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分类及代码

职业分类及代码

职业分类及代码
职业分类及代码

调查涉及的职业分类及其代码

职业分类与代码表

职业分类与代码表 本次调查职业编码采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所使用的职业分类与代码表。本职业分类采 用三位代码。第一位表示大类;第二位表示中类;第三位表示小类。大类和中类之间用短线“-”隔开,以示区别。第一类用0 表示;第二大类用1/2 表示,占1、2 两个数字;第六大类用6/7/8/9 表示,占用6、7、8、9 四个数字;第八大类直接用999 表示;其余各大类均占用一个数字。 代码分类名称 大类0 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 0-1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党组织负责人 0-10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党组织负责人 0-2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0-21 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0-22 人民政协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0-23 人民法院负责人 0-24 人民检察院负责人 0-25 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0-29 其他国家机关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0-3 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0-31 民主党派负责人 0-32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0-33 群众自治组织负责人 0-39 其他社会团体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0-4 事业单位负责人 0-41 教育教学单位负责人 0-42 卫生单位负责人 0-43 科研单位负责人 0-49 其他事业单位负责人 0-5 企业负责人 0-50 企业负责人 大类1/2 专业技术人员 1-1/1-2 科学研究人员 1-11 哲学研究人员 1-12 经济学研究人员 1-13 法学研究人员 1-14 社会学研究人员 1-15 教育科学研究人员 1-16 文学、艺术研究人员 224 代码分类名称 1-17 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人员1-18 历史学研究人员 1-19 管理科学研究人员 1-21 数学研究人员 1-22 物理学研究人员 1-23 化学研究人员 1-24 天文学研究人员 1-25 地球科学研究人员 1-26 生物科学研究人员 1-27 农业科学研究人员 1-28 医学研究人员 1-29 其他科学研究人员 1-3/1-4/1-5/1-6 工程技术人员1-31 地质勘探工程技术人员 1-32 测绘工程技术人员 1-33 矿山工程技术人员 1-34 石油工程技术人员 1-35 冶金工程技术人员 1-36 化工工程技术人员 1-37 机械工程技术人员 1-38 兵器工程技术人员工 1-39 航空工程技术人员 1-41 航天工程技术人员 1-42 电子工程技术人员 1-43 通信工程技术人员 1-44 计算机与应用工程技术人员1-45 电气工程技术人员 1-46 电力工程技术人员 1-47 邮政工程技术人员 1-48 广播电影电视工程技术人员1-49 交通工程技术人员 1-51 民用航空工程技术人员 1-52 铁路工程技术人员 1-53 建筑工程技术人员 1-54 建材工程技术人员

职业分类与代码

职业分类与代码国务院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目次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 职业分类原则 (1) 4 职业分类及编码方法 (1) 5 使用说明 (1) 6 职业分类与代码及说明 (2) 表1 职业分类与代码表 (2) 表2 职业分类与代码说明 (14) 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职业分类与代码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我国职业的分类结构、类别、代码及说明。 本标准适用于按职业分类的各种普查、调查统计及行政管理和国内外信息交流等。 2 术语和定义 2.1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职业occupation 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性工作的类别。 3职业分类原则 3.1按从业人口本人所从事工作性质的同一性进行分类。 4职业分类及编码方法 4.1职业分类 划分为大类、中类、小类三层。其中大类8个,中类65个,小类410个。 8个大类的排列顺序及名称如下: 第一大类: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 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大类: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第四大类;商业、服务业人员 第五大类: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 第六大类: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第七大类:军人(人口普查不涉及) 第八大类: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 4.2 代码结构 第一位表示大类;第二位表示中类;第三位表示小类。大类和中类之间用短线“-”隔开,以示区别。 4.3编码方法 第一大类用O表示;第二大类用1/2表示,占1、2两个数字;第六大类用6/7/8/9表示,占用6、7、8、9四个数字;第八大类用999表示;其余各大类均占用一个数字。 5 使用说明 5.1 同时从事一种以上职业的人员,以劳动时间较长的为其职业;如不能确定时间长短者,以经济收入较多的为其职业。在同一工作场所,从事一种以上职业的人员,以其技术性较高的工作为职业。 5.2 学徒工应按其所学习和从事的工作种类进行划分。 5.3 具有各类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同时担任行政负责人的,按行政职务归类。 1

