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计概论 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 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 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 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学时:36

适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目标:1、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本课程应达到的目标是:

具备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素养。

2、主要学习现代设计的基本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与现状,工业产品开发设计的条件与限制因素,

造型设计原理与人机工程学问题,以及与造型设

计的创造性思维相关的形式美法则,设计美学、

图解思考和消费文化等问题,达到对将要从事的

专业训练与未来的职业领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以及从文化的角度去认识设计活动及其结果的

价值和意义的能力。

3、本课程在前置课程的基础上,为园林/景观设

计(综合)、室内设计Ⅰ(住宅空间)、展示空间设计

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完成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前置课程:素描、速写

后续课程:建筑设计基础、园林种植设计、环境设施与铺装设计、室内设计Ⅰ(住宅空间)、展示空间设计、

二、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设备要求电脑、投影仪等。

四、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情景法,讲授与点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按现代设计的基本概念及其历史发展与现状安排教学内容与环节,根据课程进展灵活安排系统讲授、分组讨论等内容。

五、考核内容、要求、形式

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设计概论是艺术设计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理论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设计的涵义、理解设计的本质,掌握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认识设计的规律与基本特征。使学生能够“从设计中来,到设计中去”,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指导学生学习现代设计的方法与技巧,从而提升艺术设计思维的素质和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介绍艺术设计的发展脉络。 2、介绍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特征、传达理念及制作方法等。 3、介绍公共艺术设计的基本特征、功能及区域影响等。 4、介绍工业产品设计的基本特征、适用功能及技术流程等。 5、介绍艺术设计的图形创意、材料选择、功能与形态等。 6、介绍批评意识对艺术设计健康发展的巨大作用。 (三)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设计形态论 本章重点、难点: 1、艺术设计的基本含义,艺术设计家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知识范围; 2、视觉传达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工业产品设计的基本特征; 3、对以上三种艺术设计类型的制作方法及流程的把握。

教学内容: 第一节艺术设计家 生存价值、知识范围、个人行为等。 第二节视觉传达设计 基本特征、传达理念、制作方法等。 第三节公共艺术设计 基本特征、功能、区域影响等。 第四节工业产品设计 基本特征、适用功能、技术流程等 第二章设计创意论 本章重点、难点: 1、艺术设计的图形创意方法的掌握; 2、图形确定、符号运用、形式构成的掌握; 3、对艺术设计制作材料和人体工程学相关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和掌握。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图形与创造 题材、主题、符号运用、构图、节奏、色调等。 第二节古材料与美感 天然材料、符合材料、声光材料、物化意义、视觉审美等。 第三节功能与生态 人体工程学、人的生理、人的心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等。第四节精神与道德 造物观念、知识产权、道德价值等。 第三章设计文化论 本章重点、难点: 1、对艺术设计文化发展脉络的掌握; 2、“本土化”与“全球化”的关系的正确处理; 3、艺术设计批评方法和手段的掌握。 教学内容: 第一节历史与文明

(完整版)影视艺术概论教学大纲模版

青岛胶南珠山职业学校 《影视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影视艺术概论课程类型: 基础课 适用专业:广播与影视主撰人:殷兵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影视方向)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影视艺术的基本原理,熟悉影视艺术的发展历史,并了解影视制作的生产流程,熟悉各种影视设备的原理及基本操作,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课程从影视艺术本质、影视艺术发展历史、影视生产规律、影视前后期设备操作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从影像诞生历史、影像视听语言发展、影像产品分类、现代影像特征等不同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使学生了解影视艺术的本质及生产规律,通过对影视前后期设备的使用,熟悉影视设备的原理及基本操作,能鉴赏不同影视片的艺术表现手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影视艺术观念,拓展其艺术思维空间。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知识要求: 了解:影视艺术基本原理及影视艺术的发展史。 理解:影视基本特性、传媒特性和发展趋势。 掌握:影视艺术的一般理论知识和创作过程。 2、能力要求: 增强影视审美能力和批评能力

三、学时分配 绪论:中国电影电视发展之路(2学时) 教学内容: 1、中国电影的发展 2、中国电视的发展 第一章影视艺术基本概念(4学时) 一、教学内容: 1、艺术的本质和影视艺术的特征 2、影像和镜头的概念 3、影视声音的概念 二、教学要求: 1、了解艺术的本质和影视艺术的特征 2、理解影视艺术相关的基本概念性的东西 3、理解影视声音的概念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影视艺术相关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声音的构成及声画关系 第二章、影视创作(4学时) 教学内容: 影视创作的概念 影视创作流程及编剧、导演、表演、摄影、摄像的概念和操作教学重点:

