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小逻辑》部分章节

浅谈《小逻辑》部分章节

浅谈《小逻辑》部分章节
浅谈《小逻辑》部分章节

西方哲学

浅谈《小逻辑》部分章节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张晓兵U200911180

一:为什么要研读《小逻辑》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称黑格尔哲学为“逻辑的泛神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250页),这就意味这黑格尔以理念,理性为神。费尔巴哈也肯定“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是泛神论的唯心主义”(《费尔巴哈选集》上卷第146页)。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围绕这个基本命题,黑格尔建立起令人叹为观止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既然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不能称作唯物主义,为何我们还要研读黑格尔的小逻辑呢?因为《小逻辑》是黑格尔唯心主义最少、唯物主义最多的一部哲学著作。它也是恩格斯推荐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读文本之一。它论述的是由感性的反映物质世界,发展为由知性反映有中人性在关系中的宏观现实世界,最后发展到理性的辩证的上升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有限与无限得到统一的全体的绝对理念。“这本书初看颇似难解,及细加咀嚼,愈加意味无穷,启发人深思”(《小逻辑》商务印书出版社译者引言ii)。因此研读本书对我们认识哲学史以及更加深刻地理解马列主义有这重要的意义,同时这本书也能知道我们平时的生活,启发我们的智慧。

二:关于直接知识,间接知识以及一些相关概念

一直以来,我们单纯地认为只是是来自于外界的、是间接的、必须通过给予的对象或表象作为中介才能获得的。而事实上,对于知识本身,也分为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在黑格尔的理论中,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之间是建立了一种非此即彼的抽象对立。他认为,这种直接知识的观点,并不以指出孤立起来的间接知识不能够把握真理为满足,而其特点在于坚持单是孤立的直接知识,排斥任何中介性,即具有真理为其内容。其二,直接知识论从理解的角度来说还有未达到有限的范畴的阶段,至于在逻辑上直接知识是否可能,黑格尔认为还要到逻辑学特别是其本质论中考察。在现在,黑格尔是把直接知识看成一种事实来看待,即假定直接知识在经验上是可能的,从而仅仅去考察直接知识的外在形式特征,所以,黑格尔认为他在《小逻辑》中对直接知识论的研说还仅仅是一种外在的反思。从实际上来讲,直接与间接显然也是结合着的。直接性的建立本身也就内含着中介性,它们是共存的。

当然,直接知识并不意味着天赋观念。黑格尔强调直接知识论者往往会把他们所主张的直接知识同本能、天赋观念或先知观念、常识、自然理性等等同起来,强调它们自发的延时性,黑格尔认为即使这种等同有一定道理,但它也同样避免不了一种经验,即这种直接的延时性也是教化的过程产生的。譬如宗教、伦理,虽然它们是一种信仰和直接知识,但仍然完全是受中介性的制约。所以说,这种直接性的原始性所包含的内容,总需要经过教化、经过发展,才能够达到自觉。我们通常所说的法律也同样如此。

对于天赋观念以及反对天赋观念的人,他们都同样为互相排斥的对立所支配,这是心灵中自然而然的规定。他们一个强调的是单纯的直接性原则,另一个强调的是单纯的间接性原则,而事实上它们是统一的,是存在共同点的。我们说矛盾论是天赋观念,但是虽然生活中我们经常要接触和处理矛盾方面的事,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懂得矛盾原则并能深入地理解矛盾论,而这正体现出天赋观念论和反对天赋观念论的一致性。

不仅如此,黑格尔在论证天赋观念论和反对天赋观念论的共同点的时候,对经验论的反驳也做出了评价。他首先指出,这种经验论的反驳实际上存在着一个误解,那就是把天赋观念

在人们意识中的存在同人们对这种天赋观念的形式的自觉混为一谈。例如矛盾原则,虽是天赋的,却并不因此便具有我们所意识着的观念或表象的形式。但是黑格尔强调,这个反驳用来反对直接知识,却完全中肯,因为持直接知识论的人明白宣称只有在意识之内的内容才可以说是具有直接知识的性质。由此我们还可以有另一个结论,即天赋观念和直接知识论也是存在区别的。

柏拉图哲学说曾经对回忆作了阐释,意思是说理念是潜伏在人心中,而不是如智者派所主张的那样,认为理念是从外面灌输到人心中。但认知识为一种回忆,却并不排斥把人心中潜在的东西加以发展,而发展不是别的,即是一种中介性的过程,而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于天赋观念。

中介过程,是广泛存在于各项观念、对于上帝和神圣事物的信仰的过程,对于法律和伦理原则的本身,都不自觉地将中介过程作为它们的前提条件。因为它们都必须经过发展、教育和教养的过程,这就是中介性。物体的移动、父辈与后代之间,都体现出中介性。

中介性的基础是发展、教育和教养。我们通常所说的学习、发展其实就是中介性。譬如,为了成为一个出色的人,你不断地接受教育和学习,从而达到目标,这期间的过程就是中介性。再譬如你对考试的准备过程,本身也包含着一个中介性。由此看来,直接存在与间接存在显然是结合着的。

三:存在及其存在论范围内的概念

黑格尔说“存在只是潜在的概念。存在的各个规定或范畴都可以用是去指谓。”在他看来,存在有两个特征,一是他在内容上与概念在自在意义上是一致的,因而它是潜在的概念。二是它在形式上和概念是有所不同的,因为单纯的存在还没有获得主观性形式,甚至和主观性是对立的,而概念却是已经了主观性的客观性,在概念中实现了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三是存在论中各个规定和范畴可以用抽象的是去指为,但是不需要对是是什么进行具体的规定,也就是是和表语之间还没有形成统一关系,但是在概念论中,这对统一关系已经确定,接着黑格尔去描述了在存在论范围内各个概念之间相互运动的形式。他强调了两点,一是在存在论阶段,概念向另一个概念的过渡是以这两个概念之间有一种外在性为前提,但是这种外在性主要是由知性造成的而并不是说在存在论中一个概念向另一个概念的过渡,它们之间没有一种内在联系,只是说由于存在论还保持着单纯地直接性阶段,使得每一个概念在直接性的意义上都还外在与其他的概念。二是这种运动同思维概念的其他逻辑环节一样也是一种圆圈(也就是,不断的向外设定的同时,又不断地向内回复)式的运动,因此前面所说的外在性实际上是一种假象,只不过在存在论阶段,它不是作为假象而存在的,最后黑格尔强调在存在论阶段,我们不仅要发挥存在的全部内容,而且要说明概念是如何内在必然地由存在论向本质论过渡地,也就是说要说明概念是如何扬弃存在的直接性和自在性的。

黑格尔强调存在论范围中的概念既属于存在论,因而他们相互之间保持着一种孤立和独立的假象,仿佛一个出现另一个就消失,而且他们还属于一般思维逻辑的范畴,因而必然会在内部形成思维的运动,形成存在论范围内的概念属于一般思维逻辑的范畴,而一般思辨逻辑的唯一对象是上帝或绝对,因而我们可以把存在论的范畴用以对上帝形而上学的界说,但不是所有的范畴都是对上帝的界说,更确切地说只有在思辨运动处于知性阶段和思辨阶段的范畴才可以用以对上帝的界说,因为只要这样的范畴才具有确定性,而在思辨运动中处于辩证运动的概念是不能够直接用以对上帝的界说,因为在这个阶段的概念只表达一种分化或确定性的瓦解如果用它去指为上帝将失去任何确定的性质,总之在这段文字的第一层中,黑格尔强调了要想对上帝或绝对有所演说需要使用知性的概念和思辨的概念而存在论阶段的概念在整个大的逻辑范围之内主要提供的是一种知性的性格,所在存在论阶段的概念特别是存在论处于第一或第三范畴阶段的概念可以用于对上帝或绝对的界说包含了一定的真理性,但是

