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制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制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制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制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关于制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2017修订)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安排教学任务、组织教学过程、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依据。为此,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实际,学校决定在2016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启动2017版学分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有关修订工作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为本,全面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深化普通高等学校学分制改革意见的通知(苏教高[2015]23号)》等文件精神,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联合政、行、企、校,共同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职业人为目的,倡导围绕社会工作岗位(群)需要,开发“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并重,“行业元素、企业元素和国际元素”融入的、“平台+方向”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认知(感知)实践、模拟(仿真)实践、生产(项目)实践、创新(创业)实践”四层递进的实践课程体系,创新构建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聚焦“悉尼协议”、学历资格认证,实施学分制,与国内外院校深化合作,开展学分互认,构建国际合作育人平台;以学生为中心,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升专业内涵;探索创新创业课程与国际对接机制,推动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发展。

二、基本原则

1.针对性原则针对就业岗位,以社会需求为质量标准,设定专业培养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应通过广泛的社会、行业和企业调查及系列专家研讨会,对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进行整体分析,确定职业能力和典型工作任务,并对典型工作任务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等相关要素进行有机整合,确定行动领域课程。

2.适应性原则课程体系及内容应适合学生工作和发展需要,又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情况。应在系统考虑“技术与技能”的培养,“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的基础上构建课程体系。按照职业能力由初学者、有能力者到熟练者的顺序对行动领域课程进行排序。

3.工学结合原则将工作与学习结合起来,积极推行教学模式改革,营造像工作一样的环境,在工作中学习和在学习中工作,广泛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实现学业、就业、

创业和事业的融合。

4.双证融入原则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与要求相互融合沟通,把职业资格标准对知识与技能的要求融入到相关课程教学内容中。

5.开放性原则在保持通用能力课程、专业平台课程和核心课程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开发系列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及社会需求变化的需求。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修订和实施,应主动争取企业专家及社会各届相关人士的参与。

6.规范性原则文字表述应力求简明扼要、科学规范、层次清楚、格式统一。符合学院制定培养方案的具体规定。

三、具体要求

1.专业名称专业名称见附录四《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一览表》,不得随意命名和使用简称。

2.课程名称课程设置表中的课程名称应简练、严谨、准确,能够概括课程的主要内容。行动领域课程名称为工作对象+动作+补充或拓展。教学内容相同或相近的课程原则上采用同一名称。必须采用学校课程库中的名称,课程库中没有的课程须先申请备案。

3.课程类别各二级学院应根据专业群建设需要打造专业平台课程,以适应第一学年不分专业组织教学的需要。专业群内,第1~2学期开设课程一致,包括校平台课程(公共基础课)和院群平台课程(专业基础课);第3~4学期开设专业课程,包括专业深化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专业细分课(专业方向必修课、专业方向选修课);第5~6学期开设实践提升课,包括专业综合实践课、毕业设计课(毕业设计、毕业设计答辩)职前训练、顶岗实习。创新创业能力课包括双创基础课和能力拓展课,在第1-4学期,分阶段完成。

专业主干课程是为实现培养目标和达到知识和能力结构必须开出的主要课程。理论知识为主的主干课程一般不低于3学分,实践技能为主的主干课程一般不低于2学分。

专业深化课中的主干课尽量控制在两门理论课,一门实践课;专业细分课(专业方向课)中的主干课理论课控制在三门以内,实践必修课至少一门;并且两模块的必修课均不得超过12学分。选修课应包括理论和和独立实践课,深化课和方向课中的选修课总学分应分别控制在14-21学分,即应达到2选1至3选1。设课说明中,必修指出学习本门课的先修课程和后续可修的课程(包括理论和实践课)便于学生选择课程选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表格中列的学期是推荐学习的学期,自第二学年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课程和学这门课的时间。

课程类别见下表1。

表1 课程类别表

4.课程性质课程性质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每种课程又分为通识和专业两种。艺术课程为限制性通识选修课,每个学生必选一门(1艺术导论、2音乐鉴赏、3美术鉴赏、4影视鉴赏、5戏剧鉴赏、6舞蹈鉴赏、7书法鉴赏、8戏曲鉴赏)。

5.通识必修课程是指学校各专业均开设的课程。

《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理论概论》等4门课程按学院分学期开设:

机电学院、信电学院和建筑学院在第一学期开设《高等数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第二学期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理论概论》;

材料学院、化工学院和工商学院在第一学期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理论概论》,在第二学期开设《高等数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体育课在1~4学期开设,其中第2、3、4学期可自选学习训练项目。

军事理论课程在第一学期开设,开设方式由体艺部和教务处确定。

形势与政策每学期开设1次专题讲座。

6.考试与考查每学期安排考试课程门数不超过4门(不含体育)。考试课原则上安排专业主干课,考试课考查课考试时间均包含在课程总学时内。

7.分学期开课同一门课程在不同学期开设时每学期均作为一门课处理,如英语课在1~2学期开设分别用大学英语1、大学英语2表示。。

8.校内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包含在实验室、机房、实训场所等进行、时间在24学生(1周)以上的环节。专业技能培养性校内实践环节建议以4、6学时为基本教学单元,对于有基础能力要求的校内实践环节应指出先导理论课程及独立实践课程。第一学期安排1周入学教育、2周军事技能训练,原则上第一学期不安排其它实践环节。每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累计完成1学分(24学时)的公益劳动(建议材料学院、机电学院和信电学院学生在第1、3学期,化工学院、建筑学院和工商学院在第2、4学期);由学生报名申请,公益劳动管理部门批准、安排、考核。建议各专业学生假期自主实习实践1个月。

