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棒材四切分问题及解决方法

棒材四切分问题及解决方法

棒材四切分问题及解决方法
棒材四切分问题及解决方法

棒材四切分问题及解决方法

编写作者:邱世浦

一切分刀粘钢

切分刀粘钢是指切分轧制生产过程中,切分刀两侧或一侧粘渣,最终导致切分故障的

现象,切分刀粘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开轧温度过高。如果开轧温度过高,在精轧区切分过程中,切分楔处压下量非常

大时,因急剧变形产生大量的热,造成局部金属温度迅速升高和切分带形状不规矩,

引起切分刀粘钢。

2.来料过大或过小,切分轧制遵循斧头原理,来料必须与16架切分楔处角度匹配。15料形过大或过小,都会造成切分困难,导致切分带过大,轧件前进过程中,切分带与切分刀发生摩擦,引起粘钢。

3.切分轮切偏或没对准轧槽。切分导卫安装,必须保证切分楔,切分轮,切分刀三

点一线,

对中良好,如果安装不正,导致料与切分轮不能对正而切偏,造成切分带过大,与切

分刀发生摩擦,引起粘钢。

4. 切分刀冷却不好,切分导卫必须保证充分冷却,尤其是切分刀,正常生产过程中因坯料,轧槽磨损等原因,造成轧件表面带细小氧化铁皮,切分带形状不规矩,与切分

刀摩擦粘在两边,如果冷却效果不好,就会越粘越多,最终导致冲出导卫堆钢,和下

游轧机无法调整。

5. 切分刀间距不合适,轧件进入切分盒后,成一定的角度,如切分刀间距未设定好,就会出现轧件件与切分刀发生摩擦而粘钢。

6. 切分孔型设计不合理,15,16架孔型系统设计非常重要,切分角设计必须匹配。

7.轧机刚性差,弹跳大,料形控制差。

8.切分刀长度不合适,三切分更为明显,离切分轮过近造成排渣不方便,引起粘钢。

9.切分轮角度设计不合理,切分不顺利。

10. 12到18架料形没有控制好,料发生便斜扭转,过大过小,头大尾大造成粘刚。

11.钢坯自身有问题有夹杂气泡开花。

12.关键架次轧槽老化或蹦槽。

13.关键架次导卫梁和导卫未对正轧制中心。

14.各架次张力没控制好或刚温不稳定。

15. 导板或导板磨损过度或导卫导槽装配有问题。

切分刀粘钢解决方案。

1. 按工艺要求控制好钢温,在满足主电机负荷的情况下,钢温应控制在1000到1050摄氏度,最好不要超过1100摄氏度。

2. 严格按工艺要求控制好料型尺寸,粗轧六架料型尺寸偏差控制在±0.5 mm以内,中轧尺寸偏差控制在±0.3mm以内,精轧尺寸偏差控制在0.2 mm以内。预切分和切分架次料型应严格按工艺要求控制。保证切分架次的充满度。

3. 切分导卫安装要精确,保持切分刀,切分轮,切分槽在同一直线上,同时加强切分导卫及轧槽的冷却,及时观察料型的转钢程度。

4,设计人员对孔型要做好设计校对工作。

4.切分刀的间距是一定的,仔细检查切分刀间距是否合适。

5.按要求控制好各道次料型。

6.及时做好轧线在线检查。正确安装导卫及导卫梁。

二.切分轧制线四线差问题。

切分轧制工艺虽然有效提高了作业率,使产量大幅度上升,但是受钢温波动,轧槽磨损,孔型系统设计,导卫安装,轧槽加工精度等各方面因素影响,每根轧件尺寸都不可能完全一样,即存在线差,若在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又要求保证钢材质量,这就要求必须通过各种手段来缩小各线差距。线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预切分15架或切分16架进口导卫没对正轧线,偏向一侧,此时来料被切分后偏向的一侧由于断面积大,导致此线成品尺寸大。

2. 孔型磨损不一致。由于轧槽冷却不一致,前道次料形不规矩或导卫孔型设计等各方面因素影响,磨损严重的一线断面积就会增大,造成成品尺寸的。

3. 两侧辊缝不一致。在换辊调试时,由于15—18架两侧辊缝控制不一致,辊缝大的一侧孔型面积就大,从而导致成品存在差异。

4. 轧槽加工精度不高。这主要与轧辊材质,制修车间成型刀具磨损及修复精度,加工方式有关。

5. 12---16架次料形控制有问题。切分生产非常注重12—16架次料形的匹配,匹配不好就会造成线差。

6. 线差的主要原因一般集中表现为K4轧槽老化问题,和K3K4导卫对正问题,以及K6料形变化问题。

四线差的解决方法

1.准确安装导卫。在换辊前要预调好导卫,确保各方位对中,并固定好。

2.改进15,16架冷却水管,加强冷却效果,生产过程中做好点检。

3.换辊时点动轧机,用同样的焊条测两侧辊缝,偏差控制在0.1mm以内。

4.改进轧辊材质,15,17,18采用高速钢轧辊。联系加工部门提高加工精度。

5.严格按工艺要求控制好各道次料形,按要求用样棒调整导卫间隙。

三.18架顶出口故障

切分轧制生产过程中,18架顶出口故障发生较为常见,是制约四切分生产的一个主要故障点,主要表现为内侧或外侧两线钢前端向切分带方向急剧弯曲,将导管的舌尖顶掉,或弯曲180度从出口冲出来卡在导槽内堆钢。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孔型设计存在缺陷,主要是孔型设计时参数的分配存在问题,造成调整难度过大,对职工整体素质和操作水平要求极高。