它还是不完善的,因为任何对上帝或绝对的鼓励的界说都是片面的,离开了概念的思辨运动的整体,这种界定只是提供了一种本身无确定性的意味的思想罢了,所以无论是一般意义上的第一或第三范畴,还是特殊意义上的存在论阶段的概念都只有纳入到自身存在的自在自为的运动中才能获得真理性的理解,也就是说尽管存在论阶段内部之间,相互保持一种孤立甚至对立的假象,但是要想获得对它真理性理解,还必须将他纳入到思辨性的运动中。

四:纯存在(或纯有)

黑格尔说:“纯存在或纯有之所以当成逻辑学的开端,是因为纯有既是纯思,又是无规定性的单纯的直接性,而最初的开端不能是任何间接性的东西,也不能是得到了进一步规定的东西”(《小逻辑》 86页第一段)纯存在在这个范畴作为逻辑学的开端,在黑格尔看来是作为开端的东西应该是没有任何间接性的东西,也就是没有得到任何规定的东西,因为一是它已经得到了某种规定,那就是意味着在逻辑上还有比它更初级的概念,那么就应该比以他更初级的东西作为开端,在黑格尔看来,纯存在概念恰恰符合这样的要求,因为纯存在就是纯思,也就是一种去掉了一切表象和内容的对对象的无规定性的直接性的思考,在纯思的境界中,对象直接和意识想面对,去掉任何中介性的环节,而正因为这种直接面对,使得这个对象还没有任何的规定性,所以在纯思的境界中思维和存在无中介地直接地统一,因此逻辑学必然以纯存在为开端。

紧接着,黑格尔对纯有做了阐述:“但这种纯有是纯粹的抽象,因此是绝对的否定。这种否定,直接地来说,也就是无”(《小逻辑》 87页第一段)黑格尔对无进行了界说,这的无实际上指的是绝对的无规定性,黑格尔举了三个例子,一个是物质身的概念,黑格尔说严格意义上的规定性的概念,既无情绪也无内容,这实际上是康德物质身的第一层次内容,之所以黑格尔会举这个例子可能与当时康德哲学普遍流行有关,黑格尔举得第二个例子是上帝只是最高的本质,此外什么东西也不是,这种观念是实际上的直接知识中的观点,因为直接知识论反对对上帝进行任何具体的概念的界定,这无异于说上帝是一个无,黑格尔举得第三个例子是佛教中所追求的境界实际上是一个空无的境界,是一切具体的概念和差别都否认具体的无,黑格尔认为我们可以用无来界说绝对,当时不是停留与此。

同时黑格尔还说:“‘有’与‘无’最初只是应该有区别罢了,换言之,两者之间的区别最初只是潜在的,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小逻辑》 87页附释)黑格尔对纯有既是纯无从区别的角度进行进一步的阐发,他认为之所以说纯有和纯无是没有无别的的原因在于一般的所谓的有区别是指两物之间既有差别又有同一,特别是有共同的具体的规定性,黑格尔把这种共同的具体的规定性叫做共同的基础,而纯有和纯无这两个概念却没有任何具体的规定性,因而他们之间并没有共同的基础,既然两者之间只有差别没有同一,他们之间的区别就不只是真正的区别而只是形成的和名称的区别,在做出了这样的论证之后,黑格尔而提到了三种将有和无区别开来的做法,这三种做法都力图去找到有和无之间的共同基础,一种说法把这种共同基础称之为思想,黑格尔认为这种做法实际上没有将纯粹的无规定性,将一般的规定性区别开来,纯粹的无规定性实际上是没有任何具体的思想,所以这种做法不成立,第二个做法是把共同基础界定为上帝,黑格尔以为这种做法仍然是不成立的,因为上帝固然是纯粹的有与无统一的,但是当它仅仅是纯粹的有和无的统一,上帝也是没有任何具体的规定性的,因而仅仅通过上帝来区别有和无是没有意义的;还有一种做法是通过佛教的空无来界说二者的区别,但是佛教的空无本身就是一种纯粹的无规定性,既然如此,他就不是具体的,特殊的规定,而任何作为共同基础的东西都必须是具体的规定。

总之,纯有和纯无之间并没有一般意义上的区别,它们之间的区别仅仅是指谓的和名称的(无论纯有还是纯无都没有具体的规定)。

五:小结

《小逻辑》和《大逻辑》内容基本相同,但文字简明扼要,大体上是《大逻辑》的一个提要或缩写。另外,《小逻辑》比《大逻辑》成书较晚,一些观点比《大逻辑》更成熟,发挥得更充分,其中一些部分还是《大逻辑》所没有的。批判形而上学,创立和发挥唯心主义辩证法。经过这几个星期的《小逻辑》学习,工科学生也可以收获很多。除了以上一些外,黑格尔在《小逻辑》中关于存在的三个阶段(即质,量,度),上帝,绝对精神,思辨的圆环等的论述也是十分启发我深思的。

黑格尔作为一位哲学家,在哲学方面的造诣自然不必多言,他本身对这个世界的思考以及对万物的理解就已经以一种哲学思想呈现了出来。通过学习《小逻辑》我知道了很多哲学研究方法,哲学研究中的方法“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等在很多领域都是可以用到的,同时哲学可以启发我们的心智,让我们在困惑之中豁然明白一些难题,当然,要想哲学还要求我们“知行合一”(明王守仁语),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结合当下的实际去领会哲学,进而领会人生。因为哲学是对人生价值与宇宙本质的思考,将来的实践是基于这些哲学思想的,所以哲学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是很明显的。通过《小逻辑》,我会继续探索黑格尔的哲学,探索世界的哲学。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张晓兵)

参考文献:

1:黑格尔 2009年《小逻辑》商务印书出版社

我总结的工科大学生读《小逻辑》的推荐预知词汇

逻辑是人的一种抽象思维,是人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论证来理解和区分客观世界的思维过程。

意识,是物质的一种高级有序组织形式,是指生物由其物理感知系统能够感知的特征总和以及相关的感知处理活动。关于意识的定义和概念,一定要将其与精神、理性、真理等概念区分清楚。

扬弃:哲学上指事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发扬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抛弃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

演绎从前提必然地得出结论的推理;从一些假设的命题出发,运用逻辑的规则,导出另一命题的过程

形式主义(formalism),指在艺术、文学、与哲学上,对形式而非内容的着重。有形式主义行为的人,被称为“形式主义者”。

无神论广义上讲,无神论是不相信一切鬼神或灵魂的存在的思想的总和;狭义上,无神论指认为鬼神不存在的思想。无神论并没有统一的哲学思想,例如一些无神论者可能完全否定任何超自然事物,但一些无神论者可能相信诸如占星术、缘分等伪科学。无神论经常同反神论(或反有神论)相混淆,前者是拒绝相信有神论,而后者是直接明确反对有神论。

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是对立面之间相互联结、相互吸引、相互渗透的倾向。同一性是指两种事物或多种事物能够共同存在,具有同样的性质。

生命的哲学定义:生命是生物的组成部分,是生物具有的生存发展性质和能力,是生物的生长、繁殖、代谢、应激、进化、运动、行为表现出来的生存发展意识,是人类通过认识实践活动从生物中发现、界定、彰显、抽取出来的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

