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兴市红色旅游资源

东兴市红色旅游资源

东兴市红色旅游资源
东兴市红色旅游资源

东兴市红色旅游资源名录

一、大清国一号界碑

二、竹山村(竹山战役遗址、寇井)

三、陈公馆(陈济棠陈列馆、中越友谊馆)

四、中越友谊公园(中越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东兴市第一党支

部成立纪念碑)

五、国门口岸(中越友谊大桥、大清国五号界碑、胡志明亭)

东兴市红色旅游资源概况

一、大清国一号界碑

清光绪十一年,清政府和法国在天津签订《中法越南条约》。次年(公元1886年),清政府派员与法国勘界使臣狄隆会勘中越边界。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由当时的钦州知府与外国官员共同签署了“界约”,于此立石约界,故称“大清国钦州界碑”。大清国钦州界界碑在东兴市内共有八块(广西境内共有33块,碑文“大清国钦州界”,系清界务总办、四品顶戴钦州直隶知州李受彤所书)。位于北仑河口的竹山界碑所在的位置正好处在中国大陆海岸线与陆地边界线的交汇点,系光绪十六年(公元一八九0年)所立的第一块界碑,故称大清国一号界碑。100多年来,位于竹山村的大清国一

号界碑历尽沧桑,屹立于北仑河口岿然不动,显示了中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故竹山一号界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大清国一号界碑

二、竹山村(竹山战役遗址、寇井)

竹山村,位于东兴的母亲河——北仑河的出海口,是祖国大陆最西南端的边海小渔村,因盛产竹子得名。是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49年12月8日,解放中国大陆最后一战在东兴的竹山上演。白崇禧集团残部、国民党防城县政府要员及县警察大队、驻东兴镇的国民党海南特区警备司令部特务团、保安第九团等共2000余人汇集于竹山口岸,准备渡海向海南岛逃命。为了不让国民党部队逃掉,防城南区交通站长苏积辉派出两名交通员连夜把这一重要情报及时向粤桂边纵二十团政治处主任中共防城县工委书记黄志英报告。为了阻击敌人,黄志英率领40余名地方党政干部及200多名游击队和民兵,火速行动赶到竹排江阻击,紧紧地拖住了敌人。我英勇的南下大军挥师直下,二野十三军三十七团率先赶到,在松柏村的西灶,竹山村的马路坳、白沙头与敌人展开激战,除少量残敌抢先登船逃离外,大部分都没能逃走。战斗持续到9日拂晓,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疾速赶到竹山,部队会师后,和本地的游击队和民兵、前来支援的越北中团战士一道,奋起追击,激战一天。竹山战役,以歼敌近千的战绩,歼灭了溃逃海南的最后残敌,在解放战争史上画下了壮烈而炫丽的一笔。每年清明节,当地人民都聚集在革命先烈纪念碑前缅怀英烈,人民革命英雄永垂不朽!

寇井

寇井——铭刻历史,不忘国耻

一九三九年冬,日本侵略者占领中国东北、华北及东南沿海诸省后,大举进犯广东、广西沿海一带,白龙、京岛海面每天都游弋着日寇的兵舰。日军为补充兵舰用水乘汽艇侵入东兴竹山三德村所挖一井,因百姓把日本鬼子称为“倭寇”,故把此井称为“寇井”。它是当年侵华日军在广西沿海的第一个登陆点的遗迹,是日本侵略我国的一个历史罪证。

三、陈公馆(陈济棠陈列馆,中越友谊馆)

陈公馆

东兴陈公馆,是国民党著名的粤军将领陈济棠上将的旧居所,位于中越界河—北仑河畔、东兴市区中心,占地面积达8680平方米,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绿化面积达3000平方米,以法式建筑楼群为主要建构。陈公馆,即陈济棠公馆,未看陈公馆,先说馆主人,陈济棠,字伯南,1890年2月12日出生于防城县河洲垌望兴村,就是现在的东兴市东兴镇大田村。陈济棠,民国中期的著名将领,也是民国历史上的一个风云人物。先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广州绥公署主任,国民党一级陆军上将。他治粤8年,为广东人民办了许多公益事业,为广东经济繁荣和民生安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邓小平同志为此曾对其作出高度评价:“治粤八年,颇有建树”。陈公馆正是上世纪20年代陈济棠在他事业巅峰时期回家兴建的

豪宅。

陈公馆是一座别墅式大院,整个院落呈西北---东南走向,北面建有主门楼和炮楼,东侧有侧门,四周有青砖围墙,主体建筑为一座两层西式别墅。分主楼和副楼两部分,两楼之间用天桥连接。现在的主楼是陈济棠陈列馆,副楼是中越友谊馆。陈济棠陈列馆陈列的图片和实物重点展现陈济棠治粤八年、帮助红军、逼蒋抗日的历史;陈列馆附楼的中越友谊馆以大量的纪实照片和实物,真实的反映了中越两国并肩战斗、友好往来、携手发展的历史。

四、中越友谊公园(中越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东兴市第一党支部成

立纪念碑)

中越人民友谊公园大门

中越友谊公园,位于东兴市东兴镇西南侧,中越界河—北仑河旁。1958年为纪念中越两国人民在解放斗争中用鲜血凝成的友谊而建,故名“中越人民友谊公园”。2000年,政府引资对公园进行修复。中越友谊公园总面积260亩。萋萋草木顺着低矮的坡冈错落地生长着。公园中心最高处矗立着“中越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公园内有1960年越南胡志明主席赠送树种栽的两棵友谊树。公园南侧小山上,有在解放路战争中英勇献身的陈汉东等六位烈士墓。陈汉东原名黄木芬,193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5年6月在防城县那良抗日武装起义领导人之一。任钦防华侨抗日游击大队党代表兼参谋长,于1945年6月底同敌人的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1959年移葬于此,墓碑上刻有“陈汉东烈士合葬墓”。从公园入口处,顺着林间的小径往右侧山丘走去,走百多米,一座高耸的纪念碑便立于眼前。纪念碑正背面分别用中越文字题写“光荣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碑座正背面也分别用中越文字镌刻着在抗法援越战上牺牲的中国英烈名字。1958年经东兴县人民委员会与越南海宁省政府商定,为在1954年的援越解放斗争中牺牲的中国军人立这座纪念碑。中越人民友谊公园,正是为纪念这份用鲜血铸成的战斗而修建的。

钟竹筠1925年进入毛泽东举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他在东兴组建了中共防城县第一个党支部——东兴支部。1927年9月,钟竹筠被国民党东兴警察分局秘密逮捕。1929年5月被国民党杀害,牺牲时年仅26岁。

