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试验原理是等效原理其等效性

1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试验原理是等效原理其等效性

1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试验原理是等效原理其等效性
1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试验原理是等效原理其等效性

1.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原理是等效原理,其等效性是指()

A.使两分力与合力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B.使两次橡皮筋与细绳套的结点都与某点O重合

C.使两次橡皮筋伸长的长度相等

D.使弹簧秤在两种情况下发生相同的形变

【答案】 B

2.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如右图所示,使b弹簧秤按图示位

置开始沿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在这个过程中,保持O点位置不变和a弹簧秤

的拉伸方向不变,则整个过程中关于a、b弹簧秤的读数变化是()

A.a增大,b减小

B.a减小,b先减小后增大

C.a减小,b先增大后减小

D.a减小,b增大

【答案】 B

3.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

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右图所示).实

验中需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某同学认为在

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入相应的字母)

【解析】该实验验证两个分力的效果等效于其合力的效果,不必要求两分力等大,故B错;与两绳长短无关,A错;但需使两分力与合力在同一平面内,故C正确.

【答案】 C

4.关于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实验中,合力与分力的概念是一种________的科学思想方法.

(2)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弹簧测力计平行于木板如图a放置,然后记录力的大小和方向,请你指出这样操作的问题:________

(3)某同学完成该实验后得到的图形如图b所示,图上所画的四个力中,由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得到的力是________.

【答案】(1)等效替代(2)弹簧测力计的轴线与细线套不在同一直线上,导致测量数据不准确(3)F应按照实验要求做好实验,重视实验中的几个注意点,本题中的F′是以F1、F2为邻边所作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故F是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得到的力.

5.图甲为“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装置.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在测量同一组数据F1、F2和合力F的过程中,橡皮条结点O的位置不能变化

B.弹簧测力计拉细线时,拉力方向必须竖直向下

C.F1、F2和合力F的大小都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D.为减小测量误差,F1、F2方向间夹角应为90°

(2)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拉力的大小为________N.

【解析】(1)在测量同一组数据的过程中,橡皮条结点O的位置不能变化,如果变化,即受力变化,所以A选项正确;由于弹簧测力计是通过定滑轮拉结点O,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改变力的大小,所以弹簧测力计拉线的方向不一定要沿竖直方向,B选项错误;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不能超过其量程,C选项正确;两个拉力的方向合适即可,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但不一定为90°,所以D选项错误.

(2)考查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答案】(1)AC(2)4.00

6.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得到如下数据,请选择合适的标度在下图方框中作图完成实验数据的处理.

【解析】作图如下

【答案】见解析

7.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主要步骤是:

A.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

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

C.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录下O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

E.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

F.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

上述步骤中:(1)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________和________;

(2)遗漏的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据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操作规程可知,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C、E.

(2)在C中未记下两条绳的方向.E中未说明是否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了同一位置O.

【答案】(1)C E(2)在C中未记下两条绳的方向E中未说明是否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了同一位置O

相关分析及其原理(全)

苏州大学《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 课程作业 题目:信号的相关分析及其应用 姓名:王臻 学号:1442404033 年级:_14 级 专业:车辆工程 2017年04月02日

信号的相关分析及其应用 一、实验目的 1、理解相关性原理,掌握信号的自相关函数、互相关函数的求法。 2、了解自相关和互相关的特性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 1、相关的概念 相关是指客观事物变化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当两个随机变量之间具有某种关系时,随着某个变量数值的确定,另一变量却可能去许多值,但取值有一定的概率统计规律,这时称两个随机变量存在着相关关系。在统计学中是用相关系数来描述两个变量x ,y 之间的相关性,相关系数的公式为: y x y x y x E σσμμρ)] )([(xy --= 注: E 为数学期望; x μ为随机变量x 的均值,x μ=E[x]; y μ为随机变量y 的均值,y μ=E[y]; x σ,y σ为随机变量x ,y 的标准差; 2x σ =E[(x-x μ)2] 2y σ=E[(y-y μ)2] 利用柯西—许瓦兹不等式: E[(x-x μ)(y-y μ)]2≦E[(x-x μ)2]E[(y-y μ)2] 式中 xy ρ是两个随机变量波动量之积的数学期望,称之为协方差或相关性, 表征了x 、y 之间的关联程度;x σ、y σ 分别为随机变量x 、y 的均方差,是随机变量波动量平方的数学期望。 故知|xy ρ|≤1,当xy ρ的绝对值越接近1,x 和y 的线性相关程度越好,当xy ρ接近于零,则可以认为x,y 两变量无关。 2、信号的自相关函数 假如x (t )是某各态历经随机过程的一个样本记录,x (t+τ)是x (t )时移后τ后的样本,在任何t=i t 时刻,从两个样本上分别得到两个值x (i t )和x

1.生物等效性研究的统计学指导原则 2018年第103号 2018-10-17

附件1 生物等效性研究的统计学指导原则 一、概述 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e, BE)研究是比较受试制剂(T)与参比制剂(R)的吸收速度和吸收程度差异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的研究,可用于化学药物仿制药的上市申请,也可用于已上市药物的变更(如新增规格、新增剂型、新的给药途径)申请。 目前生物等效性研究通常推荐使用平均生物等效性(Average Bioequivalence, ABE)方法。平均生物等效性方法只比较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平均水平,未考虑个体内变异及个体与制剂的交互作用引起的变异。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考虑其他分析方法。例如气雾剂的体外BE研究可采用群体生物等效性(Population Bioequivalence,PBE)方法,以评价制剂间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平均水平及个体内变异是否等效。 本指导原则旨在为以药代动力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生物等效性研究的研究设计、数据分析和结果报告提供技术指导,是对生物等效性研究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一般原则。在开展生物等效性研究时,除参考本指导原则的内容外,尚应综合参考《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和《药物临床试验的生物统计学指导原则》等相关指导原则。 二、研究设计 (一)总体设计考虑 生物等效性研究可采用交叉设计或者平行组设计。 —1 —