影视艺术概论课程总结

《影视艺术概论》课程总结 课程名称:《影视艺术概论》 任课教师:崔皓越 学时:54学时 考核方式:考试 学期:2013——2014年第一学期 班级:12级广播电视编导方向1班、2班 《影视艺术概论》是高等院校影视学课程,内容涵盖影视艺术理论知识、影视艺术类型阐析、影视艺术发展史、影视艺术鉴赏与批评四个方面。教材在总体把握影视基本特性、传媒特性和发展趋势等的基础上,从理论人手,进入影视的具体形态,最后到影视的鉴赏、批评的实践层面,使学生在掌握影视艺术基本原理,了解和掌握影视创作方法的基础上,增强影视审美能力和批评能力,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教材还增设了电视电影和数字电影、电影科技等内容。 《影视艺术概论》课程简要地介绍了中外影视艺术发展的历程,较为详尽地论述了影视艺术的一般理论知识和创作过程,同时也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影视欣赏和评论的基本知识。有人说,在20世纪一个人如果不懂摄影机,那就等于不识字,可算是文盲。在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的今天,影视艺术更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极为重要的传播媒介,同时也成为一种文化形式。影视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掌握必要的影视理论知识是提高欣赏与评论影视作品能力的不可缺少的前提之一。 在影视理论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结合当前行业形势,因此其中不乏自己对某

些理论问题的思考和见解,同时也注意吸收了一些国内外新的研究成果。20世纪下叶,我国对全民实行文化教育、素质教育的要求已由呼声转为具体的实施阶段,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已经成为知识界和社会有识之士的共识。民族文化素质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弱的重要标志,要想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因而,社会上许多学历不高的人员急需通过多种渠道,以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增强自己的理论修养和实际的应用能力,尤其是覆盖面较广的文化系统和教育系统。为此,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特意开设本课程,在学生实践应用时,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有人说,在20世纪一个人如果不懂摄影机,那就等于不识字,可算是文盲。在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的今天,影视艺术更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极为重要的传播媒介,同时也成为一种文化形式。影视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掌握必要的影视理论知识是提高欣赏与评论影视作品能力的不可缺少的前提之一。 本书简要地介绍了中外影视艺术发展的历程,较为详尽地论述了影视艺术的一般理论知识和创作过程,同时也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影视欣赏和评论的基本知识。 笔者从事高校影视理论教学有年,因此其中不乏自己对某些理论问题的思考和见解,同时也注意吸收了一些国内外新的研究成果。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设 计 概 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xxxxxxxxxx 编写日期:2010年9月 一、 开设系(部): 信息技术系 二、 教学对象: 艺术设计学专业学生 三、 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设计的地位及本质、设计的基本 原则、设计演变的基本规律以及设计与社会生活各层面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为以后的设计实践打下必要 的理论基础,及早树立正确的设计观。 四、 教学要求: 1、 通过学习《设计概论》,使学生比较广泛和深入了解有关设计的理论,认识理解设计的基本原则及 方法论。 2、 在了解各设计流派发展脉络的基础上,理解设计与设计美学、科学工艺、地域文化、生态环境、 上层建筑等社会生活各层面的关系。 3、 从历史、社会、文化、经济、生活方式、科学技术、材料等各个角度,了解工业设计的本质意 义和发展趋势。 4、教学中应坚持整体的原则,并针对当代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讲解,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理论知识的 实用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加深学生对讲课内容的理解。 五、 教学课时及其分配: 总学时:64学时 分 值分配:平时(30%) +期末(70%)=总评成绩(100% ; 题 量一一90分钟 七、教材: 《设计概论》赵平勇主编,设计概论,高等教育岀版社, 2003.8 六、考 核: 考核形 式 期末 考试; 试卷结 构 试题 分为四大类 型:填空、 名词解释、 简答、论 述;

八、主要参考书目: 1、(美)梅格斯,《20世纪视觉传达设计史》,湖北美术出版社,1989年 2、(日)大治浩,佐扣七郎合编,《设计概论》,浙江人民美术岀版社,1991年 3、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吉林美术岀版社,1991年 4、王受之,《世界工业设计史略》,上海人民美术岀版社,1987年 5、柳冠中,《工业设计概论》,中国科学技术岀版社 6、朱淳泽,《世界工艺史》,浙江美术学院岀版社 7、尹定邦,《设计目标论》,暨南大学出版社 8、约翰.沙克拉,卢杰、朱国勤译,《设计一现代主义之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9、李砚祖,《设计概论》,湖北美术岀版 10、李妲莉、何人可、刘景华,《美国工业设计》,上海科技岀版社 九、讲授提纲 设计概论 第一章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2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 1 、初步了解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2、了解艺术设计的特征 3、掌握艺术设计的方法 4、了解艺术、科学与技术相互之间的关系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艺术设计的定义 一、设计在世界上的定义 二、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艺术设计的原理 一、艺术设计的艺术性原理 二、艺术设计的科学性原理 三、艺术设计的技术性原理 第三节艺术设计的特征 一、设计的创意性特征 二、设计的图形性特征 三、设计的产品型特征 四、设计的科学性特征 五、设计的工艺性特征 六、设计的市场性特征 第四节艺术设计的方法 一、对比设计的方法 二、分散的设计方法 三、形象的设计方法 四、逻辑的设计方法