职业分类与代码表

. 职业分类与代码表 本次调查职业编码采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所使用的职业分类与代码表。本职业分类采 用三位代码。第一位表示大类;第二位表示中类;第三位表示小类。大类和中类之间用短线“-”隔开,以示区别。第一类用0 表示;第二大类用1/2 表示,占1、2 两个数字;第六大类用6/7/8/9 表示,占用6、7、8、9 四个数字;第八大类直接用999 表示;其余各大类均占用一个数字。 代码分类名称 大类0 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 0-1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党组织负责人 0-10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党组织负责人 0-2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0-21 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0-22 人民政协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0-23 人民法院负责人 0-24 人民检察院负责人 0-25 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0-29 其他国家机关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0-3 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0-31 民主党派负责人 0-32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0-33 群众自治组织负责人 0-39 其他社会团体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0-4 事业单位负责人 0-41 教育教学单位负责人 0-42 卫生单位负责人 0-43 科研单位负责人 0-49 其他事业单位负责人 0-5 企业负责人 0-50 企业负责人 大类1/2 专业技术人员 1-1/1-2 科学研究人员 1-11 哲学研究人员 1-12 经济学研究人员 1-13 法学研究人员 1-14 社会学研究人员 1-15 教育科学研究人员 1-16 文学、艺术研究人员 224 代码分类名称 1-17 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人员1-18 历史学研究人员 1-19 管理科学研究人员 1-21 数学研究人员 1-22 物理学研究人员 1-23 化学研究人员 1-24 天文学研究人员 1-25 地球科学研究人员 1-26 生物科学研究人员 1-27 农业科学研究人员 1-28 医学研究人员 1-29 其他科学研究人员 1-3/1-4/1-5/1-6 工程技术人员1-31 地质勘探工程技术人员 1-32 测绘工程技术人员 1-33 矿山工程技术人员 1-34 石油工程技术人员 1-35 冶金工程技术人员 1-36 化工工程技术人员 1-37 机械工程技术人员 1-38 兵器工程技术人员工 1-39 航空工程技术人员 1-41 航天工程技术人员 1-42 电子工程技术人员 1-43 通信工程技术人员 1-44 计算机与应用工程技术人员1-45 电气工程技术人员 1-46 电力工程技术人员 1-47 邮政工程技术人员 1-48 广播电影电视工程技术人员1-49 交通工程技术人员 1-51 民用航空工程技术人员 1-52 铁路工程技术人员 1-53 建筑工程技术人员 1-54 建材工程技术人员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表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表 A 农、林、牧、渔业 01农业 011谷物及其他作物的种植 012蔬菜、园艺作物的种植 013水果、坚果、饮料和香料作物的种植014中药材的种植 02林业 021林木的培育和种植 022木材和竹材的采运 023林产品的采集 03畜牧业 031牲畜的饲养 032猪的饲养 033家禽的饲养 034狩猎和捕捉动物 039其他畜牧业 04渔业 041海洋渔业 042内陆渔业 05农、林、牧、渔服务业 051农业服务业 052林业服务业 053畜牧服务业 054渔业服务业 B 采矿业 06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061烟煤和无烟煤的开采洗选 062褐煤的开采洗选 069其他煤炭采选 0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071天然原油和天然气开采 079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有关的服务活动 08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081铁矿采选 089其他黑色金属矿采选 09有色金属矿采选业091常用有色金属矿采选 092贵金属矿采选 093稀有稀土金属矿采选 10非金属矿采选业 101土砂石开采 102化学矿采选 103采盐 109石棉及其他非金属矿采选11其他采矿业 110其他采矿业 12煤炭洗选业 121烟煤和无烟煤的洗选 122褐煤的洗选 123其他煤炭洗选 C 制造业 13农副食品加工业 131谷物磨制 132饲料加工 133植物油加工 134制糖 135屠宰及肉类加工 136水产品加工 137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139其他农副食品加工 14食品制造业 141焙烤食品制造 142糖果、巧克力及蜜饯制造143方便食品制造 144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 145罐头制造 146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149其他食品制造 15饮料制造业 151酒精制造 152酒的制造 153软饮料制造 154精制茶加工