2. 17架孔型槽口设计过大,切分带无法很好加工。

3. 料形控制不准确。15架充满度不好,或16架料形过小,切分后两线前端严重不对称,在17架变形不均匀,且对切分带加工不好,进入18架产生顶出口现象,或者12—16架料形过大,18架变形剧烈且不均匀,造成顶出口现象。

4. 15架16架导卫间隙控制不合适对中性不好,轧件前端弯曲在切分时切偏,造成头部尺寸过大或过小,经17架后,造成18架顶出口。

5. 切分带处温度较高,在18架不易脱槽。

6. 导卫设计有问题或18架出口内腔尺寸过大,离轧辊相对较远,不能有效阻止18架头部形状变化。

7. 18架轧机导卫,导卫梁未按要求装配对正。

8. 17架料形与进口导板安装配合不好。

9. 切分导卫未按要求装配,或切分轮偏心方向不对或方向不统一。

10. 前面架次间转钢,尤其12—13架之间。

11. 17架出口扭转角度没调好。

12. 轧槽磨损严重。

13. 切分轮和切分导卫设计问题。

14. 连接轴间隙太大。

18架顶出口故障的解决方案

1.优化孔型系统,重新分配各道次压下量。确定生产工艺。

2.摸索最佳工艺,重点是加热参数,各架次料形尺寸,各架次速度及电流参数,形成标准在各班组严格执行。

3.提高轧机导卫装配水平,重点做好精轧15-16架轧机导卫的装配,确保轧机刚性及轴向稳定性。严格做好导卫预调及安装工作。

4.对切分带进行重点冷却。

5.改进18架导卫形式和内腔尺寸,控制在一定范围,使舌尖尽量靠近变形区,提高导向性。

6. 17架料形与进口导板安装应遵循以下原则;17架孔型未充满时,导板不易偏向切分带。17架孔型充满时,导板应偏向切分带反方向.

7.及时检查轧辊磨损情况。

8.改变导卫形式。

l还有三号剪信号,穿水,孔型设计,初中轧张力控制,精轧调整,导卫设计,标注制定,料形控制

QQ2298345698搜索

棒材切分轧制导卫系统的应用与改进

棒材切分轧制导卫系统的应用与改进 2006-7-12 11:39:18未知来源供稿 1 前言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莱钢)由意大利DANIELI公司引进的全连续式棒材及轻型材生产线,以生产圆钢、带肋钢筋为主,年产量近60万t。该生产线共有18架轧机,粗轧6架为悬臂式,中、精轧12架均为卡盘式;采取平立交替布置,其中14#、18~轧机为平立可转换机架。该生产线设计可进行带肋钢筋切分轧制。切分轧制与传统轧制在工艺上的不同之处是把一支轧件利用轧辊孔型切分成两支以上的并联轧件,再利用切分导卫将并联轧件切分成单支轧件。该套轧机全部从国外引进,装备水平高,其工艺件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尤其是切分轧制,因其工艺的特殊性,对导卫系统的要求更为严格。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比较多。为了保证正常生产,除了加强工艺件的基础管理之外,还在工艺件国产化和适应性改进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2 切分轧制导卫系统 在切分轧制过程中,导卫系统除了保证轧件准确地进入孔型进行轧制之外,还有切分并联轧件的作用。在实际生产中,导卫系统在保证轧制过程中轧件变形的稳定性以及弥补孔型设计的不足等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该生产线切分轧制的导卫系统根据安装位置不同,立式机架入口采用滚动导卫,水平机架入口采用滑动导卫;出口除切分机架为切分导卫外,其余均采用滑动导卫,其中中、精轧出口采用出口导管。滚动导卫一般为两轮,但切分轧制的专用滚动导卫为四轮。 粗轧轧制速度低,来料断面大,对导卫的冲击较大,采用简单的滑动导卫。而中、精轧机一般采用带导卫盒的滑动导卫,调整方便。滚动导卫对轧件摩擦小、夹持作用强,除了保证对轧件的导向作用外,还可以有效地避免倒钢。切分轧制专用的四轮滚动导卫对轧件则具有一定的矫直作用。为了方便调整,滚动导卫内部设计有专门的调整机构,以调节导轮的中心距,使导轮能够准确地夹持轧件。同时为保证滚动导卫能够较长时间正常运行,对导轮轴承的润滑以及导轮、夹板的冷却要求非常严格。切分导卫主要包括切分导嘴、切分轮、分