专业综合实践、毕业设计必须在学生修完平台课程、专业课程,必修学分达到92学分后方可进行。专业综合实践、毕业设计一般可安排第五学期第1-12周进行。

校内独立实践课一般命名为××××技能训练、××××实训、××××综合实验。

9.教学周数各学期教学周数及安排见表2。

表2 教学周数及安排表

10.学分与学分置换集中性实践环节每1周计1学分,学生自主实践每1周或每24学时计1学分,与社会职业资格衔接的中级证书(或相当于中级的)计1学分,每提升1级的加计1学分,其余课程每16学时计1学分,课程学分的最小单位为0.5。

学生在修够相应目录上的138学分后毕业,其中必须包含12学分的创新创业能力课。

非主干课程学分允许按照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学分储存及学分置换,最大可转换学分不超过15学分。

11.考试成绩

课程的考试成绩计入最后毕业总成绩。该课程的成绩在计入总成绩时,根据学分数进行加权。考试成绩只计算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深化课,专业细分课,专业综合实践课、毕业设计(论文)与答辩、通识课、跨院系选修课。

12、学业绩效

如果一个课程没有成绩,或者成绩不计入毕业成绩,那么该课程块记为学业绩效。该模块只评价为‘通过’和‘未通过’。学业绩效(在毕业时)必须记为通过,但不计入总成绩。

13、学分绩点 (1)课程学分绩点

①百分制 成绩 ≥ 60,学分绩点 = (成绩 - 50)/10 ; 成绩 < 60,学分绩点0; 补考及格的,学分绩点1。 ②五级制

(2) 平均学分绩点

是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所修课程的学分绩点的平均值,通常按学期或学年计,计算公式如下。

∑∑?=

课程学分数课程学分绩点

课程学分数平均学分绩点

14.学时 周学时数严格控制在20~24学时,理论课程1学分按16学时计算,独立实践环节1学分按24学时计算,每门课程学时应安排为16(8)的整数倍。建议理论课课时为:16、32、48、64、72等,建议独立实践课课时为:24、36、48、72等。根据课程设置的具体情况,在同一学期内,一门课程可以安排在1-18周,也可以安排在1-9周或10-18周。

15.教学活动 课程设置表中的讲练是指在非实验实训场所进行的讲授、方案设计、项目教学、习题课、课堂练习与讨论等教学活动;实践是指在实验实训场所进行并需要借助仪器设备才能进行的教学活动;凡实践学时占课程总学时比例在50~70%、教学做融为

一体的课程定义为理实一体化课程;将在具有生产功能的装置上进行的实训课程定义为生产性实训课程。独立实践环节课时与课程中实践与练习课时总和应不可以总课时的50%。在培养方案中进行设课说明时,在“课程名称”后专业主干课程用★标出;理实一体化课程用☆标出;生产性实训课程用▲标出。

16.资格证书学生毕业必须取得以下证书,方能获得毕业资格。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及以上证书(非英语语言类专业);普通高校计算机一级及以上证书 (非计算机类专业);××专业关键能力技能证书(具体名称和等级)一种,如化工总控工中级证书。学生如果第一学期获得英语等级证书,则可申请免修大学英语;获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大学英语成绩按80分计,A级大学英语成绩按85分计;4级大学英语成绩按90分计。

英语语言类专业英语等级证书自定、计算机类专业计算机等级证书自定。

17.社会实践课程的社会实践教学,由相应的教学院系部组织制订任务书、报告(或论文)编制要求和考核办法,实行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式教学,提交社会实践报告(论文)。

18.其它

⑴除核心课程可稍作调整外,人才培养方案要相对固化,体现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体现学院的办学及文化积淀。

⑵课程名称要做到统一,以便配合人才状态数据的采集。

⑶课程安排要保证教师和教室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在一个时间段集中占有教学资源。

⑷课程的递进次序要符合教学规律和职业能力成长的规律,有利于创新执行我院“双能并重、三元融入、四层递进、产学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回答高职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

四、制订程序

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程序见图1。

五、主要内容

1.专业名称及代码

2.招生对象、层次、修业年限3.培养目标

4.职业范围与主要就业岗位5.毕业生业务规格

6.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7.人才培养模式

8.运行设计与保障

9.课程简介

10.毕业条件

11.课程设置

12.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组成

13.培养方案论证意见

14.其它说明(含其它课程设课说明)

附录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格式

附录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表格及填写说明

附录三:2017专业设置一览表

附录四:2017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封面及目录(以院部为单位)

