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视剧批评与欣赏 第二阶段在线作业

电视剧批评与欣赏 第二阶段在线作业

电视剧批评与欣赏 第二阶段在线作业
电视剧批评与欣赏 第二阶段在线作业

兰大《中国文学批评史》16秋平时作业1

兰州兰大《中国文学批评史》16秋平时作业1 一、单选(共12 道,共48 分。) 1. “文变染乎___,兴废系乎___。”出自 题1. 《诗品》 题2. 《文赋》 题3. 《诗格》 题4. 《文心雕龙》 标准解: 2. 我国第一篇讨论文学创作全过程的专论是: 题1. 《毛诗序》 题2. 《文赋》 题3. 《尚书、尧典》 题4. 《典论、论文》 标准解: 3. 《杂体诗序》的作者是: 题1. 江淹 题2. 左思 题3. 阮籍 题4. 郭璞 标准解: 4. 提出“体格声调、兴象风神”观点的是: 题1. 李攀龙 题2. 王世贞 题3. 胡应麟 题4. 李梦阳 标准解: 5. 下面哪部作品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规模宏大的诗文总集》题1. 《诗品》 题2. 《文心雕龙》 题3. 《文选》 题4. 《文赋》 标准解: 6. “诗言志”理论的最早概括出现于 题1. 《老子》 题2. 《庄子》 题3. 《春秋》 题4. 《尚书》

标准解: 7. “活法”说首先出现在: 题1. 《童蒙诗训》 题2. 《夏均父集》 题3. 《后山诗话》 题4. 《谈从》 标准解: 8. 下面哪部作品是我国文论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诗学论文? 题1. 《毛诗序》 题2. 《典论、论文》 题3. 《沧浪诗话》 题4. 《文心雕龙》 标准解: 9. 尊苏一派的代表人物是: 题1. 王若需 题2. 严羽 题3. 元好问 题4. 陆游 标准解: 10. 苏轼“随物赋形”的观点是在()提出的。 题1. 《自评文》 题2. 《与二郎侄》 题3. 《评韩柳集》《答谢民师推官书》 标准解: 11. 李贽文学思想的中心是强调 题1.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题2.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题3. “童心说” 题4. “性灵说” 标准解: 12. “有意而言”“有为而作”的作者是: 题1. 苏轼 题2. 白居易 题3. 杜甫 题4. 刘禹锡 标准解: 《中国文学批评史》16秋平时作业1

电视节目批评与赏析教学大纲(12双播)

《电视节目批评与赏析》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 课程中文名称:电视节目批评与赏析 课程英文名称:TV program Criticism & Appreciation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48学时 总学分:3 适用专业:音乐学(双语播音主持)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电视节目批评与赏析》是湖北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为双语播音主持专业学生设置的专业必修课。 《电视节目批评与赏析》是本科专业第五学期开设的新课程,是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了解国内电视节目现状,把握电视节目制作行业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提升电视艺术鉴赏水平,为灵活运用专业知识打下扎实基础的专业课程。 《电视节目批评与赏析》的任务是在大量观看欣赏优秀电视作品的基础上,认识和把握电视的传播特性和规律,丰富电视知识,树立节目意识,强化媒介认知,陶冶艺术情操,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素养与能力,逐步培养大学生丰厚的人文底蕴和现代电视理念。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将运用已经学习过的专业知识,分析、比较各类优秀电视节目,准确、全面地反映电视传播的特殊规律和丰富多彩的节目形式,同时,通过对典型电视作品的鉴赏,了解人类社会的广泛发展和生动变化。 1、反映电视节目最基本、最必需和最重要的元素; 2、内容新颖,尽可能反映电视节目的最新动态; 3、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相结合; 4、节目的选择尽量丰富、多样、典型、广泛。 5、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使用多媒体课件,通过案例分析和互动式探讨,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鉴赏水平。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1.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新闻学概论、广播电视文体写作、新闻采编; 2.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主持人节目策划与现场采访报道。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处理好本课程与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既要做到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合理分工与和谐配合,防止疏漏、避免内容重复交叉,又要确保本课程体系和结构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 第一讲电视艺术的语言系统 4学时 1、电视画面语言(重点)的概念、分类、意义、作用。 2、电视画面的组接理论(句型结构) 3、电视画面的组接理论(蒙太奇和长镜头) 4、电视节目中的声音。 5、三维动画技术的应用 6、电视作品分析评价的基本方法 要求:重点掌握电视艺术的语言构成,镜头(声音)分类及其作用,表意功能,剪辑技巧,能够熟练运用电视语言分析电视作品。 第二讲电视栏目解析 4学时 1、电视发展简史 2、电视栏目化发展阶段 3、电视栏目分类及其特点 4、国外电视节目栏目化现状与趋势 5、电视栏目主持人 要求:了解电视栏目化的发展历程,重点掌握电视栏目的分类及其特点,新闻节目与娱乐节目,国内外电视节目比较,栏目主持人角色定位。 第三讲新闻及评论类节目 4学时 1、电视时政新闻节目的中国特色、出路 2、《南京零距离》与社会新闻节目的分野 3、专题型新闻与《新闻调查》 4、媒体立场与社会责任 5、电视新闻的直播 6、新闻节目感染力要素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欣赏与设计》名师教案

