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的由来与发展

计算机的由来与发展

电子计算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五十年来,电子计算机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的生产方与生活方式,人类已经进入电脑为基础的信息时代,回顾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展望信息时代的美好未来,我们对高科技的发展规律会有更清醒的认识。

在冯洛伊曼电脑诞生之前,人类为探索用机器实现自动计算机,甚至模拟部分人脑的功能已经进行几百年甚至两千年的努力。

古希腊的柏拉图(公元前427-347)时代开始,人类已经开始研究思维的模拟实现;

维也特(1540-1630)提出运用符号进行计算;

课卜勒1623年发明了8位计算器;

莱布尼兹(1646)

近几年兴起的神经网络电脑以样本学习改变互联权重与结构,可能是对wilks领导下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存储程序计算机、EDSAC,这台计算机包括1024字

贮存(录延迟线)和4600字外存

1819,英国科学家,发明家巴贝奇设计“差分机”,并与1822年制造出可动模型。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世纪了分析机,分析及包括存储和碾磨,就非常类似于今天的

计算机中采用内存和处理器。他研制的差分机和分析机为现代计算机设计思想的

发展奠定基础。

图灵:1936年,提出著名的“图灵机”设想1950年提出一种用于判定机器是否具有只能的验证方法,即图灵实验,“图灵机”与“冯。伊诺曼机”齐名,被永远载

入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中。

物计算机又称仿生计

算机,是以生物芯片取代在

半导体硅片上集成数以万计的晶体管制成的计算机。主要原材料是生物工程技术产生的蛋白质分子,并以此作为生物芯片。生物计算机芯片本身还具有并行处理的功能,其运算速度要比当今最新一代计算机快10万倍,能量消耗仅相当于普通计算机的十亿分之一,存储信息的空间仅占百亿分之一。1983年美国公布了研制生物计算机的设想之后,立即激起了发达国家的研制热潮。当前,美国,日本,德国和俄罗斯的科学家正在积极开发研究。从1984年开始,日本每年用于研究生物与计算机的科研投资为86亿日元。目前生物芯片仍处于研制阶段,但在生物元件,特别是生物传感器的研制方面已取得不少实际成果。这将会促使计算机,电子工程和生物工程这三个学科的专家通力合作,加快研究开发生物芯片。生物计算机一旦研制成功,可能会在计算机领域内引起一场时代的革命。

计算机起源的数学思想

计算机起源的数学思想 说明:转载请保留全部信息作者phylips@兵马俑bbs 人类的历史可以看做一部关于解放的历史。也有这样的说法,懒惰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为了偷懒,人类不断的做着各种努力,发明了各种机器工具,将自己从繁重的劳动解放出来,另一方面,每一次大的进步,都需要解放思想,同时也带来了全人类思想的大解放。在这样的历程中,计算机的出现无疑将人类从很多繁重的作业中解放了出来。与此同时,有些人开始思考能否制造出可以像人类一样进行思考的机器,以将人类从创造性的劳动和逻辑思考中解放出来,交给机器去完成。 虽然计算机的出现,不到百年,然而为了它的出现,所进行的探索和研究,早已经历经数百年的历史。当然准确的说,这些探索和研究在当时实际并不是为了计算机产生而进行的,绝大多数只是做了一个无意的铺垫。或许我们并不熟悉这样的一个过程,老实说现代的大学教育中也很少提及计算机出现之前的那些历史。实际上,了解这样的一个过程,更有助于我们理解一个事物是如何产生出来,它背后的科学原理又是如何,让我们可以透过复杂的电路外表,接触到最本质的东西。可以让我们除了对科学家们的工作表示赞叹之外,也可以深入他们当初的思想过程,近距离地进行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沟通。这对于我们自己应该如何思考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想法也是有所帮助的。 实际上在离散数学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到这样的一些人物,乔治.布尔,康托,哥德尔,图灵,冯诺依曼。而我们实际的离散数学的教学中,本身太注重于知识本身的学习,而忽略了知识是如何被发现产生出来,以及不同的知识之间曾经的渊源和启发关系。而对于启迪思想来说,后者显然更为有力。 莱布尼茨之梦 早在17世纪的莱布尼茨就有一个伟大的构想,他希望可以将人类的思维像代数运算那样符号化,规则化,从而让笨的人通过掌握这样的规则变得聪明,更进一步的制造出可以进行思维运算的机器,将人类从思考中解放。从莱布尼茨为微积分所确定的依然在今天被沿用的符号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符号具有良好的感觉,通过选择良好的符号,可以大大的简化运算的复杂性,甚至将这样的运算变成一种天然的过程。除了构想之外,莱布尼茨本身为了发展一种逻辑演算也进行了很多尝试,他得到的一些结果已经具有后来布尔的逻辑代数的雏形。 布尔的逻辑代数 19世纪的布尔,将逻辑代数化,发展出了逻辑代数成为后来计算机内部运算的逻辑基础。 在早期的研究中,布尔就已经认识到符号的力量,代数的力量正源于代表着量和运算的符号在几条基本规则的支配下体现出来的。后来,他开始思考能否将逻辑推理也像代数那样用符号和几条基本规则就可以完全表达。 他开始思考我们通常所说的某物具有某种性质,可以用一个类来表示,比如白的是x,绵羊是y,那么白绵羊就可以用xy来表示,这样日常生活中的概念开始具有代数的形式,用现