教务处

二○一七年三月十九日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职工聘期考核办法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职工聘期考核办法 聘期考核是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制度的重要环节,考核结果是续聘或低聘、解聘和调整岗位的重要依据,是新一轮岗位聘用的基础。根据《省教育厅关于继续做好省属高校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工作的通知》(苏教人)[2013]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原则 1. 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聘期考核重点考核教职工在一个聘期内履行职责情况,根据专业技术岗、管理岗和工勤技能岗的岗位职责的不同,采取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对于有额定工作量要求的岗位,应考核教职工的教学、科研、实验实训室建设等额定工作量的完成情况。 2. 年度考核与聘期考核相结合。年度考核是对教职工聘期内每年履行岗位职责情况的评价,考核结果可以作为聘期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考核时间和范围 1.考核时间。聘用期内。 2.考核范围。受聘在学校相应岗位的在编在岗事业编制(含人事代理)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 三、考核内容 根据教职工受聘岗位说明书中岗位职责和岗位任务的要求,对聘期内教职工履行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质和量的综合评价。考

核内容主要包括教职工教书育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履职情况和业绩贡献等。 四、考核的组织机构 1.学校成立聘期考核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研究制定岗位聘期考核办法并组织实施。岗位聘期考核工作领导小组,以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为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成员由校领导和纪委、院办、组织部、人事处、教务处、研究与项目管理处、质管办和工会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 学校聘期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人事处,负责岗位聘期考核的具体实施和政策解释工作。 2.以党总支为单位成立聘期考核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协调本单位各类岗位聘期考核工作。工作小组由各单位党政负责人、工会主席、职工代表等组成。考核小组组长由党总支书记担任。 3.学校成立聘期考核申诉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学校纪委书记担任,成员由校纪委、组织部、人事处、工会等部门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受理教职工对聘期考核意见的投诉、申诉,并按照相关程序、规定及时进行处理。 五、考核程序 1.自评。受聘人员进行个人聘期总结和自评,如实填写相关岗位的聘期考核表。 2. 聘期考核工作小组考核。各聘期考核工作小组审核受聘人员的考核表并提出初步考核意见。

工商管理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工商管理专业(品牌管理方向)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面较宽、专业技能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良好,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品牌设计、传播、咨询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合作、交往、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 2.掌握较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一定的人文、科学素养; 3.较好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品牌管理领域(如品牌营销、传播、设计、保护等)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思维方式,掌握品牌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熟悉与品牌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国际惯例,了解国内外品牌事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本学科和专业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合理的知识结构; 4.获得品牌意识、品牌营销、品牌传播、品牌设计等品牌管理能力的良好训练,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品牌管理问题分析、规划、设计、控制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品牌管理问题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与实际工作能力; 6.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具有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较熟练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外语、计算机达到规定的要求; 7.具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8.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和心理调适的基础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和素质拓展训练,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 9.具有从事品牌管理或相关管理工作的从业资格,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实施方案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实施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围绕一定人才培养目标而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教学、学习、训练等活动进行设计和实施的规划;是学校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培养适应社会实际需要人才的重要依据;是学校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的基础文件。为贯彻〈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皖政[2014]81号),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各个环节,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凸显办学特色,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现就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安排如下: 一、主要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强化实践教学,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一)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与办学方向,改革教学模式,增强专业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整合教学资源,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 (三)进一步规范人才培养方案内容,使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表述更加具体、明确、实用和切实可行,各教学环节更加完善,尤其是加强实训教学体系建设。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同时,要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心,满足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需要。 (二)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要跟踪市场需求变化,主动适应和服务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定位。

南京理工大学学分制实施方案

南京理工大学学分制实施方案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需求多样化的要求,推动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探索并建立更具生机活力和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机制,更好地因材施教,在原有学分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并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本科培养计划 1.培养计划的制定原则 (1)根据学科发展的趋势、人才培养的规律和我校实际情况,将现有55个本科专业按学科分为25个专业大类。从21世纪人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出发,按照“宽专业、厚基础、重能力、高素质”的基本原则构建和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专业办学特色,合理调整课程设置,把拓宽专业口径与灵活设置专业方向有机结合,增强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就业针对性。 (2)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将“第二课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2.培养计划的总体结构 (1)理工科专业培养计划的总学分数一般控制在174学分左右;经管类专业培养计划的总学分数一般控制在165学分左右;人文类专业培养计划的总学分数一般控制在160学分左右。全校学生须修满本专业培养计划所规定的第一课堂学分,同时须修满第二课堂4学分。

二、课程设置 课程按模块设置,分为通识教育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方向必修课和选修课)、学科选修课、公共选修课、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等。 1.通识教育基础课是学校根据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然科学基础、体育、外语、计算机基础、军事理论等课程。 2.学科基础课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课程。主要包括专业大类所属的学科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相关学科基础课。专业大类统一设置学科基础课,由于专业特色的差异,不同专业之间可略有不同。 3.专业课是加深专业基础和学习专业技能的课程,分为专业方向必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专业方向必修课是体现专业办学特色的核心课程,招生量大、涉及面广的宽口径专业可根据需要设置若干个专业方向模块,每个方向模块所设置课程的总学分数不超过10学分。专业选修课所设课程的总学分一般为应选学分数的1.5~2倍。原则上每门专业课程不超过3学分。 4.学科选修课是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扩大知识面,使学生学习了解本学科发展前沿以及本专业大类里其他专业的选修课程,所设课程的总学分一般为应选学分数的1.5~2倍,原则上每门学科选修课程不超过2学分。 5.公共选修课包括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自然科学类选修课程和艺术类选修课程;面向理工经管类学生开设的人文素质类,面向人文类学生开设的工程技术类选修课程,以及其他综合类选修课。学生可根据个人基础、能力、兴趣选修。 6.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获得对实际工程问题或现实社会中的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的重要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合作精神等,包括实习、集中综合性实验、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设计(论文)、社会调查、军训等。 三、弹性学习年限 1.我校标准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学生可在校学习3~6年。 2.本科生在校学习年限(含休学、停学)超过6年(服兵役除外),自行退学。 四、辅修制 1.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辅修第二专业。关于辅修的规定详见《南京理工大学本科生辅修第二专业的管理规定》。 2.学生凡修完辅修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可获得相应的辅修专业证书。 五、选课制