公园中有26亩宽的湖面,有湖心亭。在亭里,每到夏日满目满耳的阳光和蝉声,从棕木圆叶间洒下,让人感到一派典型的南国气息。有一座“双龙戏珠”的确良龙宫内安置历代几十位于先贤塑像,并且分别附上简介,这对于学生及游客,可算是上一部生动的历史课本。

中越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

陈汉东烈士合葬墓

中越友谊公园九曲桥湖心亭

清明节前来中越友谊公园祭拜革命烈士的学生和边防官兵

2012年1月5日,东兴市举行中越友谊公园改造工程开工仪式。此举对于全面提升东兴市旅游水平,传承中越友谊,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越友谊公园是1958年为纪念中越两国人民友谊而建立的,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是东兴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是中越两国友好往来的象征。东兴市委、市政府对中越友谊公园的建设高度重视,将其作为2012年东兴市干成的十件大事之一。中越人民公园占地155亩,内有水域面积31亩,陆地面积124亩,整体按照综合性公益公园的目标实施建设,以“中越友谊”为主题,拓展东南亚风情。修缮原有的中越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陵园,新建友谊广场、东南亚植物园、文昌唐等38处景点。其中文昌塔占地324平方米,高46米,建成后将成为中国边关第一大文昌塔。中越友谊公园的建成,将为广

大东兴市民提供休闲、观光、娱乐等活动的场所,对于完善东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丰富城市景观、传承城市文化、提高城市品位、促进城市发展等国门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五、国门口岸(中越友谊大桥、大清国五号界碑、胡志明亭)

东兴口岸位于我国西南陆地边境线与大陆海岸线的汇合处,在中越边境的最东端,东南濒临北部湾,北面背靠十万大山。中越友谊大桥将中国东兴和越南芒街两市连成一体。东兴口岸距广西首府南宁170公里,防城港市38公里,由高速公路和一级公相连;距越南广宁省首府下龙市180公里,首都河内308公里,是我国边境线上的重要口岸之一。东兴口岸是对外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是我国通往越南和东南亚最便捷的通道之一。1958年,国务院批准东兴口岸对外开放,其对应口岸是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芒街口岸。1978年底,因中越两国关系恶化东兴口岸一度关闭,1994年4月17日国务院批准东兴口岸恢复对外开放。2004年,东兴出入境人员达309.4万人次(其中旅游人员69.76万人次),创口岸开通以来历史最高记。出入境车辆15682辆次,进出境货物20.32万吨,货值达16063.05万美元, 出入境人员位居全国陆路边境口岸前列,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为显著的边境一类口岸。

中越友谊大桥

中越友谊大桥又称北仑河友谊大桥,中越友谊大桥是连接中越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记载着中越两国的历史怆桑。中国东兴与越南芒

街只隔一条界河——北仑河,按两国协定,界河不设分界标志,而以水深为界。东兴人说,有河就有桥,桥通万事兴。在东兴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里,国门与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联合体”。现在看到的这座气贯长虹的大桥,是中越双方在北仑河建桥的第三次合作。北仑河上的第一座桥是铁桥。清朝光绪二十四年(即公元1898年),中、法两国兴建贯通东兴与芒街的北仑河铁桥,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竣工。因为当时越南是法国殖民地,芒街经济比较繁荣,铁桥修通后,这种畸形的繁荣便迅速辐射到东兴,以至于二十世纪30年代,东兴呈现出盛极一时的繁华,沿着桥头两翼延伸到中山街、和平街一带,法式建筑连成几条街,街道路面铺设的是青石板,沿街大小商号、金铺钱庄、茶楼烟馆、赌场妓院,争先恐后开张揽客,东兴的“小香港”之称由此而来。

北仑河上的第二座桥是由我国兴建的。1957年11月17日,我国拆除了难以承重的破旧铁桥,动工兴建当时象征两国人民友谊的“北仑河友谊大桥”,桥长111米,5孔,每孔跨22.2米,桥墩用花岗岩石料砌成,桥面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宽净空7米,行人道1.5米,投资额28.2万元。次年5月25日竣工,双方边民参加了通车典礼。1960年秋,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到当时属广东省辖的东兴视察,亲临北仑河友谊大桥,驻足国门良久的陶书记,凝视着大桥两端两国国门上方迎风招展的国旗,意味深长地说:“把桥名改为‘中越友谊大桥’吧。”言毕,欣然提笔命名。1979年3月,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大桥越方桥段被炸断。滔滔的北仑河,见证了这段不幸的历史。

北仑河的第三次建桥是在中越恢复正常邦交关系后的1993年,经两国协商,共同出资,于1994年4月17日建成并正式通车。新大桥全长111米,桥中间有一条红色斑马线,这条斑马线既是中越大桥的管理线,也是两国领土的分界线。徘徊于这一条斑马线,就会亲身体验到“跨一步就出国,退一步就回家”。如今的中越北仑河大桥是一条国际贸易、国际运输、跨国旅游的大通道。每天成千上万的人潮车流从桥的两头交汇而过,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人摩肩接踵。旅游、商务、公务、探亲访友者川流不息。商机、信息、物流、金融流在这里汇聚集散,开放的中越北仑河大桥正敞开她博大的胸怀,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嘉宾朋友。

1994年中国有友谊大桥通车仪式

中越友谊大桥

大清国五号界碑

大清国五号界碑高1.7米,宽不过0.7米,厚0.4米。是光绪十三年二月(即1890年4月14日)钦州知州李受彤所立。此碑已过100年历史。根据史料上记载,1885年6月9日,清政府与法国于天津签订了《中法越南条约》,条约中承认法国占领越南。之后,中法双方派员勘定边界事宜。防城与越南边界全长200多公里。全段以石碑为标志,立碑1至33号,以山岭为界则双方共立一界碑,一面书“大青国钦州界”(当时防城属钦州府辖),一面书“大越”(即越南)。陆界一步进退则出入异国领地。

胡志明亭

胡志明亭位于东兴口岸旁,看到胡志明亭,似看到胡志明其人。胡志明,一个中国人民耳熟能详的名字,越南劳动党和越南民主共和国的缔造者,越南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他的一生,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胡志明早年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革命真理,就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有过密切往来,并为共同的理想而在广州并肩战斗。1929年,为了方便胡志明的工作、生活,毛泽东就亲自为胡志明在广州介绍了对象,并且跟随他在广州干革命十多年。后来胡志明回国,由于各种原因而没有与爱人同行,胡志明也终生未婚。这位由毛泽东介绍的广州对象就成了胡志明后来的梦中情人。兴许是思亲的迫切,或许是对中国的的眷恋。1960年2月19日下午,七十多岁高龄的胡志明带领二十多人到芒街视察,走到了北仑河友谊桥头。那天,胡主席情绪很好,到了桥中红线(两国分界线)时,东兴就在眼前。他触景生情,提出要到东兴看看,然后带头越过界线径直向东兴方向走来。在见到中方守桥哨兵时说:“我是胡志明,今天来一无钱,二无证明,我可以过境吗?”哨兵说:“可以,你是胡主席。”胡志明又问:“你怎认识我?”哨兵回答说:“在我们中国随处可见胡主席的标准像,怎么不认识。”随即哨兵便热情迎接胡主席一行到检查站会客室。胡主席到东兴后,了解到附近有幼儿园,便就地买了几包糖果,到幼儿园看望老师和小朋友。胡主席是至今唯一到过东兴的外国最高领导人。他对东兴的突然访问,进一步沟通了东兴与芒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促进了中越“同志加兄弟”的友谊