命题在现代哲学、数学、逻辑学、语言学中,命题是指一个判断(陈述)的语义(实际表达的概念),这个概念是可以被定义并观察的现象。命题不是指判断(陈述)本身,而是指所表达的语义。当相异判断(陈述)具有相同语义的时候,他们表达相同的命题。

逻辑学,一门研究思维、思维的规定和规律的科学,由亚里士多德创立。

伦理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道理,规则。

知性有文化有内涵有修养的美丽女性“知性”,德文原文Verstand,也经常被译为“理智”或“悟性”。知性一词,原本是德国古典哲学常用的术语。康德认为知性是介于感性和理性之间的一种认知能力。

理性是指人在正常思维状态下时,有自信与勇气地遇事不慌且能够全面了解和总结并尽快的分析后恰当的使用多种方案(这些方案可以是预备的或是临时的)中其中的一种方案去操作或处理,达到事件需要的效果。理性是基于正常的思维结果的行为。反之就是非理性。理性的意义在于对自身存在及超出自身却与生俱来的社会使命负责。

空间和时间是事物之间的一种次序。空间用以描述物体的位形;时间用以描述事件之间的先后顺序。空间和时间的物理性质主要通过它们与物体运动的各种联系而表现出来。在狭义相对论中,不同惯性系的空间和时间之间遵从洛伦兹变换。根据这种变换,同时性不再是绝对的,相对于某一参照系为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相对于另一参照系可能并不同时发生。在狭义相对论中,长度和时间间隔也变成相对量,运动的尺相对于静止的尺变短,运动的钟相对于静止的钟变慢,光速在狭义相对论中是绝对量,相对于任何惯性参照系光速都是c。

客体哲学上指主体以外的客观事物,是主体认识和实践的对象

绝对理念指作为一切存在的共同本质和根据的某种无限的﹑“客观的”﹑无人身的思想﹑理性或精神。

经验主义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其特点是在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时候,从狭隘的个

人经验出发,不是采取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而是采取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

假象谓与事物本质不符合的虚假的表面现象。

怀疑主义在经典哲学中,怀疑主义指Skeptikoi 的教导及行径,他们称他们没有提出(见解), 只有(对见解)作出意见。"asserted nothing but only opined" (Liddell and Scott). 在这种理论下,哲学性怀疑主义或绝对怀疑主义,就是避免宣称有最终真理的一种哲学角度。

感性,就汉语构词法上讲,它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感情性质的,感觉性质的”。汉语大词典的解释:“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等直观认识,相对与“理性”。

概念论是与“存在论”“本体论”相应的概念。“概念论”即“主观逻辑”,其中的主要范畴有:主观概念(概念本身,判断、推论);客体(机械性、化学性、目的性);理念(生命、认识、绝对理念)。

反思意指不同于直接认识的间接认识。

泛神论是指把神和整个宇宙或自然视为同一的哲学理论。

范畴(希腊文为κατηγορια),哲学用语,中文翻译成范畴取“洪范九畴”之意,指的是最高级的概念,能应用于任何事物、最普遍的、哲学的概念。

二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和物质两个实体,试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但二元论实质上坚持意识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归根结底还是唯心的。

定律是为实践和事实所证明,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的论断。

道德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具有认识、调节、教育、评价以及平衡五个功能。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然而,不同时代与不同阶级,其道德观念都会有所变化。从目前所承认的人性来说,道德即对事物负责,不伤害他人的一种准则。成见即定见,指对人或事物所抱的固定不变的看法。建立在一定的认识和价值观的基础上,而且因为认识僵化所以才导致了成见的形成。

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讲,表象是指当前不存在的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本质基本释义为本身的形体,本来的形体;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的属性。同义词为实质,反义词为现象、本体、实质、内部、内心、里面、实际、表面等。本质可使人们脱离具体的形象进行创新活动。

本原根本,事物的最重要部分。哲学上指万物的最初根源,指世界的来源和存在的根据。参考文献:

1:黑格尔 2009年《小逻辑》商务印书出版社

2:百度百科百度公司

(编者:张晓兵)

黑格尔思想的主要内容

黑格尔思想的主要内容 伦理思想黑格尔集以往西方伦理思想之大成,特别是继承和发展了康德的伦理思想,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理性主义伦理思想体系。黑格尔关于伦理的学说就是他的法哲学,其中包括抽象法、道德、伦理3个部分,中心是揭示自由理念的辩证发展过程。从哲学上看,黑格尔伦理思想的形式是唯心的,但其内容是现实的,方法是辩证的,它的成就对后世伦理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美学思想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美学讲演录》一书中,这是他整个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他的哲学体系在美学和艺术领域中的具体表现。艺术的根本特点,是理念通过感性的形象来显现自己、认识自己,“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成为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黑格尔分别对艺术的性质和特征、艺术发展的历史类型和各门艺术的体系,进行既是逻辑的又是历史的分析。逻辑方面,他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有关艺术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历史方面,他开创了艺术社会学的研究,展示了宏伟的历史观。黑格尔的美学思想在西方美学史的发展过程中,起了划时代的作用,成为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 哲学观点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同一。 黑格尔哲学著作 《精神现象学》(Ph?nomenologie des Geistes 有时也译成精神哲学) 1806 (See battle of Jena) 《逻辑学》(Wissenschaft der Logik) 1812-1816 (last edition of the first part 1831) 《哲学全书》(Enzyklopaedie der philosophischen Wissenschaften) 1817-1830 (分三个主要部分: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 《法哲学原理》(Grundlinien der Philosophie des Rechts) 1819 《美学讲演录》(又译:《美学》、《谈美学》) 《历史哲学讲演录》 《哲学史讲演录》 《宗教哲学讲演录》 黑格尔- 人物语录 “我看见拿破仑,这个世界精神,在巡视全城。当我看见这样一个伟大人物时,真令我发生一种奇异的感觉。他骑在马背上,他在这里,集中在这一点上他要达到全世界、统治全世界。”

小逻辑-黑格尔(英文原版)

CHAPTER I Introduction Cognition The objects of philosophy, it is true, are upon the whole the same as those of religion. In both the object is Truth. What is reasonable is actual; and, what is actual is reasonable In its own field this empirical knowledge may at first give satisfaction; but in two ways it is seen to come short. In the first place there is another circle of objects which it dose not embrace. These are Freedom, Sprit, and God. Unless it is a system, a philosophy is not a scientific production. Unsystematic philosophizing can only be expected to give expression to personal peculiarities of mind, and has no principle for the regulation of its contents. Thus philosophy is sub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1.Logic, the science of the Idea in and for itself. 2.The philosophy of Nature: the science of the Idea in its otherness. 3.The philosophy of Mind: the science of the Idea come back to itself out of that otherness. CHAPTER II Preliminary Notion It is true that Logic, being the absolute form of truth, and another name for the very truth itself, is something more than merely useful. Yet if what is noblest, most liberal and most independent is also most useful, Logic has some claim to the latter character. Its utility must then be estimated at another rate than exercise in thought for the sake of the exercise. The world of spiritual existences, God himself, exists in proper truth, only in thought and as thought. If this be so, therefore, thought, far from being a mere thought, is the highest and, in strict accuracy, the solo mode of apprehending the eternal and absolute. Thought, in short, made itself a power in the real world, and exercised enormous influence influence. In earlier days men meant no harm by thinking: they thought away freely and fearlessly. They thought about God, about Nature, and the State; and they felt sure that a knowledge of the truth was obtainable through thought only, and not through the senses or any random ideas or opinions. But while they so thought, the principal ordinances of life began to be seriously affected by their conclusions. Thought deprived existing institutions of their force. In this point Conception coincides with Understanding: the only distinction being that the latter introduces relations of universial and particular, of cause and effect, and in this way supplies a necessary connection to the isolated ideas of conception; which last has left them side by side in