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基础知识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及其特点收藏 一、计算机的概念: 是一种能迅速而高效的自动完成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它能按照程序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存储。 二、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 1、诞生:1946年,美国为计算弹道轨迹而研制成功了世界第一台计算机。 2、发展: 阶段时间逻辑器件应用范围 第一代1946——1958 真空电子管科学计算、军事研究 第二代1959——1964 晶体管数据处理、事物处理 第三代1965——1970 集成电路包括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 第四代1971——大规模集成电路应用到了各个领域 三、计算机的主要应用: 1、数值计算:弹道轨迹、天气预报、高能物理等等 2、信息管理:企业管理、物资管理、电算化等 3、过程控制:工业自动化控制,卫星飞行方向控制 4、辅助工程:CAD、CAM、CA T、CAI等 四、计算机分类: 1、按规模分:巨、中、小、微 2、按用途分:专用机、通用机 五、微型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1、字长:知己算计能够直接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单位为位(BIT) 2、主频:指计算机主时钟在一秒钟内发出的脉冲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计算机的运算速度。 3、内存容量:是标志计算机处理信息能力强弱的一向技术指标。单位为字节(BYTE)。8BIT=1BYTE 1024B=1KB 1024KB=1MB 4、外存容量:一般指软盘、硬盘、光盘。 六、计算机的特点 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存储功能强、具有逻辑判断能力和自动运行能力。 计算机中的数的表示收藏 计算机能够处理数值、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同学们可能会问:为什么作为电子设备的计算机能处理那么多复杂的信息呢?实际上,当把这些信息转换成计算机能识别的形式就能进行处理。目前计算机中所有的信息都用“0”和“1”两个数字符号组合的二进制数来表示。 数值、图形、文字等各种形式的信息,需要计算机加工处理时,首先必须按一定的法则转换成二进制数。 然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数是十进制数,它的特征是: (1)有10个数字:0、1、2、3、4、5、6、7、8、9。 (2)运算时逢十进一。 (3)每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其值的大小是不同的。 数位:个十百千万…… 数值:100 101 102 103 104 …… 二进制数的特征是: (1)有2个数字:0,1。 (2)运算时逢二进一。 (3)每个数字在不同数位上,其值以2的倍数递增。即20,21,22,23,24,…… 用二进制数表示一个数值时,位数比较长,不便书写和记忆。由于又有下面的关系:23=8及24=16,所以人们常用八进制数或十六进制数来表示二进制数。 八进制数的特征: (1)有八个数字:0,1,2,3,4,5,6,7。 (2)运算时逢八进一。

计算机的由来与发展

电子计算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五十年来,电子计算机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的生产方与生活方式,人类已经进入电脑为基础的信息时代,回顾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展望信息时代的美好未来,我们对高科技的发展规律会有更清醒的认识。 在冯洛伊曼电脑诞生之前,人类为探索用机器实现自动计算机,甚至模拟部分人脑的功能已经进行几百年甚至两千年的努力。 ?古希腊的柏拉图(公元前427-347)时代开始,人类已经开始研究思维的模拟实现; ?维也特(1540-1630)提出运用符号进行计算; ?课卜勒1623年发明了8位计算器; ?莱布尼兹(1646) ?近几年兴起的神经网络电脑以样本学习改变互联权重与结构,可能是对wilks领导下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存储程序计算机、EDSAC,这台计算机包括1024字 贮存(录延迟线)和4600字外存 ?1819,英国科学家,发明家巴贝奇设计“差分机”,并与1822年制造出可动模型。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世纪了分析机,分析及包括存储和碾磨,就非常类似于今天的 计算机中采用内存和处理器。他研制的差分机和分析机为现代计算机设计思想的 发展奠定基础。 ?图灵:1936年,提出著名的“图灵机”设想1950年提出一种用于判定机器是否具有只能的验证方法,即图灵实验,“图灵机”与“冯。伊诺曼机”齐名,被永远载 入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中。 ?物计算机又 称仿生计算机,是 以生物芯片取代在半导体硅片上集成数以万计的晶体管制成的计算机。主要原材料是生物工程技术产生的蛋白质分子,并以此作为生物芯片。生物计算机芯片本身还具有并行处理的功能,其运算速度要比当今最新一代计算机快10万倍,能量消耗仅相当于普通计算机的十亿分之一,存储信息的空间仅占百亿分之一。1983年美国公布了研制生物计算机的设想之后,立即激起了发达国家的研制热潮。当前,美国,日本,德国和俄罗斯的科学家正在积极开发研究。从1984年开始,日本每年用于研究生物与计算机的科研投资为86亿日元。目前生物芯片仍处于研制阶段,但在生物元件,特别是生物传感器的研制方面已取得不少实际成果。这将会促使计算机,电子工程和生物工程这三个学科的专家通力合作,加快研究开发生物芯片。生物计算机一旦研制成功,可能会在计算机领域内引起一场时代的革命。 生 精选