学分制实施方案(试行)2

学分制实施方案(试行) 一、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立灵活富有弹性的教学管理制度,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在职业学校进行学分制试点工作的原则意见》、《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的规定,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适应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决定试行弹性学年学分制,为规范管理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第二条本实施方案适合有正式学籍的学生。 二、课程设置 第三条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1、必修课是指为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质量,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必须开设、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包括文化基础课程、主干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 2、任意选修课是指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实际需要选择的扩大知识面、拓宽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或课程组(包括跨专业选修课)。 三、学制与学习期限 第四条学生在校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学年制,获得毕业证书的基本学制为三年,在相应的学习期限内,允许同学多选读课程,提前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和环节,提前就业。经申请批准的部分同学可自主安排学习进程,延长学习时间。四、学分的确定和取得 第五条学分是衡量学生学习份量,学习成效的单位,是学生获得毕业证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校组织教学的依据。计算学分以课程(含实践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课时数为主要依据。理论课与实验课以16-20 学时为1个学分,公益劳动4学分、军训1学分、职业资格鉴定10学分。必修课的学分约占95% ,任选课的学分约占5%。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需要,各专业均有最低学分要求。 第六条采用学期课程成绩来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成绩合格者取得相应学分,成绩不合格者,可通过补考,或申请重修,在成绩合格之后才能获得相应学分。第七条学生取得规定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获得10 分,可累计加分,不封顶。 第八条学生参加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种知识、技能和文艺、体育竞赛并取得个人名次,可获得奖励学分。国家级竞赛:一等奖10学分,二等奖8学分,三等奖6学分;省级竞赛:一等奖8学分,二等奖6学分,三等奖4学分;市级竞赛:一等奖6学分,二等奖4学分,三等奖2学分;同类竞赛不累计加分,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

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定位 (一)市场需求分析 本专业学生的职业范围涉及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类岗位。随着“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作为本地区的高职院校,本专业主要面向“长株潭”中小企业输送会计核算型人才。 为保证专业教学符合人才市场需求,我院会计专业在2009年上半年开展了一项“企业会计人才需求”的调研活动,我们从“长株潭”地区企业需求出发,通过人才市场调查、企业走访、毕业学生调查、专家教师座谈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通过研讨和论证得出结论: 1.人才需求量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会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较为旺盛的状态,在各地的招聘职位需求排行榜上,财会类专业一直处于领先。根据湖南省工商局公布的数据,近五年,长、株、潭每年新注册的企业在20000家左右,按每个企业配置1-2名会计人员计算,这些新增企业每年需要增加3万名左右会计从业人员。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需求意愿较强,九成单位有长期需求 2.学历需求情况 本次针对企业的学历需求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趋于理智。企业在招聘财会人员时学历不再是唯一的准绳,公司更为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从回收的有效调查表来看,中小企业对高职高专人才的需求成为了这类企业人才需求的主体。 3.岗位需求情况 按照企事业单位的类型,会计岗位群的分布构成一般如下: (1)大中型企业(包括国有大中型企业、企业集团、上市公司等):①财务总监(总会计师)岗位;②财务经理、主管岗位;②会计核算岗位;③出纳岗位;④审计主管及审计人员。 (2)小型企业:①财务经理(会计主管)岗位;②会计核算岗位;③出纳岗位。 (3)机关、事业单位: ①会计主管岗位;②会计核算岗位;③计划、审计等管理岗位;④出纳岗位。 (4)银行等金融机构:①会计主管岗位;②会计核算岗位;③证券投资部门管理岗位。 在以上各类企事业及金融机构中,大型企业事业单位及大型金融机构,要求人才学历层次较高,一般要求是本科以上毕业生,而中小企业及基层金融机构(如分理处等),一般对专科毕业生较欢迎,应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这部分企业组织数量占绝大多数,市场前景广阔。 4.企业对财务会计专业人才素质、能力要求情况 目前的毕业生大多存在知识结构不完善问题,整体素质不高,竞争少不强等,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磨合。会计行业有重经验轻专业现象,由于会计专业在实际操作方面要求较高,加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系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系 2009届毕业答辩工作安排2008年11月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系 2009届毕业答辩工作安排 一、毕业答辩委员会 主任:金万祥 副主任:徐放陈忠生聂恒凯朱信明王艳秋翁国文徐云慧 委员:刘巨源刘希春赵晓波刘琼琼徐冬梅柳峰焦富强 刘太闯臧亚南张馨张兆红王忠光赵桂英丛后罗 侯亚合王国志姚亮杨慧靳玲杨昭王再学 主考教师:刘巨源 二、答辩时间与地点安排: 1、公开答辩 时间:2008年11月21日 14:00-17:00 地点:学院报告厅 参加答辨班级:橡胶大专061、橡胶大专062、高分子大专061、塑料大专061、塑料大专062、高商051 2、小组答辩时间与地点 时间:2008年11月22-23日 上午:8:00—11:30 下午:2:00—5:30 地点:材料楼B04、食品楼B05 参加答辨班级:橡胶大专061、橡胶大专062、高分子大专061、塑料大专061、塑料大专062、高商051 三、毕业答辩会场(公开答辩、小组答辩)纪律 1、参加答辩的全体人员不得迟到、早退、缺席; 2、会场保持严肃、安静、不得交头接耳、大声喧哗; 3、会场内不得抽烟、吃零食等; 4、答辩人员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述(脱离讲稿)、板书,及时回答问题, 虚心接受答辩委员会的评判,注意礼貌用语。 5、答辩指导教师要做好答辩记录,及时肯定答辩人回答的问题正确与否,实事求是地按标准 评定成绩; 6、凡违反纪律轻者批评教育毕业设计成绩降一级、重者毕业设计成绩不及格。 四、公开答辩顺序(主考教师主持) 1、宣布答辩课题 2、抽签选择答辩小组顺序答辩人姓名 3、宣布答辩平分标准 4、答辩人入答辩席、主考宣布答辩开始 5、答辩人自述(15~20分钟) 6、主考、答辩教师提问(15~20分钟) 7、宣布答辩评语、成绩(此前抽下一答辩人) 8、主考宣布答辩人退席 注:公开答辩人员名单由各小组(指导教师)提前(11月19日前)选一名同学参加现场抽签。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doc