1.交叉设计 生物等效性研究一般建议采用交叉设计的方法。交叉设计的优势包括:可以有效减少个体间变异给试验评价带来的偏倚;在样本量相等的情况下,使用交叉设计比平行组设计具有更高的检验效能。 两制剂、两周期、两序列交叉设计是一种常见的交叉设计,见表1。 表1 两制剂、两周期、两序列交叉设计 序列 周期 1 2 1 T R 2 R T 如果需要准确估计某一制剂的个体内变异,可采用重复交叉设计。重复交叉设计包括部分重复(如两制剂、三周期、三序列)或者完全重复(如两制剂、四周期、两序列),见表2和表3。 表2 两制剂、三周期、三序列重复交叉设计 序列 周期 1 2 3 1 T R R 2 R T R 3 R R T —2 —

(完整版)计算机组成原理简答题

计算机组成原理简答题 第四章 1、存储器的层次结构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要分这些层次?计算机如何管理这些层次? 答:存储器的层次结构主要体现在Cache-主存和主存-辅存这两个存储层次上。 Cache-主存层次在存储系统中主要对CPU访存起加速作用,即从整体运行的效果分析,CPU 访存速度加快,接近于Cache的速度,而寻址空间和位价却接近于主存。 主存-辅存层次在存储系统中主要起扩容作用,即从程序员的角度看,他所使用的存储器其容量和位价接近于辅存,而速度接近于主存。 综合上述两个存储层次的作用,从整个存储系统来看,就达到了速度快、容量大、位价低的优化效果。 主存与CACHE之间的信息调度功能全部由硬件自动完成。而主存与辅存层次的调度目前广泛采用虚拟存储技术实现,即将主存与辅存的一部分通过软硬结合的技术组成虚拟存储器,程序员可使用这个比主存实际空间(物理地址空间)大得多的虚拟地址空间(逻辑地址空间)编程,当程序运行时,再由软、硬件自动配合完成虚拟地址空间与主存实际物理空间的转换。因此,这两个层次上的调度或转换操作对于程序员来说都是透明的。 2. 说明存取周期和存取时间的区别。 解:存取周期和存取时间的主要区别是:存取时间仅为完成一次操作的时间,而存取周期不仅包含操作时间,还包含操作后线路的恢复时间。即: 存取周期 = 存取时间 + 恢复时间 3. 什么叫刷新?为什么要刷新?说明刷新有几种方法。 解:刷新:对DRAM定期进行的全部重写过程; 刷新原因:因电容泄漏而引起的DRAM所存信息的衰减需要及时补充,因此安排了定期刷新操作; 常用的刷新方法有三种:集中式、分散式、异步式。 集中式:在最大刷新间隔时间内,集中安排一段时间进行刷新,存在CPU访存死时间。 分散式:在每个读/写周期之后插入一个刷新周期,无CPU访存死时间。 异步式:是集中式和分散式的折衷。 4. 半导体存储器芯片的译码驱动方式有几种? 解:半导体存储器芯片的译码驱动方式有两种:线选法和重合法。 线选法:地址译码信号只选中同一个字的所有位,结构简单,费器材; 重合法:地址分行、列两部分译码,行、列译码线的交叉点即为所选单元。这种方法通过行、列译码信号的重合来选址,也称矩阵译码。可大大节省器材用量,是最常用的译码驱动方式。 5. 什么是“程序访问的局部性”?存储系统中哪一级采用了程序访问的局部性原理? 解:程序运行的局部性原理指:在一小段时间内,最近被访问过的程序和数据很可能再次被访问;在空间上,这些被访问的程序和数据往往集中在一小片存储区;在访问顺序上,指令顺序执行比转移执行的可能性大 (大约 5:1 )。存储系统中Cache—主存层次采用了程序访问的局部性原理。 6. Cache做在CPU芯片内有什么好处?将指令Cache和数据Cache分开又有什么好处? 答:Cache做在CPU芯片内主要有下面几个好处:

生物等效性试验备案的流程

为了避免大家在生物等效性试验备案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帮助大家更顺利的通过,今天就为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生物等效性试验备案的流程吧: (一)注册申请人向具有资质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提出申请,获得该机构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签署BE试验研究合同。 (二)注册申请人开展生物等效性试验前30天,应当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指定的化学药BE试验备案信息平台进行化学药BE试验备案,按要求提交备案资料。 提前30天申请,但未明确说30天未收到异议即可开展BE研究,这点很重大! (三)备案资料主要包括注册申请人信息、产品基本信息、处方工艺、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参比制剂基本信息、稳定性研究、原料药、试验方案设计、伦理委员会批准证明文件等。 此条对讨论稿中的“合法原料”做了终版解释,无“合法原料”说法,所以可解读为新3+5,老3+6都是可以备案的啦。 (四)注册申请人BE试验的参比制剂及各参与方的基本信息等向社会公开。 (五)注册申请人在获得备案号后,应在第1例受试者入组前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完成开展试验前的所有信息登记,并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向社会公示;1年内未提交受试者入组试验信息的,注册申请人须说明情况;2年内未提交受试者入组试验信息的,所获得备案号自行失效。 (六)注册申请人应严格执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按照试验方案开展BE试验。BE试验过程中,参比制剂、原料药、制剂处方、工艺等发生变更,注册申请人应停止试验,通过备案平台提交试验中止的申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公示其中止试验。注册申请人根据变更情况,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交备案变更资料,生成新的备案号后重新开展BE试验。 这条写的很好,BE试验过程中的终止与变更必须引起大家的关注,BE试验在国外的一次性通过几率有多少?偷偷做人体预试验这个事儿,靠谱不? (七)注册申请人应当在BE试验完成或因故终止一年内,在备案平台提交BE试验的总结报告或情况说明。 (八)注册申请人完成BE试验后,应将试验数据申报资料、备案信息及变更情况提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药品注册申请。注册申请人要承诺其注册申请资料及数据的真实、完整、规范。 BE结束后,才是正式的“药品注册申请”啦,在此之前都是企业自行验证药品质量的过程。而真实性的关注将化作永恒。 (九)未按本公告规定备案而开展的BE试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不受理其注册申请。