计算机专业外文翻译--c 的起源一个小的历史

外文原文 The Origins of C++: A Little History Computer technology has evolved at an amazing rate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 Today a notebook computer can compute faster and store more information than the mainframe computers of the 1960s. Computer languages have evolved, too. The changes may not be as dramatic, but they are important. Bigger, more powerful computers spawn bigger, more complex programs, which, in turn, raise new problems in program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In the 1970s, languages such as C and Pascal helped usher in an era of structured programming, a philosophy that brought some order and discipline to a field badly in need of these qualities. Besides providing the tools for structured programming, C also produced compact,fast-running programs, along with the ability to address hardware matters, such as managing communication ports and disk drives. These gifts helped make C the dominant programming language in the 1980s. Meanwhile, the 1980s witnessed the growth of a new programming paradigm: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or OOP, as embodied in languages such as SmallTalk and C++. Let’s examine these C and OOP a bit more closely. The Mechanics of Creating a Program Suppose you’ve written a C++ program. How do you get it running? The exact steps depend on your computer environment and the particular C++ compiler you use, but they should resemble the following steps: 1. Use a text editor of some sort to write the program and save it in a file. This file constitutes the source code for your program. 2. Compile the source code. This means running a program that translates the source code to the internal language, called machine language, used by the host computer. The file containing the translated program is the object code for your program. 3. Link the object code with additional code. For example, C++ programs normally use libraries. A C++ library contains object code for a collection of computer routines, called functions, to perform tasks such as displaying information onscreen or calculating the square root of a number. Linking combines your object code with object code for the functions you use and with some standard startup code to produce a runtime version of your program. The file containing this final product is called the executable code. CAsyncSocket

计算机网络形成和发展历程

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四个阶段 1.20世纪50年代:(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将彼此独立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起来,完成了数据通信技术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研究,为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做好了技术准备,奠定了理论基础。 2.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由若干个计算机互连的系统,呈现出多处理中心的特点) 美国的AR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为重要标志。 ARPANET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它的研究成果对促进网络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Internet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开放式标准化网络:开创了一个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计算机网络新时代) 国际上各种广域网,局域网与公用分组交换网发展十分迅速,各个计算机生产商纷纷发展各自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难以实现互连),但随之而来的是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的国际标准化问题。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推动开放系统参考模型与网络协议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对网络理论体系的形成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但他也同时面临着TCP/IP的挑战。 4.20世纪90年代开始:Internet与异步传输模式ATM技术。 Internet作为世界性的信息网络,正在对当今经济、文化、科学研究、教育与人类社会生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ATM技术为代表的高速网络技术为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提供了技术准备。 Internet是覆盖全球的信息基础设施之一。 利用Internet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电子邮件、WWW信息查询与浏览、电子新闻、文件传输、语音与图象通信服务等功能。 Internet是一个用路由器实现多个广域网和局域网互连的大型国际网。 方向:高速网络。 高速网络技术发展表现在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异步传输模式ATM、高速局域网、交换局域网与虚拟网络。 1993年9月美国宣布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计划(信息高速公路)。由此引起了各国开始制定各自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计划。 各国在国家信息基础结构建设的重要性方面已形成了共识。于1995年2月成立了全球信息基础结构委员会(GIIC),目的在于推动和协调各国信息技术和国家信息基础实施的研究、发展与应用--全球信息化。 Internet技术在企业内部中应用促进了Intranet技术的发展。Internet、Intranet、Extranet与电子商务成为当今企业网研究与应用的热点。 二、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对"计算机网络"这个概念的理解和定义,随着计算机网络本身的发展,人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 早期的计算机系统是高度集中的,所有的设备安装在单独的大房间中,后来出现了批处理和分时系统,分时系统所连接的多个终端必须紧接着主计算机。50年代中后期,许多系统都将地理上分散的多个终端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到一台中心计算机上,这样就出观了第一代计算机网络。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典型应用是由一台计算机和