棒材生产线工艺流程

轧钢生产工艺流程 1、棒材生产线工艺流程 钢坯验收→加热→轧制→倍尺剪切→冷却→剪切→检验→包装→计量→入库 (1)钢坯验收〓钢坯质量是关系到成品质量的关键,必须经过检查验收。 ①、钢坯验收程序包括:物卡核对、外形尺寸测量、表面质量检查、记录等。 ②、钢坯验收依据钢坯技术标准和内控技术条件进行,不合格钢坯不得入炉。 (2)、钢坯加热 钢坯加热是热轧生产工艺过程中的重要工序。 ①、钢坯加热的目的 钢坯加热的目的是提高钢的塑性,降低变形抗力,以便于轧制;正确的加热工艺,还可以消除或减轻钢坯内部组织缺陷。钢的加热工艺与钢材质量、轧机产量、能量消耗、轧机寿命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有直接关系。 ②、三段连续式加热炉 所谓的三段即:预热段、加热段和均热段。 预热段的作用:利用加热烟气余热对钢坯进行预加热,以节约燃料。(一般预加热到300~450℃) 加热段的作用:对预加热钢坯再加温至1150~1250℃,它是加热炉的主要供热段,决定炉子的加热生产能力。 均热段的作用:减少钢坯内外温差及消除水冷滑道黑印,稳定均匀加热质量。 ③、钢坯加热常见的几种缺陷 a、过热 钢坯在高温长时间加热时,极易产生过热现象。钢坯产生过热现象主要表现在钢的组织晶粒过分长大变为粗晶组织,从而降低晶粒间的结合力,降低钢的可塑性。 过热钢在轧制时易产生拉裂,尤其边角部位。轻微过热时钢材表面产生裂纹,影响钢材表面质量和力学性能。 为了避免产生过热缺陷,必须对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进行严格控制。 b、过烧 钢坯在高温长时间加热会变成粗大的结晶组织,同时晶粒边界上的低熔点非金属化合物氧化而使结晶组织遭到破坏,使钢失去应有的强度和塑性,这种现象称为过烧。 过烧钢在轧制时会产生严重的破裂。因此过烧是比过热更为严重的一种加热缺陷。过烧钢除重新冶炼外无法挽救。 避免过烧的办法:合理控制加热温度和炉内氧化气氛,严格执行正确的加热制度和待轧制度,避免温度过高。 c、温度不均 钢坯加热速度过快或轧制机时产量大于加热能力时易产生这种现象。温度不均的钢坯,轧制时轧件尺寸精度难以稳定控制,且易造成轧制事故或设备事故。 避免方法:合理控制炉温和加热速度;做好轧制与加热的联系衔接。 d、氧化烧损 钢坯在室温状态就产生氧化,只是氧化速度较慢而已,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氧化速度加快,当钢坯加热到1100—1200℃时,在炉气的作用下进行强烈的氧化而生成氧化铁皮。氧化铁皮的产生,增加了加热烧损,造成成材率指标下降。 减少氧化烧损的措施:合理加热制度并正确操作,控制好炉内气氛。 e、脱碳 钢坯在加热时,表面含碳量减少的现象称脱碳,易脱碳的钢一般是含碳量较高的优质碳素结

棒材三切分轧制要点

棒材三切分轧制要点 3、Φ14*3三切分螺纹钢轧制调试工作,特提出工艺要求如下: 1、原料工严把原料质量关,杜绝有肉眼可见缺陷的钢坯入炉。 2、看火工按工艺规程要求,严格控制钢坯出炉温度,既要防止钢坯高温氧化甚至脱碳现象,影响钢材性能,又要防止低温钢轧制损坏设备甚至造成轧制事故。 3、导卫的调整与安装3、1 导卫在上线前必须对油路、水路、轴承等进行检查,确保油路、水路畅通,零部件完好,并对导卫加油。3、2导卫上线前的调整应坚持以下原则:①、粗轧滚动导卫的开口度比标准料型大22mm为宜;精轧滚动导卫的开口度比标准料型大0、 10、5mm,以用手转动其中一个轮子时,另一个轮子也能转动,且无明显阻力为宜。⑤、要特别注意切分刀片中心线必须与切分轮两切分刃在同一直线上,并与铲嘴内孔中心线吻合。⑥、铲嘴在设计时已经考虑到来料与轧槽形状,在现场安装时铲嘴离轧槽的距离控制在135。范围内。3、3导卫在安装时尤其是 15、16架进口导卫,必须保证导卫中心线与孔型中心线相吻合,以保证切分开的料型尺寸上的一致性。