《欣赏与设计》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轴对称、平移现象。 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3、经历观察、操作等过程,感受图形的美,发展空间想象能力,会判断图案的设计方法。 4、结合教材、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轴对称、平移现象。 难点: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准备】 《欣赏与设计》名师课件,《欣赏与设计》随堂小测 【教学过程】 (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 师:在本单元里,我们学习了哪些有关图形变换的知识? 生:轴对称、平移。 师: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轴对称和平移的现象?这两种现象有什么特点? 出示课件——课前搜集的几幅图案。 师:同学们,在课前老师搜集了几张图,请大家想一想这几幅图案是如何设计出来? 学生思考中。 生:这些图片都是简单图案通过平移和轴对称的转换得到的!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要研究的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欣赏图案,认识图案的设计。出示课件。 师:大家看课件中两幅图案,想一想这几幅图案怎样设计出来的?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讨论,每个学生都要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汇报本小组的讨论结果。 老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回答,使学生逐渐认清图案设计的方法,帮学生把话说清楚。师:哪位同学总结一下这两幅图案怎样设计出来的? 生:1、画出虚线左边的太阳、小假山、大树和房子的左半边;2、以虚线为对称轴,画出虚线左边所有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得到右边的图形,完成图案。 生:1、画出一个正方形、三个三角形和正方形上面的一点,完成一条小鱼;2、画出这

(完整版)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业习题集(1)资料

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业习题集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一般而言,主要影响文学的外部规律方面的是(儒家思想)。 2.主要影响文学的内部规律方面的是(道家思想)。 3.中国文学批评史体系的两大支柱(教化说)和(意境说)。 4.《词话丛编》的编者是(唐圭璋)。 5.最早运用评点的批评方法的批评家是南宋末年的(刘辰翁)。 三、填空题: 1.1927年,_陈中凡_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标志着现代形态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正式形成。 2.1996 年10月17日至21日由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等单位在陕西师范大学首次召开“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学术研讨会。 四、简答题 3.简述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表现形态。 (1)散见于子书中的文学批评;(2)笔记体的诗话和词话;(3)文人间来往的书信和各种文集的序跋;(4)评点;(5)散见于诗、词、小说、戏曲、经传训诂、艺人谚语的文学批评;(6)专门性的论著;(7)诗选和批注;(8)诗纪事及词纪事 五、论述题 1.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民族特色主要有哪些? 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与中国古代的社会形态、中华民族的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以及中国文学的特点及其演变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有关。1.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历史悠久,独具体系,有其深刻性与正确性,但变革缓慢,也有保守落后的一面。2.由于受到古代社会农业性和宗法性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重视道德实践,强调文学的社会内容及其教化作用。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范畴往往是抽象与具体、概括与体验的统一,其内涵既有确定性,又有多义性。4.受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影响,中国古代文论偏重于表现(抒情言志),发展为义意境说和教化说为两大支柱的文学理论体系,不同于西方偏重于再现(摹仿),发展为以典型说为核心的文学理论体系。5.由于汉语独特的结构和声律特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也从中总结出一套结构形式和使用技巧。“古雅”的审美范畴和“复古”的文学思潮也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特色。 6.由于中国古代文学家和批评家往往一身二任,故其理论批评文字也往往也具有浓烈的文学性。 第一章先秦文学批评 一、单项选择题 1.先秦诸子中最重视文艺的是(儒家)。 2.称“诗言志”说为儒家诗论“开山的纲领”的人是(朱自清)。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电视剧批评与欣赏第一阶段在线作业

1.( 2.5分)标志着外国影视剧开始出现在中国的节目里的故事片是: ?A、《桥》 ?B、《女奴》 ?C、《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D、《望乡》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2.(2.5分)1979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巧入敌后》是我国第一部译制电视剧,该剧是()国的作品。 ?A、美国 ?B、英国 ?C、苏联 ?D、南斯拉夫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3.(2.5分)80年代曾经有一部电视剧在观众心中产生了极大共鸣,并直接和伤痕文学想呼应,这部电视剧为: ?A、《西游记》 ?B、《蹉跎岁月》 ?C、《假如没有爱》 ?D、《出航》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 4.(2.5分)第一部被引进到内地来的港台电视剧是: ?A、《万水千山总是情》 ?B、《射雕英雄传》 ?C、《霍元甲》