合作。为纪念胡志明的东兴之行,缅怀他对中越友谊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东兴人民特在北仑河畔建亭以之纪念,名曰“胡志明亭”。当前,中越友好合作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两国人民正在遵循着中越两党领导人共同确定的“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的方针,进一步发展双方的合作关系,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而共同努力。重温这些珍贵的历史图片,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毛泽东与胡志明作为伟大领袖的人格魅力,从毛泽东和胡志明等老一辈领导人精心培育的中越友谊的伟大实践中吸取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更加珍惜和发扬中越友谊,使中越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好同志,让中越友谊代代相传,万古长青。

胡志明头像

东兴口岸的胡志明亭

胡志明主席和中国领导人的深厚友谊

红色旅游目的地案例分析

相关案例的分析 一、贵州遵义——红色文化旅游 遵义红色旅游资源主要有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战斗遗址、红军山烈士陵园、乌江天险、四渡赤水的各个渡口、丰乐桥、遵义县革命委员会、遵义县群众大会会场、贫民医院等革命遗址 遵义应该充分发挥遵义会议会址这一品牌效应,继续丰富和挖掘这一知名品牌的内涵,为其拓展更多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加大对娄山关和四渡赤水品牌的打造力度,把长征文化、国酒文化、生态文化、地域文化和茶文化等旅游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促进体现“以红带绿”、“以红带酒”、“以红带史”、“以红带茶”的发展理念,以实现旅游业的全面发展。具体开发一条“沿着美酒河,寻找伟人的足迹”的线路,把国酒文化、生态文化和长征文化整合,从遵义沿着红军的脚步,溯着赤水河而上,追寻那段被军事史上称为奇迹的四渡赤水。 在旅游住宿上改变没有高级酒店的现状,加快建设,以能更好地适应日益壮大的旅游市场,提高接待能力。在吃上把地方特色小吃与红军饭食相结合,推出特色菜,把伟人喜欢吃的菜推荐给游客。餐馆的命名上也要体现“红色”,例如,像韶山有名的毛家餐馆,毛泽东最爱吃的红烧肉也值得借鉴。在购物品的开发上多开发长征文化和遵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纪念品。此外,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也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举办各种培训和讲座加强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环境意识和善待八方游客的意识,全方位地吸引游客。 总结:遵义总要是把长征文化、国酒文化、生态文化、地域文化和茶文化等旅游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促进体现“以红带绿”、“以红带酒”、“以红带史”、“以红带茶”的发展理念,以实现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可以借鉴的地方:特色菜把伟人喜欢吃的菜推荐给游客像韶山有名的毛家餐馆,毛泽东最爱吃的红烧肉也值得借鉴, 购物品的开发上多开发长征文化和遵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纪念品 二、河北西柏坡——新中国诞生的摇篮 2011中国?西柏坡文化旅游节”18日在河北省平山县启动。官方透露,这是当地加快“大西柏坡”建设、打造“大西柏坡”文化品牌推出的首场大型活动。 据平山县县长李彦明介绍,平山是全国著名的红色圣地。近年来,该县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旅游兴县”战略,2010年全县接待游客52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8亿元人民币。今年是“大西柏坡”建设的关键之年,将通过做旅游、做产业、做民生带动老区发展,全力打造全国一流爱国主义基地。 据悉,平山县可供参观的红色旅游景区(点)240多处,风景名胜区14处,旅游度假村17处,古文化景点26处。文化节将以红色革命文化为主调,集中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文化活动,塑造并叫响“大西柏坡”文化品牌。活动共分为春、夏、秋、冬四个板块,每个板块突出一个主题,如春季突出温泉汤浴文化,开展桃花浴、赏春花等活动;秋季突出

文化资源专题 遵义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开发——以遵义为例 一、遵义红色旅游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遵义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地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暖湿润的气候,使得遵义一年四季皆可游览,其气候资源的旅游适宜性为全国少见。 遵义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红色旅游资源在全国具有较高的地位。第一,以长征文化为主题的红色旅游资源知名度高,1935年1月遵义会议的召开,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因此成为闻名中外的历史名城。目前,遵义红色旅游资源主要有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战斗遗址、红军山烈士陵园、乌江天险、四渡赤水的各个渡口等革命遗址。第二,长征文化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的水乳交融。无论是国酒茅台,还是赤水、乌江、娄山关、凤凰山、湄江山水和茶文化等遵义有名的景区景点,都印下了红军长征的足迹,都洒过红军的鲜血,都见证过当年红军的金戈铁马,浴血奋战。所以人们说,遵义绝大部分有名的风景区乃至遵义这座城市都系上了一条美丽的“红飘带”。 (二)劣势分析 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属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湖南丘陵地带过渡的东斜坡北段,地形地势十分险要。扼川黔渝交通要冲,为川黔渝门户,有铁路、公路呈南北向贯穿全市中部,虽然处于川黔铁路要道,但交通的通达性依然比较差,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省外游客需历经“长途跋涉”才能到达遵义,更由于目前遵义还没有民用机场,更加制约了长线游客来遵旅游,严重影响了遵义红色旅游的发展。同时,遵义经济比较落后,政府资金不到位,对旅游的投入不足,管理体制及管理的落后。住宿、通讯等旅游条件和设施比较落后,旅游人力资源比较缺乏都一定程度地阻碍了遵义红色旅游的发展。 (三)机遇分析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旅游业进入了稳定持续增长的阶段。有关研究报告曾明确指出,旅游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的第一大产业。据预测,到2020年,全球年接待人数和年均消费增长率将分别达到4.35%和6.1%,远远高于世界经济年均3%的增长率。可以预见,在世界范围内,旅游业是一个增长势头强劲的产业。近年,国家大力支持红色旅游的发展。遵义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十大红色旅游基地之一,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这些都给遵义红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机遇。遵义红色旅游的人数屡创新高,且有继续上升的趋势。国家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加大和特有的长征文化,这些都给遵义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优越的环境。 (四)威胁分析 1.同类行业竞争剧烈 遵义虽然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其区位条件、品牌知名度等方面的因素,受到全国其他红色旅游区的威胁,每个红色旅游区都有自己的资源竞争优势,特别是以上海为中心的“沪浙红色旅游区”和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京津冀红色旅游区”有高的区位优势,对遵义来说存在着巨大的威胁。与遵义相邻的湖南就