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总述

二、教学时数分配

三、单元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和内容设置 导言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设计学的研究范围以及现状。【重点难点】重点是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和设计学的现状。 【教学内容】第一节设计学的研究范围 1)设计史 2)设计理论 3)设计批评 第二节设计学的现状 1)对当代西方设计的思潮的一般看法 2)对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的初步研究 第一章“看”的意义 【教学目的】了解设计的多重特征。 【重点难点】重点是设计的科技特征设计的经济性质。 【教学内容】2、设计的多重特征 第一节设计的艺术特征 1)设计与艺术的渊源 2)设计的艺术含量 3)设计的艺术手法 4)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 5)艺术推动设计 第二节设计的科技特征 1)设计与科技进步 2)设计与科学理论 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 第三节设计的经济性质 1)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 2)设计作为价值方法 3)设计作为经济体的管理手段 4)设计与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第二章艺术是什么

第三章西方设计史 【教学目的】了解西方古代设计设计与工业革命西方19世纪设计,现代设计运动以及西方当代设计发展现状及展望。 【重点难点】重点是西方当代设计发展现状及展望。 【教学内容】 第一节西方古代设计 1)原始时期和古典时期的设计 2)中世纪时期的设计 3)文艺复兴时期的设计 第二节设计与工业革命 1)作为历史转折时期的18世纪 2)早期的设计师和工业家 第三节西方19世纪设计 1)19世纪设计发展的背景 2)19世纪的设计教育和设计改革 第四节现代设计运动 1)现代主义设计运动 2)大战后的设计 3)60年代的波普审美观 第五节西方当代设计发展现状及展望 1)60年代设计文化的复杂性 2)设计和后现代主义 3)新时代设计的方向 第四章设计的类型 【教学目的】了解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 【重点难点】重点是针对不同的专业掌握与之专业相谋合的重点范畴。 【教学内容】4、设计的类型 第一节视觉传达设计 1)什么是视觉传达设计 2)视觉传达设计的构成要素 3)视觉传达设计的领域 第二节产品设计 1)什么是产品设计 2)产品设计的基本要素 3)产品设计的基本要求 4)产品设计的分类 第三节环境设计 1)什么是环境设计 2)环境设计的类型 第六章设计批评 【教学目的】了解设计的批评对象及其批评者、设计批评的标准、设计批评的方式、设计批评的理论。 【重点难点】重点是设计批评的标准。

《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学时数:34学时 学分数:2学分 开课学期: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1、课程性质:《艺术概论》是艺术美术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2、教学目的: 1)建立对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基本原理的认识。 2)激发对艺术学习的历史责任感。 3)培养对艺术理论的认知与思考力,为专业学习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相关课程: 该课程涉及到《大学语文》、《中外美术简史》、《设计史》等相关课程。 三、教学基本要求 1、坚持理论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2、把握时代脉搏,坚持发展的眼光,力除教学中的僵化思想。 四、课程的教学媒体构成与主要内容: 1、文字教材:《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概论》编著组

2、录像片:与本课程相关的VCD和经典艺术作品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及教学法建议 1、教学重点、难点: 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性 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艺术的创作过程与创作方法 艺术的风格与流派 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 2、教学法建议 本课程的教学采用课堂面授与配合多种媒体进行的艺术作品赏析。 六、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在讲授艺术理论的同时加入必要的艺术实践内容。 七、学时数:34课时 学分:2学分 教材:《艺术概论》孙美兰主编 参考书:《美术概论》王洪建 《美的历程》李泽厚 《艺术与视知觉》鲁道夫。阿恩海姆 教学总课时学分及考核方式: 美术教育专业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期末采用闭卷形式考核。 第二部分大纲正文 教学内容及主要章节安排:

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3课时) 一切艺术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社会生活是艺术的唯一源泉 艺术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第二章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性(5课时) 艺术的形象特征 艺术的审美特征和情感特征 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第三章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2课时) 1、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2、艺术的社会作用 第四章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5课时) 艺术作品的内容 艺术作品的形式 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第五章艺术的种类(3课时) 艺术的分类 几种主要艺术门类 各种艺术的联系 第六章艺术的创作过程(3课时) 创作过程的实质 创作过程的基本环节

《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课程(0504041524)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 设计概论 课程代码:0504041524 学分与学时:2学分 36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授课对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 通过对设计学的研究范围、设计的多重特征以及东西方设计源流的分析,明确设计与特定的物质生产与科学技术的关系,设计与特定社会的政治、文化、艺术的关系。以设计学的涵盖范围为主体,探讨设计的特征、源流和研究方法。配合多媒体教学方式,以生动直观的图片资料强化教学效果。 三、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 教学目的:了解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和现状。 基本要求:了解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和现状。 重点与难点: 重点:设计学的研究现状 难点:设计学的研究现状 教学方法:讲授 主要内容: 第一节设计学的研究范围 第二节设计学研究的现状 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 教学目的:掌握设计的多重特征 基本要求:掌握设计的多重特征 重点与难点: 重点:设计的多重性 难点:设计的艺术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演示图例 主要内容: 第一节设计的艺术特征 第二节设计的科技特征 第三章设计源流之一(中国部分)教学目的:了解中国的设计源流 基本要求:掌握中国设计的发展历史 重点与难点: 难点:中国的设计源流 重点;中国古代设计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演示图例 主要内容: 第一节原始社会时期的设计 第二节奴隶社会时期的设计 第四章设计源流之二(西方部分)教学目的:了解外国的设计源流 基本要求:掌握外国设计的发展历史 重点与难点: 重点;西方的设计源流 难点;西方现代设计的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演示图例 主要内容: 第一节西方古代设计 第二节设计与工业革命 第五章设计的类型 教学目的:了解设计的类型 基本要求:掌握设计的类型 重点与难点: 重点:设计的各种类型 难点:视觉传达、产品设计的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演示图例 主要内容: 第一节视觉传达设计 第二节产品设计 第六章设计师