计算机系统结构简答。填空

存储程序计算机: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其基本点是指令驱动。程序预先存放在计算机存储器中,机器一旦启动,就能按照程序指定的逻辑顺序执行这些程序,自动完成由程序所描述的处理工作。 兼容机:由不同公司厂家生产的具有相同系统结构的计算机。 系列机:由同一厂家生产的具有相同系统结构、但具有不同组成和实现的一系列不同型号的JSJ 软件兼容:一个软件可以不经修改或者只需少量修改就可以由一台计算机移植到另一台计算机上运行。差别只是执行时间的不同。 并行性:计算机系统在同一时刻或者同一时间间隔内进行多种运算或操作。只要在时间上相互重叠,就存在并行性。它包括同时性与并发性两种含义。 寻址方式:指令系统中如何形成所要访问的数据的地址。一般来说,寻址方式可以指明指令中的操作数是一个常数、一个寄存器操作数或者是一个存储器操作数。 流水线技术:将一个重复的时序过程,分解成为若干个子过程,而每一个子过程都可有效地在其专用功能段上与其它子过程同时执行。 Victim Cache:位于Cache和存储器之间的又一级Cache,容量小,采用全相联策略。用于存放由于失效而被丢弃(替换)的那些块。每当失效发生时,在访问下一级存储器之前,先检查Victim Cache中是否含有所需块。 机群:由多台同构或异构的独立计算机通过高性能网络或局域网互连在一起,协同完成特定的并行计算任务的并行计算机网络。 Amdahl定律:当对一个系统中的某个部件进行改进后,所能获得的整个系统性能的提高,受限于该部件的执行时间占总执行时间的百分比。 程序的局部性原理:程序执行时所访问的存储器地址不是随机分布的,而是相对地簇聚。包括时间局部性和空间局部性。 多处理机系统:两个或两个以上CPU通过高速互联网连接,在统一的OS管理下实现指令以上级并行的计算机系统叫处理机系统 并行计算是指同时对多个任务或多条指令、或对多个数据项进行处理。完成此项处理的计算机系统称为并行计算机系统,它是将多个处理器通过网络以一定的连接方式有序地组织起来。结构相关:当硬件资源满足不了同时重叠执行的指令的要求,而发生资源冲突时,就产生了结构相关。 数据相关:当一条指令需要用到前面某条指令的结果,而这些指令都在流水线中重叠执行时,就称为数据相关。 控制相关:当流水线遇到分支指令和其他能够改变PC值的指令时,就会发生控制相关。 数据表示:硬件结构能够识别、指令系统可以直接调用的那些数据结构。 互连网络:一种由开关元件按照一定的拓扑结构和控制方式构成的网络,用来实现计算机系统中结点之间的相互连接。在拓扑上,互连网络是输入结点到输出结点之间的一组互连或映象。存储器的三个主要指标:速度,容量,价格 CPU 中存储操作数的存储单元:堆栈型机器,累加器型机器,通用寄存器型机器 对指令系统的基本要求:完整性,规整性,正交性,高效性,兼容性 解决流水线瓶颈问题:细分瓶颈段,重复设置瓶颈段 通道:字节多路通道,数组多路通道,选择通道 输入出系统:输入输出设备,集中式共享存储器设备,输入输出操作有关的分布式存储器设备云计算特点:可定制,弹性,虚拟化 机群系统特点:系统开发周期短,可靠性高,可扩放性强,性能价格比高,用户编程方便。 总线监听协议解决cache一致性问题衡量流水线性能主要指标:吞吐率,加速比,效率 减少流水线分支延迟的静态方法:冻结或排空流水线,预测分支失败,预测分支成功,延迟分支

QinQ的基本原理及相关特性

QinQ的基本原理及相关特性 汪政/01405 本文结合低端三层交换机3552产品实现,介绍了QinQ的基本原理,以及TPID, BPDU tunnel等与QinQ 相关的特性。 1QinQ基本应用及原理 QinQ(802.1Q in 802.1Q),也叫Vlan VPN,用于扩展Vlan的资源,并加强网络的安全性。由于IEEE802.1Q中定义的VLAN Tag域只有12个比特,所以交换机最多可以支持4k 个VLAN。在实际应用中,尤其是在城域网中,需要大量的VLAN来隔离用户,4k个VLAN 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以太网交换机提供的端口VLAN VPN特性,可以给报文打双重VLAN Tag,即在报文原来VLAN Tag的基础上,给报文打上新的VLAN Tag,从而可以最多提供4k X 4k个VLAN,满足城域网对VLAN数量的需求,同时也实现了运营商网络和用户网络在VLAN上的独立规划,互不影响。如图所示: VLAN VPN 核心网络用户网络2 用户网络1 S3552 Vlan10,20 Vlan 5 (运营商规划) Vlan10,20 QinQ端口QinQ端口