4、轧辊在安装时必须保证轧辊装配的正确性以及轧机安装前轧辊轴承的加油工作;保证轧辊安装时上下轧槽的对正、磨槽以及轧辊两端辊缝的一致性,要求精轧机两边辊缝差小于0、1mm。 5、必须保证各机架孔型中心线对正轧制线,以防止轧槽偏磨,保证料型的正确性。 6、料型控制6、1轧制过程中的料型控制严格执行《工艺技术规程》要求。6、2第一次轧制前,中轧、 13、 14、15架必须各试轧21150℃ 7、轧制过程中1#剪必须切头、尾。 8、轧制初始阶段应投入活套。 9、保证裙板平直以及上位与下位的准确性。 10、调整倍尺剪时,必须保证倍尺剪剪臂原位水平及剪切位置的垂直,以防止倍尺轧件的头尾弯曲。 11、试生产前,冷床输入辊道中有问题的辊子和电机应换完。 12、利用检修时间调整对齐辊道,保证对齐辊道平直;3#台操作工应选择合适的对齐辊道速度。

棒材三切分轧制要点

棒材三切分轧制 为顺利完成Φ12*3、Φ14*3三切分螺纹钢轧制调试工作,特提出工艺要求如下: 1、原料工严把原料质量关,杜绝有肉眼可见缺陷的钢坯入炉。 2、看火工按工艺规程要求,严格控制钢坯出炉温度,既要防止钢坯高温氧化甚至脱碳现象,影响钢材性能,又要防止低温钢轧制损坏设备甚至造成轧制事故。 3、导卫的调整与安装 3.1 导卫在上线前必须对油路、水路、轴承等进行检查,确保油路、水路畅通,零部件完好,并对导卫加油。 3.2导卫上线前的调整应坚持以下原则:①、粗轧滚动导卫的开口度比标准料型大2—4mm 为宜;中轧滚动导卫的开口度比标准料型大1—2mm为宜;精轧滚动导卫的开口度比标准料型大0.1—0.5mm为宜。②、15、16架双排轮前面两个辊的开口度必须与后边两个辊的开口度一致。调整时可先调前面两个辊的开口度与后边两个辊的开口度一致,然后再调内支撑臂后端的调整螺丝左右两个螺丝可同时、同步改变前后两组辊的开口度。④、切分导卫切分轮间隙应调整适当,控制在0.3—0.5mm,以用手转动其中一个轮子时,另一个轮子也能转动,且无明显阻力为宜。⑤、要特别注意切分刀片中心线必须与切分轮两切分刃在同一直线上,并与铲嘴内孔中心线吻合。⑥、铲嘴在设计时已经考虑到来料与轧槽形状,在现场安装时铲嘴离轧槽的距离控制在1—2mm。⑦、分料盒离切分轮越近越好。⑧、扭转导卫的扭转角控制在30。—35。范围内。 3.3导卫在安装时尤其是15、16架进口导卫,必须保证导卫中心线与孔型中心线相吻合,以保证切分开的料型尺寸上的一致性。 4、轧辊在安装时必须保证轧辊装配的正确性以及轧机安装前轧辊轴承的加油工作;保证轧辊安装时上下轧槽的对正、磨槽以及轧辊两端辊缝的一致性,要求精轧机两边辊缝差小于0.1mm。 5、必须保证各机架孔型中心线对正轧制线,以防止轧槽偏磨,保证料型的正确性。 6、料型控制 6.1轧制过程中的料型控制严格执行《工艺技术规程》要求。 6.2第一次轧制前,中轧、13、14、15架必须各试轧2—3根小样,并测试各架次料型尺寸,要特别注意考虑小样与正常轧制时轧件尺寸及变形条件的差别。 6.3在小样试完并符合要求后,成品机架以10m/s的速度全线贯穿一根,要求使用1#剪碎断头部4米及尾部3米,岗位工注意测量各道次红坯尺寸及17、18架间轧件的扭转角度。6.4在轧制过程中,必须控制好13架出口料型厚度及14架出口料型宽度。 6.5轧制过程中钢温应控制在1050—1150℃ 7、轧制过程中1#剪必须切头、尾。 8、轧制初始阶段应投入活套。 9、保证裙板平直以及上位与下位的准确性。

Φ14棒材生产中三切分轧制技术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e9973933.html, Φ14棒材生产中三切分轧制技术研究 作者:侯杰 来源:《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年第02期 摘要:本文叙述了棒材生产中φ14螺纹钢三切分的工艺选择、调试时出现的问题、改进方案及效果。 关键词:螺纹钢三切分工艺方案 1、前言 切分轧制是在轧机上利用特殊的轧辊孔型和导卫或者其他切分装置,将原来的一根坯料纵向切成两根以上的轧件,进而轧制多根成品或中间坯的轧制工艺。采用切分轧制技术可缩短轧制节奏,提高机时产量,显著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成本。目前切分轧制技术已发展到五切分轧制,且两线切分轧制技术和三线切分轧制技术作为成熟技术已经普遍应用在小规格螺纹钢的生产中。 本文所述棒材厂从2005年开始逐步应用切分轧制技术,现已成功开发了φ14、φ16、φ18螺纹钢二切分、φ12螺纹钢三切分轧制技术。2010年,为了实现147万吨的年产量目标,棒材厂决定充分发挥切分技术的产能优势,在Ф12螺纹钢三切分的基础上实施Ф14螺纹钢的三切分轧制。 2、设备配置情况 车间的工艺布置为粗轧7架平轧闭口轧机、中轧为平立交替的6架两辊闭口轧机、精轧为平立交替6架预应力轧机。、 3、工艺方案的选择 3.1 工艺布局的确定 在Φ12螺纹三切工艺和Φ14螺纹两切分工艺的经验基础上,对一道预切与两道预切的方案进行了比较: 如采用一道预切,则预切分孔(K4)的压下和延伸比较大,轧制负荷大、轧制不稳定, 且其切分楔处的压下系数远大于槽底的压下系数,造成切分楔处磨损严重;来料进预切分孔时的对中性差,进而导致预切料型进切分孔时不均匀,这样3支成品之间的尺寸不均匀,负差也不易控制。