中外影视纪录片赏析课程

中外影视纪录片赏析课 程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中外影视纪录片赏析课程代码:JOUR1035课程名称:中外影视纪录片赏析(WorldDocumentaries) 学分数:2学分开设学期:春季 课程内容:该课程通过对中外影视纪录片的观摩和赏析,让学生了解纪录片的基础知识,了解世界影视大致流派和风格,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也能得到一些理性的升华,学习专业的观览影视片和从不同角度赏析影片的方法。参考学习电影大师观照人生、观照社会的视角和方法,努力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拟选用教材:自编 钱锡生简历 钱锡生,男,1962年生,1990年获苏州大学文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苏州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曾在苏州广播电视系统工作十余年,参与创作多部获奖影视作品,如担任总制片组织制作的6集电视艺术片《苏园六纪》,获第十四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专题节目一等奖和中宣部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担任策划的电视纪录片《铸钟人》,获第七届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三等奖。现为苏州大学文学院、新闻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学和影视艺术。其撰写的《影视艺术概论》

(第2作者),获“苏州市优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当代影视学》,获第六届苏州新闻理论作品三等奖。 《中外影视纪录片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JOUR1035 课程类别: 授课对象: 开课学期:每学年 学分:3学分 主讲教师: 指定教材:石屹着,《电视纪录片》,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教学目的: 优秀影视作品是非虚构的影视作品,主要是指电视纪录片。电视纪录片来源于电影纪录片,原来是电影厂用“电影创作手段”为新闻报道而制作的一种片种,引入电视后就成了电视纪录片,以真实地纪录现实生活为已任。开设此课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大学本科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使他们加深对电子媒介的理解,从而学会运用电子媒介理解、认识我们生存的世界;同时以从事这一工作为荣,从思想上作好准备,学以致用,支持并投身这一事业。

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一) 《艺术学概论》是高等院校素质教育重点课程之一,教育部从2001年起,已将《艺术学概论》列为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含师范类与非师范类)必考科目之一。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在内的全国许多综合大学、师范院校,以至理工农医等各类高等院校都纷纷开设了此门课程。本课程对于培养师范类学生具有全面的艺术常识,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增强人文素质等方面,尤其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 1 2 3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

上编艺术总论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艺术史上对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认识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是解决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2.理解 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 1 2 1 2 3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关于艺术起源的五种观点。 2.理解艺术起源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密切关系, 二、内容要点 关于艺术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 其中也要。从根本上讲 1.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学说中,重点应掌握“巫术说”与“生产劳动说”。 2.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的“多元决定论”认为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 3 1.要求学生了解关于艺术起源的五种主要观点,尤其是重点掌握“巫术说”与“生产劳动说”。 2.要求学生理解艺术的发生是多元决定的。 3.要求学生理解和认识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

1.了解艺术具有多种多样的社会功能,而艺术的多种社会功能也只有在审美价值的基础才能发挥作用。 2.理解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当代艺术教育更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 第二节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当代社会生 1 2 3 4 1 2 1 2 艺术参 成为 伦理等等)成为各门艺术永恒的主 艺术与科学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对立。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更对艺术产生了巨 1.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2 1 2.指导学生认清精神文化子系统内部,一方面,艺术要受到哲学、宗教、道德、科学等的影响;另一方面,

08103影视艺术概论复习资料

08103影视艺术概论复习资料 1电影诞生于1895年。 2电影是一种光影的艺术。光影理论是电影的基本原理之一。电影得益于光影原理视觉残像原理的发现,。 3格里菲斯两大奠基作品《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 两大重要贡献1蒙太奇成为电影艺术手段2电影特有的时空艺术 4苏联蒙太奇学派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 5世界电影史上的两大传统 1卢米埃尔写实主义 2梅里爱技术主义(特技摄影,戏剧) 6英国勃列顿学派是蒙太奇的真正创始人 7电影的成熟期有声电影《爵士歌王》 彩色故事《浮华世界》 8类型电影最大特点:1重复性 特征:1公式化情节2可预见性 2定性化人物3图解式的视觉形象 9西部片美国电影最古老的样式最为典型的美国电影,反应美国人的民族特征和精神倾向 10法国新浪潮表现超现实的梦幻和潜意识以及无逻辑和无理性的意识活动 代表人物特吕弗 11现代派电影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野草莓》 《红色沙漠》被西方电影界称为电影史上的第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 一部彩色电影 费里尼《八部半》 12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13第一部伦理电影《孤儿就祖记》 14第一部左翼电影《狂流》三四十年代的电影 15抗战电影16战后电影1717年电影18文革时期19新时期电影 《马路天使》袁牧之 费穆《小城之春》 与国家政治相连 样本戏 1976~1984 20第五代导演1985年之后自觉的试验影片,发展到意向美学上的新层次 21主旋律电影指能充分体现主意识形态的革命历史重大题材影片和与普通观众生活相贴近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 22港台电影主要分为1文艺片2动作片3喜剧片 代表徐克王家卫许鞍华 杨德昌 吴宇森侯孝贤 23台湾本土电影台湾新电影代表人物 24影视艺术的综合性:不仅表现在各种不同艺术手段的综合运用,同时还表现在艺术与技术的综合,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视觉艺术听觉艺术的综合 25影视艺术是典型的交叉艺术 视觉艺术听觉艺术空间艺术时间艺术静态艺术动态艺术再现艺术体现性艺术 a影视艺术从绘画和雕塑尊重借鉴了造型艺术的特点和规律 b影视艺术从音乐和舞蹈中吸取了抒情性和节奏性的特点 c影视艺术对文学的借鉴 d影视艺术与戏剧的关系更为密切 26影视艺术有逼真性和假定性的关系 a逼真性和假定性是辩证统一性 b不同的艺术对假定性的要求不同