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

学科分类与代码 共设5个门类、58个一级学科、573个二级学科、近6000个三级学科。 学科分类代码是基于一定原则对现实科学体系按其内在联系加以归类并以符合逻辑的排列形式表述出来且赋予代码的一种学科。《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是科学发展、教育、科技统计、学科建设等方面工作的一个重要依据。鉴于学科分类在科学发展中所具有的特殊地位,联合国、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际组织与世界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学科分类体系标准化工作,纷纷制定相应的学科分类与代码标准。 《学科分类与代码》使用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GB/T13745-92。 Classification and code disciplines。 1.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学科的分类与代码。 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宏观管理和科技统计。 本标准的分类对象是学科,不同于专业和行业,不能代替文献、情报、图书分类及学术上的各种观点。 3. 相关术语: 3.1 学科: 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 3.2 学科群: 学科群是具有某一共同属性的一组学科。每个学科群包含了若干个分支学科。 4. 分类原则: 4.1 科学性原则: 根据学科研究对象的客观的、本质的属性和主要特征及其之间的相关联系,划分不同的从属关系和并列次序,组成一个有序的学科分类体系。 4.2 实用性原则: 对学科进行分类和编码,直接为科技政策和科技发展规划,以及科研经费、科技人才、科研项目、科技成果统计和管理服务。 4.3 简明性原则: 对学科层次的划分和组合,力求简单明了。 4.4 兼容性原则: 考虑国内传统分类体系的继承性和实际使用的延续性,并注意提高国际可比性。 4.5 扩延性原则: 根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具有高度动态性特征,应为萌芽中的新兴学科留有余地,以便在分类体系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得到扩充和延续。 4.6 唯一性原则: 在标准体系中,一个学科只能用一个名称、一个代码。 5. 分类依据: 本标准依据学科研究对象,研究特征、研究方法,学科的派生来源,研究目的、目标等五方面进行划分。 6.编制原则: 6.1 本标准所列学科应具备其理论体系和专门方法的形成;有关科学家群体的出现;有关研究机构和教学单位以及学术团体的建立并展开有效的活动;有关专著和出版物的问世等条件。

最新企业所属行业类别、分类及行业代码查询表

企业所属行业类别、分类及行业代码查询表 核心提示:国民经济行业类别、如何分类以及各行业代码查询: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 代码(GB/4754-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A农、林、牧、渔业;B采矿业;C制 造业;D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E建筑业;F批发和零售业;G交 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H住宿和餐饮业;I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J 金融业;K房地产业;L租赁和商务服务业;M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N水利、 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O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P教育;Q卫生和社会 工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查询表 A农、林、牧、渔业企业所属行业分类表所属行业类别、分类及行业代码查询表发布日期:2014-10-31浏 行业代码行业名称详细说明 01农业 0111谷物的种植;0112薯类的种植;0113油料的种植;0114豆类011谷物及其他作物的种植的种植;0115棉花的种植;0116麻类的种植;0117糖料的种植;0118 烟草的种植;0119其他作物的种植 012蔬菜、园艺作物的种植0121蔬菜的种植;0122花卉的种植;0123其他园艺作物的种植 013 水果、坚果、饮料和 香料 作物的种植 0131水果、坚果的种植;0132茶及其他饮料作物的种植; 0133香 料作物的种植 014中药材的种植 02林业 021林木的培育和种植0211育种和育苗;0212造林;0213林木的抚育和管理、022木材和竹材的采运0221木材的采运;0222竹材的采运 023林产品的采集 03畜牧业 031牲畜的饲养 032猪的饲养 033家禽的饲养 034狩猎和捕捉动物 039其他畜牧业 04渔业 041海洋渔业0411海水养殖;0412海洋捕捞 042内陆渔业0421内陆养殖;0422内陆捕捞 05农、林、牧、渔服务业 .

职业分类与代码表

。 职业分类与代码表 本次调查职业编码采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所使用的职业分类与代码表。本职业分类采 用三位代码。第一位表示大类;第二位表示中类;第三位表示小类。大类和中类之间用短线“-”隔开,以示区别。第一类用0 表示;第二大类用1/2 表示,占1、2 两个数字;第六大类用6/7/8/9 表示,占用6、7、8、9 四个数字;第八大类直接用999 表示;其余各大类均 占用一个数字。 代码分类名称 大类0 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 0-1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党组织负责人 0-10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党组织负责人 0-2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0-21 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0-22 人民政协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0-23 人民法院负责人 0-24 人民检察院负责人 0-25 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0-29 其他国家机关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0-3 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0-31 民主党派负责人 0-32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0-33 群众自治组织负责人 0-39 其他社会团体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0-4 事业单位负责人 0-41 教育教学单位负责人 0-42 卫生单位负责人 0-43 科研单位负责人 0-49 其他事业单位负责人 0-5 企业负责人 0-50 企业负责人 大类1/2 专业技术人员 1-1/1-2 科学研究人员 1-11 哲学研究人员 1-12 经济学研究人员 1-13 法学研究人员 1-14 社会学研究人员 1-15 教育科学研究人员 1-16 文学、艺术研究人员224 代码分类名称 1-17 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人员1-18 历史学研究人员 1-19 管理科学研究人员 1-21 数学研究人员 1-22 物理学研究人员 1-23 化学研究人员 1-24 天文学研究人员 1-25 地球科学研究人员 1-26 生物科学研究人员 1-27 农业科学研究人员 1-28 医学研究人员 1-29 其他科学研究人员 1-3/1-4/1-5/1-6 工程技术人员1-31 地质勘探工程技术人员 1-32 测绘工程技术人员 1-33 矿山工程技术人员 1-34 石油工程技术人员 1-35 冶金工程技术人员 1-36 化工工程技术人员 1-37 机械工程技术人员 1-38 兵器工程技术人员工 1-39 航空工程技术人员 1-41 航天工程技术人员 1-42 电子工程技术人员 1-43 通信工程技术人员 1-44 计算机与应用工程技术人员1-45 电气工程技术人员 1-46 电力工程技术人员 1-47 邮政工程技术人员 1-48 广播电影电视工程技术人员1-49 交通工程技术人员 1-51 民用航空工程技术人员 1-52 铁路工程技术人员