棒材生产工艺

2、轧钢工艺 2.1 产品大纲及金属平衡 2.1.1 产品大纲 本车间设计为2条年产量80万吨的高速线材生产线。 主要产品规格为: 圆钢: Φ5.0—Φ20mm 光面线材 螺纹钢: Φ6.0—Φ18mm 螺纹钢筋 生产钢种为:普通碳素结构钢、优质碳素结构钢、锚螺钢、合金钢、不锈钢、 轴承钢等。 按品种规格和钢种分类的产品大纲见表2—1、2—2。 产 品 大 纲 表 2—1 产 品 大 纲 表 2—2 序号 产品规格范围 年产量(t ) 比例(%) 序号 钢种 代表钢号 年产量(t ) 比例(%) 1 普通碳素结构钢 Q235 400000 25 2 优质碳素结构钢 45# 80# 480000 30 3 焊条钢 320000 20 4 弹簧钢 60Mn 60Si 2Mn 64000 4 5 合金结构钢 40Gr 160000 10 6 冷镦优质钢 ML25—ML45 80000 10 7 不锈钢 8000 0.5 8 轴承钢 8000 0.5 7 合计(t ) 1600000 100 8 比例(%) 100

1 ф5-ф5.5 160000 10 2 ф6.0—ф9 400000 25 3 ф10—ф13 720000 45 4 ф14—ф18 240000 15 5 ф20 80000 5 合计100 2.1.2 产品质量及标准 (1)产品交货状态: 均以盘卷状态交货 (2)产品执行标准 —GB/T14981-94热轧盘条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700-88碳素结构钢 —GB/T699-1999优质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 —GB6478-86冷镦钢技术条件 —GB/T3077-1999合金结构钢技术条件 —GB1222-84弹簧钢 2.1.3 原料 车间所用原料为连铸坯,全部由潍钢炼钢供给,钢坯规格尺寸为:150×150×12000mm,净重为2075kg,最小坯料长度为8000mm。 坯料应满足国家标准YB2011—83中规定和YB/T004—91中规定的内容。 连铸坯年需要量为166.4万吨。 2.1.4 金属平衡 车间原料用量为166.4万吨,成品量为160万吨,成材率为96%,金属平衡见表2—2。 车间金属平衡表表2-3 产品炉内烧损及二次氧化切损及轧废 原料量(t) 数量所占数量所占数量所占

棒材生产工艺简述

棒材生产工艺简述: 一:产品方案 (1)产品及生产规模 产品规格:棒材:ф100~ф220mm 生产规模:年设计生产能力100×104t (2)坯料 钢种:碳素结构钢、低合金结构钢、 坯料规格(连铸坯): 方坯:(220×220)~(320×340)×(~6000)mm 年需要坯料重量:105×104t 二:生产工艺 其主要工序由上料、坯料加热、粗轧、精轧、外形尺寸测量、冷床冷却、定尺锯切、检查、堆垛、打捆、标记、入库等组成。 (1)工艺流程框图: ↓↓ ↓↓ ↓↓ ↓