安徽省红色旅游资源分布特点及其开发战略 杜文清

安徽省红色旅游资源分布特点及其开发战略 作者杜文清 指导教师傅先兰 摘要:当前我国旅游事业发展势态良好,随着全国旅游事业的发展,特色旅游和专项旅游受到旅游者的青睐,多元化的旅游需求也日益增长。近年来,国内红色旅游悄然兴起并迅速升温,它是从有组织的革命传统教育演化而成的新型主题旅游,是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产物。安徽是革命老区之一,红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在国家提出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前背景下,开发安徽省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对推动安徽省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安徽省红色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分类,阐述了安徽省红色旅游开发的优势和问题,提出了安徽省红色旅游开发的构想。 关键字:红色旅游开发模式安徽省 Distribution of Red Tourism Resources in Anhui Province and Its Development Strategy Author Du Wenqing Supervisor Fu Xianlan Abstract:Current good momentum of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s the country's tourism development, tourism and special tourism by tourists of all ages, a wide range of growing travel demand page. In recent years, the rise of red tourism quietly and quickly heat up, it was from the organized revolutionary tradition evolved a new type of tourism products, the revolutionary tradition education and tourism industry product of the combination. Anhui is one of the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red tourism resources are very rich, this article by introducing an overview of Red Tourism Resources in Anhui Province, and its a classified,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to explain the advantages of Red Tourism Development in Anhui Provi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xisting issues discussed Anhui red tourism market overall objec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key source markets, the analysis of the mode of development of red tourism in Anhui Province, based on the proposed development of red Tourism Resources in Liaoning Province ideas. In the countr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ed tourism former context, the development of red tourism resources in Anhui Province, to create red tourism bran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Anhui Province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 words:Red Tourism Resources;Development model;AnHui 引言 中国的红色旅游实际上起源于20世纪60~70年代,是由早期瞻仰革命圣地演化而来。20世纪80 年代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而发展。可以说,红色旅游是在中国新的历史条件下伴随

光山县红色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做大做强红色旅游产业 光山是红色的土地、革命的摇篮,是大别山革命的重要发祥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落脚地,也是红25军长征的决策地。长期的革命斗争为我县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全县共有革命纪念地500多处,以革命旧址、遗迹为主体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00多处,国家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处。红色景区有:王大湾会议会址,邓颖超祖居,白雀园殉难烈士纪念地、徐畈革命旧址群,尤太忠、万海峰将军旧居,花山寨会议旧址,殷区起义纪念地,五虎岔羊战斗纪念馆,“决定中原突围”会议会址等。2010年河南省将我县邓颖超祖居推荐到全国二期红色景区名录之中。开发利用好光山红色文化资源,把现有的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既是弘扬民族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打造光山红色文化品牌,做大做强光山红色旅游服务于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光山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近年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旅游业,紧紧抓住“红色吸引人,绿色留住人,情景感染人”的旅游理念,围绕“千里跃进、红色摇篮”的红色品牌主题,准确定位红色旅游业的发展战略,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大力提升红色景区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积极拓宽红色旅游产业市场,加强红色景区旅游业服务管理,使光山红色旅游业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呈现出良性增长的发展态势。光山发展红色旅游业的思维超前,善于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接头续尾”完整展现红色文化

产生的历史进程,把红色旅游的文章做的很深、很细,实现了做大做精做旺红色旅游业的目的。特别是在国家实施红色旅游开发以来,我们抢抓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国家红色旅游项目,红色旅游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 (一)红色旅游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 在全县组织开展了多次红色旅游资源普查,掌握和澄清了全县红色旅游 资源的底子,为保护和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县共有革命纪念地500 多处,以革命旧址、遗迹为主体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00多处,国家和省级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处。筹资征收了徐畈革命旧址群房屋50余间,邓颖超 祖居房屋30余间,王大湾会议会址房屋150余间。 近几年,利用上级文物保护经费和多方筹集资金维修了王大湾会议会址、徐畈革命旧址群、邓颖超祖居、五虎岔羊战斗纪念馆、尤太忠、万海峰 将军旧居等,并征集了一大批革命文物,分别进行了陈列布展。红色旅游资 源得到了有效保护。 (二)争取了国家红色旅游政策和项目的支持 自2005年至今,县委、县政府及时抓住国家发展红色旅游这一有利时机,通过不懈努力将王大湾会议会址纳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家重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成为《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确定的12个重要红色旅游景区“千里跃进·将军故里”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争取到国家、省配套资金和老

信阳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

信阳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 信阳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主要包括: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首府路和航空路革命旧址,将军故里,商城县金刚台红军洞群等,罗山县铁铺乡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等。 具体景点参考: 商城县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城关东部。国道312、省道S216、信叶高速可达。陵园建于1979年,坐北面南,依山而建,占地面积近2.6万平方米,有两个展厅、纪念碑、长廊、骨灰堂、红军墓园等。纪念碑位于陵园中央,高21.7米,碑基为花岗石料石砌筑,四侧置仿古栏板。碑身正面镶刻集毛泽东手书体“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北面镌刻李先念亲笔题词:“缅怀先烈英雄遗迹,发扬革命光荣传统!”东面镌刻徐向前元帅题词:“为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而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西面镌刻李达将军题词:“革命英烈浩气长存!”。烈士纪念馆陈烈有在商城牺牲的54位著名烈士斗争事迹的图片、革命文物兼及豫东南苏区革命史。烈士骨灰堂存放有历次革命战争中牺牲的将士和志士仁人的骨灰,刘炳华、曹思明、陈明义等商城籍将军皆长眠于此。 何家冲红色旅游景区何家冲处于豫鄂两省交界的大别山区,西临信阳市35公里,南距武汉市130公里,北距郑州市340公里,有旅游公路与鸡公山相连,已经开通的京珠高速公路从何家冲周边穿过。何家冲属罗山县铁卜乡的一个行政村,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200人。景区东、北南三面环山,西距京珠高速公路灵山出口8.6公里,北距罗山县城40公里,与铁卜乡政府所在地相距2公里,与省级风景名胜区、信阳国家级鸡公山风景名胜区、鄂豫皖革命首府所在地——新县县城处在同一条旅游带。与何家冲相连的红色景点有红二十八军军部旧址——青篷、红二十五军彭新店战争旧址——龙池、李先念灵山会议旧址——灵山寺、莲塘。除此之外,何家冲还有苏维埃政府旧址、红二十五军长岭岗战斗旧址、将军石、红军洞等纪红色景点。何家冲有山场面积2.7万亩,耕地960亩,现有杉树3300亩,板栗6400亩,茶叶320亩,食用菌10万棒,其它用材林、薪炭林2万多亩,森林覆盖率达75%。何家冲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早在1926年,中国共产党在此建立了农民协会。1929年建立了赤卫队。1932年红四方面军从此西撤,红二十五军和鄂东北省委在此坚持斗争。1934年11月16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从何家冲出发长征。三年游击战争期间,何家冲作为红二十五军军部及医院驻地。抗日战争时期,何家冲成为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的组成部分。1996年,何家冲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确定为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和国家领导人徐向前、李先念、刘华清、程子华、郭述申、刘震等领导先后为何家冲亲笔题词。何家冲已成为重要的革命历史纪念地。 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群 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旧址位于县城首府路,占地1980平方米,前后有五进大院,七栋老式