职业分类与代码(电子版)

职业分类与代码 仅供全国1%人口抽样2011年-2014年劳动力调查用 龙沙区统计局整理 2012年10月22日

职业分类与代码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我国职业的分类结构、类别和代码,并附有相应说明。 本标准适用于按职业分类的各种普查、调查统计以及行政管理和国内外信息交流等。 2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职业0ccupation 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性工作的类别。 3职业分类的原则 职业分类是按从业人口本人所从事工作性质的同一性进行分类。 4职业分类的结构及其代码 4.1全国职业分类划分为大类、中类、小类三层。其中大类8个,中类65个,小类410个。 8个大类的排列顺序及名称如下: 第一大类: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 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大类: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第四大类:商业、服务业人员 第五大类: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 第六大类: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第七大类:军人(05年全国1%人ISl抽样调查不用) 第八大类: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 4.2本职业分类采用三位代码。第一位表示大类;第二位表示中类;第三位表示小类。大类和中类之间用短线“一”隔开,以示区别。第一大类用0表示;第二大类用l/2表示,占l、2两个数字;第六大类用6/7/8/9表示,占用6、7、8、9四个数字;第八大类直接用90表示;其余各大类均占用一个数字。 5使用本职业分类的几点说明 5.1 同时从事一种以上职业的人员,以劳动时间较长的为其职业;如不能确定时间长短者,以经济收入较多的为其职业。在同一工作场所,从事一种以上职业的人员。以其技术性较高的工作为职业。 5.2学徒工应按其所学习和从事的工作种类进行划分。 5.3具有各类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同时担任行政负责人的,按行政职务归类。 5.4对同时担任党和行政职务的领导干部,按主要职务归类。 6职业分类与代码及说明 表1:职业分类与代码表 表2:职业分类与代码说明

新版行业分类及代码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 (科技统计用) 国民经济行业代码(GB/T 4754—2002 ) A 农、林、牧、渔业 01 农业 011 谷物及其他作物的种植 0111 谷物的种植 0112 薯类的种植 0113 油料的种植 0114 豆类的种植 0115 棉花的种植 0116 麻类的种植 0117 糖料的种植 0118 烟草的种植 0119 其他作物的种植 012 蔬菜、园艺作物的种植 0121 蔬菜的种植 0122 花卉的种植 0123 其他园艺作物的种植 013 水果、坚果、饮料和香料作物的种植0131 水果、坚果的种植 0132 茶及其他饮料作物的种植 0133 香料作物的种植 0140 中药材的种植 02 林业 021 林木的培育和种植 0211 育种和育苗 0212 造林 0213 林木的抚育和管理 022 木材和竹材的采运 0221 木材的采运 0222 竹材的采运 0230 林产品的采集 03 畜牧业 0310 牲畜的饲养 0320 猪的饲养 0330 家禽的饲养 0340 狩猎和捕捉动物0390 其他畜牧业 04 渔业 041 海洋渔业 0411 海水养殖 0412 海洋捕捞 042 内陆渔业 0421 内陆养殖 0422 内陆捕捞 05 农、林、牧、渔服务业 051 农业服务业 0511 灌溉服务 0512 农产品初加工服务 0519 其他农业服务 0520 林业服务业 053 畜牧服务业 0531 兽医服务 0539 其他畜牧服务 0540 渔业服务业 B 采矿业 06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0610 烟煤和无烟煤的开采洗选 0620 褐煤的开采洗选 0690 其他煤炭采选 07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0710 天然原油和天然气开采 0790 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有关的服务活动08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0810 铁矿采选 0890 其他黑色金属矿采选 09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091 常用有色金属矿采选 0911 铜矿采选 0912 铅锌矿采选 0913 镍钴矿采选 0914 锡矿采选 0915 锑矿采选 0916 铝矿采选 0917 镁矿采选 0919 其他常用有色金属矿采选 092 贵金属矿采选 0921 金矿采选 0922 银矿采选 0929 其他贵金属矿采选 093 稀有稀土金属矿采选