?D、《敌营十八年》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5.(2.5分)电视剧《寻找回来的世界》的主演是: ?A、宋丹丹 ?B、唐国强 ?C、刘晓庆 ?D、丛珊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6.(2.5分)1988年的电视剧()开创了出国拍摄的先例 ?A、《西游记》 ?B、《射雕英雄传》 ?C、《红楼梦》 ?D、《新星》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7.(2.5分)我国第一部室内剧是:(),该作品标志着通俗剧进入电视剧创作的主流。 ?A、《渴望》 ?B、《我爱我家》 ?C、《北京人在纽约》 ?D、《红楼梦》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8.(2.5分)内地第一部真正的偶像剧是: ?A、《将爱情进行到底》 ?B、《玉观音》 ?C、《永失我爱》

?D、《永不瞑目》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9.(2.5分)《苍天在上》属于: ?A、现实政治剧 ?B、历史战争剧 ?C、情景喜剧 ?D、偶像剧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10.(2.5分)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成功,改变了人们对电视剧()的印象。 ?A、只能拍摄现实题材 ?B、只能拍摄小场景、近距离 ?C、只能拍摄少量人物 ?D、只能拍小人物的生活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 11.(2.5分)就目前现实来看,以下那种演剧艺术拥有最广泛的受众群: ?A、话剧 ?B、歌剧 ?C、舞剧 ?D、电视剧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12.(2.5分)《好汉歌》被传遍大江南北,这首歌是()的片头歌。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好汉不回头》

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 章节练习 (近代)【圣才出品】

第七编近代 一、名词解释 1.《己亥杂诗》(南开大学2011年研) 答:《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龚自珍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在往返京杭的途中,共写了315首七绝,总题《己亥杂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已亥杂诗》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 2.无我之境(南开大学2011年研) 答:无我之境是指情感比较含蓄、不动声色的意境画面。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艺术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他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强调诗人的主观情感融于景中,达到情景交融,物我浑然一体。 3.《人间词话》(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 答:《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它是王国维在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它用传统的词话形式及传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较为自然地融进了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其总结的理论问题又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这就使它在当时新旧两代的读者

中产生了重大反响,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4.饮冰室诗话(北京大学2010年研) 答:《饮冰室诗话》是近代诗话著作,梁启超著。戊戌政变后梁启超逃亡日本,《饮冰室诗话》即连载于他创办的《新丛民报》,后编订成书。《饮冰室诗话》论诗,首重“新意境”。著者从改良主义立场出发,非常厌恶“中国结习,薄今爱古”,“最倾倒”黄遵宪“意境无一袭前贤”,热烈赞扬他“独辟境界,卓然自立于二十世纪诗界中”,并在书中采摘黄遵宪许多名篇名句。《饮冰室诗话》既总结了“诗界革命”,又进一步推动了“诗界革命”,并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5.熏浸刺提(中山大学2010年研) 答:熏浸刺提是梁启超提出的关于新小说的文学主张。语出其《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梁启超认为“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而人们特别偏爱小说的原因,在于小说能够提供一种新的境界,使读者得到想象中的满足,能够帮助人们认识生活,认识自身。他将小说作用概括为“熏”、“浸”、“刺”、“提”四个方面。“熏”实指感情潜移默化,“浸”是指感人至深,“刺”是指使人感情受突然刺激,“提”是指读者随书的感情而变化,把自己融入其中。 6.诗界革命(南开大学2011年研;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诗界革命是近代文学史上的诗歌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戊戌变法前,随着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高涨,梁启超、夏曾佑、谭嗣同等人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并试作新诗。在“诗界革命”运动中,成就最高的是黄遵宪,作为诗界革命的旗帜,他提出“我手写我口”,要求诗歌反映现实生活和斗争,在表现方法上主张利用古人的优良

《中国文学批评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复习题 (课程代码 262338) 一、单选题 1、朱熹《论语章句集注》对孔子“诗可以兴”中的“兴”的解释是 (c)。 A.和而不流 B.引譬连类 C.感发志意 D.考见得失 2.最早指出“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这一看法的古代文论家是( d ) A.陆机B.刘勰C.钟嵘D.曹丕 3."诗人之赋丽以则,词人之赋丽以淫",是(b )关于辞赋的观点。 A、司马迁 B、扬雄 C、班固 D、刘安 4、《庄子》“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说主要是指( b ) 。 A.读者懂得作品主题思想即可,不必欣赏语言 B.文学作品要含蓄,有回味,追求“味外之旨” C.文学作品只要思想正确,不必追求语言美 D.读者只须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语言并不重要 5.“文由胸中出,心以文为表”这两句话出自( C )。 A.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B.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诗》 C.王充的《论衡?超奇》 D.《毛诗大序》 6、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的文论家是( b) A.曹丕B.陆机 C.刘勰D.钟嵘 7、认为“文以气为主”,因而提出了“文气”说的古代文论作品是 (b ) 。 A.《文心雕龙·体性》 B.《典论·论文》 C.《诗品序》 D.《文赋》 8、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中最早提出以“滋味”论诗的是 (b) 。 A.庄子 B.钟嵘 C.孟子 D.刘勰 9、在中国文论史上,首次提出“兴象”这一概念的人是(b ) A.陈子昂 B.殷璠 C.刘禹锡 D.司空图 10、金圣叹对《史记》和《水浒传》作了比较,指出二者写作的方法分别是( b)。 A.“因文生事”和“以文运事” B.“以文运事”和“因文生事” C.“因事作文”和“文事相济” D.“因事生文”和“因文运事”