桂北红色旅游资源及其评价

桂北红色旅游资源及其评价 杨华婷 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曾三次途经桂北地区。第一次是邓小平同志1931年1月率领红七军从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前往井冈山经过全州、灌阳两县境,并在全州进行了休整。第二次即肖克、王震率领红六军团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进入桂北,时在1934年9月2日,他们在9天时间内长驱210公里,历经灌阳、全州、资源三县。第三次是中央红军途经桂北,于1934年11月26日由永安关和雷口关进入桂北。红军在此进行了长征以来最激烈、也是最悲壮的战斗———湘江战役,而后翻越了著名的老山界,进军贵州。其间历时19天,途经灌阳、全州、兴安、资源、龙胜五县,在桂北行程达296公里。红军三次过境给桂北留下了许多著名的遗址、遗迹和遗物。 当然,最珍贵的还是倾注于其中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这些东西都是极为宝贵的红色旅游资源,值得用于旅游开发。 一、桂北各县红色旅游资源概况 1.灌阳县 文市、水车红军标语 位于文市镇田心村、水车乡夏云村境内。标语有宣传红军性质的,如“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红军是抗日的武装”等;有宣传抗日的,如“中国有力抗日,只有国民党卖国贼才说中国无力抗日”,“全国民众总动员为保卫中国而战”等。 文市红军亭 位于文市镇灌江上游东、西两岸,为清代晚期建筑。1934年9月及同年12

月,中国工农红军曾两次从此处通过。 新圩阻击战战场旧址 位于新圩乡枫树脚、杨柳井一带,此处为都庞岭山脉之一。1934年11月27日,中央军委命令红三军团第五师及军委炮兵、红六军十八团等先后在此阻击由恭城返回灌阳之敌,牺牲红军2000多名。红五师参谋长胡震、第十四团团长黄冕昌在此壮烈牺牲。 杨柳井红五师指挥部旧址 位于新圩乡杨柳井村旁公路边,1934年11月28日,红三军团第五师曾把指挥部设于此。 红军战地医院遗址 位于新圩乡下立湾村村前,为全村公用祠堂,1934年11月,新圩阻击战中受伤的红军曾在此接受救护。 红三军团司令部旧址 位于水车乡宾家桥村,名叫“九如堂”,现仍保存完整。 红七军司令部旧址 位于文市镇王道村,现仍保存完好。1931年1月5日凌晨,邓小平率领红七军驻于此。他们把王道村上下打扫得干干净净,并在驻地张贴布告,召开群众大会,号召群众起来闹革命。

东兴市旅游发展情况详解

东兴市旅游发展情况介绍 一、东兴概况 东兴市位于祖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端,与越南芒街市仅一河之隔,是我国与越南唯一海、陆相连的国家一类口岸城市。陆地边境线长27.8公里,海岸线长50公里,行政区域面积549平方公里,辖东兴、江平、马路三镇,有31个行政村、10个社区。2007年末总人口为116461人(不会流动人口),常住的流动人口有6万人左右。居民主要有汉、京、壮、瑶等民族,其中京族人口1.5万人,是我国唯一的京族聚居地。建市以来,我市积极开发市内游、境外游等旅游资源,逐步形成了“上山下海又出国”的特色旅游品牌。2007年,全市出入境人员达382万人次,共接待游客214.70万人次,增长16.92%,其中市内游客97.68万人次,增长23.21%;出境游客7.89万人次,增长12.55%;入境游客99万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3.54亿元,增长8.16%。 二、旅游资源状况.

东兴市面向北部湾,背靠十万大山,又与越南一河之隔,海洋文化、边境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的交织,,边、海、山、民族风情独具韵味,蕴藏着边境探秘、通江达海、金滩碧浪、红树金花、候鸟湿地、飞瀑幽谷、民俗民风等丰富的旅游资源。 京岛风景名胜区是东兴市久负盛名的滨海旅游胜地,其中的金滩久负盛名。金滩沙金黄、滩平长、浪柔、水净,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是天然优良的海滨浴场和海上运动场所。十万大山余脉造就了很多山谷溪流,红石谷便是其中之一。红石谷位于十万大山余脉。景区内群山环绕,绿树掩映,溪瀑跌宕起伏、四季长流,林茂谷幽,植物丰富,空气质量好,负氧离子含量高,气候舒适宜人,自然生态环境优良,是观光游憩、休闲度假、康体保健之理想旅游胜地。 沿海湿地是东兴最具竞争优势的旅游资源中。沿海红树林和滨海候鸟湿地便是代表。北仑河口国家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有红树林面积8100多亩,其中属东兴市辖区的有6100多亩。北仑河口国家自然保护区去年已成为国际重要湿地。东兴沿海红树林连接成片,是全国最大的连片红树林带。红树林将是海洋观光体验、旅游与资源保护教育的良好资源。京族三岛之一的巫头岛有座万鹤山,栖息着4万多只各类鹭鸟,是广西不可多得的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是广西沿海. 最好的一片滨海湿地。

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 为充分挖掘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意义 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感情,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爱国主义教育方式迫切需要改进和创新。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参观游览之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旅游传输给广大人民群众,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 果,给人们以知识的汲取、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从而更加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 (二)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党的十六大提出大力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其重要目的就是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遍布全国各地特别是革命老区的纪念馆、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把这些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对于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三)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革命老区大多位于偏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帮助老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任务。发展红色旅游,是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举措,可以将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特色产业,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带动商贸服务、交通电信、城乡建设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为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四)有利于培育发展旅游业新的增长点。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旅游消费支出逐年增长,对旅游内容和产品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旅游业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产品结构,更好地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精神文化需求。红色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旅游需求、促进旅游发展,增强旅游业发展后劲,开拓更广阔的旅游消费市场,具有积极作用。 二、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遵循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要求,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主要载体,进一步加强对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发挥旅游产业优势,将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通过政府组织引导、社会积极参与和市场有效运作,加强重点项目建设,改进和完善薄弱环节,全面提升红色旅游开发和管理水平,促进红色旅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之成为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手段和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把发展红色旅游同弘扬革命传统、培育民族精神相结合,同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同有效保护和利用革命文物相结合,同资源保护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同推动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结合,寓教育于旅游之中,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2、坚持因地制宜。要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和条件,实事求是地确定重点建设项目。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把