专业分类号及学科代码对照表

学科代码: 学科代码学科名称学科代码学科名称0101 哲学类0801 地矿类0201 经济学类0802 材料类0301 法学类0803 机械类0501 中国语言文学类0804 仪器仪表类0502 外国语言文学类0805 能源动力类 0503 新闻传播学类 0806 电气工程及信息类(包括电子信息工程、通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504 艺术类(包括艺术设计类) 0702 物理学类 0703 化学类0807 土建类 0704 生物科学类0808 水利类 0705 天文学类0809 测绘类 0706 地质学类0810 环境与安全类 0707 地理科学类0811 化工与制药类 0708 地球物理学类0812 交通运输类 0709 大气科学类(包括气象学)0813 海洋工程类 0710 海洋科学类0814 轻工纺织与食品类0711 理论力学类0815 航空航天类 0712 电子信息科学类0816 武器类 0713 材料科学类0817 工程力学类 0714 环境科学类0818 生物工程类 0715 心理学类0819 农业工程类 0820 林业工程类 1101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0901 植物生产类(农学类)1102 工商管理类0902 草木科学类 1103 公共管理类0903 森林资源类 1104 农业经济管理类0904 环境生态类 1105 图书档案学类0905 动物生产类 0906 动物医学类 0907 水产类 专业分类号与专业名称见下页:

专业分类号 专业分类号专业名称专业分类号专业名称 0 无050204 法语 010100 哲学类050207 日语 010101 哲学050237 意大利语010102 逻辑学050300 新闻传播学类010103 宗教学050301 新闻学 020000 学科门类:经济学050302 广播电视新闻学020100 经济学类050303 广告学 020101 经济学050304 编辑出版学020102 国际经济与贸易050400 艺术类 020103 财政学050404 绘画 020104 金融学050406 美术学 030000 学科门类:法学050407 艺术设计学030100 法学类050408 艺术设计030101 法学050411 戏剧学 030200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050414 戏剧影视文学030300 社会学类050415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030301 社会学050416 摄影 030302 社会工作050417 录音艺术030400 政治学类050418 动画 030401 政治学与行政学050419 播音与主持艺术030402 国际政治050420 广播电视编导030403 外交学060000 学科门类:历史学030404 思想政治教育060100 历史学类040000 学科门类:教育学060101 历史学 040100 教育学类060102 世界历史040101 教育学070000 学科门类:理学040102 学前教育070100 数学类 040103 特殊教育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040104 教育技术学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040200 体育学类070200 物理学类050000 学科门类:文学070201 物理学 050100 中国语言文学类070202 应用物理学050101 汉语言文学070300 化学类 050102 汉语言070301 化学 050103 对外汉语070302 应用化学050104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070400 生物学类050105 古典文献070401 生物科学050200 外国语言文学类070402 生物技术050201 英语070600 地质学类050202 俄语070601 地质学 050203 德语070602 地球化学