合肥师范学院制(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2011年) 为落实学院“师范性、应用型、教学类”办学定位,构建具有学院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现就制(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若干意见》等为依据,适应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以及合肥经济圈等重大发展战略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立足安徽,面向基层,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培育新型师资,培养应用人才”为目标,以专业内涵建设为主线,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整体推进“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全面落实“三新三会”和“三强”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二、基本原则 (一)应用性原则。紧贴区域产业升级、行业发展状况,以职业岗位的需要为出发点,注重职业岗位能力培养,遵循教育规律,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全面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建设。 (二)协调性原则。进一步控制理论教学学时,增加实践教学学时,以“能用、适用、应用”为目标,整体优化知识体系、课程体系、实践体系,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融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

华东理工大学大学学分制管理暂行规定

华东理工大学大学学分制管理暂行规定 (讨论稿) 第一条:学制与学期 一、学制 本科各专业的学制为四年,修业年限三~六年(包括休学、停学和保留学籍等)。学生在规定的年限内修满要求的总学分,并达到〈大学生体质标准〉,即可取得毕业资格。以四年为标准修业年限计,提前或延长毕业年限需办理申请审批手续,实施细则见有关规定。 二、学期 学校每学年设置春季、秋季两个长学期和一个暑期短学期。长学期安排19周,其中用于教学17周,考试1.5--2周;短学期安排3--4周,主要用于安排选修课、讲座、军训、实习、设计、创新活动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第二条:学分计算 一、理论与实验课程 理论课16学时计1学分;体育、实验、上机课程32学时计1学分。 二、实践教学环节 军训计2.5学分; 课程(设计)、实习、小设计等,1周计1学分; 毕业论文(设计)计15学分; 三、创新教育活动 创新学分,指学生按规定参加教学计划之外的各种竞赛性、科研性、实践性活动所取得的学分。这些活动主要包括由学校、学院(系)组织,并经教务处核准的各类发明、设计、社会实践、科学研究以及社团活动。 为从制度上保证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规定每个本科生修学期间应至少修满3个创新学分方能毕业。 实施细则: 1、竞赛性活动获奖 获国家级以上奖励计2学分,获市级二等奖及以上奖励计1.5学分,获市级三等奖或校一等奖计1学分,市级鼓励奖、参赛奖,校二等奖及以下者计0.5学分。同一奖项多次获奖者,按最高级别记学分,不予重复。 2、论文发表 在国外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主要作者(排名第一)每篇计1.5学分,其他作者每篇计0.5学分。在其他公开发行刊物发表的论文,第一作者1.0学分,其他作者0.5学分。 3、取得科研成果

学分制实施计划方案

秦安县中等职业专业学校 学分制管理指导方案

为进一步加大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推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使我校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多地培养一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中等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增强学生、学校、市场之间相互的选择性,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满足社会对技能人才高质量、多种类、多规格的要求。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在职业学校进行学分制试点工作的原则意见》等文件精神,特制定秦安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实施学分制管理指导方案(试行),现公布如下,请贯彻执行。 一、指导思想 1.全面推行学分制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单位计算学生学习量和学习成效,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余地的教学制度。学分是计算学生完成课业的必要时间和成就的单位,是学生获得学业证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校制订教学计划和组织教学的依据。 2.实行学分制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学分制可以满足多层性和多样化的要求,可以促进学校、学生与企业的产学结合、产教结合、工学交替及专业教学与职业岗位的结合,实现职业教育与市场经济的“零距离接触”、“无缝隙链接”,使职业学校所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实行学分制是推进学生发展为本的必由之路。学分制可以满足个性化和柔性化的要求,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有针对性地选择专业方向和课程,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4.实行学分制是形成全新教育质量观的客观要求。学分制有利于职业学校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确对待具有不同差异的学生,发现并强化他们的优势,把面向全体学生与注意个体差异结合起来,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实现学习上的指导性,教学计划上的灵活性,教学质量评价上的动态性,专业设置上的市场引导性,人才标准上的职业岗位适应性,教学管理上的人本性等优势选择,为每一个学生都能人尽其才发挥主导作用。 二、课程结构 (一)推行学分制的核心在于课程改革。课程改革要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素质提升为目的,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和个性发展的具有职教特色的课程体系。坚持学分制课程结构的基础性、开放性和模块化特点: 1.构建两大基础平台。一是构建文化基础课平台,调整文化基础课的教学目标,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文化程度和就业的实际需要,按照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原则,确定语文、数学、外语等主要文化基础课程的分层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学习内容和学分(总学分的30%);允许学习者根据