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d19083686.html, 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作者:李小柏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年第03期 摘要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同其它事物发展一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几代人为此付出了毕生精力:计算机作为一种计算的工具,它的雏形最早可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算盘、17世纪 中叶法国著名数学家巴斯卡尔(B.Pascal)发明并制造的机械式的加法器、17世纪后半期由德国数学家菜布尼兹系统提出了二进制算术运算法则并制造机械齿轮计算器……踏着这些先驱者为计算机开拓的道路,到20世纪,计算机进入了迅猛发展的时代。当今社会,计算机已成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工具。 关键词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基本工具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1计算机发展过程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在1946年由美国宾夕法尼大学研制(研制第一台计算机是由于战争的需要,二战期间,美军面临许多计算问题,为此美国不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第一台计算机,占地面积为150m2,使用了18800个电子管、1500个继电器,重30000Kg,140Kw 操作维护人员上万,设计者是美国的埃克特和莫克利)。 从计算机诞生至今虽然只有50多年,但计算机的性能价格比提高了千万倍,这主要体现在速度提高了千万倍,存储容量提高了千万倍,体积缩小了千万倍,软件性能提高了百万倍而价格降低为万分之几。目前,在世界各行业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是计算机行业,计算机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的生活与计算机息息相关。 2计算机发展趋势 一方面计算机向着高速、智能化的超级巨型机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向着微型机的方向发展。巨型机主要用于大型科学研究和实验以及超高速数学计算,它的研制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的程度,象征着一个国家的实力。 微型计算机是把构成计算机的主要部件(CPU,存储器,I/O口)集成一块芯片上,用于嵌入或控制系统。1971年诞生的,第一代微处理器是4004,第二代微处理器是Z80,第三代微处器是8086、8086、80286,第四代微处理器80386、80486、Pentium、Pentium4,第五代 微处理器是具有RISC微处理器芯片。

计算机网络产生及发展过程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计算机网络近年来获得了飞迷的发展。20年前在我国很少有人接触过网络,而今天计算机通信网络以及Internet已成为我们社会结构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网络被应用于工商业的各个方面,包括电子银行、电子商务、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信息服务业等都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从学校远程教育到政府日常办公,乃至现在的电子社区,很多方面都离不开网络技术。可以不夸张地说,网络在当今世界无处不在。1997年,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全球计算机技术博竟会上,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先生发表了著名的演说。在演说中,“网络才是计算机”的精辟论点充分体现出信息社会中计算机网络的重要基础地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的核心之一。 随者计开机网格技术的正物发展,计算机网始经历了从简单到复奈、从单机到多机的发展过程,其演变过程大致可划分为4个阶段。 1.第一阶段:诞生阶段(计算机——-终端) 20世起50~60年代,出现了第一代计并机网络,它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它的主要特点是一个主机,多个终端。 将地理位置分散的多个终端通信线路连到一台中心计算机上,用户可以在自己办公室内的终端键入程序,通过通信线路传送到中心计算机,分时访问和使用资源进行信息处理,处理结果再通过通信线路回送到用户终端显示或打印。这种以单个为中心的联机系统称做面向终端的远程联机系统。 当时计算机的体积庞大,价格昂贵,设置在专用机房,相对而言,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较为便宜,为了共享计算机强大的资源,将多台具有通信功能而无外理能力的设备与计算机相连。该台计算机称为主机,在专用的机房放置;与其相连的设备称为终端,终端是一台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包括显示器和键盘,无CPU和内存,放置在各个需要使用计算机的工作环境中,典型应用是由一台计算机和全美范围内2000个终端组成的飞机定票系统。 随着远程终端的增多,在主机前增为了前端机(FEP)(在主机之前增加了一台功能简单的计算机,专门用于处理终端的通信信息和控制通信线路,并能对用户的作业进行预处理,这台计算机称为"通信控制处理机"(CCP:Communication Control Processor),也叫前置处理机;在终端设备较集中的地方设置一台集中器(Concentrator),终端通过低速线路先汇集到集中器上,再用高速线路将集中器连到主机上)。当时,人们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传输信息为目的而连接起来,实现远程信息处理或进一步达到资源共享的系统”,但这样的通信系统已具备了网络的雏形。 2.第二阶段:形成阶段(以通信子网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计算机网络)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连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的网络。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连成为计算机-计算机网络。连网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使用本地计算机的软件、硬件与数据资源,也可以使用网络中的其它计算机软件、硬件与数据资源,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它兴起于60年代后期,主要特点是分散管理,也就是多个主机互连成系统,类似于若干个第一代计算机网络的组合。第二代计算机网络以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资源共享为目的,其典型代表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协助开发的ARPANET,也就是现代Internet的绰形。