职业分类与代码表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职业分类与代码表 本次调查职业编码采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所使用的职业分类与代码表。本职业分类采 用三位代码。第一位表示大类;第二位表示中类;第三位表示小类。大类和中类之间用短线“-”隔开,以示区别。第一类用0 表示;第二大类用1/2 表示,占1、2 两个数字;第六大类用6/7/8/9 表示,占用6、7、8、9 四个数字;第八大类直接用999 表示;其余各大类均占用一个数字。 代码分类名称 大类0 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 0-1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党组织负责人 0-10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党组织负责人 0-2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0-21 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0-22 人民政协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0-23 人民法院负责人 0-24 人民检察院负责人 0-25 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0-29 其他国家机关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0-3 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0-31 民主党派负责人 0-32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0-33 群众自治组织负责人 0-39 其他社会团体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0-4 事业单位负责人 0-41 教育教学单位负责人 0-42 卫生单位负责人 0-43 科研单位负责人 0-49 其他事业单位负责人 0-5 企业负责人 0-50 企业负责人 大类1/2 专业技术人员 1-1/1-2 科学研究人员 1-11 哲学研究人员 1-12 经济学研究人员 1-13 法学研究人员 1-14 社会学研究人员1-15 教育科学研究人员 1-16 文学、艺术研究人员 224 代码分类名称 1-17 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人员1-18 历史学研究人员 1-19 管理科学研究人员 1-21 数学研究人员 1-22 物理学研究人员 1-23 化学研究人员 1-24 天文学研究人员 1-25 地球科学研究人员 1-26 生物科学研究人员 1-27 农业科学研究人员 1-28 医学研究人员 1-29 其他科学研究人员 1-3/1-4/1-5/1-6 工程技术人员1-31 地质勘探工程技术人员 1-32 测绘工程技术人员 1-33 矿山工程技术人员 1-34 石油工程技术人员 1-35 冶金工程技术人员 1-36 化工工程技术人员 1-37 机械工程技术人员 1-38 兵器工程技术人员工 1-39 航空工程技术人员 1-41 航天工程技术人员 1-42 电子工程技术人员 1-43 通信工程技术人员 1-44 计算机与应用工程技术人员1-45 电气工程技术人员 1-46 电力工程技术人员 1-47 邮政工程技术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职业分类与代码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我国职业的分类结构、类别、代码及说明。 本标准适用于按职业分类的各种普查、调查统计及行政管理和国内外信息交流等。 2 术语和定义 2.1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职业occupation 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性工作的类别。 3职业分类原则 3.1按从业人口本人所从事工作性质的同一性进行分类。 4职业分类及编码方法 4.1职业分类 划分为大类、中类、小类三层。其中大类8个,中类65个,小类410个。 8个大类的排列顺序及名称如下: 第一大类: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 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大类: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第四大类;商业、服务业人员 第五大类: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 第六大类: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第七大类:军人(人口普查不涉及) 第八大类: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 4.2 代码结构 第一位表示大类;第二位表示中类;第三位表示小类。大类和中类之间用短线“-”隔开,以示区别。 4.3编码方法 第一大类用O表示;第二大类用1/2表示,占1、2两个数字;第六大类用6/7/8/9表示,占用6、7、8、9四个数字;第八大类用999表示;其余各大类均占用一个数字。 5 使用说明 5.1 同时从事一种以上职业的人员,以劳动时间较长的为其职业;如不能确定时间长短者,以经济收入较多的为其职业。在同一工作场所,从事一种以上职业的人员,以其技术性较高的工作为职业。 5.2 学徒工应按其所学习和从事的工作种类进行划分。

5.3 具有各类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同时担任行政负责人的,按行政职务归类。 5.4 对同时担任党和行政职务的领导干部,按主要职务归类。 6 职业分类与代码及说明 表1:职业分类与代码表 表2:职业分类与代码说明

职业分类与代码表

职业分类与代码表(GB/T 656-2015)

61099 其他石油加工和炼焦、媒化工生产人员61507 石墨及炭素制品生产人员 61100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人员61508 高岭土、珍珠岩等非金属矿物加工人员61101 化工产品生产通用工艺人员61599 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人员 61102 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人员61600 采矿人员 61103 化学肥料生产人员61601 矿物采选人员 61104 农药生产人员61602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与储运人员 61105 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人员61603 采盐人员 61106 合成树脂生产人员61699 其他采矿人员 61107 合成橡胶生产人员61700 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人员 61108 专用化学产品生产人员61701 炼铁人员 61109 火工品制造、保管、爆破及焰火产品制造人员61702 炼钢人员 61110 日用化学品生产人员61703 铸铁管人员 61199 其他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人员61704 铁合金冶炼人员 61200 医药制造人员61705 重有色金属冶炼人员 61201 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人员61706 轻有色金属冶炼人员 61202 中药饮片加工人员61707 稀贵金属冶炼人员 61203 药品制剂人员61708 半导体材料制备人员 61204 兽用药品制造人员61709 金属轧制人员 61205 生物药品制造人员61710 硬质合金生产人员 61299 其他医药制造人员61799 其他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人员 61300 化学纤维制造人员61800 机械制造基础加工人员 61301 化学纤维原料制造人员61801 机械冷加工人员 61302 化学纤维纺丝及后处理人员61802 机械热加工人员 61399 其他化学纤维制造人员61803 机械表面处理加工人员 61400 橡胶和塑料制品制造人员61804 工装工具制造加工人员 61401 橡胶制品生产人员61899 其他机械制造基础加工人员 61402 塑料制品加工人员61900 金属制品制造人员 61499 其他橡胶和塑料制品制造人员61901 五金制品制作装配人员 61500 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人员61999 其他金属制品制造人员 61003 煤化工生产人员62000 通用设备制造人员 62001 通用基础件装配制造人员61600 采矿人员 62002 锅炉及原动设备制造人员62500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人员 62003 金属加工机械制造人员62501 电子元件制造人员 62004 物料搬运设备制造人员62502 电子器件制造人员 62005 泵、压缩机、阀门及类似机械制造人员62503 计算机制造人员 62006 烘炉、水处理、衡器装等设备制造人员62504 电子设备装配调试人员 62007 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人员62599 其他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人员62099 其他通用设备制造人员62600 仪器仪表制造人员 62100 专用设备制造人员62601 仪器仪表装配人员 62101 采矿、建筑专用设备制造人员62699 其他仪器仪表制造人员 62102 印刷生产专用设备制造人员62700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人员 62103 纺织服装和皮革加工专用设备制造人员62701 废料和碎屑加工处理人员 62104 电子专用设备装配调试人员62799 其他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人员 62105 农业机械制造人员62800 电力、热力、气体、水生产和输配人员