2019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指导意见.doc

2019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指导意见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治理创新的重要载体,是职业院校规范教学管理,深化育人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抓手。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的指导意见》,促进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育人体制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行业产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学院“立足开发区,服务烟台市”的办学定位,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科学构建符合学院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德技并修。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处理好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注重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德技并修、全面发展。 (二)坚持标准引领,促进特色发展。以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为基本遵循,主要包括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公共基础必修课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仪器

设备配备规范)等,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有关课程设置、教育教学内容等方面的要求,对接有关职业标准,服务地方和行业发展需求,鼓励高于标准、体现特色。 (三)坚持多方参与,促进产教融合。工作规划设计、方案研究起草、论证审定等各环节要注重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作用,要充分考虑学校师生意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避免闭门造车、照搬照用;方案整体设计应体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要求,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落实到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教学内容及时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 (四)坚持科学规范,促进开放共享。方案制订流程规范,内容科学合理,适当兼顾前瞻性,文字表述严谨,体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学校教学基本文件的严肃性,具有可操作性;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注重提炼打造职业教育教学领域的中国方案,体现中国特色、国际水平,在国际交流合作中促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共建共享。 三、总体要求 一、立德树人,因材施教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将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弘扬劳动精神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同时,充分考虑专业职业面向差异和学生个体差异,注重教学方法创新,因材施教,提升德育质量。 (二)以生为本,成果导向

广西大学本科学分制实施方案

广西大学本科学分制实施方案 西大教字〔2005〕41号 为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多规格、多层次、多样化的要求,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创造性,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学分制与学分 (一)学分制是一种弹性教学管理制度,其基本特点是:①以学分表示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份量;②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包括才能、特长、爱好、学习基础与勤奋程度等; ③教学计划具有弹性。我校实行的是计划指导下的学分制。 (二)学分是衡量学生学业的基本计算单位。学生学完某一课程后通过考核,成绩合格,即可取得学分;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各类课程并取得相应学分方能毕业。四年制本科学生应当修满180一190的总学分,五年制本科生应当修满220一230的总学分。 (三)学分计算:课堂讲授课程和实验课原则上每18学时计1学分;集中进行的教学实践环节为每周计1学分;劳动和军训每周计0.5学分;体育课一学期计1学分。 二、教学计划 (一)教学计划是学校培养人才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计划,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进行其他教育教学环节的基本依据,也是学生修读课程的依据。 (二)教学计划内容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学制;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毕业学分要求;教学计划进程表;必要的说明和统计数据等。 (三)各学院制订专业教学计划参照学校每年下发的《广西大学关于制订××级本科教学计划的指导意见》进行。 (四)教学计划由各学院组织制订,报教务处审批。教学计划一经审定,不得擅自更改。因特殊原因需要调整教学计划,或者各专业根据学科发展和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要求增设新课时,应当由学院主管教学领导提出,报教务处审批 (五)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两类。必修课是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必要基础的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学科基础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公共必修课由学校统一开设,包括“两课”、大学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体育等;学科基础必修课,指按大类招生专业相通的学科基础课程、非大类招生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指专业方向应当具备的专业知识课程。选修课分为学科基础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包含科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面向全校开设,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科学与人文素养的课程。 三、成绩考核与绩点 (一)学生修读的所有课程应当经过考核,考核成绩合格,即取得相应学分,考核成绩不合格则无学分。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 (二)采用绩点制进行学生学习质与量以及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的程度和能力评价。用平均学分绩点(公式见《广西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第八条)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