读一点读一次还读不懂的书_序_黑格尔_小逻辑_解读_朱有志

y 读一点读一次还读不懂的书 序 黑格尔 小逻辑 解读 朱有志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摘 要: 小逻辑 是黑格尔哲学思想尤其是逻辑学思想的精粹。郑又成教授的新著 黑格尔 小逻辑 解读 一书,是一本研读 小逻辑 的导读性著作,具有注重世界观、突出方法论、紧扣闪光点、挖掘新意蕴的特色,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入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黑格尔; 小逻辑 ; 黑格尔 小逻辑 解读 ;郑又成 中图分类号:G25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154(2004)05-0110-02 4月12日中午,刚从省人民政府参加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于幼军同志主持的省属国有企业改革调研会归来,见到办公桌上摆着湖南文理学院郑又成教授的 黑格尔 小逻辑 解读 (当代中国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 编者)一书的样稿,打开一看,还见到一封请我写 序 的信。 当思想还在纷繁的经济天地里 纠缠 时,骤然要进入哲学的殿堂进行黑格尔所谓的 范畴的变换 ,对于我这个 切换 水平尚待迅速提高的人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 痛苦 的事儿。 显然,其时,我是不想也不敢为一本研究哲学大师黑格尔的著作的著作写什么 序 的。 这是心理的真实表征,也是能力的自知之明。 然而,我和郑又成教授的富于 哲学 意味的交往却又不能让我这样做 那是1999年,湖南文理学院的前身 常德师范学院刚刚升为本科,我被派去任了院长。因其时 百业 待举,我这 初出茅庐 的院长面对 立足三国四方、指挥千军万马 的重任,工作上虽表现为 大刀阔斧 ,而心理上却是 焦躁 不安 ,一遇稍不如意事,就马上 雷霆万钧 。至今还让我感到不好意思的是:院学术委员会成立之前,根据摸底,知道政治系的郑老师是对哲学很有修养的,且发表了不少研究黑格尔的论文,故同志们一致同意他作为院学术 委员会委员。可是,第一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开始,他老先生还没到会,等他一进会场,我就点名批评了他,且言词还尖锐到 要你做系主任也不做,知道我这同行来当院长了,也不来拜访,你还要不要干下去了 的 可怕而又可笑 的程度。当时,年长我10岁的他却表现出 十足 的 哲学家 风采 不卑不亢、不言不语。会后,可能是为了弥补言语的过失,我又说了句 既然不当主任,就要下决心多出成果,早当教授 。 第二年他就出版了 从抽象王国到现实世界 费尔巴哈论 再研究 一书,凭着他那过硬的成果,顺利地当上了教授。 遗憾的是,第二年的第二年,在我到常德工作两年多后的2001年,我调到长沙来了。我走时,还听人讲他在外面戏说,他那教授是我 骂 出来的! 一晃又是两年多了,郑又成教授又写出了新著,还是研究黑格尔的。面对这样一位对事业有执着追求的专家研究出的这样一本有高难度而又是高水平的著作,能不 愧疚 么?!能不激动么?!能不写 序 么?! 小逻辑 是黑格尔哲学思想尤其是逻辑学思想的精粹。恩格斯曾这样评价黑格尔哲学的价值: 人们只要不是无谓地停留在它们面前(指黑格尔哲学的体系架构 引者),而是深入到大厦里面去,那 y 收稿日期:2004-06-24 作者简介:朱有志(1953-),男,湖南新邵人,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经济哲学。 2004年9月第29卷第5期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 ty of Arts and Science(Social Science Edition)Sep.2004Vol.29No.5

海淀区各小学及将来对口中学

北京海淀学区小学大派位对口中学 [标签:海淀中心派位重点小学]幼教精华资讯免费订阅 对于幼升小计划择校的家长来说,了解所择的小学背后的初中校的情况非常重要。上好一个小学,就是为了上好一个初中奠定基础。 1.五棵松中心: A.五一小学、太平路小学、群英小学、培英小学——育英中学、太平路中学、二零六中学。 B.图强一小、图强二小、玉泉小学、采石路小学——育英中学、永定路中学。 C.育英学校小学部——直升育英学校。 2.羊坊店中心: A.羊坊店中心小学、羊坊店四小、翠微小学、七一小学、羊坊店五小——玉渊潭中学、五十七中、翠微中学、卫国中学. B.育鸿学校小学部——直升育鸿学校。 3.二里沟中心: A.花园村二小、立新学校(原甘家口小学)、二里沟小学——立新学校、首师大二附中、海淀实验中学、理工附中。 B.亮甲店小学、六一小学、定慧里小学——教师进修实验学校、六一中学、首师大二附中。 C.实验小学(本校及美丽园分校)、八里庄小学——教师进修实验学校、立新学校、首师大二附中、海淀实验中学、理工附中。 D.万寿寺小学、魏公村小学、理工大附小、北洼路小学、苏州街小学、车道沟小学——理工附中、海淀实验中学、万寿寺中学、十九中学。

E.银燕小学、万泉小学曙光校区(原厂西门小学)——理工附中、海淀实验中学、蓝靛厂中学。 F.立新学校小学部——直升立新学校。 4.双榆树中心: A.艺师附小、星火小学、今典小学、师大实验小学——一二三中学、明光中学。 B.北下关小学、农科院附小、向东小学、交大附小——一零五中学、交大二附中、一二三中学。 C.民族小学、前进小学、北医附小、学院路小学、九一小学、北航附小(非子弟)——陶行知中学、学院路中学、北医附中、北航附中。 D.北航附小(子弟)——北航附中。 5.海淀中心: A.中关村一小、中关村二小、中关村三小、中关村四小、双榆树一小、双榆树中心小学、知春路小学——中关村中学、一零一中学初中部、八一中学、知春里中学。 B.中关村二小(原成府小学)、清河五小、北大附小(非子弟)、清华附小(非子弟)——中关村中学、上地中学(上地实验学校分校)。 C.北大附小(子弟)——北达资源。 D.清华附小(子弟)——清华附属初级中学。 彩和坊小学、万泉小学、万泉河小学、六朗庄小学、西颐小学、人大附小(非子弟)、中关村三小万柳分校(06年3月以后转入)——八一中学、十九中学、万泉河中学。 E.人大附小(子弟)——人大附中本校或分校。 F.人大附小(07年3月以后转入)——属四季青中心——蓝靛厂中学。 G.万泉小学曙光分校——首师大二附中曙光校区。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背景分析

1843《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背景分析 背景分析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青年时期未完成的政治哲学残篇,写于1843,该手稿对黑格尔《法哲学原理》阐述国家问题的部分作了全面的批判性分析。《批判》一书其中部分遗失,“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这个标题是1927年苏共中央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首次发表的时候加上去的。 、人物简介黑格尔(1770-1831)全名: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德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政治思想是德国国家哲 学和法哲学最系统、最丰富、最完整的的表现。 黑格尔思想前后也不是一致的。 (1)青年时期的黑格尔在法国的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推崇理性,主张人权, 他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了封建制度的黑暗,渴望德意志民族和国家的统一于兴盛,对当时德国的四分五裂表示不满和悲愤。 (2)晚年的黑格尔思想逐渐趋于保守,在继续主张改革和进步精神的同时,极力论证普鲁 士专制制度的合理性,赞美普鲁士王国。 二、社会历史背景 (1 )德国社会状况: 19世纪初期,德国仍然是一个经济落后,政治分裂的封建国家。 经济上,长期的战争和封建割据,资本主义发展缓慢。政治上,众多的公国,自由城市,独立王国,诸侯