职业分类与代码

中国职业分类与代码 创业论坛 2009-07-13 21:43 阅读175 评论2 字号:大中小 大类: 0-1: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2: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 3: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4:商业工作人员 5:服务性工作人员 6:农、林、牧、渔劳动者 7-9:生产工人、运输工人和有关人员 说明: 本职业分类采用三位阿拉伯数字代码,第一位数表示大类,第二位数表示中类,第三位数表示小类。 第一大类占用0和1两个数字,第七大类用7/8/9,占用7、8、9三个数字;第十大类用罗马字符“X”表示,其余各大类均占用一个数字。 代码分类名称 大类0/1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01/02 科学研究员 011 哲学研究人员 012 社会学研究人员 013 经济学研究人员 014 法学研究人员 015 教育学研究人员 016 文学、艺术研究人员 017 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人员 018 历史学研究人员 019 理学研究人员 020 工学研究人员 021 农学研究人员 022 医学研究人员 029 其他科学研究人员 03/04 工程技术人员和农林技术人员 031 城市建筑规划技术人员 032 土木建筑工程技术人员 033 电气和电子工程技术人员

034 机械工程技术人员 035 化工工程技术人员 036 冶金工程技术人员 037 矿业工程技术人员 038 工业管理技术人员 039 测绘、水文技术人员 040 气象、地震技术人员 041 地质工程技术人员 042 轻工、纺织技术人员 043 食品、饮料技术人员 044 农业技术人员 045 林业技术人员 046 兽医 049 其他工程技术人员和农林技术人员05 科学技术管理人员和辅助人员 051 科技管理人员 052 科学技术辅助人员 06 飞机和船舶技术人员 061 飞机驾驶员和领航人员 062 飞机机械技术人员 063 船舶指挥和领航人员 064 船舶轮机技术人员 069 其他飞机、船舶技术人员 07/08 卫生技术人员 071 医生 072 中西药剂人员 073 护理人员 074 城市街道群防员 075 农村乡村卫生技术人员 089 其他卫生技术人员 09 经济业务人员 091 经济计划人员 092 统计人员 093 财会人员和审计人员 094 劳动工资人员 095 调度人员 096 税务人员和工商管理人员 097 金融业务人员 098 海关检察人员 099 其他经济业务人员 10 法律工作人员 101 审判人员 102 检察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 (GB/T13745-92) Classification and code disciplines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11-01批准,1993-07-01实施) 经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由国家科委与技术监督局共同提出,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负责起草,国家科委综合计划司、中国科学院计划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综合计划局、国家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司、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司、中国科协、中国科协干部管理培训中心等单位参加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于1992年11月01日正式在北京发布,1993年7月1日实施。 《学科分类与代码》共设五个门类、58个一级学科、573个二级学科、近6000个三级学科。 学科门类(5个) A 自然科学,代码为110-180 B 农业科学,代码为210-240 C 医药科学,代码为310-360 D 工程与技术科学,代码为410-630 E 人文与社会科学,代码为710-910

一级学科分类代码与名称(58个) 一、说明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学科的分类与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宏观管理和科技统计。 本标准的分类对象是学科,不同于专业和行业,不能代替文献、情报、图书分类及学术上的各种观点。 2.术语: 2.1 学科: 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 2.2 学科群: 学科群是具有某一共同属性的一组学科。每个学科群包含了若干个分支学科。 3.学科分类原则: 3.1 科学性原则: 根据学科研究对象的客观的、本质的属性和主要特征及其之间的相关联系,划分不同的从属关系和并列次序,组成一个有序的学科分类体系。 3.2 实用性原则: 对学科进行分类和编码,直接为科技政策和科技发展规划,以及科研经费、科技人才、科研项目、科技成果统计和管理服务。 3.3 简明性原则: 对学科层次的划分和组合,力求简单明了。 3.4 兼容性原则: 考虑国内传统分类体系的继承性和实际使用的延续性,并注意提高国际可比性。 3.5 扩延性原则: 根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具有高度动态性特征,应为萌芽中的新兴学科留有余地,