(2)工艺流程简介 所有轧线设备均布置在+0.00m平台上,轧线标高为+1.40m。 当生产时,合格的连铸钢坯以单根方式从连铸热坯出坯台架送入输送辊道,输送辊道将坯料向前输送。(坯料在输送辊道运输过程中经设在辊道中的坯料秤称重,自动显示纪录每根坯料的重量。可不选)在输送辊道上不合格的坯料(人工右眼检查、表面缺陷、弯曲度过大和目测测长不符合要求的坯料),可由设在输送辊道侧面的剔除装置剔出。合格的坯料输送到+2.00m 平台的辊道上,通过炉前顶钢机送入加热炉。热送坯料进入加热炉的温度约为≈600°C左右。当采用冷坯生产时,坯料以4~5根成组方式经输送辊道向前输送,(在输送过程中进行称重,)在辊道的另一侧设有不合格钢坯剔除装置,经人工检查表面缺陷和弯曲度达不到要求的坯料在此剔出。坯料后经提升机构将坯料提升到+2.00m平台的辊道上,通过入炉辊道送入加热炉加热。蓄热推钢式加热炉按不同钢种的加热制度,将坯料加热到980~1150°C。 加热好的钢坯在推钢机的推动下从炉前滑道滑出,出炉后的钢坯由输送辊道运送到粗轧机组第一架轧机中。不合格的钢坯由钢坯剔除装置在此剔出。 钢坯首先进入粗轧机组(ф750x2)中轧制,最后送往一架两辊成品精轧机(ф650)轧制。粗轧和中轧为往返式轧制。合格钢坯经机前运输辊道送至第一架开坯ф750轧钢机,经机后升降台抬送与机前翻钢板翻钢,轧制4道次后,由机前移钢机送往ф750二架轧机,轧件经机后升降台抬送与机前翻钢板翻钢,轧制3道次后经二架轧机机后输送辊道,送至ф650二辊式成品精轧机,在经轧机前设有气动翻钢装置,当成品进入合金扭转导槽时,由设在机前的红外线检测仪检测到信号并发出指令,使气缸动作,完成精轧机前的翻钢,使平椭圆转为立椭圆,精轧机经过一道次轧制形成所需成品。

棒材四切分问题及解决方法

棒材四切分问题及解决方法 编写作者:邱世浦 一切分刀粘钢 切分刀粘钢是指切分轧制生产过程中,切分刀两侧或一侧粘渣,最终导致切分故障的 现象,切分刀粘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开轧温度过高。如果开轧温度过高,在精轧区切分过程中,切分楔处压下量非常 大时,因急剧变形产生大量的热,造成局部金属温度迅速升高和切分带形状不规矩, 引起切分刀粘钢。 2.来料过大或过小,切分轧制遵循斧头原理,来料必须与16架切分楔处角度匹配。15料形过大或过小,都会造成切分困难,导致切分带过大,轧件前进过程中,切分带与切分刀发生摩擦,引起粘钢。 3.切分轮切偏或没对准轧槽。切分导卫安装,必须保证切分楔,切分轮,切分刀三 点一线, 对中良好,如果安装不正,导致料与切分轮不能对正而切偏,造成切分带过大,与切 分刀发生摩擦,引起粘钢。 4. 切分刀冷却不好,切分导卫必须保证充分冷却,尤其是切分刀,正常生产过程中因坯料,轧槽磨损等原因,造成轧件表面带细小氧化铁皮,切分带形状不规矩,与切分 刀摩擦粘在两边,如果冷却效果不好,就会越粘越多,最终导致冲出导卫堆钢,和下 游轧机无法调整。 5. 切分刀间距不合适,轧件进入切分盒后,成一定的角度,如切分刀间距未设定好,就会出现轧件件与切分刀发生摩擦而粘钢。 6. 切分孔型设计不合理,15,16架孔型系统设计非常重要,切分角设计必须匹配。 7.轧机刚性差,弹跳大,料形控制差。 8.切分刀长度不合适,三切分更为明显,离切分轮过近造成排渣不方便,引起粘钢。 9.切分轮角度设计不合理,切分不顺利。 10. 12到18架料形没有控制好,料发生便斜扭转,过大过小,头大尾大造成粘刚。 11.钢坯自身有问题有夹杂气泡开花。 12.关键架次轧槽老化或蹦槽。

棒材轧制过程作业指导书

棒材轧制过程作业指导书 1.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棒材轧制过程控制点的控制。 2.引用文件 《棒材机组轧制技术规程》 3.控制要求 3.1过程控制点:各道次槽孔的辊缝值,特别是K1道次的控制。 3.2控制特性:圆钢的外径,螺纹钢的内径。 3.3适用规格: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圆钢Φ12~Φ40mm,螺纹钢Φ 12~Φ40mm。 4.作业内容: 4.1辊缝的调整控制。 4.1.1当轧槽因需更换后,轧钢操作工按规程中轧钢要求,将辊缝设定在标 准值。(可用轧铁丝的方法测量),并在粗、中轧测量轧槽、槽底尺寸,精轧因辊缝小不宜测出槽底尺寸,以轧铁丝测得的辊缝为依据,进行全线红条尺寸的控制。其中,粗轧槽底尺寸偏差小于2mm,中轧槽底尺寸偏差小于1mm,精轧槽底尺寸偏差小于0.7mm,成品尺寸以产品标准要求为控制原则。 4.1.2在轧制过程中,轧钢操作工还应根据轧槽磨损情况及时调整辊缝值, 使红条尺寸符合工艺要求。 4.1.3轧件外形尺寸的检查,可用木条来检查轧件的外形是否有耳子、凸疤、 欠充满缺陷。并及时调整。 4.2速度的控制。 为保证轧制顺利,轧钢工及CP2操作工必须观察每架次速度的变化,并在CP2操作室中进行及时调整。以保证1~11架间微张力轧制,

