,我们更应该学会适时的审视自己、找到真正的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要做一个有人生目标的人。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再次去规划、设计自己的人生吧!

(说明:小结是对全文的一个概括和总结。能过这个结语要让学生明白,选择并不应该是盲目的,而应该是理智的,并且理智的选择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这样的结语也为接下来的学生活动体验创设了一种情境,使学生能认真思考、设计自己的未来,而不是为了应付,马马虎虎。)

7、(活动体验)请学生再次拿起笔,依照课文后面的要求选出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四样东西,然后依次舍弃,保留一样,并说明原因,写好后,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

(说明:这一活动是在本节课非常有必要,这次活动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选择和上课之初的选择做一个比较,老师指导过后,对于选择,学生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能明白人应该认真地审视自己,及时总结。)
8、老师再次小结:
看来同学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想法和规划,但是,我们要记住,选择也仅仅是一个开始而已,要达到自己的最终目的,我们还要付出辛勤的汗水去努力。正如作者所说:“知道了航向和终点,剩下的就是帆起桨落战胜风暴的努力了。”也希望同学们都能有自己的选择,都能确定自己的目标,从而为了这个目标而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9、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也模仿本文,把这节课的选择的经历写成一篇作文,要求写出自己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
(说明:把对本文鉴赏以作业的形式布置,既可以达到对鉴赏“学以致用”的目的,又可以加深学生对本节课思想内涵的理解。)

10、板书: 我的五样
毕淑敏
(选择的顺序)
① ② ③ ④ ⑤
空气、阳光、水、鲜花、笔
③ ④ ② ① ⑤
(舍弃的顺序)
最后为什么单单留下笔?
灵魂所在,价值所在。



***[JimiSoft: Unregistered Software ONLY Convert Part Of File! Read Help To Know How To Register.]***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