辽宁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辽宁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11-8-2信息来源:《企业经济》作者/ 王素珍[摘要] 近年来红色旅游发展迅猛,已成为当前国内旅游产品之一。辽宁省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是我们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辽宁省开发红色旅游优势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辽宁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构想。 [关键词] 辽宁省;红色旅游;旅游资源;开发战略 [基金项目]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辽宁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研究”(批准号:2005017)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王素珍,渤海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辽宁锦 州 121000) 一、辽宁省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优势与制约因素分析 (一)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有利条件 1.红色旅游景观类型多样,特色鲜明。辽宁省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特点鲜明,全省现有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0个,省级35个,市级179个。其中,已经开发利用的约50多处。这些红色旅游资源涵盖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社会主义建设四个时期的内容。其中“沈阳——锦州——葫芦岛——秦皇岛”线列入国家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中,抚顺平顶山惨案遗址纪念馆、抚顺战犯管理所旧址陈列、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大连关向应纪念馆、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锦州黑山阻击战景区、葫芦岛塔山阻击战纪念馆、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丹东鸭绿江断桥、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等10个景区列入国家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中,而且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部处在旅游功能比较完善的旅游城市中,已构成辽宁省红色旅游骨干体系,年接待游人规模在50万至100万人次之间,发展红色旅游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 2.区位交通优势。辽宁位于东北的南部,东北与吉林省接壤,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为邻,西南与河北省毗邻,以鸭绿江为界河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南濒浩瀚的渤海与黄海,是东北唯一一个既沿海又沿边的省份。辽宁是中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是东北地区通往关内的交通要道,也是东北地区和内蒙古通向世界、连接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门户和前沿地带。 辽宁拥有全国密度最高的铁路、四通八达的公路、通达世界的沿海港口和航空等各种运输网。全省交通以铁路为主,以省会沈阳为交通枢纽,呈放射状向东西南北延伸,是沟通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及关内的纽带和桥梁。铁路干线有京哈线、沈大线、沈吉线、锦承线、沈丹线等,还有不少铁路支线网络分布全省。公路交通在全国率先实现高速公路覆盖所有地市级城市,高速公路营运里程达1700多公里。高速公路以沈阳为中心建成了京沈、沈大、沈本、沈哈、沈抚等高速公路和沈阳过境高速公路。沈阳市成为我国拥有高速公路最长、环城高速公路标准最高的城市之一,

全国红色旅游景点

全国各地红色旅游景点 北京市 1、天安门广场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卢沟桥、宛平城 3、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4、李大钊烈士陵园 5、中国国家博物馆 6、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7、顺义区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 天津市 1、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2、平津战役纪念馆 3、盘山烈士陵园 河北省 1、石家庄市平山县西柏坡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 2、石家庄市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3、邯郸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涉县129师司令部旧址) 4、保定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阜平县城南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易县狼牙山风景区,安新县白洋淀景区,清苑县冉庄地道战遗址,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 5、唐山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丰润区潘家峪惨案纪念馆,乐亭县·李大钊故居和纪念馆) 6、邢台市邢台县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陈列馆 7、沧州市献县马本斋烈士纪念馆 8、承德市隆化市董存瑞烈士陵园及纪念馆

山西省 1、长治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武乡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王家峪八路军总部旧址,“百团大战”砖壁指挥部旧址,黎城县黄崖洞革命纪念地) 2、晋中市左权县麻田八路军前方总部旧址 3、大同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大同煤矿遇害矿工“万人坑”展览馆,灵丘县平型关战役遗址) 4、忻州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五台县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纪念馆,徐向前故居和纪念馆) 5、吕梁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文水县刘胡兰纪念馆,兴县“四八”烈士纪念馆,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 6、太原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山西省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太原解放纪念馆) 内蒙古自治区 1、呼和浩特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乌兰夫故居和纪念馆,武川县大青山抗日根据地旧址) 2、满州里市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教育基地 辽宁省 1、沈阳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2、抚顺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平顶山惨案遗址纪念馆,战犯管理所旧址) 3、丹东市抗美援朝纪念馆,鸭绿江断桥景区 4、锦州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辽沈战役纪念馆、黑山阻击战纪念馆) 5、葫芦岛市塔山阻击战纪念馆 6、大连市关向应故居纪念馆 吉林省 1、四平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四平战役纪念馆,四平战役革命烈士陵园,四平烈士纪念塔)

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开发

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开发 摘要:大别山横跨鄂豫皖三省,涉及6市39个县,其中心区域为鄂东北的黄安(今红安)、麻城、黄阪、孝感、黄冈、罗田、烯水、薪春、黄梅、广济,豫东南的商城、光山、罗山、固始、潢川、信阳,皖西的六安、霍山、霍邱、英山(今属湖北省)、舒城、潜山、太湖、宿松等20多个县市,行政区域面积10余万平方公里,该区处在亚热带向温带的过渡地带,是长江、淮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这里既是土地革命时期黄麻起义的所在地,也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诞生地,红一军、红十五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七军、红二十八军先后在此组建、重建或改编;既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的根据地,也是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揭开中原逐鹿之战大幕的目的地,是革命遗迹最多的地区,红色文化遗产有上千处。 关键词: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开发 大别山区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黄麻起义、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三年游击战争及千里跃进为主要内容的革命战争,为该地区遗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大别山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遍及30多个县,4万余平方公里,建立了27个县级政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有所建树,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迹、旧址、纪念建筑、革命文化以及他们所承载的革命精神,构成了一个红色旅游资源体系。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当地红色旅游资源的不断深入开发,基本形成了以湖北随州--孝感--红安--麻城--罗田、河南新县--商城--罗山--鸡公山风景名胜区--信阳市中心城区、安徽六安--金寨--霍山--岳西--太湖--天柱山--安庆为主要构架的红色旅游经典线路。概括大别山区红色旅游资源的特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特色一:资源内涵丰富多彩 大别山区红色旅游资源内涵丰富多彩,不仅是物质形态的红色旅游资源的聚集地,也是非物质形态的红色旅游资源的诞生地与发祥地。 首先,大别山区有着非常丰富的物质形态的红色旅游资源。从辛亥革命开始,厚重的革命历史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存。目前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六安市的金寨县、金安区、裕安区、霍山县和安庆市岳西县就有5个景区,分别是: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皖西烈士陵园、独山革命旧址群、红二十五军军政机构旧址、岳西县及金寨县红二十八军军部及重建旧址。信阳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也有5个,分别是: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首府路和航空路革命旧址、商城县金刚台红军洞群等、罗山县铁铺乡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黄冈市大别山红色旅游区(点)有:麻城市烈士陵园,红安县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罗田县胜利烈士陵园等。 其次,大别山区还具有丰富的非物质形态的红色旅游资源。这其中包括以“坚定的革命信念、顽强的战斗作风、高尚的思想品质、无私的奉献精神”为核心的伟大的大别山革命精神,也包括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产生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歌、民舞、民间

