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6课 建设美丽中国

第6课 建设美丽中国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

第1课时正视发展挑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人口和资源环境的现状及特点。

2.认识人口和资源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3.明确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过程与方法】

提高收集整理材料和信息处理提取的能力,提高对基本国策的理解能力,以实际行动保护资源环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树立节约资源意识、环保意识,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2.能正确面对我国发展中的挑战,认同我国的文明发展道路。

重点难点

【重点】

1.我国人口方面的国情。

2.我国的资源环境现状。

【难点】

1.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

2.人口、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带着下面的问题,快速阅读教材正文,思考并在书中进行标记。

1.我国人口的特点?

2.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3.我国资源环境现状如何?

4.如何应对资源环境形势?

【新课导入】

阅读材料: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中国老年人口比例严重超标。

据悉,2000年时,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7%,此后不断攀升。2016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突破1.5亿。2017年中国老年人口进一步增长,达到15831万人,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飙升至11.4%。

师:中国在快速发展、经济腾飞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如人口和环境资源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了解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正视发展挑战》这一课时的学习。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1.人口方面的国情和特点

[活动设计](1)阅读材料:

注:人口抚养比为儿童人口(0~14岁)和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人口就业比为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一般来说,人口就业比越高,人口抚养比越低,对经济发展比较有利,即出现“人口红利”;反之,可能出现“人口负债”。

(2)阅读教材P75“探究与分享”

[问题思考]材料一、二说明我国目前人口状况如何?

教师点拨:(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

(2)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

①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②新特点: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

2.计划生育的历史变迁

[活动设计]阅读材料: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

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

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订该条为: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第三个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

[问题思考]从只生一个到开放二孩这有何意义?

教师点拨:(1)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2)生育要有计划,但计划并非一成不变,而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2016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3.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

[活动设计]阅读教材P77“探究与分享”

[问题思考](1)从上述材料中,你能看出我国近年来劳动力人口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结合生活事例,说一说劳动力人口状况的变化对我国经济社会有什么影响?

答案提示:(1)我国劳动力人口数量逐年减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2)老龄化进程加速、劳动适龄人口数量下降等现象,会带来社会负担过重,社会经济缺乏活力。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由金字塔形向倒金字塔形逐渐转变,总抚养比越高,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而伴随抚养比的上升,全社会用来抚养的压力增加,GDP构成中消费率上升,储蓄率降低,投资高速减少,进而降低经济的速度发展甚至阻碍经济常规发展。人口红利消失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挑战。

教师点拨: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

知识点二资源环境面临危机

1.我国资源形势严峻

[活动设计](1)我国自然资源在世界上的位次如下表。

(2)阅读教材P78

[问题思考](1)根据材料总结我国资源形势。

(2)评析探究与分享中的观点,回答问题。

答案提示:(1)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左边三位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右边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我国经济发展不能依赖消耗资源,要做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合理利用资源,做到开源与节流并举,提高资源利用率。

教师点拨:(1)总体特征: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2)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

2.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活动设计]阅读教材P79“探究与分享”

[问题思考](1)你遇到过小源日记里描述的霾吗?霾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什么危害?

(2)查找资料,了解造成霾的主要原因。生活中,我们可以为减轻霾做些什么?

答案提示:①遇到过。②霾对我们身体健康的危害主要有:在日常生活和出行中,霾会对人体的呼吸道产生影响,可能会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急性支气管炎及肺炎、哮喘,诱发或加重慢性支气管炎等。

(2)①雾霾天气的形成主要是人为的环境污染,如汽车排放尾气、工厂排放废气和燃放烟花爆竹等,再加上气温低、风小等自然条件导致污染物不易扩散。②在家中可以多种些绿色植物,上下学骑自行车或坐公交车,多植树造林等。

教师点拨: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

3.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活动设计]阅读材料:为整合分散的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统一行使生态和城乡各类污染排放监管与行政执法职责,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美丽中国,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出,将环保部的职责以及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水利部等部门的部分职责整合,组建生态环境部。

[问题思考]面对资源环境的严峻形势我们应该怎么做?

教师点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得到解决。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课堂总结

本课时我们了解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状况,懂得了解决人口问题的必要性以及国家采取的政策措施,知道了资源、环境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紧迫性,为下个课时的学习做好铺垫。

板书设计

正视发展挑战???????