电视剧批评与欣赏(一)

第1题就目前现实来看,以下那种演剧艺术拥有最广泛的受众群: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电视剧理论知识点 第2题以下那种戏剧形式为我国戏剧的雏形: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戏剧相关知识点 第3题我国系统电视剧理论研究开始于: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电视剧理论知识点 第4题电视剧在根本上属于: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电视剧理论知识点 第5题中央电视台的前身是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我国电视剧发展状况 第6题我国第一座电视台诞生于: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我国电视剧发展状况 第7题我国第一部电视剧叫做: 您的答案:A

此题得分:0.5 批注:我国电视剧发展状况 第8题《一口菜饼子》是一部: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我国电视剧发展状况 第9题()北京电视台宣布彩色电视正式播出。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我国电视剧发展状况 第10题标志着外国影视剧开始出现在中国的节目里的故事片是: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我国电视剧发展状况 第11题 1979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巧入敌后》是我国第一部译制电视剧,该剧是()国的作品。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我国电视剧发展状况 第12题 80年代曾经有一部电视剧在观众心中产生了极大共鸣,并直接和伤痕文学想呼应,这部电视剧为: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我国电视剧发展状况 第13题第一部被引进到内地来的港台电视剧是: 您的答案:C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欣赏与设计》教案

通过轴对称和平移,创造美妙的图案。(教材第27~28页) 1.经历欣赏图案,综合运用轴对称与平移的知识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图形的轴对称与平移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认识到许多图案都可以借助图形变换来设计,感受图形变换的美,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体验。 重点:欣赏图案,感受图形变换的美。 难点:能灵活运用图形的轴对称与平移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多媒体课件。 1.怎样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怎样画出经过平移后的图形? 1.轴对称和平移是图形的两种变换方式,通过图形的轴对称或平移可以创造出什么图案呢? 出示教材插图课件,上面各幅图案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讨论后汇报: 生1:图①是一只蝴蝶的图案,左右两边完全一样,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图①是由一个简单图形经过轴对称得到的。 生2:图②可以看作是一个基本图形经过平移得到的。左上角的一个基本图形向右平移3次,成为第一行,然后把第一行向下平移3次,就成为这个图案。 生3:图③这个图案中既有平移又有轴对称。把左上角的一个基本图形向右平移1次,成为两个基本图形,把这两个基本图形向下平移1次,成为4个基本图形,向右作这四个基本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成为上面的两行,然后把上面的两行向下作轴对称图形,就成为这个图案。 师:从上面几个图形来看,通过轴对称或平移,可以创造出美妙的图案。 2.运用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画图。 出示在方格纸上画平移后图形的课件。

师:第二幅图和第一幅图有什么关系?是通过什么方式得到的? 生:第二幅图和第一幅图完全一样,是通过平移得到的。 师:图形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仔细观察后在方格纸上继续画下去。 学生讨论后回答:向右平移了6格。 然后学生独立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画完第一行后,教师提问:第二行的第一个图形应该怎样画?是由哪个图形向哪个方向平移几格? 学生讨论后回答:第一个图形向下平移6格得到第二行的第一个图形。 师:你能画出第二行后面的图形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面的图形。 师:现在我们看到,把一幅图形连续平移几次后,方格纸上出现了一幅美丽的图案。 3.运用轴对称或平移的方法,设计图案。 出示课件。 师:请你仔细观察,下面这两幅图形是怎样得到的?运用了哪些图形的变换方式? 学生观察后汇报: (1)第一幅图可以看作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从中间竖直地画一条直线,先画出左边的图形,然后以直线为对称轴,画出右边的轴对称图形。 (2)第二幅图先找到第一个基本图形,再向右平移3次,就可以得到这个美丽的图案。 学生在回答中可能会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教师给予指导或提示。 师:你能从一幅图形中找到图形的轴对称或平移现象吗?能根据轴对称或平移在方格纸上画出一幅美妙的图案吗? 学生讨论。 师:学完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呢?跟大家说说吧! 学生讨论。 老师小结:通过轴对称或平移,可以创造出美妙的图案。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图案是通过轴对称或平移得到的。如通过轴对称的原理可以剪出美丽的图案,地板砖上的图案可以通过平移的方法得到。 欣赏与设计 轴对称平移 创造出美妙的图案 A类 1.这是什么变换,有什么规律?