学年学分制实施方案

学年学分制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和教 育部《关于实施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根据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在中等职业学校试行学分制的意见》的精神,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学年学分制实施方案》。 (二)课程与学分 1、学分制教学计划将课程分为:必修课、限选课。 (1)必修课:指根据中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学生必须掌握的文化 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必修课一般为考试课程。 (2)限选课:指与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相关,构成专业特色的部分课程组合。学生根 据个人爱好、专业定位、学校开设课程,在限选课程组合模块中选修若干课程。 必修课所占比例要不高于70%,限选课不低于30%。作为必修课的语文、数学、计算机、英语、体育等基础课程约占总课时的40%。 2、学分计算方法: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份量和成绩的单位,是确定学生能否毕业的 重要依据。 (1)学业课程学分的设定:以学期为单位,以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安排的课时数为主要 依据,一般课程以每学期每周授课时数为学分数,折合18个学时计1学分,即每学年总课 时/18=课程学分。学分计算取整数。 (2)独立开设的社会实践、公益劳动、军训、社会调查以36课时为1个学分。 (3)毕业实习一年学分为20分。 (4)学业学分:学生所修课程的学分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期末考试(考查)成绩、期 中成绩、平时成绩(学习态度、测验、作业)情况等综合评定后确定,并随学生学习成绩单 一起,一式三份,一份报实习处,一份报班主任,一份自存。 总平均成绩=期末*50%+期中*30%+平时*20%(充分考虑平时测试、作业、出勤等)(适 用于有期中考试科目) 总平均成绩=期末*80%+平时*20%(充分考虑平时测试、作业、出勤等)(适用于无期 中考试的科目和模块考试) 总平均成绩及格(合格),才能取得相应学分;成绩不及格者,可通过补考或申请重修,在成绩合格之后才能获得相应学分。学分折合计入总学分。 (5)实习成绩考核以就业办评价为主,实习指导教师会同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的工作 表现和实习情况做出书面评定,成绩合格,取得实习学分。 (6)专业技能证书学分:学生必须要取得一个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可以获相应学分。高级为15学分,中级为10学分。可累计加分,不封顶。 (7)每个学生的德育学分每个学期规定为5分。每学期德育学分评定由班主任负责, 会同学生处、学生考评小组(或班委会)、任课教师意见,操行合格的取得整学期德育学分。 3、成绩考核及学分绩点 (1)学生学习质量优劣,通过学分绩点评定的方式来衡量。绩点是一门课程的成绩系数,是衡量学生学习成绩优绩优劣的主要指标,最高绩点为1.5,最低绩点为0。绩点与考 核成绩的对应关系为: 等级考试成绩考查成绩绩点 A85——100优1.5 B75——84中1.2

学分制培养方案

乌兰察布职业学院 《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1级) 一、人才培养目标 按照职业教育的指导方针,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的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备本专业基本知识、扎实的技能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适应现代园艺行业的国内各种所有制企业,具备园艺方向技能证书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毕业生基本规格 1 毕业生基本规格 1.1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爱劳动,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个人道德修养,具有强烈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具备健全的法制观念。 1.2具有大学专科层次所必备的文化知识,完成全部公共课的修业任务。 1.3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完成高职阶段教育的全部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及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的学习任务。 1.4具有一定的体育、卫生知识和运动技能,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具有健全的体魄和健康的审美能力。 1.5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具有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应职水平,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2 知识结构(图1)

2.1 具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政治理论知识;具有大学专科层次的文化知识水平。 2.2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相关的园艺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农业气象、土壤肥料学、园艺植物遗传育种等专业基础知识。 2.3 掌握本专业必备的果树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蔬菜生产技术、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园艺植物保护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园艺设施、草坪建植与养护、园艺种子生产等专业理论知识。 3 能力体系 3.1 具有较强的写作、演讲和交际能力,具有较强的英语会话和阅读能力。 3.2 具有熟练操作、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3.3 具有使用本专业有关的先进仪器设备的能力。 3.4 具备蔬菜生产、经营能力。 3.5 具备果树生产、经营能力。 3.6 具备花卉生产、经营能力。 3.7 具备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的能力。 3.8 具备农产品贮藏、加工能力。 3.9 具备园艺设施设计、管理、经营能力。 3.10 具备草坪建植与管护能力。 3.11 具备植物繁育生产能力 3.12 具备园艺企业经营与园艺产品营销知识。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制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关于制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2017修订)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安排教学任务、组织教学过程、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依据。为此,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实际,学校决定在2016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启动2017版学分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有关修订工作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为本,全面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深化普通高等学校学分制改革意见的通知(苏教高[2015]23号)》等文件精神,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联合政、行、企、校,共同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职业人为目的,倡导围绕社会工作岗位(群)需要,开发“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并重,“行业元素、企业元素和国际元素”融入的、“平台+方向”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认知(感知)实践、模拟(仿真)实践、生产(项目)实践、创新(创业)实践”四层递进的实践课程体系,创新构建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聚焦“悉尼协议”、学历资格认证,实施学分制,与国内外院校深化合作,开展学分互认,构建国际合作育人平台;以学生为中心,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升专业内涵;探索创新创业课程与国际对接机制,推动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发展。 二、基本原则 1.针对性原则针对就业岗位,以社会需求为质量标准,设定专业培养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应通过广泛的社会、行业和企业调查及系列专家研讨会,对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进行整体分析,确定职业能力和典型工作任务,并对典型工作任务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等相关要素进行有机整合,确定行动领域课程。 2.适应性原则课程体系及内容应适合学生工作和发展需要,又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情况。应在系统考虑“技术与技能”的培养,“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的基础上构建课程体系。按照职业能力由初学者、有能力者到熟练者的顺序对行动领域课程进行排序。 3.工学结合原则将工作与学习结合起来,积极推行教学模式改革,营造像工作一样的环境,在工作中学习和在学习中工作,广泛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实现学业、就业、

关于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关于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附件1《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和《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为深化我院高职教学的改革,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写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2+1”的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广泛进行社会调查和企业调研,了解专业技术应用现状、发展趋势和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要求,与各专业指导委员会一起,对行业岗位进行分析、研究以确定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的合理性、科学性、实用性。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内与校外一体化的培养体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兼顾学生就业需求和人生发展需求,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二、基本原则 1.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要广泛开展社会调查,注重分析和研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特别要关注市场经济和本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努力使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同时,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妥善处理好社会需求与教学工作的关系;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 2.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智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要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教学工作的整体优化,切实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3.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 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 可持续发展能力。 4.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职业技术学院学分制实施方案.