???? 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资源环境面临危机?????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对的严峻挑战

我国的资源现状我国的环境形势非常严峻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2课时 共筑生命家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性及要求。

2.了解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做法,懂得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

【过程与方法】

联系实际说明建设生态文明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提高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低碳环保理念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节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意识,形成绿色发展理念。

2.认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难点

【重点】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性和要求。

【难点】

怎样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带着下面的问题,快速阅读教材正文,思考并在书中进行标记。

1.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是什么?

2.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3.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意义。

【新课导入】

阅读材料:2017年12月5日,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奖项“地球卫士奖”。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55年时间里,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三代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坚持植树造林,建设了百万亩人工林海。一代又一代的努力,终于换来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

师: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坚持植树造林,建设了百万亩人工林海。一代又一代的努力,终于换来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他们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又该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共筑生命家园》。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性

[活动设计](1)欣赏歌曲《地球,你好吗》

歌词当冰山渐渐地融化,地球是一片汪洋/当大地干枯了村庄,眼睛也失去渴望/当城市川流不息的车,从此没有一点安详/当童话失去了森林,仙女也丢了魔棒/当玩具变成你的衣裳,从此没有天真幻想/当贪婪拼命地追逐,没有动物与你歌唱/让我们一起热爱吧,让我们一起唱/让我们一起呼唤,地球你好吗……

(2)阅读教材P82、83“探究与分享”

[问题思考](1)歌词中描绘的情境对我们提出怎样的要求?

(2)你认为人与自然应该保持怎样的关系?

(3)伦敦“杀人雾事件”是人类文明的悲剧。请你分析造成这场灾难的原因。

(4)伦敦治理空气污染的历史经验对我们今天治理霾有什么启发?

答案提示:(1)保护地球,爱护自然,保护我们生命的家园。

(2)共生共存,和谐相处。

(3)污染物排放量的居高不下和不利的天气因素(寒冷、高气压、无风),共同促成了此次灾难。

(4)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向雾霾全面“宣战”;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铁腕治霾绝不手软;全民参与,人人有责。

教师点拨:(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2)人类从来不是自然的主人。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

2.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

[活动设计](1)阅读教材P83“相关链接”

(2)阅读材料:据新华社2018年3月5日电,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加强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推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以更加有效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问题思考] (1)相关链接说明了什么?

(2)材料对你有何启示?

答案提示:(1)该相关链接告诉我们: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世界各国和各国际组织认真履行自己的承诺,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2)我国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着重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教师点拨:(1)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2)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知识点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1.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活动设计]阅读教材P85“探究与分享”

[问题思考]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谈谈理由。

答案提示:村民王婶的说法是正确的。造纸厂厂长和小清父亲的说法是错误的。发展经济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以损害人民的生命健康为代价。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为人民保护好良好的生态环境。

教师点拨: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2.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

展带来的环境效益

[活动设计]阅读材料: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在多个场合提过“绿色发展”理念,突出绿色惠民、绿色富国、绿色承诺的发展思路,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是一个目标,更是一份承诺。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问题思考]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请你列举几个例子。

答案提示:建设生态园、太阳能光伏电站,建立国家森林城市群和以湿地公园为主体的绿色生态水系,建设防护林基地等。

教师点拨: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3.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方针

[活动设计]阅读教材P86、87“探究与分享”

[问题思考]绿色发展理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作为一名消费者,你打算如何行

动?

答案提示:①答案开放,示例:自从县里实施河长制,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鸟儿在河边落户;煤改气工程在我们这里有条不紊的实施。雾霾不见了,久违的冬天天蓝了。

②答案开放,示例:一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三是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

教师点拨: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4.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活动设计]阅读教材P87“相关链接”

[问题思考]这则材料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答案提示:环境保护法的修改、通过和实施体现了我国实行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教师点拨: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5.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意义

[活动设计]阅读材料: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3月11日在北京表示,中国蓝天保卫战顶层设计已经完成,治理格局基本成形。2019年,中国将持续推进污染防治,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壮大绿色环保产业,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李干杰说:“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夯实三大基础,这三大基础分别是要大力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要大力加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还要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努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形成一种在全国可推广可复制的模式。”

[问题思考]结合材料,说一说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有什么意义?

教师点拨: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

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课堂总结

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建设生态文明,坚持绿色发展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板书设计

共筑生命家园???????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绿色富国和绿色惠民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方针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

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