东兴基本情况介绍

东兴市基本情况介绍 一、东兴市发展历史 东兴建于明而盛于清,至今已有400 余年的历史,因其兴于北仑河东岸而得名。历史上,东兴一直为防城边陲的一个重镇。清乾隆四年(1739 年)属清防城司辖治,清光绪十四年设立防城县为防城县辖。辛亥革命后,属广东省防城县管辖,解放后,东兴的隶属关系和建置等级均几经变迁。1949 年12 月,东兴全境解放。解放初期,东兴镇随所属县多次划入广东省。1949 年10 月-1952 年3 月,隶属广东省。1950 年曾一度成立县级东兴市,1952 年改市为镇。1952 年3月-1955 年 5 月,隶属广西省。1955 年5 月-1965 年6 月,隶属广东省。1958 年5 月 1 日东兴、防城两县合并为东兴各族自治县,县治设在东兴镇,县名遂改称东兴各族自治县,东兴镇由此划入东兴公社。 1965 年6 月至今,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7 年7 月,防城各族自治县分为两个县:十万山僮族瑶族自治县和防城各族自治县。东兴隶属十万山僮族瑶族自治县,县城设于东兴。 1958 年5 月,十万山僮族瑶族自治县更名为东兴各族自治县。 1958 年12 月,防城、东兴两县合并为东兴各族自治县,县城设于东兴。 1978 年12 月,东兴各族自治县县城从东兴迁往防城,县名随之改为防城各族自治县。 1992 年,东兴开发区成立。同年,国务院批准东兴为沿边开放 二、东兴市行政区划及基本状况 东兴市主要居住有汉、京、壮、瑶等民族。东兴市地方语言以粤语为主,还有客家话、京语(越 南语)、壮语等。 三、自然环境概况 (一)区域位置 东兴市位于广西西南部,十万大山南麓,东、北和西北分别与防城港市防城区的江山乡、华石镇、那梭镇、那良镇相接,西面及南面均与越南芒街市隔北仑河相望,东南濒临北部湾,是我国西南既沿海、沿江又沿边的三沿城市。东兴市与越南芒街市隔河相望,两城的市中心相距不足 3 公里。目前通过中越友谊大桥联系,是中越边境上一对距离最近、城镇规模较大的边境城镇,是我国与东南亚地区尤其是越南经济贸易往来的重要的国家口岸之一。东兴市自有史以来一直是我国通向越南及东南亚的主要公路通道。从东兴经芒街到广宁省省会下龙市,即世界著名的鸿基煤产地170 公里,到越南北方重要的海港城市——海防市280公里。此外,东兴还可通过广西目前最大的港口——防 城港、小型港口珍珠港以及自身的小型港口竹山港、潭吉码头和京岛港直接和越南及东南亚地区各国通航联系。由东兴的竹山港到鸿基市仅有130 海里,到海防港也只有150 海里。 (三)地形地貌特征 东兴市地处十万大山山脉南沿,地势北高南低,根据地貌形态和成因,境内地貌主要可分为以 下 3 种类型: (1)构造剥蚀低山地貌分布在马路镇北部和西部,主要由志留系砂砾岩、泥质岩及千枚岩等岩层经风化剥蚀后形成的山地。 (2)丘陵地貌 分布在市境中部广大地区,海拔一般在100 米至500 米,为峰峦起伏和缓地土岭,切割深度一般不超过

河南省大别山红色旅游规划

河南省大别山红色旅游规划 项目名称:河南省大别山红色旅游规划 前言 信阳大别山革命老区是全国十大革命根据地之一,革命烽火始终在这里熊熊燃烧。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始,董必武、恽代英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信阳就播下了革命火种,立下卓越功勋;土地革命时期,豫东南革命根据地同鄂豫边、皖西两块红色区域连成鄂豫皖苏区,新县县城新集是鄂豫皖苏区的首府和苏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使当年的信阳老区成为全国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李先念在四望山开辟了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从这里举行的“中原突围”,震惊中外,由此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又揭开了全国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信阳,山水相伴,红绿相宜。信阳满眼是绿、遍地是红,信阳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有鄂豫皖红色核心,这里是大别山红色经典,这使信阳载入共和国的史册,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重大影响的红色老区。 信阳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资源特色明显。红色在这里尽染革命,红色在这里创造革命,红色在这里开设教育课堂,红色在这里闪射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红色启迪我们:走红军路,承先烈志,解百姓难,谋发展事。 规划背景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也要创新与发展。把红色革命文化资源融入旅游产业中,通过旅游的方式将娱乐和教育的功能结合起来,旅游和需求结合起来,从而产生了这种新的产品——红色旅游。 去年,国家发改委牵头正式出台《“红色旅游”景区建设规划》,国家适时提出“红色旅游”工程。国家旅游局在部署2005年工作时,将红色旅游列为六项任务之首,定为红色旅游年,并要求从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高度出发,大力推进红色旅游,

河南5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河南5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一、大别山红色圣地游 以信阳大别山区为中心,主要红色旅游景点有:(1)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博物馆、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首府路(鄂豫皖中央分局、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和航空路(鄂豫皖航空局)革命旧址等15个景点、将军故里系列(许世友将军故里、郑维山将军故里游览区、吴焕先烈士故居等)、革命圣迹、金兰山;(2)商城县:金刚台红军洞群、烈士陵园纪念馆;(3)光山县:花山寨会议旧址、白雀园殉难烈士纪念碑、徐畈革命旧址群、王震旧居、邓颖超祖居;(4)信阳四望山、尖山红色旅游景区、南湾湖风景区等。 线路主题形象是“苏区首府,将军故里”。 二、长征精神游 以罗山何家冲为起点,主要红色旅游景点有:罗山县何家冲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方城独树镇战斗纪念地、淅川荆紫关革命战斗纪念地、卢氏铁锁关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等。 线路主题形象是“艰苦卓绝、浴血长征”。 三、中原抗日故地游