11~18架间活套轧制(当甩机架时,活套轧制范围为11~K1机架间)。 同时,要通过速度的调整,控制各机架间张力关系和活套量,防止因拉钢尺寸变化或活套量过大而堆钢。 4.3导卫装置的控制。 4.3.1导卫装置应满足工艺要求。对滚动导卫导轮间隙、润滑、冷却状况要 注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更换。 4.3.2过桥、流槽应无凸起、毛刺,以防止划伤轧件。 4.3.3过桥、流槽磨损严重时要及时更换或修复,避免造成堆钢事故。 4.4取样制度。 4.4.1取样人员:由轧钢调整工按要求取样。 4.4.2取样部位:成品倍尺棒材的尾部。 5.取样时间间隔:正常轧制时,为防突发事故的发生,要求每10分钟 取2米超过轧辊周长以上的长样进行检测,并将轧件尺寸参数报CP2操作人员,由CP2操作人员负责通知调整。当K1换槽、换辊或间隔轧制时取样人员要将是否调整、是否过钢信息反馈CP2,经CP2操作人员确认后方能继续轧制。 5.1过程控制点记录。 以轧钢调整工取样的结果对轧机进行调整,使产品实物质量满足产品标准的要求。取样人员每20分钟做一次记录,记录成品道次的内径值。 6.相关记录:

棒材生产线简介

棒材生产线简介 日照钢铁棒材生产线 2009年10月

目录 第一章棒材生产线工艺流程及工艺控制特点................................................................................................. - 1 - 一、棒材生产线简介 (1) 二、生产工艺及产品结构 (1) 三、主轧线工艺流程及先进技术 (2) 1、生产线工艺流程: ................................................................................................................................ - 2 - 2、采用先进技术 ........................................................................................................................................ - 2 -第二章主轧线设备系统..................................................................................................................................... - 3 - 一、主轧线机械液压设备系统 (3) 1、加热炉区域设备 .................................................................................................................................... - 3 - 2、轧区设备: ............................................................................................................................................ - 4 - 3、精整区设备: ........................................................................................................................................ - 7 - 二、三电控制系统 (8) 1、高/低压供电系统: ............................................................................................................................... - 8 - 2、传动控制系统 ........................................................................................................................................ - 9 - 3、加热炉自动化系统 .............................................................................................................................. - 10 - 4、主轧线自动化系统 .............................................................................................................................. - 11 - 三、重大技改技措: (13) 1、17#、18#主电机及供电整流变压器改造........................................................................................... - 13 - 2、加热炉区链式提升机改造:............................................................................................................... - 13 - 3、倍尺剪的改造: .................................................................................................................................. - 13 - 4、冷床改造: .......................................................................................................................................... - 13 - 5、轧区主机减速机设备的优化:........................................................................................................... - 14 - 6、化学除油器改造: .............................................................................................................................. - 14 -第三章公辅设施及生产准备系统................................................................................................................. - 15 - 一、公辅设施: (15) 1、公辅系统: .......................................................................................................................................... - 15 - 2、环保系统: .......................................................................................................................................... - 15 - 3、消防系统: .......................................................................................................................................... - 16 - 4、给排水管道 .......................................................................................................................................... - 16 - 二、行车 (16) 三、生产准备 (16) 附件一:相关设备参数: (18)

轧钢工艺流程简述

轧钢工艺流程 从炼钢厂出来的钢坯还仅仅是半成品,必须到轧钢厂去进行轧制以后,才能成为合格的产品。 从炼钢厂送过来的连铸坯,首先是进入加热炉,然后经过初轧机反复轧制之后,进入精轧机。轧钢属于金属压力加工,说简单点,轧钢板就像压面条,经过擀面杖的多次挤压与推进,面就越擀越薄。在热轧生产线上,轧坯加热变软,被辊道送入轧机,最后轧成用户要求的尺寸。轧钢是连续的不间断的作业,钢带在辊道上运行速度快,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效率也高。从平炉出来的钢锭也可以成为钢板,但首先要经过加热和初轧开坯才能送到热轧线上进行轧制,工序改用连铸坯就简单多了,一般连铸坯的厚度为150~250mm,先经过除磷到初轧,经辊道进入精轧轧机,精轧机由7架4辊式轧机组成,机前装有测速辊和飞剪,切除板面头部。精轧机的速度可以达到23m/s。热轧成品分为钢卷和锭式板两种,经过热轧后的钢轨厚度一般在几个毫米,如果用户要求钢板更薄的话,还要经过冷轧。 与热轧相比,冷轧厂的加工线比较分散,冷轧产品主要有普通冷轧板、涂镀层板也就是镀锡板、镀锌板和彩涂板。经过热轧厂送来的钢卷,先要经过连续三次技术处理,先要用盐酸除去氧化膜,然后才能送到冷轧机组。在冷轧机上,开卷机将钢卷打开,然后将钢带引入五机架连轧机轧成薄带卷。从五机架上出来的还有不同规格的普通钢带卷,它是根据用户多种多样的要求来加工的。 冷轧厂生产各种各样不同品质的产品,那飞流直下,似银河落九天的是镀锡板,那银光闪闪的是镀锌板,有红、黄、兰各种颜色的是彩色涂层钢板。镀锡板是制造罐头和易拉罐的原料,又叫马口铁,以前我国所需要的镀锡板全靠进口,自从武钢镀锡板大量生产后,部分替代了进口货。武钢生产镀锡板采取的是电镀锡工艺,这些镀锡板好像镜子一样,光鉴照人,就像诗人描写的:“轧钢工人巧手绘锦帐,千万面银镜送给心爱的姑娘,你知道不知道,在那爱妻牌洗衣机上,有我们汗水的芬芳”。 镀锌板的生产工艺有两种,一种是热镀锌,一种是电镀锌。那貌不惊人包装特别的是硅钢片,它们用在发电设备、机电设备、轻工、食品和家电上。用镀锌板作为基材,在反面涂上各种涂料就成为彩色涂层钢板。由于工艺先进,涂层十分牢固,可以直接用于家电产品和作装饰材料。除了板材以外,轧钢厂也生产长材,如型钢、钢轨、棒材、圆钢和线材,它的生产过程和轧钢原理与板材类似,但是使用的轧辊辊型完全不同。 热轧工艺流程----初学必看 热轧工艺流程----初学必看[这是我单位热轧工艺流程,帮助一下初学者. 1.主轧线工艺流程简述