Internet的起源和发展

Internet的起源和发展 Intetnet是全世界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它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Agency)于1968年主持研制的用于支持军事研究的计算机实验网ARPANET。ARPANET建网的初衷旨在帮助那些为美国军方工作的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机交换信息,它的设计与实现是基于这样的一种主导思想:网络要能够经得住故障的考验而维持正常工作,当网络的一部分因受攻击而失去作用时,网络的其它部分仍能维持正常通信。最初,网络开通时只有四个站点:斯坦福研究所(SRI)、Santa Barbara的加利福尼亚大学(UCSB)、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大学(UCLA)和犹他大学。ARPANET不仅能提供各站点的可靠连接,而且在部分物理部件受损的情况下,仍能保持稳定,在网络的操作中可以不费力地增删节点。与当时已经投入使用的许多通讯网络相比,这些网络中的许多运行不稳定,并且只能在相同类型的计算机之间才能可靠地工作,ARPANET则可以在不同类型的计算机间互相通讯。 ARPANET的两大贡献:第一、分组交换概念的提出;第二、产生了今天的Internet,即产生了Internet最基本的通讯基础---传输控制协议/Internet协议(TCP/IP)。 1985年当时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为鼓励大学与研究机构共享他们非常昂贵的四台计算机主机,希望通过计算机网络把各大学与研究机构的计算机与这些巨型计算机联接起来,开始的时候,他们想用现成的ARPANET,不过他们发觉与美国军方打交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于是他们决定利用ARPANET发展出来的叫做TCP/IP的通迅协议自已出资建立名叫NSFNET的广域网,由于美国国家科学资金的鼓励和资助,许多大学、政府资助的研究机构、甚至私营的研究机构纷纷把自已局域网并入NSFNET。这样使NSFNET在1986年建成后取代ARPANET 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 在九十年代以前,Internet是由美国政府资助,主要供大学和研究机构使用,但近年来该网络商业用户数量日益增加,并逐渐从研究教育网络向商业网络过渡。Internet有着巨大的商业潜力(1)电子邮件:电子邮件的优势是能够实现一对多人的信息传递。(2)与专家和科研人员的网上交流与合作:通过电子布告板提出问题听取专家学者和用户各方面的建议。(3)了解商业机会和发展趋势:更多的公司通过Internet收集、调研和销售与商贸活动有关的信息。(4)远距离数据检索:查询各种商业性和专业数据库。(5)文件传输(FTP):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配合与联络:如设计人员通过网络将设计方案直接传输给生产厂家。(6)检索免费软件:目前在Internet的公共软件里,有许多免费软件,很多公司利用这些软件来缩短产品的开发时间。(7)研究和出版:出版商利用FTP进行文稿的传递,编辑和发行,以减少出版和时间和费用。 近几年,Internet规模迅速发展已经覆盖了包括我国在内的170多个国家,连接的网络7万多个,主机达500万台,终端用户近1亿,并且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长。 Internet在中国起步较晚。1986年,中国科学院等一些科研单位,通过国际长途电话拨号到欧洲一些国家,进行国际联机数据库信息检索,开始初步接触Internet。1990年,中科院高能所、北京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电子部华北计算所、石家庄54所等单位先后通过X.25网接入到欧洲一些国家,实现了中国用户与Internet之间的电子邮件通讯。1993年,中科院高能所实现了与美国斯坦福线性加速中心(SLAC)的国际数据专用信道的互连。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一、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 第一台计算机(ENIAC)于1946年2月,在美国诞生。 ENIAC PC机 耗资100万美圆600美圆 重量30吨10kg 占地150平方米0.25平方米 电子器件1.9万只电子管100块集成电路 运算速度5000次/秒500万次/秒 二、计算机发展历史 1、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8) 电子管为基本电子器件;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主要应用于国防和科学计算;运算速度每秒几千次至几万次。 2、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 晶体管为主要器件;软件上出现了操作系统和算法语言;运算速度每秒几万次至几十万次。 3、第三代计算机(1964~1971) 普遍采用集成电路;体积缩小;运算速度每秒几十万次至几百万次。 4、第四代计算机(1971~ ) 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器件;运算速度每秒几百万次至上亿次。 三、我国计算机发展历史

从1953年开始研究,到1958年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计算机 在1982年我国研制出了运算速度1亿次的银河I、II型等小型系列机。 计算机的历史 计算机是新技术革命的一支主力,也是推动社会向现代化迈进的活跃因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最快、影响最为深远的新兴学科之一。计算机产业已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成为一种极富生命力的战略产业。 现代计算机是一种按程序自动进行信息处理的通用工具,它的处理对象是信息,处理结果也是信息。利用计算机解决科学计算、工程设计、经营管理、过程控制或人工智能等各种问题的方法,都是按照一定的算法进行的。这种算法是定义精确的一系列规则,它指出怎样以给定的输入信息经过有限的步骤产生所需要的输出信息。 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是计算机使用者针对待解抉的问题,事先编制程序并存入计算机内,然后利用存储程序指挥、控制计算机自动进行各种基本操作,直至获得预期的处理结果。计算机自动工作的基础在于这种存储程序方式,其通用性的基础则在于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共性方法。 计算机的历史 现代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现代计算机问世之前,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机械式计算机、机电式计算机和萌芽期的电子计算机三个阶段。 早在17世纪,欧洲一批数学家就已开始设计和制造以数字形式进行基本运算的数字计算机。1642年,法国数学家帕斯卡采用与钟表类似的齿轮传动装置,制成了最早的十进制加法器。1678年,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制成的计算机,进一步解决了十进制数的乘、除运算。