开启端口的VLAN VPN 功能后,当该端口接收到报文,无论报文是否带有VLAN Tag ,交换机都会为该报文打上本端口缺省VLAN 的VLAN Tag 。这样,如果接收到的是已经带有VLAN Tag 的报文,该报文就成为双Tag 的报文;如果接收到的是untagged 的报文,该报文就成为带有端口缺省VLAN Tag 的报文。 Vlan VPN 的实现原理: 原理很简单,芯片的每个端口有一个标识寄存器,当为1,表示启用QinQ 端口,0表示通端口。 在启用QinQ 的端口,不管端口是Access 类型,还是Trunk/Hybrid 类型,对进入的报文,不论是tag 还是untagged 的,都会被视为untagged 的,从而在入端口被分类为端口PVID 所在的vlan 。 其他的情况,就与标准的交换机VLAN 报文转发一样了。 在出端口(普通端口),如果出端口pvid 不同于QinQ 端口的pvid ,将会打上双tag 。 注意:像其他的VPN 网络一样,QinQ 的设备配置必须符合对称使用的原则,有加双tag 的设备就必须有解双tag 的设备,否则会造成混乱。这个原则同样适用于后面介绍的Vlan-vpn TPID, BPDU tunnel 特性。 配置举例: LswA 和LswB 为任意二层交换机,3552A 和3552B 起Vlan VPN 。 各交换机端口的配置如下: PCB Vlan 10数据流 Vlan 20数据流

相关分析及其原理(全)

相关原理 一、两个随机变量的相关系数 通常,两个变量之间若存在一一对应的确定关系,则称两者存在着函数关系。当两个随机变量之间具有某种关系时,随着某一变量数值的确定,另一却可能取许多不同的值,但取值有一定的概率统计规律,这时称两个随机变量存在着相关关系。 下图表示由两个随机变量x和y组成的数据点的分布情况。 左图中个点分布很散,可以说变量x和变量y之间是无关的。 右图中x和y虽无确定关系,但从统计结果、从总体看,大体上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线性关系,因此说他们之间有着相关关系。 变量x和y之间的相关程度常用相关系数ρxy表示 ρxy=E[(x?μx)(y?μy)] ?x?y 式中E-------数学期望; μx-------随机变量x的均值,μx=E[x]; μy-------随机变量y的均值,μx=E[y]; ?x?y-------随机变量x、y的标准差 ?x2=E[(x?μx)2] ?y2=E[(y?μy)2] 利用柯西-许瓦兹不定式 E[(x?μx)( y?μy)]2≤E[(x?μx)2] E[(y?μy)2] 故知|ρxy|≤1。当数据点分布愈接近于一条直线时,ρxy的绝对值愈接近1,x,y的线性关系度愈好,ρxy的正负号则是表示一变量随另一变量的增加而增或减。当ρxy接近于零,则可认为x,y两变量之间完全无关,但仍可能存在着某种非线性的相关关系甚至函数关系。 二、信号的自相关函数 假如x(t)是某各态历经随机过程的一个样本记录,x(t+τ)是x(t)时移τ后的样本,在任何t=t i时刻,从两个样本上分别得到两个值x(t i)和x(t i+τ),而且x(t)和x(t+τ)具有相同的均值和标准差。例如把ρ 简写成ρx(τ),那么有, x(t)x(t+τ)

生物等效性实验生物样品处理注意事项(严)知识讲解

生物等效性实验生物样品处理注意事项(严)

生物等效性实验生物样品处理注意事项一、样品采集后的的处理和贮存 鉴于生物样本的特点,为了避免样品中被测药物发生分解或产生其他化学变化,取样后最好立即进行分析测定,但实际工作中几乎无法做到,常需将收集到的样品冷藏、冰冻,临用前再融化并放至室温后使用。在样本冷冻贮藏前,需及时进行处理。 1.1血液样本处理注意事项 1.1.1. 在肌肉注射或静脉输含有葡萄糖或电解质(含钾、钠、氯离子)的液体时,建议3小时以后采集静脉血样本进行这些项目的检验,以防止上述检验项目因输液引起的假性升高。 1.1.2保定非麻醉状态的动物时应尽量避免用力挤压动物头颈和胸腹,以免引起血液淤滞,局部组织缺氧,造成血液某些成分的改变,特别是测定乳酸,血液含氧量等指标时。 1.1.3血液中红细胞内外成分有很大差异,溶血可造成红细胞内的物质向细胞外转移,如K+、Mg2+和某些酶类(LD、AST、ALT、ACP);另外,溶血还可干扰某些化学项目(TBil、DBil、TC等)的测定,严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血样本应防止溶血。引起溶血的原因有:注射器采血时抽吸力太大;血液与抗凝剂比例失调;混匀样本时过度振荡;注射器或采血容器带水或容器污染;全血放置时间长或突然受冷或受热;注射器中的血沫注入采血容器;真空采血时如未

采满至相应刻度,残存负压造成红细胞破裂;不拔针头直接注入采血容器;样本离心时离心力过大等。为避免溶血,取血时应注意: ①、抽拉注射器时应尽量避免注射器内产生大量真空; ②、添加抗凝剂后的容器在除必要干燥流程后应及时密封; ③、混匀样本时避免用力过度,切勿产生泡沫; ④、避免重复使用注射器、针头、采血管、毛细玻璃管等一次性用品,手术刀片和剪刀等器材取材时尽量洗去残留血液; ⑤、采血时的室温应控制在22℃至25℃,采取的血液容器在需要放入冰盒时,切勿紧贴冰袋,冰水; ⑥、当注射器内因吸入空气产生血沫时,注意弃掉血沫,在将血液注入采血容器时勿将血沫一并注入; ⑦、使用真空采血管需抽取负压时切勿过量; ⑧、将血液注入采血容器时要除去针头,轻柔推入; ⑨、离心带有血细胞的血样时,按照规格设定离心参数; 1.1.4. 正确选择采集管。通常情况下多采用血清为样本(不抗凝),部分检测项目需注意样本属性为血清或血浆,两者不可替代。一些特殊检验项目需要使用抗凝剂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抗凝剂并注意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以防止样本凝血或红细胞形态的改变;抗凝血样本采集后立即轻轻摇匀至少上下颠倒8次,以防凝血发生。 1.1.5. 多项化验采血顺序:血培养瓶(厌氧瓶优先)→蓝帽管→黑帽管→红/黄帽管→绿帽管→紫帽管→灰帽管→其他。