棒材精整工序

棒材精整工序 1、棒材精整工序总体描述 精整包括在线精整和离线精整,在线精整一般指产品在轧制线上完成相关的精整处理的过程,棒材在线精整指轧制线上从冷床、冷剪、检查、成捆、打包、称重、收集入库的工序,而离线精整则独立于轧制生产线,是一条对钢材进行高级精整处理的工艺路线,根据不同钢材产品有不同的离线处理工艺,主要应用于特钢企业,这里所指的精整主要指离线精整。精整是特钢产品质量控制的最后一道工序,是保证钢材质量、提高产品档次、打造精品的重要手段。它是通过对特钢产品进行抛丸、矫直、倒棱、探伤、修磨、贴标、打捆、称重、热处理、表面扒皮等程序消除棒材表面和内部缺陷,使产品百分之百地符合标准和用户要求,同时也大大提高产品附加值。 离线精整的主要作用是对轧制后的钢材进行交货前的最终检查处理,对于不符合交货状态标准(例如:内外缺陷、直度、重量、标识、外观等)要求的货物进行分选和处理,不仅保证钢材的内在质量,同时也获得了更好的外观质量,达到产品100%合格;离线精整的处理材质种类主要以优钢特钢为主,如优碳钢、合结钢、齿轮钢、弹簧钢、易切钢、轴承钢、冷墩钢等;根据处理棒材的直径大小不同,精整线可以分为小棒(Φ16-Φ60)、中棒(Φ50-Φ160)、大棒(Φ150-Φ300)精整线,年处理能力分别约为:8-15万吨、20-25万吨、10-15万吨;处理棒材长度为2-12m;精整线主要是对棒材进行抛丸、矫直、倒棱、探伤、自动贴标、打捆、称重、收集处理,对于表面缺陷较少的棒材设有在线的人工修磨处理功能;对于内部缺陷和表面严重缺陷的棒材离线改尺或全剥皮处理;棒材精整线主要包括有抛丸机、矫直机、倒棱机、联合探伤机、人工在线修磨机组、自动贴标机、自动打捆机、称重系统等。棒材经过抛丸机去除表面氧化铁皮,矫直机矫直处理,再用倒棱机进行棱角处理,利用无损联合探伤设备进行检测,可具备生产无缺陷钢材的能力,成品棒材以直条成捆状态交货,部分产品可根据国家标准和用户要求实现差异性交货。 2、棒材精整工序通用设备介绍 优特钢棒材精整线的通用工艺流程为:上料→抛丸→矫直→水清洗→倒棱→弯钢阻挡→漏磁探伤→超声波探伤→分钢→自动贴标一自动打包→称重、收集→入库。抛丸、矫直、倒棱都可实现单机生产,单独进行。针对工艺流程中的不同节点,都有相应的专属设备或装置 2.1 抛丸机 由于热轧棒材较差的表面和表面上次生的氧化铁皮对后序的表面及内部探伤非常不利,所以抛丸除鳞就非常必要。抛丸机利用离心方式提供的高速丸粒打击棒材表面,高速丸粒有非常大的能量,可以有效地击碎并清除表面的氧化铁皮,根据棒材的不同材质,精确选择抛丸颗粒的大小、硬度及离心速度,可以改善热轧棒材表面的粗糙度。经抛丸机对棒材进行非常彻底的喷射清理后,棒材表面在不放大的情况下进行观察时,表面将无可见油脂和污垢,并且没有氧化皮、铁锈、油漆涂层和异物。任何残留的痕迹仅是点状或条纹状的轻微色斑,表面除锈标准达到GB892要求的Sa 2.5级,表面粗糙度达到GB6060要求的Ra12.5-2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