川农《中国文学批评史(本科)》17年3月在线作业

川农《中国文学批评史(本科)》17年3月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100 分。) 1. 30、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说的是( )。 A. 《文心雕龙·神思》 B. 《典论·论文》 C. 《诗品序》 D. 《文赋》 正确答案: 2. 39、在中国文论史上,首次提出“兴象”这一概念的人是() A. 陈子昂 B. 殷璠 C. 刘禹锡 D. 司空图 正确答案: 3. 23、“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几句论述出自于。 A. 《毛诗大序》 B. 《报任安书》 C. 《论衡·艺增》 D. 《史记·屈原列传》 正确答案: 4. 11、《庄子》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教材认为是( ) 。 A. “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 B. “虚静”和“物化” C. 仁政和人性论 D. 崇尚自然,反对人为 正确答案: 5. 15.“文由胸中出,心以文为表”这两句话出自()。 A.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B. 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诗》 C. 王充的《论衡?超奇》 D. 《毛诗大序》 正确答案: 6. 27、认为“文以气为主”,因而提出了“文气”说的古代文论作品是( ) 。 A. 《文心雕龙·体性》 B. 《典论·论文》 C. 《诗品序》

D. 《文赋》 正确答案: 7. 24、王充在《论衡·佚文》里自述他写作《论衡》的主旨是( ) 。 A. “讽谏” B. “疾虚妄” C. “文为世用” D. “知人论世” 正确答案: 8. 22、教材指出:《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而在揭露和批判现实黑暗方面,又必须( )。 A. “怨而怒” B. “主文而谲谏” C. “劝百而讽一” D. “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正确答案: 9. 19、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根据历史上许多伟人的事迹,概括出()。 A. “疾虚妄”说 B. “发愤著书”说 C. “养气”说 D. “讽谏”说 正确答案: 10. 2.孔子对《韶》乐的评价是()。 A. “尽美矣,未尽善也” B.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C. “未尽美也,亦未尽善也” D. “尽美矣,又尽善也” 正确答案: 11. 16、“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出自() A. 《两都赋序》 B. 《法言》 C. 《西京杂记》 D. 《文赋》 正确答案: 12. 3.庄子的“得意而忘言”说对古代文学理论的影响,主要是形成了中国古代文论中注重()。 A. 言意并重的传统 B. “意在言外”的传统 C. “神在形外”的传统 D. 形神并重的传统 正确答案: 13. 31、《文赋》探讨的重点问题是如何( ) 。 A. 进行艺术构思 B. 确立中心思想 C. 铸造文章语言

中国文学批评史考试复习题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10分)。 1、以诗为词:即以写诗的态度来填词,将诗的题材,内容,手法,风格等引入词的领域并使之扩展,开拓新词境,提高词的格调。苏轼“以诗为词”,是对词的狭隘题材的解放,是对词的表现功能的开拓,是对词境的大力拓展,给当时内容狭窄柔软乏力的软绵绵的词风,注入了诸多新的血液,使词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艺术表现力增强,艺术风格焕然一新,因而极大地增强了词的活力。“以诗为词”的手法是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即是把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突破了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苏词中较成功的表现有用题序和用典故两个方面。 2、“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其经典著作《人间词话》中把艺术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种,并作了简略说明:“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无我”主要是从主体的情感状态表达的显隐来区分的,“有我之境”中主体的情感状态调动得较为充分,表达得也比较情绪化,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和渲染意味,所以一般呈现为“宏壮”的境界。而“无我之境”则主体的情感表达得较为深曲,心态较为平和,所以一般呈现为“优美”的境界。他又引用西方美学思想中有关优美和壮美的区别来概括这两种境界的基本形态的美学特征:“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3、诗赋欲丽: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论及文学体裁的区别时说:“夫文本同而未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诗赋欲丽”指的是诗歌和辞赋要求华丽,曹丕最早从审美角度指出诗歌的创作要求。这一主张,一方面肯定了文学必须具有美感,在文学与非文学之间划出了初步的界限;另一方面他除“丽”以外没有对诗、赋提出政治、伦理上的要求,第一次表现出将诗赋从政治,伦理的附庸地位解脱出来的倾向。“诗赋欲丽”是对建安文学的创作倾向的基本概括,表明了建安文学逐步向词采华丽发展,是文学自觉的本体要求,顺应时代对诗赋提出的总体审美规则。 4、《曲律》:又名《方诸馆曲律》是代著名戏曲理论家与作家王骥德晚年所作的戏曲论著,也是他在曲论上最有贡献的著作。内容是论述南北曲的源流、宫调、作曲和唱曲方法,兼及剧本结构、情节、宾白、科诨等;同事也评论到杂居、传奇、散曲等作品。王骥德在《曲律》中主张:一、戏剧作家,必须广泛学习国风、《离骚》以及乐府诗词、戏曲各方面的优秀遗产,丰富文学素养。二、关于戏剧结构,他主张贵剪裁、贵锻炼、突出重点,抓住头脑,俱为卓见。三、曲家多不注意宾白,他认为不能轻视。他指出白不易作,“其难不下于曲”。四、他认识了戏剧的社会教育作用,要求作品要重视内容;但他所强调的内容是有关风化,这就表现了他的封建观点。 二、简答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 1、《尚书·尧典》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水,律和声。”请简要回答“诗言志”说的内涵和影响。 “诗言志”的意思是诗是用来表达人的意志的。“诗言志”的内涵十分丰富,各人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本文认为“诗言志”是说“诗是言诗人之志的”,这个“志”的含义侧重指思想、抱负、志向。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所以人们在诗中所反映的志愿也不一样。 ①改善生活:人类的基本愿望就是生存,人们都希望改善自己的生存状态。对于吃不饱穿不暖的普通老百姓来说,希望改善自己的生活状态的愿望就更加强烈。 ②渴望爱情:人类还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渴望获得爱情,过上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那些难以获得爱情,难以过上正常家庭生活的人,对爱情与正常的家庭生活的渴望之情,会更加强烈。知识分子同样也希望过安定而快乐的家庭生活,但是由于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诗人不大在诗中直截了当地表达这种愿望。 ③实现人生价值:当然许多知识分子除了温饱以及安定而快乐的家庭生活外,还希望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许多知识分子在前进的道路上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有所作为的人往往都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也反映在他们的诗中。一些政治家则往往在自己的诗里表现出自己安邦定国的宏伟抱负。 朱自清先生认为这是中国历代诗论的“开山的纲领”(《诗言志辨序》),对后来的文学理论有着长久的影响。由于“诗言志”概括地说明了诗歌表现作家思想影响的特点,也就涉及到诗的认识作用。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来,诗人的“志”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无不受阶级地位的制约。人们通过言“志”的诗,也就能在不同程度上认识社会。古人对这一点没有作出明确的阐述,但已意识到诗的这方面的作用。《礼记?王制》云:“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汉书?艺文志》云:“《书》曰:‘诗言志,歌永言。’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时,咏其声谓之歌。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这说明,古人在“诗言志”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电视剧批评与欣赏考试