以竹沟革命根据地为中心、主要红色旅游景点有: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中原局旧址、革命烈士陵园、杨靖宇烈士纪念馆、镇平县和夏邑县彭雪枫将军纪念馆、扶沟县吉鸿昌将军故里、巩义豫西先遣支队司令部旧址等。 线路主题形象是“抗日烽火,燎原中州”。 四、中原解放战争战地游 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为主线,主要红色旅游景点有:鹤壁石林会议旧址、清丰县单拐冀鲁豫军区旧址、台前县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纪念地、正阳雷岗激战纪念地,光山王大湾会议旧址、鲁山豫西革命纪念馆、宝丰县商酒务镇红色旅游景区等。 线路主题形象是“千里跃进,逐鹿中原”。 五、时代精神游 以红旗渠、太行创业精神系列景区和焦裕禄、史来贺、任长霞事迹等为内容,主要红色旅游景点有:红旗渠风景区、焦裕禄纪念园、史来贺纪念馆、新乡刘庄、郭亮洞、回龙洞、任长霞纪念馆等。 线路主题形象是“艰苦创业,时代先锋”。 河南省10家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驻马店市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信阳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

广西河池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思路

广西河池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思路 摘要 近年来,国内红色旅游悄然兴起并迅速升温,它是从有组织的革命传统教育演化而成的新型旅游产品,是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产物,红色旅游的兴起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客观需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红色旅游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红色旅游不仅迎合一部分旅游市场的特殊需求,丰富了旅游业,也给革命老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应该抓住红色旅游发展的良机,合理开发,充分利用和切实保护好红色旅游资源。 本文主要通过对广西河池“红色旅游”资源的介绍,分析了开发河池红色旅游资源的意义、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河池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思路 目录 摘要 一、红色旅游的相关概述 (一)红色旅游的兴起及发展概况 (二)红色旅游的概念 二、河池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优势概述 三、发展河池红色旅游资源的意义 四、河池红色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五、发展河池红色旅游的对策 正文 一、红色旅游的相关概述 1.红色旅游的兴起及发展概况 中国的红色旅游实际上起源于20世纪60~70年代文革期间红卫兵沿着革命先烈遗迹瞻仰革命圣地的热潮,虽然当时还不算严格意义上的旅游,却是红色旅游的萌芽,20世纪80 年代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而加速发展。可以说,红色旅游是在中国新的历史条件下伴随着有组织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开展而产生、形成的,并随着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推进而加速发展的新型旅游产品,它能较好地反映和体现旅游业的综合功能和积极作用,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 如今,红色旅游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热潮,成为旅游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并且红色旅游已逐步成为社会影响广、市场需求大的旅游新亮点,与西部大开发战略、关注老区发展、关注“三农”问题等重大政策问题形成互动格局。红色旅游发展已纳入全国旅游发展大格局。国家旅游局已经提出了全面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大力构建“红色旅游”体系的总体构想,计划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开发建设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重点打造100个左右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与此同时,也由于红色旅游教育功能的特殊性,并有具有寓教于乐、寓教于游、价格适应的特点,对其开发研究也已悄然兴起。 如江西省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初见成效:中共革命圣地井冈山,红色旅游产业对当地财政的贡献率超过35%。还有上饶、萍乡、瑞金、庐山东西南北相呼应的“红色旅游资

防城港简介

建市历史 防城港(英文名:Fangchenggang) 地区: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 辖区:港口区、防城区、上思县和东兴市 防城港市就其历史沿革而言,是从防城、上思两县演变而来的。防城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防城的先民就已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先秦时期,这一带属于百越之地,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归秦置之象郡所辖;汉为合浦郡地,三国至晋仍属于合浦郡地(三国期间为吴国辖地);南朝宋、齐时为宋寿县地,属交州管辖,梁、陈时为这宋京郡安京县地,属安州管辖;隋、唐时为钦州辖地。宋时仍隶属钦州管辖,并开始有“防城”之称。元、明、清时隶属钦州或廉州;至清朝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划出钦州西部设置防城县,隶属广东省。民国时期至解放初,仍属广东省辖。防城县1951年至1955年6月划属广西,1955年7月至1965年7月复归广东,其间,1957年将防城县划分为十万大山僮族瑶族自治县、防城县;195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十万大山僮族瑶族自治县更名东兴各族自治县,1958年12月,防城县、东兴各族自治县合并后,称东兴各族自治县,县城设在东兴镇。1965 年8月,东兴各族自治县又划归广西壮族自区。1978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县城从东兴镇迁到防城镇,县名改为防城各族自治县。1984年国务院批准防城港区与北海市等一起列为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1985年3月,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设立地级编制的防城港区,直接由自治区领导。上思县历史悠久,至少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活动。秦以前,上思属百越之地;秦时属象郡;西汉时属于合浦郡;东汉至三国属郁林、合浦二郡地;晋时属晋兴郡地;隋时曾一度置镇守,不久复属郁林郡地。到了天宝元年初在今上思境内东北部设上思州,“上思”的名称从此使用......解放后,仍称为上思县,1950年属南宁专区,1951年属龙州专区,1952年7月划属钦州专区,1953年12月又从钦州专区划给了桂西壮族自治州的邕宁专区,1958年12月,归属南宁专区,1965年8月至1993年4月属钦州地区。1993年5月2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防城各族自治县和防城港区,设立防城港市(地级),以原防城各族自治县和防城港区的行政区域为防城港市的行政区域,将钦州地区的上思县划归防城港市领导。防城港市辖防城、港口两个区和上思县。同时,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原东兴经济开发区(现为县级市)划归防城港市领导,按处级建制管理。 [编辑本段]市情简介 现在的防城港市辖港口区、防城区、上思县和东兴市。面积6181平方公里,2009年总人口85万,居住着汉、壮、瑶、京等民族。全市大陆海岸线584公里,陆路边境线230多公里。拥有防城港、东兴、江山、企沙等国家一类口岸。 防城港市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的最西南端,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区位优势十分突出。沿海,为西南诸省市走向东南亚和世界各地提供了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沿边,既可与越南进行边贸和经济技术合作,又为我国商品进入东南亚市场提供了便捷的陆路门户。这种独特的区位优势,决定了防城港市在大西南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格局中居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防城港市拥有大小港口20多个。其中深水良港防城港是全国12个枢纽港之一,现已成为联结大西南和东南亚的枢纽,是大西南出海通道的主要出海口。 防城港市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林业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等。特别是旅游资源尤为丰富,旅游景点众多而且独具特色,发展海滨旅游、森林旅游、跨国旅游、民族风情旅游的前景非常广阔。近年来,前来防城港市观光旅游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