计算机起源的数学思想

发信人: phylips (星星||一年磨十剑), 信区: Algorithm 标题: 【合集】计算机起源的数学思想 发信站: 兵马俑BBS (Fri Nov 13 13:07:56 2009), 本站(https://www.doczj.com/doc/5d19083686.html,) ☆──────────────────────────────────────☆phylips 于Fri Aug 21 12:35:16 2009提到: 说明:转载请保留全部信息作者phylips@bmy bbs 序 人类的历史可以看做一部关于解放的历史。也有这样的说法,懒惰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为了偷懒,人类不断的做着各种努力,发明了各种机器工具,将自己从繁重的劳动解放出来,另一方面,每一次大的进步,都需要解放思想,同时也带来了全人类思想的大解放。在这样的历程中,计算机的出现无疑将人类从很多繁重的作业中解放了出来。与此同时,有些人开始思考能否制造出可以像人类一样进行思考的机器,以将人类从创造性的劳动和逻辑思考中解放出来,交给机器去完成。 虽然计算机的出现,不到百年,然而为了它的出现,所进行的探索和研究,早已经历经数百年的历史。当然准确的说,这些探索和研究在当时实际并不是为了计算机产生而进行的,绝大多数只是做了一个无意的铺垫。或许我们并不熟悉这样的一个过程,老实说现代的大学教育中也很少提及计算机出现之前的那些历史。实际上,了解这样的一个过程,更有助于我们理解一个事物是如何产生出来,它背后的科学原理又是如何,让我们可以透过复杂的电路外表,接触到最本质的东西。可以让我们除了对科学家们的工作表示赞叹之外,也可以深入他们当初的思想过程,近距离地进行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沟通。这对于我们自己应该如何思考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想法也是有所帮助的。 实际上在离散数学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到这样的一些人物,乔治.布尔,康托,哥德尔,图灵,冯诺依曼。而我们实际的离散数学的教学中,本身太注重于知识本身的学习,而忽略了知识是如何被发现产生出来,以及不同的知识之间曾经的渊源和启发关系。而对于启迪思想来说,后者显然更为有力。 莱布尼茨之梦 早在17世纪的莱布尼茨就有一个伟大的构想,他希望可以将人类的思维像代数运算那样符号化,规则化,从而让笨的人通过掌握这样的规则变得聪明,更进一步的制造出可以进行思维运算的机器,将人类从思考中解放。从莱布尼茨为微积分所确定的依然在今天被沿用的符号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符号具有良好的感觉,通过选择良好的符号,可以大大的简化运算的复杂性,甚至将这样的运算变成一种天然的过程。除了构想之外,莱布尼茨本身为了发展一种逻辑演算也进行了很多尝试,他得到的一些结果已经具有后来布尔的逻辑代数的雏形。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后习题及答案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后习题及部分答案 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述 1.概述计算机发展经过了哪几代 2.计算机由那些部分组成 3.计算机有哪些分类方法 4.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性能指标有哪些 5.冯诺依曼计算机的主要设计思想是什么 6.什么是机器字长它对计算机性能有何影响 7.计算机的工作过程是怎样的 8.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有哪些 9.从第三代计算机开始,C技术出现并得到发展 A.电子管 B.晶体管 C.集成电路 D. CPU 10.冯诺依曼计算机中指令和数据都采用D表示。 A.十进制 B.八进制 C.十六进制 D.二进制 11.冯·诺依曼计算机工作的基本方式的特点是B。 A.多指令流单数据流 B.按地址访问并顺序执行指令 C.堆栈操作 D.存储器按内容选择地址 12.对于一个给定的程序,I N表示执行程序中的指令总数,t CPU表示执行该程序所需CPU 时间,T为时钟周期,f为时钟频率(T的倒数),Nc为CPU时钟周期数。设CPI表示每条指令的平均时钟周期数,MIPS表示CPU每秒钟执行的百万条指令数,请写出如下四种参数的表达式: (1) t CPU (2) CPI (3) MIPS (4) Nc 答:(1) t CPU=Nc×T (2) CPI=Nc/I N (3) MIPS=I N/ (t CPU×106) = I N/ (Nc×T×106) 第2章数据的表示和运算 1.在定点二进制运算器中,减法运算一般是通过D来实现。 A.原码运算的二进制减法器 B.补码运算的二进制减法器 C.原码运算的十进制加法器 D.补码运算的二进制加法器 2.假定下列字符码中有奇偶校验位,但没有数据错误,采用偶校验的字符码是D A . B .11010110 C. D. 3.已知X为整数,且[X]补=,则X的十进制数值是B。 A. +155 B.-101 D. +101 4.在机器数 B C 中,零的表示是唯一的。 A.原码 B.补码 C.移码 D.反码 5.IEEE754标准32位浮点数格式中,符号位为1位,阶码为8位,它所能表示的最大 规格化正数为A。