国,皇室领地等构成了德意志帝国,但是帝国皇帝并未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封建势力依然庞大。 (2)思想状况: 随着普鲁士王国在君主立宪制度下实力日趋强大,众多的德国人将统一的希望寄托在普 鲁士王国的强盛方面。黑格尔就是其中一位。 19世纪,英法正在开展工业革命,深受工业革命影响,德国的工业也日益发展,市民社会逐渐形成,并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对传统的王权产生了一定的冲击,需要新的政治理论 给予说明和协调。 (3)黑格尔《原理》形成背景: 恰好马丁?路德倡导的宗教改革,则赋予德国思想界以解放和革命的因素。 正是在此背景下,黑格尔在沿袭唯心主义思想的同时,又发展了辨证的思维一一即看到 事物存在的同时,也看到了它必将消亡的一面。 在此思想指导下,黑格尔对普鲁士的君主立宪制度进行了哲学的批判和认识,写作了《法哲学原理》(philosophy of right)(1821年)。一方面,他力图证明普鲁士君主立宪制度的合理性,另一方面,辨证的思维又赋予他这种哲学论证以某种程度的革命性。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绝对观念又称“绝对理念”。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的哲学用语。指绝对精神发展的第一阶段即逻辑阶段中的最后的和最高的概念。黑格尔认为,在自然界出现之前,绝对观念就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他的《逻辑学》就是对这个过程的描述。绝对观念从一个最虚空的范畴——“存在”开始,一步步地向前发展,每一步都比前一步更具体、更深入,因而也就具有更大的真理性。 绝对观念是观念自身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和最后阶段,是绝对的全部真理,此前的逻辑范畴和发展阶段都是绝对观念这个“全体”的一个环节、一个阶段。绝对观念是哲学的唯一对象和内容。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既然是最高的范畴,是顶峰,也就绝对地超脱了主观与客观的对立,一切矛盾都和解了,再不需要任何发展了;要发展,就要按着辩证法的规律转化成它的对立物——自然界。黑格尔把认为客观存在所决定的逻辑概念、范畴看作世界和人类未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精神实体,并由此外化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这实质上是上帝创世说的中世纪宗教哲学的翻版,曾多次受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批判。 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又着重指出,黑格尔的巨大功绩在于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试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黑格尔的绝对观念对以后的哲学家是有影响的。如杜林的“世界模式”论,主要来自黑格尔的“绝对观念”。在黑格尔哲学中,绝对观念有时和“绝对精神”通用。 精神在本质上,通过对于自然和对于自身的扬弃而到达自由,所以精神的本质即是自由。“它能够忍受它的个体直接性的被否定,能够忍受这无限的痛苦,即是说,它能在这个否定性中肯定的保住自己并成为自身同一的。这种可能性就是精神的既抽象而又在自身中自为存在着的普遍性。” 1、绝对者即精神。便是黑格尔之所谓绝对精神。无论是自在的实体存在还是自为的主体都仅仅是片面的而不完整的,只有自在自为后的精神才实现了绝对的永恒和统一。也就是说精神乃是理念与自然的完全统一,因此只有精神可以作为绝对者,绝对者只有精神。 2、精神的辩证运动。精神的发展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关系的阶段。也就是在这个阶段里,精神的存在完全是凭借它自己,而不需要向外物的外化,也就是精神之所谓自由,或者称为主观精神;第二阶段,它存在于实在的形态之中。即存在于它的创造之中,而自由作为一种现成已有的必然而存在着,或者称为客观精神;第三阶段,它存在于一种自在自为的存在而又永远创造着的统一性中,亦即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统一,也就是绝对真理性中的精神——绝对精神。 3、绝对精神之体现。黑格尔把主观精神分为人类学(自然灵魂、感情灵魂、现实灵魂)、精神现象学(意识、自我意识、理性)、心理学(理论精神、实践精神、自由精神);把客观精神分为法哲学(抽象法、道德、伦理)、历史哲学。绝对精神分为艺术、宗教、以及哲学,或者称为艺术哲学、宗教哲学和哲学史。黑格尔所述的绝对精神是沿着人类理性的一种发展程度而言的,所以在他的绝对精神中不可能找到除人之外的东西,但是他又特别强调这是绝对者。 作为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基本概念的“绝对精神”,在黑格尔哲学中是指作为万物共同本质和基础的精神实体。 黑格尔认为: 绝对精神是万物最初的原因和最内在的本质,其存在是一个自我演化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逻辑阶段:在自然界和人类产生之前,它是纯逻辑概念的自我推衍;第二阶段是自然阶段:绝对精神外化为自然界;第三阶段是精神阶段:绝对精神自我否定,转化为精神并返回自身。先后表现为主观精神(个人意识),客观精神(社会意识),绝对精神(返回自身)。 绝对精神意识到自我在个人中的存在,黑格尔称之为主观精神;主观精神在家庭,社会与国家之中达到更高的意识,黑格尔称之为客观精神;艺术,宗教和哲学是绝对精神在自身中所达到的最高形式的自我实现。其中又以哲学为最高形式,所以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是最先在哲学中发现了自我。 黑格尔心中有一个“世界之神”,它创造了这世界上一切东西。物质的、精神的东西都从它那里产生,最后又都返回到它那里去。但是黑格尔所说的这个“世界之神”,并不是像基督教中的上帝那样的存在物。他把“神”理解为一种“精神”。在黑格尔看来,精神具有一种神性,它是神在世间最高贵的体现。当神在人类精神中完全展现自己的时候,必定是以一种精神的形式出现。如果神是精神,而世界又是神的产物,那么很显然,世界也就是精神的产物。但是这个“精神”,又不能等同于哪一个人的“精神”。这种“精神”是独立于我们所有人的,甚至独立于所有事物的。它是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出现以前,就存在着的一种精神性的本原。这就是“绝对精神”。所有在我们面前展现的事物,不仅包括人的精神意识活动,也包

(完整版)黑格尔美学思想梳理

黑格尔美学思想梳理 目录 摘要 关键词 一: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二:黑格尔美学的基本思想 三: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意义黑格尔的美学思想 一: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是建立在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与辩证法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要更清晰的理解其美学思想,首先应了解其哲学体系。 可以说,黑格尔的哲学是在接受与批判康德的哲学而建立起自己的完整的哲学体系。从黑格尔的名言:“凡是现实的都是理性的,凡是理性的都是现实的。”可以看出他受康德范畴说所得到的启发,并且肯定了理性世界与感性世界的统一。黑格尔从康德的范畴说得到以下观点:(1)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可以通过哲学以一些普遍的范畴而推演出来;从此可见万事万物都是理性的存在的。(2)范畴与感性的事物结合就产生了人的认识与现实世界。这种逻辑推演的过程即是人的思想的发展过程,同时反映了客观世界