考试 单选题(共19道题) 收起 1.( 2.0分)中央电视台的前身是 ?A、东北电影制片厂 ?B、长春电影制片厂 ?C、北京电视台 ?D、北京电视二台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0分 2.(2.0分)我国第一部电视剧叫做: ?A、一口菜饼子 ?B、渴望 ?C、老山魂 ?D、红楼梦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0分 3.(2.0分)《一口菜饼子》是一部: ?A、电视系列剧 ?B、电视连续剧 ?C、电影 ?D、直播剧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0分 4.(2.0分)标志着外国影视剧开始出现在中国的节目里的故事片是: ?A、《桥》 ?B、《女奴》 ?C、《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D、《望乡》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0分 5.(2.0分)我国第一部室内剧是:(),该作品标志着通俗剧进入电视剧创作的主流。 ?A、《渴望》 ?B、《我爱我家》 ?C、《北京人在纽约》 ?D、《红楼梦》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0分 6.(2.0分)内地第一部真正的偶像剧是: ?A、《将爱情进行到底》 ?B、《玉观音》 ?C、《永失我爱》 ?D、《永不瞑目》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0分 7.(2.0分)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成功,改变了人们对电视剧()的印象。 ?A、只能拍摄现实题材 ?B、只能拍摄小场景、近距离 ?C、只能拍摄少量人物 ?D、只能拍小人物的生活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0分 8.(2.0分)“许三多现象”是电视剧所创造的,许三多是()作品中的人物 ?A、《大染坊》 ?B、《天下无贼》 ?C、《士兵突击》 ?D、《许三多外传》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0分 9.(2.0分)第一部注重表现家庭暴力这一社会现象的电视剧为: ?A、《女人不再沉默》 ?B、《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C、《妻妾成群》 ?D、《红处方》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0分 10.(2.0分)不同地区的观众对电视剧的选择会呈现出不同特点,这是欣赏的: ?A、主观性 ?B、地域性 ?C、随意性 ?D、自觉性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0分 11.(2.0分)电视剧人物的表演要做到: ?A、戏剧化 ?B、生活化 ?C、电影化 ?D、电视化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0分 12.(2.0分)我国传统的“批”,指的是对原作进行挑剔、指点、称赞和联想,有人就把它写在书本的空白处,称为: ?A、页眉 ?B、横批 ?C、夹批 ?D、眉批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0分

兰大《中国文学批评史》17春平时作业2

2017秋春兰大《中国文学批评史》17春平时作业2 一、单选题(共12 道试题,共48 分。) 1.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观点是谁的? A. 陆机 B. 白居易 C. 杜甫 D. 刘禹锡 正确答案: 2. “诗是诗人的精神创造,不是匠人的手艺。”是谁的观点: A. 杜甫 B. 梅尧臣 C. 白居易 D. 潘殷 正确答案: 3. 苏轼“随物赋形”的观点是在()提出的。 A. 《自评文》 B. 《与二郎侄》 C. 《评韩柳集》《答谢民师推官书》 正确答案: 4. 下面哪部作品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规模宏大的诗文总集》 A. 《诗品》 B. 《文心雕龙》 C. 《文选》 D. 《文赋》 正确答案: 5. 《诗品》的作者是: A. 陆机 B. 刘勰 C. 钟嵘 D. 沈约 正确答案: 6. “文以明道”是谁的观点: A. 韩愈 B. 柳宗元 C. 王昌龄 D. 杜甫