工控机的起源与发展

工业计算机的起源与发展 【摘要】工业计算机是工业自动化设备和信息产业基础设备的核心,如今,工业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已经渗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文主要论述工业计算机的起源及其发展历程。 【关键词】工业计算机起源发展产业 一、计算机起源 说到工业计算机,首先得了解计算机的起源。计算机是由早期的电动计算器发展而来的。1946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气工程学院制造的,用于计算弹道。它的体积庞大,占地面积170多平方米,重量约30吨,消耗近150千瓦的电力。这样的计算机成本很高,使用非常不便。1956年,晶体管电子计算机诞生了,这是第二代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大大提高的同时,体积也大大减小。1959年出现的则是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计算机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以强大的生命力飞速发展。它的应用领域从最初的军事科研应用扩展到目前社会的各个领域,已形成规模巨大的计算机产业,带动了全球范围的技术进步。计算机已遍及学校、企事业单位,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信息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是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 二、工业计算机的发展概况 自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正式使用以来,数字计算机在世界各国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迅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微型计算机的推广,标志着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进入了新的阶段。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控制系统开辟了新的途径。现代控制理论以及各种新型控制规律和组合控制规律的发展又给自动控制系统增添了理论支柱。经典的和现代的控制理论与计算机相结合,出现了新型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数字计算机的运算和逻辑功能可以有效地满足当代复杂生产过程的控制要求。专门用于生产过程控制的数字计算机,通常称为生产过程控制用计算机系统,也称为工业控制计算机,或工业计算机(简称工控机)。计算机控制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单片机、ARM、PLC、PC机、工控机等)来实现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的系统。顾名思义,计算机控制系统强调计算机是构成整个控制系统的核心。 从美国工控机的发展和应用来看,用计算机控制生产过程,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1965年以前是试验阶段。早在1952年,化工生产中实现了自动测量和数据处理。1954年,开始使用计算机构成开环系统。1957年,由计算机构成的闭环系统开始应用于石油蒸馏过程的调节。1959年,在美国一个炼油厂建成第一台闭环计算机控制装置。1960年,在合成氨和丙烯腈生产过程中实现了计算机监督控制。 1965-1969年是计算机控制进入实用和开始逐步普及的阶段。小型计算机的出现,使可靠性不断提高,成本不断下降,计算机在生产过程的应用得到迅速的发展,但这个阶段主要发展的仍然是集中型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经验证明,在高度集中控制条件下,若计算机出现故障,则整个生产装置和整个生产系统都会受到严重影响,虽然多机并用的方案可提高集中控制的可靠性,但这样要增加投资。 1970年以后是大量推广和分级控制阶段。现代工业的特点是高度连续化、大型化,装置与装置、设备与设备之间联系日趋密切。因此,要降低能量消耗,提高产品质量和数量,仅仅实现局部范围的孤立的控制,是难于取得显著效果的。为了实现对现代化工业的综合管理和最优控制,目前已经出现运用工程学的方法来实现大规模综合管理的系统。这种控制系

软件测试的起源与发展

软件测试的起源与发展 软件测试的概念与定义 软件测试是伴随着软件的产生而产生的。早期的软件开发过程中,那时软件规模都很小、复杂程度低,软件开发的过程混乱无序、相当随意,测试的含义比较狭窄,开发人员将测试等同于“调试”,目的是纠正软件中已经知道的故障,常常由开发人员自己完成这部分的工作。对测试的投入极少,测试介入也晚,常常是等到形成代码,产品已经基本完成时才进行测试。 直到1957年,软件测试才开始与调试区别开来,作为一种发现软件缺陷的活动。由于一直存在着“为了让我们看到产品在工作,就得将测试工作往后推一点”的思想,潜意识里对测试的目的就理解为“使自己确信产品能工作”。测试活动始终后于开发的活动,测试通常被做为软件生命周期中最后一项活动而进行。当时也缺乏有效的测试方法,主要依靠“错误推测ErrorGuessing”来寻找软件中的缺陷。因此,大量软件交付后,仍存在很多问题,软件产品的质量无法保证。 到了20世纪70年代,这个阶段开发的软件仍然不复杂,但人们已开始思考软件开发流程的问题,尽管对“软件测试”的真正含义还缺乏共识,但这一词条已经频繁出现,一些软件测试的探索者们建议在软件生命周期的开始阶段就根据需求制订测试计划,这时也涌现出一批软件测试的宗师,BillHetzel博士就是其中的领导者。1972年,软件测试领域的先驱BillHetzel博士(代表论著《TheCompleteGuidetoSoftwareTesting》),在美国的北卡罗来纳大学组织了历史上第一次正式的关于软件测试的会议。在1973年,他首先给软件测试一个这样的定义:“就是建立一种信心,认为程序能够按预期的设想运行。Establishconfidencethataprogramdoeswhatitissupposedtodo.”后来在1983年他又将定义修订为:“评价一个程序和系统的特性或能力,并确定它是否达到预期的结果。软件测试就是以此为目的的任何行为。Anyactivitiesaimedatevaluatinganattributeorcapabilityofaprogramorsystem.”在他的定义中的“设想”和“预期的结果”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用户需求或功能设计。他还把软件的