的发展过程,通过这个观点,黑格尔进一步得出真实的世界的演变即是思想的演变、哲学的演变。从这两个观点可以窥探黑格尔是如何走向客观唯心主义的,正是在于其认识现实世界的产生及演变的过程中,过分的拔高了范畴的作用,从而产生了他所说的“理念”。黑格尔在《美学》的第一章总论美的概念中就给出了理念的定义: 一般说来,理念不是别的,就是概念,概念所代表的实体,以及这二者的统一。 对于黑格尔哲学中一个特别重要的范畴“理念”,是由概念与概念所代表的实在所统一的产物,这个统一的过程,在黑格尔看来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概念是理念处于抽象的状态,只涉及物的普遍性,所以还是片面且不真实的,它是在于理性应存在而实际未存在的抽象物,它具有理念的潜在性,而作为概念的反面,实在只是概念所代表的个别的事物,这就否定了概念的普遍性,即概念存在自身“设定”了它的对立面来“自否定”,但这种对立不是永恒的,不是消极的。对立是为了统一,否定是为了再否定而提升到更高的境界的肯定。这对于我们的生活也是一种启示,矛盾存在并不是消极的,矛盾的存在是为了更进一步的升华,而升华即要经过“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实体相对于概念来说,它仅是个别事例,也就如同概念单独存在时相同,它是片面的、不真实的,只有与概念结合时,而再否定则统一成

2019年幼升小面试试题大全(推荐)

幼升小面试攻略

第一部分面试 1.今天是谁带你来这儿的?你知道为什么要到这里来吗? 得分: 评分标准:回答正确即可得分。每问1分,共2分。 2.我们第一次见面,还不认识你,你能向老师介绍一下你自己吗? 得分: 评份标准:考察礼仪举止、语言表达以及临场发挥能力,总分10分。 礼仪举止:3分得分: 语言表达:4分得分: 现场发挥:3分得分: 3.如果待会儿出去的时候,发现爸爸妈妈不见了,怎么办? 得分: 评份标准:考察应变能力,总分3分。答案符合实际,能解决问题,即可得分。 第二部分语文 1.请你仔细的看上面的这幅图。(一分钟后) 得分: (可利用小朋友从没有看过的找出不同点的两张图片,很多练习册上都有) 现在老师遮住上面的图,请你说出和下面的图和上面的图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评份标准:考察注意力、记忆力、比较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答对一处得2分,共10分。 2.请你重新排列一下这四幅图的顺序,然后编成一个故事。 得分: (可利用四幅无字的故事图片,剪下来,打乱它们的顺序,最好是画面比较丰富的) 评份标准:综合考察逻辑思维、创造想象及语言表达能力,总分20分。 逻辑思维:5分得分: 创造想象:5分得分: 语言表达:10分得分: 第三部分数学 1.有多少个樱桃?有多少个花生? 得分: (图片可自己画,20个樱桃,两个一组,画十组,30个花生,五个一组,画六组) 评份标准:考察基本知识,特别考察小朋友有没有利用倍数简便计算的方法,总分10分。 答对樱桃20个:3分得分:两个两个地数:2分得分: 答对花生30个:3分得分:五个五个地数:2分得分:2.你和小朋友们排成一队做操,从前面数你是第6个,从后面数你是第5个小朋友,请问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浅析黑格尔的悲剧理论

浅析黑格尔的悲剧理论 摘要: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是他关于对立面的统一或否定之否定的更为广泛的哲学原理一个特殊的应用。“伦理实体冲突论”和“永恒正义”是黑格尔悲剧理论的两个重要观点。本文以英国著名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1]为例,浅析黑格尔悲剧理论在小说主人翁身上的应用与表现。 关键词:黑格尔悲剧理论《呼啸山庄》悲剧人物 引言 在西方美学史上,亚理士多德奠定了经典的悲剧理论,对悲剧的情节,人物,效果等方面作出了相对准确和完整的解释。在他之后,虽然有很多学者也对悲剧理论作出过某一方面的阐述,但大多没有突破亚理士多德的理论框架。直到黑格尔哲学思想的出现,他对悲剧理论运用辨证的方面加以阐述,强调了“冲突论”和“永恒正义”的观点,对悲剧理论作出了具有独创性的突破。 1、黑格尔悲剧理论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黑格尔的悲剧理论主要体现在:他提出悲剧本质的“冲突说”,黑格尔第一个将辨证法应用于悲剧批评,把悲剧看成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辨证过程。他认为矛盾冲突是悲剧的基础,是悲剧的推动力量[2]。他接着提出了悲剧冲突的类型,一种是由于客观条件产生的冲突,如自然原因,亲属关系,阶级地位等外在因素的冲突;另一种是心灵的冲突,黑格尔认为是理想的冲突[3]。 黑格尔在他的悲剧理论中还提出,悲剧的结局是“永恒的正义”或“永恒的公理”取得的胜利。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悲剧所产生的心理效果不只是亚理士多德所说的“怜悯和恐惧”,而是愉快和振奋[4]。 2、《呼啸山庄》主要人物情节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著名的一部小说,故事发生在英国北部约克郡偏僻荒原上的一座终日狂风呼啸的山庄。呼啸山庄的主人恩肖先生从利物浦领回一个无家可归的弃儿,给他取名希斯克利夫,并待他如同亲生,却引起了儿子辛德雷的强烈不满和嫉妒,而女儿凯瑟琳与这个皮肤黝黑一身野气的孩子很快成了形影相随的伙伴。恩肖先生死后,希斯克利夫失去了保护,辛德雷少爷待他如同奴仆,并禁止妹妹与其玩耍。凯瑟琳与希斯克利夫孩提时的友谊不知不觉中已发展成真挚的爱情。相似的个性,相同的生活趣味和反抗目标,使他们互以对方的生存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但是在等级分明的社会里,凯瑟琳却难以嫁给希斯克利夫。当她做出天真的决定,答应嫁给画眉山庄的阔少,温文尔雅的林顿时,希斯克利夫突然失踪了。当晚,凯瑟琳站在狂风暴雨中大哭了一夜,重病一场,为日后的精神崩溃留下了隐患。三年后,希斯克利夫重新出现,已变成一个富人,他对凯瑟琳的爱情由于压抑和扭曲,其中夹杂着苦涩的恨与仇。这时已经是林顿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一: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3) 二:黑格尔美学的基本思想 (5) 三: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意义 (8) 参考文献 (9)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 摘要:美,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其表象,却难以抓住其莫测的本质。以至于苏格拉底也叹息着说:美是难得的。而黑格尔作为一位哲学大家,从其哲学出发,探索美最原初的本质,为美学作出了自己的努力。 关键词:黑格尔美学 一: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是建立在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与辩证法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要更清晰的理解其美学思想,首先应了解其哲学体系。 可以说,黑格尔的哲学是在接受与批判康德的哲学而建立起自己的完整的哲学体系。从黑格尔的名言:“凡是现实的都是理性的,凡是理性的都是现实的。”可以看出他受康德范畴说所得到的启发,并且肯定了理性世界与感性世界的统一。黑格尔从康德的范畴说得到以下观点:(1)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可以通过哲学以一些普遍的范畴而推演出来;从此可见万事万物都是理性的存在的。(2)范畴与感性的事物结合就产生了人的认识与现实世界。这种逻辑推演的过程即是人的思想的发展过程,同时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通过这个观点,黑格尔进一步得出真实的世界的演变即是思想的演变、哲学的演变。从这两个观点可以窥探黑格尔是如何走向客观唯心主义的,正是在于其认识现实世界的产生及演变的过程中,过分的拔高了范畴的作用,从而产生了他所说的“理念”。黑格尔在《美学》的第一章总论美的概念中就给出了理念的定义:一般说来,理念不是别的,就是概念,概念所代表的实体,以及这二者的统一。 对于黑格尔哲学中一个特别重要的范畴“理念”,是由概念与概念所代表的实在所统一的产物,这个统一的过程,在黑格尔看来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概念是理念处于抽象的状态,只涉及物的普遍性,所以还是片面且不真实的,它是在于理性应存在而实际未存在的抽象物,它具有理念的潜在性,而作为概