正确答案: 7. 《心境记》的作者是: A. 元好问 B. 王若需 C. 陆游 D. 方回 正确答案: 8. 认为好诗是“愁思之声”而不是“和平之音”的人是: A. 王昌龄 B. 白居易 C. 杜甫 D. 韩愈 正确答案: 9. 我国第一篇讨论文学创作全过程的专论是: A. 《毛诗序》 B. 《文赋》 C. 《尚书、尧典》 D. 《典论、论文》 正确答案: 10.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是下列哪个作家或流派的诗文主张 A. 竟陵派 B. 公安派 C. 前后七子 D. 茶陵派 正确答案: 11. “诗缘情而绮靡”一语出自 A. 《文心雕龙》 B. 《文赋》 C. 《诗品》 D. 《文选》 正确答案: 12. 《原诗》的作者是 A. 李渔 B. 金圣叹 C. 叶燮 D. 王士祯 正确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17春平时作业2

2020年春【中石油】电视剧批评与欣赏第一阶段在线作业(标准)

【石油大学】电视剧批评与欣赏-第一阶段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第1题,1.(2.5分)标志着外国影视剧开始出现在中国的节目里的故事片是: A、《桥》 B、《女奴》 C、《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D、《望乡》 正确答案:C 第2题,2.(2.5分)1979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巧入敌后》是我国第一部译制电视剧,该剧是()国的作品。 A、美国 B、英国 C、苏联 D、南斯拉夫 正确答案:D 第3题,3.(2.5分)80年代曾经有一部电视剧在观众心中产生了极大共鸣,并直接和伤痕文学想呼应,这部电视剧为: A、《西游记》 B、《蹉跎岁月》 C、《假如没有爱》 D、《出航》 正确答案:B 第4题,4.(2.5分)第一部被引进到内地来的港台电视剧是: A、《万水千山总是情》 B、《射雕英雄传》 C、《霍元甲》 D、《敌营十八年》 正确答案:C 第5题,5.(2.5分)电视剧《寻找回来的世界》的主演是: A、宋丹丹 B、唐国强 C、刘晓庆 D、丛珊 正确答案:A

第6题,6.(2.5分)1988年的电视剧()开创了出国拍摄的先例 A、《西游记》 B、《射雕英雄传》 C、《红楼梦》 D、《新星》 正确答案:A 第7题,7.(2.5分)我国第一部室内剧是:(),该作品标志着通俗剧进入电视剧创作的主流。 A、《渴望》 B、《我爱我家》 C、《北京人在纽约》 D、《红楼梦》 正确答案:A 第8题,8.(2.5分)内地第一部真正的偶像剧是: A、《将爱情进行到底》 B、《玉观音》 C、《永失我爱》 D、《永不瞑目》 正确答案:A 第9题,9.(2.5分)《苍天在上》属于: A、现实政治剧 B、历史战争剧 C、情景喜剧 D、偶像剧 正确答案:A 第10题,10.(2.5分)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成功,改变了人们对电视剧()的印象。 A、只能拍摄现实题材 B、只能拍摄小场景、近距离 C、只能拍摄少量人物 D、只能拍小人物的生活 正确答案:B 第11题,11.(2.5分)就目前现实来看,以下那种演剧艺术拥有最广泛的受众群: A、话剧 B、歌剧 C、舞剧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欣赏与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欣赏与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本课是在前几节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分为图案欣赏和绘制图案两部分内容。在教学中主要突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通过欣赏教材和生活中的一些美丽图案,激起学生对美丽图案的探究欲望,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认识数学的美,体会图形世界的神奇。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自由讨论及各种操作活动,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智力。体验合作探究学习的乐趣,真实感受图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在学生绘制好美丽的图案后,让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使每位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让学生对别人的作品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老师的总结性评价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使全体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进步。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各种美丽的图案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图案在美化着我们的生活,老师收集到了一些图案,请同学们欣赏。(展示图案) 2.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欣赏与设计。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美丽的图案,激发学生探究美丽图案的兴趣,唤起学生制作美丽图案的欲望。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观察、分析图案。 (课件出示教材27页上面的三幅图) 师:观察这三幅图,想一想这三幅图是由哪些简单图形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的?(请学生仔细观察,与同伴说说自己的发现) 2.全班交流。 预设生1:图①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它是利用轴对称得到的。 生2:图②是由左上角的那个小图案经过向右和向下的逐步平移得到的。 生3:我认为图②也可以看作由左面一排或上面一排的小图案经过平移得到的。生4:我认为图③可以看作一个左右或上下对称的轴对称图形。 生5:我认为图③运用了轴对称和平移。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我们制作的图案,往往都是由一个基本图形经过轴对称、平移等变换得到的。 设计意图:通过汇报交流,进一步明确图案制作的方法,感受轴对称、平移等方法在图案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3.自主动手,操作实践。 请你在方格纸上继续画下去。(课件出示教材27页中间例题) 师:先观察第二个图形是由第一个图形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的?接下来你想怎样画? 通过观察可以明确:制作这幅图需要用平移的方法,请学生尝试制作,小组展示。4.激发想象,自主创造。 请你运用轴对称或平移的方法,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出示课堂活动卡)。