计算机体系结构习题答案解析

第1章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 1.1 解释下列术语 层次机构:按照计算机语言从低级到高级的次序,把计算机系统按功能划分成多级层次结构,每一层以一种不同的语言为特征。这些层次依次为:微程序机器级,传统机器语言机器级,汇编语言机器级,高级语言机器级,应用语言机器级等。 虚拟机:用软件实现的机器。 翻译:先用转换程序把高一级机器上的程序转换为低一级机器上等效的程序,然后再在这低一级机器上运行,实现程序的功能。 解释:对于高一级机器上的程序中的每一条语句或指令,都是转去执行低一级机器上的一段等效程序。执行完后,再去高一级机器取下一条语句或指令,再进行解释执行,如此反复,直到解释执行完整个程序。 计算机系统结构:传统机器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属性,即概念性结构与功能特性。 透明性:在计算机技术中,把这种本来存在的事物或属性,但从某种角度看又好像不存在的概念称为透明性。 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系统结构的逻辑实现,包含物理机器级中的数据流和控制流的组成以及逻辑设计等。 计算机实现: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包括处理机、主存等部件的物理结构,器件的集成度和速度,模块、插件、底板的划分与连接,信号传输,电源、冷却及整机装配技术等。 系统加速比:对系统中某部分进行改进时,改进后系统性能提高的倍数。 Amdahl定律:当对一个系统中的某个部件进行改进后,所能获得的整个系统性能的提高,受限于该部件的执行时间占总执行时间的百分比。 程序的局部性原理:程序执行时所访问的存储器地址不是随机分布的,而是相对地簇聚。包括时间局部性和空间局部性。 CPI:每条指令执行的平均时钟周期数。 测试程序套件:由各种不同的真实应用程序构成的一组测试程序,用来测试计算机在各个方面的处理性能。 存储程序计算机: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其基本点是指令驱动。程序预先存放在计算机存储器中,机器一旦启动,就能按照程序指定的逻辑顺序执行这些程序,自动完成由程序所描述的处理工作。 系列机:由同一厂家生产的具有相同系统结构、但具有不同组成和实现的一系列不同型号的计算机。 软件兼容:一个软件可以不经修改或者只需少量修改就可以由一台计算机移植到另一台计算机上运行。差别只是执行时间的不同。 向上(下)兼容:按某档计算机编制的程序,不加修改就能运行于比它高(低)档的计算机。 向后(前)兼容:按某个时期投入市场的某种型号计算机编制的程序,不加修改地就能

大数据学习的思维原理(关注相关性原理)

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给大家介绍了大数据思维原理中的全样本原理和关注效率原理,我们在这篇文章中给大家讲述一下关注相关性原理的内容,关注相关性原理在大数据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还请大家格外的注意。 什么是关注相关性原理呢?关注相关性原理就是由因果关系转变为关注相关性。而关注相关性而不是因果关系,社会需要放弃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而仅需关注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只需要知道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这就推翻了自古以来的惯例,而我们做决定和理解现实的最基本方式也将受到挑战。 我们在这里给大家说一下大数据思维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从传统的因果思维转向相关思维,传统的因果思维是说我一定要找到一个原因,推出一个结果来。而大数据没有必要找到原因,不需要科学的手段来证明这个事件和那个事件之间有一个必然,先后关联发生的一个因果规律。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里面,等我们去找到准确的因果关系,再去办事的时候,这个事情早已经不值得办了。这就需要找到中间非常紧密的、明确的因果关系,而只需要找到相关关系,只需要找到迹象就可以了。社会因此放弃了寻找因果关系的传统偏好,开始挖掘相关关系的可用之处。 当我们用关注相关性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寻找原因是一种现代社会的一神论,大数据推翻了这个论断。过去寻找原因的信念正在被“更好”的相关性所取代。当世界由探求

因果关系变成挖掘相关关系,我们不能损坏建立在因果推理基础之上的社会繁荣和人类进步 的基石,并且取得实际的进步,这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转向相关性,不是不要因果关系,因果关系还是基础,科学的基石还是要的。只是在高速信息化的时代,为了得到即时信息, 实时预测,在快速的大数据分析技术下,寻找到相关性信息,就可预测用户的行为,为企业 快速决策提供提前量。这样才能够使得大数据进行发展。 以上的内容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相关大数据学习思维原理中的关注相关性的思维,我们在 进行大数据的学习的时候还是要注意好这些内容,这样才能够做好大数据的学习。

生物等效性临床试验方案医学设计模板

化学药品分类第XXXXXX类(未上市品种)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XXXXXX(已上市品种) 注:以上批准文号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确定后,删除不适用内容。 研究药物名称: XXXXXX 临床研究名称: XXXXXX 研究单位名称: 地址: 主要研究者: 联系人: 联系电话/ E-mail: 检测单位名称: 地址: 实验室负责人: 联系人: 联系电话/ E-mail: 药品注册申请单位: 地址: 项目负责人: 联系人: 联系电话/传真: 原始资料保存处: CRO: 统计分析单位:

保密声明 本文所含信息均属秘密,并为XXXXXX(申办方)所有。本方案提供有关信息的目的在于为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提供XXXXXX(研究药物名称)生物等效性临床试验方案。研究者可以在符合下列条件的基础上将方案中的内容透露给试验的参加人员或研究者机构审查委员、伦理委员会或药事管理委员会。本方案的内容不能用在其他临床试验中,也不能在事先未经XXXXXX(申办方)书面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本方案内容透露给其他任何个人或集体。另外,对本方案进行增补的任何信息也属秘密,并为XXXXXX(申办方)所有,其保密原则同方案内容。 本方案仅用于经XXXXXX(申办方)授权的事项,未经事先书面许可不得向任何他人公开。若事先未获得授权而持有本方案,请及时与XXXXXX(申办方)联系,并将方案和其复印件交还XXXXXX(申办方)。 注:括号斜体显示为需填写内容,具体根据项目信息确认后删除。

本研究方案版本信息及修订记录 注:括号斜体显示信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填写,若未发生,需删除。

申请单位方案签名页 申请单位项目负责人声明: 我和研究者共同制定,并仔细阅读过该研究方案(版本号:XXXX,版本日期:XXXX年XX月XX日),并且同意按照该方案来执行。我将根据《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规定,负责发起、申请、组织、资助、监查和稽查本项临床研究,任命监查员,并为研究者所接受,监查临床试验的进行,特别对临床研究中发生与研究相关的损害的受试者提供治疗的经济补偿,向研究者提供法律上与经济上的担保。 我向研究者提供具有易于识别、贴有特殊标签的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并保证提供的试验用药质量合格。试验药品按试验方案的需要进行适当包装。 申请单位: 项目负责人:(签名)签名日期:年月日

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附件3 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 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 本指导原则主要阐述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的一般原则,适用于体内药物浓度能够准确测定并可用于生物等效性评价的口服及部分非口服给药制剂(如透皮吸收制剂、部分直肠给药和鼻腔给药的制剂等)。进行生物等效性试验时,除本指导原则外,尚应综合参考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等相关指导原则开展试验。 生物等效性定义如下:在相似的试验条件下单次或多次给予相同剂量的试验药物后,受试制剂中药物的吸收速度和吸收程度与参比制剂的差异在可接受范围内。生物等效性研究方法按照研究方法评价效力,其优先顺序为药代动力学研究、药效动力学研究、临床研究和体外研究。 药代动力学(药动学)研究: 对于大多数药物而言,生物等效性研究着重考察药物自制剂释放进入体循环的过程,通常将受试制剂在机体内的暴露情况与参比制剂进行比较。 在上述定义的基础上,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生物等

效性研究又可表述为:通过测定可获得的生物基质(如血液、血浆、血清)中的药物浓度,取得药代动力学参数作为终点指标,藉此反映药物释放并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的速度和程度。通常采用药代动力学终点指标C max和AUC进行评价。 如果血液、血浆、血清等生物基质中的目标物质难以测定,也可通过测定尿液中的药物浓度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 药效动力学研究: 在药动学研究方法不适用的情况下,可采用经过验证的药效动力学研究方法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 临床研究: 当上述方法均不适用时,可采用以患者临床疗效为终点评价指标的临床研究方法验证等效性。 体外研究: 体外研究仅适用于特殊情况,例如在肠道内结合胆汁酸的药物等。对于进入循环系统起效的药物,不推荐采用体外研究的方法评价等效性。 二、基本要求 (一)研究总体设计 根据药物特点,可选用1)两制剂、单次给药、交叉试验设计;2)两制剂、单次给药、平行试验设计;3)重复试验设计。 对于一般药物,推荐选用第1种试验设计,纳入健康志愿者参与研究,每位受试者依照随机顺序接受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对于

计算机体系结构试题库—简答题

计算机体系结构试题库 简答题(100题) 1.简述CISC结构计算机的缺点。 答: ●在CISC结构的指令系统中,各种指令的使用频率相差悬殊。据统计,有20%的指 令使用频率最大,占运行时间的80%。也就是说,有80%的指令在20%的运行时 间内才会用到。 ●CISC结构指令系统的复杂性带来了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复杂性,这不仅增加了研制 时间和成本,而且还容易造成设计错误。 ●CISC结构指令系统的复杂性给VLSI设计增加了很大负担,不利于单片集成。 ●CISC结构的指令系统中,许多复杂指令需要很复杂的操作,因而运行速度慢。 ●在CISC结构的指令系统中,由于各条指令的功能不均衡性,不利于采用先进的计 算机体系结构技术(如流水技术)来提高系统的性能。 2.RISC结构计算机的设计原则。 答: A.选取使用频率最高的指令,并补充一些最有用的指令; B.每条指令的功能应尽可能简单,并在一个机器周期内完成; C.所有指令长度均相同; D.只有load和store操作指令才访问存储器,其它指令操作均在寄存器之间进行; E.以简单有效的方式支持高级语言。 3.影响现代微处理器主频提升的主要原因由哪些? 答:线延迟、功耗。 4.指令集格式设计时,有哪三种设计方法? 答:固定长度编码、可变长编和混合编码)三种设计方法。

5.简述存储程序计算机(冯·诺依曼结构)的特点。 答: (1)机器以运算器为中心。 (2)采用存储程序原理。 (3)存储器是按地址访问的、线性编址的空间。 (4)控制流由指令流产生。 (5)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6)数据以二进制编码表示,采用二进制运算。 6.在进行计算机系统设计时,一个设计者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对设计的影响? 答: 在进行计算机系统设计时,设计者应该考虑到如下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技术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使用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价格的发展趋势。 7.简述程序翻译技术的特点。 答: 翻译技术是先把N+1级程序全部变换成N级程序后,再去执行新产生的N级程序,在执行过程中N+1级程序不再被访问。 8.简述程序解释技术的特点。 答: 解释技术是每当一条N+1级指令被译码后,就直接去执行一串等效的N级指令,然后再去取下一条N+1级的指令,依此重复进行。 9.经典体系结构的定义是什么? 计算机体系结构是机器级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的属性,即概念性结构与功能特性。10.“线延迟墙”指的是什么?