2020小学一年级开学前家长细节准备

2020小学一年级开学前家长细节准备 工作1生活节奏上的准备一年级小学生的父母,一定要提前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时间节奏做出新的安排,力求“准时接送”。 千万不能觉得,孩子晚到几分钟没啥要紧,晚接一会儿也不影响啥。为什么要强调这两个“准时”非常重要呢?因为上学的时候迟到,在全班同学和老师的注目下进教室,孩子心里必然会不自在;有时候,还需要向老师解释自己晚到的原因——孩子并不知道自己对这个“迟到”到底该做什么样的解释、负多少的责任,往往就会讷讷不知所言,或心怀愧疚。在不安的情绪中,孩子一天的学习也会受到影响。 放学接孩子更不要迟到。对于孩子来说,小学还是一个全新的环境。每天放学,一站到校门口就能够看见父母迎向自己的笑脸,对孩子来说是莫大的欢喜,孩子往往就会兴奋地和你分享他一天的校园生活中的所见所闻。 如果孩子的爸爸妈妈在全班同学都快被接光的情况下姗姗来迟,孩子会在等待的过程中怀疑父母对自己的重视程度,担心父母还会不会来接自己,担心是不是自己做了什么让父母会生气以至于不出现的事情……这些想法都能让孩子垂头丧气。 所以,在一年级准时接送,对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是很有帮助的。 2让入学更有仪式感有的家长习惯称呼孩子的小名。从即将升入小学开始,家长可以有意识地称呼孩子的大名,告诉孩子,你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你会拥有学籍卡、学生证——也就是说,你将会拥有你的第一个社会身份。那么,你和那些还在被妈妈爸爸叫作“宝宝、妮妮、玲玲、冬冬……”的小弟弟小妹妹们大不一样了。 这是对你的尊重,更是认可和期许。孩子,从名字上你就是独立的,你将是一个独立的人。 除此之外,在孩子入学前可以找个时间,带着孩子到照相馆去照一张标准的入学照片。

浅析黑格尔的认识论思想

浅析黑格尔的认识论思想 刘文洲 认识论要解决的是我们对事物认识何以发生,由此而来的是我们的知识普遍性和真理性从何而来,适用于那些范围等等问题。这一问题从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之后,成为哲学的主要问题之一。黑格尔作为一个近代集大成的哲学家是不可能回避认识论问题的。本文就以《小逻辑》为核心就黑格尔的认识论思想进行浅析。 一、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是黑格尔认识论的基础 黑格尔的认识论思想是在批判继承了休谟、康德、费希特和谢林等人认识论思想下形成的,他在坚持意识在先,物质在后的本体论基础上,在对理性的坚信下,认为外在的“客观思想”是可知的,即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当然他的同一性与唯物主义的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大不相同,黑格尔所指的思维,不仅是人们头脑中的思想,而且主要指的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之外的某种“客观思想”即绝对理念,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过是绝对理念发展的最高产物。在黑格尔看来,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指思维是存在的本质,一个事物的存在只有符合思维才具有实在性,思维不断地在存在中实现自己,使存在与自己相符合。黑格尔说,“哲学可以定义为对于事物的思维着考察。”①一切存在都不过是思维的异化物,是绝对理念的外壳,而绝对理念则是万物的内在根据和核心。 为了论证思维的客观性,黑格尔指出,“个体生灭无常,而类则是其中持续存在的东西,而且重现在每一个体中,类的存在只有反思才能认识。”②也是说类作为类是不能被人的感觉所感觉的到的,只能被我们的理性所把握。外界一切事物的真相,必然是思维所思的那样,思维就是对对象真理的揭示。所以,黑格尔说:“思想的真正客观性应该是:思想不仅是我们的思想,同时又是事物的自身,或对象性的东西的本质。”③而“当我们把思维认为是一切自然和精神事物的真实共性时,思维便统摄这一切而成为这一切的基础了。”④黑格尔要告诉我们的是,既然事物的一般、本质或规律只能为思维去把握,那么它就是思维所思的样子,或者说它本身就是思维了。这一思维不可能是别的什么,只能是绝对理念。在这里黑格尔固然将客观事物的‘一般’与人们反映的‘一般’概念相混同,从而把人脑中的概念客观化,但在认识论上他认为这个客观化的绝对理念是可知的,即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黑格尔在《自然哲学》说明他的思维与存在同一性,“如果说真理在主观意义是观念和对象的一致,那么在客观意义上真实的东西则意味着客体、事物同其 ①黑格尔《小逻辑》38页,商务印书馆,1980年 ②同上书,75页。 ③同上书,120页。

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

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即理念,它是运动的,联系的和要外化为现实的。因此,理念自身就包含了矛盾:要向对立面转化,这种转化就是从绝对精神转化为现实。并且,根据这种转化的需要将之分为三个阶段,即逻辑阶段、自然阶段、精神阶段。 在逻辑阶段中,绝对理念通过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矛盾转化,从一种逻辑范畴发展到另外的逻辑范畴,逐渐发展成所有的概念和范畴,显示其无限丰富性。 在自然阶段中,绝对理念外化为自然界。在这个阶段中又可分成三个小阶段,即机械性阶段,物理性阶段和有机性阶段。在机械性阶段中,理念外化为零星,互相没有联系、分散的物质状态。在物理性阶段中,开始形成行星系统和身体的物体,出现了风、雨、光、磁等自然现象。而到了有机性阶段,前四个阶段的统一,在经历了地质有机体、植物有机体和动物有机体后,出现了人。 到了精神阶段,理念终于又回复了它自身的形式,即主观精神、客观精神、绝对精神。这种精神主体的内在本质,在抽象的形式下是绝对理念,在具体形式下是绝对精神,是具有自我意识的理性的内涵。它整个都是在追寻自身的缘由,和作为一切活动和实存形式之目的和终结的自身意识,是所有思想和所有存在中包含的东西,它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只表现为占统治地位的普遍性和法则所辖制的多样性。在外部自然界中,它表现在现实的或固有的形式中,在那里,它自在地存在。 在这里提到的自在地存在,就涉及到了黑格尔所提出的关于存在的三种不同形式,分别对应上面所述的三个阶段。 1、Sein:理念在逻辑的抽象阶段的那种存在,只是潜在的、虚有的或称之为“虚无的有”。 2、Ansichsein:在自然阶段的那种存在,是自在的或实有的。 3、Ansich und fursich:即精神阶段的那种最高自由的存在,体现于人类精神的那种存在,就是“自在又自为”的。自为,即自觉,自己认识到自己。 自然界散乱的时空多样性,使其在任何地方都受到“形式”的制约,形式就是具有各种不同程度的抽象性和丰富性的普遍性,是从僵死的引力和惯性的单一性到丰富多变的有机形式的具体性。因此,自然是一个无意识的思想体系,是僵化的理智。 因此,只有精神才是自由的普遍性和解放自身的主动性,惟有精神是普遍性从各自的直接感性桎梏中,从其在意识内部的自我陶醉中,从它们后来表白的,对感性自然界的详尽把握中把自我解放出来。这种表白既出现在理论的认识努力中,使世界隶属于一个历来最严密的连锁必然性之网;也出现在意志的努力中,使同样一个世界却隶属于一个理性实践的连锁图式。 而这种自我解放的普遍性的力量,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或社会的。一旦我们离开了感性直接性,我们便不能构成任何观念,也不能存在任何非人人可分享的思想。第一人称“我”的真正意义无疑是一种普遍性,它表达了一种为规律所制辖的统一。自然界每一事物都与它周围的许多其它事物对立,和那些事物处在一种由必然规律统治着的关系网里,这一事物就要受它和那些事物的关系所限定或约制。整个真实界是一个绝对理念,它是抽象的理念,或逻辑概念和自然由对立而统一的结果。因此,绝对理念也是概念与存在的辨证的统一,即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辨证的统一。所以黑格尔有一句名言:合理的就是现实的,现实的就是合理的,正是说明了这种辨证统一的关系。 因为这种辨证法的精神,尽管黑格尔的世界观具有浓厚的唯心主义色彩,甚至带有宗教的神学色彩,但这种辨证性也为其打上了客观性的烙印。不过,因为黑格尔是从唯心观点出发的,肯定了理念的第一性,从而就使他无法解释“逻辑概念如何产生物质”这个世界观中最基本的问题,这也是他客观唯心主义世界观所被人诟病的地方。而这种客观的唯心主义不仅体现在其世界观上,更是其哲学思想的最重要特征。