中国文学批评史练习题及参考复习资料

中国文学批评史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练习题 第一章 一、填空题: 1、先秦时期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和产生,大致可以春秋末 期的孔子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孔子以前———————— ——————,从孔子开始————————————— —————————————。 2、人类早期的文艺观总是和——————————相联 系的。 3、战国以前人们(包括孔子在内)都不把《诗经》看作一 部单纯的文学作品,而是把它作为—————————— ——————————。 4、朱自清先生说“诗言志”是我国历代诗论的————— —————。 二、解释概念: 1、文学观念 2、文艺观念 三、简答题: 1、先秦时期的文学理论批评有何特点? 2、先秦时期所讲的“文学”和今天所讲的“文学”含义相 同吗? 3、试述“诗言志”提出的大概时间和具体内涵。 4、春秋时期,人们对诗的认识是怎样的,试举例说明。 第二章 一、填空题: 1、孔子的文学思想以————为核心,强调文学————— ———,认为文学是——————————————————————。 2、孔子在美学思想上的主要特征是强调——————的结 合。 3、孟子提出了——————和————————的文学批评

方法。 4、荀子的《》对先秦儒家关于文艺和政治的关 系作了全面的理论总结。 二、解释概念: 1、“兴、观、群、怨” 2、“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3、“以道制欲”“乐合同,礼别异” 4、“温柔敦厚” 三、翻译: 1、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2、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 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 3、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 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 是矣。《荀子·乐论》 4、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乐中 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民和齐,则兵 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荀子·乐论》 四、论述题: 1、试述孔子的文学思想。 2、试述荀子的文学思想。 第三章 一、填空题: 1、儒家比较注重文艺的————————,道家比较注重 文艺的————————。 2、老子对文艺和美学的主要贡献有二:一是—————— ————————,二是————————————。 3、庄子的“自然无为”哲学观反映在文艺美学方面,就形 成为——————、———————的审美标准和艺术创 造原则。 4、荀子《解蔽》批评庄子—————————————— ————。 5、《庄子·秋水》云:“可以言论者,物之————也。 可以意致者,物之————也。”

电视剧批评与欣赏在线考试答案

在线考试 单选题 (共19道题) 收起 1.( 2.0分) 中央电视台的前身是 ? A、东北电影制片厂 ? B、长春电影制片厂 ? C、北京电视台 ? D、北京电视二台 我的答案: C 此题得分: 2.0分 2.( 2.0分) 中国第一部电视剧叫做: ? A、一口菜饼子 ? B、渴望 ? C、老山魂 ? D、红楼梦 我的答案: A 此题得分: 2.0分 3.( 2.0分) 《一口菜饼子》是一部: ? A、电视系列剧 ? B、电视连续剧 ? C、电影 ? D、直播剧 我的答案: D 此题得分: 2.0分

4.( 2.0分) 标志着外国影视剧开始出现在中国的节目里的故事片是: ? A、《桥》 ? B、《女奴》 ? C、《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 D、《望乡》 我的答案: C 此题得分: 2.0分 5.( 2.0分) 中国第一部室内剧是: ( ) , 该作品标志着通俗剧进入电视剧创作的主流。 ? A、《渴望》 ? B、《我爱我家》 ? C、《北京人在纽约》 ? D、《红楼梦》 我的答案: A 此题得分: 2.0分 6.( 2.0分) 内地第一部真正的偶像剧是: ? A、《将爱情进行到底》 ? B、《玉观音》 ? C、《永失我爱》 ? D、《永不瞑目》 我的答案: A 此题得分: 2.0分

7.( 2.0分) 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成功, 改变了人们对电视剧( )的印象。 ? A、只能拍摄现实题材 ? B、只能拍摄小场景、近距离 ? C、只能拍摄少量人物 ? D、只能拍小人物的生活 我的答案: B 此题得分: 2.0分 8.( 2.0分) ”许三多现象”是电视剧所创造的, 许三多是( ) 作品中的人物 ? A、《大染坊》 ? B、《天下无贼》 ? C、《士兵突击》 ? D、《许三多外传》 我的答案: C 此题得分: 2.0分 9.( 2.0分) 第一部注重表现家庭暴力这一社会现象的电视剧为: ? A、《女人不再沉默》 ? B、《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 C、《妻妾成群》 ? D、《红处方》 我的答案: B 此题得分: 2.0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