对当前计算机发展状况的看法和计算机应如何更好的服务人类1 - 副本

对当前计算机发展状况的看法和计算机应如何更好的服务 人类 姓名:程璐学号:1004014012 计算机(Computer)是一种能够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和各种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由硬件和软件所组成,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40年代中期至50年代末计算机应用主要是科学计算、工程设计等数值应用,这一阶段使用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数字机和模拟机),硬件体积庞大,运算速度慢,系统维护需要较高的技术,软件尚未形成系统,应用程序编制耗费大量人力。主要应用于国防尖端武器的研制、生产和使用. 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开始向非数值应用方面发展。这一阶段使用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除继续用于科学计算外,主要用于数据处理、工商业事务处理、企业信息管理。60年代后期出现小型机后,硬件逐步形成系列,接口设备和外围设备品种增多,组块式的软件设计使软件的编制趋于工程化,并应用于生产过程的实时控制。 70年代计算机应用普及到社会经济更多的领域。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和可靠性,它促进了计算机的推广应用。随着微处理机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文化教育、卫生保健、服务行业、社会公用事业等。家用电器采用微处理机后使计算机应用深入到家庭生活和娱乐之中。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使计算机网络得到发展。信息服务业的兴起使社会信息资源得到更广泛的利用。 计算机最初是为战争需要,为解决弹道曲线计算问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才在美国陆军部的支持下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计算机。世界大战结束,计算机才逐渐运用到其他方面。比如工业上大量的自动机械需要计算机作控制中心,医学上做药理分析等等。现在计算机已经运用于各行各业,走进万千普通人的家中。未来计算机的作用将越来越大,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计算机也会越来越小型化,智能化。未来我们将可以通过计算机做许多事。 计算机网络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目前,人类社会已经迈入了网络时代,计算机和互联网已经与老百姓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人类社会目前又处于了一个历史飞跃时期,正由高度的工业化时代迈向初步的计算机网络时代。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的今天,电脑和网络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那么今后,我们将用怎样的态度和方式来面对网络科技给我们带来的物质层面和精神上的变化,我们必须对因为网络而引发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各个层面的深层次变化作一个深刻的理解和清醒的认识,我想这必将成为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最大课题,也可能是我们科学工作和研究者们需要面对的新的挑战。 一、计算机网络下的社会发展 正确认识计算机和网络的力量,是我们讨论计算机网络对当代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产生何种影响的基础,是探讨计算机网络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的前提。对现代社会而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的发展,将会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

计算机语言的由来发展和现状

计算机语言的由来发展和现状 一九九三年美国的克林顿政府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从而在这十多年间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信息风暴,信息技术几乎触及了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毫不夸张的说没有了信息技术,现代文明的生活将无从谈起;作为信息技术中最重要的部分,计算机技术无疑是其发展的核心问题,而我们知道计算机只是一台机器,它只能按照计算机语言编好的程序执行,那么正确认识计算机语言的过去和未来,就是关系到计算机发展的重中之重;以自然辩证法的观点认识和分析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历程,将有助于更加全面地推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更加准确地掌握计算机语言发展趋势。

一、科学认识大门的钥匙--当代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对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它主要研究自然界发展的总规律,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研究的方法。 马克思、恩格斯全面地、系统地概括了他们所处时代的科学技术成功,批判吸取了前人的合理成分,系统地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科学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以及科学认识方法的辩证法,以恩格斯的光辉著作《自然辩证法》为标志,创立了自然辩证法继续发展的广阔道路。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相并列。它集中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在自然界和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它的原理和方法主要适用于自然领域和科学技术领域。 学习和运用自然辩证法将有助于我们搞清科学和哲学的关系,从而更加清楚地认识科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更加全面的观察思考问题,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