企业所属行业类别、分类及行业代码查询表

. 企业所属行业类别、分类及行业代码查询表 核心提示:国民经济行业类别、如何分类以及各行业代码查询: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 代码( GB/4754-2011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A 农、林、牧、渔业; B 采矿业; C 制 造业; D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E 建筑业; F 批发和零售业; G 交 通运输、 仓储和邮政业; H 住宿和餐饮业; I 信息传输、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 业; J 金融业; K 房地产业; L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M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N 水利、 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 业; O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P 教育; Q 卫生和社会 工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查询表 A 农、林、牧、渔业 企业所属行业分类表所属行业类别、分类及行业代码查询表发布日期: 2014-10-31 浏 行业代码 行业名称 详细说明 01 农业 0111 谷物的种植; 0112 薯类的种植; 0113 油料的种植; 0114 豆类 011 谷物及其他作物 的种植 的种植;0115 棉花的种植; 0116 麻类的种植; 0117 糖料的种植; 0118 烟草的种植; 0119 其他作物的种植 12 蔬菜、园艺作物的种植 0121 蔬菜的种植; 0122 花卉的种植; 0123 其他园艺 作物的种植 水果、坚果、饮料和香料 0131 水果、坚果的种植; 0132 茶及其他饮 料作物的种植; 0133 香 013 作物的种植 料作物的种植 14 中药材的种植 02 林业 21 林木的培育和种植0211 育种和育苗; 0212 造林; 0213 林木的抚育和管理、 22 木材和竹材的采运0221 木材的采运; 0222 竹材的采运 23 林产品的采集 03 畜牧业 031 牲畜的饲养 032 猪的饲养 033 家禽的饲养 34 狩猎和捕捉动物 039 其他畜牧业 04 渔业 041 海洋渔业 0411 海水养殖; 0412 海洋捕捞

专业分类号及学科代码对照表

专业分类号及学科代码对照表 专业分类号专业名称专业分类号专业名称 0 无050204 法语 010100 哲学类050207 日语 010101 哲学050237 意大利语010102 逻辑学050300 新闻传播学类010103 宗教学050301 新闻学 020000 学科门类:经济学050302 广播电视新闻学020100 经济学类050303 广告学 020101 经济学050304 编辑出版学020102 国际经济与贸易050400 艺术类 020103 财政学050404 绘画 020104 金融学050406 美术学 030000 学科门类:法学050407 艺术设计学030100 法学类050408 艺术设计030101 法学050411 戏剧学 030200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050414 戏剧影视文学030300 社会学类050415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030301 社会学050416 摄影 030302 社会工作050417 录音艺术030400 政治学类050418 动画 030401 政治学与行政学050419 播音与主持艺术030402 国际政治050420 广播电视编导030403 外交学060000 学科门类:历史学030404 思想政治教育060100 历史学类040000 学科门类:教育学060101 历史学 040100 教育学类060102 世界历史040101 教育学070000 学科门类:理学040102 学前教育070100 数学类 040103 特殊教育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040104 教育技术学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040200 体育学类070200 物理学类050000 学科门类:文学070201 物理学 050100 中国语言文学类070202 应用物理学050101 汉语言文学070300 化学类 050102 汉语言070301 化学 050103 对外汉语070302 应用化学050104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070400 生物学类050105 古典文献070401 生物科学050200 外国语言文学类070402 生物技术050201 英语070600 地质学类050202 俄语070601 地质学 050203 德语070602 地球化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职业分类与代码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我国职业的分类结构、类别、代码及说明。 本标准适用于按职业分类的各种普查、调查统计及行政管理和国内外信息交流等。 2 术语和定义 2.1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职业occupation 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性工作的类别。 3职业分类原则 3.1按从业人口本人所从事工作性质的同一性进行分类。 4职业分类及编码方法 4.1职业分类 划分为大类、中类、小类三层。其中大类8个,中类65个,小类410个。 8个大类的排列顺序及名称如下: 第一大类: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 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大类: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第四大类;商业、服务业人员 第五大类: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 第六大类: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第七大类:军人(人口普查不涉及) 第八大类: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 4.2 代码结构 第一位表示大类;第二位表示中类;第三位表示小类。大类和中类之间用短线“-”隔开,以示区别。 4.3编码方法 第一大类用O表示;第二大类用1/2表示,占1、2两个数字;第六大类用6/7/8/9表示,占用6、7、8、9四个数字;第八大类用999表示;其余各大类均占用一个数字。 5 使用说明 5.1 同时从事一种以上职业的人员,以劳动时间较长的为其职业;如不能确定时间长短者,以经济收入较多的为其职业。在同一工作场所,从事一种以上职业的人员,以其技术性较高的工作为职业。 5.2 学徒工应按其所学习和从事的工作种类进行划分。 5.3 具有各类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同时担任行政负责人的,按行政职务归类。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