逻辑推理四大基础类型的内涵与外延关系研究

昆明学院学报 2010,32(1):41~48 CN 53-1211/G4 I SSN 1674-5639Journa l of Kunm i n g Un i versity 【非主流、非经典、非标准逻辑】 收稿日期:2009-07-06 作者简介:罗翊重(1947—),男,江西九江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编审,主要从事现代哲学、现代逻辑、现代人学及其运用研究.编者语:本期“非主流、非经典、非标准逻辑”栏目推出三篇论文。三文作者从不同视角看逻辑学的研究,皆主张突破小逻辑观的束缚,支持逻辑学界的大逻辑观,但小逻辑观的“必然地得出”是逻辑学的核心部分,这是三篇论文的共识。 不同的是:罗文认为形式逻辑主谓外延相同命题间的推理和辩证逻辑主谓内涵相反命题间的推理都是“必然地得出”,而相似(类比)推理和相异推理都是“可能地得出”。王文认为对象逻辑是“逻辑学科群的核心部分”,应用逻辑是对象逻辑在不同逻辑学科中的系统运用,元逻辑是对前两者的哲学研究。白文从弗雷格的逻辑观出发,说明现代演绎逻辑的核心思想来源于弗雷格,作者站在大逻辑观的立场,对与弗氏逻辑观有内在联系的小逻辑观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认为“只要对科学的发展有益,都是值得提倡的”。 逻辑推理四大基础类型的内涵与外延关系研究 罗翊重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云南昆明650034) 摘要:用事实验证了逻辑推理4大基础类型的互蕴公理,进而说明此4大公理之内涵与外延间的同构性与异构 性的相互转换关系。由此说明:除外延性经典数理逻辑的推理演算之外,逻辑学还存在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世纪非经典数理逻辑的内涵性或外延性推理演算研究有着灿烂的前景。 关键词:逻辑推理;相同公理;相似公理;相异公理;相反公理;内涵;外延;同构;异构 中图分类号:B811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639(2010)01-0041-08 Research on the Rel a ti onshi p between Connot ati on and Denot a ti on of Four Essenti a l Types of Logi c Deducti on LUO Yi 2zhong (Yunnan Pr ovincial Social Science I nstitute,Yunnan Kunm ing 650034,China ) Abstract:Based on the facts t o testify the mutual i m p lied axi om of the f our essential types of l ogic deducti on and further exp resses the mutual conversi on relati onshi p bet w een homoorganicity and is omerizati on of connotati on and denotati on of the four essential types of l og 2ic deducti on .So as the results:besides the deductive inter p retati on of denotative classic mathe matical l ogic,there exist wider devel o 2p ing s pace in l ogic and brilliant p r os pect on study of the deductive inter p retati on on connotati on and denotati on of non 2classic mathe mat 2ical l ogic in the ne w century . Key words:l ogic deducti on;sa me axi o m;si m ilar axi o m;different axi o m;opposite axi o m;connotati on;denotati on;ho moorganicity ;is o merizati on 在《对逻辑推理四大基础类型的反演算和非演算》一文中,笔者已将相同、相似、相异、相反4大公理各自具有的独立性且一致性及其在双闭双开区间整体上的完全性,统一地表示为如下4大互蕴公理皆成立(4)的逻辑推理基础类型(LT JL )的确定性或非确定性推理关系图(如图1):[1 ]54 图1 LTJL 所包含的确定性或非确定性推理关系

浅析黑格尔对哲学的定义

浅析黑格尔对哲学的定义 黑格尔认为哲学所要把握的最高统一是主观的“思”与客观的“是”的统一,主张用绝对者去把握主客观统一,认为一切都是包含对立统一的,不能局限于对立,要上升到统一。 标签:黑格尔;哲学观;辩证统一 黑格尔哲学与近代西欧哲学一样,认为哲学所要把握的最高统一是主观的“思”与客观的“是”的统一。主张用绝对者去把握主客观统一。黑格尔认为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从动态出发,发展变化,与形式逻辑不一样,形式逻辑认识是就是,非就是非,而在黑格尔看来,是也可以是非,非也可以是是,是与非不是绝对对立的。他将绝对精神当作世界最高者,认为世界上一切都只是绝对精神的外化。当思维去“思”世界本质,并把它“思”出来,这个思维就把握世界的本质,这就是精神。精神是客观精神,因为世界本身就是客观的,而精神把握世界的本质,所以也就是客观的。绝对精神不依赖于任何东西产生,而万物却依赖它产生,只有是绝对的,才能成为本体、本源,万物从它产生,最后又回归于它。哲学是为解释世界,就要找到世界存在的理由,而理由即是共相,就是最普遍的东西。黑格尔将哲学定义为:思维是对自身思维的反思。绝对精神首先要进行自我反思,在自身中演绎、审视自己,在思维中如何进行合乎逻辑的演化,进行思维。他的哲学首先对两种哲学作风进行了批评:任性的作风→不注重逻辑,怀疑主义→浅薄的作风。黑格尔认为,每个内容都需要遵循正反合的方法展开。 黑格尔哲学对时代文化不是以外在态度而是以内在态度来探索时代文化本质(真理),以与内容相一致的方法研究真理。黑格尔在《小逻辑·导言》第一节提出“哲学的对象和宗教的对象诚然大体上是相同的。两者皆以真理为对象,就真理的最高意义而言,上帝即是真理,而且唯有上帝才是真理。此外,两者皆研究有限事物的世界,研究自然界和人的精神,研究自然界和人的精神相互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上帝(即二者的真理)的关系。” 哲学同经验、文化等并不是并列外在关系,而是对其它文化、知识等的概括,使其上升到理念(本质)。过去那些平和,都只是表面的,矛盾是存在的。黑格尔哲学认为存在矛盾是极其正常的,并且非常喜欢。否认矛盾是很坏的成见,因为这些成见是用有限思维(范畴)去把握无限丰富的内容,并没有上升到理念。黑格尔认为哲学是科学的科学,只有哲学能把握真理(无限)。而把握真理就是要靠思维的反思,黑格尔的反思与一般反思不同。一般反思是指反射、反思,用抽象、片面进行思维。而黑格尔的反思是在思维之后反思,深思熟虑,从事实上升到理念。这里事实一般认为是由知性所把握的东西,通常我们认为这是具体的,但是在黑格尔看来,靠感性、知性、经验所把握的个别东西,这是抽象的,而只有靠理性把握普遍本质的东西才是具体的。知性思维虽然也谋求统一,这是无差别同一,有就是有、无就是无。而理性思维是辩证统一思维,黑格尔并不否认知性思维,但知性思维是不足的、不全面的。所以,黑格尔又给哲学下了一个定义:用具体的概念、理念来研究真理(绝对)。他说:“真理的王国是哲学最熟悉的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