中外影视欣赏大纲剖析

《中外影视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133014 课程学时: 33 课程学分: 3 开课学期:适用专业:选修课 一、教学目标: 中外影视欣赏课,通过对中外影视名著的欣赏和评价,使学生在学习了解影视艺术的特征和艺术规律的同时,提高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净化心灵、指导人生;学会对影视艺术的鉴赏与评价,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提高大学生艺术鉴赏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了解历史、认识现实,增长知识,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教育学专业的方向选修课程,主要学习影视艺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让学生了解电影电视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了解中外影视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作品,懂得影视艺术基本特性,了解景与镜头的分类和功能、声音与色彩的意义和作用、蒙太奇的原理和功能等影视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影视艺术的创作过程、影视创作中的编、导、演,培养欣赏与评论影视作品能力。并且通过对一些经典影视剧作品片段的观摩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和熟悉一些基本的影视艺术规范,培养学生对影视艺术的兴趣和对视觉文化的感受性。 三、预修课程: 五、讲授内容

第一章世界电影简史 教学目的的和要求: 了解电影的诞生和发展,格里菲斯、爱森斯坦对蒙太奇的探索,有声电影和彩色片的出现; 掌握传统的电影美学观向现代电影美学观的转变,欧洲产生三大电影运动,世界各国的电影创作。教学难点和重点 苏联蒙太奇学派,蒙太奇思维;现代电影:法国新浪潮运动,新德国电影运动。 教学内容: 第一节电影诞生期 一、光影理论的发现 二、电影原理的发明 三、活动电影的问世 第二节电影成长期 一、世界电影史上的两大传统 1.卢米埃尔与写实主义传统 2.梅里爱与技术主义传统 二、格里菲斯的原始综合 1.格里菲斯的主要贡献 2.格里菲斯的电影具有两大特点 3.格里菲斯的两部巨片 三、美国的喜剧电影 1.喜剧片的代表人物 2.卓别林电影的特色 四、苏联的蒙太奇学派 1.苏联的蒙太奇学派的代表人物 2.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 3.《战舰波将金号》 4.普多夫金 五、欧美的其他流派 1.英国的勃列顿(布赖顿)学派 2.德国表现主义 3.罗伯特·弗拉哈迪(1884—1951) 第三节电影成熟期 一、有声电影和彩色片的问世 二、美国电影的鼎盛

影视艺术概论试卷及答案

青岛胶南珠山职业学校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考试科目:影视艺术概论 一、填空(15分) 1、发明了电影放映机的抓片机构,制成了既可便捷地连续拍摄,又可放映的机器。1895年12月28日,在咖啡馆的地下室里,放映了世界上第一部电影。 2、电影的基本原理是和。电影的胚胎孕育于 其表现形式分别为和盛行于宋朝,成为时人重要的娱乐形式。 3、世界“电视之父”是美国人。1923年,成功制造了第一台电视传真机。1925年,英国科学家制成了世界上第一部雏形电视。1936年11月2日,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英国广播公司以一场场面盛大的歌舞开始了电视的正式播出,这一天被公认为世界电视的诞生日。 4、1926年10月,世界第一部有声片问世,期间加入了对白的影片。1935 年,美国马默里安制作了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片。 5、1896年8月,在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的西洋影戏,是我国放映的第一部电影。1905年,在他创办的丰泰照相馆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电影,掀起了中国人自己摄制影片的历史。 6、在默声电影时代,美国喜剧电影史上诞生了一位杰出的喜剧大师是,将美国默片时代的表演艺术风格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代表作有。