药物制剂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指导原则word版本

药物制剂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指导原则

附录三药物制剂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指导原则生物利用度是指剂型中的药物被吸进入血液的速率和程度。生物等效性是指一种药物的不同制剂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给以相同的剂量,反映其吸收速率和程度的主要动力学参数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口服或其他非脉管内给药的制剂,其活性成分的吸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制剂工艺、药物粒径、晶型或多晶型,处方中的赋形剂、黏合剂、崩解剂、润滑剂、包衣材料、溶剂、助悬剂等。生物利用度是保证药品内在质量的重要指标,而生物等效性则是保证含同一药物的不同制剂质量一致性的主要依据。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概念虽不完全相同,但试验方法基本一致。为了控制药品质量,保证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特制定本指导原则。何种药物制剂需要进行生物等效性或生物利用度试验,可根据有关部门颁布的法规要求进行。 进行药物制剂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的临床实验室和分析实验室,应提供机构名称以及医学、科学或分析负责人的姓名、职称和简历。 一、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的基本要求 生物样品中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定量分析方法的专属性和灵敏度,是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成功的关键。首选色谱法,如HPLC、GC以及GC-MS、LC-MS、LC-MS-MS联用技术,一般应采用内标法定量。必要时也可采用生物学方法或生物化学方法。

由于生物样品取样量少、药物浓度低、内源性物质(如无机盐、脂质、蛋白质、代谢物)及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影响生物样品测定,所以必须根据待测物的结构、生物介质和预期的浓度范围,建立适宜的生物样品分析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 1.专属性必须证明所测定的物质是原形药物或特定的活性代谢物,内源性物质和相应的代谢物不得干扰样品的测定。对于色谱法至少要提供空白生物样品色谱图、空白生物样品外加对照物质色谱图(注明浓度)及用药后的生物样品色谱图。对于复方制剂应特别加强专属性研究,以排除可能的干扰。对于LC-MS和LC-MS-MS方法,应着重考察基质效应。 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根据所测定物质的浓度与响应的相关性,用回归分析方法获得标准曲线。标准曲线高低浓度范围为线性范围,在线性范围内浓度测定结果应达到试验要求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必须用至少6个浓度建立标准曲线,应使用与待测样品相同的生物介质,线性范围要能覆盖全部待测浓度,不允许将线性范围外推求算未知样品的浓度。标准曲线不包括零点。 3.精密度与准确度要求选择3个浓度的质控样品同时进行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考察。低浓度选择接近定量下限(LLOQ),在LLOQ的3倍以内;高浓度接近于标准曲线的上限;中间选一个浓度。每一浓度至少测定5个样品。 精密度用质控样品的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差(RSD)表示,RSD一般应小于15%,在LLOQ附近RSD应小于20%。 准确度是指用特定方法测得的生物样品浓度与真实浓度的接近程度,一般应在85%~115%范围内,在LLOQ附近应在80%~120%范围内。

组成原理

第三章复习 一、名词解释: 1.RAM:随机访问存储器,能够快速方便的访问地址中的内容,访问的速度与存储位置无关。 2.ROM:只读存储器,一种只能读取数据不能写入数据的存储器。 3.S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采用双稳态电路存储信息。 4.DRAM:动态随机访问存储器,利用电容电荷存储信息。 5.EDO DRAM:增强数据输出动态随机访问存储,采用快速页面访问模式并增加了一个数据锁存器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6.PROM:可编程的ROM,可以被用户编程一次。 7.EPROM:可擦写可编程的ROM,可以被用户编程多次。靠紫外线激发浮置栅上的电荷以达到擦除的目的。 8.EEPROM:电可擦写可编程的ROM,能够用电子的方法擦除其中的内容。 9.SDRAM:同步型动态随机访问存储器,在系统时钟控制下进行数据的读写。 10.快闪存储器:一种非挥发性存储器,与EEPROM类似,能够用电子的方法擦除其中的内容。 11.相联存储器:一种按内容访问的存储器,每个存储单元有匹配电路,可用于是cache中查找数据。 12.多体交叉存储器:由多个相互独立、容量相同的存储体构成的存储器,每个存储体独立工作,读写操作重叠进行。 13.访存局部性:CPU的一种存取特性,对存储空间的90%的访问局限于存储空间的10%的区域中,而另外10%的访问则分布在90%的区域中。 14.直接映象:cache的一种地址映象方式,一个主存块只能映象到cache中的唯一一个指定块。 15.全相联映象:cache的一种地址映象方式,一个主存块可映象到任何cache块。 16.组相联映象:cache的一种地址映象方式,将存储空间分成若干组,各组之间用直接映象,组内各块之间用全相联映象。 17.全写法(写直达法):cache命中时的一种更新策略,写操作时将数据既写入cache又写入主存,但块变更时不需要将调出的块写回主存。 18.写回法:cache命中时的一种更新策略,写cache时不写主存,而当cache数据被替换出去时才写回主存。 19.层次化存储体系:把各种不同存储容量、不同访问速度、不同成本的存储器件按层次构成多层的存储器,并通过软硬件的管理将其组成统一的整体,使所存储的程序和数据按层次分布在各种存储器件中。 20.访问时间:从启动访问存储器操作到操作完成的时间。 21.访问周期时间:从一次访问存储的操作到操作完成后可启动下一次操作的时间。 22.带宽:存储器在连续访问时的数据吞吐率。 成若干页。 23.固件:固化在硬件中的固定不变的常用软件。 二、选择填空题:典型例题分析