职业技术学院学分制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促进职业教育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增强职业教育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开放性,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职业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进体制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逐步推行学分制。为保证我院积极稳妥推行学分制,特制定本实施方案(试行。 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第一条实施学分制的指导思想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针,根据创造条件实施学分制的精神,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进一步推动课程体系的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满足学习社会化、终身化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增强办学活力,使我院的职业教育能更好地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新形势对人才培养多样化的要求。 第二条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份量、学习成效,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余地的教学制度。学分是计算学生完成课业的必要时间和成效的单位,是学生获得学历证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校组织教学的依据。 第三条实行学分制,有利于推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自身活力。 第四条学分制作为一种教学管理手段,它的实施将涉及教学组织、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学资源等方面的相互协调,因此必须遵循整体性的原则,统筹兼顾,全面推行,努力做到“四个统一”: 1、灵活性与规范性相统一。既要满足社会需要和学生个人兴趣、条件和学习时间的要求,又要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目标的实现。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关于修订2005级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关于修订2005级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 各系: 我院2005级五年制高职校外办学点学生下学期即将进入学院本部学习,为了做好该年级学生的人才培养工作,请各系根据学院意见,组织专业负责人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有关意见如下: 一、为了便于对校内、校外办学点的教学管理,鉴于2005级高职学生入校时未分专业,该年级 学生教学采用学院制定的统一教学计划(见附录一),请各专业负责人在详细了解一、二年级开设课程的基础上,根据本专业培养的具体目标,认真对知识、能力、素质目标进行详细分解,规划后三年的课程安排。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进行广泛的社会、行业的调查,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坚 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实践能力,坚持产学研结合的原则。 三、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坚持循序渐进,加强针对与应用的原则。 四、具体规定: 1. 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分为三部分:公共课、职业能力基础课、职业能力技能课。对于同属一大类的专业,其职业能力基础课平台应相同。 2.专业名称:专业名称见附录三《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05级五年制高职专业设置》中的名称,不得随意命名和使用简称。 3.全校公共课为:表1专业教学安排表(1)中序号为1~14的课程,1~4学期已开设过的课程开课学期、总学时、学分按表中安排;邓小平理论概论、法律、职业道德与就业创业指导、体育、英语课程周学时、考试考查按表中安排,总学时根据各专业实际教学周数安排、学分应作相应计算;其它基础理论课程根据专业自身要求开设。考试课待考试周考试,考查课最后两学时考试。 4.课程名称:教学进度表中的课程名称应简练、严谨、准确,能够概括课程的主要内容,一般以不超过10个字为宜。课程名称不得采用简称。 5.学时的计算:考试课期末考试时间不计入学时,考查课学时含最后一次考试,考查课应于考试周之前结束。 6.集中性实践环节 集中性实践环节包含在实验室、机房、实训场所等进行、时间在一周(含一周)以上的环节。第八学期最后七周安排为6周的毕业设计(论文),1周的毕业答辩。第九、十学期安排为顶岗实习。公益劳动安排在5~8学期,可安排二至三次。 7.教学周数 教学进度表中教学周数:学期教学周数=18 - 集中性实践环节周数。每学期安排一周考试周,

人才培养方案编制指导意见

人才培养方案编制指导意见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培养专门人才的总体设计,是学院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的重要依据。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 : 16号)文件要求,结 合我院高职教学的实践,对制订2010级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如下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 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指导思想。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广度,积极探索课程体系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全面深刻理解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高职学院的办学定位。 二、基本原则 1、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深入相关产业行业的企事业用人单位进行需求调查,把握相应技术领域的变化状况和发展趋势,选择专业服务 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按照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要求, 确定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并据此作为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起点,有效地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符合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 2、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带动专业建设。 实行“双证书”教育,全面推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可 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推出具有自身专业特色的基本办学模式,本着增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为目的。 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请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为开展产学结合提供基础;要积极创造条件,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订单培养”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 有效实现形式,探索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与企事业单位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各个教学环节既要符合教学规律,又要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特点妥善安排。 3、体现“房地产”特色,加强应用性和针对性的有机结合。 围绕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切实加强学生在房地产专业方向的实习、 实训和社会实践活动。各专业对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体系、结构等方面应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要加强应用性和针对性;同时,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实现“双证融通”。 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有机衔接,教学内容要与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资格制度相适应,把“双证书” 制度纳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构建双证融通、工学结合等融“教、学、做”一体的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工作过程、岗位能力系统化课程体系。 三、框架体系 (一)基本内容及格式(见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二)课程设置及说明 1、课程设置与学时要求 (1)教学可分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集中)。课堂教学包括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习题课、课内实践等教学环节,课时均记为课堂学时;实践教学包括项目实训、毕业设 计、顶岗实习、专业实习、职业技能鉴定等教学环节,课时均记为实践学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