二、名词解释(25分) 1、视觉暂留 2、左翼电影运动 3、景别 4、第五代导演 5、声画对位 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40分) 1、查理卓别林喜剧电影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2、影视艺术的特征? 3、20世纪20年代,明星影片公司、联华影片公司的创作成就及影响? 4、一代影后阮玲玉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特征及其意义? 四、论述题(20分) 1、简述世界电影发展史经历的几个阶段及阶段特征,各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 代表作品? 2、简述中国电影史的发展阶段及阶段特征,并举例说明。 五、开放题(10分) 1、你都看了哪些影视作品?请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作品,阐述你之所以喜欢它的原因?并试着分析一下作品?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 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xxxxxxxxxx 编写日期:2010年9月 一、开设系(部): 信息技术系 二、教学对象: 艺术设计学专业学生 三、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设计的地位及本质、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演变的基本规律以及设计与社会生活各层面的关系,并在此基础 上,为以后的设计实践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及早树立正确的设计观。 四、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设计概论》,使学生比较广泛和深入了解有关设计的理论,认识理解设计的基本原则及方法论。 2、在了解各设计流派发展脉络的基础上,理解设计与设计美学、科学工艺、地域文化、生态环境、上层建筑等社会生活各层面的关系。 3、从历史、社会、文化、经济、生活方式、科学技术、材料等各个角度,了解工业设计的本质意义和发展趋势。 4、教学中应坚持整体的原则,并针对当代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讲解,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加深学生对讲课内容的理解。五、教学课时及其分配: 总学时:64学时 六、考核: 考核形式——期末考试; 试卷结构——试题分为四大类型: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分值分配:平时(30%)+期末(70%)=总评成绩(100%);

题量——90分钟 七、教材: 《设计概论》赵平勇主编,设计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八、主要参考书目: 1、(美)梅格斯,《20世纪视觉传达设计史》,湖北美术出版社,1989年 2、(日)大治浩,佐扣七郎合编,《设计概论》,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 3、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吉林美术出版社,1991年 4、王受之,《世界工业设计史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 5、柳冠中,《工业设计概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6、朱淳泽,《世界工艺史》,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7、尹定邦,《设计目标论》,暨南大学出版社 8、约翰. 沙克拉,卢杰、朱国勤译,《设计—现代主义之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9、李砚祖,《设计概论》,湖北美术出版 10、李妲莉、何人可、刘景华,《美国工业设计》,上海科技出版社 九、讲授提纲 设计概论 第一章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2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初步了解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2、了解艺术设计的特征 3、掌握艺术设计的方法 4、了解艺术、科学与技术相互之间的关系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艺术设计的定义 一、设计在世界上的定义 二、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艺术设计的原理 一、艺术设计的艺术性原理 二、艺术设计的科学性原理 三、艺术设计的技术性原理 第三节艺术设计的特征 一、设计的创意性特征 二、设计的图形性特征 三、设计的产品型特征 四、设计的科学性特征 五、设计的工艺性特征 六、设计的市场性特征 第四节艺术设计的方法 一、对比设计的方法

《影视美学》自学考试教学大纲.doc

课程名称:影视美学课程代码:00756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影视美学》是影视艺术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高等艺术院校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本课程一方面将电影艺术放在世界电影发展史中,介绍影视艺术的发展状况、影视美学理论的代表流派及其发展流变;一方面把影视美学放在文化的整体框架内,同时结合影视艺术的实践探讨了影视艺术的文化特性、美学特征、审美心理等。本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较强,同时兼顾实践性,是电影美学思想史与影视美学原理的结合,基本涵盖了影视美学各个领域的重要理论与热点问题。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自学考试者以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系统地学习影视美学理论的基础知识,培养和提高应用影视美学理论进行审美鉴赏与艺术创造的能力,对于理解影视艺术审美现象具有理论指导意义。本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理论思维水平,培养审美情操,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系统了解影视美学各个历史流派的核心思想及其发展流变,能够掌握影视艺术的审美特性与文化特性,并能够运用影视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影视艺术实践中的问题,提高影视艺术的批评与鉴赏能力。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影视艺术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高等艺术院校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自学者应先自修影视艺术概论、电影史、美学等课程。修好本课程,可为后续课程,如影视艺术鉴赏、影视批评、影视艺术研究等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全面认识20世纪60年代之前电影美学理论的代表流派,系统掌握各个理论流派的产生背景、主要思想及其特点,对早期电影艺术的发展状况与电影美学理论的发展流变之间的关系要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从而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20世纪60年代之前) 第一节早期电影美学理论 第二节苏联蒙太奇电影流派与蒙太奇电影美学理论 第三节好莱坞戏剧化电影与类型电影理论 第四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与纪实美学 第五节法国“新浪潮”与现代主义电影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早期电影美学理论的主要流派和理论贡献(重点) 1、识记: (1)电影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闵斯特堡、阿恩海姆)及其主要观点 (2)电影文化学的代表学者(巴拉兹)及其主要观点 2、理解: (1)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对先锋派电影运动的影响 (2)先锋派电影运动的美学主张 (二)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的主要概念、核心思想及其发展阶段(重点) 1、识记: (1)蒙太奇的完整内容与概念内涵 (2)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3)“电影眼睛派”与“库里肖夫效应”的含义 (4)普多夫金对电影蒙太奇的分类 2、理解: (1)爱森斯坦蒙太奇理论的核心思想与理论贡献

最新影视艺术概论期末复习资料(自己整理)