计算机体系结构课后习题

第1章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 试用实例说明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组成与计算机实现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如在设计主存系统时,确定主存容量、编址方式、寻址范围等属于计算机系统结构。确定主存周期、逻辑上是否采用并行主存、逻辑设计等属于计算机组成。选择存储芯片类型、微组装技术、线路设计等属于计算机实现。 计算机组成是计算机系统结构的逻辑实现。计算机实现是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一种体系结构可以有多种组成。一种组成可以有多种实现。 计算机系统设计中经常使用的4个定量原理是什么?并说出它们的含义。 答:(1)以经常性事件为重点。在计算机系统的设计中,对经常发生的情况,赋予它优先的处理权和资源使用权,以得到更多的总体上的改进。(2)Amdahl 定律。加快某部件执行速度所获得的系统性能加速比,受限于该部件在系统中所占的重要性。(3)CPU 性能公式。执行一个程序所需的CPU 时间 = IC ×CPI ×时钟周期时间。(4)程序的局部性原理。程序在执行时所访问地址的分布不是随机的,而是相对地簇聚。 计算机系统中有三个部件可以改进,这三个部件的部件加速比为: 部件加速比1=30; 部件加速比2=20; 部件加速比3=10 (1) 如果部件1和部件2的可改进比例均为30%,那么当部件3的可改进比例为多少时,系统加速比才可以达到10? (2) 如果三个部件的可改进比例分别为30%、30%和20%,三个部件同时改进,那么系统中不可加速部分的执行时间在总执行时间中占的比例是多少? 解:(1)在多个部件可改进情况下,Amdahl 定理的扩展: ∑∑+-= i i i n S F F S )1(1 已知S 1=30,S 2=20,S 3=10,S n =10,F 1=,F 2=,得: ) ()(10/20/0.330/0.30.30.3-11 1033F F +++++= 得F 3=,即部件3的可改进比例为36%。 (2)设系统改进前的执行时间为T ,则3个部件改进前的执行时间为:(++)T = ,不可改进部分的执行时间为。 已知3个部件改进后的加速比分别为S 1=30,S 2=20,S 3=10,因此3个部件改进后的执行时间为: T T T T T n 045.010 2.020 3.0303.0'=++= 改进后整个系统的执行时间为:Tn = + = 那么系统中不可改进部分的执行时间在总执行时间中占的比例是: 82.0245.02.0=T T 假设某应用程序中有4类操作,通过改进,各操作获得不同的性能提高。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操作类型 程序中的数量 (百万条指令) 改进前的执行时间 (周期) 改进后的执行时间 (周期)

USP体内生物等效性试验指南(第一部分)

USP<1090>体内生物等效性试验指南第一部分 背景 该章节提出进行药物制剂性能体内及体外评估的有关建议。该章节提供指导目的是为科学家或医师欲通过找到可以替代与人体临床试验相关或临床试验前研究的方法,用于评估药物制剂性能。USP-NF提供原料药、辅料以及成品的质量标准。法定物质或制剂的USP-NF中每一个品种正文均对应一个官方批准的原料药或制剂。品种正文包括产品定义;包装,储存条件;以及质量标准内容。质量标准包括一系列通用的检查(性状、鉴别、杂质、含量测定)以及特定的检查项目,每个检查具有一个或多个分析方法以及限度要求。质量标准是药物制剂不可或缺的重要属性。满足USP-NF的标准,在全球范围内均可作为高质量药物制剂的保障,并且是生物等效性(BE)、可替代的多来源药物制剂获批的必要要求。多来源药物制剂(Multisource drugproducts)必须达到体内及/或体外试验特性标准,以确认具有治疗等效性及可替代性。在不同的国家,可替代的多来源药物制剂的法规获批情况是不同的(参考即将颁布的章节《药物制剂选择的要点Essentials for DrugProduct Selection》(1096)仍在议)。药物制剂(drug performance)可被定义为活性成分(API)从药物制剂中的释放,产生API的体内利用度可以获得理想的疗效。该章节讨论了决定药物制剂特性的体内及体外方法,重点讨论口服固体制剂方面。 该章节参考了FDA指导原则,《行业指导原则-口服制剂生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基本研究Guidance forIndustry—Bioavailability and Bioequivalence Studies for Orally AdministeredDrug Products—General Considerations(2003)》(https://www.doczj.com/doc/5d13137123.html,/;请以文件名检索),以及WHO文件,《附录7 多来源(仿制)药物制剂:建立可替代性注册要求的指导原则Annex7 Multisource (Generic)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Guidelines on RegistrationRequirements to Establish Interchangeability(2006)》(http://who.int/en/;请以文件名检索)。FDA 的指导原则主要适合于在美国境内使用;各国家/地区药物制剂监督机构可以使用WHO、FDA和其他由国家/地区的指南。一旦获得批准,药物制剂质量控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由内部或公开标准进行,包括性能检查。USP提供了以下通则,描述了这些检查及实施步骤:《崩解度》<701>、《溶出度》<711>、《药物释放》<724>,《药物制剂的体内及体外评价》<1088>以及《溶出度实验方法的建立和验证》(1092)。 该章节提供了生物等效性(BE)研究以及溶出曲线对比实施的通用信息,BE研究作为体内药物制剂特性检查的替代方法,溶出曲线对比作为体外药物制剂特性检查的方法。该章节还讨论了针对特定药物制剂的体内BE豁免条件,并且叙述了如何应用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进行药物制剂性能的预测。该章节的附件定义了关键科学术语,并提供了FDA及WHO药物制剂释义评估的对比。 生物利用度,生物等效性以及溶出度 生物利用度(BA)研究主要是测定药物从口服制剂中释放并到达作用部位的过程及速度(参见FDA指导原则《行业指导原则-口服制剂生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基本研究Guidancefor Industry—Bioavailability an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