论述1:电影的综合属性: 艺术性、商业性、科技性、意识形态性 艺术性: 电影的艺术审美特性: 1、高度逼真性: 2、假定性:以二维平面空间表现三维立体空间 艺术取舍加工后的影像 艺术真实 3、综合性:多种艺术有机融合 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性 视觉与听觉的综合性 电影中的艺术性多体现在镜头对人物或风景的处理上以及服装造型等方面,如《黄土地》陈凯歌导演,张艺谋摄影。影片表现的是翠巧的悲剧,黄土高原上人们生活的贫困落后状态与精神的麻木愚昧。作为中国电影艺术性的代表,给观众心灵的触动和启迪。 商业性 电影具有浓郁的商业性: 1、从世界电影诞生时开始切入——公开售票卢米埃尔梅里爱 电影的拍摄制作,商品发行放映,后产品开发 2、电影由浩大的社会群体创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 3、电影生产在现代工业生产的背景下,具有现代企业的特征,并且快速完善的进入电影文化产业的阶段 电影的消费和需求、供需和价格体系、运作模式和分配比例形成了比较统一的运行机制和经济规律 电影的商业性体现在制作上及目的。一般商业片制片商为挣钱所以会请时下受欢迎的明星,拍大家喜欢看的,拥有大场面,即使剧情老掉牙。近年的《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几部弘扬国家主旋律的影片,充分利用了市场化的商业运作模式,这主要包括覆盖式的集中宣传、全明星阵容、视觉奇观的追求与营造等。 电影商业性和艺术性的关系: 1、电影本身是具有艺术性的产品 2、电影的生产需要巨大的经济投入 3、电影的艺术性需要通过其商业性得以实现 4、电影的商业性又需要艺术性的保障 电影事实上是一个商业与艺术的辩证统一体,商业性与艺术性两者在电影这个母体里相互交融,互为依托,因此任何对电影商业性或是艺术性的压制都是对电影本性的扭曲。这也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商业性和艺术性在电影中是能够和谐相处的。电影既然作为商品,就避免不了被资本所掌控,不过我们也不必为这种状况而感到悲观。因为电影生产虽然是一种商品生产,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商品生产,它同时还是一种艺术生产。而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精神性生产,则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程序。电影生产虽然不能不受到资本的控制,但是,它毕竟是由编剧、导演、摄影师和演员等诸多方面的人员共同参与的精神性劳动,资本控制不了每一个电影生产者个体的精神,控制不了每一个具有能动性的人,这就为进步的电影生产者打破资本的控制提供了可能。事实上,电影史上能做到这一点的人亦大有人在,例如卓别林,他的电影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打闹喜剧形式出现,在保证电影商业成功的同时,也充分反映了现代大生产状况下大众的生存境遇,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性被扭曲异化的深层事实,从而为

工业设计概论教学大纲教案资料

工业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编码: 3325038 总学时: 32 学时(讲课32 学时) 总学分: 2 学分课程类别:必修适用专业:工业设计(本科)预修要求: 无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工业设计是一门综合科技、艺术、经济之大成的新兴边缘学科。工业设计的发展历史形象地反映了人类文明的演进,综合地体现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经济、文化及科技的特征。 本课程将概略介绍工业设计的特征及其覆盖领域;专题介绍工业设计简史、工业设计与文化、工业设计与相关学科、工业设计与市场、工业设计与环境等课题;着重介绍工业设计的三个主要领域: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的程序与方法。 本课程力图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了解工业设计的实际运作过程,激发学生对工业设计的兴趣;使学生能全方位、综合性地把握技术与艺术、设计与文化的相互关系,培养自觉的设计意识,提高视觉审美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探索,学生将理解作为一种新文化形态的工业设计,正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教学将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作业以读书报告、小论文为主要形式。 大纲正文 第一章设计与工业设计学时:4 学时(讲课4 学时) 了解设计的概念、设计的领域、设计的基本原则;熟悉工业设计的基本概念、工业设计的特征、工业设计的程序;关注世界工业设计发展趋势。 本章讲授要点:设计的概念、领域和基本原则;工业设计的基本概念、特征、程序和发展趋势。 重点:工业设计的基本概念 难点:设计的概念与原则 第一节设计的概念 第二节设计的领域 第三节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工业设计 第二章工业设计简史学时:4 学时(讲课 4 学时) 了解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德意志制造联盟与包豪斯、20世纪20?30年代的流 行风格;熟悉战后工业设计的发展、理性主义与“无名性”设计、高技术风格、后现代主义等设计风格和理念。 本章讲授要点:德意志制造联盟与包豪斯;战后工业设计的发展、理性主义与“无名性” 设计、后

影视艺术基础课教学大纲

影视艺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0011123 课程类别:全校性任意选修课程 授课对象:全校所有各本科专业 开课学期:每学期 学分:2学分 主讲教师:倪祥保 指定教材:《影视艺术概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 教学目的:艺术类课程作为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国现当代大学生非常需要加强的。由于电影电视是大众文化中的强势媒介,影视艺术对年轻大学生的影响力又特别大,因此,怎样增进大学生对影视艺术及其传播的了解,进一步提高相关的鉴赏能力,尤其显得重要。本课程的开设,就是为了通过对影视艺术基础知识的很好掌握,提升大学生的影视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一课影视艺术概说 课时:1周,共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电影是什么艺术 一、综合艺术 需要综合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创作和制作;运用其他多种艺术形式来进行审美表达。 二、蒙太奇艺术 蒙太奇艺术构思与技术处理是电影艺术的核心。 三、时空声像复合艺术 以上三点对电视剧艺术来说同样如此。 第二节电影、电视剧艺术比较 一、画面声像空间可能性不同

就目前而言,影院电影画面的空间面积之大、清晰度与色彩和声音的还原度之好,都是电视声屏所无法比拟的。 二、观看环境效果不同 电影是集体观看,仪式感强,期待值高;电视观看是家庭性的,相对随意自如,消遣性与娱乐性要求更强。 三、电影更注重造型动作,电视剧则更多使用人物台词 这第三点主要是基于上述两点而来的。 第三节影视艺术基本属性 一、形象生动 二、雅俗共赏 三、大众文化 要点与思考:电影是什么艺术 (布置需要阅读的参考书和观看的影片) 第二课影视画面——构图元素及其美学意义 课时:1周,共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电影画格、电视帧及影视画面定义 一、电影画格、电视帧 二、影视画面定义 拍摄(观看)对象及背景相对稳定、视听兼备、时空复合而有独立表意内涵的光电活动声像。 影视画面不仅具有三维空间性,还有声音这第四维;通常由多个画格(帧)组成。 第二节构图元素及其美学意义 一、时间与空间 二、色彩与明暗 三、角度与景深 四、音乐与声响 要点与思考:画面定义和构图元素

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艺术概论》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61392B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36 讲课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4 学分:2 适用对象:广告学 先修课程:无 一、教学目标 艺术概论是广告学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本课程对于培养大学生全面的艺术常识、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增强人文素质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能为今后专业课程教育打下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 目标1:通过学习艺术概论课程,学生能了解并掌握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还能熟悉各种主要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 目标2:能初步按照各门类艺术的特点与规律进行艺术欣赏,并能从传统与当代两个文化角度,结合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知识,了解和认识艺术现象与艺术接受。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教学内容讲授上的要求:艺术概论课程的主要内容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

讲述关于艺术的一些基本概念、理论与观点;第二部分是分别介绍各种艺术门类特殊的功能、手段与表现技巧;第三部分从艺术接受角度对艺术进行总体分析。 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主要是艺术概论原理讲授、艺术样式具体案例介绍和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分析与解读。课程讲授过程中将组织学生自己选择艺术样本,进行分析、研究,并在课堂上作PPT演示。 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要求学生能进行较好的艺术作品分析与鉴赏,有一定的理性思考能力和理论研究能力。 对课后作业以及学生自学的要求:要求学生按时按质完成课后作业;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应有美学、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储备;学生务必在上课之前认真阅读本周任课老师委托本班学委转发的相关文章和资料链接,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学生在完成课程作业时应能运用课堂讲授原理,结合实际情况努力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可自学介绍中外优秀艺术作品的书刊及优秀案例。 该课程从哪方面促进了毕业要求的实现:本课程对于提升学生的艺术认知能力、艺术鉴赏能力、文化分析能力、综合表达能力有一定的促进,能较好地帮助学生有深度地思考古今中外的文化艺术问题,并提高学生从综合角度结合时代背景考察艺术作品价值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其他问题: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处理好理论联系实际问题、课堂讲授与主题讨论之间的关系问题等方面的内容。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08103《影视艺术概论》模拟试卷(二)

08103《影视艺术概论》模拟试卷(二)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 1.最早进入电影史册的《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有着某些简单情节的影片是由()摄制的。 2.1927年,美国影片()中的男主角念出了电影史上的第一句台词:“等一下,你还没听到最精彩的部分哪!”有声电影出现了。 3.在默声电影时代,美国喜剧电影史上诞生了一位杰出的喜剧大师是(),将美国默片时代的表演艺术风格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代表作有()。 4.()影片是现代主义电影大师英格玛·柏格曼的代表作。 5.1935年,美国人马摩里安导演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型彩色故事片() 6.以圣经故事隐喻世界末日的到来,对上帝的存在发出质疑的电影是() 7.《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的作者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是()人。 8.被世界上公认的早期的长镜头经典作品,是英国导演弗拉哈迪拍摄的影片() 9.新德国电影的重要代表作是() 10.()是影视剧作的血肉,也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心灵的重要手段。 11.()是衡量影视艺术作品艺术性高低的尺度。 12.世界上还“从未有过一部影片会在技巧的革命性和内容的反动性之间存在着这样触目的矛盾。”这部影片指的是() 13.电影的基本原理是()和()。电影的胚胎孕育于()其表现形式分别为()和()盛行于宋朝,成为时人重要的娱乐形式。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 14.影视文学的综合性 15.西部片 16.肥皂剧 17.电子文化 18.影视文学评论与批评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 19.简述影视与文学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20.简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视产生之因及其主张、特点。 21.简述影视音乐的功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